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会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7:42

医院会计论文

医院会计论文篇1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构建

(一)管理意识的准备

医院的领导要支持并参加医院管理会计的构建,只有让医院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才能让管理会计得以有效推广,在医院被普遍应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医院的领导进行培训,培养医院领导的管理会计能力。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准备

在医院的内部建立和财务会计部门相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任务,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这些专业的会计人员可以是熟悉医疗卫生业务的人员,也可以是具有管理会计业务能力的会计人员。这样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准备,可以方便医院在具体的决策与控制中能更加精确。

三、医院管理会计的作用

医院管理会计利用组织与评价等手段,帮助了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医院的服务于发展目标,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且通过比较以及评价,找出医院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医院能够更好的发展。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促进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在完成财务会计的各项功能基础上,核算并衡量出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制定出医院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收益率与平均床位周转率等等,为医院进行准确判断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借助变动成本计算,医院还可以对盈亏平衡进行分析,对边际贡献法加以定量分析,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实现医院科学规划和控制经营活动,充分的利用医院的机器设备。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医院内部的经营决策,现代的医疗服务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医院的领导需要构建完整的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它不仅仅可以提供出财务核算的内容,还能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依照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历史成本以及实际业务量的数据,可以进行特定的计量与分析;依照成本份额与同业务量的比较,把全部的成本划分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用来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建立起特定的数学模型,为开展成本预测以及制定短期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地依据,为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的决策数据。从而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当中的实力。

四、医院管理会计创新

医院财务的发展要靠创新管理会计去实现,创新医院的管理会计理论也是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未来的医院管理会计发展中,要解决怎么样把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财务会计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怎么样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地利用医院的财务数据,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解决我国医院在服务于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此看来,我国医院不仅仅要从技术创新上,还要从医院管理会计体系上不断的创新。

医院会计论文篇2

管理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内部强化经济管理而产生的,是生产力和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学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显示出了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属于会计系统。医院管理会计也不例外。财务会计是衡量医院的总体业绩,主要是定期向医院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资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外部与医院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应用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客观反映和监督已完成的事项,以医院整体为服务对象。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否则其会计信息将失信于医院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医院管理会计重要的一个职能是衡量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业绩,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满足医院管理者经营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提高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其服务对象是本医院内部。并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方案,控制经营活动全过程。管理会计着眼于医院的未来发展,它扩大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前瞻性地为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尚未发生的事项为处理对象,筹划医院经营活动,预测未来经济效益,或对某一经营项目的多个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估,目的是产生最佳决策方案。医院管理会计无须遵循财务会计的法规和制度,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制约,可以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和方法。从时间上讲,管理会计可以根据内部管理者的需要确定会计期间;从范围上讲,可以灵活安排医院、科室、部门、班组及至个人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从方法上讲,可以灵活多样地采集各种数据,应用多种计量单位,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各种性信息资料,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与医院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成本会计是医院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医院管理会计的资料来源,它服从于医院管理会计所体现的战略决策。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成本确认、分类、归结、计算、分摊等。医院管理会计是围绕着医院经营决策和内部成本控制,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二、现代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逐步实行了医院与科室、部门之间的两级核算,并建立了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和一系列的核算制度,增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以经营管理为手段,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解决“看病贵”问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已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被广大医院管理者运用,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不能替代的。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医院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客观、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信息及分析意见;二是以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式,技术方法及其实施过程,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管理会计是以“管理”的形式,促进“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推动医院实现科学化经营,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以特定的组识形式,运用预测、决策、分析、评估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控制、及时反馈、科学修正,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使会计职能上升到综合管理的高度,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三、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几点建议

(一)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医院管理会计无论作为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还是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有待开发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方法,都必须以总会计师及其相应的工作制度加以保障。我国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入世后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时期医院管理会计是医院改革开放、实行全成本核算、单病种限价、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解决“看病贵”问题与国际卫生质量标准接轨的有力保证。医院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核算体系。服务监督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医院有序经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建立我国医院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

建立医院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推动医院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能强化医院管理会计的社会地位,增强管理会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广大管理工作者和管理会计学习交流工作经验的场所,也是培养管理会计的基地。

医院会计论文篇3

【摘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分支之一,医院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医院强化管理拓展经营、化解会计核算制度的冲突、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改革步伐加快。【关键词】大中型医院;管理会计;重要性;必要性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普及,许多企业都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科学决策、控制和评价各责任单位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医院虽属事业单位,但近些年来各地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都纷纷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企业化管理,在此环境和模式下,笔者认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对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一、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一)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医院强化管理拓展经营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机构,其主要宗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也有一个如何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需要加快发展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有增强生存与竞争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都是共同期望的目标,在管理方式和模式、手段是基本相通的,至少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发展、进步应首先从强化自身内部的各项管理入手,医院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方面仅仅是加强会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会计可能及时给医院领导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设立管理会计有助于化解会计核算制度的冲突作为事业单位,医院主要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尤其是在事业经费核算上只能采用这一制度;但医院作为经营单位,又涉及一个效益问题,在成本管理上需适用企业财会制度;而在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就只能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多种会计制度的实施,必然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一是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不利于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和分析;二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多个核算系统在零余额账户同一科目中支出经费,势必造成核算困难,有些核算甚至无法进行;三是不利于对投资的预测与管理,绝大多数医院都存在和银行贷款的问题,事业会计报表不体现贷款情况更难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投资需求信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合并会计制度[2],但在没有进行会计制度合并时,设立管理会计可以化解一些冲突,弥补制度上的不足。[1][2][][](三)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改革步伐加快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在会计主体、核算期限、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限定,这对于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不适应时展和市场变化等问题,而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整个医院,但更多的是各责任单位,时间跨度可以灵活选择,从年、季、月发展到周、日,甚至随时提供;计量单位并非局限在货币,还包括标准实物单位、质量综合计量单位、创新程度、医源份额占有率等等。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朝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引导财务管理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可行性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提供相应管理信息,协助管理当局做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决策[3]。从医院的实际业务来看,设立管理会计是可行的,目前至少可在以下两方面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和作用:(一)预测与决策预测与决策主要是为单位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和规划未来等经济活动服务。任何一所医院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都期望得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配制和应用,设立管理会计正好可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医院设备仪器的配备问题,教学实验与临床经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的最佳投资比例是多少,在共用设备仪器上如何调度和调整,如何选择学术成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化方案等都要通过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分析得出,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完全具备相关业务基础。(二)规划和控制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济活动而服务。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经营活动,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责任,并对各科室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价、考核及奖惩,及时正确地调整和完善科室和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入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还是根据不同时间和各自工作目标灵活调整等,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业绩评价、基本建设过程和财务收益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极具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又如医院教学人员与临床工作人员的配比、医护人员合理的配比如何调整,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均可通过评价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因此,设立管理会计既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完全可行。

参考文献[1]陈洪纪.管理会计(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冯斌.高校两种会计制度合并的构想[J].会计之友,2007.

医院会计论文篇4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 医院

一、目前《医会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完成,每一家医院都根据我国的《医会制度》为根据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医院内部相关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实现对医院内部再生产的同时对相关的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医院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实现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个别大型医院还对总会计师责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践行,使得会计工作逐渐向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很多的纰漏以及不足。

(一)医院坏账准备相关的提取并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二)虚假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医院对《医会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并不依照折旧金计算。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记录表上,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数额的记录只是记录为原数额,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折旧处理,使得实际资产数额与财务报表上的记录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三)并不能将无形资产有效的资本化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本身就是高风险以及高技术的行业,对于其无形资产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医院为了实现对自身发展需求最大的适应,一定会开展一部分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较大,如果不能将其有效的资本化,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那么对于后期开展的财务考核结果以及收支结余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真实。

二、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下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和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性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净资产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院内部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医院而言,其无形资产的涵盖范围以及涉及面非常的广阔,并且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比如每一家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医院本身的社会形象或者是医院医疗信誉等等,所以,笔者建议医院在统计负债表中可以增加无形资产这一个项目,实现对医院资产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全面化,并且可以很好的切合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对医院实际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核算,并且合理的确认,同时可以按照每一个时间段进行平均摊销,在记录是,可以归纳到对外医疗服务的成本项目中。

(二)做好提取坏账的准备

对于医院而言,其坏账主要便是与应收取医疗款项有管理,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提取坏账的准备过程中不能将病人的医药费款项包括其中,必须以:应收取医疗款项+应该收取的在院病人应付医药费-预取的医疗费款项+其他类型的应收取款项作为整个坏账准备条件下的提取技术。针对某些并不能有效回收但是数额又相对较大的坏账而言,在对当前收支平衡不造成任何的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在支出中进行相关的数额冲销。

(三)对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中,并且将以可以对固定基金账户进行取消,增设一条累积这就账户条款,在医院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作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使得医院本身的会计报表可以对医院的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进行有效、真实的反映。根据我国目前所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从实际来讲,医院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是毫无价值的存货都必须确认为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正因为这一条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数量并不符合,而对于企业而言,使其提供的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毫无可靠性与真实性可言。笔者建议此处可以参照我国《固定资产》中相关的规定,在医院财报表“固定资产”项目下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维修资金”子项目。并且对医院病房、设备维护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专修所造成增加的价值进行可靠的反映,实现对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保障。

医院会计论文篇5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征改革事业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医院的会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要想使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便需要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无论是会计理论知识还是工作技能等,均需要提升。然而,现状下,医院会计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却是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对于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应用无法及时掌握,同时还缺乏应该具备的会计知识以及相关工作技能等。显然,这样将大大降低医院会计管理的质量,进一步引发会计管理方面的风险。

(二)医院在会计管理中缺乏监督机制

对于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来说,加强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部分医院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缺乏监督机制的现象。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管理加以规范及约束,导致在医院会计管理中风险问题的发生大大增加。最为显著的便是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展开,从而致使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常发生。显然,这对医院会计管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医院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探究

针对医院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便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升医院会计管理质量,进一步才能够使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发生实现有效避免。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

对于医院会计管理部门来说,便需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构建能够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进一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基础上,便需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使医院会计信息数据在整理方面实现自动化,从而使由于人工操作而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避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需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明确自身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院方便需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比如法律知识讲座,以此增强会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同时,做好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技能方面与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使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会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及评价,结合奖惩制度,使会计工作人员保持工作的严谨性,从而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医院会计内部审计管理

要想使医院的会计监督管理得到有效强化,便需要加强医院会计内部审计管理。首先,对于医院的管理部门来说,便需要认识到会计内部审计工作过的重要性,进一步构建系统化的医院会计审计制度,并落实到医院的每一个科室及部门。其次,需要做好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对医院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需及时发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此使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医院会计论文篇6

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综合体。随着全国医疗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大中型医院也开始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那么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其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促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医院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重点在以高质量、的准确信息服务于经营与管理决策上。

(一)服务性原则

与其它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样,医院管理会计并直接实施管理,而是为医院领导加强管理、作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时,首先要力求全面系统,要从临床经营、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领导和责任单位决策及协调的需要,要具有宏观战略特点;其次要注意可理解性,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同于机械性、专业化、程式化的财务会计报表,既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易于被决策者理解,既要以带有分析性、探讨研究性特点,还要立足实际,增强实用价值。

(二)准确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虽不同于以数字为主构成的财务会计报表,要以表述性语言为主,但必须以真实性为生命,首先要准确,不说“过头话”,不作无根据的主观推测,其次要可靠、可核,与其它会计信息并无矛盾,只存在不同的分析判断角度,不存在不同的结果。再次是客观,就事论事,不掺杂着管理会计人员的个人兴趣和偏见,更不以迎合领导和其它信息需要者的愿望去作片面分析和断章取义。

(三)实用性原则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参考消息和“参谋意见”,而是正确决策必不可少、必须采纳,有重大实用价值客观事实。这就要求:一是及时性: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能够及时满足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包括及时产生、及时处理和及时报送;二是全面。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既有来源于本院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内部信息,也有来源于医院外部的诸如政策、环境、其它医院、本校其它部门的信息;三是稳健。管理会计人员在处理及提供信息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除所提供的信息本身要求真实、客观外,还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诸多因素,包括时间、政策、环境等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

二、管理会计产生效能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医院主要领导的重视

管理会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医院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取决于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与认识,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管理能产生多大的促进促进作用也要看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信息也难以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要争取医院领导重视,管理会计必须通过比较,将其有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而,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而管理会计信息是否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要靠管理会计以各种方式充分展示其应有的价值,只有得到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才能够使管理会计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二)完善机构,加强制度化管理

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为防止机构繁多,便于协调工作,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初具管理会计知识的干部和会计人员,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师的工作业绩。

(三)明确工作重点

管理会计部门人员要经常列席部分院级工作讨论会,做好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定期,按时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等等。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性分析。针对近几年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回顾和再评价,对银行信贷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对今后医院基本建设立项进行评估论证。(2)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通过对各科室实际人员费用及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并制订出合理的消耗指标。(3)物资采购预测和决策分析。医院每年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资金额巨大。(4)管理会计要事前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制订资金使用计划,有效地避免任何盲目的设备采购和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素质系指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了解心理(下转第39页)(上接第26页)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一是可以从医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为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医院会计论文篇7

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综合体[1]。随着全国医疗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大中型医院也开始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那么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其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促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从医院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重点在以高质量、的准确信息服务于经营与管理决策上。

(一)服务性原则

与其它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样,医院管理会计并直接实施管理,而是为医院领导加强管理、作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时,首先要力求全面系统,要从临床经营、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领导和责任单位决策及协调的需要,要具有宏观战略特点;其次要注意可理解性,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同于机械性、专业化、程式化的财务会计报表,既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易于被决策者理解,既要以带有分析性、探讨研究性特点,还要立足实际,增强实用价值。

(二)准确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虽不同于以数字为主构成的财务会计报表,要以表述性语言为主,但必须以真实性为生命,首先要准确,不说“过头话”,不作无根据的主观推测,其次要可靠、可核,与其它会计信息并无矛盾,只存在不同的分析判断角度,不存在不同的结果。再次是客观,就事论事,不掺杂着管理会计人员的个人兴趣和偏见[3],更不以迎合领导和其它信息需要者的愿望去作片面分析和断章取义。

(三)实用性原则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参考消息和“参谋意见”,而是正确决策必不可少、必须采纳,有重大实用价值客观事实。这就要求:一是及时性: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能够及时满足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包括及时产生、及时处理和及时报送;二是全面。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既有来源于本院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内部信息,也有来源于医院外部的诸如政策、环境、其它医院、本校其它部门的信息;三是稳健。管理会计人员在处理及提供信息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除所提供的信息本身要求真实、客观外,还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诸多因素,包括时间、政策、环境等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二、管理会计产生效能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医院主要领导的重视

管理会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医院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取决于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与认识,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管理能产生多大的促进促进作用也要看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信息也难以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要争取医院领导重视,管理会计必须通过比较,将其有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而,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而管理会计信息是否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要靠管理会计以各种方式充分展示其应有的价值,只有得到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才能够使管理会计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二)完善机构,加强制度化管理

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为防止机构繁多,便于协调工作,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初具管理会计知识的干部和会计人员,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师的工作业绩。

(三)明确工作重点

管理会计部门人员要经常列席部分院级工作讨论会,做好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定期,按时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等等。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性分析。针对近几年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回顾和再评价,对银行信贷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对今后医院基本建设立项进行评估论证。(2)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通过对各科室实际人员费用及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并制订出合理的消耗指标。(3)物资采购预测和决策分析。医院每年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资金额巨大。(4)管理会计要事前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制订资金使用计划,有效地避免任何盲目的设备采购和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素质系指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了解心理(下转第39页)(上接第26页)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一是可以从医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为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医院会计论文篇8

医院财务表现为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医院会计是以货币为主的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完整地、系统地、客观地评价与核算来反映本中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有关的资金筹集、分配、考核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具体反映的内容是本中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分析资金时间价值、风险、资金使用成本及决策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务。

2、医院会计制度的具体表现

(1)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种划分有大局观念,它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划分方法。

(2)加强医院收入和支出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将医院支出划分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医疗支出和其他支出。

(3)实行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分开核算。一般而言,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医院的经济活动是比较单一的,它的支出主要来自医疗服务的收入。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靠出售药品差价弥补支出几乎不可能。因此,医院应将医疗和药品收支进行分开管理和分开核算。

(4)医院的药品收入实行按量收入的管理办法。对于医院药品的超出部分,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核定,按规定上缴,使医院回归到公益性事业上来,坚持以病人服务为中心。

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卫生改革的要求

(1)不能适应医院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这种规定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适用范围有限性,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发展,以及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相继成立。之前医院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经营的,而现在更多的是趋向于企业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执行现行会计规范所设置的账户,采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这种核算体系显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难以反映出综合统一的财务会计信息。

(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对外投资的核算。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那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的项目中,做好合理利用、合理开发,这是医院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细化分类。在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医院会计处理所依照的方法各不相同,并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优化。

(3)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得不到有效实施。投资医院是一个利益甚好的项目,但各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并不好把握,它们能依靠的有效监督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这其中会出现另外的问题,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末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而投资主体投资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收益,避免投资风险。这样就会致使它们不断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的流动不稳定,不利于稳健收益。此外,不同的行业所依照的财务会计制度都是不一样的,投资主体想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须热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将会影响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的实施。

2、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现代会计制度应有两个的基本特征,一个是完整性,一个是系统性。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种会计行为、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的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医院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算办公已成为行业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不可否定的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关会计监督制度仍停留在手写条件下,并没有相应地建立充分利用自动化办公的规范体系。另外,许多医院缺乏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使得医院走不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这种制度,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等,这样并不利于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往往导致医院成本不实、账目不清、数据不真。

3、管理者对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不足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市场运行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目前各家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类风险却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单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医院必须有一种高效会计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环境。现代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一般都是技术性人才、学科带头人,但他们都缺乏系统的管理培训知识,从而造成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按照传统的观念,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工作程序比较烦琐,不利于医院灵活机动地抓住发展机遇。但如果作为医院领导仍持有这种观念,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制度效率的提升。管理者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医院的态度和行为,它会间接影响整个医院职工的工作意识。

三、深化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1、深化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医院是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从事公益活动的同时,又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也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随着医院投入的资本不断增多,如何对资本进行有效管理,管控好市场风险,必然成为医院追求的目标。管理会计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资本控制成本,创造合理利润,它通过运用系列专门技术方法,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向各级领导提供有关内部管理信息。综合利用医疗资源,强化内部运营和质量管理,增加医院收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费用负担,对提高医院管理效益、为医院内部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管理会计信息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深化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有利于完善医院会计系统,有利于医院改善运营状况,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2、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改进思路

(1)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鉴于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管理部分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会计规范制度应进行改革,制定相关的能适用于各行业发展的具体会计准则。目前非营利性医院也应尽快运用企业会计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核算与监督。营利性医院应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另外,为反映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益,医院应对不同投资主体,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

(2)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对医院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其目的就是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加强,医院经营的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经常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分为长期投资、中期投资、短期投资,做到具体的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外,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设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转入收支结余项目中的“其他科目”里。无论如何,对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都有利于完善医院财务会计体系。

(3)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主体出于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比如为增进收入账目制定出的会计制度往往会与正式的规定不相符,这种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是缺乏有效监督的。一般而言,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都会得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主体在利益上的分配。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应有一个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可见,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以及监督机制有利于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

(4)在会计核算上要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果事先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带来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将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相背离。由于缺乏医疗风险意识,在抵御风险方面做得并不太好,在当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处理中经常会出现棘手的问题。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应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及时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各医院可视其实际情况选择,但应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此外,应改变目前单纯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法,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费用分摊办法。在风险发生经济赔偿时做好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的赔偿准备金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浅谈现代医院管理会计[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

[2]孙红丽:浅谈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

医院会计论文篇9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marketeconomyandthemedicalserviceorganizationalreformunceasingdevelopment,instructedhospitalaccountanttheservicepresently“HospitalAccountingsystem”alreadytoappearmoreandmoremanylimitations,tenyearsmovement,reflectedmanyinsufficiencies,theurgentneedreform.Thisarticlequestionwhichexiststhroughtherevelationpresenthospitalaccountingsystemin,explorationsolutionmentality.

Keywords:Hospitalaccountingsystemreform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的性质,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参考国外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的。该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制度实施7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思想、方法、手段的巨大变化,给医院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医院的经济越来越独立了,医院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明显了。医院补偿机制的变化(由定额到定项再到取消)和各方对医院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科目设置,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会计报告体系的构成和编报都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已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核算要求,必须改革创新。

1.现行制度对原制度的改进

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其简要内容如下:

1.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2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

1.3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来弥补,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

1.4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负担,克服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上来。

总之,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对原有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它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现行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适用范围不符合医院划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兴办的医院。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什么会计制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

2.2会计科目设置不足:医院目前的角色定位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性质日益突出,而现有会计科目设置不全面,支出类目级科目30余项,下设明细科目达50多项,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管理和改革的要求,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已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虽然财政预算给予一定补贴,但其所占医院支出比重逐步下降,使之不能有效的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满足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成本核算的需要,所以必须增减调整。

2.2.1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通过“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进行核算,且不备抵固定资产。该核算方法:虚增资产,使医院净资产不实。其账务处理为:购置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一般修购费等,贷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固定资产在购建后都会存在有形或无形损耗而减值,经现行制度上述处理后虚增了净资产。

2.2.2增设“财务费用”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了规范借款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应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并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3增设“投资收益”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单独在业务收支总表反映,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从规范对外投资收入核算,应增设“投资收益”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2.2.4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进行调整与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内容包括2个二级明细(财政正常补助收入和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调整后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仅限财政正常补助,不再包括财政专项收入的核算内容。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单独反映财政专项补助情况,同时取消“财政专项支出”科目。对拨入财政专项补助时的账务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使用专项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财政专项支出,贷记:固定基金。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5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医疗赔偿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制度订立时我国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事件发生很少,即便发生金额也较低,对医院当期损益影响不大,所以制度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随着新医疗手段的不断开展以及医师技术服务的不到位造成医疗差错屡见报道,加之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引起医院赔偿事件时有发生,而且金额巨大。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然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违背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反映。因此,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

2.2.6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的分录。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计入“累计折旧”科目。

2.3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足。

2.3.1医院成本核算不规范。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尽管《医院财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但只是从原则上对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作了笼统的规定,而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支出科目设计难以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的需要,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未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1)只计算医院和科室损益,未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如病种成本和单位服务成本,若要计算必须开展专项研究。

(2)费用分摊缺乏分摊基础:各个医院在对管理费用,成本中心的费用等如何分摊到科室成本中,由于分摊标准不统一,都执行各自的分配方案,多以收入、人数、人次为分摊基数,没有根据实际的资源耗费作为分摊基础,从各个医院报表数据看,无法横向比较,不能如实反映哪个医院管理水平好坏。

(3)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现行医院成本制度着重成本计算的结果而非过程。并未讨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不易显示资源的使用,配置与效率,不能提供运营收益情况,无法提供非财务信息,无法合理显示部门绩效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已普遍开展,医院先行垫付医保患者医疗费,医保部门实行按定额同医院结算费用,患者费用超过定额,医院要承担超支费用。因此医疗机构不再是做的越多,赚的越多。医院必须适当的利用医疗资源及精确地控制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利润。[2]

2.3.2计提坏账准备的不合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金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这是为了解决医疗欠费问题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正确核算收支结余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这项规定尚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3.2.1应收在院病人医院费科目余额包含预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去预收医疗款的净额才是医疗欠费。因此,坏帐准备的计提基数应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医疗款之和。

2.3.2.2医院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5%计提坏帐准备,而企业按3‰~5‰计提坏帐准备,医院与企业相比大10倍,使医院经济负担过重,易使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应降低计提比例。而且。医疗欠费不是医院经营失误造成,更多是社会原因造成,政府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医疗收费末提高到按成本收费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负担一定的医疗欠费。

2.3.2.3在年末计提坏帐准备,会造成年末当月的管理费支出增大,并不能真实反映每月的费用支出。因此,坏帐准备应每月按实际应收医疗费进行预提,年末调整,多减少补,以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准确性。

2.3.3医院药品核算有一定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统一了药品核算方法,药品购入后一律变为零售价,保证药品价格在医院的统一,简化了药品入,出库的核算手续,药品折扣直接计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但在药品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价格政策变动频繁,药品折扣方式也不再是影响药品收入虚假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库药品按零售价计价,而科室,制剂室领用药品,都要核算进价和零售价,药库盘点也要按进价和零售价核算,否则影响药品综合进销差价率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药品成本的准确性。

2.3.4未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购置的各种材料物资(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都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动,各种物资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巨大。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完全实行“零库存”不现实。不计提资产减值违背了核算为管理服务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要求。

2.3.5无形资产核算不具体。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信誉。为了提高竞争力各医院每年都开展大量能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真实,违背配比性和可比性要求。从十六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后,医疗行业的合资,合作逐渐增加,医院使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还可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现行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医院进行具体操作,无法进行。

2.3.6负债反映不全面。专用基金中的福利,住房等基金。它从医院内部形成后,已成为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其放在净资产大类中,属所有者权益性质。实际上,它并非医院所有者可自主支配的资金。这种应当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等方面的专用基金,对医院来讲,实际上是一种负债。因此,应在负债中反映。

2.3.7净资产不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据此所述,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使用了固定资产等于固定基金的恒等式,因此,将固定资产中的水分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属于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中。同时,将应列入负债的部分专用基金(如住房基金,福利基金)亦列入了净资产中,造成了净资产的不实。

2.3.8奖金发放问题。现行制度取消“职工奖励基金”、“院长基金”和“业余服务收入提成”明细科目,取消了旧的奖金发放办法,但对奖金的计提和发放没有作出新的规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下问题:不管医院经营效益如何,或盈或亏,均可随意发放奖金,很容易造成分光吃光,使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而[2008]1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陕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虽然限定了奖金总额为绩效工资的40%,但未充分考虑各医院目前的运营差别,阻碍了职工积极性,影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前一种体制放的太开,造成混乱。而后一种规定又管的过死,制约发展。探索两方面兼顾的办法,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3.9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问题。新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这是国家治理整顿药品市场的重大措施。但由于对药品收入比例没有具体规定,使各地难以正确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各地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药品收入比例的标准,不能摘一刀切,并且实行分步到位,逐年下降。目前,综合医院按下列比例较为合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设备简单,医院收入少,业务收入主要靠门诊药品销售,因而药品收入比例可相对高些,可定在50%~70%;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城市小医院),医疗设备一般,可定在50%左右;三级医院(大中型医院)高、新设备多,医疗环境好,医疗收人高,可定在45%以下;专科医院可根据不同病种的用药情况来确定。2.4会计报表体系不足。

2.4.1报表体系不完整。医院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以反映当期的收益和费用。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主要报送报表有主报表3个“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表”。辅助报表2个“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1个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报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医院财务明细状况,但是作为报表体系,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及时有效的分析医院的业务活动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评价现金运转效益和效果,及时进行经营决策。借鉴国外非营利性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经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尽管实施的医疗保证制度各不相同,但是,财务报告体系却存在共同特点。以澳大利亚为例,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3张财务报表和1张报表说明书:①经营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经营的收支情况。②财务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资产,负债,权益的全貌。③现金流量表。反映提供卫生服务以及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变动情况。目前我国医院还没有编制这类报表。[2]

2.4.2未制定医院主体及所属分枝机构会计报表合并事宜。在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第五十五条规定“医院举办的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是医院财务收支的一部分,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应与医院合并编制财务报告。”这一规定明确了非独立核算分院的财务报告应与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但具体如何合并编报,未做规范,对非独立核算产业如何编报也未提及;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怎样编报,更未给出解答。

2.4.3业务收支明细表问题。现行制度的“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取消了“管理费用”项目,将“管理费用”的所有纵栏支出项耳每月直接摊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相关项目内,“管理费用”所有的明细支出项目全部消失,这就不利于对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监督及分析,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笔者认为,应在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增设“管理费用”项目,在项目纵栏最后增加一项“管理费用”。

2.5对特殊项目的会计处理未做规定。《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一些特殊事项如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医院的合并与分立、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非货币易、关联方关系及交易、营利性医院的税务处理等的账务处理未作出规定。医院是个经济实体,除了财政预算一定量的补助外,其运行方式与企业类同,企业遇到的特殊经济事项医院也同样遇到,所以医院应参照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3.《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体思路为:由于医院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医院既不像企业那样完全为了营利,但又不像其他事业单位那样经营性较弱,政府支持资金又很难足额保障。因此,《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须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际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结合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会计制度》,便于国际间形成会计交流,便于各类医院间纵,横向比较分析,使之能为政府,医院外部等有关方面以及医院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的会计信息,形成具有我国医院特色的,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办法:

3.1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如果营利性医院套用公立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则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医院经营成果。所以,非营利性医院无论公立私立均须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可完全和企业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和公商行政部门审批后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3.2调整医院会计科目设置。

3.2.1医院资产类科目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医疗款、坏账准备、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物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开办费、其他长期资产等科目。

3.2.2医院负债类科目应设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在院病人医药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应缴税金、其他应缴款、预提费用、住房基金、公积金、医保金、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2.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事业基金(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在此科目核算)。

3.2.4收入类科目设置:财政正常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等科目。

3.2.5支出类科目设置: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3.3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3.3.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报表既现金流量表,无法反映投资和筹资本身的情况以及筹集资金的规模和具体来源。为了反映一所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还需要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以反映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医院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关医院先进流量方面的信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医院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分析医院收益质量和影响医院现金净流量的因素。为此,医院应增设现金流量表。

3.3.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应根据医院业务情况并参照企业有关方法编制,医院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赚取和支出信息,以反映企业现金周转的时间、金额及原因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当期现金净增加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3.3.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预收款及职工结算退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项目有:付出的人员经费、购药款、材料款、水电煤等业务费、邮电办公用品等公务费、职工培训等费。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直接通过期末的科目余额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进修费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医疗、药品支出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中除去购置费的部分,“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科目分析后填列。

3.3.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是指医院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取得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以及无形资产的购置与转让。其现金流入项目有:收回的投资款,获得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股利、利息)。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能了解医院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对外投资或内部长期资产投资的程度,以及以前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信息,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也可直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吸收上级财政拨款,银行借款的借入与偿还等的现金流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收到的各级财政拨款,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吸收上级拨款与银行借款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医院为获得此类现金流入流出而付出的代价。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3落实医院财务统管要求,财务报告就必须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据此,笔者认为,医院对外财务报告应该全面反映出主体医院,分院,经营类实体的总体情况。在编报时区分分支机构的性质,将分院和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经营类实体由于和医院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只能单独编报,主体医院通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科目对其核算,反映。分院财务报告要和主体医院合并编报,而不是现状的汇总编报或分开编报。理由是:汇总编报不考虑抵消事项,存在虚增债权债务等,使对外报告信息不实;分开编报不能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因两类分支机构性质不同,报告时有所区分:

3.3.3.1经营类实体。主体医院应将对经营类实体的所有投入,重新进行清理核实后,全额记入对外投资科目,收益记入相应投资收益科目。主要通过这两个科目对其核算管理。

3.3.3.2分院。对于分院,不论是否独立核算,均合并入主体医院范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分录的编制上可参照《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来操作。

通过这样处理后,解决了医院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困惑,使医院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基本达到全面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的目的,完善了医院财务统管要求。

参考文献

医院会计论文篇10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marketeconomyandthemedicalserviceorganizationalreformunceasingdevelopment,instructedhospitalaccountanttheservicepresently“HospitalAccountingsystem”alreadytoappearmoreandmoremanylimitations,tenyearsmovement,reflectedmanyinsufficiencies,theurgentneedreform.Thisarticlequestionwhichexiststhroughtherevelationpresenthospitalaccountingsystemin,explorationsolutionmentality.

Keywords:Hospitalaccountingsystemreform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的性质,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参考国外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的。该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制度实施7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思想、方法、手段的巨大变化,给医院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医院的经济越来越独立了,医院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明显了。医院补偿机制的变化(由定额到定项再到取消)和各方对医院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科目设置,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会计报告体系的构成和编报都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已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核算要求,必须改革创新。

1.现行制度对原制度的改进

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其简要内容如下:

1.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2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

1.3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来弥补,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

1.4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负担,克服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上来。

总之,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对原有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它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现行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适用范围不符合医院划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兴办的医院。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什么会计制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

2.2会计科目设置不足:医院目前的角色定位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性质日益突出,而现有会计科目设置不全面,支出类目级科目30余项,下设明细科目达50多项,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管理和改革的要求,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已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虽然财政预算给予一定补贴,但其所占医院支出比重逐步下降,使之不能有效的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满足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成本核算的需要,所以必须增减调整。

2.2.1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通过“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进行核算,且不备抵固定资产。该核算方法:虚增资产,使医院净资产不实。其账务处理为:购置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一般修购费等,贷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固定资产在购建后都会存在有形或无形损耗而减值,经现行制度上述处理后虚增了净资产。

2.2.2增设“财务费用”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了规范借款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应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并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3增设“投资收益”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单独在业务收支总表反映,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从规范对外投资收入核算,应增设“投资收益”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2.2.4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进行调整与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内容包括2个二级明细(财政正常补助收入和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调整后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仅限财政正常补助,不再包括财政专项收入的核算内容。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单独反映财政专项补助情况,同时取消“财政专项支出”科目。对拨入财政专项补助时的账务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使用专项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财政专项支出,贷记:固定基金。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5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医疗赔偿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制度订立时我国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事件发生很少,即便发生金额也较低,对医院当期损益影响不大,所以制度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随着新医疗手段的不断开展以及医师技术服务的不到位造成医疗差错屡见报道,加之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引起医院赔偿事件时有发生,而且金额巨大。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然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违背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反映。因此,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

2.2.6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的分录。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计入“累计折旧”科目。

2.3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足。

2.3.1医院成本核算不规范。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尽管《医院财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但只是从原则上对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作了笼统的规定,而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支出科目设计难以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的需要,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未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1)只计算医院和科室损益,未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如病种成本和单位服务成本,若要计算必须开展专项研究。

(2)费用分摊缺乏分摊基础:各个医院在对管理费用,成本中心的费用等如何分摊到科室成本中,由于分摊标准不统一,都执行各自的分配方案,多以收入、人数、人次为分摊基数,没有根据实际的资源耗费作为分摊基础,从各个医院报表数据看,无法横向比较,不能如实反映哪个医院管理水平好坏。

(3)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现行医院成本制度着重成本计算的结果而非过程。并未讨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不易显示资源的使用,配置与效率,不能提供运营收益情况,无法提供非财务信息,无法合理显示部门绩效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已普遍开展,医院先行垫付医保患者医疗费,医保部门实行按定额同医院结算费用,患者费用超过定额,医院要承担超支费用。因此医疗机构不再是做的越多,赚的越多。医院必须适当的利用医疗资源及精确地控制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利润。[2]

2.3.2计提坏账准备的不合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金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这是为了解决医疗欠费问题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正确核算收支结余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这项规定尚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3.2.1应收在院病人医院费科目余额包含预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去预收医疗款的净额才是医疗欠费。因此,坏帐准备的计提基数应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医疗款之和。

2.3.2.2医院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5%计提坏帐准备,而企业按3‰~5‰计提坏帐准备,医院与企业相比大10倍,使医院经济负担过重,易使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应降低计提比例。而且。医疗欠费不是医院经营失误造成,更多是社会原因造成,政府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医疗收费末提高到按成本收费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负担一定的医疗欠费。

2.3.2.3在年末计提坏帐准备,会造成年末当月的管理费支出增大,并不能真实反映每月的费用支出。因此,坏帐准备应每月按实际应收医疗费进行预提,年末调整,多减少补,以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准确性。

2.3.3医院药品核算有一定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统一了药品核算方法,药品购入后一律变为零售价,保证药品价格在医院的统一,简化了药品入,出库的核算手续,药品折扣直接计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但在药品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价格政策变动频繁,药品折扣方式也不再是影响药品收入虚假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库药品按零售价计价,而科室,制剂室领用药品,都要核算进价和零售价,药库盘点也要按进价和零售价核算,否则影响药品综合进销差价率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药品成本的准确性。

2.3.4未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购置的各种材料物资(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都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动,各种物资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巨大。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完全实行“零库存”不现实。不计提资产减值违背了核算为管理服务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要求。

2.3.5无形资产核算不具体。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信誉。为了提高竞争力各医院每年都开展大量能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真实,违背配比性和可比性要求。从十六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后,医疗行业的合资,合作逐渐增加,医院使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还可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现行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医院进行具体操作,无法进行。

2.3.6负债反映不全面。专用基金中的福利,住房等基金。它从医院内部形成后,已成为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其放在净资产大类中,属所有者权益性质。实际上,它并非医院所有者可自主支配的资金。这种应当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等方面的专用基金,对医院来讲,实际上是一种负债。因此,应在负债中反映。

2.3.7净资产不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据此所述,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使用了固定资产等于固定基金的恒等式,因此,将固定资产中的水分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属于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中。同时,将应列入负债的部分专用基金(如住房基金,福利基金)亦列入了净资产中,造成了净资产的不实。

2.3.8奖金发放问题。现行制度取消“职工奖励基金”、“院长基金”和“业余服务收入提成”明细科目,取消了旧的奖金发放办法,但对奖金的计提和发放没有作出新的规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下问题:不管医院经营效益如何,或盈或亏,均可随意发放奖金,很容易造成分光吃光,使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而[2008]1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陕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虽然限定了奖金总额为绩效工资的40%,但未充分考虑各医院目前的运营差别,阻碍了职工积极性,影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前一种体制放的太开,造成混乱。而后一种规定又管的过死,制约发展。探索两方面兼顾的办法,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3.9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问题。新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这是国家治理整顿药品市场的重大措施。但由于对药品收入比例没有具体规定,使各地难以正确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各地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药品收入比例的标准,不能摘一刀切,并且实行分步到位,逐年下降。目前,综合医院按下列比例较为合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设备简单,医院收入少,业务收入主要靠门诊药品销售,因而药品收入比例可相对高些,可定在50%~70%;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城市小医院),医疗设备一般,可定在50%左右;三级医院(大中型医院)高、新设备多,医疗环境好,医疗收人高,可定在45%以下;专科医院可根据不同病种的用药情况来确定。

2.4会计报表体系不足。

2.4.1报表体系不完整。医院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以反映当期的收益和费用。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主要报送报表有主报表3个“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表”。辅助报表2个“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1个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报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医院财务明细状况,但是作为报表体系,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及时有效的分析医院的业务活动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评价现金运转效益和效果,及时进行经营决策。借鉴国外非营利性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经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尽管实施的医疗保证制度各不相同,但是,财务报告体系却存在共同特点。以澳大利亚为例,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3张财务报表和1张报表说明书:①经营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经营的收支情况。②财务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资产,负债,权益的全貌。③现金流量表。反映提供卫生服务以及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变动情况。目前我国医院还没有编制这类报表。[2]

2.4.2未制定医院主体及所属分枝机构会计报表合并事宜。在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第五十五条规定“医院举办的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是医院财务收支的一部分,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应与医院合并编制财务报告。”这一规定明确了非独立核算分院的财务报告应与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但具体如何合并编报,未做规范,对非独立核算产业如何编报也未提及;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怎样编报,更未给出解答。

2.4.3业务收支明细表问题。现行制度的“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取消了“管理费用”项目,将“管理费用”的所有纵栏支出项耳每月直接摊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相关项目内,“管理费用”所有的明细支出项目全部消失,这就不利于对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监督及分析,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笔者认为,应在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增设“管理费用”项目,在项目纵栏最后增加一项“管理费用”。

2.5对特殊项目的会计处理未做规定。《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一些特殊事项如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医院的合并与分立、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非货币易、关联方关系及交易、营利性医院的税务处理等的账务处理未作出规定。医院是个经济实体,除了财政预算一定量的补助外,其运行方式与企业类同,企业遇到的特殊经济事项医院也同样遇到,所以医院应参照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3.《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体思路为:由于医院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医院既不像企业那样完全为了营利,但又不像其他事业单位那样经营性较弱,政府支持资金又很难足额保障。因此,《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须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际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结合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会计制度》,便于国际间形成会计交流,便于各类医院间纵,横向比较分析,使之能为政府,医院外部等有关方面以及医院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的会计信息,形成具有我国医院特色的,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办法:

3.1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如果营利性医院套用公立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则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医院经营成果。所以,非营利性医院无论公立私立均须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可完全和企业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和公商行政部门审批后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3.2调整医院会计科目设置。

3.2.1医院资产类科目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医疗款、坏账准备、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物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开办费、其他长期资产等科目。

3.2.2医院负债类科目应设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在院病人医药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应缴税金、其他应缴款、预提费用、住房基金、公积金、医保金、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2.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事业基金(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在此科目核算)。

3.2.4收入类科目设置:财政正常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等科目。

3.2.5支出类科目设置: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3.3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3.3.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报表既现金流量表,无法反映投资和筹资本身的情况以及筹集资金的规模和具体来源。为了反映一所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还需要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以反映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医院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关医院先进流量方面的信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医院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分析医院收益质量和影响医院现金净流量的因素。为此,医院应增设现金流量表。

3.3.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应根据医院业务情况并参照企业有关方法编制,医院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赚取和支出信息,以反映企业现金周转的时间、金额及原因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当期现金净增加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3.3.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预收款及职工结算退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项目有:付出的人员经费、购药款、材料款、水电煤等业务费、邮电办公用品等公务费、职工培训等费。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直接通过期末的科目余额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进修费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医疗、药品支出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中除去购置费的部分,“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科目分析后填列。

3.3.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是指医院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取得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以及无形资产的购置与转让。其现金流入项目有:收回的投资款,获得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股利、利息)。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能了解医院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对外投资或内部长期资产投资的程度,以及以前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信息,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也可直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吸收上级财政拨款,银行借款的借入与偿还等的现金流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收到的各级财政拨款,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吸收上级拨款与银行借款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医院为获得此类现金流入流出而付出的代价。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3落实医院财务统管要求,财务报告就必须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据此,笔者认为,医院对外财务报告应该全面反映出主体医院,分院,经营类实体的总体情况。在编报时区分分支机构的性质,将分院和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经营类实体由于和医院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只能单独编报,主体医院通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科目对其核算,反映。分院财务报告要和主体医院合并编报,而不是现状的汇总编报或分开编报。理由是:汇总编报不考虑抵消事项,存在虚增债权债务等,使对外报告信息不实;分开编报不能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因两类分支机构性质不同,报告时有所区分:

3.3.3.1经营类实体。主体医院应将对经营类实体的所有投入,重新进行清理核实后,全额记入对外投资科目,收益记入相应投资收益科目。主要通过这两个科目对其核算管理。

3.3.3.2分院。对于分院,不论是否独立核算,均合并入主体医院范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分录的编制上可参照《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来操作。

通过这样处理后,解决了医院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困惑,使医院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基本达到全面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的目的,完善了医院财务统管要求。

参考文献

医院会计论文篇11

医院会计档案是医院日常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从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从预算资料到决算资料,从会计凭证到记账凭证,从成本核算到工资发放,一系列的财务管理过程最终形成会计档案。营改增后,电子发票数量逐日增加,用户可以通过扫码或邮箱获取电子发票,一些建立网上报销系统的企业,已不需要粘贴纸质发票,实现了无纸化报销。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2012年开始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每年节省库房约400平方米,不需异地调卷,立卷环节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在物联网、云存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一、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医院会计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1)档案数量愈见增多。按照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中数量最多的会计凭证保管期限由15年增至30年,很多年难以销毁,销毁档案所腾挪的空间又不足以存放新产生的会计档案,为库房存储空间带来极大压力。(2)纸质会计档案查档不便。会计档案经移交档案室后,财务人员及其他职工如需查阅会计档案必须到档案室,一旦财务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某一方无法到场,就无法进行档案查阅。(3)电子发票报销未开展。自2016年开始,电子发票已被各行各业使用,而在很多医院,仍停留在纸质载体的管理层级,甚至在电子发票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财务报销仍需将电子发票验证打印,电子发票的便利与现行纸质发票的管理制度已然无法对接,甚至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职工报销的难度。2.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的法律保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及其法律效力逐渐得到认同。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4号),于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2015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认可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地位和效力。2019年4月26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提到: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19年1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提到:“电子数据包括下列信息和电子文件:……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2020年新修订的《档案法》中明确提出:“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改为电子会计档案提供了法律保障。3.医院现行管理系统的现实依据。医院现有OA系统、HRP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学设备管理系统、LIS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分属各部门管理与运行,互不关联,输出与存储格式不同,与档案管理系统互不兼容。这些业务系统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展与体现,同时是信息化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但也为医院信息化整体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自业务系统的运行或多或少都在产生电子文件,如财务工作中,工作核算、绩效考核、各项明细账目等都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生成;人事工作中,职工花名册、职务职称任免等都在人事系统中管理。目前,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需要解决的是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及电子文件归档问题。

二、顶层设计: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

1.统筹协调,系统数据兼容对接。大数据、云存储时代,数据集中、共建共享是发展趋势,高度系统集成是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分散式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新修订的《档案法》第三十六条提到,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相互衔接。第四十一条,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构建医院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集成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各业务工作系统,分系统内各自部门运行,并最终都与档案管理系统关联。对各业务系统中应归档的原始数据统一采集,所有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档案都可直接归档至档案管理系统,并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获取数据。2.统一标准,技术规范设计科学。在医院层级实行统一管理流程、统一元数据管理、统一归档标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重要部分,既包含前段财务业务流程,也应符合电子档案的归档格式与标准要求。首先,梳理财务业务工作,确保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输出电子格式,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归档流程,确定“单套制”与“双套制”的适用范围。其次,制定数据接入技术规范,包括文件格式、接入频率、背景结构、校验规则等标准,实现数据在线归档。3.利用优化,归档与查档流程简化。纸质会计档案的归档流程可细分为打印、组卷、编目、装订、装盒、上架。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后,对于实行“单套制”保管的会计档案,可以省略打印、手动组卷、装订、装盒、上架等过程,将组卷、编目、移交等流程转至系统间进行。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对待移交档案定期移交,编制目录并根据统一设定的档号规则生成档号,打印移交清单,经领导审批后提交归档,编目信息、电子会计档案元数据等信息一并移交。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移交数据后,对归档信息各项要求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归档流程完成。查档利用流程进一步优化,电子会计档案移交后,拥有权限的财务人员可自行查阅系统内生成的电子会计档案,也可通过档案查询功能申请查阅存量会计档案的原文“数字化”版本;普通职工查档经由财务人员审批并提交申请(如图1)。

三、电子会计档案:数字化走向“单套制”

1.存量会计档案数字化。选取重要程度高、用户利用率高、纸张损坏率高的存量会计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存量会计档案的数字化可以解决异地利用的困难,方便财务人员的查档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到期销毁后,可延长电子会计档案保存期限,以备可能性的查考。存量会计档案“数字化”的范围应进行明确限定。会计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形成时间的近十年,形成时间越久的会计档案,其利用率会相对越低,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医院会计档案的利用范围相对集中于药品采购、大型设备购置、“三公”经费、科研课题经费、固定资产等方面。因此,可以将数字化范围限定在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专题数据库,方便利用。(1)会计凭证。利用率高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原文扫描,甚至是保存为OCR识别后可以全文检索的双层PDF/OFD格式;(2)非计算机生成、手工填写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3)非计算机生成、手工填写、永久保存的年度财务报告、部门决算。2.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电子档案“单套制”已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实行全部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在短期时间内难以实现,但部分会计档案“单套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财务部门推进电算化后,核算、内控等业务工作都在计算机端生成、查阅,打印出的明细账、工资册除了保存备考外很少被财务人员查阅,极大地浪费纸张与库房空间。实行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记账凭证、工资发放清册、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卡片等经由财务管理系统生成,在财务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对接的基础上,都可直接归档至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不打印纸质版本(如表1)。逐步扩大“单套制”适用范围,提高电子会计档案占比,通过条码条、影像系统扫描等方式关联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对单位内部形成的原始凭证进行数据交换,减少原始凭证打印步骤,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的开展。从实践来看,“单套制”“双套制”将会长期并存,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依赖会越来越强,因此,推进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甚至向“单轨制”管理探索势在必行。

四、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保障“四性”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如何保障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四性”进行信息检测与安全保障。区块链技术将各个区块通过指针形成不可逆的链式结构,每个区块都含有非对称公钥与私钥、数字签名、时间戳等信息,且每个区块都含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以此来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并允许下一区块的生成。区块数据存储于节点上,节点之间再通过网络形成共享平台。如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看作区块链中两个节点,各自系统中的每一条包含加密信息的元数据就是区块。财务管理系统依照统一标准,对数据进行捕获,由财务部门对元数据信息加密,提出移交存储请求,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将信息封装成新的区块,存储于区块链中,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区域链获取此信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必须掌握全部数据节点的51%,才可以操控修改网络数据,篡改难度大,几乎不可修改,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区块链智能合约机制可以按照预设的规范流程自动执行,通过时间戳等技术记录信息状态,可追溯信息,保障可靠性。运用区块链技术收集数据信息,减少人为参与,并通过共识机制检查文件格式、数据背景等元数据信息,各节点相互配合,保障完整性。区块链技术是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存储于财务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两个节点上,即使某一系统信息遭到篡改或丢失,只要另一系统正常运行,数据仍可恢复,并继续更新记录,从而保证可用性。区块链技术并不是独立的,而应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实践,只要有利于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都应用辩证与发展的眼光看待。

五、人才保障: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兼具档案、财务、计算机三方面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弥补精细化分工的弊端。无论是系统的开发运作,还是利用工作的审核批准,都无法脱离“人”的参与。现代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工作专业化的同时也造成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同时,系统互联,数据信息高度集中,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系统与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归档与利用的各种问题,具备财务知识与档案知识,可以解决归档的具体范围与在线利用操作细节。同时,系统互联构架于信息技术之上,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和互联网知识,可以自行处理简单的系统问题,减少因计算机人员忙碌而造成的在线查档延迟。因此,对涉及财务归档及利用的部门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组织培训,包括财务、档案、计算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拓展培训深度与广度,为医院会计档案的智慧化管理储备人才。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技术发展的必要过程。构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平台,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由对会计档案的实体管理转向数据管理,由基础核算工作转向管理监督工作,发挥档案的决策辅助作用。开展电子会计档案与档案管理的共建共享,实行部分会计档案“单套制”保管,甚至向“单轨制”管理模式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节约财务人员频繁到档案室查档的时间,节省职工报销审核来回奔波的时间。

参考文献:

医院会计论文篇12

1、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全面、真实。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考虑了因折旧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额的影响因素。而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互背离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后,其账面价值并未减少,反映的永远是原值,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2)由于公立医院的建院时间都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较低及修购基金提取比例较低,造成提取的修购基金远远无法满足房屋修缮和固定资产更新需要。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发布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