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20

体验管理论文

体验管理论文篇1

(1)专业实验之间缺乏联系、衔接,缺乏互补

当前我国各院校的教学实验体系处在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状态之中,缺乏最基本的联系和沟通交流,存在于各管理专业课程之间最本质的规律性联系也被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盲点大范围存在,重复率高,脱节也较为严重。课程上缺失特色,知识结构被尚未成熟的教学方式错位,实验的效果目标根本无法达成,课程本身的重点也极易被忽略,最终造成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不同的科目过于独立,科目的教研过于集中,是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2)实验的开放性远远达不到实验本身所要求的程度

在已经建立起的实验教育体系中,器材和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要求,然而由于过于密集、混乱、赶时间似得课程安排、分布和设置,使得这些技术无法切实的应用到实验之中,试验环节也比较仓促、不够细致,使得实验资源要么极其紧缺、要么大多闲置。

(3)不合理的实验模式、试验方法仍然存在

实验的综合性深究和内部细节的细化之后,其模式的不合理性、不适应性也就随之暴露。实验缺乏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的步骤在起初提出时是新思维,然而实践的过程中就难免再次落于窠臼了。

2.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体系构建的几点措施

(1)加强开放性

构建针对综合性实验需求的网络平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具有的最为基本的特性是:最为基本的工具是计算机,最为基础的平台是网络,因此,整个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的基础迫切地需要一个完善可靠的实验网络。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必定会有更多的、更全面的、更体系化的管理实务类实验随着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被源源不断的转移到网络上进行。

(2)轻者从轻,重者从重

改进实验体系中每个环节。实验体系都需要四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机前教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以及毕业论文。每个环节之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侧重点都需要等同对待,不可忽略。首先要运用大量的机前教育使得学生夯实基础、运用熟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这部分也是对学生的验证性教育。其次,教师加强教授力度,学生较强学、练强度。第三,要把两者相结合,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设计相融汇,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设计。最后在毕业论文的部分,要综合、总结、归纳所有多学、所想、所得的知识,形成完备的体系,注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结合后所得的成果进行恰当地运用。

体验管理论文篇2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2000.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验管理论文篇3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山东等各大厂矿企业,尤其作为自动化专业更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较高的技术优势。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是全球有名的综合自动化产品的供应商,其自动化产品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校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建立罗克韦尔综合自动化实验室(RockwellAutomationLab),是罗克韦尔大学协作项目的最早的成员之一,该项目的成员已经达到30多家。

作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理论教学的道德现状伸和实践,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罗克韦尔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的成立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世界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平台,是学生能够有机会利用这样一个技术平台,构建出自动化及相近专业的系统设计,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接近于现场的实践设计和运行操作,增强对本专业工作的信心。而作为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来讲,则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外来客户的参观访问,成功的宣传了自己的产品,树立了很好的企业形象,并且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公司的产品平台,对自己的客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但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毕竟不是一样的,各自的目标职责、价值取向等还是有所区别,如何使实验室的运行既能满足学校日常的教学任务又能满足企业的扩展市场,宣传产品的需求是作为实验室管理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运行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该类型实验室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的满足上述的需求。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校企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和一定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客观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可操作性强的计划,通过合同的方式体现出来,充分维护校企双方的利益,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运行过程应当有比较固定的人员或机构,形成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譬如罗克韦尔公司成立大学项目部协调公司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每年定期通过会议、报告等形式进行实验室主任的交流。

学校将实验室单列,并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作,协调与罗克韦尔公司的关系,并和其他兄弟院校协作进行实验室合作。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由于是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罗克韦尔实验室基础教育既有面向校内外在校学生的教学功能也有面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实验功能。一定的时间段内,在实验室里,学生和社会人员交叉共存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必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使各方能够达到各自的自的。在我们实验室先后制定了十几项的各类规章制度,规范进入实验室人员从任务、规程到设备的一系列的行为,并有专职老师进行全程跟踪考核。

三、开放实验室,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实验室

面向全校开放,建立相关的网站,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将有关的技术资料放在网站上,供同学们查阅。任何同学都可以通过网站联系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功能和技术特点。

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可以通过网上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试验研究,增强知识的应用技能,提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兴趣。于此同时。实验室利用山东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实验室设备共享,其他高校和企业也可以到实验室来进行实验、学习。企业也通过自身的宣传平台宣传学校实验室,通过其公司网站或其他市场途径展示共建实验室的情况,吸引学校周边客户到学校进行观摩考察。

四、灵活开展综合实验活动

作为综合性的实验室,其产品涵盖自动化的各个部分,其需要具有综合性的自动化知识。

如果是让学生仅仅是满足于一个指令和功能方面的实验,显然是大材小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不大。实验室应当结合实验室设备和生产现场的实际,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并培养学生进行搭接积木式的系统设计和实验,使学生能够有系统的概念和灵活的设计构思。由于实验室还承担对外培训的任务,罗克韦尔公司经常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实验室进行授课并指导客户进行实验,我们可以在征得有关人员的同意后,让学生参与培训和实验,让学生和老师能更进一步的接触现场的实际应用和最新的技术。而厂家可以得到更为贴心后勤服务和现场支持,并且在可能的情况,实验室老师可以参与到企业客户培训中去,节省企业的支出。

五、校企结合进行

技术交流、共同开拓市场山东科技大学拥有一大批自动化专业尤其是面向煤矿电气自动化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有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另外学校在煤炭及其他行业拥有大量的校友资源,企业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宣传相关产品,并和学校的老师共同开发市场,进行技术推广,实现技术延伸开发本地化,节省成本,互惠互利。另外,学校可以选聘有经验的企业人员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或选派管理、技术人员到学校旁听相关课程并参与相关实验。经过实验室培训锻炼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接触,并从中选聘学生进入自己的企业或相关企业工作,节省企业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和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调整期。

通过双方的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及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双方在在各自领域的的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保证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和科研水平提高,又能兼顾了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主要是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校企合作开发、生产实践、教书育人等功能最佳契合点,使实验室即服务于学校又服务于社会。我校的罗克韦尔实验室,通过上述的措施和方法,使实验室的设备得到有效运行,为企业培训了部分社会技术人员,开拓了企业的市场。而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得到了有效的实践锻炼,增强工程实践技能,形成了很强的就业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体验管理论文篇4

1.引导入门,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一个仿真企业环境、业务流程、模拟职能岗位的操作软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软件,需要了解各个岗位的角色分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需要掌握整个操作经营规则,如:各个角色操作权限、经营年限、得分规则等。在沙盘大赛校赛初赛中,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沙盘软件,基本上是零基础。为了提高比赛的水平,在初赛开始前,进行了一个月的沙盘软件入门培训,由指导老师讲解操作经营规则、操作流程,通过入门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入门,是练习沙盘模拟大赛的基础。

2.培养战略思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仿真现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小组对抗比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6~12组,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CFO、CSO、COO等职务,模拟企业经营6年。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每一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在沙盘实训中,学生要对广告费用投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调整、贷款以及资金使用等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形成决策方案。因此,通过平时的沙盘练习,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战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总结各种战略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能根据竞争对手的动向,适时调整战略方案。

3.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管理要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因此,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是一个模拟企业中四个角色CEO、CFO、CSO、COO操作的融合,各个角色既要明确各自的操作权限和岗位职责,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在整个团队中,CEO起着关键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参赛心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以季度为经营周期,模拟企业连续经营6年的操作软件。在经营过程中,当资金断流就显示破产信号,退出比赛。在经营的24个周期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广告投放错误、资金短缺、原材料订购不及时、产能跟不上、没有及时交货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沉着冷静,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策略。企业所有的经营决策都要考虑全盘的需要,在保证企业存活地前期下,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和分数。在经营的前三、四年,做到骄不躁、败不馁,在小组团队共同努力下,经营到第六年,并保持较高的分数才是最后的成功。因此,在沙盘模拟比赛中,不仅比的是技术、策略,更比的是良好的心态。

5.心系学生,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持续时间比较长,要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层层筛选和考验。指导教师团队不辞劳苦,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以投入于学生培训工作中: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软件操作、组织校内选拔赛;在随后的省赛、国赛中,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当学生在训练中第一次经营到600分时,我们比学生还要高兴和欣喜,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出现策略失误时,也不能过于责备,要鼓励学生摆正心态,调整策略。

二、以赛促教,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

1.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操作软件,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组织相关的“沙盘协会、社团”,或者以开设《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过程,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之所以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沙盘模拟中每位角色扮演者要想做好自己的角色都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扮演CEO角色的学生会去图书馆查阅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书,培养预测、分析和决策等综合能力;扮演CF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课程,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现金状况,为CEO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扮演CS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如何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通过博弈取胜;扮演CO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学习生产管理、管理学等相关内容,培养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精准的生产计算能力。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

2.以赛促教,把沙盘练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进度控制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需要借助实训任务来完成,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就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的操作软件。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老师可以先讲述主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对理论知识有了整体地把握之后,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操作,并将实训操作过程和成绩列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任务后,及时总结心得和体会,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沙盘实训操作相结合。

3.以赛促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定位是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企业从设立初创、成长发展到倒闭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营管理团队具有战略规划、整合资源、市场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分为十个实训模块,即企业创立实训(4学时)、战略制定实训(8学时)、全面预算编制实训(12学时)、营销管理实训(18学时)、生产运作管理实训(18学时)、财务管理实训(18学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18学时)、企业信息管理实训(8学时)、企业文化管理实训(8学时)和企业对抗模拟综合实训(模拟企业运营6年,32学时),共计144学时。通过强化学生毕业综合实训、实习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更好地实现职业定位。

体验管理论文篇5

Abstracts:thethesistriedtoraiseanewconceptincommunicationstudyfield:sub-communicationphenomena.Sub-communicationisacommunicationphenomenaappearedrecentyearsindailylife.Sub-communicationismainlyacommunicationactivityofexperiencecombinationwhichisformedbyuncertaingroupwiththeattitudeofhopingowningcommonexperienceandcombinedwiththehelpofsomecommunicationtechnology.Thethesishasexploredthesocialbackgroundofsub-communicationanddiscussedtheresearchsignificantandkeypointoftheissuebyobservingthemodernityissueofChinesesociety.

Keywords:Sub-CommunicationPhenomena,ModernizationandModernity,PsychologyExperienceStructure

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并不简单的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机制的建构问题,同时也是人本身的精神气质的现代类型的确立问题。学术界对前者的关注较多,对后者却少有关涉。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方式决定的,一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的。

中国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们将目光主要投放在所谓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体系以及社群团体等等研究领域。的确,现代化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贯穿整个近代史的问题。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大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来自与发达国家的具体交往过程。这样的历史际遇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独特进路。

直到九十年代,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以前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强烈关注往往由于缺少了对中国社会的具体境遇的关切,由于缺少与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精神世界的沟通,理论上的建构和改进和实际的社会进步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心性结构与一个可以称为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还有相当的距离,社会成员普遍理解的现代化与学者理解的现代化与还有相当的距离。

过多关注政治学的国家建构,较少注意哲学意义的人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独特际遇,还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宗法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强化社会精英的国家意识和民间社会的宗法意识,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命意义问题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道德化,从而丧失了真正的生命意义的问题意识。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佛教文化试图弥补这种缺陷的努力,但是佛教文化的出世观念毕竟无法完成社会个体的生命意义探求和社会整体的国家意识确立相互沟联的问题。虽然不能由此断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残缺的文化,但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的人的生命意义迷失的问题,的确困扰了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学界出现的关于“回到启蒙”和“消解启蒙”之争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迫切性。主张“回到启蒙”是由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观念还相当程度地保有启蒙前形态;主张“消解启蒙”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已经具有了欧美社会“后现代思潮”的许多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的一部分,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可以成为共性的问题,以往的学者们关注的远远不够。在欧洲文化发展中,最早注意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个体的精神世界问题的是韦伯。在他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大量的专门性研究,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舍勒就是其中的一位。舍勒的研究成就中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心态(体验结构)的现代转型比历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更为根本。[1]

对于舍勒的这一观点,中国当今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学者们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和切身的感受。现代社会不仅是由现代政治经济体制建构的,更主要的是由“现代人”组成的。离开了“现代人”,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现代国家。“现代人”并不简单的是指生活在现代的人,也不简单的是指以现代方式生活的人,而是指应该具备现代精神气质的人,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的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来说,这一点已经成为一个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多数学者把这一问题简单的说成是文化素质问题,理解为是一个普及教育的问题,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舍勒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指出:现代性是深层的“价值秩序”的位移和重构,现代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一种现代型的价值秩序的成型,改变了生活中的具体价值评价。舍勒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现代的体验结构转型表现为工商精神气质战胜并取代传统的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2]

当然,舍勒的研究首先面对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这样的叙述并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欧洲现代化之前的社会是相对一体的基督教社会,神学—形而上学精神可以概括为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个体心性,都具备这样的神学—形而上学形态。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面对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文化为核心,儒、道、释三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相互融合的文化。

儒学文化是一个能够贯通宇宙、社会、人伦的完整思想体系。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和世俗化儒学。心性儒学探求“性与天道”为核心的宇宙观问题,以追求完美的道德人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政治儒学探求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问题,以纲常观念规范社会政治行为;世俗化儒学则以忠孝仁义等等道德化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的制约和规范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3]按照历代儒学大师的观念,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是“儒学精英”们关注的领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世俗化儒学只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范畴。

这种世俗化儒学的观念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通百姓的道德化的生活心态(体验结构),道德观念在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当中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在世俗化儒学体系中却不再是一种理性的道德了,而是一种具有了宗教意识的道德观念了。宗教意识的道德虽然可以承担一些宗教的功能,但毕竟不是宗教。缺乏对生命意义的释义,对世俗化儒学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憾。

世俗化儒学为中国人提供的生命意义的释义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在宗法观念的人伦秩序中以限定的道德规范为目标,依据习俗生活,完成个人道德化的人生过程。至于何谓“限定的道德规范”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生活心态(体验结构)与舍勒所说的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并不相同,只能理解为一种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冲撞下崩溃了。“”之后的中国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既用于民族国家建构又用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担当起了这一具有双重功效的精神资源。提供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构功能理论的同时也必须成为能够提供一种与之相应的人的精神气质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社会公义、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平等是社会主义精神的核心[4]。在欧洲文化中,社会主义精神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实。中国社会对平等理念的追求主要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一种抗衡,其次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内在诉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平等还只是文化精英们的理念,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理念。作为社会理想的社会主义精神的形成过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得不和政治运动纠缠在一起,因此始终没有确立一个相对明确的社会主义精神体系。1949年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也必须是一种能够提供社会个体生命意义的释义功能的精神体系,于是出现了雷锋这个道德化的优秀形象。雷锋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个人生命意义的释义注脚。认真分析人们心目中理解的雷锋形象,不难看出,雷锋是中国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理念中忠孝仁义的现代翻版,是世俗化儒学精神和二十世纪理想主义政治潮流的结合体。这种独特的心性体验结构成为后来的“”中弥漫的政治激情的群众基础。

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结构和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者们在接触了大量西方社会二十世纪的理论研究成果之后发现,其实中国的所有现代化问题都不过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组成部分,强调共性也罢,宣扬个性也罢。问题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

对照舍勒的观点,以往的学者过多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少关注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人的研究;即使有限的研究也是因循传统意识,过多的强调应然,较少的承认实然;往往把研究的目的纳入教化和引导的思维模式中,而不是真正探索性的研究。对于“现代人”心性体验结构的研究看来还有待探索。

现代性不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是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5]。舍勒指出现代现象中的根本事件是:传统的人的理念被根本动摇了,以至于“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自身如此的困惑不解。”[6]

传统文化不能自然的被带进现代社会,这是所有面临现代化问题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困境,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例外。儒学文化重人伦道德、重政治秩序、轻个体生命体验的缺憾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显现出强烈的困境。

困境之一,是现在还没有一个能够研究这个问题的领域。习惯的学科划分体系是一个知识性的学科体系,与西方文化相比没有神学研究体系,社会学研究也很少关注当代社会作为个体的人的研究,西方文化在上一世纪出现的“现代社会理论”对中国文化界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

困境之二,是缺少可以研究的问题。中国的社会变革在过去十年里有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提出得太仓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只有近十年的过程,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还处在开始阶段。有一些地域文化差异问题研究,乡村文化研究也基本上转向了民俗学领域。

困境之三,是社会问题开始大量涌现,摆在学者面前的是没有途径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大量的青少年痴迷于电子游戏,由此引发的社会思考不少,理论解释却没有。民工问题又以新的方式成为社会问题,理论界却缺少研究这些问题的环境和依据。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都是社会现实提供给学者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研究方法。

现代人的社会心态(体验结构)的形成和特征问题,怎样研究,研究什么,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希望可以找到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亚传播现象。

传播学也是近代西方文化开创的新兴学科,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行为。传播学被中国理论界接受的背景是由于新闻媒体机构的迅速扩张,新闻理论界发现以前理解的新闻概念只能算作一种组织传播行为,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大众传播,迅速扩充的媒体现状已经具备了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所以希望借助传播学研究完成从组织传播向大众传播的过度。这样一个功用性的目的导致传播学在中国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新闻机构展开的,缺少对于处在传播环境中的人的关注。

[page_break]

由于传播的技术条件的大大改善,近几年在传统的媒体机构内部和新兴的媒体当中出现了一种有别于正统的传播理论的传播行为,可以称为“亚传播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具备这样几个特性:

(1)亚传播现象不是由特定的机构来控制,它具备一种自组织能力;

(2)参与亚传播活动的人员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界限已经没有了,甚至不能依据字面意思理解为互动行为;

(3)亚传播的类型不再是传播学理解的劝服型概念了,传播者的目的同样是希望影响他人,不过不以影响的实际效果来衡量传播的作用;

(4)亚传播的具体内容已经不明确了,可能完全没有实际内容,也可能虚构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进行传播;

(5)亚传播对参与者来说,对其日常生活的干涉非常明显;

那些传播行为可以理解为亚传播现象,不难列举。广播电台近年来都在晚间开办了情感热线类节目,所有参与节目的人共同构成了一种亚传播现象;网络游戏是另一个典型的亚传播现象;各个商业网站开办了形形的聊天活动是又一个亚传播现象。诸如此类的现象现在已经不算罕见了。亚传播不是大众传播,只针对相应的人群,而非概念化的大众;亚传播不是组织传播,因为没有一个相应的组织形式;亚传播也不是人际传播,因为并不针对具体的人。

亚传播现象主要指那些由不确定的人群在希望拥有共同的现代性体验的心态驱使下借助某种传播技术结合成为一个体验共同体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亚传播现象的核心是共同体验,这种体验无法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因此,研究亚传播现象就可以研究一部分“现代人”的体验结构。

也有一些注意到这种现象的学者尝试使用“泛传播”[7]的概念解释类似的现象。不过论者提出的“泛传播”更多的是指传播功能的扩展,与传统传播学的研究旨趣没有本质的区分。提出“亚传播现象”的概念,正是为了强调与既有的传播观念的本质区别。

对于亚传播现象,可供研究的案例很多,不过上述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是比较典型的例证。考察这几个例证,可以注意到一些共同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化儒学体系已经解体。前文所述,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是传统社会中个人生活心态(体验结构)的基本核心,宗法社会的前提之下,个人的生命意义往往依附于确定的人伦秩序。随着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的家族彻底解体了,家庭不再承担生命意义的释义功能,而仅仅是一个生活结构方式和情感载体。过去的通过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观念不再能够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提供生命意义的释义作用。根据最近的统计,经常光顾网络游戏的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一千万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其中相当多的人都是所谓不爱学习的学生。原因很简单,通过学习获得成就的生命意义的释义方式已经不能说服他们了,他们不再对家庭承担道德责任(报答养育之恩)。学习本身只是一个知识的获得过程,不是生命意义的释义,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丧失了意义,网络游戏这种通过即时的竞技手段赋予生活以虚拟意义的方式自然被接受,网络游戏成为痴迷者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方式。看一看另一个例证,网络聊天,参与过网络聊天的人数应该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而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阶段和职业阶层。人们为什么聊天,因为现实生活丧失了意义。传统的世俗化儒学观念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是一种道德化的理解,既然是道德化的理解,就需要一个道德评价方式,在特定的人伦秩序和日常生活的领域内的公共评论结果就是实现这种评价的基本方式。但是现在这种秩序完全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内容完全改变了,习惯的道德评判方式和结果受到了质疑。人们对意义的理解越来越疏远了道德观念。参与网络聊天的人有一个几乎共同的特征,交流对象完全脱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因为需要脱离开传统的道德评价体系,获得一种不受道德制约的意义体验。这种聊天所形成的交流感不管是有实际的意义还是只有虚拟的意义,都是对传统的释义方式的否定和叛离。至于各种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更是确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化儒学精神是一种道德化的人生体验结构,男女结合是家族延续的神圣行为,传统家庭结构当中基本上没有感情生活的内容,无论男女,都没有理由因为感情问题怀疑和动摇家庭的基础。现代性社会结构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观念的道德根基。人们开始寻求对感情生活的需要,开始把感情生活(非道德内容)理解为个人生命意义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精神在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本质性的质疑。亚传播现象不仅说明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丧失了作用,而且说明参与亚传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正在形成的现代性体验方式。

(2)现代性体验结构有没有核心内容,现在回答这个问题为时尚早。舍勒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怨恨”[8]。舍勒并不否认赢利欲、工作欲、勤俭、契约意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特征,但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是“怨恨”。怨恨心态是一种生存性伦理的情绪;是一种个体把自身于他者进行对比产生的社会化心理结构。社会个体在生命本质意义上的平等和实际生活境遇中的不平等导致了这种持续性的情绪紧张。为了消除这种生存性的价值比较的紧张情绪(怨恨),怨恨者可能产生两种价值评价:贬低被比较者的价值或者提出不同的价值比较内容。将舍勒的这种分析和目前出现的大量青少年网络游戏痴迷者的群体性情绪类型作比较,会发现惊人的恰当。现在的教育制度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素质教育,而是一种成功教育,通过不断的甄别和淘汰失败者来激励成功者。对于实际上的失败者和心理感受上的失败者来说,怨恨就成为一种长期酝酿的紧张情绪,竞技类网络游戏成为宣泄表达怨恨情绪的当然方式,理解了这种强烈的心性体验的基础,就不难明白,网络游戏为什么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和血腥内容,只有暴力和血腥才可以充分地宣泄怨恨情绪。亚传播现象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播活动自身,成为“现代人”心性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达方式。

(3)现代性的生命意义的释义问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传统社会中世俗化儒学精神气质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同一的、即成的目标内容。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对生命意义的释义方式不再拥有同一的目标,不同的人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和结果。个人的生活心态和道德形象总会经受习俗和传统的评判与指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表现自己独特的生活观点,而是选择习俗可以接受的生活态度,但是在亚传播环境中,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生活心态,不必在意对方如何评判,因为交流者一般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范围内,不会干扰自己的生存状态。而在亚传播活动中,人们表达出来的生活心态是具体的和多样的。只要注意一下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就会发现,这里完全不存在“意见领袖”这样的概念,传播的结果会使所有参与者的心性体验受到影响或改变,但是究竟是怎样的影响,已经无从了解了。传播行为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一幅画面,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传播者希望传播的内容像水波一样逐渐扩散。但是亚传播现象则完全不同了,水面已经失去了可把握性特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聊天活动中更是如此。

(4)在亚传播活动中,相互交流情绪性体验的过程成为传播的实际目的,用以交流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传播学研究中依据符号学原理,将传播的内容分解为“能指”和“所指”两个不同的层次,将借以实现传播过程的符号理解为“能指”,将传播者希望传播的意义理解为“所指”。传播的过程就成为“能指”和“所指”相互转换的过程。在亚传播现象中,符号学的这种理解方式受到了颠覆。多数参与亚传播活动的人首先不是考虑表达和接受什么样的“所指”,而是体验一种处在传播过程中的独特情绪,可以观察到的所有传播活动中的“能指”和“所指”其实都是“能指”,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情绪体验过程,这一点在传统的传播学中无法解释。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能够预期的想象和规划,因为生活是一种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存在方式;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就完全不同了,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面对一些完全陌生的社会现象,会产生一种根本无法消除的疑惑感,会产生一种没有原由的幻灭感,在生存本质层次上人和社会处在一种极度对峙的状态,所有来自权威的解释方式都受到了怀疑,这是现代人独有的一种无法表达的生存性情绪。参与亚传播活动只是这种复杂的生存性情绪的体现方式,仅仅是体现。生存性的情绪完全不同于生活中的情绪,这种情绪没有一个可以由此产生和可以针对的具体对象,所以也就没有可以表达的具体内容,只能在亚传播活动中,借助“无所指”的传播行为来体现。

“现代人”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概念。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亚传播现象也只是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考察亚传播现象着手;为什么对亚传播现象的关注能够如此直接的引出现代人的体验结构的这一问题,这两者拥有怎样的关联。解释这种关联并不艰难,这与现代性问题的提出方式有关。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贯穿整个近代史,但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却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枪炮挟持下开始的,知识分子最早感受到了中国所面临的窘境,经过苦苦的思索和探寻,知识分子首先看到的就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与衰朽,于是建构一种能够使中国社会抗衡西方列强的政治制度就成为首要的、也是唯一的强国之路。由前苏联的“十月革命”推动的席卷整个世界的政治浪漫主义立即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青睐,共产主义理论和信仰作为西方文化的历史产物、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批判武器,满足了中国人的心望,因为它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简单愿望的驱使下,中国人把对美好生活强烈渴望的热情全部投入到共产主义制度的建构当中。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狂热的幻觉中:社会主义是一种远比资本主义优越的政治制度,所以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当然比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由于传统文化的结构性缺憾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结构还在主宰着学术界的研究旨趣,八十年代的学人们仍然将目标锁定在制度改革问题上,还在争执应该建构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问题。现代性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界应该是在九十年代,现代性问题必然伴随“现代人”的出现才可能产生,而“现代人”出现的标志应该是九十年代以王朔小说、崔健摇滚、周星池电影的普遍传播。接受这些文化偶像的年轻人并不是社会主流人群,他们的文化诉求还不能被主流社会宽容地接纳。因此相对宽松的亚传播环境成为这些人聚集并且表达自己的主要环境,由此可以明了,为什么现代性问题如此密切的和亚传播现象联结在了一起。

当然,现代性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样的一些“现代人”还只是现代生存方式的早期尝试者,亚传播现象能够体现的也只是纷繁样式的一个侧面。现在在亚传播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那些特征还不足以对现代性问题形成整体的把握。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亚传播”这个概念,还不是梳理现代性问题。亚传播应该作为一种传播学概念出现,应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其研究价值通过本文已经表明。

亚传播的概念需要在研究中明确,这里提出的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

[1]舍勒、刘晓枫编,罗悌伦等译,《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版1995,第54页

[2]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6页

[3]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页,20页,第21页

[4]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381页

[5]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9页

体验管理论文篇6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学习竞引起如此重视。它和语文学习关系到底有多密切?“体验”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具有加工、深比扩展和升华的功能”。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可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体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呢?课文特点不同,体验学习的方法也应不同,有时以一法为主,有时多法综合应用。整体感受法。就是整体阅读,在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认知、探究其中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多元知识和整体性感受体验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的课文,如《荔枝》《燕子》等课文。角色体验法。就是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它适合角色意识很强的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对反面角色,一般不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狼和小羊》,不要引导学生从狼的角度体验狼的凶狠,而应从小羊的角度去体验狼的凶狠和小羊的弱小无助。模拟体验法。就是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在再现情景中体验。它适合像《捞铁牛》《田忌赛马》这类课文。如,《捞铁牛》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捞铁牛的实验,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怀丙的智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化、经验提升。课文描写的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大容易体会,可以用联想体验法来加深理解。如《挑山工》《桃花心木》蕴涵的哲理不容易体会,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体验、理解。想象体验法。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象,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课文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如《月光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的大海,从而体验贝多芬的不平静的内心。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的过程。哲理性课文,情景交融的散文,可以用移情体验来理解课文。如《跳水》,对站在桅杆顶端横木上摇摇摆摆的儿子,船长为什么威胁开枪、命令跳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儿子怎么想?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船长或孩子,想象他们当时会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到船长处理紧急事件的的智慧。高峰体验法。就是少年儿童获得的体验达到全身心醉神往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称此为高峰体验。学生会对和自己经历相近的课文、能激起强烈共鸣的课文和自己向往已久的事物产生高峰体验。如,有的学生对父母之爱体会最深,或渴望父母之爱已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类课文会引发他们的高峰体验;又如,有的同学特别喜欢风景名胜,对景物描写逼真、意境悠远的课文,如《桂林山水》《五彩池》一类课文产生高峰体验;又如,……高峰体验不可能每个同学每节课都有,但可以通过老师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期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争取成功,并通过积极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和屡屡成功,激起新的更多更大成功欲望的体验过程。各种类型课文、在不同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期待体验法。体验学习,除了根据课文特点外,创设适宜体验学习的氛围,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以入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不再赘述。

体验管理论文篇7

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都对药品检验实验室提出了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绝大多数药检实验室也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质量管理体系。事实上每个实验室都有一定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作,否则实验室将无法生存。而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把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和规定如何运作实施流程等用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以一种有效组织合理沟通统一行动减少混乱避免低效和浪费的方式运行。

1文件的定义和形式

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提出,文件包括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

2文件的载体形式

文件的载体可以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并且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如计算机光盘或照片,或它们的组合。目前多数药检实验室发放给使用者的为纸张件。(一般为原始件的复印件,也有采用电子版的)传统的纸张件管理模式阅读起来比较直观,但是不便于查找,在文件变更时费时费力,还要消耗大量纸张。电子文件便于检索,文件变更、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信息及时传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发放电子版本的形式,应为只读文件且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修改、复制、打印。同时还应规定原始件、复印件、电子版本要保持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时以原始件为准。

有不少药检实验室存在张贴在墙面的文件,如仪器使用规程、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采用这种形式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受控:一是必须保证上墙文件现行有效;二是需要注明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出处。

3文件的结构

管理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件的结构,因为,文件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系文件总体结构;二是文件自身的结构。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员工素质决定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其体系文件的层次应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员工素质其体系文件的层次也不相同,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件的总体层次结构决定着体系的整体性、逻辑性,文件自身的结构决定着文件的有效性、操作性。用文字形式编制的程序文件其自身结构通常由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等几部分组成,以流程图形式编制的文件则以文字框和箭头体现其自身结构。

4文件的编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集并消化吸收外部要求,梳理、调整内部职责和工作流程的过程。工作流程是责、权、利的载体,如果责、权、利不统一,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合理、不清晰,是难以编制出简约明晰的体系文件的。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并充分体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单位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特点,从宏观出发,结构清晰,调取方便。

5文件的使用和控制

编制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体系能够真正按照文件的规定运转,这就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知道有哪些文件存在、理解文件内容、了解在哪里能找到文件,并且使用文件遵照文件的要求工作。对文件的宣贯非常重要,只有员工都能充分知晓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内容,体系的正确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宣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学讲解、集体讨论、宣传海报、板报等,其目标就是让员工接受、理解、熟记文件的相关内容,例如检验方法确认程序中有关标准变更后如何重新确认能力的文件。

文件的版本和控制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也很重要,在ISO/IEC17025等标准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详述。简而言之,文件控制意味着实验室及其员工知道体系中有什么文件,所用的每个文件有多少份,什么时候文件(即应该使用的版本和修改状态)、文件的存放地点或持有人等。

6文件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灵魂 质量体系文件形成后 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补充、修订和完善:

6.1文件的编写人员要保持常态性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补充文件的协调使用,使文件体系科学、使用方便、层级明显、责任分明、衔接顺畅。

6.2 通过收集、对照ISO/IEC17025、认证认可准则等各类外部规定及其最新变化,对文件的符合性进行持续性检查,使体系文件不背离法律、法规、标准、准则的要求,各类外部规定的所有要求都得到落实;

6.3 及时和各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检测文件的完整性,并对可操作性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测部门,更重要的是要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协调;

6.4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文件的有效性,还需通过内部的监督、评审、检查等方式,使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满足本单位的总体功能设计要求。

7检验方法的管理

检验方法也属于文件的范畴。根据来源,检验方法可分为外来标准和内部制定的方法两大类,检验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影响。药检实验室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收集管理各类方法,为保证外来标准的现行有效,还应由专人通过多渠道定期进行标准的查新。

当外来标准变更时,标准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修改,《中国药典》等标准常以增补本、勘误表等形式修订信息,对药典等的增补可以在原标准正文和目录上加盖“增补本”印章的方式进行,对标准的勘误则可以把勘误表相应内容复印后贴在对应的原标准附近,文件管理人员骑缝签名或盖姓名章并标明勘误日期。

当有标准作废时,标准管理部门负责通知各有关部门,单行本可回收销毁,合订本则可在目录和正文中均加盖“作废”章以防误用。

8 小结

药品检验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地、适宜地文件化,针对管理体系内各个要素,各项活动编制既符合外部规定和要求,又适应单位特点且能行之有效的体系文件,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实现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药品检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文件的体系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体系文件的完善途径,并对如何规范管理检验方法这一类文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参考文献:

体验管理论文篇8

内容 摘要:本文在运用 旅游 体验相关 理论 的基础上,以湘西凤凰旅游景区为例,探讨了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旅游体验 分散经营 体验营销 矛盾 凤凰 自1997年湖南省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转让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景区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0个景区(点)以不同的方式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转让后的经营管理效果好坏参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与 问题 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旅游景区的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加以探讨。 旅游体验的内涵 旅游者开始旅游时,便开始了一段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通过不断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不断从外界获得各种知识,并因获得愉悦而满足其旅游需要。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验,谢彦君教授明确提出过“旅游现象的硬核是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体验过程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旅游体验的衡量直接涉及到旅游者的主观判断、旅游者主观价值认识等心 理学 范畴问题,一般采用主观变量予以测量,在最概括的层次上,本文可以用几个主观指标来衡量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即满足感、淡漠感和失望感。 旅游景区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的矛盾及产生原因 矛盾表现 在市场经条件下,全国各地一些著名景区出让经营权的行动表明市场 经济 的资本 规律 正在发挥作用,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对传统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越来越受到投资商的垂爱。自主经营一方面为景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一些经营 方法 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以湘西凤凰景区为例,凤凰是全国 历史 文化名城,小小城镇却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例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虹桥、吊脚楼、杨家祠堂等,处处弥漫着古香古色的气息。然而在经营权转让前其经营状况却不尽人意,自从经营权转让后,经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不但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而且也带动了凤凰一带经济的 发展 。但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其旅游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举例来说,该地在经营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凤凰的经营者2005年夏秋季实施通票制,也就是说,游城内六个主要景点门票价为80元,各个景点不再单独卖票,为了测评旅游者对凤凰经营权转让后夏季实施通票制的经营策略的旅游体验,笔者于2005年8月20日专门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简单设计了一份问卷,继而对旅游者的体验程度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 社会 学统计方法进行 分析 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为91.5%。经分析得出:98.5%的散客对通票制不满意,甚至很失望,他们大多认为因为时间或金钱关系来这里只想看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如一代文豪沈从文故居、泛舟沱江欣赏古香古色吊脚楼等,而不必买全票;36.4%的随团游客表示满意,25%的随团游客表示无所谓,38.6%的随团游客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时间关系,往往规定的景点游不完。可以看出,旅游者对该地实施通票制的旅游体验的淡漠感和失望感占据主流地位,旅游景区个体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原因分析 景区分散经营者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转让景区经营权后各自的利益要求不同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旅游资源本身的原因 旅游资源是 自然 、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它具有其他各种资源的一些共性,更具有它自己的特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特征,社会和文化因素又是这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赋予了其特有的经济特征。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旅游资源具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例如,旅游资源具有不可转移性特征,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功能都是独有的,不可复制,也不能移动,如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是不能仿造的;沈从文故居与熊希龄故居不可转移;沱江与吊脚楼组成的意境不可转移;幽深碧蓝的天山天池,同其周围的雪山、绿树的组合,更使其具有不可移动

体验管理论文篇9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一是指进行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指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教育。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问题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出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借鉴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经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培养、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扩张就业倍增效应的重要途径。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是系统研究工商企业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掌握,但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改变现状,笔者认为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运用创业教育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法。

一、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指设置一定的模拟情况,要求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去处理各种事务、问题和矛盾。教师通过对学生在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测评其素质潜能以及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的方法。通过创业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亲历实景,通过亲身的感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知识,有助于让学生对创业知识,知道创业管理理论的实际内涵。

二、实地参观与调研

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形式。因为管理理论的本质特点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两个以上比较研究的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到“比较对象”内部进行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参观与调研活动,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还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三、校企联合共建基地

可以与一些具有创业特征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去实习、实践,由企业和教师组根据实践的目的拟定实践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学生企业管理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共建基地可以实现学校、企业资源互补,企业在共建的过程中可以挑选合适的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这里得到新知识和信息;教师和学生则可以从企业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

四、角色扮演教学

在角色扮演教学中,给一组学生提出一个创业企业管理的情景,要求一些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出场演出,其余人在下面观看,表演结束后举行分析总结,扮演者、观看者和教师共同对整个过程进行讨论。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而且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五、管理游戏

通过设计一定形式的管理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充当主角,可以体会角色的感受,理解团队精神,协作的力量,向自我挑战的勇气等,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六、主题辩论

教师就创业中的某一观点作为辩论主题,组织学生成为正反两队,经过课下的充分准备再在课堂上辩论,运用所学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既达到在情景中学理论的目的,同时培养了思考和辩论能力。

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很方便地把复杂的图表、图片、照片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既提高了讲课效率、加大了信息量,又使学生感到生动、直观、活泼、易于接受,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八、多媒体视频案例的制作

利用购买、引进或录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将相关录像剪辑成各种视频案例,案例主题可以涉及到创业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特别是一些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力的题材,诸如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著名公司管理者、平衡记分卡、战略联盟、知识型企业等,通过视频案例的观看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并能对视频中的问题和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

九、运用管理实验室

随着管理实验室的建立和投入使用,模拟企业管理系统、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教学软件可以更多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些软件包含了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和公司财务和行政管理等多个大型模块。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企业运作,增进对现实中创业企业管理方式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现代商务技能。

十、利用公用网络资源

利用公用网络资源如世界经理人,参与到该网站的管理论坛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就半月一题的管理沙龙主题发表看法,并根据学生参与论坛时发帖的篇数和质量来评定学生成绩等级,或者参加其他一些企业管理网站举办的管理模拟比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网站。

十一、邀请企业家和学者进行演讲

要积极关注企业管理实践,丰富体验式教学环境,还可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进行演讲,就该企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邀请相关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和学术前沿报告,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创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借鉴他山之石。

十二、心理测验

在组织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心理测验,包括人格测量、需要层次测验、对高分的期望心理测验等。适合于进行投射测验和成就需要测验。通过心理测验可以对学生的创业性格进行判断,并进行优化。

总之,创业教育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法为工商管理专业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从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到我要学习;教师从“主角”变为“配角”;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辩论、陈述、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体验管理论文篇10

由于一些实验气体供应厂商唯利是图,加上自身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况,带来了安全隐患。(1)所供实验气体的质量和纯度等未达到老师订货要求,导致出现损坏仪器、影响实验结果等情况。(2)所供气瓶瓶色不清,缺少安全帽、防震圈以及钢印和检定等标识,甚至出现专用气瓶盛装其他气体的现象。(3)运输气体的车辆不符合国家要求,如使用缺乏运输资质、没有防护措施、没有警示标识或破旧的车辆运输实验气体。(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气体和气瓶的基础知识,未参加相应培训、无证上岗,野蛮装卸气瓶(如将气瓶平放在地面滚动前进、手抓开关总阀移动钢瓶、放置气瓶动作过大损坏地面等)。

1.2日常管理存在缺陷,气瓶处置渠道不畅

(1)一些历史遗留气瓶由于原有标识缺失、存放不规范、相关人员离校未办理交接等原因,导致出现气瓶表面锈迹斑斑、阀门难以开启、气体类别无法识别等情况,无形中提高了处置难度和风险及处置成本。(2)一些气体供应厂商因缺乏处置资质或担心在处置过程中出现伤人事故(尤其是处置内装不明气体或危险气体的气瓶)、处置成本高等原因,不愿进行回收。个别气体供应厂商虽然愿意回收,但其处置费用也极其昂贵。这种种原因使得废旧危险或不明气瓶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置,只能存放在实验室内,这就像是定时炸弹,增加了实验室的危险系数。

2实验气体定点采购管理的实践

2.1建章立制,强化规范管理

根据前期调研,原来给学校供气的气体供应商有20多家,其中大部分气体供应商的资质和供气质量存在问题。为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以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大学实验气体定点采购管理规定”,文件明确了实验气体采购形式、供应商车辆监管、实验气体采购报销等事宜,为推行实验室气体定点采购和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2.2把好进口关,强化源头管理

依据“实验气体定点采购管理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供应厂商的资质进行遴选。在对实验气体供应厂商的资质、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安全保障、售后服务、社会信誉和气体的种类、质量、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明确供应厂商在保证气体和气瓶质量、完善标识、规范运输等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确定3家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有效期2年。学校将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提供的能供应的实验气体名录(种类、规格、纯度、价格上限等)在校网上公布,要求实验室原则上必须从这3家定点供应厂商中选择采购,具体价格由用户和定点供应厂商自行协商,但不得高于定点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上限。对于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不能供应的气体,实验室须经申请并由本单位和学校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采购。

2.3加强车辆管控,确保校园安全

为加强实验气体运输车辆的监管,保障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的权益,保障校园安全,对校园内运输实验气体的车辆进行管控,要求3家定点供应商及经学校审核同意的实验气体供应商的运输车辆只能在规定时间段内持证(或报备手续)进出校园,以避开上下课时的人流高峰;其他运输气体车辆一律不得进入。

2.4规范财务报销,减少违规现象

为杜绝极少数师生因贪图便宜违规采购气体以及非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违规将气体运入学校等情况,学校还在财务报销环节进行审核把关。除了盖有“浙江大学实验气体定点供应专用章”或“浙江大学实验气体购买核准章”的发票,其余发票一律不予报销;并要求单次采购付款价值1万元以上的(含1万元)实验气体,报销时用户需提供与供应厂商签订的销货协议和货物清单。

2.5强化验收退货,确保气体质量

定点供应厂商能供应的实验气体由其送货上门,采购单位需进行验收。对于实验气体名称标识不清或不对应、气体钢瓶颜色缺失或缺乏检定标识,气体钢瓶缺少安全帽、防震圈和“实验气体状态标识牌”等情况,采购单位应拒绝接收,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所在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

2.6合理处置气瓶,减少钢瓶数量

实验室内气瓶存放量过多、废旧与不明钢瓶的处置途径不畅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实验室内的隐患,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与3家定点供应厂商达成协议,对于之前已购的气瓶,可联系定点供应厂商进行更换;对于废旧气瓶,可联系定点供应厂商进行回收;对于暂时不使用的气瓶,可联系定点供应厂商提供免费暂存保管服务,这一举措解决了实验室内短期不用气瓶的存放问题,并打通了气瓶回收处置的渠道。

2.7加强监督,强化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对气体供应厂商的约束和监督,促进气体定点供应厂商间的良性竞争,学校通过走访,听取师生意见反馈等方式,对实验气体定点供应厂商的服务和产品质量进行考核,及时了解供应厂商的履约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备案,为2年后再次招标时提供遴选依据。对于严重违反协议规定或被据实投诉3次以上,学校可提前终止与定点供应厂商的合作。

体验管理论文篇11

“智慧银行”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智慧代表着更透彻的感知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智慧银行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数据平台,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智慧银行的构建

2.1客户体验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如何提升客户体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Tucker认为,有10项因素影响客户体验,分别为服务传递的速度、便利、选择、折扣、价值增加、客户服务、技术、质量,以及客户年龄结构和生活方式,并认为,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在这10项因素上超越其竞争对手[4];Andersen咨询公司在一份定义银行业客户体验管理的报告中提出,客户体验是综合了多个维度客户体验价值的整体满意度,并将客户体验管理细化为信任、效率、知识、掌控、选择、承诺等六个维度[5];Bergheim和Mooney和则在研究客户在日常购物体验的基础上,并根据自身多年的客户管理经验,提出了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10种需求,即赢得我的信任、鼓舞我、简化事务、由我来掌握、引导我、24×7(全天候)、来了解我、超越我的期望、回报我,以及与我同在等[6]。我国学者郭红丽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可通过尊重、信任、便利、兑现承诺、掌控、选择、认知、有益、身份与荣耀等维度来描述客户感受的体验[7],将上述客户体验维度加以排序,可以搭建一个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图1客户体验维度层次金字塔模型本文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客户体验的角度构建智慧银行金字塔模型,并对商业银行的模式创新进行阐述与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变革。

2.2智慧银行客户体验层次金字塔模型

按照客户体验维度层次,结合商业银行实际,可搭建智慧银行客户体验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2.2.1基础体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客户对银行提供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据统计,中国银行业在近五年有60%的客户向网银转移,传统零售网点的盈利不断下降,消费者对银行的服务体验有了新的需求。如何紧跟互联网的步伐,满足网络时代下客户对银行服务更多元化的需求,加快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成为目前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通过在银行网点为客户开通免费Wi—Fi服务,可缓解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时感觉排队麻烦、耗费时间的问题。在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客户可以拿出手机借助免费的无线网络上微博、读新闻、查邮件,甚至看电影。客户营业厅内通过免费Wi-Fi登录网上银行,浏览产品信息或办理金融业务,如转账汇款、理财产品购买、信用卡账单查询等,还能收到银行推送的优惠信息或新产品。在网点的业务体验区和客户等候区,让那些不愿意在柜台排队办理业务的市民,只要用自己或者体验区配置的手机、iPad等上网设备就可以自助办理。手指轻轻一点就能了解银行的各项业务和产品,再用手机或ipad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办理业务,高科技纳米触控屏、互动式人机交流、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让一切成为可能。招商银行于2014年3月创新启动“咖啡银行”,是银行金融服务体验的一种新探索“。咖啡银行”与传统的银行网点环境大为不同,将咖啡厅的模式融入到银行经营网点,打造全新的咖啡银行模式,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仿佛置身于咖啡厅,将感受到咖啡厅的舒适、休闲、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感受到与传统银行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可以享受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招商银行的这一模式给国内银行的服务模式带来一次全新尝试,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服务体验的提升。互联网新时代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应顺应“永远在线”的潮流,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2.2.2产品体验

在营业厅设立个人金融区、公司金融区、电子银行区、形象展示区等主题区域,便于不同需求的客户体验所需的产品。在个人金融区的电脑上,客户用手指轻触屏幕即可浏览针对个人业务的的各种资讯,可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可利用储蓄、融资、保险、证券、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制定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实现财产增值。公司金融区专门针对公司客户,通过银行软件可实现预约开户、开通网上银行、智能填单、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应用触控型业务预处理系统,可将企业信息、产品选择等内容通过电子触控屏自主输入,信息提交后联网传递给窗口柜员,时间大幅缩短,办理效率大幅提高。在网点体验区,客户可在机器上刷一下身份证,输入一些个人信息,然后可在线连接远程柜员,咨询相关业务。通过自动办卡机可即时办理借记卡及相关信用卡,自动办卡机不仅可以办卡,更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小型电子银行,客户可以在机器上进行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开立产品等业务的办理。

2.2.3尊享体验

为给客户带来更高层次的尊享体验,智慧银行需配备先进的智能服务设备,能够收集并处理客户的海量大数据,通过现有数据的分析与优化,进行数据预测与客户行为预测分析。智慧银行通过先进设备分析客户海量交易数据,分析客户的行为习惯,主动预测客户的需求,当数据有波动时,预知客户行为模式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方便、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以及个性化的尊享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银行可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客户可享受随心随意的金融服务,不受银行服务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客户通过银行网站、智能终端等多渠道均可查看个人详细的历史数据,包括账户明细、理财交易明细、访问网站的记录,银行通过分析应用软件,可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金融定制服务。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带来全新的金融体验,智慧银行建成后:客户进入智慧银行营业网点时,网点客户经理即可收到通知,通过银行大数据系统根据客户长期的行为数据及交易数据即可测算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量身定制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当客户办理业务时,客户经理即可根据客户的特点,带着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更贴切的服务,想客户之所想。通信技术将为营销提供更大的支持。在营业网点之外,电子银行渠道同样能为客户带来更加先进的服务方式。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为客户提供更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于进提出,通过银行的多渠道融合的技术平台,当客户登录银行网站时,可以看到近期关注的信息及其所关注的金融产品,或者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及金融服务,而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是基于大数据系统分析客户日常交易数据而生成的,传统的单一的界面将成为过去。

2.3智慧银行管理业务流程创新

商业银行向智慧银行的发展依托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助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是决定商业银行向智慧银行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3.1管理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通过业务流程整合等方式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加快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业务和优化的流程。首先是银行核心转型,推动银行核心系统现代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并主动推送营销,有效提升新产品及服务的营销力度。其次是多渠道的转型创新,减少柜员的工作环节,将基础重复的工作交给银行的后台去处理,用最佳的方式处理大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将业务流程回归客户本质,提升客户体验。针对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的兴起,将网页与终端设备整合,使客户在不同渠道间实现无缝连接。

2.3.2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是按照总、分、支行部门的垂直考核机制设立的部门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与部门银行不同,流程银行通过重新整合银行的业务与组织流程、优化管理和文化理念,改变部门银行的传统模式,将流程作为核心,形成全新的银行模式。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是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创新的重要一环。流程银行是指业务办理以流程为基础,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业务办理效率更高,客户体验更好。由于目前商业银行基本是以部门银行为主,开发的金融产品带有明显的部门银行特征,各类服务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产品比较单一,往往一种服务渠道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带来不便。由部门银行发展为流程银行,就是要打破部门、条线、行业、区域的限制,注重流程再造,统筹各项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统一。商业银行应注重多渠道的整合,加快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提升客户体验。

体验管理论文篇12

高校实验室以本校的教学、科研为服务目的,以服务周到,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为标准,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相对封闭型的实验室。校内各实验室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的“温室效应”必然扼制实验室竞争能力的提高,使其缺乏活力。

2、管理的职能的分离性

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设备计划和供给是一个部门、教学管理又是一个部门,而具体负责则是各相对独立的教学研究室。这样实验室的服务与管理、实验与技术监督是相对分离的,特别是管理多由无正规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这种无长远全面规划的实验室不可能有发展前途,必然无市场竞争力,极易落入“手工作坊式”的窠臼。

3、经济来源的依赖性

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仍是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经济的供给式,主要依靠政府事业拨款和学校财力支撑运行。这种“供给包下来”的管理体制,使学校负担很重。而非价值性的核算方式,没有形成学校各系统合理负担机制,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包起来”的服务方式,只能满足低水平的服务需求,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实验室的竞争能力只会愈来愈弱,路子愈来愈窄,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愈来愈弱。

4、规模“小而全”而造成的重叠性

由于高校实验室一直沿袭教学研究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的“小而全”模式。因此,资金投入与运作形式摊子散、人员多,时空、设备、仪器等利用率低,其产生的效益也必然低。另因攀比心理导致的盲目引进,也是造成浪费的源头之一。上述问题反映出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的原始“手工作坊”性,阻碍着实验室深层次改革。实践证明,实验室仅仅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运用经济规律,单凭经验建设实验室,其结果必须导致管理混乱、发展无目标,自身缺乏活力。加之,若没有支柱型“拳头实验室,则缺乏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可以说,现行的高校实验室不可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二、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观念转变

1、市场观念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要分开服务与管理、经营与管理的职能;分离管理机构、服务机构、经营机构;剥离教学办实验室的职能。因此,需要改变教学“一揽子”体系的管理观念,改革“大一统”的教学兼实验室的行政管理架构,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实验中心,将分散的实验室、资金、人员、设备、仪器等统一归口,集中优势创办实验室的“联合舰队”。同时,要精减机构,强化管理,逐步运用经济规律管理实验室,培育市场,扩大服务,提高功能和效率。

2.可持续观念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改革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又要防止急于求成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冒进思想。真正做到,坚持有条件论,不唯条件论,创造条件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

3.开发观念

改革“封闭型”的自我服务体系观念。针对存在的问题改革合体制,学会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开拓市场,形成多渠道办实验室,全方位提高办实验室的效益。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在着手理顺管理关系时,要集中精力创办“拳头”实验室,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多渠道促成企业与实验中心、科研单位与实验中心等联合的实践,当然也可实行股份制。一句话,要有利于高校实验室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竞争力,以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高校实验室改革的思考

1、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实验室管理中心

强化管理,统一归口人员编制与设备仪器。将实验与服务分离,实行服务职能的统一,优化资源配置,分开“教学”兼“实验”的机构。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各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理、服务、经营等功能用行政事务管理来替代,不仅弱化了管理职能,同时,对实验室科学技术性无法进行监督。这样的管理负效应是否为伪科学提供了温床?的确值得深思。因此,把实验室管理的职能机构从原有的管理建制中分出来,形成单一的管理性质机构,这必然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