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合集12篇

时间:2023-11-13 09:41:17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19-02

遵义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特色突出,垄断性强,是遵义市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在目前的旅游发展中,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有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良性互动局面,才能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促进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共同发展。

1 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必

要性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很有必要进行整合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成熟,旅游者对复合型产品的需求增加,旅游产品中参与组合的要素越多,旅游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越强。因此,对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能够形成复合型的产品,提高遵义旅游产品的档次。在整合开发过程中,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在市场上吸引力更强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②有利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遵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以赤水丹霞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其典型代表,这些资源类型差异大,品味高,吸引力强,但这些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取得对应的地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单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要增强遵义市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整合开发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能够突出遵义旅游资源的优势,改变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

③有利于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红色旅游是一种资源依赖型旅游,杜撰和异地仿造红色旅游资源有损红色旅游的庄重性,是不可取的,然而,红色旅游若完全依赖其资分布,则必然会影响其客源市场及旅游容量。如果能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既可以扩大红色旅游地容量,又能拓宽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功能,使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市场的青睐,遵义市的红色旅游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生态旅游可以借助红色旅游的名气扩大进一步发展。所以,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让红色旅游借助生态旅游壮大自己,生态旅游搭乘红色旅游的列车发展自己,有利于形成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2 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可

行性

①二者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红色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形式,是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产生的集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义,红色旅游所承载的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生态旅游是“前往相对没有干扰和污染的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区的景色与野生动植物存在的文化旅游形式”。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的感受,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提高热爱环境、珍爱自然、注重环保的意识,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其文化内涵也十分重要。所以说,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都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

②二者在旅游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旅游功能上,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突出功能在于其学习性。这一功能使红色景区主题严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对于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现代人群来说,红色旅游的枯燥、严肃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很有说头、很有看头、没有玩头,是红色旅游的真实写照,除特定人群以外,对其他消费者吸引力较小,因其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因而季节性明显,客源状况起伏大。而生态旅游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其突出功能在于其休闲性。这一功能使得生态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红色旅游要更加广泛,但其学习性又相对较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以利用它们功能上的互补性,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补发展的优势。

③二者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一致性。遵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一致性。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地恰恰也是绿色生态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比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与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空间分布上是一致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赤水、习水旅游区,恰恰也是遵义市生态旅游资源最良好的地区。这种空间布局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它们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显著特征,红色旅游能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能够有机的融合,可以对二者进行整合开发。

3 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措施

3.1 注重理念整合,树立整体发展意识

首先,要树立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市一盘棋,从整体上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要对资源整合开发进行整体规划,各县区市要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目标,协同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服从整体安排,融合旅游资源,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其次,加强对资源整合的调控和管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要协调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要实现有效整合,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调控和管理。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给予政策扶持等方式促进整合开发的有效进行,同时还要加大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构建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2 增强形象意识,打造旅游品牌

遵义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必须有利于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同发展。目前遵义市“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旅游形象是从红色旅游的角度考虑的,没有突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两个闪光点,很难从旅游形象上给人二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印象。应该一方面突出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突出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都纳入旅游形象设计中。在进行形象设计时,从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出发,以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为目标,树立遵义市鲜明的形象。

在整合开发过程中,要增强遵义市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必须借助资源特色努力构建“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丹霞文化”等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品牌,实施品牌联动战略,用品牌吸引旅游者,用品牌提升旅游品位,促进遵义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3 优化资源组合,共同开发旅游产品

《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红色旅游本身的发展缺陷注定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要优化资源组合,把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开发旅游产品。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但单纯的红色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毕竟有限,需要在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挖掘绿色生态旅游资源,采用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红绿结合模式,打造红绿结合的旅游品牌。在遵义市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其特殊的生态条件和特有的红色经典文化,如四渡赤水、土城战役、青冈坡战役等,开发几个主题鲜明的、游客可以直接参与的旅游产品,以红色为媒介,以绿色为平台,为游客创设一个既能融入自然,又能体验红色文化的旅游参与空间,通过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展现遵义旅游特色的一系列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复合型产品,增强遵义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若固守传统的发展方式,必然影响二者的发展。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良性互动局面,“以红色旅游为主轴,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不失为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良策。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2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87-01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从1999年江西省第一次提出“红色旅游”至今,红色旅游己经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一类旅游活动,适应着时代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做了界定,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中央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拓展,使之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一、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分布状况

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3391平方公里,辖25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103万。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遵义县,在这里建立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了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军事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由此从转折走向辉煌。长征历史在遵义县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物质资源有故居旧址、墓地、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如苟坝会议会址、刀靶水红军一条街、乌江渡红军一条街、双龙寺红军驻地旧址、遵义会议保卫战战斗遗址遗迹、乌江追击战战斗遗址遗迹、茶山关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楠木渡战斗遗址等;精神资源包括长征精神、红军革命历史事件和红军及其领导人物革命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

210国道、贵遵高速及其复线、贵遵铁路纵贯遵义县,使其成为重庆、四川入海的重要通道,也成为贵阳等南方地区进入重庆和四川的必经之路。同时,遵义县位于遵义市和贵阳市的交界处,交通优势还决定了其处于黔北地区的门户位置。另外,遵义县位于《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提出的遵义特色旅游区内,位于由四川、重庆和贵州三省市组成的红色旅游“金三角”中,也处于《纲要》提出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中心位置,处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黔南州瓮安县、遵义市余庆县、遵义县和贵阳市息烽县乌江景区”之上,还处于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贵阳一遵义一仁怀一赤水一沪州线”上,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三、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0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纲要》和2005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立为“红色旅游年”等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表明国家在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市第三届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为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遵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历经12年的不断升级,乡村创建达到了新水平。围绕“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定位,突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境域建设了一系列“一年四季有花开、有花香、有色彩的最美田园”,而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都位于乡村,抓好机遇,就可以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再加上遵义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红色旅游资源外,还包括了枫香温泉、洪关大林、平江仡佬石头城等绿色旅游资源;陈公祠、袁氏民居等文化旅游资源和乌江豆腐鱼、尚嵇臭豆腐等餐饮旅游资源,资源丰富。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遵义县虽然拥有丰富且意义重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但从一定意义上说遵义县正好处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阴影区”范围内,因此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遵义会议会址的阻滞和屏蔽作用,从而给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景点交通的贯穿、资金的投入、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景点内部旅游环境的打造、居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走向成熟,制约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如有的景点仅有等级较低的接待设施和餐饮接待设施,严重束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四、如何整合旅游资源,助推遵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县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规划为集休闲度假、会议会展、旅游食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中部旅游集散中心;以枫香镇、鸭溪镇为核心,规划为集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温泉康体养生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等为一体的西部旅游带;以乌江镇、尚嵇镇为核心,规划为集红色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南部旅游集散带;以毛石镇、沙湾镇为核心,规划为集历史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避暑旅游、户外体育运动旅游、农耕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北部旅游带的“一心三带”的旅游规划,将红色游与自然景观、田园游、智慧游融为了一体。推动了遵义县的旅游发展。

第一,将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

遵义县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拥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乌江峡谷乃三峡的姐妹峡谷,风光旖丽,地势险峻。刀靶水后山森林覆盖率高,郁郁葱葱,群山起伏跌宕,很似桃园仙境。三道拐乃红军曾经作战的地方,但现在已经成了交通要道,210国道盘山而上,垂直高差百米有余,加上两边葱郁山体的衬托,更显其壮观和秀丽。苟坝在袅袅炊烟当中能显出山村田园之僻静和祥和,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因此此项措施是资源整合的首选:乌江渡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偏沿河和高峡平湖资源整合;茶山关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乌江峡谷资源整合;楠木渡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天然瀑布、峡谷和地质资源整合;刀靶水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幽深的后山风光和壮观的三道拐风光资源整合;苟坝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风光资源的整合。

第二,将文化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

遵义县的文化旅游资源除长征文化,还包括古播文化、沙滩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悠远深厚的古播文化、以仁为本,以修己为务的沙滩文化、民风淳朴的民族文化塑造了遵义县的精神高地,尚嵇茶山关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古播文化、沙滩文化整合;苟坝景点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整合。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3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红色旅游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不仅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更可以满足他们求知、受教育的需求。

与其它较成熟的旅游产品相比,刚刚起步的红色旅游在开发和管理上仍存在若干制约因素。资源方面,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开发模式单一;体制方面,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受政府决策影响大,缺乏市场机制作用;产品方面,红色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经济方面,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可进入性差。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是文化旅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旅游类型,游客通过参观、游览和体验,传播红色文化,并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国际意义,中国又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最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创造。红色旅游起源于六七十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1998年江西省率先提出了红色旅游口号“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推动红色旅游走向市场。2004年,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工程正式启动,红色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随着《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红色旅游将引来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精品多、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且集中”等特点。这些在革命历程中留下的丰富的革命史迹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红色旅游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珍贵资源。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物建筑的多达127处,归属各省市县级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数量更是众多。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革命精神为主题,同时兼顾区域特点,在全国划分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图1 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分布图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时段性。其客源变化受政治性因素与市场因素影响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则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态势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根据五年、十年、五十年、百年等纪念周期,形成“五年小高潮,十年中高潮,五十年和百年大高潮”的活动规律。

(三)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旅游吸引力是由目的城市对游客产生吸引的各吸引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即广义上所说的旅游资源,它有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的内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是单纯的项目建设,而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定位、项目建设与管理及产品宣传的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策划和安排,不同的景点开发有不同的开发模式。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已形成了以下几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表1)。

三、门头沟景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北京的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包括“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与“北京━保定━西柏坡线”。门头沟景区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相对集中,区域性强。(图2)

图2 门头沟景区红色资源分布图

(一)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司令部旧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1939~1940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兰村一四合院中,共有瓦房10间,保存完好。现辟为陈列馆,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展陈面积48.2平方米。(图3)全部展览资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绍16幅、图表3幅、油画4幅、连环画2组8幅、拓片2张、沙盘1个,实物108件。陈列馆有张兰珠就义遗址、张秀林跳崖遗址、扔地雷遗址和多处抗战时期的防空洞。

(二)王家山惨案旧址

王家山位于斋堂镇,1942年12月12日清晨,日伪军100余人,在赖野、宋福增带领下将48名群众关进房内点燃,除3名妇女和3名儿童逃出外,其余42名群众均被大火烧死。王家山惨案震惊整个平西,制造王家山惨案的罪魁祸首在抗战胜利后受到历史的审判。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双十二惨案”纪念日,王家山村及附近村庄的群众都会到“双十二惨案纪念碑”追悼遇难者的亡灵,寄托哀思(图4)。

(三)沿河城战斗旧址

沿河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部分敌台之间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的防线(图5)。

图3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图4 王家山惨案旧址

图5 沿河城战斗旧址

(四)宛平县抗战烈士纪念碑

1946年7月7日,宛平县政府在斋堂村修建抗战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方形屋檐塔式结构,南面正文额书“豪气长存,英名万古”双色楷书,正中楷书阳文竖刻“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余三面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庄,共记载98村476位烈士(图6)。

图6 宛平县抗战烈士纪念碑

四、门头沟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创新模式: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一)现阶段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困难

门头沟景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困难可概括为“两个不适应,三个不到位”。

“两个不适应”是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省、市、县三级没有相应的机构组织领导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景区的所有权分属为文化、文物、旅游等多个部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到位。因此建议将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归口统一部门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

“三个不到位”是指“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到位、宣传不到位”。全国大部分红色景区还没有红色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等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还未形成,市场开拓缓慢。

(二)红色旅游的创新模式: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红色旅游鲜明的政治性,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休闲旅游”等其它旅游产品整合,扩大产品内涵。“红色中心”是突破口,“整合”是重点,“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把整个模式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来运作。(图7)

图7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

“红色中心”模式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突破口。红色旅游的开发是以政策资源导向为切入点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助力红色中心源的两个力量是来自于政府的“推力”与来自于社会的“拉力”。

从政府的角度看,红色旅游作为独特的载体,可以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发展红色旅游又能促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国家的扶贫政策是相呼应的。因此,就产生了开发红色旅游的政府推力。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宝贵财富的红色精神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能得到心灵的震撼与思想的启迪,这种感染熏陶是无价的,这就产生了红色旅游开发的社会拉力。

政府推力与社会拉力两者的结合,使红色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多元整合”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红色中心对红色资源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红色旅游的发展仅仅依靠红色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必然寻求“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休闲旅游”等的结合,增加参与型旅游项目,扩大产品内涵,实现多色整合。实施多元整合,需要文化内涵、市场导向、区域协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

中心多元整合模式充分结合了资源、市场、文化、政府四大要素,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扩大产品内涵,从单纯的观光功能转向休闲、体验等多功能,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具有典型的资源性特征,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由于大多数红色旅游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发展初期多是政府主导,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对旅游资源进行边游边开发。待产品体系完善之后,则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在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较完善,已形成一定的旅游产品结构和层次,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多地与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呈现多样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的旅游需求。

五、结语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4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许多红色文化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在革命斗争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实事件、革命历史遗迹及纪念地(包括革命圣地、革命根据地和领袖人物故居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开发成旅游产品而开展的旅游活动。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是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向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成为遵义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网络检索与实地调查发现,遵义红色旅游在知名度明显低于其他红色经典景区,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在开发、管理和保护各方面也尚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析,诊断目前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能为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条件

红色资源众多、知名度高是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促进遵义红色旅游发展,文章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个角度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析。

(一)物质文化红色资源

遵义作为一座以红色文化闻名世界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遵义中央办公厅于2004年颁布的《纲要》中,将遵义列为了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在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中遵义就是其中一条,而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中遵义拥有7个。

由表1可以看出,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遵义市市区就有较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又以遵义会议会址最为著名。此外,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革命烈士园陵等旅游景点也是重点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遵义地区所有的红色旅游景点中,都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作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遵义的森林覆盖率达49%,同时遵义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使得遵义红色旅游不存在季节性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表面的感受,而非物质文化资源却能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发,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除了物质文化资源以外,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资源,现今还流传下来的有红色文化故事、诗歌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见表2),给遵义的红色旅游发展增加一定的独特性。

二、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

虽然遵义地区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有了较高的重视,但由于之前或者是特殊时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导致了许多的遗迹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景观破坏非常严重,而有的虽然有一部分还保存完好但也急需修缮,否则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将会面临覆灭的危险,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众多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当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街等保存相对完整。较有特色和意义的赤水市枫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因缺乏修缮和管理破坏已经较为严重。海龙囤遗址已经被破坏面目全非,相关部门于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缮并且对外开放。红三军团司令部如今已不复存在,和杨尚昆旧居已经被改建成民房,这样的破坏程度是已经没有办法进行修缮和重建的。

(二)红色旅游景点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异常的激烈,尤其是第三产业,旅游业是属于第三产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要想较好的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面对的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我国各地的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也越来越五花八门,加之遵义的红色旅游产品非常的单一,这也给遵义的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遵义的发展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这就需要遵义地区在进行红色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地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的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再因地制宜的打造符合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三)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充分了解遵义的客源市场情况,能更有的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及旅游策略的制定。按游客客源地来看,遵义的游客客源地主要以省内游客和川渝地区为主。

如图1所示,遵义地区的游客客源地主要集中于贵州省省内以及临近的重庆和四川等地,其中贵州省内为最主要的客源地,占到所有游客总量的40.9%,其次是重庆占到了31.6%,然后是四川占到13.09%。这与遵义的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宣传力度比较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能够广泛覆盖到更多的地区,所以贵州省内的游客数量是最多的,遵义离重庆比较近,所以重庆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多。所以遵义发展红色旅游,想要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就需要大力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能够对遵义的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三、促进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恰当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保护意识

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根本,只有保护好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才能为该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许多物质红色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非物质文化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阻碍了遵义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针对还没有开发的资源,管理部门与开发商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二者间的关系,对已开发的景点需要做好后期保护工作。同时对当地居民与旅游者应加强相关教育,形成保护资源的良好氛围,促进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遵义红色旅游营销力度

遵义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量大、品位高的优势,但由于旅游发展基础差等因素影响,与其他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相比市场接受度较弱,为扩宽市场占有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加强营销。如依托遵义深厚的酒文化、茶文化在各类博览会对红色旅游进行推介。在“互联网+”时代除了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介遵义红色旅游的相关信息,加强对相关网站的建设或者开发一个app软件,建立与旅游者的无障碍交流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最新信息和旅游指导。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5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近年来的旅游热点,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扶持、规范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总结这几年的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红色旅游概念认识的误区

目前,对红色旅游的界定很多,侧重点均有不同。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这是中国关于红色旅游定义最具权威的界定。总结多年来各地的实践,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容易误导红色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1.红色旅游资源在时间上的定位误区

《纲要》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时间的跨度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而1840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两时段的红色资源及其所承载的红色精神,《纲要》中没有涉及到。然而,这两个时间段中的红色资源及其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是极为丰富的。

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时段,人们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斗争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理应成为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闻名于世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概括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它向世界昭示:我们中国人民要纪念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一时段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红色文化物所承载的事实与精神充分证明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也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也应该是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是一种可供人们吸取历史知识与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红色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红色旅游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和贴近现实时代的人文精神中,有利于增加红色旅游差异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广度,也更有利于将社会的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血脉中,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同时也更有利于的改善和丰富“两课”的教育形式与内容。

2.红色资源创造主体的定位误区

红色资源创造主体应拓展为当代的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目前最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各种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各种进步力量,其历史、事迹及精神所承载纪念地、标志物无疑也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特别值得探讨的是《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没有把抗日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包括在内。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明确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重大、关键作用,也肯定了中国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的作战重大作用。主席提到的抗日“英雄代表人物”和“英雄代表集体”中,都提到了的人物和集体。因此,“红色旅游资源”应该将中国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场的作战重大作用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包括在内,旅游者在其纪念地、标志物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活动也是“红色旅游”活动。这样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扩大红色旅游的吸引范围,有利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广度。

二、红色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认识误区

那种认为“红色旅游”的客源地和目的地均在国内的传统的思维定势是不正确的,直接影响红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出入境红色旅游产品也独具魅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极具潜力的入境红色旅游客源市场

游客都有理想和信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虽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现在还没走出低谷,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但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蒸蒸日上,人类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的阵地还在,外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人还大有人在,他们当中就有人想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的发展,就有人来老区寻根问祖,这都是入境红色旅游的巨大商机。

1999年美国著名的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人类1000年》的精美画册。引人注意的是书中所列的100位人物中,既没有二战英雄罗斯福、邱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然而却给了以双倍的称颂――他既置身于100位人物之中,他所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成为100个事件之一。这种双入选的现象在本书里极少见。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100位人物中惟一选登了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可见,中国的红色精神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至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他们与大陆有着血肉相连的历史,同祖同根,自不必说是入境红色旅游潜在的主体客源。

2.出境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蕴含商机

“红色旅游”并不是单纯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一类旅游线路产品,有着丰富的“红色”内容,从旅游线路产品的角度对“红色旅游”的命题进行产品分析,我们不难从其产品特质上观察到其向出境旅游领域持续发展的潜力。

首先,历史是“红色旅游”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是构成其主体的基本素材,事实上,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从来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国际革命血脉相连,人们熟悉的中国现代史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句话就诠释了这样一种意义,此话的前半句,就完全可以成为“红色旅游”向出境旅游拓展的亮点。

其次,出境红色旅游迎合了人们对历史知识点“溯源寻脉”的心理。进入出境旅游市场的人往往会以一种模糊状态面对目的地和产品选择,一些细微因素才会引起他们兴趣,人们更倾向于线路产品中能有与自己知识点相呼应的地方,能真正引起游客的共鸣与好奇。出境旅游中一大批是中青年,大都接触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与自己受到的教育相呼应的地名、人名出现在行程中,如在德国的旅途中安排马克思的家乡特利尔,比利时的行程中增加布鲁塞尔的天鹅咖啡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法国的旅途中看巴黎公社墙、拉雪兹公墓(《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长眠于此),去俄罗斯参观红场,去莫斯科郊外的列宁住处,去阿芙罗尔号巡洋舰去感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可以触摸的历史和可以凭吊的遗迹,点缀在线路之中,完全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一抹亮色。红色旅游中国化与经典产品国际化,同样具有世界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红色旅游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并且是长期性的,我们的出入境旅游者的数量还不够理想,是与“红色旅游的客源地和目的地均在国内”的传统思维误区有关。

三、红色旅游发展原动力的认识误区

一种错误的认识是认为红色旅游仅仅是政府的一项时政宣传,是一项“政治工程”,是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发展原动力完全取决于政府政策。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这种观点对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上述错误观点使红色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变成是一项纯粹的政治任务,很多红色景区没有做到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常年依赖政府拨款,接待的是免费的政府机关人员,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不齐全,市场化水平不高。其实,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主题旅游形式,它遵循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它离不开政府主导,但如果离开了企业的主体和市场化运作,那么,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奠定的市场基础对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强大的市场需求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原动力。

红色旅游不论是受国家的鼓励、政府的推动,还是受社会媒体的强力宣传,最终必然要受到市场的考验。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必须按需求人群层次、地域层次、质量层次进行组织开发。实现“文件游客”向“市场游客”的转变,“教育参观”向“复合市场”的转变,使旅游发展的外部行政动力转变为内部市场动力。只有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道路,认清市场的需求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才能很好地把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误区

红色旅游具有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一些景区,红色旅游之所以走形变味,是因为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而忽视了其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这种错误行为目前已为人所共知。但在一些地方已步入了另一误区:由于红色旅游具有政治功能,因此很多景区对主题定位过分地强调它的严肃性,而忽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功能,认为为体验功能是一种经济属性,人为地把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严肃性和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功能对立起来,其实二者是统一的。

红色旅游景区的体验型开发,是指顺应体验经济时代潮流,创新性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一种模式。相较于传统型开发模式,体验型开发模式更注重游客的情感需求,强调游客对景区项目的参与,让红色旅游景区“动起来”,通过让游客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切身体验到革命年代的斗争生活等方式,使游客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理解红色精神,“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因此,在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中,应遵循旅游的相关规律和理论,改变传统旅游方式,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发顺应旅游者心理需求,以增加旅游者愉悦为基本导向的体验型景区,就是红色旅游向旅游本质的回归。

对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体验型开发,能够逐渐纠正人们观念中对红色旅游的认识误区,将“说教式”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变为生动的切身体验,人们更乐于接受,这对新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想教育工作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6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红色旅游是遵义市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强阅历的旅游活动”[2]。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作为两种旅游产品,各有优势,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开发出复合型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对促进遵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遵义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先后修缮和开放了乌江渡、故居、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系列纪念馆、红军街、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山烈士陵园等多个重点级红色旅游景点。现已有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即遵义(中心城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泸州市,还形成了一条从重庆――广安――遵义――贵阳的以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纪念地为组合的跨区域的红色旅游经典线。

(二)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乡镇居民纷纷利用农村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与农事体验活动,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如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湄潭县和以“诗乡”而闻名的绥阳县。据统计,遵义市现有乡村旅游景点1500余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重庆游客为主的周边短程旅游市场,遵义首届乡村旅游节就接待重庆游客1000余人,2011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50.07万人次,综合收入15.24亿元。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遵义市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有序的促销。遵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四在农家”项目,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去了诸多实惠,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遵义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可能性

(一)市场共享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红色旅游现有的目标市场是中老年人,而这部分人中有很多也是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从这一点出发,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具有互动发展的可能性。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而乡村旅游由于其休闲放松的功能,主要吸引着大批的都市白领,因此,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可以拓宽两者的客源市场,形成市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优势互补

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能。红色旅游资源多分布在农村,可开发性很强,可以利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例如遵义市桐梓县气候宜人,离重庆市较近,是重庆市民避暑的首选圣地,其乡村旅游已发展得如火如荼,而桐梓县也具有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娄山关战役旧址,还有“小西湖”(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处),大可利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时机来完善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

(三)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雷锋精神”,都贯穿着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文化。而乡村文化是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不管是发展红色旅游还是乡村旅游,都有利于文化传承,因此,这一发展目的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遵义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思路

(一)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

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在推进遵义红色旅游大发展的前景下,把遵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捆绑,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以遵义会议会址和赤水风景区为核心,辐射仁怀、习水、桐梓、遵义县等地区景点,形成遵义多彩的旅游线路。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转变传统的观光游览的模式,例如对于红色旅游景点,要开发出吃红军饭,穿红军衣,唱红军歌,看红电视等项目,而对于同区域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可以开发吃农家饭,住农屋,亲自到农园采摘蔬果等旅游项目。总之,结合当地特色,政府统一规划,两种资源整合开发,促进两者互动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主要包括旅游饭店(宾馆)、旅游交通以及各种供观光游览、文化娱乐等的物质设备。要想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且能留得住游客,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要想通过旅游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就得从“旅游六大要素”着手,所以遵义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首先就是要加强景区景点接待设施建设,完善客源地与景区景点间的交通设施,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并融入区域特色文化修建大型的展览中心以及疗养中心,涵盖住宿、餐饮、休闲、养生、度假、商务、娱乐、购物等一系列内容,把游客留住,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当地政府或分管旅游的部门要定期开办培训班、讲座或选派代表去学校或企业学习专业知识,所有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旅游知识、农业知识、职业道德、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以及普通话甚至是英语的培训,针对经营管理者可以重点进行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更新观念,认清旅游形势,开阔视野,充实头脑,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对服务人员则重点进行服务技能、标准、操作规程等技巧性的培养,参加完培训的管理者或服务人员都要进行统一考核,符合要求的办法从业资格证,并定期对其加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提供标准的旅游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四)全面营销

在传统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的营销手段,进行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全面营销,形成“大市场、大营销”格局。

1.绿色营销。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一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是人们具有绿色消费的需求,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当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质量、清洁的环境、绿色的产品的需要。乡村旅游需求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运用绿色营销手段,要大力完善乡村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提供干净、卫生的餐饮与住宿环境。二是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乡村旅游开发者要对乡村旅游地进行统一规划,对于相关接待设施的建设要与当地环境相融合,使用绿色环保材料,不可破坏当地自然、人文景观。最后,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可再生、无公害绿色产品的开发,为绿色营销提供物质保证。在乡村旅游地进行纯天然、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为游客提供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养生产品。

2.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时间地域限制少、内容详尽且更新快、形象生动、互动性强、反馈迅速、成本低等特点。目前,遵义已建立起乡村旅游的网站,但是红色旅游网站开发不足。因此,可以在乡村旅游网站上链接红色旅游网站。另外,遵义应专门建立起一个遵义红色旅游网站,把遵义的诸多红色旅游资源以及酒店住宿和餐馆饮食等信息进行整理、编辑和到网页上,方便游客自行浏览查看,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他个人的旅游方式和主要消费项目以及消费档次。除此之外,在网页上制作一些在线红色旅游知识竞赛、猜谜语、时令或者专题活动栏目,并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奖活动,增强网站浏览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3.关系营销。在国内大城市建立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主要品牌形象的营销中心,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加大对遵义红色旅游的推介;邀请作家、记者、摄影家等到乡村旅游地对遵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行采风,然后在旅游电视栏目做节目或在主要客源地的大众报刊、旅游杂志上发表作品;遵义地方政府以红色遵义的名义或者遵义红色旅游企业积极参加有益的公益性活动,提升遵义的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9日

一、引言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如下界定:“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精神文化产品,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不仅具有观赏性、休闲性,而且蕴含有政治性、教育性,具有很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三个方面的实质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是既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能力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重大:一是红色旅游已经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方式方法,是当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形式;二是红色旅游正在促进红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落后红色旅游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特色旅游,丰富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内涵。

二、影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目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大类:旅游区、旅游客源市场以及旅行社。

(一)旅游区因素

1、可进入性差。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大多在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受地理条件、财力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不利因素决定了其可进入性差,尤其是地理可进入性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样的交通条件难以满足游客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要求。

2、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很多地区的管理者简单的把红色旅游资源当作经济产业来对待,对资源保护管理不力,缺乏全局观和长远考虑,片面强调眼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和社会效益,导致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

3、距客源市场较远。旅游客源市场一般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及城市,而红色旅游区一般地处偏远山区,而且由于基础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在由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之间流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货币和时间成本。

4、缺乏对资源的整合,产品建设单一。大的方面来说,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各地红色旅游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缺乏对大环境的考虑;小的方面来说,红色旅游资源没有与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仅仅是单独发展,没有形成联动效应。

5、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示手法单调。红色旅游产品多为战争旧址、伟人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等。一个地方虽有多处,但展示手法大多雷同,缺乏游客的参与互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容易让游客产生枯燥的情绪。

6、发展资金不足。红色旅游区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门票,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要按照保本微利原理合理确定。另外,在上述文件中,特别规定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及学生等实行优惠,对残疾人、儿童等实行免票;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景点,应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这当然与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密切相关――红色旅游已成为党和国家开展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这在目前景区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门票来支撑的背景下,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显然是达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而其他的如吃、住、购、娱等方面的收入非常有限,这无形之中制约了旅游区的发展。

(二)客源市场因素。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绊脚石。

1、客源以国内游客为主,国际游客很少。红色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大部分外国游客吸引力不强,表现为红色旅游区与其他类型旅游区(如以黄山为代表的风景名胜旅游区)相比,失去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市场,而且是购买力较强的市场。

2、主要客源来自青少年学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公费旅游的党政机关干部。首先,青少年和老人红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对旅游区、革命先烈的特殊感情,他们给当地红色旅游区的收入贡献是很有限的;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到红色旅游区是顶着红色旅游考察为名,到旅游区吃、喝、住、用基本是免单,这些无疑都给红色旅游区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三)旅行社因素。旅行社的管理服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特殊性。当前参与红色旅游的人主要集中在政府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老红军、老革命等群体,他们有不同于一般游客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具体表现为多样的旅游需要和动机,主要有:接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和革命熏陶、了解革命历史增长历史知识、重温革命记忆、找寻红色记忆。但是有些旅行社没有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这些特殊需要,仍按以往的接待方式和服务内容来接待游客(特别是体现在导游人员的导游词讲解上,导游仍按原来的固定模式记忆、背诵,重娱乐性而轻红色文化),造成部分年轻游客,如儿童、少年由于红色氛围缺失而无法深刻领会红色精神,而部分年纪大的游客,如中老年人,认为讲解空洞、照本宣科、缺乏深度,红色旅游体验贫乏。另外,红色氛围营造的也不够,有的旅游车上播放的电影不是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红色影视作品,却仍然是娱乐歌舞之类。

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增强旅游区的吸引力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进入性水平。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积极争取投资,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由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特殊意义,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加对红色旅游区的经济投入,完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游客不仅进的来、出的去,而且是容易进、容易出。

2、提升旅游区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旅游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旅游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旅游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加强对现有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以满足旅游区的切实需要;二是通过向外招聘新的有经验的管理服务人才来替换现有的不称职的管理服务人员,以此提升整个景区的管理服务质量。

3、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红色旅游可以与其他特种旅游相结合,通过互补发展来开拓市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除了不断深入挖掘自身红色内涵、开发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外,还应注重与周边区域旅游产品的协作,比如乡村游产品、大自然游产品、绿色生态游产品,通过与其他产品的组合、搭配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开拓新的旅游细分市场。

4、红色旅游产品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的红色旅游区由于其所承载的红色事件不同,其所蕴含的红色旅游内涵也不相同。具体到某一特定的红色旅游区,就是要根据其所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与众不同的具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旅游消费从根本上说是文化消费。要加强党史研究,结合红色旅游区特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设计推出对市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另外,红色旅游也要注意从文化观光向体验型文化观光转变,通过游客的参与、体验、升华,提高其对市场的引力,让游客愿意接受、乐于接受。

5、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防止红色旅游产品商品化、异质化。旅游目的地的投资和旅游必然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这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但也有消极的,如投资商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而对旅游区的过度破坏性开发,游客的言谈举止也会对当地居民产生文化冲击,一旦这种过度开发和文化冲击破坏了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那么往后的红色旅游也就很难再继续开展下去了。旅游目的地的政府要主动担当起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重任,在红色旅游开发利用上起舵手作用,引导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开拓、优化旅游市场。深化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目前的红色旅游市场主要是由老一辈革命家、青少年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其旅游动机多样――老一辈革命家多是源于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情感,或故地重游、或寻找革命记忆;青少年多是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政府事业单位更是将红色旅游看成是党员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独特的旅游动机,使红色旅游较之普通旅游,对某些特定的旅游市场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萎缩,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红色旅游区的经济贡献有限,因此必须深化市场细分,开拓新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也越来越被世界所了解,对中国红色历史感兴趣的外国人也在逐渐增多,因此红色旅游区也要试着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开发,使红色旅游市场多样化。

(三)发挥旅行社的龙头作用。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者的特殊需要。首先,红色旅游的定价不宜太高,这当然是与以老人和青少年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相联系的;其次,红色旅游要营造特殊的红色气氛。比如,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开往旅游区的大巴上播放娱乐歌舞片,而应该播放一些与此次红色之旅有关联的红色影视,为之后的红色之旅创造出足够的气氛。同时,旅行社给旅游者安排的宾馆以及饭菜也要有点红色气息;再次,旅行社导游的导游词要有特殊的要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巴巴的讲解一个景点,而应该更多的带上对那个年代特殊的感情在里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R].2004.12.

[2]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6.

[3]张群,刘建平等.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

[4]蔡志明.在楚州举行的红色旅游与发展论坛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应以“红”带“绿”[N].新华日报,2005.11.

[5]段迎豪,余炳炎等.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旅游报,2005.8.

[6]彭宇.红色旅游也要可持续发展[J].中国旅游报,2004.10.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8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09-02

在社会进步和日益都市化的今天,自然和社会、健康体魄与饱满精神的联系的社会需要、时代的要求。户外运动它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会休闲性体育项目,朋友们在户外都可以尽情参与、相互交流,共享人生,并在户外运动的同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1 贵州省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1.1 独特的旅游资源。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中南部有雷公山,东北境有梵净山,西部高耸乌蒙山脉。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绮丽,山石、水景、洞穴、林木风姿独特,是迷人的天然“公园省”。有黄果树、龙宫、红枫湖、织金洞、舞阳河、荔波漳江、赤水、马岭河峡谷等8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花溪等40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梵净山原始森林、茂兰喀什特原始森林、赤水桫椤、习水原始森林和威宁草海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可以为中外游客提供极为丰富的户外旅游方式,如野营、登山、攀岩、漂流、探险、游钓等。

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独特,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相结合,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户外运动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独特且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贵州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黔北遵义更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和军事战略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遍及全省。红军长征期间,为贵州遵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军的革命活动遍及贵州省68县(市、区),是召开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会议的所在地,是强渡乌江、娄山关、四渡赤水等重要战役的组织地。据统计,贵州共有红色旅游景点160余处,具有可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景点50多处。

红色旅游在贵州发展至今,已形成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批著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并成为国家A 级旅游景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把户外运动融入红色旅游当中,使旅游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对人民群众进行再一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红色旅游与户外运动合而为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

1.3 独具特色的贵州户外旅游。贵州省山地资源丰富,贵州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峰林、峡谷、天坑、石林、溶洞、湖泊遍布全省。同时,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有300-330天可进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是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

贵州省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资源,依托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了许多大型户外体育旅游赛事,如全国山地运动会、国际漂流赛、亚洲越野跑比赛、贵州紫云格凸山地极限挑战赛、六盘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遵义娄山关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荔波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兴义万峰林野钓及户外运动节等各具特色的户外赛事。

贵州目前拥有贵州登山协会、遵义登山协会、起点户外、优山美地户外等十余家户外俱乐部,其中起点户外、优山美地户外两家为全国十佳户外俱乐部。有贵州户外论坛网、贵州起点户外网、贵州山水户外网、贵州骑行户外网、贵州驴友之家等宣传网站。对贵州户外旅游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贵州围绕建成“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目标和“推出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休闲产品”的要求,为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的结合,提出了大力开展山地运动,打造山地运动品牌赛事的重要举措。但由于贵州山地运动开展时间短,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宣传层次不够深入,赛事水平和知名度有待提高。如参加户外运动群体的危险意识不高、户外运动组织机构缺乏资质、户外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打造地区性户外品牌意识不高等。唯有立足实际,找准差异,打造赛事品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黔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黔北红色旅游区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其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是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的。红军长征期间,为遵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故居、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余庆回龙场战斗遗址等。由于黔北地处西南山区,属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崎岖;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湿润,为生态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如赤水风景名胜区的十丈洞瀑布、四洞沟瀑布、桫椤部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绥有中华第一长洞的双河溶洞,地球同纬度仅存的绿色宝库宽阔水原始森林,还有被誉为“贵州地质博物馆”的喀斯特景区红果树,以及露营者天堂、原生态结构的峡谷景区观音岩;遵义县云门囤景区;余庆构皮滩峡谷景区;湄潭县天门峡景区,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些景区的具有共同特点:河谷跌宏、溪流湍急、河湾静溢、山高水青、森林茂密,景色秀丽、风韵无穷,集洞、林、山、水于一地,发展户外旅游得天独厚。

3 利用黔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户外运动

3.1 合理开展户外运动赛事,开发红色文化户外运动场所。中国贵州・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及娄山关战斗遗址的盘山公路山地自行车公路赛成功的举办,为黔北开发红色文化户外运动场所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绥阳县枧坝镇观音岩风景区根据户外运动的特点,现已打造出集露营、山地自行车、攀岩、拓展训练为一体的户外运动场所。还应根据黔北独有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在赤水河流域及大乌江流域开发适合漂流的户外运动场所;在宽阔水原始森林、习水国家森林公园、平挑原始森林景区开发适合定向越野的赛道;在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四洞沟瀑布等原始森林开发适合野外生存的基地等。也可充分利用黔北地区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建立一系列的红色户外运动基地。例如建立红色户外旅游基地、红色拓展训练基地、高校红色军事训练基地等。这些符合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每年组织的定向运动、拓展训练、攀岩、漂流等相当数量的户外运动赛事的要求。

3.2 抓住政府对红色旅游扶持的机遇,争取户外运动及红色旅游的双赢。200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的颁布为黔北红色旅游迅猛发展增添了推动力。遵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确定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近年来,遵义红色旅游快速发展,2003―2006年全市累计接待旅客12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4.85亿元,年均增长46.8%和72.3%,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占总量的40.5%和38.5%,旅游从业人员从3万余人发展到10万余人。红色旅游已成为遵义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不仅发展势头强劲,而且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精心培育旅游产业,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此前景下当地体育局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借此把红色户外运动打造成一个品牌,一个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有力因素。使其因为红色户外运动,名扬全国甚至全世界,而户外运动也因有了这块红色热土更加受到大家的喜爱。

3.3 利用户外赛事品牌打造户外运动旅游市场。借遵义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长征文化、绿色生态、国酒文化、地域文化四大旅游品牌的机遇,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发户外运动的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甚至可以运用影视、歌曲、互联网等多种先进有效的宣传形式,提高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增强户外运动旅游宣传实效。对于当前正在开展中国贵州・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及娄山关战斗遗址的盘山公路山地自行车公路赛的各种户外运动旅游项目,要立足办出规模和影响力,以期创办出红色旅游特色,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户外运动传达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3.4 注重户外运动专业人员培养,建立完善的后勤配套设施。由于户外运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各个项目对场地设施及运动技巧的要求都非常高,且参与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开展户外运动既要精通旅游业务,更要精通户外运动的安全知识、风险防范和急救技能。目前,贵州高校仅有贵阳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针对这一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如攀岩、拓展、漂流、定向越野等项目。

贵州省户外运动旅游救援中心、救援保障体系及户外运动专项保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让从事户外运动旅游的参与者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4 结语

黔北的红色旅游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一个辉煌时期,绥阳县观音岩景区着力打造的“洞、林、山、水,乡村旅游生态发展”的品牌,正成为黔北红色旅游文化与户外运动有机结合的典范。但在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建设更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不仅要做到能承接日益攀升的客流量,也能承办各种民间活动及各种级别的户外运动赛事。

在实现黔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户外运动开发利用的关系,使黔北地区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和后天的红色文化特色,具备发展红色户外运动的自身优势。并要继续深化黔北的生态体育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遵义,魅力遵义”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致力搭建营销平台、拓展全市旅游业向纵向发展,促进旅游地产、景区景点部级发展,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全面推行旅游产业化和标准化,共创红色旅游资源与户外运动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洁.利用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展户外运动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36.

[2] 唐兴国.加快贵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05).

[3] 钟金贵,杨娟,余昊等.遵义红色旅游转型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9

一、引言

红色旅游是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并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重要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等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就来到西柏坡考察革命文化,重温革命精神。而后,全国掀起了“弘扬红色文化,重温革命精神”的高潮。红色旅游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和娱乐观赏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红色旅游兼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红安县是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的大别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本文以红安县为例,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以期能促进其发展。

二、红安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红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的龙头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区内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众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2004年8月,湖北省委决定,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将改造红安烈士陵园、建设红安干部教育学院、发掘红安精神作为目前基地建设的三大重点。

(一)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保护良好。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重大事件纪念地、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地址、伟人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并且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其中许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湖北居于前列,部分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和特色旅游景点。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保存完好,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革命历史风貌,如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旧址群现如今已成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有利于开发。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体现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目前正在修建红安通往武汉市的一级公路,预计通车后与武汉市的车程仅为45分钟),易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态势。红色旅游资源主题线索明显,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综合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红安作为黄冈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红安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处获此殊荣的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二)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

1、各红色旅游景区未能形成红色旅游产品链。红安及其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在红色旅游景区(点)之间、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如在红安县内,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以及天台山、九焰山等多处绿色旅游景区(点),在市内旅游线路安排、城市休闲设施建设上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连线成片、合理分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整体开发思路。此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拥有部级森林公园,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区,然而该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与核心绿色景区的连接道路状况均较差。在旅游线路组织上没有统筹考虑,还未形成整体或区段产品联合的态势。

2、景区道路、环境、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比较差。由于红安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不配套,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现状较差,路面破损严重,年久失修,无排水、防洪设施,步游道及台阶部分毁损。部分文物产权尚属居民私有,特别是旧址群类景区,非文物建筑夹杂在文物建筑中。一些旧址建筑物外立面效果参差不齐、风格各异,大大影响和破坏了文物的整体环境,还有部分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重影响景区(点)旅游形象,环境等均需要进行大力整治。缺乏现代旅游人性化服务设施;缺乏相应配套的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系列旅游产品。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景区内供水、供电等线路老化,没有建设游客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大部分景区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

3、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红安县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陈列展示设备及方式单一落后。多数景区(点)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项目,表现手段单调,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多数现有陵园只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展示方式和手段陈旧,解说系统、宣传、展示内容单调,展示设备落后,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4、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相应的职业培训。一些景区(点)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手法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游客的各种特殊需求。目前,在景区内缺少从事旅游纪念品出售的从业人员。部分景区(点)的讲解员普通话不过关,甚至用方言讲解,让游客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兴趣;有些对革命历史意义的解释、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感染游客,深入人心。

(三)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府大力支持,领导十分重视,政策措施到位。新时代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国家准备用50亿资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交通部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倾斜,这将有效解决革命老区普遍存在的道路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改善可进入性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现已完成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着手编制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这些都将为红安县发展红色旅游带来良好的机遇。

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湖北中心集散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省市人口众多,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红安独特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吸引物及文化内涵等均对周边省市目标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湖北省拥有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出城交通便捷、城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上升,潜在客源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且,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季节性不明显,市场比较稳定。

3、本地居民参与发展红色旅游。老区人民渴望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致富,所以参与发展红色旅游的愿望强烈,对发展红色旅游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旅游开发地区障碍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推动,将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成立了地方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确保红色旅游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本地红色旅游事业发展。

(四)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自全国刮起“红色旅游”之风后,井冈山、延安、韶山、瑞金、西柏坡五处成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红色旅游胜地。这五个目的地由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历史事件或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遵义、百色、太行山、狼牙山等地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得我国红色旅游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必然导致红色旅游各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湖北省内与红安类似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市县也有很多,如武汉市、洪湖等地都有很多有名的红色旅游项目。红安发展红色旅游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著名的红色景区展开竞争,所以外部环境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这些老牌景区的竞争。虽然《纲要》中提出要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仅有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涉及红安,但仍将会面临其他临近省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激烈挑战。

2、红色旅游者旅游“偏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从当前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可以看出,红色旅游有其特定的市场群体,其主要的客源市场来自于各党政机关职工、各单位员工和各学校师生员工,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而组织的旅游团队。所以,红色旅游的客源有其独特性。当前大多数旅游者是由政府及单位组织,而当公费红色旅游热潮渐渐消退的时候,能否继续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继续保持这一“偏好”将会成为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即在制度及消费方式转变后,能否使旅游者认识到本地红色旅游的价值,并且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能否取得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的挑战。国家关于旅游政策的制定和颁布、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湖北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等等,都会给红安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发展红色旅游,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有重点地投入资金开发项目,能否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为红色旅游区提供发展动力和建设保障,这对红安红色旅游区的建设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永乐.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7(1).

2、刘东舜.红色旅游的“冷”思考[j].瞭望新闻周刊,2005(21).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0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史册中的一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及营销现状概况。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简介。

1.以百色市为中心的右江流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市为中心的桂西右江流域地区,能够成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单体红色旅游资源就达53处。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右江区、乐业、凌云、田阳、田东、平果、靖西、那坡等地区,其中包括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等景点。 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主要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于红水河中上游的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天峨等县,共20多处。主要有东兰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烈士墓、韦拔群纪念馆、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巴马瑶族自治县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河池市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金城江革命烈士陵园、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共右江地委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天峨县拉号岩等景点。 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流域红色旅游区。左江流域红色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以龙州、靖西、大新等地分布较多,共10多处,包括龙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八军狙击战场旧址、龙州起义标语,靖西县红八军攻城遗址、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培训班旧址(1934)等景点。 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央红军长征文物和红七军过桂北文物遗址为主,红色旅游资源共60多处。主要有:兴安县的界首红军堂、华江千家寺标语楼、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老山界、光华铺烈士陵园、界首红军烈士墓;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坪红军楼、审敌堂、太平村红军洞、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潘寨红军桥、光明岩红军标语、龙坪红军军委旧址;灌阳县的文市、水车红军标语、新坪狙击战战场旧址、红七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全州县红七军前委会旧址、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易荡平烈士墓、资源县凤水村红军标语,等等。

(二)广西红色旅游营销现状。

自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以来,广西先后印发实施了《2005—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写了《广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红色旅游市县也编制了各自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几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已成为我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广西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红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线成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广西已基本构建“两个红色旅游中心、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和布局。两个中心是以百色市和桂林市为中心,建设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和“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区,充分发挥百色市和桂林市作为广西发展红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两条精品线路是“邓小平足迹之旅”(南宁—崇左—龙州—靖西—田东—百色—乐业—凤山—巴马—东兰—河池—南宁)和“重走红军长征路”(桂林—兴安—灌阳—全州—资源—龙胜—桂林)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是依托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和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伟人足迹”、“长征之旅”

[1] [2] [3] [4] 

和“抗战文化”三大红色旅游主题。

重点培育发展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主导和带动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桂北红色旅游区、南宁红色旅游区、桂东红色旅游区,重点加强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和桂北红色旅游区三大红色旅游区建设。围绕红色旅游品牌和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完善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科学保护和深度开发以下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百色起义纪念地(馆、碑、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会师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经正书院,田东百谷红军村,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地及碑园,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截至年月底,广西共接待红色旅游人数近 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亿元,红色旅游发展年来直接就业人数近 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 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广西红色旅游营销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府热,企业冷。由于国家重视旅游对地方形象及财政税收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县、市多掀起红色旅游经济热。但是红色景区及相关旅行社大多数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或多头管理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思想,其作为也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媒体热,民众冷。尽管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报道,但游客旅游首选的仍然是具有“绿”、“古”、“奇”、“险”等的休闲、观光旅游。三是游客多,效益少。有些景区的游客多,但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参与,尤其是活动项目策划不够,游客逗留的时间短,加之其他娱乐、休闲设施跟不上,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节庆活动多,常规营销少。个别地方为了促销,花费不少资金举办多种推介会、纪念日或会馆落成日等节庆活动,但在产品宣传、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常规营销活动较少,因而出现忽热忽冷、冷热不均等现象,当地经济状况也未得到较大改观。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固然与资源优势差异、区位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基于市场细分和市场行为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二、广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

(一)地理细分。

广西红色旅游因资源类型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客源市场细分为区内、区外和海外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拟为区内市场,居于首要地位的重点市场,首先是景点所在地及周边地、市、县。二级市场是居其次地位的开拓市场,主要是区外市场,即与广西红色旅游有历史、地域关联的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和经济发达的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三级市场又称机会市场,主要为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市场,包括革命先烈后代、科学考察旅游团及回广西祭拜的老兵及其亲属、想了解那段历史的国际友人,这是广西红色旅游的重要特色,应继续巩固这一市场。

(二)人口细分。

在性别构成比例方面,以发展男性市场为主,女性市场为潜在市场。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市场需求十分稳定,学校把红色旅游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因而成为红色旅游的市场主体;中青年市场由于这一群体具有精力充沛、收入稳定、消费限制条件少等优势,是进行市场开拓的重点领域;老年市场也不能忽视,老年人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欲望高,出游可能性很大。从知识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专业修学旅游者和知识层旅游群体,作为一种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能够为大多数知识层游客所接受,但由于目前对红色文化核心价值挖掘不深,因而专业修学旅游者比例不高,中高学历的知识层旅游群体为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主流。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1

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贵州红色资源遍布贵州高原,其最大的特点是红色资源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交相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从1930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8县(市、区),建立了黔东、黔北、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红色政权,留下了无数革命遗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既有各种会议会址,又有无数战斗遗址,既有老革命家的故居,又有烈士陵园,既有烈士就义的集中营,也有囚禁爱国将领的监狱……,贵州的革命故事英勇神奇,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赋予了贵州红色资源极高的精神文化特质。经过多年建设、修缮和整合,贵州境内红色遗址已初具规模,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桐梓县娄山关景区、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瓮安县-余庆-息烽乌江景区、黔东南州黎平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安顺王若飞故居等,形式多样的各种纪念场馆、历史遗存和革命故事是贵州的红色文化优势所在,也使得贵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使贵州成为后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和基地,众多的红色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贵州经济建设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红色资源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资源在新时期掀起了一股红色文化热潮,“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①我们知道任何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都一定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它们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因此它们的珍贵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保护珍贵的红色资源,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相继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省市也公布了自己地方的文物保护单位。“红色资源”产生于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年代。那个年代是腥风血雨、硝烟弥漫、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年代,这样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要了解当年的革命斗争历史,革命遗址和文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近几年在一些只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地方,许多历史遗迹遭到破坏。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但是对历史遗址和文物的破坏,也是对历史的犯罪。因此,我们要将保护,维修,扩充“红色资源”遗址作为一项坚定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在健康推进和发展,毋庸讳言,在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弄虚作假、等道德沦丧的不良及丑恶现象也不断爆出,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正确塑造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是政治思想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作用。各地的图书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命先烈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为了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和继承的。“红色资源”的文物、遗址是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替代的资料和教材。

在我们建设、修缮和保护“红色资源”遗址、文物的同时,还要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红色旅游这篇大文章。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改革开放前,一直以纯粹的政治接待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建设旅游设施,红色旅游摆脱了政治接待的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旅游局明确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依托特殊的文物遗存资源,为我国人民提供了一种崭新休闲娱乐方式。红色旅游,不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开发利用贵州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贵州,特别是遵义在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保存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最大的“红色资源”品牌。以至于以前有人不知有贵州而知有遵义的笑话。围绕着遵义会议,还有一大批当年党中央和红军活动和战斗遗址。这对于建设展示“红色资源”的场馆十分有利。这些年来,贵州在开发红色资源方面,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不少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看不到红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地势崎岖不平,气候起伏不定,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都比较多,历史上就是贫困地区。经济的不发达影响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缓慢。因此贵州及遵义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在全国都处于落后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旅游的发展。第二,多样并举才是开发红色资源的方向和手段。遵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和名气并不低于同样是革命圣地的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其所以在红色旅游方面不及前几位者,还在于旅游产品单一,只关注遵义会议为主的红色资源开发,而忽略了对自然风景、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利用形式单一,大大降低“红色资源”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第三,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还缺乏系统规划、综合利用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比如在“红色资源”丰富的遵义地区,各个县城都拥有不同的旅游资源,如风光迤逦的自然风景、风情万种的民俗民风、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这些资源丰富多彩,但又散布于崇山峻岭之中,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挖掘和整合,有步骤的建设和引导,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做到统一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以致一些地方或者各行其是而混乱无序;或者无力开发而闲置浪费,甚至荒废消失。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整合能力,极易使红色资源因岁月的逝去而被淹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借“红色旅游”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措施

尽管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但首先,具有丰富红色文化和资源就是一大优势,这种优势是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然需求,热爱旅游、喜欢旅游已是一种潮流。这就为近几年兴起的“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各地政府应切实利用这个大好机遇,落实各项措施,开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

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早在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近几年,遵义市委市政府正努力打造以“转折之城,会议之都”为口号的遵义红色文化旅游。遵义赤水市与其他省联合申报的丹霞地貌也已进合国“自然遗产”目录,借此贵州遵义名声大噪,也为遵义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为此,遵义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做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遵义在全国甚至世界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建设投入,改善、兴建旅游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这些年来,遵义市加强了红军战斗遗址的开发、开放和利用,扩大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范围,修缮了红花岗红军烈士陵园,建成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和娄山关战斗遗址。2012年、2013年遵义市和贵州省政府,规划投资55亿,在未来5到15年建成“苟坝红色旅游景区”和“娄山关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和经典景区。遵义市政府还积极组织专家力量,走访老红军、老干部,收集、补充了大量回忆录,挖掘、整理了大批革命文物。在历史遗址和纪念场馆安装了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使参观者能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中国红军在遵义的革命斗争历史,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枯燥和平直的说教,而是借助现代技术进行生动的讲解和立体的再现,犹如身临其境,所以更具说服力和接受性。

其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综合利用贵州各种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贵州旅游的最大特征是红色资源与自然绿色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交相融合,比如,以绥阳双河溶洞为主的卡斯特溶洞资源;以道真大沙河和绥阳宽阔水为主的原始森林资源,在遵义道真、务川、湄潭等地广泛流传的,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学术界、艺术界称为“中国原始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的傩文化、傩戏,各种自然人文景观不胜枚举,这些资源或比邻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或融入红色旅游景区,为打造形式多样、具有地方色彩的旅游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2013年遵义市拟建的“娄山关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依托娄山关红色教育基地为基础,具有山地观光、户外运动体验、休闲、避暑、度假等功能的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区;2012年遵义县规划的“苟坝红色旅游景区”,也是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开发带动生态游、保健度假游和民族风情游的综合项目。贵州省各级政府还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整合资源、宣传推介,共同打造红色旅游与都市旅游、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交相辉映的精品热点旅游线路。随着一批高品质项目的建设,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各级政府的合理规划与科学决策下,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既做活了旅游市场,又使游客在参与游乐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还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积极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贵州是一个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发挥红色文化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课题,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时代,血雨腥风、艰苦奋斗的战争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不能流于形式,要让他们珍惜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首先应该加强革命历史的教育与传播,普及红色文化知识,让我们的青少年能够如数家珍般的熟悉发生在贵州的革命故事,在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故事中去领略革命先辈的精神信仰,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红色旅游服务和宣传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景点与场馆就说人员服务水平。加大文学艺术创作产品的生产力度,培养本土的文学艺术家,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红色资源”做大、做活,做得色彩斑斓绚丽,在给人深刻教育的同时,也更具有观赏性娱悦性。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2

湖北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人民武装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地,培养治党治军治国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居于前列。目前,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快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意识是当务之急。

一、湖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湖北红色旅游资源点多面广,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位极高,经典景区相对集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二七风暴、国共合作、八七会议、黄麻起义等,还有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家首批公布的一百个经典红色景区,在湖北省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汉市、大别山和洪湖周边。在国家打造精品红色旅游景区政策的激励下,各地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多层次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使湖北的红色旅游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湖北红色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经过多年开发或近年来开发力度较大,发展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形成红色旅游热点的景区。如“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是红安旅游的主打口号,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安走出了223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曾经每3个红军指战员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一人来自红安,14万红安儿女奉献了生命。红安也得到了令人景仰的“中国将军第一县”的美誉。近年来,红安县6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一个将军故居的保护和修缮,由于措施得力,使这些红色文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红安拥有太多的政策和人文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将军故里的氛围已经形成。近年来瞻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逐年递增,湖北省干部培训学院“红安学院”也已在这里兴建。第二类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景区具有接待条件,尤其是近两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这些景区形成了较大的接待量。在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当中,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纪念馆内一般都存有大量的文物和资料,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红色旅游的兴起和“党员保鲜”教育的开展,使这一类的景区近两年接待了大量的游客,显得异常火爆。第三类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事件的红色纪念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历史遗迹基本荡然无存,基础设施欠缺,目前不具备接待游人的条件。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通过红色旅游的发展,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级水平,进一步开发利用还任重道远。

二、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各自为政,分散开发

湖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零星分布态势,集中度不高,这本身就为深度开发带来了困难。而各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各自为政,缺乏资源的整合,更谈不上整体规划,使得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到处都有动作,却缺乏大手笔。

2.开发水平低,尚未形成品牌

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多处于打个围墙围栏,派人收取门票的初级开发水平。有种认识上的误区,在很广的范围里流行:如果把红色旅游资源办成旅游景点,能收门票能够创收,就是开发。而在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成景点时,却往往忽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更谈不上在保护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加大投入了。

3.红色文化氛围渲染不够

红色旅游景区,所渲染的红色文化氛围是不够的。表现在:大多景点空建筑,少文物,陈列形式单一,多“一块牌子一张纸”;多静态,少动态,没有借助电子音像、现场戏剧歌舞等动态形式,把革命战争的场景显现出来;游客多被动,少主动,缺少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产品。

4.红色旅游特色产品开发亟待加强

绝大多数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不仅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就连游客们基本的旅游购买需求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更别提利用红色旅游信息,开发出独具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产品了。

三、开发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

1.统筹规划,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组织力量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全面清查,在摸清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充分挖掘开发潜力,发挥整体优势。尤其要千方百计注重对红安、麻城、洪湖、阳新、鹤峰、大悟等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充分发挥黄麻起义、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中原突围等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遗址遗迹在全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牵头带动作用,并以此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2.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与一般旅游项目比较,红色旅游更加强调资源的社会效益,注重突出政治宣传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而红色文化是经典景区之根,是红色旅游之魂,是红色旅游生命力之所在,其震憾力强弱与吸引力大小决定和影响其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努力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求真务实,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增显文化魅力,以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促进湖北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作为荆楚文化体系之一,构成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支撑和产业体系。要立足湖北自身特色,尽快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不断推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精品力作,带动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全国,以“将军摇篮”“红旗不倒”“历史转折”等发生在湖北的重大历史题材为背景,组织创作一批有份量、有影响、有深度、有感召力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形成最具优势的文化名品和精品项目,提升湖北红色文化的扩张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发展湖北省的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效应。

3.资源保护力度,提升开发档次

红色旅游资源中包含着沉甸甸的历史,更融入了无数先烈的生命和鲜血。随着时光的推移,若不注重保护,一些红色旅游资源会因自然老化而消失,或因人的活动而破坏,部分无序开发也可能为红色旅游资源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一些口耳相传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若不及时整理,可能将永远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清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信息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尽量还原历史原貌,及时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注意收集、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增强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因此,要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结合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及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以提升开发档次和水平。只有将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才能逐一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现持续发展。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洪湖市,根据电影《洪湖赤卫队》和《洪湖水浪打浪》打造的《洪湖赤卫队实景演出》至今已接待游客240多万人次,实现了绿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双结合。要加强对红色旅游开发区域的指导和协调,严格控制相同主题和内容的开发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加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开发效益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要搞好旅游资源产品本身的开发利用,又要搞好服务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系列服务产品的开发,还要注意衍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增加旅游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中,尤其缺乏衍生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对黄麻起义系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编印售卖介绍革命历史及相关人物传记书籍,制作将军像章塑像,开发旅游纪念章。要注意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及生活用品,融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通过二者形式到内容的叠加,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实用功能,扩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范围,从而达到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效益的目的。

5.吸引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开发经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