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五步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8 08:18:38

课堂教学五步法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1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 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教师教学用书》中已阐述一清二楚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 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 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堂灌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就匆匆进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2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地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002

教有方法,却又教无定法。这是同行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所谓教有方法,指的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原则。教无定法,指的是课堂上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在严格遵循课堂教学最一般最基本的原则、模式的前提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去设计较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的话,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活力。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五步法”教学,效果是较好的,在此借以抛砖引玉,望行家不吝赐教。

所谓“五步教学法”,是指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按照“导入―自学―评价―探究―提升”五个步骤实施教与学的活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五步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步:导入

导入是教师进入课堂时必不可少的引入课题的步骤。常言道: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它的“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当然,导入的设计自然是多样的,有的可从历史典故方面导入,有的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导入,有的可从校园生活方面导入,有的可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方面导入,有的可从上一堂课的知识点方面导入,有的可从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方面导入,等等。无论是语言导入还是音频视频导入,只要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导入,我认为都是可以的。例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刚才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两个青年妇女正在吵架。甲妇说,乙妇家阳台里的景观树妨碍了她晾晒婴儿衣服了。大家知道乙妇家的‘景观树’是如何‘妨碍’甲妇晾晒衣服的吗?另外,你们知道教室里靠窗户的同学为什么要时不时地或升或降窗帘吗?”因为这样的导入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一课的知识能立竿见影地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课堂的互动、探究便可顺水推舟了。

第二步:自学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学生的成绩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我深有同感。历史也已证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引”、“导”、“评”、“控”,语言必须少而精,这与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是不谋而合的。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个别难题或个别“困难”学生适当地做一些暗示和引导,学生是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引导和控制好目标达成的技巧和方法。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体和主角,在教师的引导和帮扶中完成“学”的目标,即“自主”学习。可以说,学生的自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符合当下关于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重视互动与探究的课改要求的。如前所述,导入后便可乘着学生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完成目说耐揪丁⒓记伞⒎椒ǖ取Q生通过自学、互动后很快就能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要点脉络梳理出来了:

第三步:评价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在各自的自学过程中,其达成教学目标的路径是有差异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好的方法技巧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不足的或不太理想的加以纠正和引导。这样一来,不出几次课,学生就形成了自觉自学和自纠的良好习惯。

第四步:探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好课本上出现的基础知识点、原理、规律外,还要通过课本中的原理规律去寻找问题、挖掘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根据大家提出的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尽情互动,认真地开展探究。本课中,学生们将知识脉络梳理完后,会自觉地对课本习题开展探究。如课本第19页“读图思考”,学生通过对a、b、c三幅光照图的判读比较和分析归纳,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对“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极昼、极夜地区的变化规律”等都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回归线与极圈线有什么关系?回归线的位置是否固定不变?如果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或变小,五带的位置范围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对相应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南、北极圈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是否一样?为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来解决,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探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4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逐步地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结合我这几年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拓展洋思教学模式,尝试五步教学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在此,谈谈具体做法。

第一步,恰当创设情境,合理导入课题

一节课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轻松愉快地进入情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并能长期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入新课,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入型。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来引入新课。

(2)实验导入型。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实验作为引入环节,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本节课开个好头。

(3)开门见山型。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直接点出课题,揭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4)承上启下型。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前启后导入新课,或者结合上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他们可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保证,也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

在学习目标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摸得着、够得到,分层次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出示学习目标或探究活动要求,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在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学生独立学习模式,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巡视、督查,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并掌握学生自学中的困惑。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取得实效。

第三步,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升华

这一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环节,主要形式是老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检查,学生作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的、懂的,基本不讲。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初中,生源质量差,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对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学中的困惑,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讨论等形式,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更正错误,寻求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力争做到让学生“解惑”。这一环节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对优等生也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拔高性的教学,所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求老师要对课标、教材吃透,对学生自学情况完全掌握。

第四步,小结归纳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小结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课堂小结,可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浓缩提炼,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结环节中,新课教学中一般采取总结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章节复习中,我一般采用网络结构式,将教学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第五步,检测学习效果,获得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68-01

五步教学法以整体、系统、动态的观点处理好课标、教材、教师和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开展模仿性尝试和探究性尝试活动,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法。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制订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的进度和方法,把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及时进行归纳小结,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念结合起来。

一、提出目标

目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香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教学法。教师在每堂课之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好当堂课的目标要求,它主要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德育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做到“三位一体”。

二、指导自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独立阅读能力、抽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这种教学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线,而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自学的结构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训练。

三、探究创新

1、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以教师为“榜样”,照教师的“想”,照教师的“做”,照教师的“说”,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其合理不合理,都是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愿望、兴趣、思维、意志,使学生完全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才能,使原本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严重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

发展,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世纪之初,学校教育面临着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自已的神圣使命,改变传统的、阵旧的教育观念,坚决

摒弃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错误作法,自觉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的开发。

2、突破旧的教学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活泼、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的“创新”往往源于其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源于其一定的新体验和新探索。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和首长(我说了算)。师生关系是使命与服从的关系,使得学生的思维总是束缚在教师的思维框框之内,很难有所创新。

3、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1)重视个性培养。(2)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3)开展模仿教学。

4、改革旧的考试制度

(1)改革旧的考试制度。(2)废除百分制。

四、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是在完成作业、实验操作、改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系统性的知识技能。小结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依据板书进行知识点的再现与深化,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系统与方法、数学思想的提炼,还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补充中完成本堂课的小结。不管是采用哪种形式的小结,教师“言简意概时的总结都是不可或缺的。数学课堂的小结应该包括:知识的小结、与前面所学知识的关系小结、数学思想的提炼、结构特征的提炼、审题要素的提炼、结表达方式的提炼等。

五、变式训练

依据本节课和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变式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借此来了解和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数学课的变式训练是指与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在解题思路、方法上都不同(不符合常规),但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答的题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法就是要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突出体现初中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使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6

1.准备练习

数学的新旧知识连贯性很强,在新授之前,教师应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准备性的练习进行铺垫。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的准备性练习,增强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发生在新知识的讲授或者探究之后,恰当合理地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要注意基础性和变式练习的结合,做到练习题目的分层,如改变题目数量呈现分层、改变题目条件呈现分层。

3.综合练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指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控制论认为,课堂教学的进程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控制的过程,教学活动只有通过适当的调控,才能保证练习活动正确而有序地进行。只有通过评价,教师才能获悉练习实施的效果,从而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重新调整教学的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学生如果忽视或不及时反馈,给予教师错误的信息,会使学习的包袱越积越沉,越来越讨厌学习,最终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等都需要通过练习反馈给教师,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或调整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依据。

我校在采取多元评价时注重了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课学生知识达成情况、小组互助学习情况、学生个人收获与发展情况。

1.评价学生知识达成情况

对于这方面的评价,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比较好。教师根据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要求,提前编写好练习题。学生在前期学习、练习的基础上,限时完成练习题,此时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不能讨论、询问。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课后批阅,下节课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再巩固、再提高。学生的检测成绩,可以记录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档案中。

2.评价小组互助学习情况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划分好的小组,随时记录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好以分数形式呈现。关于各组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可以是教师提前在黑板上写好小组名称,随时记录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是安排专门的学生记录,也可以是由各小组自己记录,写在统一的板上。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总体评价,除了由专人记录好各组成绩外,还要按照各小组得分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给予奖励,最好是给优胜小组多加分,加的分数不一定是相同的,可以结合知识的难易程度、小组的进步情况等。

3.评价学生个人收获与发展情况

关于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评价建议采取自评和组评相结合的方式。

(1)自评。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选择、使用,从而检测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若有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再解决,也可以求助老师或其他同学。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可以利用其他时间解决。

(2)组评。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每节课、每个小组都要对成员进行评价,可以是鼓励的、也可以是建议的。各组还要选出进步最大的学生,并且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加分。

总之,“五步导学法”创建了师生和谐对话的课堂文化,教学相长变成了现实。师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7

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法教学课堂,如何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所以,我们在学校“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改变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打造出高效有趣的语法教学模式。

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语法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步:

1.导学

首先,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力求把复杂知识简单化,语法知识条理化,着眼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预习新的语法项目。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学案时初步记忆新的语法知识,注意新旧语法知识的联系,着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反馈练习并说明理由。

2.检测

教师趁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第一步采取各种方式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发现学生在哪些地方理解掌握的不到位。

3.探究

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研究语法知识的内涵与相关语法知识的联系,梳理知识点,学结与归纳类似的语法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应巡视教室,倾听并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网络里,同时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语法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点拨

语法教学不能脱离开语言情境,如何设计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应用的语境,点拨学生在应用语法知识时的注意事项是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知识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练习,在运用过程中深刻领会语法知识的要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肯定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在点拨时语言力求精炼准确、一步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高效有趣的语法课堂。

5.评价

每节教学案上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反馈练习,学生首先完成预习时无法完成的练习题,然后各小组到台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尽量多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感,能体会成功的。

除了巧妙运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精心打造高效课堂的尝试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语法知识口诀化

在编制语法类导学案时,我总是尝试着把语法知识编成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的口诀,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学的容易,也能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比如我在讲序数词时就搜集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1,2,3特殊记,词尾字母t, d, d 。

8去t 9去e, f来把ve替。遇到ty作结尾,ty变成tie。

若是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还有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动词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be用was或用were, have, has变had;

谓语动词过去式,过去时间作标志;一般动词加-ed,若是特殊得硬记。

否定句很简单,主语之后didn’t添;疑问句也不难,did放在主语前;

谓语之前有did,谓语动词需还原;动词若是was, were,否定就把not添。

实践证明,口诀记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知识,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2.语言情境真实化

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方面,我可谓是绞尽脑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改编模仿各种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有趣的表演中深切的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语法运用的内涵。比如我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我用了一段学生们在开新年晚会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场景描述他们的活动。学生们迅速地进入了角色,运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了的形象化的描述。因为有了这个真实的场景,学生们迅速的理解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应用秘诀,整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快很轻松。

还有一次,在学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图片,也巧了,班里有一位同学叫李长春,于是我找了一张的照片,在旁边配了一句话:You should study hard, Li Changchun. I’m waiting for you in Beijing.然后让学生把这个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很快根据要求完成了句子。然后我又让他们看潘长江的照片,旁边的一句话:I’m taller than Yao Ming.”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们不仅对这些搞笑图片记忆深刻,更对所练习的内容理解透彻。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8

在新授课之前,学生先“备学”,在作业本上,根据自己的基础,写出这一课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单词、语法、写作等,完成第一份作业。要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必须认真读课文,查字典,翻腾自己的记忆库,整理知识,梳理筛选出自己的疑难点。

第二步:课堂第一课时,学习小组内“互学”,完成第二份作业

我校自2006年就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在个别班试行,效果明显,后经几年的不断外出观摩学习,不断扩大试行班数,践行修正,2012年在全校全面推广,如今,小组合作已经被广大老师熟练而灵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小组“互学”时,前30分钟组员自由交换“备学”作业,针对“备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互比互补,互帮互学,依靠团队力量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知识点,并把学习成果写在作业本上。后10分钟,小组长负责将本组学习中的疑难点和困惑处写在A4纸上,先交给老师审阅,然后粘贴于教室墙上公示求助。

第三步:教师备课

有三方面内容:(1)教师要详细批阅学生的第一、二份作业,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摸清学生的整体知识储备、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缺点。然后将学生的作业和教材教学有效整合,从而调整、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以及要突破的难点。(2)对下节课课堂生成问题进行预设,并写出解决备案。(3)命制一份时间为30分钟的检测小卷,内容要立足文本内容,贴近学生所学,以利于让学生尝到自主互助学习的甜头。

第四步:即第二课时,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互学”

前20分钟利用抽签方式,由小组成员展示上节课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质疑、补充、矫正,教师点拨(忌抢学生的话,干扰学生表达)。后20分钟,针对疑难困惑知识点,小组间互助解答,教师适时补充。这些知识点往往是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即便小组间互助,对知识的解答也浮于表面,这时教师唱主角的时候到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答,详细指导点拨,延展知识的宽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五步:第三课时,小卷自查检测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9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是我对教学的理解。现在的学生大多丧失了学习能力,盲目,被动地学。课业负担重,一些教师搞题海战术,用时间延长法提高成绩,这样更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多数学生不堪重负,甚至厌学。因此我提出五步法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减轻课业负担。

一、教会预习,了解新知。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初步了解新课内容,清楚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集中精力对付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学生预习时,要边看边尝试把书上的主要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这个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但只要教师能做出示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能做到。例:预习“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实验中采用的可燃物是什么?为什么用红磷?将红磷与其它可燃性物质替换是否可行?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这样,学生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提高听课效率。

二、趣味教学,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趣味性教学。我始终认为,只有乐学,才会爱学。只有学生对所讲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行动起来,主动地去学习新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的教学也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教学中,我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例子,拿来应用到课堂上。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也可能会遇到,或者也听说过,这样就激起了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想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用化学知识如何去解释。在教授《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拿出一个瓶子,先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一个空瓶子(其实里面是预先制取的氧气)。我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马上燃烧起来。学生感觉到很神奇,我就由此展开了氧气的性质的教学。在讲解《燃烧的条件》一节时,我将用浸有酒精溶液的手帕燃烧后,手帕没有损坏。这让学生很惊讶,我由此引入燃烧的条件的教学。由于课前设计的这些小实验,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三、小组活动,展开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优生带学困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教学。在教授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时,过去我用的是传统方法——演示实验,讲解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自燃。学生基本没有活动,以听为主,因而兴趣不高,我也很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使用以学生探究分组合作为主,我的点评为辅的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在讲解以上内容时,我演示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倒置的集气瓶中慢慢熄灭的实验。同时,演示了白磷在水中和在铜片上的燃烧实验,进行对比。然后提问,瓶中蜡烛为什么灭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分小组阅读课文,讨论,共同归纳本组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在探讨时,先让学生合作完成课文中三个探究实验,再共同讨论填写文中空格里的现象和结论,归纳燃烧的三个条件。总结出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让他们用最精炼的语言书写在黑板上,形成定义,学生完成的很出色。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深入领会了缓慢氧化的内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我感觉很轻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讨论很热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四、学练结合,当堂巩固。

对知识的学习,我认为,不单单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熟练地应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边讲边练,一个优生带四个学困生,帮扶,检查,共同学习的方法。同时,我制定了“以考带练,巩固基础,提高成绩”的策略。在每章学习结束后,又精心选编A、B、C三级训练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测试。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讲课时,我使用多媒体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讲解完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一定的训练,又解决了抄题太慢,效率太低的问题。

五、学生小结,回归重点。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10

“五步教学”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是指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即通过学生学一学、议一议、教师讲一讲、学生再练一练、谈一谈五个步骤完成课堂教学。学一学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罗列成自学提纲,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列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议一议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要探究内容制定出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讲一讲主要包括生与生之间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讲解,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疑惑,达到教师主导之目的;练一练是指通过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题,做到当堂训练,达到巩固新知、综合应用的目的;谈一谈就是概括小结,通过学生谈收获、谈想法,以达到升华提炼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的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五步教学”。要做好前期工作,教师首先将自己所带班级学生进行数学基础摸底,一般情况下摸底测试的次数不少于两次,根据每次摸底的情况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将班级学生按数学基础的好、中、差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好、中、差的学生比例基本一样。根据班级学生数,但每个小组的成员最好不超过10人),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可以是小组成员推选或者教师进行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换做组长),由小组长推荐发言人和记录人,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的“五步教学”中完成议一议、谈一谈,也便于学生在学一学的环节中相互指导和讲解。对分好的各组要进行学习指导,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好“五步教学”,也就是如何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做好学一学,找到需要教师或同伴帮助解决的问题。如何讨论教师和同伴提出的问题,并将讨论的结果与全体学生交流。如何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等。一句话就是在五步教学法执行前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真正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笔者在任上一届1班的数学教师时,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达到了83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将组数增多,笔者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分成了10个组,每组8-9人。从进校开始笔者就对学生说明了如何分组,怎样合作等,使每位学生都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并让各组成员轮换当组长和中心发言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五步教学中受益。发挥全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学一学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好这一步,教师设置自学提纲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切合学生实际的自学提纲。包括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这些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学生通过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同伴和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

例如,笔者在上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一节时,设置了下面的自学提纲:

1.什么叫数a的绝对值?怎样表示?

2.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5,它们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 和 ,所以|10|= ,|-5|= 。

3.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 ,所以|10|= ,|-10|= 。

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 ,0的绝对值是 。

即:(1)如果a>0,那么|a|= 。

(2)如果a=0,那么|a|= 。

(3)如果a

5.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6,-3.9,,-,100,0

6.通过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你的同伴和教师解决吗?

在上面的自学提纲中包括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内容,并设置了利用定义求绝对值的问题。特别是每节课的自学中都设置“通过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你的同伴和教师解决吗?”这一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中的“议一议”环节就是学生的一个合作探究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结论。

“议一议”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设置成“想一想”、“你知道吗?”、“思考”等形式出现。而“议一议”环节中问题的来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预先设置的“议一议”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在2012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4.3.1角的度量”一节中,笔者设置了“画一个角时,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有无关系”这样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用放大镜看蚂蚁,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用放大镜看精致的邮票,用放大镜从太阳里取火等,都会得到令人开心的结果。那么,有没有放大镜放不大的实物呢?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理解了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度数的原因;二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可让学生“议一议”。

无论哪类问题,学生的合作交流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借鉴伙伴的结论,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透彻。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讲一讲”环节是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中就包含了“讲一讲”这一重要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讲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讲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这种讲解包括学生相互间的讲解。即学生提出疑惑后,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在无其他学生讲解时,表明问题是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解决。

二是讲解重点、难点。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此类讲授主要是给学生“搭梯子”、“下引子”,促进学生对自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弄清得到结论的来龙去脉。

三是讲解知识的综合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一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要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精选供学生练习的习题。基础知识问题、综合应用问题要做到兼顾。只有基础问题,优等生得不到提高,光有综合应用问题,学困生无能为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设置的练习必须是难易结合,对学生的要求要分层次,练习的方式力求多种多样,照顾到全体学生,练习中要提醒学生感悟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和兴趣。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11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分为两个部分组成:“五步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五个环节:(1)检查学案、了解学情;(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质疑解惑;(4)知识达标、当堂检测;(5)归纳总结、巩固提升。“学案导学”是借助导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导学案根据教学环节设置了每一步教学的对应学案。“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特点是学案导学与五步教学法结合,预习与学习结合,讲解与板书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讨论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结合,作业与探究结合。

一、学生先学,教师了解学情

学生全面认识教材,基本完成教师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这部分内容。学生要在课前进行预习,通读课文,在课堂上才能在3-5分钟完成教学目标中知识部分的内容。比如,在教学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辽、北宋、西夏、南宋、金的建立情况,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和议等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进行掌握,教师不在下面教学环节中重复,以压缩教师的讲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在此环节向学生提要求,以免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理解能力不一样,使学生在认识教材上走向偏差,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影响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二、学生交流展示,深化感悟

教师利用导学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主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的活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求知。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总结概括能力不同,智力水平不一样,有的个体学生无法完成思考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难点。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提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进行倾听,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的精讲作准备。教师整体把握上课的节奏,注意观察课堂,及时地在学生自主思考后引入小组学习,合理安排5~10分钟时间。

三、精讲点拨、质疑解惑

教师通过交流展示,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如,在教学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提出的问题是:(1)北宋在澶渊打退了辽军,为什么却与辽军讲和并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2)岳飞抗金受到人民尊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这两个问题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所以在精讲时,对(1)问要突出澶渊之盟的利大于弊。不能以北宋给金岁币,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而否定盟约的进步性。对(2)问,要突出岳飞抗击的是金人,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支,不是外来侵略者。只有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才是民族英雄。(3)简单概括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这个问题体现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在精讲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课的课题“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的“并立”二字,突出两个阶段的并立:辽、北宋、西夏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师要在黑板上作出清晰的板书,要求学生作为重点记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在精讲时一定要注意三不讲:不讲学生自学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不讲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此环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安排10~15分钟。

四、知识达标、当堂检测

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导学案要精选精编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现场达标测试。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识图、填表、改错等。如,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达标测试中的这道填表题:请分别填出下列各政权建立的民族、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开封;辽―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1世纪前、元昊、兴庆;金―女真、阿骨打、会宁。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时间、人物、时代特征、历史脉络的掌握。此环节大概用时5~10分钟。

课堂教学五步法篇12

教育要回归本质,学校要科学发展,“减负”和“增效”是硬道理。究竟如何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实现“增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五点体会。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多,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显然,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学生在回答前,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所以,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业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思”得客观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