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况

时间:2023-03-17 15:47:12 关键词: 青年 双创能力 培养现况

摘要:为了更好地做好青年双创能力培养,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社会需求的“三融”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具体示意图如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创业课程教学也需要融入思政教育。

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况

“青年”一词因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对具体的年龄范围理解上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世界卫生组织把年龄在15~24范围内的人称为青年,联合国人居署则把年龄在15~32岁的人定义为青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定义年龄在15~34岁的人群。党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4月印发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定义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岁,为了便于研究对象的确定,文章中的青年是按照通常对青年的年龄范围定义,即指年龄在20~39周岁的人群。采用该通常定义便于研究的开展,因为文章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是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二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创业者,选定该年龄范围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的青年群体。“双创”即创新创业,顾名思义,创新创业包括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双创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年创业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因此,要求青年具有良好的创业作风、合作创新的团队精神和高远的协调自我发展。

一、崇左市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崇左市从2015年开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截至2020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比拼的平台,同时崇左市人民政府也出台了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2019年9月广西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在崇左挂牌成立,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了服务支持。崇左市下辖的各县也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促进创业的政策通知,比如大新县2018年成立大新县返乡创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为促进本县返乡人员创业奠定了组织基础,设立县级返乡创业园;宁明县专门发文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自主创业工作的通知,并对农民创业进行补贴。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促进创业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当地青年,特别是返乡工人的创业工作。调查3所高校均出台了校级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规定了在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参赛办法和奖励办法,其中有一所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部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有2所高校设有校级创业园,其中一所高校创业园获得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可以看出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文件和政策上予以了支持,并设立有创业园,让学生创业有了实践的平台,促进创业意识向创业项目转变,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平台基础。为了进一步获取崇左市青年双创能力培养资料和全面了解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状,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崇左市3所高职院校和200名的创业青年进行了关于双创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设置了调查问题和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每所高校随机发放100份,青年创业者200份)。回收问卷468份,问卷回收率93.6%,经整理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部分问卷调查汇总情况如下: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目前创业课程并没有在所有高校开设,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以选修课程形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覆盖面。

回答学校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课程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兼任,而且这部分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没有创业经历,进而导致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内容,创业知识也停留在理论上。虽然有61.3%的同学表示学校已经设立有创业基地或者创业园,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表示对创业园的实际状况不太了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基地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还远远不够,况且还有约三分之一的高校没有校内创业基地。有92.3%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在校接受创新创业训练有利于今后的创业实践,也有52.1%的大学生表示对于创业培训有进一步的需求,这说明校园创业课程及相关培训的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有创业意愿同学对创业知识的渴求。从青年创业者调查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是处在创业初期,仅有31.6%的创业青年表示在学校接受过创业类培训,69.3%的创业青年在创业前的学校教育中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创业类培训,这和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覆盖面窄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高达86.6%的创业青年表示有进一步接受创业培训的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创业知识的缺乏是困扰其创业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创业知识理论、政策文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多。仅有23.8%的青年创业者表示其创业项目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这与其接受创业教育和专业融合度较低相关,表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深度融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高校学生还是创业青年,对于创业知识的需求都较高,而现实因课程开设、课程形式单一、创业平台缺乏、专创融合深度等原因影响了创业知识学习,进而导致了青年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当前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构建双创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和创业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强化顶层设计

强有力的组织结构是推动工作的组织保障,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是如此,首先需要我们从组织机构设计上有专门的领导小组推动高校或者地方的创新创业工作。比如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学校关于双创教育、双创比赛、双创活动,创业基地的管理与运营等方面事宜,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办事机构或者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校、地方的双创教育开展的效率效果,确保创新创业相关通知由专门的机构制定并,能够从战略的角度上设计学校或者当地创新创业的整体目标,各项细则可以围绕整体目标有序推进,让整个创新创业工作从制度体系上有据可依。(二)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授课,地方各种创新创业类培训也离不开培训师的努力。因此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既能满足学校创新创业的教学要求,也能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专业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弥补当前高校和地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比如,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比例,扩大实践课程学时,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创新创业教学课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构建“三融合”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做好青年双创能力培养,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社会需求的“三融”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具体示意图如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创业课程教学也需要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融入,能够让学生和青年创业者创业意识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产生,树立端正创业观念,进而形成端正的创业价值观。因在调查中有很多的青年创业者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创业成功的唯一标尺,导致部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偏离了目标,长此以往,创业者的价值观念会发生变化,不利于创业者可持续发展。经济目标与效益是衡量创业成功的重要标尺,但不是唯一标尺,如果创业者没有端正创业价值观念和创业意识将影响创业最后的成功,所以创业教育需融合思政教育,以端正创业者的创业价值观念。深度融合专业教育,青年创业者当前所创业领域与本专业相关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者的创业难度,如果我们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不同的专业类别实施创业实践教学,特别是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实践训练,比如,在制造类专业可以结合产品研发制造、技术改进等方面进行创业实践锻炼,在服务类专业进行提升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创业思维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创业项目与专业的相关度,也会减少因对行业的不了解带来的创业困难,同时提升创业成功率。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创新创业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赋予相应学分,提升创业课程的地位,推动创业课程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发展。深度融合社会需求,创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高校在进行创业训练和创业方向教学中,要融合当前企业、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打造全过程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接受从创意产生—路演—创业成功一体化的培养过程。同时鼓励引导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孵化更多创新创业成果。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当地企业、行业、高校等多方资源,为学生和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推动当地创业创业工作发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

良好的制度体系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工作,一个良好的培养体系如果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管理就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效果。比如,学校层面有了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和体系,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那么学校的创新创业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让学校创新创业工作仅仅停留在构建体系层面,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如此,当了具体的促进方案和办法后需要进一步监督和落实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因此,构建好顶层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后,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工作。结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等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实现,对于青年双创能力培养也是如此。不同地区在政策、资源配置、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需要多方配合的原则不会改变,提升一个地区青年的双创能力更需要多方协调参与。因此文章提出了“三融合”的青年双创培养体系,为青年双创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但因样本选择和时间限制,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没有对其他地区青年双创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可能存在地区差异,对一些问题没有能够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在具体影响因素分析上,没有进行定量研究。所以今后的双创培养影响因素和具体策略上可以增加定量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斌斌,王海波,张皓,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6.

[2]范建波,罗炳金.基于OBE视阈的多维度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3]谢廷建,伍海华.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20,08.

[4]陈玉华,陈乐平,尹立孟,等.地方高校焊接专业“三三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电焊机,2019,02.

[5]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2020,5.

作者:伍海华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