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3 13:44:54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1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以积极应对现代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多采用信息技术课程来予以落实,而信息技术教师又十分重要。因此,对其工作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十分必要。

1、研究设计及过程

(1)研究对象:选取广州市某小学极具代表性的3名信息技术教师,3名教师均具备成熟的教学经验;

(2)研究工具:从3名研究对象的个人介绍、工作环境与内容三方面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分析框架的构建;

(3)资料收集:通过纸、笔、照相机、录音笔、录像机及电脑等对3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时间、地点、互动对象、工作感受、工作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观察、访谈、分析及整理,并收集学校各类日常通知、文件、教师撰写的文档及教案等;

(4)资料分析:对每次访谈、观察及实物进行分析。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较繁多

主要体现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去信息技术教学之外,还需完成学校电教工作、管理机房、宣传工作等[1]。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为:①大部分学校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副课,导致校领导误以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少;②信息技术教师其信息技术能力优于其他教师,完成上述工作更加容易;③部分学校教师编制较少,师资相对缺乏,因而信息技术教书所需完成工作便更多。

2.2、小学信息教师当前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要求不相符合

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被重视,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①该课程教学硬件欠缺,尚无适用教材,国家尚未对课程标准进行统一规定;②极易被其他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借课”,导致该课程课时减少。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环境要求较高;②信息技术由于更新较快,因而不易形成稳定的教材与课程标准;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升学考试中,使得教师重视不足。

2.3、该课程教师地位不高,职称评定难度较大

出现该现象主要原因为:①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小学升学考试,校长、教师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均相对缺乏;②小学教师职称名额相对较少,而信息技术教书地位相对不高,因而为自身利益争取的机会就更少。

2.4、该课程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为缺乏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当前高等院校尚无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因而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较为缺乏;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选自其他学科教师,具有专业科班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则相对较少。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高工作绩效相关建议

3.1、制定相关规章来对教师工作量加以考核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该课程很多教师均反映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很多学校尚未将教师所完成的其他工作纳入其工作量中。主要是由于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相关计算标准[2]。当前,个别地区已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如深圳罗湖区教研中心便于2004年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龙江牡丹江市提出,因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环境多为电子辐射环境,故教育部门与学校应予以适当补助、奖励。

3.2、教学应有据可依

较之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尚不明确。原因之一便是国家已出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应标准则仍未出台。若中小学信息技术出台有相关课程标准,则各地可根据本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体情况来进行适用于本地的信息技术教学教材的开发,进而有效结束当前全国各地信息技术教材的混乱现象。而且,一旦课程标准出台,该课程教师便可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有据可依。

3.3、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①加强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力度,师范院校应不断提升相关专业教育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一线教师能力素质需求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尤其应注重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实践,教育见习,加大教育实习比例,使师范生能够及早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解,并及早进行相应能力的储备;

②完善教师职后培训,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应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对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定期培训,促进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根据教师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培训,可通过面对面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从而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4、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某小学3位极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对当前国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有所了解,但本研究所得出结果主要基于文中的3个案例,并不具备普适性,但具有一定代表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2

本学期内,我担任了三个月的班主任,一个月的科任教师。在科任教学中,我任三、四年级六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和二年级一个班的社团以及电教远程教育的接收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希望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一点知识、长一点技能。认真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积极参与创文明校园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并荣获学校“队列比赛第一名”、“百题大赛第一名”称号,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 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 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

二、建立二项制度保障

制度是保障,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还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班级卫生要求,保持教室和校园清洁卫生是每个学生的义务,规定了教室值日生每天三小扫(早晨、下午上课前及放学后),室外值日生 每堂课前一扫,制度的落实离不开班干部和班主任的监督和表率。班干部首先带头做到、做好,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以身作则,不随便乱扔杂物,打扫卫生时亲自带着干,升旗仪式从不迟到,课间操坚持到场并且认真做。

三、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学期初,重新布置教室,将班风“我成长、我快乐”、班级获奖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红领巾阵地专栏和阅读评比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剪贴报,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队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队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四、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拍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从中接受教育。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成为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十五”期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为此,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以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长(或主任)任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当前,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县教委的要求,制定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有落实规划和计划的措施,每年要筹措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县教委的工作部署,组织好本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合理调配现有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各学校要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教研组是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专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负责收集、购置、编制、管理信息技术教材和资料;管理维护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及科研活动;协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

各校要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中学一级教师以上(含中学一级教师)技术职称;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具有小学高级教师以上(含小学高级教师)技术职称。

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学期末写出教研组工作总结。同时,组织管理本校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工作,负责与其他学科教研组长联系,协助其他教研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并负责做好本校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软件资源库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教育资源库随时向教师开放。

三、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改革整合的研究,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努力创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园网示范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要组织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并主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县教委每年将举办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征集评比活动,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活动,对活动中选出的好作品予以奖励,并收入资源库。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4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在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1 观念滞后 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 培训方式单一 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转贴于

3 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村担负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 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实,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远非以上诸种。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等都是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务必从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面向中小学教师,研究中小学课程;从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整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5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在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1观念滞后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WWW.133229.COM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培训方式单一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3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村担负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实,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远非以上诸种。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等都是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务必从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面向中小学教师,研究中小学课程;从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整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37-01

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农村小学已历经数载,但就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来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一个人教全校的信息技术课,没有可以请教学习的人,造成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只靠自己摸索,使得许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发展十分缓慢,有的甚至停滞不前。

1.1 年龄和教学水平偏低

现阶段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年龄普遍较低,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在专业水平上比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结合,单纯只是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用科学的理念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2 工作繁杂

农村小学一般规模较小,信息技术教师一般还兼职教授其他课程。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一直以来面对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打字出卷、成绩分析、维修机器、课件制作、网络维护等杂事占据了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从技术教学到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师一直以来找不到发展的定位,疲于应付各种参观、检查和评比……

1.3 培训机会少

由于地域和经费等原因,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培训,也学不到任何可以提升自己专业水症的实质性的东西,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1.4 专业发展不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单独的职称系列,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极其不顺畅,在学历、工龄等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获得相同的职称升迁,往往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在很多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几乎被剥夺了专业发展权。

2 制约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2.1 角色定位不明确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可以大体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划分为:学科教学、研究开发、维护管理三大类工作。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各种工作集于一身,只要与信息技术有关就有信息技术老师的活。这使得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迷茫,找不到方向。

2.2 信息技术学科不受重视

传统考试观念阻碍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不是考试科目,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和校领导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自然会把非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作为“副课”对待,相对应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也就不被重视。

3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3.1 角色定位

要寻找发展的动力,首先要找准前进的方向,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化素质,还应该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不要只是辅助别人,也要注意本职的发展,要寻找到自己教研教改、技术提高、研究开发的源动力。不要因为工种太乱太杂就消极怠慢,失去动力。

3.2 制定计划、加强学习

教师应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对影响专业发展的错综复杂的因素有效地加以统合,使职业发展的道路更为顺畅,成功的机会更大。制定自我发展现划的步骤:(1)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2)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3)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4)评价发展计划。

3.3 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教师必须与来自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

3.4 学校应在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

(1)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录用严格把关;(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为信息技术定好位;(3)建立积极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评价体系;(4)在政策和经费上加强支持。只有教师自身逐步认可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才能成为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方式。

4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

4.1 博学多读

教育学、教学设计、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历史、传统文化以及一些信息技术专业的书籍,都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有所提高,做到厚积薄发。

4.2 敬业专心

有自己的计划和设想;有自己的安排和实施;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实践与研究;名利基本较为淡薄,吃苦耐劳。

4.3 学以致用

善于多学科的联系与思考,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与教研相互结合;善于反思与积累。

4.4 交流协作

能发现和抓住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多种途径提炼和保握自己的发展方向;都有一帮圈内的学者指导,如惟存教育中一帮信息技术教师,柳栋就是大师哥。咱们这个群里也是高手如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5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漫长而复杂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与磨练,追求与付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未来,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一定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带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薛博,董玉琦,刘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一项质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3] 李锦晖,缪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4] 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5] 曲天立.教育科研:境界要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3-3-2(4).

[6] 陈方.近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5(2).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7

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把握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功能,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制度,并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真正搭建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2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开放优势 信息技术为小学生管理工作创造开放性环境,其丰富多样的资源信息,满足小学生管理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即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不断丰富小学生管理方式、管理内涵,整合资源开展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高效、快捷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打破时空限制,节约大量工作时间,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且人们通过信息技术远程交互就能开展工作,这种方式也给教师带来极大便利,教师通过开设“远程家庭管理师”方式,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信息技术交互、直观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利用“声+像+色+动画”立体资源,为学生管理提供直观方式,实现学生管理远距离交互和零距离管理,增强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交流,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要树立小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本理念 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鉴于小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意识也未发育完全,难以正当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一味采取严管模式是不正确的,会压制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将不利于小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生管理工作,更需要创新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突出小学生人性化管理。因此,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管理中体现人本管理理念,不容忽视个人因素,营造小学生良好的教育氛围,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的心灵沟通,关心、呵护小学生学习、情感、生活,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要开拓小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元思路 小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创新将决定小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必须要创新小学生管理模式,改变传统单纯行政管理模式,彻底改变教师对小学生思政教育过死、过严的局面,建立小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即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有效结合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关注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定期举办小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真正践行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育人理念。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认清互联网+时展形势,探索小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把握小学生管理工作新动向、新思路、新途径,实现小学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开创高效科学管理新局面,在人本管理理念下,扎实有效开展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要建立小学生智能化管理工作制度 小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创新首先是小学生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发展新形势,笔者建议采取民主集中和校长负责相融合的管理制度,针对互联网+新问题和新情况,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大力改革小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管理经费保障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小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的发挥,健全小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动员授课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甚至学生干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小学生管理工作中来,高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的小学生管理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新媒体,加强师师、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促使小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到位。 

要提升小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素养 很多小学教师一想到信息技术就感到神秘和遥远,不知道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其实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操作技术,相较于小学生管理工作简单多了。笔者建议,学校应在教师中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活动,为教师配置信息技术多媒体工具,完善建设校园互联网,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真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和家长的联系,依托校园网等媒体为家长传输小学生电子管理资料,设置小学生动态管理专栏,有效引导家长家庭管理,创新家庭小学生管理理念,共创“1+1”的家学共赢的小学生管理效果。 

4 践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创新理念 

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都是他们最真实的表现,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地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正确看待小学生的外在行为,他们具有顽皮、好动、自制力差、好奇等天性,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引导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客观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因势利导,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为小学生开设思政教育理论课,建立小学生道德规范制度,引导小学生在日常表现中践行真善美,帮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优点,养成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行为。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现代化需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应顺应信息技术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网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流,转变传统学生教育和管理理念,搭乘信息技术快车,创新小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正确看待小学生外在行为,并以赏识激励形式给予小学生正能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作用,高效开展小学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浅谈小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 

2013(6).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8

职业压力是指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诸如紧张、挫折、沮丧)的负面情绪体验。适度的职业压力对维系职业活动、完成职业目标是必要的,而压力过大会有很多消极影响。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不稳定的情绪,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疾病增多,损害身心健康;消极行为增多,易冲动;教学态度消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态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轻过度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完成本职工作的迫切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过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及学校、教师个人。

(一)社会及学校因素

1.知识更新加快。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速度加快,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各种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更好地优化教学。

2.分配任务多,多重角色冲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省略 ) 中的一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要经常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也要承担录像的任务;老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常打扫;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

3.上级检查,达标评比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每次检查,信息技术教师就开始更忙碌起来:检查教学设备,拟定、完善学校信息化方案,帮助公开课教师制作课件。所有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4.考评标准模糊,业绩难以量化。

其他教师的考评都有明确的标准,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考评标准并未完善,加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明确,人们对哪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并未搞清楚。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难以量化,是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5.课堂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存在下列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故障率高,影响使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 “混乱”――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其他人无事可做或惹是生非;学生对互评、自评敷衍了事。这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况。

(二)个人因素

1.专业职能不过关。

专业职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就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驾驭信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如此多的知识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使他们常处在紧张的状态,知识能力不能面面俱到。

2.自我并不认同该学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的外在影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产生怀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似乎自己并不认同该学科,这样在工作中自然没有积极性,不会取得某些成就,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3.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甚至对教书缺乏兴趣。考评的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成绩,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很多时候心情沮丧。

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从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其限制性,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适度的专业化期望;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能,完善自己素质。

(二)人际关系良好,并促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睦相处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与本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并未建立,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并从有经验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身的定位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此外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但推进信息化绝不能仅靠信息技术教师,还有赖于所有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课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些成绩,赢得认可。

(四)建立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人员,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规范及考评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量化。

(五)在欠发达地区,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加理解认同和支持。

经常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家长的抱怨:“没开信息技术课,孩子就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好像是信息技术课的错,所以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深恶痛绝之”。凡事过犹不及。上网聊天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初识电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新鲜玩意感兴趣,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的虚幻世界。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向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实用方便性,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背后的技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明白与其沉迷于别人的游戏,不如自己开发更有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还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 陈红,黄宇星.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

[4]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9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10

我市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辖两县两市两区,部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市、县各1个,总人口460万。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80所,小学987所,幼儿园178所,教师共计4.2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60%以上。

1. 我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1) 现有硬件环境,我们对全市120所初中学校的常规电教设备进行了调查,发现有32%的学校教室没有电脑,有43%的学校没有电子白板,还有33%的初中学校连投影仪都没有。

(2) 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全市95%的中小学教师已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证书,对教学设备具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

(3)全市60%以上的教师在农村,50%的农村学校尚未通网络,教师无法从互联网上获取教学资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难以实现。

(4)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水平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的驾驭能力不够,尤其在网络交互方面;在课件制作方面,仅有3%的教师能利用Authorware、Flash等制作工具,8%的教师能利用几何画板,其余教师多用PowerPoint(60%)作演示性文稿,大部分教师制作和应用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

(5)对教学与学习理论、方法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新课改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等都有所了解。但就熟练程度而言,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能够熟练应用的仅为调查总数的3%,能够应用的也仅为6%。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让教师把学会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技术概念认识模糊,应用积极性不高。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作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培训经费难以落实,教师经济压力大。我市地处湘中偏西,部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市、县各1个,60%以上为农村教师,教师工资收入低,财政应该投入教师工资1.5%的继续教育经费大部分县市区又没到位,培训经费由教师个人支出,增加了老师的经济负担。

(3)培训方式单一,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骨干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骨干培训”再“全员培训”。培训特点多以集中面授、集体听讲为主,这种形式占到了所有培训课程的95%以上,而网络授课、以课例和讨论为主的培训还处于尝试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怀疑精神为目的的课堂;而我们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我说你听”的旧有模式,亟需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4)培训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培训效果差。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由培训机构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以致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 12月 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 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2014年7月23日,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4〕311号文件,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2014年8月2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工作部署会议,启动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地各学校应按照省工程办的统一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通过工程的实施,建立一套规范性、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标准、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管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让教师明白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教育大势所趋,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2. 周密组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市的实际,从2014年开始,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量大,任务艰巨。2014年,是工程实施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对于该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全面完成目标与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继续抓好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湘教发〔2011〕22号《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我们已成功申报并经省教育厅批准了13所省级基地培训学校,但对承担全市4万余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困难还很多,我们要根据本地实际,继续抓好省级基地校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二是切实抓好工程规划。2014年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开局之年,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和市局的《实施规划》,制订本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细则,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各地的教学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的方式。规划要做到有总体目标、年度计划;有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有相关责任、考核评价。为了使这一轮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致流于形式,不致成为变相的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对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培训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内容体系等多方面做出明确的区分。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要把握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的实际需求两个重点,突出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改善硬件环境。提升工程硬件是前提,应用是核心,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利用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的契机,加强对学校电教设备的配置(如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器等),教师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同时为了适应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学校可建立网站、网盘、QQ群等,把教师的优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优秀论文、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等及时上传更新,全体教师可随时调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鼓励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网盘等,既可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又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1世纪是合作共享的时代,实现资源合作与共享,可省时、省力、高效、互补,共同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成果,是所有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在网络资源相当发达的今天,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站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把最新的信息和应用软件、信息采集工具(硬件)等在相关的网站、网盘和QQ群上,让老师们学习、交流。也可以把多媒体硬件、软件的使用方法做成课件或视频在网络上供教师们学习。

四是切实抓好培训师资团队建设。培训者团队的整体素质既影响培训理念,也会影响培训方式,老师们参训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培训的效果。本次培训为全员培训,受训人员广,培训对象整体师资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大,培训内容各异、方式多样。各级培训基地要千方百计建设一支责任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的培训者团队,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从而整体实现提升目标。首先,我们挑选300名学历高、敬业精神好、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精的教师参加省级骨干培训;其次,市本级完成150名市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队伍建设,实现市级所属培训任务的市直、开发区各中小学的“引领者”全覆盖;然后,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完成1000名县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队伍建设,实现县级所属培训任务的城镇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引领者”全覆盖。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是切实抓好全员培训工作。从2015年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以市、县、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17年,全面完成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建立健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与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六是创新培训模式。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主要依托县级及以上培训基地学校组织实施,通过组建以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以微课程为切入点,结合学科案例教学,采用案例“观摩、解读、研讨、实践、评价”的培训流程,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和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实用性、关键性问题,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教学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网络研修:主要组织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交流和探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根据教师需求,确定研修主题,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但在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中尚未掌握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网络研修时间不少于30学时。

校本研修: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质课堂,并以微课的形式上传教学课件至个人学习空间,同时加强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跟进培训与教师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校本研修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七是抓好培训结业和考试认证组织工作。中小学教师参加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修完相应的学习课程,并同时按要求参加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经考核合格后,发放培训结业证书并记继续教育学分80分。培训合格后,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评,考试合格者,由省工程办统一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中级合格证书。考试认证既是检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质量与效益的基本环节,又是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的助推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考试认证组织工作,建立健全考务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考核、上机考试、综合考评有序开展,保证考试认证工作的严肃性。上机考试由省项目办统一组织,组考工作由各培训基地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基地要高度重视组考工作,认真组织参训教师参加考试,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认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3.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根据省里的模式和要求,市教育局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教育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实施机构,明确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要根据省颁“实施规划”和市里的“实施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培训机构要履行职责,为全面完成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要在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市本级安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直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主要负责本地区教师全员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同时,我们要根据有关教师培训经费的政策依据,积极主动,据理力争,争取政府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

(3)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广大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激励机制,是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2015年起,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与教师资格证再认证、教师职称评定、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等挂钩。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激励机制。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及时表彰,切实提高本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4)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应用是促进某种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技能的竞赛,如操作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运用多媒体技能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激励教师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优先外派学习。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培训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对优秀老师给予表彰奖励。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07-001

邓小平曾说过:“学习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在全国中小学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信息教育从理论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来,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更是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这门学科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作为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则存在更多的问题。下面讨论一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探索。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并没有受到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现在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考核,学校的领导自然不会重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安排上不选择年轻的信息技术老师,而是将信息技术老师挪作文化课用,而将一些年纪大,后勤上的老师充当信息技术老师,上课的质量和模式,甚至是效果都会大大折扣。在教师心目中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好坏根本就无所谓,大多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并不把信息技术课当作课来讲,而是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是对计算机软件的简单操作与训练,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放任自流,由此,信息技术课就变成了聊天课,或是游戏课。在学生心目中,这一门课程也就变得更加无关紧要了。并且家长也认为信息技术课只能教会孩子们如何上网、玩游戏,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

2.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较差

当前很多的农村小学,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设备紧缺或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很多软件也没有,使得教学难以进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是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了。经济条件差,没有资金做基础,计算机数量不足,软件设备不齐全,有些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教师想好好去开展教学工作,也只好望而却步了,教学工作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并且在现今的农村小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当机房,尽管有些学校有机房,可是由于使用成本太高,学校无法投入太多的资金来维护和保养,使得许多计算机都不能正常的使用,能正常使用的也是伤痕累累。

3.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鉴于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师资进不来、即便进来了也留不住,形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现在任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大都属半路出家,其计算机技能多属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而成,并且计算机老师身兼数职,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担任其他科目,甚至担任数语外的教学,由于数语外三个科目需要考核成绩,所以就挤掉了信息技术课,所以集中精力深层次钻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再加之教育部门提供的观摩课和培训太少,老师都没有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面临着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提高领导认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转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意识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加强各小学领导,尤其是校长的培训,促使他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瞻远瞩,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带动作用,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站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思想意识的转变将影响人们的行动方向,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学习活动,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2.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政府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建设机房。学校的计算机数量十分有限,有了资金投入之后,学校就可以做到上课时每人一台电脑,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篇1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city Training

Study in Bameng Area Subjects

YAN Xiaoqian, ZHAO Xiwu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 For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must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make a brief statement on the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have in the current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Bameng subject area teachers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academic ability of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methods.

Key words subject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city train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时代的教育变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这种机遇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信息技术最终能否对教育发生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学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人,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等。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又是直接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性因素。

1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综观国内学者的观点,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学人员部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年版)、《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等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为基础信息技术能力、通识信息技术能力和专门信息技术能力。其中教师的通识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解决常见问题而必须具备的领域内常识性信息技术能力。如杀毒软件与压缩工具的使用、简单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资源的搜集与下载、加工处理、整合与、常见网络交互工具与环境的使用、在线学习材料的制作开发等。教师所要掌握的专门信息技术能力根据其所教学科的不同而不同。

2 巴盟地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笔者于2011年六月至七月间对内蒙古自治区巴盟地区的中小学学科(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反馈资料。通过对调查材料整理并加以分析,对巴盟地区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及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普遍较好,70%教师家中都有一台以上电脑,并且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是查找教学资源,下载教学课件等活动。从各学科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分析,60%教师只是会使用一点中文Word, Excel和PPT,其软件编制与课件(积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大部分学科教师是从网站上直接下载教学课件,只有25%教师是自己使用PPT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管理中,如使用计算机进行成绩管理、计算机改卷、学生评价等活动中,各学科教师体现出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对Excel的应用只是停留在简单层面上。86%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是通过职后专门培训或自学获得,并未在大学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研究层面上,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并未使用过网络平台展开教学,没有属于个人的个性化教学网站。

3 巴盟地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式实践探索

从以往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方式单一;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导致所有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联不大,降低学习兴趣;忽略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教师已经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家团队于2011年8月5日对巴盟地区中小学学科教师开展了集中培训。

开展本次培训之前,专家团队对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进行了精心地设计。表1 即为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矩阵培养模式设计。在授课方式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采用以课件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此次培训教学秉承“面面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有专家指导,使教师能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为避免培训无法产生持续的效果,专家还搭建了网络平台,以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继续自主、协作开展后续学习。

图1

图2

专家利用维客建立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后续网络学习。维客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系统支持多人或者说是某个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含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维客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建站工具,相对于传统网站提供的电子邮件、论坛以及聊天室等功能,维客站点更强调团队的合作。因其开放性、组织性、简易型等特点,它在协作学习、师生协作共创、学科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培训中建立的题为“学科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维客页面如图1、图2、图3所示。利用该平台专家可以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格式、图片格式和一些视频资源,布置后续学习任务。在“学员设置”栏目中有所有培训教师的维客页面的超链接,专家可以链接到每个学员的页面。查看其学习成果。每位教师亦可链接到其他教师页面,以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另外,每位教师可以要求授课班级学生建立自己的维客页面,并与教师完成链接,这样就可以实现专家―教师―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图3

4 结语

通过开展本次培训,使得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反馈资料。利用维客平台跟进培训教师的后续学习,发现各位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都很有心得,并逐步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应把以理论为主的教授方式、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以课题研究为主的任务方式以及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后续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各学科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郭绍青,王卫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但松健,孟昭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