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6 17:42:58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88-01

在大多数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理论上阐述学术观点及想法。由于大多数舞蹈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有一定欠缺,在论文撰写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在专业领域中,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发挥优势及特长,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科特色发展创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找到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真正的体现学以致用、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内容

第一,对艺术专业领域的毕业论文改革与创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规定为8周,通常以论文形式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将艺术类毕业论文改为从“单一学术性论文”到“多样化毕业设计”,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将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也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新一轮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结合舞蹈学学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在培养舞蹈人才过程中,不能够片面、单一,更不应急于求成。所制定的毕业设计要求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能对适应步入社会的第一阶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

第三,制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舞蹈学毕业设计方案。基于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结合舞蹈学专业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将毕业设计分为编创作品、汇报演出两种方式。编创作品即创作舞蹈作品,汇报演出即汇报表演舞蹈,均属于实践性质。两者目的都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获得从事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特色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具体的手把手的教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必须通过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名符其实的舞蹈教育人。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的教师指导环节,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的想法,用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只授予学生高超的技艺,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就不可能造就出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项研究符合舞蹈学专业学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高等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使学科建设得到有效的实行、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学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项目制定

舞蹈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制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对此项目的定义,其次是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最后是对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1、毕业设计选题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选题来源不限,由系(院)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选题原则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养目标为原则,内容应与选题紧密相关。学生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检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选出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表演。创作作品的学生要结合课堂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创编,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搜集题材,风格体裁不限,充分展开想象力,体现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3、评定方法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定成绩。评分细则应从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质量与水平评价(作品难度、完整性、表现力等)、学生组织纪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等几项内容着手。总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组构成,比例为60%和40%。进行成绩评定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从印象出发,更不要以指导教师的声望作为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依据。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学是舞蹈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舞蹈学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宽的。在此,笔者对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索及研究还不够深远,所做出的改革方案还微不足道,希望借此引发更多同仁的支持和研讨,让今后高校舞蹈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2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3

我校1953年创办,是新中国首批设置的体育高等学府,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占地面积1400亩,在校生达11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300余人,同时还举办了独立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在校生近6000人。

我校具有体育学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其中,40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

我校现有8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其中,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体育学学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我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表演、模特表演、健身健美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我校现有3个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门精品课程、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18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国家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单位。

我校现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0多个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我校建有各种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及教学楼、实验楼,建有数字化图书馆和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达97万余册。

我校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奥运攻关课题承担单位。我校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是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入选了教育部名栏工程。

我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先后培养出了张香花、杨威、程菲、李珊珊等一批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与境外多所高校开展本科与研究生合作办学。

欢迎报考武汉体育学院!

二、招生专业、计划、学费标准及专业介绍

(一)招生专业、计划、学费标准

学科

门类

专业

代码

专业及专业方向

科类

学费

标准

预计

计划

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204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

艺术文理

10350

100

130204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艺术文理

10350

160

130204

舞蹈表演(大众艺术体操)

艺术文理

10350

20

130205

舞蹈学

艺术文理

10350

40

我校将根据专业考试的合格生源分布情况制定分省分专业计划,具体专业计划以当地省级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2015年收费标准以湖北省物价局核定为准。

(二)专业介绍

1、舞蹈学

我校舞蹈学专业(专业代码130205)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我校舞蹈学专业以舞蹈教育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舞蹈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舞蹈专门人才。在接受舞蹈基本训练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舞蹈理论的学习,不断拓展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及艺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舞蹈理论、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等工作,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课程设置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鉴赏、舞蹈教学论、舞蹈基本技能、舞蹈心理学、舞蹈创编基础、舞蹈教学剧目、音乐基础理论。

(3)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方向)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75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137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选修38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舞蹈表演

我校舞蹈表演专业(专业代码130204)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是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的二级学科专业。我校舞蹈表演专业以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服装表演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舞蹈人才。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不同舞种教学及编导知识、艺术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现专业舞蹈培养与普及教育的结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较系统地掌握舞蹈教育理论与基础技术、技法,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协调发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群文系统从事舞蹈表演及舞蹈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主干学科与主要课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基础理论、舞蹈教学论、舞蹈基本技能、动作分析与编排、教学组合、舞蹈教学剧目。

(3)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方向)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76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138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选修38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三、报考办法

(一)报考资格

报考武汉体育学院舞蹈表演、舞蹈学专业的考生,须取得当地艺术类考生的报考资格,文化考试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统一考试。

(二)统考要求

1.报考我校舞蹈学专业考生必须参加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统考,我校不单独组织专业测试,统考合格者均可报考我校;

2.报考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外省考生须根据生源地省级招办文件要求执行,若有统考要求,则考生必须参加省级统考,且统考合格后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校考;若无统考要求,考生则直接参加我校专业校考。

3.报考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湖北省考生可不参加省统考,直接参加我校专业校考。

四、专业考试

(一)考试安排及要求

1.考生报名时需提供的材料与费用:市(县、区)招办印发的《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或《2015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网上报名登记表;考生二代身份证原件;报名、考务费200元/人。

2.我校同一专业在全国各考点的考试方式、考试题型与评分标准,完全一样。

3.凡我校设有校外考点的省份,其考生必须到生源所在地的指定考点报考。

4.2015年艺术类专业测试安排表

省份

考点名称

专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甘肃

甘肃兰州

兰州文理学院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1月19日—20日

1月22日

湖南

湖南长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1月29日—30日

1月31日

山西

山西太原

山西省艺术学校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2月25日—26日

2月27日

山东

山东济南招办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2月2日-26日登陆山东省

艺术报名系统报名:

http://wsbm.sdzk.gov.cn/art

3月1日—2日

河北

河北石家庄

河北招考大厦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3月5日—6日

3月7日—8日

未设

置考

点的

其他

省份

武汉体育学院

舞蹈表演(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

2月1日—3月10日,

湖北考生登录湖北省教育考试

院网站报名,外省学生登录学

校网站报名

3月14—16日

备注:详细考试安排以考生准考证上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考试报名

1.省外考点考生均可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相关证件,到指定考点现场报名(不接受函报)。

2.凡在武汉体育学院考点考试的湖北省内艺术类考生登录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报名、缴费、打印准考证。

凡在武汉体育学院考点考试的省外艺术考生登录武汉体育学院网站进行报名,正式考试前再到学校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准考证。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2月1日—3月10日。

(三)考试内容

舞蹈表演专业(考生可在以下3个方向中选择一项考试)

健美操、啦啦操方向:

(1)身体形态、比例、气质及形象 20分

(2)个性舞蹈模仿 30分

(3)自编成套动作 50分

体育舞蹈方向:

(1)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20分

(2)现代舞秀 30分

(3)自编成套动作(考生必须跳主项舞蹈两支与副项舞蹈一支)

50分

大众艺术体操方向:

(1)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20分

(2)组合动作 30分

(3)成套动作展示 50分

五、录取办法

(一)学校原则上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二)舞蹈表演专业考生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录取控制分数线后,首先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招生计划数的30%;其次按文化成绩、专业成绩各占50%(专业成绩+文化成绩/7.5),两者相加,从高到低排序的方式,录取招生计划数的70%。

(三)舞蹈学专业按照各省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四)体育舞蹈方向考生原则上按男女比例1:1录取。

(五)对于校考合格生源不足4人的省份,原则上不单独编制招生计划,考生可以填报,视该专业全国录取情况,择优录取。

六、特别声明

我校是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各省份的招生政策进行招生考试和录取,未委托任何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参与我校招生宣传及录取工作,也不向考生收取除国家规定的相关费用之外的任何费用,从未以学校及个人名义在校外开设“预科班”、“培训基地”,也从未招收任何形式的“跟班附读生”。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我校将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以我校名义所进行的各种招生诈骗及违法活动。

请报考我校的考生直接打电话咨询或通过学校网站查询招生信息。

七、其他说明

第一,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地省份对2015年艺术类招生政策有新的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

第二,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按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进校后只能在本专业就读,不得转入其它专业学习。

第三,其它未尽事宜,按照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执行。

八、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461号 邮编:430079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4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5

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毕业音乐会、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和教师音乐会、学生专业比赛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的。

一、课程设置

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调研结果以及本专业岗位的社会市场需求,以实践式课堂与舞台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从2015级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部分不适应发展的理论课程,调整部分实践课,新开设部分实践课,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调研反馈结果以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对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以下调整:

精简课程,删掉或者整合部分理论课,减少学时学分。如删复调课,整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和歌曲写作课为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课,将舞蹈方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整合成乐理视唱课等。

优化课程,增加特色课程,总体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将原有的舞台表演艺术课升级,并更名为作品排演课。夯实理论基础,增加少量课程,如声乐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音乐论文写作等。

技能性课程比重增大,实践性学分比重明显增加。

通过开设的课程或者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如民族特色课程有原生态艺术表演,作品排演,壮、苗族舞蹈,瑶、彝族舞蹈等,红色课程有红色歌谣赏析等。

通过毕业演出检验学习成果,演出内容部分体现出民族性的特色和革命性的特色。

二、完善基地建设

为加快音乐与舞蹈学院转型发展,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舞台表演和演唱能力,熟悉舞台表演的流程,了解舞台设备的使用等,2014年百色学院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原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分别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合作办学作为继续深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或者实践指导老师,对比赛、演出等进行指导,共同参与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育人作为选拔一定的优秀学生可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践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改革,逐步丰富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水平,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合作就业作为录用我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特色文艺演出等,还可以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演出、作品创作,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服务地方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近年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的合作以及大量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得音乐与舞蹈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艺术审美和舞台演出层次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由于学习歌舞团的不少原创节目或经歌舞团教师指导过的参赛节目,在各类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后必须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和指导原则,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沟通,建立形成一套更加牢固顺畅的合作机制,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秀的民族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

将毕业论文以论文答辩和写作的模式,改成论文写作和音乐会并存。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其专业特殊性和特殊要求,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业务学习,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形式为主,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形式为辅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的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或撰写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

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完成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思想性、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注意突出红色、民族和边疆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要求。围绕选定曲目(剧目)、指导、中期检查、评分、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指导教师要了解与检查筹备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做好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总结等。并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

根据专业主修学生第五、第六学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划线,后15%的学生不具备开音乐会(舞蹈专场)的资格,只能以论文撰写(理论研究)的方式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自主原则

学生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要综合运用所掌握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策划、组织、统筹、排演一场具有专业性质的毕业音乐会(或舞蹈专场)。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但主要以学生为主。

四、建立教学观摩音乐会制度和教师音乐会制度

在各项改革的内容中,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是属于从教师的层面自己进行改革,提倡教师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教学观摩会,形成长效机制,以此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风、学风,形成学术氛围浓郁的良好教学环境。观摩音乐主要是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自己近段教学集中的展示和检验,是能较客观的体现出教和学的成果,同时也是一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规范音乐会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音乐会的曲目要求、演唱水平、海报节目单制作、服装装扮等各个方面,教师要严格把关,精心设计。

(二)实行奖励性政策

鼓励教师举办教学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等形式的音乐会。对于超过每年举办一次的教师,每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音樂会后总结

音乐会后教研室对音乐会中间出现的问题和值得大家学习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在改进中提高音乐会的水平。

通过改革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师和学生都收获了知识,也发现了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五、设置专业比赛项目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的能够参加的唯一声乐或者舞蹈比赛项目就只有学校一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歌手比赛或者舞蹈比赛。但这两个比赛形式都是在全院的范围内进行的业余比赛,就是说对于学习歌唱和舞蹈专业的同学要同其他学院的业余选手进行比赛,这样跟其他学院的同学就没有可比性。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二级学院在院内举办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项目。

具体比赛规则如下:

(一)每年举办一届声乐类和舞蹈类专业比赛

争取由学院团委举办,提高比赛规格,扩大比赛影响,将比赛与红色合唱团一起打造成学院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为百色学院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添砖加瓦。

(二)由各教研室制定科学严谨的比赛规则

声乐和舞蹈教研室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之后决定改变以往比赛不够严谨和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比赛规则。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J7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45-01

一、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现阶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舞蹈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较高的舞蹈技能,使其毕业以后可以担任中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课程,进行舞蹈方面的研究。或者毕业之后做舞蹈演员、舞蹈艺术管理人员或者舞蹈编导等工作。现阶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舞蹈表演类人才以及教育类人才,然而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少拥有具有丰富舞蹈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很多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都会跳舞,但是普遍缺乏舞蹈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对于培养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不利。

(二)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

现阶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钢琴课、古典舞基训、舞蹈欣赏、声乐表演、剧目排练、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创编、艺术概论、芭蕾舞基训以及舞蹈教学法等。不难看出现阶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中关于理论课程比重比较少,更多的是以实践课为主,一个星期的实践课程会安排4个课时或者8个课时,但是一个星期可能只有一个课时。这样很容易导致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很难培养学生的舞蹈文化思维。

(三)教学方式

以往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完全由教师传授,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发展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指导学生标准、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示范一遍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不喜欢练习,如果练习方法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手上。

二、当前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当前高师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问题

目前很多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强调将舞蹈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也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很难有效提高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同时,现阶段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之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如果教的太简单可能会使专业舞蹈学生的才华被浪费,如果教学太难的话,很多学生可能会跟不上。

(二)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的建议

1.强化舞蹈理论教育。一般,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输出方向主要是舞蹈演员、舞蹈教师,不管是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掌握丰富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舞蹈教师应该掌握熟练的舞蹈技能以及多种舞蹈教学方法。同时,通常高师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成绩相对较差,而且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舞蹈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为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丰富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2.注重舞蹈基本功练习。针对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联系,只有打闹了根基,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现代舞、民族舞。教师在传授舞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3.根据舞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成为一名中小学的舞蹈教师也可以,基本上的工作内容就是娱乐节目比赛、文艺节目、编导能力以及舞蹈编排等,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舞蹈能力以及舞蹈编排两大类。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加强学生舞蹈编排能力以及编导能力培训,同时会及时将我通过很好的掌握舞蹈编排以及舞蹈表演的要点。其次,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师不仅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编排能力以及编导能力,同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当然教师也应该一旁加强指导。另外,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应该多学习科学、有效的舞蹈教学法,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生、初中生的特点,结合她们的身心特点采用有效的舞蹈教学方法,其中幼儿以及小学生就比较适合采用启蒙式的舞蹈教学方法。另外,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到幼儿园以及中小学实习,通过实践的过程学会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当前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以后就业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舞蹈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舞蹈职业教育,从建国初期的以培养专业团体舞蹈演员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发展到今天面向全社会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处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认真把握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变化,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舞蹈人才,已经成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面分析

分析近年来我国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不平衡性显而易见。

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为界。80年代以前,各专业院校舞蹈专业毕业生85%以上分往专业团体。而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政策改革后,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从业行业发生很大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更加广阔,除选择到专业团体任舞蹈演员外,社会各厂矿企业的专业相关岗位,如工会、团委、中小学、幼儿园等群众文化岗位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的毕业生还自主创业办演出公司、舞蹈培训学校;有的毕业生成为艺术培训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演艺公司的签约职员。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已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二)从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就业职业能力分析

随着舞蹈艺术在社会的不断普及,市场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原有专业范畴。在一项针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表演技能是完全可以应对工作的,但是表演往往不是其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他们需要辅导、协调、编导等方面的技能。越来越多的相关岗位需要的不仅是舞蹈表演者,更需要舞蹈职业劳动者——从事舞蹈及与舞蹈相关的职业,要求舞蹈专业学生不仅自己掌握舞蹈的相关表演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专业辅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培养集表演、辅导、编导、评论、管理等方面专业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舞蹈人才,是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培养目标。

(三)从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我国的舞蹈教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总结的长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舞蹈教育很大程度受到苏联舞蹈教育体系的影响,注重学生自身技术、技能的训练、舞台表演训练,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示出其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加之我国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有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在职业岗位预期上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而当面对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知识结构缺失、力不从心则成为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舞蹈专业教学如何匹配人才市场需求?怎样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从业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建立一个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内容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它是人们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从业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一项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向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单一的技能劳动转向复杂的心智技能劳动;个体独立劳动转向群组合作劳动。

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指“劳动能力”,职业岗位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纯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它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继续学习等综合的能力。因此,从业者的独立制作工作计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理所应当地被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

笔者认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图1):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1.职业道德培养。2.质量意识培养: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3.工程意识: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4.团队精神:要有团体工作精神、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辅导、排练的能力。(即:开始教学、辅导、排练前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案头工作、网络查询,通过各种方法为进入正式工作项目做思想、观念、概念导入)2.“扒碟”能力及排练舞蹈作品:能独立全面模仿影像资料作品并独立排练舞蹈剧目。3.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4.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了解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担任舞蹈教学及指导、辅导工作,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5.舞蹈音乐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6.对国内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7.舞蹈编导基本能力的培养。8.舞蹈评论的基本能力培养。9.民间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10.综合晚会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2.管理常识的培养。3.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协调、沟通、公关能力的培养。

三、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关键指标的践行

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从业者的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晚会节目的组织编排能力等被视为舞蹈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和更新。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必须增加行业职业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等;此外,还应加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出量,如《剧目》《民间舞》等。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指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品表现能力

作品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核心内容,通过基本功、民间舞、毯技、剧目、身韵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软度、开度、技巧、弹跳、舞蹈感觉、民族风格、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最终使其在身体表现力、刻画人物能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舞蹈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上,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舞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

作品模仿技能训练,即扒碟能力训练。

随着声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传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较之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业内从业者更多地从VCD、DVD、MP4、电视以及网络中学习舞蹈、传播舞蹈。如一首歌一夜之间能传遍大江南北,一个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视很快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台上。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为从业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舞蹈行业不得不迎合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扒碟,或为了再现作品(即自己上台表演)、或为了辅导(即指导别人上台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训练便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扒碟能力训练步骤为:1.解读舞蹈作品的能力。扒碟前的案头工作应该从解读作品开始。分析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驾驭作品的目的。

2.动作模仿力训练。动作的模仿,是扒碟训练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一般来说,可以以一个八拍为一个训练句子。先教会学生听音乐、数节拍,解决节拍问题后,可引导学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动作,直至将一个八拍完成。当第二个八拍完成后,教师必须注意前一个八拍动作的记忆,引导学生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断地把前面学的动作与新学的动作,用和音乐的方法反复练习。这样不间断地“从头连”,在扒碟完成后,整个节目的框架立起来的同时,学生动作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学生自如驾驭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3.学生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力,要以解读舞蹈作品为基础。当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心思想、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动作的模仿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就应进入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的训练。以表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外化出来,从而达到表现作品、刻画人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品音乐的理解力训练

对舞蹈作品音乐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作品音乐,包括节拍、旋律、乐感、主题等,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作品、刻画人物。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驾驭能力的目的,在开设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课的同时,应配套开设《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

(四)项目教学法在剧目课中的运用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意义也是不需要的。教学应当是在“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学做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间舞、毯技等技能训练具备的同时,以剧目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将所学技能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当扒碟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项目教学法应成为剧目课的重要训练内容。

剧目课中,学习节目的排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奖舞蹈节目、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排练课的训练剧目。引导学生在扒碟之前就开始思考:我现有的技术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节目?我现有的水平能否将这个节目学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主题动作是什么?它在整个节目中如何发展?音乐的特点、节奏的处理、灯光、服装、舞美、道具问题的处理、排练时间的协调、节目演员的组织、教室、服装制作、演出场地的租借、协调等,都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职业环境,他们必须探索、发现、建构甚至重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

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是舞蹈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当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舞台综合表现力等基本具备后,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有别于舞蹈编舞课,晚会节目的编排和组织主要强调晚会总体的把握,观众欣赏情绪的高低、涨落的调节,节目与节目间的互补、互衬,整台节目欣赏的愉悦性、艺术性等。在完成了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训练后,可开始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的辅导和训练。

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在全面进行,改革的方向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教育思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将积极构建有效平台,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就业能力的增强,为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注:本文的项目名称:构建高职高专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项目编号:2009B151)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J722.8-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北京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北京市拥有巨大的舞蹈消费市场。于此同时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有了更好的就业前景,目前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择业举棋不定的问题,选择兼职、全职还是自己创业成为了大多部分舞蹈应届毕业生的难题,我们通过了解22岁到30岁舞蹈教师的月收入、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能够更好地给应届毕业生一些择业建议。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市海淀区高、中、低3种档次的12家舞蹈培训俱乐部的舞蹈教师收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其俱乐部舞蹈教师为调查对象。

3结果与分析

3.1 22岁至30岁舞蹈教师月收入现状及分析

3.1.1 22岁至30岁舞蹈教师收入现状

根据调查,我们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大小大致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年龄在22岁―23岁,平均收入在2500至3500元之间;第二组是年龄在24岁―26岁,平均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第三组是年龄在27岁―30岁,第三组舞蹈教师月平均收入在3500元至5000元之间。

3.1.2 22岁至30岁舞蹈教师收入分析

第一组是22岁―23岁,属于应届毕业或已毕业一年的有27位,从事兼职工作的有21位,由此可见造成这一组人群收入较低的原因是收入不稳定。第二组为24岁―26岁属于已毕业1至3年的,此年龄段的教师有44位,其中全职工作并兼职的有38位,只有6位选择了兼职。这些大多部分教师选择有固定工作然后在兼职,所以收入较为稳定也较高。第三组为27岁―30岁,在社会上工作了3年以上的,这一组的教师有22位,他们全部选择全职的固定工作,收入浮动小,工资稳定。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择业趋于全职固定工作的越来越多,工资浮动越来越小。

3.2影响22岁至30岁舞蹈教师月收入主要因素

3.2.1舞蹈教师教授舞蹈的数量

由于消费者对舞蹈类型的喜爱及需要的变化,用人单位主要开设课程有民族舞、现代舞、芭蕾形体、肚皮舞、瑜伽、街舞、爵士舞、拉丁舞、交谊舞及salsa舞。由于开设舞蹈类型较多所以用人单位要求舞蹈教师最好一专多能,会的舞蹈类型越多越好。

调查结果表明:22岁-23岁舞蹈教师能够教授2-4种舞蹈,24岁-26岁舞蹈教师能够教授5-7种舞蹈,26岁-30岁舞蹈教师能够教授8种以上舞蹈。也就表明,如果想顺利地找到好的工作、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那么就需要一专多能。

3.2.2舞蹈教师的学历

应聘者的学历是用人单位筛选人才时必看的一项,不可否认,学历越高社会经历越多就越容易被用人单位及消费者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海淀区22岁―30岁舞蹈教师的文化程度基本在大专以上。随着用人单位对教师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3.2.3舞蹈教师的形象及口才

舞蹈教师不仅仅需要好的专业能力、素养及好的学历,还学要好的专业形象和好的口才,形象好的教师更容易被用人单位及消费者接受;口才好的不仅仅能够帮助用人单位间接提高营业额,还可以加强教师和消费者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消费。由此可见,收入的高低与教师个人的形象及口才息息相关,想有好的收入除了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形象外,普通话及一些交流技巧也是需要锻炼的。

3.2.4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

此项指标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口碑及营业额,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舞蹈教师的收入,教学质量是良好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都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教学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一套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并且可行有效。这样,学员才会认可教师,那么用人单位才能被消费者认可。

4结论

(1)北京市海淀区22岁至30岁舞蹈教师收入在2500元至5000元左右。并且已工作3年左右的舞蹈教师收入在此区间收入最高。(2)影响舞蹈教师收入的主要因素有舞蹈教师能够教授舞蹈的数量、舞蹈教师的学历、舞蹈教师的形象及口才及其教学质量。

5建议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9

科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能够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教学目标在定位时,除了要符合国家发展教育方针外,还要保证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因为舞蹈属于艺术科目,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立足于现代生活,从实际出发,要能够反映多彩的生活,避免教学内容空洞。舞蹈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其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文明素质。这应该成为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目标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一旦这个教学目标被老师和学生确立,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要求学生死记哪部分理论知识、完成几级舞蹈动作,在放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后,就会将教学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审美趣味、教学能力、个人表现能力上的培养上,老师也会将自己的定位从严苛的舞蹈教师转变为更宽广的舞蹈教育者,这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将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学习机器,而成为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者。

在选择舞蹈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进行选择,学校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盲目跟风。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师的师范生在进入学校前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不足,需要从基础开始训练。这也是学校选择教材时要征求学生意见、从实际出发的原因所在。教学初期的教材最好注重于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老师教学要从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锻炼开始。初期的教材选择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后期的教材要注重专业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现在的幼师师范生,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求其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毕竟要从事教育行业,而且还要有能力参加相应的活动和文艺演出。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是幼师艺术教学的重要原则。

1.增加排练课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排练课要注重实际,以排练舞台节目为主,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通过排练课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节目排练的方法和过程。

2.增加舞蹈演出的实践机会

通过增加舞蹈演出的次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舞蹈演出的实践中。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无论能不能获取好名次,都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舞蹈演出、竞赛都能够增加学生的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

3.了解地方风情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10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为基本保证和实现基础的。为了实现综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以往课程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为此,笔者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专业为基本实验区基地,在借鉴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特区人才结构需求的舞蹈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板块。

    (一)公共课板块

    这一板块基本沿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体系,未作改动。

    (二)专业课板块

    这一部分是课程调整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关键所在。除了必须开设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如E蕾舞、古典舞、中外民间舞、现代舞、剧目与赏析等素材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增加了如下课程。1.舞蹈编导课程。如编导理论课和编导技法课。在编导技法课中,一方面讲授编导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更注重实际编导技法的训练,如单人舞编导技法、双人舞舞编导技法、三人舞舞编导技法、群舞编导技法、现代舞编导技法、交响编导技法、少儿舞编导技法。最终能交叉、综合运用并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创编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舞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种编导技法,突破只擅长运用一种编导技法进行创作的局限性。2.音乐类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曲式分析(以交响乐为主)、钢琴伴唱、声乐课。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舞蹈与音乐感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这样,当学生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时,既能担任舞蹈或形体课教师,具备对学校艺术团进行辅导、创作、排练的能力,在需要时还能兼代音乐课。3.舞蹈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能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从事教学。4.相关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电脑编辑技术、音乐剪接制作技术、舞台灯光效果等。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舞蹈创作的能力。5.广泛进行演出实践活动,在积累舞台表现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编排舞蹈作品,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文艺晚会及各类舞蹈比赛,提高专业水平和舞台驾驭能力。6.强化到中小学实习的力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7.规范考试环节。在每学期末考试期间,制定规范的能力评定考核标准,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技能课程和说课的评定。

    (三)相关课程板块

    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难度较大,但我们坚持做下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课程如下。1.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设这两门课程除了为学习舞蹈教学法提供直接的知识基础之外,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此外,它们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2.文学欣赏课程。这一类课程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尤为必要,目的是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3.现代美术及书法赏析课程。在美术赏析课中,强调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意境等方面理解舞蹈与美术之间的融通性;在书法赏析中,教会学生从形态、意境、韵律、气势、布局等方面理解舞蹈与书法之间的可借鉴性,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为舞蹈实践服务。4.定期聘请舞蹈院校或其他舞蹈部门的着名教授、专家授课、讲学;请民间着名的舞蹈艺人传播时代赋予民间舞的新生命、新内容;开设专业课以外的讲座课、专家课,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教革的效果

    从2001年开始,深圳大学正式招收舞蹈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在校生70多人,首届毕业生17人。通过四年的教改实践已经取得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11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

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选定和组织方式也就形成了该课从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形式。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看该课己经不同于以往的基训课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韵课因为纯身韵课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本课由于面对的是没有基础的教学对象所以就必须承担一些与身韵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成为具有舞蹈学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课。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部分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与动作教材推进的进程相配合。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讲授内容主要应围绕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审美规范等展开。讲授内容还应包括身韵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与艺术内涵的关系、形神劲律的内容及关系、拧倾圆曲仰的静态审美特征、三圆运动规律的动态审美特征等。讲授内容还应包括与身韵教学法有关的教材体系的构成、训练步骤与过程、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关系、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的特性等内容。要避免把该课上成纯动作训练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训练上的问题也要对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做出安排。课外阅读也是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列出每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以供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时使用。当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本文虽然主张讲练结合但仍然应该掌握好讲和练的比重.以练为主精讲多练。

(六)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授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口针对舞蹈学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在采取教学手段方面要扬长避短使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

舞蹈学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在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题进行提问和指定题目让学生写小论文等。思考题或论文题目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系统地考虑也可以围绕上文提到的讲授内容而展开。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教学实习有关的一些手段调动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教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讲解动作、互相纠正动作、甚至在一个时间单元里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小的短句、组合供课上练习采用或作为期末考查的内容之一。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长补短达到挖掘身心潜力、促进均衡发展和促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对教学结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任务的改变决定了对教学结果的考查方式应有所改变,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结果的考查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检验动作教材的掌握情况。第二方面是通过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该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鉴于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考虑还要在素材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学法的掌握和编排组合的能力进行适当方式的考查。从总体上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考查学生的动作表演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考虑到这些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础训练因而在检验标准上要给予合理的把握主要应在透过学生对动作教材的完成观察其对教材的理解情况。

结束语

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篇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幼师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担任着幼儿舞蹈教学和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幼师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自己去开拓创新,才能适应当今幼教事业的需要。

一、幼师舞蹈专业现阶段教学现状

作为幼师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我发现当今的幼师舞蹈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毕业生理论水平较差,给自学及儿童舞蹈的理论研究和向高深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其表现为:一个舞蹈表演、基本功好的毕业生,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舞蹈语汇,不能正确地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所排舞蹈的思想及内涵,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形式、特点与教法,特别是幼儿舞蹈教材及创编的基本原则不十分了解和掌握,只是机械地模仿、传授,没有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教学上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二)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各环节没有相互浸透等诸多原因,使学生把各学科本来互相关联的关系对立起来,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单打局面。其表现为:某个毕业生在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领导的安排下,负责给幼儿上舞蹈形体健美课。这本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进步的一个标志,可这位幼儿教师只知她自己如何做压腿、踢腿等动作,却不知怎样用适合孩子们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动作,教法上更是无从下手。对于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的节目编排,更是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勉强排出了作品,但穿什么服装、设置什么布景,道具的制作、化什么类型的彩妆仍是一件头疼的事。如此说来,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将形体与健美、美术、音乐、卫生、文学等学科知识掌握牢固,在应用中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局面才会得以改观,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创编能力低下。创编课在舞蹈教学大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被忽视。尽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力培养,由于理论实践性较强,受课时影响,学生也只能停留在创编适合自己年龄段需要的作品,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仍然较差。毕业生到岗后,只有向原在校老师请教,或电视录像中模仿,自己却没有能力编出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适合本幼儿园儿童表演的律动,以及新颖、别具一格的舞蹈节目。一位毕业生说:“刚到幼儿园不会给孩子们编排节目,最怕汇报演出。一到节日,心里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两年多了,才慢慢地适应了。”一语道破创编课的重要性。

二、幼师舞蹈专业新时期教学改革方向

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程与其他院校的专业舞蹈课程不同,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幼儿舞蹈组织能力、创编能力与教学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获得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的教学能力。为此,我与其他教师一起设计了一套实用、可行并且真正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先行,理论指导教学。

幼师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但舞蹈知识与技术能力欠缺。因此,幼师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形成对动作的具体认识,获得概念的框架,再结合练习、动作要领分析,让学生在准确掌握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做到表现精确。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必要的理论学习。并坚持以理论带动学习的原则,“教”与“学”互动,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舞蹈肢体语言。

(二)精确讲授,以练习突出理论的实践性。

舞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趣味性的讲解和重复练习而达到提升的训练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讲解语言的趣味性。如学习在新疆舞《摘葡萄》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舞蹈的内容和情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完全投入舞蹈的学习中去,我先出示一系列图片,向学生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告诉学生新疆人的热情、奔放、幽默、开朗。我对学生说:“葡萄是新疆的特产,等到葡萄成熟了,新疆姑娘们会端着盘子摘葡萄,看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你们想不想也去试一试摘葡萄的感觉呀?”学生的热情很高,于是我播放《摘葡萄》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想象摘葡萄的情景。通过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解以及音乐的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心情和表情来跳这支舞。同时,学生的节奏感也得到了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突出练习的精准性,做到稳中求进的技能提升过程。在教学中,我坚持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动作的标准和要求,再以身示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知。然后通过集体练习、个别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领会动作的要领与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