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1:31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篇1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会计大作业、军训、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行政)、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与衔接上,会计大作业与军训安排在第二学期暑假的实践周阶段,时间长度分别是1周、2周;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四学期的教学周阶段,其中教学实习结合秘书学、公文写作等课程进行实习,社会调查结合城市管理与实践考察等调研活动进行,时间长度分别为4周、2周;专业实习(行政)安排在第六学期,有60小时的上机时间,结合电子政务、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实践性工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教学周阶段,为毕业论准备,时间为两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教学实践周,时间分别为16周、4周。为了全面了解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梳理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相互脱节的矛盾与问题,本次采用调研问卷的形式,由同济大学实践教学课题组、教务处联合开展,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院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比如建设经济与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在制度上加以保障等,这些因素在宏观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作为管理层,是改善实践教学效果的外因,关键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重学轻术”的思想,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有些教师还没有产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的思想,依然认为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导致在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心不够。学生方面,虽然意识到实践教学对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落实到实际中,仍不清楚各项实习阶段的目的和内容;还有学生抱有功利态度,只重视与成绩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实践教学对综合成绩影响不大,未能正确对待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篇2

PLC程序在其自动控制专业课程中难度应算比较容易的,但社会实践反馈相关技能人员仍短缺,原因在于在校学生对其学习积极性欠缺,对编程类课程有抵触心理,所以PLC教学应从提高学生兴趣、采用从简到难的教学方法。

1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PLC教学第一步,让学生明确PLC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除文字介绍外,最好配以多媒体视频,将工业生产中PLC不同控制实例系统的展现出来,学校若配有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在PLC开课之前可以先设置一次自动化生产线观摩课程,将PLC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的供料、加工、分拣、输送、入库等环节一一展示一遍,让学生认识PLC的重要性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2 实践内容从简到难

学校在开设PLC教学之前应已开设电气控制相关课程,对于电机的各种控制线路都已比较熟悉,PLC编程学习的前驱内容可设置为由简单的电机控制控制线路转换成PLC梯形图,比如电机的连续运转、正反转等,每条新指令的学习要配有相关的控制事例,最好可以通过实验箱或者实验台将功能实现出来;系统编程实践也要采用从简到难的顺序进行,可进行:(1)艺术灯的控制(可设2~3个小项目);(2)电机星三角降压运行控制;(3)通风机的监视控制;(4)四路抢答器控制;(5)定时搅拌机控制;(6)水塔水位的控制;(7)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8)机械手的控制;(9)邮件分拣控制(大小球分拣控制);(10)刀库捷径方向选择控制;(11)物料混合控制;(12)四层电梯的控制;(13)四级传送带的控制;(14)装配流水线的控制;(15)化学反应过程控制。

实践项目编程方法可分为:(1)低压电器电气控制原理图转换梯形图设计:学生在接触PLC之前,一般都已开设过电机控制课程,可以将电机控制线路中的开关触点转换为输入触点,将负载线圈作为输出点进行转换,比如电机正反转、电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等;(2)时序图设计:多个输出信号受不同时间段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3)顺序控制设计:输出模块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动作(物料混合);(4)逻辑分析设计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的通断状态作为输入信号进行逻辑组合(通风机监控系统);(5)经验设计:对可以凭借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进行编程(电机顺序启停)等方法,项目可根据学校课时安排选择,项目实践包含线路安装调试和程序编写两大部分。

3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篇3

实验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同样,实验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操作,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结合的好,教学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习。下面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它应具有的特点

①学生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即动手又动脑是学习的能动过程。

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了统一性和实用性。

⑤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

1.2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采用相应手段,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违反实践操作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到错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

②通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端正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

③根据实践的内容,确定假设与研究的因素。确定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过书写或讨论的形式,对比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但是在运作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资源共享意识,造成资源的浪费。学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院、系为单位,有时宁可不用,也不会给其他部门使用,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②有时实验项目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即便是该实验项目很好,但缺少资金设该项目无法继续,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③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练习法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使得在线练习成为可能,并形成交互,这更强调环境建构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统情况下由学生机械的作练习题。

3实验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上述情况亟待改变,以提高实践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已经积累的实验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得实验课程的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在实验课程进行中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实验教学的即时评价,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得到更好的实验教学。但更多的是利用邮件形式,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谈话的规模加以夸大,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形式,实现师生间的双流。

②将实验室建设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按照社会积极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实验堆理论的专业层次和动手层次的要求,力求所选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进资源投入方式,已达到控制实验的最优化。

③加强合作与参与实验教学方式。合作与参与教学方式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一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校与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解决了一些资金问题,而且可以指出学校教学中的不足。

综合上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革命向实践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践教学方式未来所面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社会化、产业化。实践教学的社会化意味着校内实验室对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化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经济资源表现为各种硬件设施,如房屋、设备、用具、器皿等各种物质载体;智力资源实验模式系统设计和教师投入的积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各种软件。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47-02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承担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校于2006年由中专升格为专科学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不断促进了思政课教学部和全体思政课教学人员的健康发展,从而确保了毕业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意识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各种不良思潮及社会痼疾沉渣泛起,在一定程度上对固有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必须及时调查研究,深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调整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始终占据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为此,笔者就思政课的功能和必要性、学习兴趣、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问题在校内以无记名问卷的形式作了随机抽样调查,现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 学生概况及调查说明

我校是一所新兴的医药类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000名(含校外实习生),分属于医学、检验、药学三个系14个专业方向。生源主要以云南省各地、州(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兼招部分省外学生(约占5%)。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校外实习一年。

本次调查中2011级学生已在校外实习,故以2012级、2013级各系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2012级学生已入学一年,2013级学生则为刚入学不久的新生。累计发出“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问卷”200份(两个年级各发出100份),收回有效卷200份,有效率100%。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思政课”的功能及必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问卷调查来看,2012级学生对思政课的功能普遍持认同态度,认为通过思政课的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素质;2013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认识较为模糊,仅把思政课视为是必修课或“拿学分”的一门普通课程;还有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开设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开设思政课与大学生成才、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不到位。

分析:2012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培养,对思政课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2013级学生则由于入学不久,加之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非常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理解存在偏差。总的来看,固有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了厌倦、抵触情绪,枯燥的内容加之简单的说教难以担当起思政课的重任。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思政课兴趣不浓的现象。本次调研表明,我校思政课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应付了事的心态可窥一斑。因此,如何加强正面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是摆在全体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现在,我校开设的思政课共有四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和《生命生存生活》。其中,前三门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开设的,《生命生存生活》则是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开设。

调研显示:在四门课程中,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基础》《形势与政策》《生命生存生活》三门课程是学生能够接受也比较喜欢的课程,而《概论》课程则有较多学生表现出了兴趣不浓或勉强应付的态度。究其原因:《基础》《形势与政策》《生命生存生活》课程具有内容紧密联系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与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特点,课程的现实性、针对性强,内容大多鲜活、生动,能满足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获得了较多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概论》课程由于理论性强、内容比较陈旧、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关系不够明显,因而喜欢的学生比例不高。

分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思想意识空前活跃、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渴望对人生、社会有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不仅要重视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教育教学,力争以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赢得学生的兴趣。

三 调研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管理,不断促进思政课的健康发展,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明显滞后,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建议

第一,《概论》是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若不能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实效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和影响。改革的目标:一是在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二是在教学形式上要进一步灵活多样,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实践教学篇5

整合各个独立的学科,融合学科差别、建立大学科观是国际上教材编写时的共同趋势。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着数学课却感觉是在搞社会活动,这样张冠李戴就丧失了学科特点,数学课必须要坚持数学特色。

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要落实四基,于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情感目标,那些贴着爱国主义、互助友爱、公益环保等的标签都跑进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是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旅游费用的计算》一节综合实践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突现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数学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整合数学知识,强调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的解释之一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很明显该注解的关键词中有“综合”,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一课,学习如何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不仅需要综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要灵活选择分割、拼接、旋转等解决方法,在不规则的面积问题上还要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这里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化腐朽为神奇。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创设《小鬼当家》的活动内容,在课余时间利用表格记录一周里全家的日常开支,绘制成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一方面既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从小培养理财意识,也与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勤俭节约”主题单元教学相得益彰。

三、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学生亲自实践了,他们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没有了实际的观察,所谓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独家发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外,在课内也一样可以生动模拟。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开办“小小文峰超市”。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长了解具体的价格,再准备一些仿真的纸币。活动时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自由购物、自行结算。在模拟实践中积累“买”与“卖”的经验,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完善课题过程,加强研究性

实践教学篇6

现在知识创新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也倍受世人关注。而要达到知识创新这一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学习来实现的,然而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知识创新这一目的的关键,如何在实践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教师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概况、定义及特点

1、教师实践性教学发展概况及定义

19世纪八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弗里曼·艾尔贝兹首次对实践性教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认为教师以拥有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实践性教学的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整合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景为导向的知识[1]。随后,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中认为教师实践知识是“行为中的黙会知识”。20世纪90年代,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概念和理论传入国内,并且日益受到关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北大陈向明教授提出的,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这种认知较为宽泛,不够系统、严禁[3]。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4]、构成[5]、特征[6]、来源与生成、意义[7]。

本人认为教师实践性教学是在原来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反思,掌握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水平的综合性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知识创新这一教育教学目的。

2、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述很多,如黙会知识、缄默知识,启发教学、探源索引教学或辨异求同教学等,但无论做何种表述,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紧迫性。教师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对问题的反应迅速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教师在特定时间压力下作出决定的方式、他们在瞬间所呈现的行为和思考,而且需要了解教师对问题的反应行为过程中蕴涵的对未来的期待和策划。

⑵制约性。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面对许多不可避免的条件限制,其实践性教学的实践动力既有来源于自身内部的一面,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一面,但受到社会结构和运作条件的塑性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不仅需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本身,还需要对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教师与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⑶模糊性。实践性教学是教师处在长期沉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反应和对实践性教学知识获得的感受及其把握能力,是一种自身的、前反思的、下意识的表现。

⑷行动性。教育教学工作者社会化了的本身,是某种具有结构型塑潜力的能动知识的载体,而不是一种客体对象。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形成需四个条件,一模仿;二重复;三有意练习;四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这就须有教育工作者要以自身的行动感化和影响学生,以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但在实践性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不知变化;还是不拘泥、不守旧、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求异创新,这种认识要在实践性教学中充分体现。此外,行动意味着去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问题一旦出现,教师首要的反应就是迅速采取行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理论,它代表着教育工作者潜在的语言观、教学观、学习观和实践观;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不仅对教师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实践性教学理论的认识观有偏差

首先表现在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比较混乱。有“实习教学的认识、实训教学的认识、实践性知识及实践智慧的认识、案例教学的认识、社会生活实践教学的认识”等,表面上看是由研究视觉不同所造成的,但实际上缘于对教师实践性教学属性的认识不深、定位不准。实践性教学不是什么名校的特产,它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学实际的总和。其次,理论上的简单模仿,缺乏自己的创新。从实践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我们应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力求创新,必须立足于教师实践活动现场的每一节课堂教学,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

2、实践性教学反思机构的稚嫩

实践教学篇7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就将培养高质量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实践教学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层面,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既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高职院校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以有效提升其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教育研究人员在对高职教育,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多以高职实习实训、教学实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时空和研究层面过于狭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和实验固然是其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实践教学的全部。因此,在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仅仅研究高职的实习实训是不够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建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中隐含着实践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对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关系的处理上,确立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这些无疑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合的课程框架。随着对职业教育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者尝试从系统论视角展开实践教学,如依据构建主义实践教学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但还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知识经济时代实践教学的界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高职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的异同等。

教学体系是由众多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教学体系要素构成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其特点,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在构成要素研究领域,李秉德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七要素说,他认为教学体系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以及教师构成的,这一学说在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即以实体和非实体为依据进行划分。按照实体标准,我们可将教学系统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设施和设备等。而按照非实体性可将教学系统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意志发展、教学水平、校风、学风等内容[2]。

可见,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要素的考察就会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和分析结论,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要素,如何在把握要素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选取最适合系统的要素来促进教学系统的优化。而以前人们对教学要素的研究处于直觉研究阶段,没有对教学系统的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明各要素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对教学要素的探讨基本处于一种局部的、片面的认识阶段,缺乏整体性考虑。对教学要素的分析在于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教学这一事物,通过要素的分析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2.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概念界定

高职实践教学是一种侧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此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需求,保证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为完善,它是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制定的[3]。

2.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其独有的原则性要求,这是与其实际人才培养相契合的。详见表1。

2.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素

根据职业教育目标,可以绘制出教学要素结构图,如图1。从实体层次来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明确的了各要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从过程层面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依据各个环节的构成成分以及其关系的抽象性改革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的总体层次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5]。

高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能力提升为原则进行的,它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它是由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实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专业实践技能;二是完成职业发展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素质;三是适应岗位发展和变动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四是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做出重大改革与创新,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6、7]

3 构建化工类专业“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化工行业特点,贯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技能维、技术维和素养维三个维度为取向,具有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四层”结构。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四层能力递进,形成具有高职教育职业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8、10]

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条件。针对化工生产特点建成真实产品生产的小型装置实操、真实企业环境计算机虚拟运行操作相结合系列化的实训装置,形成“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三维动画模拟”实训格局。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技能、素质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四层”是指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

项目化实训室:主要以项目化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关于化工单元操作、精细化学品生产仪器设备、精细化学品合成、精细化学品配制的基本技能,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查阅文献,根据具体反应原理,选择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学品的小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综合化实训中心:主要在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的系统训练,把握精细化学品生产中反应、分离和精制过程的一般规律,形成技术思维。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根据小试工艺对同类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放大的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在生产岗位跟班操作,直接从事顶岗生产活动。通过培训,学生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常开车、停车和运行操作,对紧急事故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上,完成半年以上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

4 结论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学业智力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建立以发展学生的实践性智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在观念层面注重解决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性认识问题,在体制机制层面注重解决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问题,这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向岭.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2]王向岭.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应对策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俞欣.高职教育体系下多媒体专业学生设计视角培养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04).

[4]耿强,张敬贤,杨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发展与完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5]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胡杰林,范琳.从教育的内涵谈到高职教育体系的若干关键点[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7).

[7]刘心,杨雪.基于系统论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20).

实践教学篇8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做银领。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1.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什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文中指出:“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就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为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之一。

2.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是实践教学一种重要形式的体现。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限度。

二、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按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软件跟不上等问题,与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硬件不足。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显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改制后,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扩招的时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加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差,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实验、实训开展率较低,基地建设水准不高。

2.软件跟不上。据了解,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安排依然遵循传统的分段式课程设计的做法,一是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实践教学的设计没有与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突出对所学理论或成熟技术规范的应用,尤其是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力考虑不够,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毕不了业。因为学生本身对实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把实训课当成一回事,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4.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例如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5.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某些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6.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加强实训教学采取的相应对策

1.加强硬件建设。硬件是基础,必须充实。(1)学校根据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进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但硬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学校领导应深刻地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大投资力度。(2)整合现有硬件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建立可反复组装、多功能的模拟实验室及技能训练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的使用效率。(3)争取政府相关资金的扶持。对公办学校而言,政府支持应该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主渠道。对此,学校应在广泛、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就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问题提出可行性报告,争取上级立项、给予经费支持。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基地建好了,硬件设施配备了,就必须让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1)建立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采用集中管理模式。(2)加强“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3)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性实训教材及其辅导书;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引进与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相关的教材,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篇9

从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来看,专业性的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与学前教学需求不一致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总体的教学质量。由于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进而使得教师将实践教育与教学实践在概念上有混淆,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操作练习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技能的训练,而是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范围更加广泛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教学实践实际上则是实践教学中的一部分。从目前的高校教育来看,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学生在其中仅仅是处于实习的地位,因此属于观察者,导致其不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影响实际的学习效率。

1.2教师在教学监督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而使得其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以及学习监督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这就使得学生的实习等陷入形式主义,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正地走入到幼儿园来进行专业的见习与实践,而只是开取证明,应付了事。教师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及时性的监督与指导,一个教师甚至被安排带几十个学生,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存在困难,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也无法进行及时的指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一部分教师在毕业之后就在高校中承担工作,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对于日常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实际的指导过程脱离了现实性与针对性,对于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对策分析

2.1转变传统的认知观念,树立实践教学科学理论观念

实践教学理念的梳理由于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以及职业性,通过教学实践在环节上的联系来实现知识与行动上的互动以及联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体系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要求方面,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统筹性的安排,进而实现学前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在进行职前的教育阶段需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对应来实现其中的师范性,通过实践性的知识以及理论知识上的不断结合来实现专业性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的不断提高。通过全局观念的树立来实现教学的总体流程的融入,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2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富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实验教学以及实际的培训课程等,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校园内的基地实训建设,通过校内培训以及校外培训的结合来实现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在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转变传统的安排机制,通过集中性的教学机制的形成来实现日常教学上的不断渗透。总而言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训的重视来实现其余专业理论课程的结合,诸如,进行学前的教育学以及幼儿的心理学方面等学科的结合来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教学上的实践结合,通过模拟训练的不断开展来实现知识、经验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最终实现从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实现核心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明确教学评价的体系,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实现幼儿教育在实践问题的不断思考以及反思,实现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科学而统一的评价标准方面的制定来为科任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实现其客观性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总结性的评价,通过过程性以及综合性评价的结合来实现评价,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实践教学篇10

二、综合实践课的适宜性实践主题

综合实践课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整合的课程,表现为活动主题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学科的,应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跨学科任务,所以实践课题的选择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来源的生活性

对学生来说,来源于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课题首先是具体的,即是可见、可及、可感的。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其次,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一个主题多个领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得以实现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空间。

(二)主题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参与实践过程的体验才是真实的、愉快的,而且学生容易克服和战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主题目标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标和全面发展,所以其选题在条件与结论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不确定性。也就是每个活动主题应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样,思维水平、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体验。

(四)主题难易的适中性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太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有碍于实践活动的持续与完成,因此在选题的难易上应根据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找准选题的切入点,即找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他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生活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综合实践课的良构性实施环境

良构的实践环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得以实施完成的保证,它主要包括时空的灵活与开放,形式的丰富多样,师生的平等与协作,以及资源渠道的畅通等。

(一)时空的灵活与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开放性及趣味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活动前预设的时间、场所难免发生变化,所以说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二)形式的丰富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实践欲望的形式,强调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创意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困难和成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师生的平等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四)资源渠道的畅通

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践环境和畅通的使用渠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除了网络资源和学科课程资源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环境资源,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为学生提供环境资源、社会资源、资料资源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而这其中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生活责任感和良好的态度价值观等指标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测试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及生成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灵活多样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是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这里的灵活多样还指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且评价标准不能整齐划一,同时,要将学生个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与班级、小组发展的横向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实施的过程化

比较而言,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对独立性,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实践课更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相互联系,更强调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评价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每一有利条件,针对学生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外显的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及时、适时进行点评,即评价发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时时、处处,这必然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综合实践课,进一步实现发展性的教育目标。

(二)评价内容的丰富化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是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教育绩效的基本标志。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是他们在社会中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获得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也同样是成长的结果和评价的标准。因此实施综合实践课,不能用传统的分数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按三维的目标体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技术与能力,知识与理解)进行立体的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学生评价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对评价产生畏惧和逃避的心理。综合实践课应改变这种教师是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的做法,充分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小组、班级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综合实践课的评价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标准的个体化

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感悟能力的差异,同时又受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所以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该以每个学生为评价对象,将其在综合实践课中的感受及变化作为具体评价内容,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更好的发展,构建一个纵向的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衡量复杂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对象。

(五)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讨论、成果展示、评比、论坛、体会、自我小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评价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组成的智力系统,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使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4]张华,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实践教学篇11

教育科学是与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无一例外,我国的教育科学与教育制度也是如此。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近代社会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落后,实行闭关锁门的政策,国家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的迫害,虽然西方列强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难以想象的不利影响,但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播到了我国。我国也是一个教育文明古国,在过去我国与其他其他国家地域的交往密切,各种学术思想相互融会贯通,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兼容并蓄,相互碰撞,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的学制和课程自然而然地引进到了我国。中国早期师范教育也在此时应运而生。近代社会,苏维埃在许多方面给予我们效仿的支持援助。解放以后,我们效仿苏维埃实行了抛弃一切西方国家的教育科学理论。至此苏维埃教育模式在我国相当一段时间长期发展蔓延。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学提倡始于1958年,这时苏维埃教育模式不再适用,不再发挥原本固有的作用了,于是我国开始了长期的教育学探索道路。由于那时“左”的思想严重泛滥,最终我们自己的教育学体制树倒猢狲散,并为真正建立起来。十年的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危难。结束后,开始了相当长期的拨乱反正的运动,我国的教育学才迎来了复苏的时代。一个世纪以来,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过去的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硕果累累,取得了许多值得国人骄傲自豪的成就。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学科危机的隐患还是真实感受得到的。面对教育理论的诸多方面的需求和要求的背景下,我国现今的社会现实与教育改革实践必须遵循这一千载难逢的时代背景,然而对于解决攻克教育学科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2.我国当代教育学科发展的局限不足

(1)教育学科知识和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大教育论》的成功问世以来,教育学研究者把创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作为一项伟大艰巨的任务。而从目前来看,教育学科发展的缺憾主要有以下几点:认知论上的本质主义认识观和知识观,方法论上的思维范式。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如果二者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就会导致危机的产生。

(2)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弊端

教育学科发展不能一味地盲目借鉴,我们要知道引进国外的教育学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是引进的目的和动机不可能根本解决中国的教育实践问题。努力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案,建立不同的模型方法,不能出现概念体系和研究范式都是别人的,要有着自己的思维与研究范式,有自己的原创元素。

二、教育学研究概述

1.实践在教育学科的作用

简单的“拿来主义”与片面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当代我国教育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纯粹的研究方法领域、体系结构,借鉴和简单的“拿来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本源的教育实践”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这关键要增强和确立实践关怀与立场,直面问题的症结所在。

2.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1)生成鲜活的教育学知识

“‘确定性”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简单的“拿来主义”这两种倾向在内容和话语上显示出“晦涩、艰深”的特点,这是脱离于生动的教育实践的,也从形式上疏远了实践理论工作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更要立足于现实,力求做到真实可靠,植根本土。教育学研究还要遵循研究者必须深入实践,必须承认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功能灵活的教育学体系的构建与教育学科地位的提升

在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以摒弃过于看重研究知识和学科逻辑体系的“确定性”。获得丰富鲜活的教育理论知识,需要把投身到教育实践当中。教育学科地位的提升要得益于教育实践需要与发挥学科功能。理论来源于实践,要想提升教育学科地位就要加强整体现实可操作性。

实践教学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14-02

药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寻找新的化合物、研究新剂型到建立药品质量标准都基于实验工作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实践―实习”模式,形成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一、基本内容

1.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增强与生物医药企业及基地的互动。药学院要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低年级学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实践,不同层次地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使学生了解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我们曾多次组织同学到有关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及调研。每年组织学生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学习,这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之一。药物园内栽培的各种药用植物都挂有标示牌,标注有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名、原产地、药用部位、功效和用途等,是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特性、区分种类、了解不同时期药用部位生长变化及与其疗效的关系、增强保护珍惜濒危药用植物意识的重要基地。2006年,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式挂牌成为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同时教师也深受启示,研究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创造条件实行开放式教学。在2006―2012年暑假,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明确的实践考察活动。重点项目有“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和“玉林制药厂”考察、广西中医学院新药研发中心“专业见习”实践、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专业见习”实践。我们带领学生先后深入多个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产学研基地。此外,课外实践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学校团委“未来学术之星”立项课题实践、学校药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专业实践、药品营销社会实践等,都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主题调研活动中,主要围绕中药材的市场流通优势,调查了解其中符合玉林地区的种植环境或广西其他地区的种植环境的中药材种类,探讨对其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可行性,扶持建立优质药材GAP生产基地。面对如此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如何充分利用其市场优势,引导当地及广西其他地区的农民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和培育过程,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基本完毕,拟通过统计分析,全面探讨“如何以‘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为辐射源,建立一批有规模、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与贵港市丰顺珍珠红龙果基地考察活动后,围绕“红龙果产业链深度开发”这一主题,专业教师申报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了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生“未来学术之星”课题项目《剑花提取物的止咳祛痰平喘实验研究》,喜获成果三等奖,并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逐步形成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了对药学专业的全方位了解,获益匪浅。

2.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发展校内外实习基地。我院充分发掘自身条件,建立了药理教研室、药物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药厂、新药研发中心等校内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监控体系,从实习基地选择、实习过程及实结等方面严格把关。召开学生实习动员大会,讲清实习意义,提出注意事项,布置实习期间任务。组织学生针对药学专业实习的特点,进行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定实习小组负责人,具体领导实习小组的各项工作。拟定实习评定表,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做到考核有依据,明确实习内容和目标。双向建设实习基地,除了要求实习基地要适应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带实习生质量,我们还经常派人巡点,听取意见,改进教学,使实习生符合单位要求。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与许多医药单位和企业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毕业实习已逐渐成为我院与省内各医药企业加强联系的一条纽带,成为我院的一个窗口和扩大宣传教学质量的一块广告。我们希望能通过切实抓好毕业实习这一环节,进一步总结经验,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难点与存在问题

1.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与在校大学生层次比较,实践基地缺乏梯度。怎样对药学本科学生进行入学至毕业间的系统的实践(实习)锻炼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没有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习或见习。

2.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难、稳定性有待加强。除挂牌的教学基地,已形成良好的联合或共建关系,能较好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外,大部分基地是依靠教师个人关系建立的,普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接受学生实践的功能有限,一般一个基地只能接受几个学生毕业实习。现有的校外基地特别是已经挂牌的教学基地,主要集中在南宁市,省外其他城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建立教学基地。

三、加快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我院日常教学管理和实习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设置实践教学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实习和见习安排,就学生的实习工作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工作小组,与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成接纳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基地。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教学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实习基地进行双向合作,利用学院的教学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每年分批分类型召开教学基地、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座谈会,让基地更多地了解本院;聘请实习基地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请他们做学术报告,参加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论文答辩,组织学生与他们交流,使他们对药学院学生有所了解,增强安排好学生实习的责任感。

3.发挥临床教学基地在药学方面的教学作用。学校现有的临床教学基地大部分设有科研实验室、药物制剂室、药房等科室,这些科室也是药学类的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理想场所。所以,应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联系和安排到各临床教学基地实习或见习。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激励本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工作。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一直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虽经历多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全国各药学院校都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我们从现有一百余所药学院校中选出较长办学历史、国内影响较大的5所院校,即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通过比较研究,各校在课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将各类实验课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途径。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消除过去不同学科衔接不良、内容重复或遗漏等问题,打破课程界限,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五、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深化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所必需的。有依据、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建设,进行有组织、有章程的有效管理和程序化运作,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高层次的药学研究性和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更合理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学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愿借21世纪改革发展的契机,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药学教学质量,为新世纪的药学事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邕,江舟.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1-92.

[2]刘兴荣.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的理论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6(2):23-24.

[3]李映丽,吕居娴,往克信,等.第二课堂活动在生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1994,2(3).

[4]李小,吴清和,詹若挺,等.药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刍议[J].中医药学刊,2006,6(24):1115-1117.

[5]余国奠,秦民坚,龚祝南,等.校内药用植物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J].药学教育,1997,13(1):17-19.

[6]李烈,容士元,邱瓞曾.我院开辟与发展实习基地地探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4,22(3):1-2.

[7]徐文强.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地启迪[J].药学教育,1994,10(3):31-32.

[8]李菁,侯飞燕,季怀平.建立高职药学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01-802.

[9]施军,叶德泳.中美高等药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9-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