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1:52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1

一、评选范围

2005年至2007年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含民营、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和从事专职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机关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一、评选条件

(一)先进单位条件

1.单位领导重视内部审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有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规定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权力机构主管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支持和保护内部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2.内部审计机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依法依规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3.内部审计机构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努力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模式并取得成效,在促进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内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严肃纪律,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成果显著,所在单位没有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4.内部审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程序规范,积极展开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5.积极参加和支持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重视加强与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联系。

6.认真、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及报表,按时、足额缴交协会会费,圆满完成有关刊物的发行征订任务;

7.重视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积极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撰写稿件并上报协会或向有关报刊投稿;

8.认真贯彻执行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

9.在2005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系统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二)先进工作者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2.热爱内部审计事业,工作积极,忠于职守,开拓进取,积极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探索工作新模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突出成绩;

3.努力学习审计业务,积极参加后续教育和理论研讨等活动,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4.具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4年以上;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6.在2005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三)审计机关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工作者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2.指导、监督本地区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帮助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内部审计理论课题研究等各种活动;

3.积极参加和支持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

4.热爱内部审计事业,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突出成绩;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6.在2005年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三、名额分配

2005年至2007年的“双先”名额分配,以2006年底各市、各系统内部审计机构数和内部审计审人员为基数,结合近三年内部审计发展状况和取得成果的情况进行分配(名额分配见附件1)。

四、成立“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评选“双先”工作的领导,保证评选工作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小聪(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副组长:邝满维(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

成员:黄庆华(厅办公室主任)、尹建东(厅人事教育处处长)、窦秀清(厅经贸审计处处长)、刘一原(厅行政事业审计处处长)、王丽萍(厅内部审计指导中心主任、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内部审计指导中心,由王丽萍兼办公室主任。

五、评选推荐程序

(一)各市审计局、各内部审计单位要由下而上在所属范围内组织评选,按照分配名额和推荐单位隶属关系将推荐名单报“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报评选工作小组审定。

(二)各评选、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条件,认真、扎实地做好评选工作,并于*年1月底前将下列材料(均要求一式两份)报“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各内部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经验交流材料

2.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3.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材料;

以上文字材料内容要实事求是,翔实具体,每份材料3000字左右(用WORd文档宋体4号字、A4纸)1份并报送电子版。

4.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登记表(格式见附件2、3、4);

5.各市、部门、单位系统2005至2007年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和审计成果统计表(见附件5)。

(三)在全区评选“双先”活动基础上,按照审计署的评选条件和分配名额推荐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六、评选要求

(一)目的明确

开展“双先”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发挥爱岗敬业、务真求实的精神,在全区内部审计行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求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

(二)加强领导

各市审计机关和有关单位都应成立“双先”评选领导小组,自下而上地开展评选活动,结合实际,深入调查,评选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要以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为抓手,以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为重点。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2

一、开发背景及项目简介

中交二公局是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下辖30多个子分公司及分支机构,所属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人员分布广,流动性大,信息交流和传达延迟,给全局职称评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原有的职称评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评审工作,最大可能的节约成本,中交二公局确定由第四工程公司负责中级职称评审系统的开发及实施应用,在全局范围内统一使用,促使中级评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中级职称评审系统根据二公局中级职称评审的实际需要研发,分系统管理、信息、个人申报、单位审核、材料预审、材料评审(分小组和综合评审)、综合查询和系统帮助等几部分组成。整个评审过程遵从申报――审核――预审――评审的顺序依次进行,每个步骤中只有符合条件的申报人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评审阶段,直至结束。系统设定每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根据当前时间并结合用户身份、所在单位及拥有的权限等进行有序控制,确保整个评审过程有序进行。

二、系统的实施过程

结合评审工作的实际情况,四公司开发人员与局人力资源处充分沟通后确定系统按评审阶段分步骤实施,先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完成一部分使用一部分,利用一个评审周期把系统做好,并总结完善。

1.总体目标的确定及实施方案的制定

明确的目标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开发目标,功能目标,使用目标等。初期,双方一起从诸多的问题中归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事件的驱动点,进行了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使各项目标明确。之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分阶段实施的目标来确定各项方案。

2.个人申报及分子公司审核的实施

该部分内容为全局下属30多个分子公司同时使用。申报人根据单位管理员分配的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在申报时间段内按要求填报个人资料,并提交所在单位审核。系统根据职称评审办法的规定,对需填报内容做了硬性要求,资料填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强制不得上报,符合要求的材料转至所在公司审核员处审核,审核员对上报的材料根据评审政策严格把控,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操作,包括通过,不通过,退回申报人补充三种选择。通过审核的材料进入下一个评审阶段。

3.全局预审的实施

预审分小组初审和主管预审两个阶段。本阶段材料是全局各分子公司通过审核的所有申报材料汇总。先进行小组初审,初审结束后对初审意见汇总,由主管根据汇总结果做出最终的预审。初审阶段,系统按照尽量平均但不审核本单位申报人的原则,将汇总的材料自动分配给各小组成员。小组初审时,每个登陆用户仅看到系统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资料,并给出初审意见,需要补充材料的,可退至单位审核员处补充材料,补充后的材料继续进入初审环节。主管预审时系统将初审结果汇总,形成初审意见供其参考,主管根据汇总结果来确定最终的预审结果。预审通过者进入下一个评审阶段。

4.评委投票部分的实施

材料评审是整个职称评审流程的最后环节,该部分分为小组评审和综合评审两部分。因本阶段需要对投票的结果进行汇总确认,需要管理员在设置评委时指定组长,每个组的组长有查看和汇总本组投票结果的权利。

小组评审阶段,系统列出需要当前评委投票的资料列表,并根据投票状态结合时间设置给出相应的操作按钮。在评审时段内,管理员设置开始投票时,评委才能投票,其他时间只能浏览材料。组长汇总投票时,如果投票结果不符合要求,可以退回给小组评委,重新投票。

综合投票阶段,投票页面列出了小组投票的汇总结果,供评委参考。系统依然根据当前投票状态和时间设置来控制操作按钮。仅组长可对投票结果汇总,不符合要求时可退回重投。

5.后期优化调整的实施

系统经过一个完整评审过程的试运行,基本稳定,各评审阶段使用用户反映良好,为了使系统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收集了意见建议及新的需求,结合评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了持续的优化调整,在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性。

三、系统的应用效果

中级职称评审系统替代了以前的手工评审模式,申报材料由之前的纸质变成了电子版,免去了打印和邮递,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审核和评审时,只要一台电脑即可,免去了纸质材料的搬运和流转,减轻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了材料的破损和丢失。材料的分配和统计由以前的手动模式变成了系统自动分配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分配的合理性。评审需要的资料由系统汇总整理后零调整打印,并可导出为电子版,进一步提升了文件的规范性。

2013年度中交二公局中级职称评审的所有工作都在本系统中完成,包括系统的基础设置,材料的收集,材料的审核,分组和汇总的预审,小组和综合的评审,各阶段情况汇总汇报,投票监控,形成统计表,各种资料打印等。各个阶段运行良好,整个流程执行顺利,申报材料的录入率,准确率,时效性,符合要求的程度以及业务流程处理的规范性、连贯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从各个层面用户反馈的信息来看,系统功能满足要求,符合评审工作的需要。性能方面,系统运行平稳,全局用户对平台的操作响应速度高度认可,对操作体验性表示满意。以后要进一步加强操作培训,跟踪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系统成功推广使用的关键因素

中级职称评审系统是二公局职称评审工作的一次改革和突破,是一次工作方式的改变,成功实现了借助信息化提升评审工作。系统的成功推广使用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制度保障,更需要一个符合业务要求的操作平台,也需要后期持续的培训和服务指导。

1.适用的系统是保障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3

卫生材料是医院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在为病人诊疗、检验检查过程中使用而消失或改变实物形态的物品,主要包括:手术用特殊材料、介入诊疗用特殊材料、手术用一次性卫生材料、一般诊疗用卫生材料等。

一、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卫生材料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特别是不相容业务的分工,使相关岗位形成一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能做到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多数医院为加强卫生材料管理,从耗材的招标、采购、入库到出库过程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由于相关部门对内控的作用认识不够或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财务采购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岗位变动比较频繁,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及知识水平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内控措施难以落实和发挥应有效用。

2.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当前,大多数医院纷纷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实行计算机管理卫生材料,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目前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流转,表现在:(1)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器械科库房一级; (2)高值耗材收费系统没有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漏费;(3)可收费和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没有分别管理,信息较为粗糙,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

3.审计监督不力。审计具有监督职能作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卫生材料审计能够发现卫生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以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有限,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二、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几项举措

1.加强卫生材料计划管理。在卫生材料管理中必须强调计划性,作为物资管理部门必须了解临床使用耗材相关信息,以及护士长管理下级库房库存情况,应主动配合各科护士长,根据历年消耗记录,结合当前工作量,按一定比例、系数编制季度、月度计划,物资管理计划部门汇同相关使用科室、职能部门审核、汇总,确定卫材计划品牌、数量、预算价格,并报给财务部门,作为使用资金依据;报给采购、仓储部门,作为订货、采购组织发货的依据。通过卫材用量计划,可确保采购部门将工作重点和工作时间放在价格高和数量多的卫材选择上。为降低库存,采购任务可一次完成,按月、旬交货。按计划批量采购,可使采购部门获得最佳价格机会,把握市场卫材价格涨跌脉搏,使医院病人得到最大实惠,也提高了库房记帐、保管人员工作效率,做到货票同行,保证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真实性。

2.完善卫生材料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1)制定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降低采购成本。采购一般是各单位比较敏感的话题,医院更应该对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化。首先明确采购程序,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由保管部门汇总编制采购计划表报主管领导审批,然后交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对大额贵重材料的采购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遵循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采取政府部门决策和监督、专家咨询和指导、基金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紧密结合、决策监督与管理实施相对分离,各尽其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特点和运行机制。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电子政务能力,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贴近服务;进一步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减低材料制作难度,简化申报流程,增强地方管理部门的参与程度和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一、系统目标

借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系统的经验,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际管理情况,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核、受理、评审、监理、验收等全过程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为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原则

(一)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原则

系统支撑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交互、检索文档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二)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系统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式。具有快速部署、零客户端维护、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易用性。

(三)成熟和先进性兼顾

在项目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上,始终兼顾成熟和先进性,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而又实用的技术,在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稳定运行基础上体现技术创新,不盲目、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四)可扩展、易扩展原则

系统采用标准的SSH软件开发架构,严格按照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方便日后代码维护以及新功能模块的植入。在数据的扩展上,利用系统后台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增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在应用的扩展上,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

三、系统用户分析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用户:

(1)领导用户。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数据、合同数据、监理数据、验收项目、历史项目,掌握统计分析数据。

(2)管理用户。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职能及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审核管理、评审管理、立项管理、项目推荐、合同管理、项目监理、验收管理、信息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操作。

(3)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用户。负责辖区内企业申报项目推荐、合同数据的审核、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组织项目验收及验收数据审核等工作。

(4)专家用户。负责评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根据评审要求、评审时间,阅读项目材料、填写评价表、打印、签字、提交,完成评审或项目验收工作。

(5)企业用户。全省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可在线填报项目申请材料,立项后填写合同书,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在线填写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线填写验收材料。企业用户是本系统用户的主体。

四、系统功能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统对一般创新项目、科技小巨人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大类项目进行申报、评审、监理、验收管理等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

(一)项目申报管理

通过项目申报管理,企业可以申报新项目、修改项目、删除废项目。申报项目确认不再修改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核。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的项目,可以打印正式纸质材料。

(二)申报项目认证

企业将填写完毕的申报材料发送后,管理部门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附件材料进行核实、查验。同时,对企业填写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申报材料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指导企业调整并完善申报材料、打印申报材料正式版本。最后,对认证过的项目填写认证意见,并将项目发送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

(三)项目受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将在项目受理环节查看到这些项目。在受理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可做形式审查等方面的工作并给出相关结论,依据这些结论,项目转发到对应的角色进行处理。根据工作要求,处理结果分为:受理通过、发送至评审环节,受理暂缓,受理不通过、项目退回,不予受理、项目不符合相关要求。

(四)项目评审管理

受理通过的项目进入评审管理环节,完成评审项目确定、专家选择、专家评审项目、查看专家评审意见,处理重复申报项目等有关项目评审管理方面的内容。

(五)项目立项

项目管理通过后,进入项目立项管理,由管理部门填写立项意见、立项金额。立项后的项目才能进行合同签订。

(六)项目合同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完成立项合同签订工作。一是合同信息的填写,由企业完成项目合同的填写;二是合同信息审核,通过信息查看合同内容情况,审核、协助企业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

(七)合同变更

合同生效,项目进入监理期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内容,则需要启动合同变更流程。

(八)项目监理

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内需要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在半年报与年报执行期间,项目执行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的执行情况上报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按照企业项目原来的执行进度,检查、审核企业所报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将审核结论及立项企业上报数据与材料提交到管理中心。

(九)项目验收

企业在项目合同到期前2个月启动项目验收的工作。企业填写好后提交验收申请表,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企业提交验收申请材料并给出审核意见。验收会后进行专项信息的录入、审核。

(十)专家信息管理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5

1、实行无纸化公文批阅。市政管理公司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在节能降耗上,集思广益对办公流程实行改革。各类文件、通知一律以“无纸化办公”作为初审方式。通过内部腾讯通、中石化邮箱、移动U盘等方式,及时将文件、通知传输到公司领导电脑中(需要盖章、上报的材料除外),并由公司办做好文件、通知的拟办、领导批示、其他领导阅文及处理意见等传阅单亲自签收。仅2015年1-6月份节约各类文件、通知、复印材料等费用节约425元。如果推行至全公司,各项费用均在数千元不等。

2、节俭办公耗材。公司所属机关以办公设备、打印器材、办公耗材以及办公用品为主,我们在做好日常办公事务的同时,着手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例如:在纸张使用上,实行“纸张使用登记制”。由于基层队未配置复印机,在安全和各类培训上,需要复印的资料、试题多,在此,我们对纸张使用单位及部门做好管理登记制,以年度作为综合累计,将纸张成本分解到各单位及部门成本中;再对以往打印完毕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选取单面与双面纸张,收集单面纸张,控制资料内容的排版及压减张数,以备再次利用。

二要简化办公流程

公司在整合成立初期,由于公司基层各项申报程序相对繁琐、流程复杂、等待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工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还不高。为了进一步简化办公系统流程,市政管理公司综合办实施职责划分制,积极探索办公程序简化管理办法。

首先,简化办公签认。原先,各基层队材料审批需要由四级亲自办理,如若没有联系好,各类手续办理进度无法进行。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积极着手于简化流程,出台相关处理办法,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简化四级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受到一致好评。例如:在材料计划申报工作中,原先由四级直接选购材料,少则一天、多则一周以上购买材料,费时、费力,以“先使用、后报销”的方式定期提交发票签认单,费用参差不齐,审批时间长,购买材料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突发性工作的使用,种类未划分,还加大工作量。根据基层上报材料采购难、费事等问题,公司积极讨论研究,做好统一管理,要求基层队每月15日前将《材料计划申报表》提交到公司,由公司对各基层队上报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报送,减轻了基层队的工作量。流程图如下:将票单由四级相关人员进行核实、签认(主管领导、采购人、验收人三方签字方可生效),以前:四级收集材料明细-市场调查材料价格-单价由四级主管领导审核、批准购买-审批签字-由采购员进行材料采购-等待发票报销。(根据发票金额按月度进行报销,当月费用超支将累计到下个月再进行报销,时间较长),由公司财务上报社区财务科审批,将发票报至公司财务,由四级成本人员开出相关发票。

现在:由公司主管领导签字、认可,四级填报《材料计划申报表》提交到公司由分管领导审批-报送物资供应站-社区财务科主管领导签字

由将材料下发-至基层队。供应商(具体材料、规格、型号进行沟通采购)

其次,简化操作流程。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公司综合办、生产办、经营办所涉及的工作较为单一,而基层队资料员往往一人兼多职,在各口资料上传、系统网络设置、稿件提交、工作平台操作等工作中,利用专口集中培训学习,加大网络化操作,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可时间一长往往会生疏流程。根据以上问题,公司对各部门职能进行划分,由各办公室负责人集中设计网络步骤图、文件操作图、平台设置图等网页流程图的制作,让人易懂、易操作、易掌握,从而使基层队培训、学习、操作有了依据,既易掌握、又能节省时间。下一步,我们通过制作流程图的经验,还要将绿化职业技能鉴定实践操作以绿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四部分,以视频制作的方式进行重点编辑,由公司绿化技师导师亲自进行实地操作、疑难问题解答、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详细记录,并制作成光盘,各队绿化工可以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学习课程,并运用到现场操作中,确保基层队绿化培训率达到100%,大大节约外教老师的培训费用,还能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提升公司各队职工的技能水平。

三要简化网络办公信息管理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6

存货与仓储循环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所以对其加强控制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对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项目,特别是在针对该循环设计的审计程序的同时,还应实施分析程序,以便能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存货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本文并非对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作探讨,而是根据教学经验和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对审计实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特点

存货与仓储循环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核算产品生产成本,送交仓库储存,销售实现发出商品。行业不同,存货的特点也不同。在对存货进行审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所处行业存货的特点。一般制造商将采购原材料用于制造产品;而学校、公用事业单位、专业服务机构等的存货可能只是消耗品,例如仅有文具、教学器材以及行政用的计算机设备等用于特殊经营目的的存货。所以,了解不同行业的存货,掌握不同行业存货的特点对审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被审计单位后,就应做预备性的学习,掌握即将审计的单位存货的性质和特点。比如:该企业产品生产需要怎样的原材料,对原材料的要求如何,质量等级标准是什么,不同等级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否会有影响,原材料的运输和储存有何要求,生产出的产成品应如何保管等都应通过调查或询问等方式了解细致。这有助于审计人员设计有效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二、存货与仓储循环业务流程

熟悉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整个流程,是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审计人员应将此流程熟烂于心,每一个业务流程留下的交易轨迹应清清楚楚,每一个业务流程产生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也应心中有数。流程的上一个环节或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怎样衔接,凭证或会计记录怎么传递,这都是审计前的基本功,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保证审计项目完成的基础,也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关键。在存货与仓储循环的业务流程中应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安排生产计划活动

生产计划可以说是生产循环的开始,生产任务的下达不是凭空而来,而要依据客户订购单、销售预测、产品需求分析进行安排。而有的企业往往忽略了产品的需求分析,认为只要有客户订单就够了,没注意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又经济地采购原材料;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可以有效降低各项费用,甚至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与效益的均衡。在对车间下达生产指令时,一定不能忘记签发的生产通知单应预先顺序编号,这一简单动作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2、领发原材料活动

领发原材料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指令确定生产所需原材料,仓库依据从生产部门收到的领料单发出原材料。在这一环节,关键是可以与采购、付款循环进行核对,检验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与领发材料是否一致。对于这一点,审计人员可抓住控制点,形成链条,使采购、验收、入库、领用有效连接,防止舞弊现象的出现。这同样也适用于产品销售实现后发出商品与销售、收款循环的核对。

3、产品成本的核算

产品生产工人在按照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之后,将完成的产品交给生产部门清点,再交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接下来就是核算产品的成本了。产品成本的核算是制造业一项重要的会计活动,不论是核算成本的会计人员还是审计人员,都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利用各业务流程的会计记录,采用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准确、完整核算产品成本。在审计过程中,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中之重,审计人员可通过沟通的方式,掌握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等信息,运用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审计技术或方法,从成本组成项目逐项审核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产品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工作量较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审计项目小组在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时候,应考虑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审计人员能否有效地执行,能否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存货与仓储循环控制活动

1、职务分离制度

建立健全职务分离制度可以防范同一员工在履行多项职责时可能发生的舞弊或错误。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了解企业是如何将交易授权、交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责分配给不同员工的。如果企业已经将这些职责进行了有效分离,那就应该了解其是否认真执行了,是否有类似的监督人员或职能部门来行使监督的权利,是否能落到实处。我们看过许多的案例,出现问题的往往是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建立较好的企业。所以,执行力和监管也应及时跟上,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能走上自我有序的良性循环。企业要不断总结内控执行中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以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职责分离控制制度。

2、授权控制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授权控制是较多的,每一个活动可能都有控制点在守侯,但仍然会有问题。比如:订购单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可以采购,订购单不但要预先编号,还需要由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名;存货验收存储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近保管的资产;付款更是要经过授权批准。在审计过程中,还是会看到未经授权批准就执行的现象。具体原因应具体分析,应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如果一个企业和员工还没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力,管理层就应采取有效的办法来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这也是企业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动力。

3、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第一要素。企业应重视对控制环境的分析,从控制环境的作用来讲,它不仅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氛围,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一些企业也许并不是不重视企业的控制环境,而是控制环境的因素有一些难以具体化的内容,企业基本无法对其进行控制或考核,只能依靠自觉。这也是本文特别想强调的。譬如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管理层可以通过沟通与落实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态度,包含如何处理不诚实、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如何身体力行的,来共同营造建立诚信和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管理层可以在员工的行为规范中明确告知可以为和不可以为的行为,虽然会有不执行的员工,但它至少起到了明示的作用。再有就是组织结构的建立,是否为计划、运作、控制及监督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各个部门各位员工在行使职责碰到问题时,职能部门能否顺畅简洁地接收到问题,在合理的时间有效解决并反馈给员工,充分发挥组织结构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四、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要点

在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中,可以借鉴“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精细审计”。即以各业务循环的过程为线索,对其重要活动进行细致详细的审计,控制审计过程中的漏洞,从而提高总体审计效果的方法。本文认为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存货的监盘

在对企业存货监盘时,有时往往会错失机会,而只能选择替代程序。也就是只能在观察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审阅企业的盘点过程和盘点记录;再运用审计方法得出审计结果;最后只能抽查部分存货盘点。从这点可以看出,对存货的监盘选择替代程序显然是比较粗糙的一种方式,且这个程序对存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仅凭文字资料使得这个程序的审计结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审计中贯彻精细审计的理念尤为重要,比如在这个程序的审计中就应该采用重点程序细化审计,不放过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应选择有经验的人负责存货监盘,抽查部分存货时应盯住价值较高的项目;盘点时亲自到场计数。此外,还要关注存货的状态,是否存在毁损、陈旧、变质等现象。重点环节实施精细化审计,可以真实反映存货的情况,有利于增强审计效果。

2、产品成本的审计

生产循环生产出产品,在验收合格入库后即送存仓库。而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精细化审计角度,应紧抓成本核算的过程。具体要点如下:采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划分费用的界限;当月的生产费用是否合理进行归集,是否有在产品成本,是否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产品生产的主要凭证如生产通知单、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是否正确;相应地会计核算资料如生产成本明细账与成本计算单是否一致;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通过整个核算程序的细致化审计,杜绝管理和核算上的失误或舞弊,保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也就能真正实现对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目的。

3、存货仓储的审查

在对仓储循环审计时,首先应检查记录的存货是否都存在,企业是否对这些存货拥有所有权。其次应掌握不同存货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存储方式。如鲜活的存货和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应区别不同储存方法,以保证存货的安全与完整;对于多地方存储的存货应加强内部控制措施的审计。最后对存货的价值是否变化进行测试。如对某些重大存货项目,可以参考销货发票、价格目录、销售折扣、销售记录、销售合同等为实现该项目的收入而发生的直接成本,计算其可变现净值,以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特点、业务流程、控制活动以及审计重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期望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注意到这些微小的细节可能产生的影响。管理层要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减少舞弊或漏洞;审计人员要敏锐地抓住各个业务循环审计的关键点,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增强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7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74-02

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信息载体出现后,虽然电子书在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但纸质书在质感上有着其无法取代的独特性。质感在表现书籍的整体美感,体现书籍的个性特征,构建书籍审美空间、提高读者对书籍的感受性体验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质感的产生与体现

1质感的产生

质感即物质的真实感,是人对物品呈现状态的物质感受。书籍质感:通俗来说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体感官所感知到的视听嗅触味一系列的感官体验。材料作为物质,它是书籍形态构成的基础也是质感产生的媒介。我们拿到书的一瞬间就与书籍发生碰触,并处于持续的直接体验中。书籍的外观材料,或粗糙或细腻,装帧风格,或淡雅或庄重,色彩图文或绚丽或简约,翻阅书籍,纸张碰触发出的沙沙声响等多重质感都会直接展示于读者的视、听、触等多感官感受中。材料保证了书籍质地感觉的产生,工艺强化了其存在。

2材质体现的质感

纸张开始用于印刷之前,书籍材料也经历了甲骨、玉版、石头、竹木到帛的发展。材质的选择是书籍设计者表达设计意图的最基本依据,每种材料都具有自己的材料语言,不同的材料会呈现不同的质地感觉。纸张,不仅是构成书籍形态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在营造书籍质感氛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的多样性、物理性能的差异性都成为了影响书籍质感氛围营造的重要因素。其材料本身的厚度、光泽度、纤维肌理等都不相同,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质感表达。例如:新闻纸因其表面纸纤维明显,会呈现轻微的毛质感。牛皮纸因其纸面呈光滑的暗黄色,纸张较厚重,容易营造朴实、温暖的质感氛围。

随着材料的不断发展,书籍材料的运用也更加多样化,非纸质材料的出现与恰当的应用也极大丰富了书籍质感的表现空间。比如纺织品、木材、金属等材料在书籍设计中被综合应用起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质感与触觉肌理,极大丰富了阅读体验。例如:吕敬人先生创造出的―本新形态的《马克思手稿影真》,将装裱后的信纸用铜钉连接镶嵌在木板上,木板和皮带上雕刻出的文字图像用于封面。信纸的“手稿”感,木板的自然厚重感,铜钉的时代感,多种材料质感的对比,不仅增添了书籍的美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多种感觉体验空间。

材质是构建书籍形态的承载物质,不仅形式要追随内容。同时,材质也是构建书籍艺术的重要元素,独立的美感形式和审美价值为书籍营造了特定的质感空间。设计者应重视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不断地探索和丰富书籍设计的表现空间。

3工艺强化的质感

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书籍的内容文字通过印刷技术完美地在纸张上承印出来,使得信息的传播有效流畅。印刷方式,油墨的色泽度、气味、图案的清晰度都会直接影响读者的视觉感受,印刷的品质会直接关系到书籍质感的呈现。

为了提高书籍的品质与艺术性,强化书籍整体的质感与手感,工艺的应用必不可少。例如,在封面对书籍名称的主题文字进行压凸,对内页插图进行局部烫金烫银处理,以此来打破书籍的平淡感,凸显层次感。从而,触动人的触觉神经,诱导手感阅读。以书籍《海底100天》为例,本书以海底探险为主题内容,精湛的制作工艺将书的主题质感呈现得淋漓尽致。书籍封面的主题文字和中间的圆圈符号采用烫金工艺呈现,圆圈上的装饰纹样用击凸起鼓制作出浮雕效果,鼓起的纹样增强了触摸感。封面圆圈中间模切的舷窗设计将乌贼形象镂空,将读者引入船舱,呈现出阴阳变幻的质感变化。

除此之外,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还会采用闪粉、植绒、拉页、UV等手法,也会在书口处做文章,根据书籍的特定材料用特殊的裁切方式,营造出粗糙的毛边书质感,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不裁》便是代表,整本书的设计上选材质朴,书芯由3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混合装订而成。书籍翻口的设计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手眼其用,边读边裁,翻口由光边转换成了毛边,整本书呈现出毛边本的装帧形态,阅读伴随着质感变化而完成,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印刷制作工艺是强化凸显书籍质感的有力手段,同时,工艺的应用应掌握一定的度。如果对材料的选择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相一致,便是好的设计。

二 质感的传递及其情感表达

1通感与质感传递

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工不同却又相互联系,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力是多样化多方式的,每个感觉器官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通共存的。当单个器官在感受物体时,其他感觉也会回应其表现,彼此合作,相互交流,此种表现称为“通感”。通感(syna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syn意为“一起”、“融合”之意,而aesthesia就是感觉之意,通感也是心理学和语言修辞学中的术语,指在艺术文学创作音乐表演中各感觉器官不分界限的相互沟通交流,比如: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气味可以锋芒。

通感即五官感觉的综合感受力,当面对一个艺术作品时,人们会调动五官进行审美行为,口、手、耳、鼻、眼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发生挪移,产生五种不同的感觉。审美活动中,美感的产生有时还借助于调动人的联想与想象力,各种感觉器官相互交叉,产生特殊美感。

现代书籍设计大家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五感”理论与通感相契合,“五感”构成了现代书籍的生命。五种感觉的递进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读者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书籍的封面图文色彩,即视觉感受,打开书的瞬间触感便产生了,翻阅书,纸张发出的沙沙声作用于人的听觉,文字印刷的油墨气味进入到人的嗅觉中,当这些感觉发生后,读者进入到味觉即“品书”。这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书籍的质感呈现是多元化的,各感觉器官相互作用。一种感觉的产生会带动其他感官审美,诱导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引发和传递不同的情感交流。

2视觉质感传达的书籍审美

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形态,大小,表现特征等认识大部分是由视觉传达。视觉质感就是眼睛感受事物,物体通过眼睛所传递给人的质地感觉。有时,我们不需要亲手去触摸物体就能感受到其表现肌理特征。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积累触觉经验,通过人们不断的感知和体验,形成了对物体触觉的概括,从而植入于我们的记忆中。比如当我们看到羽毛会自然地想到其轻薄柔软的质感,看到木板会知道它是厚实僵硬的。

书籍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特殊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就具备了视觉传达的功能。书籍置于货架等待人购买的过程中,其外部形态,材质设计等信息都会通过视觉传达给消费者。书籍的视觉质感是指书籍的材质运用,色彩构成,形态等综合构建带给人的一种整体感受。人们看到书的瞬间就体验了书籍的审美,它是人对书籍的一种直接感受。―本好书能够在读者接触阅读过程中给人带来心理愉悦。书籍的材质运用,色彩选择,主题表达等首先都会通过视觉进入到人们的感官感知中。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在视觉上首先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感受到其内在魅力,建立读者进行细细“品书”的兴趣,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发生情感交流。

3触觉肌理引发的情感交流

触觉质感是指人们通过手和皮肤触摸材料而感知和体验到的材料的感受。广义上的触觉即人手碰触物体而产生的触摸感觉,通过手去感应物体表现的温暖冰冷,细腻粗糙、长短大小。触觉肌理还有其独特的相反两面性,材料所呈现的触觉肌理不仅能产生令人愉悦的舒适感,还会产生令人不悦的不适感。

书籍所选用的材料与书籍最终所呈现出的质感紧密相连。书籍的触感来源于材料的质地肌理和所能触摸到的制作工艺,触觉感受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信息传递,以此引发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比如温润的碧玉表面会呈现光滑的质感,会给人带来舒适流畅的手感体验,而钢铁表面呈现的斑驳粗糙感,会给人以艰涩的反感,从而与人难以产生喻悦的情感交流。

设计者应对材料的特性全面认识,把控其个性,设计有效的触觉肌理。材料最终呈现的触觉肌理应能让读者“移情”,当读者的触觉感受投射于物体中时,触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伴随产生特定情感,发生交流。例如原研哉先生在长岛东奥会的节目单设计中选用特殊的白色松软纸张,将封面文字进行压凹处理,制造出凹凸的质感来映衬其想表现的“雪”,当读者触摸到书籍封面的凹凸手感时自然会联想到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以及白雪皑皑的场景,唤起人们心中对雪的期待和喜爱之情。

三 质感的引导创新

1准确传达书籍内涵

书籍质感的表现并不是一味地让书籍变得华美精致,而应是用材料质地表现的美感来准确昭示书籍的精气神,让书籍呈现的质感与书籍内涵达到契合。一切设计的目的都应为本体服务即为书籍本身与读者服务,任何工艺材质的运用都不应脱离书籍的内在,应是对其本质直接准确的昭示,以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得传达的信息。当读者体验到身体感官所传递的感觉与文字传达的内容相得益彰时便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和谐。此时,书籍传达的信息与材料质地带给读者的感受便在流畅的交流中完成,这也便是质感设计所表达的正确性引导作用。

2创新书籍形态空间

书籍设计的不断创新发展,材料种类的多样化,制作工艺的科技化使得书籍质感的营造更加丰富有效,同时,也拓宽了设计师的表现空间,促进了书籍形态的创新。设计师们应更加重视对书籍材料的选择与表现,了解材料特性、把握材料设计语言、熟悉工艺制作流程,将艺术与工艺恰当有度地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书籍的形态空间。与此同时,书籍质感的呈现不应是单一质感的表达,而应重视不同材料的结合应用,营造多重质感,塑造多维度的书籍空间,立体书的出现为书籍空间形态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吕敬人先生曾这样说过:“好书会因为书的内容主题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然而令读者见到书抚翻品读,聚心会汲的则是书籍设计家为他们创造的享受美感”。不断地创新阅读空间和制造美感是设计师们永恒的使命。

3正确引导读者思考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

海外大型火力发电厂;采购管理;信息化

在海外火力发电总承包项目中,随着竞争的加剧、项目利润的减少,项目需要走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物资管理的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在项目执行阶段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剩余物资是否造成浪费等问题。因此总包方在采购管理过程中,需要监控好物资动态变化,保证设备材料的及时性、可用性、齐套性和冗余量。国外大型总包项目较成熟的使用SAP、IBM、Oracle等基于ERP的管理系统。在国内,石化行业总包业务较早采用了SPM(SmartPlantmanagement)系统。为了拓展总包业务的管理深度,我国的火电总包单位也在积极革新企业的管理流程,努力发展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行业内也较多应用SAP、Poweron等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状态依赖于总包单位进行有效的流程梳理和标准化,明确的各责任部门的工作界面,规范数据接口和物资材料编码系统。首先,采购物资管理应明确对外接口需要的业主需求,明确信息化输入和输出要点。

1物资管理系统接口管理

要做好物资流程梳理和信息化接口管理,首先需明确与接口单位或个人的输入输出数据。为此物资系统对于外部不同接口需进行模块化管理。

1.1设计接口管理

海外火力发电建设项目总包方面对设计单位的接口,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厂家资料等文件需要交互性的文件传送和审批管理。对于正式提交审批的文件主要有:技术规范书和设计图纸以及随之产生的设备材料清册[2]。设计接口的管理需要实现设计图纸号码、设备名称、设备的物资编码查洵以及分类统计功能。

1.2费控接口管理

费控接口管理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是设备材料的采购费控目标需分解到采购包,另一方面是向业主收入合同的收款项目与采购合同价格项的匹配和收款进度跟踪。设备材料费控目标的下达通常到采购包级别的设备编码,实现项目整体费用控制可监控可衡量,另外采购合同与收入合同在收款项目上需要一一匹配。尤其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涉及到设备报关、退税的一系列监管。因此,在收入合同价格项目或出口免税表格价格项目不详细的情况下,需要对采购包级别甚至是设备部件级别的编码与收入合同收款项进行匹配。物资信息系统除了实现采购合同与收入合同在设备材料编码下的动态查询,还可全面监控收入合同向分包合同的向下分解状态。避免发货无收款项目、有收款项目无货可发、发货收款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1.3计划接口管理

采购物资管理系统需要项目依据整体的进度计划,分解到设备材料的采购和供货进度计划。进一步分解为采买进度计划、催交进度计划、运输进度计划、支付进度计划等。项目计划管理与各个环节的执行实际时间需要做到动态更新,能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在进度监控过程中根据状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采购进度监控需要添加预警信息。

1.4财务接口管理

财务接口管理主要针对各个采购合同的支付计划、增值税票的管理、出口退税的管理、合同下保函的管理等方面。信息化系统需要实现采购合同在系统内部的支付流转和分类统计,实现交货设备与增值税票或其他发票的比对检查;实现各个合同下保函及有效期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出口退税需要的单据和数据进行自动索引和归档统计。

1.5施工接口管理

施工接口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材料清册的完整性和进度确认。设备材料清册得复核需要现场施工进行二次施工图设计和现场工勘情况调整的材料,应作为采买模块的输入;项目施工现场的进度或者施工工序的调整可能带来设备材料进度需求计划的调整,采购管理应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以满足项目整体进度要求。物资管理系统需要支持物资需求计划的更新及对设备物资清册的校审,能通过批准的物资需求计划调整设备材料要求到现场的时间,精细化采购的设备材料管理深度和进度

1.6质量接口管理

质量管理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强调设备监造管理和质量文件管理。在采购过程中,通常收入合同明确部分重要设备详细的ITP文件要求,而采购合同也会相应依据收入合同、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等对设备提出监造要求等质量监管。在监造执行过程中,系统会输出整套的质量文件,如设备的材料证明、生产检验证明、试验合格证明、合格证明等制造文件、设备发运中随货带的图纸、说明书、安装运行维护手册等供项目查询使用。在采购管理过程中,随着监造计划细分到具体设备,调用标准的监造项目衡量设备或者材料的质量情况,并对质量整改项目进行跟踪,对质量文件进行分类归档管理成为总包方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1.7安全接口管理

安全管理在采购过程中主要针对运输的安全管理、仓储的安全管理两个部分。在运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特别关注重大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在仓储过程中,特别强调危险品货物的仓储管理。系统需要在前段信息维护加入对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在设备材料清册的重量尺寸和货物危险品属性的维护中,需要清晰标注潜在危险属性,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1.8外单位接口管理

在物资管理中,主要的外单位接口管理是针对信息交互的需求。如资料提交和确认过程,与分包商或者业主的信息交互主要通过文档系统的控制进行文档信息的传递和审核确认过程,并在文件流转中控制版本的自动更新。总包方能与授权供应商进行系统线上的图纸资料提交审核和确认过程;能让其线上提交装箱清单、质量文件等需要向总包方提交的电子文件并有效进行审核和版本控制。

2采购管理内部流程梳理

在理清与外部的接口后,采购管理内部也需要分模块进行操作,做好物资管理信息化,需要采购内部各岗位之间能进行有效流程衔接和界面划分。

2.1采买及合同管理

在采买管理模块中,信息系统需要解决基本的招投标流程文件的流转和审批,进而解决设计图纸关联的设备材料清册,并在清册中实现物资编码系统的协调和统一[3]。在合同管理中,系统除了实现合同的线上管理和支付的在线管理,更需要合同下的设备材料清单对应编码,对应合同价格、技术要求和供应商等多属性信息。

2.2催交管理

合同催交管理分为资料催交和设备材料催交两个方面。资料催交需要支撑版本控制流程审批等功能;设备材料催交更注重设备和材料的生产进度与整体的设备物资计划之间的匹配程度,并相应产生延迟预警信息。

2.3监造管理

监造单位需要依据分包合同、收入合同和相应的标准编制监造大纲和监造计划、检查核实设备的质量情况。各企业可根据设备逐渐积累设备的工厂试验计划并形成相应的衡量标准量表。通过厂家的监造管理,有利于总包方形成自身的质量体系标准或公司标准,增加市场竞争力。

2.4物流管理

在与物流单位签订物流合同后,物流管理需要从原始的设备材料清册开始匹配到设备装箱清单,再依据合同价格信息、货物信息等形成报关单、发票、装箱单等信息,进而实现物流环节的信息流转自动化,也方便依据单个设备信息编码对物流流转状态的查询。

2.5仓储管理

在采购管理过程中,仓储管理直接面对设备材料需求方,根据设计图纸信息把设备材料分发到各个施工方手上。因此,仓储信息系统应支持设备编码对于设计图号的匹配和查询。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配发,在多系统、多项目情况下,实现材料之间互相流转,并根据需求预测信息盘点库存和需求差距,形成库存预警信息。采购管理分模块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匹配与流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能有效减少信息沟通的难度,实现异地办公的有效衔接,加强项目采购部分的文档建设和信息查询水平。

3物资管理系统的编码

良好的编码形式是业务部门系统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保障[4]。信息化和编码体系需总包方与其分包方形成统一标准。在设备材料清册和信息汇总和分类中,编码是每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控制成套分包商的编码与总包方一致,将大大减少后续的转换工作量。在信息系统组建设备材料清册并建立编码系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项目级编码、企业级编码、行业级编码需有机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和项目之间信息接口的标准化。2)编码需规范、有效,能对专业、材料种类等信息进行有效区分并保证单个材料物资编码唯一性。3)编码需具有扩展性和兼容性,能与其他分包商、业主单位的编码结合使用。编码后续的更新发展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4结论

海外大型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总包方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其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物资系统建设需要根据总包方流程对已有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同时也需要总包方根据信息化流程要求改革自身的流程和制度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系统选用和二次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外接口岗位或单位的系统需求、采购内部管理流程、人员分工设置、集团或行业物资编码体系等以打造适应企业的信息系统。总包方引入合适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细化设计图纸和材料清册相对应的设备编码,对项目的物资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跟踪、统计、查询,将参建各方协调在同一平台上共享信息,分工协作,能在大型复杂的项目管理中,有效减少管理成本和信息缺失给项目的执行带来的执行风险。

作者:于海波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熊伟.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9

关键词: 既有铁路;营业线;工程施工;管控;方法

Key words: existing railway;business line;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control;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71-04

0 引言

铁路营业线的技术设备改造是为了扩充运输能力,提高行车速度和改善运输环境。

在营业线进行改造施工的过程中,给铁路正常运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解决好施工与运输、施工与安全、施工与效益矛盾,做到运输和施工兼顾、运输和施工双赢,对参建施工单位和铁路公司而言是一个经常遇到并需要妥善解决的课题。因此,如何确保运输安全、施工安全,如何减小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如何确保工期,如何降低施工成本,是营运与施工双方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严格执行现行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1.1 既有线施工必须执行的相关规定 既有铁路营业线施工,不同于普通通路施工,是以确保营业线行车安全为前提的,一切施工行为必须满足行车安全的总目标,按照《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单位除执行现行铁路施工规范和标准外,还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信号维护规则》、《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规范等各项安全生产规定,这些规定并非仅仅是繁琐的条文堆积,而是多年来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

1.2 加强队伍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建立是确保既有铁路营业线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前提。铁道建筑施工企业新线施工比例占90%以上,而且有半数以上的人员从未接触过既有线施工,虽然都掌握了新建铁路干线的技术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在既有线施工方面与路局工务部门的干部职工相比,既有线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必须在正式施工之前进行补课。

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规章制度的学习、工前安全技术交底等。通过开展自编发放教材、制作幻灯集中授课、既有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讲解、请工务部门有经验的老职工传授经验、及时检查指导纠正现场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杜绝因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安全隐患。

1.3 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和检查确认 施工前,对每个营业线施工项目的不同特点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书,自项目部到作业面负责人层层做好交底工作,确保安全保证措施的落实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责任到人。施工负责人要有针对性的对全体施工人员(含劳务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按审定的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认信号备品、机具、材料齐全完好,关键岗位和配合人员是否就位,封锁或慢行命令无差错,防护是否设好,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才允许开始作业。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2.1 做好现场调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和按期完工的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应科学、严谨、周密、安全、可行、经济,在编制施组前应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2.1.1 根据施工作业内容认真做好现场调查。根据设计要求对现场进行认真核实和调查,内容包括作业范围内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的设备分布与使用状态、行车规律、地埋线路和架空线路分布、既有排水系统、可借助的施工场地、运输通道、电源等;

2.1.2 根据施工量和施工期,拟定所需各类管理及施工人员、材料种类和数量、机具种类和数量;

2.1.3 根据施工量和施工期,编制施工材料、机具的使用计划、劳动用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安全防护用品计划等。

2.2 精心编制施组 在现场核对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的规定,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括:施工项目及负责人、作业内容、地点和时间、影响及限速范围、设备变化、施工方式及流程、施工过渡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措施、施工防护办法、列车运行条件、验收安排、施工安全协议书等基本内容。

2.2.1 编制原则

①营业线施工:坚持施工为运输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输的干扰,坚持先易后难、尽量组织平行作业,缩短施工要点时间。②站场改造施工:坚持“先主体后专业、先重点后兼顾、先行车后一般、先扩建后改造、先迁场后封锁、先后核心、先咽喉后股道、先预铺后要点、先局部后全面、先延长后缩短、先接通后拆除”的原则。需要延长股道由外向内接通,需要缩短的股道由内向外接通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期间有较多的备选线路投入使用。同时安排各工程的衔接和站后配套工作,做到迅速形成运输生产能力尽快交付使用。

2.2.2 编制施组的注意事项

①要点施工时要尽量做到“少要大点、多要小点,避免要长点”。②要做好详尽的施工调查,对可能影响施工的管道、水沟、信号、电力、接触网杆及拉线等各种构筑物调查清楚(还要特别注意新设接触网杆的埋设位置,必须避开道岔预铺位置),确保施工方案在实施中的可行性。③施工方案中需采用既有线里程。④要有施工作业平面布置图,明确既有设备位置及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范围,标明与既有线的相对关系。⑤涉及物理隔离的方案要明确需软、硬隔离的设置范围。⑥明确天窗点内、点外及监督施工内容。⑦桥上跨既有线、既有线涵洞顶进、接长施工方案中采取的线路架空体系以及防护桩的稳定性需设计单位签认。⑧明确工务、电务、供电等既有设备的防护措施。⑨大型机械施工现场管理办法。⑩涉及营业线慢行施工的,慢行速度要符合施工作业放行列车条件的规定。

2.2.3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编制的施工组织方案必须按照路局对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按照规定与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配合协议。审批流程如下:

①现场主管工程师根据总体施工方案和现场施工实际编制施工组织方案;②项目部技术主管部门主管审核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并签署意见;③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并签署意见;④负责方案(计划报批和签订安全协议签订)报审人员,到路局相关站段进行沟通,提出修改意见;⑤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⑥监理单副总监理工程师或以上人员审核签认并加盖单位公章;⑦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或总工程师审核签认;⑧建设单位方案审核领导小组审查并组织路局各处室、站段人员召开预审会并形成会议纪要或会审意见;⑨施工单位根据会议纪要要求修订方案,根据方案报审和计划报批要求完善监理、建设单位的报批签认手续;⑩召开审查会并形成会议纪要或会审意见;?輥?輯?訛相关的路局设备管理单位(各站段)审核会签、盖章,并签订相关安全、配合协议;?輥?輰?訛路局建设处审查并组织有关处室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輥?輱?訛施工单位按照意见将再次修订的方案及签订的施工安全协议报路局相关业务处室审核,签认盖章;?輥?輲?訛路局运输处审核施工计划申报手续,平衡安排施工计划。

3 精心做好施工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施工前,认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从人员组织、物资准备、设备配置、技术交底等方面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对预案中涉及的人力、材料、机具保证到位,是确保安全、按期完成营业线施工任务重要条件。

3.1 施工人员组织及配置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安全、优质的工程项目。因此,在营业线上施工,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配置尤为重要。首先,尽量选配有营业线施工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技术人员,主要的生产人员要有丰富的营业线施工的经验和操作技能,同时所有人员必须在进场前应进行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教育,取得营业线安全生产教育合格,方可进场。其次,参加施工的劳力,在技能水平上,根据施工规模,工程难易程度合理调配各种技术工人的比例。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要很据站场规模,工期,合理安排,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不足。第三,建立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明确各岗位职责,权利,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安全责任重大营业线施工任务,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2 物资材料设备备料及进场准备 营业线施工点多线长,同时受铁路运输干扰大,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同时大部分材料是铁路专用材料,需要靠铁路运输才能到达现场如钢轨、轨枕等。因此对于营业线施工所需材料的准备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3.2.1 材料供应计划 施工管理人员,应对设计技术说明、主要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全面研究,掌握设计意图及技术标准。进场前要组织技术人员,仔细认真审核施工图纸,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设备物资备料的数量及需求计划,组织材料商供货。

3.2.2 材料采购 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2.3 材料送配 根据工序和工期要求,制定材料物资的到场时间,确保施工所需物资设备及时供应。特别是需要铁路运输的材料设备,必须超前准备,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计划安排,杜绝由于物资设备的到场时间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及浪费工时,增加施工成本。

3.3 坚持技术标准 将各项技术标准装订成册下发,真正把《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上,使现场作业的每一个人熟悉标准、执行标准,有效扼制盲目乱干,实现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尤其是每一个环节的最细小部位都严格制定出作业标准。要制定和完善“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和资料未经第二人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工程不经过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进行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有效提高职工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自觉性。

4 施工计划报批

影响铁路线路正常运营的工程的施工,应根据各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在施工方案及天窗时间内进行的施工项目,提前做好计划,提报施工方案和提前申请施工天窗。根据各路局运输部门的不同要求,在施工项目开始前一个月的10日前,需提报该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在上述办法及细则规定的应列入施工天窗进行施工的项目,提前一周提报给维修监管单位,同时把相应的包含施工部位,工作项目明细,影响范围,试验项目,参加施工人数的施工作业单,提前3天,交由工程所在车间,便于安排配合人员,使施工顺利进行。具体办理办法如下:

4.1 月度施工计划申报、审查流程

①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编制分步施工计划(含施组);②施工单位与行车组织部门、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车务、机务、工务、电务、通信等);③施工单位将月度施工计划(含施组)和安全协议报监理单位审核;④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参建单位、行车组织和设备管理单位对施工计划进行预审会签,其中施工单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审核签名,项目管理机构根据专业划分的原则由各施工项目涉及的专业工程师审核签名。⑤项目管理机构施工计划专职人员组织各施工单位于每月3~6日(具体时间由建管处在前一月月底通知)将审核汇总后的施工计划和安全协议报建管处审查,之后由施工单位报相关业务处。对于简单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可以同步申报和审查。

4.2 施工日计划的申报、审查和下达流程及施工日计划的申报流程

①依据运输处公布的月度施工计划,施工单位于施工前3日8:00前将施工日计划报项目管理机构,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②项目管理机构工程调度审核汇总后于施工前3日9:00前传真至建管处,并发送电子邮件至建管处工管科信箱;③建管处审核汇总后于施工前2日9:00前报调度所。已批复的月度施工计划,施工单位因特殊原因不施工时,按上述流程实行零申报。

5 严格卡控、保证施工和运输安全高效

施工中要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具体要落实“一强化”、“三严”、“五把关”工作。

“一强化”指的是对在施工现场施工的人员们,包括负责人,安全监督员,联络员等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强化安全意识,并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

“三严”,严格控制施工的检修和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稳定和行车的安全;严禁盲目的施工和检修工作,要有计划的进行;严禁超越自身范围的施工和检修。

“五把关”,一是把好施工方案审核关。对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方案严格审核,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题和基础;二是对点前慢行施工严格把关。对有些施工在点前做施工准备工作(如卸扣件、扒道碴等)需列车限速运行时,要严格按规定施工作业,严禁超量、超范围做施工准备工作;三是把好施工现场监管关。施工监管单位从施工方案审核到施工计划下达直至施工结束全过程,须了解掌握的一清二楚。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设计方案和违章作业行为,要迅速予以制止,确保施工质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四是把好线路开通监护关。线路开通前,施工单位登记开通限速地点、慢行距离等是否符合实际,施工监护单位、车站要严格审核把关签认;对施工单位限速慢行牌、减速地点标设置是否齐全正确要进行认真检查确认;线路开通后,对线路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放行列车运行条件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规定放行条件的决不放行,确保行车安全。对未按规定进行提速的要迅速要求其提速,全力减少线路开通后限速对运输生产的影响;五是把好设备安全交接关。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要有组织、有计划、按规定进行设备交接,确保设备质量按时达到规定运行要求。

6 优化方案 实现双赢

6.1 细化施工计划 凡是影响营业线运营安全的施工要制定、编制年度、月度、旬、日施工计划。制定年度轮廓计划须明确施工项目、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即具体施工作业项目需要多少个天窗点、在年度什么时间段进行作业,经过调查、复核、研究细化安排。月计划要祥细编制施工、检修作业内容、工作量、作业时间;施工检修单位按照实际施工、检修进度等情况,需要调整月度计划时,在旬施工计划中进行上报、调整编制落实;日计划是月、旬计划的具体落实实施,是召开施工协调会的最根本依据。

6.2 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思考 按照年度施工工作量编制施工轮廓计划时,须认真研究施工天窗的量和分布,是搞集中施工作业(按照气温和施工运输组织情况将较大的施工、需增加天窗点进行集中施工作业)还是分散作业(将较大的施工任务均衡地分散在一年适合和施工、维修的季节内),须仔细研究一个适合本区段铁路运输组织实际情况的施工作业方式。按照当前市场环境和铁路运输组织情况,集中作业优越于分散作业,其主要优点分析如下:

6.2.1 施工时间集中,便于补充劳力 当前雇工都以劳取酬,因为分散作业一个月只给几个天窗点,相对于集中作业工作量要少的多,有效作业时间短,工效低,劳务费用高,因为月工作时间少薪酬相对低而无法留用雇工。而集中修加密天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另外集中施工也便于租用大型施工、养护机械推进施工进度。

6.2.2 施工工作量集中,减少了施工转场次数 集中施工工作量,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天窗点,优化各项施工任务,提高施工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合理安排天窗组织形式,提高天窗利用率。集中给天窗点,能有计划的将各种施工任务安排在同一时段内,克服施工队伍转场次数多、施工效率低的弊端。同时也减少施工限速地段数量,提高区段通过能力。

6.2.3 施工机械集中,提高施工效率 加密天窗点,能集中施工机械和劳动力形成合力快速推进施工进度,另外集中施工机械加快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进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在既有线综合施工中,要积极寻找施工作业特点,弱化劣势、强化优势,将空间精确到米、时间精确到秒,设法优化作业组织方式,建立工务、供电、通信、信号立体施工、检修流程,形成空中、地面立体作业网络,综合利用天窗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6.3 工程实例 有效组织多个施工单位在同一个区间进行立体交叉和分段平行作业,有效地利用天窗点组织多家施工单位迅速进场施工作业,并按时完成工作量,充分发挥点、线、流三者关系,是既有线施工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时间上设法提高综合天窗兑现率,从空间上充分挖掘既有设备运输潜能。

浙赣提速改造(南昌段)工程施工,中罗坊~黄土岗站段线路拨接、工务换枕、应力放散等几个项目同时作业为例简单剖析如下:

2005年11月份,针对施工单位、工务部门在罗坊~黄土岗区间提出的双线绕行拨接、工务换枕、应力放散等封锁施工需求,为了安全高效地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南昌铁路局成立专门的施工协调监督管理小组,负责施工计划的审核、编制、下达。在施工的前一天,组织施、检、修各单位和施工组织、配合单位召开施工协调会,围绕双线绕行拨接计划安排,对每项施工需求时间按照制定的上、下行封锁日计划进行一对一安排落实,提前做好施工前一切准备工作。对有交叉冲突作业进行现场协调解决,对关键作业环节进行有针对的安全预想,落实安全作业方法,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施工日计划下达后,车站站长组织施工、工务、配合单位召开站区施工协调会,再进一步进行细致、全面的安排落实本站区施工日计划和安全预想工作。

施工调度员按照施工协调会确定的施工、检修日计划,从施工、检修要点登记、施工封锁命令下达到施工进场;从施工、检修作业结束到消记、区间开通命令下达,进行全程监督、盯控,确保施工、检修各项作业按既定、规定程序顺利完成。并规定至少提前6h和列车调度员沟通既定的施工日计划,以便列车调度员适时调整列车、车流,合理安排股道占用,从而确保施工计定时间和施工结束开通后本区段内车流的顺畅组织。

经过两级施工协调会和施工调度员对施工全过程的统筹安排,在浙赣铁路罗坊~黄土岗区间,不仅实现了天窗一点多用,有效地提高了天窗利用率和兑现率,而且通过严格卡控既保证了施工和行车安全,又提高了列车行车速度。

7 结束语

营业线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精心策划、认真准备、精细施工,严格管控,同心协力,才能达到安全有序,施工、运输两不误。同时,要根据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总结和创新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的方法,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琴.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10(20).

[2]王胜东.监理对铁路施工安全怎样监控[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0).

[3]乐以谷.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工务安全问题和其对策[期刊论文]-上海铁道科技,2007(4).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10

在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中,生产成本构成中的材料成本占较大比重。在煤炭市场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推行严格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因此,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加强材料成本管理,通过降低材料消耗来降低生产成本是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未来的再生产。

一、煤炭材料成本特点

1.原材料不构成煤炭产品实体。这一特点使得煤炭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可以回收复用和替代,并且材料的回收复用和替代影响煤炭成本的变化。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都可以多次地进行回收复用。

2.煤炭材料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地质条件恶劣,材料投入就多;生产技术水平低,材料成本相对也增多;相反材料成本则会降低。

3.在矿井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规律性变化的,煤炭成本是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变化的,并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4.煤炭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比重大,可控成本比重小,材料成本是可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材料成本控制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原煤成本水平。

二、影响煤炭企业材料成本的因素

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1.自然因素。包括矿井资源的自然赋予条件、矿井的开采年限以及矿井的井型规模。例开滦赵各庄矿业有限公司井下开采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属于衰老型矿井,井深巷远,有百年历史,加之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落后,造成材料成本投入大。

2.技术因素。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煤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肯定受到影响:一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原煤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设备日益增多。使得折旧费、电费、配件消耗等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这又对原煤成本的降低产生不利的影响。

3.管理因素。管理水平越高,全员及采掘效率越高,单位成本负担的人工费用便越低,相反则单位成本越高;管理水平越高,采掘关系衔接越好,采掘设备、巷道等生产因素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安全生产系数就越高,单位成本也越低。

三、加强原煤材料成本控制的管理办法

煤炭企业材料成本控制应该采取“ 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根据公司的计划指标 (计划产量、计划利润、计划吨煤成本),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单位,再按各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成本的分解、成本指标的分解、月成本计划的制定、审批与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控制。其归口单位有: 财务科、经营部、供应科、内部市场办公室、生产矿长与各生产单位。

1.材料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分解的归口单位是财务科,财务科根据公司计划吨煤成本指标、利润指标和产量指标,结合历史成本的构成情况,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形成材料成本指标、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指标和其他成本指标。将材料成本指标下达至经营部,进行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财务科成本分解的依据主要是历史成本构成和人为的主观认定。

2.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

材料成本指标分解的归口单位是经管部。经管部根据历史数据对财务科分解的材料成本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各单位材料成本指标和公司成本指标,经过调整后报矿长审批生效后执行。材料成本指标包括各单位日常生产耗费的物资,日常占用的大型物资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经管部审核,最终经矿长审批后占用公司指标。

3.月材料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各单位月底制定下月用料需求计划(必须经单位的主要领导审核),经管部根据各单位计划产量和年度材料成本指标进行审批后生效,占用单位年度材料指标,报送至供应科由计划员进行月份计划制定和内部市场办公室进行成本控制。各单位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物资,材料费超额领用,应该先向公司经管部申请追加材料费指标,对于超额领料、临时用料和大宗材料的领用,必须提交用料计划,经公司经管部审批,再经主管矿长审批后,方可领料。

4.材料成本的控制与考核

成本控制,是指各单位在发生成本时应以月计划成本为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控制就是各单位在支领材料时严格按月计划成本进行控制。各单位领用物资需先填制领料单,经供应科计划员审核与签批,再由市场办公室进行指标审核后才能领料,并与工资挂钩。

材料成本考核方面,经营部和供应科根据各单位领料单对各单位每月实际用料情况进行统计、考核。用各单位的实际产量与计划单位材料成本相乘得出各单位当月应消耗的材料费金额,实际消耗额超出当月应耗额由单位工资扣除;实际消耗额小于应耗额的部分转下月成本指标。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11

审计业务流程是审计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业务流程的学习,不仅要将各项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还要掌握系统规范的审计工作步骤,学习专业判断方法的运用,同时熟练各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审核和管理。基于审计业务流程的学习目的。实验是掌握该项流程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

一、审计实验现状介绍

目前,就审计业务流程的实务训练而言,各个院校的教学计划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部分院校的实务训练仍然停留在案例教学阶段,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审计实验;一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模拟实验教学环节(或其他名称的实验),但仅仅是案例教学的形式转换,实验材料为多个单一案例,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按照实际的审计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实务操作;此外,有些高校借助会计模拟实验形成的材料。在做出一定修改(审计陷阱)的基础上用于审计模拟实验,这种方式有成本低、材料系统而且时间跨度大的优点,但是由于会计模拟实验材料本身出自学生之手,与实务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会计模拟资料只能给出模拟企业基本情况、会计政策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的原始凭证和说明,未能给出审计所需要的其他证据和内部控制等重要信息,难以达到现代审计流程训练的目的;除此之外,近年来也有少数院校开发或购置了审计教学软件,以不同行业企业的整套账簿和相关详实资料为实验材料,采用审计软件作为工具,模拟审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在审计课程的实务训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由于在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和审计角色等方面缺乏仿真性、缺少动态效果,实验依然有待进一步改进。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审计教学中业务流程的实务训练环节仍然较为薄弱。

二、审计实验难度分析

分析审计业务流程实验的薄弱原因,主要源于实验环节多、实验材料要求高、实验仿真性和动态性难以完善等几方面。

(一)实验环节多

由于审计业务流程涵盖内容多,所以实验环节也较其他实验复杂。以报表审计项目为例,业务流程一般分为初步业务活动、审计计划、审计测试和终结审计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含客户基本情况了解、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和业务约定书订立等环节;第二阶段包含客户外部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价、客户内部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价、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和具体审计策略制定等环节;第三阶段包含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测试两大体系:第四阶段包含审计差异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编和复核、审计报告撰写及审计工作总结等环节。要在一项实验中训练以上所有环节,对实验材料、设施以及教师等方面都是一个挑战。

(二)实验材料要求高

审计业务流程实验在材料数量和内容的要求上也较其他课程高出很多。一方面实验材料要涉及上述各项实验环节;另一方面,实验材料要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需涵盖模拟企业一段时间(最好是一年)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此外,由于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底稿等需实时更新。这些因素对实验材料的数量和内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实验仿真难度大

实验的仿真性是实验质量的保证。然而众所周知,审计实务中的许多情景是不易模拟的。如观察、询问和监盘方法的运用,审计人员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等等,都很难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描述得生动而全面。

(四)实验动态效果差

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活动。审计业务流程的许多环节要在前段环节的工作结果下开展,而后段环节的工作结果又会对前段环节提出调整的要求。比如,在审计测试中发现的新情况,会影响到计划阶段对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合理性,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又直接影响原定计划;在终结审计阶段,与管理层沟通的结果和被审计单位认可的调整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报告类型。实验中要呈现诸如此类承前启后、交错复杂的动态特征,是目前审计教学软件中较难解决的问题。

尽管存在各方面的困难,开发和运用审计实验仍然是完善该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审计实验设计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篇12

关键词:

跟踪审计;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造价管理的过程变得复杂,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障碍,如何让造价管理有序进行,实现投资的有效控制,目前跟踪审计服务模式作为投资控制方式之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建设项目中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如何使跟踪审计服务在施工阶段成功实施,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审计要点:

1对建设单位草拟的施工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施工合同非常重要,只有对合同中涉及到的项目各个方面有明确、全面的约定才能对后面的每项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依据,才能减少纠纷、降低风险,有效的控制造价。施工合同中主要对施工合同的工程范围即承包人应建设完成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定,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涉及工程合同价款约定调整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并要出具审核意见。另外,在合同审计过程中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的工程一般应采用单价合同,必须在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计价中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规定计价中的风险内容,要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合同文本审核是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起着提前防范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和理解合同条款,严格审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利用合同条款及时解决经济纠纷,控制造价投资。

2熟悉施工现场,把隐蔽工程、工程变更项目

作为重点审计对象隐蔽工程一旦隐蔽很难发现问题,它往往是工程质量隐患及引起纠纷的主要对象,对隐蔽工程的重要部位要先拟定审核流程,执行过程中要审查隐蔽工程发生的时间及真实性,必要时可进行照相机、摄像机影像资料记录,另外,对隐蔽工程签证的内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完整、准确也要进行重点审查。施工阶段会有很多变更,直接影响到我们预算造价的变动,也是我们造价控制的重点,所以要严格审核变更的时效性、真实性、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套价、计算规则运用是否合理,对重大变更内容是否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施工单位是否有拆分、化整为零的情况等要进行审查。对隐蔽工程、工程变更跟踪审计是审计人员事中监督审查的重要环节,通过过程中的审核意见、确认单等可以使信息反馈及时、灵敏,偏差得到及时、有利的纠正,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使投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对主要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周所周知,大宗材料、设备占建设项目直接工程费的70%左右,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我们的工程造价,因此,加强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降低材料成本是我们控制投资的关键。工程材料采购计划是采购的基础,因此要审查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及所拟定的采购地点、采购程序是否合理,以保证材料能按时送到工地。在执行过程中,大宗材料的采购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只有竞争才能选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使得建设单位首先要先了解产品的规格、性能、市场上的价格行情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供应商投标和招标方评标的依据,更是签订合同的依据,所以作为审计人员要审核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付款方式、服务内容是否完整、合理。签订合同后审计人员要随时掌握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到货情况,货物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也要审查合同的预付款是否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支付方式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如果在材料采购、使用、验收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工程结算调整材料价差时才发现问题,这时工程价款已经支付,材料接受单是施工方签收的,而供应商只负责清点数量、不考虑价格,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

4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审计工程进度款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流程为首先施工单位提交支付申请,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提交审核意见给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交建设单位进行支付。在此过程中审计单位根据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审查合同约定的预付工程备料款的扣回是否按要求执行;审查计量与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一致,对工程量的审查要重点放在投资比较大、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的分项工程中,计价时要认真审核清单、定额编码、项目特征、单位及基价等内容,有无项目特征与招标文件不一致及高套、错套、重复套定额的现象;审查工程合同价款的调整包括现场签证、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选择审计单位时,不但要注重审计单位的资质、实力,更要看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因为跟踪审计队伍的水平差异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与审计费相比要大的多。

5资料收集及时完整

在审计过程中有收、发文记录、项目验收、例会记录、审核意见、材料价格确认单、阶段性报告、图表等这些资料随着工程进展及审计意见的出具及时进行收集实现资料的真实性、可追溯性,为建设新工程的开展积累宝贵信息。通过具有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跟踪审计模式,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审计实践活动的目的,工程跟踪审计已经被人们接受、认可,越来越得到国家相关部门、企业相关人士的重视和肯定,我们对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国家投资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总体效果明显,跟踪审计作为服务模式应加以研究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崔振龙.跟踪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