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4:12

自主探究论文

自主探究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03-01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以“师问生”、“生问师”、“生问生”、“生自问”等多种提问和探究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或指导学生自学,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的主线,能够引导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体验、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导,而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双主性,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教师成为学生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自主探究”就是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有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学习到差不多20%的新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实际上是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后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这样就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当然,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果,教师应该配合学生的自学知识,给学生一张预习学案,学案要求不仅有知识,还要有能力的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学案,了解那些课本上基本知识及衍生知识或需要更加深入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预习学案,自己思考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学案对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案的帮助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的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效果及状态不言而喻。这也是新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精神的精髓。

二、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配合教师的预习学案,进一步了解了新学知识点,并形成了自己认知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批阅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不足以及知识认识的错误,给出相应的结论。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式自主探究,在研究学习小组中,把一个组的成员根据学习的能力分成A、B、C 三个层次,开始让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讨论,探究;因为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不一样,所以所碰到的问题也差不多,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这样更能提出同一层次的问题,然后根据他们所学的知识,给出他们认为是正确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这一讨论应该占有比较长的时间,这也是学生认识知识、努力思考的一阶段,如果学生能投入进去,他们的思维会飞速的运转。等分层次探讨结束,下一段时间是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实际上就是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给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讲解他们的思路,由于是学生之间的讲解,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加接近,更符合他们认知的规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讲解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会不断的纠正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同时不停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像有很多教师,在给学生一对一上课。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加细致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就是教学相长。因为学生在不停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没有了以前我们教师所无法克服的学生上课开小差、厌学等问题。课堂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三、小组展示

学生探究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安排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一般教师可以把新学知识点分到各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让小组成员进行讲解。讲解结束后,其它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者提问,展示的小组可以把补充的知识加入,同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新问题,这样就把知识点在全班中以探讨的方式讲解完毕。因为是不停的补充知识,所以全班学生会不断的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全班都打成共识,一般知识点都不会出现错误。如果讲解的同学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放到班级中讨论,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或讲解。教师在把这个问题给学生讲解的时候,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有更高的深度。如果知识点深度挖掘得不够,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新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自主探究论文篇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把图形分为四类:①长的一类,②短的一类,③大的一类,④小的一类。有的分为三类:①细长的一类,②稍宽的一类,③正方的一类;有的分为两类:①大的一类,②小的一类。有的也分为两类:①长方形的一类,②正方形的一类……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图形分成了不同的类别,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的分类方法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些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方形、一类是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自主探究论文篇3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数年的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课内教材的自主探究教学引导

针对课内教材,教师首先要对课内的教材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规划,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点,笔者以课文《阿长和山海经》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1.通过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新的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进行解决。如果依旧无法解决,就拿到课堂进行询问。

2.教师在课堂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完成任务。针对上述课文,这个任务可以包括“鲁迅为什么对阿长既喜爱又憎恨”“为什么一本制作粗糙的《山海经》会让鲁迅彻底转变对阿长的态度”等。

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解答。

4.对于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课后巩固,其中方法包括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或者深入阅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的自主探究阅读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充沛、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并非难事。

唯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拥有儿童阶段自制力较差的缺点,阅读文章或书籍的选择完全按照兴趣而定,倘若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穿越类文学作品中,把课外阅读当作消遣的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加之很多教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就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难以让课外阅读发挥其必要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在保护和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其营造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文字和价值取向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能以课文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笔者在教授《变色龙》课文之后,便向学生推荐《欧也妮葛朗台》等讽刺小说;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之后,也可以将《骆驼祥子》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另外,笔者还将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鹿原》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知名杂志推荐给学生,使其获取更多的社科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1.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或对自己有益的话语及时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对学生学会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和作品也提供了条件。

2.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在文学或其他相关领域名人的读书方法,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联想的思路变为具体的内容,为自己日后的积累和借鉴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读后感还可以将零散的思想付诸纸上,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把知识和思想更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内容,为提高自主探究阅读带来促进作用。

4.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针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交流、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互相推荐。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延伸思想深度和广度,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还发现,这种交流活动对于激发不爱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依旧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加强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自主探究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要教师付出努力,不断总结,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自主探究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当下中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两个热门词汇。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两种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共同点即对学生主动性的强调。其中“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参与到所学知识的搜集、分析和创造活动中去,而“探究学习”则是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对自主学习所得的知识进行研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甚至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笔者所提出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即融合两者的共同点,将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体系。

1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设计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体现其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矛盾重重,“开放有序统一的课堂”很难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学生为着陆点,把学生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常为机械刻板的教学和训练所困,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不断地消失。

自主探究式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炽热的学习热情。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要教师完全顺从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放任自流。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关注观察学生的兴趣热情,并努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持续保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佳的展现。

2以有效问题为手段,连缀课堂

关注学生兴趣以设计教学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第一步。第二步即精心设计有效问题,连缀课堂,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领会教学内容,展开有效思维活动。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明晰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最终总结探究结果。

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最佳方式,创造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十分重要。传统的阅读教学也为学生设计了很多问题, 但都是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到阅读状态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被动的,课堂活动变成了学生在教师暗示下寻找令教师满意答案的非主体性教学,学生结合课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无从体现。探究式阅读的问题情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隐性指导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深切的体会,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境,用问题连缀好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

3以思维训练为目的,培养能力

自主探究论文篇5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自主探究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0-02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被小学生很好地采纳和应用,从而潜在地培育小学生求知科学知识的探索创新精神、团体性合作意识、主观能动性、创造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最终使这一学习方式渗透到小学生心中成为小学生好好学习、终身学习的有力利器,使小学生在不断的人生求知路上获得更多知识养料,进而使小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塑造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多途径,对小学基础语文教学进行积极突破而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一、剖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1.有利于转变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在人们心中过于抬高了教师在学习求知过程中的地位,认为教师就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指挥者,学生只要听从和服从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学习并在学业上获得新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身心成长个性和特点,忽略了学生内心真正的学习诉求,更无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势必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严肃和无趣,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情绪低落和注意力涣散。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模式,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性空间和余地,学习氛围轻松自在,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行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怎么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学习,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心理体验而乐于学习。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意识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各个成员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都需要各个成员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小组的谈论、探讨和研究中,这就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树立换位思考去深思其他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从而双方能够形成一种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契合点,潜在地就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学习小组有更多的自我支配时间和空间,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求知意愿去思索和研究新问题和新情况,从而就不自觉地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进而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性学习。

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途径

1.宽松性教学,创建自主学习环境

在宽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体验到莫大的自由性、平和性和空间性,学生从心理上会接受和喜欢上这样的学习环境,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进行《春天在哪里》学习字和词汇这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再教授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中华字典》或者相关性的学习工具,把新课中不认识的字和词进行拼音以及意思批注,并对字词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看哪一位同学学得又快又准确,最后教师把字词在黑板上展示,让学生主动上去补充完整。这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另外,还要创立语文课外宽松学习环境,要经常以一个主题为指导思想,不拘于形式地开展征文大赛、学习板报评比活动、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等,这样的主题活动能够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进来,基于学生自身的特长而展开,极大地引起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进而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2.创建学习合作小组,活跃课堂氛围

打乱原有的有秩序性小组分组,兼顾学生的学业程度、学习能力以及男女比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要求成员之间平等互助、自由探讨,集思广益、注重团队配合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基于一定的分组原则把全体学生按照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分组,以篇章段落作为小组的研究范围,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具体研究的段落探索段落的主旨大意,内容,从哪个方面对苏州园林进行了阐释,而后让每个成员积极寻找并与其他成员交流意见,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小组学习进度并给予引导,最后教师逐一让小组成员选出的代表进行发言和回答问题,而后教师给予点评,在点评中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和赞扬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小学年龄阶段的心理天性和个性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不仅促使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而且促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素养。

三、结语

“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走进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诉求,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自身特点的需求。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性因素,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源源不断地补充,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让学生勇于审视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

自主探究论文篇7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笔者认为,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到主导和谐。“主”是指“学生自主学”;“导”是强调“教师点拨教”。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和教师点拨教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点拨教”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学”,而“学生自主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点拨教”。可是,一些教师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自由过多而教师引导、指导不足的现象。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说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给“我”去买橘子需要过铁道爬月台,这是违反交通规则,老师就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却疏忽了文本的核心:父爱。为了让学生自主,有的教师没了主见,教学失了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这种打着新课程尊重学生主体的旗号的做法,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二、探究与接受的关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一提到学习方式的转变,许多老师马上就会想到“自主、合作、探究”,并常常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对立起来,致使语文教学中许多无法或无须探究的问题也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不仅教学速度慢,而且效果差。

“探究式”和“接受式”两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等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事实上,简单的模仿、重复训练、机械的记忆并非“接受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探究式学习也并非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选择。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要把“探究式”和“接受式”,以及其他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只有将各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适合学生的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有笑与有效、有动与有静的关系

这里谈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能力课堂教学气氛问题。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要做到有笑、有动,也要有效、有静。

时下,在新课程理念这股清新之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多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沉闷凝固的空气,越来越多的活动取代了以往的“一言堂”,但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而忽视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

表现之一,教师不恰当地鼓励学生或鼓励的语言过频。教师的鼓励缺少指导意义,常常是“对”、“很好”、“非常不错”,须知这样的语言只是一般性的鼓励,虽然学生听了会感到高兴,但却不知道自己的回答具体哪些地方值得肯定,更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回答。

表现之二,追求表面热闹,忽视对课文的学习。一些课上得很热闹,学生自始至终兴高采烈,有时在课堂上笑得前仰后合,可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课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为了学生学得高兴,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可谓活动有余,静思不足。

表现之三,营造的课堂教学气氛与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和谐。每一节语文课都有它内在的气氛,这种气氛是由课文本身的思想情感决定的,如《沁园春・长沙》的激越,《亡人轶事》的甜蜜的辛酸,《十八岁和其他》的亲切深挚等。课堂教学营造了与课文情调相一致的气氛,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愉悦感,同时促进自己走近文本;反之则让人产生别扭甚至荒诞的心理。

总之,不要为了有笑而有笑,而要为了有效而有笑;不要为了有动而有动,而要为了静思而有动。

四、活动与体验的关系

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无可厚非,但课堂教学毕竟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绝不是老师任意摆布的木偶,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让你唱、让你画、让你跳、让你表演、让你海阔天空地说,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什么?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嘴动起来,关键还是大脑要动起来。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关注的应当是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强调的应当是学生情感的体验,而不是活动的形式。

下面仍以《西地平线上》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活动和体验的关系。《西地平线上》的教学应以“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与景物的优美”这一目标展开,而不是借助学生的各种活动形式(如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唱歌、画画、作解说等形式)来赞美西地平线上的美。如果教师能够确实引领学生赏读、品味课文,让思维在文字中徜徉,让情感在景物中神游,那么学生就能够充分而真切地感受到西地平线上的日落的美,对它的赞美之情也就相应而生了。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到课文遣词用句之妙、谋篇布局之美,并为西地平线上的日落之美陶醉,有太多感情需要表达的时候,可相机安排五六分钟的时间(不宜太长),让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来抒发对西地平线上的日落赞美之情就贴切自然了。

五、讨论与引导的关系

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尝试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讲的内容越来越少,学生动得却越来越多。当然,讨论成为教师们看好的绝招,一堂课下来,看似热闹非凡,收获却甚微。本人认为,这样的教学只是“课堂闹轰轰,学生一场空”,应该杜绝。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捕捉契机,该讨论则讨论,不该讨论则不讨论。既然让学生讨论,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充分讨论,以发挥讨论的实效,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指导,以避免借讨论之机闲聊。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帮助引导解决。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时,注意引导学生读文,让学生去自读自悟,确实需要讲解的,简明扼要,只是点拨,而不是面面俱到,滔滔不绝。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展示与评价的关系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小组代表交流展示,形成争鸣的氛围,教师要及时评价,当然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学生个人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1.教师要找准学生发言的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地方学生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的。千万别想当然地随便设计一个问题,或随便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有的学生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回答却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就干脆不屑一顾,让你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2.教师的评价语要有导向性

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跟老师进行交流展示的时候,有些观点是正确的,这教师要肯定,但有些观点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评价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是否合理,否则如果是一味地赞同或表扬,那么学生最后形成的观点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在赏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点评,让学生明确对错或明了改正的方向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

3.提供给学生能力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擅长说,有的擅长写,有的擅长演,有的擅长读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各种学生以机会,这样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就乐于参与教师课堂中的能力展示。

4.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培养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和放大学生身上的亮点,以自身的亮点去克服自身的缺点。

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自主探究论文篇8

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授课,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知识虽然掌握了,却不能灵活运用。因为他们只是死板地记住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主动思考,从而就不能创造性的应用。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物栽培去发现探究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交互式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还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比如在探究植物叶子形状时发现叶缘有锯齿联系到了鲁班造锯,这些古代的许多发明家的故事教师在活动中是不可能一一例举的,而学生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那些发明家的优秀事迹;通过网络还可以查到智力开发类的趣味小知识。这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种协作与交流的实践与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每组都总结出一个结论,最后再让各组派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与建议。这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了解到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别人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学会分析别人的观点,发现别人的错误。

五、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与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过程中,学生由于选种失误(不是人为的失误,而是种子本身有问题),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也会受益匪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探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的。

自主探究论文篇9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谓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和青睐。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老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长等因素,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实力均衡的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任务,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去完成。比如说,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速算能力,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100道速算题,让每个小组共同去完成,老师根据每个小组的速算速度和准确率对小组进行评分,得分高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得分低的小组则需要收到一定的惩罚。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又能参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探究,一举两得,每个小组的学生为了让自己所在的小组获得胜利,一定会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才智,为了小组的荣誉,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会与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观点上进行相互补充和纠正。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士是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3让数学与生活相互融合

有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是生活之上的提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析的关系。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只是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小学生在思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生活中去解决,让学生试着利用生活去检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这就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纸面上。比如说,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列式,小学生很容易能够做上,但是一旦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应用题之中去,学生则不会列式解题,这就反应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是脱节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在数学中多引用一些与生活指示有关的数学题目,将这些生活现象转变成应用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自主探究论文篇10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

自主探究论文篇11

自主探究式教学属于一种全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者.而自主探究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给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学习能力.

1.2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跟学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更好的阐述学习、形成概念及构建理想的学习氛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包括学习环境、认知工具及教与学三方面.其中学习环境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特定情景模式下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有效的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学生环境理论包括意义、情境、交流及合作,合作贯穿到了整个环节当中,而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学生之间吸取学习经验.认知工具理论是通过相关装置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思维,通过思维进行认知学习,而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也就是认知工具,包括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而教与学理论要求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是信息知识的主体,是主动学习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理论与传统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理想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己,成为从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实验内容单一、重视程度不够等,严重影响了实验课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2.1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较简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中,理论方面的学习比较多,而且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相对薄弱.计算机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相关实验仍然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模式相对落后,一般以单一型、验证型实验为主,缺乏设计型实验的安排.这直接导致学生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践,虽能达到实验目的,却忽略了实验的创新性,使得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倦怠感,难以提高实验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2重理论而轻实践

按照教学规定,计算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安排要保持平衡,而在实际教学中,基础实验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学生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存在着.计算机属于应用型课程,基础实验课非常重要,通过学生实际上机操作,进行相关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旦在教学中轻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就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非常的不利.

2.3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课不受重视,实验课教师一般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使得教师对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不断调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依靠学生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一旦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的作用,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却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够熟练的掌握键盘操作,难以进行正确的程序输入,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2.4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然而,一些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部分计算机设备购置时间较长,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其中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设备的落后会直接影响教学能力,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实验课学生数量较多,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使得实验课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在上机操作时间的安排上容易出现差错,也不利于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降低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3探讨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分析,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构建相关教学环境,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并完善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及师资队伍.使实验中心与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连接在一起,方便资源共享,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了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我们还要开发新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基础实验教学素材分为备用库、扩展库及核心库,方便教师使用相关素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丰富实验内容,建设师资队伍,进一步确保计算机基础实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

3.1丰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及手段

为了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学习,我们要不断丰富实验内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态化视频教学来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课堂讲授与其进行巧妙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完全掌握授课情况、作业问题等,方便实验的准备.除此之外,在实验课中,学生一旦在学习存在问题,教师也能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顺利解决相关问题.

3.2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实验室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优化实验室建设,做好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及时的更新相关设备.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教学要求来确定实验室的数量,在实验室空闲时间,要做好统一的监管工作,避免设备受到损坏.另外,高校在丰富学生实验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上网管理工作,当前网络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为了避免学生受到非法内容的侵害,我们要做好网络管理,加强健康上网宣传,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趋利避害.

3.3提高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我们要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让教师作为表率,注重实验课的学习,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除了理论学习外,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主动交流,在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中,完成相关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行为研究,多反思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相关实践性操作,使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3.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体,其实验操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实验教学水平,为了保证基础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一定要转变以往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动学习者,将自己放置在引导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勤于总结,教师间要加强经验交流,将正确的操作理念传授给学生.在安排实验时,将实验内容通俗化、生动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清楚的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实践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论文篇12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1、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特定的国情和战略需求。实践反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当前,我国产业技术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同时,在某些战略性产业和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实现技术自主,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自主创新的实践。

2、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全球环境下,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降低乃至取消,发达国家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有可能成为影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研究表明,“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将出现三种变化趋势:一是国外资本在华投资更倾向于控股或设立独资企业;二是逐步从资本垄断转向技术垄断,高技术引进将会出现新的困难;三是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成为远比技术、资本以及自然要素更为稀缺的资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导致国内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近年来,外国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意合资而要独资,或者控股,目的是把核心技术留住。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加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

从一个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看,自主创新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和实现目标之后,企业一般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实施组合创新,即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组合创新的结果,使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对立统一。这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关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组合创新,有四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高层次混合创新。这种方式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以此为基础研究技术体系的基本结构,引进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实现全新的技术创新;二是高层次二次创新。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先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再进行二次创新的模式;三是自主型混合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一,不同之处是其引进源不是国外的高水平的技术,而是从国内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引进科技成果;四是自主型二次创新。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二,所不同的是其引进源是国内的技术和工艺,引进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所需的引进费用较少。从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来看,组合创新模式实质上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自主研发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或者国内技术合作实现自主创新;第二种是以技术引进或国内技术合作为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这种分类方式为我们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提供了组合性的思路。

三、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

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为了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

1、科学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自主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业,依托产品创新平台,实施自主研发。对于大的集团公司,可以选择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和承担其主营业务的核心子公司作为载体,组织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支持其实现自主创新。对于一般性技术或配套性的技术可以采取其他创新模式。

2、充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成果。自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对其自主研发成果要及时申报专利,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创新成果被复制和模仿。研发成果的产出只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并不表明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实现,自主创新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依靠市场来判别,因此自主研发成果产出后,企业应该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职能之间的界面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及时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要及时地依托技术和产品平台,开发和形成“产品族”,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确实不宜转化的研发成果,可以采取技术转让或作价入股与其他投资主体兴办外部企业方式向外部转移,以增加技术收入,防止成果流失或被无形损耗。

3、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企业主导下,支持其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的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等能力的集合,是自主创新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及其组合体现出的整体功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建立在经验性知识的长期积累之上,通过组织内部不断的学习而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市场实现,更重要的是加强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在内部研发基础上,注重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有效整合,丰富知识库,提高知识平台;二要积极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延伸研究开发链,形成专有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平台,在共性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专有技术,保持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优势;三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现有的知识基础,它决定了技术学习的基础和技术的努力方向;第二,努力的程度,它决定了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存量,改变知识基础又取决于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因此努力的程度对于形成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实施产权激励、创新收益分成等办法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凝聚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实施自主创新。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之间力量的较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弱势群体”,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的力量非常强大;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还借助国家力量,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技术输出、反倾销、反补贴等技术、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扼杀和阻止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防止高技术输出。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在产业共性技术、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应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场、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以及外交环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