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25

兴趣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论文篇1

一、以情感人,以情激趣

古人云:“亲其师,乐其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情感的深浅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加强情感的交流,课堂气氛就一定会更加活泼、和谐、融洽,能拔动学生的思维这根弦,使之与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比如,老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老师的目光中感到亲切,受到鼓舞,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欢快,进而充满信心地上好这节课,再如当学生回答得正确时对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便能从中体会到老师的鼓励与信任,从而兴趣倍增。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学会表达对学生信任和鼓励的情感,爱学生,就要让学生体会到、感受到,当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时,一定能让他们更亲近自己的老师。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的方法,但从多角度评价和鼓励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态度,当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适当的鼓励,但并不应每次都鼓励,有时还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应充分肯定他的进步,如有不足,可以说:“回答得很不错,如果能更全面些就更好了!”对待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则可以说:“我为你的勇敢感到骄傲,相信你再想一想一定能够回答正确的。”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就应该及时鼓励:“答得太好了,我感到特别高兴”或者说“非常好,继续努力,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现,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要把自己欢乐的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中,学生又可从老师的夸奖中,产生不可遏制的激情,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努力提高和改善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成为了学习的动力,这就促进了良性的发展。

二、导之以趣,授之以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以随意注意为优势的,缺乏稳定性与持久性,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堂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好好把握。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开头,如何一下子紧扣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急于读下去,乐于读下去,激起听课的兴趣,开头好了,课的成功就有了希望,在语文课中有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像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解题导入,介绍背景导入,但无论怎么样导入都要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以简炼、新颖、生动、活泼的语言一下子吊足学生学习的胃口,使他们乐学。

其次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文而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简短的文章,不妨抓住关键,加强拓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像,发散学生的思维,把薄薄的文本读厚,然后从中取其精华,学会总结,再把读厚的文本高度精炼概括,这样既能让学生充会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长篇文章,则应突出重点,兼顾全篇,避免一段段往下讲,而从重点切入,带动全篇,既可压缩教时,又可做到事半功倍,在重点学习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而避免“劳民伤财”,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学有所得,又能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之感,兴趣就油然而生。

三、以读增趣,以趣增读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之外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那怎么才能创设氛围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呢?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读书,乐于读书。

兴趣教学论文篇2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

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猜想,老师不会是在教我们玩麻将吧!那又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牌一块块地等距地摆在课堂上,后来才知道老师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

5、惊异欣喜法

心理学

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样兴趣的创设,我们称为惊异欣喜法。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同学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同学回答“四个”。然后教师否定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惊讶。通过教具分析发现,每个同学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为惊喜,理解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再如讲到为什么要用逻辑推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互相垂直的符号“┻”的两条等长线段,让学生观察判断哪条线段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竖着的那条较长”。我用尺子一量发现一样长,同学们感到奇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数学问题光凭眼看是靠不住的,它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这样的数学课趣味浓、余味长,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的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8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含的知识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师应当紧紧地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抓住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初中语文的兴趣教学。

一、采用情境教学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来说既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有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功能。语文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工具,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初中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兴趣教学,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的学习。

首先,需要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喧闹嘈杂的无序课堂情境,容易让学生受到干扰,对语文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无法有效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这种混乱无序的课堂是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兴趣教学的。因此,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味,教师需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表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情境进行表演。课堂表演能够非常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可以选取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孔乙己、掌柜和旁白的人,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参与的情境下深刻的理解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情况中透彻了解腐朽封建制度下人们的麻木不仁和不求进取的心态,这对于促进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诗歌词句优美,教师在为学生们范读的时候用录音机放送合适的音乐营造一个与课文相得益彰的氛围。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古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放一首优美的曲子再为学生范读;再如讲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首绝句时,亦可以用音乐来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美好体验。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科渗透

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学,除了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科渗透,通过交叉的学科知识来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之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较多,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一问题,注重学科渗透。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知识储备时时更新,拥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初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等自然学科的相互渗透较多,教师在教授相关的课文时需要向学生较为全面的讲解这些知识,深化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的情感体验。因此,具体授课时注重学科渗透,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时地进修充电,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运筹帷幄,达到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目的。

其次,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语文的许多课文有着其他学科渗透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内容。例如在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梳理杜甫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还需要简略的为学生介绍杜甫一生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节。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中饱含的爱国爱民情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也与当时的儒家思想有关。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些思想,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科渗透,为学生普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促进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

兴趣教学论文篇4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也比较零碎化,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历史的知识也是有规律的。下面就高中历史兴趣教学的几点途径进行探讨:

一、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智商方法的衡量,各项基本素质的衡量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新课改以来,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和教育部关注的焦点。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也能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建立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全面素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快乐、享受的过程。

二、挖掘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是经过专家和教育学者精心编写和实践而成的,其中的例子和事件一般都比较具有代表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还原历史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进行“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的时候,有关于“海禁”“闭关锁国”的素材内容选取,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唐代“丝绸之路”和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图”,再结合清代时期的贸易路线,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清朝的对外贸易相比较唐宋元时期,规模小多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清朝的对外贸易量减少?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明清时期,海上倭寇猖獗,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展示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必要之物,是以恩加体恤”,通过学生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兴趣高涨的进行学习,对历史进行探究,可以容易的总结出清朝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思想。

三、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为目标,以逐步取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铺垫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踊跃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探讨,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辅助工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高效的进行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性。

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就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有个好的成绩,而是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境界,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报负和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的发展和提自身的高各项素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了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和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加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学生具有各项基本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教师期望效应,挖掘学生潜能

通过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态度的影响比较大,这种现象称作是教师期望效应。具体的说,假如教师对学生满怀期望,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比较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被认可的荣誉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拥有热情高涨的探索欲望。相反,假如教师对学生充满失望,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没有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系和鼓励,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建立其积极的期望,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应的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进行积极的学生,挖掘出应有的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和探究,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状态。

作者:王蕾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兴趣教学论文篇5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意识到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pH值为10的NaCN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pH值为10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多少倍?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但我们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如pH=10的NaOH溶液,OH-来源于什么?PH=10的NaCN溶液,OH-来源于什么?怎样描述溶液的PH等等,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样处理,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困难,使学生愿意学习。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通过活动探究,诱发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譬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前我首先提出:“往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和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寻求理论解释。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去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讲清观察实验的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哪些化学知识和原理?随着实验的进程和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边观察、边思索,促发了对实验研究的兴趣。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是Al(OH)3的两性,而沉淀的生成及溶解决定溶液的酸碱性。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这样的处理学生学而不厌。

3运用联想,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这样学习起来就不觉得化学知识枯燥、零碎了。

再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4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兴趣教学论文篇6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的重要性。一些小学生在上课期间很难集中注意力,对语文教学缺乏兴趣,因此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全面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论述,以期对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点帮助。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教师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尽量丰富自身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学方式和课堂气氛更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

二、营造丰富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活跃” 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 思” 和“ 言” 的活 跃,尤其是“ 言” 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 ,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 、语文能力 ,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 创造条件为学生的“ 思” 和“ 言” 提供机会 ,使他们产生“ 言” 的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1.首先要注重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 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人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人胜。

2.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或多媒体课件,能更形象地传达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传达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 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表演。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演欲。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由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课文内容,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 美读”的教学方法 。“ 美读” 就是有感情地朗,运用贴近文章情意的语言 、语调 、语速真实准确地再现文章感情 ,把无声文字中蕴涵的情意变为有声可知的情感,使学生出之于口,感之于心,进而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

2.用“ 美教”的教学方法 。“ 美教” 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贴切的语言,创造良好的情意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体会到作为教学主体的乐趣,进而调动其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他的 观点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让我们从巾可以领悟到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是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来达到的。 我曾经接触过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琢磨出了不少好办法,其中我觉得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是我创设了一个学习拼音的良好环境——黑板上,我每天用拼音写上日期和当天盼课程表,然后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拼读出来,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知道当天的课程,老师再适时地进行表扬,此时学生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自然会对拼音产生兴趣,不会有畏惧感。

五、丰富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兴趣。课外活动的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 ,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如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获奖作品配上作者的照片存学校橱窗内展出。

结束语

笔者在我国深化教学改革的趋势下,认真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探索,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兴趣培养的效果进行了论述。文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兴趣进行了阐述,希望此文可以对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兴趣教学论文篇7

l.从学生年龄特点看.有意注意最多只能维持10~15分钟,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却直接关系到听课效果,教师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从学生的心理素质看,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成正比。据调查.在2万多名学生中,对语文学科兴趣浓厚的人45%有较高的自觉性,而对语文学科兴趣淡薄的人仅有5%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二、怎样在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爱和期待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会使他们的讲解充满热情。长期的熏陶,学生往往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学生则会由于教师的爱而迁移到对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适当的鼓励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成功的喜悦又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学科的兴趣。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创设情景,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佳手段是创设情景,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中的情节通过语盲、图片、实物演示等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觉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相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精心设问,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中,如果原有知识与新授的知识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旦矛盾解决,心理重新趋于平衡,成功的喜悦随之产生,又能激发再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同题能否有效启发思考,揭示矛盾。一般说来,好的问题设计应要达到以下要求:①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的,体现重点难点,集中简据,直插要害。②提同要具有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和解决同题的途径。③问题之问要有联系,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条理。④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冥思苦想.也回答不出的问题也不能提。

实践证明:学生对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所能及的问是最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设计提问,力求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维,从而达“有投”,“有用”的目的,而不是做那种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激发和培养兴趣不可缺少的过程。

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实践最感兴趣。因为在实践活动中只有用力跳才能得到果子。这不仅使他们体验到需要,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麻雀))一课时,我在讲读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关系图。作为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把老麻雀、小麻雀、猫狗之间的联系用图形、箭头、文字概括地表达出来,学生会以浓厚的兴趣创造这样一幅画。

此外,还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复述。组织学生猜字谜等。这样将单调的巩固知识活动于游戏活动中,往往事半功倍。

(四)课内外联系是促进学习兴趣延续的有利途径。

兴趣教学论文篇8

二、创造学习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掌握学习”中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所产生的作用,情感因素必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打造舒适的学习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相关知识的时,借助创造情感情境的教学理念,设置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设置问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真正能赛过诸葛亮吗?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场知识竞赛,分析得出三个臭皮匠所能正确回答的概率依次为:45%、50%、40%,而诸葛亮正确回答的概率高达了80%。这里设计一个问题: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个答题小组与诸葛亮进行比赛,要求是各位选手必须独立回答问题,不能相互交流,团队中若是有一个人胜出,即为胜利,回答题目速度快者为胜方,这样哪方可以取得胜利?这样设计问题,整个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了,充满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质量。又如在讲解等差数列一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学生A第一天从爸爸那里得到1元钱的零花钱,第二天得到3元钱,第三天得到5元钱……这样一个季度后他共得到多少零花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另外,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在数学教学中介绍数学原理背后的趣味故事,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几何六边形教学时,给学生们讲化学家凯库勒的故事,凯库勒发现了许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唯独对苯的分子结构怎么也想不出来。一天做梦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六条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六边形结构。学生听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创造情境时,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需要联系到学生的需求,部分专业知识也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步入社会也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例如:中职学校的模具专业,这个专业重点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各类操作与安装的展开。在实际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模具专业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的相关的知识。针对这类专业数学教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对专业实际认知情况与需求。抓住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大量的相关实际资料,例如:模具设计的相关图纸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的应用中设计到的三角函数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数事例的证明,学习要有目的才能更好的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是以实践中的空间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将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学科,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认知的规律,而且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富有探索的精神,爱交流,爱操作,因此在进行中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的环节,将教具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正确、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棱锥、圆锥体积”的相关知识时,督促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棱柱,然后引导学生将棱柱分成三个三棱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这三个棱锥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是这三个棱锥的体积相同,而且在实际动手的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出三棱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相等,抓住时机,教师让学生熟悉教材,实施分组探究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直接参与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在经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实施角色转换,体验学习乐趣

兴趣教学论文篇9

研究表明,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出色的并不是传授知识的技能,而是对学生的引导技能。优秀教师并不主张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希望经过引导能够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必要的措施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而促进兴趣教学与小学英语结合首先能够获得的意义正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学生拥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配合教学工作,能够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英语,这就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

(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在兴趣中增加积累

促进兴趣教学与小学英语结合的另一大意义就在于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性质已经决定了要真正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利用兴趣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外能够利用互联网、音像、视频等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英语学科学习的一大重点在于积累。一旦学生对英语拥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会主动地阅读英语小说、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在娱乐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词汇、语句的积累也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正在形成,这是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提升。

二、如何促进趣味教学与小学英语的结合

(一)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性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性而言,其心理和生理都还处于成长阶段,兴趣爱好较为幼稚。因此,教师首先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充满趣味的元素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兴趣教学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的卡通电影。观影的时间可以定为十分钟左右,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英语产生兴趣。此外,引导学生吟唱英语儿歌也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唱英语儿歌,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对英语产生兴趣,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二)提出具有讨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在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例如,在小学三年级Unit4《weloveanimals》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提出问题“whatanimalsdoyoulike,andwhy?”“whatanimalsdoesyourfriendslike,andwhy?”根据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之间使用英语进行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喜爱的动物以及原因分享给同学,同时接受同学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同时获得足够的乐趣,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利用游戏教学促进趣味教学与小学英语的结合

最后,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促进趣味教学与小学英语结合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针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更能起到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颜色一类的单词制作成小卡片贴在学生的身上,如yellow、green、blue等等。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身上所贴单词的属性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代表单词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自身的优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对各种单词进行整理。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对单词有了进一步的学习,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打破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以游戏教学这种生动的形式巩固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反而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趣味。

兴趣教学论文篇10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在人类若干素质中应该为首,它是人类渴望值最高的素质。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创新素质要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是否有创新精神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创新素质包括四个要素: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中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要有善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才会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与学的定势。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教师应是创新能力强,精力旺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朝着“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才能造就大批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他们,要鼓励而不能挖苦,要关心而不能歧视,要爱护而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他。以批评为主或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因此,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我把教学计划作了调整,由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后者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的个性与风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的体育教师应在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更深的突破;在教学中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增强学科的兼容性及综合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贯彻“新、精、实”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做到方法优化、独特、实用,真正落实寓趣于教、寓情于教、寓乐于教;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思维方式,具有相关学科的拓展能力,肩负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责任,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方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体育教学的需要。五、及时点评和总结

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也有教师评价。对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的学生来说,获知自己在学习等方面的任何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反馈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价值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大学第一年,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没有独立的、内化的评价自我的标准,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评价如教师、同学等,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在众多人当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有着权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如:在一次游戏教学中,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我对刚才的活动进行评价:1.自我评价。四个小组中,为什么有的小组跑得快?找出原因。2.小组评价。找出自己小组的不足,进行战略调整。3.教师评价。我把学生没提到的或没想到的地方进行评价,表扬好的,然后告诉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当做到一定的时候,要进行总结,这是为了做得更好。得到表扬的小组更加兴致勃勃,没有得到表扬的也受到鼓舞,不甘落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兴奋之中。

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体育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方法,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教学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和效果。随着新课程的运行,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兴趣教学论文篇11

(二)要形成开放式的物理实验室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实验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对某个物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物理教师应让学生常到实验室,给学生更多的动手锻炼的机会,以开放式的实验室,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物理小故事来激励学生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如人们对于力的认识:最初是亚力士多德的错误认识统治了人们几千年,而后是伽利略和笛卡儿发现正确的线索,最终是牛顿给出了力的正确的概念。可见,在物理的发展史上,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懂的问题,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攻克它,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可穿插这些有关物理学发展的小故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学们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攻克难题的决心,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教学论文篇12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若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起来轻松且趣味盎然,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变成让学生头痛的课.经过几年的教学本人有几点想法:

一、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根据不同的教材

摘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我在上《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首先挂出一幅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描绘出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秋一帝”,他究竟有何功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图像与一个人的事迹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二、 拓展思维讨论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教育学论文,而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种,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讨论可分为学生与学生讨论法和师生间讨论法。那些较易回答且并不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的讨论题目可交由学生自主讨论,那些较难回答且答案较固定的讨论题目须由老师引导讨论。如: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很多,老师便须抓住统治者的腐败、逆民心这一条线来讲,不致让学生偏离主题。

三、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文天祥这一课时,可告诉学生,文天祥生活在南宋后期统治极端腐朽之时,那时,蒙古族正对南宋虎视眈眈。文天祥20岁那年,在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大胆地在试卷中提出来了改革政治的主张,希望强军富国,挽救南宋,那么文天祥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吗?他金榜题名了吗?此时学生会为文天祥的命运担忧,同时又佩服文天祥的勇气。继而再讲到文天祥运气还好,他的试卷获得了主考官的常识,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然而命运多舛,文天祥的报国志向还没实现,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陷,此时文天祥被任命为丞相,坚持领导抗元斗争。被俘后,他誓不投降。元军用船押送他南下,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了表达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诗篇《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在元朝大都的监狱中,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元军见他意志坚定,不能劝降,于1823年,杀害了文天祥,当时他年仅47岁。请大家想一想教育学论文,当时元皇帝用汉族贤才,如果文天祥归降,结局会怎样呢?文天祥为什么不归降呢?从文天祥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学生会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既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好的意志品质和高贵的道德情操。

四、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课不同于正规课堂的教学方式,它可由教师或同学自己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在课外活动课中,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得以回归,气氛轻松,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发挥学生主动性,给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