中职机械课程教学方法3篇

时间:2023-01-30 16:35:52 关键词: 中职 机械课程 教学 方法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

中职机械课程教学方法3篇

中职机械课程教学篇1

机械专业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包含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等理论与实践知识。它比基础课程更接近生产实践,比专业课有更宽的研究方面和更广的适应性,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综合性知识较多,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因此,这样就要求相关教育人员应当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新知识而创造有利条件[3]。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各位教师参考。

1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多数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缺乏实效性,如学生忽视机械基础的学习,在教学中缺乏理论系统,在机械操作中缺乏正确指导;或者理论知识内容过于苍白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为学生机械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带来阻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1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

部分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思考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讲授占据大部分时间,机械基础内容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教师授课时与学生的互动很少,学习效果不好。这种教育模式容易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对于学习本身就没有兴趣或者稍微有点兴趣,转变为对学习的厌恶和恐惧,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破罐子破摔”,不会再学习。二是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勉强学习,应付了事,付出很多时间却收获很少,效率极低。无论哪种结果,教育的目的都无法达到。其次,“填鸭式”教育最严重的影响在于,即使多数学生在花费大量时间生硬的记住大多数知识点,也难以灵活运用。结果是虽然有很多的理论知识储备,却与实践无法联系,不能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这样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1.2教师教学过程过度依赖PPT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缺少板书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在现代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包括三维动画、微课教学等(图1)。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是辅助作用。教师过度依赖PPT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缺少板书教学,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力学知识点等部分单纯依赖PPT,无推导计算分析过程,学生将很难理解并掌握。

1.3生源素质差,基础薄弱

从生源质量来看,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容,普高热度不减,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普高学习,各地普职均衡发展的比例的再次失调,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兜底招生,来校学习的门槛偏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不尽如人意。多数生源在初高中学习成绩较差或是落榜生,基础薄弱并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缺乏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4教材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理论知识的载体,但目前多数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知识点过难,未能结合生源的实际基础而设定内容。造成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接受迫不得已只能讲解部分内容。

1.5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机械基础课程知识点难度很大,学生只靠理论学习很难理解。

2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针对部分中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各位教师参考。

2.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符合当代中职教育,想提升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必经之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互动、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宽学生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入手,从根本上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除“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2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优势,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调动教师自主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多形式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抓好集体备课,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分析学生实际状况,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中职生源实际状况,量身定制教材,确保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在思想上和教育观念上,我们教师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说,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需求等。只有在师生关系上和谐融洽,才能让学生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特点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源素质因材施教,可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做不同的教学设计,做不同的练习,布置不同的作业等。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注重个体发展,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等),将学生引入其中,通过参观与实践不断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规范素养的养成(见图2)。

3总结

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也希望借此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作者:潘海洋 单位:长春工业技术学校

中职机械课程教学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紧缺技术专业的一线人才,且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既懂理论又有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

一、机械专业课的特点

机械类专业课是对机械知识进行综合并描述其控制性能的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各种社会需求、产品功用等信息注入设计理念,将其变成机械所能识别的信息,制造机械系统,以便满足社会要求和市场需要。它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实训课程等一些相关的机械课程。这些机械专业课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概念、原理多,实践性强,且职高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对职高学生无疑是难度的课程。对从未走进工厂的学生来说,常感到学习这些课程枯燥乏味,要学习这门课程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浅谈对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

二、中职学生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现如今,大部分学校已经没有了中考分数线的限制,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三没有毕业的、辍学在家的、在社会上打一段时间短工的、甚至文化程度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人们,陆陆续续步入了中职学校的校门。这样的招生状况,这样的学习基础,使中职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缺乏自我约束,学习上兴趣不足,不勤于思考。面对繁琐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刚入校门时的新鲜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辍学,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心态也是倍感煎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理论上知识欠缺,没有发展后劲,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部分学生家长反而对中职教育有不满情绪。这样循环下来,中职招生也逐渐陷入了困境。

三、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中职专业课的特点和现在中职学生的现状,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只有加强对中职的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质量,这是中职学校能否发展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对于专业课堂而言,所谓“活”,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进取,最终学到知识。有活力的课堂是中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到中职学校学技能的学生,大部分已恐惧课堂填鸭式教学,基本上是无心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粉笔加黑板式”的枯燥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改进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讲课,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教具,了解学生的兴趣、精心筛选教材,紧扣教学大纲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着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好玩的模拟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成效才能显著。

四、教学改革的方向

1.调整学生厌学情绪

目前,就读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没读完或考中成绩极差的学生,家长也对孩子们没有过多的期望,不过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不能直接进入社会,待在家里又怕滋事,让他们来学校长大的同时能学多少是多少,这造成大多数的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学生本身知识底子薄、能力差,面对中职的课程在适应和接受的层次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面对沉闷的课堂气氛,首先从课堂教学设计出发,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设置教学情境上下工夫,在将知识点、难点的阐述简单化上下工夫,在引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上下工夫,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上下工夫。设法使课堂教学环境向轻松愉快、幽默诙谐转变,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跟着老师走,听懂课程内容,和初中对应的知识相互衔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老师、知识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2.控制学生流失问题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家长的择校意识不明确,只是因为无学上才选择中职,造成学生目的不明确,目标不具体,学生流失问题在中职学校里比较严峻。笔者曾经跟想退学的学生交谈过他退学的原因,他说:“不是学校问题,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都很关心我,可是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老师不允许睡觉,玩手机、看闲书、简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笔者对这件事反思很久,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让这些学生留得住,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做、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在设计课程目标的时候因材施教。

3.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

现在,我们担心的不是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而是就业方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能说、会写、善干”的人,这要求我们的学生比企业工人有更强的技能,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能说”,是指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会写”,就是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力,能写企业需要的应用文;“善干”,就是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在教授专业课的时候,要注重对应企业知识的传授,注重提高技术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锻炼,多给学生创设锻炼的平台。

五、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说,大部分老师是一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他们大多沿袭了学校教课的传统,对教育观念存在着惯性思考。还有一部分教师从企业中走来,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忘记了职业教育也是教育,与普通教育也存在着相同点。课堂教学观念要想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有所突破,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练习,那样学生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唯有这样的新观点,课堂的教学气氛才能真正开放,理论与实践才能有机的统一,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2.评价机制的改革

从所有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来看,课堂评价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学规范”,需要进一步创新改革。可以从考试形式上改变,实行多样化,可以闭卷、开卷、笔试等多种形式。例如,实践能力考试就可以采取开卷形式,教师给出题目,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加工工艺卡片,选择刀具、量具、切削用量等,将加工方案交给老师审阅后,再进行车削、检测修整,最后写出报告。

3.加强平时测验

以口试或笔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意性的测验,有利于减少学生上课分神的现象,还能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也要把个人态度作为考核指标,即平时作业、出勤、问答等。平时不认真,期末考核也很难过关。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求每位教师反思每一节课堂的收获,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合理的教案、生动的语言、活泼的课堂气氛、引起教学共鸣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反馈,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江晓瑜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中职机械课程教学篇3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性、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学导向需要以当下职场岗位需求为参考依据,目的是让中职学生所掌握的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满足职场的要求。众所周知,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素材、设备与目前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以及教学方式比较僵化,所培养的技术性人才无法适应当下岗位需求,同时培养出的人才实践性比较低,在实际的工作环节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不利,因此对机械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逐渐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奋斗,对应当下的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而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职业教育的力量来实现,中职院校作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可以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职业人才,同时可以间接性促进我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实现。

2.站在中职院校的角度来说,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科学性[1]。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性人才的摇篮,机械专业是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之一,面对其他同级院校之间的不断竞争、扩招的压力,需要对机械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中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等举措,可以增强中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机械专业实际就业率的提高。

3.站在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说,机械专业对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结合当下机械专业学生后期的就业情况,对其教学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方面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机械专业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当下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有利于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

二、现阶段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随着职场对技术性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内容等与新课标要求培养的创新性人才相脱节以及不能满足职场岗位的要求。同时机械专业课程逻辑性、实践性等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物理、数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持,在实验、演示操作等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专业技能。而机械专业实际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机械专业教学素材缺乏一定的时代性

由于机械操作方面的工艺、技术等更新速度比较快,对应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跟随其更新的速度,但在实际的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教材、设备落后的现象,使中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滞后,当后期步入职场实际应用的时候,发现所学的内容已经被淘汰[2]。同时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和不同岗位的需求,使机械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差。

(二)机械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机械专业对实践性要求比较高,但在实际的机械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相关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比较少,比如机械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比较多,实践性课程设置比较少,使中职学生只能应付机械专业的考试,在具体的实践中不知道如何操作。同时机械专业考核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单一地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将实验、具体操作纳入考核范围。

(三)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单一,设备缺乏

机械专业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的内容,而且逻辑性比较强,在具体的教学中,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氛比较压抑、枯燥,面对比较抽象的原理,教师不能将其进行灵活的转化,使中职学生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有效地掌握这方面的原理。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对机械专业教学所需设备投入不够,使相关设备数量、种类比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训练的要求,间接性地造成机械专业教学实践效果比较差。

(四)中职学生基础差,缺乏师资队伍建设

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实际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面对复杂的课程内容,使中职学生心理上比较惧怕,中职学生在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以及中职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等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机械专业教学活动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较,中职院校师资力量显得比较薄弱,缺乏机械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在当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冲击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当下新工艺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完善机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节的现状,首先,需要机械专业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机械行业发展具有长远的目光,依据机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职场对机械专业技能的要求为中职学生选择教材[3];其次,需要对中职院校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完善,比如可以选择具有机械行业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为改善机械专业教学提供保障;最后,让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参与到课程选择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选修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机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专业应用性比较强,在开展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夯实基础课程知识,比如要掌握工艺制造、装备机械课程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工艺操作,让所学的装备机械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其次,对机械制图课程和电工等具有难度的课程,需要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多次进行演示,阐释其原理,为中职学生自主画图提供方法指导;最后,可以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比如每周安排几次实验的课程,让中职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对所学的机械专业课程内容有所感悟。同时中职院校可以与机械行业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见习、实习的机会,比如在教师的组织下,让中职学生去机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了解现场的运作情况,可以真切地感受机械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三)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机械专业

由于中职学生整体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面对复杂的机械专业课程,造成教学、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将生活中一些简单机械的案例引入机械专业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案例比较熟悉,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对其原理进行自主探索,让中职学生脑海中对机械运作的原理有一定的感知,为后期实际操作打下基础[4]。同时可以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将机械专业课程的一些原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运动的原理,使机械专业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中职学生在感兴趣的环境下接受这方面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机械专业教学质量。

(四)加大对机械专业所需设备的投入力度

针对中职机械专业由于缺乏设备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这种现象,要求中职院校加大对所需设备的投入力度,可以借鉴其他高等院校机械专业设备规格进行购买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比如选择符合标准的实验室环境,为机械专业实验操作提供保障。同时,对以往一些损坏的机械设备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使用的现象以及在选择设备的过程中,可以以现代机械行业所使用的设备为参考,可以为后期学生快速投入工作中打下基础。

(五)为机械专业储备师资资源

针对中职机械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储备师资资源:首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或者组织机械专业教师去企业学习,并进行相关考核,使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其次,可以通过薪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机械专业人才或者为已有人才提供更多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让已有人才自愿投入中职机械教育事业中;最后,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机械企业中招聘更多的专业技能人员,为机械专业学生实验、实际操作进行专业指导,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一方面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机械专业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四、结束语

对中职院校来说,对其各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遵循时展的必然要求,与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相符合,对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当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希望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参考。同时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当下职场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也可以借鉴其他高校机械专业教学的优秀经验、方法来弥补本校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周林鑫.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0):221.

[2]荆慧.浅析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以及发展策略[J].才智(创新教育),2016,12(10):162.

[3]周继松.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J].理科园地(教学创新),2016,23(11):103-104.

[4]吴晓娥.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职教之窗,2018,9(6):177.

作者:费春云 单位: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