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1:54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

这次小学语文老师的国培即将结束,我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培训里,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培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识字写字教学和作文写作。

现在很多同事都说学生识字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的老师都把课堂时间都用在如何教会学生识字,忽略了在课堂上练习生字这一环节。而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用,并且还要求掌握。其实现在有很多老师都有一个误区,他们在教识字写字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字都必须掌握,所以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识字写字,这样的话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其实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的那一部分字,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要求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并且会读就可以了。另外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字,就多花点时间来教学生掌握。我觉得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从听说读写这几方面来强化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并通过课堂提问,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这样不仅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也会乐意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现在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让我最头痛的就是上作文课,因为班上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他们觉得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每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大同小异的,每什么新意,因此他们慢慢的就变得不喜欢写作文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非常的苦恼。但是在这次培训中有一个用童心写童言的内容,学习了以后让我明白了,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胡编乱造,这样就不会没有内容写了,因为学生对自己经历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就容易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深刻领悟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我们所教的每个学生,才能配得上“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2

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善于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还要设法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培养语感、感悟文本。如教学《观潮》一文中“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是难点。农村的孩子见过大海,见过涨潮,也见过退潮,但他们却感受不出潮来时的气势。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潮来时的磅礴气势,我让家长再次带孩子到海边,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声音,课堂上,我再次让孩子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边听边想象,这时学生仿佛再次身临其境,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体会潮来时的气势。这样使得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与学生生活中自我真情的流露融为了一炉。

第二部:朗读――语感培养的动脉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朗读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动脉,使语感生生不息。要学好语文,务必把握好朗读的方法。

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中是独具特色的。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试想,如果没有由外而内的吸收,何以谈得上内化后的感受呢?当然也谈不上语感能力的培养了。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范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诗人在瀑布前为瀑布磅礴的气势所惊叹的意境。这是客观事物及其主观感受,是获得语感的前提。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瀑布的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道出心中的一道道美景。在学生渐入意境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的心情会是怎样?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诗歌。”学生生情并茂地朗读着。这样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深入探索,在读中体悟语感。

第三部:理解――语感培养的基石

叶老又指出:“要把握好吟咏,必须先了解文意,无论是白话文或文言文都需要吟咏。”意思是说在吟咏作品的时候,必须依据文章的了解与体会。

看来,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

如我在教学《祖国在我心间》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的眼睛尖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

另一个学生说:“我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第三眼就找到了福建。”

教师请学生们到台上从地球仪上找到福建,可是学生们找了很久才找到,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课文中的我能一眼就找到中国?”学生们笑着说:“因为我的眼力好。”

师:“我的眼力为什么这么好?”

生:“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

师:“你们知道‘心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心上、心里。”

师:“作者的心里时时想着祖国,想着家乡。”

生:“作者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家乡啊。”

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要读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抓住几个重点的词语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部:想象――语感培养的翅膀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找准“活”的发散思维点。所谓的“活”是指因“点”找得准,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活跃的发散思维,使语感美达到升华,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带来多幅动物及其脚印画)

师:下雪啦!小动物们来到了雪地上快乐地玩耍,现在雪地上又来了许多小动物,有(可见出示带来的动物图及动物脚印图)

师:谁知道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小组讨论并书中的句式作诗。

生: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画――。

――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

咦,――为什么没参加?

哦,她在洞里睡觉哪。

通过几分钟的想象说话,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所谓语感的培养,正是在想象中边把握边进行的。

第五部:表达――语感培养的提升

语感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一个人凭借自己已形成的语感,可以鉴别自己的语言所表达得是否准确畅通。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完美。恰当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现手法的选择,使自己思想感情表达自如而又得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目的是要学生能有最优化的表达,用表达来激活自己的语感,提升自身的语感水平。

如在教学《秋天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小朋友,我们去秋游了!(铜号声响起)集合了!(随着轻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来到了山上,课件出示:山上风景图。图上有大雁、田野、树、花。)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田野。

师:是呀!你要是能说出看到了怎样的田野,就更有水平!(教师耐心地说。)

生1:我看到了金黄色的田野。(学生特别强调了“金黄色”。)

师:金黄色,颜色真漂亮!(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2:我看到了田野里的麦子弯下了腰。

师 :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生3:花儿正在欣赏这美丽的秋景。(入情地说着。)

生4:枫树长满了火红的叶子,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师:你的眼睛真亮。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5:我看到了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自由自在,这个词说得多好,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生5:课外书上。

师:你真会学习!课外书上有好多词语,只要留心学习,词汇会越来越丰富。

……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3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我国教育学者在科学素养含义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社会关于科学素养发展的经验得出: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是由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构成,这几大要素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影响的有机整体。在这五要素中科学知识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科学能力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是核心;科学方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既要进行责任感、团队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等语文的规范性教育,又要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培养科学素养是时代的要求。2003年中国科协公布的最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98%的人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与2001年的1.4%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从

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美国1999年就达到8.4%。这需要我们广大有责任心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适当的时机加以介绍或讲解以此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素养是关乎综合国力和综合素质的大事。综合国力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响着国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在最初学习之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为将来良好的生活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公正和民主素质培养的基础。文化知识需要传授,科学素养需要传播与“教化”。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从观念上明确科学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教师应该精心预备教材

备课时老师要以科技兴国为己任,认真钻于教材,精心设计,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科种子” 萌芽的温床,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和拓展教材

教材虽是死的,但是教材内容却是灵活多变而富有生命力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通过教材本身去挖掘教材所隐藏的内涵,进而拓展教材的深层意义,以内容为载体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去学习接受新鲜的事物。

3.教师需要不断的创生教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也是教材。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在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作为老师平时应多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在适当的时机加以介绍或讲解以此来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会像一束阳光暖暖地照耀学生的心田,为种子的发芽提供适当的温度。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4

一、以“读”为本,朗读中增强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这都点出了读的重要性,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式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停顿、节奏、重音、格调、揣摩语气的不同与变化,体会思想感情,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景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真切的感受。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我在范读课文时,声情并茂,并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揣摩词句,对比中训练语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有些词句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这些具体有感染意义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学生的语感就会不断地增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在指导理解时,我抓住一个“堆”字问学生:“堆”是什么意思?追问:能否把它换成“摆”?学生思考后说不行,并体会到“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撂在另一层上面,说明数量的多。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培养了语感。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5

小学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课程标准实施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过去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一现象,目前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是我们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做得还不够。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

一、通过渲染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课堂上尽量采用全英教学,大家都知道,一个不怎么懂英语的人在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呆上一、两年,那么英语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就是语言环境的作用。在新学期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就用英语作自我介绍,“Nice to meet you, boys and girls.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Ji Xiaolin. You can call me‘Miss Ji’” 那么在孩子心中立刻就能把英语老师和语、数老师区别开来并且记住我。另外,除了新授内容之外,其它课堂用语也用英语表达。也许起始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不能适应,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帮助他们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们都能理解这些课堂用语。

在班级张贴一些单词、句子、短文的卡片,起先老师可以示范,然后以学生为主体,动员他们自己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日常用语。

二、通过参与活动,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活动”具有这样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对于学习语言的人而言,交流是最终目的,怎样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去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的活动。

在课外,举办“英语角”,给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和地点。英语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引导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而不是用英语去翻译。还可以一人一句编故事,学生们能编出很有趣的故事,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表达的欲望。

“英语歌曲比赛”和“经典英语故事表演”也是很好的途径。英语歌曲比赛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典英语故事表演适合高年级学生。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会把“学英语”、“用英语”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参加这些活动不是在刻意学习,不需要看书做题,只是在用嘴巴,用心交流,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交际时思维习惯也会不一样。

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还有在书写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地址从大到小,如: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如:Hua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ai’an Jiangsu

可以看出,思维习惯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习惯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

结束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带好头,抛弃过去“英语汉语英语”的思维模式,不走弯路,培养学生“英语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两点之间永远是线段最短。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6

  今年暑假的8月2日到5日,我作为孙祖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名代表有幸参加了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观摩名师的教学光碟。时间虽短,但学习的内容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都是一名农村教师急待的“食粮”;这正如“一桶水”与“一碗水”的故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还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渊博的文化知识从何而来?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学习才可具备。暑期学习正是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下面我就对暑期学习的内容谈一谈自己浅显的认识或体会,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一、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是顺应时展的根本要求,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改变自己已有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期保证不误人子弟。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最大成功在于培养出使自己敬佩的人”,从这一要求来说,每个教师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发挥我们的最大的潜能,把自己的所学甚至是所有周围人的所学都授予我们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取长补短的平台。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认真学习、取长补短,为“培养出使自己敬佩的人”而努力工作。

  二、准确、深刻的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行文件,它明确的提出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具体应该达成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思想培养目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握好《课标》就等于找到了自己教学该努力的方向。干什么事都是一样,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课标》就好像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规和矩,我们只要坚决贯彻课标的精神,并为之做不懈地努力,我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教学这个圆”画好!

  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但又不稳定、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差。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近几天学习的一点体会,我知道其中定有很多迷茫和不足之处;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还有很多时间很多机会去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我知道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智力有差异,我也知道所有的这些都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的。今后我一定更加注重自己的思想业务学习为“培养出使自己敬佩的人”这一目标而努力!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xx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分二个阶段进行,为此,我要要感谢校领导和全体小语组同仁们给我这个培训学习的机会!感谢xx教育学院教授与老师传授给了我很多宝贵知识与经验。

  今天,我就把这次到在xx教育学院及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培训学习期间获得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向大家作分享。时间有限,我把印像较深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因为,之前我很难得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我就始终以骨干教师的标准对照自己,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骨干班的每一次学习活动,22天的时间非常有限,可这次培训活动却给我很大的收获和启发。

  骨干老师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说课、上课、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这22天来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22天,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22天。我真的真的受益匪浅。22天来,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还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这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现将我这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应该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有奋斗感、有专业感的教师。

  期间,我听了xx省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专家的讲座,到福州市钱塘小学参加教学观摩与教研等实践活动。名师、专家的一次次精彩的演绎,曾经让我是多么心潮澎湃,心潮涌动,精妙绝伦之处简直让我忘记呼吸,因此,我也曾有了三分的躁动。因为他们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敬业、乐教,如何做一个是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的教师。期间,我听了本省其它各地有关骨干教师的评课,交流发言,他们让我感受到我的压力,因为他们说得都很棒,很有水平,。我一一听他们的发言,就他们非等闲之辈,我想:他们平时一定有经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我也体会到我们三明的教研普遍没有我省其它地方做得好。我还听说,xx省的教研活动上不如浙江,下不如广东。因此,xx省教育厅把xx省教育学院确定为基础教育培训基地,欲为xx省培养一大些名师、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教师,xx教育学院的工作重点也就从学历教育转变为为xx省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也就是说将来我们中还会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到xx教育学院,参加培训。目前学院已开设的培训有,小学语文、数学、综合、心理健康、电脑、思品等学科。

  培训期间,我的第一感觉是:城里老师的挺辛苦,但他们辛苦并快乐着!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xx教育学院二附小教师何捷,他经常到外地参加全国的教研活动,到外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然而,他每个星期还得身兼主科教学,他的百字作文教学在全国相当的影响,他教过的学生,一个个作文写得一流,他班上的学生发表的作品太多太多了,学生的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在他的班上读书。何捷老师长得挺帅,何捷老也挺辛苦,他是我的偶像,更是许许多多女教师崇拜的对象。连江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副校长)刘仁增,闽侯上街中心小学校长张依芳,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教师高玉他们不但是名师,有些是校长、副校长、但他们都没有离开教学一线,始终都能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无么奉献着,他们都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我实践的学校是福州市钱塘小学。钱塘小学的女教师可多,90%以上吧,因此,有几位哥们问我,你在钱小看到的美女教师不少吧?一定幸福死了,我肯定的说:是的!幸福无比呀!说的也是,我长了两只眼睛,还带着眼镜,不想看美女还真挺难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仅看到她们外在的美,更看到她们的内在美,敬业精神实在让人难忘:她们是多么敬业、乐教,多么上进,相当专业。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我很荣幸的成为xx回族自治区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对象,几年来,多次参加培训。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始终不能忘却专家娓娓动听的讲座和精彩的课堂实录。在几年的培训学习中,我曾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小组专题研讨活动,充当好每一种角色,主动发言,真心探讨。通过培训,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

  一、感受名师风采聆听精彩讲座

  在培训学习时,我深深体会到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尤其是xx老师和自治区教科所田继忠所长,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至今,他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是他们,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二、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为了改变我校当前的现状,我对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认真分析,制定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研究》这一课题,并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改变了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学生学的快乐,老师教的轻松。使我明白,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4

  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18日,我参加了由黔西南州教育局主办、贵州省初中语文名师魏敏工作室、贵州省小学语文名师任保平工作室等承办的暑期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在兴义八中教育集团阳光书院聚智厅召开。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充分发挥贵州省语文名师工作坊、工作室,贵州省乡村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各工作室以及名师、教师的交流互动,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州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水平。

  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示范课,还是专家讲座,以及互动研讨……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是的,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大学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第一天在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之后,李华伟老师上了两节示范课。第一节是小学的《声律启蒙(一东)》,第二节是中学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华伟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平仄、知规则、找韵字、学吟诵,让吟诵为孩子们的美好童年伴奏。接着,李华伟老师作了题为《经典为侣吟养心性》的专题讲座。李老师结合典型事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在阅读中积淀、在教学中成长、在创作中提升的经历与感受以及对学生的成长的帮助。

  第二、三天是王兴海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古人读书的世界,让我们领略到古人读书之美。紧接着又听取了鲁子问等几位专家的讲座。每一堂讲座的收获多多,感动多多。通过参加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快乐!

  我印象最深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而这次培训中王老师则采用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7

一、我们为什么关注中学语文教材改革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继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承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重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这是由中学语文教材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

1、冲国的教材编写基本是自上而下的行为。

在中国,语文教材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特点,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往往代表了国家的某些意志,甚至有人认为,政府对教材的宽容度,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政府对一些社会思潮的认可度。因此,中学使用的教材基本是教育主管机构邀请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很少有哪一个民间机构或者个人独立编写教材,被正式采用。1996年出台的高中语文大纲(试验版)认为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是教学的范例,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2000年颁布的也是迄今为止最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虽略有调整,但这一基本的指导思想并未改变。

2、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教材的选本成为改革风向标。

中学基础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任何一次关于教育的改革,都会被人们热烈讨论,并寄于过多的期待。语文教育从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等于语文教育就没有问题,恰恰是成绩与积弊同在。2007年,围绕着恢复高考30年引发的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讨论,再一次印证了基础教育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说,过去人们还一直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难中争论不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话,那么到今天,关于基础教育的讨论已经超越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是直接面向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才等人们更加关心的话题。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按照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的理解,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即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另一个是价值性的,即培养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相应地,中学语文课本选择课文的宗旨和标准也应该是两个:一是文章的审美性、文学性,也就是说入选的范文必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足以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和语言能力;二是文章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体现的道德立场必须合乎人类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诚信、宽恕、感恩,等等。从这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笔者认为,一部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标准:

1、冲学语文教材必须是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完美结合的范本。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范文应该是优美的名篇,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认知能力。通过阅读这些历史上的文学名作,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大漠孤烟、云雾江南等大自然美景的体悟,对生离死别、人性善恶的洞察,使他们成为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受过这种审美熏陶的学生不仅能哀民生之多艰,亦能惊叹自然之美好;不仅能知道“国破山河在”是一种悲怆之美,亦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种凄艳之美;不仅知道茅盾的白杨树、杨朔的荔枝蜜代表了一种精神,亦知道林语堂的秋天、戴望舒的雨巷更有一种别样的况味。总之,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绝对不能体现在语法分析、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等方面,而应该是文学性和审美性的。

2、冲学语文教材必须是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完美结合的范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作为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的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中学语文教材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因此,中学语文教材应该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北京版新教材保留作为无产阶级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的《包身工》,是有其道理的。

中学语文教材还应该体现人类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诚信、宽恕、感恩,等等。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应该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由、平等精神的有道德操守的现代人。我们的教材不需要培养骄傲自大、滥用权力的“人上人”,而应该培养自主而不放纵、自尊而不自大、自决而不专断、自省而不自卑的“人中人”,培养懂得悲悯、懂得尊重、懂得思索的思想者。《百年孤独》、《变形记》、《西西弗神话》、《许三观卖血记》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是对人类现实困境的正视,是对人类的普世价值的肯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不仅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懂规则的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了适应我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教学应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作为当代学生,应提高自身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使自己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对于他们来说,英语将来不仅仅是运用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必备的素质。通过学习,他们不仅可以获得语言能力,而且可以通过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笔者认为,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协同合作能力、认知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在传授文化知识,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兴趣、信心、毅力等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语言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兴趣、信心、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基础较差,到了大学,又不得不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功利性学英语的思想成了有效学英语的最大障碍。在他们还未把英语当成兴趣来学之前,学好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可想而知,最后学英语的结果自然不会很理想。为了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动力和兴趣,笔者认为,首先要创建自然、轻松、有趣的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整体语言示范,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为主的原则,利用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英语课程,如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机械专业的机械英语,电子通讯专业的电子通讯英语等等,把英语融入到专业的教学中去。当英语和专业融合在一起后,学生学习起来也更积极,更有兴趣了,信心,勇气也加强了。中国学生都是以在汉语为母语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的,汉语时常干扰着英语的学习。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母语的干扰,激发他们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兴趣,培养交际信心和胆量,形成良好的不怕挫折、敢于尝试、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英语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和高度民主的宽容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发挥心理优势,克服心理障碍,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对内向、腼腆、上课不敢发言、讨论不敢参与的学生,鼓励及引导他们动口、动脑、积极参与,锻炼胆量。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复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应变能力都能得以培养和提高,从而奠定了他们日后走向社会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认知能力的培养

提高认知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它是教育学关于知识和认知能力关系的原理的充分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通过阅读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找出规则、进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分析中介语使学生独立、快速地过渡到目的语,通过这种方法也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中介语所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理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有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让学生把中介语与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认知能力。例如:There are two reasons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go out tonight. (今晚不想外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是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that I do not want to go out tonight.的中介语,通过中介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在定语从句中,如果先行词是reason,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应用why/that。总之,让学生对自己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进行分析,既遵循了语言认知的规律,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认知能力。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独立探索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获取者;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能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负责能力;独立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专题讨论或其他一些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对老师依赖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然后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学生就会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个合理有效的目标应当是适合于自己的实力,是自己相信能够达到的。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实力的目标,克服浮躁情绪与急功近利的思想。

语言学习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并持之以恒。教学活动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人自主或自我决定的需要,激发其固有的对自己学习等负责的心理潜能。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负责即学生在学习中能承担责任。它包括:自主决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自主决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自我测试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日学习计划,确定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课外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场所,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满足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是检测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成绩的评定的反馈信息可以激起自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动机,起到鞭策、鼓励学习者的作用,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起指导作用。可以采用含有“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自评分”、“改进措施”等项目的自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自主学习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本质的内容。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良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的发散性。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分析、理解问题时,产生多向的思维路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疑引思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设疑引思,就是根据学生所学材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疑是手段,引思是目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多样化,归纳、推理、判断、分析、理解、总结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不要只局限于设计机械回答的判断题或选择题。学生对问题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教师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此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必要的语言环境,打破以课堂作为“固定”教学轴心的格局,通过中外教师合作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认真、精心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既可达到学习的目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五、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

协同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极为有利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一个资源共享的氛围,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单纯的给予,而是与学生同步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式”游戏,教师在竭尽与他们合作。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一对一或小组对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可使传统的老师对学生模式转化为学生对学生的模式。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Pros and Cons of “Chat room”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把学生按十人为一组,把全班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分别讨论网络聊天室的利与弊,并分析利与弊产生的原因。讨论完毕,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意见,不随意干扰他人的发言;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鼓励发言较少的同学发表意见,并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通过这种团队合作方式,不但使学生不依赖教师弄懂了文章的主题,也使他们在共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

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能力,更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但要求语言的正确性、流畅性,还要求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是否得体常因文化差异而不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同样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如果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势必会在沟通、交流中遇到障碍。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亦即对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感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加文化知识。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培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掌握语言的得体性,避免在涉外场所犯一些“文化错误”,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汉语与目的语这两种文化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民族心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相互传通的途径。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中国人是有差异的。例如:许多学生在读《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The 21st Century)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而在看外刊的时候,即使是在中文报刊中也有同一件事的报道,读起来都会觉得很吃力,这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浅入深,到最后再说重点。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画龙点睛”。而外国尤其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直接的,开门见山,点明主题。这就是中国学生在读《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时感到很轻松的原因:尽管它们也是用英文写的,但是阅读时经常能让人感觉到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血和肉是英语,但是骨架子是中文。”这种“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自如。

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文化的感知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也与我们中国人是有差异的。如:一位美国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演讲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演讲结束以后,一位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自己的付出有来自学生的问候和关心作为回报。但是,对于一位美国教授来说,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是在讽刺他、侮辱他、打击他。在英语中这种问候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Did you enjoy your class?”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由此可见,文化上的错误比语言上的错误更厉害,语言上的错误只要不影响表达,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文化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情感”,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综上所述,面对21世纪更为激烈的人才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合作性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而且还要有善于分析英汉之间的差异,归纳、分析、找出规则、进行推理等英语认知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敏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英语文化素质。只有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才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实力,才能为21世纪培养出知识+能力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高江玲.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4):77-78.

[2]丁旭.谈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与探索,2006,(1):31-32.

[3]郭晓铮,孙智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5):673-674.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2-03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有关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得到了详细的阐释。它借鉴了欧美日韩等国较为成熟的经验,以中国教育文化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最终确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要点,如图1所示。

之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因此,许多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都集中于中小学阶段,左璜(2016)以核心素养为本探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窦桂梅、胡兰(2015)构建了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辛涛、姜宇、刘霞(2013)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通过学科教育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也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学科,其中程晓堂、赵思琪(2016)研究了中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但其他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学地理学科、中小学语文学科、中小学数学学科。此外,对核心素养的本位研究、课程与核心素养的研究也较多。褚宏启、张华、崔允t等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质、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钟启泉、石鸥、张铭凯、靳玉乐对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然而,英语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其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的工具,英语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了相互理解的平台。它本身就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国际理解能力”。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英语师范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基础教育的引领者,是人类将来灵魂的工程师,把核心素养融入他们的培育中不但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而且对下一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

课程是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核心素养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大学课程可以置身事外,它们有责任共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因此为中小学输入合格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也把核心素养提到英语师范生的培育中,对英语师范生的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然而,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较为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应涉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也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最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有人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DNA”。

英语教学法是高等学校英语教育系对英语师范生进行职前培养的主要科目,是培养英语师范生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将核心素养融入该科目教学,是由理念到实际、抽象到具体的实施。在推进英语师范生课程改革同时培养英语师范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种能力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最终会推进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融入英语教学法科目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集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科目。理论部分的内容是有关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案设计与外语课堂管理、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评价、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评价与使用等有关内容。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学生观看中小学英语教学视频、模拟讲课和说课;教师和学生对模拟上课学生的点评及模拟上课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训练朗读、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技能。笔者尝试从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阐述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英语教学法科目,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宏观维度

1.文化基础与英语教学法。文化基础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要求英语师范生在掌握理解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知识之后还应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方面,要有谦虚的态度尊重教师及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财富,怀着感恩的心进行欣赏和评价;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反思、讨论、探究、实践进行理性思维和提出批判质疑。只有这样,英语师范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得到发展,这才是他们终生受益的财富。

2.自主发展与英语教学法。自主发展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集传统与现代的科目。传统的朗读、粉笔字、简笔画等基础技能需要师范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练习。拥有乐学善学的态度,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后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英语教学法又是一门现代的课程,PPT制作、多媒体运用、微格教学的录播,对微课、翻转课堂、慕课、SPOC翻转课堂的掌握,这一切都与现代信息化相联系,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法科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而且要懂得育人”,虽然英语教学法科目主要培养师范生英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知识,但是怎么样成为一名好教师,也是科目培养目标之一。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知识上能做到“授业、解惑”,人生上也能向学生“传道”。而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有这些“道”,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是每一位未来教师都应该学习的个人品格,有了这些品格,才能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品质。

3.社会参与与英语教学法。社会参与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对于即将走上基础教育讲台的英语师范生,英语教学法的第一堂课就提出怎么样成为一位好的语言教师,其中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个人修养是重要的三个素质。其中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社会责任相辅相成:文明礼貌、助人槔帧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作为一名英语师范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要了解本国的文化,要明白作为语言教师用语言的渠道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才是其责任所在。英语教学法科目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师范生观看中小学英语教学视频、模拟讲课和说课;教师和学生对模拟上课学生的点评及模拟上课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积极实践才能掌握教学技能,这种实践包括到中小学见习及课后不断自我反复的操作。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观摩见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知识才能得到升华及创新。

(二)微观维度

下面以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八单元词汇教学为例,从微观维度上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第八单元词汇教学这一章节学生共要掌握十个要点:(1)词汇的不确定性因素;(2)学习词汇应该包含的内容;(3)理解其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4)理解词汇间的语义关系;(5)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6)讲授词汇的方法;(7)教师讲完词汇后应该做什么;(8)何时学习词汇更有趣,更有效;(9)巩固词汇的方法;(10)发展词汇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和班级为英语教学法科目建立一个微信群或QQ群。在上词汇教学这一章节前一个星期教师把词汇教学要掌握的十个要点公布在微信群或QQ群,然后要求学生4人一组阅读词汇教学章节的内容,对公布出来的要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不明白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或在微信群或QQ群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这看似简单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信息意识、社会责任等素养。对词汇教学知识点的感性认知就是尊重、欣赏、领会前人知识和成果的积累的一种表现;教师没有直接在课堂讲解词汇教学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课前小组合作预习形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精神;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群学习讨论一门科目,对于不懂的知识鼓励通过网络查阅,都是有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对不懂的知识查阅及提出讨论,是对科学精神的肯定。

其次,课中学生4人为一小组,一位学生负责1到5要点的讲解,一位学生负责6到10要点的讲解。一位学生负责选取初中词汇内容进行20分钟的模拟上课,最后一位学生负责选取高中词汇内容进行20分钟的模拟上课。但是,这4位学生是一个团体,虽然每个人的分工不同,但是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全部的分工,包括网上查找资料和PPT的制作。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会要求他们查阅关于词汇教学最近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附近中小学词汇教学的状况、方法,让他们采访和虚心请教中小学英语教师,并用手机录成短片在讲解时播放出来。这一阶段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走出学校,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自己劳动制作出的PPT、短片都培养了学生技术运用的素养。

最后,教师会根据学生讲解的要点进行补充,对模拟上课提出看法和建议。其他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教师一起讨论。如果还有问题,课后学生会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向这组学生进行咨询,这组学生收集这些问题之后,通过和教师讨论或者网上查阅等方式,在下一次课上回答这些问题。这个阶段再次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精神的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品格和能力。笔者在实践中融入核心素养对师范生进行培养,希望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这种品格和能力,走上讲台的时候把这种品格和能力传承下去。但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科目,通过它们具体实践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并非易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因此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有待探索。

(下转第164页)

(上接第143页)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3]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4]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5)

[6]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

[7]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吉林省C市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8]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9]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10]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0

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特别是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与家庭教育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从刚开始说话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了,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我们人格健全的一个保证。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鉴于小学语文的重要作用与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1.提高语文教师对责任教育的认识,自觉加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参加好每一次活动,培养学生做到“专心规范,认真仔细,善始善终”,就是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而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使责任感培养在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地思想品德,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2.运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责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陶冶

语文课文历来注重“文质兼美”,不仅是典范、精炼、优美的语言范本,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语文阅读学习强调情感体验,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人手,注重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上的认同。利用教材中的责任教育素材,使责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境界,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1)课文中表现了对他人的责任感,充满了人性的真善美。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对待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如《亲人》描写了一个汉族家庭的母女对邻居一位苗族老奶奶的尽心照顾的事迹,真情无暇;《雨中》一群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冒雨帮助一位运苹果的姑娘捡着撤了满地的苹果,让人回味无穷。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2)课文中表现了对国家的责任感,让人感受到国家兴亡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大量课文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感受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的思想情感;《圆明园的毁灭》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一段受屈辱历史的见证,提高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责任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表现了对强盛中国的渴望;《曹刿论战》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难忘的一课》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激发学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的志向和责任感。

(3)课文中表现了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感,让人胸怀更博大。如《“我是你的儿子”》集中表现了焦裕禄同志愿做劳动人民的忠实儿子,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的高尚情操,体现了焦裕禄同志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破坏的严重性,人类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树立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负责意识,让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行为,增强责任的体验,转化为责任行动

责任感的养成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而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增强责任的体验,转化为责任行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1)“让孩子做主,自己选择作决定,对结果负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等具体的学习活动环节中,都面临“做”与“不做”、“认真”与“敷衍”的抉择,从细节指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制定学习语文的计划。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初,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计划,在字、词、句,段,朗读,写作等方面有个书面打算,让学生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事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一种好方法。

(3)在合作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集体责任心的有效途径,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讨论活动时,每个学生又是小组中的一个成员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这个小集体获得荣誉,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份责任的重要。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1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47-02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融合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参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深的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做到与世界真正的接轨。这预示更多的中国人会参与国际活动,外语特别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外语课的开设和学习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达、开放、走向世界的表现。

青海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的重任。青海省位于高原,又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因此该地区的英语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将分析青海省(以省会西宁市为主)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并试图以此提出符合本省省情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

1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历史回顾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满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下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终于将在中国大门外等待了近两百年之久的西方各国传教士带进了国门,获得了在中国传教、办学的权利。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期间,一些传教士在上海开办教会学校,讲授基督教教义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常识,教师授课语言主要用汉语和英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关注。由于前苏联在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对我国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育中强调突出俄语,而小学英语课程便暂时停止了。

196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中,把外国语列入正式的课程(部分学校)。但是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小学英语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材料,只是提前学习初中的教材。

“”期间,外国语学校受到严重破坏。其中4所停办,其余10所改变了性质。

1978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拟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外语教育的方针,其中一条是切实抓好中小学外语教育这个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外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各界对于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程表现出了较高关注程度。 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小学开设了英语。小学学英语的人数已愈百万。1994年已近14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原通用小学英语教材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有些城市和地区直接使用外国教材。

从2001年秋季起,教育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同时,国家、各省市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备师资与培训教师、建设教材。

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

青海省自然资源富饶,但仍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比较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青海省的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历史较短。而且,青海省是多民族聚集地,玉树、果洛等藏族自治地区,许多小学生因为没有师资,在小学阶段不开设英语课。有的小学开设藏英课,即英语教师只会说藏语和英语。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受到一些国际组织的资助,英语课是由外教来上,课本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中国教师大相径庭。因此,本文讨论的焦点将是西宁市小学英语教育及其教师培训。

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学正式始于1999年。当时采用的课本是人教版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后,一大批小学英语教材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或引进改编,并通过了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分批向全国推荐。西宁市各小学统一开始采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

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历史的综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开始很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全国形成气候。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英语教育在当今社会从国家教育制度,到群众观念得到了保障。2002年教育部推行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小学英语教育又负载着许多新的内容。作为教育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但是实际工作当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笔者曾对来自西宁市四区三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班级数量多;各班级人数多(通常为60-70名学生);英语教师数量少(一般不足20人);英语教师课时量大(每周15节-20节);英语教师普遍为大专学历;有1/3的英语教师在校学习专业并非英语专业;部分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关;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的职业培训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在外地某些机构进行,限制了大部分教师的继续学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西宁市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设想

首先,让受培训的小学英语教师对《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有透彻的认识。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是现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指南针。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因此,要想很好的把握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正确方向,必须对新课标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并不十分一致。各学校虽然已经组织本校英语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学习,但是学习深度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这项内容的培训是很重要的。

其次,进行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训以及有效课堂活动组织的培训

西宁市现在统一使用由外研社主编的《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是外研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与英国著名的教育出版机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推出的我国第一套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材。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现在使用的教材并未经过很好的分析,在上课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教材编著者提出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培训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本上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其指向,并不是无意义的任意组合。

再次,进行对《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培训

小学儿童有其生理、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学生(7-12岁)的生理发育比较平稳,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宜过分兴奋和抑制。小学生脑的重量己接近成年人,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也逐步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加强。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2)、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3)、意志品质不断增强。但小学生的果断性、坚持性还比较差。(4)、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5)、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林崇德:2009)

小学生生理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以及心理各方而的发展为他们学习语言学习英语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为他们学习英语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外语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学习外语的优势和潜力。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有60%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胜了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优势帮助他们学习。有时,教师还可能违反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中应该将对《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列入其中。

最后,进行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

笔者前面提到部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过硬,有部分英语教师甚至是非英语专业人员。所以,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该从语音语调、语法知识、跨文化交际三方面进行。这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当中笔者认为语音语调的培训尤为重要。

4 结语

本文首先回顾从我国早期小学英语教学到现代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英语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占位置。其次梳理了青海省小学英语教学历史和现状。由于青海省各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历史不长,并且情况很不一致,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谈论西宁市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因为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所以本文随后简单地介绍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最后结合青海省西宁市小学英语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一套对本地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希望能为西宁市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锋.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7期.

[2] 何锋.认真学习深化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江苏教育.2002年,8B.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4] 欧阳胜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子英.“延吉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及对策”[D].延边大学,2003年.

[6]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7] 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该怎么开?.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5期.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2

一、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相对陈旧,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逐渐加重,进而导致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英语厌倦等现象,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信心。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创新是能够促使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进步的最初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创新型教育教学的基本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以及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基础性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抓起。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加入到WTO的行列,英语的学习以及应用前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情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一名小学生都不例外。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最终效果。只有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进一步促使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英语的课堂当中上创设出一种极为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要保证尊重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赏识每一名学生,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怕产生错误,敢于激发小学生求异的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进一步的迸发出来。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nose,ears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走到小学生的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们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的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感,并让小学生置身于一种相对轻松的、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2、创造语言情景,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学生在进行模仿英语课文的语言时候,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这其实就是小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萌芽。教职员工应该进一步的努力的为小学生创造以及建设出一种可以进行英语实践的现实情景,进一步的抓住课堂中以及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一步精心设计以及进行相对应的英语练习,进而引发出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运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把英语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对英语的思想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加速,英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国际交往过程中都成为了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门十分必要的外语,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住了参与社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工作,应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式教育并且不失时机地促进和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达到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交际自如的目的。总而言之,进一步实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结束语:

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小学生成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职员工作为创新型英语学习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应该进一步的主动的开拓进取。在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职员工应成为小学生所尊敬的师长,学生过程中合作的伙伴,英语讨论过程中的对手,生活中交心的朋友,教职员工还应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密切关注我国英语课堂方面的动态生成,进一步发展我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使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董奇,孙燕青;多媒体条件下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