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护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8 15:08:53

保健护理论文

保健护理论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正常出生的足月正常产婴儿,胎龄均为37~40周,体重2500~4000g,出生1min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窒息史,无存在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无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感染等。

均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亲无合并其他疾病,营养好,乳汁分泌充足,新生儿能吃到足够的母乳。

1.2实施方法按四川省生殖协会印发的“新生儿水疗保健培训讲义”及相关文献介绍的新生儿水疗操作要求进行水疗配合抚触[1]:于新生儿出生后24h给予每天1次15~20min的水疗。设定室温28℃,水温39℃~40℃,水深以新生儿足底不能触及为准。选择合格的专为婴幼儿设计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并加入模拟母体羊水性质的溶质,起到平衡渗透压,营养新生儿皮肤,保持皮肤pH值的稳定及消毒作用。水疗时,常规为新生儿脐带贴上防水脐贴,以防感染。水疗后,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新生儿进行抚触5~10min。

2护理

2.1水疗抚触前的准备工作水疗及抚触前半小时停止进食,将室温控制在38℃左右,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检查游泳圈的安全性,套上后检查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颈部,入水前让新生儿先适应水中的温度与环境,然后将新生儿逐渐缓慢的放入水中。为防止交叉感染,游泳池内用专用一次性塑料袋,并做到1人1池水。

2.2加强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待婴儿水疗完毕将游泳圈拆下,用消毒浴巾擦干全身,注意保暖,取下护脐贴后要进行脐部消毒。然后用润肤油擦于手掌进行抚触,抚触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并用柔和的语言与宝宝说话。可让父母共同参与,一起当新生儿的教练,但全过程需有专业人员监护。

2.3加强水疗及抚触的知识宣教对婴儿的母亲进行水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出院时进行母亲水疗的知识考核,出院后由母亲继续每日1~2次的水疗。医务人员第30天随访,检查水疗的情况,母子沟通形式记录是否完整并鼓励母亲每日2次水疗。

3讨论

21世纪医学模式已发生转变,除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聪明的智慧,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均健康。婴儿水疗基于对新生儿以及婴儿生理、心理的研究,提倡婴儿父母、医护人员对婴儿施行早期水疗,方法简单,投资小,不需要过高的条件,只要爱心和耐心,无疑将会促进我国婴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对正常婴儿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早期智力的开发,提高人口素质,而这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及目前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社会—心理方面转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3.1水疗与抚触的机制水疗时迷走神经兴奋,全身及双腿运动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同时抚触(尤其是腹部运动)加速肠蠕动从而加快胎粪排出和胎便转黄的时间,有利于新生儿肠道尽早排除糟粕,吸收更多初乳,弥补新生儿消化道不发达和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的缺陷,尽快恢复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吸吮能力弱,进食量少,胎粪、尿液排出,汗液分泌,以及由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丧失等原因造成的体重下降。新生儿在水中协调运动,由水波、水压带来的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系统兴奋,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促进代谢,增强食欲;水疗时由于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增加新生儿哺乳量,能缩短生理性体重减轻的恢复时间[2]。同时,水疗刺激新生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还能加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使新生儿较全面地吸收营养,促进体重的正常增长和身体发育。水疗对新生儿在宫内长时间的被动姿势给予纠正并辅助活动,同时配合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也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可以使新生儿的胎便早排,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使生理性体重下降迅速恢复,这无疑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有较大益处,值得推广。

3.2水疗与抚触可以促进婴幼儿行为与潜能的发展早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在生理、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游泳水疗及抚触如同“体育早教”,可促进新生儿智能和体能的发育。观察中发现,新生儿水疗及抚触后,其睡眠特别安稳、充足,也为神经中枢的良性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新生儿游泳作为对婴儿的一项综合的不添加额外药物或治疗的手段,能使新生儿得到最自然的活动,使出生正常的新生儿尽快适应陌生的外界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在行为神经发育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新生儿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3]。根据胚胎学基本原理,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以将所有感受到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4],从而可以刺激神经及其他系统的发育。

3.3水疗可以促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社交能力、自知能力属于情感智力,即情商。情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高智商不一定成功。研究表明,成功与否,20%取决于IQ(智商),80%取决于EQ(情商),EQ高有快乐积极的人生观,成功几率大大提高。早期婴儿水疗,密切的亲情交流,亲子互动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5]。因此,现在有一个科学的说法:皮肤是感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从另一方面说出了水疗的重要性。

4体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新生儿水疗及抚触是通过特定的水温、水质让温和良好的水刺激皮肤,通过感觉器官传导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使胃肠道的激素分泌增多,食欲增加。同时让婴儿在水中自由的活动可增加内脏和肌肉的活动强度,有利于食物的充分吸收,也能促使胎便的及时排空,对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有改善及治疗的作用。另外,水疗与抚触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要,具有安全感,得到身心的抚慰,减少烦恼与哭闹。有利于正常睡眠的建立,并使生长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增加。这样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会有所减少或不明显。在活动过程中父母通过目光、语言、双手的肢体交流增进了亲子感情,增加宝宝的亲情交流,孩子在新生儿期就有良好的应答反应,并有益于孩子情商与智商的发育。

【参考文献】

1詹莉.CCSOS同步感觉组合k-6激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水疗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7.

保健护理论文篇2

通常情况下造成情绪不稳,如心理情绪产生波动、失眠、自我难以调节症状,加重了更年期综合征的到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妇女在这之前,最好进行一些心理咨询或去医院或相关门诊进行问诊,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例如,激素的定量使用,对该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保持积极的上进心,能很大程度的增强妇女的机体的免疫力。此外,良好的心情会促使神经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进行密切的协作以及紧密的协调,从而使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稳定的最佳状态,还能有效的降低和克服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2]。

1.2妇女在经期期间对钙物质的的补充和吸收显得十分的重要

尤其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每天对钙的吸收平均量为1200~1500mg,外加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促使钙物质能在骨骼内快速的沉着。还有要适量的补充相关的激素,尤其是女性激素,它能更好的调整女性在过渡时期激素的分泌量,从而能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还能降低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对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也有改善性。

1.3对妇女围绝经期间的保健与护理

首先,正确的使用药物干预。从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动物实验等方面讲大豆异黄酮能够改善绝经后女性出现的潮热症状,还能防止血管粥样硬化的症状以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出现,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发现率,因此要建议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要及时的使用大豆异黄酮进行治疗借助依赖性症状以及相关的疾患[3]。其次,妇女在更年期的时候易出现三大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更年期属于高发阶段,因此要更加的重视,尽早的做好妇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妇女应每隔3~6个月做1次妇科检查,对疾病的筛查工作一定要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疗。假若月经周期除了出现了紊乱之处,还出现了经期的延长以及经量的增加,那么就应该及时的就诊,防止失血过多,从而出现贫血症状。

2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保健意识也逐渐的增强,保健的需要也在慢慢的改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仅要求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要追求生命的高质量。因此,对妇幼卫生保健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小单位,从维护生理健康岛社区以及家庭健康的促进来更新人们的思想,从而更好的调整妇幼卫生服务的思路,不断的拓宽服务的范围。对妇幼卫生展开保健服务要根据其妇幼卫生的工作特点,开展以下相关的工作:在社区建立相关的妇女早孕的保健卡,主要是包括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保健服务;对高危妊娠的转诊以及筛查;对育龄的夫妇要进行相关计划生育的指导。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对危重症的儿童和妇女要建立妇幼卫生的急救站,及时的将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或者是急转诊治,从而有效的降低5岁以下的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帮助以及指导母亲坚持6个月的母乳喂养。对儿童的管理和服务要从孩子的出生到成年,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加强对儿童急性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管理;给儿童要做好定期的体检、免疫等工作。对于下岗的职工,因为有失落感,在更年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对其患者要加强思想的开导并给予相关药物的辅助治疗,帮助更年期的妇女高兴的度过更年期。日常生活中和要加强妇女、儿童多发病、常见病以及相关的慢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保健活动的宣传,引导人们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方式,在人们的心中树立健康的观念,降低疾病的发生。

3加强人员素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保健护理论文篇3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保健护理论文篇4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保健护理论文篇5

1研究对象的特点

2013年全国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显示,全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城乡流动儿童平均流动时间为3.74年,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流动儿童在各年龄组分布比较均匀,流动儿童总的男女性别比为116.39。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父母能够给予被带进城里的流动儿童关爱和指导的时间也并不多。他们在医疗、教育、心理关怀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2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中的实践研究

大量研究[3]显示,除母乳喂养情况较好外,流动儿童生理健康、卫生保健状况等方面表现都较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上海户籍儿童完成“4、2、1”体检(即1岁以内每3个月进行1次,1~2岁儿童每6个月1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1次)比例为84.3%,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的35.5%[4]。此外,流动儿童的多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户籍儿童。闫淑娟等[5]报道,流动儿童两周腹泻罹患率为13.4%,高于户籍儿童1.3%的水平。杨栗坤等[6]报道显示,流动儿童6个月龄贫血检出率为16.3%,而户籍地儿童检出率为9.5%。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的研究显示,坪山新区从2010成立到2012年的3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4.2‰,其中流动人口占93.9%[7]。在就医的过程中,由于受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认知水平等,使得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的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获取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淡漠: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和经济水平较低,保健意识薄弱,流动儿童作为脆弱人群,其保健问题更显突出[8]。北京市丰台区[9]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知晓率为49.5%。海口市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尤其是感冒原因的知晓率(6.7%)以及腹泻原因的知晓率(7.8%)均低于10%[10]。泰安市的研究[11]显示,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养育行为,这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能够促进流动儿童主动获取保健服务并接受人文关怀服务,进而对流动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2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有待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生的研究课题,近年人文关怀理论相关文献只占文献总量的16%[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人文关怀护理理论存在的不足,仅有的文献研究也大都是依照国外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进行的。陈芬荣[13]的研究指出,国内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体呈一般状态,略低于国外。阮满真[14]等的研究指出综合性ICU护士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ICU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重的抢救治疗任务使得护士忽略了以上能力的提高。褚梁梁[15]等研究显示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没有差异。史荣美的研究[16]认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养成。

2.3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针对流动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多项研究[17]表明,对流动儿童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郭小红的研究[17]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组儿童家属人文关怀认知能力各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效率。史荣美的研究[18]发现,在实施人文关怀前几项评价值偏低,实施人文关怀后,几项评价结果明显提高。彭阳的研究[19]表明,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刘莉[20]的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引发护患矛盾。他们这些研究都反映出人文关怀在引导流动儿童的人格发展、提高儿童就医依从性方面,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有显著性的作用。

3提高流动儿童人文关怀的对策建议

保健护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094―01

“不治已病,治未病”,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重在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向健康方向发展。中医护理是中医传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思想以其独特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理念指导着中医护理,正所谓“三分治,七分护”。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广大民众的预防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些都对广大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中医“治未病”这一古老而又先进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特色护理的内涵。现就“治未病”思想如何指导中医特色护理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1 预防医学中的护理学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预防理论,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它是以健康文化为基础,为预防保健及维护人类的健康发挥特色和优势。中国古代医学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是建立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所以一向把保健(未病先防)放在第一位,而药物治疗次之。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可理解为三个层面: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调护;使无病者防病,有病者速愈,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治未病之第一要义。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正如《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同时《内经》还从整体观念出发,把保健和营养放在首要地位。东汉末年杰出医家华佗就很重视七情、饮食、起居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防患于未然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高原则,其中《内经》对心身疾病的预防,尤其突出地反映了这一思想。

晋・葛洪提出了运动、饮食与精神、养生的护理方法。他在《神仙传》中指出:“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虑。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认为经常适当的劳作运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不暴饮暴食;精神应愉悦,勿大喜大悲;并注意避免太过。而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要注重情志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也对中医护理的病情观察有很大的发展和补充,它还发展了养生的护理技术,如对虚劳的护理技术有呼吸法、健身法、搂肚法等。

2 “既病早治(护),已病防变”的护理学思想

中医学具有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主的系统理论。整体观念一方面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理论上,认为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人体应顺应季节变化,保持人与自然的同步规律,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也是治未病的一个方面。《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是被动的举措,主张有病早治:“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这种观点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代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大医家,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已病早治着眼,他特别重视养生和护理,其《千金方》对按摩、起居、衣着、饮食、口腔卫生、幼儿护理等方面阐述得非常精辟,强调有病就得早治(护),已病防变。疾而不治,日以加甚,病甚而药,药已无及。《史记》中记载的著名医家扁鹊治齐恒公为其典型病案。汉代医家张仲景将治未病的脏腑作为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如《金匮要略》谓:“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未脾,当先实脾。”

保健护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1

目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与个体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体现个体化的特点;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虽未广泛开展,但这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性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抓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

2.3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组织、规划、运作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保健护理论文篇8

近年来,全球性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正迅猛发展,一个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正逐步形成。新世纪健康教育的4大发展主题:平等、权利、环境、经济是护理人员探索的新问题。21世纪人们将在民主、自由、福利等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平等,健康也将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更高的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护理工作者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开展健康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念的提出,护理学已进入健康促进的时代[1],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护理工作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的照顾。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护理工作中,并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如何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护理专业的独立功能,是护理工作者21世纪努力的方向。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美国1925年最先兴起健康教育,经过反复探讨,在实践之中深化提高,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社会学和医学知识中占据重要位置[2]。20世纪之初,随着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入我国。

纵观健康教育发展史,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健康教育的思想及论著,就非常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1909年中华护士会及1925年中华医学会的成立,1930年中华教育学会的成立都对我国健康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3年陈志潜在《中国医学杂志》发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可谓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雏形。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论著。1935年由胡安定、邵象伊等发起组织“中国卫生教育社”,同年成立“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这两个全国性的健康教育群众性团体的成立,为当时的健康教育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9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健康教育协会与中华医学会合办了《中华健康杂志》,注重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并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健康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促进理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社会动员理论使我国的健康教育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生物社会的模式后,卫生发展的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涌现。健康教育事业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我国在参加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从单纯的卫生科学知识的传入改变为传播与教育并重的新观念。在1990年的全国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将“卫生宣传教育”改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1997年间中共中央提出的“卫生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展望未来,护理健康教育事业将会成为世纪所关注的学科,定会以更快的速度蓬勃发展。

2健康教育中一个新概念——自我保健

WHO指出,自我保健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21世纪的护理实践正向临床护理与个人预防,保健相结合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从50年前没有疾病便是健康到当今健康的三维观念(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完美状态)。这些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的自我保健价值和作用。自我保健在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后的自我保健,可以恢复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掌握自己的健康。健康教育可以使人们“多靠自己,少依赖医生”。

3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

21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型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均有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证明这些疾病与人们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对这些疾病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干预人们的行为,纠正不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开展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减肥训练、缓解精神压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21世纪健康教育是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实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提供信息、咨询、提醒,增进健康措施以及其他形式的关注),即根据计划指导和督促目标对象,改变行为,维护其健康。因此,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4新型护患关系为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病人对个人健康权利的重视。病人服从医生、护士这种传统的“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已不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21世纪必将在“平等—合作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引导-合作型”或“相互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3],护理工作一方面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参与治疗和护理,另一方面赋予医护有告之实情、尊重病人的意愿权,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遵医行为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实施中,护士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听取病人的意见,互相配合、商量,制定教育计划,护士根据制定的目标及内容进行系统指导,共同达到预期目标。1995年日本试行公开护理计划,旨在提高质量。美国护理专家A.Davis曾提出:“健康服务对象必须参与自己的护理政策”。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承担起保健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会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以适应时代变化趋势。

5社区健康教育者的中心工作

1998年,国际护士会提出的主题是“携手共促社区保健”,这正适用于我国,我国的社区保健势在必行[4]。50年来,各省市已成立了三级卫生保健网,但从医疗卫生的资源分布来看,更多的是偏重对大城市。社区中许多贫穷、残疾并缺乏卫生资源和知识的个人及家庭,他们渴望得到更详细的卫生指导。在新世纪,要通过各医院、保健中心、病人家庭及社区间密切配合,建立医疗协作网,创造一个信息相通的社会组织,实现医疗技术共用,医疗资源共享,使医疗延伸到院外,提高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和社区共同承担起促进病人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护理工作范围也进一步拓宽,护士应走向社区,根据人们生命周期和家庭周期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生命监测和控制,提高人们自身控制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帮助他们得到基本的健康服务和援助。开展公共健康事业,推动社区卫生工作进展,这将是新世纪健康教育者的中心工作。

6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2000年我国老年人已占人口总数的7.3%~8.8%,已成为老年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逐渐向小型化发展,家庭照顾老年人的状况随之改变。医院的作用、结构将重新设计,护理工作的范围随之拓宽。医院护理工作将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面向社会的老人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护理还将在多元化场所服务,向社区老人提供长期预防、保健、健康咨询,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主动追踪护理信息。为此加强老年护理,开展家庭护理,担负起社会赋予护士新的使命,是21世纪护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方向。

7加强健康教育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护理工作者要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系统研究我国健康观,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教育内容以及适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并把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如何一体化,健康教育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作为研究方向,使护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完善、提高。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氛围,是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发挥护理专业的独立功能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验到护理工作的价值,看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旭.国外护理新动向——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1):1-2.

保健护理论文篇9

一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动力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二 明确社区护士的任务和职责

1. 明确社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

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护士除了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应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如社区护理学、健康评估、康复护理学等。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2.优化知识结构:熟悉专业知识,提供正确的沟通信息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还必须深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识,才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取得患者信任。因此社区护理工作者对门诊常见病的基本症状、各种疾病的治疗、检查结果的正常值、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均应该有所了解。通过不定期的理论业务学习和理论笔试及朝会提问,使每个护士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沟通中能提供正确的信息。

3.提高职业技能

由于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的缺乏,就诊后迫切地想到有关病情的用药、治疗、预后和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等。若护士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操作技能不够娴熟,专业技术不够精湛,对患者的疑问解释不够准确,便易产生矛盾。熟练操作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要求每个护理工作者技术操作必须娴熟,选择穿刺部位要准确,以减少护患矛盾发生。

4.增强职业修养

社区护理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待患者既要有职业情感,又要有护士的理智,切忌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增加患者诊治的心理负担,激化护患矛盾。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要求、不满,应积极主动予以解决,而不能轻视敷衍,更不能生硬地回绝。在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看作是需要帮助的朋友,以礼相待,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塑造良好个性气质

在道德意识的约束下,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护理工作者应培养心灵、胸怀、个性真实、纯净、自然、质朴之美,感悟生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内涵,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号召力等人格魅力特征。对患者诚恳、正直、热情、有礼、乐于助人等性格特征,对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对自己来说则是开朗稳重、自尊大方、自爱自强。

6.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心理学、伦理学知识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构建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多一句介绍,操作时多一句解释,疑问时多一点耐心,观察病情时多一点细心,工作时多一点责任心,焦虑时多一点关心,为安全多提醒一句,为康复多嘱咐一句,离开时多祝福一句。与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恰当的沟通,解答疑问,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护患间通过沟通,相互理解,真心相待,少了猜疑和对立,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有些不足之处,也会得到患者的理解,不至于发生种种不愉快的事情。患者信得过,护理操作的机会自然增多,操作技能将随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可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快适应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需求,改变观念,将同情、关爱贯穿护理活动的始终。

三 加大社区卫生的宣传

保健护理论文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5-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实践和以人为本护理意识的不断树立,医院疗养保健观念、疗养保健理论以及疗养保健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各个医院的人性化疗养保健及护理的实施与推广受到了广泛关注[1]。本文旨在选取2008年5月――2013年7月我院针对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及护理的相应措施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5月――2013年7月我院针对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作回顾性分析。本文所涉及受调查者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中男性194例,女性26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9±3.7)岁。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与本文研究相适宜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退休时间、已确诊病症、生活方式、接受疗养保健的主要目的、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等;受调查者对疗养保健的认识,是否具备老年人常见疾患、亚健康的防治知识及疗养方法;受调查者疗养保健期间的健康教育需求等。调查问卷以多项选择为主要形式,部分情况通过与受调查者面谈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率、均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详见表1。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很了解的占36.8%,比较了解的占63.2%;对亚健康认识很了解的占9.1%,比较了解的占22.3%,完全不了解的占68.6%。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中有80.9%的受调查者疗养期间主要对疗养环境、方法及效果感兴趣,21.8%的受调查者对前沿的保健养生知识感兴趣,20.9%的对亚健康防治知识感兴趣,17.3%的对所患疾病的研究进展感兴趣。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专家集中授课(82.3%)、自学指导材料(54.5%)、咨询服务(48.2%)、一对一指导(25.9%)。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主要的疗养保健需求包括疗养环境舒适(95.5%)、疗养保健设施齐全(62.2%)、饮食合理(96.8%)、能及时学习疗养保健知识(82.7%)、治疗环境有适宜景观(21.8%)、能掌握正确的自我保健方法(89.5%)、合理用药(55.0%)、掌握老年多发疾病防治方法(63.2%)、组织参加文体活动(80.0%)。

3 讨 论

疗养保健关系着每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护理效果,医务人员应本着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宗旨,积极推广合理的疗养保健措施以及人性化护理管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与患者增进交流,改善医院疗养保健环境[2]。本文研究表明,军队离退休人员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亚健康防治知识的认识有限,对合理的疗养环境、疗养方法及良好的疗养效果有巨大的需求。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的需求调查结果,现提出如下护理方法:

3.1 人性化护理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整体素质,根据科室具体情况,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学、美学、伦理学、法学学习,提高自身精神风貌[3]。

3.2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根据行疗养离退休人员的具体健康状态、自我疗养保健技能,正确地、主动地应用专业知识,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健康教育。

3.3 加强沟通 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热情对待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建立与患者间的相互信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巩固患者痊愈的信心,给患者更多关怀、理解和尊重。

3.4 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3.5 加强临床护理的预见性,积极预防并解决护理人员与患者间各种潜在问题,给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放松的治疗环境[4]。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代医学注重精神关怀对患者康复的作用,人性化护理及疗养保健方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疗养保健及护理模式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延伸,能够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为患者提供和谐的、轻松的医疗环境,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5]。实施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人性化的疗养保健措施和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玲,刘丽红,张蕾,等.296名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2,28(2):165-166.

[2] 马火娣,孙双艳.对离退休疗养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6):454-454.

保健护理论文篇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且促使人们合理的利用这些服务。健康查体中的健康教育团体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定期进行,个人查体采取面对面或电话讲解,并且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健康。当前,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1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1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健康查体中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完善、最实用、最具体。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

1.2重视第一印象 门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而体检中心是大众了解医院、促进自身健康的第一个窗口。等待查体的人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体检中心,此时护士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介绍,会有效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为建立良好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由于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还应掌握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

2 健康查体后的健康教育措施

2.1宣传专栏 体检中心的特点是查体项目多、涉及的科室多。可充分利用空白墙壁开设各项专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更换版面,介绍各种常见病种的防治,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各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理解。

2.2设立查体套餐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特殊要求,设立十余种查体套餐,并详细标明注意事项,切实方便了广大查体者的需要。

2.3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建立电子档案 在患者查体结束时针对各自的查体结果,发放相应的健康保健指导教育处方,建立电子档案,并随时上医院网站查询个人查体结果信息。使患者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2.4口头讲解 在体检中心设置了导医咨询及流动导医护士,为患者查体、就医指引方向,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同时护士随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对有关健康问题的提问,护士有针对性的解释,并因势利导,使患者树立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2.5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 当患者来到体检中心,首先受到护士的接待,接触最多的也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有着很深的心理影响,仪表端庄、热情相迎、语言亲切、以诚相待,这样患者就会感到护理人员亲切可近,心理稳定,焦虑与紧张感减轻。

3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查体环境

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短,由于工作的繁忙以及排队等候的焦急等,常常使他们感觉烦躁无助,卫生保洁人员应随时清扫内外场地,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查体环境。在中心内设立服务台、休息厅,提供一些便民措施,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4 讨论

体检中心虽然没有系统化病房,但健康教育的责任应整体贯彻到全体护理人员的内心深处。突出表现在由以前的患者来问我们的被动服务转变成现在的我们去帮助患者的主动服务,受到患者的充分认可和赞扬。现代的护理人员,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均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各项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始终把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5 结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值得护理人员深思。护理人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不断学习新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各项沟通技巧以适应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求,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保健需求。健康查体与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我院通过初步开展与实施使病人满意度大幅度上升,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应。

保健护理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83-02

干部保健工作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对保健对象,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窗口。护理保健工作是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精神文明建设及医德医风的重要体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保健医学的发展,保健护士在保健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从事保健工作十多年的护士,我认为只有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保健护理工作。

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保健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事业,热爱保健工作,要有真挚的同情心,更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因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医疗工作,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保健对象的身体健康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干部保健工作既有常态的服务模式,又有不确定的个性化需求;既有日常工作的履职尽责,也有八小时以外的随时保障。一方面由于领导工作的繁忙性决定了治疗、巡诊、访视时间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偶发、突发因素的客观性决定了保健人员服务的应时性。每到黄金周、节假日要求待命,不能远行,时刻做到随叫随到,招之即来,服从大局,保障有力。

2 严守保密纪律

保密意识是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保健对象的特殊身份及其健康状况的私密性,决定了保健工作者对有关情况必须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1]保健护士应对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及所有药物等情况,除工作必须外,不得向其他人员泄露:该说的即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严格把握好说话的时间、场合、人员、内容。

3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护理技术

医学知识的发展,保健工作的性质,要求保健人员必须终生勤奋学习,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做卫生队伍的佼佼者。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终生接受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继续教育。努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保健知识以及心理医学等多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与实际相联系、不断完善自我的保健知识与技能,提高保健水平;要有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要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等搜集、提取、存储信息的方法,并能交流信息,以便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有娴熟过硬的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原理、目的,操作正规,手法熟练、准确;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和治疗方法,具有应急能力:在病情突变的情况下,运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力,通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获取信息,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有敏锐的察觉,判断病人的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沉着果断地进行救护。不但业务要精,同时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保健对象的感情需要我们去体会,快乐需要我们去引导去欣赏去珍视。对工作的热情是一剂最难得的良药,它能让首长们益寿延年,活得更有尊严!

4 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来自繁重的工作任务,精神的高度集中,干部保健人员必须认识到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承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保健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平凡而高尚,要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受世俗偏见所干扰,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服从事业和社会的需要;要始终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要乐观自信,努力做到:忧在内而不形于色,悲在内而不形于声,将护士最美(微笑、乐观、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

5 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及善于沟通的能力

保健护士与保健对象间的沟通有助于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从而提供正确的信息,以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保健对象及工作的特殊,对保健护士的语言、举止、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带微笑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微笑可消除陌生感;端庄的举止、言行,良好的气质、风度可缩短保健护士与保健对象间距离,使其愿意同你接近;亲切、美好的语言也会给保健对象带来愉,减轻其工作压力。在与保健对象交谈时应委婉、含蓄,尽可能多用商量的口吻,如此才能圆满回答保健对象提出的问题,才可以取得保健对象的信任感。[2]当然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良好的技术更是维系海通效果的纽带。

总之,高级干部保健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保健护士在保健工作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保健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宽保健服务领域,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从各方面了解保健对象的身心健康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宜。用真情、真心去为保健对象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信任,赢得主动。才能真正地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出色完成保健任务。

参考文献:

[1] 吴晓琴.干部保健门诊优质护理对护士素质要求探讨.现代护理.2012.4:76-77

[2] 杨爱琼.干部保健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全科护理2012.6:151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