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8 11:49:48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篇1

参考组实习生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在麻醉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育,具体如下:实习生在临床麻醉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验证,查寻证据,并分级对证据进行评价,筛选证据,最后充分的运用证据。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针对循证医学的不同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与教师共同诊察患者,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需要解决问题进行问询,并给出相应的诊治意见,提出问题(针对治疗及依据的合理性询问学生)将具体资料库的使用告知学生,引导其正确评价所查阅的文献,指导学生将相关信息运用到临床中去,学生通过查阅课本、相关文献及咨询教师等,对其相类似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询问,观察其可行性及可靠性。综合分析提出问题的答案,并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遇到上述问题能够准确的分析及运用。两组实习生实习结束时,均接受麻醉相关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的考核,分别为10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1.2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理论评分

≥90分41例(82%),60-89分9例(18%),平均分为(96.32±3.01)分,参考组患者理论评分≥90分26例(52%),60-89分19例(38%),<60分5例(10%),平均分为(80.19±2.5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实践评分

≥90分38例(76%),60-89分11例(22%),<60分1例(2%),平均分为(92.88±5.19)分,参考组患者实践分≥90分22例(44%),60-89分20例(40%),<60分8例(16%),平均分为(69.65±6.78)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医学论文篇2

本组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其中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65~94岁,平均体重为57±10kg,ASAⅠ~Ⅲ级。在该42例换种有23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和不同程度的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9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1.2麻醉与监测

该42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穿刺部位为L1~L2椎间隙,向头侧置管后改为平卧位,回吸无血无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3~4ml的试验剂量,5分钟后测平面,确定未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后分1~2次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阻滞平面上界为T10~T11。给予1/4~1/3氟芬合剂或咪达唑仑0.2~0.5mg/kg在手术开始后。术中对心电图、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监测。

2结果

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出现过血压下降,但是通过在加快液体输入,必要时给予6~12mg的麻黄素,血压下降2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本组42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血压下降在30%左右,并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症状,给予患者快速输液输血,同时静脉注射2mg多巴胺,经处理,该3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中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有3例,静注或静滴50mg利多卡因维持处理,2~3mg/min;1例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给予其甲氧乙心安;给予术中血糖>13.9mmol/L的10例糖尿病患者8U的胰岛素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本组42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顺利的将手术完成。在手术当中,给予常规的面罩吸氧,其中并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3讨论

麻醉医学论文篇3

Abstract:The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esthesia,anesthesia and non cardiac surgery management concern is obviously different,the principle of anesthesia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Doctors often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 less contact,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help improve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octors level is the key to the"double base"-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the training in cardiac surgery anesthesia.This paper studies coordination between basic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doctor is discussed.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surgery;Anesthesia;"Double Base"teaching;Innovative education

S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外科领域的不断扩大,麻醉亚专业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麻醉工作不仅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更是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是麻醉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具有特殊性,围术期风险高[1]。进修医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心血管手术接触较少,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因此,在目前广泛提倡创新教学的背景下,进修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的医生也应注意“双基”-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1 双基教学的概念及局限性

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的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双基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准备性的教学方式,是具有一定限度的知识技能基础的储备。双基教学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受到质疑[2]。因此,双基教学要适应学习化社会必须有所改变和进步。

进修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医生提升医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的不同,进修医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对心血管手术接触较少,对相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并不牢固。因此,在本科教育中受挫的双基教学对心血管麻醉医生的进修教育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本文即针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手术麻醉进修医生进行了“双基”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施。

2 “双基”教学与创新教学的关系

目前教学模式较为推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创新教学模式[3]。这种基于大量科研实践积累的理论课教学,以讲授心脏手术麻醉的核心内容、最新研究进展动态以及最新研制的新药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有深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自学、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心脏手术麻醉进修医生来自全国各地,学历和工作经验都不相同。因此在进修医生教学模式上,“双基”教学与创新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 进修医生的一般情况

北京安贞医院麻醉中心2010~2015年上半年共培养进修医生242名,进修医生的具体见图1~4。

由图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进修医生大部分来自三甲医院,年龄在30~40岁者居多,大多为主治医师,一般有5~10年的工作经历,临床经验丰富,但对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疾病及其手术的麻醉接触较少,仅1人来自于年心脏手术例数大于500的医院,心血管手术相关基本操作不熟练,对循环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特别是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理解不深刻,这往往成为制约进修医生进步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水平是提升进修医生心血管手术麻醉水平的首要任务。

4 “双基”创新教育一些设想和建议

2014~2015年,麻醉中心完成各种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麻醉10000余例,在心血管手术麻醉和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规范和理论体系,能顺利完成各种复杂的心血管手术以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中心拥有各层次的医、护和技术人员207名,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5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60%的医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4.1重视岗前培训 进修医生在报到后,集中组织学习培训1w,着重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熟悉心脏外科麻醉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心脏手术麻醉医生工作的特殊性,使进修医生能够尽快的熟悉工作环境,进入工作学习状态。

4.2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麻醉是带有预测性的工作,麻醉医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该能对病人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这不仅需要临床工作经验积累,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知识的匮乏是制约进修医生进步的根本问题,在心血管麻醉的进修医生中尤其如此,培训单位应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为进修医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4.3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熟练的基本技能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进修医生去操作,增加锻炼的机会。心血管病患者围术期病情变化剧烈,危急情况较非心脏手术更为多见,熟练的技能操作往往能成为危急时刻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麻醉医生应该能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正确分析围术期患者病情的变化,鉴别、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循环系统的监测是心血管手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监测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漂浮导管、Flotrac系统等较多,心血管麻醉的医生需要掌握监测技术的操作,并能读懂这些监测所反映的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4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安贞医院是全国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修期间,每名医生每天至少两台心脏或大血管手g的麻醉工作,麻醉对象从新生儿到100岁高龄患者,手术种类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到心、肺等大器官移植术等。安贞医院目前可以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全主动脉替换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复杂二次心脏手术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心肺移植术、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等,进修医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围术期正确的麻醉管理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而理论知识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证实。科室定期组织进修医生对临床典型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知识更新讲座和文献阅读。在该环节充分强调进修医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提倡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例如以一个病例的发生发展为时间主线,以麻醉管理和各脏器保护为重点,充分发挥进修医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目前我国医疗环境和医疗现状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针对基层心脏手术麻醉进修医生的“双基”教学可以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从而稳步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麻醉医学论文篇4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30-01

麻醉学专业近几年发展迅猛,麻醉工作及其教育已自成体系,形成独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麻醉医学的发展,并成为临床麻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麻醉教学中如何运用先进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培养麻醉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我院麻醉科自2007年对麻醉实习生实行规范化教学管理以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对象

初入临床的麻醉专业实习生。

2 教学目标

通过为期半年的专科系统化培养,使麻醉实习生能熟练掌握麻醉基本理论,基本麻醉方法、监测技术;急救技术;熟悉麻醉意外及围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培养麻醉实习生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规范化培养方法

3.1 师资队伍。由主治医师以上、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管理水平、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

3.2 教学手段。

3.2.1 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①学生考勤;②每天完成的麻醉工作量;③额外工作内容;以上三项由带教老师签字认可。④参加科室讲课的次数、内容,由教学秘书签字认可。⑤每月总结一次,由教研室主任签字认可。

3.2.2 建立高年资医师授课、临床指导和科研训练的制度。①对实习生每周一次高年资医师理论授课。②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带教参加一线临床工作,施行各科的麻醉。③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参加本科室科研实践。

3.2.3 建立教师与学生互评制度。

3.3 教学内容。

3.3.1 入科教育。由教学秘书负责。集中学习医院实习生上岗规定,各项核心制度,麻醉科各项操作诊疗规范,麻醉科工作流程,科室相关行政规定;熟悉麻醉科手术室工作环境,麻醉准备间、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的功能分区;熟悉各类麻醉急救物品、药品;熟悉麻醉文书、电子病历的书写与建立,使实习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麻醉医生的角色。

3.3.2 医疗安全,医学伦理教育。由指导老师负责。培养秩序井然的工作程序、正规的技术操作、良好的工作习惯是避免麻醉事故、实现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在麻醉前认真访视病人,评估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监测和记录患者各时点的生命体征;认真处理和及时报告麻醉手术期间各种突发意外和并发症;不能,更不能擅离岗位。

3.3.3 临床实践教育。①每周至少一次理论学习;②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带教参加一线临床工作,施行各科的麻醉。要求认真访视病人并书写术前、术后访视记录,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术后写好麻醉小结。熟练掌握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等;掌握各种监护仪、麻醉机、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熟悉动、静脉穿刺术及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熟悉休克、脑复苏治疗、酸碱电解质失衡的治疗、麻醉机和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以及各种麻醉意外、围术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③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参加本科室科研实践,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创新思路。

3.3.4 考核方法。①教研室主任每天随机提问实习生所学的知识点;每周检查实习生的学习笔记并做修改;制订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每月组织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不断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出科前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②每月组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以考勤、临床、参加讲课等多项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评议,考评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由教研室主任签名后存档。③每月组织进行教师与学生互评,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负责,督促教师与学生改进工作态度和学习方法,弥补不足。

4 教学效果

2007年至2013年共计44名麻醉实习生参加了我科的规范化教学,包括本科实习生27人,大专实习生11人。经过在半年的严格带教,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基本掌握常规手术麻醉操作、管理及监测;对各种急诊、特殊病人,围手术期发生的危急情况救治积累了一定经验。所有学生在科室和学校各类考核中合格率均达到100%,已有3名本科实习生考入我院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其他分配至各医院的学生在工作中也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5 体会

5.1 要有一支优秀的带教团队。带教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教学责任感,有进取心,才能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极端认真的工作态度传授给学生。

5.2 强化职业教育。通过了解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个人情况等,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教育,强调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树立职业荣誉感。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医护沟通和师生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做到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提高麻醉实习生的人文素质[3]。

5.3 规范化教学要适应本专业工作需求。由于麻醉科所涉及专业知识包括休克复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外科营养、输血、创伤后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脏器功能维护、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测等外科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科知识,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麻醉教学不能简单套用其他专科的教学模式。

5.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很多医疗活动都需要集体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还需要培养实习学生沟通、交流和协作的精神。通过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4],构建一种新型的学习型团队,应用团队化为主体的学习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5]。

临床麻醉学实习是麻醉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使所有的实习学生都可以达到培训标准是我们的中心任务[6]。我们需要麻醉学专业毕业生能真正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友波,余庆波,陈昌林,等.浅析如何提高麻醉临床实习质量[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1):95-96

[2] 徐桂萍,伍湘伊.对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614-616

[3] 王亚峰.医学伦理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6):47-48

麻醉医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1-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机能水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训的必备前提和基础[3]。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系统统一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麻醉科成为麻醉科基地之一,至今已连续招收3届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并已有一批住院医师顺利出站。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1.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科已招收3批基地住院医师共23人,详见表一,其中包含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等不同学历层次,同时麻醉科专业毕业的仅占39.1%(9/23);院校教育中麻醉学相关课程理论课时仅有10-15学时,临床见习仅4学时,大部分基地住院医师麻醉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而在毕业前的实习中麻醉科仅作为选修的科室,不是每一个医学生都会选择,同时实习的时间仅为2周10天的时间,导致基地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比较薄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这些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还远远不够。麻醉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诸如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里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疼痛学及危重病医学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是牵涉到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对于手术各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手术的大致情况以便于与手术医师的良好协作。在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临床操作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等气道保护技术,深静脉穿刺埋管技术、动脉穿刺埋管技术、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以及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而目前B超等影像超声技术也在麻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原则上博士培训1年,硕士培训2年,本科培训3年。面对以上种种教与学的矛盾,如何在1-3年之间提高我们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这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2.研究与实施

为了阐述的方便,将整个培训过程人为的分成若干个阶段,但这些阶段也是相互交叉,彼此间没有实际的时间分界线。

第一阶段:培养麻醉科临床工作思路

做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相应的先后顺序,临床麻醉工作也不例外,高效安全的开展麻醉工作离不开有条不紊的逐步实施每一个步骤。在刚进入麻醉科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各项麻醉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麻醉从开始到结束所有过程步骤,对于新进麻醉科住院医师快速熟悉麻醉工作,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状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比如要为某个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就必须在术前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麻醉禁忌;麻醉实施前做好物、插管所需各项设备的检查准备、麻醉机、监护仪等的检查准备;麻醉实施时诱导插管等操作;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麻醉复苏;复苏后患者的转归;术后的镇痛等。在麻醉实施前都应该通盘考虑这些步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保证临床麻醉的安全。假如思路不清、盲目实施,就可能在诱导时才发现患者存在禁忌如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对患者造成伤害;又比如完成气管插管后才发现麻醉机没有检查,麻醉机不能正常工作可能造成患者缺氧等。因此在开始阶段需重视工作思路的养成,熟悉掌握相关流程。

第二阶段:培训各项临床技能

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有很多临床操作技术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早日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也能增强新近住院医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手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复杂操作技术的学习,开始阶段挑战难度高的技术如困难气道等,可造成新进住院医师的畏难情绪,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对其成长不利。每一项操作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自己实际操作,而一定的操作次数是操作成功的前提。Kopacz等[4]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实际操作45-60例后可达到90%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操作20-25例的成功率。在开始学习阶段注重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及其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失败时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不断完善。比如在经口气管插管时严格遵循将舌推向左侧可更好的暴露声门、提供最佳的视野;向上向前提拉咽喉镜,可避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因此在培训操作技能时应遵循由易到难、规范操作,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临床操作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一过程其实不仅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贯穿于我们整个麻醉工作生涯中,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体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的积累。开始阶段可根据第二日所需实施麻醉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第二日麻醉实施时将理论与实践互相对照,可以促进理论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不同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操作要领有实际的体会。比如针对小儿麻醉可预先学习相关的小儿禁食禁饮规定,麻醉诱导药物药理,液体补充等的理论知识,实施麻醉时回忆相关的理论指导临床,相互印证,可加深理解与记忆,可让新进住院医师较快的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麻醉医师。在住院医师自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可实时指点,同时我们科室在科主任的统筹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小讲课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关注新的知识和技术,争取做到基础扎实、操作过硬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型麻醉人才。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初步具备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麻醉的能力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新近住院医师逐步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操作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麻醉的操作流程。这一阶段带教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监控下逐步放手,让新进住院医师独立完成麻醉,针对麻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指导,使其操作更规范正确。在麻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创作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完成的,一旦住院医师没有及时解决,带教老师可及时提供帮助并指点,在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的前提下又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术中高血压、低血压、早搏等可让住院医师先提出解决方案,在带教老师认可情况下实施,通过临床实施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可加深对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特性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他们的实际药理效果和相互间的不同点和优劣,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在保证麻醉安全的前提下,住院医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麻醉实施过程中实际碰到的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使自己初步具备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

3.结语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得麻醉科新进住院医师在理论知识、实际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使得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这不但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同时也使得麻醉科住院医师步向思路清晰、理论扎实、操作过硬的合格麻醉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晓枫,梁万年. 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 125-126.

[2]林岚,余杨,黄震,等.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 (5) : 1030-1031.

[3]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4]Kopacz DJ, Neal JM, Pollock JE. The regional anaesthesia ‘learning curve’.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epidural and spinal blocks to reach consistency? [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1996; 21: 182-90.

麻醉医学论文篇6

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对麻醉学问有研究。相传华佗就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术的医师。他利用麻沸散来减轻接病人的痛觉,然后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现代医学首次运用麻醉技术的记录,是在1842年3月30日的美国格鲁吉亚州杰佛逊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生在帮他太太接生的过程中,首次采用了。

现代麻醉学的历史不过150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学科。这门学科是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工作的需要,集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临床而建立起来的,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0余年来,中国麻醉工作者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使麻醉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拓宽了麻醉工作的范围和领域,加强了各级医院的麻醉科室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麻醉专业人才,专业队伍日益扩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王士雷教授便是这支麻醉专业人才中的佼佼者。不久前,他对《中国科学报》的记者说:“线粒体作为细胞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为机体提供95% 以上的能量,各种病理生理条件改变,都会损伤线粒体并导致其数量下降,细胞能量产生障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王士雷教授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作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年度“特殊奉献奖”的获得者、青年学术骨干及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您最近几年在麻醉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又哪些成功范例?

王士雷: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只要把临床做到精致就可以了;而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和医学大家,必然是医、教、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人才。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做到面面俱到并非易事。

关于科研,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临床做精的基础上,针对医学上的某一个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的研究方向是围术期脑保护,对线粒体在脑缺血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

在临床方面,我擅长肝肾移植、产科手术、心血管手术及老年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管理,多次成功抢救极危重病人。尤其于2011年开始筹建青医附院黄岛院区麻醉科,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我和团队辛勤工作,使科室在医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2012年度青医附院标兵科室,为西海岸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并为医院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脑血管意外位居世界致死率排行榜的第二位。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9年脑血管病的城市死亡率为126.27/10万,占死亡人数的20.36%;农村为152.09/10万,占23.19%。意外幸存者的致残率也非常高。我国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已超过2亿,每年约有1000万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如果围术期发生脑缺血,死亡率会成倍增加。治疗的选择性小,风险高。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在恢复血流灌注后会发生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过程,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避免或减轻脑缺血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医学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王士雷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资助下,经过10多年的研究,对线粒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和预处理动物模型上,通过激动或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的活动,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在脑缺血/复灌预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在分离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和分离的神经元细胞上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调控作用,以及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调控MPTP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朝夕奔梦的路上,他和他的团队收获了金灿灿的科研果实。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问: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成的专业,从事麻醉工作的医生所承担和面临的风险却很少提及。除了要处理一些医疗上的事件之外,麻醉师还必须面对法律规定中的医疗纠纷。您是著名麻醉学专家,请您从临床实践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王士雷:麻醉医生和一般临床专业相比,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麻醉医生的工作范畴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解决手术止痛,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此外,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由于物的毒副作用与麻醉操作技术的盲探性及又创性,加之病人自身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手术的不断被打破,决定了麻醉本身的高风险和复杂性。麻醉医生的自身素质,如责任心、业务能力、实践经验、技术水平等,与麻醉风险密切相关。著名的‘三明事件’是麻醉高风险的有力体现。由于外界对麻醉工作的认识不够,一旦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麻醉医生常面临被的风险。除此之外,目前的医疗体制和媒体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使医生面临质控的风险增加。预防医疗纠纷,除麻醉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态度,做好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应该采纳适应新时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2013年10月25日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门诊管理处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7岁。另有2人受伤。目前,嫌疑人连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调查中。

国务院总理对浙江温岭医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侵害医务人员案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侵害医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杀医案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唯有彻底地医改才能从根源上缓解医患矛盾,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在解决了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问:麻醉师是手术病人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保护神”。您在2006年与人合作主编了《麻醉危象急救和并发症治疗》一书,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王士雷:正确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麻醉危象和并发症,对于减少麻醉不良后果,保证病人麻醉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常可以预测各种医疗措施的结果,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各种麻醉危象和并发症。但是,这种经验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授。一般专业参考书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不够全面和系统。基于此,我们撰写了一本有关麻醉危象和并发症方面的参考书,得到了麻醉学同仁的一致认可,对提高临床麻醉医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麻醉危象急救和并发症治疗》( 王士雷 曹云飞主编)2006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麻醉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预防和处理,重点介绍了各种麻醉危象的正确处理及如何预防的经验,并附有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全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实用,对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减少麻醉不良后果、提高麻醉人员素质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适合麻醉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问: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医学院的学生选择麻醉专业,不仅仅因为它收入高,也因为麻醉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工作量比较有预见性。您工作之余还从事教学工作,带了多名硕士生,可以介绍一下他们的学习及学术成果情况吗?

王士雷:大家都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对研究生的培养一定要严格要求。我是以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标准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的,使他们得到严格的科研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他们在毕业时均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大部分达到了博士研究生才能达到的学术水平。他们毕业后很多成为了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并取得了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根据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同时,一定会促进自己的科研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问:您对当今国内麻醉学研究状况及前景怎么看?

麻醉医学论文篇7

  一、始终注重麻醉学新技术的开展应用

  麻醉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临床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能站在知识最前沿。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临床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始终注重把标准化的麻醉技术与个体化病人有机结合,使个体化病人的麻醉艺术化。

  近年来,主要围绕麻醉科业务范围即临床麻醉、危重症处理、疼痛治疗三大领域开展工作。譬如:配合临床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普及提高高龄病人监测治疗水平,让高龄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开展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神经阻滞,以提高麻醉满意率;引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使全麻病人术毕及时苏醒;还和胃镜室合作开展静脉麻醉下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普及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利于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的治疗;普及推广气管插管术和危急气道管理技术,以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等等。

  二、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麻醉科是医院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的科室,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我与科主任团结一致,协助科主任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使麻醉科工作有章程,技术有规范。自己深知所处的位置,能正确处理好与科主任的关系,当好科主任的助手和参谋,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积极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多次主持麻醉科手术室例会,传达院中层干部会议精神。

  主持科室定期业务学习,亲自制订学习内容、时间,按时授课,以提高大家医疗安全意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讨论,分析病情,让全科医生得到提高。通过强化科室医护质量管理,近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重大差错及纠纷发生,科室多次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这一年,在xx年终麻醉质控检查中,受到上级质控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让社会公众加深对麻醉学科的了解。定期对麻醉科的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我院外科开展复杂疑难手术情况进行相关宣传报道。近年来,为院报撰写稿件xx多篇,普及提高了麻醉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起到宣传科室、宣传医院的作用。

  三、以后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和科主任一道,按市二级重点学科的要求定位我院麻醉学科的建设。继续引进开展新技术,拓展麻醉科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和临床外科搭建最佳手术平台;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临床麻醉满意率;发挥麻醉科专业优势,普及提高我院急救危重病人监测治疗水平;适当时机规范推出我院镇痛分娩技术,以解除正常分娩产妇分娩痛苦等等。

  总之,总结这一年的工作,可以说:自己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到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建设当中,为麻醉学科手术室和医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优秀麻醉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自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麻醉医生的一年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在临床工作方面

  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入学体检等。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现在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手术麻醉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并且在科主任及各位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麻醉、操作及手术当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

  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麻醉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手术前访视病人时,诚心的去与病人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术前达到最好的身心状态。手术时,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

  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值班时,也曾参与过多次危、急、重的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工作中的疑难病例,而临床实践又可以使理论更加扎实与完善。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实际工作中,切实的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十二分的热忱,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麻醉学及卫生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关于优秀麻醉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自xxxx年7月从xxx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于xxxx年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住院医师的两年间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并努力领悟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麻醉医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尤其是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来自于临床医学,同时又对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麻醉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既存在显著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一、麻醉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适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出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准备与治疗,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手术室,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疼痛治疗等功能,涉及整个医院和其他场所。由此可见,麻醉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因此,麻醉学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的麻醉专业人才的要求,以适应麻醉学科的飞速发展。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每个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点,各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自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麻醉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麻醉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公共基础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基础上,重视麻醉专业基础及麻醉学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麻醉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麻醉学专业的实验课都是在基础实验室或机能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的内容多数仅仅为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属简单验证性的重复实验,只是对医学基础知识和麻醉专业基础理论的验证和融合,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简单枯燥,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后感到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2],影响实习质量,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行为规范,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标准的要求日益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合法性受到置疑,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操作机会逐年减少[3];临床见习和实习能提供的医疗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麻醉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急救复苏的病人病情危重,不容许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使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环境。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医学院校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完成理论课后进入临床实践前,借助多种医学模拟设备对医学生进行严格的模拟临床培训,但由于高级仿真医学模拟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许多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模拟设备大多数仅限于局部功能的训练,远远满足不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处理“临件”的需要。怎样来弥补医学教学资源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结构和内容,重视综合性实验课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医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麻醉医学论文篇9

1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患者目的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因为合并系统疾病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我院麻醉科团队和临床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择期手术患者院前准备指导意见》,从3个方面规范了择期手术患者院前准备合格标准,包括:1)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2)入院前需调整的药物种类及时限;3)特殊情况,为麻醉医师和外科医生评估择期手术患者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和指导。达不到院前准备标准的患者需要先进行系统疾病的治疗,优化器官功能,然后再评估,再准入,这为患者围术期麻醉手术安全设置了第一道防线。

2规范工作各个环节

作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我们科室有自己的工作规范,我们的《工作手册》由科室主任带领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编写,操作常规和紧急事件处理以教科书、经典麻醉学专著为蓝本,经核心领导小组审核后,发往各台电脑信息系统,方便查阅。《工作手册》阐述了我院麻醉科规章制度、麻醉科任务及各级医师职责、工作流程、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麻醉科操作常规、麻醉科术前评估及诊疗常规。《工作手册》统一了规范化操作与紧急事件处理流程,这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医学生毕业后需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住院医师临床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4-5]。住院医师阶段之后的医师职业生涯要不要规范化培训?医学在发展,医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也需要可持续发展,麻醉专业需要扎实的理论也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因此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工作不仅限于住院医师阶段,应该持续于麻醉医师整个职业生涯,基层医院麻醉医师迫切需要这样的工作指南,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范去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合并常见疾病患者麻醉评估与管理

基层医院面临的疾病谱有其特点。相比大型教学医院住院疾病病种复杂、丰富、分散,基层医院住院疾病更集中于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6-7],这些疾病也是跟麻醉系统评估密切相关的疾病种类,需要术前评估,术中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基层医院医师应该熟悉掌握高血压、心律失常、脑梗死、糖尿病、哮喘等常见合并症患者的围术期手术麻醉管理。

4经典病例讨论模式

麻醉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涵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内容,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强。组织临床病例讨论可以整合多学科的内容,巩固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逻辑思维、传播新的临床技术和方法、激发临床科研和创造,旨在不断提高麻醉有效性、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病例讨论是每位麻醉医生接受终身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8]。病例选自临床实际患者,术前患者包括合并症患者、特殊手术患者、少见病患者;术中患者出现特殊、危重情况、并发症,术后进行病例回顾讨论。术前病例讨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汇报患者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合并疾病的诊断治疗、入院后诊断治疗计划、拟实施手术;第2部分为患者的术前评估,包括器官功能、气道评估,相关科室会诊的落实情况;第3部分包括手术步骤分析,特别是关键手术步骤所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第4部分包括麻醉计划,针对该患者病例特点所采取的对策,避免脱离本例患者去讨论,麻醉计划及处理对策应该体现出支持依据,包括教科书,经典麻醉学专著、麻醉指南、最新进展等;第5部分为科室讨论,大家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专家点评,科室主任总结;第6部分为具体实施,综合自己的麻醉计划与专家提示采取最有利于患者的麻醉管理措施。术后特殊病例回顾,有其特点,除了需要汇报患者基本信息外,着重于术中所发生的特殊情况,进行设计,制造氛围,让大家身临其境;关键地方停下,留下悬念;提问,留出思考时间;结合病例,介绍临床原则和指南[9],让参加者听后意犹未尽,获益匪浅,学到知识。

5超声技术

麻醉医学论文篇10

在临床医学规培生轮转教学的过程中,麻醉科是尤为关键的轮转科室。这主要是由于在临床工作开展时,常会遇到需紧急进行气管插管等情况,此类情况通常是由麻醉医师实施操作,但若没有临床医师的配合,则对其抢救质量可能会形成不良影响。而麻醉轮转教学便正好为临床医学规培生提供了良好的麻醉知识学习机会,这也要求麻醉科相关带教教师应重视探究如何帮助临床医学规培生切实掌握麻醉知识。本文根据对临床医学规培生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麻醉轮转教学的具体开展模式。

1教学准备工作

在开展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做好调查所带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素材等准备工作。在调查所带学生过程中,可积极组织实习学生座谈会,让教师实际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当中。不仅可让师生相互之间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还可让教师切实地了解当下临床医学规培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思维等信息,以此为相应教学计划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教师应结合麻醉轮转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麻醉用药、麻醉方法、麻醉计划制定、麻醉实施、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心肺复苏等麻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教学目标需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麻醉相关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使相应规培教学具备较高的规范性、有效性。而在教学素材准备中,则可要求相关科室与教师重视通过书籍、互联网、临床资料等渠道收集麻醉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麻醉教学影像、医疗器械资料等教学素材,为麻醉轮转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应切实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丰富自身,掌握教学方法,树立正确教学思维,为相关教学开展奠定稳定的师资基础。

2实际教学

开展实际教学开展是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需重视从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临床责任意识、督促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其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首先应用集中授课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麻醉学知识,然后为学生分配责任带教老师,确保使其能够有约束性地在教师引导下细化了解相关知识。还可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实际参与到麻醉实际操作中,以此可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临床认知与实践能力。最后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麻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医疗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麻醉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临床医学规培生实际参与教学中可能会考虑往其他行业发展或是考研深造,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还需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心态,强化其岗位责任感,继而才能帮助学生在规培教学中真正获得成长。最后,教师之间应主动沟通交流,探究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其结果积极组织小讲课教学、专题讲座等,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

3教学考核工作

教学考核是规培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其不仅可衡量学生规培期间的学习成效,还可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形成一定的约束性与指示性。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考核形式,以周或月为期限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让教师切实地了解到学生在临床操作与理论认知中有哪方面的欠缺,有效规避终结性考核极易出现疏漏的不足之处[7]。而在考核形式选择中,若单纯应用理论知识考试则会让学生注重一味记背理论笔记内容,而不重视提升自身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应采用理论与实践联合考试,由此才可确保让学生对这两种知识学习都给予充分重视,并促使学生可在考试需求的约束下自主地进行理实结合学习,真正提升其麻醉轮转学习效率。除去考核以外,总结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可为提高学生麻醉知识学习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

4讨论

在开展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积极做好学生调查、教学目标、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其次,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起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思维,强化学生的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全面完善学生对麻醉学的认知结构。最后,需加强对相关教学的总结、概括工作,麻醉轮转规培教学中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临床思维,并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张蕊,隽兆东.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8(3):62-63.

[2]汪灵芝,黄焕森,朱卓丽.提高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课教学质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65-167.

[3]谢丽萍,代志刚,张玲玲.临床麻醉学实习带教体会及对教学改进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7(22):31-32.

[4]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6-8.

[5]傅艳妮,何波,郭明炎,等.微课在麻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28-729.

[6]王彬,闵苏.模拟培训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9):2965-2966.

麻醉医学论文篇11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麻醉临床教学;应用措施

作者:柏平   闫东(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402160)

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循证医学作为结合临床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新体系,被广泛用于医学的临床教学中[1]。循证医学教学能加快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还可改变传统经验医学模式,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2]。临床医学中麻醉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将循证医学教育引入麻醉临床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思想,促进教学有效性明显增强,为医学生全面投入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1麻醉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优势与步骤

1.1循证医学的优势

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可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可全面联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以及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有效的应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诊断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3]。1)统一麻醉操作方式。通过应用循证医学教育后能以证据作为基础,对操作方式进行规范、统一。2)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治疗预后明显改善。3)按照循证医学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在极短的时间能查找到相关文献资料,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4)促进带教老师知识水平明显提高。5)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更新教学内容。

1.2教学步骤

首先,由带教老师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循证实践;其次,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循证杂志、与证据相关的数据库、循证教科书等查找到最佳的证据;再次,对查找的证据进行严格评价,因为科学研究质量有一定的区别,内容也存在差别,因此,要对检索文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最后,将严格评价的证据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确保能为患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2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对策

2.1加大临床带教医生的培训力度

麻醉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全面改变,同时具备查询阅读文献技能、丰富临床经验以及循证医学知识等,能够在书籍、相关杂志、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到有关的医疗信息。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带教医生的培训工作,确保带教医生所掌握的知识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麻醉临床带教老师需要避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只依靠自身的临床经验开展教学,需要积极的更新麻醉知识,在临床教学中以“终身教育”的模式取代“终结性教育”模式,确保能够具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探索知识的动力以及勇气,改变传统机械教学的模式。另外,临床带教老师在了解麻醉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对于外科发展动态以及基础学科要积极了解,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3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应用在麻醉临床教学中以提出问题—证据查找—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等为主要步骤。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按照循证医学的相关环节,要求学生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进行系统训练。学生以及教师同时对患者进行诊疗、观察,通过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体征、临床病史等基本资料,找到本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带教老师应该让学生讲出治疗的合理性以及诊断的依据,并对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料库、中卫CNKI检索系统、医学检索系统与医学文献分析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对网络医学技术有着一定的掌握。另外,教会学生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批评性评价,让学生在临床情境中应用相关信息,使学生采用咨询教师、查询课本、查询文献等方式找到相关证据,并查找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与诊断依据是否与其他文献存在相同的情况,对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最后对提出问题的答案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上述步骤开展启发性教学,以“授人以渔”取代“授人以鱼”,对医学生实践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

3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不足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麻醉临床教学采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需要付出的精力、时间较多,若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则可能无法适应教学方式,加上需要极大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受到影响。若医学教学中都采用循证医学教育开展教学,则会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教学质量明显降低。加上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需要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且具备极高的自学能力,若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则无法将教学效果全面体现出来。

4展望与结论

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实践需要学生对于基本机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给予掌握,且要求高年资医师、带教老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成果、信息以及最新资料。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以往传统的医学教育意识受到各方面先进信息的冲击,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临床麻醉学习中,可促使学生学习前沿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并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另外,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还可使医疗开支明显减少,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疗决策,为制定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麻醉医学论文篇12

研究方向为吸入肝毒性机制研究、围手术期肝保护与黄疸麻醉的基础临床研究、慢性疼痛的信号转导与基因治疗等。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另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多项奖励。

2014年岁末,就在人们期待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医生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时间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这位奋进辛劳的麻醉医生突然在工作期间晕倒在手术台旁,尽管医院全力组织抢救,但噩耗还是突袭而来。

这样的噩耗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近两年,全国已有10余名麻醉医生猝死,大部分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这不仅仅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悲痛欲绝的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一个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正值壮年的青年医生轰然倒下?麻醉医生,这个在普通人眼中略显神秘的群体,他们常年行走于钢丝之上,扮演着手术室中保命天使的角色,然而如何才能不让天使的翅膀被残忍折断?为此,本刊特别专访了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教授。

古老而年轻的麻醉学科

每年的3月30日是美国的国家医生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来源于1842年3月30日美国医师Long第一次为患者施行了乙醚麻醉。尽管他的工作在当时没有被报道(因此大部分教科书中将莫顿在麻省总医院施行的乙醚麻醉作为现代麻醉学的开端),但美国还是尊重他的发明,在确认他是第一位乙醚麻醉的施行人后,为他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并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于1993年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总统令,将3月30日设定为美国国家医生节,纪念麻醉的发明对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麻醉学科的创立,最初就是人类为战胜疼痛而创造的。实际上,外科手术的历史要远远早于麻醉的历史。只是多少年来,外科手术都是在将病人捆绑、击晕、灌醉、以致放血造成休克后进行的。直到有一天,麻醉的出现,才结束了这一切。所以,被称为“世界麻醉鼻祖”的莫顿医生,在他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麻醉领域的伟大成就,在其墓碑上镌刻了这样的墓志铭:“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痛苦;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麻醉,让手术不再成为一种酷刑,不仅缓解了疼痛,而且赋予患者身心的尊严。

然而麻醉学科在中国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传统观念认为,麻醉科不过是一个辅助科室,是为手术科室服务的医技科室。直到1989年原卫生部的12号文件,正式宣布麻醉学科为独立于外科的临床二级学科,工作范畴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和疼痛诊疗4大部分,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奈麻醉学科在中国的根基较浅,麻醉学科未能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至于错失良机,使麻醉学科的发展止于临床麻醉。虽然很多麻醉投身于急救复苏、重症监护和疼痛诊疗工作,但他们既未能从麻醉学科内部得到肯定和呵护,也未能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成为主导角色,使中国麻醉学科渐渐失去了在这3个领域的话语权。虽然有这些曲折和反复,但麻醉学科在新一代领军人才和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服务水准不断提升,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时至今日,麻醉科已从一个辅助科室逐渐发展为平台科室,未来还将成为学科群,贯穿于医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与各学科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尽管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中国麻醉学科发展迅速,从SCI数量可见一斑。1999年全世界发表的麻醉SCI论文中,中国大陆只有区区9篇,日本有250余篇,美国有800多篇。但2009年中国发表的麻醉SCI论文已达287篇,2014年更是达到1 250篇,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在美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上,中国麻醉医师发表的文章数最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俞卫锋教授感叹说,“这也同时说明了中国麻醉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国注册的麻醉医师数量近10万人,越来越庞大的医师数量也让中国麻醉医师群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2012年,素有“世界麻醉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麻醉医师大会(WCA)上,于布为、薛张纲、田玉科、黄宇光、俞卫锋教授等5位中国麻醉医生进入了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FSA)下属的委员会担任委员,熊利泽教授更是担任亚澳理事会主席,全面进入世界麻醉机构的领导层,同时2016年中国香港将作为第16届WCA的承办方,这将成为中国麻醉史上一个重大事件,表明了中国麻醉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得到增强。

谈到麻醉学科的发展,俞卫锋教授认为未来麻醉科的发展将呈现“三最”特色――涉及知识面最广、其它学科依赖度最高、对其它学科支持力度最大。行业内有句话叫“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俗语形象描述了麻醉医生在一台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主要在病变部位动刀子,麻醉医生则要不断调控患者麻醉深度,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所有的手术科室都需要在麻醉科手术室平台上工作,麻醉科就像是医院手术室这艘航空母舰上的甲板和平台,因此麻醉医生需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麻醉医生还必须具备处理突况的能力,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麻醉工作的范围已日益扩大,麻醉的工作范围已从手术室扩展到病房、门诊、急诊室等场所,麻醉技术在医院多学科都充分发挥了作用。因此麻醉医生有广泛的知识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麻醉医生生存现状

由于麻醉医生的工作基本都在手术室内进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术室都显得那么神秘,人们不了解在自己被麻醉后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周边的事情。所以在美国曾经很多人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不过就是给病人打一针、睡睡觉这么简单,为何麻醉医生平均工资却在美国医疗行业位居第一呢?后来一位麻醉医生给出了经典回答:“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不再争论麻醉科医生工资是否太高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麻醉医师在维护生命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了。然而在中国,人们对麻醉医生的认识尚有很大差距。

近几年,随着国内医疗市场快速发展,医院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医院手术量剧增,麻醉医生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基本满足了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即诊断的准确性和医疗处置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服务,也就是对就医全过程有尊严、舒适化的需求,从不断增加的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无痛人流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患者对无痛的追求,也大大增加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量。

然而在工作量大幅提升的同时,麻醉医生的数量并未得到改善。俞卫锋教授告诉我们:“目前手术室配备麻醉医师数量的计算方法仍主要以手术台数量为基础,而不是以手术医生团队的数量为计算标准,这就导致手术医生可以轮流开刀,但麻醉医生却永远处于工作状态。让人肉之躯的麻醉医生跟钢铁做成的手术台承担同样长时间的工作量,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即便按照30多年前有关部门的这种“配备设想”――希望平均一个手术台配1.2名麻醉医师、三级医院配2~2.5名,然而时至今日,即使在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医院,70个手术室也只配备了66名麻醉医师。全国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平均配比仅有0.7。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的麻醉科医师总数还不到2 000人,而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15万人,也即每万人仅配备0.83位麻醉科医师,远远低于欧美(每万人至少2.4个麻醉科医师)的标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目前全球一年的手术量为2.34亿台。以此推算,中国约占其中1/10,若着眼于医疗发展及人口需求,占全球人口1/5的中国,外科手术和临床麻醉业务量在不久的未来,还会有一个井喷式地增长,这对中国麻醉医师的数量提出更高要求。

现在大多数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每天早上7点之前就要到岗,一直要做到自己负责的手术间的手术全部结束为止。有时自己的手术做完,还要去支援别人,晚上七八点钟能够下班就算比较早了。很多时候要工作到晚上10点钟,甚至12点以后。即便晚上再晚下班,第二天早上7点又要在手术室做好准备,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另外还有手术室以外的麻醉,包括妇产科、无痛胃肠镜、导管室、眼科门诊手术室等。除了临床麻醉,他们还承担着教学、住院医师培养、对外交流等任务,加班已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近几年麻醉医生猝死事件的主角们,他们正是成家立业有追求有发展的时候,也因此既有工作负担,也有生活负担,压力大于常人。像麻醉科这种高强度工作,实际上是慢性死亡的过程。它对人的生理、心理一些疾病的诱发,都会起到促发的作用。

让保命天使张开翅膀

2014年4月19日,俞卫锋教授正式从前任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手上接过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职务。作为中国麻醉医师的领头人,俞教授和协会的专家们开始积极思考着对如何在新时期坚守“服务协调、自立维权、监督管理” 的办会宗旨。

面对麻醉医师高强度的工作状态,2014年11月由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了《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和《手术室环境保护条例(草案)》,这是国内首个由医师协会出面、为本行业医师的职业安全所倡议的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希望在得到同行的充分讨论、补充后,最终有机会成为一份“正式提案”。“草案”试图明确麻醉科医师应有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较详尽列出了麻醉科医师超时劳动的工资报酬、长期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手术的麻醉科从业人员应享受放射假和疗休、女性麻醉科医师在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等,以及包括手术室空气质量、X射线等电离辐射防护、职业损伤的防范预案等在内的临床麻醉工作环境保护要求。未来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还将开展一次关爱麻醉医师身心健康的大行动,从实际工作入手,深入调研、总结建议,争取同上级管理部门一起来改变中国麻醉科医师的生存现状。

对于解决麻醉医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向美国学习,建立“麻醉监测护士”制度,由麻醉医生制定用药方案、实施麻醉操作,由麻醉监测护士协助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变化,报告医生再做处理,从而减轻医生工作量。对于这种建议,麻醉界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俞卫锋教授对此表示支持,但他同时坚持这样做的前提一定是护士没有独立行医权、没有处方权,只能在医生的监管下从事记录、监护等工作。

中国临床麻醉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要重视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的培养。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人才,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和诊治同样离不开人才,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是全国第一个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分会。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成为政府行为,说明分会当时开展这项工作具有长远眼光。同时,分会还要继续加大医师培训力度,面向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医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目前在中国,麻醉科软、硬件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而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差距巨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国麻醉学科的整体进步要注意不同规模医院的均衡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