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09:12

学前班教案

学前班教案篇1

观察课本第八页的四副图画,看看都画了什么?

二、拼一拼

尝试拼读dtnl与相关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三、读一读

练习朗读儿歌《轻轻地》,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尽量读会。

四、讲一讲

仔细观察13页图画,根据图画内容编故事讲给家长听,把儿歌读给家长听。

一、教学目标

1、学会 d t n 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乐于拼音

2、认识5个生字“大米、土地、马”,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会读儿歌。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

4、认识“大、米、土、地、马”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5、让孩子初步懂得尊重并珍爱生命、与自然或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d t n l与韵母的拼读,掌握拼读方法(拼音的正确拼读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重点)

2、难点:练习d t n l与韵母的拼读,掌握拼读方法。

三、教学准备

d t n l 和5个生字的字母卡片、PPT

四、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看情境图

⑴显示画面  师:瞧!这是哪部名著里的人物?他们是谁呀?正在干什么?

⑵学生小组讨论:

①孙悟空的表情怎样?

②哪吒心里在想什么?

⑶谁来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大家评议)

⑷谁来把哪吒心里想的告诉大家?(大家评议)

2.引导听语境歌

⑴师指图说语境歌:悟空本领特别大,

天兵天将全不怕,

打败哪吒三太子,

乐得悟空笑哈哈。

⑵课本显示拼音语境歌:   tā de běn lǐng tè bié dà,

① 师:看谁的本领特别大,能把这些拼音全读出来?

② 学生看,试读。

⑶师: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小朋友一定知道,这节课要学习哪些新的拼音字母?(生答后,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d和t

(一) 认清形,发准音

1、 学习d

⑴显示“座钟笔筒图”

师:小朋友,你们都很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样子很像我们今天要学的那一个新字母呀?

⑵我当小老师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助大家会读“d”?那这个新字母会十分感谢你,愿意和你交好朋友!  (个别学生上台看大屏幕范读,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师:还有谁想来试试?你怎么会读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指名读,纠正发音。)

⑶同桌互读,共同正音。

⑷学生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⑸课外延伸,能力提高。

师:学会了“d”的发音,想想看,你以前听过、看过哪些字里有“d”这个音呢?

3. 同法自学t

(二) 正确书写

1. 学习d的书写

⑴过渡:小朋友的本领比孙悟空还要大,不用老师教,自己就学会读d和t了。你们看,孙大圣在朝你笑呢!不过,他接下来还要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正确地书写d和t这两个字母。他摘了许多仙桃要奖给写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呢!

⑵比一比,看谁能得到仙桃。

师:你是怎么记住d的写法的?

师在小黑板上强调d的笔顺,学生书空:dc d

师说顺口溜强化记忆: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 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2.自学t的写法

三、学习d t与a e i u的拼音

1.出示:d—a t—a  d—e t—e

d—i t—i  d—u t—u

⑴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拼读方法来读出d t与单韵母a e i u的音节?

⑵学生自由练习,同桌互练。

2. 幻灯片中闪现: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学生拼读,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3.指名读,幻灯片中闪现哪一组,就拼读哪一组,拼读正确的被称为“拼读大王”。

四、 巩固练习(找字母游戏)

学生将b f d t四张卡片放在桌上,老师读字母,看谁第一个找对卡片,领大家齐读三遍。

五、作业

1. 好朋友之间互相检查d t的发音。

2. 抄写d t各四遍。

3. 搜集生活中与d t相关的音节,继续练习拼读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学生掌握得好。

2. 接读顺口溜:(说得好的奖小红旗。)  座钟笔筒d d d  时装模特t t t  ……  二、学习声母n和l

(一)认清形,发准音

1. 学习n

⑴显示哪吒出关图,学生观察:谁在干什么?

师:哪吒的“哪”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哪个字母的读音和像啊?  学生齐答,

⑵师:这个音很难读,谁能把它读准读好,那哪吒小哥哥一定夸奖你的,谁来先读?

⑶我当小老师  个别生试读,

师纠正发音:把嘴型放在d或t上,声音从鼻子里发出来,n是后鼻音。

⑷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查,体会鼻音。师巡回检查,个别辅导纠正。

⑸指名读,开火车读,哪吒对读得好的大声说:“你真棒!”

⑹记字形  ①一分钟记字形。  ②交流识记方法。

③归纳方法:  哪吒出关n n n  一个门洞n n n  u 字倒写n n n  ……

2. 学习l

⑴显示小丑顶小棒图。学生观察:谁在干什么?

⑵师:你们看,小丑鼻尖上顶的小棒的样子很像今天我们要学的哪一个字母呀?

⑶生齐答,幻灯片中闪现“l”。

⑷记字形。(方法同上)

⑸与“n”比较,发准“l”的音。

①辩音。  教师发n和l的音,让学生分辨字母,并说出两者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教师补充:l的发音方法和n相似,不同的是读l时气流从舌尖两边出来,所以它又叫“边音”。

②听力比赛

课件出示图文对照的拼音词,让学生听辩n和l: 奶奶 拉车 你们

鸭梨  泥土 礼物  哪里 蜡烛

(二)正确书写

1. 学习n的书写

⑴过渡:哪吒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认为你们比他更聪明,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认识了n和l,并且读准了它们的音。现在,我们又要进入“书写天地”啦,哪吒小哥哥要在你们中间找出一位“书写大王”,拜他为师呢!你想做他的老师吗?

⑵师纠正补充:  “n”写在四线格的中格,第一笔要露出一点头,第二笔拱起来的圆弧要顶到第二条线。

⑶多媒体演示“n”的笔顺。学生书空:nn

⑷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2. 自学l的写法   3、大组竞赛,选出“书写大王”。

三、学习n l与a i e的拼音

1. 幻灯出示:  n—al—a  n—el—e  n—il—i   ⑴师:我们请上节课的拼读大王来拼读这些音节。(指名读)

⑵自由练习,同桌互查。

2. 学生齐拼读,幻灯片中闪现:  na la  ne le   ni li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音。

3. 指名开火车读,评出“拼读大王”。

四、巩固练习(游戏)

4. 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长将d t n l四张卡片放在桌上。组长读字母, 看谁第一个找对卡片,领小组成员齐读三遍。

5. 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听老师读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 应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摆成音节读一读。

五、作业

1、好朋友之间互相检查n l的读音。

2、写n l各四遍。

3、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样子像这些字母。搜集生活中与n l相关的音节,继续练习拼读音节。

三、认识生字,拼读儿歌。

1、出示识字卡片:土地 大米 马,指名朗读、齐读;去掉音节后学生再读。

2、出示儿歌《轻轻地》, 教师引导孩子注意红色的音节。(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朗读或背诵,学生齐读或背诵(要求加上动作,轻轻地读)

4、师:说说从这首儿歌里你知道了什么?

字母d t n l的音和形,尤其是n和l的读音要区别开来,通过文中的表音表形图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强化记忆。声母和韵母的拼读也是难点。

学前班教案篇2

因为帕姆莉的课程设计和一年前相比有了显著变化,所以我决定再去看看另外三个幼儿园的活动室。同样 的活动还包括识字活动。孩子们用鲨鱼牙做环,他们那里正打开一本书,上边画着各种鲨鱼的牙,所以,每个 孩子在做环的时候都必须认出它是什么鲨鱼的牙。一些孩子正在就不同的海洋生物写报告,其知识丰富的程度 令人吃惊。

当我几星期后再次回到帕姆莉的活动室时,孩子们正在研究骑士和城堡。教室外的小路上画着蓝色的护城 河,进门的时候,我必须拉一根线,一个冰箱盒做成的桥把我带过护城河。进到屋里,这里是城堡,孩子们正 在金属网基上用纸做一个飞龙,可是有一个问题,飞龙的翅膀是垂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们想出了 用衣架支撑翅膀的主意。

四个孩子坐在桌旁,讨论如何描述她们画好的一个挂毯。一些孩子用玩具骑士和城堡进行演剧,另一些孩 子在画城堡,并在画旁写着什么。这里有一个新的粉笔墙画,在书写角有一些线段,这些线是孩子们用来“捆 扎”、“邮寄”信件的。屋里还陈列着盾、头盔的旗子,积木角放着一些皱纹纸和标签,阅读角是一个城堡塔 ,有箭和窥视镜等。

没有钤声、哨声和教师的提醒,孩子们自愿从这个中心转移到那个中心,很忙碌,没有因为无趣而进行 打闹的现象;教师像是一个辅导员。

教师每天都给孩子们读书。读完后,教师问孩子有什么事情愿意记录下来,然后,孩子们复述刚才书上的 一些情节。月末,记下几页内容、图表等。在这期间,他们肯定要重复读这些内容。

这种值得推广的课程到底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教师们一致同意,正是帕姆莉——他们的发起人——带领 他们进行了这一主题的研究。一次和帕姆莉的会见展示了这一计划的发展过程。

“你为什么决定在你的课程中进行这些变化?”

“我是因为对过去的做法感到无味而逐渐试着改变做法的,我不喜欢教字母、发音和毫无联系的字母表。 ”

“你是怎么开始的?”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我用字母表让孩子们帮我写故事,我不用课本,但通过图表、成组的故事、无尾 句和游戏进行教学,我们都发现这样做比原来的课程有趣多了,孩子们对所学的字母都能读得很好,因为他们 自己造句和组织故事。

我们幼儿园围绕着我们采用过的内容建立起了社会研究和科学课程,这些内容包括文学、艺术、电影、图 画、日记、专题等,对孩子们来说这些专题是如此有趣,使他们难于离开阅读组。我们还发现,当我们的主题 是关于蝴蝶的时候,孩子们认读如:毛虫、蝴蝶、蝶蛹等字没有困难,甚至那些平时阅读能力不强的孩子也能 读这些字!我和他们都如此激动不已。

后来,我逐渐捕捉住了孩子们对写的自然兴趣,鼓励他们把词写在卡片上,在班里建立起了邮政信箱,他 们互相之间写信,如果一个孩子收到了一封信,但是看不明白上面的内容,发信人就要进行讲解,很快,孩子 们对此都十分感兴趣,他们经常共同看自己写的故事。

我把纸订成册,放在书写角,孩子们就去写书,书上的故事大家分享。”

“你还有阅读小组吗?”

“我们每天都和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在一起,一起读写,共同分享故事或就某一主题共同活动。我要求孩子 们随机地组成小组,如果我看到一个孩子独自进行某一活动,我就会叫别的孩子来参加,这样既让孩子们学会 一起活动,又不打断他们的学习。这种小组活动的另一大优点是能力强的孩子能给其他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例如:在我们进行‘三只熊’的活动中,我们煮了麦片粥,我让孩子们分小组品尝麦片粥,孩子们背诵了 其中一节——‘热的豌豆麦片粥’,我们制作了一个图表,记录下了有几个人喜欢它是热的,几个喜欢它是凉 的,几个喜欢它在罐子里。”

“那么技巧怎么样?”

“当然,我们希望孩子们成为读写能手。当孩子们需要时,整体语言教学法能帮助他们得到对技巧的控制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读写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学到技巧。然而,我们发现不用通过“drill—like”去完成这些 ,当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使用书面语言时,他们日益变得有能力。”

“作为教师,你的角色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的独立性更强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充当一个辅导员。孩子们互为老师,他们在教与学的交往中发 展了信任感。

我花更多的时间与我的教师伙伴在一起,共同协商每个月的活动主题,然后在班级中执行。现在的课程计 划是我们亲手决定的,而不是由课本制定的,这使我们对所教的内容更加负责。当课程进行得顺利时,我们当 然很高兴;不那么顺利时,我们认为应由我们自己负责,并回过头来对主题进行修改。”

“你怎么衡量孩子们的进步?”

“孩子们经常把书中认识的字指给我看,他们都能至少找到一个认识的字。我也清楚他们在怎样用写表达 自己的想法方面知道些什么,在什么地方开始拼写和点标点。例如:一个孩子注意到P和n在一起时,在字中的 读音是“f”,然后他就在描写声音时用这个音。用这种评价的方法使人能用确定的方法知道孩子所掌握的知识 。我借鉴了《整体语言教育评估手册》中的许多想法。

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如果一个孩子问我有关书写方面的问题,我就问是否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讨论怎样拼写词,解决问题,怎样继续完成主题,他们是思想家和实干家。

在学年末尾,设计课程的教师对孩子们实施了一个非正式的阅读量表考查,以便对孩子作出正式评价并确 定他在一年级的阅读水平

学前班教案篇3

中医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桥梁[1],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中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中医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临床病案分析,并与未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教学班级做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wWw.133229.cOm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试点班成绩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程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1 试点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表2 试点班学生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度调查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学前班教案篇4

中医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桥梁[1],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中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中医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临床病案分析,并与未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教学班级做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学前班教案篇5

1.1学案的概念

学案指由教师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既呈现了教学主体内容和教学结构,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研究的问题、练习,除此之外还关注数学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等。学案是学生在自学、探究、讨论、练习、整理、复习与反思等学习环节作为有据可依的学习材料。

1.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学案源于教案,二者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并指向共同的教学目标。教案较学案最大的不同在于教案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构思,是课堂教学的纵向设计,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更主要的是以“教”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

1.3学案的重要性

学案侧重知识面的拓展与教学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提供,是课堂教学的横向设计。其优点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辅助教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案很好地充当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载体和平台。[1]学案完整地记录并呈现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联结新旧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开放的形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学案的主要组成

学案的内容构成一般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课内练习、回家作业等,但学案中的栏目大小、名称可能不同,如有的分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指导、课内练习四部分[2],有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导学指路、学习巩固、创新舞台五部分[3],还有的分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六个部分,或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读书思考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七部分[4]。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校数学教研组所编写的学案主要包括四部分,具体为:(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课前准备;(3)课堂流程;(4)课后练习。

2.1.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案的第一部分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将以上内容交代清楚,2.1.2课前准备

主要针对学生近一段时期内易错的概念和知识点设置一些问题和习题,请学生课前完成,突出先学后导的思想,目的是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上。题目的难度合理控制,习题既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1.3课堂流程

首先提供学生近期易错知识点的变式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提高查漏补缺的有效性。

然后通过典型例题通解通法的分析,体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规范书写过程。在师生合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与学双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

最后是课堂练习部分。在课堂例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变式练习,力求课堂上暴露的问题,当堂解决。再次为学生点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练习过程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2.1.4课后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作用类似课后作业。仍然以大纲、考纲为依据,难度适中,紧扣当天课堂主题,与课堂练习相结合,重点仍是课堂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这部分练习可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设置有梯度的选做题。即照顾差异,又利于共同参与,坚持层次性原则在学案中的使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知识内化整理的机会。

2.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要与研究对象具有适宜性。[5]因此本课题采取了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相关题目,采用不记名方式,请学生回答,详细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情况。

2.2.2师生访谈: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对于学生的访谈工作主要放在假期。选取班级中数学成绩好、中、差的不同学生展开调查。此时学生没有了学业的压力,交谈比较随意,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放在周二下午。这个时间段是我校规定的数学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访谈在活动室进行,多是同一年级组的三四位教师一起交流和讨论,气氛宽松融洽,被访的教师较能畅所欲言。

3.实验分析

3.1实验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3.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的6个平行班级。这6个班级进入高中时班级中考平均成绩相差不到0.5分,无显著差距。其中3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与另外3个班级形成对比。

3.3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测。将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的以高一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现状。第二阶段:实验干预。在实验班采取学案导学教学实验,控制班进行常规教学,为期一年。第三阶段:后测。实验班与控制班参加期末考试,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第四阶段:6个班级都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期一年。再次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之前,实验班与控制班的两次考试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采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且对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后,各项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3个实验班的均分比3个控制班的均分高出了6.2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平均高出26.4和34个百分点。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该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于我校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改变是显著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生,在2011年高考中数学成绩取得了喜人的佳绩。

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必须注意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达成度;(2)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介入的时机、程度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金月.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会.中学生物学教学“学案”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1(5):8-9.

[3]贾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6):32-35.

学前班教案篇6

作者简介:宋雅杰(1975-),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90-02

如何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是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很多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尝试案例教学,但相当一部分由于缺乏规范的方法做指导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实施方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改进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管理类学科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整理,提出两种案例教学实践模型,并对模型应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案例教学实践模型设计

1.理论导入模型设计

理论导入模型要求教师授课时先对学生介绍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结合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应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其基本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理论导入模型分两个阶段四个步骤来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一是课前准备阶段,通过提前下发案例资料,布置研讨内容,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借助多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形成观点。本阶段学生所作各项准备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等。二是课堂讲授、讨论阶段。其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重要途径,而随后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总结则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训练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借鉴别人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2.案例导入模型设计

案例导入模型要求授课时先导入案例,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结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层层深入,通过分析,逐步推导出相关理论。其基本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案例导入模型分两个阶段五个步骤来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一是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与理论优先模型相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二是课堂讨论、推导阶段。首先安排学生就案例中部分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指引学生思考方向,结合案例逐步提出和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问题的讨论。问题讨论完成之后,先由学生分析总结整个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由教师补充概括,最终完善需把握的所有新知识点及讨论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同样始终贯穿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模型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为了验证两种案例教学实践模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对两个教学班分别采取了理论导入型案例教学和案例导入型案例教学,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授课对象的选择

在“运营管理”教学中选择的两个学生班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两个班级年级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相同、教学进度相同、任课教师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表1 教学班基本情况表

教学班级 人数 课程 教学方式 实施方式 课时

09工商管理1班 58 运营管理 案例教学 理论导入式 3节/周

09工商管理2班 63 运营管理 案例教学 案例导入式 3节/周

2.课堂教学的组织

(1)管理1班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1班采用了理论导入模型进行案例教学,提前一周给学生下发案例讨论材料,上课时,由教师先对一次授课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详细讲授,然后再由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2)管理2班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2班采用了案例导入模型进行案例教学,每进行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时,先将与本知识点相关案例发给学生提前准备。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就案例中部分思考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结合案例逐步提出和完善对相关知识点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问题的讨论。

例如,在学习“运营战略要素与运营战略原则”部分的内容时,对采用案例教学的两个班引入了一个“家庭风味饼干”的讨论案例,并设计了几个思考问题。两个教学班均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组阅读思考,做课下准备。上课时,管理1班用了1.5个课时介绍运营战略要素、原则与战略构成等相关理论,然后用1.5个课时的时间结合案例让学生就思考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做出总结;管理2班则要求学生先就部分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导出运营战略的几个基本要素与原则,这需要2个课时。在所有问题都讨论完成后,再用1个课时由学生对本章内容做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概括,使学生了解该部分主要知识框架。

三、模型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为了了解两种案例教学模型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的效果及教学效果差异,分别从课堂表现和卷面考试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学前班教案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0

An Empirical Study on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QIN Caifeng[1], XIA Li[2]

([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Liuzhou, Guangxi 545004;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Edu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2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of portfolio assessment, which serves well for the practice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Then it further analyses its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Portfolio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outcomes

随着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 )研究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1 档案袋评价的概述

1.1 档案袋评价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档案袋评价的定义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表述。国外学者O’Mally&Pierce(1996)等认为档案袋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来源不同的反映学生进步作品,并加以评价和建议的过程。而Sarah&Jennifer(1998)则把档案袋评价称之为系统地、长时间地收集学生在完成具体、既定教学目标的作品,并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根据我国学者赵瑞萍(2009)的观点,档案袋评价也称之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指以档案袋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多样化的评价,还体现了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而吴娟(2013)则把学习档案袋评价定义为是指以学生学习档案内的各项学习材料为依据,借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进行追踪与监控,并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

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档案袋评价即是依据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长期地收集学生的完成的相关作品,并进行客观、综合地评价,以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1.2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很多,而外语教学者有必要根据教学需要与评价的目的来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依据Sarah&Jennifer(1998)的观点,档案袋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档案袋评价具有全面、客观、评价与教学相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由此,档案袋评价的运用,将有利于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1.3 档案袋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习档案包括一个时期内所有与学生学习有关的资料,它有多种形式,既包括传统的作业、项目报告和测试结果,也包括图片、声音资料或是视频资料等(罗少茜,2003)。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并通过师生共同协商,确定了综合英语学习档案的内容,具体如图1所示。

2 国内档案袋评价研究述评

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以及学习档案袋越来越多的运用,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式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档案袋评价的发展,国内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关于档案袋开发与应用的实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近年,档案袋评价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渐出现。吕凤平(2008)探讨了档案袋评价中学习者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周明娟(2009)主要阐述了档案袋评价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挑战;刘芹等 (2010)以实验的方式进行了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档案袋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王华(2011)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主要探讨了写作档案袋评价中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王莉(2013)创设自主写作模型,设计了档案袋评价融入到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李玲琳等(2014)通过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后,把档案袋评价运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

这些研究虽没涉及到档案袋评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实践研究,但为本研究为如何开展提供了指导及大量的理论基础、实证材料和研究方法。

3 档案袋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3.1 研究的问题

本文基于当前档案袋评价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两个专科班共66名2013级英语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档案袋评价的运用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有影响?(2)档案袋评价的运用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影响?

3.2 研究对象的具体分析

本项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教育专业专科2个自然班的学生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两个班共66名学生,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在实验前,为了确认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相似以及英语学习水平相当,笔者于2015年3月初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与测试,采用的是同一套调查问卷及测试题目。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与效度,调查问卷采用的是Oxford(1990)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并借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修改;基于专科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实验前,采用了2013年6月大学英语B级测试题对两个班进行了前测。实验班与控制班的独立T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不难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3.088,控制班的平均分为3.084。虽然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要多.004分,但从Sig值为 .860可以得出:在实验前,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学习策略使用相当。

从表4不难看出,实验前,虽然实验班的平均分要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1.738分,但从Sig值为 .575可以得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是没有明显差异的,英语水平相当。

3.3研究实施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参照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体系,来设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并通过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其意识到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借以提高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与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1)实施前准备。在教学实验前,首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与测试。其次,结合问卷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制定了学习策略的培训要求、模式与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与效度,实验班与控制班都是由同一位老师来承担教学工作,选用相同的教材,并确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相同。同时,向实验班的学生讲解建立学习档案的要求、意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2)实施过程中,首先,实验班的学生建立综合英语课程学习档案。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学习档案的内容最终确定为既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值日生报告、角色表演等;又把学生的课后参与活动情况,如竞赛活动参与等纳入进来。

其次,学习档案内容的汇报展示。以小组的方式,每三周进行一次学习档案的汇报展示,展示的方式为口头演示或是PPT展示。

再次,三位一体的档案袋评价模式。学生的值日生报告、角色表演、作文等,要求学生能做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并制定好相应的评价标准。

此外,教师需要根据评价反馈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最后,教师需进行教学反思。为期18周的教学试验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实验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实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实验能顺利有效进行。

而对控制班的学生,只是要求他们完成与实验班相同的作业,不需要他们建立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档案。

(3)实施后结果分析。为期18周的课堂教学试验结束后,笔者于2015年7月用相同的问卷再次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并采用了2013年12月大学英语B级测试题对两个班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以下内容是开展了档案袋评价的教学实验活动之后,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具体结果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问卷平均分要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06分,并且T实验的Sig.值是.000

从表6不难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5.611,与控制班平均分75.611,对比起来有着明显的优势,平均分高出了7.425分,且T实验的Sig.值是.004<.05, 由此可见,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成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4 结语

实验教学表明,档案袋评价能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档案袋是一个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首先,它能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其次,它能给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使得教师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最后,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芹,王莉.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档案袋评价可行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48-52.

[2] Barnhardt,Sarah;Kevorkian, Jennifer; Eelettt, Jennifer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ummer 1998.

[3] 吕凤平.档案袋评价中的学习者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增刊.

[4] 李玲琳,邹华.档案袋评价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3):168-169.

[5]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 王莉.基于档案袋评价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03-105.

[7] 王华.写作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主体的探索研究[J].外语界,2011(2):90-96.

学前班教案篇8

    实验教学导入案例利用部分实验课时间,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首先是教师示范引导,适时而巧妙地导入相关案例;其二是将有关案例预先发给学生让其查找资料作准备,便于课堂上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其三是循序渐进,由学生制作符合自身特点、而又有点“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课件.并由小组派代表或主动或点名,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评估教学效果根据文献[2]有所改进,具体以教学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思路创新四项抽象指标,主观评价认可程度;以期末考试成绩、创新课题及发表论文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中药学”教学期末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250份,总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情况,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四项指标主观评价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的3个班,自评单项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认可率明显高于非案例教学的单一传统法对照班(83.3%以下),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不及格率:导入案例教学的3个班共为6.2%,而对照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优良率:7年制中医专业为58.6%,中西医结合1班为58.3%、2班为55.0%,对照班为18.4%;平均成绩:3个班依次为85.11、77.82、75.81,均高于对照班的66.75,尤以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差异有显着性(P<0.05),2.3案例导入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申报及批准数均较多,中西医结合2班次之,而对照班为0.发表论文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均分别公开发表论文2篇。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中药学”教学受多种条件限制,理论教学阶段中学生接触临床或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故常会对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药物内容的繁杂感到茫然而厌学.为了夯实中药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及临床用药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和兴趣特点的不同,致力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按本课程特点精选典型案例,课堂上展现解读或课后讨论.我们以案例引导归纳演绎中药功效及适应证;或要求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有关理论结合起来,归纳一般性观点,围绕案例陈述其所辨证型、随症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应方药;或将稍有难度的案例布置为课后讨论题,抽部分实验课由师生共同解答共性问题及难点要点,激发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从案例库中再调出类似而又相对简单的案例,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有了一定辨证论治基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初步辨证.因此,案例导入法应贯穿于每次课的始终[2].案例评价是检验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班比较,3个班学生对案例导入法的兴趣度、理解记忆度、思维启发度、创新思维度四项指标均明显增强;3个班学生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显着降低、平均分数差异具显着意义(P<0.05);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可能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及学生自身特点等有关.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以及公开发表论文,结果显示:案例导入班均比对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中药学”案例教学强调纵横比较药物,加之要求学生个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见,使其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案例导入又加强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判断及融会贯通能力;围绕案例进行师生互动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走上前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距离,有利于动态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相同教学时间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开放性[3]案例教学法,确实要优于常规传统教学法.当然案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必然还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案例储备不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发挥不够;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转变不突出,中药学专业人才现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调整不大等等.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案例教学确实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学前班教案篇9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 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学前班教案篇10

二、教学体会

(一)案例教学优势1.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了解章节部分及背景材料,用案例引导学生将解剖学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联系临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潜能最大化发挥。从学生及考试评价结果看,案例教学班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创造力。课前,同寝室同学需要共同预习、集体讨论、查找资料,这有助于同学们团队意识的培养;而基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法,将使学生处于未来医师的角色,在获得有效背景知识的同时,身临其境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做好背景知识的准备、选择适当案例、方法和技巧的设置、组织管理的艺术化,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课堂管理艺术应用体会艺术化应用课堂管理,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前班教案篇11

在申报省级课题之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通过外出观摩、学习(昌乐二中、杜郎口经验),根据此课题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改变课堂结构模式,依据课程标准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目的是为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做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内容:了解差异,分层次科学建组、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过程分层、课后练习、辅导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五部分组成,其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题”研究宗旨:实现学生有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策略,引导、协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学案“预习案”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填空方式初步检测和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探究案”部分为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妥帖、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点拨,排除预习自学障碍,也为课后的知识延伸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典型例题”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解题的技巧、思路与关键,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随堂训练”分C组(基础题)和B组(中档题)和A组(提高题)习题,配置精,将重、难点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渗透到练习题中,学生可依据老师的点拨归纳来把握知识要点和方法,并能克服盲点误区;使学生练有目的,练有方向,为学生分层训练创造了便利条件,使一般学生能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好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均有相应提高。

2.突出新课程理念,解放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创设良好的思想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注重知识、问题、能力、思想的有机融合,阐述问题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领会解题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更大的收获。

二、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操作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班级分组、学生分层次

每位教师把自己所带班均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实验班每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确定为C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确定为B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定为A层次,约占班上总人数的五分之一。按A、B、C层次均分成6个小组。对照班不分层次,采取统一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习题训练也不分层次。

(二)课前准备

1.在学习每个课题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的手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过程。

2.向学生提前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依据课本、预习案、参考导学案进行自学,疑难问题同学讨论解决,通过上述方式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疑难问题清单,以便在课堂老师的点播下进行解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后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让学生自测自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时间段。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笔记知识、加强记忆。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然后用13分钟时间对导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用10分钟时间进行分层练习,让A层次、B层次和C层次学生分别做学案上的“基本概念题、基本规律应用题和能力拓展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对存在问题的题目教师引导、点拨进行解决。最后用2分钟时间进行作业布置,让A层次、B层次和C层次学生分别在课后完成学案“课堂检测”中A、B、C三个层面的题。

三、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张同学,原来对数学没有兴趣,现在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盎然,数学成绩上升迅速。

2.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学前班教案篇12

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已逐步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众多高职院校认同并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出现,使得订单培养显得不够规范,不够成熟。

一、半程订单班的实践

(一)半程订单班的界定

半程订单班指学生在校正常学习1-2年时间后,由用人单位根据发展需要,从各相应专业的在校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新的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对学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之后录用考核合格的学生。

(二)半程订单班的运作

1.签订“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协议”

在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2.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

企业对自愿报名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选拔,选拔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学校将为整个选拔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协助,入选的学生将单独组建“订单培养班”。

3.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与能力,将这些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4.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选派出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企业则选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工作场地和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工作技能。

5.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为了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6.企业按照协议录用毕业生

订单培养教育完成后,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订单”约定,录用合格的毕业生,安排学生到企业就业。

二、半程订单班存在的问题

(一)订单班学员稳定性不够

虽然订单班学员是在参加了企业的宣传之后,自愿报名加入的,企业也派出了专业人员进行了面试,但是在合作一段时间后,有的学员开始抱怨学到的太少,企业没有兑现承诺,有的抱怨太辛苦,像是廉价劳动力,有的担心毕业设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毕业,有的学员提出要退出,企业也对有的学员不满意提出要退回。订单班人数越来越少,严重影响订单培养的进展,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专职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订单班成立初期,学校选派了专业教师作为订单班的专职指导教师。由于专职指导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和兼任的缘故,他对企业的培训内容一知半解。在订单培养过程中,他对学员指导往往不专业不到位,不了解学员在企业情况,无法及时解决学员困惑,造成了学员有被弃之不管的感觉,同时也起不到督促企业按照协议培养学员的目的。

(三)前后培养方案融合度不够

半程订单班学员来自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入校前已经制定好,却无法与后期制定的半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衔接,主要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周到的安排。企业和学校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足够的沟通,使得订单班方案和大纲方案冲突重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订单班学员的正常毕业,影响了原来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增大了学校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量。

三、半程订单班运作构想

(一)提前宣传,构建订单班选拔机制

订单班学员选拔工作不能只在开始组建订单班时进行,应该要提前宣传,建立规范的相关选拔机制。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对其宣传学校工学结合模式,让其了解订单班性质、培养目的及开班时间,进行前期宣传。在正式选拔前,充分宣传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面试,同时考虑班主任意见,筛选出职业素养较好的学生。对选的学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客观理性正确地认识订单培养过程。一届订单班获得良好口碑后,有利于校企的长期合作,有利于订单培养的良性循环。

(二)三方考核,建立建全专职指导教师考核机制

建立建全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奖励机制,可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企业、学校、学员三方共同打分,可以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专职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从专业带头人里挑选,并及时安排其到企业参加培训,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这样既有利于专业带头教师更好地指导新生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利于订单培养的前期宣传工作,同时专业带头教师对订单班学员的情况有了较多了解,在指导学员实训实习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三)提前规划,制定适应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新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统筹规划课程安排、技能证书培训等。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制定要请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专业团队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协商。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要和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置换要紧扣企业的培训内容。融合度高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也会减少订单班带来的附加工作量,让订单培养显得更加的规范。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