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41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1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2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3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证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最低。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4

(1)客户层

系统中的客户层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与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界面。浏览器从系统的服务器端下载静态、动态的网页页面给用户,并且通过这些静态、动态的页面上实现用户请求的收集,以及请求处理结果的展示。

(2)表现层

表现层运行在系统的Web服务层中,主要通过JSP页面来来生成与用户进行交互的HTML页面;ActionFrom对象实例主要负责进行用户输入数据,以及系统数据处理结果的缓存;ActionServ-let实例主要负责对用户的请求以及跳转请求进行管理;Action主要实现对业务层JavaBean所处理的用户请求进行调用。

(3)业务层

系统的业务层也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主要通过系统中的JavaBean来实现对系统用户请求的各种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不同的应用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业务逻辑,从而导致系统框架与具体业务处理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度。

(4)持久层

持久层运行在系统的应用服务器中,主要对系统中的持久化实现进行管理。通过Hibernate持久层来建立系统持久化对象与数据库中数据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实现业务数据的保存、查询、更新以及删除等操作。

(5)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主要是有系统中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主要实现数据的保存等操作。通过Struts与Hibernate框架爱的整合,从而解决了使用单一框架构建Web应用系统时,所可能存在的实现复杂以及可扩展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Struts和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框架中,通过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分块,从而降低了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度;并且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弥补Struts在数据持久化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系统业务逻辑业务层实现的困难度。

2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分析

通过对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将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划分成库存管理子系统和维护管理子系统两大功能模块,每一个子系统中的具体业务功能的分析如下所示。

(1)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入库、出库以及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①设备入库

设备入库的是指采购员购买了医疗设备之后,医院设备管理员按照采购合同对所购买的医疗设备进行查看和清点,如果所接收的医疗设备符合采购合同,则进行清点入库,否则要求后送或者退货,直到所有的医疗设备全部入库完毕。

②设备出库

当医院某个科室需要某个医疗设备,或者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换时,就需要从设备库存中申请新的设备进行补充。出库的时候,库存管理员需要登记设备的编号、出库数量、出库原因以及申请科室等信息。

③设备报废

当设备不能够正常运作,到达使用期限或者不能够满足医疗活动的需求时,需要申请设备报废,设备报废需要选择报废的编号、选择设备所属科室、设备报废的原因等信息。

(2)维护管理子系统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作用,需要定期对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需要保养、维护的医疗设备,或者设备使用科室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时,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维护管理子系统中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所示。

①设备巡查

一方面,医疗设备管理员定期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另一方面通过科室医疗设备使用者根据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

②设备保养与维护

当设备管理员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之后,根据巡查的结果,或者各科室的申请,根据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主要包括问题描述、维护方法选择、维护后结果录入、维修金额录入、维护人录入等内容。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5

(2)“利润率”(每月、每季度)=(月、季实际利润/设备购入价格)×100%

(3)“利润”(每月、每季度)=总收入—总支出。

(4)“还本期”=购入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5)“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用

2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1静态分析法

是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我院目前暂时采用的是计算简单、直观易懂的静态分析方法,按季度统计。其计算方法如下:“月、季度总检测或治疗人次”: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上月、上季度26日至本月、本季度25日止)所作的检测(治疗)例数或工作小时数,反映设备的使用率。“月、季度总收入”: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收回的资金。“月、季度折旧费”=购入设备价格÷折旧年限÷12(或4个季度),是指每月或每季度应承担的设备折旧费。设备的折旧年限按8年平均方法计算,设备折旧完后,不再扣取折旧费用。“总支出”=折旧费+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人工费用”:按医院职工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实际操作人数。“材料消耗”:按各科专用设备实际使用耗材数量×购入价格。“维修费用”:医疗设备维修时所更换的配件价格或购买设备维修合同的价格。“水电费”:安装水、电表,根据各科当月、季度实际使用数量×水(电)单价(也可参照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反映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的纯收入。若算出的数据是正数,说明设备有盈利;若为负数,说明设备是亏本的。为简化计算房租等费用暂未考虑。“本月或季度利润率”=本月或季度利润÷购入设备的价格×100%把利润率在10%以上的定为效益优秀;利润率介于5%—10%之间的,称为效益良好,利润率在0—5%为效益一般,利润率为负数的,则效益查劣,为亏损设备。“还本期”=购入设备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2.2动态分析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资金投入的利息而引起的还本年限的增加,即动态分析法。当今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回收利率持续低于银行利率,将永远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但是,有些医疗设备以考虑社会效益为主,有些设备不体现直接经济效益而潜在间接效益,另当别论。

3做好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

(1)目前,自2003年第一季度起,我院将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经济效益分析季报制度。设备科人员根据科室的设备情况,将所有设备的收费代码详细列出来,根据医院财务科、医院信息平台一一的查出设备的总收入,设备的总检测(治疗)人次或工作小时数,设备的耗材、维修支出,进行计算分析形成报表,并将分析报表结果上报院领导以供购买设备时做参考。

(2)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是我院院长查房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医疗设备的投入纳入科室的经营成本核算,使收入与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6

(1)缺乏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的医疗设备管理是在人们的不断摸索总结中发展而来的,带有浓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医院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认识不深入,管理思路不够明确。

(2)没有将设备管理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在购置这些设备时一定要站在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仔细研究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或认识不够深入,做成了错误的决策,使得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运行成本高,性能不太稳定,经常处于维修状态,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巨大损失。

(3)医院领导对设备管理认识片面。

医院领导往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而轻视设备的使用管理,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轻视设备的经济管理,造成设备管理不全面,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4)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多半是别的专业改行过来的,缺乏医疗设备专业知识。全国仅有几所高等院校设有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人员重在工程技术,缺乏管理知识。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待遇不高,大量的技术人员被医疗设备厂商挖走,造成医院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5)设备配置不合理。

医院往往重视高精尖设备的购置而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重视重点科室的设备配置而轻视其他科室的设备装备,造成设备配置不均衡,难以提高整个医院的设备档次。

(6)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大部分医院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医疗设备,效率低,容易出差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微机管理刚刚起步,管理模式不完善,适用范围小,鱼待开发推广。

2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鉴于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

医院档案室应加强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4,5],对每台新购设备其原始材料、说明书、使用手册、合同、合格证(含设备配置清单)、安装调试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论证报告、年度设备效益分析等全部归档,所有设备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材料真实、定向明确、为医院选择最优的设备运行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2做好设备的效益分析。

医疗成本核算是提高医疗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可行的分析项目,将设备仪器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运行量化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医院、设备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科室三级链式管理模式,并以此进行常规定期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后,定期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按照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设备服务的对象情况,通过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程度,就其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设备维修保养、水电费用、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分析设备的收益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对效益不理想的设备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领导对设备投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作为领导今后决策医用设备投资与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对医疗投资管理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决策时,尽管不能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但可以用动态的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评估因素,了解设备投资效益,找出设备投资低效率的原因.促使医院对设备的投入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医疗投资的盲目性和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投资的回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的监督管理。

2.3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团队

医院的设备管理需要一个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协助精神。在团队中构作两个互补环节.一个是管理人员之问的职能性互补,一个是与医生之间功能性互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侧重的服务面,但在人手不够时,某侧重面的管理人员成为设备维护的临时长官,其余作为助手;以点带面,专一而兼顾:若遇到重大事件,则群起而攻之。医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操作和使用新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少有障碍:但涉及到设备内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针对性的维护上.恰好是管理人员的专长,如医疗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器,医生可以根据显示图像内容来判断是患者的症结.而设备人员能够根据显示质量来判断液晶显示器的流明、对比度、分辨率和可视角度,两者互补,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事半功倍。

2.4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规范使用,从医院到科室进行科学考核,以考核结果制定奖罚制度,对由于维护保养适当超出使用年限仍能良好运转且性能稳定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对工作不负责任未能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责任,奖罚分明,切将管理落到实处。

2.5医疗设备的维修

有了各类人才组成专业结构化的仪器维修管理队伍,才能创造设备的再生,实现经济效益。在新购大、中型设备使用之前,厂家应先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正规的维修培训,签定合同时要注明此点,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上机培训、验收等,这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可对医疗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修复。其优点是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停机率,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缺点是容易造成过分维修,致使成本增加。改善性维修是对医疗设备的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和故障率较高的地方进行改造。这种维修方式通过改进设计可永久地消除故障,提高仪器的可靠性。灵活地采用多种维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实行专管专用,资源共享,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

2.6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7

医疗设备盘点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整个过程很难完全实现账物相符[4]。入账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盘点,在每台设备上粘贴单一条形码,通过对条形码的扫描获得设备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条形码很容易丢失或者损坏,且条形码在设备的位置一般比较特殊,经常出现乱贴和错贴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设备甚至不知道存放在哪个科室,容易出现盘点困难,账物不符等问题。

1.2设备维修分析

医院经常面临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的问题,一旦维修不及时,设备可用性大大降低,极大地影响医务人员诊疗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管理中,通常是维修人员通过临床人员反馈的情况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反馈流程过长,降低了设备维修效率,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可以更好的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5]。

1.3设备使用效率分析

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准确的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大多数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的招标采购与日常维护中,而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关注较少。除了超声科和影像科大型设备配置叫号系统可以进行实时统计外,多数医疗设备并无实时数据支持和分析[6]。由于设备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很难被医学工程部收集,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更加无法迅速调整,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

2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于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RFID和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医疗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讯,最终实现智能化与实时定位[7],消除信息的滞后和不精确。

2.1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又称之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以及天线与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电子标签进入读写磁场之后,阅读器会发出一种射频信号,感应其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经过解码之后传送到管理软件中进行相关的处理,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8]。这种技术在数据存储、传输以及多标签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被逐渐应用到交通运输和工业自动化以及物流管理中。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9]。

2.2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初步应用

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医疗设备盘点。设备盘点建立在入库和出库信息完备的基础之上:设备入库主要是将设备的相关信息录入到医院设备管理系统中,同时通过写码器编入到电子标签之中,使每个设备有自己的身份;一旦设备需要出库时,设备的基本信息可以在出入库管理的界面中显示[10]。设备的盘点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系统会自动发出具体的盘点清单,管理人员在盘点过程中通过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将设备的实际库存信息填入到整个管理系统中,与清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完成设备的盘点。由于管理人员不需要逐一对每个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即可将实际数量填入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误操作。(2)简化医疗设备维修。运用RFID技术可有效的利用无线网络远程监控医疗设备,并通过网络报修的方式实时监控,从而提高维修效率。主要原理是,利用医疗设备上现成的报警系统,加装信号采集与发送装置,将报警信号与终端网络连接起来,一旦出现报警,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终端显示的信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11]。对于无法加装报警信号的设备,也可利用专业医疗设备维修软件进行网络连接,简化报修流程,更快的将设备送入到维修中心进行维修。此外,通过信息系统,维修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对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并总结故障原因,提高设备管理质量。(3)助力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传统做法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监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11]。利用RFID技术,大部分医疗设备可以自动记录其电压和电流,以及患者相关信息,确认使用时间和频率,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传输到网络终端,管理人员在电脑上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还可以监测设备水电的消耗、日常养护费用等信息,更好的评估设备使用效率并及时作出调整。

2.3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

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更加方便,其电子标签比较薄,体积小,能够应用在任何的医疗设备上。同时,其内部芯片存储信息量大,具有可重复性,尤其在移动的设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点子标签还具有防水和防磁以及耐高温的特点,使用的寿命也相对比较长,能适应医院各种恶劣环境。传统的条形码需要逐一扫描来读取设备信息,而RFID技术可以在设备覆盖和遮挡的情况下读取相应信息,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设备管理精确性,进一步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的同时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并为后期科学合理的购买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4RFID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费用方面。RFID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电子标签的成本相对比较高,使得该技术在医疗设备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其对周围设备的较高要求也使得执行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利用不断发展的RFID技术本身来降低执行费用,是RFID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2)技术安全方面。随着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不断应用,RFID技术是否会影响医疗设备本身的性能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2]。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排除其对医疗设备性能正常发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RFID技术在解决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同时如何有效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3)统一标准方面。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RFID技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体系,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国家对RFID技术的标准制定了简单的技术大纲,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而国内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依然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能否制定统一有效的标准,直接关系到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开展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XX.8.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XX.2.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9

医疗设备的全程管理,是对设备进行规划、选择类型、购买等环节共同组成的全过程管理活动。相对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技术迅速发展,设备成为了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如果在设备上出现问题,并且无人进行维修、管理,那么无论多优秀的医疗技术,都不能应用到患者的身上,这对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国家对医疗工作的关注度较高,社会上的反响也不断强烈。实施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时,应重点在维修管理方面努力。在此,本文主要对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自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医疗工作,都必须通过针对性的设备来实施,尤其是在现阶段医疗技术、科研力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开始进入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视野当中。经过相应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很多的医疗单位,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并不是特别的重视,且维修、管理人员非常缺乏,根本无法完成日常规定的工作内容。综合而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医疗机构虽然每天的工作较多,但在主观上忽视维修人员的安排和选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后,多数医疗机构选择采购新的产品,并不是维修;当出现因医疗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时,部分院方直接将责任推到维修人员身上,这种推脱责任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对医疗事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事后维修情况普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多数单位仅仅是在出现事故后,才进行维修、管理的相关工作,对已经出现的损失并没有进行分析和总结。(3)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类型较多,性能也比较多元化。但是,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特别规范的制度或者条文,完全是根据院方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来应用,在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导致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逐步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实施,在理论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果,部分大型医院也依赖这一管理理论,实现了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工作的提升,是依靠所有业界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所以,明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认为,根据现阶段所表现出的问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否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修,这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和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很多医院每年都花重金引进先进设备,然而在设备维修这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的话,比如,不能运作、部件经常坏、容易出现误差等,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会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3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和管理

3.1加强检查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虽然自身的主要功能是“医疗”,但自身始终都是机械的范畴。任何一种机械在长久的使用后,自身的零部件或者模块,势必会出现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必须加强检查。首先,按时间对设备进行检查,观察设备的性能、重要零部件情况、运行情况、操作情况等,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其次,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小问题或者是细节上的不足,应及时的采购新的零部件实施弥补,及时对模块进行维护,减少采购新设备的情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三,对于特殊设备的检查,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此来避免临床出现误诊的情况。第四,定期召开维修会议,对医疗设备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10

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还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并不健全,无论是在采购设备,还是在应用设备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对医护工作人员、患者、患者家属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医疗事业要想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固有问题的同时,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上的良性循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的治愈患者。本研究主要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1 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1.1 程序文件的建立及其过程控制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我国相关制度,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注重程序文件的建立,还要在过程控制上努力。综合而言,贯标活动中,将医疗设备编制了3个程序文件,分别为设备管理程度、采购控制程序、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①设备管理程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医疗设备,无论是日常应用,还是定期检查,都要按照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设备随时都能发挥出最理想的作用。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需求,我院设定了如下设备管理程序:科室提出设备申请及论证申请表要求分管领导审批医学工程科负责汇总,多厂家进行比对后递交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的设备上院党委会审核,院党委会审核通过的设备上报院招标办进行采购到货安装、调试、验收医疗设备入库、出库建立档案、做好相应记录交给使用科室,完成日常使用、管理、保养日常维护报废申请审批设备报废,入账[2]。②采购控制程度。采购控制作为医院设备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且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为避免采购程序与先前的管理发生冲突,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并且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设定了以下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的评定从产品及供方的资质审查开始填写《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样品评价现场考察历史情况评价供方信誉度调查填写《供方评定记录》合格供方的审批《合格供方名录》的形成建立供求关系与合格供方档案合格供方的控制与重新评定《供方业绩评定表》[3]。从采购环节来看,采购控制程序比较符合当下的医疗设备管理趋势,并且充分顾及到了采购风险和采购的后续工作发展,值得借鉴与参考。③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该程序属于辅助工作,但却能够对前两项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并不复杂。一方面要在各个环节建立相关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工作;另一方面要将记录工作、监测工作、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尽量降低各种问题的发生概率。

1.2 程序文件的持续改进 医疗设备管理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做到上述的三点要求外,还需持续改进程序文件。①程序文件的持续改进,能够弥补固有工作上的漏洞,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②在持续改进程序文件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要获得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管理整体,需依据不同医院的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程序文件是核心部分,作为衔接质量管理体系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纽带,会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较大改变。

2 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

2.1 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所提升 相对而言,医疗设备在应用和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设备的使用会直接影响能否治愈患者,也会对医疗纠纷的减少、缓和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升。①质量管理体系对采购工作严格把关,固有的安全隐患减少;②医疗设备管理的入库、出库、维修、保养等工作有明确规定,所有的问题都被细致划分,客观上形成了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③医疗设备在管理当中,报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出现问题的设备一律不准应用,只有达到规范要求或者更高性价比的设备才能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更大发展。

2.2 健全了管理体系 我国的医疗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医疗机构采用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国内的很多私立医疗机构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健全了固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①专业医疗机构(眼科医院、耳鼻喉医院)的医疗设备更加先进,提高技术的同时,保证了设备的有效性和持久应用;②综合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系统、人工等多方面工作结合管理,实现了管理上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效果进行论述,就当下的管理成果而言,还是值得肯定的。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需进一步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方案,解决固有问题的同时,不允许增加新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医院设备管理会更加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也会带来更加积极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11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护理、预防、药剂等工作的重要的物资基础,医院必须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医疗设备。但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则必须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利用,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及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根据其维修纪录对贵重的医疗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充分做好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以缩短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减少医疗设备对人身的伤残,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等[1]。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以充分发挥其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科室服务,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凭证,医疗设备档案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搞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集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1 医疗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归档内容。医疗设备档案由二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和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①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需求分析论证报告、资金来源、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批意见,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供货商资质、产品介绍②招标书、投标书、协议书、合同(价格、产品性能、技术参数、售后服务、联系方式、交货日期及地点、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③发票复印件、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商检证明、检验检疫证明、随机全部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安装验收报告等。上述资料由设备科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收集工作,及时整理归入档案,按季度移交医院档案室。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帐、卡、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性能动态记录、医疗设备拆除报废处理情况、经济效益分析和成本核算报告、使用率和完好率统计分析、医疗设备计量检测记录、计量鉴定证书和计量合格证等[2]。上述资料由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科共同完成收集工作,按年度收集上交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归类存入档案室。

2 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3 管理医疗设备档案采取的措施

3.1理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制,是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前提:我院设备档案管理实行分管院长负总责、设备科主任督导、兼职人员具体实施、操作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我院档案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这一管理原则。

3.2 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根本保证: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12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医疗设备不断扩增。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审计,对医疗设备购置前预期效益论证及购置后的运行效益进行分析,为医院做出科学合理的设备配备及人才储备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这是医院内部审计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作者根据近几年来对医院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医院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

一、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基本做法

(一)审前调查

1、查阅相关资料

可通过查阅财务固定资产报表,了解医院现有医疗设备分布情况、数量和投资情况;可通过了解大型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如:放射科、特检科、检验科、手术室等,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被审计对象。

2、实地调查了解

可通过问卷式的调查,向物资采供、维修部门了解医院设备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验收、付款及相关管理制度,如:购置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验收管理制度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向医疗设备使用科室了解医疗设备利用情况,运营收入及费用支出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等,为撰写审计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做好医疗设备相关电子数据的采集工作

这是开展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审计的质和量。

(二)审计主要方面

1、对医疗设备采购前的论证,采购时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等内容进行审计

设备采购前的论证。主要是对需购置的医疗设备,其特点、用途、功能、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证情况及设备的实际利用率和成本回收期等指标,在申请论证表内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及论证数据的准确率等方面进行审计。

设备采购的招投标。这是本项目审计的重点,应围绕招投标文件的制定、编写和报价,技术标的规定进行审计。

合同的签订及付款。主要审计合同的条款与招投标文件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设备购入后的付款是否预留了质量保证金。财务货款支付时间、金额是否与合同相一致。

设备购入后的验收。主要是对到货设备的技术规格、型号、参数、性能、产地等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2、对医疗设备内部控制情况开展审计

(1)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科室台账建立和医疗设备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

(2)设备使用的耗材入出库、领用、盘点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

(3)医疗设备年利用情况的审计。主要查各个不同时期各台医疗设备年诊疗检查人次及统计的准确性;年计划人次与年完成人次增减情况;查有无闲置的设备及诊疗检查收费是否合规。

3、对医疗设备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医疗设备年运营收入情况分析。通过对医疗设备不同年份收入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医疗设备年运营收入的效率与效益。

医疗设备年运营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计算医疗设备固定成本中折旧费等。变动成本中医院定期支付给有关人员的奖金、加班费、补贴等,年耗材支出、水电费、维修费等。分析医疗设备年运营费用支出有无存在浪费现象。

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投资收益率及设备投资回报期分析。其计算公式: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收入-医疗设备支出)/该医疗设备总投资×100%];设备投资回报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净收入[1]。通过分析进行评价,其中投资回报率和投资收益率越高,投资回报期越短,说明设备经济效益越好。通过分析可为领导层提供医疗设备综合盈利能力数据,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成效

(一)有效促进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

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分析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新课题,也是使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的重点。通过医疗设备效益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提出整改建议意见,有效地促进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如设立设备管理专家库,对医疗设备购置实行专家科学论证制,确立设备的计划利用指标和经济指标,并试行过错问责制。纠正购置前论证分析缺乏真实性,部分科室对医疗设备的实际利用率和成本回收期等指标不重视、填写较随意;购置论证资料不全有的缺少等问题。

(二)有效促进医疗设备管理规范化

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购置、设备验收、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维护修理以及设备的更新改造等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审计发现:在设备管理中存在设备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更新不够及时;设备使用情况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保存不够完整;对医疗设备的应用合理性、使用效益、维修保养等事项,既没有分台核算又未实行定期分析等。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医院认真落实整改。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升级,借助现有网络平台,加强对医疗设备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建立医疗设备分台逐月进行核算和效益分析制度,全面掌握使用科室每台、每月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收入和支出及月利润等情况,使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更规范化。

(三)有效促进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

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医疗设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促进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这是医院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了对本院在用的医疗设备投资回报及投资收益情况的分析。发现有的设备投资回报率较高超过100%,投资回报及投资收益明显。有的设备投资回报率较低,运营情况较差;在信息系统数据的统计上无论是财务经济核算数据、还是重点科室医疗设备效益统计数据,往往会因为各科在数据统计口径上因时间跨度或统计方式不同口径不相一致。审计提出了相应建议,院领导认真研究采纳,建立和完善了每月对医疗设备投入产出、投资回报及投资收益情况分析制度;实行计算机自动化成本核算;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的管理等。使原投资回报率较低、运营情况较差的医疗设备,其收益明显提高,有效促进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

三、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启示

(一)掌握医疗设备运营情况是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前提

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医疗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在开展对医疗设备运营情况审计时,注重实地调查和实地检查。一要掌握医疗设备的分布及管理情况,实地查看运行是否正常及有无闲置设备。二要掌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实地查看有无违章违规行为。三要掌握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情况,实地查看是否存在设备超期使用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健全医疗设备运营管理的建议,使医疗设备分布更趋合理、制度执行更加有力、维护维修更为及时。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的安全完整,有效防范和控制其风险,这是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前提。

(二)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是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关键

医院医疗设备点多面广,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可在审计过程中少走弯路,拓宽思路,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在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审计过程中,除运用一般审计方法,如调查、审核、盘点等方法外。可运用分析与评价的审计方法,如经济分析、因素分析、比较(比率)分析,评价医疗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准确率,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力,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率。杜绝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使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结果达到预期目的,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

(三)注重项目审计质量是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重点

审计质量主要体现在审前调查和方案制定、揭露问题和审计取证、审计建议和落实整改的全过程。要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审计,首先,必须认真地搜集审计证据,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处理意见和建议,做到实事求是,使审计的结论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审计结果和事实相符。其次,必须掌握医疗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和数据,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保养等全过程管理状况,确保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建议有实用性,问题整改有操作性。再次,必须注重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客观和准确性,全面和及时性,确保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