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基地感受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5 09:53:50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1

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树立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沂蒙精神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影响深远,正是源于沂蒙山人民“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和“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崇高境界。我们要以沂蒙精神为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充分彰显共产党人应有的时代价值。

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1954年国家政务院拨专款修建了孟良崮烈士陵园,成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2007年改造建设的,总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纪念馆高19.47米,外形为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

纪念馆可是被命名为全国十大红色革命旅游区呢,也是被国防大学等很多个单位选为全国教育和国防宣传教育基地。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的抗战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吸引到了来很多来自我国五湖四海的旅游者前来参观,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孟良崮战役,虽然只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中的一个代表型战役,但它却传承下来多少红色精神!站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面前,仿佛那一声声“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口号就回响在耳边。曾有多少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洒热血,而今天中国鲜艳的旗帜又是多少烈士的热血共同染成。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发扬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中国会因有这些精神更加强大,中国人也会因有这些精神更加自豪!或许你可以感受到现在的岁月静好,但是这些都是基于那些伟人烈士们的负重。

7月10日,沿农家院落的青石小道而上,来到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现了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舍子拥军的方兰亭、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跳进冰河甘当人桥的沂蒙姐妹等沂蒙红嫂无私无畏的光辉形象。播放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通过后人的如实讲述,感人的事例直抵人心,深受触动。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2

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勇敢、厚德载物、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美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备许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神.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实际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受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影响.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接受新生事物、思想的能力极强,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很少盲目认同某种思想观念,喜欢自主思考,在经过争论、碰撞后有选择的接受,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新的思路,对人生表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具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重视具体的事实而不关注抽象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理论,追求简单、实用、易行;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多种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思想早熟,在情感观、价值观等取向上呈现出物质化倾向,“拜金”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她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具备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红色文化承载了我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和建设史,在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历史依托的同时.还具有指导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红色文化包含红色旅游、红色网站、宣讲红色事迹等形式,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借助影视、书刊、音乐、旅游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的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且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极富感染力。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本源性的优质资源.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大学生与革命历史的对话帮助大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感知革命思想内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要在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课和品德课基础上.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组织人员编撰《大学生红色教育读本》;将瞻仰红色故居、学习革命传统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将红色文化的学习计入课程学分;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各专业课上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建立起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

2.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新党员在革命教育基地作入党宣誓,开展红色党课、爱党征文、红色文件展览等活动。例如某高校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由党团组织推动了红色旅游、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文化演讲以及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各高校要按照实践成才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智力特点.将主题教育与激励式教育、个体体验式教育、聚合式教育、感染式教育、辐射式教育等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实践胜、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宣讲红色精神,组织、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等时间组织红色旅游,参观、调研红色资源,体验红色生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并升华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4.发挥红色网站作用

建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红色网站的各个部分。上传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场景和红.并组建评论员队伍和“红色论坛”.将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逐渐发展为集思想信念教育、信息服务、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综合网站.通过网上网下的立体交叉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做好人生的导航。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拓展

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在立足节日教育的基础上放眼日常教育,在立足学生骨干的基础上放眼普通学生,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放眼课外活动。在立足校内教育的基础上放眼社会实践.以实现红色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

1.向全体学生延伸

目前红色教育普遍存在着纪念节日时多而平时教育少.学生党员教育多而普通学生教育少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开展普及性的红色教育,以“人人受教育”的原则开展“唱百首红歌”、“读百部红色书籍”、“看百部红”等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红军长征史演讲等活动,以日常性、普及性的教育让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

2.向课外延伸

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以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讨论红色教育杂志的学习心得,邀请老同志参与班级建设,组织义工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等。红色教育向课外延伸.能够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向公寓延伸

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红色教育向公寓延伸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向公寓延伸的重点是公寓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在公寓设立工作室,安排宿舍供学生活动,并设立文化宣传栏和楼道文化宣传设施,张贴教育信息和活动动态。另外,建立党员领衔负责制,选用热爱红色教育宣传工作的学生党员负责公寓的红色教育辅导.采用目标管理制度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考核评比。

4.向校外延伸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3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52-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是当代青少年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弘扬,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

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资源与文化产品开发现状

井冈山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至今仍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 29 处,其中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10 处;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18处;原市政府所在地茨坪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所在地,因而也是红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陈列开放的7处革命旧址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江西重点博物馆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馆藏文物5 800 多件。井冈山红色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多、分布集中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对象。

(一)红色文化产品形成品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这是一座不同于其他任何山的大山,是一座注定要影响中国命运的大山,是一座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独特价值的大山。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已依托于井冈山著名红色文化创造出一体化的红色文化产品,推出了集培训、参与体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培训模式,拥有自己的品牌。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核心景区茨坪,占地75亩,建筑面积44 883.64平方米,是主管的唯一一家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国性培训机构,拥有综合楼、学员楼、学员餐厅、专家楼共4栋单体建筑。各项教学、生活设施先进,可容纳1 500余人同期培训,是目前井冈山风景区培训、接待能力最大的机构。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已达261.43平方公里,拥有11个大景区、76处景点、460 多个景物景观。在景区建设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对旅游点进行开发建设,使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3倍。井冈山先后完成了泰井高速公路建设、井冈山机场复航以及景区公路的修缮。吉井铁路的开工建设,井冈山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与南昌、赣州、长沙、广州等大城市形成4小时经济圈。

(三)客源市场广阔

井冈山精神名扬中外,客源基础扎实。近年来,井冈山红色文化旅游的客源不仅包括常住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成员及在本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大专院校等,还吸引了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向往井冈山革命精神,享受其自然风光的大批游客,继而形成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巨大客源市场。

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产品设计

(一)以教育基地红色资源为基础整合开发红色旅游

利用井冈山教育基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促进教育基地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发教育基地红色资源的重要手段。红色旅游是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发展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业,一方面要求教育基地规模做大、内容更丰富,增加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求把教育基地其他红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线。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可大力开发以下几类产品:

1.革命传统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产品。以广大青少年党团员为目标市场,在井冈山的革命旧址旧居、遗址遗迹及纪念性的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进行有组织的观光学习,吸引他们前往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观摩学习、缅怀先烈,达到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感的目的。可以通过在革命纪念地开展入党入团宣誓主题团队会等活动,零距离观摩实地体验革命传统文化氛围,达到保持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先进性与战斗力的教育目的。

2.军事文化考察旅游产品。针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军事院校学生,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战场遗址、朱毛红军会师旧址三湾改编旧址,三大纪律首次颁布旧址、新七岭战场遗址、五斗江战场遗址等地,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或实战演习等方式,展现著名的事件、战事和军队历史进行军事文化和国防知识教育。

3.井冈山革命道路体验系列旅游产品。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主题,以井冈山为龙头,以青少年个人和团队的切身体验为产品特色,重走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线路、吃红军饭、穿红军衣、唱红军歌、宿红军营地、接受红军操练、参加军事演习等一系列活动,真实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现实生活。

4.井冈山精神宣教旅游产品。以广大青少年党员团员为目标市场,以现有的井冈山精神研究会为基本阵地,成立专门的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和教育单位组织规模不等的巡回展和井冈山精神宣讲,激发人们游览井冈山的欲望,还可以举办全国井冈山精神知识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旅游。

(二)依托移动互联网,设计开发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红色自由行攻略APP

“自由行”广受青少年的喜爱,但是这种旅游方式需要在旅游前对目的地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整理(主要通过网络)。现今网络上对井冈山等红色革命基地的信息并不多,且更新不及时。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可以开发相关自由行旅游攻略手机APP,利用本地优势,为广大青少年有偿提供相关旅游学习规划以及攻略。

(三)设计动漫、游戏、电子书等青少年喜爱的红色文化产品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应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喜好,设计开发相应的红色文化产品。例如,对于青少年喜欢动漫产品的现状,可以发掘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创作出青年人喜欢的动漫产品。除了动漫之外,红色文化游戏领域也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如,将诸多的历史事件融入一个游戏之中,使青少年在游戏中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的普及、红色电子书的设计研发也是当务之急的任务。

(四)设计开发红色革命主题文化衫、公仔玩偶等个性化红色文化产品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一直把其红色文化产品侧重点放在“红色教育”上,产品相对单一,缺乏特色。大部分青少年是以团队的形式,到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应针对其团队旅游的模式,设计开发相应的红色文化纪念品。例如,对于青少年喜欢各式各样的主题文化衫,可以发掘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创作出红色革命主题文化衫。这样既可以开发新型的红色文化,也可以宣传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除文化衫外,红色革命传统任务公仔玩偶领域也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例如,将某个时期井冈山的革命历史人物设计成Q版的人物公仔,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设计开发体验式“红色革命对战”真人CS基地

目前,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产品虽然推出了集培训参与体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培训模式,开展走一小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具有一定体验性的活动,但是不具有现代化气息,对青少年吸引力不大。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应将井冈山红色革命场景再现,加入现代化元素,设计开发体验式“红色革命对战”真人CS基地,让广大青少年在游戏中,真正体验到红色革命的艰辛过程,从而增强了培训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六)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设计开发具有“井冈山”元素的微电影、微视剧等创新型红色传媒文化产品

目前,国内开发的一些以红色革命主题的电影、电视剧广受人们欢迎,如《亮剑》、《集结号》、《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等都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以及票房,并达到了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机教育的目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应以“井冈山”为创作元素,依托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广为受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发设计微电影、微视剧等新兴红色传媒文化产品,从而运用这种新型的影视传媒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红色革命传统文化。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面临新形势,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需要创新,将我国的近代革命历史精神传输给青少年,会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付强,孟淑杰.浅论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价值实现――以河北省为例[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3).

[2] 黄玲,刘建平.体验经济视角下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3).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73-02

民族预科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也是高等教育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形式。

预科生的入学教育是整个预科阶段的奠基性工程,是加强和改进预科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入学教育对于预科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如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优势,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及江西红色资源优势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1]她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它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蕴含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从实质上说,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一致,是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全省共有19个革命纪念馆、275座纪念碑、1258处革命旧址(旧居)和战斗遗址。14个部级教育示范基地全部是“红色基地”,79个省级教育基地中有41个是“红色基地”。[2]其中11个部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分别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于都县革命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永新三湾改编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兴国革命历史纪念地和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二、红色资源对于民族预科生入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红色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对人民群众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也已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对民族预科生入学教育时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坚定民族预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格体系的主题,是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民族预科生同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加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红色资源体现的正是革命先辈对马列主义的忠诚信仰和追求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对民族预科生共同理想教育,是通过直观、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注入理性思考,做到融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内化为内心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

2.有利于强化民族预科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主要包括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等。我们的民族预科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且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红色资源包含着无数革命先辈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铺洒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崛起的坎坷道路上,铸起民族独立、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耻的良好风尚,同时弥补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强化和坚定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有利于激发民族预科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学生最需要强化的素质。当代学生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吃苦精神不够、抗挫折能力低下等缺陷。通过利用红色资源的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培养其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的意志。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奋斗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红色资源所体现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等,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这些精神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象征。借助红色资源,使学生明白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勤奋劳动的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才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民族预科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索

入学教育不仅仅是帮助新生认识学校,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的途径,在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更能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红色资源和精神的融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1.通过参观等社会实践方式增强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新生入学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在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民族预科生入学教育时,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的思想内涵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自觉参与其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南昌工学院就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民族预科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南昌旧居,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同时开展“实践归来话感受”等总结活动,分享感悟,交流经验,效果良好。

2.通过红歌比赛等亲身实践活动,深化感受。“红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红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恒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主要原因在于,唱起红歌能领悟出红色的精神,感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同时歌词大多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具有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魅力,其感染力胜过千言万语。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丧失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很多学生开口唱出的却是一些连词义都难以明白的情歌。通过红歌比赛,可以带给学生感情上的审美享受,可以唱出一种豪情,催生一股精神,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同时可以弥补我们时代面对多元文化冲突的彷徨和迷失,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地坚定我们的理想,追求美好的生活。

3.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巩固教育成果。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可以利用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来充实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时时身处红色文化的氛围,从而真正内化且巩固教育的成果。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依托红色资源,一方面可以打造红色校园环境,例如:可以以“井冈山”、“瑞金”、“南昌”等为校园道路命名,以“思源楼”、“红星楼”等为学校的教学楼或宿舍楼命名,彰显学校的红色内涵和红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以红色资源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艺术、娱乐活动。可以针对新生开展“红色江西宣传”活动,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弘扬“井冈山”为核心的主题创建活动,利用学校的展板、宣传橱窗、校报、广播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广泛宣传,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设“井冈之星”或“红色江西”等红色网站,构建红色资源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可以举办红色文化讲坛、红色演讲等活动,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5

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实施原则是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指导原理,它贯穿于红色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方法和环境的整个过程,是在研究党的教育方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生成规律和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学术界对红色教育的研究较少,笔者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特点,以及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红色教育的实施原则作以解读,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丰富和发展。

1.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经历、文化水平和承受能力等特征,对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区分层次和级别进行教育的原则。其实质就是承认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把受教育者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前发展和进步。

红色教育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党史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各部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深浅不一、难易有别。而接受红色教育的青少年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按教育背景可分为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而且,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和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连续性、不均衡性、可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开展红色教育必须重视层次性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从其思想状况的实际出发,采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语言、事例、形式和方法,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分层次进行内容与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动,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双主体原则

传统观念认为,教育者是教育行为的发出者,是教育活动的行为主体。而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被动的接受者,是教育过程的行为客体。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有思想、有自主意识、有自主能力的教育活动的控制者,只是控制的角度和控制的方法不同而已。这种对等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教育活动中都是行为的主体,都处在主动的位置上。

在青少年中开展红色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使他们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红色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3.整体性原则

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活动既是一项转化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发展人、提高人、培养人、改造人、塑造人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

恩格斯曾说:“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个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区别”。[1]对青少年实施红色教育,并不是各相关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按照整体性的实施原则,多角度、全方位、更准确地把握看似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各要素,使要素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

对青少年红色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即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子。这些因子如果单打独斗或者相互掣肘,则会事倍功半,若能遵循整体性原则,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则会事半功倍。这既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也需要青少年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力避出现学校在青少年红色教育过程中“单打独斗”的现象。

4.知行统一原则

所谓知行统一原则,就是无论教育者持有何种教育任务和目的,在教育活动中,都必须将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观念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使知识和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并进、言行一致。形成一种思想品德的根本标志,不是获得了相应的知识,而是形成了相应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仅靠学习理论是不行的,还必须靠积极的实践和躬行。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校里接受理论学习的机会比较多,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育者引导青少年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分是非、识善恶、辨真伪,了解红色事迹、学习红色精神、培养革命感情,自主参与和体验教育实践,从而实现红色教育内化的目的。

二、加强青少年红色教育的意义

1.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党史国情和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历史不能割断,传统不容忽视。邓小平曾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2013年,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党史高度浓缩着党领导人民的光辉奋斗历程,它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实际上,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因素存在,目前,我国青少年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不能充分把握,甚至存在偏差,这势必会影响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依据,引导青少年不断了解基本国情是青少年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将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加强青少年政治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青少年只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理解,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艰苦奋斗的思想。然而,现在有不少学校对开展国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国情教育的缺位,导致青少年在观念、行为上产生了一些误区:如,“一切向钱看”、追求高消费、追求眼前实惠而放弃远大理想、崇洋媚外、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奉献精神等等。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红色教育,让红色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红色教育,是建国前后我党创办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同时也是青少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需要。青少年群体阅历较浅,涉世未深,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红色教育可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苦难史、奋斗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历史和中国革命胜利史,使其清楚地认识到: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激发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然而,青少年群体虽然具有正义感强,可塑性强,好学上进,敬慕英雄等优势,但在“蜜罐”里长大的当代青少年普遍缺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不良社会影响冲击下,很难使阅历较浅的青少年自觉形成。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红色教育,使青少年自觉地、始终不渝地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坚定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讲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人们获得辉煌成就的强大动力。而坚定的信念则是人们精神大厦的支柱,“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问题和中国革命动力的精神源泉,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一个人在观察和认识事物时所拥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让青少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3]可见,理想信念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党就十分重视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青少年。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国际上各种竞争愈演愈烈,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外的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大量涌入我国,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对于社会阅历还不丰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产生影响甚至误导。而当前我国又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经过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易得,渗透力强,其中不乏有理想信念的素材,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培育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信念,增强其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御能力,在各种考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迷失方向,从而进一步解决青少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研究青少年红色教育问题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2004年,、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的9 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始终没有放弃或削弱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仍是以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较少,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这部分的内容更是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青少年开始对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产生偏见,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气节感不足,盲目崇尚西方的文化、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物质文化,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红色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充实。

一方面,红色教育中的“软件”红色文化包含了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其中,红色精神文化本身就饱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英勇斗争的辉煌篇章。用红色精神文化教育青少年,使其将“爱国”从口头语转化成由内而生的深厚情感,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另一方面,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遍及全国各地的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品格和爱国情感,还能使其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因此,做好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工作,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使其能够充分体现民族意识、社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4.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6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6-0060-04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所蕴含的科学思想观念、正确政治观点、高尚道德情操、严明法纪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审美情趣,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本文将在阐述红色资源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教育功能的时代拓展。

一、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分析

1.思想导引功能

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它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本质,决定了它应当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导引功能。

(1)凝聚人心。红色资源具有真实性、真情性的特点。今天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虽然无法亲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却可以从红色资源真实而生动的人、事、物、魂中了解革命的艰苦,了解民主、自由和独立的来之不易,从而凝聚起人心,珍惜和维护和平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2)统一思想。红色资源具有真理性、科学性的特点。它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它用历史的笔触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了生动注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质资源,红色资源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能使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与西方价值观念的碰撞中掌握主动,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3)鼓舞斗志。红色资源还具有先进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相结合的产物。从先进的精神动力到强大的实践动力,红色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2.政治驾驭功能

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实现党的执政目标服务的政治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党的奋斗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道路紧密相联的红色资源,其政治驾驭功能的发挥,正是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的。

(1)实现政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红色资源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上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在内容上灌输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倡导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最终的归结与指向,便是使我们对现行政治制度保持高度认同,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我们的最高政治目标。

(2)强化政治观念。红色资源蕴含着群众观点、民主观念、以人为本思想、公仆意识等正确的政治观点。它“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为主体,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风雨历程”。将红色资源融入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能使人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政治历史,从而有利于提高国民政治素质,强化政治观念,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

(3)促进政治稳定。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也是我们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人民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我们党依靠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正确回答了为什么革命与怎样革命的问题。在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我们才能更好地解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才能立场坚定地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实现政治局势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

3.道德示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及其体现的精神进行示范,促使人们学习经验或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升华精神、调适行为的目的。榜样的作用,往往比理论灌输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

(1)培育艰苦奋斗品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秉承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在个人生活上不讲排场、不比阔绰、不过度消费;在政府行为中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成事。

(2)培育忧患风险意识。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养成了一种包含强烈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在内的忧患意识,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应对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培育无私奉献品质。红色资源蕴含的无私奉献品质,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精神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培育诚实守信品质。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期,正是信守诺言、慷慨赠枪,感动了“绿林朋友”袁文才,才有了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在井冈山扎根立足。今天,良好党风的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取得,需要发扬开诚布公、取信于民的道德价值观;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同样需要发扬诚信经营、讲求信誉的道德价值观。

4.心理优化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性情感的具体的人。人的行为不单受思想、立场、观点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心理学知识,以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红色资源虽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其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品德因素,对缓减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给人们心灵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有一定作用。

(1)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在中国近现代,斗争的胜利与挫折、道路的求索与抉择,无时不在考验着民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经受了各种考验。在改革开放时期,特殊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汲取历史养分,敢于和善于抓住机遇、接受挑战,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历史转折和时代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面临挫折时能迅速调适心态、转变观念、振作精神。

(2)培育积极健康心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些革命歌谣,充分体现了红

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利用红色资源培育人们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顺境中戒骄戒躁、反腐戒奢,保持朴素清廉的革命本色。

(3)培育自尊自强心理。红色资源集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优点,能通过各种内容或方式,动之以情,励之以志,树之以德,导之以行,解决情感、意志、行为问题。在战争年代,中华民族面临外侮与侵略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中国人民身处贫弱所表现出来的自立自强,共产党人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所表现出的自尊自爱,对我们今天树立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有着重要价值。

5.审美熏陶功能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是自然和谐的关系,是人们高尚的修养,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受教育者进行美的熏陶是重要一课。

(1)生发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美’,是这样一种境界:客体的存在和属性满足了主体身心的一种特殊需要――‘美感’的需要,它是客体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和谐。”对美与真、善的追求,从来是相伴相随的。革命环境虽然异常艰苦,爱情、友情、亲情却是永恒主题。革命烈士为我们留下的《红色家书》、《红色情书》、《红色家训》,既有对亲人浓烈的爱与眷恋,又有为民族利益舍生取义的情怀。它们在给人带来美的熏陶时,也使人内心生发出向真、向善的美好情感和追求,这对我们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审美情趣。首先,红色资源独特的形式美、内容美、力量美,激起了人们感受和认识美的热情,激发了人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红色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的自然情趣美、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美、无私奉献的青春生命美、精心设计的陈列艺术美:安静肃穆的环境美、悠扬激越的歌声美交织在一起,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时,能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抵御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

6.法纪教育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红色资源中革命军队忍饥挨饿却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感人细节,英雄人物严守纪律的真实故事,纪律制度所体现出的法纪精神,来加强对受教育者法纪观念的教育。

(1)强化法纪观念。革命战争时期,纪律严明是我党我军团结群众、克敌制胜的法宝。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党和红军成为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斗集体。在和平年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从过去严酷斗争历史中领悟纪律的重要性,不断强化法纪观念,做到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党的清正廉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维护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各项事业有序发展。

(2)提高践行法纪的自觉性。无论是良好作风,还是规范准则,都需要内化于心,并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燃烧液燃遍全身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是自觉遵守纪律、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范。在今天,我们应利用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业绩、部队秋毫无犯的事迹,教育受教育者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日积月累,在行为中点滴养成;坚持慎独,在生活中自省自重。

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时代拓展

功能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效能。事物内部各要素的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决定了其功能对外界作用的大小或者正负。过去,红色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方法,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1.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要素结构优化

(1)认真厘定红色资源的主题、精髓、灵魂与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不断优化事物内在各组成要素,才能使其功能良好运作。红色资源是一个聚合体,其要素包括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以及体现其上的物质载体。其中,中国革命道路是红色资源的主题,革命文化是红色资源的精髓,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各类纪念场馆、博物馆、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园,以及反映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等,是红色资源赖以呈现的物质载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与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也就没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革命道路所形成的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精神文化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时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仅是红色资源的灵魂,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各类纪念场馆、博物馆、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园,及以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真实内容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使红色资源以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呈现在世人面前。

(2)科学定位红色资源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要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在红色资源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中,思想导引、政治驾驭功能居于核心地位,属于内核层;道德示范、法纪教育是基础功能,属于中间层;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功能是延伸功能,属于外核层。有了科学的定位,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功能的定位,主要从其效果表现来判断。思想导引、政治驾驭功能之所以是核心功能,是因为只有率先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教育更是决定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向。道德示范和法纪教育之所以是基础功能,是因为日常思想行为大量地表现为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具有普遍的、经常的调节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也是维护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一个基础手段。进行道德示范与法纪教育,是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并行不悖的体现。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我们把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功能列为红色资源教育的延伸功能。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外核层的作用是最快也最容易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而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给予关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2.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从“有限现实空间”向“无限网络空间”拓展

(1)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红色资源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反映和承载红色资源革命精神的旧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往往较为分散,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参观的人数、次数、时间、地点也有限,使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受

到了限制。借助网络、电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开设各类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展示内容的红色网站、网上纪念馆等,即可实现对受教育者跨越时空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式教育,使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从有限的现实空间向无限网络空间拓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2)利用红色资源充实和丰富信息网络平台。2007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网络上存在着不同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可谓善恶交织、良莠莫辨。政治上,有传播诸如“”之类歪理邪说、西方敌对势力恶意攻击的“黑色信息”;道德上,有冲击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黄色信息”;思想上,有真伪莫辩、造成人们思想认识模糊、精神意识扭曲的“灰色信息”。而红色资源是具有影响力、渗透力的先进文化,它是一种“红色信息”。网络平台需要包括“红色信息”在内的各种优质信息来充实和丰富,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这无形中拓展了红色资源的影响力。

3.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良性互动

(1)与个体、群体环境互动。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度久远性、空间分布零散性、内在品质崇高性、外在姿态高大性等特点。它所包含的人、事、物、魂等都具有崇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又容易被宣传教育部门过度地渲染、夸大和拔高,使得一些经典形象在老百姓眼里变得“假”、“大”、“空”。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易接受发生在身边近前,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真实感,能够亲身体会和检验的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真地去了解受教育者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感知性、接受性;情绪、情感、意志力;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等。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知识层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同时,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客体的差异性,如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不同,稳定群体与流动群体的不同等,选择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教育。二是坚持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心理、贴近群众语言的原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平民化、生活化、草根化的内容,并用群众语言、百姓思维表达出来。坚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原则,集聚和凝练红色资源的精神与物质形态,从而拉近红色资源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个体、群体环境的良性互动。

(2)与社会环境互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我们常常将社会环境分为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等,这些环境都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开放性,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优化,并实现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如优化社会政治环境,统一政治认识,制定刚性政策法规,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经济支持;优化社会文化及传媒环境,始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单位环境和社区环境,将红色资源纳入单位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内容,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抢救、保护、修缮各类革命旧址,维护好纪念场馆、博物馆等,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实践场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引导,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7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红色文化分为实物形态即外在显型部分和观念形态即内在深层部分,其中观念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运用红色文化蕴涵的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人格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可以教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科学的人生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外在特征,可以对大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触动。因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本研究调查主要是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2010年9月,本调查组在南昌市两个理工院校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状况调查”,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本次调查采取一次性设计,获取全部样本的严格随机抽样形式,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均与理工院校大学生总体状况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在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把红色文化具体化为: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经典文化知识(书籍)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调查都包含有获得的途径,受访者如何看待等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由SPSS19.0简体中文版软件辅助完成。

2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总体状况

(1)多数大学生通过影视或参观等方式接触红色文化。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唱过红歌的学生285人,占总数的62%;看过红色影视的学生有392人,占总数的85.2%;至少去过一处纪念馆的学生有412人,占总数的89.6%;而看过红色经典名着的人最少,只有61人,占总数的13.3%。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不一样,其中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参观纪念馆,其次分别是影视传播、红歌演唱,最后是经典红色名着的阅读。而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纪念馆”的,学生回答“自己组织去的”147人,占35.1%;而回答“您从哪种途径看过红色影视”的,366个学生回答“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占总数的79.6%;在“通过什么途径唱红歌?”的回答中,自己想唱的学生202人,占总数的43.9%,老师要求唱的81人,占17.6%;而在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名着的学生中,21.3%的学生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阅读的,主要通过课堂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可见,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主要以参观“纪念馆或革命遗址”和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为主,而通过“课堂学习”的最少。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需求”大于“娱乐需求”。当询问到“是什么吸引您唱红歌的?”较多的学生回答“歌曲的曲调优美,令人振奋”。问到“您认为所体验的红色旅游项目里,红色旅游应注重什么?”时,重视“旅游点的纪念意义或者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的人数达到390人,占总数的84.8%,而回答“红色旅游点的观光价值”仅6人,占1.3%。当问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您有什么收获?”回答“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和“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的一共有248人,占总数的53.9%。这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传承革命教育非常重要”。

(3)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不太满意。在问到“您认为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书籍)不能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时,79人认为,“内容呆板无新意”,占总数的17.2%,回答“形式单一”有95人,占总人数的20.7%,回答“与日常生活关 联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的180人,占总数的39.1%。在效果上,“您觉得现在的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不很看重”的321人,占总人数的69.8%,“完全不看重”的54人,占总人数的11.7%。但是,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相关吗?”回答“有比较大的关系”的262人,占总人数的57%。

(4)大学生普遍反对红色文化过分商业化包装。大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表示欢迎,在选择“红色之旅”的动机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历史事件的吸引”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但是,当问到“当前,有一些人对红色经典进行商业化包装,您觉得商业化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会带来哪些影响?”时,266人回答“红色经典在传承中脱离了现实”,占总数的57.8%;回答“您认为红色经典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时,有125人认为还是“传统地忠于原着传承”为好,占总数的27.2%,76人主张“娱乐性质的改编”,占总数的16.5%,但175人则主张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占总数的38%。

3影响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和“意”的开发。红色资源蕴涵着大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资料,如果教学工具缺乏,没有多媒体,无法把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出来,则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的感染和意的训练。没有情感,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而根据青年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特征,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该主张从“知”方面教育学生、从“情”方面打动学生,从“意”方面锻炼学生[1]。红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才能完成。

(2)偏重理论课程设置,忽视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以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课的情况来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只占1周时间,而且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3)从思想动机方面看,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红色文化开发者三方都有强烈的当下取向。从接受教育的学生来看,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学业忙碌,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当下或眼前,很少关注理想和信念,在为了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娱乐变为了大学生共同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定意义上,娱乐的意义就是在于注重当下的感觉,凸显当前的价值。从传授教育的教师来看,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安全。这不仅便于教学管理,也容易评价学生。如果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带来组织管理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采取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高校领导者共同的心愿。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来看,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重视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能单纯用商业眼光来进行开发,还应重视其教育下一代的价值。

4总结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考虑到资金和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附近的红色资源,例如,南昌的高校可以利用“小平小道”、“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还可以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8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红色文化分为实物形态即外在显型部分和观念形态即内在深层部分,其中观念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运用红色文化蕴涵的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人格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可以教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科学的人生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外在特征,可以对大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触动。因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本研究调查主要是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2010年9月,本调查组在南昌市两个理工院校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状况调查”,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本次调查采取一次性设计,获取全部样本的严格随机抽样形式,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均与理工院校大学生总体状况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在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把红色文化具体化为: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经典文化知识(书籍)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调查都包含有获得的途径,受访者如何看待等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由SPSS19.0简体中文版软件辅助完成。

2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总体状况

(1)多数大学生通过影视或参观等方式接触红色文化。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唱过红歌的学生285人,占总数的62%;看过红色影视的学生有392人,占总数的85.2%;至少去过一处纪念馆的学生有412人,占总数的89.6%;而看过红色经典名著的人最少,只有61人,占总数的13.3%。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不一样,其中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参观纪念馆,其次分别是影视传播、红歌演唱,最后是经典红色名著的阅读。而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纪念馆”的,学生回答“自己组织去的”147人,占35.1%;而回答“您从哪种途径看过红色影视”的,366个学生回答“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占总数的79.6%;在“通过什么途径唱红歌?”的回答中,自己想唱的学生202人,占总数的43.9%,老师要求唱的81人,占17.6%;而在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名著的学生中,21.3%的学生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阅读的,主要通过课堂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可见,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主要以参观“纪念馆或革命遗址”和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为主,而通过“课堂学习”的最少。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需求”大于“娱乐需求”。当询问到“是什么吸引您唱红歌的?”较多的学生回答“歌曲的曲调优美,令人振奋”。问到“您认为所体验的红色旅游项目里,红色旅游应注重什么?”时,重视“旅游点的纪念意义或者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的人数达到390人,占总数的84.8%,而回答“红色旅游点的观光价值”仅6人,占1.3%。当问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您有什么收获?”回答“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和“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的一共有248人,占总数的53.9%。这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传承革命教育非常重要”。

(3)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不太满意。在问到“您认为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书籍)不能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时,79人认为,“内容呆板无新意”,占总数的17.2%,回答“形式单一”有95人,占总人数的20.7%,回答“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的180人,占总数的39.1%。在效果上,“您觉得现在的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不很看重”的321人,占总人数的69.8%,“完全不看重”的54人,占总人数的11.7%。但是,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相关吗?”回答“有比较大的关系”的262人,占总人数的57%。

(4)大学生普遍反对红色文化过分商业化包装。大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表示欢迎,在选择“红色之旅”的动机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历史事件的吸引”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但是,当问到“当前,有一些人对红色经典进行商业化包装,您觉得商业化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会带来哪些影响?”时,266人回答“红色经典在传承中脱离了现实”,占总数的57.8%;回答“您认为红色经典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时,有125人认为还是“传统地忠于原著传承”为好,占总数的27.2%,76人主张“娱乐性质的改编”,占总数的16.5%,但175人则主张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占总数的38%。

3影响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和“意”的开发。红色资源蕴涵着大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资料,如果教学工具缺乏,没有多媒体,无法把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出来,则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的感染和意的训练。没有情感,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而根据青年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特征,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该主张从“知”方面教育学生、从“情”方面打动学生,从“意”方面锻炼学生[1]。红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才能完成。

(2)偏重理论课程设置,忽视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以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课的情况来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只占1周时间,而且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3)从思想动机方面看,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红色文化开发者三方都有强烈的当下取向。从接受教育的学生来看,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学业忙碌,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当下或眼前,很少关注理想和信念,在为了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娱乐变为了大学生共同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定意义上,娱乐的意义就是在于注重当下的感觉,凸显当前的价值。从传授教育的教师来看,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安全。这不仅便于教学管理,也容易评价学生。如果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带来组织管理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采取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高校领导者共同的心愿。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来看,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重视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能单纯用商业眼光来进行开发,还应重视其教育下一代的价值。

4总结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考虑到资金和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附近的红色资源,例如,南昌的高校可以利用“小平小道”、“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还可以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9

 

 

       材料一

今年以来,xx县紧紧围绕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年”活动要求,立足文化积淀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打“红色文化”特色牌,“讲好xx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教育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军人本色。

夯实阵地,增强思想教育感召力。围绕“走文旅融合发展路、打红色文化特色牌”的思路,全力打造以xx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为主阵地的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红xx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烈士陵园、红xx军休整地和蘑菇台子等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维修、扩建和绿化,通过声光电、沙盘实景、雕塑美术、图片、亲笔书信、回忆、实物展示等,把了解红xx军历史、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红色影片和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作为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洗礼必修课,把“红色文化”打造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退役军人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深化双拥工作的感召力。

整合资源,形成思想教育聚合力。充分发挥县域内红色遗址众多、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红色主题,整合xx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蘑菇台军事会议纪念馆、xx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红柳园红军烈士陵园等优质教育资源,设立现场教学点,开设“红色讲堂”,采取“课堂+基地+实践”的模式,通过基地教育、现场感受等形式,深入拓展“重走红军路、倾听红军故事、感受红军艰苦历程”等参与式、体验式、感悟式教育,着力打造革命精神传承之路、红色文化体验之路、信念意志磨练之路和西征历史记忆之路,不断加强实践培训力度,确保教育培训由理论教育向实践培训的有效转换。

创新形式,增强思想教育生命力。持续加大对红色文化内涵宣传展示和对外传播力度,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xx军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和干部群众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潜力,广泛收集红色故事,宣传革命先烈事迹,开展以知识竞答、讲红色故事、颂红色经典、听革命传统党课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大众喜闻乐见和参与积极性高的新媒体,制作优秀红色主题教育宣传片,开展xx军革命精神“五进”宣讲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

拓展载体,扩大思想教育影响力。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将“红色文化”的开展与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展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清明”、“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以及退役军人返乡、教育培训等时机,积极组织驻瓜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干部群众到红xx军安西战役纪念馆、xx县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烈士祭扫、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颂党恩、“红色之旅——重走红军西征路”励志体验等活动,组织开展老兵故事会、先进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用英烈事迹、红色事迹、典型事迹不断激励退役军人永葆军人本色、发扬优良传统。

材料二

敬爱的党组织:

非常荣幸能向党组织汇报我的思想动态,让组织对我有更多的了解,而我也能借此机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探究。

作为一党员,我对自己始终严格要求,我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这些都帮助我在思想上渐渐走向成熟。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一直都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下面,我向党组织汇报一下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一、思想上。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且懂得了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稳固的理论基石。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党员员应有的先进性。

二、工作上。

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平时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入党誓词,克服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大胆负责,遇到困难挺身而出。牢记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做好前后保障工作,为思政部的工作尽职尽责!另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虚心学习法律等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力求做到一专多能,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学生、老师、院党委服务。

三、生活中。

我认为:为师生服务不仅仅可以体现在大事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平常的一些细节上,平时不能不屑于做小事而在等做大事,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日常的生活中,我一直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团结同事,热心助人,主动帮助其他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在党的关心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单有一腔热血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我积极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以求不断的充实自己,加深理论文化知识,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对工作加倍认真负责,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努力向先进党员同志看齐,不断完善自己,注重日常生活作风的养成,自觉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只要我坚持要求进步,不懈学习,我一定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可。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10

当代高校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具体来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而红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优秀的文化基础。

小学教育中,学生重视的一般都是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动传播;中学教育中,学校与教师一般都会将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融入政治、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英雄人物榜样的树立,以此来激发、增强红色文化精神意识;但在大学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实地参观、重走红军路等实践,让大学生实地接触红色文化资源,深切感悟红色文化,实地受其熏陶,从而自然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高校授课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例如:观看红色电影、朗诵红色诗词、传唱红色歌曲等,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实现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刻认识与全面掌握。这也充分体现出,科学引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对甘肃省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分布在全省的720余处遗址遗迹,都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便利资源,记录并见证了甘肃革命时期发生的很多大型活动和事件。甘肃有当年打开红军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有决定红军长征最终去向和目的地的宕昌哈达铺会议遗址;有抗日战争期间为营救被俘的红军西路军将士、为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巨大貢献的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有陕甘宁边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华池南梁苏维埃政权遗址,还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岷县三十里铺“岷州会议”遗址、迭部“俄界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会议”遗址、静宁“界石铺会议”遗址、泾川县红25军四坡战役遗址、环县山城堡战役遗址以及洒满红军西路军热血的景泰索桥渡口遗址、靖远虎豹口渡口战役遗址、古浪县横梁山战役遗址、武威市永丰战役遗址、临泽县倪家营战斗遗址、高台战役遗址、肃南“红窝山会议”遗址等。[1]

通过实地走进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它,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达到以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并通过红色宣传、红色记忆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不同的层面来陶冶大学生的情感,也能够积极鼓励其精神,让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深刻的体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

二、恰当引用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文化根基

就目前来看,中国优秀文化能够使革命斗争时期的文化与当今时代精神实现有机统一。甘肃红色文化是对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革命的实践,能够将革命志士忠诚于党、勇于牺牲、坚持不懈等伟大精神充分呈现出来。这种先进的革命文化,既可以载入光辉的革命史册当中,在革命逐渐走向胜利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也能够获得当代人的广泛认同。其在精神价值、历史地位以及内在本质层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上,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因此,从客观层面与本质上来讲,可以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优秀且坚实的文化根基。[3]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去影响熏陶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的方面,主要是指精神内涵,包含许多可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传统,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南梁精神”“会师精神”等。它传播的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够为学生的思想、灵魂提供有力指导,主要涉及方向的指引、动力与保障的全面激发和给予。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怕艰难险阻、自力更生等主要强调的是意识层面的内容。这些精神所蕴含的时代力量,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而红色文化资源物质文化方面,则主要包含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文艺作品等,主要是通过感受体验革命过程来完成理想、信仰等的教育,完善各阶段的目标,能够为意识形态的落实提供落脚点。例如,可以引入以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为核心的早期中共党组织、党员活动红色文化资源。1925年冬,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正式成立,特别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始领导甘肃人民的革命斗争,宣传、组织群众,发展党在各地的组织,其中的甘肃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献、遗物和遗迹以及当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寻访前辈革命人士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这些都有着较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要想实现对“形”“神”方面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协调统一的规律特点,就要实现对无形精神、灵魂与有形实物的准确把握与科学利用。在此过程中,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若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导向、动力和保障等一系列服务时,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便得到了进一步凸显。[4]

三、灵活引用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与实效性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某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一种不可忽视且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品质教育教学资源,更是在突破时间、空间束缚后,人们加强红色历史感知的一种客观载体。甘肃大地上的革命精神、先辈与事件以及革命遗址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将共产党人那种坚持斗争、英勇无畏的光辉历史呈现出来,基于这种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能够将甘肃共产党人对祖国的那种热爱与无私奉献,以及依靠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境界表现出来。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人民军队、革命先烈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能够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对人生观、价值观,还是道德与利益等诸多层面的教育,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都能够为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提供真实且说服力较强的教育素材。为此,不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应重视并加强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基于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优秀成果的科学、恰当引用,来构建更生动、更丰富、更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在此背景下,可以让红色文化以各种全新的形式来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革命故事演讲会、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土地支教等。让大学生结合红色革命历史事实来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内涵,真正受到其文化资源带来的积极影响,加强感知和体验,以此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吸引力的不断增强。[5]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的是对人们思想层面的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其实就是精神世界的问题。某学者曾说过:理论在经过群众透彻理解与掌握之后,也会发挥出一定的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能够说服人,就能够实现对群众的掌控;而要想真正说服人,相关理论就必须做到彻底。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恰当融入,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各类思想问题,以此来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与实效性的不断增强。

不论是精神、物质的统一发展,还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都离不开人们一系列创造活动的有力支持,也主要受到创造活动中实际需要的影响。简单来讲,人类在进行世界改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物质成果,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进行客观世界改造的过程,其实也在不同层面改造着主观世界,且能够取得相应的精神成果,具体来讲就是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在整个客观世界改造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理论、思想的有力指导,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精神、物质的协调统一与合理转化,其实就是通过对人类主客观世界的合理改造来实现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改造路径。因此,对于甘肃红色文化这一较为独特、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科学运用,各院校及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感染力的不断提升。[6]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11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5302

红色旅游的兴起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红色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的旅游需要,更是旅游者的一种精神追求。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传达给旅游者的教育和引导是显而易见的,经历红色旅游,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更加充分认识和深刻体会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不断坚定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红色的教育意义可谓重大。

1 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1.1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的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国家针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过。公民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各样精心伪装后的的嘴脸,很难进行准确地判断。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被西方不良思潮所利用。要使他们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新问题,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我国从2004年开始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其本质之一就是要通过红色旅游,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红色旅游实践体验,去深刻感受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政治境界。让公民心灵接受洗礼,思想得到净化,意志得到升华。通过旅游,以轻松快乐的方式接受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亲身体验,促使公民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更加深刻地感悟革命前辈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理想,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 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个蕴含着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革命奉献精神的战场,他们那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是鼓励和指引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巨大精神财富。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让公民在红色旅游中学习到革命烈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矢志不移、勇敢顽强、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儿女在心中牢记热爱党、热爱祖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1.3 道德观念教育

红色文化传播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方法。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正在积极着力于处理社会公正和分配公平的社会问题。协调公民之间的关系,以使社会关系和环境和谐融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力保社会公平正义等等。然而,要做好上述事情,还需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红色旅游是对老一辈革命家们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等的革命高尚道德观念的重要展示。通过红色旅游,可以促进公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道德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全国人民不断提高道德建设。

1.4 价值观教育

“红色旅游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特点,使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教育的效果,从而激发人们为老区、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奉献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部分公民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偏差。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会使其价值观念步入歧途。这些功利思想严重地腐蚀着公民的精神,也对青少年儿童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这个载体,以红色旅游为重要的教育形式,让公民在游览革命胜地的过程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促进公民树立准确地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人们坚定信念、追求理想、追求真善美、贬抑假恶丑。红色旅游有利于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5 精神文明教育

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华传统精神的脊梁。红色文化所蕴藏的乐观向上、追求理想、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作用。红色旅游有助于帮助公民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阶段的公民,公民可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性游览学习,通过其适用性强的特点,使红色旅游成为帮助公民讲文明树新风,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1.6 历史文化教育

红色旅游目的地所富含的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很多是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通过红色旅游,公民可以身临其境,去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文化对于视觉和心灵的冲击,通过对革命旧址和文物的客观环境的参观学习,使人置身其中,触景生情,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革命岁月,可以使公民学习到的书本上的历史文化知识得以验证和升华。通过这种寓教于娱的旅游活动,让公民和红色资源和文化得以互动,枯燥无味的历史资料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在这样特殊的客观环境里,身临其境,睹物思人,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感受党的阶级和时代的先进性,其教育效果要比一般历史教科书和影视剧来得直接和明显。

2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是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培养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在全国红色旅游有很高的地位。遵义是红军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由曲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银行旧址、旧居、博古旧居、红军山烈士陵园、突破乌江、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各渡口、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群众大会会场遗址、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等80余处。遵义会址旅游景区、四渡赤水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提升遵义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策略

3.1 精心设置教育情境

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等为背景,打造红色影视外景基地。为游客设计参与性强的实景基地,让游客可以自由地融入情境中,去仿佛如亲身感受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游客精神得到升华。应该加强遵义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力度。要以遵义为背景,以民主革命为主题并加以创作渲染的影视作品。中国共产党在遵义留下了许多英勇奋斗的足迹,这为遵义创作各种记录或反映当时革命情况的红色影视作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和《长征》等。此外,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中,要注重红色精神文化的营造,必须在红色旅游景区注入足够多的精神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精神文化气息,打造出精神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景区,促进精神文化的传播,发挥红色旅游的育人作用。

3.2 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教育内容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发红色精神底蕴深厚的旅游教育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以集声、光、色效果的方式来对红色文化史料和遗留物进行综合展示。如遵义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重大事件的其史料及遗留物。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互动性和体验性较好的各种旅游产品。寓教于娱,像举办红色文化知识有奖问答,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穿红军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生活等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的红色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快乐中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增长红色文化见识。

3.3 以专业学术研究带动民间学习

遵义应该形成研究红色文化的良好学术氛围。可以依托遵义师范学院的教育部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等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引导民间参与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逐步打造成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并借助专业的研究,带动全民参与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可以举办专业的红色文化研讨和特定红色纪念活动,调动全社会参与红色文化学习。这样,就可以使遵义红色文化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更好地传播到人们心中,进而提升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效应。鼓励进行红色文学作品的创作。通过有效的媒体传播,激发游客探索红色文化知识的兴趣。此外,遵义应该定期举行红色旅游论坛峰会,针对发挥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实现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

3.4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修养

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动深层次红色教育型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聘用国内的在旅游业领域管理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创新和策划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促进遵义红色旅游中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另一方面要注重遵义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培养。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红色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策略,确保培养出的红色旅游人才的适用性。在培养的方式上,以专业培训为辅,自学为主,让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遵义红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弘扬遵义红色文化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工作服务中自觉地传播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发挥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对社会的教育意义,提高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遵义应该在今后的红色旅游规划中,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打造精品红色旅游品牌。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篇12

红色资源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况

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但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瑕疵。

1.1 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首先,理想信念向物质化发展。大学生对大学和自身缺乏科学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在网络媒体信息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趋于现实,追求物质享受,囿于世俗攀比,奢侈消费观念严重,产生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内心无从适应。另一方面表现在理想信念向虚拟化发展,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找不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迷茫,导致学生失去了积极努力的内在动力,甚至造成个体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其次,社会上个别贪腐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导致部分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

1.2 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完善,人格容易发生偏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主义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趋向于世俗化、功利化,贪图享乐,动摇了为国为民的宏伟抱负。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的成功与奋斗,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人生目标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1.3 大学生荣辱观不够强烈,缺乏集体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对传统的荣辱观念、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美德以“不能太死板”来解读,只求最终结果,而不忽视事情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部分学生对校规校纪视而不见,学习风气差,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出现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等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誉观养成,有损集体荣誉的行为。

2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红色资源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2.1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精神等,它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资源有了新的内容:例如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争先创新精神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2.2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

红色资源的内容丰富,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将红色资源分为三大类:物质的红色资源、信息的红色资源和精神的红色资源。物质的红色资源,如遗迹、旧址、文物等;信息的红色资源,如文献、歌曲、标语、影像等;精神的红色资源,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教育者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是枯燥乏味、生硬的,不符合现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红色资源是延绵不断的,体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物质的红色资源和信息的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红色资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红色资源使教育者能够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将厚重的先进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以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第一,宣传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红色资源的基本载体是“红色”基地,“红色”基地以生动、具体、形象地将红色资源再现出来,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的理解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增加了对红色资源的感染力,进而对红色资源产生认同感,增强教育效果,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方式,教育者在课堂教授的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将“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比如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关于红色资源的PPT教育课件,并结合生动的影片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真正体验到对祖国的浓烈挚爱之情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

3 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1 拓展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资源纪念馆、图片、资料、博物馆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教材。因此,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红色资源载体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教育主体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结合政治活动组织师生参观红色基地,亲身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最后,通过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岁月和荆棘坎坷,重走红色革命道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革命老前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前辈的教诲,加深学生对红色精神内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2 创新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高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红色资源纳入党课培训和党组织活动范畴,不断创新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特点的红色资源微视频,努力构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和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教育体系。建立稳定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同时,高校要建立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和改进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开辟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形式,不断拓展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空间。

3.3 丰富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红色资源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汇集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高尚品德、道德情操和治党治国的方针政策,蕴含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素材。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创新红色资源的育人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现实发展教育相结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高校运用红色资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4 优化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红色资源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支撑。高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探索和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符合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教存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时,可以通过讲授法把红色资源的内涵讲透、讲深,准确地诠释定义、目标和意义,围绕所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让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案例中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冯东飞,韩琳.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J].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