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8 03:34:55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1

How in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do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Huang Chunying

【Abstract】Discusses together after my school English group all teacher, how in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do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the concrete procedure summarizes for the following several points: Carries out the small topic research; The making standardization collective, explores the practice positive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method, the apply theory to reality: (1) builds the atmosphere, promotes to do research; (2) grinds teaches a body, the promotion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the whole staff participates in each kind of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activity, the foothold official duty, the attendance in the study: 1) constructs “the research activity and the resonsideration”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2) builds “the cooperation altogether wins” does research the culture. 3) launches the class document discussion. 4) leads all teacher by the backbone teacher. 5) expert course. 6) in campus making thick book fragrance.

【Key words】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Teacher of English specialized growth

富川二中的现状犹如她的历史,是缺少底蕴的、是稚嫩的。我们学校长期以来需要有狮子般号召力的核心教师,有狮子般潜力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谦卑有余的,学生是老实听话的。因此,我们始终不懈地改变着自己,充实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我校英语组注重校本研修,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新课程改革中全新的教育理念。什么是校本教研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曾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着眼教师成长,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校本研修中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做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校英语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课题研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的校本研修活动。小课题研究针对各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例如2011年3月份,学习“有效观课议课”要求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观课的相关理论;亲自践行,体验观课的乐趣;同伴分享,打造观课文化。并且坚持“合作共赢”的专业成长理念。而且深化专题论坛。专题论坛是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而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这种研修主要有专题研讨。专题研讨,内容主要是基于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产生的问题和疑难,如“对中考命题和总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校本研修中的共同体”、“有效观课议课”等。这些要研讨的问题一般提前定期,供有兴趣的教师钻研。参加研讨的教师要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有的还要进行调研访谈,并且要应付同伴的各种质疑,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提高。

2 打造规范化集体,积极探索实践

探讨不同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如下心得:

2.1 营造氛围,促进研修: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一是要求全体教师要内化学校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新增英语专业和教育理论类报刊杂志,不断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如《英语沙龙》,《英语辅导报》,《世界英语周报》《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卡尔维特的教育》等等 。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为进行校本研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训一体,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全员参加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立足本职,勤于学习:研训一体,研教结合,避免研教两分开是让教师能接受的、最有效的校本研修途径。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校本研修的整体思路:即以新理念为导向,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1 构建“教研活动与反思”研修模式。我们结合县教育局“送教下乡”活动和“走进新课程”项目培训,引导教师在认真自学有关新课程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经常化、系统性的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它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对所有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英语组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参加英语继续教育培训,部分教师参加英语国培,这就充分利用了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员参与。其中,英语校本研修内容有阅读教学,结合县英语教研活动,在县教研员周桂平主任的带领下,送教下乡,我校蒋联凌教师在柳家初中进行了阅读教研课,庞梅芳老师在石家初中进行的教研课收到良好的效果。杨江霖教师进行的口语教学得到全县英语教师的好评等。并且,每一份校本研修教案都是详案,都有具体的操作过程,都包括了3-4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全校的英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年级的教材,选用了部分他人的校本研修方案,并加以修改,使得各年级都有本可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是我校教师的共识。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我校提出了“一课三思”:即:课前思、课中思和课后思。“课前思”主要思: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所设计的活动哪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条件会影响课件的效果等等;“课中思”主要思:突发事件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课后思”主要思: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等等。鼓励教师一月至少写两篇反思,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

如今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有用的“精彩”和疑惑之处、或记录教研活动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并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已成为习惯。

2.2.2 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我们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过去教师大多数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往往力不从心。如今我们倡导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合作性教学研究,努力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 今年五月份我校英语组配合学校申请第三届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评选,虽然是否获胜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校英语教研组所做的努力获得了县教育局的一致好评。

另外要求所有老师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熟悉教案,课上灵活运用与调整,课后认真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每个年段如果有两位老师上课的话,请两位老师之间互相(或每个备课组)认真研究教本、学情等,合理安排课时。备课之前全面计划好每个学期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备课时把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写清楚。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上课时坚持常规部分不松懈,教材内容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到位。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受益。课后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并在教案后做好小记。 集体备课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共识,一周两次,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课人;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检测。中层和校级领导必须参加集备活动,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消除薄弱学科,实现全盘推进,整体滚动。主辅(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具体操作办法是:事先确定一名主备教师(对所备内容重点准备并做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为辅备教师。主备、辅备教师均应提前个人钻研,提出教学设想及需要讨论的问题;主持人按既定时间组织集中研讨,主备教师抛出教学设计及研讨的问题,辅备教师提出各自见解和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集中讨论,尽量达成一致;主备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和专家点评,在尽短时间内(或当场)修改,形成集体研究的教案并发给大家;教师对集体教案再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教案。授课后,写好教学反思笔记,为下次集体备课做准备。

这种集体备课的实质“合作共赢”,它突出集体的交流与反思,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无论是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选手,还是为全市“送教下乡”提供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也在此得到彰显。

2.2.3 开展课案讨论。校本研修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我校采用“课案讨论”的方式进行研修,着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课案讨论”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立足课堂,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研究问题――实践献课,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拓展问题。 本教研组撰写的“Unit 6I’m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通过课案会诊,教师们互相研讨,共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基本上达到了“研究一节课,促进一群人”的研究效果。 因此获得了“国培班”优秀课例奖。正是这种积极探索,团结奋进的精神让我们拥有了令人骄傲的业绩,也让我们收获了荣誉。在2010年校级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校英语教研组荣摘桂冠。每年中考,我校学生英语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名列全县第一。

2.2.4 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骨干教师现场指导。骨干登台不仅仅是介绍经验,搞辅导,更重要的是用新理念对一线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化解读。如通过听课、课题研究、教育著作研读、外出学习、调查访谈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经研究整理提炼,在论坛上进行针对流和展示,接受教师们的质疑问难。在互动式研讨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又有助于骨干走上名师之路。如2011年6月1日,贺州市英语教研室的关善照教研员来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通过与教研员的对话我们意识到,只要在专业领域努力奋斗,不断完善自己,人人都可以成为名师。八步区实验中学的黄老师,从毕业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年纪轻轻地就已经是一名高级教师,而且在八步享有盛名。

2.2.5 专家讲座。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做专题讲座或与一线教师开展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到贺州市参加了“英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授课教师是北京外国语学院富有教学经验的傅老师。在听完课之后,我们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既像“洗脑”,又像“引路”,使教师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教育光盘,为教师的学习、课题研究、课改实验等做有力支撑。

2.2.6 在校园打造浓厚的书香气。人的精神靠什么?靠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研读教育名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为此进行了一项打造“书香校园”的教师读书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名著,并联系实际完成不少于6篇读书心得,每月在组内或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校本研修专论》、《团队的力量》、《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框架下的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等等。以教研组为单位,从百部名著中精选一本,大家共同研读、交流。全体教师可就某一问题利用教师论坛或校本研修时间进行研讨。除读教育名著以外,我们也认真学习继续教育指定的书籍,如《赏识你的孩子》、《怎样观课议课》等等。

3 教研心得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我校英语组教师获得如下收获:

3.1 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学习和研修内容选择,学习研修的形成选择权和自由教师自己把握,从而调动了教师自主研修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2 改变了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方式,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抓手。教师的自我发展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是自己定的,不像以往的硬性规定要求,可望而不可及,经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成目标;研修内容也是自己选定,符合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要求。

3.3 激活了教师研修的动力机制。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熏陶和“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大环境和氛围感染下,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成就感,促成教师产生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欲望,自觉融入到教师研修活动中来。

3.4 为教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在研修活动中,无论是研究还是进修培训,都能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渠道进行,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注入了新的活力。

3.5 有助于骨干队伍的梯次建设。因为教师发展目标的层次化,促进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也带动了以高带低“传、帮、带”活动,呈现出层次鲜明的教师队伍。

3.6 使二中的英语组教师得到县教育局得一致好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研修是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我们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让老师们快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切实改进教师教学策略和方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海洋出版社,2006年

[2] 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2

一、导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陈述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分为选修I和选修II。其中必修和选修I为国家课程,选修II为学校课程,至少6学分。学校课程也称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利用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由学校或学校与外部教育科研等单位合作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校本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各省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研发和开设都做了统一规定,但只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无法照顾到各类学校、各个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本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转化,发挥学校办学特色。

(1)本课题实验的理论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全国各普通高中已经广泛开展了起来,但研究的大部分成果来自中东部发达省市,本课题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本地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进一步拓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领域,从而为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形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内容开放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2)本课题实验的方法论启示:目前我省各普通高中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都处在论证、探索、开发阶段,本校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不断增强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我省高中英语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领域和教学模式,进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的方法论支持。

(三)相关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综述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针对普通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研究也随之成为新课程研究的亮点之一。来自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黄光炜以本校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文化视域下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影响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及要把握好的几点原则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学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很多学校还编辑出版发行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例如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刘少文老师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感受英国》,依据其本人在英国学习期间所走访的20多个城镇和拍摄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方位、全面而具体地了解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浙江湖州二中英语组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遍美国》、《走马观花看英伦》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美国和英国的人文、地理名胜古迹,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研究过程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课题“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组根据主持人王振强老师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参观的英伦三岛各个名城及周边名胜古迹为线索,选编介绍这些城市概况及名胜古迹的文章,结合其本人在英国所撰写的留学札记和所拍摄的5000多张精美图片,向学生全面展示英国的人文地貌、名胜古迹,帮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英国,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而为深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文化背景基础。

校本课程《游遍英伦》(Travels around the UK)课时规划:本课程设计为1个学分,用时18课时,每周2课时,9周时间完成,1周时间复习考查。本课程总共由18个章节组成,分别为:联合王国简介、英格兰、伦敦及其名胜古迹、温莎宫和伊顿公学、古城巴斯和布里斯托尔、索斯伯里平原上的古巨石阵、布莱顿和朴茨茅斯、莎士比亚的故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牛津、剑桥、坎特伯雷和多佛尔、伯明翰和诺丁汉、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英格兰北方明珠――约克、苏格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威尔士及其首都卡迪夫、北爱尔兰及其首都贝尔法斯特。每一章由读前、阅读中、读后三部分组成,“读前”主要设计2道思考题,鼓励学生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收集相关背景知识;“阅读中”主要精选介绍相关城市的文章两篇,配备精美图片若干张,向学生全面展示相关城市和景点的信息;“读后”部分每篇文章设计练习题5道,用于检测、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所读文章的理解。

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讨论结束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检查、课后作业等手段重点评价其学习的过程。具体包括:①出勤情况(10%)。②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和主题演讲等)(20%)。③平时测试成绩(20%)。④终结性考试(50%)。

(二)课题的研究步骤和经过

第一阶段(2010.6―2011.6)课题论证和申报阶段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全体成员集体行动,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查询、购买相关资料等途径搜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初步设计并提出校本课程纲要。与此同时,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并据此制定出校本课程研发实施方案,选编、印制校本课程初稿,并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对初稿进行审定。其次,按照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2010-2013年资助金项目的相关要求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申报课题审批立项,2011年5月课题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并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公布。第三,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课题组编制问卷调查,发放、收集、积累问卷分析结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1.8―2013.6)实施阶段

本阶段课题组首先组织撰写开题报告,并召开了隆重的课题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实施方案,并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随后校本课程《游遍英伦》被统一纳入3所实验学校课程体系,进入学校整体课程表,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始开设,每周2课时,每学段共计18课时,1个学分。通过1年的开设,课题组广泛征求参研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归纳总结相关建议,并依据相关建议修改完善校本教材,颁布、出台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学分考核办法以及教学指导建议。同时课题组开始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各学校之间交流研究材料,撰写完成了课题实验中期成果报告,2012年7月课题组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

2013年8月开始,课题研究进入第二轮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在第一轮校本课程试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范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对过程性评价、终结考试、学分认定等环节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则,确保本校本课程符合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同时,课题组多次召开各个参研学校教师联席会议,收集本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并进行了精品课程展示,使每一位参演教师都对于本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

第三阶段(2013.6―2013.8)归纳总结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顺利完成之后,课题组再次编制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两年来校本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同时采用跟踪调查、访谈记录、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等方法,收集、筛选和审核各项研究资料,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课题实验总报告,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游遍英伦》。2013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小组对课题结题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定,一致同意课题结题。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开题到结题,已经3年有余,我们认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研究的目的,成效显著。

1.参研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国家新课程三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很多教师对校本课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各参研学校通过专家引领,细化教师培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随着教师英语教学理论的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变。如今,各参研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反思型教师,成为英语个性教学风格的铸造者,各校英语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

2.通过课题实验,各校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从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到课堂教学的贯彻实施、问卷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结题材料的撰写等,使得各参研学校的英语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位教师在讲授校本教材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校本教学,边教边研,走教学与科研相结之路,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英语教学业绩,而且在校本教学研究上成果颇丰。参研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探索撰写出多篇教学论文,并有8篇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其中《英语课堂教学巧用音视频资料》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7)。课题组所开发编辑的校本教材《游遍英伦》在2012年白银市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3.构建了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本课程严格贯彻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每节课先由各个小组讨论学习,集体研究解决各节的重难点,借助提前做好的幻灯片由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的模式进行,选修校本课程《游遍英伦》的学生们学会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上课时不再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动脑,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大家争先恐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英国的了解得到进一步深入,家长对实验的效果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着对英国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增加,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也得到了正迁移,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而通过前、中、后测等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课题组发现各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比对比班有显著的提高,差距最大的达到10分之多,3所实验学校的英语高考成绩也都有了新的突破。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反思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由于受教学理念、授课时间、课时设置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课题实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待高效使用

通过问卷调查,很多学生反映要求增加视频资料和更多的音乐、图片等,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趣味性,而受课时量约束,再加上下载相关视频介绍资料并不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准备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

2.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

受课程开设时间和体系约束,本校本课程内容多涉及英国的历史、地理、建筑等,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例如英国历史上的名人传记,普通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美食等,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国风情。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在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注重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突出。作为教学主体的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将加速军队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以A军校为个案,尝试针对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持有不同的观点。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富拉恩(Fullan)于1992年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并且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伊文思(Evans)于2002年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的改善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戴(Day)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朱宁波则认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训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体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以逐步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结合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执教生涯中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以A校为个案

A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个体的专业发展,二是基于群体的专业发展。前者主要包括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而后者则包括岗前培训、在职进修、校本研修等。

(一)基于个体的专业发展

1.自主发展

所谓自主发展,是指教员个体主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参与科研活动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A校创造了理想的学习环境,鼓励英语教员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语言学、翻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员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撰写教研论文,将实践经验转化成可以指导教学的理论成果。此外,教员们积极参与教研及科研项目,加深专业积累,拓宽专业视野。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员们不断加强自身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学习,确保自己的语言技能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A校共有5人次在军内外翻译比赛中获奖,并有2人获得部级翻译证书。与此同时,A校英语教员积极指导学员参与军内外英语演讲比赛,5年来共有16人次获奖。由此可见,教员专业素质和语言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基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背景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原有的知识不可能成为亘古不变的法则,知识的更新有赖于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A校英语教员通过写教学日志、互相观摩以及进行行动研究等途径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努力提高反思意识与能力,并将反思的结果外化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群体的专业发展

1.岗前培训

军校教员岗前培训是国家加强军事高等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教员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A校英语教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学习;二是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内容涵盖教学理论和教学管理制度两方面,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基础、军校教学论基础、军校教员职业修养、军校课程论基础、军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国家教育法规及军队教学规章制度、军校教学管理、考试组织与规范。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活动则包括教学基本功培养与训练、报告词及课堂教学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教案编写规范、教学研究与方法、外军教员(外训)教学和工作特点。考核形式则兼顾理论和实践,既有理论考试,也有教学技能和实践考核。从内容来看,A校英语教员的岗前培训既重视理论学习,更注重技能培养。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A校外语教研室同时实行“导师制”,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员担任新教员的导师,对其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员快速成长为一名称职、成熟的教员。

2.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的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提升、进修培训等。

(1) 学历提升

军校英语教员主要通过读研、读博等学历教育的形式来提升自身学历、学位以及专业水平。以A校为例,自2008年至2013年,共有22人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见,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选择上,A校英语教员并不仅仅着眼于英语专业,对军事学专业也同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反映了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对于英语教员所提出的要求。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结合军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在2008年颁布了《军队院校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军校英语教学要求》)。《军校英语教学要求》强调军校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和军事知识为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军校英语教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过硬的语言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军事知识,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将军事知识贯穿于课程当中,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2)进修培训

A校为提高英语教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为教员提供出国访学、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强国际和校际交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对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员来说,其素质和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素养上,还体现在对教育理论、教学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上。此外,作为一名军校英语教员,对于军事理论和相关军事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这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将英语知识、语言技能与军事知识的传授融为一体,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开阔其视野。在科研工作中,英语教员可以将军事理论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拓宽研究领域,凸显军事特色,使科研成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A校组织校本研修的形式多样,主要着眼于专业交流、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

A. 以教学研讨和专业交流为导向的校本研修

以教学研讨和专业交流为导向的校本研修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英语教员可以立足本校,就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与参与教研会议、专题讲座的同行交流、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研讨会就为军校英语教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利于解决军队院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

此外,军校英语教员通过参加各类主题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可以了解与自身研究方向及研究兴趣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质。以A校为例,自2008至2013年,该校共有128人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提交论文共42篇,以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形式促进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B.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校本研修

A校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校本研修形式包括统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饶见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乃是教师间不断经由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来完成,因此同事间关系的品质乃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只要能设法寻找时间共同分享与互相观摩,就是专业成长历程的开始”。

由此可见,校本研修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强调对话和互动,强调反思和改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观摩和交流,最终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自2008年以来,A校坚持统一课和集体备课的做法,对教学重点进行规范统一,在学内容的同时鼓励教员创立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此外,鼓励教员参与院校及军队级教学比赛,并组织教员观摩获奖示范课。5年来该校共获得军队级外语教学比武一等奖1项,省级外语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院校级教学比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此外,A校外语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员对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促使教员取长补短,形成积极正面的反馈。孔子在《学记》中曾经说过:“相观而善之谓摩”。教员的成长正是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而达成的。

C.以教学科研为重点的校本研修

以教学科研为重点的校本研修形式包括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军校英语教员不仅须具备语言知识、教学能力,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围绕教学展开的科研活动是教员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最终是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下表反映了A校自2008至2013年来的教学科研内容。

由表3可见,A校的教学科研内容涵盖了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测试等领域,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同时体现了军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三、结语

从A校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体自主发展与院校组织管理在军校英语教员的专业发展中缺一不可。教员必须具有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愿望和意识,而院校则必须进行科学周密的组织、计划和安排。只有有效促进英语教员的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并最终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宏玉.论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4

【中国分类号】G642.0

校本研修是英语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它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 [1] 校本研修有三个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叶 平,2004)。[2] 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相对独立,但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英语教师本人的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失去了内在条件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缺乏校本研修的自主性。” [3] 教师和学生都信奉“师道尊严”,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教师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持批判态度,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学习的动力、毅力和意识。在这种观念下,谈反思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

二、应试教育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英语教师反思教学在中、高考压力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目前的状况是: 初中阶段是围绕中考成绩转,高中阶段是围绕高考成绩转。学校的一切工作重点都在这个方面。学校往往采取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关注是如何有效传递知识,教学过程演变为单向的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了“讲授”与“接受”的关系。这种 “灌输式”的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司空见惯,教师很难创造性地反思教学、生成知识、建构意义,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成为反思型教师只能是理论上的空谈。

三、英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暇顾及反思教学的研究

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跨年级上课;是有几种不同的教材;要备课、准备教具、查找资料、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各种统考、试卷的分析、课外活动的组织、教研组和学校会议、自己业务进修以及家庭的照顾。

四、资源和技术匮乏,英语教师搞反思教学研究没有必要的信息支持

很多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图书室只是摆设,甚至压根儿就没有。参考资料少、科研杂志几乎没有。要搞研究,起码的文献资料无法查找。一些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不知道如何研究课题、收集和分析数据,更莫说写研究报告了。

五、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素质不高,教师本身没有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打铁”本领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市90%以上现有的小学英语老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甚至个别班级英语课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有的学校聘请了外教,但外教本身未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有的甚至从未做过教师。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尤其是西部地方的中小学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如人意就可想而知了。

六、英语教师在职培训不到位,反思性教学缺乏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失去了专业引领,教师校本研修将会停滞不前。[4]对于在职培训,没有学科统一的教学计划,一般由当地教育学院或师范院校自己找资料、编教材,而这类培训只能解决一些教学法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提高使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培训的老师也不太了解教师需要什么,课程需要什么,更多的情况下是从书本到书本,不太能解决一线老师的实际需求和困惑。[5]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者进行‘自娱自乐’的研究,关注抽象的概念演绎,忽视教育实践的积累;另一方面,一线教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论作指导,他们要么模仿教育理论研究者做抽象、空洞的理论研究,要么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却不会反思总结,无法提升。”[6]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误区,英语教师要进行反思教学研究没有课程资源作保证

很多人包括学校领导认为教材、教参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编写教材;课程资源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其重要性在下降,而编写教材只是课程开发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实际建设上,重“硬”不重“软”。忽视教师培训,忽视课程资源的利用。

八、校园文化与环境欠和谐,英语教师搞反思教学研究缺乏人文支持

探究反思型教师教育,从推动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促使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教师终身发展来讲,研究反思型教师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英语教研员,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努力为英语教师营造一个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与社区、学校系统、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等;作为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课程理念,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这个过程也就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 [J] .2003(4),35

[2] 叶 平走向校本研究,2004,

/blog/static/99592472006101571945838/)

[3] K. Zechiner and D. Liston, Reflective Teaching: Introdu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1996, 转引自王春光. 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44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5

大学英语教师是高校外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高校英语教学任务的中坚力量,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也是息息相关的。与公办高校外语教师相比,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弱势,在专业发展程度和专业认同度上也与公办院校外语教师有一定差距。英语教师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教师专业发展又是促进教学质量与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必须对此类高校大学英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详细调查,深入挖掘制约其专业发展的因素。本文以海南某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张莲(2013)的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本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和与一些同行的交谈,制定出比较适合此类高校英语教师的问卷来收集数据。其问卷结果如下。

一、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汇总

(一)问卷调查样本信息统计

本调查对象总共34人,来自海南某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部。其基本信息如下:

在性别比上,女教师占极大比重,与其他高校相差不大。而在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等方面,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构成极具自身特点。青年教师总共占比为88.25%,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比甚至高达一半。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力,达到了94.12%,博士学历则为0%。拥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一半,副教授及以上级别占比偏小。根据对教师成长周期的划分,可以从基本信息得出,67.65%的教师还处于新手阶段。与重本院校(张莲,2013)和其他公办院校(杨冬焕,2015)相比,民办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与职称都具有较大上升空间,教学经验也需不断累积向胜任、熟手、专家阶段进发。

(二)教师教学工作基本信息

从收集的数据和调查情况来看,与重点院校和其他类公办院校相比(张莲,2013),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每周在授课、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巨大,基本无时间扩展校外活动。其中,所有老师目前周授课节数都超过7节,过半老师授课节数达到12节甚至超过12节。91.18%教师在个人备课时间上面每周都达到和超过4小时,另82.35%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方面每周都超过1小时, 79.41%的老师每周在批改学生作业上面都超过2小时,几乎没有老师有校外兼职时间。

(三)教师科研工作基本信息

从表1可知,此类高校大学英语老师专业阅读时间普遍偏少,50%人每周时间都在1小时内。而论文压力又大,期望每年发表篇数甚至超过了重本院校(张莲,2013),79.42%的老师都期望每年论文达到两篇及以上。从论文完成所需时间看, 82.35%的老师都少于两个月,与重本和其他公办院校老师相比有不小的差异。在申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和发表核心论文上,只个别人有过成功申请省级项目经验。

(四)学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支持力度

从表2可以看出,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甚少有机会外出培训和出国研修。有超过一半老师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高达97.06%的老师也从无出国进修机会。这说明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极其缺乏支持专业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条件。

(五)教师专业认同统计信息

从SPSS描述统计量表(表3)可以看出,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工作环境和条件方面认同度最低,各子项目均值均

二、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与评价

从上述样本基本信息、工作状况还有三个表格所反映的数据来看,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一,从教师构成来看,此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结构欠缺合理,这是民办高校突出的一个问题,与学校性质相关,也与教师观念有关,民办高校的不稳定性、企业性质等都缺乏对更高学历更高职称人才的吸引力。二,在教学工作方面,此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繁重,每周都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学备课上面,基本无时间与外界交流,造成了新信息接受的滞后性。同时,工作的繁重也极大地缩短和挤压了教师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时间空间,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科研水平低下,高质量科研成果几乎无。三,此类高校在支持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方面欠发力度,这造成老师们缺乏跟前沿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正是上述基本情况导致了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师专业认同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及效果和专业工作环境及条件的两方面认同度偏低,尤其是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这两项最能表现专业自我效能感的子项目上达到最低水平,这些都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学校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制约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此类高校的通病。发展的不稳定性及企业的营利性质让多数老师缺乏安全感。而此类高校以学生为上帝的视角也让多数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师尊严受到挑战。

第二,教学工作的繁重与教师自我期望,尤其是科研提升方面的冲突。日常的教学工作量、备课和批改作业时间都超过公办院校,严重的挤压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使之在科研方面停滞,科研成果质低量少。

第三,教师自身信念的消极性和不自信。与公办大学的英语教师相比,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认同度较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都不是很满意。由于受学校性质的限制,外出进修机会偏少,在申请项目和投递核心期刊时也受到歧视。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民办类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制约更大,首先是学校自身的限制对教师所造成的压迫感。其次是学校的繁重工作与教师期望的自我提升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是教师本身的不自信以及在科研挫折下所造成的消极感。这些都阻碍了民办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若想得到改观,需学校、教师、社会三方努力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6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要求着每位教育工作者懂得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我国改革开放后,与他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生活呈现信息化、经济活动呈现全球化,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型交流语言,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其提出了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五点因素与一个公式。所谓五点因素即国家对于外语教学的政策、教材的质量、教学的环境及条件、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来源及素质;一个公式即指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的分值越高,乘积会越大,进而教学质量越好,其实这个公式对五点因素进行了补充说明,结合分析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外语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教师的素质所决定。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其核心在于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否符合要求。据分析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对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还是相对很少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专业素质高的英语教师会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工作。该文将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剖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结构,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结构 1.1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结构 研究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质的作品不胜枚举,该文通过对众多研究成果的筛选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种版本的结构内容:通过对上表的比较分析得知,一名优秀或成功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目前,在多项研究成果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总结起来包括:基本任教与学科常识、核心教学理念、有关学生和学习的知识、教室组织及经营的知识、教学政治脉络常识、教学社会脉络常识、教学文化背景常识、特殊儿童教育知识、课程体系知识、评价方法知识、不同学科特有常识、读写知识、数学教学知识、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知识等。上述的知识或常识仅是绝大多数,随着社会进步,相关信息的日益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正在日趋扩充着、深化着。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其教育部门对于教师专业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专业技能,即量度与评价学生行为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演示教学的能力、承担行政职责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个人发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等。后来,美国两位教育专业的学者提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而非知识供应商,由此新式的教学能力定义诞生。新式教学能力共包括七项内容,主要是教师的判断能力、评估能力、反应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管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能力。大约三十年后,日本一位教员在审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教师能力的若干内容,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对于儿童要有爱心,懂得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专业教学知识、良好的教养,会选用不同教学方法,接受学生个体差异,会从实践中进行教学等。教师的专业道德:我国古代对于教师有着明确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师德规范,主要包括身正为范、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隐其学、以严率众、安贫乐道。当代,我国一些学者从教师的专业训练角度分析,认为教师的专业道德应该含有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与个性品质等,具体来说便是教师要有强烈的从业与乐业动机,面对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敢于鞠躬尽瘁,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注重师表,具有广泛的兴趣,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工作积极乐观,对待学生客观公正,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或观念等。 1.2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结构 英语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与此同时,研究英语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质的课题也日渐增多,虽然学者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但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都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更需要具有作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从事语言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核心基础,其一是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二是教学的技能型基础、其三是交际沟通的技能、其四是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其五是教学工作的推理能力与应变决策能力、其六是情境类的知识基础。具体来讲,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具备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研究与优化教学的素养等,可见合格的英语教师要具备三重素质,如此有助于指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我国著名教授王蔷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描述,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格,过硬的业务能力、善于从事教学或科研活动,足够的科学文化素养,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同时,语言教师要掌握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重要学科知识,以帮助自己展开高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当代社会认定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英语教学法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高的语言水平,掌握词汇、语法、语音、文化背景等基础型语言知识,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善于利用英语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最好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自身的艺术才能,营造出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勤于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擅长英文口语交流并且语音语调标准等。 2影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 教师的发展和进步是与其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关系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种:1)个人特质。教师自身的生活背景、教学观念或价值取向、个人发展的动机或态度等,这些特质是英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影响着教师的本质及发展前景。2)专业生活的直接环境特质,主要指学校的文化导向、学校组织内部的支持性等一系列背景型因素,在表面上不及个人特质的作用明显,但是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这种影响具有深远性。其实,将这些通常被忽视的背景型因素进行一些改进,那么会在现实中促进个体发生重大变化。3)促进专业发展的相应对策的特质。通过实践分析得知,在众多的专业发展活动中,仅有一部分是高效的对策,其余更多的则是低效的措施。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影响教师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英语教师的自身因素、英语教师所处的环境因素、促进英语教师的发展对策因素。分析英语教师的基本状况能够得知,当前英语教师的数量庞大,趋于饱和,并且学历等也符合要求。然而,这其中有不少英语教师是转行改教英语的,虽然有些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加上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教师很容易缺少专业语言或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从而无法有效提高其教学成效。如今很多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学习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等,但是大部分是出于应试心态而学习的,并未真正掌握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英语教学亦是如此,以陈旧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应试教育,英语教师仅是忙于指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无暇研究教学弊端、改进教学方法,难于树立新式的教学理念,学习或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模式也只是空谈,形成恶性循环,难于自拔。如今,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相对缓慢,校方也无暇设置良性机制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常规型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当前的教研活动具有局限性,偏离了其自身的作用,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听课、评课等,以熟练为目标的反复演练,避免发生教学失误,日久天长,这种练习就变得形式化、呆板化,让教师丧失了创新的能力,从而也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当今社会的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轻视教学科研活动,不总结教学经验、不愿撰写科研论文,仅是一味地机械式地传授知识,考试有什么便教什么,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出现严重偏离,这样的教育害人害己。即使不少英语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但也是处于表面式的应付工作,根本目的是形式上积累自身经验,追求功利性目标,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刻不容缓。#p#分页标题#e# 3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界与理论界都实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并总结出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国外学者曾经列选了较为有效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例如组建教师研习小组,展开项目研究、编写课程等,定期开展个案分析会、评议新式项目、尝试新型教育活动,组建专业团体开展专业活动等。我国学者王建军历经多年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及经验,提出了校方应该实施的策略:进行教学反思工作,加强教师自我客观评价与理解,实行听说评系列课程活动,创建校园专业社群,学校本位的课程改进发展,学校本位的科研活动等。此外,国内研究者们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有的针对英语教师自身提出发展要求,有的针对校方或教育部门提出要求,有的提议从英语教师入职前培训着手,有的提议从教师正式工作后加强培训。本文认为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让教师不断自我进修,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行交流意见;校方实时开展研讨会,组织教师研究教学方案,定期开展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建立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此外,教育行政部门与校方要理解与支持英语教师的各项工作,为其创建人文教学环境,构建民主式课改平台,积极听取教师的心声与建议,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实行校本管理等。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关键环节是严格把握教师的质量,仅有合格的教师方可讲课,如此是对师生双方的共同尊重。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培养与选拔外语院校、师范院校外语系的学生,适当投入以获取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职的英语教师们要借助继续教育的机会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著名院校的外语进修班等来发展自我,并且积极参与各类英语教师的教研工作或培训活动,在这过程中来研究教学课题,改进教学实验等。对于英语教师的培训活动可以实行脱产式或半脱产式、短期式或长期式、面授或函授等各种形式,与此同时,进修课程要有不同层次,以针对英语教师的资历或学习目的来开展,有利于教师获得显著的进修效果。校内外的各类交流活动,尤其是国际型交流活动,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良好机遇,英语教师通过和外籍教师的交流沟通,有助于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实,不管外界环境或条件如何,教师要自我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紧抓机会坚持自我进修,从主观角度要有努力意愿,这才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首要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影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等三大方面展开了讨论,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其实,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需要英语教师结合自身状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适合自身的提高策略,这才是实现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7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强调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包括群体的、个人的、内在的、外在的专业提高,可以总结为学历、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随着时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会不断扩增。最近这几年,国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政策,渐渐地充实农村英语教师,基本能够将英语教学普及到农村小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人口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所以关注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国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一、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英语教师没有英语教学资质

由于农村英语教师数量少,有许多不具备英语教学资质的老师进行代课。在许多学校,代课教师担负了大部分英语教学。有些教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与正式的英语教师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农村英语教师的经济收入含金量不足。并且,相较于城市,虽然国家规定教师的收入不能低于同等级公务员的收入,但是农村因为地域差异,并不能实现这一个规定。我国本科、专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少,但由于农村的多种因素,每年只有10%的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教师的劣势会使许多教师资源流失。比如,有的教师转到城镇学校,或是考研、改行等。

2.农村英语教师缺乏实践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其次是后续教育跟不上。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主要是大专学历。如果要提高学历主要是通过非全日制教育,这样使得城镇与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水平相差较大。而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过培训,没进行过其他实践活动,以至于无法推进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使得城镇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3.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后继力量以及认同感

目前,农村英语小学教师渐渐老龄化。教师晋升也很困难,目前许多教师的职称仍是初级或是中级。而每年补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很少,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教师也是非骨干教师。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特别是年轻的教师。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与教学压力不相符。

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与高校合作

农村小学可以利用附近地区的高校资源,通过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问题。比如,河南省有些农村地区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或是进行实践可以很快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2.“师徒方式”互相帮扶

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农村中小学教育,每年会有一批应届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工作。毕业生虽然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专业知识较好。学校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学校的教师通过这些毕业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网络研修

目前,网络已经普及到农村,这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多种资源。学校可以让政府帮助通过网络建立一个教师团体,设定一到两个专家,这样,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通过教师团体的帮助认识自己的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开展科研活动。

建立网络研修团体后,教师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份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总结到目前为止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团体的其他成员就可以通过这份资料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提出合理建议。

网络研修团体还能够对教师在线进行培训。教师在加入团体后,需要进行英语专业测试,包括口语、写作、阅读等。若是英语教师存在弱势,可以通过教师团体帮助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学习伙伴,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网络研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易于管理,教师不重视等。因此,网络研修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渴望自己本身的素质提升的一种表现。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帮助农村的小学教育,但是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仍有很多问题。网络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仍需要教师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简称英语公选课),是指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均可选修的英语通选课程。它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7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这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生源改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学校也很重视英语公选课的发展,为了了解我校目前的学生英语公选课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英语公选课课程设置的学生问卷调查。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于2012年6月随机抽取1400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英语公共选修课问题的问卷调查。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星,主要对象是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英语公选课重要性和其学习目的

关于英语公选课的重要性上的认识,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是5.8%的同学却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是由于部分同学对所选修公选课不满意而造成的,可见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关于英语公选课的选修目的结果发现,学生日益理性,82.3%的学生认为主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必修课之外,英语公选课是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拓展知识领域是其选修英语公选课的目的。当然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而修的学生比例也不接近半数,当然他们也有超过40%的学生坦然承认拿学分是他们选修英语公选课的目的。

2.2 选课依据

学生对选怎样的英语公选课的依据。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我们的学生选课较理性。90%以上的人在选课上考虑到了自己的兴趣,且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把“拓展专业识”(63.5% )作为自己的选课动机。当然,不难看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学生中也较为普遍,考试是否容易通过在选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老师或同学的推荐也是选课的重要依据(接近50%),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目前学生选课的务实和理性,教学效果在学生选课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总体的课程满意度评价

对英语公选课“满意度”的调查学生总体一般满意(54.42%),但是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很低,分别是5.35%、27.71%。所以说,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总体质量较满意,但是离学生要求还有距离。

2.4 英语公选课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英语公选课的需求,我们对英语公选课上课方式和以及具体的感兴趣的科目等需要做了细致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比较钟爱,同时,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展示的上课方式,互动和小组讨论式的上课方式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普遍感受到压力,呈现出心理的矛盾。经研究发现,学生最希望开设的选修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排名第一,英语技能类课程排在第二位,这很好地证明学生了我们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有10%多的学生完全不选择英语公选课,81.53%的学生只愿意花2~4个学分修读英语公选课,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只愿意选择1~2门英语公选课,这一数据,让我们非常受挫。在进而问到他们准备在哪些学期修时,学生大都集中在第三学期,到四个学期即学生二年级时,97.53%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公选课的选修。

在被问到为何不重视英语公共选修课的可能性原因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是对选修课的重要性意识不够,而“上课内容无聊对自己没有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接近三分之二);公选课本身难度不大或者教师对学生要求不高也造成了学生不重视的两个重要原因,分别占46.7%和38.2%。由此可见,给学生开设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并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3 对我校英语公选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这次的调查问卷为我们提供了较为详细可靠的数据,让我们了解了目前英语公选课课程主要方面的情况。从数据分析来看,虽然有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在教学质量、供需关系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模块化、层次化的英语公选课课程体系。我们希望“以人为本”,设置模块化、层次化的英语公选课程。也就是说各课程设计可以灵活选择、组合的模块式内容,这样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组合。而以人为本,是指英语公选课程体系应该真正以学生利益和教师积极性为主导。具体地说,课程设置在考虑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课程教师资源。

(2)在一定选修指导下学生自主选课。在选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依据个人情况,选择自己想上的课、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所以,各门英语公选课程本身要有详尽的修选指南和介绍。另外,还要增加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3)让外籍教师参与英语公选课。很多学生希望有外教开设的英语口语等课程。外教纯正的语音和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其独特优势,但他们在教学方法层次不一,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处和短处不如中国教师更了解。我们应该优势互补,外教如果能参与到我们的英语公选课中来,将有助于我们教师利用外教资源,交流经验,开出自己的特色课和创新课。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校每门公选课32课时,但是它的信息量大、一些课程学生人数多。但是由于一般公选课安排在傍晚或晚上,学校可以为开课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室,满足开课教师的需求及学生的愿望。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5)规范教学管理。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除了学校或教研室统一做的课程评估外,教师要经常在班里了解学生反馈;鼓励同类型课程任课教师间互相听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院系协助教务处制定并及时更新《学生选课指南》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如有新开课程,院系要把关,除了让教师进行正式申请外,还要试讲,以保证开课质量。

这次问卷调查虽还有一些不足,但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相信在大家努力下,我校英语公选课课程改革一定会顺利进行下去,同时希望我们能积累一些有益经验,可供其他学校借鉴。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9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提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辽宁省4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设计是基于shulman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bertels提出的教师学术知识结构,以及我国学者吴一安提出的外语教师素养等理论基础上完成的。

调查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背景资料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职称、教龄、周课时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调查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涉及教师对语言教学知识、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涉及教师对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在81位教师中女性占74%,男性占26%;30岁以下教师占43%,3140岁教师占41%,41~50岁的教师占12%,51岁以上教师占大约4%。受访教师中,68%拥有本科文凭,32%拥有硕士学位;31%为助教,57%为讲师,11%为副教授。教师的周课时普遍为16~20学时。WwW.133229.Com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在回答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看法时,87%的教师表示“对专业发展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学习得到提高”;11%的教师“有继续发展的愿望,但不强烈”;2%的教师“觉得没有什么好努力的”。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比较强烈,相比之下,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较低。

此外,英语教师对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和语言技能有比较高的需求,如在回答“您最希望在下列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是“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39%)、“语言的基本技能”(23%)、“课堂教学组织能力”(18%)、“语言学理论”(9%)、“教育学理论知识”(6%)、“现代教育技术”(3%)、“心理学知识”(2%)。受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自我需求与其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关系。

在问及开放式多选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你认为你目前欠缺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为“英语语言教学理论”(64%)、“语言基本技能”(58%)“语言学理论”(41%)、“心理学理论”(37%)、“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知识”(27%)、“教育学理论”(23%)、“科研及统计方法”(9%)。在回答“你认为影响你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受访教师的选择顺序依次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61%)、“教师的教学能力”(48%)、“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41%)、“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的掌握”(32%)、“教师对外语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27%)、“教师的科研能力”(6%),表明教师对自身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比较重视,需求更为强烈。调查显示,高职英语教师已认识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除了语言能力外,还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但是总体上,受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及科研统计能力、知识的认同度较低,这与高职英语教学仍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教育心理以及教师工作压力大、科研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专业发展,65%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负担重,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借鉴周燕的问卷,对制约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受访教师认为影响自己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为“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67%的教师认为“教学负担过重”制约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49%)、“激励措施不到位”(42%)、“生活压力大”(16%)。这表明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缺少个性化的进修机会最为普遍,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也使得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常常处于探索和迷茫之中,不知从何下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低下。被问及“你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专业发展”时,受访教师的选择依次为“脱产进修”(42%)、“减轻工作量在职培训”(41%)、“假期培训”(1l%)、“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究”(5%)、“自我发展”(1%)。表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也在很大种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专业合作和交流也是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被问及“你是否希望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研究”时,71%的受访教师选择“希望”。

在回答“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的通常做法”时,62%的教师选择“与其他教师探讨”,32%的人选择“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不过,在实施中,教师间虽有协作,但合作的专业范围非常有限,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集体准备教案方面,学术性不强。只有16%的教师选择“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来探讨英语教学理论”,12%的教师选择“经常听其他教师授课”。说明学校的学术合作氛围尚未真正建立,还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发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待加强。如在被问及“你对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反思吗”时,75%的教师选择“偶尔反思”,21%的教师选择“不反思”,只有14%的教师选择“经常反思”。这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总体上缺乏教学反思的意识。此外,大多数教师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当问及“你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了解吗”这一问题时,67%的教师选择“不太了解”,21%的教师选择“有一些了解”,只有9%的教师选择“了解”,3%的教师选择“不了解”。在回答是否写教学日记和有关教学的体会时,73%的教师选择“从不写”,23%的教师选择“偶尔写”,只有4%的教师选择“经常写”。说明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缺乏足够的了解。

三、结果讨论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高职英语教师有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教学能力,更渴望在这些方面进修学习;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需要提高;教师更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教师希望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在岗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影响。外在因素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管理体制;内在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意识,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英语教师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将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建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实施、考核和奖惩等激励和制约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性的英语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重视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评估,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行为。

(二)丰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内容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10

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06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09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

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样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09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09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届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06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11

基金项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科研课题(课题编号Y1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高职院校在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上一直比较欠缺。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大都是一成不变的公共英语必修课,学生们过分关注AB级证书的取得,致使公共英语的教学仍然只能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是会读不会写,能听不能说的“哑巴”英语,且知识面偏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也普遍感到不满意。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状况: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起点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照顾,也没有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性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从各个高职院校的英语选修课开展的尝试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如下问题:一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科学实际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设置预期的教学效果,基本属于走到哪算哪的自然状态,导致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复习课或补习课,或是大学本科层次的选修课;未能把握好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本末倒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修课的功能;有些选修课流于形式,教学模式陈旧、授课内容单调,教学效果欠佳;二是教师开设选修课的随意性太强,由于师资力量或教学资源有限,有些选修课的开设缺乏充分调研和系统论证,大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随意开课,脱离了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英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三是学生在自由选择选修课时,盲目性过大,缺乏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使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脱离;四是对英语选修课的认识不足且管理松散。许多学生和老师对选修课不够重视,学生为挣学分,老师为挣课时。选修课甚至面临学生“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尴尬。

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解决思路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一系列的英文选修课, 例如英文经典作品选读, 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中级口译,网上时文选读, 影视赏析等。作为高职公共英语的后续课程, 这些选修课都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英文电影赏析在各个院校都比较受欢迎,以其独特的娱乐效果和艺术魅力为这门课程赢得了大量的选修学生,并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进一步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上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学生本身进入学校时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仅仅目前的分级教学远远不够,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已经从单纯的通过考试转向拓展知识面, 促进专业发展, 提高文化修养等多元化的需求转变, 因而在必修课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需整合公共英语课程模式, 从课程设置, 课程安排着手开展一系列的基础选修课以促进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活动, 从而满足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需求, 既有利于起点低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又能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多学习空间,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 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种新的英语课程结构主要突出课程类型的多样性, 而多样性的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公共英语结合英语选修课的模式既促进英语教学水平整体性提高, 也能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对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设置的几点建议

1.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复制本科院校的模式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于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本科院校开设公共英语选修课的经验,但绝不能因为是选修课就直接盲目复制。毋庸置疑,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上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动机差异较大,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多数学生仍然以通过AB级作为主要的英语学习目标。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选修课应该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地学好必修课,解决基础语言知识问题,如英语语法、单词记忆、基础阅读等;给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更高的语言学习平台,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如实践翻译、实用写作、语言与文化等。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英语选修课无论从学时、教材还是教学要求和目标方面都和本科院校是一样的, 这种盲目复制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差别。因此,对于需求多样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英语学习动机差别很大的高职学生,我们要落实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多样的选修课作为补充来弥补这之间的巨大鸿沟,直接复制本科院校的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模式只能使它成为脱离实际的无根之木。

因此,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要通过研究当前各个高职院校英语必修课的教学实情和存在的不足,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课程目标、教学条件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在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摸索和制订出一套适和各校学情和教情的、科学的、规范的、合理而实用的英语选修课体系,使高职学生能够走出吃大锅饭的困境,按需学习,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培养其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交际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及爱好,设计开设门类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实践性的英语选修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建设高职英语选修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适用于同一受教育对象且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和重复性的课程群体的建设,是一组课程的整体建设,它不强调单门课程的系统性而是立足于课程群体的系统性建设。[1] 课程群建设是以某门课程建设为依托, 继而整合相关课程、 优化资源配置,重组课程结构,使基础教育和专业相结合。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各异、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各校大多都是无法避免的, 英语学习需求总体上也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呈分散态势分布。这就要求我们选修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原则,以建设课程群的方式,考虑层次化和多元化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层次化是通过开设适合不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选修课程体现,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供级别不同的选修课,比如既有基础语法课,也有较高层次翻译理论课,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课可选。多样化则是通过开设一些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包含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等应用提高课程,在使学生获得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拓宽文化视野,增加人文知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我们将其大致归为四类:(1)语言知识群,如:语音、语法、词汇等;(2)语言技能群,包括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美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等;(3)语言应用群: 科技英语、商务英语、实用英语写作、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职场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文秘英语等;(4)语言文化群: 英美文学欣赏、西方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影视欣赏、中国文化等。

把选修课作为整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有助于系统地规划高职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后续部分, 从而有效地补充和完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通过不断扩充每个选修课程群的规模,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来满足个体需求,丰富选修课程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3.优化教学模式与课程管理

选修课课程群的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组合,确保高职英语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衔接顺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选修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基本上遵循语言知识群语言技能群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群的顺序,首先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构建基本语言框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通过开设提高型课程使其具备一定语言知识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选择, 然后开设应用型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岗位需求选择,最后开设语言文化型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以提高人文素质。

针对不同的课程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课程群中需制订新的、可操作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教学大纲不应只是本章节内容的堆砌, 而是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纲,应该还是学生自学的指导纲要。此外,选修课的教材选取要有针对性。由于各个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没有固定课程,也没有现成的课本, 有的采用教师自编讲义,有的由教师自选教材,甚至还有的是以讲座的形式,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讲义,所以选修课不像必修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可以使用,无论使用现成教材,还是自主编写全新主题的教材,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删减使用,并且有必要建设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这样既有利于课程的有效展开,又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

4.应用科学的评估考核方式

考试对学习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检查作用,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的知识,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能够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不同的选修课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语言应用的能力。以语言知识考试+英语技能情景实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横向考核,同时还可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考试的方式进行纵向评定,如闭卷、 开卷、口试、读书报告、小论文等各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终结性评估( summative assessment)可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未来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 )可以提供动态、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2]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要开设好英语选修课,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课程意义、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在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一套适合学校实情的、科学的、规范的、实用而有趣的英语选修课体系,实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英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篇12

1引言

近年来,民办高校作为自筹经费,自负盈亏的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拓宽

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产物, 它的队伍在逐渐壮大起来。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将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对其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笔者就“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现状与队伍建设”在江西省几所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对其教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就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工作量及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作了全面的探究,这不仅对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有指示作用,而且可以作为民办高校师资建设的参考指标。

2基本状况

(1)年龄结构。民办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较年轻,25-35 岁的教师,为一线教师的主体,是教学的主力军,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另外,还有部分是55 岁以上的退休返聘教师,年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来自其他高校或在校研究生,他们以兼职的形式承担临时的教学任务。

(2)性别比例。从性别比例结构上来看,女性英语教师占总人数大半以上,比例严重失调。在人们的观念里,教师是一种属于女性的职业。现如今,教师须处理越来越多授课以外的文件工作,升职机会有限,从而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教师是低薪的专业领域,导致许多男性不愿选择教师为职业。

(3)学历和职称结构。从高校教师学历结构上来看,博士极少,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的英语教师占 56.1%。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硕士都是新进人才,工作的年限不超过三年。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师的学历有相应的提高,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环境、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很难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高学历人才。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称结构来看,讲师占百分三十左右,副教授和教授占 百分十五,职称结构极其不合理。

3教学状况

(1)工作量。通过调查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每周 12-24 课时。这清楚地表明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较繁重。另外,根据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有关规定,公共外语课每班为 40 人左右。但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班级人数在45人以下的只占 23%。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公共外语课人数偏多,在授课方式上呈现为大班授课制。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导致师资相对短缺。

(2)教学硬件设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还算先进,但许多英语教师反映,能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中的比较少。比如,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广泛认可并使用,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能够长期经常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英语教师只有 极少数,大部分教师还在尝试阶段。

4进修状况及成因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情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能够有机会进行脱产进修的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很少。除此之外,能够定期接受或者是有规律地参加在职进修的老师也不多,而且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绝大部分教师的这种进修均是以晋升学位为目的,民办高校以某种形式派现任英语教师到学科顶尖单位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渺茫。民办高校教师在接受进修或培训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经费问题,学校出资者要得到一部分回报,且学校基础设施还须建设,所以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需要有大量时间备课,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继续教育。

5科研状况

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术气氛不浓,科学研究氛围不足,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校内科研活动的内容基本以教学为主,涉及到科研的实质性东西很少,而且太重视流程,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对教师的科研进步没有任何作用。从科研项目数量上看,大部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是非常缺乏的。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研工作摆到学校日程上来。

6对改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资现状的几点思考

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缩短和公办院校的差距,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外,更要加强师资这一重要软件条件的建设。

(1)建立一支业务过硬,师德优良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首先在政策上,民办高校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应享有平等的待遇,包括社会福利、医疗保险、职称评定等,从而吸引和培养一支以中青年专职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特别注重引进具有高学历学位,能够挑起教学和科研重担的中青年高级人才,或者是经过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具有较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以适应发展需要。其次,民办高校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

(2)强化教师培训机制,打造专业的英语师资队伍。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也不可忽视。适合于民办学校的学情和学生的真实状况,培养一支既有英语理论又懂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给学生双语授课,打造双资型的教师精英。

(3)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就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自身来说,应该积极树立创新意识,用创新的理念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