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4 03:41:00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 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由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中学已有接触,一些学生对开设此课程有一定的厌倦感。因此,要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充实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生动素材,从而增强《纲要》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湘西地区具有十分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灿烂的一页。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六军团曾在该地区建立了著名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湘西地区的怀化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湘西会战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标志着中华民族获取了彻底的胜利;还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早期领导人,如、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周逸群等都曾在该地区战斗和生活过。因此,该地区与《纲要》课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主要结合湘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就湘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问题作个探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迹、遗址、文献、档案及影像史料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高等院校《纲要》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吉首大学部分教师已经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到《纲要》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纲要》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纲要》教材是以全国为地域范围、近现代历史为时间界限的,是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高度概括。由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中学已有接触,并且因其所讲的历史事件距今较远,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使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讲授课本时,能联系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不时地穿插讲述当地史实,就能增强《纲要》课教学的现实感,使学生倍感亲切,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另外这样也容易引导学生把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极情感和兴趣转移到对整个《纲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纲要》课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纲要》课教学的主要目标。《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常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史实来实现的, 而如果这些史实与学生距离越近、联系越紧,教学效果越明显,对此,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热爱祖国是从深入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的。无论学生家就是湘西地区的,还是从外地来到这里读书的,大学四年,必将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成长,高校所在地常常就是学生的第二故乡。地方历史文化使学生穿越了时空的局限,走进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进而大大拉近学生与这门课程间的距离,使学生具有更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这种亲历式的教育远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效果显著。通过地方历史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建设家乡、 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彰显《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然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具体性、直观性以及地域上的亲近感等优势,将它融入《纲要》课程的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缺少师生互动的弊端,可以激活教学主体――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同时,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譬如教师拟定一些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相关的《纲要》课的选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写课程论文等)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桑植故居、纪念馆,参观怀化芷江日军受降旧址等),这样既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纲要》课程教材时间跨度为 170 多年,内容多、课时少。如何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纲要”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穿插补充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以湘西地区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相关的地方人物、事件介绍、历史图片、历史影视资料等。如在讲授“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插入湘西地区凤凰籍总兵级人物郑国鸿的图片,介绍郑国鸿是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攻占的第一块领土劫后余生的守土军官,是鸦片战争全过程中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激烈的定海保卫战的捐躯者,是被整个中华民族公认的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近代第一批民族英雄;又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三节“维新运动”中添加介绍湘西地区熊希龄的事迹(主张维新立宪,辛亥革命后曾经当选为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再如,讲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插入介绍湘西的风云人物以及讲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讲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等等。这样,在课堂上适当补充和分析这些地方史料,不仅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也能使课程更具有趣味性与地方性。

(二)通过专题式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把与之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不同的专题,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譬如,对湘西地区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适合在《纲要》课中作为专题讲授的内容有:第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以及意义(如:教师可将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地区建立著名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史实通过专题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学生们对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会倍感兴趣;) ;第二,抗日战争中的“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第三,对湘西著名的人物进行专题讲授等。通过专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本地人民为革命和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当然,这种专题教学方式难度较大,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应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展开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学生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历史图片、模型等的情景再现,接触第一手的历史文物、遗址,亲身感受历史。(譬如在湘西地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桑植刘家坪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故居、怀化芷江日军受降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历史调查(譬如访问老红军等)实践活动。虽然《纲要》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时间比较久远,但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地点就在当地,参观其遗迹、遗物,调查采访相关的人物,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的课外实践,能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亲近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在客观上可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展开网络平台的教学活动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进《纲要》课, 网络是拓展教学空间不可或缺的载体。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而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到网络平台的教学,也能进一步增加《纲要》课程的实效性。因此,高校的《纲要》课程应开设专门的教学空间,网络设计应该更加细化, 譬如在课程教学空间设立地方历史文化专栏(可以添加各种文献、档案、视频等资料), 开展网络地方历史文化专题征文活动等。此外, 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等手段延展教育效应。在网络中关注、讨论、分析、研究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在网络中继续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 无疑是《纲要》课教育教学目的在课堂外的进一步升华。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增强《纲要》课的教育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应用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之间的主从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等,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切实起到对《纲要》课教学的有效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皮伟.地方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以闽地历史文化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 (12).

[2] 高晓华,马良玉.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以黑龙江省地方史资源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0(15).

[3] 赵改萍.浅论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晋南地区史料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

[4] 孙忠良,吕学芳.概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性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以湘西地区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2

[4] 彭人哲.讨论式教学:价值、形式和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4):47-48.

[5] 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4-16.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3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政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4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政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5

中国近代史话语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和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前者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构建中国近代史话语,后者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主线构建中国近代史话语。两种话语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其角色地位在一定时期互相变换。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是正统、是中心,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正统,近代化话语则被边缘化,其角色正好互换。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大量从近代化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史的论著,近代化话语日益受到学者的青睐,近代化话语有趋向主导地位的态势,保守地说至少可以和革命话语平分秋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外交问题影响中国的内政非常深刻和直接,许多内政做法都是以外交举措为转移。帝国主义在中国扮演着控制内政的重要角色,因此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多是从外交史起步。刘彦著的《中国近时外交史》1910年完稿,重点探讨中西关系。蒋廷黻1923年从美国回国后首先着手近代外交史的研究。这一时期近代史和外交史合二为一,外交史的研究是广义的外交史研究,即“所有中国对外力挑战的反应之种种内政的举措与变革的研究,所有中国不同阶段内的自强的努力,如不同的维新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发动与发展,均列入范围之内。因为这些内政举措与变革的原始推动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无不可以从中发现一条‘外力’影响与操纵的线索——这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与拥有完整主权与强大政权的近代大国,很不相同的一点。”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从外交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进程,这是时势使然,既是历史发展的真实情状,也是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成果。

同时20世纪初,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革命史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更多的为现实服务,为政治需要提供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直接导向了革命史的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研究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成为研究革命史的新热点。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孝成的《中国革命纪事本末》,“条理清楚,叙事比较确切扼要,为人们所熟悉和经常引用。”用唯物史观研究革命史以华岗1931年出版的《1925 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为代表,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体系。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大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历史熔为一炉,以历史论证现实,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水平不高,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奠基的作用,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话语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适应民族抗战到来的形势,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感应现实和社会的需要,在30年代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史作为学科体系的研究开始兴起。两种话语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罗家伦1931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集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提倡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纳入主流史学范畴的呼吁,作者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体系”。此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罗的呼吁下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一种以蒋廷黻、陈恭禄为代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话语;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话语

对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的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欧阳军喜在《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一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与历史主题;关于中国近代事与人物的不同解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两种话语的思想渊源。欧阳先生的结论是“历史是多么深入地介入到现实政治之中,或者被社会政治介入。如果我们离开30年代初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离开当时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两种中国近代史,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却有如此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其结论也非常平允。遗憾的是作者对当时服务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外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构建的近代化话语少有论及,仅在两种话语的思想源源中略有提及。笔者认为与当时蒋著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后来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不相称,要完整的了解1930年代确立的近代化话语必须对蒋著进行详尽的分析。蒋著所构建的近代化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转型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界正在进行的近代化问题的讨论;反映现实中近代化的困厄。他将眼光转向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为当时中国历史提供借鉴,表现了作者寻求救亡之道的责任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代表作。蒋著《中国近代史》围绕着中华民族是否能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这部仅5万余字的近代史,完全是一政治史为经,以事件史为纬,以点带面,一线相系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根本就是这一构架所体现的史学功能符合了抗日救亡这一政治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构建的分析模式与话语系统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廷以说过“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学科研究实于罗先生(即罗家伦)同开风气,直接间接,编者亦受其相当影响”。1965年考古学家李济也指出:“他(蒋廷黻)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了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一大堆原始材料点活。”余英时认为蒋廷黻是一位对费正清“发生了定型作用的史学家”。故论述中国近代史话语就无法避开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话语必须论述蒋廷黻、陈恭禄、李鼎声三人的著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者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不同人群对近代中国不同的思考。

“近代化”话语和“革命”话语在1930年代形成后起角色互相变换。在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1980年代以后,“近代化”话语对“革命”话语形成强大的挑战,形成了两种话语的对峙阶段。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所构建的中国近代话语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因此他的《中国近代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派的滥觞,其主要以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为线索组织历史事件,主要集中于半殖民地形成过程的考察,对半封建社会及人民群众反侵略的一面重视不够。最早阐发毛泽东阶级斗争历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这本半部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为基本线索,以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止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它的出版标志着阶级斗争为指导的“毛——范近代通史体系”开始崛起。胡绳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所构建的“革命”话语是以政治史为分析框架,所依据的理论是毛泽东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他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的关系演变为线索,分析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侵略相勾结的过程,中国人民如何对外来侵略作出反应及在反应中逐渐成长的过程。胡绳的《帝国主义与政治》和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对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产生深远影响。在建国初期,“大多研究者认为,只有根据他们提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两本书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解释,后来成为许多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两部著作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初期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端的“革命”话语经过50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和1956年全国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的产生,到60年代初,“革命”话语形成了完整的分析框架。它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为理论指导,以阶级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基本线索,以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大革命高潮、十大历史事件为基本构架,旁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史和边疆少数民族,力图揭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前夕近代中国80年中间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反映这一完整话语权的第一部著作是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增平编的《中国近代史》,该书“采用了一些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文化史的论述和整理的材料,在各个重发展要阶段上,对经济状况和文化动态做了适当的概述,企图说明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与阶级斗争的内在联系,以避免使中国近代的阶级斗争,即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化和暂时松弛及其多种表现形式,成为单纯政治事件或一连串的内外战争。从而使这一基本线索贯穿着全部社会生活,窥见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而真正使这一话语得以形成共识的,则是出版于1981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此期间和以后出版的数量众多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和教材,只有肥瘦的不同,在体系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在1930年代发端的“革命”话语由毛泽东奠定,经范文澜阐发,到胡绳最终完成,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成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的主导话语。

“革命”话语体系框架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对革命史、政治史给于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结构,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关注不够,对统治阶级活动及其政策、民主制度研究非常少,使得人们难以看清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同时阶级斗争观点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的毛病。“以阶级斗争代替一切,容易忽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次革命高潮’作为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既难涵盖革命以外的社会改革运动,又难以反映丰富多彩、万象杂陈的历史内容。所以传统的中国近代史体系缺憾,一是太重政治而轻其他,结果是只见国家没有社会;二是过分强调阶级斗争而忽视其他社会力量,结果是多元发展成为了一元线性公式。”同时对政治革命的研究也未能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对暴力革命、革命破坏过于重视,相对忽视了非暴力革命和革命后的建设的研究。1990年代前后,也有部分学者用近代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的革命,使得革命的内涵进一部丰富,“革命”话语更加圆满丰韵。耿云志曾提出“我个人一向以来把清末以来开始的,以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目标的斗争,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都看作革命进程中的一种前进运动”。革命固然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件,没有这种暴发,就不是革命。然而,一场全面的革命还包括另一个阶段,即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并使其制度化的阶段。也就是革命含义不仅包含破坏部分还包括建设部分。笔者认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郭世佑的《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弥补了以前革命话语的不足。作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暴力反清战士和民主立宪战士是政治革命的主导力量,而梁启超、张謇等人为代表的忠诚的君主立宪者试图改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所做的种种尝试,以及他们同民主立宪合流之后所作的有关努力亦属于清末政治革命题中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作者在该书中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表现了作者的见识和眼力,作者吸取了当代西方政治学和现代化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革命的内涵,拓宽了“革命”话语的研究视野。

20世纪80年代起,“近代化”(或现代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这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要求改进和突破原有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承19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输入的结果。近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术一般认为,近代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人的近代化。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史学界认为西方的近代化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对抗唯物史观,抹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的反动思潮。在那种学术语境中很难从近代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更不用说吸取其合理内核。1980年代后以罗荣渠等学者为代表,对近代化理论进行了合理的吸收和批判性的改造。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围绕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的中轴转动”下,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构架”。也有学者认为“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史,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现代化的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产生了大量科研成果,其代表性的著作有: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4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不可逆转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史元芹主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等。

在用现代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时,不少学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开始启动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的最后历程,中国社会的一切变迁、动荡、冲突,中国所有的政治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转型、意识形态更新,都包含在现代化变迁的大框架之内,都可以在现代化这一宏大的主题下重新解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社会风尚、社会生活的变迁及与现代化有关的各种人物都可以进行整体研究。这种做法是把现代化作为近代中国的主题,以现代化为主线来解释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取向(特别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所采用的形式)则把中国描绘成停滞不前的‘传统’社会有待精力充沛的‘近代’西方赋予生命,把它从永恒沉睡中唤醒。”“这种模式对比较全面公平理解中国近代史,当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没有西方,不可想象中国会发生任何近代化的变化;同样不可想象的是,除了近代化外还有任何变化称得上重要的历史变化”。柯文所说的美国汉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的弊端,此种弊端在大陆的中国近代研究中也一定程度存在,可以说这种弊端在大陆中国近代史现实研究中也有所体现。考察整个中国近代史,要看到争取民族独立的紧迫性,同时也注意到现代化过程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在考察视角上既不能只注意到民族独立这一面,忽视现代化过程,也不能只看到现代化过程而忽视民族独立这一面。二者在历史实际发展中不能相互取代。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6

同时20世纪初,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革命史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更多的为现实服务,为政治需要提供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直接导向了革命史的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研究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成为研究革命史的新热点。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孝成的《中国革命纪事本末》,“条理清楚,叙事比较确切扼要,为人们所熟悉和经常引用。”用唯物史观研究革命史以华岗1931年出版的《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为代表,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体系。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大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历史熔为一炉,以历史论证现实,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水平不高,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奠基的作用,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话语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适应民族抗战到来的形势,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感应现实和社会的需要,在30年代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史作为学科体系的研究开始兴起。两种话语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罗家伦1931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集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提倡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纳入主流史学范畴的呼吁,作者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体系”。此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罗的呼吁下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一种以蒋廷黻、陈恭禄为代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话语;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话语

对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的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欧阳军喜在《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一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与历史主题;关于中国近代事与人物的不同解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两种话语的思想渊源。欧阳先生的结论是“历史是多么深入地介入到现实政治之中,或者被社会政治介入。如果我们离开30年代初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离开当时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两种中国近代史,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却有如此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其结论也非常平允。遗憾的是作者对当时服务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外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构建的近代化话语少有论及,仅在两种话语的思想源源中略有提及。笔者认为与当时蒋著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后来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不相称,要完整的了解1930年代确立的近代化话语必须对蒋著进行详尽的分析。蒋著所构建的近代化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转型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界正在进行的近代化问题的讨论;反映现实中近代化的困厄。他将眼光转向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为当时中国历史提供借鉴,表现了作者寻求救亡之道的责任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代表作。蒋著《中国近代史》围绕着中华民族是否能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这部仅5万余字的近代史,完全是一政治史为经,以事件史为纬,以点带面,一线相系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根本就是这一构架所体现的史学功能符合了抗日救亡这一政治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构建的分析模式与话语系统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廷以说过“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学科研究实于罗先生(即罗家伦)同开风气,直接间接,编者亦受其相当影响”。1965年考古学家李济也指出:“他(蒋廷黻)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了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一大堆原始材料点活。”余英时认为蒋廷黻是一位对费正清“发生了定型作用的史学家”。故论述中国近代史话语就无法避开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话语必须论述蒋廷黻、陈恭禄、李鼎声三人的著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者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不同人群对近代中国不同的思考。

“近代化”话语和“革命”话语在1930年代形成后起角色互相变换。在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1980年代以后,“近代化”话语对“革命”话语形成强大的挑战,形成了两种话语的对峙阶段。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所构建的中国近代话语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因此他的《中国近代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派的滥觞,其主要以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为线索组织历史事件,主要集中于半殖民地形成过程的考察,对半封建社会及人民群众反侵略的一面重视不够。最早阐发阶级斗争历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这本半部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为基本线索,以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止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它的出版标志着阶级斗争为指导的“毛——范近代通史体系”开始崛起。胡绳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所构建的“革命”话语是以政治史为分析框架,所依据的理论是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他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的关系演变为线索,分析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侵略相勾结的过程,中国人民如何对外来侵略作出反应及在反应中逐渐成长的过程。胡绳的《帝国主义与政治》和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对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产生深远影响。在建国初期,“大多研究者认为,只有根据他们提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两本书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解释,后来成为许多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两部著作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初期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端的“革命”话语经过50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和1956年全国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的产生,到60年代初,“革命”话语形成了完整的分析框架。它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为理论指导,以阶级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基本线索,以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大革命高潮、十大历史事件为基本构架,旁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史和边疆少数民族,力图揭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前夕近代中国80年中间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反映这一完整话语权的第一部著作是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增平编的《中国近代史》,该书“采用了一些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文化史的论述和整理的材料,在各个重发展要阶段上,对经济状况和文化动态做了适当的概述,企图说明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与阶级斗争的内在联系,以避免使中国近代的阶级斗争,即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化和暂时松弛及其多种表现形式,成为单纯政治事件或一连串的内外战争。从而使这一基本线索贯穿着全部社会生活,窥见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而真正使这一话语得以形成共识的,则是出版于1981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在此期间和以后出版的数量众多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和教材,只有肥瘦的不同,在体系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在1930年端的“革命”话语由奠定,经范文澜阐发,到胡绳最终完成,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成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的主导话语。

“革命”话语体系框架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对革命史、政治史给于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结构,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关注不够,对统治阶级活动及其政策、民主制度研究非常少,使得人们难以看清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同时阶级斗争观点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的毛病。“以阶级斗争代替一切,容易忽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次革命高潮’作为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既难涵盖革命以外的社会改革运动,又难以反映丰富多彩、万象杂陈的历史内容。所以传统的中国近代史体系缺憾,一是太重政治而轻其他,结果是只见国家没有社会;二是过分强调阶级斗争而忽视其他社会力量,结果是多元发展成为了一元线性公式。”同时对政治革命的研究也未能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对暴力革命、革命破坏过于重视,相对忽视了非暴力革命和革命后的建设的研究。1990年代前后,也有部分学者用近代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的革命,使得革命的内涵进一部丰富,“革命”话语更加圆满丰韵。耿云志曾提出“我个人一向以来把清末以来开始的,以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目标的斗争,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都看作革命进程中的一种前进运动”。革命固然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件,没有这种暴发,就不是革命。然而,一场全面的革命还包括另一个阶段,即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并使其制度化的阶段。也就是革命含义不仅包含破坏部分还包括建设部分。笔者认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郭世佑的《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弥补了以前革命话语的不足。作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暴力反清战士和民主立宪战士是政治革命的主导力量,而梁启超、张謇等人为代表的忠诚的君主立宪者试图改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所做的种种尝试,以及他们同民主立宪合流之后所作的有关努力亦属于清末政治革命题中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作者在该书中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表现了作者的见识和眼力,作者吸取了当代西方政治学和现代化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革命的内涵,拓宽了“革命”话语的研究视野。

20世纪80年代起,“近代化”(或现代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这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要求改进和突破原有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承19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输入的结果。近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术一般认为,近代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人的近代化。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史学界认为西方的近代化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对抗唯物史观,抹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的反动思潮。在那种学术语境中很难从近代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更不用说吸取其合理内核。1980年代后以罗荣渠等学者为代表,对近代化理论进行了合理的吸收和批判性的改造。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围绕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的中轴转动”下,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构架”。也有学者认为“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史,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现代化的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产生了大量科研成果,其代表性的著作有: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4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不可逆转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史元芹主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等。

在用现代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时,不少学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开始启动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的最后历程,中国社会的一切变迁、动荡、冲突,中国所有的政治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转型、意识形态更新,都包含在现代化变迁的大框架之内,都可以在现代化这一宏大的主题下重新解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社会风尚、社会生活的变迁及与现代化有关的各种人物都可以进行整体研究。这种做法是把现代化作为近代中国的主题,以现代化为主线来解释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取向(特别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所采用的形式)则把中国描绘成停滞不前的‘传统’社会有待精力充沛的‘近代’西方赋予生命,把它从永恒沉睡中唤醒。”“这种模式对比较全面公平理解中国近代史,当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没有西方,不可想象中国会发生任何近代化的变化;同样不可想象的是,除了近代化外还有任何变化称得上重要的历史变化”。柯文所说的美国汉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的弊端,此种弊端在大陆的中国近代研究中也一定程度存在,可以说这种弊端在大陆中国近代史现实研究中也有所体现。考察整个中国近代史,要看到争取民族独立的紧迫性,同时也注意到现代化过程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在考察视角上既不能只注意到民族独立这一面,忽视现代化过程,也不能只看到现代化过程而忽视民族独立这一面。二者在历史实际发展中不能相互取代。

从现代化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目前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总的说其推动了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学者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表达了中国近代史学界对现实的高度关注。正如章开沅先生所说:“历史学家的参与,不仅拓宽了现代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现代化研究中的科科技整合,同时也对历史学(主要是中国近代史)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历史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与现实的契合点。”关于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有学者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主线及解释体系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认为近代中国现代化研究,起到了改造原有的学科体系的作用,丰富了原有学科的主线;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解释体系;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内容结构。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冲击了原有的中国近代史学科,改造了原有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使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现了多种话语并存和相互竞争的局面,使中国近代史研究能逐渐独立于经济和政治的干预。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从其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术,而且深受当时中国政治语境的影响,近代史研究被纳入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当时统治阶级提供合法性的依据。在阶级斗争紧张、激烈的时代里,近代史研究者往往集学者和政治人于一身,将学术当作救国和政治斗争的工具。他们借中国近代史研究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他们所构建的近代话语体系,折射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主题。他们的政治理念,深深的渗透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文本中,反映了不同时代政治主题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因为与中央政权关系的远近而呈现出不同的学术地位:20世纪30—40年代以蒋廷黻为代表的“近代化”的研究居于主流学术地位,以无产阶级的“革命”研究居于边缘地位;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政权的变更,两种话语的角色正好互换。“近代化”话语无容身之地,被大陆学者遗忘。期间,“革命”话语被扭曲,近代史研究处于停滞乃至倒退的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背景下,“现代化”成为中国政治的主题,原有的以“革命”话语权难以保持主导地位,以“现代化”为主线的近代史研究成为学术的焦点。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和现实性。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7

除了综合性探讨外,还有学者分别对近代史家、史体和专史从转型角度进行了研究。卢毅的《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汉《史学月刊)21106年第10期),对沈兼士、朱希祖、钱玄同等章门弟子从学科体制方面致力于近代转型的作用作了肯定。舒习龙在《典志体勃兴影响近代史学转型汉《中国社会科学报冲16年3月21日)中,指出受到高官和学者重视的典志体史书在史学转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陈永在《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汉2010年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中从专门史的角度探讨了史学的转型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人,学者们开始对近代史学(晚清民国)转型中的“新史学”和“新汉学”的关系子以探讨。王学典在《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中指出,中国现代史学同时循着两条不同路线发展而来。从乾嘉汉学逐步演化而来的化经为史的过程,是“新汉学”;生发于西洋史学、对中国学术传统而言意味着炉灶重起的过程,则是“新史学”,两条路径从齐头并进变成此起彼伏。杨念群在《“新典范”和“旧史学”的冲突与调适—对中国现当代史学变革的一个贯通性解释》中,指出民国初年的新史学主流,强调科学地无限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忽略对历史进行宏观或规律性的解释;而传统史家则坚持史学应该传承文化精神,洞悉“世变”走向与实施道德评判。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8

    同时20世纪初,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革命史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更多的为现实服务,为政治需要提供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直接导向了革命史的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研究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成为研究革命史的新热点。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孝成的《中国革命纪事本末》,“条理清楚,叙事比较确切扼要,为人们所熟悉和经常引用。”用唯物史观研究革命史以华岗1931年出版的《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为代表,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体系。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大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历史熔为一炉,以历史论证现实,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水平不高,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奠基的作用,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话语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适应民族抗战到来的形势,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感应现实和社会的需要,在30年代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史作为学科体系的研究开始兴起。两种话语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罗家伦1931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集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提倡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纳入主流史学范畴的呼吁,作者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体系”。此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罗的呼吁下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一种以蒋廷黻、陈恭禄为代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话语;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话语

    对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的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欧阳军喜在《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一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与历史主题;关于中国近代事与人物的不同解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两种话语的思想渊源。欧阳先生的结论是“历史是多么深入地介入到现实政治之中,或者被社会政治介入。如果我们离开30年代初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离开当时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两种中国近代史,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却有如此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其结论也非常平允。遗憾的是作者对当时服务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外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构建的近代化话语少有论及,仅在两种话语的思想源源中略有提及。笔者认为与当时蒋着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后来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不相称,要完整的了解1930年代确立的近代化话语必须对蒋着进行详尽的分析。蒋着所构建的近代化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转型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界正在进行的近代化问题的讨论;反映现实中近代化的困厄。他将眼光转向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为当时中国历史提供借鉴,表现了作者寻求救亡之道的责任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代表作。蒋着《中国近代史》围绕着中华民族是否能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这部仅5万余字的近代史,完全是一政治史为经,以事件史为纬,以点带面,一线相系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根本就是这一构架所体现的史学功能符合了抗日救亡这一政治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构建的分析模式与话语系统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廷以说过“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学科研究实于罗先生(即罗家伦)同开风气,直接间接,编者亦受其相当影响”。1965年考古学家李济也指出:“他(蒋廷黻)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了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一大堆原始材料点活。”余英时认为蒋廷黻是一位对费正清“发生了定型作用的史学家”。故论述中国近代史话语就无法避开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话语必须论述蒋廷黻、陈恭禄、李鼎声三人的着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者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不同人群对近代中国不同的思考。

    “近代化”话语和“革命”话语在1930年代形成后起角色互相变换。在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1980年代以后,“近代化”话语对“革命”话语形成强大的挑战,形成了两种话语的对峙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9

同时20世纪初,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革命史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更多的为现实服务,为政治需要提供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直接导向了革命史的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研究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成为研究革命史的新热点。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孝成的《中国革命纪事本末》,“条理清楚,叙事比较确切扼要,为人们所熟悉和经常引用。”用唯物史观研究革命史以华岗1931年出版的《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为代表,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体系。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大都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历史熔为一炉,以历史论证现实,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水平不高,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奠基的作用,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话语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适应民族抗战到来的形势,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感应现实和社会的需要,在30年代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史作为学科体系的研究开始兴起。两种话语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罗家伦1931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集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提倡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纳入主流史学范畴的呼吁,作者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意义和方法的论述,奠定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体系”。此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罗的呼吁下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一种以蒋廷黻、陈恭禄为代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话语;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话语

对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的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欧阳军喜在《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一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与历史主题;关于中国近代事与人物的不同解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两种话语的思想渊源。欧阳先生的结论是“历史是多么深入地介入到现实政治之中,或者被社会政治介入。如果我们离开30年代初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离开当时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两种中国近代史,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却有如此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是相当深入的,其结论也非常平允。遗憾的是作者对当时服务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外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构建的近代化话语少有论及,仅在两种话语的思想源源中略有提及。笔者认为与当时蒋著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后来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不相称,要完整的了解1930年代确立的近代化话语必须对蒋著进行详尽的分析。蒋著所构建的近代化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转型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界正在进行的近代化问题的讨论;反映现实中近代化的困厄。他将眼光转向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为当时中国历史提供借鉴,表现了作者寻求救亡之道的责任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代表作。蒋著《中国近代史》围绕着中华民族是否能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这部仅5万余字的近代史,完全是一政治史为经,以事件史为纬,以点带面,一线相系的典型作品。它的影响,根本就是这一构架所体现的史学功能符合了抗日救亡这一政治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构建的分析模式与话语系统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廷以说过“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学科研究实于罗先生(即罗家伦)同开风气,直接间接,编者亦受其相当影响”。1965年考古学家李济也指出:“他(蒋廷黻)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了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一大堆原始材料点活。”余英时认为蒋廷黻是一位对费正清“发生了定型作用的史学家”。故论述中国近代史话语就无法避开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话语必须论述蒋廷黻、陈恭禄、李鼎声三人的著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者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不同人群对近代中国不同的思考。

“近代化”话语和“革命”话语在1930年代形成后起角色互相变换。在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居主导地位,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1980年代以后,“近代化”话语对“革命”话语形成强大的挑战,形成了两种话语的对峙阶段。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所构建的中国近代话语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因此他的《中国近代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派的滥觞,其主要以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为线索组织历史事件,主要集中于半殖民地形成过程的考察,对半封建社会及人民群众反侵略的一面重视不够。最早阐发阶级斗争历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这本半部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为基本线索,以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止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它的出版标志着阶级斗争为指导的“毛——范近代通史体系”开始崛起。胡绳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所构建的“革命”话语是以政治史为分析框架,所依据的理论是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他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的关系演变为线索,分析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侵略相勾结的过程,中国人民如何对外来侵略作出反应及在反应中逐渐成长的过程。胡绳的《帝国主义与政治》和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对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产生深远影响。在建国初期,“大多研究者认为,只有根据他们提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两本书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解释,后来成为许多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两部著作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初期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端的“革命”话语经过50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和1956年全国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的产生,到60年代初,“革命”话语形成了完整的分析框架。它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为理论指导,以阶级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基本线索,以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大革命高潮、十大历史事件为基本构架,旁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史和边疆少数民族,力图揭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前夕近代中国80年中间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反映这一完整话语权的第一部著作是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增平编的《中国近代史》,该书“采用了一些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文化史的论述和整理的材料,在各个重发展要阶段上,对经济状况和文化动态做了适当的概述,企图说明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与阶级斗争的内在联系,以避免使中国近代的阶级斗争,即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化和暂时松弛及其多种表现形式,成为单纯政治事件或一连串的内外战争。从而使这一基本线索贯穿着全部社会生活,窥见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而真正使这一话语得以形成共识的,则是出版于1981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在此期间和以后出版的数量众多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和教材,只有肥瘦的不同,在体系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在1930年端的“革命”话语由奠定,经范文澜阐发,到胡绳最终完成,中国近代史“革命”话语成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的主导话语。

“革命”话语体系框架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对革命史、政治史给于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结构,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关注不够,对统治阶级活动及其政策、民主制度研究非常少,使得人们难以看清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同时阶级斗争观点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的毛病。“以阶级斗争代替一切,容易忽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次革命高潮’作为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既难涵盖革命以外的社会改革运动,又难以反映丰富多彩、万象杂陈的历史内容。所以传统的中国近代史体系缺憾,一是太重政治而轻其他,结果是只见国家没有社会;二是过分强调阶级斗争而忽视其他社会力量,结果是多元发展成为了一元线性公式。”同时对政治革命的研究也未能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对暴力革命、革命破坏过于重视,相对忽视了非暴力革命和革命后的建设的研究。1990年代前后,也有部分学者用近代政治革命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的革命,使得革命的内涵进一部丰富,“革命”话语更加圆满丰韵。耿云志曾提出“我个人一向以来把清末以来开始的,以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目标的斗争,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都看作革命进程中的一种前进运动”。革命固然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件,没有这种暴发,就不是革命。然而,一场全面的革命还包括另一个阶段,即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并使其制度化的阶段。也就是革命含义不仅包含破坏部分还包括建设部分。笔者认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郭世佑的《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弥补了以前革命话语的不足。作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暴力反清战士和民主立宪战士是政治革命的主导力量,而梁启超、张謇等人为代表的忠诚的君主立宪者试图改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所做的种种尝试,以及他们同民主立宪合流之后所作的有关努力亦属于清末政治革命题中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作者在该书中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表现了作者的见识和眼力,作者吸取了当代西方政治学和现代化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革命的内涵,拓宽了“革命”话语的研究视野。

20世纪80年代起,“近代化”(或现代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这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要求改进和突破原有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承19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输入的结果。近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术一般认为,近代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人的近代化。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史学界认为西方的近代化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对抗唯物史观,抹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的反动思潮。在那种学术语境中很难从近代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更不用说吸取其合理内核。1980年代后以罗荣渠等学者为代表,对近代化理论进行了合理的吸收和批判性的改造。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围绕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的中轴转动”下,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构架”。也有学者认为“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史,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现代化的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产生了大量科研成果,其代表性的著作有: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4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不可逆转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史元芹主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等。

在用现代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时,不少学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开始启动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的最后历程,中国社会的一切变迁、动荡、冲突,中国所有的政治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转型、意识形态更新,都包含在现代化变迁的大框架之内,都可以在现代化这一宏大的主题下重新解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社会风尚、社会生活的变迁及与现代化有关的各种人物都可以进行整体研究。这种做法是把现代化作为近代中国的主题,以现代化为主线来解释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取向(特别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所采用的形式)则把中国描绘成停滞不前的‘传统’社会有待精力充沛的‘近代’西方赋予生命,把它从永恒沉睡中唤醒。”“这种模式对比较全面公平理解中国近代史,当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没有西方,不可想象中国会发生任何近代化的变化;同样不可想象的是,除了近代化外还有任何变化称得上重要的历史变化”。柯文所说的美国汉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的弊端,此种弊端在大陆的中国近代研究中也一定程度存在,可以说这种弊端在大陆中国近代史现实研究中也有所体现。考察整个中国近代史,要看到争取民族独立的紧迫性,同时也注意到现代化过程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在考察视角上既不能只注意到民族独立这一面,忽视现代化过程,也不能只看到现代化过程而忽视民族独立这一面。二者在历史实际发展中不能相互取代。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10

星期五(1月7日)

星期六(1月8日)

星期日(1月9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科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2331数据结构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C++程序设计  02333软件工程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2331数据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2194工程经济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15英语(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446建筑设备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347流体力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4中国古代文论

00819训诂学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会计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金融

020106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市场营销

020208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030302

00320领导科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科  公安管理

030401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4729大学语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法律

030106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27公司法

00257票据法  5680婚姻家庭法

0263外国法制史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69房地产法

0015英语(二)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育学

040108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69教育学原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7学前教育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学前教育

040102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99学前游戏论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00037美学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540外国文学史  064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541语言学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英语教育

050206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603英语写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3144环境科学基础  02094人文地理学概论  02104现代自然地理学  0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01区域科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5630中学政治课专题选讲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034社会学概论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0312政治学概论  历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

05632中学历史专题选讲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563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775历史教育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生物教育

070402  02079生态学概论  02084组织胚胎学

02082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02078 生物统计学  02088生物教育学  02085细胞生物学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法律教育

030113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信息技术教育

080713

05935信息技术教育  05578有线电视技术  0434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4338音响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教育

080745

07839计算机教学法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441多媒体教学系统  数学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09抽象代数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数学教育学  物理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11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4490  室内设计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104  财税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  国际贸易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20177  投资理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258  保险法(**加试)  00103  证券投资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50  投资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1  金融营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04  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400  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04  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  保险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税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9  房地产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917  仲裁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9271  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  商法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替代原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40102  学前教育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08  教育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72  比较教育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3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4578  中国小说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国通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0302  体育教育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7  运动训练学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99  体育游戏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3  中国秘书史  00524  文书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0511  档案管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37  美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  英语教育  00087  英语翻译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453  教育法学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037  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选考)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001  CI原理与实务(选考)  00040  法学概论(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8002  广告经营管理学(选考)  00244  经济法概论(选考)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59  新闻摄影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70102  数学教育  02009  抽象代数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  软件工程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5  电子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354  信号与系统  19280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63  通信原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356  数字信号处理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0236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9128  分组交换工程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49  网络工程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742  通信概论  080719  计算机软件  02324  离散数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8016  软件开发方法  04737  C++程序设计  07844  人工智能导论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080806  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440  混凝土结构设计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46  建筑设备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825  土木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2  钢结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347  流体力学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090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02439  结构力学(二)  00420  物理(工)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59  水利工程经济与经营管理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90102  农学  02539  化学基础(**加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0015  英语(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66  普通遗传学(**加试)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篇12

现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系统讲述法,即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章节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系统讲述法可以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但是自“05方案”实施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已经面向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的本科生开设了近十年时间,其间,教材也已经多次修订。与此同时,当今世界经济更趋向一体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信息网络一体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为了充分发挥这门课“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对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而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所讲述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内容重合,而在高校开设的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又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复交叉较多。

为此,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基本熟悉,学生学习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够,但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又普遍存有比较迷茫困惑的情况,在系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内容时,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由学生就相关问题讨论、发言。师生互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这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之前,结合学习思考的第一题“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在教师讲完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之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归纳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使学生通过讨论认清,资本―帝国主义采取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方式,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从而纠正学生中受到某些社会观点的影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的错误认识。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就一些和历史联系的热点问题、时事问题,让大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讨论、发言。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在大学生相对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积极性,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在我国高校一直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和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普通高校在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材是由我国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资深专家编写,教材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学术性、知识性、思想性。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史论结合”、注重历史联系现实的课程,教师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例如:在讲授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封建主义作为对象时,可以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课上师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资料,说明旧中国农民背负的难以承受的地租剥削和高利贷剥削、沉重的田赋预征和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旧中国农民遭受了哪些封建剥削?”“为什么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封建主义这座大山的结论。

三、运用专题讲解法,可以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专题讲解法,有利于达到“一条主线,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课程学习目的,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题。专题讲解法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可以打破现有教材的章、节格局设计专题,在每个专题的设计上有机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形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体系。

例如:以“中国近代早期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为题,打破教材的第二、三章的原有设计,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整合为一个专题,可以使学生在回顾这些历史事件的兴衰时,从中总结近代早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无一例外走向失败的原因,从而体会和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承担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专题讲解法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

另外,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外,还应该结合现在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现代信息技术。十年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说还是新鲜事物,目前大学生积极乐观,追求时尚,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如果单纯运用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展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而言课程反而失去了吸引力。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利用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尽可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除了图片、文字外,插入视频资料再现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利用这一代大学生网络沟通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网络论坛等工具就课程内容在课后与大学生进行实时的师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沟通,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