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9:35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1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2

请注意下列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

一、违反操作规定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

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

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

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

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三、药品混入杂质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4.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6.没做过的实验要向能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3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各类设计环节是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设计是设计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工艺流程设计,在达到最大生产负荷量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问题。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而且要考虑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原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问题。设计往往是实现安全本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保证设计中不留安全隐患,以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酿成重大生产事故。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前,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灌输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设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本质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安全设计要工艺成熟、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可靠、易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无危险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1.2 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全意识教育

为锻炼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开设的专业内容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开设有毕业论文环节,以实现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近几年,为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节。此外,长沙理工大学各级部门还设置有科技立项以供学生申请,以鼓励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于化学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都是指导老师尤为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工厂发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实验室发生烧伤、烫伤等。在化工厂和化学实验室,许多化学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性质特殊,易发生燃烧爆炸、腐蚀、使人中毒等现象。也会因为自身操作的错误或安全意识差而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与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进入实验前,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实验涉及的危险物品,特别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不仅仅要“我了解安全”,还要应用于实践,“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利己、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不是被动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动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可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对安全意识教育要遵循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四是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原则。利用已发生的血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让受教育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感受到细节、小违规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于一些常用的通用类的安全知识应该广泛宣传和灌输。

五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原则。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总之,高校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前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超前意识,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把“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淑琴,王彩虹.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32-134.

[3] 柯红岩,钱大益,杨超华,等.实验室安全教学领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4-186.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Basic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Safety Evaluation

HE Qingfeng, LI Yanjie, WEI Xiaoqing, SHAN Xium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basic teaching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student foundation is weak, outdated teaching conten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esting curriculum unreasonable. Toxicologic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s the core of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oxicolog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s of the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test is based on exploring the agricultural Institute reform in basic toxic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eval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oxicology basis

1 农业院校毒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毒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农业院校中存在毒理学课程试验内容安排不当的问题,如学时普遍教少,甚至未开设毒理学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现行的农业院校现行的毒理学课程大纲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毒理学的理论及方法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外源性化学物毒理学评价工作日趋完善,毒理学评价法规与程序渐与世界标准接轨。毒理学教学内容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但目前农业院校的毒理学内容多年来未有变动,而且目的性不强,导致了农业院校学生所学的毒理学知识与实际毒理学应用有较大的差异,学生无法适应未来毒理学相关工作需求。

2 以安全性评价实训为基础探索毒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1)应用新教法整合毒理学评价核心理论教学:将多种形式的新教法应用于毒理学基础理论及核心试验的教学过程,并整合相关课程的知识,建立以安全性评价为核心的毒理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毒理学核心理论的学习,相关课程知识的整合以及经典试验的培训三部分内容。毒理学与人体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具有紧密联系,可以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目的构建应用性知识结构体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动画、解说、图片、音乐、文字、视频,影像等手段讲授相关课程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毒理学评价目的,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毒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2)以毒理学评价为目的安排毒理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好毒理学课程实验。①现行的毒理学实验课并不以毒理学评价实验为目的,实验课程课时较少,多以演示为主,而学生却没有机会动手参与,所以毒理学实验教学目的不强,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需对毒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拟以毒理学评价试验为目的组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完成毒理学评价的必要体内外实验技能,如体内实验技术:大白鼠,小白鼠的抓取,固定,染色,随机分组,染毒,取血,留尿,处死,熟悉动物解剖等基本技能,体外实验技能主要教授Ames实验及骨髓微核实验。以拟定的化学物毒理学评价为目的设计试验,优先重点安排学生完成毒理学评价所需核心实验。在每一次实验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写出本次实验操作的体会及实验结果。指导教师在认真批改后在下次实验课前进行评讲。

(3)模拟毒理学评价实验环境,实施毒理学评价实验:建立以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为基础的,适用于农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毒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各领域的毒理学安全性及危险度评价的实验室环境,查阅文献确定3~4种不同领域的化学物作为目标评价对象,以现行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安排毒理学试验项目,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7人,设组长一名。各组选择不同领域的化学物,实施不同的安全型评价程序。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评价程序,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每组可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与合作,如试验准备,染毒,指标检测等工作可分配给不同的组员。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协作能力。指导教师不参与实验操作,仅从旁指导,改正不良的实验习惯及错误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或科研报告。对目标化学物毒理学评价的实施,是学生对毒理学理论及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②③

(4)毒理学评价单位见习,检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立以毒理学评价程序实施单位为核心的稳定实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并能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做到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的结合。组织学生到开展毒理学安全评价实验的单位实习,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以参观,见习,讲座,现场讲授,甚至直接参与毒理学安全性检测工作等方式进行实践。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深刻理解毒理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差距,并积累实际的毒理学工作经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且根据实习内容,对前期完成的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总结和修改,实习单位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成绩考核时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现行的毒理学成绩考核完全是根据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体系比较片面,只注重理论而没有考虑实践及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毒理学的核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30%。其中实践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和实习成绩。实践成绩的评定不仅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还要参考实习单位教师的评价及学生在整个实验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程度。这种考核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抱着应用于毒理学评价的目的,学习毒理学的目的性更强,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在毒理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毒理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以各领域化学物为评价对象进行毒理学评价,在模拟的毒理学评价试验环境中完成对理论及试验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毒理学的基础核心理论及经典试验,能综合应用理论及试验技能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并培养学生对毒理学理论及试验方法的创新能力。

项目来源: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2-A2-03)

注释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6

 

信息安全学科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针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和交互的各个环节,用数学方法刻画和描述其变换的过程和状态,建立安全控制与管理模型,进而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高安全性、高可信性和高可用性。在当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民族高校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储备适应全球形势变化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人才越发重要。

 

中南民族大学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点于2012年开始招生。其中计算机科学学院从2006年开设《信息安全》双语课程。信息安全教学研究方面还有长足的发展提升空间。

 

针对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们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就《信息安全》双语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新的和若干建议,其中关于教材的论述等课程相关情况见孟博老师的论文[1]。

 

二、信息安全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难教,学生难懂,实验难做。我们组成员以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安全》课程特点[1-3]:

 

1.信息安全学科基础涉及面广。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密码学、通信、数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

 

2.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多。要想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学习数学基础课程、电路基础课程、密码学基础课程、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网络通信基础课程等。

 

3.信息安全专业前沿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安全专业是围绕攻防、对抗策略和技术展开研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创新多且快。

 

我们在信息安全课程传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如下所示:

 

(1)民族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素质高低不齐;

 

(2)信息安全相关的资源分散;

 

(3)英语语言的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脱节;

 

(4)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不紧密。

 

根据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只有保持信息安全传授内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先进性,及时了解该学科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和前沿,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结合我们面临的困难,考虑到两个因素:(1)信息安全相关的前沿知识的语言载体是主要英语;(2)在课堂上尝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研究并实践将虚拟仿真实验和CLIL双语教学应用到信息安全课程传授中的模式。

 

三、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及模式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物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目前的国内外模拟仿真软件总结如下。

 

PSPICE[4]是由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发展而来的用于微机系列的通用电子电路功能的仿真,是一个多功能的电路模拟试验平台;Tina Pro[5]是欧洲DesignSoft公司研发的一个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它用于模拟与数字电路的仿真分析和设计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展现在图表或虚拟设备中;CircuitMaker[6]软件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是一种用于电路描述与仿真的语言与仿真器软件,用于检测电路的连接和功能的完整性;Proteus[7]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发布的EDA软件,提供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该软件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Boson NetSim[8]模拟Cisco路由器、交换机,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启动了开展了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北京邮电大学建设了部级北邮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了“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9,10]。我们尝试将该平台作为信息安全课堂的辅助教学,其中一个教学内容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的网络构建,如图1所示。

 

四、CLIL双语教学的概念及模式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除母语以外的一种外语,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关于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美国的“过渡式”、加拿大等“法语浸入式”等模式。20世纪20年代,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Leaning)[11-13]广泛应用于欧洲的双语教学领域。CLIL中文译为内容和语言的融合学习,是指将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在此过程中,语言和学科将共同发挥作用。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及语言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等因素。CLIL是欧盟在“培养多语言能力公民、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多样化”的决议框架下推动欧盟各国开展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源于北美被全球普遍采纳的浸入式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都做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贡献。

 

选择英语作为学习信息安全学科知识的语言媒介,是因为英语是当今国际各种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种类。为了使学生适应国际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效获得更多、更新的学科知识和科技信息,并能够把我们的科技成果推向世界,高等教育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而双语教学可以说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特别是CLIL双语教学模式对于中国的双语教学更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CLIL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图2所示。

 

1.内容相关的学习(Content-related learning)。在课堂上使用的全英语教学材料,该材料是否合适教学,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教学材料的学习,学生可否掌握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量化掌握知识的目标;通过什么策略让学生来掌握这些知识点,比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层面上通过视觉、或头脑风暴活动、以更友好的方式展示知识点、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游戏或者视频支持、安排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学生来完成;

 

2.语言相关的学习(Language-related learning)。解释可能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单词;量化和语言相关的学习掌握指标;写出让学习者完成目标需要用到的策略,如尽量将英文材料通俗易懂、将关键词标下划线、英文材料提供词汇表等;

 

3.学习技能相关的学习(Learning skills-related learning)。标出技能相关的目标;量化这些目标;设计好的策略帮助学习者完成这些目标,比如重新组织知识点、通过图表等分析知识点等。

 

CLIL双语教学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分为5个渐进过程,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Remember,Understand,Apply,Analyse,Evaluate,Create)。其中记忆、理解、运用是低层次的思维能力因为他们更具体,而分析、评价、创造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为他们更抽象。

 

五、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方案

 

通过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和探索,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和CLIL双语教学方法应用到信息安全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方案氛围准备阶段、CLIL教学阶段、虚拟仿真实验阶段,各阶段描述如下:

 

1.准备阶段:配发讲义,其内容主要与《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Fifth Edition》(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课程内容接近,补充专业词汇和常见表达方式。该阶段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自学并熟悉专业词汇,同时利用CLIL教学中针对词汇测试的有趣方法对学生进行词汇量的教学和测试。

 

2.CLIL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给出不同的和密码算法相关的英文版本供学生阅读、参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密码算法设计有特色的相关的简单的任务,教师讲解,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在给定的时间内呈现设计方案并且陈述其方案,交流的过程主要使用英语完成。

 

3.虚拟仿真实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在算法很抽象或者熟悉相关密码算法后,老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展示该算法的原理或实际应用,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安排学生组成团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网络安全实验,进一步巩固、实践其所学习的密码理论知识。

 

六、信息安全双语课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将虚拟仿真实验和基于CLIL的双语教学引入到信息安全的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样化、智能化、规范化、国际化,旨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写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生动形象传达不易理解的知识。具体意义如图3描述,总结如下:

 

1.引入CLIL双语教学理论,将语言和学科融合进教学。学习探讨国际上主流的被大家认可的双语教学理论如CLIL,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将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与信息安全的专业内容融合起来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语言和学科将共同发挥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2.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进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远程实验和实物实验优化组合,探索各类案例的优势互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思维、激发潜能。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整合信息安全的相关资源,提供智能化的教学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论文的探索方法将是鼓励课前预习、课程参与、课后实践。讲授方式的选择将会优化组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通过CLIL模式中各类学习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素质。

 

七、总结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88-02

一、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现状及标准要求

1.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现状。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增强高等教育与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可以促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的互相认可,同时可以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国际互认[2]。因此,我国于2006年开始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并于当年开始了认证试点工作。2007年,安全工程专业列为新的认证试点专业[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于2008年首先通过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于2009年第二轮通过专业认证,随后设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相继开展认证工作,截止到2015年,共有15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认证。

2.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以及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规定相应专业领域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专业认证除满足相应的通用标准之外,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方面规定了特殊要求[4]。由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的课程体系内容中,尤其对于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以博士学位点――矿业工程学科为依托建设起来的,于2004年开始招生,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采优势,逐渐形成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同时该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对照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在课程设置内容上基本达到认证要求,但在实践环节有所欠缺[1]。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课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1.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不足。专业实验课方面,工业安全之前侧重危险化学品实验,而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包含消防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等课程。因此,目前的实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学校近几年已经对本科实验设备投入资金,但是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涉及到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目前,学校教务处承担了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实习安排,但是学校指定的实习地点和环节,没有专业针对性,而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是被动的,有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进行参观,达不到实习目的。而对于安全工程生产实习,由于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之实习经费不足,导致教师不愿参与到生产实习环节中。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改革。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虽然正常运转,但是实践教学的管理监控比较薄弱,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进行改革,需要建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安全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随着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不断地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贯穿主线,依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中对于实践环节的要求,构建“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中的四级实践教学层次之间逐层提高,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贯穿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了突出特色、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依据专业认证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方面建立了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并分为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方向进行设置。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教育、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物理实验、矿井通风与矿井空气检测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山安全生产实习、工业安全与危化品实验、工业安全生产实习、安全评价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均为必修,共计40学分,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占23%,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同时,本专业注重对理论课程的建设,其中“矿井通风”课程在2011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为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以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为阵地,注重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按照专业方向已经建立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瓦斯防治、矿井防灭火、粉尘与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工业安全与危化品管理和煤质分析6个实验室,加之学校近两年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引进了新的实验设备,在建的有消防与安防工程和安全人机工程2个实验室。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保证基础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反馈渗透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能力。

3.以实验、实习、设计环节为依托,注重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鼓励在保证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内容,使实验教学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靠近,并且逐渐加大此类实验的比例[1]。同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宿舍消防疏散模拟实验等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实习基地可按专业方向进行建设,比如建立矿山实习基地、化工园区实习基地、建筑施工实习基地等。在保障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为学生创造工程实践应用的机会,为企业培养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实践环节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包括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可在对应的理论课程开课之初告知学生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程设计有所认识,并自主选择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理解课程设计的重点。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一体化,鼓励学生在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确定毕业设计内容,或者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确定毕业设计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注重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积极申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同时学校还对本科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课程进行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比如工业防火防爆安全装置设计、煤矿“一通三防”安全装置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将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再次理解与应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可以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进行前期研究,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方向,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学习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通过构建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核心,为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燕,王筱虹,张发根.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215-216.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8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9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理论知识,很多实验是在为基础化学和基础生物学补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及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单纯理论和公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学、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仅仅参与食品理化成分等的测定步骤,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不完整,例如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样品的保存等重要内容成了学生的“弱项”。即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不熟悉,误差概念不明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就算完成任务,从来不想为什么会得到实验结果,与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各专业之间、各学科之间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ATP荧光光度计、甲醇速测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只能通过图片、说明书和网络知识了解,学生无法拿到这些仪器活学活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深入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强化教学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先进设备及多媒体,针对课程的特点,按授课知识点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件,或直接播放Flas、实验录像片,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3.授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堂讨论。主讲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列出讨论题,所列的讨论题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厂或现实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带有研究、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准备后再讨论,然后教师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食品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教研室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主讲教师写出总结材料,并对试卷进行卷面分析和考试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试卷出一些实验操作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开设的总体思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增加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中坚持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生产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葡萄酒厂、番茄酱厂、饮料公司、农产品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亲自参与食品生产和安全检验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对食品品质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卫生检测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并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尽快适应以后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实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增添新仪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注重食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质及掺假物质检测。我院购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原子吸收、食品物性测试仪等先进设备,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实现与其他学院仪器设备共享,促进大学与企业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毕业后走向食品研究、检验、生产及外贸等部门起到桥梁作用。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瑞洪.《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2:46-48.

[2]黄丹,刘达玉.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5:108-109.

[3]胡伟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50-52.

[4]丁建英,张根华,权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47-17348.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10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11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兰州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当今美国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核心课程+课程模块”培养模式,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如何开设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重点探讨,同时提出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实施该模式的有效措施。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安全。要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J。

一、目前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现状和问题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首先创建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随后,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2+2”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并于2007年面向全国招收信息安全专业方向本科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与实验环境上更是资源极度匮乏,同时也缺少相关的参考标准和借鉴模式。

(一)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专业教学计划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中缺少与实践相关的信息安全学科的特色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难以构成专业知识结构。而一些信息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翻版或者延伸,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与实训培养方面,对于如何构建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问题涉及很少。

(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

信息安全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去认识体会,才能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提倡基于仿真的信息安全教学法。我校现阶段尚不具备仿真环境的实验条件,现有信息安全学科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还相当落后,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实验,而对于网络对抗等更进一步的实验基本没有涉及,或者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

(三)相关专业人才方面

我院在信息安全学科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学术与人才培养积累,组建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梯队。但在实际教学与应用中,信息安全学科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还缺乏深厚的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累,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目前这种情况势必制约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院信息安全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际研发能力,使信息安全专业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

二、“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

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英国等国家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不仅将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级别,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中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当前,美国大学中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普遍采用“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从模块课程中任选几门课程,而不必选修整个模块课程,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还便于教学管理和因材施教。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教育,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原有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确立核心课程模块,保证信息安全专业的基础性。同时,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除核心课程外的专业方向的课程,依其内容联系等划分成若干个课程模块,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主修方向,并合理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当今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故在借鉴以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开设,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和实验课程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该专业由核心学科、支撑学科和应用学科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通信技术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体系。该学科交叉性强,应用领域宽。借鉴国外如美国、英国的经验和国内一些高校的办学经验,我们将教学计划中的“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实验与实践教程”、“编码理论”等作为核心课程,其它专业课程分为几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同时将信息安全领域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事业发展、前沿热点等最新动态,以专业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构成现在的信息安全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行实训基地培养模式。不仅要在实验室里研究探索,更强调和注重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培养锻炼,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一些课堂上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大胆尝试,逐步积累实践经验,以此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训基地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上、技术上、Bs、cs、安全性分析、安全体系框架设计和安全产品研发等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技术能力模式

本科教育阶段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更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使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压力。以使学生主动地加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才能真正达到面向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认知能力;面向真实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面向发展世界,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合作时代,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目标。

三、实验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思路

(一)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本科教学不但应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还应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这对于促进该专业的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近几年来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切人点,在实验教学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分为网络基础技术实验、密码技术实验、网络攻防实验和系统安全实验4个层次的内容,搭建一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模式。我们深入研究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具体措施,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教学,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两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以虚拟实验为主流方向的实验室改革可以使我们逐步走出实验教学的困境,例如开发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进行密码学实验,使他们更直观的理解系统内部的加密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该专业所学的大量课程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所以应重点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为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打通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渠道,使学生能够明白真正的社会需求,使其得到既实际又规范的训练。实训基地可分为固定性和变动性两类,这样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锻炼机会。这方面我院的信息安全专业近年来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不但为当地政府做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同时也为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例如:2007年成立了“国家保密局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系统测评(甘肃省)分中心”,正在筹建的“TC—sP趋势科技认证考试”,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并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实训能力的培养

对应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四个层次,在学生实训方面主要安排以下内容:建立常用的各类计算机网络NT、Novell、UNIX等网络的连接;微机的组装及故障排除;加密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黑客攻击与防范和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认证模拟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这种分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训锻炼,真正提高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本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

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实验结果做鉴定,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目标与实验结果之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激励和改进,形成以评促学的动力机制J。实验教学可分3种层次进行评价,按是否数量化分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分类,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层次模块分类,分为阶段性实验课作业评价和实验考试评价。同时在实验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篇12

化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和认知的理论来源,是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理论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等多种实验技能[1],养成“想”与“做”紧密结合的科学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化学人才,需要对大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全面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然而,在许多高校的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受许多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多以基础理论化学课为主,经典成熟的化学实验为辅的化学学习模式

我国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注重教与学,而对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比较有限。经典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实验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应当逐步提高。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有趣的实验现象,找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设计实验,以到达我们预期的目的。因此,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操作技巧,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此外,大学基础化学所接触到实验,大多是很成熟的经典实验,用于验证某个化学过程或者化学推论,对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个关键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对于这些现象的讨论,都有非常可靠的结论,这就限制了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热情,仅仅是照着实验课本完成一个实验,不能很好的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

1.2受到课程安排的限制,对于花费时间较长的实验,难以连续完成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应该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课堂的时间来切割实验内容,有的实验甚至一天都不能完成,加上化学实验前期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诸如采购药品,查阅文献,清洗实验器材等等,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都可能影响实验进度。而大学生的课程安排多是综合性多学科的,因此难以保证充足、连续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

1.3受场地、经费、设备数量的限制,许多贵重精密仪器的教学受到限制

许多高校在化学专业方面都搭建了一流的实验平台,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科研环境,如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透射电镜、高分辨质谱仪等等,为高校的科研队伍服务。然而许多大学本科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认识常见的仪器(如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冷凝管等),学习基本操作(如酒精灯的使用、样品的称取、酸碱滴定等),常见的简单仪器的安装和拆卸(蒸馏、萃取等),对于一些精密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数据分析处理,则接触的少之甚少,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如果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时,又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这些仪器的操作技能,甚至有些应届毕业生在确定工作方向后,又重新找老师去学习这些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4学生对实验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仍然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卷面成绩是评价化学成绩的主要手段,实验操作部分权重不高,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2],认为可有可无,对最后的成绩影响不大,随便应付了事,这更是滋生了化学学习不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2实验课程改革的策略

2.1举办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自从1998年南开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以来,各种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大师生广泛关注,其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3]。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强化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实验技能大赛多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内容设计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如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室安全规范等,又重视对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察,如常规化学品安全使用,常规化学仪器操作规范等。随着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逐年开展,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也逐渐多样化,不仅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推动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2加强与老师、学长间的沟通,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推荐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或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这类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实验小组需要做充分的前期工作,如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和工艺,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方案等等,这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2.3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

实验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局限在实验室,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社会企业和工厂车间中,接轨先进的行业生产技术,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交流合作学习、企业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技术开发与项目研究合作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使学生在求职时更能适应社会需求,为今后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3]。

2.4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由于化学实验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实验课教学,还是今后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规范操作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我们在教授理论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化学实验及实验室安全教育,这同样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往往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引导,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2.5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工具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还可以模拟各种实验内容。例如,借助计算机将原子结构、电子得失、三维空间的变化等微观结构和化学过程制作成宏观的、运动的动态图像,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和流程图,在课堂上演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模拟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等等[5],多媒体技术都发挥了普通课堂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对化学实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增强化学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结语

高校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变化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各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协作、加强沟通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创新型化学实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立堂.提高化学演示实验中“空闲”时间利用率的实践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2):216-218.

[2]焦晓燕,王学军.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53-58.

[3]公维洁,陈文,李宗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开展形式探析[J].河南科技,2014,1(2):256-2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