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11 17:33:10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1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36±5.2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症:高血压26例,心脏病29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脑血管疾病11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窗明几亮,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浓妆艳抹,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同时用药较为复杂,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放松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

③在饮食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通过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龄较大,因此在运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力、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运动疗法。

1.3疗效判定

显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显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无效4例(8.9%),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显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无效11例(24.5%),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1例糖尿病足

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糖尿病足、3例视线模糊,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50例,将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132例,女93例,年龄16~70岁,平均(43±8)岁,1型糖尿病64例,2型161例;延伸服务组:男136例,女8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7)岁,1型糖尿病患者66例,2型1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接诊,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定期集中讲课,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延伸服务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指导外,出院后1周内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是否执行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征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两组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标准及疗效判断: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之间为控制佳,8.0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医院从保健服务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中选定资深护师6人组成保健服务小组,其中管理者2人固定,其余4人兼职,她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富有爱心,沟通能力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随访工作,由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方式、次数、和基本情况。

2结果

对照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44例,不佳81例,血糖控制率64.00%;延伸服务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98例,不佳27例,血糖控制率88.00%。两组比较,χ2=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已是公认的事实,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缺乏依从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服务,是医院临床整体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3.1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伸服务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易致人死亡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医护服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其职责、作用有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健康保健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3.2对糖尿病患者延伸服务可提高健康指导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瞩、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在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对医生护士的嘱咐会逐步淡忘,依从性降低。延伸服务能监督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维持其依从性,继续认真遵守医嘱。有报道约84%的患者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教育[4]。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联系,不仅增加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平时电话随访中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的干预,及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

3.3延伸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延伸服务的这种形式和内容,说明这种护理工作的扩展形式,将服务延伸到院外,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5],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且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而且能体现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缨,洪水玲,裘佳清,等.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9.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3

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80岁。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采用Gavin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判定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③认知功能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足部疾患导致溃疡或截肢者。②有严重精神疾患者。③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者。④依从性差者。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

1.2研究分组

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1.3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51岁~79岁,平均年龄(62.5±1.2)岁;病程2年~15年,平均(5.6±0.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45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上者4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密切关注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化情况,告知其遵医嘱进行服药,以及足部伤口的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预见性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对于足部病变的早期观察,除去常规的密切关注患者足部是否存在发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之外,静息痛是提示病情发展的主要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每天采用温水进行洗脚,采用较为柔和的香皂,不可水温过高,以免烫伤,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10min之内为宜。清洗后使用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使用乳液进行涂抹,保持皮肤湿润,以防止皮肤皲裂,尽量不要使用电热毯等足部取暖设备,以防止烫伤,经常检查双脚以及趾间,观察脚掌等。同时,选择适宜的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尽量不穿拖鞋或者凉鞋,避免异物刺伤皮肤,正确地进行指甲修剪,不可修剪过短,以免接触皮肤,亦不需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以免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若伤口3d内未愈合,应告知主管医师。在此期间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由于出现糖尿病足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患者对于疾病及其进展出现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治疗。此时应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宣讲,从而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缓解焦虑情绪。

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

1.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足2例占3.13%,对照组出现13例占20.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P<0.05)。

2.22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4

收集本院20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4年1~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由社区服务站纳入健康管理,进行出院后访视,且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依据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其分为健康教育路径组与传统健康教育组,各1000例。健康教育路径组中男534例,女466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63±13.26)岁,其中有66例为1型糖尿病,934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5例,初中289例,高中及中专355例,大学及以上251例;传统健康教育组中男555例,女445例,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45.73±13.73)岁,其中有69例为1型糖尿病,931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2例,初中283例,高中及中专352例,大学及以上2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健康教育组患者按照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即口头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方法、目标、内容;健康教育路径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由医院领导协助相关临床人员、社区站医务人员组织成立健康教育路径小组,选任资历较深并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组长,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健康教育路径表,其内容主要包括3个大类:病因、生活方式、病情预防,以此为中心全面完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评估、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不良生活方式纠正、运动训练、康复指导、血糖监测、出院指导,并由责任护士参照路径进行设定以及实施,由护理小组长进行效果评估,并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再次进行健康教育,直到患者掌握。在健康教育的方式上根据个体差异及医院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包括集中讲座、一对一讲解、视频宣传、健康手册、榜样说教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后的生活方式规范情况。健康知识调查主要通过本院自行设定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调查表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健康教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生活方式规范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健康教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5

 

糖尿病是慢性、全身性、终身性疾病,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2]。作为整体护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纠正不良健康行为、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举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 10 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符合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90 例,其中男 43例,女37 例,平均年龄 56.5 岁,平均病程 4.5 年。排除意识不清、病情危重、理解力障碍者。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降糖、对症治疗及护理中国论文网。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方法,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观察组则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诱因、血糖控制方法、运动疗法、糖尿病的并发症、每日进食量的计算方法、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低血糖的处理方法、自我检测血糖和尿糖、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教育。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达标情况效果比较

观察组糖尿病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达标情况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达标

百分比(%)

观察组

45

42

93.3

对照组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6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明显,患者通常是在体检中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该病,因此,多数患者没有心理上的准备,甚至患者的家属很难一时间接受。还有的患者是因为害怕耽误工作,心理压力特别的大,逐渐变得消沉。

1.2急躁型

糖尿病患者因为平日的工作较为繁忙忽略了对自己身体的照料,往往错过了体检的时间,直到身体出现了明显的病症,影响了其工作才引起重视,当患者到医院检查的视乎,病情已经不轻;此时,患者不自主的产生一种想法:病情是否会恶化?因此情绪变得急躁不安,使患者缺乏了复查和治疗的时间,甚至有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态度较为粗暴、生硬。

1.3恐惧

当患者突然从熟悉的环境换到陌生的医院时,以及对治疗的方法不了解时,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加之为了要调整患者的胰岛素的剂量,几乎每小时会给患者量一次血糖,这会给患者到来皮肉之苦;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的治疗,也会产生不安的心理。

1.4忧虑

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的疾病,因此治疗的时间较长,加之医疗的改革,医药费用的改变,所以又一些患者时常会担心医药费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问题,从而产生各种焦虑的心理。

2护理的措施

2.1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尊重关心患者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护士在向患者做卫生宣传时,及时的让患者知道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根治,但是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科学的服用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且还能延缓该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其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长寿等。

2.2正确心理思想的灌输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此时,护士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2.3纠正错误的治疗思想

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从思想上纠正患者的错误,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在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态,提升内在的自身的健康心理。

2.4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7

2社区卫生站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行疗后护理中,因对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心理。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的。所以卫生站医护人员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讲解有关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糖尿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护士在向患者做卫生宣传时,及时的让患者知道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根治,但是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科学的服用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且还能延缓该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其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长寿等。同时,稳定病人情绪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素养、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对一些重症患者要采取适当方式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诊断,可通过细致的行为诱导,能使病人情绪渐趋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解释务求一致,善于引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由于社区群众主要依靠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耽误了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压力增大,日久就会表现出孤独感、忧郁,无所作为。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与患者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应利用手势、眼神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孤独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精细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2.4纠正错误思想,灌输正确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卫生站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从思想上纠正患者的错误,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在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态,提升内在的自身的健康心理。

2.6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控制,以及适当的锻炼。社区卫生站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引导患者接受正确的血糖测量,尿糖和血糖仪的使用;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引导患者保持皮肤、指甲的情节卫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预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症发生的前驱症状,如大汗、头痛、烦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时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见好转,立马送往医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预防和治疗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诫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8

两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均选取充盈、粗犷开静脉部位上端血管,选取留置针(江西华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穿刺,确保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并采用3M带透明贴(3M医疗产品企业部生产)进行固定,并将留置时间控制在4d内。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首先应向患者说明相关操作步骤,以及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的内容,确保患者输液以及穿刺部位高于心脏部位,进行输液操作后采用含量为50μ/mL肝素液药物进行封管正压操作,并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红肿、出血等症状。

1.2.2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留置针护理,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药物前将其加热到37~35℃,并在穿刺前期采用温度适宜的毛巾敷在穿刺部位上端5~10cm处,敷置时间约30min。患者睡觉前期应合理饮水,并按照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饮水量,常规饮水量通常为300~500mL,每次进行肝素钠封管操作前采用含量为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对管道进行冲洗,然后再对患者进行输液,液体输入结束后采用绷带把外部套管、留置针两者轻轻环绕并进行内部固定,避免因习惯性摩擦致使内部留置针脱落。

1.3护理判定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留置针部位无感染、无堵管现象,患者身体状况完全恢复;一般满意:留置针部位堵管、感染现象较轻,患者身体状况基本恢复;不满意:留置针部位堵管、感染现象较为严重,存在病情加重现象。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护理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66.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足部护理;认知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常见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1]。临床上PAD的初筛方法有触摸足背动脉、测量踝肱指数(ABI)。有研究表明,PAD可表现为无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及坏疽,导致患者行走能力下降[2]。而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部护理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足将起到积极作用[3]。因此,本调查选取2型糖尿病中无典型症状的PA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来了解该群体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重视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PAD患者,意识清醒,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PAD诊断标准[4],踝肱指数(ABI)为0.74±0.14。男143例,女89例,年龄53~76(62.32±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3例,初中59例,高中及以上30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农村合作医疗124例,市医保108例。糖尿病病程1~27(11.36±7.50)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48±1.68)%。

1.2 方法 参考文献 [5,6]自设问卷,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问卷包括:糖尿病足的概念及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足部日常自我护理、受伤后的急症处理,药物与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知识等共10道题。每题记分法:错误为0分,部分正确为1~4分,完全正确为5分。部分正确中回答的正确率越高分数越高。

2 结果

23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认知现状见表1。表1 23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认知现状从表1可见,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极不理想。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受伤后的急症处理仅为3.4%的患者能准确回答,该项得分仅为(0.18±0.87),仅有6例患者完全知道如何修剪趾甲,该项得分仅(0.51±1.21),没有1例患者能准确回答糖尿病患者买鞋及穿鞋的注意事项,93.6%的患者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足部护理“五步曲”的做法和有关内容。这些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低,84.5%的患者平时不依照医护人员交代时间服用糖尿病药物,72.5%的患者平时不按照医疗指标的时间测量血糖或尿糖。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教育的开展,患者对糖尿病综合防治的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教育力量投入的相对不足及开展的局限性,对于基层的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而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教育知识认知较差,专业知识不足,教育能力不够,未因人施教等使85.4%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日常足部护理知识和健康足部护理行为。部分患者患糖尿病十几年竟不知糖尿病足的危害性,甚至还有患者从未听说过有“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患者最关心自己的血糖变化,而忽视足部护理问题,对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了解很少。开展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调查,让我们了解到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严重缺乏,对疾病的高危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自我管理能力低。因此,通过开展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用组织化的糖尿病团队服务模式,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切实落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及早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 Resnick HE,Carter EA,Sosenko JM,et al.Incidence of Lower-extremity amputation in American Indians:the strong hear study.Diabetes Care,2004,27(8):1885-1891.

2 McDermott M M,Greenland P,Liu K,et al.Leg symp-tom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assocated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JAMA,2001,286(13):1599-1606.

3 张小群,范丽风,于阿英.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现代护理,2006,12(9):785-788.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急诊糖尿病;昏迷;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40-02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这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昏迷时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最危险的合并症,如果处理的不及时,或者处理的手段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1]。引起糖尿病昏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很多,比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2]。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为(57.12.4)岁。其中低血糖患者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5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0例。

1.2 方法

1.2.1 抢救方法 糖尿病昏迷患者入院后应该立即展开诊断,以便于对症治疗,并且监视患者的血糖,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补液。对于低血糖昏迷患者入院后会出现心率过快、大量出汗等临床症状,应该立刻进行补糖,如果患者血糖过低,应该立即采用高糖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进行葡萄糖的静脉注射,直到血糖恢复正常水准。除去低血糖昏迷患者,其余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小剂量的胰岛素静脉滴注。

1.2.2 护理方法 对于糖尿病昏迷患者,接诊后首先应该要通知医生,然后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等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容易给患者造成恐慌、焦虑、烦躁的情绪,不利于治疗的进行[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对患者多加鼓励和开导,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对于不同原因引发的糖尿病昏迷应该采用不同的护理办法:①低血糖昏迷的护理:对于血糖低于3.0 mmol/L的患者就应该认为是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静脉滴注,当病人清醒后,应该进行补液,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估计患者所丢失的水分,根据患者丢失的水分进行补液。并且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尽量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将血糖控制良好;②高渗透性昏迷的护理: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小剂量胰岛素和大量补液可以同时进行,使用NaCl等渗液可以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提高患者的血压,改善微循环,估计患者所丢失的水分,根据患者丢失的水分进行补液。对于补液量应该按照个体的不同分别进行安排,避免因为一次补液过多而导致出现肺水肿或者急性脑水肿;③酮症酸中毒昏迷: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小剂量胰岛素的静脉滴注可以和抗生素的输注以及补充血容量同时进行。在整个降血糖的过程中必须严密监视患者的血糖情况,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患者意识清楚,呼吸畅通,生命体征平稳,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以及心律失常,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就认为治疗有效。

2 结果

对糖尿病昏迷患者通过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或者补糖补液等方式进行抢救,抢救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昏迷患者有时候会伴发有其它疾病,导致症状不典型或者被其它疾病的症状所掩盖,这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治疗和诊断[4]。糖尿病昏迷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以应该及早的对糖尿病进行防治。糖尿病的病程长,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饮食等进行辅助治疗,在糖尿病昏迷患者急性期治疗出院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也很重要。通过对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休息、运动以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食谱定时定量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每天应该及时清洗会,避免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适当进行锻炼,避免出现肌肉萎缩[5]。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防止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和精神刺激,家属应该对患者多多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对糖尿病昏迷患者通过小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或者补糖补液等方式进行抢救,抢救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糖尿病昏迷主要是由其急性并发症引起的,主要有低血糖昏迷、高渗透性昏迷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三种情况,其中低血糖昏迷主要是因为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应用过量,又加上进食少或没有吃饭,这样使血糖过低而发生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都是由于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在进食多或伴有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时,血糖急剧增高,引起昏迷。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经常因为其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昏迷,一旦发现昏迷应该迅速进行诊断,了解昏迷的原因,及时进行抢救,才能很好的避免患者出现死亡,并且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发生感染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孙军杰,齐静,武巧月.急诊抢救糖尿病昏迷60例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0): 99-101.

[2] 张东利. 急诊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形式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 69-70.

[3] 杨林霞,梁雪芳,王颖.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 93-94.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11

在世界临床医学的诊断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人体血糖增高为明显特征的人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是由于人体内所含的胰岛素的不足以及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而引起的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和水的代谢混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使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在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快速增多[1]。目前我国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人数已经高达7800万人以上,由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终身性疾病,故长期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会给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带来严重的损害,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情的控制与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干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本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干预,后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不同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某社区的69例糖尿病患者,将其确立为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对象,69例糖尿病患者均通过国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认。在69例糖尿病患者中,被诊断为患有1型糖尿病的有26例,被诊断为患有2型糖尿病的有43例;男33例,女36例;69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24~89岁,年龄超过60岁的有31例,年龄不超过60岁的有38例;文化程度:文盲29例、小学文化程度12例、中学文化程度6例、高中文化程度8例、大学文化程度4例;69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均在1年以上,其中2年以下的21例,2年以上包括2年的48例。

1.2方法 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综合干预之前先对患者的各项体能指标(患者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测量和记录,继而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治疗,其中综合干预治疗方法包括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健康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然后在进行综合干预后对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体能指标(患者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进行进一步的测量,并将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3]。

1.3评判标准 本文的糖尿病控制评判指标是按照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所推荐的标准分别进行单项指标的判定。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的数据统计是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所选取的69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现将对比结果公布如下。

在对所选的69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对6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之前,69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2例的血糖指标不合格,只有1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平稳状态。但在对6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血糖良好程度由干预之前的43.5%上升到干预后的56.5%,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前后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χ2=14.54,P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在临床医学中传统的单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很难对糖尿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糖尿病护理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减缓了糖尿患者并发症的出现速度,为社区糖尿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4]。通过国内外医学临床的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将糖尿患者的血糖、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是抑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重要解决措施。因此,通过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5]。首先应先对社区糖尿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指导糖尿患者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学习,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健康服务咨询站,这样可以方便糖尿患者可以与社区的综合护理干预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在社区街道定期组织进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治疗预防护理讲座,邀请专业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专家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讲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相关治疗知识。在面对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时,应对其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心理疏导,为糖尿患者制定相关的1w的适合糖尿患者进行服用的医疗食谱,其中要对食谱中食物的规格进行严格规定,其中包括控制糖尿病患者每餐食物的总体热量、限制甜食、控制糖尿患者的吸烟饮酒状况,叮嘱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过程中应多注意对粗粮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多吃糖分低水果以及其他含维生素多的食物,这样可以延缓糖尿病患者对食物的的吸收和消化速度,防止便秘的现象发生。当然,还应指导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因为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在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降低的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呼吸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晶华,高Z,邓风清.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3(11):28-30.

[2]欧阳素琴,赵林,杨勇.北京市东城区小黄庄社区老年糖尿患者群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1,12(04):301-303.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12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45%,显著高于农村的1.83%,且18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60%,有专家指出,10~15年之后,我国可能出现一个糖尿病的发病高发峰,情况不同乐观。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实施手段主要是健康教育,它主要通过为患者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来控制患者的病情,现已有报道指出其可行性[1]。该论文为验证其临床价值,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教育护理管理和再起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例,女76例;病程0.6~17.4年,平均(8.9±2.9)年;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8.4±10.4)岁;体重48.5~65.9 kg,平均(57.8±2.4)kg;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174例,营养不良相关型糖尿病14例,继发型糖尿病12例;文化水平:未受过教育8例,小学26例,初中42例,高中64例,大学及以上64例。随机将2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体重、糖尿病类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与患者沟通和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细致、耐心的回答。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组建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等。①组建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首先经过医院股东大会批准,组建一支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其中组内成员主要你包括科室主任1名,副主任医师2名,科室负责人员(护士长)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护理人员若干名,同时申请其他科室医师如心理医师、眼科医师、营养师和足病医师等协助参加[2]。该组的教育事务及与其他外来部门的人员关系主要由科室主任统筹管理,开展教育活动、治疗及解决治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主要由副主任医师负责,分配和指导教育事务主要有科室负责人员负责,具体保健与护路径理工作主要由专科护师负责,同时需要随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和血糖,并依照具?w情况引导患者学习用药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等。②制定健康教育方法:依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患病类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同时参照国内、国际已有的健康教育方法,与主治医师讨论,并结合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制定符合患者自身需要的健康教育路径。自患者如该院治疗起,无论是住院或者出院期间,均保证健康教育有条不紊的实施,同时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护理人员、主治医师的意见及患者自身需要,适当的调整健康教育路径,但调整后的路径必须经相关专家审核修订[3]。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健康教育时间方面,分为院内教育和院外教育。院内教育包含病变专项教育、入院前系统教育及离院注意事项教育,院外教育包含电话回访和门诊随访;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脂、血糖、血肝、尿糖、肝肾功能等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运动量、饮食习惯、药物服用、日常生活及心理情况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健康教育方式方面,采用知识竞猜、个体化预约指导、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方式。④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对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班,并派送有潜力的专科护士到专业院校进行专业技能的进修和学习,邀请糖尿病方面的专家莅临该院参观、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根据相关规定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评分,总分为23分,其中分数20分为良好;②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1年内空腹及用餐后自身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量在4.4~4.6 mmol/L之间为良好,≤7.0 mmol/L为良好,>7.0 mmol/L为差;餐后血糖量在4.8~8.0 mmol/L之间为良好,≤10.0 mmol/L为良好,>10.0 mmol/L为差。血糖控制有效率=(良好人数+一般一般人数)/总人数×%;③患者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评价: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患者运动、血糖测试、饮食、足部护理及药物治疗5个因素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量表,并进行评分,其中28分为良好;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患者认同感、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及安全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总评分表[4]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3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及其他方面对比

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平均评分为21.08分,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7.1%,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评分为29.6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23分,69.23%,24.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中仅有1例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