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2-02-21 22:47:22

基础训练管理

基础训练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01-03

当前,军队院校基本建立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开放教学管理系统、政治思想教育管理系统、军官及教员管理系统、教学保障(实验室、教室、训练场地、图书馆、信息网络、教学装设备、教材、训练器材、数字媒体资源等)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记录和管理与教育训练相关的大量基础数据,再加上以传统纸质方式存储的数据,军事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呈现巨大的规模与体量。利用这些教育训练基础数据,使这些数据转变为院校建设的智力支持,为院校教育训练的决策、优化服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描述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主要管理与使用现状及原因,对未来的前景应用进行展望,以期引起管理者对于数据使用的重视。

1 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管理模式

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是指记录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有教育教学训练的相关数据,涵盖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学员、教员、教辅人员、保障人员等人员队伍管理数据;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教室、教学训练场地、图书馆、校园网等教学训练设施建设管理数据;教材、教学设备、武器装备、训练器材等教学训练物资管理数据;校园、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宿舍、食堂等营房和餐饮等生活保障信息数据;教学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保障计划和课程教学、军事训练、科技创新等教学组织实施管理数据;理想信念教育、军事教育等育人管理数据;学员平时作业成绩、日常训练成绩、科目考核成绩、联考成绩、毕业考核成绩等课程考核数据;学员参加兴趣小组、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力学、机器人等)、军事训练竞赛(精武杯、勇士杯、桑赫斯特等)等校内外活动及获奖情况数据;学员下部队实习、模拟连代职等岗位任职能力锻炼的数据;等等。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种类相对固定,数据量比较庞大。

因数据种类和采集方式不同,当前军队院校主要采取数字化和文档化管理的模式。容易量化的教育训练数据,一般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线录入数据。如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就是一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它是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计划、学员日常成绩、考核成绩等信息录入系统,再使用系统提供的相关功能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得出需要的结果,从而指导教学训练工作。其优势是管理功能强、分析速度快、使用便捷准确、不容易受到人为影响。不易进行准确量化的教育训练数据,一般采用文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文本档案和目录账册,将教学训练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文档通过人工方式整理归档并登记造册。其优势是直观,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整理、统计、分析,其结果可能还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 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使用现状

地方高校于21世纪初开始实施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利

用[1]。随着信息化产生的大量教育数据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分析及利用,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新的挑战[2-3]。综合分析各个高校在教育数据资源分析使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不同部门缺乏交流,各种业务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在信息化过程中,各部门往往独立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由于其功能和侧重内容不同,造成各个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与连通,限制了更多教育数据资源的使用。

2)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在信息化过程中,各高校只重视硬件投入,忽略了使这些硬件充分发挥性能的软件系统的投入,从而限制了各类教育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与使用[4]。

军队院校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及相应限制,在信息化进程上普遍落后于地方高校,并同样普遍存在地方高校的上述问题。同时,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军队院校的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其个性的问题[5-6]。军队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方式,记录了教学活动和军事训练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基础数据。

有些教育训练活动有系统支持,这些教育训练产生的数据就存放于数据库中,其利用率就较高,如理工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实施计划、学员成绩等数据。这些量化数据可以由系统提供的相关管理分析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以学员考核成绩为例,可以对某年级学员进行综合的量化分析,同时与其他各届学员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果有一个年级的学员成绩明显低于往届,则应是某种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分析检查。

还有些教育训练活动则是没有系统支持的,只有文本数据,对其数据的分析利用就相对较少。如学员的野外训练、体能战术训练等,这些教育训练活动产生的数据一般都是通过文档记录下来,有些很难量化,其训练成绩大多可以通过完成时间、效果来反应,对这些数据的应用就比较弱。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缺乏对教育训练基础数据重要性的客观认识。长期以来,军队院校的工作都是依据总部文件、上级的政策要求和首长指示开展,虽然也强调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和实际贯彻落实,但工作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会让基层产生怨气。究其原因,就是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单位工作实际没有与总部政策有机结合。这就说明军队院校有些工作者对教育基础数据的重要性还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对教育训练数据分析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没有充分的实际数据分析支撑,在工作决策时只能是凭感觉、拍脑门,自然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2)缺乏专业化的数字管理系统支持。目前,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普遍建立,特别是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这些数据普遍采用传统的文档化管理模式,通过相关人员采集登记在相应的文件目录册上。由于没有系统提供相关的分析功能,对它们的分析主要靠人为进行,效率低、工作量大,因此造成管理、分析的困难,使这些数据难以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

3)相关技术人员匮乏。当前教育训练活动的实施者,一是组织管理人员,负责训练活动的安全顺利展开;二是教员,负责专业知识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传授。将一些教育训练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不仅需要精通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数据量化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选取某个合适的量化指标对教育训练产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同时具备这两项专业知识的人很少,造成数据量化分析的瓶颈。

综上分析,当前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教育训练基础数据应用的低需求来自于院校对于基础数据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改善教育训练基础数据规范管理的科学方法、系统设计及管理手段,加大数据应用,重要而紧迫。

3 加强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管理和使用

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基础数据,是军队院校统计分析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是评价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员教学能力、干部管理水平和整体建设水平的依据,也是评价学员综合素质、对学员实施量化管理的依据。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工作也即将全面展开,正规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将成为军队院校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对教育训练基础数据的管理使用将提到一个重要位置。同时随着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可利用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得到的相关结果,指导军队院校改革与建设,为院校的全面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院校教育训练决策、优化提供服务。

为院校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新型高技术人才培养,涉及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员队伍和管理队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教学训练基础数据,真实地反映院校的整体建设状况与水平,为军队院校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当前军队院校新一轮改革在即,对一个院校的综合评估需要相关的基础数据支持,而院校的发展规划也需要依托现有信息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办学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扬长避短、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

为院校教育训练硬件条件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教育训练活动实施的基础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实验室、教室、宿舍、食堂、办公用房、训练场地、图书馆、信息网络、教学装设备、教材、训练器材、数字媒体资源等各类教育训练资源条件的数量和质量、使用情况和利用率,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清楚本校教育训练资源条件建设的优劣势、建设重点,为院校调整改革建设过程中教育训练硬件资源条件建设的规划设计、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和组织实施提供支撑。

为院校教育训练活动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教学训练活动实施数据,真实地反映相关教学训练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此为依据检查、分析、评估教学训练活动的总体质量与绩效情况,为院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优化、调整提供支撑。如《2015届学员毕业综合演练活动方案》是组织此项活动的依据,其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记录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具体数据信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对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学员成绩、训练绩效等相应的数据分析验证,从而为以后相应的训练活动组织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教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员训练情况的掌握、测试成绩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往届学员进行比较,综合考量该届学员的学习能力水平与特点,从而改进与提高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教育训练活动质量控制管理提供支撑。

为学员军政素质的培养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一是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二是军政素质的培养。学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两者不可偏废。学员的各种考核成绩数据和任职锻炼、军人作风养成、日常作息制度、公差勤务、课外活动等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学员旅队的日常管理情况,为学员旅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员教育管理、旅队正规化建设提供支撑,为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学员毕业分配工作越来越公开透明,采取量化打分排队、学员自主选择制度,学员按照排队的先后顺序自主选择工作岗位,这种办法也得到毕业学员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同。这就更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和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来量化、登记、统计分析学员的各种成绩,做到科学、务实、公平、公正,为学员军政素质的培养质量控制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蒋东兴.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与规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3):89-92.

[2]方厚政.校园信息门户的5个最佳实践经验[J].电子商务世界,2003(11):48-49.

[3]许鑫,苏新宁,吴乃冈.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6):48-53.

基础训练管理篇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基础训练管理篇3

网络训练是信息化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是基地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网络训练可以实现跨地区的训练资源共享,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部队训练效益。武警部队依托训练基地开展网络训练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训练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网络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武警部队着眼“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已经建成了具有武警特色的“三网一系统”,初步实现了勤务管理可视化、指挥控制实时化、“教管训保”网络化、机关办公自动化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尤其是在教管训保方面,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功能,初步实现了“网上教、网上管、网上训、网上保”。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部队建设的质量,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为部队圆满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武警部队的基础网络尚需完善,网络结构、网络带宽和网络管理维护方面尚不能满足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后要重点搞好“三网一系统”的优化拓展,打牢“三个中心”建设基础,实现网系融合、互联互通和综合调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传输快捷、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提高全部队整体通信能力。训练基地应以一级网为基础,优化网络结构,拓展网络带宽(二级网由8M扩容到24M以上,三级网由2M扩容到6M以上),提高网络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并根据需要灵活扩容。建立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网络管理维护能力。加强与军队、公安和地方应急部门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和指挥协同。

网络的安全性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武警部队的网络线路主要租用地方光缆,服务器、存储设备、核心路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重要设备基本使用外国产品,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训练基地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些问题,从方案规划、设备采购、 人才培养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确保网络安全。

二、网络训练系统建设

网络训练系统是开展网络训练的重要工具,是网络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体现了网络训练的特点。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的网络训练系统以模拟训练系统为主。

模拟训练可以直接真实地反映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效果,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并且解决实兵、实装、实弹训练消耗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是网络训练的重要表现形式。

网络模拟训练系统(模拟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建模仿真技术将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军事行动样式、战术战法、数据信息等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模型,计算机接收受训人员的命令,通过运转模型计算出行动结果并反馈给受训人员。

目前武警部队的模拟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系统的种类、规模、性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训练基地模拟系统的建设上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搞好项目规划和顶层设计,形成配套体系,保证互联互通,防止各自为战。武警部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拟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基本是各个院校按照自己对模拟系统的理解和需求开发设计的,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设计,功能上往往互相重叠而各个系统之间又不能互联互通,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发挥训练效果。

2.模拟训练系统功能要完善,能够涵盖武警部队的主要职能任务,尤其要注重对抗训练功能。部队目前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功能比较简单,多集中在参谋业务训练和要素训练领域,比较重视“业务技能”训练,对指挥员“指挥技能”的训练不足,而且对抗训练功能比较薄弱,无法组织红/蓝对抗训练。对抗训练是实兵演习的重要形式,能最大程度的反映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因此,模拟训练系统也应突出抗训练功能,尤其要具备“无源案”、“背靠背”的组训功能。能够基于演习方案,但又不完全受限于方案组织演练,让受训人员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练战法、练谋略、练指挥。

3.注重积累统计演练数据,完善评估功能。部队目前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在演练数据统计方面比较薄弱,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存储水平上,缺乏统计、分析功能,难以客观全面的评价演练效果,影响裁决、讲评和总结。此外,还应健全模拟系统的评估机制,细化评估内容、标准,明确评估时机、程序和方法,突出对首长机关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训练信息资源建设

训练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模拟训练系统运行的基础,它决定了模拟系统的可信性和演练成果的有效性。没有信息资源的支撑,网络训练将成为“无米之炊”。

信息资源是建设模拟训练系统的数据基础。模拟训练系统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包括三类:一是基础数据,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部队编制数据和装备器材数据,是组织模拟演练的基础;二是模型数据,包括模型参数、装备参数和交互参数,是模型运转的依据;三是方案数据,包括各种文书、电子图、演练方案等,是制定演练方案的基础。

目前部队使用的模拟软件主要是缺乏基础数据和模型数据。基础数据的问题主要是地理信息数据不完善,格式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编制数据由于保密问题比较敏感,部队不愿提供给相关单位。模型数据的问题主要是建模的方法还不够科学,采集的各种模型数据与部队实际情况不尽相符,造成仿真结果不准确,影响模拟系统的可信性。

基础训练管理篇4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田径课余训练作为传统体育训练的重要项目,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田径课余训练的娱乐性差和枯燥性强等原因,其发展势头相对较为缓慢,因此,针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解决对策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

1.管理工作方面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方面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传统化的管理体制将课余训练与管理工作相分离,没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资料显示,部分中学尚未成立专门化和统一化的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机构,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管理人员往往以兼职为主,在抓田径课余训练的同时兼管其他职位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田径课余训练的目标工作定位不准。

2.带训教师方面

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带训教师学历较高,一般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受教育层次较高,田径课余训练的专业性较强,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设定方面,存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带训教师的职后训练程度不一,绝大多数教师从事的是体育教育工作,对于专项的体育训练任务实践经验不足,入职后参加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较少,对中学体育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课余训练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部分中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分配,影响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其次,部分中学的经费不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依靠学校拨款完成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最后,在医务监督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完善的医务监督系统,专业化的医疗人员队伍建设进程滞后,相关的保健器材设备不完整,有的学校甚至处于空白阶段,严重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对课余训练质量的重要性,将管理工作与课余训练的日常训练工作相分离,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低下。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田径课余训练的成绩,没有从学校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片面追求成绩,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缺乏创造性和前瞻性。同时,中学的奖惩制度不合理,难以充分调动带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质量不高。

2.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带训教师没有从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训练理念过于传统化,缺乏创新精神,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和细致的认识,这对带训教师的训练方法和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带训教师由于受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科研的能力不足,中学学校相应的科研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带训教师训练的积极性。

3.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则是田径课余训练时间的减少,并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课余训练会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并对自身的作息时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困扰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问题。

4.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学体育田径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中学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导致其难以正常开展田径课余训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各方面难以有效和稳定地落实,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校没有标准化的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在遇到雨天、雪天、冰雹等恶劣天气时,课余训练难以正常开场,特别是硬化场地极易对在训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三、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

1.建立健全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使其朝着科学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中学教育管理者要对田径课余训练进行有效的项目评估,调动多方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田径课余训练项目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评估。建立明确化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与课余训练紧密结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做到上行下效,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带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训练质量。

2.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要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田径专业项目的专业素质、对学生培养的思想教育素质等多个方面。同时,中学要加强体育科研,加强对带训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完善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制度,提高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

中学要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田径课余训练。体教结合的训练培养模式,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将教育与训练紧密结合,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保证学生学有所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未来之路的多极化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训练的良性循环。

4.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

中学要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要加强与社会及教育部门的多方联动,不断加强对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学要与相关的教育结合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统一整体,建立畅通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对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财力投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解决中学长期以来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其标准化建设,提高训练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加强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教师、管理制度、时间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田径课余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基础训练管理篇5

 

前言

在我们国内,一些教练员认为长跑项目,特别是少年女子长跑项目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堡垒;他们认为过早地进入专项长跑训练有碍少年女子的身心发展;而我通过几年对少年女子长跑项目的训练,有了一定的体会,认为:这一项目的早期专项训练是有必要的,我们早期训练的宗旨在于,用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打下最好的身体基础。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

1.2综合分析法

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有关资料对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早期训练及管理进行综合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早期训练及管理的意义

对于女子长跑训练,我国有着宝贵的经验,并涌现出了如王军霞、曲云霞、刘东等一批优秀选手,他们在马俊仁教练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早在80年代,马俊仁就以训练少年女子长跑而闻名,他对青少年训练有独到的见解,他的队员王军霞、曲云霞均由发展一般耐力为主到以专项耐力为主而成材。在青少年训练方面,他重技术,抓基础,并科学地调整了运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在初期训练,采用多种手段和多变的方法提高青少年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管理上,他狠抓思想教育,制定出了铁一般的纪律,从小就让队员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这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2.2早期训练的任务

科学选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这是培养高水平选手成材的必由之路,其中早期训练尤为重要。当代优秀选手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早期训练根据多年规划分为开始训练阶段和专项化初期阶段。

开始训练阶段(11——14岁)的指导思想: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以一般耐力、协调性、柔韧性为主,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力量训练以发展小肌肉群及踝关节力量为主,同时严格细致地学习跑的基本技术,力求经济、实效。

专项化初期阶段(15——17岁)的指导思想:首先明确长跑专项,在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耐力及速率训练,其次应重视对少年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明确训练目的,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作风,树立自强自信,勇攀高峰,争取胜利的思想品质。

根据早期训练的特点和多年规划的任务要求,应努力完成以下4项任务:

2、2.1增强内脏功能,提高健康水平

这是少年运动员进行早期训练的重要内容,这是为了将来承担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奠定基础条件。上海的曾凡辉研究成果证明:“一般耐力是一切训练工作的基础,一般耐力必须从少儿时期特别是青春时期给予着重发展,才能在今后的身体健康、专项耐力、运动成绩、运动寿命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增强内脏功能应采取全面发展的多种练习,如:各种球类练习、游戏、溜冰、跳绳、越野跑和小型竞赛等。

2、2.2重视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优先发展耐力、柔韧、速率、灵敏和力量等素质。

根据少儿的生理特点和我国少年运动素质的自然规律,在女子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必须抓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专门训练,最大限度地发展各项运动素质和机能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

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13——16岁;

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6——10岁;

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10——13岁;

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7——13岁;

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第一阶段10——13岁,第二阶段15——16岁。

2、2.3发展髂腰肌、腿部肌群及踝关节力量

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过早,将影响运动潜力的梯级开发;负荷量过大会导致骨骼、肌肉畸形发展。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早期,既不能忽略力量训练,但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适宜的方法是克服自身重量进行动力性训练,如:单脚跳、蛙跳、交换跳、兔跳、跑台阶以及支撑练习等多种方法。其次,应避免长时间的静力性练习和长时间的锻炼某一部位的肌肉。

2、2.4严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体形

女子长跑运动员的体重问题,多年来一直使教练员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控制体重尤为重要。能否在青春期有效地控制体重,是多年训练成败的关键。体重得到控制,良好体形便得到了保障。人体运动时始终受到重力影响,在相同情况下,运动员每减轻1公斤体重将会减少约12牛顿的支撑力。但过分减轻体重,体能太少,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控制体重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科学地安排饮食结构。论文发表。中等强度的耐力项目体内代谢水平较稳定,消耗热能较大,而热能来源于肝脏和肌肉中糖元的分解。因此,食物中应有充足的热能来源,以富有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为宜,还应有适量的脂肪;二是合理地安排训练。论文发表。在训练方面可在专项训练之后安排一般匀速变速跑,多项球类活动等,既增加内脏功能又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还锻炼了意志品质。

2.3早期训练模式及管理

事物的发展均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运动员的训练也如此。因此,选材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基础的训练。根据跑的项目中,跑的能力是由速度能力、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跑的效率四个基本能力的组合。在长跑项目中,虽以有氧供能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其它几方面的功能,因而,在基础训练中,要考虑发展每一种基本能力。而它们的训练顺序应该是把发展基础耐力放在第一位,发展其他能力的顺序见下图:

图1 打基础训练法

长跑运动中的速度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此顺序的原则是使速度训练更有效。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长时间持续跑和基本素质的耐力训练本身就增强了骨骼、关节、肌肉的力量,在从事耐力训练时,认识这一观点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耐力训练应该至少连续进行3——6个月,如果采用图1的顺序进行合理组合,可坚持2——3年,则可使训练者不断进步。在训练中,对于训练周期也应严格控制,最好采用双大一小的小周期循环训练,这样使得练习者有充分休息,调整时间,以最佳状态投入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一次训练课后所获得的效果,在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若按计划95%完成,那么所获得的效果为70%:若采用积极手段恢复,如放松跑、按摩、营养等,可能获得70%——95%的效果;在运动量和强度大,又不采用恢复手段则可能只获得50%——0%的效果。因此,在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抓准备运动,更应抓放松恢复。其模式如下图:

图2 训练课及放松模式图

准备活动(慢跑——伸展运动——专门练习)

在对运动队和运动员的管理方面,作为教练员,既要有父亲的威严,也要具有母亲的关怀。对于运动员来说,我们首先应从思想教育入手,从小就培养他们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为国争光的理想;此外还应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订应从实际出发。在实施制度时一定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使运动队和运动员的管理正规化、制度化。同时,也使运动员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

3结论与建议

3.1切勿急于求成

目前,在我国少年儿童的训练中盲目突出专项,忽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为了在省、市少年比赛去争夺奖牌,专项负荷上的过快过猛,提高练习强度,增加参加比赛次数,较早地采取大力量训练等等,破坏了多年训练的系统性。虽然专项成绩暂时突飞猛进,却为进一步提高埋下祸根。因为运动员的机能发展遭到了破坏,容易造成伤害,使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难以继续提高。

在基础训练中,我们应循序渐进,采用多年的系统训练,打下最好的身体基础,尽可能使运动员全面发展。

3.2注重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对于跑的技术,不少教练员都有所忽视,任运动员“发扬自己的风格”,结果导致动作畸形发展,难以纠正。有些动作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欠缺经济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基础训练时,切勿忽视技术训练。因为技术教学是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关键一步,一定要严格要求。论文发表。一开始就规范动作技术,为将来创造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3.3加强教育管理,明确训练动机,重视心理训练

正确的训练动机,顽强的意志品志是未来优秀运动员的必要条件。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就不可能有顽强的斗志去拼搏,去追求胜利。而正确动机的树立,良好作风的培养都是从少年训练开始的。目前在运动队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极大地危害着青少年多年系统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加强管理教育。

重视心理训练,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现代心理训练已广泛运用到了技、战术以及放松等方面,凡优秀的运动员都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必须从早期训练开始培养,这也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又一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焕国.生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基础训练管理篇6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军委胡主席提出了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号召。总装科研试验部队的军事训练是全军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装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是军事训练十分重要的环节。

总装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有着显著的特点。近年来,科研试验部队中心任务繁重,在专业岗位构成上复杂,人员特别是旅团部队一级人员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因此,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的军事训练活动存在组训模式多、参训人员层次多、训练内容广泛、训练对象复杂、训练手段多样等特点。在目前科研试验部队进行的军事训练中,军事训练的方法手段明显落后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仍然采取传统的以登记的方式为主,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为此,如何充分利用科研试验部队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对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科学化、精细化、精确化管理,成为当前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条件

目前,对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活动实行信息化管理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科研试验部队内部办公自动化的成熟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科研试验部队经过多年的网络系统建设,已实现了网络接入到基层的目标。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实现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基地、部站、信息分队三级管理。

其次是目前多种数据库及其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自主研发管理软件提供了软件基础。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管理软件、数据库和系统支撑软件。当前,大量成熟的、通用的大型软件开发工具及各种支撑软件为开发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和多种选择。

三是部队官兵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官兵个人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人员的能力基础。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为此开展的军事训练也必将属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对应的军事训练管理也必须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这一点已经成为部队官兵共识,部队官兵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它不再成为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限制条件。

三、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员素质、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等,其中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平台,也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方面。

(一)系统的构建原则

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应符合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得建设的管理系统符合科研试验部队实际需要。

1.规范性

构建系统时,硬件要采购符合功能标准的服务器接入现有的网络;开发管理软件时,要按照国军标软件编制规范,开发符合规范的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开发的管理软件应符合功能模块化要求,即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地调试和修改,以便于日后扩展系统管理功能。

2.简易性

主要是指系统在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方便性。客户端如果操作使用过于复杂,就会影响系统录入的效率。如果数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安装和配置容易,数据的维护、备份、恢复就容易操作,系统就可保持稳定和一致。有些单位曾研制并使用一些军事训练信息管理软件,但由于软件从安装到使用都很繁杂,保密性又差,不符合官兵使用要求,就由不好用变为弃之不用。

3.全面性

军事训练工作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记录的信息很多。为了准确、全面反映军事训练工作,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军事训练的各个方面。如在人员基本情况上,考虑到机关人员、技术人员和士兵;在单位情况方面,要考虑到基地、部站、分队的层次性;在训练内容方面,要考虑到专业技术训练、共同科目、继续教育等。

4.实用性

在保障系统全面性和简易性的基础上,系统的实用性也相当重要。一些当前不需要的功能可以先不设计,以后需要时再考虑进行模块添加,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功能上重点考虑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浏览、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而对于网上考核等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积累的功能,可以等到相关的基础数据如试题库等完成后,再适时添加。

5.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是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方便与外界交流,以后根据需要添加硬件功能和软件模块。特别是系统软件要留有对外和对内接口。对内接口主要是指可以方便地增加部分功能模块,便于扩充功能,加强横向联系;对外接口主要是为了以后便于和总装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进行连接,为最后实现总装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的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6.安全性

安全性重点是考虑数据库的安全。一是考虑数据库数据的备份,设计成自动备份;二是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三是要防止数据库被入侵。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按照功能模块设计系统软件,数据库端使用成熟和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软件,如SQLServer等,并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安全。服务器端开发专用的管理软件,并能够进行分级控制,如基地一级管理员能够对各单位的军事训练信息进行管理,各单位管理员能够对分队军事训练信息进行管理,各分队、各部站之间的功能相互独立。系统可以采用B/S结构,军事训练信息录入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网页浏览器作为界面,由客户端直接进行军事训练信息远程录入,这样可以操作方便,于服务器端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

(二)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是以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及处理为主。

1.信息录入

基层分队主要录入上级安排的各种训练活动、本级自行组织的各种训练活动、给下级安排的各种训练活动,包括计划、实施情况;分队的训练数据直接录入到部站的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部站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接收并审核基层分队军事训练信息,录入上级安排及本级开展的训练活动计划及实施情况,定期上报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对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基地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收集各单位上报的数据并进行审核,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做好数据的安全管理。当与总部军事训练信息连接后,负责上报基地军事训练数据。

2.信息审核

基地管理员和部站管理员要对下级上报的军事训练信息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训练实施是否与计划相符;二是是否符合录入规范要求,信息要素是否齐全;三是审核训练信息的真实性;四是审核是否上报及时。一旦军事训练信息审核通过,非管理人员不能对训练信息进行修改,而只能查询和浏览。

军事训练信息主要内容:从训练过程来看包括训练会议、训练计划、训练考核检查;从业务范围来看包括军事共同科目训练、专业技术训练、科研课题研究、继续教育、训练保障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

军事训练信息要素主要包括:训练时间、地点、参训人员、组训人员、训练课目、主要内容、训练效果。

(三)系统结构

系统硬件结构。利用现有局域网,设基地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与基地局域网相连;设基地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由训练业务部门安排专人管理;在部站设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和信息管理中心;各分队设军事训练信息录入微机,三者通过基地局域网与基地军事训练数据服务器相连。各部站管理员及所属分队能够在任何与基地局域网相连的微机上,通过登录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网页录入训练信息。结构如下图:

系统软件结构。系统的构建设想是以基地局域网为基础,以Windows系统为操作系统,以关系数据库SQLServer等成熟、安全性好的数据库为核心数据库,在录入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网页浏览器,服务器端则开发专用的管理软件。数据录入员可以在任何与基地局域网连接的微机上录入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管理员则可以运用自己的管理权限,在安装有服务器端管理软件的微机上进行数据的管理、汇总、审核。

四、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保密工作

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的保密工作属于比较高的级别。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军事训练涉及部队工作的各个方面,本身又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包含人员信息、分队信息、部站信息,一旦与总装相连接,还涉及到基地的基本信息,当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数据的密级会很高。二是有很大一部分数据涉及到编制体制情况,特别是分队、部队的情况;三是部分军事训练数据特别是专业技术训练情况会涉及到一部分科研试验情况。因此,做好军事训练信息的保密是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强调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加强基地和部站数据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加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的管理,必须专人专管,加强责任制;二是加强部队官兵特别是基地和部站管理员的保密教育。

(二)信息的录入要有重点

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包括部队和官兵的情况,但在开始阶段,应主要以分队和部站训练信息为主、官兵个人的训练信息为辅,在一定时间后,再同时强调官兵个人的训练信息。

(三)及时全面地录入信息

军事训练是日常经常性工作,要确保军事训练信息的全面、准确反映部队训练情况,就要求对分队和部站开展的军事训练进行及时进行录入,且必须准确全面详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反映部队开展的军事训练情况,才能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对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的管理特别是信息化管理必须实现以下几点要求:

(一)信息录入的全面性

总装部队业务范围很广,人员层次差别也很大。随着军事训练信息化发展对管理方面的需要,可以从管理范围上进行拓展,从围绕着以分队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向以分队和以人员训练信息管理同时为重点的方向发展。

(二)功能的全面性

现在设想以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及管理为主,主要是考虑当前总装的实际情况,在总装部队还不能实现太多的军事训练管理,如网上考核、网上评价等。但随着训练数据的积累以及基础数据的逐步增加,还能够实现网上考核、网上训练、网上的训练情况评价等。

(三)与总装军事训练信息管事中心互联

目前,全军现在已经建立了军事训练网,总装也建立了军训网,并与全军相联。接入全军军训网,就可以共享全军军事训练的部分资源。通过定期上报基地训练数据,可以实现总装对基地的军事训练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时掌握各单位军事训练活动情况。因此,与总装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是必然趋势。

六、结论

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须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实现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探讨了一些观点,希望为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实现基地、总装乃至全军的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哲铮.潜通路分析技术及其在机载外挂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光电与控制,2004,11(3):66.

[2]朱良平.潜通路分析技术在航天测试发射中的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19(5):105.

基础训练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1-136-03

作者:连娅,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教师;湖南,长沙,410014

国家体育总局采取授权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的形式挂牌于省某所学校,让基地的成立带动周边地区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使全国各地青少年健美操项目开创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健美操训练基地就是这样一种学校领导下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即事业单位领导下的健美操的产业化道路。近几年来,我国健美操训练基地在发展和初中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都还未形成稳定的、系统的发展模式。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定的模式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本文针对目前训练基地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对训练基地的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和概括,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服务,使训练基地获得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

我国健美操训练基地成立的这几年来,发展良莠不齐,有的发展成这六七百学生的大型基地,有的还是停留在十几个运动员的原样子。对健美操训练基地模式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国内各学者作了以下研究:

桑国强指出要建立一个从运动员选拔、训练、输送、等级评定及比赛等一套完善的训练体制及教练员培训制度的管理体制。保证后背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的有序化、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开发战略。

沈小乐指出“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实施“有偿输出模式”和“运动员注册制”。

已有的相关文献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没有文章从俱乐部或基地发展为出发点,来构建一定的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健美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索和查阅了中国知网(CNKI)上大量的期刊,以及其它俱乐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期刊。

(二)问卷调查法

通过十五个开展得较好的训练基地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他们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三)资料对比法

将获得的现有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指出影响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分析

(一)学校教育与科学的业余训练相结合

培养后备力量是我国健美操今后屹立国际舞台的根本途径。2003年首次举办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已提入我国健美操运动发展议程。今年来,各地区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相继成立,如山东、北京、河北、湖北、广东等。但与以往竞技体育教育分离的体制不同的是,这些基地以学校为成立点,使学校教育与业余训练相结合。这种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发展的模式能够使运动员更科学健康的发展,在提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业余训练中,从基础知识训练到专项素质训练,扎实的训练方案中任何一步都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与更高层次的发展,基础训练情况直接影响到以后训练过程中受伤率等等。建立学校领导下的健美操训练基地就保障了能够吸纳优秀的教练人员、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从而保证的系统的训练体系的实施。成立的各种基地教练员队伍中以培育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兼部级裁判员为首,而专业院校毕业生和从事多年健美操教学的教师负责基础训练,保障科学训练体系及其具体实施。健美操训练基地就成为了业余体育通向更高水平职业体育发展的一个渠道。

(二)地域招生与目标分层训练

各个训练基地的任务就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即所在市区范围内中小学招收学生训练,而在其中发展和培养优秀健美操运动员,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梯度建设队伍。由于健美操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其群众基础好,受到广大家长的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为健美操广泛招收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进行大规模选材,从中发现少数具有天赋的运动员,通过这种金字塔的模式来发现苗子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另一方面,一定年龄的大部分学生其身体素质和条件都大致相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专项训练的侧重训练,个人整体水平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训练的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训练班都能够到达高一个层次训练的发展,不断充实基地队伍。使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具有特殊的优势,这是当今发展得较好基地的特色。

在湖南省健美操训练基地起始阶段,确定培养目标有利于促进重点竞技人才培养,结合实际情况以及上级所赋予的政策和权限。培养方式可以为竞技人才训练、提高技能为达级与升学考试等方式。招生范围为各市区中学初高中学生,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考试。

(三)事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健美操训练基地的成立,国家健美操项目管理中心放权给训练基地,训练基地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训练中心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办训练的业余部门,又是管竞技健美操的行政部门,形象的说训练中心作为我省的健美操项目管理中心是一个混合体或半市场化组织。现阶段,训练基地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偿服务经费,教训双方是建立在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因此教练员承担训练任务,是没有学校教学时数工作量补贴的,而与此同时运动员会以更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训练。因此实施训练有偿服务,用作为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对教练员的工作补贴、教练员外出学习和培训经费作用。2、资格测试经费:结合中国健美操协会出台的联赛模式积分通过运动员等级等新形式出台,训练中心有权利进行一定名额的省内运动员参加全国健美操赛前资格测试和资格注册,如在学校,业余体校或在健身俱乐部训练的少年健美操运动员等。报名费和测试费由协会统一制定,培训中心按规定收取费用。3、学校体育工作下的少年健美操训练中心,是由学校领导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对学校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学生的升学率也会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及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所以为了训练中心更好的发展,学校要拨以一定的经费问题,对场馆进行改善及解决代表队参加国际大赛的经费。4、社会企事业赞助,体育竞赛是最好的宣传载体,企业通过赞助训练中心代表队参加比赛,不但有广告效应,还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虽然现在训练基地在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但其形式还比较单一,随着规模的扩大,相信会像发展的较好的其它竞技项目一样的发展,实施融资制度等,由股东投资使得基地有更好的经济基础去发展。

(四)组成机构与规章制度

训练基地的管理层一般由行政的政府来兼任,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能够发映出训练中心的基本模式,管理人员的是否合理安排关系到训练中心是否能有序发展,领导的态度影响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的维系力量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就是法。没有法的约束,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无法表现的,动之以情,行之以理,之以法是运动员管理中心须遵循的原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成为运动员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在调查中,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健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管理制度及各项获奖措施和训练安排情况都要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教练员和运动员要积极交流,努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去学习。

为加强对全省健美操运动员的管理,防止弄虚作假、借用运动员等现象,同时避免优秀运动员的流失,实施训练基地运动员注册制,在湖南省训练基地注册的运动员只能在本训练基地进行全国大赛之前的资格测试等,在注册信息内也可更新运动员比赛积分情况。专人负责省内各地市通过资格测试运动员的注册工作和赛前报名工作,并负责培训中心的健美操竞赛网页建设,通过网络与协会的健美操竞赛网保持联络,新信息及时沟通,同时起到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及训练中心的作用。

四、结论

(一)学校教育与科学的运动训练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连续性以及其全面发展。是学生运动员向着职业化道路发展的一个渠道。

基础训练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D523.34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总装的三所国防生签约高校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校国防生的日常军政课程教学。从各个高校选培办掌握的情况来看,军政训练趋于规范,解决了各个高校在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上不统一、总装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思想政治基础。

基础训练管理篇9

1.1训练时间短

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业余田径训练只是针对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只能在学习之余进行,因此,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将会出现时间短、次数多的训练特点。

1.2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中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还不完善,运动训练应遵循训练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竞技能力提高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必须以打基础为主。加强全面身体发展,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田径运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宜地进行专项训练。

1.3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多样性

中学生不同于成年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过程较之其他体育项目枯燥,这样学生难以长时间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2.中学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2.1训练指导思想落后

当前中学田径训练的目的仅以学生参加运动会夺取名次,参加体育高考(升学)为指导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由于训练目的只重视参赛和高考,而忽视后备队伍的建设,因而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出现早期专项化、应试化、成人化等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象。

2.2缺乏科学选材意识

有关文献指出,世界冠军的培养从选材开始,准确的选材意味着一半的成功。中学是选材的最佳时期,因为人的许多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诸如:反应速度、最大吸氧量等身体素质都在少儿时期显示出来。多数中学教练员缺乏科学选材的意识,他们的标准仅依据学生的外在形态、运动能力或经验来进行,而对于学生的生理机能、生化特征、遗传及心理素质等科学选材知识的掌握,运用不够。

2.3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

中学教练员教学能力较强,但对业余训练工作缺乏钻研精神及应备的知识和素质,绝大多数教练员没有远景计划,计划也不根据学生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将制约了中学田径训练水平的提高。盲目追求大运动量,诚然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没有大运动量作为基础,是难以攀登高峰的,但是中学田径训练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训练中的大运动量必须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容易使运动员造成过度疲劳,运动创伤,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3.中学田径训练的改革建议

3.1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

目前中学教练员基本上由各校体育教师担任。他们教学方面受过专业教育,但专业训练知识略低。因此,加强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极为重要,建议各级体委和学校联合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利用寒暑假的轮训,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提高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拓展我们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深度及广度。

3.2重视田径队的组建和管理环节

选拔田径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检验之后,再确定运动员的主项和副项。加强训练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使运动员真正理解训练的意义,这样就更能为训练工作创造无形的动力。训练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田径训练制度的系统性。采取集中训练法便于管理队员,保证田径训练的时间。领导和教师应多关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只有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训练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田径的训练质量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基础训练管理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3-02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在基础理论上的操作性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中重要的环节。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是现代实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院基础护理实训中心自2008年开始实施开放管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满足了技能训练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和培养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1实验室开放的措施

1.1开放时间每周一到周四的晚自习7:00-9:0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

1.2开放的形式采用开放记录本预约登记的形式。

1.3开放的内容

1.3.1常规的技能训练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内容,包括:铺床法、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技术、吸氧法、吸痰法、导尿术、鼻饲法等20多项操作内容。

1.3.2学期期末的综合训练以具体临床病案为例,根据所学基础及专科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训练项目。

1.3.3实习前强化训练重点实验内容集中训练,如:无菌技术,注射法、导尿术等。

1.3.4技能竞赛项目训练制定出竞赛项目各任务的具体实施计划和考核评分标准,面向参加竞赛的学生进行综合指导与训练。

2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2.1制度管理为了维护实验室开放期间的秩序井然,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原有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开放管理的制度。如实训中心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行为规范、安全与卫生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职责、实验用品损坏赔偿条例等。在实验室开放前,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执行,以实验员和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的形式共同监督执行情况。每学期期末做出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

2.2人员管理

2.2.1教师值班管理依学校规定,安排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师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以随时解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实验员和学生管理员共同维护实验室的秩序。

2.2.2学生自主管理根据实验班级人数,每班选出3-5个学生管理员,由责任心强、成绩优异具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组成。实验前填写预约申请、组织学生在安排的时间内进入实验室,统计实验所需的用品数目、设备领取和维护、秩序管理。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清点、整理实验用品、将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填写实验室开放记录单。离开实验室前,完成实验室卫生,关好门窗、水电、空调、电脑等设备。实验员老师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清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损毁的用品联系维修,必要时执行赔偿制度,保证实验用品处于备用状态。

3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效果

3.1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大大增加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机会。学生不仅可以在日常教学内得到练习,还可以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对相对薄弱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熟练的掌握好每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期末考核前,通过对案例的自行设计进行综合训练,融入项目任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护生自己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完成实验项目,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1]。

3.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岗位竞争机制,通过技能选拔确定小组组长。在常规教学之外,辅导教师对各组长进行集中强化培训,统一示范操作,并指出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训练重点等,规定操作时间及考核标准。学生分组由小组长示范操作过程,对练习中的疑难问题及复杂问题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给予指导。结束后由教师对各组操作抽查考核。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自觉认真进行操作练习,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学互练的积极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3.3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学生管理员轮流值班,协助实验员或值班教师全程参与实验室开放期间的管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还要有耐心和热心。通过这样方式减轻了实验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

3.4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由于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仅靠日常教学的实验训练,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需求,通过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实现了对实验室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缓解了教学实验课学时的不足[3]。实验员对学生的预约申请合理安排时间,使实验室的设备和用物在课余的时间也能充分的利用上,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4小结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护理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4]。开放性的实验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培养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在自我管理的平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了独立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能独当一面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毕春华,夏焕君.浅谈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开放及效果[J].中外医疗,2009(23:86.

基础训练管理篇11

【关键词】机动卫勤分队;军事基础训练;军事综合训练;实战化训练;训练方法;训练实施

未来信息化战争在作战环境、作战样式、作战方法等方面都将发生彻底改变,势必给卫勤保障人员战场生存和行动增加困难。目前,加强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既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识,也是我军卫勤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动卫勤分队的任务是战时执行战役或战略机动卫勤支援保障任务,其执行任务的空间环境在战场。未来战场多维复杂、紧张残酷,机动卫勤分队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保障能力,还必须具备军事基础能力。军事基础能力的核心是军事训练,只有把军事基础训练搞扎实,才能经得起实战的检验。单独开展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和军事体育等基础课目训练,必须要通过军事综合训练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机动卫勤分队的军事基础能力。

1机动卫勤分队开展军事综合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单课目训练不扎实

1.1.1训练课目不全

机动卫勤分队在训练中,重视作业流程和人装结合训练等,对军事基础课目训练的内容涉及很少。共同训练课目漏训、偏训现象突出[1]。实弹、实投、实爆“三实”训练内容由于对装备器材、场地安全有要求,基本得不到落实。缺少素质过硬的教练员,指挥技能训练走过场的问题普遍存在[2]。

1.1.2训练人员不齐

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平时保障任务重,整建制集中组织军事训练得不到落实[3]。部分人员因工作频繁离开训练场,训练计划难以落实[4],补训工作也没有及时跟上。训练中重战士轻军官、重专业技术军官轻指挥军官的现象突出,导致训练参训率达不到要求。

1.1.3训练标准不高

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训练、勤务训练和军事训练,但军事训练往往成为训练中较为薄弱的一环[5]。有的单位人为降低训练难度和要求,或者是倾向于训练难度小、要求低、保障易的内容,甚至只组织能体现“时间”“米数”“次数”的课目,还有的直接以体能训练代替共同训练内容,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训练标准。

1.2训练内容设置不科学

1.2.1内容选取倾向基础

在涉及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军事体育等内容时,存在重基础轻技能的现象[6]。对经常反复训练的机动展开等基础内容较为重视,对训练复杂的武器装备操作等技能训练轻描淡写。还有的重基础轻指挥,对分析判断情况和组织指挥与行动的内容很少涉及,即使是涉及了,也是立足平时多,考虑战时少,训练多满足于演示和观摩。

1.2.2内容设置过于简单

在开展演练和野外训练时,往往局限于分队机动、展开和撤收等内容[7],并且把困难设置在能够克服的范畴,把情况限定在可以解决的程度。基本没有机动中的重装行军、野战生存、通信联络、临机情况处置和展开撤收中的组织指挥、现地勘察、警戒防卫、构工伪装等内容的训练[8-9]。夜间训练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训练尤其少。

1.3综合训练脱离实战

1.3.1实战化理念不强

受“和平积习”的影响,人员打仗思想弱化,训练脱离实战。训练组织实施要求不严格、标准较低,情况设置针对性不强。综合训练不是把提高战斗力和保障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0],而是视综合训练为一项任务或者是对外宣传的亮点。严重制约了训练质量水平的提升。

1.3.2实战化内容不多

对完成应急保障任务时,指挥人员临机情况的决策指挥,卫勤专业分队和技术人员战时快速反应和生存防护能力等实战化内容和课目组织较少[11]。片面的将风险高、难度大的实装、实操、实弹等训练和野外训练理解为实战化内容。

1.3.3实战化氛围不浓

各单位在训练中单纯强调训练要求或训练方式[12],增加烟幕、设立“蓝军”、将营区训练内容移至野外等。实战化训练环境得到了加强,但实战化思想、观念、作风没有跟上。表现为日常战备教育流于形式[13],个人训练态度不正、积极性不高,训练操场化、程式化现象较为严重。

2机动卫勤分队开展军事综合训练的基本方法

2.1扎实搞好军事基础单课目训练

2.1.1训练内容要全面

要按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确保训练内容全面的同时突出重点。军事基础理论学习要结合专业特点,强调与国家安全形势相关的内容,突出与信息化局部战争相关的内容;体能训练是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综合训练的基础,要突出3000m跑、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基础项目;指挥人员还要增加指挥谋略、组织筹划以及部队管控能力的训练[14]。

2.1.2参训人员要齐全

①科学确定组训模式。战士(非现役)基础较弱,共同基础内容要专人负责,集中组织;干部工训矛盾大,要搞好训练前摸底调查,制定区分到单个人员、细划到具体内容的训练方案。②做好说服教育。全方面讲清机动卫勤分队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及牵涉的利害关系,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15]。③强化激励机制。从职称晋升、立功受奖等各方面向骨干成员进行适当倾斜。根据训练成绩对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和批评惩罚,以充分调动训练积极性[16]。

2.1.3训练标准要实战

在训练标准上,要杜绝“险不练兵、难不练兵”“练为考、演为看”等背离实战化要求和消极保安全的训练。轻武器射击和手榴弹投掷等训练不能只停留在动作操作层面,还必须组织实弹训练与考核。体能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操场层面,还要组织战斗体能训练,敢于在环境极端恶劣、身心极度疲惫的条件下开展。识图用图训练不能只停留在室内量算层面,必须要开展野外教学[17],让队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战备基础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战备教育层面,还要与机动卫勤分队应急应战任务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全员全装的战备拉动,强化快速反应和长途机动能力[18]。

2.2精心设计军事综合训练内容

2.2.1紧急出动

主要训练机动卫勤分队应急响应,依据战备方案携带物资器材,按预案完成行军、输送编组和序列,建立指挥通信联络。指挥人员熟悉指挥流程,是机动卫勤分队从常态向应急应战状态快速转换和应急响应的行动[19]。

2.2.2行军与输送

主要训练指挥人员组织徒步、摩托化行军的能力。分队能够实施长距离机动及机动中的警戒防卫,能灵活处理临机情况,是确保机动卫勤分队能够完成战时频繁机动的卫勤保障任务[20]。

2.2.3专项组合训练

卫勤指挥干部训练配置地域防卫的组织,包括侦查防卫组织、识图用图标图等;卫生技术干部训练搜救和前接伤员,包括地形图使用、战现场急救防护等;战士(非现役)训练战术投弹,包括战术基础动作、手榴弹投准等,是区分人员类别,提高难度和强度,易于实现的实战训练内容。

2.2.4野战生存训练

主要训练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所属人员的野战生存技能。指挥员掌握露营的基本方法,分队人员能够利用现有条件开展野炊和露营,同时要能够有办法寻找水源、获取野生动(植)物,是战场条件下的自我保障训练,是对作战部队实施有力保障的前提[21]。

2.2.5轻武器操作训练

包括武器分解结合、一般故障的排除和实弹射击。干部主要训练手枪操作和对隐显目标实弹射击,战士(非现役)训练步枪操作和对固定目标实弹射击,是机动卫勤分队利用手中武器,实施自卫和集体防卫的技能。

2.3严密组织军事综合训练实施

2.3.1成立机构,明确分工

综合训练组织机构通常以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管理人员为主,加强必要的保障人员构成。不改变人员平时职责和业务范围,由训练部门一名领导具体负责,下设指挥组、训练组和保障组。指挥组,主要负责训练的整体筹划和具体训练内容的实施,协调训练场地、教练员、器材、武器弹药,军地关系等;训练组,主要负责现地勘察、制定方案以及组织训练;保障组,主要负责训练中本级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器材、装备和场地等保障。

2.3.2现地勘察,制定方案

要做到训练课目不少内容、不降标准、不减难度,必须进行现地勘察。主要是依据选定的训练内容和现有训练条件,确定每个训练内容实施场地和保障要求,以及周边有哪些兄弟单位训练场地可以利用、还需要协调哪些器材装备等。在场地保障上,必须要有轻武器射击场、按图行进野外训练场地、组织野炊的场地等。同时,还必须根据各场地之间的距离和道路等条件,确定转场方式,确保整个训练内容完整。根据现地勘察的实际情况,训练组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

2.3.3从难从严,严格施训

按照设想,军事综合训练通常依次进行紧急出动、行军与输送、专项组合训练、野战生存训练和轻武器操作训练。整个训练必须着眼实战,从难从严,严格执行训练方案。训练时间上,要把握好高效性,必须在24h之内完成所有课目训练,使训练符合快节奏、高强度等实战特点。训练场地上,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将营区、野外、靶场和露营等各个场地有效衔接起来,使训练符合连贯性、野战性等实战特点。训练内容上,按照训练流程逐个实施,各个内容的衔接要环环相扣,使训练符合系统性、激烈性等实战特点。

参考文献

[1]冯飞,王超,杨黎.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战化训练浅谈[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1024-1025

[2]傅红亮,李杰鹏,纪伟平,等.基层卫勤分队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4):366

[3]阳林俊,王凯.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快速反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41-642

[4]杨波,叶平,李运明.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开展野外驻训的做法与体会[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2):1169-1170

[5]叶廖沙,张波,梁韫洁.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实战化训练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4):359-360

[6]李泽,张岳,胡月静,等.联勤分部机动卫勤分队的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3):285-286

[7]沈平,王兴华.军队医院卫勤训练按纲施训的难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2):77

[8]陈礼潮,林晓城.军队医院卫勤实战化训练中主要问题及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7):452-453

[9]刘双喜,范晓强,段光锋,等.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1084-1086

[10]董自西,赵晋,张磊磊,等.强化军队卫勤训练基地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9):881-882

[11]王汉祥.加强机动部队医院卫勤实战化训练的几点思考[J].武警医学,2014,25(8):851-852

[12]吴亚男.实战化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1

[13]易凡,支凯林.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现状及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05,7(6):465-466

[14]徐雪,黄勇,王国威,等.卫勤分队1小时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8):916-917

[15]罗晓明,何坤,肖军,等.某军队医院按照新大纲组织战备训练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6,59(6):640-642

[16]李卫东,陈礼潮,卢敬飞.运用训练等级考评模式组织医院参谋技能考核比武[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51-52

[17]赵晓明,王佳,李向兴,等.野战医疗所训练的组织与实施[J].人民军医,2010,53(3):159-160

[18]徐克钧,刘非非,王艳林.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的做法[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408-1409

[19]李卫东,黄纯,吴冰,等.论应急卫勤专业力量快速反应能力建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48-49

基础训练管理篇12

【关键词】开放式管理;护理实训室;实训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45-0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主干课程,基础护理操作更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的技能。基础护理操作课堂时间紧,学生在课堂的练习时间不够,要练习和巩固课堂内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但既往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对课余部分的监控和指导不足,致使学生的课余自学效率欠佳。当前一些院校开始对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认为开放实验室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管理工作[1]。我教研室自2007年开始对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1.实训室概况

1.1基本情况:教研室现有4间实训室,1间环形教室,面积700m2,有40个床单位,1个模拟护士站,1间中心吸引与供氧机房。实训室模拟病房条件,营造相对真实的环境。

1.2仪器设备:实训室配备了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全功能创伤模型、安妮心肺复苏等整体模型;局部模型有带解剖结构的臀部注射模型、透明导尿模型与导尿灌肠模型,动、静脉注射训练手臂、口腔与鼻胃管及气管护理模型、皮内注射模型、小儿头部注射模型等。每间实训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还安装了先进的电教设备,建设了小型闭路及摄录放像系统,可同时或分别播放录像、网络教材、各教室自录回放、多教室同时观摩一个教室示教等功能,模型设备总价值达300余万元。

1.3教学情况:实训室承担了护理专业本科、专科的《护理学基础》每年200多学时的实训任务,其他专业学生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年50余学时的任务。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生活护理、治疗性护理、急救护理等52项护理技术操作。每年举办全校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为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沙坪坝区护理技能竞赛及重庆市ICU培训班、PICC培训班等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师资和场地设备。

1.4人员结构:实训室现有12人,由专兼职实训教师和实验员组成。其中实训教师11人,专职实验员1名;高级职称教师5名,中级职称教师6名;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2.开放式管理方法

2.1教研室专人与学生共同管理模式。实训室针对护理专业学生为全开放式管理,学生课余时间、晚自习及节假日均可到实训室练习。实训室专职实验员负责教室及物品的总体管理;学生按实训室及床单位进行分组,分为4个大组40个小组。每个大组选一名大组长,协助实验员管理各个实训室。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物品管理。每小组有一个实验台,放置常用操作的用物,由小组长进行管理,并建立物品交接登记本,不同年级学生使用后进行物品交接。大组长管理实训室钥匙,并建立了实训室使用登记簿,每次使用实训室均需登记。

2.2充分利用网上预约系统,加大开放力度。当前一些院校开始使用网上预约系统对实训室进行开放管理,并认为该系统使用方便、灵活、快捷,实用性强,效果较好[2]。实训室于2009年开始使用网上预约系统,该系统包括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主要用于教师主持练习,即教师开设实训练习的信息,学生可自行选择参与。学生模块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向教师申请辅导。管理员模块主要为后台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在连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教师和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进入网上预约系统。通过网上预约系统,加大了开放力度,护理专业以外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进行操作练习。

2.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练习效率。每间实训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设了小型闭路及摄录放像系统,可同时或分别播放录像、网络教材、各教室自录回放、多教室同时观摩一个教室示教等功能。学生课余练习时,有时并无教师指导,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动作而不自知。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对操作中不熟悉,记忆模糊的地方,可以观看示教的录像;也可以利用摄录像系统,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下来进行回放,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改进,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充分利用了课余练习时间。3.开放式管理的探索

3.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开放式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实训室老师进行引导和辅助。学生上课及练习时,物品由学生自己准备及整理,练习后做好登记及物品交接。学生练习时发现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精神,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缓解实验员的工作压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3.2实训室开放程度加大。网上预约系统为实训室的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预约系统使用前,护理实训室只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天开放,其他专业的学生到实训室练习操作比较困难。基础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导尿术等也是医疗专业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教研室虽面向全校开展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选修课,但仅凭选修课的课堂讲解和练习,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更不能进行反复练习。固定时间开放实训室,学生也可能因为课程安排等原因不能参加,练习的机会很少。预约系统使用后,全校学生均可通过校园网进行实训申请和预约,练习时间更灵活,练习机会更多,实训室的开放程度更大。

3.3实训室设备使用率提高。通过开放式管理,教师可合理安排实训室的使用,学生也可灵活应用时间进行练习,有效利用实训室设备。通过实训室开放记录可以看到,使用网上预约系统后,实训室使用次数增多,设备使用率提高。

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运行模式,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正常教学实验课课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好基本的护理操作,为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4]。在实训室开放式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其能更好的应用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参考文献

[1]高亚萍.实验室开放管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6,3: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