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7:35

精细化学品论文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1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化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在开课之前我们做过调查,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是,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二是,你了解精细化学品吗?三是,你选这门课主要是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同学直接就说没有其他的科目可选而只能选该课,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说不出所以然,只有个别同学表示虽然不能讲清精细化学品的概念,隐约认为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想通过精细化学品的学习来掌握一些配方技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是学生自己选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开课过程中,首先在绪论中主要讲授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特点,作用,主要内容,发展趋势,通过这几方面问题的阐述,主要使同学解决了调查中的前两个疑惑。绪论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如涉及到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DNA测序用到的染料、液晶染料、防火涂料、变色龙涂料等功能性染料和涂料时,学生反响很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课程的进行,具体到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理论性非常强的枯燥知识,如解释高性能颜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下来。我们又做了一次调查,就是让大家谈一下上课的感受,主要是指授课内容方面,很多同学表示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仅靠授课教师的叙述引不起很大的兴趣;另外,存在着个别学生请假或逃课的现象。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有些同学认为逃课无关紧要,只要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辛辛苦苦查资料、备课,学生没有接受多少。这就促使我们对课程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既包括染(颜)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认真备课,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知识涵盖面广,而学时少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时,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由于是“同学讲,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如光与色的关系,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加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精细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精细化学品(表明活性剂、化工助剂、农药等)的性能、品种、原料生产、生产工艺等,是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化工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能丰富其相关的有机化学生产知识,掌握从简单化学品或天然化学品(利用苯、脂肪酸、乙醇等)通过化工生产合成出具备一定功能作用(例如去污、抗氧化)的产品的能力,可初步具备化工生产过程设计和工艺控制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也能显著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教学多从反应类型出发,过多专注于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而学生的生产小试及生产过程设计及工艺控制未被重视,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达不到应有的目标——“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结合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与学生、学院、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培养目标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自身情况,选取实用性较强、学生易理解的生产过程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并没有集中学习精细化学品生产的主要反应,例如磺化、硝化等复杂的反应机理,而是从不同类别的精细化学品出发,主要有表面活性剂、化工助剂、胶黏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内容包括其作用、目前国内外生产情况分析、生产小试、工艺设计及流程控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学习内容选取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跟着学”转变到“自主学”,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2.1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已渐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细化学品产品(例如洗衣粉、化妆品等)展示及学生的产品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有迫切掌握其生产的工艺的愿望,因此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力和创新力;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实质来理解每类反应,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理解到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

2.2 课堂教学与生产小试相结合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学品的理论知识,这些并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的,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每种教学过程中均有设计生产小试,例如在表面活性剂单元中,将理论教学与十二烷基本磺酸钠的制备实验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理论+操作),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校外参观与流程设计结合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掌握初步的合成和工艺流程设计控制能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江苏洁丽莱日化有限公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产品肥皂的生产工艺,并在教学最后环节设置了同类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培养了学生对基本精细化工生产的流程和工艺控制参数的准确把握,锻炼学生能熟练查阅相关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工艺参数,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地设计工艺流程;其次,流程设计过程中提倡学生利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出流程图,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符合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将流程设计与企业实习报告结合,提出自己观点。整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精细化学品反应理论、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能力。

3 综合多种考核方式

针对我院学生情况,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总课时为80 学时,其中理论课60 学时,生产小试10学时,实习报告及流程设计10 学时。在教学考核中,综合考虑三个方面:(1)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体现;(2)学生平时课程投入,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作业、课堂提问回答情况等;(3)学生的操作水平,主要考核学生小试实验中基本仪器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册、实习报告册及课程设计图。所占的比例为6:2:2。多种考核方式结合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更好地让学生和教师掌握教学效果,能及时通过教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中我们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理论知识与生产小试相结合、校外实习与流程设计相结合,综合多种形式考核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这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将更好地开发“学院、教师、学生、企业”各方面资源和潜力,为我国精细化学品生产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毓,张明.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3(6):72-73.

[2] 张彩霞,何小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时刊,2009.12.12(23).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3

有品位的教师,把知识的教授当做学生成长的载体,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同时,更关注于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有品位的教师,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精于教学构思,善于创设情境。他不仅为学生开启了探索世界的知识之窗,更培养了学生出校“入世”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有品位的教师大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其专业素养是在课堂上的语言品位、学识品位的自然流露,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提升教师品位很重要,而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点。

一、在阅读思考中提升专业品位

读书是教师的标志,是学校的希望。教师是文化人,文化人终生离不开读书。读书、写书、引导学生学会读写是教育工作者的三大使命。但是,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当前很多教师与读书渐行渐远。读书,可以帮助教师续接文化血脉,提高文化格调,强健文化人格;可以帮助学校提升品位,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思路。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教师职业特征,需要博学和睿智。读书能增进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应把学习、充电作为自身需求,且读且思,且思且行,汲取他人的经验,提高并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读书是教师淡泊心境、远离浮躁的必然选择。读书可以使人们富有思想,成为一个精神贵族,潜心读书无疑是智慧的选择。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伴我行”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学校应努力营造学习化的氛围,倡导“集中与分散、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做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与大师对话,与专家探讨,让自己的大脑充满思想者、智慧者的声音,让教师用先进的理论,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同时,学校可定期地组织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等交流研讨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研讨的氛围。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参加交流、讨论等活动,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中提升专业品味

有效的准备和预设是创造精彩细节、提高教学实效的保障。在教学中首先应构造框架,预设“主情境”。以“主情境”的形成整合资源,是聚焦课堂教学关键的有效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情境”既然能整体地带动学生理解教材,又能形成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探究活动,这样应能有效克服无关的教学问答,零敲碎打的教学等弊端,让教学结构与细节脱颖而出。

其次,预留时空,预设“弹性区”。俗话说:“有客乃长。”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课堂充满变数,教学设计永远只是一种有待检验、改良和完善的计划。因此,课前预设不能密不透风,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学生的生成与发展留下“弹性空间”,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更丰富,师生互动道路才会更宽广。

最后,应进行情境模拟,预设“应急预案”。在教学中节外生枝的事会时有发生,因此,在确定教学思路之后也应有必要的应急预案,可以对教学过程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教师又该怎么引导?多模拟情境,多估计情况,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教师才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三、在关注教学细节中提升专业品味

教学细节是教育行为的最小单位,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教师要关注教学细节,努力追求教学的合理、智慧化、精确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境界,做一个高品位的教师。

教学细节决定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决定教师面对特定教学对象和精彩的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氛围,审时度势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细节是当时特定情境的偶发事件,因此,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常思常改,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如何在预设中绽放教学精彩细节,提高教学实效性,展示自己的风采,笔者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向书本学习。多读一些教育名著,更新教育理念;向名教师学习,思考并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强化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意识,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

2.精心构建教学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在于它的观赏性,更在于它的实践性。缺乏教学实效的教学细节,无论多么精彩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精彩的教学细节既可以预设,又可以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对文本、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要用浪漫的情怀去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精彩生成。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瞬间,捕捉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这样,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教学细节的同时成就智慧人生,成就完美。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有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教师要记录教学细节,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同时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4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对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的改变,通过其差错率进行评价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优越性。结果 传统药房管理模式与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差错率为0.9%与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部门,药房管理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代要求,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让医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有效化的提升。

[

关键词 ]精细化;药房管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77-02

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Model in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in Pharmacy Work

WANG Hui

Dispensary ,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gyang,Henan Province,45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fined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in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work experience. Methods through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hrough its error rate evaluation of superiority of fine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Results traditional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with fine chemical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error rate was 0.9% and 0.2%, 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window of Foreign Department of hospital, occupy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of pharmacy management,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imes, fine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of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let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

[key words]Fine;Pharmacy Management;Application experience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群众的重要窗口,属于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一个场所,不仅肩负药品的调配,也需要负责合理化使用药品和药品的临床监控等工作,具有专业技术化、经济化、咨询指导性和服务化的具有多元化的全面工作性质和任务[1]。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在当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所谓的精细化药房管理是指运用程序,在标准和数据条件下实现“精、准、细、严”的管理,从而使得各组织单位更加精确、高效的协同和持续进行各项工作[2-4]。采取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医院也显示出其“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优势。笔者通过分析对比差错率比较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统计2014年7~9月(传统药房管理模式)及2014年10~12月(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两个阶段的医院门诊药房差错率。

1.2 方法

2014年10~12月实行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门诊药房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药品质量为核心,因此人员管理、药品管理和目标管理、人性化服务更是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1.2.1 人员管理 对门诊药房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严格遵循《门诊药房工作制度》和《门诊药房岗位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新旧合一,通力互补”、“持续学习,学以致用”、“兼优奖励,鼓励进步”、“严格管理,精细分工”。当下医院,各项新技术不断在医院门诊药房中应用,门诊药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5-6]。新进药学人员接受现代新技术教育,熟悉大量新技术及理论,思维创新;老员工则在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熟悉了解各个流程、规范。通过整合性的新老配合,相互学习,通力互补各自不足,优势互补。药学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化的药房管理需要:开展各种学术讲堂、学历交流论坛、定期考核等,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员工学习和全面进步,也让他们进行学习改进。设立奖励惩罚制度,严格落实,对于工作负责优秀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于工作不认真和经常出错的员工进行批评惩罚,严明纪律,提高药品发放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员工自身的专业、特长、性格、学识等存在差异,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工作分配,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1.2.2 药品管理 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多为人力型的模式,工作效率低下,出错率也很高。采用精细化管理不仅加快配药速度,也减少出错率,同时满足药房空间、人员限制的影响[7-8]。①对药品采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药品进行采购、存货分类、出货及库存盘点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合理整理药房信息,便于调用;②对于特殊药品进行另行管理,贴放警示标语,合理规划;③定期对于门诊药房出现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建立档案,定期召开错误研讨会,寻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④合理安排门诊药房的用药信息管理、药品分类及窗口排队等,针对某些特殊或者专家科室药品,可设立专业取药窗口。

1.2.3 目标管理及人性化服务 着力强化药房服务细节,顺应倡导的“仁爱、和谐、严谨、卓越”的人文精神,坚持“医诚、业精、质优、价廉,对生命和健康尽职尽责”的服务准则,建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现代化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模式。落实人性化服务,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尽力耐心的为患者、咨询者答疑解难[9]。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c2检验。

1.4 观察项目

差错率:计算方式为药房出错案例除以其业务总数,然后再乘以百分比就等于差错率。

2 结果

从观察结果看,两个阶段的药房差错率分别为0.9%及0.2%,这两个阶段上报差错率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统计学处理,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32,P<0.05)。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最初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其本质目的就是要最大化的降低生产与供应过程当中的浪费,实现流程优化[5]。目前,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药品的更新周期也就越来越短,品类繁杂,数量繁多。想要提升药房工作效率,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对药房进行规范管理,可最大程度的削减多余步骤。精益化管理是一种为了减少对时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争取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思想方法[10-11]。药房的服务工作人员和药房空间都相对有限,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无法保证用最少的付出给患者提供最优服务,提高患者对药房满意度。同时药品管理多采用人力型的统计管理,具有人工化,采用计算机化、信息化系统对药物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有条理地进行药品整理,降低药品发放过程中的出错率。运用精细化管理,可以让药房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变得精准、细致以及高效,最大化地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进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1]倪明,周望溪.浅论规范门诊药房管理[J].中外医疗,2011(10):135.

[2]吴伟文,冯超慧,黄伟娟.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25-2226.

[3]肖庆中.药房中药调剂的精细化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38-239.

[4]黄先彤,杨凤林.精细化管理理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52,155.

[5]邢明,易利华.走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误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23-24.

[6]朱红兰. 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 参花,2013(10):137-138.

[7]张彦慧.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 (5):466.

[8]李丽.浅谈医院药房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80-381.

[9]罗润嫦.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3,12(1):46-47.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5

1多种教学教材结合,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提高兴趣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需要,本课程可使用的教学媒体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增加录像教材、及ppt课件。

1.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要求体系完整,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指导内容有机融合,以适合课程教学的需求;使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体现技校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1.2录像教材

根据课程专业性特点和我校没有精细化工实训室的现状,采取有重点的系统讲授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的特点,通过讲授、演示等手段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实训的操作技术和工厂实际生产状况。可加强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

1.3ppt课件

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讲授的方式对教学难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主要内容有各章难点解析、典型案例及习题指导等。通过交互式的设计,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多种教学媒体中以文字教学为主,其他教学为辅,以补充单独文字教学方式的单调性。多种媒体的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便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能够让学生间接感受到工厂生产的氛围,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1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又较弱,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对原来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再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虽然课堂讲课时间较长,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教学过程较为单调,但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种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能使各学科加强联系,并举一反三。不失为一种针对技校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注意学生课外能力培养,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虽然课上时间互动较少,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增加了与学生课外互动的时间: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一些培养能力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化妆品这一章时,让学生根据所讲知识,检查自己的脸部皮肤属于什么类型,应该用什么类型的化妆品,什么样的原料适合自己的需要,根据相关课本知识及查阅相应材料,确定自配化妆品的配方,再根据配方原则进行修改,学习完工艺方法后,确定生产的方法。

2.3绘制流程图,并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工艺流程的介绍,内容繁多,很多产品的生产本身就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方法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流程,如果老师都用挂图或单纯的课件展示讲课,就会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容易混淆。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流程及流程图的内容,可将学生分组,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完成以下任务:了解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及其用途;基本弄清楚物料流向;整理流程概述中涉及的工艺条件等知识点;按照绘图要求绘制工艺流程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要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组的同学听,其他同学在做好笔记的同时要找出不足和错误之处。然后进行讨论和解释。教师可以偏重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偏重于解决学生的疑问,并注重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课堂讲课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4进行案例教学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课程中,很多产品的生产及特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课本中每一个都介绍的很复杂,学生容易弄混,把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做成课件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总结知识点的能力,让学生对比所讲述的案例自学相似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又能加深印象。

2.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很难开展类似项目化的教学过程,所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比如图书室、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展开一个全新的平台,也为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3.1在讲课中联系生活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趣味。比如讲洗涤剂时,可播放一段“一个学生一天生活”的剪辑视频,让学生找出在哪些环节中我们涉及到了洗涤剂,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在讲解洗涤剂的配方,通过回忆已学过的表面活性剂的内容,让学生大胆推理不同的洗涤剂可选用那些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并通过观察生活中自己有的洗涤剂的配方,检验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4]并思考我们在买洗涤剂时推销员所说的话是否都正确可信。

3.2围绕社会热点展开教学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的关于食品的“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的事件,针对相应的热点报道,让学生搜集信息,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热点报道中的有害物质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如何辨别我们周围的食物中是否添加了非法的添加剂,非法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很多不合格产品中为何会使用非法添加剂。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工业要重视添加剂的滥用危害问题,提高行业本身道德标准。

3.3加强实训建设

我院到现在已经建成了啤酒和洗涤剂的精细化工生产实训室,让学生们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并参与进来,让学生记忆深刻,该部分的学习效果就非常好。但是还有很多模块的实训建设还是空白,为全面加强教学建设,就必须加强实训建设。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44-02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学化学和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之间的应用型工科学科,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精细化学品生产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上精细化工在化工比重达85%以上,我国只有50%左右,而我们安徽省比重更低。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发展起相对集中的精细化工产业群,这也为安徽的精细化工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对利用生物质生产精细化学品的技术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开展精细有机合成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省乃至我国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品生产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提高生产中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十一五”和安徽“861”行动计划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撑产业;精细有机合成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一、已有的理论实验基础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承担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天津大学唐培堃和冯亚青主编的《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第二版)。该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主要有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理论、精细有机合成的基元反应以及有机合成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十三个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组成,各个单元反应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的较多,其中不但有一定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拥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在教学时如果仅仅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或讲授实践知识,将教材上反应的特点与规律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板,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另外,如果执行教学计划时,理论课与实验课间隔时间过长,课程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失去。与《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是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该课程作为一门高年级的化学工艺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必修课,是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应用的一个延伸。该课程希望通过具体的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验操作培训,来强化并提高学生的有机合成实际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精细化学品的掌握。同时,希望通过该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继续深造和就业打下基础。然而,目前就《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而言,除了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我们学校和有很多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的课程;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这类实验课,然而与《精细化工工艺学》相配套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方式的综合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实验项目及相关的实验条件、实验药品、实验仪器都是教材上规定死的,甚至一些实验工艺相对陈旧落后,有时候常常是让学生依照讲义,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利于提高学生科研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高年级专业实验训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安徽省委文件《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曾指出:我们要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并且广泛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本专科生实习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将高等教育不断延伸到企业,并最终融入进社会。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时展的需要,全国各地很多的地方院校纷纷提出应用型和工程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黄山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校发展前景,也将学校定位为地方型应用型本科院校。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宗旨及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建设特色,面向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开展精细有机合成实验,提高学生对精细有机合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和黄山安徽永佳集团及其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恒(新)远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华惠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强力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华兰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创联洗涤科技有限公司、黄山新力油墨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一批当地龙头企业研发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开展此类实验的条件。

二、拟开展的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改革的起点是首先要建好相关的实验平台,并设置对应的实验内容。我们拟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就是以《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中的十多个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理论知识为指导和当地精细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为依托,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拟开设出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实验:实验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醇硫酸钠的制备。实验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合成。实验三:阻燃剂—四溴双酚A的合成。实验四:内酯类香料—香豆素的合成。通过开展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1)了解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和一般制法;(2)学习增塑剂的基本知识;掌握酯类增塑剂之一DnOP制备的实验方法;(3)学习阻燃剂的基本知识;掌握直接溴代法制备四溴双酚A阻燃剂的制备方法;(4)学习合成香料的基本知识和用Perkin反应制备香豆素的实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普及学生对绿色化学含义的真正理解;弥补我院没有开设精细有机合成实验课程的不足;并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开展这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实验,可以分别设置不同实验条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精细化工工艺学》实验课程课题组的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中硕士博士人数比例占全部成员的70%,既有多年从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和精细化学品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又有长期从事精细化学品产品开发工作的企业工程师,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多次承担各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企业技术研发改造项目,积累了很多教学改革和生产实践经验,并且黄山学院和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对这项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也将给予大力支持,他们承诺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提供到企业调研和测试等方面的便利,这些条件将能保证本实验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培堃.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高兴文.《有机合成》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学试剂,2010,32(2):189-192.

[3]李江胜,李浔,黄朋勉,等.逆合成分析法在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38(7):254-255.

[4]张庆,王键,滕俊江.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6):222-223.

[5]张庆,巩育军,苏秋芳等.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33(12):108-109.

[6]王巧纯.精细化工专业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8]徐金明,李长江.《精细化工工艺学》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6-186.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7

根据学校推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调研情况,学校组织班主任进行班级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和开展班主任论坛,通过经验交流懂得了管理理念、理清了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了精细化管理制度,更加明确了班级管理的方向、任务、办法。

二、精细化管理强调一个“精”字,注重一个“细”字

根据班级精细化管理理念,学校要求各位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对待每一种任务要精心,每一个环节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对制度要细,管理过程要新,操作性要强,管理落实要到位,班级各方面工作要有条不紊地展开。最终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使班级管理更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分工精细化,工作实行包干制。把班级管理工作分成若干块,包括卫生保洁、门窗关锁、擦黑板、出黑板报、每日寄语、窗帘悬挂、眼保健操、十分千米活动等一系列包干制度,做到了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是班级的服务者,人人又都是管理者,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情感管理精细化,教书育人共成长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绝不偏信偏爱。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论成绩如何,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英雄!”的观念。

四、班级文化建设精细化,学生管理有特色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富有特色,都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布置的,很有创意。内容涉及班级整体布局、物品摆放、黑板报、名言警句、班级特色园、张贴物以及卫生等众多方面,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自主设计,形成班级特色和个性。各班进行了多种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如一些栏目“我们的约定”、“星光灿烂”、“我们的风采”、“佳作欣赏”、“我们的座右铭”、“班主任寄语”、“理想树”等,体现了“新、奇、秀”的特点。班级文化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五、管理过程精细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我校持之以恒地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在管理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项目主要是班级公约里规定的,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干部。每人都有一个登记本,每天及时把表现、分数记录到本子里的考核表上,并在放学时由班长收齐记录本,集中登记在班级日志里,第二天还给各负责人。考核表两周一统计,评出周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及不文明学生,并反馈在“学生月思想考核表”内,公布在教室里。一系列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由此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凝聚了班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六、学生活动精细化,养成教育结硕果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843(2013)03-0107-03

一、大学语文课的生存环境

大学语文课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科学技术至上的观点处于绝对的霸权地位,实用主义思想广泛流行,大学语文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在科学教育的猛烈挤压下,一些高校减少甚至停开大学语文课,从而为那些更具有应用性、技术性的课程腾出空间。另一方面,视觉文化异军突起。以电视为基础,包括电影、广告、服饰、建筑、城市形象等视觉图像媒体在内,视觉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视觉图像无处不在,有人形象地称这个时代为“读图时代”。图像不仅抢夺、霸占着人们的眼球,也正在成为我们创造、表达、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总之,图像正在对文字展开“征服”战。传统的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学教育,包括大学语文课在内,不可避免地受到视觉图像的疯狂侵袭。在这场不见硝烟的语言与图像的战争中,语言的败势显而易见,以至于有人感叹:大学文学教育已经失落!

为了改善大学语文课的生存环境,199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促使一些高校再次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来建设。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教育部也随后表态要在普通高校中推进大学语文课的建设。然而这些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努力也只能暂时缓解大学语文课课时急剧下降的窘境,而减少甚至取消大学语文课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要从根本上改善大学语文课的生存环境,提高理工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首先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人手。本文在此提出文本细读教学法,让学生直接面对文学作品,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习兴趣,希望借此改变人们对大学语文的看法,改善理工科院校中大学语文的生存环境。

二、细读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

“细读”这一术语起源于20世纪初兴起的英美新批评,是其核心思想之一,诞生于西方高等学府文学教学的课堂之中,因而与文学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1921年,英美新批评的先驱人物艾・阿・瑞恰兹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教学中率先提出细读法,他让学生对隐去作者和标题的诗歌进行反复、充分的阅读,然后做出自己的批评与评价。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这种看似简单、带有实验性的教学尝试受到热烈欢迎,迅速从剑桥大学涌入其他各高校的文学课堂,掀起了一场高校文学课堂的革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而达到顶峰。而且在新批评这一流派衰落之后仍然活跃于课堂之中,如今已经成为西方高校文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

细读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是怎样的呢?公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学者莱奇的归纳,他将新批评的细读分为十六个步骤:(1)选择一简短文本,通常为一首玄学派诗歌或现代诗;(2)排除“发生学”的批评方式;(3)避免“接受批评”的研究方法;(4)把文本看作是自治的、与历史无关的空间存在个体;(5)设想文本既错综复杂又高度统一;(6)多次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7)把每一个文本视为内在相互对抗力量的戏剧性展示;(8)注意力持续集中在文本上,集中在文本的语义和修辞的多层次相互关系上;(9)强调(坚持)文学语言本质上的比喻性的力量及由此而生的奇异的力量;(10)力戒意义阐释或综述大意,否则,应指明这种解释不等同于诗歌的意义;(11)关注和谐的文本成分,探寻全面平衡的或统一的结构;(12)对不和谐处和矛盾冲突的方面不予重视;(13)把悖论、朦胧、反讽用作克服(消除)分歧和确保统一的结构;(14)把(内在的)意义仅作为结构的因素之一;(15)阅读时注意文本的认知、经验的成分;(16)努力争做“理想读者”,创造出唯一真正的阅读法,真正的阅读包含重复多次的阅读过程①。

从莱奇对细读操作方法的详细总结中可以发现,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并没有过多涉及作者生平或者作品创作背景等传统研究关注的外部因素,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作品本身,将作品看作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研究语义、音韵、象征、张力、反讽、悖论等内部因素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逐节逐行分析,对它们进行提炼、挤榨、梳理,从而挖掘出每一种意义。尽管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因为切断作品与作者、读者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而饱受诟病,但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大学语文课的地位。

三、细读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一)立足语言,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基本读写、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

受文理分科的深刻影响,不少理工科院校的学科设置集中于狭隘的科学知识教育,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使理工科大学生不仅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文学鉴赏力都不具备,更有甚者写的论文文理不通、病句频出、错字连篇。特别是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汉语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学作品是一门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文本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来表达的……只有真正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文字,学生的语言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细读法的主旨就是让学生面对作品,阅读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在欣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过程中,细致地品读不同语境中语言的悖论、反讽、张力、意义,深入体会每一个字词的妙用,这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加强体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评能力

目前大学语文课仍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的文学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大量时间停留于作品,学生和老师都围绕着与作品相关的内容打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仅局限于老师归纳概括的几点中心思想。文学作品本身是什么,具有哪些独有特征,它如何通过一行行文字传递出这些思想内容等关键问题被巧妙地悬置起来,从而出现文学课堂上“文学缺席”的怪象。学生表面上认识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实际上并没有看懂这些字的意思,没有理解作品的意蕴。同时,很多大学课堂仍然以老师讲、学生听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介绍、剖析取代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分析,课堂上充斥着枯燥的说教,充斥着抽干了文学感性的空洞“话语”,刻板、教条、单一、乏味,把学生与活生生的文学隔离开了,其后果是学生学到了一套套理论和知识,却丧失了感动力、体验力以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细读教学法将于作品因素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作品本身,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于面前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具体的文学形象,体验艺术中波澜起伏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涌现出来的力量,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解释,发出自己的声音。此时,学生的个人经历、性格特征、知识背景甚至民族个性都会被激活,渗透到他们对作品的体验、鉴赏、批评之中,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种容纳了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自主阅读、批评性阅读的细读方法,能激活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有效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评能力。

(三)转变师生关系,激发理工科大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

文学课堂上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为,老师居于高高在上的讲台之上,学生端坐于讲台之下;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不可侵犯,学生只需接受不需发表个人言论,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这种关系中,学生只需要老老实实地在课堂上记录下老师所讲授的一切,对于作品,往往呈现麻木、默然、没有感觉的状态,不能讨论与争论,不能形成观点的交锋、碰撞,当然也难以产生思想的火花,实际上处于无为状态。细读教学法能打破师生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上下等级关系,成为一种师生平等面对文学作品的新型关系。对作品的细读,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权威、标准的答案,也没有从图书馆或档案馆找到答案的线索,学生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推理、联想和想象力,对作品做出独立的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细读法让学生由从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实践者,由无作为到有作为,由只听、只记、只背,到敢想、敢问、敢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训练、提升学生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使自我本质力量得到尽情的释放和展现,对大学语文课的兴趣也自然随之上升。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9

现代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水平迅速提高的分支,同时还为国家化工水平的高低提供依据。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中,精细化工产值已占有总数的60%至80%,如日本为58%,美国为60%,瑞士甚至为80%。然而我国仅仅只占化工总产值的40%左右。要想成为拥有一流工业化的国家,就必须掌握一流化学工业技术,掌握精细化工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所涉及的工业领域是非常广泛且品种丰富,深刻渗入到了国民经济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之中,它与现代工农业、现代科技、人民生活、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几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精细化工是当前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手段,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我国当前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当今科技发展以学科与学科,技术与技术间的交叉和综合为主要趋势从而不断深化与扩展。大多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学科已经渐渐与化学化工领域相融合,广为扩散,并由此出现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团体与技术团体,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化工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动力,并且为精细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方法。

目前为止,中国化学家已经合成了成千上万的新品种,如化妆品、颜料、食品添加剂、塑料会让橡胶助剂、造纸、稀土材料、催化剂、建材化学品等等。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得以不断扩大与完善,大量的国外化工公司顺势进入中国市场来打造精细化学品的市场,从而使化工产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面对一系列竞争,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的精细化工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第一,行业本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在精细化工发展道路上的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强烈的愿望也没能化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我国,尽管悉心研究国外的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出结果,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是较为困难的。

第四,产品结构不完善,系统的结构尚未形成。精细化工产品在我国大多是通过个各企业部分转产,产品领域不够集中,且市场调研缺乏力度从而导致精细化工产品无法形成系列化。

2.精细化工的国际发展情形与模式

在国际方面,精细化工实际上已经处于成熟的阶段,因此激励的竞争导致生产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他们在一边追求规模效益的情况下,一边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要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以促进机构进行有效调整,集中力量生产中小吨位的有机原料和专业化学产品,以技术为保持高投资回报的倚靠点。工业发达国家都为调整化学工业结构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重点转至精细化工。在最近的二十年里,精细化工和主用化学产品在化学总销售中的所占比重可谓是一路飙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看来,精细化工的发展要将立足点至于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并要遵循“以市场为前提,原料为基础,技术为关键”。首先要将市场至于首要地位,精细和专业化学产品同“大化工”生产经营的明显区别是其特定的功能表现在最终产品上,因此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开发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或是以推销这种常见形式来开拓市场。其次要以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来推动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第三,要充分投入科技力量,将技术开发至于首要地位。不断研制创新精细化工产品,高技术含量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经营的出发点,技术是决定精细化工企业命脉的关键之所在。美国各化工企业在1995年用于化工研究的费用高达173亿美元,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药业占销售额的10.4%。另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步骤繁多,能源消耗量大从而使影响到生态环境。环境与生态问题是新世纪化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不断研制新工艺以减少“三废”,从而促进副产品的开发和溶剂的回收。

3.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细化工由导入期向发展期过渡,其精化率以由原本的40%左右慢慢的增长到了现在的50%—60%。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将精细化融入进来,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促使产品高档化、复合化、精细化和多功能化得以实现,使之朝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新世纪的精细化工主要是以“绿色”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所谓“绿色”精细化工是指精细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态的“绿色”化,模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或是功能来建立起类似于“生态者、消费者、还原者”所谓精细化工生物链,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再生、废物再利用、分离降解等各种方法促进精细化工的有效循环,环境友善和清洁工艺所产生的“绿色”产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曾忽略的问题,“绿色”高新精细化工将必定成为新世纪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以更为全面的理论同技术来促进精细化工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造。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于是对于精细化工产品所提出的要求也随着更新,同时新技术的兴起也推动着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为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是精细化工产品日益融入到各国国民经济中去。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如此也决定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科]

【参考文献】

[1]Peter Pollak Kirk-Other’s Eneyeloperl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Vol10,4th cd.[M].NewYork:John Wiley & Sonslne,1993:900-929.

[2]Stephen C.S.Customer chemicals[J].Chem &Eng New72(5):26-54.

[3]祁生鲁.现代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与产品合成工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彭安顺等.精细有机品化学[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10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始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最初该学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和条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强调在教学中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由于成效显著,使得该方法迅速被其它院校所采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但专业局限在法学(律)、医学、经济、商学等。该方法在化学化工课程中的应用较少。同时,在高校化学专业课程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人们普遍把课程研究和改革焦点集中在必修课程,而忽视了对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和知识延展性,对其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改革的研究很有必要。

笔者承担我校的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研究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化工、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帮助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初步了解精细化工产品和提高学习化工专业兴趣的重要作用。这门课虽然包含大量的产品实例,但是大都是泛泛而谈,甚或一笔带过。以往,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大多采用理论简述和产品简单罗列的方法。该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应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其他同仁的宝贵经验,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具有较为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工专业的兴趣

应用化学和化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来已经学习了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面对的都是艰涩的理论知识,同时,多年来化工背负的“操作瓶瓶罐罐和污染严重”的名声,更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提供活生生的产品实例和经典的生产解决方案,结合多媒体授课形式,将会使学生看到化工创造了当代整个物质世界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作用,会提高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前所述,学生在学习四大化学和其它专业基础课后,虽然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最多也仍是“纸上谈兵”,不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例如,表面张力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表面张力的方向对许多学生来说更是难懂。只有在《精细化学品化学》中学习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部分后,才会对表面张力有彻底的理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重要用途等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会使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更深入、更直观。

(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般来讲,知识可分为3个层面,即原理性知识、特殊案例知识(智慧)、把原理和规则运用到特殊案例中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学校教学只传授第一层面的知识,或称为书本知识;而学生掌握第二层面知识较少,因此,对第三层面知识的掌握势必减少,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第二层面知识的缺陷方面得到有效弥补,从而也可以增加学生第三层面的知识。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1)学生渴望真正掌握精细化工方面的知识

在习惯了大量单纯的公式、分子式和直接理论讲授后,学生非常渴望能够接受到由生活实例到化学理论、由浅入深的全新教学模式。案例直接导入法正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和生产实例入手,将多彩多姿的使用过的、看到的、听到的精细化学品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逐渐引出产品的作用原理、公式参数和具体产品组成规格等,势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2)学生的前期知识积累充足

在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大化学、高分子化学、反应工程等化学专业基础课,前期知识积累充足,完全可以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中的基本理论。此外,已学了应化和化工专业课程的学生已经进行了课程实习和参观实习,对工厂和化工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也有较大的帮助。

(3)教师具有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方式的动力

作为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多年来也苦于“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教师认真备课、力图讲解系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所学课程似懂非懂,不感兴趣。所以,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后,经过认真探索,案例直接导入教学法已经初见成效,教师更愿意深入研究,广泛发掘合适的案例,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多变、适应广泛的案例教学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

二、案例教学法组成和实施程序

在已有的案例教学法中我们看到,实施步骤可设定为设计案例、剖析案例、解决案例和推广及升华案例4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剖析案例。也有采用顺序和逻辑多案例讲述、结合提出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笔者结合教学要求、教学实践和前人经验,总结出直接导入案例教学法,其实施步骤归纳为:

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

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的作用原理很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三、案例举例及剖析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

首先,导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精细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有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

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具体讲述和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当然,在回答问题时要详细地讲清楚某产品或某概念、参数的定义、分类、使用范围以及测定方法等。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近3年来,本教研组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在13个精细化学品专题均设计了合理的案例和实施步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往学生看到和听到的,只是简单的知识和理论传递,倍感生硬和乏味,兴趣不大,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今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很多同学对其中的问题饶有兴趣,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下课后主动与老师探讨。此外,学生对自己专业前途也增强了信心,很多学生表示对某一个精细化学品专题感兴趣,愿意到公司、企业大显身手,反过来更提高了学习此类专业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2.学生掌握精细化工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大量案例,对化学化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提出问题到上升理论理解的过程,使其对化工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能够达到看到一个精细化学品就想到其主要原理、参数和用途,而这些基本知识,正是学生在就业之前所应该初步掌握的。同时,有的学生对某一种精细化学品感兴趣,就会在课堂听讲的基础上自己查阅资料,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后,经常会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用什么取代有毒的亚硝酸盐拉丝液和防腐剂、如何提高涂料的光致变色性能等,很多学生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学生能看到产品就想到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说到催化剂,马上想到其4个特点,联想到用ΔG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进行和用ΔG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这一案例直接导入法,在精细化学品的教学中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实施此方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在教学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该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中,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交流,案例直接导入法将会在精细化学品和其它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越来越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化学案例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1,(4).

[2]霍本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09,(6).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11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而课程改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关注点。我国传统的职业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强调知识体系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尽管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及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但却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及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而这两类知识却往往是职业教育内容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完整程序,完成整个教学项目。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到其潜在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能够在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并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课,其特点决定了实施项目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明确《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介于技能型和学术型之间,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技能结构则以心智技能、创造技能为主,其掌握的技术为理论技术,而不是经验技术。

因此,《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教学应以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位,使学生具备化工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合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具体的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选择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路线,会分析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品指标要求;能识读并绘制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图;能正确分析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影响因素;能根据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反应的特点选择反应器,并能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操作与控制;能熟悉商品标准化技术;能对生产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和环境污染问题;能熟练使用精细化工产品测试常用的一些通用仪器;能分析和运用复配技术进行精细化学品的配方工作;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产品开发能力;能独立或小组协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积极寻找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典型精细化学品的性质、用途、生产情况和产品的包装与贮存;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原料的净化及生产用催化剂的使用;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反应原理及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熟悉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设备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商品标准化技术;熟悉生产工艺组织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熟悉精细化工小产品配方。

素质目标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先进行了相关化工企业的岗位调研,获得岗位工作任务,然后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并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最后,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项目,确立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这一主线,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精细化工工艺教学内容涉及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反应装置及工艺流程,其特点是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配方及成分多、涉及的基础知识多、涵盖多个学科知识。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如何根据精细化工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所处的地方特色及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本课程组遵循时代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原来的《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和《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以往是先讲授完工艺学的课程,然后上实验课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计划编制时理论教学先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这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要。项目化教学法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衔接,理论可以最大化地指导并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真刀真枪地实训,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以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所经历的原料准备、化学反应、产品后处理和综合利用及三废治理过程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分别为表面活性剂、胶黏剂、涂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合成材料助剂、农药、洗涤剂、化妆品、香精与香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项目化课程(见图1)。

课程进行中,可由教师分析项目要求,给学生下达任务书。根据每类精细化学品中的典型产品,一个项目设计几个任务。以涂料的学习为例,任务布置如下。

任务一: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任务二:氨基醇酸树脂磁漆的生产。任务三:环氧酚醛清漆的生产。任务四:白色热固性丙烯酸酯烘漆的生产。任务五:醋酸乙烯乳胶漆的生产。任务六:聚氨酯乳液涂料的生产。

每个任务细化为若干小任务,以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任务为例细化如下:(1)掌握涂料的配制原理。(2)掌握醇酸树脂生产的反应原理。(3)熟悉醇酸树脂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4)熟悉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流程。(5)熟悉醇酸树脂生产设备的结构和特点。(6)掌握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配方。(7)熟悉配漆工艺。(8)了解醇酸树脂生产和醇酸树脂漆配制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项目教学教学实施方法

每个项目的教学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法教学。

资讯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独立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自我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

计划以精细化工3071班为例,将全班4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小组内共同讨论咨询后得到的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制定初步工作计划。

决策学生制定的初步计划经小组讨论,教师审核,认为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则计划通过。实施按照决策通过的计划,小组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一人进行公开答辩。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化工行业涉及的危险品多,环境污染严重,操作条件苛刻,不可能像某些专业那样在校内建设大量的实训基地;另外,精细化工的技术保密性和垄断性也决定了在校企合作时,工厂仅限于让学生参观式的实习。故此在实施阶段有必要采取多种途径来完成任务,比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法、利用企业工厂的参观法、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法、利用仿真软件的仿真法等。总之,要求学生不能只是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写个项目报告来应付教师。例如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采取了工厂参观法和实验室法两种方法来完成。

检查这一环节学生要上交学习成果,包括项目报告、产品实物等。通过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检查、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

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三部分,一是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资料查阅情况和信息处理能力、实施阶段的动手能力、项目报告的完成情况和条理性、PPT制作和汇报能力、知识考核(通过试卷形式);二是社会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三是创新能力,能否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创造性地工作。这种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静态评价,还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动态评价是从学生接受任务开始教师就时时掌握的。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同时给小组和个人打分。

通过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3061及3071两个班实施《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验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

在《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以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课程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继续努力探索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精细化学品论文篇12

1.引言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学与用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研究生在读书时的两大任务:读书和研究。在研究生期间要不要进行一些科研,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观点。前苏联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两个学派:朗道(L.D. Landau) 和塔姆 (I. E. Tamm)。朗道学派主张研究生学习期间只学理论基础知识,不搞科学研究;而塔姆学派则强调研究生应该在学习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要想探讨研究生到底要不要进行科研,就应该知道研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首先研究就是探讨学术问题。学术就是知识的深层面元素或知识的仍不可知面。也可以通俗地讲,研究就是去发现,就是写东西。然而,发现也好,写东西也罢,无不与读书有直接的关联。从这个角度看,塔姆学派的主张是比较可取的。

国内和国外许多学者很多都对英语语言文学这个领域有过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英语文学教学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作品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思想的了解,加深语言使用、思想概念表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从而在各个层次上全方位地学习英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有的学者对英语专业文学课作了调查与思考。综合师生双方的态度与看法提出对这门课的改进意见。但是国内针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本论文拟从细读文本,精读文献,倡导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如何做研究。

2.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要努力探讨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2.1细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