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2-05-30 05:19:41

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篇1

赏乐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谈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聆听音乐的有效性

如何让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更精彩

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深化素质教育——从“小舞台”到“大舞台”

浅谈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

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

打开“心灵剧场”——高中音乐鉴赏中“课堂音乐会”教学模式探究

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三大问题

稿源采珠

谈钢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识谱教学“顺带着”不等于“不带着”

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教学

课堂内外巧用暗示教育法

游戏化唱歌教学三部曲——怎样教低幼儿童学唱歌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唱教学

融情于曲,琴音合一——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漫谈小学歌曲教学的“精唱”与“泛唱”

舞蹈及各种艺术教育资料

《乘雪橇》教学设计

我们美丽的校园

朴实未必无华——对当前一些音乐教学现象的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思考

以音乐为本,打造“本色”课堂

主动唱歌彰显美感

音乐课的创造性拓展

新音乐课程视野中的“优质课”

这一次,老师想看到你们自信的表达

生命的遇见

稿源采珠

让“错误”生成美丽——初中音乐课堂“纠错”策略初探

我的学生,飞翔的小鸟

偶尔“偏离”教材,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以情景剧表演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走近芭蕾——《婆娑舞姿》教后的思考

关于在歌唱教学中加强范唱的必要性

听,那森林的歌声

《摇船调》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谈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对儿童多声思维的培养作用

校园的夜晚

“春晚”——音乐教师手心里的一块“宝”

奖励,是否都有效?

教育公平,音乐教师该做些什么

2007香港(亚太区)巴赫与李斯特钢琴大赛海南(国内)赛区选拔赛通知

让民族精神在音乐教育中开出美的花朵

谈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

儿童音乐哪里去了?

老师,请不要忽略我的存在

由一次借班上课所想到的……

稿源采珠

我教DOREMI

设计环节要注意音乐本体

学具乐队的训练不宜过于追求成果的体现

谈小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与实践

学生欣赏随笔有感

简简单单教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篇2

随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凸显,教育部《新课标》是出了“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本文以重庆小学本土音乐教育选用“接龙吹打”教材为例,通过教材和教法的分析,着重论述小学本土音乐教学对本土音乐教育成败的重要作用。

民族音乐是由各地本土音乐为基根构建起来的参天大树,鉴于这株大树的基根正日夜遭到不同程度浸蚀,学者们呼吁要象关注母语学习一样,把民族音乐作为第二母语学习,无疑这就给学校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是人生步入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之前还处于懵懂和幼稚,那么这个时期则是渐醒和渴望求知的转折阶段。人的认知此逐渐形成,它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和方向,对于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是开启它们的钥匙同时又是情感、个性、兴趣形成的催化剂。人类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听觉器官,促进这个器官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语言和音乐,调查表明人生听觉发展阶段:2-4岁接受音乐教育的绝对音高92%:4-6岁为68.4%:7―9岁为41.9%,14岁为6.5%。由此可知人的感知器官听觉,小学阶段的学生6-12岁,他们的音高听觉成迅速递减趋势。在记忆方面,日本音乐教育家玲木的实验表明,10岁以下的学生接受其教育法都能获得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在思维方面,音乐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小学生产生联想,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其事例不胜枚举。

音乐对于人的个性方面诸如需要、动机、意志、理想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些方面验证,可从平时观察儿童有意和无意的歌唱中得到证实。音乐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从古至今均有记载《论语》记有孔子听到《昭》三月不知肉味,列宁言有没有人类的情绪就不会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心理学家捷普洛夫:用最直截了当的意思来说,感情和心绪是音乐的内容。

人的兴趣和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为人积极探索事物形成认识的倾向,叫兴趣。兴趣的直接与间接、短暂与稳定是人的个性与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的情绪变化。引入良好的音乐教育,即能对其起到积极的亲和作用。

由于人生诸多因素在小学阶段已逐渐形成,向小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注入本土音乐的血液,使其能在获取音乐记忆的最佳时期,对民族音乐特别是本土音乐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让本土音乐的像血液一样浸透肌体,为其今后的个性成长、动机的纯净、个人世界观形成留下深刻的民族烙印。

人生打小留下的记忆难以磨灭,由此产生的情结相伴终身,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入本土音乐,即能为人生结下乡音乡情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石。小学音乐教育选用什么样本土音乐,应因地而议,本文仅以重庆乡土音乐中,选用“接龙吹打”为例进行论述。接龙吹打是重庆诸多乡土音乐中保存完好且历史悠久的乐种,其历史可上溯到古老的巴渝音乐、竹枝词,仅现有资料已可找到明清时期的史料、文物。该乐种以“似声、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异曲同工,揭示出中国书、乐构成都遵循一条相似、相同规律”而让专家惊讶。而该乐种自身所具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曲牌更是研究重庆地方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在民俗性中,接龙吹打仅嫁娶习俗就有八个程序之多:发亲、行路、回车马、拜堂、入洞房、开宴、坐堂和送客,所有程序均有相应的吹打乐曲与之相随,这些乐曲在实地演奏中更是乡土风味浓郁。如发亲时的吹打乐,当新娘准备就绪,唱完告别父母的哭嫁歌即开始举行发亲上轿仪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乐手们立即演奏《戴花》、《上轿》、《娘送女》、《离娘调》等曲牌,乐曲依序而奏不可交错,必须严格依照民俗,尊重主人家的讲究。即兴性主要表现在,民间乐手们在演奏中见什么奏什么,想什么奏什么,拥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自由性。如接亲路上,乐手们见到阳雀就奏《阳雀思春》、《阳雀儿》见到斑鸠就奏《斑鸠上树》、《斑鸠打架》见到家禽就奏《鸭子下滩》、《金鸡叫》见到姑娘就奏《采花姑》歇气再行就奏《哪里哪里抬起来》有时乐手们还会与轿夫相互交流,轿夫喊:“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踩左又踩右哟,新姑娘你莫要慌啊!”,乐手奏“嘟哩嘟,罗哩罗,哩罗哩罗的哩罗”的乐声,颤悠颤悠的花轿伴随着热闹的情绪,呈现出一派幽默风趣的村野接亲情景。

以上程序中各种曲牌均可选用于小学音乐教材,如曲牌《状游街》乐器只用唢呐和鼓,从声部的组成仅为旋律和节奏两个部分,演奏旋律的唢呐可多可少,而节奏声部则可有多少学生用多少鼓或节奏乐器。乐曲速度为中速稍慢,学习中注意把握旋律重拍的节奏,轮奏时值的准确。单旋律声部的齐奏应注意整体的音准,对旋律音程的五度、六度跳进控制好气息。

再如《大开门》是由旋律与三个打击乐组合的曲牌,全曲整体速度缓慢旋律声部音域控制在一个八度内,打击声部中堂鼓节奏变化较大,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和休止较多:饺子和大锣两个声部相对简单,两者一前一后形成问答似的对话,它们与堂鼓形成的节奏对位使得打击音响产生丰富的音响色彩。教学中注意旋律声部的音准与节奏变化,更多精力应集中于三个打击声部自身的变化,以及与旋律声部的统一性。

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吹打乐的基本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民间音乐中的淳朴与民俗特性,拉近学生与本土音乐的距离,使之融合于本土音乐之中。

感受和表现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小学本土音乐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发的音乐积极性,使受教者能主动地融入本土音乐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选用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且便于学习的曲牌,营造创设诱发学习氛围,并注意谨慎地维护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纯打击乐曲牌为主,注意乐曲节奏的选用,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随着年级的增加和学习程度的深入逐渐选入技巧较难的曲牌。

在接龙吹打中有一类古老的曲牌《将军锣鼓》其历史可追寻到巴渝乐舞和竹枝词,该乐种极具强烈的震撼力和表现力,演奏时更能增加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望。演奏乐器以盆鼓为主,配以打锣、钹锣、马锣、包锣等打击乐器。该种类在接龙吹打击乐中难度最大,不易学习。如旋律与打击乐组合的多声部《懒龙翻身》。全曲速度偏快,旋律声部除注意曲调的流畅外,还应注意七度、五度等音程的跳进。四个打击声部中各部,除大鼓节奏变化较大,其余三个声部较为简单,教学中应注意四个打击声部的组合,特别是大鼓的附点节奏同时还应注意乐曲整体的节奏,突出小快板内在的活跃性。

小学音乐教育篇3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小学音乐教育篇4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文章从重要性和实践途径两方面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趣味教学的理论参考。

1.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其自制能力也较差。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此外,趣味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又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实施途径

(1)将游戏加入音乐教学之中,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时可简单地教授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例如丢手绢游戏,选出一个学生来“猜”,其他学生围绕成一个圆圈,将其围绕在中心,然后在教师喊开始之后便让手绢在学生之间传递,在教师喊“停”之后,再让中间的学生猜手绢在谁的手里,如果猜错了就要演唱一首歌,猜对了,手里拿着手绢的学生便要唱一首歌。在音乐教学之中可以重复使用该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新学会的歌曲在游戏之中充分复习,在充满趣味的、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育篇5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相反,音乐教学中的枯燥技术联系、单纯理性讲述等则会使学生对音乐常产生消极、厌烦情绪。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在爱国歌曲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我们的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 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曲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 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束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不会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篇6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五线谱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小学音乐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5-02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强对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都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性更高,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音乐潜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音乐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有较大的影响。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是影响音乐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这对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度较低,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就是对各种理论课程进行相应地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讲解,小学生模仿练习,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目标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一)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小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对各种乐理知识进行讲解,播放一些歌曲,让小学生跟着唱,这种模式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材资源、要对教学工具进行更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给小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音乐资源,教师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教育关系中脱离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引导上,而不是对各种音乐知识的讲解上。

(二)进行音乐共享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海量信息的出现,使得信息容易出现爆炸式的膨胀,但丰富的信息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丰富了音乐教育素材,使得小学生可以接受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全系的定义,要让小学生发挥主动性,就必须要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音乐教育离不开各种音乐作品,传媒是一个可以实现相互分享的平台,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种音乐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要从各种媒介平台中搜集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传递给小学生,真正实现音乐资源的共享,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材料,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音乐学习,而不是仅仅将学习局限在课堂之上。

(三)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考试已经不再是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的唯一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

(四)加强对电视媒体的应用

当前音乐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侧重于理论教育,对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音乐是陶冶小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课后的很多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小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比如电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媒载体,小学生也很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各种卡通节目,电视媒体上有很多音乐节目,比如动画片中的音乐、音乐频道的节目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电视节目进行观看,从中培养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篇8

一、关于小学音乐学科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

长期以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把小学音乐课称之为副科,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育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陷入误区。一个“副”字,折射出的是学科的歧视。在这个错误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司空见惯的怪现象在一些学校出现了。诸如:音乐课被所谓的主课挤占,音乐课时被借用(借而不还),音乐课变成自习课。更有甚者在有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课教师,有的极个别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

上述现象在一些偏远学校表现尤为严重,但却没能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以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小学知识体系链条断裂缺环,综合素质教育营养不良。

音乐教育归类在美育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成为育人的百年大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认真严肃的贯彻执行,尽快地走出在小学教育知识体系划分所谓主副科的误区。

二、小学音乐课的教育功能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精神文明、道德情操的鲜活载体,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助推力。

对青少年的美育启蒙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强化教育启蒙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相对比越是发达的国家,对此重视的程度越高,其社会效果亦就越显著,社会知名的音乐大师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多出现在对青少年美育教育起步早,重视程度高的国家和家庭便是明证。

令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窗口的打开,国人的视野开阔了。对青少年美育启蒙教育必要性有了理性的认知,近些年来,社会上美术、音乐、舞蹈班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就是有力的证明。

正常青少年的智商大体上相差不大,然而在不同知识领域内的潜质相差却很悬殊,有的可堪称天才。或许可以说在某一领域内人人都具有天才的潜质,能否最后成才,在青少年时能否通过启蒙教育,使潜质得到开发教育,对后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学生。注意培养这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早期开发,挖掘他们的先天音乐潜质,就有可能引导其走上未来的音乐人生,音乐就有可能成为其终生所从事的事业。这位老师也就成了受人尊重的伯乐。

一所生机勃勃、充满怏然生气的校园。不但有朗朗的读书声,也一定还有嘹亮的歌声。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各领域内必然会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音乐课程置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地位纳入综合考评。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音乐教学器材也要与各类实验室、电化教学设备享有同等的资源待遇。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学也同步与其他科学一起走向现代化。

三、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普及与提高

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启蒙,所以普及理念应置于首,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以音乐课为载体,通过学习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文明精神,焕发青少年的活力,营造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以音乐为载体,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要以教学大纲为范本系统传教授音乐基础知识,要循序渐进,在乐感、节奏、耳音、发声、识谱的基础上下功夫。

要开设有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在普及的基础上,注意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给该小灶,着意引导,开发其潜质。

学校要在第二课堂对音乐天赋突出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组建合唱团队组建小乐队,组建演出队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为音乐天赋,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日后有可能报考艺术院校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对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的关注

三十年来,出现了一个值得音乐界教育界关注的怪现象,即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三十年来,还没出现一首象《少年先锋队歌》、《歌唱王二小放牛郎》、《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照我去战斗》、《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样在全社会,在校园广为传唱的反映强烈的时代信息,表现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精神风貌,洋溢爱国爱党激情的青少年校园歌曲。

小学音乐教育篇9

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我随机采访了河北省保定市四个市区的多所国办小学对现阶段保定市国办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制定音乐教学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市区音乐教师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对保定市音乐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保定市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各学校之间软件力量、硬件力量不均衡

自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发展,这对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同一市区内还是会出现学校软件、硬件差距较大的情况。学校学生人数大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对情况下就比较好。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对音乐课程的支持度也相对较低。虽然这一现状,在近几年不断的发生改善,但软硬件力量不均衡的情况还是难以避免。硬件设施对音乐教学很有帮助,有的学校近些年才新建的音乐教室,才有了专业的音乐活动,可是有的学校不仅有专业的音乐教室还有自己的音乐礼堂。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这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素质。从音乐教师招聘情况来看,年轻的音乐教师对学校环境也有很大的要求,低端一些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年轻的音乐教师不愿意去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不起来,师资力量也发展不起来,这对音乐教学甚至是其他的无疑是有着严重的制约性。

(二)音乐实践

新课改后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但在我市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体现相对较薄弱。在调查的众多教师反馈情况而得之,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不强是存在于各个学校的一种现状。音乐学习没有成果展示,从孩子心理塑造角度看来音乐表演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各类能力,实践展示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实践较少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发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音乐实践有助于改变家长对音乐传统观念的理解,重新认识音乐的好处,它不只是一个辅修学科,音乐学习对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音乐价值理解的偏向性

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能的培训,音乐本身也具有调动受教育者审美情趣、调动受教育者联想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价值。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学校的音乐教育无法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是忽略了音乐技能本身就是忽略了音乐所带来的各种附加现象,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展现出音乐本身的意义及价值。作者在抽样调查的班级中发现每个班至少有10名同学左右甚至更多,选择了校外的艺术辅导机构,学习艺术特长。这种现状的存在是对普通音乐课程教育的不认可和对音乐课程价值的理解发生了偏向。小学音乐课程强调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强调通过音乐学习提升孩子自身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可是在当前,音乐教育已经被家长认作为技能教育,学习音乐要获得一技之长,孩子会什么技能已经是父母之间攀谈的话题,对音乐价值的理解受到了扭曲。重视音乐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技能,不重视音乐的家长反而认为音乐学习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程学习,对孩子的音乐兴趣加以节制甚至是扼杀。无论是重视还是不重视都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理解的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很久,但是伴随着家长的年轻化,思想也在接受变化。据调查显示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家长相对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比较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和表演,但高年级的家长则对艺术学习持有否定的态度。

二、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与支持的力度,合理调度音乐教师

针对各学校间软件与硬件硬件设施不均很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学校、教师等方面来说,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财力还是物力上。对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组织建设新的教学场所,在校内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合理安排和布局校内基础设施状况。其次教育部门也应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将各区域之间教师资源整合,为教师资源薄弱地区派送优秀教师,同时也加强个区域教师之间的科研机会,有助于教学手段的提高,软件能力的提升。学校本身也可通过一系列活动自筹资金来完善学校的内部的硬件设施状况。

(二)音乐实践

对于青少年音乐实践来说,比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在重大节日中举办特色的音乐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节日意义的理解。从市区来讲,各学校之间加强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可以举办市区间的友谊活动,展示自我风采。从河北省来说定期举办大型文艺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家长的保守思想,让家长明白现如今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仅仅学习知识是不行的。从国家来讲,举办专业的音乐艺术类比赛,从各省事选拔出优秀人才,在发现人才的同时也是对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宣传

(三)重新认识音乐学科

家长对音乐学科认识的偏差性,来自于早些年对艺术的认知,教育观念老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根深蒂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技能培训,培训技能的同时也应是各项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的有益方式,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培养加强音乐学科建设是达到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点。现如今音乐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并未的到宣传,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第一要加强学生家长与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第二要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只有家长看到了孩子外在素质因为音乐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他才会认可音乐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从教师角度来讲要把握好音乐与素质的连接,有效的运用音乐素质教学提升孩子的内在素质。

小学音乐教育篇10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其它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唱歌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作者:关海润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篇11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重要的发育生长期,音乐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需求,具有健康,高雅,积极的特质,所以,小学音乐教育是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寄托,提高小学音乐教育,对整个小学教育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1.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各种来自于社会、学校的不同因素和压力,都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热情,有的甚至失去教学信心。所以,每周一到两节课的音乐课,音乐教师只是将音乐教学当成任务来完成,让不少音乐教师失去了对音乐教育的信心,从而加快了对音乐教学积极性和热情的流失。

2.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没有实效性

在新课程中,提倡让学生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感受与体验,强调模仿,倡导探究、合作、综合。对此可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对于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和见地,教师应给予鼓励和保护。通过模仿,可积累学生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但针对新课程中所强调的种种,有不少音乐教师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开展以上这些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则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3.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小学生感到困惑

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小学生不知如何进行。虽然在新课程中强调,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切身的体验,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尽量的去配合老师,而不是真正的用心去学习音乐。但也是有不少学生是喜欢上音乐课的,但是喜欢和明白如何去学习却是两个概念,因此,针对学生学习小学生对音乐课程表现出的困惑和无奈的现象,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想象的。

二、基于新时期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分析

1.侧重于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

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喜好,侧重于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动态、多样性的课题氛围。在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一些简单容易上手的小乐器。如竖笛、口琴等,还可以组织小团体的演唱或演奏,虽然熟练度不高,但可以让小学生对这些乐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区别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授,而是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音乐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遇到问题积极提问,这样才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活跃起来,培养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和量。

2.鼓励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多进行实践操作

在第一点中我们提到,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求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这只会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简单的教科书讲解并不能带动小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真正的参与进去,所以,提供多媒体设备和小乐器的结合方式,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可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适当时,邀请学生一起进行演奏。例如,在进行《雪绒花》的教授上,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乐曲的短片,让学生对歌曲和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再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活动。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3.对音乐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使之具有多样性

通过第一点和第二点的铺垫,课堂氛围创建了,学生兴趣培养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丰富课堂内容了,在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最基本的知识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此方面,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小活动。下面我们举个小例子,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在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和乐器演奏之外,还会组织学生对所学曲目的含义进行了解,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编排小型的音乐剧。并让小学生自己进行报名决定,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和乐器的演奏。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也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的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小学音乐教育篇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培养出许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创作出一批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在各种国际性的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各种音乐交流,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乐器考级等办得红红火火,一片繁荣。但遗憾的是,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乡城,却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绝大数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

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学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二胡等)。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也可逐渐列入升学总分内,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音乐学习境地而努力。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