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二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2:06

数学初二论文

数学初二论文篇1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好多种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其中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有些多项式直接应用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本文给出了通过变形而转化为直接应用这种方法的几类多项式。

一、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

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比其他方法有规律,所以简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举例说明如下:

例1、把多项式a2x3+a(2a+1)x2+a(a+2)x+a+1分 解因式。

这是含有两个字母的高次多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观察知,该多项式具有可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的特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故重新组合后用此法分解。

解:a2x3+a(2a+1)x2+a(a+2)x+a+1

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 (x3+2x2+x)a2+(x2+2x+1)a+1

=x(x+1)2a2+(x+1)2a+1

x(x+1) 1

x+11

=[x(x+1)a+1][(x+1)a+1]

=(ax2+ax+1)(ax+a+1).

例2、把多项式ab(a-b)+bc(b-c)+ca(c-a)分解因式。

这是轮换对称多项式,乘开后可化为关于a或b或c的二次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就避免了用其他方法分解的繁难。

解:ab(a-b)+bc(b-c)+ca(c-a)

化为关于c的 二次三项式 (a-b)c2-(a2-b2)c+ab(a-b)

=(a-b)[c2-(a+b)c+ab]

=(a-b)(c-a)(c-b).

例3 把多项式 (x+y)(x+2y)(x+3y)(x+4y)-3y4分解因式

将该式化为关于多项式x2+5xy+4y2 的二次三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解更为简便.

解:(x+y)(x+2y)(x+3y)(x+4y)-3y4

=(x2+5xy+4y2)2+2y2(x2+5xy+4y2)-3y4

=[( x2+5xy+4y2)+ 3y2][(x2+5xy+4y2)-y2]

=(x2+5xy+7y2) (x2+5xy+3y2).

例4 把多项式a4+b4+c4+2a2b2++2b2c2+2c2a2分解因式。

解: a4+b4+c4+2a2b2++2b2c2+2c2a2

化为关于a2的二次三项式a4+2(b2+c2)a2+(b4+2b2c2+c4)

=a4+2(b2+c2)a2+(b2+c2)2

=(a2+b2+c2)2

本例说明某些齐次式也可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

二、二元二次多项式(注)(三元二次齐次式)

二元二次多项式ax2+bxy+cy2+dx+ey+f在实数范围内若能分解因式,则可分解为a1x+b1y+c1与a2x+b2y+c2的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待定系数法得a=a1a2, c=b1b2,f=c1c2, b=a1b2+a2b1,d=a1c2+a2c1, e=b1c2+b2c1.于是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十字相乘法得

二次项ax2+bxy+cy2=(a1x+b1y)(a2x+b2y).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dx+f=(a1x+c1)(a2x+c2)

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cy2+ey+f=(b1y+c1)(b2y+c2)

上述三式的因式分解可以表述成

a1b1 c1

a2 b2c2

由此,一个二元二次多项式如果系数间有上述关系,可用此法分解因式。

例1、把 2x2-7xy-22y2-5x+35y-3分解因式。

解: 2x2-7xy-22y2-5x+35y-3

2 -111

12-3

=(2x-11y+1)(x+2y-3).

三元二次齐次式中,如果将第三个元看成常(系)数,也可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

例2、把 2x2-3xy-5y2-11xz+31yz-6z2分解因式。

解:2x2-3xy-5y2-11xz+31yz-6z2

2-5z

1 1-6z

=(2x-5y+z)(x+y-6z).

数学初二论文篇2

伴随着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数学是学生在初中时代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往往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以及逻辑的条理性,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一、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而在这些数学思维当中,分类讨论思想便是学生在解答相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针对学生解决初中阶段相关数学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原有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往往无法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解,导致学生数学思维网络存在缺陷,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灌输,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并在今后更高阶段的初中数学学习当中,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思维.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答初中初学问题当中的运用

(一)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生活类问题

例如,某商店主要出售桌子和椅子两种商品,其中某一型号的桌子售价为200元,某一型号的椅子售价为40元,商店为了可以增加该月的销售份额,所以决定给予消费者一定程度的优惠.所设计的优惠方案有以下两种:其一是购买一张桌子可以免费送一张椅子,其二是购买桌子和椅子均九折优惠,但是两种优惠方案是不能一起使用的.如果某一消费者决定买20张桌子和若干把椅子,请问他怎么买才会最便宜.

分析:在@道问题当中,没有告诉大家消费者购买椅子的数量,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制订方案便会有所困难.

解答:消费者购买椅子数量为x把,则有以下两种购买方式,如果按照优惠方案一,便需要花费200×20+(x-20)×40=3 200+40x元,若采用第二种优惠方案,消费金额便是(200×20+40x)×0.9=3 600+36x元.(很多学生算到这一步,便无从下手,所以对这道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便十分重要)此时可以设y=(3 200+40x)-(3 600+36x)=4x-400元,如果y>0,那么就有4x-400>0,x>100,第二种优惠方案幅度更大,如果y=0,4x-400=0,x=100,则两种方案优惠幅度一致,如果y

点评:在这道问题当中,便是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使用,教师在对这一道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彰显出分类讨论思想的逻辑条理性,这对于学生在今后对于此类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WTBZ〗

(二)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在针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该章节的相关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已经知道两边边长分别是3 cm和4 cm,该图形为等腰三角形,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在这一道问题当中,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分类讨论,便很有可能会漏算掉其中一种情况,在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当中,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高,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告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当中,使用分类讨论思想,才能正确得出答案.在这道问题当中,学生需要将腰为3 cm、底边为4 cm和腰为4 cm、底边为3 cm这两种状况进行考虑,教师在帮助学生对这道问题进行解答时,必须要彰显出分类讨论思想在其中的运用,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点评:这道问题是学生在进行三角形性质学习过程中所常犯下的一个错误,绝大多数犯下错误的学生往往可以考虑到其中的一种情况,但是忽略了第二种情况的可能,这便是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不到位的缘故,因此,教师在进行三角形性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普及,才会让学生在今后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不会犯下类似的错误.

三、结束语

实际上,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的问题还有很多,碍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列举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就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当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分类讨论思想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数学思想,其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初二论文篇3

综观当本文由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数学初二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数学初二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31-01

数学竞赛的开展导致了竞赛数学的诞生,竞赛开始的那些年头,其内容主要是中学教材中的代数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源于中学又高于中学的数学新层面,其思想方法日渐与现代数学的潮流合拍,对第1~45届IMO试题的统计表明竞赛数学正相对稳定在几个重点内容上,可以归结为四大支柱、三大热点。

四大支柱是:代数、几何、初等数论,组合初步(俗称代数题、几何题、算术题和智力题)。三大热点是:组合几何、组合数论、集合分析、我国的冬令营试题和国家队选手选拔题,与国际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高、初中数学竞赛大纲的内容,也以中学教材为依托而努力接轨国际潮流。

一、代数

代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其在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已广泛涉及恒等变形、方程、函数、多项式、不等式、数列、复数、函数方程、矩阵等方方面面,近年的主要特点是:

1、出现集中的趋势。

统计表明,近几十年来,难度较小的问题(如恒等变形、单一的解方程等)消失了,明显超出中学范围的问题(如矩阵等)也消失了,代数问题正在向不等式、数列、函数方程上集中,这表明IMO代数题的命题趋向是,既在努力避开有求解程式的内容、提高试题的难度,又在尽力避免超出中学生的知识范围,而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上做文章。

2、与数论、组合、几何的交叉

代数知识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基础的作用,无论哪一门中学数学分支都少不了代数运算。IMO试题在避开常规代数题的同时,正在加强与各个学科的综合,不等式不仅有大量的数列不等式、最优化背景的不等式,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几何不等式、数论不等式、组合不等工;方程知识也在数论问题、几何问题或其他离散问题中屡屡出现。

二、几何

欧几里得几何虽然古老,但在提供几何直觉和逻辑推理方面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因而历来受到数学竞赛的青睐,平面几何证明已经属于IMO的届届必考内容,少则1题,多则2-3题。我国高中联赛加试(二试)和冬令营考试,也是年年必有平面几何题。

IMO中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以平面几何为主。

IMO的平面几何题数量较多、难度适中、方法多样,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与中学教材结论比较紧密的常规几何题,虽然也有轨迹与作图,但主要是以全等法、相似法为基础的证明题,重点是与圆有关的命题,因为圆的命题其知识容量大、变化余地大、综合性也强,是编拟竞赛题的优质素材。

第二层次,是比中学教材要求稍高的内容,如共点性、共线性、几何不等式、几何极值等。这些问题结构优美,解法灵活,常与几何名题相联系。

三、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也叫整数论,其研究对象是自然数。由于其形式简单,意义明确,所用知识不多而又富于技巧性,因而历来都是竞赛的重点内容。

如果说代数、几何离中学教材还比较近的话,那么初等数论则在中学教材未系统介绍、而中学生(特别是优秀中学生)又不是不能接受这样一种思维发展区中,其在培养数感和发现数学才华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正在与组合数学相融合而成为数学竞赛的一个热点题源。它还有一个优势是,能方便地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各层次竞赛试题。“奇偶分析法”也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都使用的数学奥林匹克技巧。

四、组合初步

数学竞赛中的组合数学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它离中学教材最远,通常指中学代数、几何、算术(数论)之外的内容(俗称杂题)。对中学生而言,这类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不需要专门的数学用语就可以表述明白,解决起来也没有固定的程式(非常规),常需精巧的构思,从内容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组合计数问题,组合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兴国.数学竞赛与科学素质 [J].数学教育学报,1996,5(3).

数学初二论文篇6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__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三,20__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__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文秘站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数学初二论文篇7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数学初二论文篇8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作为整个初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数学教学大纲中,初中函数教学占据一定的比例。本文根据函数的自身特点,提出实例导入函数,利用函数图像直观教学,以及强化学生分析材料意识的三种教学策略,并以实例论证,意在将函数化繁为简,为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指点迷津,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之初以实例导入函数

在初中数学中,有关函数的内容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函数不是枯燥乏味的单一数学符号与公式,它有着一定的实际背景并且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如果教师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只是单一地介绍函数的定义与概念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并且难以理解。因此在函数教学初期教师应该明确函数的来源,并例谈函数的应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函数教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

苏教版涉及的相关函数教学内容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先接触实例然后循序渐进,在实例的基础上接触函数,更深刻地理解函数。以一次函数的讲解为例,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研究,小明每分钟步行100米的速度匀速向前走,如果小明走过的路程是S,小明行走的时间是T,那么,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对小明所走的路程与时间加以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一次函数进行导入和讲解,这样就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形成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原理。

这就是函数教学的最常用也是最基本方法——以实例导入函数。笔者以一次函数的实例例谈导入教学,但是无论是反比例函数还是二次函数都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函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函数教学之初以实例导入,最终达到使学生更充分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的目的。

二、利用函数图像直观教学

数学函数是一种很特别的知识,不同类型的函数被赋予不同的函数图像,这些图像是学习函数的敲门砖,是学好函数的必要保证。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函数与符号相互转换,也就是说将函数图像转换为符号语言,并且能够将符号语言转换成函数。函数图像转换为符号语言就是将函数图像中所涉及的相关已知条件用各种符号表示出来,其相关条件包括函数图像中所提供的函数图像、函数结构、函数特点,等等;符号语言转换成函数符号是根据函数问题中提供的函数符号语言将函数用图像表示。无论是将函数图像转换为符号语言,还是将符号语言转换为函数图像都是为了建立函数图像与符号语言之间关系,从而达到函数教学更直观,函数图像应用更灵活的效果。这样的相互转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更深刻地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接下来笔者以二次函数图像为例来明确函数的图像与语言符号间的相互交换。

“例:若某二次函数与x轴在点(1,0)处相交,且以x=2为对称轴,另外该函数的与y轴相交两点间的线段为2,求其解析式。”对于此种给出基本点求函数图像的问题就要积极将数字符号转换为图像。根据题意画出图像后不难得出结论,抛物线与x轴的另外一个交点(3,0)。最终综合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出最终结果y=■x■-■x+1。

这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数字之间的转换,不仅仅是二次函数,在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函数都可以将函数与数字相互转换,教师要灵活运用,开展有效教学。

三、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意识

从广义上说,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学科,但是在函数方面却也有与文字材料相关的方面,需要学生能够分析比较材料,斟酌句意,最终获得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函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意识,最终达到提取有效信息的目的。

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学生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相应结论,最终达到区分出函数间本质区别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要在学习中列举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和与之相对应的反例,实例与反例的分别列举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又如,在解决函数的习题过程中能够根据给出的文字加以分析后再综合,得出有用条件,比如上文中关于二次函数语言与图像的转换就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一个形成概念的过程,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函数问题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度,要想让学生将函数问题理解透彻,教师必须将枯燥乏味的单一数学符号与公式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让学生吸收,使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上文结合函数的自身特点,提出实例导入函数,利用函数图像直观教学,以及强化学生分析材料意识的三种教学策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分析与综合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上举例论证,最终综合汇总,得出相关的知识经验总结。概括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意识。总之,函数是初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函数思想的形成不仅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数学初二论文篇9

近年来“数学文化”倍受国际数学教育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数学”看成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认知与理解的新态度和新思维,其研究重点在于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其一,数学是一种“量化模式”。数学知识能够将世界中客观性事物运用数学符号展现出来,因此数学文化具有客观性与特殊性。数学知识所研究的事物并非真实存在,是一种人为性的规定,因此数学文化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其二,数学是一种“文化观念”。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数学通常被运用到科学技术方面,然而在现代化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还被广泛运用到精神领域,例如数学美观念、抽象思维、整体感知、划归意识、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数学不但是一种文化知识,更是一种文化观念。其三,数学是一种“群体性研究”。近年来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其研究人员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统一性的研究群体,不同的研究群体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理念。其四,数学是一种“方法论”。数学研究学者对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概念与构思,能够将每一个数学知识系统、连贯的展现出来。其五,数学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数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组成成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学文化特殊性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数学文化是传播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方式。根据相关文献现实,古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数学文化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传播与交流,有效冲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连接在一起,因此数学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其二,数学文化是一种高级语言。数学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语言”,是因为其来源于人类的自然语言,具有高度的严密性、抽象性、简洁性与精确性,并具备较为完整的语言系统,将语言符号化,能够与地方语言、生活用语直观的区分开,文化传播性较强。

二、数学文化在初中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中主要包含“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本文将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阐述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方程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方程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文化渗透到“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例如:春天到了,园丁爷爷想要开辟一处长方形的花园,花园的总面积是400平方米,花园的宽比长少4米,请同学们帮园丁爷爷算一算花园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初中生的思维体系正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学生对于新的概念与定义很难理解,尤其是在方程教学中,学生因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偏低,面对难以理解的知识通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后后续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自主性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师巧妙的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开动大脑、灵活思考,回顾已经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旧知识的引导下,探索出新的知识。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元一次方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知识基础,懂得设未知数“X”。因此,在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时,能够快速的根据问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设出未知数“X”。

例如:设花园的宽为X米,则花园的长为(X+4)米。长方形面积公式为“S=ab”,已知S=400平方米,得出花园面积方程为X(X+4)=400。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索新的知识时,不断的回顾已学知识,是对旧知识的一个复习与巩固,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合作性学习,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学生因初次接触“一元二次方程”,面对“X2”不知道该如何解答,为了将数学文化有效的渗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疑惑。

面对新的教学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在小组讨论中难免产生分歧,教师需要走下讲台,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教学讨论之中,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与解答,落实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所发生的争执与矛盾,教师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会倾听,懂得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与反思,完善教学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容进行自我梳理与总结。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意义,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深入到“文化”层面,才能与时俱进、开阔创新,在智育中渗透德语和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初二论文篇10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建立直至十七世纪这整个阶段,数学只能解释一些静止的现象和计算一些定量(例如,它只能用于计算直边所围成的面积,以及固定的高度和距离等)这个阶段被称为初等数学阶段。初等数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寻求新方法,解释那些运动现象(例如,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任意曲边所围成的面积等)于是建立了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的出现,显示出了巨大威力,许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至此迎刃而解了。

本文介绍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些相关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初等数学简介及其研究内容

代数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那时代的巴比伦数学文献里已经含有二次方程和某些很特殊的三次方程。从那时直到15世纪的三千多年里,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欧洲都在不同的方面对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同贡献。特别是中国的代数获得了比较系统的﹑高水平的发展。例如,约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成书的《九章算术》,其中记载了“方程术”和“正负术”等重要成就。到了13世纪后,中国数学在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同余式理论以及高阶等差数列等方面又再放异彩,取得令人惊异的成就。

纵观数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初等代数的形成﹑高等代数的创建以及抽象代数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随着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代数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下面几个观点。

(1)代数学是研究方程解法和字母运算的科学

(2)代数学是研究多项式和线性代数的科学

(3)代数学是研究各种代数结构的科学

(4)代数是推动数学发展、解决科学问题的有利工具

初等数学中主要包含两部分:初等几何与初等代数。初等几何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学科,而初等代数则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初等数学基本上是常量的数学。

1.1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1.2解析式及其恒等变换 1.3方程 1.4不等式 1.5函数 1.6 平面几何1.7立体几何

2.高等数学简介及其研究内容

16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力学﹑航海等方面都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初等数学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了,在此种情况下,高等数学随之应运而生。 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从更深的层次揭示了数学的本质。

高等数学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含: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等。 所有这些学科构成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等数学的宏伟大厦。

2.1高等代数(研究方程式的求根问题)

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很多分支,现在一般把它分为两部分:多项式理论,线性代数初步。

高等代数主线明晰,多项式理论以整除、分解为主线,矩阵是一条最粗最显的主线,贯穿整个线性代数部分,从而使高等代数具有严密逻辑性、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等特征,这也增加了与初等数学的变化联系。 [1]

2.2 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数学从研究静止的数量关系转变到研究变化着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研究运动和变化,并用数学来描述这种运动和变化,这种数学是一种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解析几何正是在这种需要描述变量关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解析几何的诞生实质上也就是变量数学的诞生和发展。解析几何的诞生,又构成变量数学研究的起点,促进了变量数学的发展。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主要采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平面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2]

2.3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

微积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量的运动变化规律的有力工具,又是很多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又能直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它主要解决以下四部分的相关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

函数是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极限是微积分的研究工具,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

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

(2)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2]

2.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

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在初等数学中一些关于排列组合及使用排列组合去计算概率的内容,这个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它是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关于抽样、数据、误差、平均值、标准差、统计规律、统计相关性、大数定律等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广泛的应用。[3]

3.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关系

初等数学是学习高等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开始,一方面进而讨论二元及三元的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研究二次以上及可以转化为二次的方程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数学在讨论任意多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也叫线性方程组的同时还研究次数更高的一元方程组。发展到这个阶段,就产生了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基于初等数学,但又高于初等数学,除所学内容不同外,处理问题的观念和方法有所不同。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函数。 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极限的方法。 如果说初等数学是用“静止”的观点去研究,那么,高等数学极限的思想则是一种“运动”的观点。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从更深的层次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用高等数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理解和解决初等数学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实质与知识间联系的理解。高等数学是在初等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法既是初等数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又同时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和更高的思想层次,通过学习高等数学有利于从更高的层次看初等数学,加深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 [4]

(1)初等数学讲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高等数学在拓宽多项式的含义,严格定义多项式的次数及加法、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接着讲多项式的整除理论及最大公因式理论。

(2)初等数学给出了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高等数学首先用不可约多项式的严格定义解释了“不可再分”的含义,接着给出了不可约多项式的性质、唯一因式分解定理及不可约多项式在三种常见数域上的判定。

(3)初等数学讲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高等数学接着讲一元n次方程根的定义;复数域上一元n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个数;实系数一元n次方程根的特点;有理系数一元n次方程有理根的性质及求法;一元n次方程根的近似解法及公式解简介。

(4)初等数学讲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解法。高等数学讲线性方程组的行列式解法和矩阵消元解法、讲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及解与解之间的关系。

(5)初等数学学习的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为高等数学的数环、数域提供例子;初等数学学习的有理数、实数、复数、平面向量为高等数学的向量空间提供例子;初等数学中的坐标旋转公式成为高等数学中坐标变换公式的例子。

(6)初等数学学习的向量的长度和夹角为欧氏空间向量的长度和夹角提供模型;三角形不等式为欧氏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性质提供模型;线段在平面上的投影为欧氏空间中向量在子空间的投影提供模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继续和提高.高等数学不但解释了许多初等数学未能说清楚的问题,如多项式的根及因式分解理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等,而且以整数、实数、复数、平面向量为实例,引入了数环、数域、向量空间、欧氏空间等代数系统.这对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指导数学教学是十分有用的.

参考文献:

[1] 张殿国 高等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等数学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唐国兴 高等数学(二) 第二分册概率统计[M] 武汉大学出版社

数学初二论文篇11

一直以来,大学数学教育是面向少数精英的教育。由于学科的特点,数学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沿袭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多大变化。这其中除了长期形成的传统外,我们往往强调数学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强调形式化的表示、形式化的推理、形式化的演算。这种观念应改变。形式化和严格化并不是要教给学生的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应该是数学的直观和形象化。在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应跳出旧有的框框,不要过于强调形式化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则,教学中忽视数学美感和数学直觉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将数学与逻辑等同了起来。一味注重数学的逻辑性而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美,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在大学数学中,有的定理或一些重要结论的的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证不完,往往需要花上一节半课甚至两节课的时间才能把最终的结论讲清楚。而当讲到最终得结论时,由于中间的“战线”拉得过长,许多学生已很疲惫,对最后的结论只是机械的去记了。而往往这最终的结论却是最重要、最精彩的。如何在授课中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体会,以“初等变换求逆矩阵法”一节为例,就上述问题给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实例演示

按照线性代数讲义上的内容教学,第一步先介绍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定义,然后证明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定理:对矩阵A作一次初等行(列)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对A左(右)乘上一个相应的初等矩阵,这个定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第二步介绍两个矩阵等价的定义、矩阵等价性具有的三个性质: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第三步需要先证明四命题,分别是:

命题:矩阵与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限个初等矩阵和,使得A=;

定理:任意m?n矩阵都与形为的矩阵等价。其中为阶单位矩阵, ,并且是唯一的,该矩阵称为的等价标准形;

推论:任意矩阵,都有初等矩阵和,使得=;

定理: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可表示为有限个初等矩阵的乘积。

然后在这四个命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利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若可逆,则也可逆,由上述定理知,存在初等矩阵使=于是有= , = ,因此 ()= ()

最后一步,以一个矩阵为例讲一道例题,教会学生怎样具体的去求一个矩阵的逆矩阵。

整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形散”,但“神不散”,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最终的结论——初等变换求逆法展开的。对于教师来讲,这一目了然,甚至看上去还有一种逻辑上的美感。但对于初学者来讲,中间的“战线”拉得太长,尤其在第三步的四个命题证明,很多同学甚至忘记了这节课的主题——探索求逆矩阵的方法,还以为这四个命题是本节课的核心,而到最后介绍初等变换求逆法时许多学生已很疲惫,对结论就只是机械的去记了。

如果换一种方式去教学,在第一步、第二步讲完后,直接进行最后一步,以一个矩阵为例,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伴随矩阵法试着求一下,然后直接讲初等变换求逆矩阵法的计算步骤,不讲理论,通过计算让学生懂得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和用伴随矩阵法求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更简单,然后告诉学生今后再求一个矩阵的逆矩阵就直接用初等变换法去求了。

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总会有聪明一些的学生当场就问:为什么这种方法求出的逆矩阵和用伴随矩阵法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对于这道题来讲,两种方法结果相同,对其它的矩阵两种方法求得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吗?

细细观察会发现:有这个疑问的其实不只是个别聪明的同学。因为当介绍了一种和先前完全不同的方法却求出了相同的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会产生疑问和进一步探讨的好奇心。而这正好引出了接下来要讲的四个命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初等变换求逆法的理论。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更有兴致的去听四个命题的证明了。这样,理论证明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反而引来了学生的兴趣,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理论在后面支撑,也就不会有这种新的求逆矩阵方法了。

二、结论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但不应为逻辑所累。在教学对象是工科学生时,跳出数学讲义中知识安排的逻辑性,合理安排工科数学的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数学初二论文篇12

函数不单单是一个数学定义,而且还是重要的学习数学方法。“二次函数”是开启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能深入讲解,不能把抽象的函数具体化,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所以,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要从深度上进行扩展。

一、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鉴于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是数学学习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又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好的课程,我国当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习效率不高,对基本知识不甚理解

函数在本质上就是对相关数据变化的总结。函数的变化很多,内容丰富,学习起来需要先掌握函数的基本常识。然而,对函数学习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反而产生了厌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涨。

2.方法守旧,没有创新

大部分老师没有进行生活教学,对抽象知识没有具体化,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函数如果不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往往会让学生不能理解,觉得函数是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

3.函数图形在函数教学中实际运用不多

函数图形是最能简洁明了反映函数内容的主要形式,学习函数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单一的函数图形来理解和分析函数中包含的所有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在函数教学时往往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函数图形的存在,并没有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函数图形。

二、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主要策略

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强化理解

初中函数的“二次函数”教学与学习,是初中函数教学的较高阶段,其教学的好坏直接受前期函数基本理论、一次函数的学习情况影响。为了更好地学习“二次函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打好函数基础,先学习好函数基础理论,逐步学习“一次函数”,然后进入“二次函数”的教学;必须强化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学习“二次函数”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理解好函数的形成方程、图形表达方式,要通过图形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

2.结合函数图形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

学习数学函数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用图形表达一切函数,这也是函数的魅力所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应该以函数的基本宗旨为出发点,用函数图形来表达函数内容。但是,鉴于每个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不同,利用函数图形教学也应该根据实际选择教学方法,由于很多学生还没有入行学习函数,如果单纯地用数学图形进行函数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较大。为此,数学函数图形的教学应该循序渐进,结合方程式进行教学;先用方程式把函数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等学生把函数方程式学习差不多时,以函数图形进行深入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函数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为了提高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兴趣尤其重要。近年来,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倡导讨论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相应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到学习讨论中。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如果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就能够得到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