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9 08:56:36

高效阅读方法

高效阅读方法篇1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过程,阅读是学生提升文章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接受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有力推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然而,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力度不够且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迷,效果不显著,致使阅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迫在眉睫!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一、抓关键,知大意

能否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是学生阅读效率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技巧,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这些技巧就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呢?学生只要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就可迅速知晓文章大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知悉文章的大意。“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通过这一句学生就可以知道前面写的是春、夏、秋时的百草园,接下来要写冬天的百草园了……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准确地抓住关键词句来迅速地知晓文章的大意。

二、品细节,悟感情

能否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真真切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然而,学生掌握这些技巧的过程不仅仅要依靠学生自己去揣摩,更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点拨。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点拨学生掌握一些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技巧呢?学生只有通过品读文章中的词句细节,才能真切感悟文章情感。仍然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词句细节,真切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从这些词句之中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仔细地品读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研结构,习写法

能否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学生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阅读技巧。然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这些阅读技巧显然是费时费力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技巧。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呢?学生只要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的结构,就可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再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结构来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文章在⑹觥把┑乩锊赌瘛闭饧事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短句。作者通过这些言简意赅的短句将“雪地里捕鸟”这件事叙述得一清二楚。另外,文章也有好多排比句,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排比句式,也习得了一些写作方法……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全面研究段落句式的结构来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迅速知晓文章的大意,抓关键、知大意是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文章的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品细节、悟感情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来透彻学习文章的写法,研结构、习写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渠道。简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让阅读方法成为学生高效阅读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2

一、取舍增补法当前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中,很多材料不具有时代气息,内容陈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文化背景知识及内容性知识的输入,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首先从阅渎选材人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删减一些话题陈1日的文章,增加一些与时代启、息相关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丰富了内容的图式知识,语言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二、课前预习法图式知识的多寡以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阅凑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广博的知识结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以原文为中心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从而增加和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也带动修辞图式的发展,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三、直接理解法当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章的背景知识不相吻合时,信息差就产生了,这是学生由于图式知识的不完全或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引起的阅读理解受阻,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很难进入作者的世界,王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前,根据学生的需要,有目的地注入一些学生所缺乏的与课文内容及词汇方面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不同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的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增加内容图式,填补信息差。

四、关键词语法目前的高中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于这类话题的材料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应的图式,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激活它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向学生进行读法指导,指导学生在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下如何根据文字信息“激活”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

高效阅读方法篇3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阅读效果。

1.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善于运用技巧

如:通过设疑、预测等方法引导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视温故而知新

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利用图片、歌谣、游戏和chant等巩固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为阅读做好铺垫。

二、阅读中(in-reading)――保持动力,培养技能

带着教师布置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掌握详细的信息。也可以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Read and write “Good or Bad”为例。在读中活动,设计了四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标号。此环节可以是“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在快速的第一次阅读以及检测和讨论其答案之后, 学生已了解全文的梗概,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任务,精读理解。阅读第一段,针对课文主要信息的正误判断。要求学生快速精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明确阅读目标和方法,最后快速找出问题答案。教师检测学生如下:

1.Wu Yifan’s family rode a bike in the evening. ( )

2.Wu Yifan’s family took pictures of the beautiful city.( )

3.Wu Yifan’s family bought some gifts and ate some delicious food. ( )

第三任务,根据课文第二段,设置细节性问题,让学生带着4个问题进行第三次阅读,然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相关语言点信息,并理解文本。

1.Mum didn’t feel well, why?

2.Did they go anywhere in the afternoon?

3.What did they do to make mum happy?

4.What did Max do to Robin?

第四个任务,学生带着问题“What did Wu family do in the morning? What did Wu family do in the afternoon?”在短文中圈出关键词。通过问题和适度的讲解、讨论来梳理全文的信息。表格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技巧。进一步理解故事大意,并为复述文本做准备。

三、阅读后――创设平台,拓展延伸

创设丰富的展示平台,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拓展口头表达和书面展示。Unit 3 Read and write “Good or Bad”为例。可以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如:In the morning ,Wu Yifan and his family rode a bike for three people.They took pictures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They bought some gifts and ate some delicious food. In the afternoon, mum ate some bad fruit and didn’t feel well.so they stayed in the hotel.Dad and Wu Yifan wanted to make her happy.They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 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一个活动的设计则要求学生模仿这篇文章,介绍一下自己的bad or good day,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散思维空间。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指导,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因教师的细心引导和激励性的评价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因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而得以纠正、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能而得到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能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高效阅读方法篇4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在阅读中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准确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猜测、判断、推理和评价,从而正确地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图。阅读理解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解能力,二是阅读速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这两者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正确率要达到70%以上,阅读速度每分钟不低于60个词,这个标准已属较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要求的需要。然而,不少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高中学生一般只能达到每分钟50个词左右,对比经过一定速读训练的外国学生,同样是阅读生词量不超过5%的文字材料,后者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300个词,理解率在70%以上,是我国中学生的6倍。由此看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阅读速度,才能跟上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影响我国中学生阅读速度的因素

1.视幅狭窄

一个没有经过视读训练的学生,每一眼只能捕捉一或两个词,因而阅读时只能一字一句地读,由于阅读速度慢,看到后面就容易忘了前面的内容,为了弄清楚只好倒回头再看,造成过多的复视(regressions),因而影响了阅读速度。

2.不良的阅读习惯

有的学生存在声读(vocalising)、心读(sub-vocalising)等现象,有的学生习惯用手指、笔或尺子等指着材料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指读pointing),有的学生将所看到的每一句英语译成汉语(心译mental-translating),然后通过汉语去理解所读内容,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鼻尖对准他正在读的每一个词,当顺着一行字从左到右看时,他的头就轻微地从左向右摆动,而当他要回过头看下一行时,他又很快摆过头以使自己的鼻尖对准左边的词。甚至还有的学生喜欢一边阅读一边玩弄手中的笔或尺子。

以上这些不良习惯不但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干扰语篇的整体理解。只有克服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二.什么是成组视读

成组视读指读者视线每停留一次可看到好多单词,这些单词不是任意的一串串词,而是具有逻辑意义的一组单词,我们把这种有意义的语法结构成为“意群”(thought/sense group),用斜线号把句子意群隔开。这种不断扩大视幅,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的方法,便是成组视读的核心。这就要求读者围绕一组词中的关键词,充分利用眼睛的运动机能,有效发挥眼与脑的协调作用,更清楚明了地理解整句的意思,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成组视读的速度是逐渐字阅读的好几倍。例如:

Throughout history, saying sorry is not something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leaders have felt comfortable about. Some see it as a sign of weakness; for others it’s an admission that they are liable to make errors-something religious institutions are particularly careful to avoid. But as political systems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the idea that governments or churches are faultl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defend. The response of some people in positions of authority has been to stand up and apologize for past wrongs.

高效阅读方法篇5

科学教学中的阅读是教学主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编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与编者思想它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正确处理信息;从而获得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正因为如此,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初中科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纵观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它博彩众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了“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阅读”、“探究”等模块,集生活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于一身。教材本身的这些特点也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近年做法,就提高初中科学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作一点探讨。

一、精选范围与明确阅读目的是有效阅读的前提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初中科学教材具有中外皆修、图文并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初中科学教学的阅读范围比其他教材更广泛。除文字以外,主要还有“图”、“表”、“式”等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

1、读“文”力求明“理”

新教材在编排上虽有改进,但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阅读文字的教学应重点抓住:问题系列、关键字与词、基本概念等呈现形式。为此,要引导学生咀嚼每个文字,读透每句话字里行间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概念的前提与适用范围及变化种类,体验“科学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例如在学了“汽化”等知识后,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零下5摄氏度的酒精能蒸发吗?零下5摄氏度的水呢?是否所有液体都能蒸发?蒸发的前提是什么?蒸发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些分析,既巩固已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房间内的水会蒸发吗?水的蒸发与我们夏天乘凉有什么联系?水的蒸发会不会使地球上的水变干?地球上某一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时表现为什么?这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这个地区连续几年或十几年干旱是由于什么原因?通过这些分析,让学生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2、读“图”力求明“意”

初中科学教材有许多幅图像,它们中的大多数用来表示事物及其联系。其直观形象的描述能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这些图往往出现在精要之处,承载着科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编者意图,挖掘其思想内涵。如右图所示,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很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它还承载着:碳、氧等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守恒的等科学思想。

3、读“表”力求明“义”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与习题中,有许多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从表格找出事物的特点,领悟事物的意义。如在学了原子结构的知识后,再向学生呈现以下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同一原子中什么微粒相等?不同原子什么微粒一定不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哪种微粒上?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哪两微粒之和?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真正领悟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

1

1

碳原子

6

6

6

12

铝原子

13

14

13

27

铁原子

26

高效阅读方法篇6

引言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应该把握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散文阅读的有效性有清楚的认识,重视开展散文阅读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散文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教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散文,增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而理解。这样会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方式介绍文章。例如,在学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想象,使课文在脑海中能够更加生动和逼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更加有效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深入理解散文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阅读不仅仅以简单的阅读,更多的是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技能手段。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懂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灵活的变通。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化作自己的,并且在写作的时候加以有效的应用。例如在学习《葡萄月令》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加深对于散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文章的写作手法开展写作,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保证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学生的氛围,使学生对于语文散文阅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在这种浓厚氛围的带动下,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散文知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想象一下画面。这样,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对于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有效,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辅助作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尝试着应用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阅读中。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应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来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积极性。带有问题开展散文阅读,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迅速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可以预约的雪》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雪可以预约吗,为什么题目中会是可以预约的雪?”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向

想要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着优化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从主导者逐步D变为引导者,使学生在更加有效的情境中开展语文散文阅读学习,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和阅读文章的内涵,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开展积极主动的思考,语文教学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阅读素材信息有更好的认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学习成就,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提高备课效率,科学设计导学案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备课的效率,科学设计导学案。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模拟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有效地掌握散文阅读的关键,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春末闲谈》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为开展高效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者的地位。只有立足于这样的观点来开展语文散文阅读活动,才能够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散文阅读的积极性,保证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7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在下文的具体论述中,笔者将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简要论述如何做好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工作。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实施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作。所以,在这样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一边朗读一边阅读或者阅读过程囫囵吞枣以及阅读过程咬笔头等不良习惯。这样的一些习惯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的提升,而且在这些不良习惯下开展的阅读,学生很难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因此,针对这样的一些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及时地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要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一单元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介绍电视和音响器件的发展史。所以,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并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眼睛进行阅读,而不是用嘴巴进行朗读。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第一遍进行浏览式阅读,在第二遍的阅读的过程中则注意将电视和音响器件的发展史分别表示出来。

此外,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发现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及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也必将获得有效性的提升和发展,整个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效率也必将获得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阅读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而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则还需要学生在课外也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继而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在意识的牵引下,学生能够在课外积极地开展英语阅读,并且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可以在一开始的阶段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素材和任务,然后逐步地教师开始慢慢地减少任务的布置。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些鼓励。而且教师进行阅读任务的安排时,教师还应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较为有趣的阅读材料。

例如:教师在一开始的阶段就可以布置英国小说《诱拐》的英文版给学生作为一个礼拜的阅读材料。因为《诱拐》这篇小说的英文版其中涉及到的词汇都比较简单,而且句式也相对容易理解,故事性较强、且情节曲折,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以,借助这样的一些阅读材料的推荐,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获得激发和加强,随之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将在此基础上获得培养。

三、有针对性地传授阅读方法

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囊括的类型很多,涉及到的文体也非常丰富。而不同的阅读材料所涉及的阅读问题不同,阅读的思维逻辑和方式也不一样。

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地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并且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好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工作。

而且,高中英语的阅读问题的设置一般包含有判断题、信息解读题、词义猜测、文意深化解读这些问题。而且阅读的题材也涉及有科技说明文、故事、记叙文等。

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实现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有效性教学实施。教师就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因材施教。

例如:针对推理判断性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解答:

1.读清题意、忠于原文、不可臆断从而完成推理

2.分清推理题的类型,如果是细节推理题则应依照语篇内容抓住关键信息词。

如:有这样一个题目“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根据文章中的unemployed、homeless等具体的信息,可以发现答案为B-the unemployed who receive help may still be among the homeless

3.态度观点的判断题,则是要注重作者在文中的叙述语气。

通过细化这样一个类型的题目解答方式并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实施的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样也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整个的教学效率也将获得提升。

四、加强教学反思和总结

阅读教学的实施和效率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所以,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地、不定期地对教学实施加以反思和总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实施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深化阅读教学的实施,以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能力发展。

随后,教师就会在下一次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将该内容加以补充教学。而教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也将有效地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地完善阅读教学的实施。最终,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苏雪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优化之我见[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4年第1期

高效阅读方法篇8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方法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无法把握众多的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导致教学过程繁杂,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师讲得十分辛苦,学生听得十分厌倦,这必然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或无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语文教学理念出现了革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也在由低效走向高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实现阅读高效课堂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一、用心解读,合理利用、开发教材,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前提是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合理地开发。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心理等发展特点,适当取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难点进行加工、整合,让教学的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多元化解读文本,从不同角度欣赏文本,评价文本。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二、转换方式,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利于实现快乐阅读,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改变过去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从繁琐、沉闷的分析中走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而为深入理解文本打好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如,在阅读《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月球上充满奥秘,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呢?学生纷纷说出“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玉兔捣药”等。这样学生对阅读课文充满了兴趣,然后教师再顺势抛出问题:“事实上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将学生引入课文学习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其次,教师可以营造感染学生的学习气氛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和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陶冶情操。

三、优化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增强自信

提问是语文阅读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调动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问什么、怎么问是提问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打造小学语文快乐阅读高效课堂。课堂提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科学创设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数量也要恰到好处。再次,提问要分层次、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层层设问,步步深入。问题应由易而难,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先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借箭的故事?故事中还有谁?”对中等生提出问题:“通过读课文,你认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周瑜印象如何?”对优等生提出:“诸葛亮是怎样巧妙布阵的?这样布阵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完成的内容,选择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这样阅读课学生才有兴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组内,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助提高。其次,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收获较高的学习效果。再次,讨论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参考,突出价值。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最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体感知文章:文中出现了几次掌声?同学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为英子鼓掌的?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通过这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理解了文章主题和内涵,认识到了要关心和鼓励他人,并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这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此不断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坚实,对于我国母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基于多方面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用心钻研教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钻研教材不够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课外资料和制作课件上,没能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紧紧把握好教材,反复深入地阅读课文,这样才能在授课时讲出精髓并收获更大的实效。教师要做到通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等资料,从编者的角度对教材作一个整体的了解;再用心去读好每篇课文,做到有所感悟并用自己的感悟去揣摩学生读后的感悟,力求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将课文前后联系对比,寻找知识的关联处。

此外,教师还应认真筛选教材内容,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语言进行架空的分析。总之,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辑意图,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结合起来体会;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务必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主线。例如,景美情深的课文就可以“以读代讲”,有的课文在语言上有特点,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有的课文在句式、构段上。在整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特点,那我们就要对应地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二、加强朗读训练

厨师烧菜不能缺少“盐味”。课堂阅读教学也不能缺少“言味”。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读出文本之“味”。让语文课体现真正的“语文味”。具体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小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等。具体的朗读方法可分为:默读、浏览读、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读、联系上文读。如此变换方法与形式进行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好地体味文本的思想,读出文本的“味”,实现“积累语言”和“促进人发展”的意义。

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在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然而。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总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学生,逼着学生进行虚假表演,强行重读或轻读某个词语,结果学生读来读去,也不能读出文本之“味”。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某种感情去读书:“你能读出酸酸的语气吗?”“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在没有创设有效的朗读情境与联系上下文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带着“自豪”、“惭愧”的语气来读,都是行不通的、无效的。

三、灵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在实施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因文而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景色美、意境深远、感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童话、寓言类的阅读课文,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思考与深入探索的问题的课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互动与探讨:对于写法有比较鲜明的特点、能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着眼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的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粗识课文,二读略知大意,三读交流思想心得”的教学模式。

四、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例: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 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五、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阅读量很大,但往往是边读边忘,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不做阅读随笔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不能任由学生随意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摘抄、评注,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养成读书摘录习惯,会激发他们的文字敏感性,让他们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知识。同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除了养成阅读中的“随笔”习惯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收录阅读作品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阅读作品展”,并附上阅读随笔。学生会用心制作出自己的阅读作品集,在展览过程中,还能够观察到其他学生的阅读作品集,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把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10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在有声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基础。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奇特严谨的结构可以让学生深切感悟到作品的真谛。

1、营造氛围,让学生渐入意境。

在阅读中,教师要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而开启情感的闸门,使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刽子手表示刻骨的愤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引导学生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从而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并陶醉其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评赏析文章。

在品读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一要品得细。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引领学生阅读课文,要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词句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二要品得深。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的结尾:“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白“大约”、“的确”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三要品得美。品读美文时,教师要善于从“美”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无论是用词、写句、层次、结构,还是音乐、画面、形象、思想等,都可让学生用自己审美的眼光去追寻和探究,发现其美的所在。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与苏轼同游赤壁,随观北国风光,岂不美哉!四要品得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鉴赏和思辨分析,要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进而能有独创的见解。

二、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如教学王安石的《伤仲永》时,引导学生讨论“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聪聪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而另一方以童第周为例,反驳道:“童第周在学校里曾因考试不及格差一点被赶出学校,后来他勤奋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还把当时生物界的尖端课题攻下了,实现了他‘外国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一样能做’的愿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不说明后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吗?”在辩论中学生最后达成共识: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份)。

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温习旧知与学习新知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理解趋向深入的同时,促进其比较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即使有的文章学习时间相隔较长,但问题一旦抛出,也会自然促使学生迅速打开记忆之门,进行积极紧张的回顾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背景、立意、结构、方法、语言方面等作比较,都有助于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把对课文的理解推向更深的层次,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2、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

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一是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感悟、印证,使学生清楚语文无处不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二是要大量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新标准规定: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4、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高效阅读方法篇11

1.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阅读

阅读中的对话和倾听,就是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思想上的对话。这种对话,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逼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讨论和交流是更广范的对话,有利于每个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思维的发挥。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广度和深度。

2.创设怡人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孩子是阅读的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教学开始时,教师的引语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导入阅读氛围中。开始欣赏文章,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灵活性地选择氛围的营造、适当的阅读方式(浏览、精读、朗读、默诵、略读等)、带着发现读书等。孩子读书之后,要创设自由开放的探讨环境。这些都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孩子的阅读趣味。在阅读进程中,问题的创设非常必要。问题是激起考虑的前提,有效阅读中教师创设的有关问题应当具有多样性,难易程度适当,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有利于个别学生的思维和发展。

二、使阅读更放松,让孩子学会阅读

1.按部就班,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由阅读,但自由不等于松手,阅读与训练是相得益彰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长期的练习。不同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别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也是有梯度的,《语文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级发展的连续性上总体把握,不能只盯着本年段的目标。

2.多管齐下,造就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孩子们自由的阅读实验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倡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于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首创性思维。通过生师共议、写读结合等方式从而进行创造性地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篇12

实践研究证明,改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阅读题准确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改革课堂模式: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语言学科。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人”(学生)为本,语文学科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具体而言:锻炼学生的眼,让学生看(阅读和观察),多读好书并及时了解和关注身边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锻炼学生的耳,让学生听(闻),认真听别人交谈、听新闻等;锻炼学生的口,让学生说(讨论、交流、诵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大家上课的讨论、辩论等锻炼口才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手,让学生做(写),可以限时的写片段随笔等;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它要靠学生日积月累;语文能力也决不是一张嘴“讲”出来的,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逐步形成的。

因此传统的单纯讲方法课可以改为师生讨论课、点评课、学生交流反馈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改变思维的模式化和机械化,让学生通过各个渠道的交流增长见识,改变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改变整个人生观。这无论是对于语文还是人生都是受益匪浅的。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否则,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还会降低语文的阅读及表达的能力。因此,课堂上必须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的思维已较灵活,多鼓励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语文课程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还需大胆鼓励学生下水,在水中学会“游泳”。教师要走出习惯的“满堂灌”“填鸭式”的窠臼,让学生放出目光,用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甚至是文化背景来解读文本。再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世界充满了迷离变数,尤其是一些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主题多元,我们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读出他心中的那个独特的它。当然,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可是习惯是慢慢形成的,我们作为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形成一种个性阅读,摆脱依赖心理和单一化的思维的模式。养成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其次,授人以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质疑。

培根曾言:“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则标志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敢疑、善疑、乐疑,以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学生围绕四节诗的内容,自然会产生以下疑问:(1)囚徒为什么还要向他致敬? (2)使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3)诗人写此诗时已受到监视,为什么还把自己的诗作称为“我的自由的歌声”?(4)“枷锁”和“利剑”分别象征什么?这四个问题很好的从背景到思想内容再到作者情感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生的阅读和认知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再次,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尤其是综合性学习中的合作精神。”阅读教学除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外,还需要学生之间平时的合作学习,因为思想是在碰撞中会产生绚烂的火花,虽然有的学生意见相异,但也不妨碍他们在交流过程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有了讨论,他们就会再次思考,从而对作品、对人生产生深入的思考。如上外国小说或做相关的阅读题时,学生可能本能的想到单元话题知识要点,但怎么具体联系到本阅读材料时语言组织时,学生却无从下手。这时我让每个人先自己写答案要点,再四人一组来讨论,相互思想碰撞中使思考更深入,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趁机再由一人写下本组讨论的成果,最后由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使合作探究的活动进一步深入下去,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和指导,同学便可轻松而真正掌握了此知识要点。

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做好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就好了,至于他们迥然不同的文本解读,我们可以不置可否,一笑了之,因为只要不关乎政治性的事情,“百家争鸣”又何尝不可,百花齐放不是更好吗?因此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文学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三.以阅读方法指导为主,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息息相关,课内的阅读训练又非常有限,要高效率地提升语文整体能力,特别是更加偏重考察阅读能力,教师必须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同时,要体现以课内为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在知道阅读时,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大致计划。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对学生进行俯瞰。故,我们可以把要读的文本先教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读。然后,我们给学生在阅读上可以授予一些方法。比如说对于文言可以是细致的圈划式的,而白话就可以浏览式的;对于外国的可以是领略一番就罢,而中国的一些重点作者还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我们可能在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接触他们,更重要的时候,一些作品还可能作为考题出现;对于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等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时候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无非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分明就是读多了会作诗了、会写诗了。这就说明。我们如果能在读的同时让学生多写,这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写的过程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1、先让学生抄写文本中的一些优美的或者有哲思的句子,要求是抄清楚、整齐。这一阶段目的是培养他们对文本的、了解、感知。

2、在能抄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本中某一个片段的概括,要求是间断、明了,能一语中的。

3、学生学会了第二阶段的筛选能力后,接下来让学生针对第一个阶段摘抄下来的内容进行分析、鉴赏。

4、在了解了整个文本之后,要求学生选取文中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种理念做点评,然后交流,这样就回应了我们上文中的思想碰撞后出火花。

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文化。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阅读视野,从而打开人生视野。让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同时,领会语文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写下自己的思考。这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能力的逐步提高。最后,就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人生的一大需要,阅读是能够净化我们被尘垢蒙昧了的心灵,阅读让我们丰富、让我们宁静……

参考理论及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