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5 14:56:33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1

居住地:江苏

电 话:15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8个月 ]

公 司:XX培训学校

行 业:教育/培训/院校

职 位:培训讲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教育技术

学 校:徐州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能够独立承担复杂的培训工作。执行力强,对领导做出的计划目标和指令能独立完成或协调同事协力完成。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累积,从中养成了根据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灵活设计解决方案的优秀能力和习惯。极富团队精神,思想成熟、上进心强的我具有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工作很有条理,办事效率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目标地点: 江苏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培训讲师

工作经验

2013 /12—至今:XX培训学校[8个月]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和***两地的组织部系统干部教育的培训需求调研;

2、负责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进行培训需求诊断并研发适应性课程;

3、负责构建外部师资库,对培训师资进行管理与考核;

4、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组织与协调教学管理,对教学课程进行监督实施;

5、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改进和完善教学服务体系。

2012 /5—2012 /12:XX食品有限公司[ 7个月]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店内实地指导、季度集中培训;

2、负责促销活动的策划、执行店务管理;

3、负责大型新品会、招商会的策划、组织;

4、负责区域内销售数[!]据汇总和分析,监督相关费用申报与核销流程

5、负责公司销售合同及其他营销文件资料的管理。

2011 /7—2012 /5:XX食品有限公司[ 10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培训部 培训讲师

1、负责参与制定、修改公司培训制度;

2、负责拟定、呈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指导各部门制定培训分计划、监督其实施;

3、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级培训;

4、负责公司各部门培训协调员队伍的管理;

5、负责公司兼职培训师队伍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管理、安排授课计划以及反馈培训效果;

6、负责培训课程的开发工作并完善公司培训课程数据库系统;

7、负责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开班实施工作;

8、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

9、负责各类培训班开班实施。

教育经历

2007 /9--2011 /7 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本科

证 书

2009 /6 大学英语六级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2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87-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为一名高级技校农学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下面就技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一些典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农业课因枯燥乏味备受冷落。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区别化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充分增强学生的手脑共用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广义上的创新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也是创新。专业课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对这些实验的处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而不是“扫一开书本,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步骤是怎样”;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以后鼓励他们先脱离课本,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评价此方案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如何改进等等;然后再仔细阅读书本上的实验方案,比较自己的想法和书本上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种更佳等。例如在学习“绿叫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课时,可以通过有关“生产者”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要不要光呢?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呢?有没有淀粉呢?这时学生开始猜测。“如果现在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到底需不需要光、制造的有机物中有没有淀粉,你觉得可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这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认真听取他们的实验方案,再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改进,这样才能自山地思考,才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很难用语言表达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引起极大兴趣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农学专业的教学中,技校农学教学要不断引入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专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业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中应以实验操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操作,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技校学生的智力强项,努力挖掘学生潜能,因材施教,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效果,让学生知道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为社会培养专业化人才。

四、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农学专业课因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很多的教学任务放在田间地头去完成。比如在讲水稻、玉米的栽培技术时,我们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植株的每一个变化进行观测记录,对每一农技措施产生的效应进行比较,自己得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最佳的农技措施。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如讲解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时,让学生分析: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苹果树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是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是这品种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同品种的苹果都早已落了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苹果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因为光照时间长!而短日照是植物落叶的信号!”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我补充说:“光照不仅会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光周期现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农业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人点,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以上是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一点体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关键在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或几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实用性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3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专科生除了升本或创业无其他路可走。面对这种现状教育技术专科专业招生很不乐观,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如何立足如何发展成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本校及相关院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的问题及发展做以下阐述。

二、教育技术学专科发展现状

1.教育技术专业的开办情况

招收专科生的学校有8所,其中5所学校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专科生,另外3所学校只招收专科生而且均为市级学院。在专业的归属上,也是五花八门。

2.教学条件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本学科专科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在实验条件方面处于不能满足或只能部分满足教学需要的状况。

3.课程开设情况

从开设课程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的开课率达100%,数学、物理、摄影基础的开课率达90%以上,有7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教育传播学、教育电视编导制作、教育电声系统、C语言、Authorware等课程,仅有55%的学校开设了“学与教的理论”、“网络技术教育应用”课程,由此可见,专科专业的课程结构是在本科课程上做了适当删减,毫无专科特色。

4.学生就业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教育技术专科生毕业后8%的学生升本继续学习,2%的学生到学校任教师,其中60%的学生从事非本专业的教学。于此可见,教育市场不认可,用人单位不聘用,培养的专科学生无用武之地。就业形式相当严峻。

三、问题探究

上述现状的出现原因很多,笔者就个人之见发表一下看法。

1.教育技术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含混不清。专科生与本科生区别不明显。专科生的培养应该针对社会的不同需求,各种类型的学校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也应有所侧重,体现本专科的不同。

2.学科建设不健全:

影响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因素构成。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可以把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看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其学科建设是由人、财、物、信息、课程、科研、课题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大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影响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各个要素的功能都得到较好的发挥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发展探索

1.探索符合实际的知识结构,办出专业特色

河北大学冯秀琪先生来我院作报告《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提出“教育技术之花”即理论与实践是基础――土壤,系统科学方法是方法――茎,学习理论、媒体技术、人文学科相关理论与方法、自然学科相关理论与方法是依托――叶,它们的健康发展才开出了教育技术之花――教育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专科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突出专业特色,加深对中小学各个学科的知识理解,注重教育理念的革新,培养软件与网络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只有知识结构合理化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武之地的合格专科人才。

2.加强国内省内校际交流与协作

一个专业的发展一定要博采众长,沟通和交流是进步的桥梁。教育技术专科专业要发展就得加强沟通,向高一级的院校请教,共同关注学科建设与发展。可以通过课题形式,开展研讨,或者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校际联系,提供资源共享。发挥其他地区的的学科优势,办好我们的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

3.专业课教师资源建设

教育技术专科任课老师一般都是年轻老师,资力相对浅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专业课教师师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加强在岗培训。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授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及媒体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等高新技术知识,提高在职专业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辅导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计等技术知识,提高专业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制作水平。二是将有发展潜力的年青教员送学深造,提高教育技术专业队伍整体知识结构。三是通过遴选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学校内部调整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吸收高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逐渐形成一支具备研究、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管理与维护等多专业、多层次的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四是向兄弟单位学习成功经验。五是大力加强学术研究,提高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4

1.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技术学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对等、学校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等[1]。同时,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愈发严格,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2],高校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加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当前大多数本专业人士都认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指导思想

教育部2014年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教育技术学专业由于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注定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专业的应用技能,以期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方面,不仅要在广度上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在深度上研究应用知识。在个人能力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拥有应用实践能力,更深层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应该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3]。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校内实验实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为途径,不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培养策略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实践方面,进行实验室开放和开设课外开放实验;在校外实践方面,进行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积极创办实习实训基地和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岗位;最后,通过实验以及实习完善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为社会服务,实践经验反馈学校教学的良性循环。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并对我校和部分兄弟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情况进行调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投入:

3.1校内实践。在硬件方面,加大实验室的设备更新投入比重,如最新的VR设备、无人机设备、3D打印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在基础教育中已逐渐投入使用,作为培养具备新时代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高校,需要让学生接触和使用新的教育技术装备;还要全面开放专业实验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实验实践课程考核,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课外开放实验将学生吸引到实验室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软件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那些积极参与活动却没有获奖和立项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保持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来,如更多的组织校内的专业技能竞赛和进行院内的项目评审和立项,制定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定专业课外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自发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学生入学时,鼓励专业社团纳新活动,并经费支持专业社团的活动。专业社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邀请已经工作的学生回校讲座,分享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后,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还可让专业社团推荐优秀社团成员,由学院对其进行表彰,由此,保障学生入团的热情,并对社团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课程优化。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偏向两方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不同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实习以及就业去向,将教育学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细分。如针对意向中小学教师岗位或者培训公司的学生,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增加开设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他们沟通与教学方面的能力;针对意向软件类企业的学生,可以增加开设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并加大实验课的比重,重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设定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将学生培养成某一行业的精英。专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开设的课程进行调研。还可以实行课程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采用教师测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通过与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教学形式方面的探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优化课程的结构,调整老师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快乐的学校生活。

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校内实践、校外互联、课程优化的方案,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方面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9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也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不仅如此,我国的制造业对国内经济增长也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它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它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控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数控人才的短缺,为了增强竞争能力,职业学校急需培养出大量的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人才。数控技术从实质上讲可以说是就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与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公立职校到私营培训机构,数控技术专业都如沐春风,备受宠睐。然而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受企业的欢迎?下面就结合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情况,谈一下该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建议和办法。

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数控技术在职校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程,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同时该技术的更新也很快。近几年当中,我国职校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是存在着专业教材形态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现象,这些就很好的反应了科技技术方面的教材很缺乏,其中关键性的技术论点叙述较少,且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材更少;另外实验设备的数控系统没有与其配套的教材,编程格式也与其他的教材不一致,给课程带来不好的效果;同时在大多数的学校中,由于实训的条件限制,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的教授为主,其中教材实践性能很是差,而这样学生们所学的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数控机床和编程教学上面还是很薄弱。此外,由于数控技术涉及的基础很宽,这已经不是数字控制了,而是在工艺、制造、自动化控制以及综合设计的一门多科学交叉型的科学技术,该技术的知识量比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该课程很难安排并讲授所需要的内容,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理解改技术的内容和知识。

1.2 数控实训体系不完备

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为了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的实训硬件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教学实训以观摩为主,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学生的实验教学达不到要求,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难学难教,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3 专业数控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专业的教师教学时学生学好数控技术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也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教师理论基础雄厚,但实践经验薄弱,无法了解企业真正的生产模式及需求。也有部分学校从企业选择优秀技师到学校教授实践课程,但因为缺乏教育学知识,经常出现“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寻求专业的数控技术教师,成为眼下又一大难题。

1.4 学生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且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都不容乐观,技能掌握能力也不足,无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日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其次,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定位,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

2 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办法

2.1 构建科学的教材、教学体系

《数控机床》课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工人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突出该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更新快,目前《数控机床》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数迟滞于数控技术应用的发展,虽然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落伍,实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删减,随时更新充实数控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于课堂教学中。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2.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及教师应尽可能的提供和创造一切实训机会。以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为目的,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当然,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实习基地的建设。其次,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形成一种真实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另外,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

2.3 努力实现“双师型”改革,更新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现在提倡“双师型”的老师,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是推进机械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拓宽老师的知识面,加强教师实践培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只有教师与企业、社会不脱节,才有学生与企业、社会的密切合作,掌握更贴切与生活的实践技巧。同时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2.4 校企联合,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校的实训体系下初步掌握知识技能;再转而到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除了以上的几点建议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教学效果,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使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更进一层。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k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ONG Qi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 Gansu 73007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academic evaluation method has some impro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s a whole. In this paper, tak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example, introduced its reform in academic evaluation commendable part, points o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2013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开放大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合作举办“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现代教育制度与“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交流分享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其别提到教育评价改革功不可没。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性的,必然会导致教育改革,而学生的课业考评作为教育效果的测评手段,肯定会随之改革。

1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处境尴尬

中国教育技术学的诞生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起步较晚,但在一代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当前的教育技术本科教育存在很多不乐观的现象,比如教育技术本科的报考率较低、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滑、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满意度下降,因此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对专业发展忧心忡忡,甚至怀疑教育技术本科教育还能坚持多久。那么,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笔者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四点:专业知名度低、改革迟缓、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师队伍混乱。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教育技术本科教育走下坡路。为了恢复教育技术往日的风采,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科已经在进行教育改革,课业考评作为教育效果的评测手段,那么课业考评的改革必然是迫在眉睫。

2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革成就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的课业考评改革成果显著,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考评的结果也相对较公正,但它只体现在部分课程上。下面以西北师大为例,列举改革成就:

例如,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一科中,采用作品方案设计的考评方式,期末考评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Flash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目前的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卷中,避免选择题和填空题,取而代之的是论述题、分析题、概述题等,也就是短文题考试;再如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采用写作测验的方式,期末考核提交一个“课业考评改革”为主题的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理与描述资料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此外,学与教理论在平时考核中,采用自评、他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体现公平性;最后,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老师把一些资料放在培训平台上,学生课下登录平台学习,按要求完成作业并在线提交,还可在讨论区发帖,即在线学习并提交作业。

3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革不足

3.1 不太重视实验操作考评

如果对教育技术这个专业稍作了解,就会发现有很多课程都有实验课,如C语言、计算机网络等。对于实验课的考评,有的老师将期末卷面成绩等同于实验课的成绩,有的老师将实验课的出勤率作为实验课的成绩,这些做法都是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以上考评实验课的方式显然是片面的,期末纸笔测验成绩好的学生,他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一定好;出勤率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学到更多知识。

3.2 在线学习平台不完善

之前说到在线学习平台,原则上讲,理想的在线学习平台应该具有很多功能,但目前可能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在线学习并不完善:(1)有的平台不是专门针对本科生的,可能与研究生共享,也可能夹杂着学校其他方面的管理。(2)缺少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区。(3)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甚至忽略学生的问题。

3.3 不重视形成性评价

中国教育的考评,始终有一个弊端――只关注结果,这可能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在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过程评价的今天,这样的考评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学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其最终获得的知识不能仅用一张试卷衡量的。

3.4 评价内容单一

多年来,人们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于是,学生追求高分,老师和家长也都以成绩评定好坏。其实不然,成绩好的学生只是证明他们善于记忆或是逻辑推理能力强,并不能片面地认为这样的学生学习效果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 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却只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较突出。不能仅仅根据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评论一个人学习一门学科的优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4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进

4.1 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

对于每一门实验课的考核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实践性为主原则、教学与发展原则、全面性与客观性原则、基础性和目标性原则。简单来说,具体应用策略就是:课业考评前,教师出几道题,题目难易适中,包含所学知识,要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的表现。

4.2 提供功能齐全的专门在线学习平台

对于没有类似平台的学校,应尽快建设,努力克服资金、技术等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平台,需要继续完善在线学习平台的考评功能:一是,自动考评,该平台可根据学生进入平台学习的时长或自学课程的进度或与老师同伴交流的次数系统评分;二是,老师考评,老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区讨论的问题内容或与老师交流内容的深度给学生评分。

4.3 关注过程性评价

也就是不单单以期末成绩一次性评判一个人,而需要记录平时成绩。可选的方法是:记录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一章讲完之后,布置一个阶段性的作业,老师根据每一次作业,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正确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4 综合评定

类似于现在大学计算综合成绩的做法,对于一门课程,除了把最后的成绩纳入综合评定中,还要加上在校内外参加的有关这门课的活动表现,考察多种智能。

5 总结

教育技术学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必然会跟随全国的趋势继续进行课业考评改革。笔者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表达一些观点,教育技术学的课业考评实际存在很多问题,仍需要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去发现和改进,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屹立于全国一线学科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李芒.学与教的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k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ONG Qi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 Gansu 73007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academic evaluation method has some impro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s a whole. In this paper, tak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example, introduced its reform in academic evaluation commendable part, points o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academic evaluation refor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2013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开放大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合作举办“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现代教育制度与“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交流分享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其中特别提到教育评价改革功不可没。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性的,必然会导致教育改革,而学生的课业考评作为教育效果的测评手段,肯定会随之改革。

1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处境尴尬

中国教育技术学的诞生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起步较晚,但在一代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当前的教育技术本科教育存在很多不乐观的现象,比如教育技术本科的报考率较低、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滑、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满意度下降,因此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对专业发展忧心忡忡,甚至怀疑教育技术本科教育还能坚持多久。那么,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笔者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四点:专业知名度低、改革迟缓、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师队伍混乱。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教育技术本科教育走下坡路。为了恢复教育技术往日的风采,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科已经在进行教育改革,课业考评作为教育效果的评测手段,那么课业考评的改革必然是迫在眉睫。

2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革成就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的课业考评改革成果显著,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考评的结果也相对较公正,但它只体现在部分课程上。下面以西北师大为例,列举改革成就:

例如,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一科中,采用作品方案设计的考评方式,期末考评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Flash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目前的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卷中,避免选择题和填空题,取而代之的是论述题、分析题、概述题等,也就是短文题考试;再如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采用写作测验的方式,期末考核提交一个“课业考评改革”为主题的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理与描述资料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此外,学与教理论在平时考核中,采用自评、他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体现公平性;最后,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老师把一些资料放在培训平台上,学生课下登录平台学习,按要求完成作业并在线提交,还可在讨论区发帖,即在线学习并提交作业。

3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革不足

3.1 不太重视实验操作考评

如果对教育技术这个专业稍作了解,就会发现有很多课程都有实验课,如C语言、计算机网络等。对于实验课的考评,有的老师将期末卷面成绩等同于实验课的成绩,有的老师将实验课的出勤率作为实验课的成绩,这些做法都是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以上考评实验课的方式显然是片面的,期末纸笔测验成绩好的学生,他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一定好;出勤率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学到更多知识。

3.2 在线学习平台不完善

之前说到在线学习平台,原则上讲,理想的在线学习平台应该具有很多功能,但目前可能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在线学习并不完善:(1)有的平台不是专门针对本科生的,可能与研究生共享,也可能夹杂着学校其他方面的管理。(2)缺少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区。(3)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甚至忽略学生的问题。

3.3 不重视形成性评价

中国教育的考评,始终有一个弊端――只关注结果,这可能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在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过程评价的今天,这样的考评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学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其最终获得的知识不能仅用一张试卷衡量的。

3.4 评价内容单一

多年来,人们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于是,学生追求高分,老师和家长也都以成绩评定好坏。其实不然,成绩好的学生只是证明他们善于记忆或是逻辑推理能力强,并不能片面地认为这样的学生学习效果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 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却只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较突出。不能仅仅根据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评论一个人学习一门学科的优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4 教育技术专业课业考评改进

4.1 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

对于每一门实验课的考核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实践性为主原则、教学与发展原则、全面性与客观性原则、基础性和目标性原则。简单来说,具体应用策略就是:课业考评前,教师出几道题,题目难易适中,包含所学知识,要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的表现。

4.2 提供功能齐全的专门在线学习平台

对于没有类似平台的学校,应尽快建设,努力克服资金、技术等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平台,需要继续完善在线学习平台的考评功能:一是,自动考评,该平台可根据学生进入平台学习的时长或自学课程的进度或与老师同伴交流的次数系统评分;二是,老师考评,老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区讨论的问题内容或与老师交流内容的深度给学生评分。

4.3 关注过程性评价

也就是不单单以期末成绩一次性评判一个人,而需要记录平时成绩。可选的方法是:记录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一章讲完之后,布置一个阶段性的作业,老师根据每一次作业,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正确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4 综合评定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远程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将引发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到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面临着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教育技术学如何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综合型创新性人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这里就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1.1.网络教育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它通过互连网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远程教育方式,实现了适应性学习和智能化教学。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表现生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力,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等,为网络教育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这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2)教学形式双向互动、实时交互网络教育能实现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网络教育成为唯一的、真正的在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3)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在网络环境支持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种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充分地显示了网络教育中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在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系统可以对每一个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还可以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的个性化学习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5)教育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教育资源得到广泛的共享,形成跨城市、跨地区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网。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各种优秀教师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的问题,实现名师优课共享;另一方面是内容资源,可以建立各类知识领域的专门网站,配合网上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所有的网上用户可共享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网络教育有三项基础:硬件、软件、资源基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教育机构在硬件、软件方面占据的优势会不断削弱,直至形成优势均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其资源方面的实力,资源基础越来越重要。网络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和网络课程建设,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

因此,发展网络教育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解决建设网络资源库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平台等新问题。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网络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现行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主要类型可归纳为:

(1)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音实验室等)的设计、制作及使用。

(2)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包括CAI、计算机仿真等)的设计、开发和运用。

这两类专业实验都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内容,如网页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等。

(2)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要求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实验能让学生有一个较大的自由思考、设计、发挥的空间,而现行的专业实验基本上是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没有探索性、创新性。

(3)在教学手段上,缺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仪器设备也缺乏数字化实验仪器设备。传统的教学媒体采用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要适应网络环境存在一个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问题,因此,传统教学媒体类实验的教学手段不适应网络教育的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类目前大多数仅限于单机使用,还有待于向多媒体网络课件发展,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和运用。

3.3.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3.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我们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实验课程体系。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网络教育发展迅速,因此,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我

们在制定实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网络教育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备日后不断充实。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还要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围绕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制定。然后,依据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进行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托,应包含丰富的知识,集广度、深度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网络教育产生超前意识;还要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课本身的连贯性、系统性,并紧密联系网络教育的发展。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单一,首先是教师讲,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讲的条条框框做;或者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机械操作,不利于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尤其是缺乏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等。在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辨证关系,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自发学习和独立研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开展网页设计比赛、网络课件制作比赛、让学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等。

3.3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开设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实验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为了满足网络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必须完全网络化,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数字化、网络化。专业实验数字化就是将传统的教学媒体类实验向数字化发展。如采用数码相机进行摄影,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片、动画的制作;采用数字摄像机摄像,用非线性编辑机进行音视频编辑。专业实验网络化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设专业实验,如媒体数字库、网页制作、流媒体技术、VOD视频点播、虚拟现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建设等实验课题;开设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实验,主要包括学习系统(实时/非实时)、授课系统(实时/非实时)、教学资源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等实验课题。

3.4建立模拟小型教育网站实验室,培养学生网络教育的实践技能

网络教育依赖于国际互连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了适应网络教育的需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教育网站的设计、安装及调试过程。建立模拟小型教育网站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完善的学习网络教育的环境,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教育网站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软件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如网站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人机交互界面和教学反馈的实现等,培养学生网络教育的实践技能。

4.小结

在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应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契机,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型创新性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9

1当下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高职院校在开展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片面的以理论知识为主,难以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时,高职院校的教材难以有效更新,不能够适应我国环保工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非常的迫切,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的融入新的知识,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但是当下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而且课程内容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更新,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的掌握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尤其是理论水平,不能够知道实践需要,限制住了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影响到了我国环境工程的开展。其次,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时更多的停留在了理论教学的方面,而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不强,因此专业技术特点并不明显,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学校在进行培养时也是严格按照理论培养的模式来开展,这样只会造成学生们知识储备的增多,但是无法完善知识结构,也不能够让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最后,缺乏与企业的对接,培养出的人才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在开展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时与社会和企业对接相对较少,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不能够满足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单一式的理论教学往往会引发学生们的反感,使得学生们失去了环境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最终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而且难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发展以及环境工程各项事业的开展。

2加强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面对当下高职院校在开展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规避,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当下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治理水平的不足,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突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前行。第二,要打破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室,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要树立全方位的正确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要打破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充分的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学生们及时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更好的从事环境监测、工程设计以及各种实践工作。第三,要创新教材内容,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能够结合一线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即对理论知识以及教材进行更新升级,通过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比如某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时不仅增设了环境工程新技术课程,而且也加入了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基础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也让学生们的环境工程理论相关知识体系更加健全,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审定并编写环境相关的课程教材,结合社会需要加强对环境治理技术课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等相关内容的更新和提档升级。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了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进一步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这就需要教师们具备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以及工程的实践经验,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能够把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及时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到环境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具体知识,进而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的目标。因此学校可以委派一些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到企业的需求之后,展开专业性教学,既促进与环境工程教学的改革,也能够使得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第五,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对接,既能够为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完善教学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与企业进行对接举办各种活动,可以和企业进行对接,并且为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也可以激发教师们的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推动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六,要加强考核,完善评价体系。在进行高职院校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坚持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考核,在考核中既要了解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应该进行实践操作考核。与此同时,也应该举办各种讲座,让企业的一些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及时的为学生们讲述一些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的经验,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总之,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注重实践锻炼,扎实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环境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好的推进环境工程行业的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改善环境,这样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10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等重要结论,其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运用系统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调。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应该能够胜任以下工作:1、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含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技术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3、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

如何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使之符合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来看以下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从局部开始,强调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程从整体人手展开至部分,强调知识体系、大概念。教学内容严格忠实于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动态系统地选取内容。教学资源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和手册。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原始信息和可纵的材料。教学信息为学生准备妥当、设计完好的信息包。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学过程学习主要是被动的重复和记忆过程,学习者本身很少主动学习。学习是交互式的,学习者主动学习新知识,努力实现意义建构,但在有些情况下,仍采取被动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传递是单向的。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有时也使用采取单向集中传播方式,迫使学习者记忆一些知识。教师角色指示者、专家和权威,处于主宰地位。发问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商者、谈判者,基本上处于同学习者平等的地位,必要时,处于主宰地位。学生角色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像,主要是独立学习,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处于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评价通过测验、正确答案来评价学生,强调结果。评价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既通过测验也通过学生的作品、试验报告和观点,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知识状态知识是静态的。知识是动态的,随着我们的经验而改变。通过上面的列表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果: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不停的给他们灌输大量的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记忆、模仿能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协助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主要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许多中小学经常请教育技术专家对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初具规模。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理所应当地走在其他专业教师的前面,然而纵观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不难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绝大多数教师仍然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着自己的专业课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仍处于主宰地位,根本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接受着填鸭式的教学。想一想,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如何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想使我们本专业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我们就要进行深刻地反思,所有的教师要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解放自己的思想,勇于批判自己,勇于向其他人学习;学生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辨证地吸收并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般最难做到的。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几十年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宰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绝对的权威,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家长式的作风:为学生准备教材,教学时严格遵循教材,备课时细致入微,把教材中各种疑难问题都做出详尽的标准答案,然后把这些教学信息不厌其烦传授给学生;教师充当专家的角色,基本上不给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机会,也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质疑、辨析,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考试时,就是笔记搬家,以自己讲授的作为标准答案。学生经过十几年传统教学模式的洗礼,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而是习惯于灌入式教学,喜欢教师把知识总结好,然后直接传授给他们,“吃教师嚼过的馍”,把教师看作神灵(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此起着巨大的作用)继续着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学习生活。即使有些学习者对这种教学模式不满,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有所怀疑,但在教师的权威面前,为了自己的学分,不得不止步。这种模式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若突然改变,教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很难适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笔者曾经在教授《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时进行了一点探索,结果学生几乎不能适应,他们不习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动者,不习惯没有指定的教材、标准的答案,不习惯上课时没有笔记记,更不习惯上课时积极的参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思考,不敢回答,而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当中经常又不自觉地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但无论如何困难我们也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交叉学科,教师来源广泛,背景有很大差异,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也要进行培训和再学习,使所有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教师应主动把自己从主宰的位置退下来,抛弃家长式的作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和学生平等的高度,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对话,激励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学习,提出不同的见解,不要恐惧自己被自己的学生驳倒、超越。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社会,个人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即使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强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作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比自己更有知识,看成最大的乐趣和成就。同时,在教师同学生交流过程中,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者还是教师的教师和学习伙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把原始的信息和材料交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主动地分析材料,引导他们学习,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习者,更不能充当保姆的角色,全面承包。作为学习者也要自我突破,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知识,主动地建构知识,不等不靠教师;要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学习伙伴,甚至是学习工具,敢于突破教师的权威,同老师争辩,不要把自己看作老师的影子,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加强同学习伙伴的交流,通过协作交流,能提高学习效率,了解知识各个方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为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就业压力,在学习中就要把自己的学习同自己的未来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要科学大胆地创新,努力实践,自我加压。

其次,高等院校要改变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鼓励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然是传统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必须按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还是必须接受老的教学模式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评价依然停留在对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教案编写、班级授课等传统环节进行评估,若教师不和学校保持高度一致,用新型教学模式去教学,往往会被看作异端,认为此举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被看作胡闹,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国教师评职称和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情况没有任何关系,一般仅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通俗的说就是和教师的论文多少以及在何种级别的学术刊物发表的有关。的确,在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由于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所付出的劳动要比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所需的劳动要大的多,但是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根本不考虑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所以教师为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了求稳,为了评职称,也没有动力和胆量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学习者的评价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我们现在对学习者的评价仍然主要考虑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一些定量的标准,很多学校更是以考试论英雄,考试题目僵化呆板,以检查学习者的记忆能力为目的,基本上是按着行为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出现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极大地挫伤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实现在教学中应用新型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就要对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抛弃过去对各个学科实行一刀切的办法,应当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质量实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放权给各个系科,针对不同的学科制定出动态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学习,甚至可以把教学改革同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促使教师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把学生的素质的高低也作为考评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还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这样也可以对教师起监督促进的作用。作为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评,大家都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要比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全面的多、客观的多,同时通过自评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作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往往比对教师的评价更复杂。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实际性,提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时也要引进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结果评价中最基本的变化就是在确定评价的目标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那么我们提出评价目标就不一定符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事实上任何评价目标也不可能比学习者本身更好地评价知识的建构。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定量的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定性分析。现在大家都知道学习并不是仅仅要求学习者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的,记住教师和教材所传授的知识,而是要求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但评价是应参照目标的,否则便会陷入无标准的虚无主义,因此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价要依据客观的、可操作的行为教学目标,对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但对结果的评价绝不能是学习评价的全部,更多的评价应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参与情况、存在问题、学习者建构的创新性、学习者对整个集体学习效果的贡献,并进行分析、诊断、评价,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通过以上的评价,更有利于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用系统的观点来建设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把教学设计理论运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是不断的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科学技术等学科中汲取营养而发展起来的。从视听媒体、程序教学机器到信息技术设备,从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到建构主义观的引入,从单纯研究技术、媒体到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以及现在的整体论,教育技术学都在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引进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使自身走在教育的前沿,并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引进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技术学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技术是一门前沿学科,没有现成的路给我们走,因此我们不可能像其它学科一样制定出完备的培养计划。教育技术学要用系统方法来规划自己的学科体系,我们要根据学科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培养计划,让课程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很多,每一个学生不可能是全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结合本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情况及所面临的教育问题的特点。因而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设置,应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置于当地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根据现有的资源与约束条件,又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避免照搬某种模式的机械作法。这样学习者通过几年系统地学习,就基本上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有整体的认识,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所了解,为自己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也要把系统方法引进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些课程之间有紧密关系,这时就要注意开课顺序的问题;有些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时就要考虑学习内容重复的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统筹兼顾,组织所有的教师参与讨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进行联系,避免重复或遗漏学习某一章节的情况。具体教学时,教育技术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分别采取班级授课制、小组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科学地选用教学媒体。在教学方法上,现在有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比较适合教育技术学许多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摄影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比课堂讲授法教学效果要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的系统思维会得到培养,学习者在以后工作中也会自觉运用系统方法,并且学习者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辨别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 建立完整实践体系,使学生从实际中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加深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教育技术学也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所有的要求,同时学校的教育和实践毕竟和以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社会工作中站住脚,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树立“社会即教育”的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见习、实习体系,而不仅仅是毕业前的一次实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提高学校资产的利用率。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自主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就要应学生的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学习。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计算机产品。在业余时间开放各种教学资源,势必加重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但可以采取学校补贴结合适当收取学生服务费的方式,对教师额外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学校的工作,这样既锻炼了学习者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例如,学校网站的建设、图书管理、摄影摄像、学生数据库的建立,甚至部分实验室的建设。

(2)系统运用微格教学,提高学习者教学水平。微格教学是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被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师范生训练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一次微格教学培训,而且现行微格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将成为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育技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能。因此必须对现行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改革。首先要增加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技能的培养。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技能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技能,更重要是学生对信息媒体操纵能力、信息获取技能、信息的处理技能、课堂组织技能、学习情境创设技能、提问引导技能、协作技能等。其次要对微格教学教学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微格教学的内容数字化,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通过光盘刻录、视频点播等各种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微格教学情形和一些优秀的案例,以便于分析、模仿、提高。再次要把微格教学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增加微格教学的次数和时间,使学习者的教学技能得到系统的锻炼。

(3)课程教学中,增加学习者自教的机会,让学习者提前走向真正的教学。在有些课程教学当中,可以让学习者充当教师的角色。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都来教授同一个知识点,这样既增加了学习者实际教学的经验,也加深了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更客观的了解学生,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11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

现代学徒制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学徒(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双导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为支持,建立健全分段育人、多方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学徒(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实行班级管理,辅之以小组管理,而在企业期间主要实行小组管理,辅之以班级管理。

(一)教学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04研究所密切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深度产教融合。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实施精英培育工程建设、拟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其他专业建设及省内外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二)教学实践

认知学徒式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这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可为创设有效支持认知学徒制的学习环境提供有价值的思维框架。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各种开发工具);方法包括建模、指导、搭建脚手架、拆除脚手架、清晰表达、反思、探究(软件开发过程中由师傅带徒弟完成软件开发实践);序列包括知识技能的复杂性递增、多样性递增、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的策略(软件开发模块、软件系统、云平台等复杂性递增);社会性包括情景学习、社会性交互、专家实践文化、内部动机激发、合作和竞争(软件开发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04研究所河北软件研发与交付中心)[2]。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企业软件开发师傅通过将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有效组合在一起,采用情景学习、社会性交互、合作和竞争等方式,引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通过建模、指导、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清晰表达、反思、探究等方法,将软件开发学习与实践中的学科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等融入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软件开发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校内现代学徒制学习和一年的企业顶岗实践,要在掌握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迅速接受和掌握新技术。通过建立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徒(学生)实现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引导学徒(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认知专业特性,培养职业兴趣,关注社会,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旨向,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成为软件开发企业用当上、留得住的软件开发专业人才。基于诺丁斯提出的幸福教育观,幸福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将幸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学生应从私人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寻求幸福[2]。

(一)个人生活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个人生活领域,通过感恩教育、关怀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关心。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与师傅,感恩实习、顶岗企业;让学生不仅要关心知识学习,还要学会关心自己,关爱亲朋好友,关心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关心陌生人,关心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竞争和困难,都始终能够笑对生活。

(二)公共生活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软件开发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适应能力、表达与应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方法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

(三)职业生活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职业生活领域,包括建模、指导、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师傅带徒弟)、清晰表达、反思、探究等方法,将实践中的学科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等融入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1.个性化学习

通过采用职教云等现代职教平台、翻转课堂等泛在学习方式,提高学徒(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2.情景学习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协调多方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准备了三种学习、工作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代码编写能力。首先,在校内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化模块学习、开发实践。然后,进入软件开发大师工作室,熟悉真实而具体的学徒环境。工作室会结合学院《师导课制度管理暂行办法》引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师傅(教师)带领学徒(学生)参与需求分析、外部设计、内部设计、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整体测试等整个项目开发流程,进入真实的软件开发场景开展岗位技能训练。最后,校企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04研究所河北软件研发与交付中心参与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并按照绩效考核结果给学徒(学生)支付报酬。学徒(学生)在三种学习、工作环境中以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实现从学徒向软件开发程序员职业人的转变。

3.“师傅”示范

教育技术学专业篇12

1.客观性与适应性。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将课堂教学建立于真实的情境之上,使课堂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等讲授成为一种基于具体的物质、社会背景、事实的认知性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感知、思考、探索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知识的建构,是认知教学和建构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与学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情景设计要求特别高。因为侦查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局限于单一性的案例情节,还包括案件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时空范围,只有原生态完整地呈现案例宏观与微观情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件环境中,而学生唯有在真实的案件环境中才能调动自己一切情感和认识能力(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展开自己的灵性,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讲授原理、原则和方法实现与具体案件的关联,自主的感悟、分析,在感知和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尤为重要的是,案件情境真实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侦查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塑造其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案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反之,一个刻意生造的案例,不管教师事先作了多少种假设,设计了多少种自圆其说的方案,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疲于应付说明情况而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当然,此处所说的客观性并非说不能对案例进行任何加工和改编,而是指案件构成的基本情况和素材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案例的适应性,是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验证侦查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价值。因此,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而言,不仅案例自身要具有满足上述教学价值之功效,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强烈的课堂教学之工具性特征。

2.选择性与针对性。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与实战实训课的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侧重于侦查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技能知识的系统讲解,即注重知识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认知和“何以为?如何为?”的基础理论夯实。但是,任何知识都不是纯粹的理论抽象,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认知的最佳途径乃是引导学生回到实践中去感悟并领会其精髓和灵魂。于侦查专业知识而言,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毫无疑问就是将其与侦查实践的有效联结。显然将侦查专业课堂搬到办案的第一线是不可能的,于是案例教学便成为了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所有的案例都适合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知识对案例的性质、内容、复杂程度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一般都要经过精细遴选。在教师制定好课堂案例教学方案后,依据教学设计环节、问题导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做出整体评估和衡量,将最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遴选出来。这就是说案例并不等于教学案例。特别是,任何知识都是一定人文价值和逻辑思维观念的复合体。侦查知识传授的目标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同时要具备建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提升侦查思维能力之功效。因此,作为侦查原理、原则、基本方法诠释之“物化”的案例,就需要具备特定的社会情景特征、典型特征、复杂性特征,换而言之,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需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3.加工性与整合性。

在传统条件下,来自于侦查一线的案例大部分表现为文本和照片。现代化条件下案例不但有文本、照片还增加了视频、语音等素材。侦查的这些原始素材数量大,涉及多个社会领域和多个角度。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分步实施的,而每一步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选择的案例以及案例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用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案例一定要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所谓加工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视频、照片、文本进行抽取、分割,做到既客观再现案例,又能精确地将课堂教学不需要的内容和素材予以剔除,消除案例教学的“信息噪音”。所谓整合就是要将案例中不同形式的案例素材如文本、表格、视频、照片在尊重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其按一定顺序进行组合、拼接,按照知识认知规律有序呈现、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重点呈现、多次呈现、组合呈现。

(二)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解决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论等系统性知识。案例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质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体会原理、原则等知识的内涵。这是一个将知识“著乎心、布乎体”的内化过程。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进而调动自己全身心的感觉与思维器官,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融合案例,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的时候,要尊重客观真实原则对案例进行整合、分割、重组。对案件性质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不可使用现代技术进行篡改,对案例要素的重新整合、组合不能改变案件的基本事实,如案件发生的特定时间段、特定的空间位置,关键的视频图像等,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知觉、判断和认知。

2.教学需要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动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为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来自于侦查实践的原始案件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分割、组合时,要按照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案对案例进行加工和编辑,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重组。切忌将现代教育技术把案例素材作为案例加工的核心,喧宾夺主,那样案例教学只会成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展示,而真正的案例教学知识认知目标就会被“过度的技术使用”所搅扰或遮蔽,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必须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3.方便实用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加工,其最终目的乃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必须坚持方便实用的原则,即案例内容在组合和呈现时每个案例素材与知识的对接要准确,教师使用和学生调阅都要简单易行。尤其是相关知识点与素材的链接,以及教与学过程中对前后知识和相应的案例素材的查找、回放,都有醒目易用的链接提示,这样便于将课堂中分割的知识与案例素材、不同的问题导向在学生逐个、逐阶段的认知中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从而完成案例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组织

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好的设置案例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认知和探求的活动中去。但并非所有的案例用于教学都适合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案例以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完美契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对案例有着如下的要求:

1.案例要完整,素材要丰富。

侦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就是选定特定刑事案件(一般是已经破获的刑事案件)作为认知知识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探究,达到认知知识和建构知识的案例就不能是简单的刑事案件例子。刑事案件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就必须具有可用性和可分析性,就此而言这个案例必须满足基本要素齐全,支撑案件要素的素材要具体化、完整化。既能将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全方位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展示案件情况的具体素材还要丰富而多样化,这样才能根据教学方案,按照问题导向从案例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案例加以编辑。实践证明,单一的文本素材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在当下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和应用的案例应当具有视频、图片、语音、文本以及反映案件细节的各种丰富材料,如话单记录、银行交易记录、现场痕迹的具体形态、犯罪工具等。一般情况下,案例具有的素材越是丰富多样,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中就越能发挥其优势。各种图片、视频、语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更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功效,多样化的案例素材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后能更为灵活、生动、直观的多样化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之,一个案件尽管其各种要素都齐备,但是要素过于单一化、简单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只能是浅层次的。

2.案例要典型,情境要具体。

案例要典型,就是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要基本包含课堂教学知识点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判,能较好地将课堂知识与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借助“物化”的案例理解和认知知识。具备这些特征还不是案例典型性的全部。一个真正典型性的侦查案例除具备上述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包含着案件的具体情境。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于情境教学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要具有案件所发生的社会背景、特定时空位置的全部素材。在单纯的文本案例中,一般很难将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空场域予以直观、客观再现。要素的缺失使学生对案件的自主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能反映案件的现场态势、案件时空场域特征和时空场域转换顺序等,以及特定情境中跟案件有关联的人事物状态特征,唯有如此,案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3.素材要具体,保持原初状态。

案例素材具体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和组合。这往往是决定一个案件是否能胜任课堂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就是指案例指向的案件的各种线索、各种素材、各种证据要具体,推动案件侦查进展的素材尤其是关键的素材不能缺失,这样案例才有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整再现和回溯分析,从而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知识分解成为案例侦查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案件素材分析,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导向学生知识的认知。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应该是来自于公开新闻报道的概括性消息,办案单位案件的总结依然不能作为一个成功案例素材的科学来源。真正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到办案单位亲自查阅资料(案件卷宗)经过精心挑选的获得。由此可知,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的艰难与不易。保持原初状态,就是指案例中相关素材最好是原始素材。如视频、图片是办案人员在现场获得与拍摄的照片,而不是经过新闻媒体加工后公开传播的照片或视频,这种“二次”素材由于改变了其原初状态,一方面会影响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其加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判断。

4.情节有冲突,具有可设计性。

侦查原理、侦查方法与策略在与侦查实践相结合时总是碰撞出绚烂多彩的火花,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一个好的案例其情节应当具有冲突性特征,能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侦查途径中,或是不同的侦查视角中,又抑或是相互对立的侦查思路中,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知识自主分析和探究拨开迷雾,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知识建构。同时,对案例中所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悬念和矛盾冲突的案例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案例情节具有冲突和矛盾,才使侦查决策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便于教师依据教学策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讨论和分析,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案例讨论才真正融合了启发式、探索式、自主式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将问题导向转化为知识导向,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案例冲突性和挑战性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必需,于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临场应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针对问题果断决策的品质。由此可知,一个案例情节愈是具有冲突性,就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编辑和整合,就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可以说,内含冲突和矛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基础,也是调动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案例加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例加工就是对案例“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于教学。

1.对案例素材的分割。

任何形式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总是按照教学设计分步进行的,因之案例在课堂的呈现也需要依据教学策略和步骤分方面、分阶段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对案例进行片段化的切割处理。切割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案例教学中不需要的多余的素材通过切割而剔除,二是将整个案例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切割成不同的片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割案例时要注意做到:一是吃透案例。吃透案例才能决定取舍,吃透案例才能实现案例的不同情节、不同方面与课堂讲授知识的高度契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案情发展的进程、破案的策略与措施、侦查阶段进展与重点突破,侦查的主要方法与所获线索证据。只有案例吃透了,才能“剪裁”恰当,得心应手。二是突出重点。案例的切割要突出教学重点,即要将选定的案例中最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分割出来。这些重点包括案件发生的关键场域(时空特征包括社会背景)、关键的犯罪行为与心理特征、关键的痕迹、关键物证、包括体貌特征在内的行为人的特征、关键证据与案件信息资料等等,将能有利于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的案情资料和情境剪裁好,以备下一步案件素材的组合和联结。三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往往最为抽象难懂。因此,一般是有针对性地将案例中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难点的案件素材分割出来,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超文本文件等等。四是形成整体,防止碎片化。由于对案例中不同素材进行了切割,如果这些切割的素材不能形成有机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那么碎片化的案件信息只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疲劳情绪。这里所说的整体,是指切割后的案例素材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联系。例如,按照犯罪分子进入现场的顺序或是按照形成整体空间认知态势的方式将不同的视频、图片、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利于学生分析犯罪发生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不同素材的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对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加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案例素材处理上的技术优势。对素材的处理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转化、优化、清晰的技术处理。对于素材的处理主要包括:(1)对实物的处理。实物绝少有直接搬上课堂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大多数的情形是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拍照转化成图片而加以利用。一般需要对实物进行多角度,从概貌到局部、到细节特征多层次、多方面的拍照,如将犯罪工具制作成图片。(2)对照片图片的处理。利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案件中的图片进行剪裁、色彩调整,以及将多张图片进行叠加、合成等处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特定指示符号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或者提示的作用。(3)对视频的处理,即利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除了剪裁以外,还需要对视频进行清晰化处理、视频播放速度的处理、视频截图、提取图像帧幅。视频的清晰化处理就是将案件中视频监控受到光线等因素影响导致视频资料不够清晰,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将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像资料进行清晰化处理。为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截屏或者生成播放速度适宜的新视频或是提取案件中关键行为特征的特定图像帧数,都可观察瞬间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视频处理还包括格式的转换等。(4)对声音的处理,即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剔除视频录制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问题而产生的啸声、杂音等。

3.多种素材的组合与配置。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案例。但是,不同的素材如何配置和组合,最终还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的。(1)案情与情境介绍。由视频图片配以简明的文本资料予以组合说明,发挥文字和视频、图片的各自优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对案件形成直观的全貌印象。(2)视频与视频的组合配置。根据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需要,将案件中被分割为好几段的视频资料按顺序组合起来,便于学生按事物发展顺序、行为变化的真实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3)视频与图片的组合配置。视频信息量大,利用视频介绍宏观或整体情景,图片展示关键区域或是部位的具体特征,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案件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问题,在重构的真实案件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4)单一素材的展示。单一素材一般是指案件某一类特定的素材。如话单资料、资金交易信息。这种素材一般要按照时间顺序,原始直观的展现,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和发现问题,在分析中感知知识、认知知识。

(三)案例的呈现安排

呈现安排,主要是指组合配置好的案例素材,采用什么形式展示和展示界面如何安排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动画和链接技术问题,以及界面设计技术等。总的要求是:内容提要链接正确,播放顺畅,界面设计合理,内容清晰明了,功能齐全、颜色搭配简洁美观。整个课件设计艺术感强,技术性高。大致来说,运用动画和链接技术呈现案例教学内容的时候,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层次呈现。

根据教学需要,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需要,将案件现场的视频、图片或是其他内容,根据学生对案件分析或学习的进展情况逐次呈现案例素材。多层次呈现的内容往往是对案件中的某一个内容由浅到深、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有层次性地逐步呈现。呈现的界面要做到“开合”自由,即呈现的内容既有整体和全貌的呈现,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需要,将界面呈现内容聚焦于某一细节特征。在完成上述过程后,界面内容将整体与细节同时呈现在一个界面上,利于教学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的比较分析。当然,多层次“开”与“合”顺序如何处理取决于教学需要,取决于教师引导和问题导向的需要。

2.多角度呈现。

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导向规律,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设置为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从而达到认知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目的。但是侦查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往往涉及案例多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需要从现场特征、嫌疑人信息、物品信息以及其他的有关素材,或是需要视频、音频、照片等不同性质的原始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和判断,这时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素材按照教学要求设计好多角度呈现的形式。可以选择素材逐个进入,不同角度展示,逐个分析,要求界面布局美观清楚,素材展示直观形象,链接准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