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方式

时间:2023-04-10 15:47:19 关键词: 锅炉原理 课程思政 育人能力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论述了“锅炉原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策略,包括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能力;优化课程体系,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教学策略,融入思政元素;制定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效果。

锅炉原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方式

人才培养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外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等不断冲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这使得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高等教育有必要通过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04年以来,上海率先开启了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探索,经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概念[2]。课程思政不是指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协同育人理念,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优化学生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等,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其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系列重要决策[3-5],为高校指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在全国的部署推广,使各高校对此都非常重视,但是涉及具体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怎么结合,并没有具体的方法。基于此,笔者拟在说明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论述提升“锅炉原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基本策略,以期通过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切实提高“锅炉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相关背景

锅炉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能量转换设备,是火力发电厂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工作的一个主要对象,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烟草、酿酒、医疗、石化生产、冶金、钢铁厂等行业。“锅炉原理”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也是核电、环境和电力等方向的重要选修课,主要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一般为大型央企,包括发电厂、锅炉厂、设计院、空调厂和钢铁厂等,从事的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作,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否坚定,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扛得住国际风浪,是否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等,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至关重要。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锅炉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锅炉原理”课程基于专业培养方案,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发挥教书育人功能,主要培养电力行业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级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锅炉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特性及功能,熟悉锅炉基本燃烧与热力计算方法,并能了解锅炉系统运行、试验、维护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锅炉原理知识、计算和试验方法对锅炉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优化等,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及科技报国意识、电力行业职业规范意识、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的意识等。近些年,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对于“锅炉原理”课程来说,虽然教师认可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高效地落实到课程中[6],主要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教师对马克思理论的中国化发展理解不到位,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而“锅炉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自己保持中立即可;二是教师缺少人文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即使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生搬硬套,缺少有效的设计,无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三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载体,仍然习惯于以传统教学方法加上PPT图文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大多数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缺乏动力,不愿多花精力研究如何挖掘和利用思政元素,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进行教学,难以呈现出高效率的课堂。整体而言,“锅炉原理”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偏弱。

二、“锅炉原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能力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7-8],其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便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拥有坚定的育人意识、先进的知识理论、优秀的文化素养、创新的教学能力等,这也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前提条件[9-10]。基于“锅炉原理”课程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及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加强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改变传统的育人意识,树立将思政课程贯穿全课程的育人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掌握锅炉领域前沿动态,保持课程教学内容和覆盖技术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拓宽知识结构和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展课程和思政的有机融合路径。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坚定育人信念、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二)优化课程体系,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故须做好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避免“两张皮”问题的出现。“锅炉原理”课程内容多,章节独立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以助力课程思政的落地。如表1所示,从知识点上来看,该课程的章节内容可以分为绪论、燃料及热平衡计算、燃烧理论及燃烧设备、锅炉的主要换热设备、锅炉工作原理、锅炉热力计算、锅炉运行七个部分。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划分,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锅炉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训练模块,其中基础知识包括煤的特性、燃烧理论、大学化学等;锅炉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锅炉换热设备、工作原理、理论计算等;能力提升训练模块包括燃烧模拟、受热面事故及其改造和仿真运行等。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锅炉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意识,能对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精选思政元素及其载体。根据锅炉的运行维护特性,该课程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民族自豪感、科技报国责任感、英雄精神、工程安全意识、节能减排、清洁燃烧等。教师通过介绍我国锅炉技术的崛起和不足,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的责任感,增加学生的专业自信;教师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如燃料特性和煤粉燃烧,可帮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意识及展现英雄精神;对于换热设备,教师可以项目为导向分析事故案例,并引入工程伦理内容,促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工作原理部分,教师可引入英雄事迹、工程事故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探索真理的欲望;对于锅炉热平衡、计算及运行,教师可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安全运行的意识。

(三)选择教学策略,融入思政元素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如下:其一,锅炉是一个庞大、复杂、封闭和抽象的系统,学生难以理解;其二,锅炉运行对技能要求高,而学生几乎没有实践的机会;其三,教学内容增加和课时量减少的矛盾愈发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更不能使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如何合理选择教学策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效果,是解决“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痛点的关键[11]。具体来说,针对“锅炉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锅炉直观性教学,降低认知负荷。目前,大多数“锅炉原理”课程教师会借助PPT和视频展示电厂锅炉设备系统,但局限于二维图片或动画的展示,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和了解几十米的高锅炉设备。而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三维的锅炉认识系统,可使庞大抽象的锅炉系统变得形象化,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锅炉的内部结构及设备布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其认知负荷。另外,学校通过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锅炉设备现场教学,可让学生借助锅炉维修的机会进入锅炉内部,认识设备内部的结构和布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锅炉设备,还能使其与企业进行交流互动,了解锅炉的最新技术,进而适时提升职业能力。

2.锅炉虚拟仿真实验,提升运行和事故处理能力。

锅炉系统运行的技能性要求较高,而在“锅炉原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平时没有实操机会,无法知晓其运行特性及故障处理方式,这也是课程教学的一大痛点。教师应基于教学虚拟平台开发燃煤机组仿真机,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综合虚拟模拟实验,这样学生即使不进电厂也有操作锅炉的机会,可突破时空限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锅炉运行特性的结果,从而强化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导入案例,模拟创设不同的运行场景,培养学生锅炉设备故障分析及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今后工作中面对事故的应对技能,同时让学生牢固树立起锅炉设备运行安全意识。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育信息建设的推进,有力促进了教学模式变革[12],可为教学提供知识资源和空间,因此“锅炉原理”课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打造线上教学平台和案例库,建立更多的锅炉领域名师名家视频、工程案例和微课等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上教学需要完成任务点打卡、小组讨论、开放式作业、创新训练的挑战等,这样不仅能通过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形式精简线下课堂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表达能力,以及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线下课堂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反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讲解章节的重难点,融入实际项目中的工程伦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概言之,通过多元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锅炉原理”课程知识讲解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切实提高“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制定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效果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者”[13-14],它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将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方便教师及时对课程思政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为了体现“锅炉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应当将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评价融入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引导督导、同行、学生和企业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文件、教学技能、思政元素的展现、育人效果。针对教师,主要评价其意识形态、专业能力、政治素养等,其中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思政目标是否合理和明确,思政元素的挖掘度和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是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等;对学生的评价则侧重思想引领、情感培养和行为规范、职业精神和公民人格方面的达成度,因此可以在平时作业、开放性讨论和演讲中,适度增加与锅炉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查,并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如谈谈中外燃煤锅炉技术的发展变化、通过引入赤壁大战等著名历史事件谈谈燃烧的基本原理、谈谈我国锅炉的技术瓶颈等、谈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及解决方案等。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查阅文献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概言之,建立科学的评价及反馈机制,有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质量,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树立坚定的信念,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锅炉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我国的国民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在“锅炉原理”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锅炉技术接班人。目前,“锅炉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思政育人水平效果较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提高教师素养、优化课程内容、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及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探索了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锅炉领域专门人才,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2)[2022-05-20].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5-20].

[4]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7)[2022-05-20].

[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5-20].

[6]李静,徐健.思政教育融入动力专业教学的探索:以“锅炉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2):285-287.

[7]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8]习强.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23(3):51-55.

[9]骆郁廷.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85-90.

[10]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12-18)[2022-08-20].

[11]王晓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J].教育艺术,2002(4):34-35.

[1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2-08-20].

[13]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0-25.

[14]徐岩,丁朝蓬.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12):3-14.

作者:顾海明 梁绍华 毕小龙 杨娟 叶丹 陈凌海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