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1-27 04:08:00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进入公司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在制动器厂各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对公司的认识

比亚迪国内知名的自主民族品牌,现拥有IT、汽车以及新能源三大产业,是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F3F0等车型在国内销量屡创新高,开拓了国外生产基地和国际销售渠道,“741工程”的不断推行

汽车领域正在向“两个目标”飞速前进着。

     二、工作成绩

我编制于十六事业部制动器厂产品研发部,主要负责制动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期间工作完成状态如下:

1、参与了F6产品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完善设计过程的体系文件

2、参与和山特维克、**钻石等刀具供应商进行的F6前支架和钳体加工刀具的确认和工艺改进

3、F6生产过程工艺卡片的制作

4、配合制动器2组组员完善其它车型产品的夹具的设计

目前,所有车型的制动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e6进行试装阶段、年底试制加工的F6部分产品、明年年初的5A产品、计划中的C6制动器,还有未来更多的车型

    三、存在问题及对其改进方法

由于在原公司从事的是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未涉及汽车制动器系统,对制动器的具体结构原理还不很清晰,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前辈请教,用最短的时间熟悉公司业务及流程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面对发展日趋迅猛的21世纪,我和所有比亚迪人一样将继续锐意进取,持续拼搏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用不懈的努力开启臻至未来!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6)02-0074-05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ial of synchronous engineering

Liu Shang-long, Wang Wei-zhen, Sun Feng-mei, Zhu Li-ping,

Shen Qi-ming, Zhang Yi-bin

(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Technical Center, Wuhan 430058, China )

Abstract: Product trial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product design schem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rial ver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R & D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rial synchro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can broaden the scope of work of the trial verification, so that you can assist product designers in product design, fully consider the follow-up process requirements, greatly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Key Words: trial; synchronous engineering; research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全球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使整车企业新品投放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要想赢得竞争,就要以市场为中心,最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并迅速赢得市场与用户。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纷纷出台措施增强竞争实力,重点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乃至实现增长。而其中,提高产品质量无疑是重中之重。

产品试制在产品研发链(设计--试制--试验)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产品试制不仅为能够为后续试验提供实物,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验证产品设计方案,发掘设计问题,提升产品开发质量,进而减少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工业化过程中重复投入及延误商机的风险。

传统的试制验证工作是在产品设计方案确定后开始,与产品设计是串行关系,导致新车开发周期为60个月。而随着个性化需求增长、商品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主机厂纷纷研究缩短新车研发周期加快商品化进程的策略,新车开发周期已缩短至36个月左右。试制同步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能够提前发掘设计质量问题,提升开发质量。图1是试制同步工程模式与传统试制工作模式的差异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试制同步工程模式中,试制工程师在设计构想及方案评审时即介入产品研发工作,通过对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提前识别产品的工艺加工可行性、成本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及成本竞争力。同时将试制准备工作由产品图纸后启动,优化至试制准备工作在产品图纸后结束,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2 研究内容

2.1 试制同步工程与产品开发的关系

产品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前期研究、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生产准备、试生产。产品开发过程中,会在量产线下进行两轮样车试制:骡子车和ET0样车。无论哪一类样车试制验证工作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试制同步工程、工艺文件设计、零部件试制、装配验证、评价与总结。

试制同步工程是试制验证工作的一个阶段,同样也是试制验证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试制验证与产品开发的关联关系,进而准确地找到试制同步工程同产品开发的关系。

2.2 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及分解

试制同步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只有将试制验证工作充分同步于产品开发,才能在产品设计阶段,及时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开发质量。

由于试制同步工程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责任单位较多,为充分优化设计方案,并实现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我们分阶段、分模块去管控。根据试制同步工程内容开展的先后顺序,将试制同步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介入、方案策划、工程可行性分析、工艺文件准备。每个阶段都有其目标,阶段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模块管控的方式。通过图3可以看出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模块去管理。通过这种分阶段和分模块的分解方式,可以将试制同步工程的总体目标,分阶段去实现,以促进产品设计质量的提升。

2.3 试制同步工程模块内容设计

根据2.2描述,为更好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将试制同步工程的内容细化,划分为十个模块:信息收集、试制启动、整车试制方案策划、整车试制方案评审、BOM验证、虚拟验证与评价、零部件验证、焊接验证、装配验证、文件编制。模块管控方法的应用,可以让试制过程中各岗位并行开展各模块工作,减少工作重复,大大提高试制同步工程效率,使得产品设计优化时间更加充分。所以对模块中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内容能够涵盖整个试制同步工程,又要保证各模块中的内容无交集。经过纵向(试制同步工程子阶段)和横向(试制各岗位)的分析,形成了模块内容框架。

2.3.1 信息收集

前期介入主要是通过获取产品开发信息(商品预概念、整车定义、项目主计划草案等),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开发特点,主要包括获取整车定义及项目主计划、解析样车试制需求等。

2.3.2 试制启动

试制启动是在试制部门内部对项目背景、整车配置及技术方案、整车开发主日程、样车试制目的等进行说明,并对样车试制策划进行沟通、确认的一项活动。其核心意思是向试制小组通报试制工作量,以指导试制各岗位开展后续工作。主要包括确认试制目的是否明确、判断设计构想是否支撑试制工艺方案的制定等。

2.3.3 整车试制方案策划

根据产品开发的设计任务书、项目主计划、样车数量/配置/用途、产品数据(含产品构想、3D等),试制各岗位对零部件试制方案进行策划、识别质量控制内容及目标、调研试制供应商及工艺等,以制定出初步的整车试制方案。

2.3.4 整车试制策划评审

对试制各岗位所做的试制策划方案进行汇总,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评审,对不满足试制QCD要求的方案进行修正,确保整车试制方案能够准确指导各试制岗位开展实际工作。

2.3.5 BOM验证

根据产品BOM和制造BOM,试制工程师对其进行校核,发掘出BOM中的设计问题,保证样车所挂组块的完整性、零部件层级的正确性等。

2.3.6 虚拟验证与评价

在产品还处于3D数据的设计阶段,试制工程师提前介入,对冲压件、注塑件等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将设计问题降至最低。

2.3.7 零部件验证

专业设计部门在零部件设计的同时,试制工程师对零部件的图纸定义、技术要求、制造工艺性进行分析,并对发现的设计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策、建议,为优化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3.8 焊接验证

焊接试制工程师在车身设计过程中,对尺寸工程、焊接工艺性、图纸完整性等进行分析,为优化车身设计方案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2.3.9 装配验证

在整车数模搭建过程中,装配工艺人员对数模进行分析校核,对有可能影响装配工艺性的设计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3.10 文件编制

结合整车试制策划的内容和细化的产品设计,试制工程师开始零部件试制工艺方案、设计BIW及零部件质量检查方案、设计装配工装等试制工装、组织关键总成(含试制工装)试制工艺评审等,以确保在设计文件确定的同时,相关试制工艺文件也同步确定。

2.3.11 模块内容设计小结

通过对各模块内容的设计,规范了试制各岗位所要做的工作,形成了利用模块实现试制同步工程目标的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随着试制能力的提升,对moldflow软件、CATIA等工具的熟练运用,从而对各模块中内容不断优化、补充、完善,使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达成更加有效,更好地协助设计部门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

2.4 试制同步工程运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运转试制同步工程的相关信息,保证设计与试制、试制各岗位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控制设计质量问题的流出率,需要对试制同步工程各子阶段的模块工作进行联系,确保试制工程师能有序地开展试制同步工程。图4描述了在试制同步工程过程中设计部门和试制部门的工作职责、模块工作需要的设计输入、模块之间的联系。

3 应用效果

通过试制同步工程在自主乘用车和军品上的应用,项目开发中在质量和周期上得到了较好地效果:

①优化设计方案。试制工程师在对产品初步数据进行分析时,能够提出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使设计师在设计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Q)、成本(C)最佳匹配, 以A车后托架总成为例,在设计师在对后托架总成进行设计的同时,试制工程师同步介入,对图纸进行校核,并提出建议,最终被设计采纳。

正因后托架总成的试制同步工程及时开展,完善了设计方案,避免因修改工装造成费用(节省约5万元)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周期约25天)。而且第一批试制样件关键尺寸的合格率达到90%,经过实车验证,满足装配要求。并顺利通过3.6万公里耐久试验和台架疲劳试验,保证工程图纸的按时发放,确保了A车的顺利上市。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试制同步工程的开展既可以保证设计质量,又能减少零件试制验证次数,缩短样件开发周期,降低试制成本。

②有效、合理压缩试制周期。根据试制同步工程的流程和规范,试制工程师清楚掌握介入产品设计的时间和内容,并根据设计数据的状态展开适当的工作,充分保证了设计和试制的连续性,极大程度控制了试制周期(D),为项目质量改进留出足够的周期。如图5所示,相对于常规工作模式,采用试制同步工程模式后各项目有效压缩的试制周期均在为65天左右。

4 结论

通过对试制同步工程与产品开发的关系、试制同步工程目标的研究,识别出同步工程模块内容及相关输入输出,构建出较完善的试制同步工程体系,促进产品开发的质量(Q)、成本(C)、周期(D)目标达成。并通过多个项目上的实际应用、归纳与总结,为后续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为持续、有效地提升了产品开发质量提供支持。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归纳如下:

①解决了试制同步工程中“为什么干?干什么?什么时候干?谁去干?怎么去干?”五个重要问题;

②为试制工程师开展试制同步工程提供行动指南, 通过点检表对试制同步工程进行自查,保证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

③通过对新车型研发项目应用结果的总结,形成设计质量问题防止再发管控表,为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745-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36

Development of Batch Generation System for “Variety Review” Content in the National Crop Regional Trial Summary Reports

TAN Yong-qiang, JIANG Li-hong, MEI Han-cheng, LUO JING-dong

(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Xiangyang 441057, Hubei,China)

Abstract:Applying the mailmerge function of Microsoft Word to build a system forbatch creation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dition that “variety review” in the national crop regional trial is programmed inefficiently and easily to make mistakes. This writing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the method by taking the data of National rape Regional Trial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for example. We can use this method to summary the data in regional trial faster and lower error rate.

Key words:Microsoft Word;mailmerge;summary the data in regional trial;variety review;batch creation

品种区域试验是将各育种单位新选育和新引进的优良品种(系)有计划地送到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区,采用统一的田间试验设计,鉴定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2]。准确、可靠而高效地完成区域试验汇总报告对发挥新品种的科技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区试汇总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汇总报告,而部级及省级区域试验规模大、试验组别多、品种数量大,汇总任务繁重,其中“品种综述”又是汇总报告中最耗时、最易出错的部分。Microsoft Word软件具有易学、易懂、易用的特点,适于农业科研工作者应用。

邮件合并是Word中的一项高级功能,利用它可以将Excel、Access等数据表中的信息批量合并到统一格式的Word模板文档中,从而完成快速生成批量相近文件的工作[3]。区域试验汇总报告中“品种综述”部分具有格式相对统一、数据字段类型相同、内容因品种而异的特点。利用邮件合并功能进行处理,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本研究介绍了采用Word软件结合Excel软件,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构建农作物区试汇总“品种综述”批量生成系统,该方法简便易用,能大幅提高区试汇总效率和准确度。

1 创建数据源

以2013~2014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汇总报告(长江上游A组)为例,将区试汇总数据录入Excel文档中,以Microsoft Excel 2010为例,结果如图1所示。

将汇总数据分为固定项和变量两部分,标题行为固定项,即序号、品种名称、选育单位、试验编号、植株、苗期生长势、成熟一致性、分枝性、试点数、增产点、减产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产量比对照、增产比例、显著性、排名、平均产油量、产油量比对照、产油增产比例、产油量增产点、产油量减产点、株高、有效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生育期比对照的天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不育株率、菌核病发病率、菌核病病情指数、病毒病发病率、病毒病病情指数、菌核病鉴定结果、冻害率、冻害指数、耐旱耐渍性、抗倒性、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含油量。标题行下为变量,即不同品种对应的性状参数。

以2013~2014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汇总报告(长江上游A组)为例,规范的品种综述内容为“1.杂1256,成都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试验编号SQ101。该品种植株较高,苗期生长势中等,成熟一致性较好,分枝性强。11个试点中10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每667 m2产量199.22 kg,比对照增产8.84%,达到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1位。平均产油量82.0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03%,11个试点中有10点增产,1个点减产。株高201.45 cm,有效分枝部位87.45 cm,有效分枝数7.93,生育期平均211.2 d,比对照早熟0.5 d。单株有效角果数为362.03个,每角粒数16.52粒,千粒重3.6 g,不育株率0.42%。菌核病发病率7.90%,病情指数5.03,病毒病发病率0.62%,病情指数0.62,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感。冻害率11.23%,冻害指数4.13,耐旱耐渍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2.87 μmol/g(饼),含油量41.18%。”

将上述内容录入到Word软件中(以Microsoft Word 2010为例),可通过复制粘贴以提高工作效率。变量部分空出,即“ . , 选育,试验编号 。该品种植株 ,苗期生长势 ,成熟一致性 ,分枝性 。 个试点中 个点增产, 个点减产点,平均每667 m2产量 kg,比对照 %, 水平,居试验第 位。平均产油量 kg/667 m2,比对照 %, 个试点中有 个点增产, 个点减产。株高 cm,有效分枝部位 cm,有效分枝数 ,生育期平均 d,比对照 d。单株有效角果数为 个,每角粒数 粒,千粒重 g,不育株率 %。菌核病发病率 %,病情指数 ,病毒病发病率 %,病情指数 ,菌核病鉴定结果为 。冻害率 %,冻害指数 ,耐旱耐渍性 ,抗倒性 。芥酸含量 %,硫甙含量 μmol/g(饼),含油量 %。”主文档编辑完成。

3 合并文档

在上述主文档中进行以下操作:

1)插入源数据。点击菜单“邮件”“选择收件人”“使用现有列表”,将第一步创建的Excel源数据插入到主文档中,如图2所示。

2)插入合并域。点击菜单“邮件”“插入合并域”,在主文档的变量部分逐项插入对应的固定项名称,如图3、图4所示。

3)完成主文档的合并。点击菜单“邮件”“完成并合并”“编辑单个文档”,“合并到新文档”“合并记录”选择“全部”,点击确定,完成主文档的合并,如图5所示。

至此,2013~2014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汇总报告(长江上游A组)中“品种综述”内容已经生成完毕。数据源与主文档合并后,由于每条记录后都有一个“分页符”,使得合并后每个页面只显示一条记录[4],在本研究中即每一个品种的综述内容占据一个页面,为了节约版面纸张以及排版的需要,可将多条记录放在一个页面,只须将每条记录最后的“分页符”手工删除,也可以使用快捷操作以提高效率,将“分节符”(^b)全部换成“段落标记符”(^p)[5]。

4 小结与讨论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品种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6]。随着《种子法》颁布,区域试验的规模扩大了数倍,而且试验观测项目和田间调查记载的性状也不断增加,试验汇总的工作量也随之倍增,而试验汇总单位的队伍规模却没有明显改变[2]。以往在农作物区域试验汇总报告中“品种综述”内容的撰写上采取的是先完成一个品种的评述,然后将整段文字复制,对照品种汇总数据,将其他品种的性状进行手工逐个修改。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加之区试汇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容易出现录入错误。

为破解这一难题,提高农作物区域试验汇总的工作效率、准确度和可靠性,许乃银等[2]以棉花区试为例,构建了基于Excel的“品种评述”文本批量生成方法,对区域试验汇总报告中“品种评述”内容中包含的固定字符串和因品种而异的变量进行事先甄别划分,并在Excel电子表格中分别设定为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对象,再通过文本连接符串连和自动填充功能实现批量生成品种评述内容。该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对所有参试品种的品种评述,而且几乎不受参试品种数量的限制,但该方法的字符串甄e和公式编辑环节较为复杂。

Microsoft Word是一款最常用的办公软件,其“邮件合并”功能是在邮件文档或主文档的固定内容中,合并与发送信息相关的一组通信资料,从而批量生成邮件文档[7]。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在企业事务处理、机关事业单位各种工作、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8-14]。但是在农业科研工作,尤其是在农作物品种区试汇总工作中鲜见报道。笔者采用Word软件结合Excel软件,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构建农作物区试汇总“品种综述”批量生成系统,只需3个步骤即可完成,简便快捷,该方法同样不受品种数量限制,品种数量越多,完成效率越高。并且该方法无须编辑公式、无须编程,非常适合计算机水平一般的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本研究是以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汇总为例构建“品种综述”批量生成系统,对于其他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汇总,只需将源数据和主文档换成相应的作物即可,系统的拓展性和通用性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狄佳春,许乃银,刘剑光.Excel在农业区域试验数据汇总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农业,2002(8):25-26.

[2] 许乃银,李 健.棉花区试总结中“品种评述”批量生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棉花,2014,41(6):17-20.

[3] 赵海丽.Office邮件合并功能在文书处理工作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2(17):25-26.

[4] 戴湘竹.如何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来提高工作效率[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9):123-124.

[5] 谭 湘.“邮件合并”的通用性[J].河南科技,2012(24):173.

[6] 文雁成.改进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建议[J].中国油料,1996,18(3):70-72.

[7] 王斯蕾,杜新满,赵俊琳,等.Word 2010邮件合并技巧应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5-17.

[8] 孙丽山.Word邮件合并在办公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188-189.

[9] 沈晓庆.Word“邮件合并”在科技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31):23-24.

[10] 周嘉懿.Word 2010中邮件合并功能在办公室工作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3):228.

[11] 崔建武,孙培鑫,王玉猛,等.Word邮件合并在高校人事工作中的应用实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9):280-281.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⑴小麦引种观察:共16份材料,全部由植物研究所品种资源室提供,通过田间多次观察和抗病性鉴定,表现严重感病,全部淘汰。

⑵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参试的93个品种,其中曲靖提供3个、昆明市提供2个、**市提供5个、德宏洲提供9个,其余87个为上年选育和农科院提供。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折合亩产在1.5-300kg之间,从中初步筛选出感病较轻,中早熟的33个品种,再经过品质分析后确定6个品种作为下年区试。其中以03FMEIIQ-24单产为最高,折合亩产300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04穿032-125折合亩产290kg,居参试品种第二位;04引023-2272折合单产为280kg,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市展161和04引023-35单产260㎏,居第四位;2003-4单产250㎏,居第五位;市展9号单产245㎏,居第六位。以上6个品种作为下年小麦展示和区试试验,其余27个品种继续参加2005-2006年预备试验,其它品种全部淘汰。

⑶云南省优质小麦穿梭育种试验结果分析:实收实打结果,折合亩产在400kg以上的有3个;(即:8-1、8-21和8-36),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50kg-399kg的有3个(8-2、8-13和8-15),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00kg-349kg的有2个(8-10、8-17),占参试品种的4.5%;亩产299kg以下的有36个,占参试品种的81.8%。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品种8-1、8-2、8-10、8-13、8-15、8-21、8-36等7个品种生长整齐一致,较抗病,可作为下年继续试验。其余全部淘汰。

⑷小麦新品种云选11-12示范推广结果分析:实际完成26000亩,其中完成中心示范样板400亩(官田,200亩、方官200亩),经对样板田间测产及落实情况:02-11品种调查20块田,面积37.05亩,平均单产473.8kg,较官协3号对照种平均单产363.9kg,亩增109.9kg,增30.2%,两块中心示范样板共增总产43960kg。共推广26000亩合计增加总产285.74万kg。

二、主持完成优质大麦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⑴**市大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参试品种以S060-3为最高单产521.5kg,较对照435.0kg,亩增86.5kg,增19.89%,居第一位;8640-1单产为490.0kg,较对照亩增55.0kg,增12.6%,居第二位;法瓦维特单产为440.0kg,较对照亩增5kg,增1.15%,居第三位;YS500、杨农啤2号、99-22-1、保大麦6号分别居第四、五、六、七位。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等综合分析,认为S060-3、8640-2和99-22-1具产量前三位,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

⑵**区啤饲大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以V43和B185为最高单产480kg,较对照YS500D单产435.0kg,亩增45kg,增10.3%,两个品种并列第一位;2003-2004预4单产为473.5kg,较对照亩增38.5kg,增8.9%,居第二位;2004展6(楚雄)为406.5号单产为335㎏,居第五位。对参试的7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预2、预4、B185、V43品种产量居前四位,预2和预4作为下年区试,B185和V43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

⑶预试试验结果:参试品种以观2品种产量最高达550kg,居第一位,较同田对照YS500亩产435kg,亩增115kg,增26.4%;观4品种产量居第二位,亩产500kg,较对照亩增65kg,增14.9%。以上二个品种可做为下年区试,其它五个品种均低于对照种产量,有待进一步试验。

三、主持完成瓦马乡高产包谷样板:区、乡、村、组、户样板面积完成情况:通过我所组织10名科技人员,于2月24日至10月底对瓦马乡3655.7亩包谷样板地进行了面积丈量、播种沟的开挖、施肥及抗旱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对样板包谷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和对全乡农户的科学培训工作;后期对区、乡、村、组样板和户均一亩包谷进行了全面的宏观估产和微观测产调查。通过科技人员一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区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70户;乡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6户;村级样板9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57户;组级980.9亩,100%,涉及548户;完成户均一亩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完成户数的100%。合计完成样板面积3655.7亩,2003户,其中完成地膜覆盖880亩,育苗移栽45亩。具体分述如下:

⑴区级样板实施结果:区级样板安排在上里濯,该村海拔1860多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4个小组,70个农户。全部采用海禾1号新品种,与6月18—22日趁下透雨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其中有35亩在下雨前播种,由于今年特别干旱出苗差,虽经过2—3次补种,但高矮不齐,影响了这部分地块包谷产量的提高。经组织对区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6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5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1.3%;较非样板地492.9公斤亩增174.2公斤,增幅35.3%。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484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260元。

⑵乡级样板实施结果:乡级样板安排在棉嘎,该村海拔1570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3个小组,46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5—6月18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包谷成熟后,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1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0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3.4%。比非样板每亩441.5公斤亩增175.6公斤。与非样板相比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512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680元。

⑶村级样板实施结果:村级样板每个村100亩(除上里濯和棉嘎村承担区乡级样板外),共实施面积900亩,涉及457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0—6月18日播种,播种采用宽窄行条播(1米+0.36米)×0.2-0.23米和等行(0.8米×方式,其中:宽窄行条播800亩,等行条播100亩。每亩不低于4000株。经组织组织10名科技人员,于2月24日至10月底对瓦马乡3655.7亩包谷样板地进行了面积丈量、播种沟的开挖、施肥及抗旱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对样板包谷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和对全乡农户的科学培训工作;后期对区、乡、村、组样板和户均一亩包谷进行了全面的宏观估产和微观测产调查。通过科技人员一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区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70户;乡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6户;村级样板9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57户;组级980.9亩,100%,涉及548户;完成户均一亩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完成户数的100%。合计完成样板面积3655.7亩,2003户,其中完成地膜覆盖880亩,育苗移栽45亩。具体分述如下:⑴区级样板实施结果:区级样板安排在上里濯,该村海拔1860多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4个小组,70个农户。全部采用海禾1号新品种,与6月18—22日趁下透雨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其中有35亩在下雨前播种,由于今年特别干旱出苗差,虽经过2—3次补种,但高矮不齐,影响了这部分地块包谷产量的提高。经组织对区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6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5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1.3%;较非样板地492.9公斤亩增174.2公斤,增幅35.3%。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484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260元。⑵乡级样板实施结果:乡级样板安排在棉嘎,该村海拔1570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3个小组,46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5—6月18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包谷成熟后,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1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0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3.4%。比非样板每亩441.5公斤亩增175.6公斤。与非样板相比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512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680元。⑶村级样板实施结果:村级样板每个村100亩(除上里濯和棉嘎村承担区乡级样板外),共实施面积900亩,涉及457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0—6月18日播种,播种采用宽窄行条播(1米+0.36米)×0.2-0.23米和等行(0.8米×0.2米)方式,其中:宽窄行条播800亩,等行条播100亩。每亩不低于4000株。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80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583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450公斤增133公斤,增幅29.6%。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11970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179550元。⑷组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组级样板980.9亩,涉及548个农户。全部选用保玉7号品种。播种方式以宽窄行为主,面积880.9亩,占89.8%;等行条播100亩,占10.2%。包谷成熟期,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测产调查,共调查115户,平均单产558.9公斤。比下达指标450公斤亩增108.9公斤,增24.2%。共增包谷总产106820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共增产值160230元。经济效益显著。⑸户均一亩高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户均一亩高产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通过田间测产和调查核实,每亩平均3685.9株,每穗12.91行,每行30.68粒,每穗395.92粒,千粒重按350克计,平均单产501.33公斤,比下达450公斤指标增51.33公斤,增11.4%。共增总产70568.5公斤。折产值105852.7元。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80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583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450公斤增133公斤,增幅29.6%。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11970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179550元。⑷组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组级样板980.9亩,涉及548个农户。全部选用保玉7号品种。播种方式以宽窄行为主,面积880.9亩,占89.8%;等行条播100亩,占10.2%。包谷成熟期,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测产调查,共调查115户,平均单产558.9公斤。比下达指标450公斤亩增108.9公斤,增24.2%。共增包谷总产106820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共增产值160230元。经济效益显著。⑸户均一亩高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户均一亩高产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通过田间测产和调查核实,每亩平均3685.9株,每穗12.91行,每行30.68粒,每穗395.92粒,千粒重按350克计,平均单产501.33公斤,比下达450公斤指标增51.33公斤,增11.4%。共增总产70568.5公斤。折产值105852.7元。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U461. 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军用越野汽车(以下简称“军车”)科技含量的增加和部队需求的提高,军车的通用质量特性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军车的研制过程中应用“六性”技术,可保障军车在服役期内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确保稳定的工作状态和技术性能。

军车通用质量的形成、保持、发挥、恢复与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立项论证之初就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质量特性要求,在整个研制过程中通过设计和试验保证军车的通用质量特性要求。

1军用越野汽车研制过程

根据军用越野汽车的不同技术状态,军车研制过程分为不同的研制阶段,并在各阶段确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研制过程分为方案论证阶段、初样车研制阶段、正样车研制阶段,通过部队试验和测试对发现和暴露的设计缺陷和故障隐患及时予以消除,最终达到设计定型的要求。

1.1研制方案论证

依据军用越野汽车《主要作战使用性能》的要求,围绕军车的技术先进性、质量可靠性、维修保障性等问题,承制单位通过充分的研究分析,明确研制任务和清单、完成整车造型设计、系统及总成方案优化、国军标“六性”大纲制定、研制工作网络计划制定及研制风险分析;开展详细的工程设计,对整车及各系统的研制方案进行工程设计确认;编制各系统设计文件;运用CAE分析手段进行仿真计算和校核。

经过研制方案论证、重点问题设计验证和工程设计评审,确定设计、计算、工艺、质量的合理性,以指导下一步的初样车研制工作。

1.2初样车研制

承制单位将方案论证结果体现到设计方案和图纸中,依据《初样车制造与验收规范》,采用科学的研发流程,按照正向设计开发理念进行初样车试制。

通过确定初样车状态和用途,编排试制计划、试制场地保障、人员保障、零部件库房管理;编制工艺文件,组织工艺评审;整车装配调试;试制问题记录与落实关闭措施等关键质量点的监督控制,有效保证初样车试制工作的质量与进度,确保初样车试制工作符合国军标的相关要求。

随后开展初样车基本性能及可靠性试验、专项性能试验和环境适应性试验。针对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承制单位对相关零部件和系统进行结构改进、性能优化、试验验证、初样车评审,并及时分析和总结,有效验证并关闭问题,保证主要性能参数基本符合《主要作战使用性能》要求,攻克军车“六性”及人机工效、军民通用性和改装适应性等难题,直到具备转入正样车验证阶段的条件。

1.3正样车研制

承制单位在初样车设计、试制、试验的基础上,对系统、分系统和零部件进行较全面的性能计算分析及优化,完成零部件首件鉴定工作,完成正样车工程设计,完善各系统设计验证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的分析,对整车及各系统进一步校核确认,提升各项性能,完成“六性”及其它专项性能分析验证,在正样车试制阶段严格执行试制规范,有效验证正样车工程设计优化结果。

通过开展正样车鉴定试验和鉴定评审会,完成正样车研制,转入设计定型试验。

1.4设计定型和部队试验

根据《研制总要求》和《设计定型基地试验大纲》,总装备部汽车试验场组织实施军车设计定型基地试验。承制单位对试验进行跟踪并提供培训、维修、保养、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总装车船军代局派员参加基本性能及可靠性试验、专项性能试验和环境适应性试验,负责全程试验监督。

根据陆装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的部队试验大纲,设计定型部队试验由边防部队承试,针对试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承制单位通过有效改进措施,完成设计定型试验的技术、管理双归零。

经试验验证,军车的主要结构、技术特性参数及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研制总要求规定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2军用越野汽车通用质量特性

军用越野汽车通用质量特性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在军车研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各质量特性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指标要求。

2.1可靠性

可靠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军用越野汽车产品研制过程中,需从可靠性设计分析及可靠性试验两方面开展工作。可靠性设计分析包括利用可靠性计算分析专业软件建立军车可靠性分析模型;将军车可靠性指标分配至各系统,保证其明确可靠性设计目标;对各系统和总成进行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FMECA)分析,识别I、II类潜在故障模式并重点进行控制。可靠性试验包括可靠性研制试验、重要故障分析改进及验证、可靠性试验及数据评估。

其中,可靠性分配是采用相似产品法将整车可靠性指标自上而下分配至各系统,整理获取相似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及各系统的失效率统计值,使系统设计人员明确可靠性指标要求,及时协调工作资源开展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确保整车能顺利达到预定的可靠性目标。

在军车研制过程中,应采用新的设计、优化结构、试验验证和选择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等方法,有效降低发生的风险,提高实际产品可靠性水平。在设计中大量采用虚拟验证手段,对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强度、安全系数以及疲劳寿命等模拟计算分析,降低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

军车可靠性的定量指标要求是指单侧区间估计置信度为90%时,军车基地试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的最低可接受值符合研制总要求的规定。

2.2维修性

维修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功能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在维修性设计过程中,依据故障率分配法,将整车的维修性定量指标分配给各系统包含的在线可更换单元(LRU),依照维修经验对分配结果进行维修性指标分配、维修性建模、维修性预计和维修性定性分析等设计工作,并依据时间累积法,采用维修性模型的输入,预估执行各项基本维修作业所需时间作为预计整车平均修复时间的数据输入。

由产品设计师及相关专家对产品维修设计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结合维修性设计准则,形成适合于军车产品的维修性设计准则。利用形成的准则和已确定的LRU对型号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校验,确保其满足维修性的定性和定量要求。

维修性试验贯穿基地试验全过程。按照使用、维修和保养说明书的规定准备维修条件,维修工具主要为随车工具和基层级维修工具。按照试验大纲完成试验,并且对维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利用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保证军车基层级平均修复性维修时间限值在要求范围内。

2.3保障性

保障性是装备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在研制过程中,保障性工作主要分为保障性分析和保障性设计两方面,并需充分考虑军车各型号间的通用性。

保障性分析工作包含确定分析对象、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确定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O&MTA)。通过保障性分析工作的开展,确定整车需要维修和保养的对象,分析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确定需要进行的维修工作项目和保养工作项目,对维修和保养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保障性分析,对军车进行保障性设计。车辆使用的燃油及辅油的品种、规格与我军装备主要油品一致;具有完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技术文件;显控屏可显示CAN总线采集的故障信息,同时具有帮助功能,在各功能界面提供帮助信息,指导用户操作;提供维修手册、故障判断说明、维修备件目录、整车技术条件等技术资料;配有丰富的使用维护培训资料,全面提供保障性支持;配备随车器材和维修保养工具满足驾驶员检查和保养要求,并在车上定位存放。

2.4测试性

测试性是装备能及时并准确的确定其状态,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

在研制过程中,根据产品特点及项目规划明确测试性工作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测试性工作项目以及测试性工作流程等内容。根据研制总要求的规定,军车设计应具有总线测试能力,可通过ODB口读取故障码,对故障进行判定和定位。

研制过程中需对军车进行测试性分析和设计。测试性设计分为三部分,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呈现。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军车的运行状况、故障信息、报警信息等进行采集,引入车身电气控制模块、安全气囊模块、ABS等自动化配置,采用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优的CAN总线信息传输模式。整车的信息处理和呈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为综合显控信息平台、组合仪表和故障诊断仪。

整车的测试性诊断归为两类,机内测试系统 (BIT)和外部测试设备(ETE)。BIT设计使整车内部具备自我诊断、故障呈现的功能;ETE设计使整车具备检测功能,并以故障码的型式存储,通过外部诊断仪读取,进行故障的识别和定位。

测试性试验结合可靠性行驶试验进行,模拟被试品发生故障时,按照测试设备规定的方法,使用BIT和ETE进行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测试设备能检测出预设故障、读取故障码、有效隔离故障。

2.5安全性

安全性是装备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导致人员伤亡,不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伤的能力。

根据研制总要求的安全性要求,结合汽车行业的产品特点,确定安全性工作需要进行初步危险分析、系统危险分析、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安全性设计等工作。

通过实施初步危险分析工作,明确整车潜在的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的产生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进行分析,获取作为系统危险分析工作的输入;结合初步危险分析结果和各系统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各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事件,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及评价,针对不可接受的危险事件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风险等级减低至可接受水平;在完成整车的使用维修任务分析工作后,基于其分析结果实施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确定在使用和维修产品的过程中可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各类潜在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事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证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通过安全分析识别出整车及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通用安全性设计、电子产品安全性设计、机械产品安全性设计、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以保障军车安全性的要求达标。

基地安全性试验主要从安全性检查、静侧翻稳定性试验、操纵稳定性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及驾驶员前视野参数测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军车安全性应满足研制总要求、国军标、国标及相关要求。

2.6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是指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

依据研制总要求的环境适应性要求,结合军车产品特点,对型号产品进行寿命周期环境剖面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试验等工作。

寿命期环境剖面从三维的角度来考虑:一维是寿命期状态,一维是平台环境,一维是工作载荷。将自然环境和诱发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应力)类型和数据按事件的时序集合(或综合)便构成了产品寿命期环境剖面,结合研制总要求最终确定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基于寿命周期环境剖面分析,确定型号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剖面内所经历的各种环境条件。为保证其能够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从耐高低温、抗振动、抗冲击、耐低气压、防淋雨、耐盐雾腐蚀、涉水等方面进行设计保证。

军车环境适应性试验主要从严寒(冰雪)地区适应性试验、热区(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室内环境试验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军车环境适应性的各项指标应满足研制总要求、国军标、国标及相关要求。

3结论

我国军用越野汽车的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系统高度综合,软件比重大,新车不断批量交付部队,质量管理日益艰难,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军车通用质量特性是发挥综合效能的重要保证,是降低研制风险、确保研制与试验成功,以及安全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军车的通用质量特性研究已成为军车研制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内容。

新阶段我军对军车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军车研制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它型号及相关单位产品的经验,借助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贯彻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工程设计、试验、试制过程中保证军车符合“六性”设计要求,加强“六性”的计划、设计、验证、改进的闭环管理,完善开发流程和规范,提高设计水平和研制质量。

在产品各系统及其组件、零部件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军车设计结构,同步开发考虑民用型的共用,提高后续维修方便性及降低维修成本,使得军车产品性能在满足研制总要求的同时达到合理的成本消耗,并且兼顾未来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GJB 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S].

[2] 邵利剑.装备“五性”技术与管理监督[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 GJB 368B-2009,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S].

[4] GJB 3872-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S].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 product technology requirement and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requirements such as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VD registration,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abou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raw materials quality、process water and testing methods in manufacture proces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so as to to provide certain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it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product registration.

Key words:PCR detection reagents;Produ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Quality control

PCR类检测试剂是指运用PCR检测技术,在体外对人体血液等样本中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检测分析的产品。目前PCR类检测试剂常基于原位杂交法、荧光定量PCR法、反向点杂交法等技术在体外实现病原体的检测、特定疾病诊断及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等临床用途。PCR类检测试剂目前按照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自新版《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于2014年6月1日实施以后,法规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具体内容等的要求。本文则基于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总结与分析PCR类检测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生产工艺及操作环境控制

PCR类检测试剂一般由PCR反应液、核酸提取液、酶液等部分组成,常配带阴性、阳性参考物或对照品。基于探针杂交法的试剂还包括固相载体(如尼龙膜、NC膜、微孔板等)。该类试剂的生产工艺因结合技术不同而有差异性,但大致可以总结为:配液、分装、中间品检测、成品包装及成品检测,探针杂交法前期会涉及探针的构建、质粒抽提、纯化等,每一工艺环节应按照经验证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控制,需与已经核定的产品技术要求中附录的工艺研究保持一致。如配液需注意PH值、浓度、澄明度、无固体不溶物等,分装则对装量差、均一性等进行控制。

基于新法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该类试剂的配制、分装应在十万级洁净车间内完成。而阴、阳性对照品等涉及血源性或质粒的抽提、纯化、稀释、配制及分装过程应当在至少万级洁净环境下进行,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符合防护规定。为避免扩增过程产生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生产与检验区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中或空间中进行。另外,结合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应当对环境进行特殊控制,如涉及荧光杂交法中探针上的荧光基团见强光容易发生淬火,故在涉及探针杂交、杂交后洗涤等处理过程需在避光环境下操作。

试剂反应体系的易污染性决定了实验室检测区域应严格划分和合理分布走向。进入各个工作区域的人员及物品必须严格遵循单一从上游操作区到下游区的原则,即只能从样本处理区、目的基因提取区、扩增区至产物分析区,但若采用的检测设备能实现扩增分析自动化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最后两区域。PCR类检测试剂的实验区具体可参照《临床扩增分析实验室设置》的要求进行设置。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佩带手套及穿工作服,避免裸手操作造成核酸污染。移液抢等配制器具应定期用10%次氯酸钠消毒或经高压灭菌处理,操作台应开启紫外线照射消毒等。

2原材料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因此,企业在PCR类检测试剂研发试制过程就应明确原材料的来源、质量级别、安全性特性及检测方法等信息,并按实际原材料及反应体系的研究情况输出技术要求。原材料的控制分两种情况:①原材料外购时,企业应制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程序,要求供方提供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及出厂检测报告,必要时企业需对关键原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或功能性实验,保留相应验证及检测报告。外购参考品、标准品时还需供应商提供溯源情况。对供方的管理可参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号)。②原材料为企业自备时,需严格按照验证后稳定的工艺进行控制,符合质量要求才能放行转入生产环节。

PCR类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包括dNTP、引物、探针、酶系、缓冲液、阳离子等。根据具体原材料的特性不同应分别制定质量标准。如dNTP、引物、探针等需满足色谱纯级别、分子量达到规定值,引物、探针需明确其核酸序列。生产企业内部应以自测或供应商提供的HLPC分析图谱、分子量报告等作为原料验证性资料。目前引物一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其设计过程应考虑避免形成二聚体、发夹结构及错配等导致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上述原材料的保存应无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及RNase(核糖核酸酶)污染,并应在-20℃低温下保存避免高温分解以影响PCR反应过程。酶系则需具备相应酶活性及效价,并需经过自行验证,应在-20℃低温下保存。其他普通试剂(如缓冲液、阳离子溶液)需满足分析纯级别,室温保存。所有原材料应按照状态、用途及存储要求分类管理及存放,标明品名、生产日期(配制日期)及失效日期,防止混用误用。

3工艺用水管理

工艺用水在试剂反应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归纳两种用途,一是作为试剂组成部分参与配制工作,二是作为介质参与环境控制、容器具及衣物的清洗。若工艺用水作为试剂反应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应在技术要求中以原料形式明确工艺用水质量级别及要求。

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应结合产品特性及工艺要求制定。PCR类检测试剂的检测容易受细菌、核酸、离子及有机物污染干扰,故在试剂配制生产及检测过程使用经过严格控制离子浓度、酶污染、避免核酸污染及低有机物的高纯水。比如试剂缓冲液等配制用水、分装与移液器具的末道清洗应用符合分子生物学使用标准的去离子水或灭菌超纯水,避免带入污染。而涉及RNA的试验用水需无RNase、DNase和Proteinase污染的水,可使用DEPC(焦碳酸二乙酯)来处理(即DEPC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而得,配成浓度为0.1%,最后经高温高压除去DEPC)。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试剂反应体系、选用的制水设备和相应检测技术制定工艺用水标准、用量、种类、存放环境及期限,相关参数可通过试制、监测等过程进行验证。作为参与十万级洁净度要求的环境控制及洁净服清洗的工艺用水则应符合纯化水的要求,该水质检测要求应参照中国药典中纯化水的质量要求。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指标可参照标准《YY/T 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的要求。由于PCR类检测试剂的特殊性,企业应在参照行业标准及药典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产品质量要求的工艺用水控制文件。

纯化水的制备目前多采用二级反渗透制水系统,超纯水则通常以纯化水为原水,再进一步过滤制备而得。水制备系统要经过一定的周期验证及确认,并在日常生产过程按照经验证过的质量要求及规程进行水质监测。企业产品工艺用水的管理建议参照《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局通告2016年14号)。

4质量控制与保证

4.1 性能检测 性能指标及其相应的检验方法作为技术要求最核心的部分,应对制定的指标内容进行严格验证及确保与法规、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该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通过半成品或成品来检测内部参考品或国家参考品的方式来评价性能指标的符合性。若企业采用内部参考品,则应明确参考品的选择(可以是质粒、临床样本、假病毒等)、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及其定值过程等。内部参考品如制成冻干粉的,建议符合生物制品中的质量要求,如水分含量

性能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检测限等。

4.1.1 线性范围 按照相关产品行标要求,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要求大于0.98。一般选取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高值样本按照一定比例稀释为多个浓度进行检测,最好涵盖上下限值。

4.1.2准确度 评价产品的准确度需要在分析性能评估阶段中通过方法学的对比、回收试验、偏差分析等进行研究。对于定性产品,应对阴阳性参考品进行检测,符合率应为100%;对于定量产品,对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进行检测,绝对偏差或回收率应符合相关行标要求值。

4.1.3批内精密度 检测批内精密度应使用同一批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对于定性产品而言,应对阀值循环数Ct值的变异系数进行评估,定量产品则为检测重复性参考品的浓度值的变异系数。

4.1.4批间精密度 检测批间精密度应使用不同批次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

4.1.5特异性 分析产品的特异性在性能评估中需考虑内源性干扰物质、样本的添加剂及容易发生交叉反应物质的影响。特异性参考品通常选用与被测物类似、感染部位相同,表型类似等易产生交叉反应的物质的阴性参考品组成。检测的结果应满足阴性100%的符合率。

4.1.6 检测限 一般使用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或企业参考品进行一定倍数梯度稀释,对同一浓度应进行多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水平作为检测限,最终应对声称的检测限附近值进行多次验证。

4.2排除干扰体系 该试剂质控过程还应考虑干扰体系的存在,往往需要采用质控品进行平行试验来进行质量控制。为防止试剂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假阴性,部分产品带有内标组分,内标组分通常选择质粒菌或假病毒,更好在使用过程对样本核酸提取、扩增等步骤的假阴性过程进行监控。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企业需不断进行内部的质控,质控品可分为阳性质控及阴性质控。阳性质控可以排除因抑制因子、靶核酸降解等因素造成假阴性结果,故除了阳性质控品应与待测样本的靶核酸性质(同为DNA或RNA)一致外,还应考虑基质效应,使用与患者标本相同的主反应混合液。而阴性质控品用以对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实验操作人为误差等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质控。此外,为降低污染一般在扩增过程加入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原料用dUTP代替dTTP,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PCR产物。

为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选用血液样本时应排除规定值外的干扰物质(如高浓度胆红素、血脂等)和影响提取核酸效率的物质,该规定值应为经过抗干扰性评估得出的结果。

4.3稳定性试验和留样 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及监测产品质量情况,还应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留样观察。稳定性项目一般包括有效期稳定性、实际存储条件下的开瓶稳定性、试剂冻融次数稳定性及产品运输稳定性研究等,其中效期稳定性研究应至少对三批试剂进行试验并保留结果。

产品留样应根据产品特性和保存期限建立留样观察制度,制定留样复验项目周期及设置专门的留样室。留样数量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中全项目检测的用量。一般留样观察可分为一季度、半年或一年的观察记录,周期较短内可仅对外观、产品状态、澄明度(如液体)、包装标签完整性等进行记录,一年内至少应对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全性能复验并记录,必要时对检测记录进行趋势分析从而评价产品质量稳定性。

5结论

基于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特性,PCR类检测试剂的质量保证应而不局限于上述几个环节得到控制。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注册申请人应从产品风险角度及工艺特性,不断探究质量控制环节和完善生产过程质量的标准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5号令,2014.

[2]王廷华.PCR理论与技术[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34.

[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03号令,2015.

[4]郭准,毛省侠.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2):5-6.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以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帛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1 概述

在汽车工业中,焊接是汽车零部件与车身制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车身开发已成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重点。因为任何一款新车,每隔一定时期都会推出其改型车,通过车身外形的改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追求,但车身底盘和动力系统不做大的改动。目前在车身开发中普遍采用同步工程(SE)技术,其追求的核心就是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在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各阶段提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相应解决方案措施。采用同步工程开发周期要短,产品质量高。但也必须注意要制定适合自己工厂的工艺同步工程平台,把工艺同步工程制度化、流程化及细节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工艺同步工程工作能够有效、系统地进行[1]。

2 车身现场调试

2.1 车身开发阶段流程 同步工程贯穿整车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根据整车开发的特点,将整车开发分为:①概念设计阶段。此阶段为整车的构思时期,所以设计输入还仅限于车型外观造型、整车主端面、整车外形尺寸定义和相关配置等初步信息,这些信息将明确整车的开发方向。②车型设计阶段。该阶段是整车设计思想体现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产生的数据决定着整个产品开发进度和质量。③车身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样车试制阶段,通过样车试制来验证设计的问题,同时也是同步工程进行验证的时期,主要工作为:a工艺方面,试制工艺的准备,能正确指导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输出工艺流程图报告。b设计变更,验证前期提出的设计变更是否达到要求。c生产可行性验证,通过零件的上线、工位的布置和操作的便利性,来进行工艺改善。④最后是品质、产量提升阶段,这是量产前的关键时期。经过生产线工装联线调试,设备调试和生产作业指导书的准备。完成这些工作后,生产线就具备量产的基本条件[2]。

2.2 现场调试过程 现场调试按照四轮工序审核和最终总结等环节开展。通过四轮工序审核后,要求车身在质量方面满足公司下达的车身符合率,NQST、AUDIT和总装匹配要求。第一轮工序审核,是在夹具工装进场后进行,工程院组织冲压、焊接、品质和计划等部门一起,就夹具的功能性能进行调试,对夹具的精度和工艺文件进行验证,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首轮审核周期大约2个月,在第一轮调试后,车身骨架的三坐标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NQST

2.3 白车身调试过程 白车身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工艺验证方面:对人、机、料、法、环等环节进行优化;②车身精度调试:还原产品理论值满足功能尺寸要求;③外观匹配调试:还原产品理论值满足用户要求。

2.4 白车身调试准则和方法 白车身调试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焊接夹具展开的,因此首先要将焊接夹具,调试合格。焊接夹具以夹具数模为基准,确保夹具精度在公差值以内。在夹具调试过程中,必须以“数据作为依据”的原则进行,没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不应该随意调整夹具的基准。在车身调试过程中不仅追求一次合格率,更应关注车身尺寸的稳定性。

3 样车制造

整车制造是实现产品的最终环节,车辆制造符合质量要求后将走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为了保证产品性能和制造可行性,在整车开发流程中,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共有六种样车制造活动:骡子车(MRM)、行人保护骡子车、集成车(IV)、产品工艺验证车(PPV)、非销售制造验证车(MVBns)和可销售制造验证车(VBs)。其中骡子车仅用于破坏试验,不需用其进行行驶验证工作。而集成车(IV)制造和关键试验则支持IVER零件的开模活动。从PPV开始使用正式产品零件在生产线进行制造,并进行调试、匹配和员工培训使用。整车生产质量提高后即可进入可售车制造验证阶段,再需要经历反复的车身匹配和总装产品匹配后,进行量产[3]。

4 结束语

做好新车型调试,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车身开发进度和产品质量,为新车型成功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 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 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 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1)找到新产品的核心卖点;

(2)确定新产品的核心诉求;

(3)设计和制作与新产品核心诉求有关的广告,如产品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

2、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期研究

(1)分析新产品即将进入的区域市场,找到新产品销售的潜在空间:

对区域市场的消费者类型分析,将新产品和消费者对位研究,需求分析市场潜量分析目标市场的显性和隐性需求方式分析。

(2)明确成本,合理确定价格

生产成本估算

销售成本核算

同类产品竞争分析

消费者心理价位调查

量本利原则定价

(3)资源评估

企业自身势力分析

企业可用资金状况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4)渠道分析

渠道宽度、长度分析

渠道可操作性分析

客情关系的协调性估计

(5)分析环境,把握入市时机

3、确定投放市场和重要试点区域

根据前期市场调查研究的结果和新产品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可操作的市场重点铺货和资源投入。

选择原则是:

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形成可观的销量,加盟商认同企业文化,能同心协力推广新产品,渠道可控,便于灵活操作。

按照以上原则,详细计划以下三个方面:

计划投放的市场及其相应铺货的数量已订货的市场及其相应数量确定重点试销市场。

4、活动经费的预算

1、广告宣传费用;

2、相关物品的费用:吊旗、横幅、DM单、招贴画、促销礼品和宣传单等;

3、其他相关费用;

5、新品推广的目标

1、短期销量计划

2、中期销量目标

3、市场跟进目标

4、新品上市频率

二、区域市场试销安排

1、市场试销 无店面销售

(1)广告投放时间:产品投放前约1周内;

(2)产品投放时间:核心销售日(能够吸引最多目标消费群的时间);

(3)宣传相关资料及促销礼品的制定时间:提前2-3天准备完毕;

(4)宣传资料和促销礼品准备:易拉宝、吊旗、横幅(横幅的内容)、招贴画、报纸平面等,要求统一风格,统一标志,统一体现品牌或者新品卖点;必要时可加大

(5)广告投放方式:促销宣传单为主,广播为辅;

(6)奖励方式:

消费者奖励:用有价值的纪念品和可观的奖品吸引并奖励消费者,可采用整合营销方法;

(7)试销市场目标分解及相关责任人的确定。

2、相关部门市场调查

技术部门走访试销市场,听取加盟商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营运部走访试销市场,指导监督市场运作;营销中心走访试销市场,了解推广计划实施情况和客服部工作成绩。

3、对新产品改进完善

根据加盟商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对新产品改进和完善。

4、试销市场总结

(1)总结分析试销工作中的经验和缺点;

(2)营销中心联合提出市场全面推广计划。

三、市场全面推广

1、依据试销市场的经验,确定市场全面推广计划。

2、对各地的加盟商商完成以下工作:

①指导培训:新产品卖点介绍、新产品技术特点等相关内容;

②广告宣传跟进;

③促销活动指导;

④加盟商、商订货;

⑤店内展示销售。

3、要求营运部跟进

①帮助现场指导

②提供新产品市场信息反馈书面报告。

4、要求财务部门跟进:

①及时发货;

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5、市场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

1、加盟商的建议;

2、消费者的意见;

3、相关客服的建议;

4、营销中心的意见;

5、高层的建议;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1

我于201x年x月x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目前从事我司燃煤采制化工作。在这期间,公司组织各相关专业专工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中间包括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安规培训,之后,便是紧张的岗位培训。在此过程中,使我对发电厂生产流程以及我司燃煤采制化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将目前工作情况简要总结

1、认真完成了入厂实习培训工作;

2、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电厂燃煤采制化、油务以及简单的水化验工作;

3、入厂至今参与完成了1800多个煤样化验以及500多个煤样的制备工作;

4、积极配合化学专工完成了厂区绿化以及项目部移交工作;

5、在化学专工的督促下,较好的配合环保助工完成了环保验收、检查、日常环保数据报送等工作;

6、协助化验室主管定期做好各实验仪器的标定、检查及日常维护工作。并协助整理各类资料的登记、存档等工作;

7、机组启动和调试过程中,按主管要求,加班加点完成了燃煤各化验项目,并及时报送了化验结果;

8、遵照部门下发的新学员集控学习计划,对发电厂生产流程以及锅炉、汽机、电气等专业理论知识及设备进行了初步认识和学习;

在化验岗位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发现了一些自身的不足和化验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现总结

1、煤化验方面仪器容易发生故障,无备用设备,煤样多时,仪器持续不间断工作容易导致化验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经常会延误化验结果的出示,导致报告不能及时发出;

2、由于化验、制样、烟气在线数据监控方面部分工作量的加大,参加水化、油务、煤化以及制样等岗位人员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协调与开展;

3、煤化验部分设备老化,由于经常更换配件,工作性能无法达到原技术指标,由此直接影响到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部分损坏配件厂家已停产,无法更换)

4、就个人而言,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尚有不足,工作经验有待提高,个人交际能力欠佳,与同事以及领导沟通较少;

在化验工作中,我勤奋学习、踏实肯干,认真细心地对待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及自我约束力!从不带任何情绪上班,化验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和掌握仪器的工作特性,发现故障能及时得以排除,有效的保证了实验进度和实验的准确性。获得了各专工及主管和同事的认同。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过一些小的差错和不足,各专工及主管也及时给我指出,由此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时刻注意自身的不足,努力克服不足,改正缺点,虚心请教,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从懵懂的入厂实习到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现在的日常本职工作,在这期间,化学专工及化验室主管不辞辛劳,加大培训力度,想尽办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了我很快投入工作的能力,借此特别感谢!与此同时,紧张的培训使我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对我司燃煤采制化工作有了比较扎实的了解和掌握,采制化工作看似简单,但直接联系牵扯到我司的经济动脉,同时还是我司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因此,我深知自己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岗位要求我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认真学习贯通国标,把国标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细心维护设备,了解设备工作特性就是我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之实习培训后,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严格结合国标要求,定时标定化验仪器,细化实验环节,从而为我司的经济发展和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总之,经过一年的试用期,我认为我能够积工作总结极、主动、熟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能积极全面的配合公司下达的要求去展开工作,与同事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继往,以公司的利益为最大利益,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踏实、勤恳、不弄虚作假,为公司节约成本。与大家互相支持,主动配合他人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司新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即将结束了,在这期间感触良多。

xxx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xx处于时代的前端,是xx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在这么有前景的行业中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加深了对公司的认识。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通过对公司规章制度的学习,以及与各部门的接触,使我对公司团结协作,勤奋敬业,艰苦奋斗,诚信可靠,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注意学习的方法,更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从公司各种形式和性质的会议和培训里面,通过大家的交流中学习到很多与做人,做事相关的知识和教训,这是我是在学校里面所不能学习到的。特别是进行了几次的产品培训,现已基本了解公司的产品的工作原理与工艺过程,让我对公司产品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好的把握。

根据工作安排及岗位要求,进入公司以来,试用期期间的只要工作有:(1)工装夹具的设计与管理;(2)夹具的采购。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本人自觉认真学习本岗位的各项制度、规则,严格按照公司里制定的工作制度开展工作。积极参加公司里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首先,掌握了工作所需的solidworks绘图,熟悉常用的一些材料的技术性能,以及设计工装夹具的方法和流程,对工作所需的设计基本可以完成。其次,了解了夹具采购的流程及供应商信息,已完成的了多次的夹具采购。

由于设计的工装夹具设计完是要给生产使用的,所以要经常个生产部的人沟通,以便于设计出更合理的东西。设计也是要根据产品来做的,所以要跟研发部的沟通好,方便设计。跟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也是很必要的,及时反应相互之间的信息。设计的时候有些事情可能会考虑的不够周全,加工的时候问题才暴漏出来,跟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了,可以及时反馈回信息,加以完善。

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对材料个方面的了解还不够熟悉,还有机械加工的方式也不够了解。为了完善这些不足的地方,自己会从各个方向来获取资料来攻克不足,也会多请教同事。

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在公司里面,每一位同事都非常的友好,遇到很多的问题都是靠他们的帮助解的。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完成工作;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要特地感谢公司各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有一点,我觉得不是那么完善。不同不门的人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很多人之间基本是相互人不认识一样。特别是平时工作没有接触的人,压根就不会认识,更谈不上交流了。像今天去找一个本部门的人都找错,从来都没有介绍过,能认得脸都不错了。可能我来这不久才这样感觉吧。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三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看着公司快速的发展着:扩产、产线改造和即将进行的办公室搬迁,公司的发展也带动着个人的发展。自己更要努力提高自己,追上公司发展的脚步。

公司新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转眼20xx年我在沱牌的学习、试用已经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我就试用期的工作做一个全面而详实的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接下来的工作做的更好,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和各项工作。

一、试用期完成的工作

1、销售情况

上半年在公司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及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下,射洪战斗单元城中片区市场完成销售额5.3万元元,回款率为96%;低档酒占总销售额的82.6%,其中以沱牌头曲500ml、沱牌大曲简装480ml、柳浪春短盖销售为主;中档酒占总销售额的17.4%主要以五星沱牌及四星沱牌为主;其中五月份销售额为2.6万元,占总销售额的49%;六月份销售额为0.8万元占总销售额的15%;七月份销售额为1.9万元,占总销售额的36%。

2、市场管理、市场维护

根据公司规定的销售区域和市场批发价,对经销商的发货区域和发货价格进行管控和监督,督促其执行统一批发价,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低价倾销和倒窜货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各个销售终端长时间的交流和引导,并结合公司的营销策略,在各终端张贴了舍得酒统一的价格标签,使产品的销售价格符合公司指导价。按照公司对商超、酒店及零店产品陈列的要求进行产品陈列,并动员和协助店方使产品保持干净整洁。在店面和柜台干净整齐、对我公司产品的陈列进行了相应赠送政策宣传,使其达到利用终端货架资源进行品牌宣传的目的。

3、市场开发情况

上半年开发商超、酒店、餐馆总共31家。部分新开发网点是射洪战斗单元城中片区较大规模商超,对于我公司产品陈列较为齐全,由低端至高端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柜;其他新增网点为射洪战斗单元城中片区中小零售终端,所上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区。

4、品牌宣传、推广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沱牌酒的认知度,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根据公司规定的统一宣传标示,在人流量大、收视率高的地段及生意比较好的门市部,张贴沱牌头曲500ml宣传海报400余张,联系并协助广告公司制作各式广告宣传牌41家,现已制作完成3家;对于公司的旅游参观政策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落实与人数统计,积极配合公司对遂宁片区客户到本公司旅游参观的向导工作,此次一系列工作对公司的历史文化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力提升了品牌形象及品牌认知度,让家乡人民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我公司。

5、销售数据管理

根据公司年初的统一要求完善了各类销售数据管理工作,建立了经销商拉货台帐及经销商销售统计表,并及时报送销售周报表、销售月报表,各类销售数据档案都采用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保存,使得的每月计划更加客观、准确。在每月月底对本月及累计的销售情况分别从经销商、单品、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以便于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市场情况,指导以后的销售工作。

6、市场竞争品牌调查统计情况

根据现有市场调查统计得出,丰谷、太乙、小角楼及金六福等系列酒是我公司中低端产品的主要竞争品牌,尤其是低端简装酒当中以丰谷头曲、太乙曲酒为我公司低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其市场占有率高,市场流通速度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公司沱牌头曲、沱牌大曲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流通,这也为我公司低端简装产品的推广设置了巨大障碍。

丰谷公司最近执行市场优惠政策:连续或一次性进丰谷特曲、清朝丰谷等系列酒达5000元可获得九阳牌豆浆机一台,达2万元可获得价值20xx元空调一台。

金潭玉液以单品单行3盒为基准,陈列4种及4种以上产品送成都金潭玉液

二、工作打算

尽管在试用期当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从事销售工作时间较短,缺乏营销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使得有些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到位。鉴于此,我准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1、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品

其一是抽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营销方面(尤其是白酒营销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些成功营销案例和前沿的营销方法,使自己的营销工作有一定的知识支撑。其二是经常向公司领导、各区域业务以及市场上其他各行业营销人员请教、交流和学习,使自己从业务水平、市场运作和把握到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射洪战斗单元城中市场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流通渠道进行销售的。接下来在做好流通渠道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向商超渠道、餐饮渠道、酒店渠道及团购渠道进一步拓展。在团购渠道的拓展上,下半年主要对系统人数和接待任务比较多的工商、教育和林业三个系统多做工作,并慢慢向其他企事业单位渗透。

3、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产品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TM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63-01

1.概述

滚珠丝杠副其装配、启动力矩保证与测量、低频磨合试验、高频磨合试验等精度要求较高,钢球、返向器等选配有一定难度,不易实现。试验后产品启动力矩要求严格,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启动力矩不易测量,尤其试验后启动力矩难以控制,需要对其进行反复试验摸索,对滚珠丝杠的启动力矩测量方式及测量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带负载力高、低频磨合试验不止我厂首次进行,也无其他专业生产厂家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对滚珠丝杠装配试验的工艺方法进行相关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目前需求,我们主要研究内容有:装配过程控制满足启动力矩要求。产品启动力矩要求较为严格,对装配参数控制有一定难度,需要对装配工艺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满足启动力矩要求。启动力矩的测量工艺方法研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启动力矩不易测量,需要对滚珠丝杠的启动力矩测量方式及测量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低频磨合、高频磨合试验工艺方法的研究。

2.2 滚珠丝杠副的装配工艺研究

滚珠丝杠副滚珠循环列数为4列,滚珠装配数量总体在40~75之间。滚珠数量多,滚珠较小,装配滚道不连续,因此装配过程中存在滚珠容易散落或错入滚道等情况。我们采用两种工艺方法进行了装配研究。

第一种设计装配工装,装配工装包括装配杆和装配导向套各一件,将导向套装入丝杠螺母,再将装配杆穿过定位导向套置于丝杠螺母中间,保证装配杆固定稳定,将装配杆一端的端头与将要装配滚珠的丝杠螺母轨道齐平,慢慢的将滚珠放入轨道中去,待这一圈轨道装配完毕,移动装配杆,端头与下一个要装配的轨道一齐,慢慢装入滚珠,原理相同,以此类推,直到所有轨道装配完毕。然后将丝杆与装配杆搭接对齐,将丝杠螺母连同滚珠旋到丝杆上,完成装配。第二种在滚珠丝杠副磨合试验前涂抹油膏,保证产品磨合使用过程中运动灵活,避免损伤。这一方法装配质量高,能很好的完成装配。

2.3 启动力矩测量工艺研究

使用拉力计测量,拉力计量程为150N,分度值为0.06N。可以使用丝杠螺母自身所带的孔及凸台为着力点,需借用工装轴套,将轴套装入丝杠螺母一端孔内,以轴套上的孔为着力点。用拉力计测出丝杠螺母启动时拉力,测量出力臂实际值,从而计算力矩。

2.4 高、低频磨合试验工艺过程

滚珠丝杠副产品磨合试验首先将产品通过专用模具固定在试验台上,在磨合前,须检查产品是否夹紧,防止在磨合过程中工装与产品松动,损坏产品。检查传感器位置无问题,与磨合产品型号相对应后,启动试验台通过试验台加力功能向滚珠丝杠副施加负载力7N・m-15N・m条件下,设置正弦信号,周期f=0.6Hz,时间t=14min,其周期为行程周期,机械全行程范围内进行低频磨合。

低频磨合结束,检查试验台,确定各连接螺栓、螺母无松动等问题,确认传感器位置正确后向滚珠丝杠副施加负载力7N・m-15N・m条件下,螺母左端距离丝杠右端轴肩(26±1)mm处,进行幅值为±17mm正弦信号的高频磨合,周期为f=5Hz,时间为t=8min;其周期为行程周期。

3、研究成果及其水平

3.1 研究取得的成果

滚珠丝杠产品经过反复装配、摸索出借用工装的装配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装配质量;通过多种测量方法对比确定了测量启动力矩的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准确度高;通过多种产品的磨合试验摸索,熟练掌握了产品在试验台上的装配方法、技巧,并掌握了高、低频磨合试验的工艺方法,熟练掌握了产品性能试验台的使用;通过三种产品装配、试验的反复摸索总结了相关经验,为以后类似产品生产奠定了基础。

3.2 出现问题与解决措施

滚珠丝杠副装配过程中,由于滚珠数量多,滚珠直径小,装配过程中存在滚珠容易散落或错入滚道等情况。为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设计装配工装来简化困难,装配工装包括装配杆和装配导向套各一件,将导向套放入螺母一端口处,装配杆进入,通过导向套来确保装配杆与螺母处于同心且水平位置,当一个滚道的滚珠装配完成,装配杆就移动到该处,一直到所有滚道都完成,这样防止滚珠掉落和装错滚道,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在进行高、低频磨合试验后,滚珠丝杠副的启动力矩会产生改变,甚至出现卡顿现象。因此试验后,返向器与滚道结合处连接不是十分顺畅,在磨合过程中存在返向器有稍微损坏的风险,这会造成出现卡顿的现象,滚珠丝杠副在进行磨合试验后返向器的左上部分出现了磨损的现象。在磨合试验后分解滚珠丝杠副,进行清洗,然后对产品进行检查,对有卡顿现象的滚珠丝杠副的返向器滚道角度进行修配,保证滚珠在反向器中滚动顺畅,返向器与丝杠螺母滚道衔接顺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