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5-28 15:27:09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

淮地区褐稻飞虱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霍邱县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打好总体化防战

3.1狠抓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3.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3.4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8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3代等。用有机磷“1605”1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3.5乳熟期之前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2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15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江西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水稻产量。为此,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水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并引导农民在水稻农作物耕种过程中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即及时处理水稻病虫害现象,最终就此提升整体水稻产量,达到最佳的农作物耕种状态。

1 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稻病虫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枯纹病,枯纹病是江西省早稻、晚稻都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是江西省水稻的重点病害,其损失已超过稻瘟病。针对枯纹病,可以对每667m2稻田使用15~20mL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稻瘟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稻瘟病在早、中、晚稻时期的危害都较为严重,且呈现出局部病害的特点。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水稻病害问题进行处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稻曲病,多发病于中、晚稻时期,同时就近几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两系杂交稻品种稻曲病现象偏重,因而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由此缓解稻曲病病害现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类。它的主要发病区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稻纵卷叶螟,多发于早稻及中稻中。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农药防治时,应该尽量选用高防效、低毒性、低污染的农药;二化螟,在江西省一般1a4代,对早、中、晚稻均有危害,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科学防治病虫害。

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农业防治技术引进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强调对抗病虫害品种的选择,尽可能地选用抗性品种防病虫,并根据当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抗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规避病虫害问题的凸显,注重在品种选用的基础上,科学的管理好水肥,以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为前提尽量将早期水稻的生长期缩短。同时,在农业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亦应注重强调对稻田自然环境的监测,双季水稻的生长季一般在3―10月份,合理规划肥水管理工作,即秉承着严谨的管理原则,实时观察水稻成长状况,继而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在水稻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由此提升水稻整体耕种水平。

2.2 化学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化学防治技术的引进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实践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秉承着“压前控后”的防治原则,做好“防病灭虫”工作,针对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有针对性的防治好病虫害。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的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井冈・枯芽菌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噻虫胺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用药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搭配农药,以便达到最佳防效。

2.3 物理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即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为了防御病虫害现象,应注重利用光谱、电流器械等物理效应,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进行驱赶,最终达到高质量水稻农作物耕种状态。此外,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病虫害治理效果,应注重将播种前的种子置于温水中,并浸泡一定时间,由此消除寄生病菌,确保种子质量,满足水稻耕种需求。另外,防虫网等自动化器械在应用过程中亦可提升整体防治效果,为此,在水稻耕种过程中应强化对其的合理化运用,由此达到最佳的物理防治效果。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推动水稻的健康成长。

3 结论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2

前言

云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湿阴雨天气,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加上受周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双土镇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最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防治引发的病虫害问题,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帮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喷施高效低毒性的农药,结合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1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农业结构转型引起的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稻田与非稻田病虫害之间的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各种病虫害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水稻的种植产量,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稻。因此,传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无法做到运用无公害的方式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从水稻种植的生态角度出发,对引发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并举。

1.2 水稻类型多样化加重了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水稻的需求,实现了水稻种植向着多元化的种植方向发展。为了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产量的增加,在种植区域内进行了多品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使水稻由高产量、单一型的种植方式向着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对水稻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能适应当前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并且多元化的水稻品种种植方式,降低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一些新引进的水稻品种,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病虫害频发,增加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

2 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要对种植的水稻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水稻生长的周期内,对各个期间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水稻的病虫危害,并针对水稻的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水稻进行监测时,可以通过宣传、发放资料、网络等形式预测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为水稻病虫害的判断提供理论性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应该对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进行范围内的评估工作,让广大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根据受灾的面积来采取适当地解决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水稻种植业向着无公害的治疗方式迈进,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2.2 运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运用生物治疗是当前最环保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大水稻种植户广泛应用,通过对发病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可以明确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该运用农田释放的形式和研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类药剂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以虫治虫技术,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试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声波和红外线等措施来对可能引发的病虫害进行干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对病虫害生存的习性的了解,采用红外线激光刺激害虫,使害虫的新陈代谢发生混乱,加剧虫害死亡的速度,提高水稻防病治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论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现状,应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水稻田地中的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水稻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突如其来暴发性病虫危害的发生,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农户解决在水稻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植保工作公益性、社会性、防灾性、技术性于一体,在科技兴粮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对于发生水稻病虫害的区域,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水稻防治措施进行创新,确保水稻丰收,农民增收,实现水稻优质、高效、高产,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发展云阳县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5

(叙永县农业局 四川省叙永县 646400)

摘要 水稻在我国种植的面积较大,也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谷类食物之一,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多,尽管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新品种不断出现,水稻的产量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至关重要。但是水稻与其他的植物一样,在种植与生长的过程中会有病虫害,使水稻的产量下降的同时水稻的质量也降低,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水稻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有其必然性,本文就水稻病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给广大种植户提供一些建议与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技术

1 前言

    自古以来,水稻就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是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在我国的那方,水稻的种植面积都在农作物的中职免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按照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水稻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对我国居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印象水稻产量以及质量的因素除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与地域、环境差距之外,还有水稻的病虫害。据统计,我国已知的病虫害有4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较为常见,而极为常见、也是较难防治的有水稻飞虱、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白叶病四种,本文就这四种水稻的病虫害的饿防治急性探讨【1】。

2 水稻主要病虫害

2.1 水稻飞虱

水稻飞虱是水稻主要的虫害,水稻飞虱的种类繁多,对水稻危害最大的是其中的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其可以对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均造成伤害,对水稻的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水稻飞虱以吸取稻丛的汁液为食,在吸取稻丛汁液的同时还会释放毒素,使稻梗变黑甚至死亡,水稻患水稻飞虱之后,一般产量会下降10-20%,严重者水稻产量可下降60%,甚至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2.2 二化螟

二化螟在贵州地区最为常见,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其主要对稻鞘产生危害,特别是幼虫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如果是在水稻的分蘖期感染稻种卷叶螟,会使水稻出现楛鞘、枯心苗、白穗、死孕穗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3】。二化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生存力较强,可以隐藏在稻根部过冬,且过冬时,二化螟处于蛹、幼虫等不同的生理形态,给病虫的识别带来较大的难度。二化螟也会使水稻的产量减少10-20%,严重者会使水稻产量减少50%以上,而二化螟引起的水稻倒伏也是水稻减产的间接原因。

2.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被稻农形象的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于水稻上的真菌感染,水稻的真菌感染易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期或是水稻的孕穗期,众所周知,水稻的抽穗期与孕穗期是水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气温较高且雨水较少,则水稻易被真菌感染而患纹枯病。水稻患纹枯病的主要表现就是稻穗较小、稻粒畸形或空心,进而导致水稻的产量明显下降,给稻农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4 白叶病

水稻白叶病主要是发生在多于的季节,由于水分过大是水稻容易滋生细菌,水稻被细菌感染之初在稻叶尖部与稻叶边缘产生黄绿色斑点,然后延叶脉渐渐发展为苍白色长条形斑块,最后变成灰白色,继而稻株枯死。患水稻白叶病的水稻,极易发生倒伏,及时水稻不枯死也会出现倒伏的现象,会使水稻的产量减少。

3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水稻病虫害的化学治理

目前,我国范围内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对水稻采用化学治理的方式,即通过根据水稻的患病类型对水稻进行相应的化学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对水稻飞虱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叶酸盐等对虫害进行治疗;对二化螟可使用三唑磷乳油、杀螟松乳油等治疗虫害;对水稻纹枯病可应用井冈霉素、稻脚青、三唑酮等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对白叶病可用叶青双、氯霉素对疾病进行治疗【4】。对于水稻的其他病虫害也要根据水稻的病虫害种类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对病虫害进行相应的治理。但是在对水稻病虫害应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化学药物的合理使用,并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一种化学药物,以免使病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3.2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尽管使用化学药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且起效较快,但是,化学药物对种植水稻的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会改变土壤的微环境,在治理水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灭土壤中的非致病菌或土壤中的其他微小生物,进而破坏生态平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使用化学药物治理水稻病虫害的远期效益不大,且化学药物会在水稻中蓄积,进而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5】。所以,对水稻病虫害的 防治可以根据生态规律采用绿色防控。目前,我国南方采用稻鸭共作或是稻鱼共作的方式来防治水稻的病虫害,达到治疗水稻病虫害的目的的同时,与水稻共作的生物也会给稻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根据水稻的不同的生长时期的特点以及水稻所患病虫害的种类对水稻病虫害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可以避免水稻减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应积极开发水稻的绿色防控技术,保护水稻种植的微环境与生态大环境,避免化学药物在水稻中蓄积而给人们身体带来伤害,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潘绍佐.浅谈水稻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42-43.

[2]李莲,朱春文,康翠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9:37-38+146.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26

一直以来,水稻的病虫害都对水稻的种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如何防治病虫害也成了种植水稻的农户比较关心的话题。但是防治的工作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每个农户对水稻的生长周期的认识,才能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治理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

1 常见的虫害

水稻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三化螟,稻飞虱等。

2 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

2.1 强化病虫害灾情的预测、预报技术

要想对病虫害进行科学地防治,就要对病虫害的灾情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检测。要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动态的检测,不断提高水稻病虫灾害的灾情预报的准确性。将比较健全的防治对策以及病虫害灾情动态的信息传送网络建立起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广播电视机等媒体平台资源,指导农民进行防治病虫害,这也是当前应用和研究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2.2 在治理病虫害的区域应用生态的调控技术

目前,国家应用以及研究的农作物防治技术,很多都是以种类进行区分。因为不管是在哪一个生态的区域,同一时间会进行很多种种类的农作物种植,而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一样的农作物病虫害会发生交叉行为,特别是农作物和天敌常常会互相影响,在病虫害、前后茬作物、天敌之间也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一些针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实施区域治理。所谓的区域治理指的是把整个生态区域当作一个整体,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更好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2.3 农业防治

2.3.1 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

当前,我国在研究水稻优良品种这个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也研究出了许多高产的优良品种。要想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就要应用能够抗病虫害的水稻优良品种。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农作物要遵循物竞天择这个自然规律,也在不断的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在种植水稻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控水和施肥,让水稻能够抵御住一些病虫害的侵入,让水稻能够茁壮的成长。当前,我国应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水稻种植方式,因此特别容易引发一些病虫害。为了解决这个问},科学和合理施肥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肥料使水稻自身缺少的微量元素得到补充,不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要慎重的使用农药,最佳的方式还是将天敌引入来进行防治,对于病虫害,一定要在水稻生长的阶段科学控地制农药的使用,在以往的水稻种植当中,只要一发生病虫害,就避免不了使用农药。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难免遭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入,为了使得水稻的产量得到保障,只能够选择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要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不一样的水稻种植技术能够抵抗不一样的病虫害,假若能够整合几种种植技术,就能够使水稻抵抗力得到提高;对于一些感染过病虫害的稻草以及稻田,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焚烧处理,有效控制病虫害;在冬天的时候,要定期地翻翻土地,灌水泡田。

2.3.2 水分管理

在水稻的种植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针对不同的水稻生长时期,科学合理的用水,将水稻田的环境不断改善,使得水稻的抗病性得到有效提高[1]。

2.4 物理防治的方法

将一些物理因素以及简单的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比如光、电、热、湿度、温度、声波,用于防治水稻的病虫害,就是物理的防治方法,如为了致使害虫不育,采用不同波长的放射来照射;为了扰乱病虫的代谢,应用超声波和仿生学原理;为了诱杀害虫,用高温高压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工作中,物理防治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下就是几种具体的方法。

2.4.1 虫害的防治

尽快人工摘除一些受损的植株,这样可把虫害一起摘去,有效地进行了人工防治。为了实现大面积的灯光诱杀,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通过这种物理的方式来有效地治理虫害。

2.4.2 病害的防治

要严格的对抗病品种进行筛选,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均匀给药,这样就能够在水稻的成长过程中,有效减少虫害同植株接触的机会[2]。

2.5 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及生物之间的天敌关系来进行的。生物防治的原理就是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在进行生物防治的时候,要对病虫害进行分析,针对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生物防治的方法对环境并不会造成污染,成本也比较低,方法也很简单,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下就是具体的方法:寄生蜂、农田蜘蛛等害虫的天敌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水稻关键的害虫同蟾蜍等一些两栖动物之间是天敌的关系,利用这些两栖动物能够对水稻田当中的蚜虫和瓢虫进行有效控制;为了防治水稻的病虫害,也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技术,比如可以通过井冈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3]。

2.6 化学防治的方法

利用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来治理水稻的病虫害就是水稻的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有快速的消灭速度、好的防治效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消灭力度很大等优点,在任何时候都能大面积的发挥作用。但是假如长期的使用这些农药,就是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对水稻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农药残留的污染还有致使人畜中毒、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产生生物的抗药性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预防主要,综合防治”的科学防治方针,坚持适当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对症用药,推广一些高效低毒的、低残留的一些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污染的农药,禁止使用一些高毒以及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争取以更少的防治成本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 结语

在生活当中,水稻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大米好吃又营养,就要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地应用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才能够将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有效提高,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到更健康的大米。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39-02

为了解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1-3],2013年泰和县在晚稻上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泰和县冠朝镇冠朝村十组一农户家稻田进行,土壤肥沃,稻田为砂质壤土,水源条件好。供试晚稻品种为五优华占。试验田纹枯病重发生;叶瘟、稻瘟病未发生;稻飞虱中等发生;3、4代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3、4代二化螟轻发生。试验对象:稻瘟病,纹枯病,3、4代螟虫,3、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常规防治,按测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代螟虫、4代螟虫、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完全不防治,试验期间不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代螟虫、4代螟虫、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不防治稻飞虱,按测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代螟虫、4代螟虫、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不防治卷叶螟,按测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代螟虫、4代螟虫、5代稻飞虱;不防治螟虫,按测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不防治纹枯病,按测报防治稻瘟病、3代螟虫、4代螟虫、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不防治稻瘟病,按测报防治纹枯病、3代螟虫、4代螟虫、3代卷叶螟、4代卷叶螟、5代稻飞虱。不设重复,共7个小区,各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74 m2,小区间做埂[1-3]。

1.3 试验实施

晚稻7月18日抛栽,9月10日破口露穗,10月20日成熟收割。施45%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尿素75 kg/hm2作基肥。移栽后7 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225 kg/hm2作追肥。

防治纹枯病用井・蜡芽1 500 mL/hm2;防治稻瘟病用75%三环唑600 g/hm2;防治螟虫用40%三唑磷1 200 mL/hm2;防治卷叶螟用40%丙溴磷1 500 mL/hm2;防治稻飞虱用25%噻嗪酮900 g/hm2。

8月2日第1次喷药,防治3代二化螟、3代卷叶螟、稻飞虱;8月26日第2次喷药,防治纹枯病、4代卷叶螟、稻飞虱;9月10日第3次喷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4代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曲病、卷叶螟;9月16日第4次喷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4代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曲病、卷叶螟。

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喷雾,前期对水450 kg/hm2,后期对水675 kg/h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各病虫发生危害定局后调查1次。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个小区调查25~50丛水稻[4-6]。各种病虫害调查内容和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7980.53-2000)进行。产量损失调查,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1 m2,各小区分别收割、脱粒、扬净、晒干、称重,折算单位面积产量。

1.5 气象条件

晚稻期间,气温偏高,降雨偏少。试验田水源条件好,禾苗早生快发,生长旺盛,纹枯病发生早且重。2013年影响泰和县的台风有“尤特”、“潭美”、“康妮”、“天兔、“菲特”,卷叶螟迁入不多,有一定的飞虱迁入量,但9月上旬及下旬连续几天的低温天气对飞虱的发生影响很大,飞虱发生呈前重后轻的态势,天气好有利于防治,病虫发生总体中等,防治后损失小。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纹枯病防治区的病株率为21.7%~24.3%,未防治区的病株率为76.4%~78.6%;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3代螟虫防治区的枯心率为0.42%~0.54%,未防治的枯心率为2.28%~2.36%;防治区的白穗率为0.11%~0.16%,未防治的白穗率为1.88%~1.94%;稻飞虱防治区的虫量为384~416头/百丛,未防治区的稻飞虱虫量为5 260~5 328头/百丛;卷叶螟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在0.34%~0.41%,未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在28.23%~29.16%。

2.2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完全不喷药防治病虫害,造成产量损失2 421.21 kg/hm2,损失率32.01%;不防治纹枯病处理,损失产量1 220.61 kg/hm2,损失率16.14%;由于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故稻瘟病对试验田造成产量损失忽略不计;不防治螟虫处理,损失产量200.10 kg/hm2,损失率2.65%;不防治卷叶螟处理,损失产量400.20 kg/hm2,损失率5.29%;不防治稻飞虱处理,损失产量1 000.50 kg/hm2,损失率13.23%。

2.3 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常规防治处理喷药防治4次,挽回经济损失6 537.267元/hm2,农药及施药人工费用1 087.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6.01;不防治稻飞虱处理,挽回损失3 835.917元/hm2,农药及人工费用909.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4.22;不防治卷叶螟处理,挽回损失5 456.727元/hm2,农药及人工费用852.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6.40;不防治螟虫处理,挽回损失 5 996.997元/hm2,农药及人工费用903.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6.64;不防治纹枯病处理,挽回损失3 241.620 元/hm2,农药及人工费用966.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3.36;不防治稻瘟病处理,挽回损失6 267.132元/hm2,农药及人工费用937.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6.68。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泰和县晚稻病虫发生较轻,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明显,不喷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32.01%。各主要病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为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螟虫>稻瘟病;投入产出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稻瘟病>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病虫发生越重,损失越大,挽回经济损失越小,投入产出比越低。因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稻瘟病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效益有待于以后进一步验证[7]。

4 参考文献

[1] 吴小兵,丁旭,钱秀山,等.有机稻主要生产模式对病虫害综合防效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2):56-59.

[2] 卢仲良,孔学梅,袁文龙,等.水稻病虫害对水稻危害程度及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91,93.

[3] 熊立群,杨应龙,汤普兴,等.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中稻产量影响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09(1):56-57.

[4]徐善忠,曾宜杰.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J].江西植保,2003,26(1):16-17,15.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92

前言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由于环境使然而使得水稻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减产。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水稻质量优良,而且还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就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气候环境特点而采取病虫害防御措施。比如,在水稻的稻种选择上,要以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为主,还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如果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病虫害,就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和治疗措施,但是要以非化学病虫害治疗措施为主,诸如农业治疗措施、物理治疗措施或者生物治疗措施等等,对水稻病虫害予以有效控制,之后采取治疗方法。如果非化学方法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就要选择生物化学农药,要求农药为毒性低、残留物少,而且能够发挥较高的治疗病虫害的效果[1]。在对水稻采用物理化学农药的时候,要注重农药的使用要遵循安全间隔期,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以科技成分较高的施药器械为有限选择。

具体的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在3个时期施加药物效果是最好的,分别为水稻的播种期、水稻在移栽之前和水稻破口抽穗的初期。这3个阶段把好关,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给水稻所带来的危害;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具有危害性的生物进入到稻田中。

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抗病性较高且种植的年限相对较长的种子,对于容易感染病毒的种子,特别是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种子要坚决淘汰。

在水稻播种之前,要对水稻做好消毒工作。使用配好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好之后,就进行拌种。当水稻进入到分蘖的末期,就要进行晒田,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预防的作用,由此而降低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 水稻的病害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由于全年气温偏低,水稻很容易患有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毒。由于这种病毒对水稻侵染的部位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瘟病,诸如苗瘟、穗颈瘟、叶稻瘟、粒瘟等等。通常在潮热的天气,这种稻瘟病毒就会开始蔓延,特别是在早晚雾气弥漫的时候,稻瘟病毒就会快速繁殖。

对稻瘟病采取非化学预防措施,就要选择抗病能力较高的稻种,根据稻株的形态对其抗病性进行判断。比如,稻株的叶片比较宽而且披垂度已经接近水平,就容易滋生稻瘟病菌。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就要强化水肥管理工作,包括所选用的肥料,肥料的使用量以及施肥的时间等等,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要适量,不可以施肥过晚而导致水稻的植株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叶片披垂到趋近于水平,就会导致水稻的病毒抵抗力降低。磷肥和钾肥有助于提高植株组织的坚硬度,使得抗病性得以提升。

如果水稻已经感染了瘟病菌,就要采用药剂治疗措施。以叶稻瘟为例,可以在水稻的叶片上看到有病斑,就要选择一些见效快的进口药剂,诸如稻瘟灵、三环唑以及拿敌稳等等。当水稻生长到9个叶的时候,可以用药1次,当水稻生长到齐穗期的时候,再用药1次。施药的时候,可以使用飞机喷洒,也可以使用电动弥雾机喷洒药物。

2.2 水稻的虫害防治措施

2.2.1 潜叶蝇的防治

潜叶蝇的幼虫会在水稻的叶片内食叶肉,使得水稻叶片的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条斑,呈白色。如果叶片上潜叶蝇的幼虫比较多,就会导致水稻的叶片腐烂或者枯死。

在叶上已经有白点形成时候,就要喷洒浓度为73%潜克可湿性粉剂2600~3000倍液,也可以采用浓度为10%赛波凯乳油2500~3000倍液即可。

2.2.2 负泥虫的防治

负泥虫会沿着水稻的叶脉食叶肉,使得叶片变成白色导致叶片腐烂,最终导致水稻晚熟而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用浓度为20%菊马乳油,平均每667m2水稻田可以喷洒50mL;使用浓度30%高效三唑磷,平均每667m2稻田喷洒100~150mL;使用浓度 20%的速灭丁,每50kg兑水 35~40mL喷雾。

3 总结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S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88-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域的不断扩大,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加,且较难防治,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水稻高产的严重阻碍之一。因此,如何更好的、有效的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成为当前水稻种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治理水稻病虫害时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下面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探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1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是水稻综合防治中最重要的方式,具有见效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利用化学药剂解决病虫害时,大多数农民朋友选择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消灭害虫,这样做只是单纯地起到了救急的作用,并不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这样做的成本较高,不但增加经济负担,时间一长,还会使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从而造成病虫害再次猖獗等缺点。在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时,我们要利用科学的防治方式来进行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1.1 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所有的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我们在决定施药前,首先一定要弄清楚防治的对象和范围,选取最适合的药剂,然后实施下药,最终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还要注意用药合理,各地要因地制宜,适时、合理的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1.1.2 选择农药 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的农药,尽量使用低毒、安全的农药,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使用低毒、安全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减少水稻中毒素的残留数量,避免水稻中残留毒素对人身体的影响,从而生产出环保、绿色食品。

1.1.3 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1.1.4 注意保护天敌 在防治水稻虫害时,一定要对害虫的天敌加以保护,这样可以减少水稻害虫的数量,尽量使水稻健康地生长。

1.2 农业防治措施

(1)首先要选择抗性良好的种子,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几率。其次,种子的品种要时常更新,这样可以防止因长期种植某一品种而产生的抗性,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再次,要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从而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传染。

(2)改进耕种方式、改善栽培技术,对肥水加强管理。

(3)建立无病害的留种田,适时进行播种,从而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4)对染病的稻草进行及时的烧毁,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与传染。

(5)在冬季时,要对耕地进行深耕翻土和深水泡田,这样能够将土壤中的螟虫大部分都杀死,从而降低来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染几率。

1.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

1.3.1 针对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捕捉;拔除被虫害浸染的枯叶。

1.3.2 针对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选择优良的、健康的种子,利用药液浸种从而去除病粒,利用浸种和晒种的方式减少病菌的侵入。

1.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性能较为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长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染,减小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在水稻的综合防治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寄生蜂、农田蜘蛛等虫类对水稻害虫进行抑制,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2)利用两栖动物,例如蟾蜍对水稻害虫来进行防治。

(3)利用微生物来治疗水稻病害,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2 结语

正确、合理地利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有效地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 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09,(05).

[2] 王丽雁,刘玉贤.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09,(05).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544-06

目前全世界有122个国家种植水稻(Oryza sativa),约5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世界水稻的总播种面积约为1.57亿hm2,亚洲占世界稻谷总面积与总产量的90%[1,2]。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稻谷总产量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3]。水稻病虫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4]。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经济损失达400万~500万t,且主要以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害以及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等虫害发生最为普遍[5]。

广东属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为稳定发展广东省粮食生产,广东省政府于2009年在《关于印发建设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2009]178号)中明确了包括从化市、增城市等在内的40个产粮大县(市),并提出了各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水稻是广东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77.12%,稻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量的80.56%。近年来,广东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为害程度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2010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60.68万hm2·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稻谷50.12万t,占当年稻谷总产量的4.73%,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基于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逐年加重的态势,广东省在水稻主产区建立了包括韶关市、惠州市、汕尾市、阳江市、茂名市、清远市、湛江市、揭阳市等在内的20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为掌握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本研究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这对广东省制定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水稻作为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率均在76%以上。但水稻种植面积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86.02万hm2下降到2009年的195.27万hm2,30年间下降了190.75万hm2,下降了49.41%(图1)。

从稻谷产量来看,广东省稻谷最高产量出现在1998年,为1 688.53万t,最低产量出现在2008年,为1 003.30万t。由于受自然灾害、劳动力和物质投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广东省稻谷总产量也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年稻谷总产量为1 058.10万t,比1978年的1 328.56万t减少了270.46万t,比1990年的1 687万t减少了628.90万t,比2000年的1 528.53万t减少了470.43万t。但从历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来看,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图2)。

2 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

根据水稻病虫害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仅对广东省1992-2010年间的稻瘟病、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进行了分析。

2.1 发生面积

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总面积为11 344.73万hm2·次,且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1992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451.01万hm2·次,2010年则达到860.68万hm2·次,增加了90.83%。而从病害和虫害来看,1992年广东省水稻病害发生面积为196.10万hm2·次,占水稻病虫害面积的43.48%,2010年则为237.45万hm2·次,占27.59%。但广东省水稻虫害的发生面积则从1992年的254.91万hm2·次上升到2010年的623.23万hm2·次,占水稻虫害比率分别为56.52%和72.41%(表1)。由表1可知,广东省历年虫害发生面积明显重于病害,且有虫害发生面积所占比率逐年增加、病害发生面积所占比率逐年减少的趋势。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为主。1992年,四者发生面积占广东省水稻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的79.08%,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81.95%。此外,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大虫害发生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其他病虫害发生面积则基本保持稳定(图3)。将19年间各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平均,它们占水稻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的比率分别是:稻瘟病4.67%、纹枯病22.31%、白叶枯0.67%、三化螟12.90%、稻纵卷叶螟23.16%、稻飞虱20.77%、其他病虫15.52%(图4)。

2.2 为害损失

由表1可知,1992-2010年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并经防治后实际粮食损失共计达467.33万t,因病害实际损失191.71万t,虫害实际损失275.62万t,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92年,广东省因水稻病虫害、水稻病害以及水稻虫害发生造成的实际粮食损失分别为18.19万t、10.46万t、7.73万t,到2010年则分别增加到50.12万t、16.37万t和33.75万t,分别增加了175.54%、56.50%和336.61%。而除个别年份出现特别情况外,广东省历年病虫为害单位发生面积造成的实际损失最大的是白叶枯,其次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表2)。

2.3 发生程度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广东省历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均表现为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除白叶枯发生程度历年均属中等偏轻及以下外,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属中等偏重程度;稻瘟病、三化螟则属于中等及以下程度(图5)。由此可见,在广东省上述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均应受到高度重视。

2.4 地区分布

从2010年广东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实际损失在各城市的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在80万hm2·次以上的地区包括揭阳市(83.67万hm2·次)、茂名市(84.51万hm2·次)、湛江市(80.06万hm2·次),发生面积在60万hm2·次与80万hm2·次之间的地区包括梅州市(60.95万hm2·次)、江门市(60.13万hm2·次)、河源市(60.07万hm2·次);发生面积在30万hm2·次与60万hm2·次之间的地区包括韶关市(55.17万hm2·次)、阳江市(47.19万hm2·次)、肇庆市(45.74万hm2·次)、惠州市(44.01万hm2·次)、潮州市(39.14万hm2·次)、云浮市(36.03万hm2·次)、汕尾市(30.76万hm2·次),其余各市均在20万hm2·次以下。而实际损失方面,损失量在3万t以上的地区依次是阳江市(8.09万t)、江门市(7.50万t)、湛江市(5.03万t)、茂名市(4.36万t)、潮州市(3.04万t)(图6)。

3 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3.1 害虫迁飞性

由图3可知,广东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面积在2002年以后均有大幅增长,这与水稻害虫的迁飞性具有一定关系。如2008年4月上旬以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我国南方地区,导致华南稻区虫量迅速上升,农业部紧急部署防控,尽可能控制水稻危害损失。2009年9月以来,广东省晚稻重大病虫害严重,呈现发生范围广、发生量大、为害程度重的特点。

3.2 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6-8]。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广东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总体趋于一致,且其气候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温日数增加,高温酷热;低温日数减少,暖冬突出;降水变率加大,旱涝灾害频繁[9]。此外,温度、降水在不同地区变化差异也较大,如粤东北地区,1995年的年平均气温为20.0 ℃,2010年则为21.8 ℃,升高1.8 ℃;粤东分别为21.6 ℃和22.3 ℃,升高0.7 ℃;粤中与粤西则分别升高0.2 ℃和0.3 ℃。年降水量方面,1995年,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粤东、粤中以及粤西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506.9、1 171.0、1 766.4、1 512.2、

1 752.4和2 082.9 mm,在2010年则分别为2 104.4、1 416.1、1 419.6、1 350.3、2 353.6、1 952.3 mm,年降水量变化最高达600 mm以上。全球变暖以及降水格局的年际变化必将导致病虫的越冬基数增大,利于“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并最终导致病虫害的暴发。

3.3 施用化学农药

长期使用、不合理用药等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是生物灾害加重为害的重要原因。为控制水稻虫害,农民不合理地增加防治次数和剂量,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使部分水稻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此外,大多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普遍存在“重虫害轻病害,重后期轻前期,重药剂轻综合防治”的现象。而从季节性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来看,水稻生长前期防治虫害时因不适当地施用某些杀虫剂会同时杀伤蜘蛛、寄生蜂等有益天敌,从而可能增加虫害的发生机率[5]。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病虫害的宣传与预测预报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仅要向农民宣传,也要向各级领导宣传,通过宣传使大家都重视病虫害的防控,以达到全面防治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明确防治对象、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此外,为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害情况,各级植保部门及基层农技站应做好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出病(虫)情预报,分类指导病虫防治。同时,各城市测报站应充分利用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录入病虫害监测数据,通过病虫发生趋势图及专家推理,实时进行病虫害预警的多通道,让相关职能部门及广大农民能及时掌握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4.2 科学合理用药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有益生物因子的作用,把农药对环境公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科学地施用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一是选用选择性农药。即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对害虫防效高,但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如杀虫双、杀虫单、巴丹、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马拉硫磷等具有一定选择性,对螟虫或稻飞虱防效较高,而对天敌(如蜘蛛)影响较小,同时应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二是科学用药。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农药作用机理以及尽可能保护天敌等选择合适农药剂型与施用方法。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叶面病虫提倡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等茎中下部病虫可用粗雾;为保护叶面天敌,可采用根区施药、秧苗根部蘸药等。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对稻谷品质要求,选择性地开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4.3 扩大统防统治范围,提高专业化水平

广东省于2009年明确了40个产粮大县,2010年确定了阳东县、惠东县、梅县3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和乐昌市等34个示范区。2010年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为195.27万hm2,而2010年统防统治的目标只有3.33万hm2以上。可见,无论是示范区覆盖地区以及统防统治面积均还存在很大缺口,需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争取统防统治的政策、项目扶持,认真做好典型引导和措施推动等工作,切实提高统防统治专业化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成立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科技示范户、农资经销户、农技人员、种田大户等成立从事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服务的合作社和专业户,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形式的统防统治队伍;二是要帮助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操作规程和防治效果评价标准等[10]。

4.4 推广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

IPM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上实现仅靠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向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环境调节、抗性种源利用等方向发展的一类综合管理与控制病虫害的技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持续、高效和环保。但目前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民对IPM技术了解不够,致使IPM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利用电视、报纸、广播、IPM成效展等渠道,向政府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大力宣传IPM技术的意义和成果,以增强他们对IPM技术的了解和认识,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IP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大力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技术

目前,鸭稻共作、稻鱼(蛙、蟹、虾)共生技术等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稻田间套作技术、在稻田中释放赤眼蜂以及安装频振灯等技术均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在很多地区得以推广。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鸭、鱼等动物的捕食来控制一些媒介昆虫(即消除和切断传播途径),以间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稻田养鸭可以有效地控制灰飞虱和黑尾叶蝉,从而间接地减少由上述昆虫携带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黄萎病等水稻病毒病的发生[11]。而稻田中合理利用间套作、轮作等农业技术,改善群体小气候环境,同时,产生物理阻挡作用或“病虫稀释效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田生物多样性,从而发挥天敌对作物虫害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大力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技术,通过稻田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张德胜,杨浩放,张振臣,等.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8):93-95.

[2] 杨子刚,毛文坤,郭庆海.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市场供求分析[J].调研世界,2011(5):19-21.

[3] 陈 波,范 兵,陈科海,等.基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论种质资源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34-236.

[4] 喻大昭,曹雅忠,杨小军,等.农业结构调整与水稻病虫害的持续治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5):68-72.

[5]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347.

[6] 刘文栋,葛意活,何 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43-246.

[7] 白 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47-49.

[8] 侯婷婷,霍治国,李世奎,等.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3):142-148.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07-01

景宁县单季稻常年种植面积4 033 hm2,对当地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是,单季稻生长期间病虫害多发,使得农药施用频繁且用量多,防治成本较高。为探讨单季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控,于2014年景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在单季稻大田开展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全程示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示范设计与方法

示范区选择在景宁县登照乡四格村农户,属丘陵山区稻区。前作空闲。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试验示范共设3个处理:①试验示范区。面积0.4 hm2,全程安排3次防治。②常规用药区。面积0.43 hm2,由农户自主用药6次。③空白对照区。500.25 m2,全程不用农药防治。稻种统一用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1 kg种子用1.4 kg药液浸种48 h,清水洗净后催芽,4月17日播种,播种量60 kg/hm2。各处理区管理措施相同。防治前后的病虫害考查按日常测报方法进行。大田施药统一采用3WF-16型汽油喷雾机,药液用量480 kg/hm2。具体防治时间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虫控制效果

2.1.1 药剂拌种效果。秧苗移栽前期(5月25日)考查结果(表2)表明,与常规用药区相比,试验示范区茎基宽度增加1.2 mm、秧苗单株分蘖增加0.2个、单株鲜重增加0.27 g、秧苗高度增加0.92 cm;在移栽前期防治1代稻杆潜蝇后10 d考查,试验示范区稻杆潜蝇百丛虫量0.27头,防效99.32%,比常规用药区高5.35个百分点。不论秧苗素质,还是预防稻潜蝇效果,试验示范区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

2.1.2 生长期喷药控虫效果。在拔节期(7月5日)防治后9d考查,试验示范区三(1)代稻纵卷叶螟卷叶率2.80%,防效92.19%,比常规用药区卷叶率降低2.54个百分点,防效提高7.1个百分点;破口期(8月16日)防治第3代二化螟后10 d考查,试验示范区白穗率0.16%,仅为常规用药区的1/3,保苗效果达97.92%,比常规用药区高16.67个百分点;在破口期主治五(3)代褐飞虱后10 d考查[同时兼治六(4)代褐稻虱],试验示范区褐飞虱百丛虫量60头,防效97.22%,比常规用药区高6.48个百分点。由表3可知,试验示范区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类杀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比常规用药区使用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甲维盐),能够有效提高控虫效果。因试验示范区水稻合理混配(杀菌剂)兼治使主要病害均较轻,故在此不作比较。

2.2 化学防治成本

试验示范区实际防治3次,病虫害平均防治成本1 480.95元/hm2[其中药剂成本954元/hm2,工(油)费526.95元/hm2 ],农药制剂用量5 010 g/hm2,折100%纯量为1 144.5 g/hm2;常规用药区实际防治6次,病虫害平均防治成本2 094.75元/hm2[其中药剂成本1 546.95元/hm2,工(油)费547.8元/hm2 ],农药制剂用量32.7 kg/hm2,折100%纯量为3 034.5 g/hm2。试验示范区在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的合理混配,比常规用药减少大田防治3次,节省防治成本613.8元/hm2,农药纯量下降62.28%,既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且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3 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经实割测产,依标准含水率(14.5%)折算单产,试验示范区平均产量7 986 kg/hm2,较常规用药(7 288.5 kg/hm2)增产697.5 kg/hm2,空白对照区产量5 515.5 kg/hm2。按本地晚粳谷3.2元/kg计,增加产值2 232元/hm2,加上节省防治成本613.8元/hm2,试验示范区合计增加效益2 845.8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全程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实现了防治次数减少,成本下降;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减轻;控害效果提高,病虫害减轻;产量明显增加,总体效益提高[5-6]。

要实现农药减量和控害增效目标,应重点抓好病虫监测和预警预报,抓好关键环节和防治结合,选好目标农药和合理混配,用好“一喷多防”和“一药多用”的策略技术。

4 参考文献

[1] 董涛海,祝剑波,金亮,等.组合用药控制单季稻病虫危害及保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96-97.

[2] 王瑞海.魏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措施及其成效[J].河北农业科学,2012(11):52-55.

[3] 祝剑波.单季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5):35-37.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2

1 前言

    自古以来,水稻就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是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在我国的那方,水稻的种植面积都在农作物的中职免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按照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水稻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对我国居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印象水稻产量以及质量的因素除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与地域、环境差距之外,还有水稻的病虫害。据统计,我国已知的病虫害有4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较为常见,而极为常见、也是较难防治的有水稻飞虱、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白叶病四种,本文就这四种水稻的病虫害的饿防治急性探讨【1】。

2 水稻主要病虫害

2.1 水稻飞虱

水稻飞虱是水稻主要的虫害,水稻飞虱的种类繁多,对水稻危害最大的是其中的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其可以对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均造成伤害,对水稻的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水稻飞虱以吸取稻丛的汁液为食,在吸取稻丛汁液的同时还会释放毒素,使稻梗变黑甚至死亡,水稻患水稻飞虱之后,一般产量会下降10-20%,严重者水稻产量可下降60%,甚至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2.2 二化螟

二化螟在贵州地区最为常见,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其主要对稻鞘产生危害,特别是幼虫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如果是在水稻的分蘖期感染稻种卷叶螟,会使水稻出现楛鞘、枯心苗、白穗、死孕穗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3】。二化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生存力较强,可以隐藏在稻根部过冬,且过冬时,二化螟处于蛹、幼虫等不同的生理形态,给病虫的识别带来较大的难度。二化螟也会使水稻的产量减少10-20%,严重者会使水稻产量减少50%以上,而二化螟引起的水稻倒伏也是水稻减产的间接原因。

2.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被稻农形象的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于水稻上的真菌感染,水稻的真菌感染易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期或是水稻的孕穗期,众所周知,水稻的抽穗期与孕穗期是水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气温较高且雨水较少,则水稻易被真菌感染而患纹枯病。水稻患纹枯病的主要表现就是稻穗较小、稻粒畸形或空心,进而导致水稻的产量明显下降,给稻农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4 白叶病

水稻白叶病主要是发生在多于的季节,由于水分过大是水稻容易滋生细菌,水稻被细菌感染之初在稻叶尖部与稻叶边缘产生黄绿色斑点,然后延叶脉渐渐发展为苍白色长条形斑块,最后变成灰白色,继而稻株枯死。患水稻白叶病的水稻,极易发生倒伏,及时水稻不枯死也会出现倒伏的现象,会使水稻的产量减少。

3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水稻病虫害的化学治理

目前,我国范围内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对水稻采用化学治理的方式,即通过根据水稻的患病类型对水稻进行相应的化学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对水稻飞虱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叶酸盐等对虫害进行治疗;对二化螟可使用三唑磷乳油、杀螟松乳油等治疗虫害;对水稻纹枯病可应用井冈霉素、稻脚青、三唑酮等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对白叶病可用叶青双、氯霉素对疾病进行治疗【4】。对于水稻的其他病虫害也要根据水稻的病虫害种类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对病虫害进行相应的治理。但是在对水稻病虫害应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化学药物的合理使用,并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一种化学药物,以免使病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3.2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尽管使用化学药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且起效较快,但是,化学药物对种植水稻的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会改变土壤的微环境,在治理水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灭土壤中的非致病菌或土壤中的其他微小生物,进而破坏生态平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使用化学药物治理水稻病虫害的远期效益不大,且化学药物会在水稻中蓄积,进而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5】。所以,对水稻病虫害的 防治可以根据生态规律采用绿色防控。目前,我国南方采用稻鸭共作或是稻鱼共作的方式来防治水稻的病虫害,达到治疗水稻病虫害的目的的同时,与水稻共作的生物也会给稻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根据水稻的不同的生长时期的特点以及水稻所患病虫害的种类对水稻病虫害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可以避免水稻减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应积极开发水稻的绿色防控技术,保护水稻种植的微环境与生态大环境,避免化学药物在水稻中蓄积而给人们身体带来伤害,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潘绍佐.浅谈水稻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42-43.

[2]李莲,朱春文,康翠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9:37-38+1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