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控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8:09

投资管控论文

投资管控论文篇1

1设备材料采购方面对投资控制

在设备材料的采购方面,国内设备材料的采购可以参考以往建设项目的价格,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问题主要是在海外采购方面,缺乏参考资料,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投资失控。因此该项目采取由业主和技术提供方双方成立联合采购询价工作组,共同进行海外采购询价,在KBR公司提出总包价后,如果业主认可,双方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如果业主认为价格不合适,可以由KBR公司进行协助,业主进行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从而使业主对技术供应商在软、硬件上方面的报价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设备材料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设备采购时可以更大范围的国产化,从而降低工程投资。

2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对投资控制

工程发包是该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投资控制是此重大项目总体投资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该项目主体工程发包过程是投资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在工程招标方面主要注意以下方面:(1)合理划分标段:本工程主装置区按合成氨、尿素划分为2个标段进行投资控制。(2)设计多种计价方案方案一、总包干模式:甲供设备、安装主要材料,建筑、安装工程费以概算为基础实行装置安装费用总承包。对界区内主装置项目在设备、安装主要材料甲供的前提下,建筑、安装工程费以概算为基础进行招标定价。方案二、费率方式:甲供设备、安装主要材料,建筑、安装工程费按费率方式据实结算。招标时确定定额与费用,按施工图编制预算,工程竣工后按实结算或施工图预算加设计变更结算,也有竣工后按实测工程量进行费用结算的。方案三、包干与费率相结合的模式:甲供设备、安装主要材料,安装工程以概算为基础进行招标定价;建筑工程按费率方式进行招标。多方案解决了承包商很难预测的风险而随意加大风险系数,造成包干费误差过大的问题,让承包商做到实事求是地报价。(3)成立专门的招标机构,完善各岗位职责,严格贯彻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招标规定,在招标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透明。(4)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全面、严谨、科学,招标时具备的资料及条件准确、全面地告知投标单位,以便投标单位合理、科学的预测投标报价。

3施工阶段对投资控制

在施工阶段,加强业主的管理、协调力度,尽量满足招标、合同提供的相关条件,建设变更,尽量不给或少给施工单位索赔的机会,如施工图提供的时间、设备材料进场时间等。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加强甲供材料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控制,减少材料的积压和流失,降低建设单位材料费用的投入。

4工程造价管理对投资控制

投资管控论文篇2

盈利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保证。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存在很严重的盲目扩大投资行为。很多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在缺乏理性分析的状况下,向陌生产业领域尝试投资,以期达到扩张经营范围、寻求高额回报的目的。一些企业在投资中,严重忽略实际情况,盲目进行跨地域、行业的投资行为,从而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

1.2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在投资方面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态势,很多企业依旧没有及时树立完备的风险理念,在投资中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意识[1]。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秩序混乱、漏洞百出的情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实紧缺的数据,在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工作上存在缺陷和滞后问题。淡薄的风险意识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隐患。面对投资风险,缺乏足够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企业无法做到切实的应变调整,从而致使投资亏损和失败,不但会削弱企业受益,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1.3管理水平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均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管理层在投资管理中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理念,使得投资过程存在盲目性并且效率不高。企业投资进程中,要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的资金、质量、进度、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工作,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把关工作[2]。企业缺乏完备的科学管理理念会直接导致管理水平的滞后,致使投资进程出现混乱,项目无法正常运转,使利润收益远低于投资预期,在财务管理方面造成严重的风险负担,甚至导致企业亏损,出现严峻的财务危机。

2提升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

2.1增强投资宏观分析水平

企业在开展投资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投资发展战略与规划,强化战略导向作用。其中包括:对投资环境和规模进行切实的宏观分析工作,了解候选投资行业和项目的市场环境,避免项目中存在极端垄断现象,选择竞争程度适中的行业进行投资工作。同时,企业要正确对自身实力进行评估,量力而行,保证投资方向的准确可靠。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市场所占份额、市场需求等信息,保证投资的稳妥精准,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出现。投资规模方面,需要保证对投资规模进行明确的掌控工作[3]。针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规模效益缺失情况,企业需要在保证财务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合理扩大企业投资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国有企业中,对投资项目需要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流程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定工作。投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重大项目则需要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决策。决策进程中,需要对资金投入与利润回收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并切实对投资回收期进行掌控。国有企业管理者与分析论证人员需要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在投资项目中的可行性,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取舍。董事会作为国有企业的决策核心,需要对决策流程进行切实的规范工作,董事会需要最终就投资分析结论、方向、具体方式等做出决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工作,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防止个人意志和盲目投资对国有企业投资的消极影响。中小企业则需要对市场宏观环境进行及时了解,认真研究分析市场环境变化,掌握变动趋势和规律,运用各项具体措施进行调整工作,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措施,提高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应变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增强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养、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等方式,保证财务管理体系高效稳定运行。

2.2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风险预警工作需要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依据企业投资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设定一些容易引起企业投资波动的指标,从而保证对投资进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切实的管控工作。具体的预警机制中,需要保证预警组织的完备,使其可以保证预警工作的效率和持久功用[4]。在风险信息方面,需要严格进行资料数据的统计收集工作,在有效分析的前提下,有效发现潜在的投资风险。风险信息系统需要保持开放和顺畅,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实时精确的信息保证。风险分析层面上,需要保证分析的合理性,保证企业可以发现投资风险中的各项初期特性,并进行具体应对措施的制定,切实转移或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国有企业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通过合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切实保证投资的最终目的,即经济效益提升的实现。在投资中,需要合理进行风险控制,避免投资中的重复和低效作用出现。对已经扭亏无望的企业需要及时停止投资的追加;对资产状况不明朗、资信状况不佳的企业需要拒绝投资。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的可行性,切实保证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利润的有效提升。中小企业需要了解投资风险发生和存在的普遍特征,并对风险出现和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研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重视投资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切实防范潜在投资风险的逐步积累而导致的突然性释放,从而保证中小企业投资的安全性。风险预警体系中,中小企业需要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对项目建议书、投资项目评估等工作进行合理设立和具体分析研究。

2.3提升投资风险管理水平

投资风险管控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投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企业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工作,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担负起风险识别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好每一处细节,保证风险管理文化的切实建立。企业需要在员工中宣传投资风险管控理念,同时定期进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5]。国有企业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投资风险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明确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流程,针对改革出现的新精神对企业管理层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要求,保证管理人员在切实领会的基础上可以严格施行各项措施,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中小企业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认识到风险与利润报酬的正比例关系,同时,实际投资中可以根据投资项目进行组合式的投资方式,保证在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形下,通过分散投资,实现盈亏相抵或者依旧可以获取利润的情况。中小企业好可以运用兼并、联营等投资方式,切实规避风险,取得更高盈利。

投资管控论文篇3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投资管控论文篇4

针对目前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情况频频发生,必须切实完善工程项目控制管理机制。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注重源头控制,抓好抓实项目费用估算与预测。

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算及成败十分重要。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首先应弄清工程投资内容,避免漏项。实现投资估算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系统过程。它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作为编制人员应如实反映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投资,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在先的作用,为决策层当好参谋,为后续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1.1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力求投资估算的精准。

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不仅影响工程建设各方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且影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声誉。要想做好估算,就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一是类比分析,二是市场调研,三是分析项目的各类费用的走向,四是加快投资估算指标的更新速度,投资估算指标是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进行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因此,对估算指标应加快更新速度,及时吸收新技术、新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估算的质量水平。

1.2建立价格信息网络,加强设备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

设备购置及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些设备材料,由于信息不灵,无法了解到确切的价格信息,势必造成设备材料价格的失真,使估算价格和实际价格脱节。这就需要建立价格信息网,多方位的采集信息,对设备材料的价格及时更新,做到动态管理。

1.3估算人员要认真总结已建工程的经验、得失。

估算工作需要平时对已完工程,不断积累与总结,积累及收集施工图预算的指标,包括一些主要的工程实物量,分门别类归纳,发现其中的问题,弄清原委,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2、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决策阶段,投资控制是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策人要根据项目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尽可能的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尤其是在工程项目中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时,更要注重成本费用(项目造价)的控制。例如,要注重建筑物基础形式、结构形式、设备及材料等各方面的选择来控制成本,另外,对投资项目,应加强对当地建筑市场的了解,主要吸收、采纳当地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以避免设计方案保守和选择不当带来投资费用的增加。

3、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一般情况下,项目控制的90%决定于设计阶段,在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投资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概算。根据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从而形成的工程合同价款是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限额。

3.1积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工程经济的方法,对我们代建工作中的投资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是通过性能价格比来体现研究对象的价值和对项目进行功能系统分析。有这样五种途径可以用来提高投资项目的价值:一是通过改进设计,保证功能不变,而使实现功能的成本降低;二是通过改进设计,保持成本不变,即使功能有所提高;三是通过改进设计,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换来功能大幅度的提高(这要提前告知使用人,毕竟上升的成本是要由使用人承担且认可的);四是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建筑物,在不严重影响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产品功能的某些非主要方面的指标,以换取项目成本较大幅度的降低;五是通过改进设计,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值大幅度提高,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也是对投资最有效的利用,这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管理上有所改善。

3.2合理进行招投标

在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时进行招标,可以使每个设计阶段均能通过公平竞争完成在设计中的经济核算。在变化不断的市场中,业主通过招标召集了多家供货商和承建商并进行择优选择,也就收集了多家投标单位的价格和质量信息,有效地了解了市场,确切的掌握了工程成本的实际情况。在招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方式,以发包方按图纸核算的工程量为准,以承包方自身企业技术资源为依据,进行投标报价。投标者一般会报出合理利润的价格,期待在竞争中取胜获利,这样就使工程价格趋于合理,也就实现了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在评标中,采用合理最低价为分值高的方法(要剔除不合理的最低价),关键是将工程直接费、施工措施费、工期及质量补偿费、材料价格以及不可预见风险费的上下限值进行算术累加,确定整个招标工程的合理价格区间,在此区间内,确定出价格最合理最低的投标。

3.3严格进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阶段实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就能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要使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在预定的投资费用之内,就不能过分的提高设计标准,只要根据其使用特点,满足建筑物的适用性、美观性、经济性、耐久性,就已经达到要求了。一般情况下,要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就要坚持初步设计总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和施工图预算、不得超过初步设计概算的原则,这是投资控制的关键之所在。

3.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

由于图纸本身不完善或设计深度不够,会导致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从而引起投资的增加。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认真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尽量减少图纸中的错、漏现象,使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对图纸中的错、漏问题,一是设计单位及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在双方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有权向设计单位索赔损失。

4、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要根据甲、乙双方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合同价格进行费用控制,依据施工图预算形成的工程合同承包价是此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要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项目控制人员就必须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及确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进行工程量计算,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施工索赔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工程结算、决算的审核工作。

4.1工程量监督控制

工程量监督控制,这个阶段控制的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工程量计量的监督,检查计量时是否遵守技术规范和工程量清单中规定 的计量规则和方法;检查工程量的计量范围,是否在与监理机构审签实施的与设计图纸相应的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通知、设计修改通知以及合同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内。

4.2业主(或代建方)对预算修改的审查和监督

在施工阶段,业主(或代建方)应不断的监测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并与项目预算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项目实际费用是否偏离预算,或有无偏离趋势。另外,要对变更费用进行审查,使其尽量不超过批准的总投资额。

4.3项目部的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具有控制成本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要在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在既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的条件下把工程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可以组织的人才资源、通常能实现的工期、整个项目的投资费用控制值和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编制。项目管理部门要经常对照工作的实际进度检查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凡是出现偏离计划和预算之外的费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4.4施工合同的签订

中标后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禁、细致,工期合理,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造成日后扯皮的现象。如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尽量包死,不留活口。合同约定要防止施工方为偷工减料或频繁索赔找借口,要防止拖延、停工等严重事件的发生。这也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要预防的方面。在我们以往的工程项目发生过。

4.5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设计变更应尽量减少,如遇行政干预等原因的设计变更,一是要尽量提前变更,变更越早,损失越小(如已签订合同购买的只适用此项目使用的设备材料,可以在未生产制作前或初始阶段尽早通知供应厂家变更,以免生产出的成品要返工或成废品,造成建设方经济损失。土建、安装的返工也是如此);二是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要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工程造价的情况发生。

4.6对工程现场签证手续严格把关

通过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立专门部门,利用专业人员对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避免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算经济账的现象,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为了严肃变更签证手续,应采取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代表现场联签的方式,保证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避免弄虚作假现象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

5、设备材料采购的投资控制

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60-70%;随着建筑功能自动化、智能化兴起,设备投入也越来越多,相应的设备费用也随之增加。因此控制好材料和设备的成本费用,对整个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控制材料设备成本。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项目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作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设计单位应遵循功能适应、标准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开展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主要材料表、主要设备清单等。

5.1为控制投资,认为所用设备材料满足使用功能即可

在前期估算阶段,一般会按常规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成本估算,但到实施阶段,我们往往会受各种(有供应商的诱惑、有行政干预、有使用单位提高其要求等)因素的干扰,而使我们原本的控制有失,往往使用最新最好,甚至价格最贵的设备和材料。实际上我们不必要用最新最好的设备和材料,只要选择满足项目要求、性价比好、与拟建项目性能上配套吻合就可以了,这叫系统观点。即一个优秀项目并不是用最好的设备和材料组成的。

5.2杜绝设计单位和招标单位的舞弊行为

杜绝设计单位和招标单位的舞弊行为。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招投法规设计,招标单位必须按照招投标法编制招标文件,不给某产品(或某元器件)的厂家或商垄断的机会,造成价格失控,影响工程造价。要求:设计单位只能提及产品品质等的要求(是一线品牌的产品,还是中档品牌的产品),宽度放大一些,有的产品也可提出国标要求等。决不允许设计单位的人员和招标单位人员暗通款曲在设计图的电子文档中标注某产品(或某元器件)的代号来“推荐”;也决不允许设计单位的人员和招标人员在设计图中照搬某家产品样本中的技术参数,造成其他商家似乎均不符合招标文件对产品技术参数的要求,从而失去竞标的机会。

5.3掌握设备、材料使用集点

对设备、材料在工程中使用的时间集点要清晰。围绕工程进度,对设备、材料招标采购顺序要有明确计划,特别是对有生产周期的设备、材料在时间上要有确当的提前量。既要避免供应不上,耽误工期,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情况的发生,又要避免采购的设备、材料因长时间用不上,而带来大的价格波动对工程的影响(价格上涨,供应商不愿供应,价格下落,投资遭受损失)。

5.4设备材料部门要做好把关和协调工作

设备材料部门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不仅要做好甲供材的供应工作,还应做好乙供材质量等的把关工作。设备材料人员要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及时了解并善于解决工程现场设备、材料供应过程中的诸类矛盾,对各类变更而涉及到材料设备需要变更的,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招标、供应商沟通、变更,防止对接不上,致使按合同生产的设备材料到了现场无法使用,二次购买造成浪费,对造价的影响。

5.5全方位考虑设备和材料价格

要全方位考虑设备和材料价格。有的设备和材料在估算或报价时,只是对自己部分进行估算,实际是现在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是横向联系的,比如安装某设备需要其他工种的配合,无形中其他工种的费用就增加了。选用了某个新材料,但此材料施工现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有的设备或材料在后期使用阶段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了发挥这个设备或材料正常功能,无形中就要增加了一部分附加的投资费用,比如某设备安装后,使用说明书告知使用时环境要恒温、恒湿、无尘、不能有振动等,那我们就得对环境进行改造,这样费用不知不觉中就上升了。

6、认真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经审核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的审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6.1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工程量的审核是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最重要、最繁琐、最细致的一项工作,必须以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为依据,严格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审核,以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上虚增工程量来增加工程造价。

6.2审查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审查所列分项工程的单价是否与定额单价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含的内容是否与单位估算表一致;对于换算的单价,首先审查单价的换算是否是定额允许的,其次审查单价换算是否正确。

6.3审查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定额和施工期间有关工程造价政策规定。

7、加强廉政建设,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又一个方面

7.1在制度严格工作程序的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招投标和没有水份的变更签证。这一点要做到真的很难,只能从制度上、法规上、廉政教育甚至道德层面上进行控制。

投资管控论文篇5

此外,当前海外招商引资的环境接近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大量引起外资企业的绝佳时机,应该拓展眼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以隔壁的朝鲜等闭关锁国的教训作为失败典型,完善引起来的开放政策,在这个驱动下才能对于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改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安宁的局面给中资建筑企业,同时也要端正国内政府的意识,服务于外商企业才是更有利于当地国泰民安的长期措施,保证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内的当地企业公平公正竞争是一个长期长久之计,任何地方保护主义都是短期行为,不会带动当地的经济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股权安排:

投资管控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研究背景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一般具有财政投入大、耗用资源多、难以回收投资或投资回收期长、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

随着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代建制”越来越普遍。“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引入,是否有效地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模式下项目管理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应用探索等,在社会各界掀起了研究的浪潮。同时,“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密切关注。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一)美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在美国,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均是由指定政府部门对本级政府投资的工程实施专门管理,并指定建设经理(CM),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进行管理。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项目使用人一般要参与审定设计和验收工程,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审定并经权力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执行,财政部门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

(二)德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德国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在公共设施建设等关键性行业领域,主要分为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两大类,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拨款,组建专门的机构——国有私营性质的公司对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实施和管理。

(三)日本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日本政府机构改革,日本公共工程除了公路、城市道路等少数建设项目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外,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均通过成立的公团,以企业化经营模式代替政府执行建设、维护与管理,实现管理的专业化与市场化。公团介于政府与私人之间,具有“国营”的性质。

(四)香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香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采用政府部门集中代建模式,除营利性工程引入商业运营模式外,其他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由政府部门担任,通过组建专门的政府机构——环境运输及工务局,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其内设的不同专业部门作为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管理,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移交使用单位。香港公共工程的使用单位、建设单位、财政部门及立法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行使不同的职责,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三、我国对项目“代建制”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方法的研究

(一)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的决定》前,胡昱、严竞浮即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代建制》(2003)一文中,阐述了“代建制”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了“代建制”的基本工程程序,文章对“代建制”的前景所进行的预测,符合了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强青军、金维兴在《全寿命周期下代建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8)一文中,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通过分析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程序、代建市场和投资监管等问题,提出了法律法规建设、市场培育、监管政策和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全寿命周期监管等方面政策建议。谢旭斌在《中国代建制相关问题研究与探讨》(2012)一文中,通过分析“代建制”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法律规定明确代建人地位、规范代建行业与市场、统一收费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项目过程风险控制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推进我国代建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方法的研究

杨峰、高勇在《项目代建制与投资控制》(2005)一文中对代建制项目的投资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索,将项目投资控制主要分为决策、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并提出从“科学决策、合理规划,限额设计、合理优化,严格管理、综合控制”三个方面做好代建项目的投资控制。李翊珽在《代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2011)一文中,结合在代建单位的工作实践,从设计、招标、实施、结算4个阶段,对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进行阐述,并论述了在代建模式下,如何既能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又能达到投资控制的管理目标,合理合法地规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投资控制风险。

(三)“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方法及其实证分析研究

王博东在《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对于投资控制的重要性》(2009)一文中,从加强设计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项目投资的角度,阐述了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及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通过加强设计管理达到投资控制目标的措施与建议,并以某政府投资办公楼代建项目进行实例分析,论证了采取切实有效的设计管理方法,是帮助实现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罗仲亚在硕士学位论文《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的探讨》(2010)中,将广州市重点项目 JK 项目代建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贯穿全文,针对目前代建项目投资难以控制的现状,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对代建制模式下的项目投资管理各阶段投资控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项目代建投资控制的成功与不足。

四、“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及其效果研究综述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对“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代建人视角下,有的学者从全寿命周期理论出发,有的从分阶段全过程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有的基于风险承担角度来看项目投资控制,还有的以某一项目实例论证其控制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但很多学者忽视了这一方面:对“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虽然代建单位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角色,但建设项目的出资人、使用人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诸多角色,对项目的投资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从政府投资项目相关管理角色出发进行多视角分析,解决建设项目相关人角色定位,并提出相关投资控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为我国“代建制”模式下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操作做出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2004〕20号. 2004.7

[2]胡昱, 严竞浮.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代建制 [N].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19(3):87-89

[3]强青军, 金维兴. 全寿命周期下代建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建筑经济, 2008,12月增刊:9-11

[4]谢旭斌. 中国代建制相关问题研究与探讨 [J]. 特区经济, 2011,12:237-239

[5]杨峰, 高勇. 项目代建制与投资控制 [J]. 中国工程咨询, 2005, 57:32-33.

[6]高教银, 王广斌. 代建制模式下的投资控制 [J]. 项目管理技术, 2006, 12:69-70.

[7]崔艳. 谈代建制模式下的投资控制 [J]. 四川建材, 2009, 4:290-291

[8]李翊珽. 代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 [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 3:38-41

[9]王博东. 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对于投资控制的重要性 [J]. 建设监理, 2009, 7:23-25

投资管控论文篇7

关于公司投资效率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中论述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矛盾,管理层可能会利用企业多余的资金去投资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从而导致公司投资过度。崔萍(2006)通过运用委托和信息不对称等公司治理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公司投资不足模型,并且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饶育蕾,汪玉英(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过度投资是上市公司投资的普遍表现,符合现金流假说。

关于大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La Porta等(1999)证明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公司中存在控制股东。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投资,为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资源性投资扩张,取得了大量的超过现金流价值的控制性资源(La Porta等1999;Claessens等2000),郝颖(2007)构建了大股东问题下的公司收益模型,指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会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企业可能存在过度投资现象。 此外, 根据萨缪尔森经济学的理论, 宏观经济因素对微观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从利率, 市场需求、企业家对于经济的预期等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支持信息不对策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说;(2)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存在投资过度的非效率投资,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3)企业的投资不足会随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扩大有所缓解;(4)企业的投资过度会随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的扩大有所加剧。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类的最终控制为民营控股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选取:(1) 剔除了ST、PT以及一些具有异常值的公司;(2)考虑的是大股东对企业控制性的影响,剔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10%的样本。最终得到149家样本公司的数据。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色诺芬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以及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股东研究数据库。使用Excel,SPSS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变量选取包括:(1)因变量为I/K,表示投资规模,其中I为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的年度变化值,K为年初总资产。(2)解释变量Cf/K为自由现金流与期初总资产的比值,其中Cf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3)解释变量CAF为Cf/K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比率F的乘积,可以表示两权分离程度与投资之间关系。其中F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比例,根据La Porta et.al(1999)的衡量方法,控制权为控制链条中控股比例最小的比例,现金流权是控制链条上各层控股比例的乘积。(4)QF表示托宾Q与自由现金流Cf的乘积。(5)QFF表示QF与分离比率F的乘积。(6)MF表示控股股东性质与分离率的乘积。当国有控股时M=0,民营控股时M=1。(7)Lasset表示期初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本文借鉴Fazzari等(1988)和Vogt(1994)的托宾Q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回归模型为:I/K=α+β1CAF+β2QF+β3Cf+β4QFF+β5 MF+β6 Lasset。

三、研究结果分析

其一,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企业成长性比较低,均值仅为0.66,同时,投资规模也比较低,这个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及企业都对市场的预期不高,导致了整个制造类的行业成长性不高。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率的最大值高达6.6,可见控股股东仅用很少的股权就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的现象比较严重。自由现金流量的均值为0.05,比较小,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其二,回归结果与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QF的系数符号为正,则表明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由融资约束下的投资不足造成的(Vogt(1994)),符合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支持假设(1)。QFF的系数为负,说明随着最终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的在一定范围增大,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会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增大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最终控制人追求控制权私利的成本相对来说降低,投资的需求增大,所以降低了投资不足的行为。 这说明了在宏观经济环境一定的情况下, 大股东还是倾向于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支持假设(3)。 MF的系数为-0.01, 说明随着两权分离的程度一定时, 民营控股企业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倾向比较小。

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的现象,支持了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说与之前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结论不同。推测原因是2008年特殊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民营控股的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谨慎的投资的策略,甚至减少投资,而国有控股的企业由于所有人“缺位”和政府的支持对风险的反映意识比较差,所以投资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本文研究的结论是在2008年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得出的,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往往更具有针对性。要改变投资不足的现状,有关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刺激企业投资,如:降低利率来增强市场的信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遏制大股东的控制权严重偏离现金流权的现象,尽量避免企业的大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较长股权链来控制企业。鉴于国有控股的企业的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比较差,政府应该制定针对这类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如:实行企业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薪酬相挂钩的绩效制度,达到对管理者有效的监管,使管理者有动力去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崔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2]饶育蕾、汪玉英:《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

[3]郝颖:《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研究》,重庆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5]Stephen C Vogt. The cash flow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U.S manufacturing firms.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4.

[6]Fazzari Steven M,R Glenn Hubbard,Bruce C Peterse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 Investment.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

投资管控论文篇8

 

一、我国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现状

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企业基建项目的日渐增多,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大,如何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日益显现了它的重要性。,控制。。目前我国在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上还存在积习陋弊:如长期以来传统的做法普遍忽视基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投资决策与控制,而往往把控制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先建设后算账的不良后果。,控制。。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项目投资要进行正确的事前预测和全过程控制,基建工程实现造价管理与控制现代化迫在眉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建工程实现造价管理与控制现代化——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主要包括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五个方面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其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是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起点阶段。,控制。。,控制。。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包括了项目的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以及合理的社会效益预测。一方面是企业投资对基建过程中项目的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对基建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合理预测。合理确定基建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地点、工艺、设备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决策阶段根据企业繁荣发展战略及项目开发的需要,通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规模、资源、市场、工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确保企业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也达到了从基建工程的开始阶段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其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部分,因基建工程施工中原则上严格照图施工,所以设计阶段的工作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基建工程的建设和造价。因而其是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它负责了基建工程整体规划,它是整个基建工程建设的定调阶段。一个基建工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而一个合理科学的设计不仅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而且能降低今后的生产成本及经营费用等。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投资,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对实现基建工程项目“质量好、投资少、工期短”起着关键性作用。

其三,发包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发包阶段包括了招标和签订合同两个部分。首先招标管理与控制,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科学、技术措施先进、合理、可靠且最佳,投标报价在合理的前提下能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工程且最低,其优势是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低合理价,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建工程造价。其次,合同管理与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的形式有多种且风险各不同,发包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工期、规模等实际情况,分析市场变化状况和利率等各种风险,选择合同形式,降低风险控制造价。

其四,施工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一方面,做好施工中的有效组织,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劳务,合理调度、提高管理水平、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从而降低基建工程造价。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按照原则,施工阶段应严格按合同,照图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基建工程首先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如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等都是应当严格控制的。对于确实要发生的变更,应做好成本与风险估算做到科学、合理地计算变更造价。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也即在严格审核实际工程量、材料设备价格、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定额套用、合同履约及各项取费等等,科学客观的做出竣工结算书,其是有效控制基建工程造价的最后保证。其工作主要包括了对整个基建工程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支出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编制竣工决算,比较分析工程造价等。

三、我国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比较薄弱,从实施上来看,距离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理论与实践都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需要我国首先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造价人才队伍;其次做到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跟国际惯例接轨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第一,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发展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造价人才队伍。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造价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执业资格的获得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结合实际,考查报考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造价从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得失,丰富从业经验。同时对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还要注重其再教育与培养,对于没有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的,要取消其执业资格。其次,当更多地借鉴和吸取国外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行业管理上逐步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从而推进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业制度的建立,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二,从发展前景来看,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企业基建项目的日渐增多,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大,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是尤其重要的。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跟国际惯例接轨是必然的趋势,它势必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控制。。首先,管理理念上,注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学习,关注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其次,实践过程中,运用当前国际上普遍适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法,避免我国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等等方面的不足。总之,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领域日趋成熟,前景可喜。

投资管控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48-01

1.前言

业主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主体之一,在工程项目中都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来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相关体制还不够全面,监理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还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因此,业主多会亲自参与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来,从招标到施工到竣工后的结算等一系列过程,业主都需要进行严格科学的费用管理和控制,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和施工质量,业主实施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不仅仅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性环节,也是维护业主利益的重大举措。

2.我国工程中业主对项目费用控制的现状概述

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综合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各种工程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使得业主在工程管理尤其是工程的费用控制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在我国,为了实施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科学高效管理,很多业主都会自己组织管理团队,让隶属于业主的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市场调研、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

3.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全过程分析

业主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最重要主体,由于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施工周期长、工序繁多、专业技术性强、人员资金及机械设备原材料的消耗量大等特点,因此,业主需要全过程的参与到管理中来。项目工程的费用是项目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总成本的高低,加强对工程费用的控制,是优化项目管理的重要举措。项目的费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的进度,因此,业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合适的工程进度内,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到采购施工、竣工结算等多个阶段进行审核控制,将各种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额以下。并随时做好费用的核算检查,及时做好纠错工作,实现投资目标,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3.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费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业主按照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技术条件等启动项目,会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造价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和提出初步投资建议,对拟建项目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投资额分项估算。

业主要对项目和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判、研究,对专业设计人员已经编制好的项目设计和项目目标,结合已经可以初步确定的各种费用总和,和各种方案设计,做出科学合理的费用投资预算并建立相关模型,从技术上,费用上,施工管理上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比,在不断的分析、综合、论证中,多方面评判审核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因方案的更改或变化而引起的额外费用。

3.2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费用控制

制定投资分项初步估算,根据估算及项目建设计划,制定资金支出初步概算表,以保证投资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并作为制定项目投资限额使用,在设计时采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方法实行限额设计,通过限额设计来完成费用控制总目标。业主要根据施工图的设计和详细勘察预算的工程量和具体的工程价格,对工程图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完善,并严密科学的做好各种分项施工的费用预算,将每一种设计方案从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方面的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将分项施工的成本和项目的投资额做出科学对比分析,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都会在合适的投资范围以内。

3.3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的费用控制

业主在工程招标程序、投标报价及合同战略方面进行仔细安排,这是业主在项目组织设计完成后,对项目投资所能进行的最有效的控制,也将对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项目可能的招标和分标情况制订招标文件作为拟参加投标的承包商进行投标报价的依据,通过合理制订招标文件可以有效限制承包商的报价,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科学的评标办法,选定中标者,然后对其投标报价进行分析,计算管理费率、利润率、材料用量、人工等的基价,这些信息为业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4工程建设施工采购阶段的费用控制

3.4.1设备、材料采购的费用控制

建设材料和施工设备是保证整个施工正常进行的基础。设备和各种建设材料的采供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材料,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材料设备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费用和成本,影响到项目的整体效益。业主要对采购工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采购费用在控制范围内,制定限额采购工作包及工作包价格,并对限额采购进行跟踪,对各种超出范围的费用要严格审核对比,严格将采购清单和实际支出费用做出整合。

3.4.2设计变更

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做出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比较,结合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的各种信息,做出对比分析,综合论证。同时,要严格科学的控制设计变更,要在设计的环节上,节省费用支出。

3.4.3采取合同措施控制

业主应参与合同的修改、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它对投资控制的影响,在施工中保存各种文件资料。在施工中督促、检查承包商严格执行工程合同,针对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业主应该严格控制工程设计以及由于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等工作不当引起的变更。

3.5采取决算审计控制

在项目工程建设竣工时候,业主要对承包商所交底的工程竣工报告书业做出严格公正的分析、评判、审核,结合项目合同和协议,对项目的交底时间,工程质量检测是否合格,项目规定的工程量做出对比、核算,同时也要对各种变动费用实施严密审核,公正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和合同协议,遵守相关法律规程,确定各种费用的支付总金额,严格杜绝一些不合理或者是作假现象,比如低价中标,高价决算等,在最后一关将整个项目的总体投资和费用进行科学严密控制。

4.结束语

业主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费用控制,有助于将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实现投资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光鹏.浅谈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的工作要点.[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3期

[2]黄永强.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费用控制探究.[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1期

投资管控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85-02

一、项目管理对于高校建设的影响

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和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增大投入效率。不仅是人员投入,而且包括物资、资金投入。它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目标,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项目管理首先是管理,只不过管理的对象很专一,就是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1]。就工程项目管理而言,质量、进度、成本即投资是其三个主要控制目标,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证三者结构关系的均衡与合理是项目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普遍扩招,各高校为满足教育部均占有校舍标准要求,纷纷不遗余力扩建校区。项目管理理论对于搞好建设工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各高校普遍存在高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很好运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工程建设管理,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各高校建设通病除了时间紧、任务重之外,摆在其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因此,从项目管理角度研究投资控制,对于高校建设将意义深远。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高校建设者往往不能很好应用全过程、全方位投资控制的项目理论以及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的不完善,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效率低下。如何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是摆在各高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不足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由于时间紧、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力量缺乏等原因,造成调研、论证缺乏深入细致,使得项目决策走了过场、流于形式,立项批复建设内容与实际应建设内容出入较大,甚至有些项目已经竣工,前期建设手续尚未完成,投资概算对造价的控制失去意义;有的项目虽然做了可行性研究,但内容和数据不实,流于形式,一开始就使项目投资失控。

(二)没有把好设计关

把好设计关是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工程总造价。然而,长期以来,设计单位更多考虑设计工作的技术指标而轻视经济指,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设计力量的欠缺,管理经验缺乏,也难以对设计经济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以至出现肥梁、胖柱、厚板;有的平面布置不合理,结构系数过大等浪费现象[2]。

(三)招标阶段控制措施不当

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目前各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往往在抢时间、抢使用。致使很多项目在设计图纸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招投标工作,招标机构(或清单编制单位)往往在短时间内提交工程量清单,造成工程量清单中漏项缺项、工程量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

施工阶段高校往往为节约资金,选择投标价低的单位,造成低价中标,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建设中伴随着大量的变更。诚然,有一些技术变更是难免的,有时是非常必要的,可能成为节约投资的重要途径。但是,实践中的设计修改或变更,其结果大多是超标准、增投资。

(五)竣工结算阶段存在提高造价现象

竣工结算阶段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然而,此时的造价控制已是杯水车薪。

(六)建设市场存在其他问题直接影响投资控制

首先,在建设市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招标费、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按现行主管部门批准的计费标准,都是以项目投资额或工程造价为计费的基数,水涨船高,工程项目造价高,相应的费用也高,造成投资控制流于形式。

其次,参与工程建设各项方对投资控制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约束。对投资控制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投资控制得不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重视。如:招标单位,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没有行业的约束制度,所编制工程量清单造成项目的损失也没有追究责任。

三、高校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科学充分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高校在开展施工建设初始,应找专门有资质有经验机构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对决策项目的选定,所建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和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要求出具权威报告。切不可流于形式,应付审批,请其随便编写可行性报告。这对控制建设投资,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严把设计关,做好投资控制最重要环节

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设计方案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及总造价。首先,要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在设计阶段,应让经济人员积极地参与进来,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方案比较时,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满足工程结构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又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其次,实行限额设计及相应的奖罚制度。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确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杜绝出现肥梁、胖柱的超量钢筋以及加大截面和任意提高钢筋混凝土标号等级等现象出现。对突破概算限额,要求返工,相应费用由设计单位自负。严重的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远低于概算且满足结构要求的设计,对设计单位予以一定比例奖励,从而建立工程造价管理奖罚制度。第三、设计监理作用不容忽视。往往我们提到监理总是和施工监理联系在一起。设计质量对投资控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设计监理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其监理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控制项目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四、联席会及专家论证会制度一个都不能少。高校建设方要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建立联席会制度,使设计方充分理解学校建设需求,吃透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出来后,要抓好设计的优化工作,建立专家论证会制度,及时组织专家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论证,将要产生隐性的投资增加表现出来,即从结构形式,建筑效果,规范设计标准方面配合设计人员做好简单的基础分析,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模式,以降低整体成本的投入。

(三)努力做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任务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实际工程造价的决算价格。首先,要加强施工管理队伍建设[3]。高校历来在施工管理方面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在公办高校,由于管理机制及用人机制上的教条及不灵活,使得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现有施工管理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工作经验主义盛行。因此要通过用人机制上的转变,引进高素质施工管理人才,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其次,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投资控制计划按总目标的要求和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进行资金配置。投资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有专门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使用计划,必要时可以设立分财务,由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值,包括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各细部目标值。第三、设置好投资控制点。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是以工程预算或工程承包合同价为控制目标[4]。以合同价或工程预算总造价作为总的控制点,控制总造价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费用多占总造价的比例,再将整个项目以各专业和分项划分为多个子项。也可将各分项的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作为投资的控制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节超分析。第四、做好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控制。工程进度款应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支付。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由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及施工方项目经理共同签证的“已完工程价款结算单”和“已完工程结算表”及有关凭证,待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月结算。第五、严控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等。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发工程索赔,因此监理工程师更必须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要仔细分析和审核工程变更是否符合合同文件和技术规程,评价工程变更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是否会拖延工期,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要加强施工变更签证的审计管理,分清签证权限。必须建立工程变更的签办制度,制定签办各方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制约的程序。执行工程变更应贯彻“先办、后干、及时审”的原则,避免在施工结束后因为无法核实工程量和单价费用而发生争议。

(四)把好投资控制最后关

高校施工管理方既要防止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出现高估冒算现象,又要避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审查的重点应首先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要注意与定额项目一致;其次,应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最后,一定要注意各项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文件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投资管控论文篇11

一、企业集团投资内部控制的特点

企业集团和单一公司不同,在投资方面,单一公司所考虑的投资结构,更多的是考虑具体资产的分布和构成,而企业集团考虑的投资结构更多的是从公司的行业或经营分布的角度。因此,企业集团投资内部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投资风险是一个能引起重要警觉的要素,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

2、企业集团的治理层与管理层控制相互结合。在投资项目过程中,企业投资治理层控制包括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而企业管理层控制则为投资项目的实施。投资项目这两个层次上的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投资内控系统缺乏管理层控制,设定的投资决策将难以实施,而投资内控系统缺乏治理层控制,投资决策将可能失误,造成巨大损失。

3、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特性。从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整个过程来看,可将集团企业投资分为四个阶段,即集团公司投资决策阶段、集团公司资产投出阶段、集团公司投资持有阶段以及集团公司投资处置阶段。

二、企业集团投资业务流程及其控制点

可将集团企业投资分为四个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资产投出阶段、投资持有阶段、投资处置阶段。在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加以防范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有所不同。

(一)投资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的控制关键环节有: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环节、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决议环节。

1、投资项目建议书的内部控制方法:

因企业集团在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不同,投资指导原则也会变动。应指定投资指导原则及标准,包括经济效益、政策法规标准等。并按照制定的法规严格执行,对不符合投资原则及标准的项目不予以立项。

2、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内部控制方法:

要确保可行性研究小组成员的专业性,也可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项目进行研究。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要针对公司当前的战略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

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内部控制方法:

应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规定,并明确各级的审批权限。投资负责人员组成不能局限于企业负责人个人或是其管理的几个人,而应由来自企业相互牵制的不同部门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投资专家组成。建立投资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实行集体审议联签。

(二)投资执行阶段

投资方案经过批准后,投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投资实施计划,并组织策划、财务等有关部门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在企业投资执行阶段,企业应加强资产作价审批、产权转移、实物资产转移、权益证书、投资收益核算等五个环节的重点控制。

1、资产作价审批的内部控制方法:

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企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需要审计的应当进行审计。应当由财务部门与其他投资方共同协商确定审计、评估机构,并依据公司批准的行为文件等向公司办理资产评估申请立项手续。

2、产权转移和实物转移的内部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转移,企业集团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如实物资产的转移,应当经过申请、审批、调出等环节。并且应该根据规定办理相应的产权转移手续。在资产投出之后,投资管理部门应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就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现状和现金流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要定期检查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以确保实施质量,防止项目出现异常。

3、投资收益核算的内部控制方法:

企业集团应当定期核对投资项目账目,对于投资项目相关的权益证书要严格保管,以确保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投资处置阶段

投资处置阶段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企业集团投资处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投资的收回、投资转让和投资的终止及核销。

1、投资处置决策的控制方法:

可采用内部经济责任控制、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监督检查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制定投资处置原则,控制投资决策人员的组成并建立投资处置集体决策制度。在重大的投资处置决策上,应该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选取多种方案,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制度。

2、投资处置的内部控制控制方法:

企业集团可采用招标方式对投资进行处置,积极寻找合作者。为保证资产作价合法合理,可采用岗位分工、财产保全控制、审计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方法。

3、资产转移和产权收回的内部控制方法:

资产保全控制方法:对于实物资产应编制回收清单,并由资产接受部门接收清单,依据清单罗列的资产核实收回的资产是否正确。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财务部门应遵从相关的规定及时办理收款业务。对于无形资产,控制重点是确保被投资单位是否还在使用。以债券形式存在的资产,财务部在收回资产后要确认债券的价值和真实性。资产进行投资处置后,财务部应对资产回收清单和验收报告进行及时的核实,并及时跟踪未收到的资产。另外还可以组织内部审计小组对资产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总之,相对于单个企业投资而言,企业集团的投资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单个企业投资面临的问题,又涉及到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因此,在进行企业集团投资管理时应该站在较高角度,从战略目标出发,更加科学高效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江.高级财务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张立波.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战略的观点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

投资管控论文篇12

[DOI]10.13939/ki.zgsc.2017.10.276

截至2017年1月底,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系统中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8048家,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8449家。私募股权投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健康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势在必行。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营业务,顾名思义就是股权投资,具体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并与企业一起成长,然后择机获利退出的过程。股权基金要想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就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优质项目作为基本获益保障,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投资效果。而成功投资一个优质项目,需要做实投资决策前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内控体系来约束。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防止投资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投资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投资项目的筛选、可行性研究、决策、执行和再评价。投资控制主要对投资方案拟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执行、投后管理、投资处置等业务环节进行控制规范。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体系的设计

1.1 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1.2 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控制活动与企业控制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有效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改善企业各级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①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内部控制在确定了关键控制点、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之后,就要针对这些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的关键。其主要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②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内部控制设计的制衡机制,并且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中合理使用激励手段;③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文化层面的贯彻和执行,需要从公司的高层做起,尤其是公司“一把手”要“从我做起”,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从而带动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股东层和经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只关注投资收益,缺乏管理意识,使内部控制环境不强,容易产生内部控制风险。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有以下问题:在架构上,投资者(股东)基本上不参与管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成功后,投资人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监管不足,存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风险识别和分析不严格的现象。虽然国家相关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但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针对性较弱,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内部控制上仍处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路上,很难满足当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需求。

2.2 没有形成有效的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的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投资流程,但对流程中的关键节点的风险控制却关注甚少,很多公司项目开发人员从挖掘项目、项目尽职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全过程参与,甚至项目投资决策都参与,没有建立任何牵制措施,投资决策委员会或者相关的最终决策机构,仅凭上述流程下产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决策,投资风险不言而喻,尤其是一旦所投资的重大项目出现问题,将使基金整体收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亏损,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

2.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在保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私募股权行业监管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往往监管落后于业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并没有发挥好很好的监督作用。

3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环境,就需要加强私募股权基金出资主体的参与度,使基金出资主体真正能够对私募投资机构形成威慑作用,起到监督作用,当然在制衡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通过制度安排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如有效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

3.2 完善投资活动全过程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仍处在很低的水平,依旧是会计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牵制。而投Y作为主要业务活动,却往往控制甚少。以下结合投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流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投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投资立项、投资尽职调查、投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后管理以及投资处置等环节。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要管住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提高各个环节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降低投资风险,私募投资机构必须在以上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优化内部控制设计。

3.2.1 投资立项控制

在投资立项方面,私募投资机构需要建立审核小组制度,明确审核小组成员,审核小组可以由投资部门内部产生,通过内部初步判断,确定是否立项。

另外,需要建立一套项目立项标准,比如项目收入规模、项目的毛利率、项目投资后预期回报率等指标。只有初步判断达到了立项标准的项目,才能进入立项审批程序。

建立项目质量考核制度,项目立项后进入项目尽调阶段,投资部门立项后,由专业的项目M职调查团队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项目开发人员提供的项目质量较差,不符合基本的立项标准,则将对项目开发人员和立项项目审核小组进行惩罚。如果多次出现上述情况,可以从重处罚,甚至开除。通过上述责罚措施,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的质量。

3.2.2 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项目投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可靠,支持投资建议和可行性的依据与理由应当充分恰当,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签订应当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具体控制措施包括:

(1)建立独立的尽职调查团队,并建立项目尽职调查的标准,尽职调查团队必须至少做完尽职调查标准要求的所有流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出具相应的调查结论。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环节的控制,对投资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重点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控制内容:应当包括投资的合法性控制、效益性控制。在投资的合法性方面,要关注有关规定,如环保、业务开展资质等;在效益性控制方面,如项目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替代风险以及管理不善风险等。

(2)设立投资审查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作为最终投资决策的前置程序,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审查下列内容: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年度投资策略或者基金合同中可投行业范围;拟订的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主要的风险是否可控,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和项目监管能力;拟投资项目的预计经营目标、收益目标等是否能够实现,能否如期按投资时预期的方式顺利退出。只有初审通过的投资项目,才能提交更高级的投资决策机构进行决策。

(3)在投资决策方面,建立投资决策内部控制体系,做到科学规范决策,防范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决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投资效果的好坏,而成功的决策则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由投资部门负责人、风险控制部门、财务部、法律部负责人以及公司高层组成,同时可以针对项目所在的行业,邀请高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专家一同进行决策。投资决策委员会在充分讨论后,对投资项目进行投票决策。建立投资会议事规则,如超过80%的投委会成员通过,可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各方面专家的共同讨论,尽可能地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规范性方面,公司需要明确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所担负的责任,留存完整的投资决策原始记录,若出现投委会成员在没有完整的决策的材料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等不尽职行为,可相应追究投资决策委员会相应成员的责任,避免个人在参与投资决策的时候态度不端正或只考虑个人利益等。

3.2.3 投资执行控制

①制订投资实施方案,明确出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等内容。投资实施方案的变更,应当重新履行审批程序;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针对投资经理或者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可建立项目跟投机制,投资经理需要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参与的投资项目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投资项目的增信,让客户更加放心,另一方面激励以及约束员工认真负责。

3.2.4 投后管理控制

作为财务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投资完成的那一刻起,项目投资的几乎所有风险就都产生了,虽然投后管理可能无法改变这个项目的成败,但是对一个失败项目的投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放任自流也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方面,要加大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要积极调动公司内外部资源为被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帮助项目成长。根据管理需要和有关规定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重点项目的后评价管理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进行投资奖励和责任追究的依据之一。

3.2.5 投资处置控制

①投资项目的处置,应当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转让投资,应当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等权限审批机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若出现被投资项目破产等情况,需核销投资的,应将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或者不能持续经营的具体原因的专项说明、不能收回投资本金的相关法律文件或者其他有效力的证明文件一同提交公司审批处置,并留档备查。②认真审核与投资处置有关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资产回收清单等相关资料,确保资产处置真实、合法。

4 结 论

无论是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内部的发展需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要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明确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稳步地推进内部控制的改革和创新。

内部控制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身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等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管理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专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会越来越被市场追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需要根据改革的要求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增加公司抵御风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平辉.投资风险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岳学敏.谈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J].审计视窗,2006(2).

[3]杜艳.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5(29).

[4]宋娟.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6(2).

[5]李民庆.论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1).

[6]单煜.基金运行各环节风险及其内控管理[J].财经界,2016(5).

[7]徐晶.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借鉴[J].会计研究,2015(3).

[8]陈燕.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效率[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

[9]纪士鹏.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10]余瑞辉.投资公司投资内部控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