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案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30 11:43:27

畜牧案例论文

畜牧案例论文篇1

以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方式存放并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经档案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分类后所形成的各类档案,均属信息资源。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为领导层制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能维护各方经济利益,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可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实现[1]。

1 畜牧档案信息资源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畜牧档案信息资源为畜牧行政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除了畜牧、兽医、草业等基础专业外,人事管理、财务、项目、组织机构改革与大事记载等信息均为畜牧档案的记录范畴,其真实地反映着畜牧行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上到畜牧业的投资与管理,下到行业人员招工,评职、工资调整等,均在档案信息中有着详细体现,这为畜牧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畜牧档案信息资源为促进畜牧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提供了保障

畜牧档案是由畜牧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的各项信息所组成,其不仅清晰地反映着一个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与具体成果,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加强对畜牧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畜牧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以及科技成果申报等各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得,能够有效推动畜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畜牧档案信息资源为控制动物疫病、推进依法治牧奠定了基础

要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便需做到依法治牧。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在执法监督管理过程中,应首先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合理运用,规范畜牧行业生产过程的同时约束其相应的经营行为[2]。在畜牧档案信息资源中,不仅有针对畜牧生产过程中各项事项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执行标准,还详细记录了该行业从业人员在行政执法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案例资源。如:动物疫情检测、畜禽疫情普查结果、执法人员管理档案资源等。其中,根据畜牧业中生猪行业的发展实际,国家专门制定了《生猪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等。针对这些有用资料,若能加以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控制生猪传染病的传播,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结合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依法行政意识,使其能积极、自动的为经营者服务,促使畜牧业逐渐往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3]。

2 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畜牧档案体系,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畜牧档案全面详细的记录了整个畜牧行业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是畜牧系统全部活动的原始记录,所以为了全面提升畜牧档案管理水平,便需要构建完善的畜牧档案管理体系。其中,畜牧行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畜牧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畜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改善畜牧档案管理的环境,合理的将库房和办公区域分开,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计算机、数码相机、防磁柜、音像档案柜等基础设备[4]。同时,根据畜牧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市、县、镇三级畜牧档案管理体系,以及畜牧档案信息采集系统,巧妙设置畜牧档案管理的电子传输平台,从而有效实现畜牧档案逐级月报制度。此外,还需要根据畜牧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形成科学动态的长效档案管理机制,从而确保畜牧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二)分类整理畜牧档案资料,深入挖掘畜牧档案信息资源

为了全面提升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率,一是应全面做好畜牧基础性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着重对重点畜牧品种发展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逐步建立起猪、牛、羊等几种常见的家禽资料库,为准确全面了解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二是需要综合整理地区特有的畜禽品种的发展档案资料,分别构建县市两级的畜牧档案;三是应该根据地方畜牧的实际情况,建立地方标准档案;四是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强化畜牧行业科技成果的档案资料,收集市、县区两级的畜牧技术推广成果。

(三)强化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提升畜牧档案管理水平

提升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率,首先应该不断强化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关系,提升整个畜牧档案管理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联系,大幅度提升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减少畜牧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畜牧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规章和技术规范内容[5]。严格按照国家畜牧档案管理局所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逐步开展畜牧档案的数字化、电子化文件归档、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从而保证畜牧档案资料管理格式的统一和规范,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资料;再次,强化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构建市、县综合统一的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室,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畜牧档案信息资源分散管理的问题,有效提升畜牧档案管理的水平,有利于稳步推进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服务畜牧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深入挖掘具有实用性的生产技术

在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畜牧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实际需求,深入挖掘畜牧产业档案信息资源,分类综合,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畜牧行业的技术推广、科研和生产中。因此,首先应该综合整理畜牧行业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总结提炼实用性的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以便更好的指导畜牧产业稳定的向前发展。例如,就《肉羊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白山羊养殖技术》等规定进行综合整理,并将其合理的整合成通俗易懂的科普x物,准确发放到畜牧产业大户中,以便能够在畜牧发展大户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其次,应该紧密结合畜牧产业所制定的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灵活组织畜牧信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综合编制畜牧档案资料,从而促进畜牧行业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再次,促进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利用畜牧档案信息的科研、养殖场和生产大户的档案资料,深入挖掘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畜牧生产技术,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广到千家万户中,从而有效提升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全面提升畜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率,便需要全面做好畜牧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畜牧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丽彤.浅析畜牧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深远意义[J].中国畜禽种业,2014(01):48-49.

[2] 王伟林.如何构建畜牧科技档案的有效体系[J].当代畜牧,2014(02):34-35.

畜牧案例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91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具有高素质和更专业的技能,职业教育是提供这也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高职的课程就要依据实际人才需求进行设置。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还是原来陈旧的知识,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许多专业的课程交叉严重,使得学生找不出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期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 调查研究

为了明确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情况,笔者对近3a来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对象为本学校近3a来已经毕业的210位学生和顶岗实习的83为学生。用人单位包括本省的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经经营公司和畜牧兽医站等150家单位。

对于人员和技能的要求调查结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需求以畜禽饲养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为主,畜牧养殖岗位需求占总调查的25%,疾病防治员占23.5%,畜产品营销人员占19.8%,饲料生产和检测人员占18.9%,畜牧产品检验只占到9.8%,其他的占3%。单位对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畜牧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畜牧生产饲养管理的要求占33.5%,疫病防治能力的要求占30.2%,饲料的检验能力占17%,疫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占13.8%,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要求占5.5%。

对于一些支撑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出: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动物解剖生理课比较重要的有40人,要求开设动物饲料的有61人,认为动物病理课重要的有65人,认为开设生物统计的有21人,需要学习动物育种课的有30人,需要学习药理课的有32人,还有一些个别认为要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可见,对于生物统计的重视不高。

对于核心课程的要求:通过与单位主管和专家的面谈交流,发现呼声较高的有饲料检测、动物孕育、畜牧的生产和畜牧的防治4方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1%、60.5%、68.9%和67.4%,对于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各种病的医治均为40%。可见,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企业比较需要和认可的,对于研究性强或需要更专业技术的课程不是很希望在高职中开设。

对于拓展性课程的需求:关于销售和管理的课程的需求中,兽药营销的认可度达到81%,对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认可度达到42.3%,还有23%建议开设畜牧工程技术,40%认可就业与创业指导。

2 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如何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

2.1 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不需要全面,够用就够,有的学校设置许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是没用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有点难,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使得学生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少。因此要削减、整合针对性不强的基础课,增加一些企业需要的拓展课。

2.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个广阔出路,但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经济、销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懂经营管理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创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一些与畜牧匹配的营销、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拓展课程中融入畜牧方面创业的典型案例,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通过实例让学生积累经验。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盲目冲动的性格,帮助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保证不会因为为了创业不择手段,即使失败也不会绝望。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顺利的就业,成为素质高、技术硬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畜牧案例论文篇3

年畜牧业和动物卫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我省“畜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营造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动物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的舆论氛围,增强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积极调动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和参与我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全局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我局新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和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条主线,根据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服务“三农”、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宣传方式方法,采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卫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宣传方式(一)利用媒体阵地,加强对畜牧业经济建设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中央新闻媒体和《辽宁日报》、《农民日报》、辽宁电视台、辽宁畜牧兽医在线网站和《牧业通讯》杂志、《中国畜牧兽医》杂志、《现代畜牧兽医》杂志等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我省畜牧兽医工作。各地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应主动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畜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积极组织提供新闻素材。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搞好畜牧业宣传,努力扩大宣传效应。(二)联合开办专栏、专刊,突出介绍我省各地畜牧业经济建设成果。在搞好宣传报道的同时,各市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主动与上述主要媒体衔接,采取栏目协办、专题报道、专刊宣传等形式,加强深层次的宣传合作。尤其是《现代畜牧兽医》杂志,是我省一份面向全国畜牧系统和行业发行的关注畜牧技术与市场信息、关注行业动态发展的专业媒体。要通过该杂志宣传展示我省特色畜牧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拉动畜牧资源的广泛流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三)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活动。各地要紧紧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饲养方式转变、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畜产品安全、种畜禽繁育、草原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学术研讨、现场展示、专题报告、专题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策划宣传活动,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宣传重点(一)畜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宣传现代畜牧业在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对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和谐辽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省畜牧业已经步入全国十大畜牧生产省行列,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阶段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推动“三大产业”之一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2、突出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动物疫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问题,特别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畜禽结构和畜产品流通方式的变化,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要着重宣传我省关于动物疫情监测、快速应急反应、疫病预防控制、科技创新、防疫骨干队伍等方面建设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具有我省特色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尽快形成。3、广泛宣传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动物产品安全是建设我省现代畜牧业和提高动物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只有抓好动物产品安全,才有利于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全省有32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农业部GMP验收,全年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140个,猪肉中“瘦肉精”检出率为0,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动物产品安全在建设现代畜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4、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以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为标志,我省畜牧业步入了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新阶段,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禽养殖已成为我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中近50%来自畜牧业。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从多环节增加养殖业收入。5、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畜牧业,才能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转变牧区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生态安全,才能促进了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卫生工作有序的开展。(二)畜牧业法律法规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畜牧法》,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畜禽市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深入宣传《草原法》、《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草种管理办法》、《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宣传各地草原执法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实例,对严重破坏草原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农牧民知法、守法。3、宣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广泛宣传制售和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畜牧业的发展。4、宣传严格执法、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事例,树立执政为民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鞭挞各种损农、害农、坑农,危害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损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震慑各类违法份子。同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三)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积极宣传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宣传全省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新经验、好办法,尤其是着重宣传2005年我局开展了120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建设工作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办法,更好的推进全省动物卫生体制改革。2、深入宣传2004年省委加快畜牧业发展座谈会、省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宣传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典型实例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导向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到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来,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3、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关于确保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秩序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我省关于支持畜禽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家禽业的恢复和发展。4、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提高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全省奶业健康快速发展。(四)畜牧业实用技术1、广泛宣传动物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技术,宣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防范意识。2、宣传养殖小区规模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规模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等,广泛宣传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程序,提高畜产品安全。3、宣传畜禽粪污治理和无害化排放新技术,宣传畜禽粪污治理现场会的精神和先进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4、宣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宣传推广夏洛莱肉牛和利木赞肉牛育种技术、辽宁绒山羊育种和改良所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辽宁绒山羊舍饲圈养技术、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5、宣传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和退牧还草技术,推广草原建设中取得的新典型,加强草原建设。(五)畜牧业典型经验1、广泛宣传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黑山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阶段性胜利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2、大力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新成果。尤其是这次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进事迹,热情讴歌他们的事业,充分展示动物卫生人员的思想作风和高尚情操,促进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3、突出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宣传他们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知险而进、不负重托的作风,通过宣传,树立典型,使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动物卫生工作的开展。4、宣传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应用软件开发成果,进一步完善网上预警、查询、咨询、对话、诊断等功能,促进信息化步伐。宣传实施畜牧兽医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公告等取得的新进展,促进行政效率不断提高。5、宣传畜牧业开放合作,向国内外展示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发生的新变化。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把我们的立场观点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通过事实说服人、引导人,为我省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畜牧业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国家和我省关于畜牧工作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对外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支持。为此,今年8月份,我局将组织召开全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全面加强我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二)将新闻宣传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进一步落实畜牧业宣传工作的职责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积极争取宣传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把握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正确导向是宣传工作的关键,畜牧业宣传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和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的工作纪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宣传中央和地方关于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准确反映群众意见,把握分寸,维护本部门形象。(四)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立场坚定,不断提高畜牧业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五)提高畜牧业宣传工作能力。加强畜牧业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宣传工作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适时组织新闻宣传干部开展业务研讨和交流,探索建立宣传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宣传工作干部的积极性。

畜牧案例论文篇4

通过座谈、质询和现场观摩等方法对海南州8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制度建设、合作社运行情况、牧民参与情况、生产资料整合情况、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10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合作社制度建设

每个合作社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也做到了制度上墙。合作社章程是合作社的行动指南,但是现有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章程并不熟悉。有些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详细可行,公开透明,如同德县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有明确的牧民分红收益台账, 做到了民主管理。有些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存在形同虚设的情况,财务管理情况不公开,内部收益分配制度与实际操作情况不一致。

(二)合作社运行情况

1、合作社运行相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每个合作社均有合作社生产资料整合实施方案、草原利用与保护实施方案、牲畜组群放牧方案、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实施方案和生态畜牧业建设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但是,除共和元者、拉乙亥麻和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制定的相关方案实施较好之外,其他专业合作社所指定的实施方案存在与实际操作不一致的问题。关键原因还在于合作社内部机构运行不力所导致。

2、劳动力转移情况

各个合作社均有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实施方案。但是,方案实施效果截然不同,合作社组织转移富余劳动力比例最高的是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00%;比例最低的是兴海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1%(表1)。这说明,合作社组织的治理结构和实施机制设计,直接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同时,合作社在组织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成效不均衡。

3、合作社收入

(1)经营性人均纯收入

为了更好地说明合作社运行绩效,我们用合作社经营性人均纯收入指标来进行评价。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8个专业合作社中,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水平最高的是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5400元;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水平最低的是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358元。最高的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是最低的15.08倍。值得指出的是,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共和元者、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贵南贡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运行规范,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合作社功能的增强,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合作社户均收入

从合作社户均收入来看,最高的为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24282元;最低的为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993元。最高的合作社户均收入是最低的户均收入的12.18倍,户均收入差异悬殊,也说明了合作社运营绩效的差异。

(3)二、三产业收入

从二、三产业收入占合作社总收入的比重来看, 最高的是共和元者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比重为46.18%;最低的是贵南吾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比重为8.31%。最高的超出最低的37.87个百分点。从二、三产业的经营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民族服饰加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民族餐饮、生产资料生产和运输等。值得指出的是,共和元者、拉乙亥麻、贵南贡哇和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二、三产业发展的结果证明,依靠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就一定能够拓展农牧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二、 三产业的发展, 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由于能够及时转移富余劳动力,壮大了集体经济, 加快了合作社建设的进程。

(三)牧民参与合作社的情况

调查表明,牧民参与合作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合作社参与程度高,达100%;有的合作社参与率较低,最低为50%。主要原因在于:1、牧民对合作社认识有偏差,认为合作社就是“”时期的归大堆,害怕失去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2、因合作社建设初期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牧民害怕因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补偿,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四)生产资料整合情况

调查表明,生产资料(草场、牲畜和畜棚)整合情况与牧民参与合作社情况呈正相关关系。牧民参与合作社程度高,生产资料整合力度大;反之亦然。牲畜整合之后的能繁母牛和能繁母羊比例因合作社运作差异而不同。

(五)建设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所调查的8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不论省级资金,州、县配套,还是自筹资金,均已当年到位,使用完毕。所投资金均根据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际情况和项目需要安排使用,建成用途不同的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均接受州、县和乡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结论

通过前面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合作社制度建设能否适应合作社发展要求,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否有效,是决定合作社运行绩效的重要因素。所调查的8个合作社中,启动村(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范,就是例证。有的合作社,虽为示范村,但没有发挥出合作社的真正功能。二是合作社负责人的素质对于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三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进行合作社类型选择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四是合作社能否依据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对于合作社发展、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牧民观念转变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的参与率

因宣传不到位,牧民的自身专业素质低和合作社建设初期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有限等原因,使部分牧民对合作社的内涵和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合作社功能产生怀疑,影响了牧民的参与率。牧民的低参与率,造成生态畜牧业建设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影响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进程。

(二)合作社制度设计不切合实际,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发挥

部分合作社虽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有些规章制度有形同虚设之嫌,具体内容不切合实际。由于制度不符合具体实际情况,导致牧民产生不好的行为,进而产生不好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发挥。具体表现在:有些合作社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财务公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收益分配制度的制定过于简单、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三)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进程

调研结果表明,海南州8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中,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专业合作社,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协调统一的典范。有些合作社虽然牧民参与率较高,但是合作社发展基础薄弱,制度绩效不显著,致使合作社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成效,也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进程。

(四)合作社发展模式如何优化,仍是今后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难题

调研表明,合作社采取何种类型,取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不可照抄照搬。同时,现有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需要进一步优化。如何优化现有模式,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运营绩效,是每个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难题,需要合作社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五)牧民人力资本水平低,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

调研结果表明,牧民文化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牧民文化程度决定了对合作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了牧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 也影响了参与合作社治理的能力; 2、现有牧民文化程度,也决定了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纳能力,进而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成效。因此,今后应把新型牧民的培育放在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整合项目多而产生的牧民自筹增加,加重了牧民的负担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发展刚刚起步,牧民增收幅度有限。在此约束条件下,由于合作社整合项目多,牧民自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的负担,进而影响了牧民参与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牧民人力资本水平,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根据合作社建设现状,相关部门和合作社自身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新型牧民的培育力度。可以考虑,成立牧民技术培训专项基金,加大牧民培训次数,使合作社建设中分流的富余劳动力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使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能够及时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牧民参与合作社治理的能力,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正确处理合作社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为合作社发展指明方向

现有合作社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应该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不能因为合作社发展中的不规范而延缓合作社发展的进程。鼓励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路径,不断总结经验,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三)强化制度设计,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现有制度真正能够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功能,降低合作社运行的交易费用。可以考虑:1、建立完善的合作社运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政府扶持力度挂钩;2、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资金使用效率,监督合作社内部收益分配,做到财务公开、公正、公平,提高牧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财政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功能

各地相关部门,尤其是农牧局要加强对各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现有模式的跟踪研究,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不断提高现有模式的运营绩效。可以考虑,在省、州两级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研究中心”,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定期对合作社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探索青海不同地区合作社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优化现有模式给予指导,使合作社能够真正成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梁小民译. 改造传统农业[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景晖,穆兴天. 青南牧区走联合经营之路的思考[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畜牧案例论文篇5

畜牧业作为组成目前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必备的物质资源,也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的支柱产业,承担着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责任,然而如何保证畜牧业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成了我国畜牧业研究者们工作研究的重点问题。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猪流感”等动物疾病的暴发,我们可知,现阶段如果想要提升、发展我国的畜牧产业,首先,就必须从我国改善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入手,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相应的改善创新。

1进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畜牧兽医工作是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畜牧产业是农村除农作物贩卖来源外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其由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不足所导致的牲畜发生疾病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是抑制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走入人们的视野,针对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问题成了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问题,针对畜牧兽医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工作势在必行。

2目前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社会及政府等相关职责部门予以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政府以及社会相关部门对于畜牧兽医业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畜牧兽医是“可有可无”“举足不重”的,这使得相关的领导、管理者们没有予以畜牧兽医相应的重视程度,进而导致问题发生才想起来畜牧兽医的存在,但是往往等到事情发展到后期畜牧兽医也无法弥补问题。与此同时与领导人员的“轻视”共同到来的,便是相应的限制畜牧兽医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针对其专业项目研究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两种情况并存使得我国畜牧兽医在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同时无法像其他医学类项目一样,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其相关项目、构想的研究、试验工作,继而使得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停滞不前,很难获得较大的发展。2.2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构建不够完善。畜牧兽医相关的管理机构、体系构建不健全也是存在于我国目前畜牧业中的严重问题。例如,就想着的畜牧兽医编制来说,其人员一般采取编制外临时雇用的方式进行畜牧兽医的招募,这就使得现存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例如由其他农业部门兼顾、没有相应的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问题的出现,使得针对畜牧兽医的管理出现“监管难、落实难”等问题,与此同时,这种部门、职责混杂的管理机制必然会造成其内部管理体系责任不清、互相推诿、互相依靠的问题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畜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3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专业性人才。畜牧兽医体制构建的不健全必然会促使该行业无法吸纳相关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的同时从事该专业的人员及其知识的储量不会十分充沛,这就造成了我国畜牧兽医业的“固步自封”,对新型的兽医理念、兽医知识接触、更新不及时,使得一些新的诊断、治疗技术无法切实、有效的落实在实际的畜牧防治过程中,例如,在“禽流感”期间,某地养鸡场未配有专业的畜牧兽医,该兽医在面对“禽流感”暴发初期症状时并未予以相应的重视及关注,等到“流感”大规模暴发后又没有适当的途径去接触、解决措施,从而导致该养鸡场错过了抑制“禽流感”病毒的最佳有效时间,使其损失重大。与此同时,根据我国数据部门统计,目前从事于畜牧兽医行业的人员大都没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同时其学历层次较低,很多畜牧兽医都是依靠“师傅传授”甚至“自学”的方式进行针对动物疾病的诊断,使其治愈效率较低,从而很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

3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创新机制。首先,应紧跟政府的脚步,“畜牧兽医应坚持以‘防大于治’的目标进行自身体系的构建工作”,明确畜牧兽医应以防患于未然为其工作目标,按照政府的既定方针前进,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期自身的畜牧兽医管理体系构建工作。运用改革、创新的手段针对整个畜牧兽医行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执法部门、技术部门等各个职责部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体系构建工作,从基础上保障各职责部门的顺利、有序进行的同时将职责明确化,避免类似以往互相推诿、依靠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针对畜牧兽医的工作进行创新型工作机制的构建工作,将传统的“混合型”畜牧兽医服务按照该区域需求分解成“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职能以及“公益性”畜牧兽医服务职能,与其自身利益挂钩,增加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全方位的推进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贯彻、落实。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由县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按照其区域内整体城镇分布,统一规划“公益性”畜牧兽医站,从人员、设施、经费等项目入手经由县级主管领导部门统一经营、管理,并针对大范围的畜牧问题做出统一的协调、调配工作的同时保障针对常见、基础病情动物的检测、防疫工作。与此同时,由政府出面积极推动城镇原有兽医站的经济转型工作,将其传统的“半公益半经济”型模式转换到适宜现阶段发展的“经营性”服务模式,使其与国有畜牧站的公益性质相分离,推进其走近市场的同时保障、鼓励其人员的收益情况。3.2提升各能级政府对畜牧兽医体制的重视程度。对于畜牧兽医业来说,提升各能级政府针对其行业的重视程度,是保障其能够顺利、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畜牧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针对畜牧健康的问题上来,尤其是近年来“禽流感”“猪流感”问题频发,这无疑为我国畜牧业的工作问题敲响警钟,畜牧兽医问题已经成了我国目前畜牧行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统一协调管理一定区域内的畜牧兽医技术,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将各下属兽医院等畜牧兽服务地进行统一的调配、管理,使其效用最大化,效率最高化。与此同时,提升政府等机构针对畜牧兽医研究问题的资金投入以及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的建设工作,提升畜牧兽医服务点的硬件水平,从根本上支持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等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国家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方针,出台一系列的针对畜牧兽医行业的规划、准则,以此来规范其整个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使得当实际问题处理情况与工作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有相应的法规作为其执法依据,做法“有法可依”。3.3构建畜牧专业的信息分享平台。至今为止,很多畜牧疾病暴发并难易抑制的原因都是因为相关畜牧疾病的信息“封锁”所致,使得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畜牧兽医针对畜牧病情发展伊始没有进行及时的防治工作或防治工作进行方向不对,进而导致畜牧病情大批量传播。所以建立有效的畜牧信息平台,成了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必经之路,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将各种有关畜牧兽医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披露在网上,使得畜牧兽医不论在何地都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新型的畜牧兽医知识,并将其逐渐应用于实际的兽医诊断工作中,并可以实现其行业间的沟通,使得各地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从而逐渐提升我国的畜牧兽医质量。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电脑存档的方式,将常见于畜牧行业内的“病例”存放于信息共享平台上,便于以后再发生类似病情时可以及时在共享信息平台上查阅以往案例,从而及时予以畜牧正确的治疗方式,进而将畜牧疾病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具有存留价值的信息、影音资料以光盘、文档的形式存留下来,以备日后查阅的同时也减少了重复性的档案管理工作。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进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一环节来说,人们需要加强对畜牧兽医的培训程度,增强人们对畜牧兽医对于畜牧行业重要性的认知,加大力度吸引高技术水平人员的同时对原有畜牧兽医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培养工作。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通过专业知识“竞赛”等活泼有趣的教育方式,激励工作人员去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畜牧兽医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虽然目前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经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部分问题,需要人们以创新的思想去寻求其妥善、合理解决的方案,以此为我国未来的畜牧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作者:陈冬亮 刘素梅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畜牧案例论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按照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畜牧业生产资料监管责任制,狠抓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严厉制售假劣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畜牧业投入品的行为,强化大要案查处,大力推动畜牧业生产资料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畜牧业生产资料监管长效机制,推动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畜牧业生产资料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畜牧业生产资料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畜牧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资料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种畜禽:加大种畜禽生产经营监管,严厉查处种畜禽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别是种畜禽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等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种畜禽质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种畜禽的行为。

兽药:突出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无批准文号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疗效等违法行为。加强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用兽药的行为。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重点监测饲料中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反刍动物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

(二)重点单位

畜牧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门店,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重点监控的生产经营单位,非法制售假冒伪劣畜牧业生产资料的小作坊和黑窝点。

三、政治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畜牧业生产资料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畜牧业生产资料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我局要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已经发放的畜牧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资料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

(二)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切实履行职责,进行畜牧业生产资料企业的清理整顿,全面摸清底数,加强对畜牧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对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畜牧业生产事故的,要重点整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畜牧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

(三)加强质量监测,强化监督检查。结合实际,制定畜牧业生产资料质量检测计划,规范例行监测,强化监督抽查。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监测单位的抽检力度,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发布消费警示,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和违规企业。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制售假劣畜牧业生产资料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案件线索,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对构成犯罪的案件要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局与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联手,发挥好畜牧业生产资料打假的牵头作用,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要把畜牧业生产资料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照相机等执法设备。

畜牧案例论文篇7

一、畜牧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职业院校畜牧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基本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项目单一。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畜牧专业教学常常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使得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难以在充足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其二,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总是以讲解教学、示范教学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了“懒得动手、懒于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其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管理困难。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加之专业课程学习的难度较大,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课堂教学质量偏低。而在畜牧专业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教学现状,通过构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理论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畜牧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畜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电子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畜牧专业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领会新知识。所以,教师应根据畜牧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畜禽产品加工教学中,凝固型酸乳的工艺流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该工艺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很难使学生明白,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便可使该难题迎刃而解。借助Photoshop、农业网站以及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可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地给学生演示这一工艺过程,学生通过屏幕,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工艺过程,即原材料配合过滤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再冷却成品。在畜牧专业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将原本复杂繁琐的工艺流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视听体验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组织开放性教学活动

畜牧专业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若是只在课堂、实验室或是校内的实训基地中开展教学活动,则会对学生的实践需要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全部应用到实践当中,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实践饲养一些动物,在饲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饲喂技术。同时,还可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外养殖场进行参观学习,锻炼并提高实践技能。如在养禽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该课程设计成为工厂化的教学模式,从厂址选择,到禽舍布置、工具准备,再到人员分工等环节,要求学生以所学的理论知识给出可行的方案,这样可以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为了确保开放性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三)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畜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按照畜牧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工学结合法等等,并借助直观演示、现场教学、分组讨论、课后练习等手段完成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则应当遵循实用、适用的原则,强调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均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时刻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畜牧专业岗位需要的人才。

(四)创新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畜牧专业中绝大部分课程都以实践为主,若是仅将理论作为考试内容,则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如果只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很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想要在畜牧专业教学中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即以专业技能考核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重点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查。以养禽学为例,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可以学生熟练掌握注射器的使用为标准,具体包括安装、调试、样本识别等等。教师应当在开学之初便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践化考核项目,并在实践课中,强化项目联系,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此外,学校可在学期内的适当时间组织开展专业操作技能竞赛,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三、结论

总而言之,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改善畜牧专业教学现状,提高畜牧专业教学质量,实现畜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开放性教学活动、运用工学结合教学形式、改革传统考核方式等教学途径,积极推动畜牧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忠、李柏林、刘天宝.创新教学模式开拓育人新路――畜牧专业“双循环”教学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畜牧案例论文篇8

1基层畜牧兽医的存在的问题

1.1基层防疫力量薄弱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中,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是三级防疫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部分的畜牧疾病防疫工作。然而,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面临着防疫力量薄弱,工作很难开展。一般基层畜牧防疫工作地点处于乡村,面临着交通不便、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等现实问题,导致许多兽医工作积极性不强,而高校毕业生又不愿意到镇、村参加工作,这也导致了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文化程度得不到提高,知识结构很难更新,培训、交流机会也少,这就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兽医人才的流失让乡镇的畜禽防疫技术力量弱化。

1.2基层畜牧用药不合理

基层畜牧防疫用药不合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兽医在防疫的时候往往根据经验来决定用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畜禽疫病加重或出现其他疫病。例如,由于不同的疫病发病原因与原理都各不相同,因此用药的方法与数量也要有所区别,基层兽医工作或者村防员对科学用药理解不透切,往往根据经验来诊断,随意增减兽药量,导致畜禽疫病加重。另外,同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注射方式,导致药效也差别很大,稍有不慎,轻则会影响疫病治疗成效,重则会引起畜禽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兽药监管措施和终端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加强,抗生素类药物在基层兽疫队伍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已经开始凸显。

1.3诊疗设施落后

基层畜牧防疫工作范围大,畜禽疾病多,对畜禽疾病的检测工作量大。然而,大部分基层兽医防疫单位的诊疗设备还相对落后,许多先进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大多数乡镇的诊疗设备都没有得到配备,很难第一时间为畜牧兽医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很容易造成对畜禽疫情的误诊、漏诊,使畜禽疫情扩散。

2解决对策

2.1增强基层畜禽防疫的业务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畜禽防疫人员要不断地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防疫部门举办各类的畜禽防疫培训课程,着重学习关于畜禽疾病的治疗原理、治疗案例等方面的防控知识,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当前新的防疫方法,让自己的防疫水平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除此之外,县、区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兽医防治、检疫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有效的推进下去。

2.2改善基层工作环境

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畜牧防疫人员是广大农村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基础,也承担着大部分畜牧防疫工作,包括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饲料监管等工作,还承担着畜牧科技推广等多项公益性职能,压力大,任务重。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条件。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基层兽医待遇、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要尽量解决辖区内畜牧防疫单位的办公用房、车辆、基本的检测专业仪器设备等问题。各级政府只有解决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实际困难,才能更好地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增加基层兽医的积极性。

2.3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

明晰基层畜牧防疫工作权责,可以使基层畜牧防疫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建立起部门责任清单,要清晰各单位之间的责任界限,推动防疫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畜禽疫情报告程序和应急预案等制度,以防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等现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基层畜禽防疫部门的考核力度,提高基层防疫能力和水平,保证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后要建立常态监察机制,以基层政府部门牵头,成立联合工作组,对辖区内的基层畜禽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

3结论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解决好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困难,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基层畜牧防疫工作的面貌,才可推动基层动物兽医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给基层畜牧兽医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展工作环境,并加强对基层兽医进行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李群康.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2).

[2]马武龙.浅谈基层兽医队伍建设[J].中国动物检疫,2011(08).

[3]刘亚.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甘肃畜牧兽,2016(21).

[4]梅雪峰,许太峰.浅析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J].农业与技术,2016(18).

畜牧案例论文篇9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10%以上,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0%以上。

计划新建牛综合改良点10个,完成牛杂交改良配种5.5万头、羊杂交改良配种2.5万只、猪配种改良10万头(次)。推广种植优质牧草3万亩、冬闲田土种植一季牧草6万亩,秸秆青贮、氨化13万吨,推广工业饲料10万吨。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60%以上;确保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努力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畜牧业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生产环境优化和资源节约,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畜牧业资源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结合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畜牧业“100强村”建设和沼气工程的实施,加大圈舍改造力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化学物质的输入,降低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的风险。要以加快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加快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积极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型主体,密切生产者和畜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完善利益联接机制,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畜禽流通和屠宰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养殖户、基层兽医员和输精员、饲养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诊断监测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技术培训,加大科技入户力度,转变畜牧业科技支撑方式。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调整结构布局,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产业保护力度,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控和追溯制度,实施畜牧业发展全程化监管,转变畜牧业管理方式。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

积极扶持和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畜牧业项目建设,推行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水城奔牛食品有限公司、钟山区裕丰牧业有限公司、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等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加强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开拓市场,增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与养殖农户通过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形成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小区,依靠龙头建基地、带基地的格局。加强对现有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设施完善、服务配套和秩序维护,逐步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抓好畜牧业基地及项目的实施,逐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把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养殖小区建设、工业饲料推广、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生态养殖等工作有机结合于一体,是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加强基地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基地项目管理办法和统计报表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要进一步巩固基地建设成果,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认真做好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发挥好基地项目建设对提高本地优质畜禽比例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采取项目覆盖,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措施,扎实推进畜牧业“100强村”及其它项目的实施工作,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四)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1、加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稳定和巩固已建牛品种改良点,加大牛冻配点的建设力度,提高冻配率和单罐输配数,力争牛杂种产犊率达到55%以上。加强对本地山羊的提纯复壮和杂交改良工作,逐步改善和提高本地山羊个体质量和群体结构。巩固和扩大猪改点,加快三元杂交猪繁殖基地建设,提高优质杂交猪比重。抓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畜禽品种改良,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努力扩大良种畜禽的推广面。积极探索、创新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和管理机制,搞好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品种改良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

2、加强饲草料生产、加工和利用体系建设。实行草畜配套、以草稳畜、以草促畜,进一步加大人工种草工作力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积极引导农户种草养畜。推行林间种草和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推广粮草畜、林草畜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种养效益。大力开展引草入田,有效解决畜禽冬春饲料不足的问题。认真抓好种草养畜示范样板,引导农户自主投入资金发展种草养畜。加强对天然草场的保护,提高天然草场资源的利用率。指导农民搞好农作物秸秆青贮和氨化,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秸秆科技处理利用率。抓好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推广,提高工业饲料的入户率。

3、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根据《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省动物防疫条例》及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春、秋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补针工作。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屠宰检疫。加强红果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强化省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检疫监督检查,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各县、特区、区实验室要全面开展实验、诊断、监测工作,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水平和实验室人员业务素质。抓好辖区内养殖场(猪50头、牛20头、羊30只、鸡1000羽、鸭200羽、鹅30羽以上)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等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

4、抓好牧(种畜、鱼种)场管理工作。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及有关要求,加强种畜、水产苗种生产管理,提高种畜、水产苗种质量。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各畜牧(种畜、鱼种)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通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养殖生产效益,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五)抓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渔业行业管理和渔业行政管理工作

巩固和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积极推广种草养鱼、多品种混养等节支增效的养殖技术模式。积极开展水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积极发展山塘生态渔业和城郊休闲渔业,探索我市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做好大水面渔业规划,加快实施养殖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宣传,规范渔药使用管理,切实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各项措施,提高水产品质量。根据《渔业法》、《*省渔业条例》及有关规定,推进依法治渔,加强渔政管理,巩固我市禁渔成果,深入开展查处电、毒、炸鱼和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执法行动,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人工放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及渔船监管,维护渔业正常生产秩序。

(六)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全面开展兽药GSP制度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饲料中违禁药品的监测力度,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密度,确保省下达兽药、饲料抽检任务的完成。深入开展违禁药品专项整治。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强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畜禽生产档案,强化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监管,初步建立可追溯的养殖全程监管模式。

(七)坚持依法治牧,营造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地要认真做好《畜牧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畜牧法》,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继续贯彻《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省动物防疫条例》、《草原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增强依法管理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各项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八)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针对目前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体系不完善、队伍不稳定、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薄弱等问题,各地要根据国发〔2005〕15号和黔府发〔2006〕18号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完善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争取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把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兽医体制改革的重点,切实加强乡、村级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稳定和不断壮大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改善兽医装备条件,增加设施设备,提高服务功能。

(九)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畜牧水产业投入

各级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增加畜牧业投入,配足畜牧业项目资金,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试点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地方支农资金及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投入额度。充分调动和保护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以及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畜牧水产业开发领域。增加银行信贷,在确保有偿性、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对畜牧水产业的贷款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和个人创办龙头企业,或以资金、技术参股,联合其它经济实体,组建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多渠道投入,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

(十)切实加强领导,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

各级畜牧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运用市场经济学理论及循环经济学原理指导畜牧水产业生产。转变工作思路,鼓励企业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畜牧业项目建设,将部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维护市场秩序和防范风险上来,推进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强督查监管,加大产业保护力度,促进基层公益性和经营服务性职能分离。

加强畜牧水产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六盘水畜牧水产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地信息员队伍,广泛宣传各地发展现代畜牧水产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地区的畜牧水产业发展经验,指导畜牧水产业生产。

加强畜牧部门自身建设,创造性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突出畜牧水产业发展的特色和闪光点,突出在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索服务新模式,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畜牧案例论文篇10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畜牧案例论文篇11

S85-4;G7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畜牧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将大量的高新技术引入到畜牧业当中,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现代的职业岗位中的工作都包含有先进的技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才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的培养职业从业人员,强化技能训练,成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复合应用人才。

一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实践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都不够重视,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认知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实践教学当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十分陈旧,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而开展实践教学,没有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简单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缺少新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开展演示性实验,在一开始就将实验的内容和程序设计好,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简单的进行复制就完成了实践课程,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取相关的实践操作技术。在高职院校中,还有较多的实验室没有配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实际的生产中,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将诊断案例和典型病例以及动物模型等展示给学生观摩,保守封闭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导致教学的形式单一化。受到地域、交通、环境和病例等的因素影响较深,更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区分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高职专业的教育形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3.教学设备仪器陈旧老化

实验室的建设较为落后,部分设备和仪器老化,无法正常的开展动物实验,同时实验的经费不足,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受到限制,学生的实验课程较少,实验室只会在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时开放,其余时间不得入内,降低了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速度。并且由于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不充分,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与社会生产单位相比,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无法起到示范作用,影响了学生兽医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推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结合职业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将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过高职三年的培养后,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素|。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完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充分调研之后,根据畜牧兽医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相关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教学组织模式等进行改革,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后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当中,包括有实训、顶岗和生产实习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贴近专业工作性质,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在教学比赛中渗透一定的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力。

3.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不仅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软件和硬件,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依照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合理培训教师队伍,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实行“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

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以及畜禽生产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运用。为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关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转变畜牧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解决动物疾病困扰等问题,需要重视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畜牧业的发展特点,满足社会对畜牧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突出教学特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结语

文章在分析了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畜牧案例论文篇12

1引言

双向式教学方法应用在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中,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引导式问题、互动式解答,从而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探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强调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

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概述

2.1双向互动教学方法的发展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在目前的教学系统中,已经有20几年的发展历史,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欢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意识到畜牧学概论课程的要点。

2.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应用的价值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高校要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当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根据这一工作方针,对于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畜牧学是农业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可以全面提高农学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畜牧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较低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实践在中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古老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向,而是进行一些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没有对双向互动式教学进行科学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不敢、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处于设计指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3.2课程发展的体系性比较差

畜牧学概论包含动物生产原理、动物养殖技术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的农学教育以及动物医学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1]。具体的内容包括营养原理、饲料搭配、动物遗传学、育种与繁殖、动物环境质量控制,牛、羊、猪、家禽的分类养殖,畜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指导具有基础性规划作用,现代高等教育中,主要选择李建国主编的《畜牧学概论》作为基础性教材。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系统性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下练习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指导,学生即使学习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很难用于实践,缺乏对于养殖技术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并且长时间难以适应。

4运用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对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

4.1交叉式互动

畜牧学概论课程涵盖的基础性内容比较多,章节繁复,既包含基础的动物遗传护理知识,也包含生产、运营、规划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多个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将不同类目的内容融合在一起。(1)对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畜禽生产动物营养,开展案例式互动教学方法,针对各项专业知识的交叉进行流动式内容划分。例如,某学校开展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学分为4个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占一个学分,比例为1/4,学校拿出3/5的课时时间,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实践方面的调整,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互动的方式,对畜牧学概论的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并且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充分掌握实践技能。(2)对于产品加工、动物行为与应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专项学习。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理论知识缺陷,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系统化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畜牧学知识体系的脱节,而无法形成实践理论的优化掌握。例如,某学校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就是在本学校建设的实践活动基地内进行,教师可以一面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一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设计、经营管理设计,实现对于畜牧学经营管理的内容深化与理论创新,通过这种实践基地的设计,该学校的学生实践技能大大提高。

4.2掌握周期性特点

畜牧学概论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多种交叉学科,因而教师在双向互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畜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生产技术的升级进行相关的实践内容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辅相成。并且,在理论教学知识点中找到实践结合关系,通过这种上下打通的联合体系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并且完善学生的思维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待自己目前的知识学习。畜牧生产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长时间的循环过程,尤其是在一些牛、羊等大型动物的养殖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4.2.1阶段化教学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不同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严格进行相关实践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单纯地将之分裂,引导学生与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整个知识学习的心理准备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忍性和耐性,更加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例如,某高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针对营养与饲料配比的实践工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针对学生在前期知识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恐惧等心理,进行了专项讨论[2]。

4.2.2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畜牧学概论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现阶段的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这种双向互动、分工教学,就要求教师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一位教师进行课程统筹,由其他教师进行学科的配合。根据自己的阅历以及专业的教学知识,进行相关知识面的系统性打造,在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入周边企业以及实训基地,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组织和观摩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合理化的现代生产运营与组织过程,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3细化课程定位

在进行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前提,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规划能力等作为培养人才的方向,始终按照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动物医学、动物养殖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知识讲解与介绍。

4.3.1以问题带动教学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安排之前,教师可以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从而实现对于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定位。例如,某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畜牧学概论教师从时下的畜牧养殖热点猪瘟病的控制入手,分析辽宁省鞍山市出现的猪瘟疾病疫情控制情况。结合当地农业畜牧站工作人员采用的填埋处理方法,引入相关的控制理论,提出关键问题,通过延展探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猪瘟病的疫情处理进行相关思索。

4.3.2结合动态教学视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畜牧概论知识比较枯燥死板,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畜牧养殖的具体知识。例如某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些稀有的畜牧业品种,结合其具体的养殖场景进行专项介绍,并通过配合图片视频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系统讲解这些稀有品种如何进行接产、采精等等。并且按照冬季与春季不同的实践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疾病控制方法,向学生提供这些养殖场的动态视频以及监控,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了解稀有品种的实际养殖情况以及伤势情况,这种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4.4课堂评价体系改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