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49:01

就业率

就业率篇1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入“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入、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入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五、重视求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求职礼仪是一种公共礼仪,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与招聘单位接待者接触时应具有的礼貌行为和仪表形态规范,它通过求职者的应聘资料、语言、仪态举止、仪表、着装打扮、面试后续礼仪等方面体现其内在素质。求职礼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求职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顺利地开启用人单位的大门并与之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除了看一个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当专业知识和潜力外,还要看他在别人面前的言行举止如何,也就是他是否有修养。礼仪运用得当,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求职者恰当地运用伴随着适当的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递真情,就能把主考官带入与面试十分相托的气氛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发生和谐的共振,产生同构效应,收到优化的求职效果,也会为应聘成功助一臂之力。

能够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有效地增强就业力,是青年人上大学最直接的动因和最基本的价值,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找准就业切入点。坚持能力提升,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是达到充分就业目的的最佳途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更多地从课堂理论化向社会实践化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为重点,通过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

就业率篇2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和千家万户的安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小于毕业生增长速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特别是设置时间较短的新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就更大。

笔者对广州某高校2003至2006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各种有效资源,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一、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成为吸收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尤其是2003年以来,该校有60%至80%的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他们分别到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设计院等民营企业单位,从事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等工作。

由于该校新生入学分数为第二批普通本科入学分数段,招生分数较低,学生的中学基础较为薄弱,加上近年来就业率较高,因此,2003年以前,应届毕业生报考以及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和比例较低。

对往届毕业生就业特点的研究和把握,有利于积累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应对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激活工作思路,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转变观念,努力探索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一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和学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深刻的影响。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当深刻理解这一重大转变,在就业工作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在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上尽快进行转变,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危机意识,主动适应社会要求,走出校门,宣传介绍学校、专业和毕业生的情况,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帮助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三、拓宽渠道,大胆实践

2003年以来,笔者和该校就业工作团队一起,结合毕业生就业特点,开拓思路,努力探索、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拓宽思路,开拓就业工作新的增长点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推动学生努力提升知识层次,我们拓宽思路,鼓励学生考研,切实提高了就业率。在巩固组织学生考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全面动员,重点鼓励学习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考研。并安排考研宿舍,组织研究生党员一对一地指导考研本科生,指导报考志愿,使学校形成报考研究生的新热潮。三年来, 15 000名毕业生中,有40%左右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其中,1 5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到10%。

鼓励学生考研工作也为今后土建类学生打开就业门路,寻找学生就业的新增长点,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开拓了新路。

2.主动出击,广种薄收挖信息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团队知难而上,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搜求就业信息。

(1)积极推销,扩大社会认知

2003年以来,每年都利用新年机会,向与学校毕业就业工作有关的单位,邮寄带有毕业生信息的贺年卡9000多张,主动用电话联系近年来吸收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使得以广州及珠三角中心区域为主的大部分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都了解本校师资力量、人才质量以及人才供给量,所以,尽管形势严峻,仍然有很多单位主动上门提供招聘信息。

通过几年的努力,至今为止,本校与广州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工程公司等几百家单位建立起了牢固的用人关系,就业市场相对稳定。

(2)变“废”为宝,挖掘潜在信息

每一年,各高校都将毕业生就业去向资料存档保管。在就业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往届毕业生去向登记表,以及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学员登记表,变“废”为宝,激活蕴藏在其中的就业资源,利用合适时间,组织一批口才好、应变能力强的骨干,主动通过电话联系,一方面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近况,加强沟通,另一方面向这些单位推荐当年应届毕业生,得到一批单位的热情支持。据统计,几年来,使用这种方法挖掘了1 500多条就业信息,争取了2100多个就业岗位。

(3)全员参与,扩大“推销”队伍

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争取专业教师的支持。因为,专业教师往往跟那些与其专业有关的单位联系紧密,通过专业教师可以获得大量就业信息。因此,就业干部积极主动争取这些专业教师的支持,可以增加帮助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能保持200多人左右的兼职“推销员”队伍,无论职称高、年龄大的老教师还是一般的年轻教师,他们都能热情配合,提供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推荐毕业生就业,几年来,已推荐1000多名,约占毕业生人数的10%。

(4)校友帮助,争取信息反馈

校友是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朋友,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资源。经过几年的办学,有一大批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各个单位起着骨干或者领导的作用。平时的校友工作中,学校主动创建平台,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和交流,给校友带来较强的母校归属感。与此同时,校友们也热情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纷纷帮助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因此,尽管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笔者所在学院仍然出现单位上门招聘的就业繁荣景象,共开设校级、院级大中型招聘会1600多次。到目前为止,学校已连续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位居省内前列,学生实际就业就业率已达90%以上。

3.利用现代技术,建设信息平台

学校就业工作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具有运行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的网络技术,非常适合于学校开展就业信息指导工作,在学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以来,笔者所在就业工作团队组织学生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学校网页、学院就业信息网页以及行业在线,向社会发布当年毕业生所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联系方式等信息,近两年还加强了毕业生个性化信息的介绍,为用人单位了解学校和毕业生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增大了几率。

四、加强管理,树立形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就业工作中,就业工作主动走向社会,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和就业信息,还必须有强烈的形象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了树立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强管理、促规范,建设一流的就业工作队伍。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建立了多项规章制度,落实了制约机制,并加强管理,促进规范,提醒工作人员礼貌沟通、热情服务。为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素质,我们开展了就业信息拓展业务培训,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就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取得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任。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各专业在华南地区的就业市场相对稳定,通过这一稳定的市场不断地向外辐射,使就业市场越来越广阔。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特别是与各地的就业指导中心、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大集团公司的联系,将他们请进学校,组织小型的地区见面会和行业见面会,拓展了用人渠道。我们还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并在毕业生就业阶段及时地发布信息,确保市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我们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优先在校友相对集中、就业市场前景看好的广东等地区建立就业工作联系站,着力抓好在珠三角和经济发达省、市建立就业工作联系站,扩大在这些区域的就业市场,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就业率篇3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在首府其他高职院校也普遍存在,甚至个别本科院校也在这样做。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各显神通,虚假就业随之出现。

小鹏今年6月份毕业,目前在首府一家公司实习。

他说,上个学期,班主任给班上每名学生发了3份《就业协议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并盖上公章,自己和用人单位分别保留一份,另一份交给学校。班主任要求,在毕业前,不管学生找到工作没有,必须“想办法”把协议书签掉,并盖上公章。“如果签不掉,就拿不到毕业证。”班主任说。

小鹏四处想办法,但到现在公章还没有盖上。

小鹏的同班同学说,他听说,近年每年学生快要毕业时,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把就业协议书签掉,不签就拿不到毕业证,离校前,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把协议书签上。

连日来,记者在对首府5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时,1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均表示,他们学校每年也是这样的情况。

“只要在就业协议书上盖了公章,学校不会去追究协议书的真假,甚至连编号都不看。”天山区一所职业高校的学生小马说,每名学生就业协议书的编号是不一样的。几个月前,受同学委托,他把自己一式3份(同一个编号)的就业协议书拿到他哥哥所在单位盖了3个公章,协议书上填写了自己和另外两个同学的名字,随后上交给学校,竟然通过了,而毕业生中像他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

记者了解到,为签就业协议,一些学生除托亲友、同学帮忙外,甚至刻假公章,或花钱到公司盖章。

针对学生们的反映,记者与这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取得联系时,他们均表示,学校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可能是个别院系或专业为提高就业率而做的,他们的行为不能代表学校”。

这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处还明确表示,学生毕业证与就业协议书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学生成绩合格,交齐相关费用,就可以毕业。

小鹏所在学校的招生就业指导处的李处长分析说,这除了可能是个别院系或专业为提高就业率而做的外,还有可能是学生多次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就业协议书签不掉,“为给学生压力,不排除各班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

一所高职院校的一位班主任透露,学校每年都要与各院系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各院系或专业随后把责任目标分到各班,“班主任就成了第一责任人”。

记者在首府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站上看到,多数学校在介绍时,强调本校的就业率在95%以上。天山区某职业高校就业指导处的许老师说,学校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8%。“我们学校每年确实有就业目标,但没跟各院系签订目标责任书,也没强制要求各班级这样做”。

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两所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表示,学生能找到工作的不到20%,这个就业率水分太大。

记者了解到,此类现象自2004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后,开始出现在一些民办大学、高职院校和一些不知名的本科院校内。

就业率篇4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

美国学的会计和国内很大不同。首先是使用的体系不一样。美国是用美国体系(American System),中国用的是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区别的根本在于会计法、会计制度以及这些法规、制度的建立过程。

会计是人为设计出来的管理方法,完全建立在制度上。一旦法规制度不同,行为和结果就不可能一样。美国有名目繁多的独立会计协会,最主要的有针对公司企业的FASB和针对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的GASB等,专门负责会计制度设计、制定和监督会计制度执行,包括听取公司和部门的反馈意见,以及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在美国当会计不需要会计证,但要注册会计师(Certificate Public Account简称CPA)证书。会计这个工种专业性强,中美会计体制差异大。国内会计市场发展空间大,境外会计市场发展得更成熟。据了解,CPA考试的合格率地域性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是国内CPA考试竞争更激烈。从内容上来讲,国内的CPA考试较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论及应用,而境外的CPA考试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些较重视国际商业策略,有些着重培训管理思维。

在美国,税务(Taxation)是会计工作的重头戏,也是留学生的主攻方向。美国大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一向缺税务会计。美国税法复杂繁琐,替纳税人填报所得税和退税单也是会计的一项重要收入。如果希望未来挑选工作单位余地更大一些,主攻审计也许更合适,因为一般公司都需要内部审计员。经过商学院训练的会计研究生还可以进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某些大公司做咨询顾问Consultant,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包揽商业咨询业务。

由于AICPA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要求,大多数学校设立了会计硕士。会计有如下几种硕士学位:Master of Accountancy (MACC), Ma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ing, Master of Accounting Science,学位本质都是一样的,叫法不同而已。

考试要求每个州不一样,几乎所有州都要求修满150个学分,或者取得会计硕士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其中还有各种具体的要求,比如有几门会计的课程要修,(audit, tax, financial accounting, business law, etc) ,除会计以外商课课程必须要多少个学分等等。

美国CPA考试内容有四门:Financial Accounting & Reporting (相当于国内大学课程的基础会计,中材、高材、比重很大),Auditing (国内的审计),Regulation (这个和国内差距最大,基本是重新学,考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合伙制企业税,加上一些商业法规:合同法、证券法、房地产法等等),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ncepts (相当于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经济学,以及IT)。

会计专业的课程偏重于市场发展和会计领域的工作实用性,毕业后在美国的就业率比较高,而且毕业生的起薪也相当的高。美国大学的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一年,有些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大多有带薪实习的机会。会计专业根据学生的侧重点不同,分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国际会计等方向。

会计专业就业市场需求量巨大,商业和工业机构都需要会计师。刚毕业的学生可能当成本会计、查税员等。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私营公司工作,如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流动性较大,资深人员可成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本特利大学(沃尔瑟姆,马萨诸塞州)

本特利大学(Bentley University)是美国波士顿地区顶尖的商科学校,创建于1917年,目前在校本科生4000人。在最新的College Factual 专业排名中,本特利大学获得了会计专业第1位和金融专业第2位的排名,在商业周刊评出的前100商业学校中排名第20位。

本特利大W以商科为主,同时提供人文学科相关课程。该校办学特色在于学生可以自主选课以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该校的办学宗旨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复合型的商业精英。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1000美元,职业中期收入高达99000美元,教育投资回报率很高。

圣母大学(诺特丹,印第安纳州)

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又音译为诺特丹大学),始建于19世纪中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享誉全美,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南本德,本科教育稳居全美20所顶尖学府之列。《纽约时报》给予圣母大学最高的五颗星的学术评分。

圣母大学的一万多名学生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圣母大学会计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出 版了大量刊物,努力搭建本国学生与国际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中心教务主任彼得・伊斯顿有在澳大利亚、英国以及美国做会计估价的丰富经验。他还受邀担任专家证人以协助法庭工作。该中心的特色在于它会邀请业内专家前来讲学,其中也包括一些反面教材,邀请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财务总监来讲述失败的教训。该校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60000美元,职业中期薪资为119000美元。

纽约大学(纽约,纽约州)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简称NYU,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美国一座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世界顶尖名校。学校于1831年成立,今日已经成为全美国境内规模最大的私立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被列为新常春藤盟校之一。

学校知名校友包括36名诺贝尔奖得主,10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30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和16名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大学是向海外输送学生最多,同时也是国际学生网上搜索次数最多的美国高校。师生比达1:10,该校50000名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纽约大学录取要求很高,近年来录取的学生SAT成绩都在1350左右。毕业生平均起薪为65000美元,职业中期薪资达到114000美元。

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市,1880年由监理会创立,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南加州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南加大体育方面实力强劲,史上共赢得了100座团队冠军,培养了287个奥运获奖选手。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生比高达1:9。南加大在加州州内大学排名为第四。

南加大目前在校生人数为39000人。其会计学院隶属于著名的马歇尔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55000美元,职业生涯中期薪资达到110000美元。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香槟,伊利诺伊州)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建立于1867年,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伊利诺伊州综合排名为第三。该校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创始成员,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前在校学生人数为44000人。该校还是最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学之一,其国际学生人数在全美大学排名第三,位列美国公立大W榜首。该校还是最早几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该校的齐默尔曼会计研究中心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在本土传播国际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该中心每年都会承办专业研讨会,许多知名的会计学研究人员和从业团队都会参与其中。中心云集了200余位国际学者,他们的科研资金主要由富布赖特奖学金提供。该中心的业绩评估研究项目承接了国际上许多重大的创新工程,其中也包括实际操作分析。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5000美元左右,职业中期薪资提高至100000美元左右。

维拉诺瓦大学(维拉诺瓦,宾夕法尼亚州)

维拉诺瓦大学坐落于费城郊外,成立于1842年,是宾夕法尼亚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大学。十年多来,在U.S News 的排名中,在美国北部最佳硕士项目大学分类中(Best Universities-Masters category),维拉诺瓦大学一直排名第一。

维拉诺瓦商学院认为会计学对于从事非会计工作的就职者同样十分重要。该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商业运营中的一切基本原理。90%多的学生在毕业前已找好了工作,平均起薪为55000美元,职业中期薪资提高到107000美元。毕业率高达85%。

波士顿学院( 栗树山,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成立于1863年,是美国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是波士顿五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塔夫斯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大学)之一。全校14000名在校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毕业率高达89%。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7000美元,职业生涯中期薪资达到109000美元。

波士顿学院的各个专业学术领域部门,称之为“学校”,就像一般大学的“学院”一样。包括有神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所(共有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分,60个博士学位)、管理学校、教育学校、护理学校、社会工作学校、法律学校、进修学院等。

就业率篇5

在计算就业率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毕业生就业形式包含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升学、出国(境)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艺术类自由职业。这些类目的人数相加除以毕业生总人数,即得到就业率。

――教育部

目前各省份在就业率计算方式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灵活就业”认定标准、方法的不同上。江苏省界定“灵活就业”的方法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再通过签字确认等程序来认定。若学生创业需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

――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高新房

“90%”毕竟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实际就业情况低于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感受不是就业率数据能够反映的。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

很多高校已经将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而对学生的跟踪调研即成为“产品的售后服务”。高校的就业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采取一切手段,把学生培养得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网友

学校既是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的申报人,又是相关材料的证明人,在利害关系的支配下,高校上报的就业率数据的客观性一直备受质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忠明

我国大学生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出现大学生就业难是经济转型造成的结构性失衡、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充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的,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衔接成本过高。

――凤凰网

根本就不应该拿简单的数字来评价学生就业,也不应该用就业率来排行。一本院校、部属高校应实行通识教育,以能力为导向而非以就业为导向,过分强调就业率,也根本无法引导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就业率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宏观经济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2002年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现阶段宏观调控的四个新目标:一是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就业;三是稳定物价;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前,针对我国新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体系,大家保持了一致的赞同看法,但对于其中的目标先后顺序的选择问题,却有着许多争论,尤其争论的焦点落在了当前我国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还是“增加就业优先”这个问题上来。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坚持以经济增长为优先目标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从经济总量关系看,“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表达。经济增长了,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了,进而就业自然而然会增加的;反过来,就业增加了,经济自然也会增长的。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现阶段人们就没有必要再去提出“增加就业优先”的观点了,只需同以前一样,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失业问题自然会得到良好的解决。如果从表面上看,上述观点是合理的。但是,如果结合我国所处的不同特定阶段的实际经济情况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走的是计划经济道路,一方面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基本由国家统包解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的低水平所体现出的少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使得我国失业问题显得并不突出。在这个以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为主要任务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简单地发展经济,失业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然而,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进程的逐步加深,一方面城镇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行了一系列增效改革(比如减员增效、利用资本大量替代劳动力等),另一方面农村可用土地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失业率逐年上升。而在这个以增加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单凭通过发展经济去解决好失业问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j-。据统计,我国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增长率,20世纪80年代为0.32,到90年代已下降到0.1。可见,在不同的特定发展阶段,借助济增长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是具有不同成效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之间的反衬效果更加明显。例如,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经济全面陷入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能维持在7%以上,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同时,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②如果我们把中国现有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农民的就业情况考虑进去,我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口应以亿计,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看出,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率伴随着全球最为严重的就业问题,这是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存在的这个现实严重情况可以给“经济增长了,就业就增加丫”的观点打上一个问号了。

二、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何不能理想解决好就业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2002年间,我国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以上。对于世界经济中的这个“奇迹亮点”,学术界从数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实物的投资增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生产力提高等。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促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各项因素中,实物资本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可以判断出,投资的迅速扩张是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为何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呢?根据上面给出的公式,一国的GDP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那对于我国的当前经济发展来讲,为何投资的贡献最大呢?首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消费支出一直提升不起来,也就是最终消费率不高。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一79%。以1995年为例,印度消费率为77.3%,巴西为78.9%,俄罗斯为73.2%,日本为70%,美国为83.8%,而我国仅为56%左右,而且近几年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我国,消费还没有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带头作用。其次,“贸易立国”也不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本,净出口额占GDP的比例一直很小,况且许多年份还为负数。因此,目前依靠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也不现实。再次,政府购买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而且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购买只是起到辅助、调整和引导的作用,不能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目前来讲,投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我国GDP的大小。在这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环境中,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是否还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表达呢?经济增长是否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呢?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作者对此持有否定态度。其原因具体如下:

1.资本--劳动价格的扭曲抑制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我们知道,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吸引投资,鼓励投资,一直实施着扩张性货币政策(逐步过度到稳健型货币政策),用来压低利率。这样,对于一个资本相对稀缺、人均资本量仍然相当低的国家来说,我们明显地低估了货币资金的价格。另外,随着工资和物价的逐步放开,城市劳动力、甚至乡镇劳动力的成本逐年上升。由此可以推断出:资本和劳动力价格间的相对扭曲直接导致了企业部门更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来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例如,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企业资本一劳动力比率持续上升(平均增长率为906%)。这样,新的投资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变得相当有限。此外,这种扭曲还会引起过度投资,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J。从上述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生产技术选择上出现了不断朝资本替代劳动方向发展的倾向。不可否认,在某些产业上,资本的相对更多投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如果我们一直在资本和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背景下,不合理地投资于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势必会造成劳动力的大量闲置和企业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的隐性减弱和丧失。

2.资金分配制度不完善也限制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上面我们提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于资本相对短缺的状态。正常情况下,稀缺要素在市场中可以获得超额“租金”,也就是说在我国,企业投资收益率应该是相当可观的。但实际情况相反,我国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乐观。资金价格低估所引发的过度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个原因,但这也不是问题的全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资金配置体系存在缺陷。在人为压低资金价格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对资金的过度需求。这样,金融机构就不得不在众多借款人之间进行选择和权衡。此时,资金配置的效率直接决定于金融机构资金配给的效率。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还未能完全以纯粹的市场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在此背景下,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给就带有了很浓的行政计划色彩与所有制歧视性质。在国有银行的信贷过程中,往往首先选择国有企业,其次是集体企业,最后是个体私营企业。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投资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比投资效率较高的私营个体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便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低效的资金配置机制,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功效。

3.经济增长难以解决中国以结构性和区域性为主的就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性方面,而不是周期性方面。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为应对人世后激烈的竞争,我国国有企业进入了更大范围的结构调整时期,用人大量减少。另外,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农村,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水土流失、沙漠化、农村土地占用等问题共同加剧了农业空间的萎缩。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的逐步兑现,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对农村就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就业问题在地区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我国中西部的就业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所有上面这些因素所引发的就业问题都属于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失业问题,有相当一些是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独有的现象。这样的失业是难以简单地通过加速经济增长就可以消解的,而更多地需要结构性调整加以解决。

三、单纯坚持经济增长为优先目标的不利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并非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表达。因此,在选择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就要对两个目标加以权衡,选择出更符合我国现状和更有利于国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如果我们继续简单地以当前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优先目标,不但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在长期内也可能危机我国经济的稳定。其原因如下:

1.在需求约束阶段,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不利于长期发展。我们知道,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阶段,生产不能满足需求,扩大生产、增加供给成为主要任务。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时,供给能力已相对较强,需求就开始成为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平均偏低于世界水平的l5~20个百分点。消费率的偏低已成为我国进一步追求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这将会使经济最终失去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讲,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资只是一种“引致需求”,而消费才是“最终需求”。因此,作为“引致需求”的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在长期内都决定于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如果在较长时间内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那就很容易使投资和消费脱节,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另外,我们知道,当前我国的大量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口来消化的,这就直接隐含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如果海外市场萎缩,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投资回报,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和外汇储备乃至汇率等多方面的安全。因此,在我国目前消费低迷的状态下,高速投资所形成的生产力在将来是否会形成有效的社会供给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它所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有一定的泡沫和虚假成分。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提高最消费率,单靠投资来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那么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停滞增长、企业效益低下以及就业问题等问题都将进一步恶化。

2、继续简单地以经济增长为优先发展目标.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在以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背景下,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投资规模。在财力有限、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刺激民间投资增长将成为唯一的选择。在我国,民间投资的迅速扩张在相当程度上是以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作为支持的,这也就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由于资金分配体制固有的缺陷以及银行资金的扭曲价格的刺激,我国现行投资项目的效率在总体上并不令人满意。大量投资项目的失败将导致坏帐问题增加以及过量货币在经济中的滞留,在长期内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货币增长速度在较长时期内高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M2与GDP的比重也超过了200%,成为世界上该指标最高的国家之一。货币供给的长期超经济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投资效率低下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继续使用信贷膨胀来支持投资扩张的空间已经很小,在融资体系和企业治理结构得到最终完善以前,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恐怕已经难以为继了。

四、就业优先的必要性

就业率篇7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人“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人、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就业率篇8

1、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5.01%,专科就业率为80.47%。

2、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由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来源:文章屋网 )

就业率篇9

今天,当我们在新的背景下,以崭新的目光审视当代中专学校秘书专业走过的风风雨雨,感叹它历尽辉煌后面对的困惑与机遇,不禁深深体会到:要想在新的挑战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适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模式,输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这是现代教育生存的根本。文秘是一个就业范围较广的专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对文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抄抄写写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办公自动化、交往国际化要求文秘既要会熟练地运用电脑及互联网知识,也要面对国人要一口正宗的普通话、面对外宾能操一口流利的外国语。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公关策划等实务管理工作。

21世纪的企业文秘不再是简单的行政事务人员,而是企业人力资源团队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拥有优秀的文秘人员,不仅可以提升组织的工作效能,还能大大增强文秘人员作为企业对外窗口的形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上的轻视,针对企业文秘的职业培训较少,许多文秘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半路出家,摸着石头过河,极少参加专业化的系统培训。随着全方位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文秘人员的职业化需求呼之欲出。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民营企业在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急需中高级文秘人员。用一位民企老总的话说: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要选几名“像样”的文秘人员都很难,其他中小企业更难了。这说明许多民营企业都想拥有“像样”的文秘人才。那么,民营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人才?他们急需的文秘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职业能力、知识结构?通过调查得知: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乐观,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十分注重素质和能力需要。

一、企业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一)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

从需求数量上看,被调查的民企100%均表示需要文秘人才。在回答今后三年平均每年需要文秘专业毕业生人数时,90%以上的单位选1—2个,另有近10%的单位选了3—5个或更多。这说明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空间。

从需求层次上看,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不少民企认为,他们急需的是文秘专业方面的适用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

从需求的秘书类型上看,65%的单位选了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当前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其次为应用型秘书·(15%)、创新型秘书(10%),另有5%的单位分别选了操作型秘书、技术型秘书。

(二)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情况

调查反映,企业对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是多元化的,但都存有“德才兼备”的倾向。据统计显示,企业注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到低依次是:思想和道德素质(33%)、文化素质(27%)、业务素质(13%)、心理素质(8%)、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5%)等。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基本素质,如品德修养、灵活程度、努力程度和知识面等,可以概括为“要素质而不求专业精”。

素质中,“德”为首,可见“德”在企业的重视程度。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

职业道德(75%)、事业心(63%)、良好人际关系(43%)、吃苦耐劳精神(38%)、忠于职守(28%)。

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其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民企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排第二位。最注重文秘人员的文化素质是从高到低依次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38%)、掌握宽阔的专业知识(28%)、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26%)、掌握相关学科知识(16%)、了解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4%)。

业务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民企注重的文秘毕业生的业务素质依次是:独立工作能力(42%)、组织管理能力(35%)、实际操作能力(28%)、创新能力(23%)、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0%)。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民企关注的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多元化社会,文秘人员能否适应新时代并谋求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心理素质的强或弱。民企最注重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是易于投入、热情工作的心理(40%)、自信心(37%)、自主主动工作(25%)、追求卓越、渴望成功(11%)、开放乐观(9%)。

二、企业对文秘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据调研显示,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多的共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有谦虚好学的品行;二要肯吃苦耐劳,学会适应环境;三是注重情商,善于沟通协调、与人共事;四要一专多能,有能胜任文秘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属复合型通才。

调研中我们发现,民企需要的文秘人员实际上是“综合文秘”。因单位规模相对较小,文秘分工不是太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除了必须具备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具备办文办事、熟悉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熟悉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既要为企业领导当“门面”、当“窗口”,搞接待、公关,还要为企业领导出谋献策、辅助决策。

此外,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将会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的秘书主要类型。在市场经济舞台上,企业的秘书不仅要懂得涉外法规、涉外礼仪、涉外经济,还要明白商务方面的信息,了解企业的产销规律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民企的客观需要,文秘人员要学习涉外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履行好依法办事的责任,适应企业的新需要。

企业秘书的参谋咨询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突出。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秘书为自己当好参谋,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好的秘书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分内工作,还是主管“上司”的好参谋、好助手,有些事情要替“上司”考虑周全,甚至在不影响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上司”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新时期对民企文秘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民企经济的发展,民企对文秘人员的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秘人员不仅要以“文化”一员的身份参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又要以对外使者的形象去展示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内涵。要以自己独有的专业特长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外在形象来说,从厂房样式、环境装饰、标语口号到厂徽设计、节假日氛围布置等,基本都是靠文秘人员来承担。内在形象更是无边无际,从公关、礼仪、交流、会议、办案等都是文秘工作的范畴。

三、针对企业对文秘专科生的需求,秘书应具备什么素质

(一)面向市场,调整目标,培养实用型初级秘书人才

纵观目前中专学校的秘书专业现状,会发现:通过几十门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获得一些基本的表达、组织、设备运用的能力,但在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上,却还有待于与市场要求进一步接轨。比如,许多中专学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上,就值得商榷:

其一是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是培养智能型秘书,还是实用型秘书(也可以说是技能型或事务型秘书)?这种目标定位的不明确性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中专学校文秘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粗浅、芜杂,而实际技能相对不足,成了文笔不洒脱,技术也不过硬的不伦不类的“畸形儿”。实际上,中专学校文秘专业毕业生,能够被称之为“笔杆子”的,有倚马可待,妙笔生花之功的恐怕很少;在文档、调研、办公设备应用上相当娴熟的也不是特别多,这当然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及中专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校的现实培养能力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

其二是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问题。如今再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作为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已经很不合时宜了,这正像直到今天,对秘书的定义仍然沿用具有“行政秘书”内涵倾向的定义一样,因为没有作适时调整而有失偏颇。(1997.12,劳动部,《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中规定:“秘书”即专门从于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现在,中专学校毕业生真正进入到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做行政秘书的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由于作为行政秘书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而这恰恰又是文秘毕业生比较缺乏的;更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急需大量能行文,能办会(招商会、订货会、展销会等),能搞接待、能公关等实际业务能力过硬的实用型秘书;同时,由于一些企业规模有限,从提高效益、节约开支、注重实际的角度出发,在用人上也容易接受一些素质较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初级秘书人员,因此,在公司企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各类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初级秘书人才”上,既符合初级秘书日常事务性工作重的特质,也符合中专学校的现实培养能力和社会职能。

(二)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训练

为配合对实用型秘书人才的培养,在中专学校秘书专业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加大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范化操作能力。例如,在文书档案学中,文件档案的立卷、保管、检索能力训练;公文写作中,一般性公文函件的迅速起草、撰写能力训练;办公室管理中,办公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礼仪与仪表中,实际的礼仪接待技巧训练……这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的消化和理解。同时,统一、科学而规范的训练,对学生获得标准化、专业化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都将大有裨益,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在目前已取得了共识。事实证明,那些英语、计算机的熟练程度较高的同学在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秘书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大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办公室文职人员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对各类信息、资料的迅速收集、整理、传递的能力,无疑会成为衡量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很坚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既能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又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人力资源上的准备。

(三)尊重职业特性,关注秘书性格养成教育

现在的市场招聘,较之以往,出现了一个新的需求标准,即个性品质要求。最典型的,例如:在it行业招聘中,明确要求求职人员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而在秘书等文职类招聘中,不论是初级还是高级人才,都要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等。正像我国古代早已存在的秘书修德标准一样,“立诚、得中、养耻、去忍、慎独……”。身居幕府、终生秘书的李商隐;才高八斗,正气浩然的陈琳;前著子虚,后传上林的司马相如;谦虚谨慎、克已奉公的胡乔木……,无一不是秘书的典范,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秘书特有的埋头苦干、鞠躬尽瘁的个性品质的光辉。而事实上,相对于其他职位而言,秘书工作的辅助性、被动性、事务性、综合性等特殊属性,要求秘书必须服从领导,任劳任怨,勤于学习,不求闻达,而这些性格特征,又恰恰是耐不住寂寞的当代年轻人所缺少的。尤其对于我们中专学校来说,初中毕业的生源,年龄结构偏低,思想不成熟,又有独生子女特有的性格弱势,种种因素交融在一起,为教育增加了诸多难度。但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输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就必须加强文秘专业学生职业性格教育的力度。

首要的,还是要在学生专业分流时严把“质量关”。那些思维缜密、耐心细致、谦虚谨慎、性格开朗的同学应该成为首选;而性情怪诞、孤僻封闭、或轻嘴薄舌、喜欢大吹大擂、狎昵无度、人云亦云的人则不宜于从事秘书工作,当然也不宜进入秘书队伍。

其次,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或运用录像、光盘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系统的秘书个性气质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作为一个时刻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在单位的枢纽中心、窗口岗位上工作的特殊人员所应具备的一切优秀品质。

就业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6-02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我国培育着实践型、技能型的劳动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提高全民族人们劳动素质一直在作出努力,并在为缓解我国当下就业率低的艰难环境中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我国一直致力于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发展,因为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越发成熟,有更多的毕业生投入到了社会当中,渐渐成为社会的主心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中等职业学校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应该在改革还未形成之前,根据当下时代、教育、就业等因素制定一个适合中职学校与中职学生的教育体制,以改变学校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我国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局限性,缺乏其独特的教育特色。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但是更多的学校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没有将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可又达不到高等教育的水平,与社会和企业没有紧密的联系,完全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应有优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中职毕业生根本没有达到其应该具备的职业要求,无法较好地在单位里适应。

2.招生具有限制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如今的社会,成为高水平人才是大众所希望的,所以大多数的家长都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拥有高文凭、高学历的高智商型人才。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一些文化知识不够好无法竞争上位的学生及其家长就只能选择中职学校。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定了学生的生源与学生的个人素养。另外,地方上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理解办理中职学校的重要性,各地跟风似的开办职业学校,而他们只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精神。职业学校的跟风开办造成了招生困难、招生的成本上升,每个学校都把招生当做主要目的,从而导致办学规模减小,教学质量根本提不上去,根本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严重影响了学校长远的稳定性发展。

3.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上不具专业性。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没有专业性可言,只是跟风,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完全没有考虑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或者是学校是否有能力承办该专业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方法有三个弊端:第一,是一些与制造业有关的专业,对设备的要求很高,需要学校投资大量的资金。在学校投资进去后,会背负大量的资金包袱从而可能使教育质量下降。第二,根据上文,我们所知有许多地方上跟风开办中职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开设这样的课程就会造成学校的生源不足,那么那些投资大量资金的设备和师资团队就可能闲置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市场的需求是一时的,在当时是热门,在几年之后就可能是冷门了,这样子就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得不偿失。

4.中职学校关注就业率,而不关注就业质量。由于中职学校是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上的培养是次要的,所以会过度关注就业率而不关注就业质量。所以许多毕业生毕业就找到了工作,可是质量不高,大多数为低薪,学校在安置过学生直到学生毕业后就不再过问。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学校在校时间太短,还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时就毕业,能用于实践的东西极为缺乏,从而导致就业质量不高。

二、中职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应该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学生在校时,要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人格塑造,完善自己在思想、抗打击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上的不足。当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是新一代的社会新鲜人了,但是在社会上与在校园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当学生毕业开始工作后,就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这是你无法抗拒的,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墙壁,可能你会无法适应。在此时,如果你自身的抗压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不好,可能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中职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重视塑造自身人格,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中职学生在校时,应该对自我有一个深入了解。一般,中职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后再进入到中职学校中的,这个时期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年龄都偏小,还没有发育成熟,正处于不定性的发展状态,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的。因此,当中职学生在校时,应该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深入地剖析的自己,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3.中职学生在校时,要注重培养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中职学校是注重培养实践型、技术性的学校,中职学生也是理论与实践兼有的有实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自我的增值,在以后的就业竞争当中比较占有优势。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许多,例如,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加入学生会,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或者在闲暇之余找一个兼职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来为强化自己的实力。

三、中职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第一,中职学校应该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方面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在学生还未毕业之前就进行良好的指导培训,把整个培训与教育课程想结合,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正确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认识观与世界观。第二,要为学生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疏通学生在学习或与人相处时产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及时地为学生解除压力,有效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就业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有着重要联系。学校处理好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稳定发展,更是我国和谐社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少辉.中职教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

[2]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3]王明达.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读后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

就业率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率;就业力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1

一、就业率与就业力的含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是包分配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传统的以“统一包办”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经历着一场变革,高等学校提出了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目标即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部分应届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于是就产生了就业率这个概念。所谓就业率,就是当年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占当年全体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就业率作为一项指标来考察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年高校或者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以便我们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学生来说,对其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就业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力量是学生本身的就业力。就业力主要是指实现就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认知力,就业适应力、就业改造力。2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1、就业力与就业率的关系

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一种现象,而实际影响就业率的则是学生就业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总体就业力越强则总体就业率越高,反之亦然。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升就业力。根据各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极个别机械性的工种对应聘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其他大部分都对学历有着相应的要求。究其原因,那就是大家都认为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而这种教育所形成的素质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就被称为就业力。所以说只有具备一定素质和就业力的人才,才可能更好地在人才竞争中实现就业。就业的可能性越大,就业率就越高。

2、提升就业力是实现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在就业实现过程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就业者的就业力。所以在就业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就业率的表象迷惑,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积极做好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工作,这才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根本之处。提高就业力的主要途径有:

(1)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学校和企业应深入市场调查,以市场为导向办学,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应该加强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就业力。3

(2)突出实践环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力和就业适应力

关注“行业”,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认知力,通过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行业的内在信息,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后,能否被某一单位顺利录用,还需要毕业生在应聘开始之前进行大量的有计划的准备工作,关注“职业”,关注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适应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讲课方式比较古板,教材落后,授课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缺少新鲜事物,以至于学生不爱听。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改变教学授课方法,在课堂中穿插最新的本行业的动态,另一方面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培养应用性人才,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发现知识不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目前我国还是以一个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部分都是以死记硬背方式掌握,对应付考试有点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对知识的长久性掌握来看没有一点好处,反而遗忘的更快,学生也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强。高校虽然有所谓的暑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据调查和走访,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参观式的实习”,没有进行动手动脑实质性的实习。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到了 工厂,由于工厂出于安全考虑,也不让实习的学生现场操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没有学到实际操作能力,更不用说思考问题了。

除了校外的实践,高校更需要开发的是校内实践,包括学生的科研能力、创业教育等。科研赛事是一项大学生非常熟悉的赛事。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等。5参加科研能力的训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目前我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就是科研训练的一种,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性。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信息,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源优势。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就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6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提升就业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其价值在于维持人的生存、发挥他的的才能、有利于其长期发展,进一步促进其自我实现。这个“自我”不是脱离实际,实现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要根据个人素质和社会需求在竞争中通过自我的努力来实现。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不在乎你纸上写多少写得有多好,而是要看你的规划是否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目前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一般都是选修课,学生没有百分百的受教育,而且由于缺少专业职业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很好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7对于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做到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相当难度,多向有关职业指导机构及身边的成功人士请教,学校应该增加投入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新生抓起,在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生涯规划。

3、提高就业率的其他途径

就业力的增强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因素,目前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出台一系列政策,这包括:(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要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观念,不要只盯住东部大城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克服大学生目标定位高、盲目乐观及自卑心理等错误观念;积极关注就业困难群体,适时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广泛开拓就业渠道,树立就业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就业的观念。建立学校为主导,各系院为基础,毕业班班主任负责任的就业指导体制,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业内声望高、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向社会推荐毕业生。8

三、结论

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解决,需要长期的经过全社会的不断努力。它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国千百万个家庭的稳定生活,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顺利就业,对改善其家庭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帮助。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确保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才能确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童军武(1981年—),男,福建人,硕士学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政治辅导员,党总支秘书。

参考文献:

1张学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的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j.(21):5

2钟媛,刘健,于静.关注_四业_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2(3):37-39

3待寿永.提升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宜春学院学报j.,29:215-216

4王永,褚衍松.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71-74

5赵丽娜.科研赛事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调查j.人才开发.(6):46-48

就业率篇12

很多考生和家长把就业率高的专业与一份好工作联系起来,但这两者之间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吗?我觉得不能。

一般来说,就业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率包括正式签约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等多个部分;狭义的就业率只有第一种,即正式签约就业率。考生和家长所追捧的就业率,往往只是狭义的就业率。他们认为,只要就业率高的专业,说明容易找到工作,那也就意味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专业数目多,就业渠道多样,目前并没有全面对各个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完全统计的数据。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样本我们可以发现,就业率位于前面的专业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这些行业的工作是考生和家长想象中的既有高工资又轻松,还能在大城市就业的好工作吗?可能不尽然。这些专业所对应的就业行业由于有着特殊的地域限制,其毕业后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往往是一些偏僻的小城市,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去大山、沙漠中勘测。

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除了按狭义的就业率判断一个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外,还应该开阔视野,结合灵活就业率和升学就业率来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阶段可能对于某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较多,毕业后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从而使学生报考热情较高,产生了一批批“热门”专业。反之,也有所谓的“冷门”专业。因为就业空额多,很多考生和家长就把“热门”专业与就业率高等同起来。但是,根据麦可思2011年公布的从2006届到2009届的历年大学生的就业报告,那些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中,有一些就是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的“热门”专业,如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所以,要区别对待“热门”专业和就业率高的专业。

首先,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热门”和“冷门”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热门”专业刚开始可能因为需求量大,毕业后就业率较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接近饱和,但报考人数仍然持续走高,毕业时此类人才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成为就业的冷门;“冷门”专业由于报考人少,该专业人才仍有空额,可能毕业后就业还相当不错。比如法学,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快建设法制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量大,于是法学专业遍地开花,早期的确有许多法学专业的学子顺利考上公务员,或者成为律师,但近些年,由于对法学人才趋于饱和,法学专业就业率偏低。所以,如果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盲目追热,是不明智的。

其次,“热门”专业是指报考热度高,而就业率却是毕业时才能统计。那些就业率偏高的专业,在某些考生和家长的心里不是热门。如石油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由于毕业后工作地点较偏远,工作环境一般,而较少有考生报考,有的院校的此类专业还需要通过降分录取才能招满。

地质工程好就业,是不是所有学校的地质工程都一样好就业,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是一样好?那是不可能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