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流程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08

进出口贸易流程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1

3、租赁办公场所,签订租房合同,要求出租方提供房屋产权证复印件,随后至税务局缴印花税;

4、开立公司验资户,携带公司章程、工商局的核名通知、法人私章、法人身份证前往银行开立公司验资账户;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2

纵观历史进程,国际旅游和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亦是如此。而数据间的趋同性是否代表着两者有着一定的联系,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2001年Jordan Shan和Wilson以中国等为样本,得出旅游与贸易的关系是互动的。Khalid以伊斯兰国家的旅游与贸易为对象,细分了贸易方式,得出旅游与贸易间存在长期的平衡。国内旅游与贸易间关系的研究凤毛麟角,而多是将旅游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组成加以研究,如高静等对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估等。这些研究并未跳出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从更宽泛的视角分析国际旅游与贸易的关系。从中韩两国出入境旅游发展看,我国逐渐成为韩国主要的入境客源国,在进出口贸易关系上,中韩贸易国规模大,经济互补性强。

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两个层面分析中韩旅游与贸易的互动关系:(1)根据推拉模式,建立中韩出入境旅游客流量与中韩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2)从中韩层面出发,分析占入境旅游比和贸易依存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从时间轴上分析旅游和贸易的互动关系提供参考。

1模型假设和数据来源

1.1旅游和贸易互动的模型假设

马可波罗假设。早期的国际贸易始于商务旅游。早在300多年之前,马可波罗怀着买卖商品的目的,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作为早期的商务旅行者确实引发了两国间的贸易。通常来讲,商务者出境其他国家始发动机是买卖货物,从而引起进出口贸易,一经成功还会产生反馈效应,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商务旅游与国际贸易。

兴趣和关注假设。商务旅游者的成功会因人员与经济的国家性和社会性而引发广泛的效仿和尝试。先锋商务旅行者作为所在国商品与文化的载物,会引起入境国居民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发更大的旅游流与贸易流,这是其商务旅游的外部效应。

发现与扩大商机假设。国际旅游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作用不止于商务旅行者,非商务旅行者的海外探亲,求学或者休闲都有助于国际贸易的繁荣。因此,国际旅游诱发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提高了旅游地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发更大的国际旅游流。

本文以“商务旅游引起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提高了居民的关注与兴趣”“关注和兴趣促进非商务旅游”“非商务旅游促进双边贸易”的循环模式诠释旅游与贸易的关系。立足从更广阔的视角探析国际旅游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为科学了解中韩双向旅游和进出口贸易提供依据。

1.2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本文搜集的统计数据主要包含中韩出入境旅游人次和中韩进出口贸易额两个序列:(1)中韩出入境旅游数据,包括韩国入境中国国旅游人次,中国接待人次,中国出境韩国旅游人次,韩国接待人次。(2)中韩进出口贸易额,包括中韩进口贸易额,中韩出口贸易额,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全球经济数据以及韩国观光旅游局网站。

由于中韩在政策,人口,土地面积,发展阶段,经济模式,国际旅游等方面的不同。本文着眼于出入境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间的推拉模式,还定义了两组变量(表1),为从更广阔的视角分析旅游和贸易依存度提供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旅游与贸易均易受到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受2007年到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旅游与贸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探析旅游与贸易的关系,本文采用趋势线理论对经济危机时期的统计数据进行模拟。

2出入境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相关性的分析

2.1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自2005年来,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增长缓慢。2005-2014年,韩国入境客流量从3.55百万次增加为4.18百万次,向中国出口贸易由768.2亿美元增加为1453.4亿美元,由中国进口贸易从351.08亿美元增加为900.7亿美元,而受2007年-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韩出入境旅游与贸易额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为了定量地探析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选用200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绘制如下两条增长曲线(图1、图2)。

2.1.1韩国入境中国的客流量和中韩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商务出游者的最初目的是销售产品,这对于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额都是有益的。从图1可见,10年间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时期:2005年-2007年韩国入境流和出口贸易增长显著,入境客流量由3.55百万次增加为4.78百万次,增速为134.7%,出口贸易从768.2亿美元增加为1037.5亿美元,增速为135.06%。2007-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入境客流量与出口贸易同步快速下滑,入境旅游减少到3.2百万人次,下降速率为66.93%,出口贸易减少到1025.5亿美元,下降速率为98.84%。2009-2014年,全球经济回暖,入境客流量和出口贸易同步上升,入境客流量从3.2百万人次增加为4.18百万人次,出口贸易从1025.5亿美元增加为1453.3亿美元,增速为141.72%。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0TKC=-6.8972IQKC2+183.9IQKC+537.27R2=0.8319 (1) 式中,0TKC为韩国出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1.2 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口贸易的相关性

商务客国际旅游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公司和国家需要而选择性的购进商品。10年来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口贸易有着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处在微妙的平衡中(图2)。从2005年到2007年,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与中韩进口贸易增长显著,入境客流量从3.55百万次上升为4.78百万次,增速为134.7%,进口贸易从351.08亿美元增加为560.99亿美元,增速为135.06%。2007到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同步快速下滑,入境旅游减少为3.2百万人次,下降速率为66.93%,进口贸易减少到536.7亿美元,降速为98.84%。2009年到2014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尾音中,各国经济复苏,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与进口中国贸易在经过09年到11年的较快增长后,趋于平稳增长。截止2014年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分别达到4.18百万人次和900.7亿美元。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进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KC=-3.0923IQKC2+95.901IQKC+275.53R2=0.88 (2)

式中,ITKC为韩国进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韩国入境中国的客流量相对于其对出口贸易的拉力而言,其对进口贸易的作用更强。在中韩出入境旅游中,中国由旅游顺差变为旅游逆差,韩国反之;在中韩进出口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逆差,韩国反之。这种由入境旅游的顺差而引起的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在贸易和旅游的关系之中是值得广泛验证和重视的。

2.1.3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马可波罗假设:商务客出境旅游,其目的是买卖商品,进而引发进出口贸易。本文通过将2005年-2014年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加总,得到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将其与韩国入境客流量进行分析,得到入境流量对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KC=-9.99IQKC2+279.8IQKC+812.8 R2=0.8765 (3)

式中,ITKC为韩国进出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2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间的相关性

鉴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的约束,中国出境游起步较晚。1990年中国最先开放的赴新马泰旅游,开启了中国出境观光旅游的先河。此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中国居民出境旅游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已与全球上百个国家签订旅游协定,成为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05-2014年,中国出境韩国的客流量从31百万次增加为109百万次,向韩国出口贸易由351亿美元,增速为189.18%。本文选用2005-201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绘制如下两条增长曲线(图3,图4)。

2.2.1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由图3可见,中国出境客流量和出口韩国的贸易额有较强的时间趋同性。从2005年到2007年底,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与出国贸易增幅很大,分别为147.76%与210.59%;2007年底到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贸易显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跌落为537亿美元。2009年到2014年出境客流量与出口贸易同步稳定发展,呈现双旺发展格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出境客流量对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0TCK=254.18ln(0QKC)+300.01 R2=0.8565 (4)

式中,0TCK为中国出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2.2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贸易的相关性

由图4可见,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韩国的贸易额自2005-2013年同步增长,而2014年的进口韩国贸易额有所下降。自2005-2007年低,中国出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同步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03.95%与145.97%。2007年底到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到1025.5亿美元,增长幅度骤降72.59%。2009年到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47.7百万上升为109百万,增速为228.72%,进口贸易额从1025.5亿美元上升为1453.3亿美元,增速为141.72%。除2014年中国进口韩国贸易额有所下降外,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贸易均快速增长。而从2014年进口贸易额的下降可以预测到在今后的几年,中国出境人数与进出口贸易额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出境客流量对进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CK=435.86ln(0QCK)+624.84 R2=0.7736 (5)

式中,ITCK为中国进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相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其对进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强于进口贸易。

2.2.3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将2005年-2014年的中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加总,得出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将其与中国出境客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出境客流量对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CK=690.03ln(0QCK)+924.85 R2=0.829 (6)

式中,ITCK为中国进出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3两个断面旅游互动和贸易依存度的关系

3.1韩国断面

图5是2005-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以及韩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从图中可见,2005-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从14%上升为43%,中韩旅游在韩国的旅游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除2014年有所下降外,一直处于缓慢增加中。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13年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从14%增加到35%,而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从05年的21%上升到13年的26%,而14年又回落到21%。第二阶段为2013-2014年,对华贸易依存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缓慢增加,仅为8个百分比。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的迅猛势头会有所减慢。为了从韩国断面定量地分析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占韩国入境旅游比和对中国贸易依存度的联动关系,本文采用的直线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其关联带动方程:TRIK-C=0.3195RITK-C+20.742 R2=0.4236 (7)

其中,TRIK-C为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RITK-C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依据边际弹性,当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上升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就会上升0.3195个百分点。

3.2中国断面

图6是2005-2014年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和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由图可见,10年来韩国占华入境旅游比在波动中逐渐下降,中国对韩国贸易依存度伴随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下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从2007年的18%下降为2009年的15%。中国对韩国贸易依存度和韩国游客占华入境旅游比两组指标的纵向波动显现较强的时间趋同性及相关性。为了从中国断面定量地分析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和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的联动关系,本文采用的直线方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其关联带动方程:TRIC-K=-0.2066RITC-K+8.0942 R2=0.8709 (8)式中,TRIC-K为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RITC-K为韩国游客占中国入境旅游比。依据边际弹性,当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会减少0.206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Jordan Shan&Ken Wilson. 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

279-283.

[2]Russell Ronstadt. Does Tourism Remote Cross-b order Trade[J].2003,85(3):569-579.

[3]李小牧.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 年的国际收支分析[J].国际贸易,2006(10):46-49.

[4]高静.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加入WTO后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9:20-22.

[5]John Seabrook, Susan Homer著.程尽能,卢涤非等译.商务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27.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3

杨长春(2007)选取了北美、日本、欧洲三个国际物流发展较早和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对其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货物海运运输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二者之间具有反馈性的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

林青(2009)以贸易成本作为切入点,将国际物流的每一过程融入到国际贸易相关的商品流通环节中,最后论证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节省公司财务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信息甄别成本。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上海市1978-2008年间的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港口进出口吞吐量和进出口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进出口额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上海市港口吞吐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进出口额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在短期内进出口额的增加是货物运输量增加的单向Granger原因,长期内,运输量的增加是进出口额增加的单向Granger原因。

王友丽, 王健(2011) 对台湾1989-2007年间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运输、仓储与通讯产业值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分析,得出台湾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且物流是水产品贸易的单向Granger原因,物流能促进台湾水产品的贸易而反之不然。张永浴(2011)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中泰边双边贸易额和货物吞吐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中泰贸易和中泰物流间存在反馈性互为因果关系,并且双边物流能力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大,从而奠定以物流为着力点,促进双边贸易额增长的观点。

高秀丽,孟飞荣(2012)根据广东省1978-2010年进出口贸易额、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国际物流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外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不显著。

2、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建立在“零交易成本”的严格假设基础上,不考虑贸易的交易费用和国外的运输成本,但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随着研究假设条件的逐步放宽,国际物流成本作为国际贸易交易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Zhong Ming(2011)文章利用协同机制分析了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协同度,以大连港为研究实例,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邓凤祥(2003)指出国际物流成本是为了实现国际贸易,货物自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为国际贸易需要的物流过程所支付的成本总和。王昱祺(2010)从地理与经济条件、物流规模、基础设施、港口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发展潜力几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港口的国际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地评价。钟建军(2010)从产业集群视角出发研究港口物流集群化发展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构造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度指标,并以宁波港为例实证分析了宁波港港口物流产业集聚规模与港口物流吞吐量对实际自营进出口总额的影响,认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集中度越高,对对外贸易影响的增量系数、弹性系数越大。彭汝佳(2011)在分析港口物流水平对对外贸易影响作用机理的前提下,建立了港口物流评价体系,选取我国五大港口群中具有代表的 18 个港口为样本,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程度以及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对外贸易发展。齐领军(2012)将贸易时间分解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贸易时间对东亚地区贸易的影响。认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的影响更大。一国出口总贸易时间延长10%,该国出口贸易量将减少5%。且不同出口国之间的相对总贸易时间增加10%将导致时间敏感产品的出口比值下降5.5%。而零部件出口比值将下降7.7%。

3、综合述评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学者们在研究国际物流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如港口货物吞吐量、进出口总额、港口物流增加值等较为单一,但为什么选取这些指标并没有给出详细原因,且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得到的各研究结果能对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概括描述,但研究重复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 1978-2008 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1):59-65.

[2]段虹宇.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32):18-20.

[3]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0,3(4):335-340.

[4]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10(1):97-98.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4

[中图分类号]F7133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38-03

作者简介:韦大宇(1978-),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电子商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可供中小外贸企业选择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多,功能和服务也日趋完善。但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环球资源网等著名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都是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即帮助企业寻找订单,达成贸易协议。在整个外贸活动中,在交易平台上达成贸易协议仅是贸易活动的开始,中小外贸企业在备货(采购或生产)之后,仍需要在线下为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报检、运输、保险、退税等相关工作。中小外贸企业的需求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已经在外贸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的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这种创新的电子商务平台运作模式给外贸行业和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与传统B2B电子商务的区别

(一)传统B2B电子商务

传统B2B电子商务是指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外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也就是为中小外贸企业寻找订单。中小外贸企业注册成为会员后,可在其网站上买卖信息、展示商品信息、搜索商品、处理询盘、翻译洽谈、达成协议等。中小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达成协议后,还需要在线下为货物进出口进行报关、报检、运输、保险、退税等相关工作。传统B2B电子商务为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但在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而且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等进出口服务。外贸企业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找到订单之后,报关、报检、安排车船、进行外汇退税等一系列环节可以直接委托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而不需要在线下再找船代、货代等公司办理货物进出口相关事宜。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咨询、报关、报检、运输、码头、仓储;外汇结算、保险、出口退税、贸易融资等,因为都由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所以也称之为“一站式”服务。

相对于传统B2B电子商务,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有效整合了海关、商检、外汇、物流、退税、金融等各方资源,通过共享和合理分配资源,将中小外贸企业有限的资源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还能够帮助中小外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电子商务B2B产业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发展到“交易环节服务”的崭新阶段,使进出口服务实现了“一站式”整体外包,为各方营造了一个规范化、便利化、安全化、自动化的外贸环境,是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创新。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分析

(一)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的产品与服务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突破了传统B2B电子商务仅提供资讯服务的局限,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外贸服务,其核心业务是为中小外贸企业“一站式”办理进出口服务以及基于进出口服务的两个增值服务――金融与信用服务。

其中,进出口服务内容包括通关、物流、金融三大项,涉及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中的报关、报检、运输、保险、仓储、口岸、外汇、退税、融资等环节。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1进出口服务模式

按照传统B2B电子商务,中小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达成贸易协议后还需要在线下面对复杂的进出口环节,如报关、报检、运输、仓储、保险、退税等。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都把这些环节委托给进出口公司办理,而这些公司收取的费一般都是按订单金额比例抽取,外贸企业需要交纳一笔价格不菲的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为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所需手续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中小外贸企业只要在自己的终端管理系统页面就可以随时查询相关服务流程和进度。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通过整合所有企业进出口环节所需银行、海关、物流、税务、保险、外汇局和商检等机构或供应商,实现在线业务申报办理。在整个进出口服务环节,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实行按单收费,收取的费一般比较低廉,如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每单进出易只收1000元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技术,集约和整合买家、出口企业(卖家)、海关、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真正实现了资讯提供、流程处理、金融支持等全程服务功能,为中小外贸企业提高了进出口的效率、节省成本。

2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外贸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由于中小外贸企业短期贷款融资的程序繁琐、风险大而导致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业务支持力度不够,所以中小外贸企业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贸易融资。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通过小额信贷担保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进出口管理服务机构参与了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交易环节,因此,掌握了客户真实而全面的外贸数据信息。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凭借中小外贸企业在其平台上真实的进出口经营数据,以及作为中间方在一定时间段内掌握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的资金流和货物流,为中小外贸企业获取放贷方的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传达给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局、退税局等部门的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经营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因此,银行一般会很放心地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给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贷款。此外,贷款期间,银行还能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监控交易。

在这方面,国内著名的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如2008年,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战略合作,推出了“中小企业外贸融资”产品,提供进口综合贷款、出口信用证贷款、出口退税融资三大类服务,覆盖了进出口贸易的货款和税款的各项融资领域。

3信用认证服务模式

在外贸B2B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互联网是虚拟的,买卖双方信息的真实度与有效性比较差。由于不诚信而使外贸企业利益受侵害的案例不胜枚举,有企业收到货款不发货;也有企业收到了货而不付款,导致卖方企业“货财两空”。因此,在外贸B2B电子商务交易中,诚信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由于管理服务机构参与外贸进出口服务环节,可以采集到外贸企业交易的数据,建立基于真实交易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买卖双方提供数据参考,保证交易环境的透明。

三、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传统B2B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中,运营方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提供资讯服务的信息费和费,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提供的资讯服务是免费的,盈利主要来自费和延伸服务费。

(一)费

费是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盈利的来源之一,如前所述,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实行按单收费的模式――每次进出口服务收取1000元,服务内容包括通关、物流、金融等三大项12小项服务,其他所代办的环节开支实报实销。

(二)延伸服务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除了提供进出口服务,还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外贸融资等服务项目。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时,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将所有客户所需要的服务做一个集成,然后打包出售给具体的服务供应商,而通过大量具体服务的集成,获得对服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从中获取差价,实现利润。如物流环节,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自己手中海量的客户源与物流公司进行谈判,并取得比中小外贸企业直接去和物流公司合作更为优惠的价格,赚取其中的差价。

四、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国际贸易中,中小外贸企业一般专业能力较低、进出口规模小,进出口效果较差以及进出口管理开支和环节开支较高。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管理外包,中小外贸企业不用再聘请专业人员和交纳各项昂贵的费用,为中小外贸企业节省管理和经营成本。

(二)提供融资帮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银行因为风险控制能力和授信管理成本等因素,无法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贸易融资。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独立第三方为银行高效率、低成本地控制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全过程,从而协助银行为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无抵押、无担保的贸易融资,加速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周转。

(三)为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提供便捷服务

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使中小外贸企业不仅可以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免费使用资讯服务,而且可以通过交易平台提供的在线进出口服务,随时便捷掌握进出口货物状况,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全流程。

(四)提高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工作效率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能力不仅有效提高了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等外贸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工作效率。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5

一、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将贸易便利化的各指标引入到模型中,以此来探讨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1计量模型构建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引力模型一般包括3方面解释变量,第1方面解释变量是衡量市场规模的,第2方面解释变量是衡量地理位置的,第3方面解释变量是一些虚拟变量。为了测算贸易便利化等相关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建立如下方程式:LnXcj=a0+a1LnX1j+a2LnX2j+a3LnX3j+a4LnX4j+a5LnX5j+a6LnX6j+a7LnX7j+a8LnX8j+a9LnX9j+u其中a0为常数项,Xcj表示中国对其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X1j、X2j、X3j和X4j分别表示进口国的口岸物流、海关环境、规章制度和电子商务的便利化水平,X5j表示进口国的GDP总量,X6j表示进口国的人均GDP,X7j表示中国和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本文运用两个经济体政府机关所在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X8j表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是否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其取值为0和1,X9j表示中国与其贸易伙伴是否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取值为0和1(1表示是,0表示否),u为模型误差项。由于中国的数据为常量,对回归结果没有影响,故将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剔除处理。2数据来源说明本文选取的国家和地区是2011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排名前35的经济体,其中农产品出口额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各国(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两国(地区)间距离使用了距离计算器的测算结果,关于选取进口国和地区是否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还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基于进行对比而选出的,以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贸易的影响。3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1,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比较理想,从总体上来讲该模型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变动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其中,从t统计量来看,当置信区间在0.05的时候,只有X1j和X9j未能通过检验,当置信区间为0.1的时候,仅有X9j仍不能通过检验;F统计量比较理想,均能通过检验;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值在0.7左右,可以说明所选数据的70%符合模型要求;至于D-W值,几乎接近2,可以说模型数据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完善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修改,剔除两个变量,一是将口岸物流指标剔除,因为其显著性水平的取值较小时通不过检验,二是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这一虚拟变量指标剔除,得到一个显著影响的计量回归方程。现对包括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在内的9个自变量进行逐一分析,以探讨各个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情况。因修改后的模型剔除了变量X1和X9,故讨论X1和X9时的依据是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其他变量均参考的修改模型回归结果。研究中可以看出,进口国口岸物流的提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进口国口岸物流的便利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增加1.28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口岸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成本,使得中国出口到贸易伙伴的农产品更容易在其市场上流通。海关环境的弹性较大,两个模型的系数均在2以上。同时,进口国的海关环境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试分析其原因,文中评定进口国海关环境便利化水平时选用的二级指标分别是非常规的付款与贿赂、贸易壁垒的普遍程度和海关程序的复杂程度,这3个二级指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其一,非常规的付款与贿赂都会增加中国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成本的增加就会使得农产品企业的积极性受挫,出口减少。其二,贸易壁垒的盛行也会阻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如2013年5月日本厚生劳动省食安输发0510第3号通报指出,2013年中国生产的鲜黄花鱼中的某些批次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将加强对于相关产品相关农药残留的监视检查。其三,海关程序的复杂程度,农产品在贸易中属于备受关注的贸易货物,很多国家为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发展,有意阻碍中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进口国国内规章制度的改善和提升,对出口国的出口有促进作用。进口国的规章制度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流量将会增加2.22%。从规章制度二级指标的选取情况来看,可以理解为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完善,那么该进口国就会有良好的贸易环境,对方有序的法律环境必然会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当进口国的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高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流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实上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人们可以较自由地通过国际互联网从事跨国商务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获取贸易证据的难度。基于这种角度,就可以理解高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模型结果来看,当进口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增长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分别会以0.50%和0.58%的水平增长。究其原因是一国经济规模的增加会促使商品需求增加,随之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也会有所增加。两个经济体的距离必然对农产品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和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呈负相关关系。从计量模型的结果看出,双方的距离每增加1%,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将会减少0.93%,通过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两个经济体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着其贸易的有效进行。为了测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以及对比区域经济组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贸易的影响,模型中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两个虚拟变量。就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指标来看,其和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流量呈现了负相关,而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指标却未能通过检验。究其原因,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是中国以及几个中亚国家,所选经济体基本不是其成员,在计量模型的测算中势必会影响其结果。而从世界贸易组织指标来看,由于所选经济体几乎是其成员,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法规对各个成员均有效,虚拟变量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不显著,不会阻碍贸易的进行。

二、结论和展望

1结论在模型研究中,因变量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自变量是包括贸易便利化的各个因素在内的9个变量。通过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多个自变量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口岸物流、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的方程式系数均大于1,而其他自变量的系数均小于1,可见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程度较其他因变量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程度更大。研究发现,各个经济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差距还比较大,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但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各个经济体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道路还很长。2展望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加强与别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改善开展经贸合作的条件,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经济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程度会不断改善。只要中国在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础上,不断为双边的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双边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会不断扩大,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会有一个长足发展。口岸物流、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从自身来讲,中国要按照相关法律依法管理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整合海关资源,加强海关建设;规范检验检疫流程,提高标准化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电子化工程等。在国际合作中,中国还要积极争取更大范围的合作,安排更加适当的沟通交流渠道和机制,如可以借鉴欧盟做法,建立和完善与贸易伙伴国家海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同伙伴国家海关数据的交流和共享,避免出现口岸阶段性通关不畅。除此之外,还需要中国政府扮演好世界大国的角色,在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进行援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贸易伙伴的国内口岸物流、海关环境和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在援助贸易伙伴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提升对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与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作者:胡小龙布娲鹣·阿布拉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6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口岸通关;检验检疫;对策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贸易环境复杂严峻,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国务院总理近期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指出,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外贸水平。由此可见,制度层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外贸水平提高的根本所在,其中,贸易便利化更是关键节点。

1 贸易便利化涵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日趋扩大和各国及地区贸易联系的日益加强,贸易便利化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全球性议题。从世界范围看,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大会(UNCATD)、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银行(WB)等都为推进贸易便利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大会(UNCATD)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将贸易便利化的具体内容概括为简化和改革贸易程序,改进问题协商和数据处理方式,以最终达到国际贸易文件标准化、法律规范透明化、程序简明化、数据传输电子化。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于2002年将贸易便利化定义为:用全面的和一体化的方法减少贸易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在国际可接受的规范、准则及最佳做法的基础上保证所有贸易活动在有效、透明和可预见的方式下进行。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1年阐述了自身对贸易便利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近期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16项新指标,为各国推进贸易便利化提供了指导性方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贸易便利化无疑已成为各国新一轮谈判议题。虽然各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统一的。即,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

2 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意义

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是要降低国际商贸合同的复杂性,消除繁琐手续带来的重复工作、资金、时间的消耗,减少各方的交易成本,改善贸易环境。

对政府而言,贸易便利化可以改善包括海关等各有关政府部门在内的管理水平,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增加政府与海关的沟通与合作,节约政府管理成本;对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有助于降低并消除由于通关时的盲目性所带来的损失,减少了名目繁多的文件与形式各异的标准带来的延误,大大节省了通关、清关、物流等相关环节的流转时间,不但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加了贸易机会;对于消费者而言,贸易便利化有助于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扩大选择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此外,贸易便利化有利于营造宽松开放的贸易环境,促进商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加国家贸易规模,进而使经济收益激增。

3 当前我国在各个贸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1 现行口岸通关模式及问题

通关,即结关、清关,是指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和转运货物进入一国海关关境或国境必须向海关进行申报,办理海关规定的各项手续,履行各项法规规定的义务。其基本环节包括企业申报、海关审单、现场交单、海关放行、提取货物及转关运输。

当前,我国的所有通关手续需在货物到达后办理,经常造成报检、报关通道的堵塞现象。而且,所有的通关手续办理是“串联式”的,即只有在前道手续办好后,才能办理后一道手续。由于这种“串联式”的程序,企业往往为了提取一票货物,要在检验检疫、外轮理货、船公司、陆上管理处等部门来回奔跑忙碌。同时,企业还需分别通过检验检疫局和海关现场电子申报系统录入报检、报关信息。上述操作往往会造成信息重复录入,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易出差错;而且通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

3.2 货物检验检疫制度及问题

自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建立了新的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制度。试行“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其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检验/申报、计/收费、抽样/采样、检验检疫、卫生除害处理以及签证放行六个环节。

根据《商检法》,我国对于出入境货物实行必要的检验检疫,由主管部门制定必须进行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并加以实施。目前,我国列入进出口法检目录的商品共有8913种,占全部进出口商品种类的一半左右,占进出口贸易批次和金额的60%左右。据测算,我国企业每年支付商检费超过300亿元,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贸易效率,削弱了出口竞争力,每年减少出口约400亿—600亿美元。

3.3 贸易融资及汇率情况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柴海涛曾在“经济每月谈”活动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境外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度增大,我国出口企业收款周期延长,预收货款减少,出口坏账增多,收汇风险上升,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

另外,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不容低估。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保持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幅度将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意味着企业出口收入及利润减少,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阻碍我国对贸易伙伴的总体出口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进口的发展。此外,人民币升值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一定的影响。

4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对策研究

国务院总理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当前我国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

一是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分步在全国口岸实行。二是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四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逐步扩大服务进口。五是积极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六是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1 改进原有通关模式,实行“大通关”方案

“大通关”是大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简称。“大通关”可以理顺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资金流,规范经济活动。不仅有利于改善口岸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物流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

近年来,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加强口岸建设、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天津港为例,不仅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树立“以港兴市”和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的观念。而且,在物流及通关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物流环节:积极推行海铁多式联运,减少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搬倒、仓储环节,通过加快货物周转,降低成本损耗。积极推行“一条龙”服务,减少环节,节省费用。

2)通关环节: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口岸各部门要进一步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办公服务模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减少内部流转程序,加快运转速度。此外,加快电子通关步伐,大力推行直通式电子报关报检。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无证、无税和免检货物推行无纸贸易通关,提高对人流、物流、交通工具通关作业和实际监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切实做到减量增效。

4.2 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各口岸规范并公示收费标准。港务、航务、铁路等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价格。各项收费标准需向社会公示,同时设立各口岸服务举报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另外,国务院明确提出应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并取消了第四季度的法检收费,2013年减半征收。而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等举措无疑减轻了外贸企业的负担。

4.3 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国际贸易便利化合作

贸易便利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受到本国、也受到贸易伙伴国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关于贸易便利化这一领域的合作,参与并推动贸易便利化谈判。与此同时,应加强与贸易伙伴大国及周边国家关于贸易便利化进程与标准的沟通,从而使贸易便利化成为切实有效的推动各国外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武器。

5 结束语

贸易便利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全球化议题。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符合我国当前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此外,我国应借鉴国外贸易便利化的先进举措,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进出口贸易管制、结售汇、融资、退税等环节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为提升我国贸易水平创建良好的制度保证,营造和谐的贸易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莉.中国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成本与利益分析.(2011)经济管理出版社.

[2]温耀庆.进出口通关实务.(2005)中国物资出版社.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7

二、国内研究

葛飞秀用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指标,对新疆对外贸易、GDP和物流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外贸与物流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会促使货物周转量的提升,但是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和外贸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刘海涛、王茂林以港口货物吞吐量来衡量天津市的国际物流发展程度,通过协整理论研究了天津市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发现天津市国际物流对外贸的影响大于外贸对国际物流的影响,这与其他省市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罗淯新运用货物周转量和货运量来代表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规模,得出我国外贸和物流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张光明对广西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是进出口贸易对物流的推动力小于物流对外贸的推动力,作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广西物流和外贸发展的针对性建议。欧阳碧媛梳理了广西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现状并对两者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论述,指出两者互为载体、互为助推器。胡勇军用货物运输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来衡量物流的发展,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了广东省进出口和物流发展的关系,发现物流的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较高增速的外贸却没有有效拉动广东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广东省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陈晓艳、陈晓宁对新疆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中选取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产值作为衡量现代物流的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研究得出,新疆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显著,而对外贸易对物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新疆的外贸方式较为单一,以边境贸易为主。唐心智研究了内陆省份四川的进出口贸易、物流发展与GDP之间的关系,发现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发展存在互补关系。陈杨用物流供给(物流运营里程总数)、物流需求(货物周转总量)和国际贸易(主要衡量货物贸易)指标构建数理模型,对我国1981-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物流供给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对物流需求的影响为正;从长期看,国际贸易对物流需求的影响是对物流供给影响的4倍。程伟、龚新蜀通过历史数据研究了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和物流的发展,发现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外贸对物流的影响高于物流对外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有针对性的物流发展建议。秦金中采用区域物流业总产值代表广东省的物流发展水平,建立VAR模型研究得出,广东现在的物流业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不匹配的。芦丹提出,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得以诞生,其物流发展规模随着贸易发展进一步扩大。同时,物流发展壮大,对外贸易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向敏、于洁对重庆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展两者发展程度并不协调一致,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作者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重庆市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胡炯杰对浙江省物流产业与外贸出口互动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从理论上,作者认为:外贸企业的出口频率及出口量影响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及潜在市场;物流企业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服务,其运输风险影响着外贸企业的出口。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互动机制。作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滞后1-4期的情况下,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是外贸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从滞后3期开始,外贸出口才是物流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两者的互动在时间上体现出差别性。李建春探讨了贸易开放条件下广西商贸物流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作者指出,广西可以基于比较优势,开发出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物流产品。林青研究得出: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是港口物流现代化进程,港口物流的建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作者以港口集装箱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指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相互促进,但对彼此的影响不尽不同。陈夏妍实证检验了深圳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发现两者相互促进。但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共同发展,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探讨。李彦萍认为,一国年进出口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了国际物流量的大小,货物主要进出口地,决定国际物流线路的分布特点,进而决定国际物流网络的布局特点。李雪指出,国际物流因国际贸易而存在,外贸的发展对企业物流管理及预测等活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促进了物流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成为物流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厉关强指出,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物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化”会促使物流企业向着规模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王领以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的指标,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的指标,通过对上海市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短期内,外贸的增长会促使货物运输量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李慧通过对天津物流与外贸的发展研究得出:不同贸易产品对物流功能的需求偏好有异。

谭丹认为对外贸易从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对国际物流业提出新要求。作者使用改进的P-中值模型研究了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制度路径。孔原选取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HYL)作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现代物流对进出口贸易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长期影响更为显著;从长期来看,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发展具有微弱的拉动作用,短期波动较大。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有效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水平,物流产业没有充分享受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带来的增值收益。作者指出: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张宝友采用货运周转量和物流网络里程作为衡量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指标,运用相关性和弹性等分析工具,就我国1995-2004年间的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我国物流业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物流外包、拓展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等途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栾淑彦认为,国际贸易与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探讨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国际物流运作体系建设。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8

[关键词]

宁波;港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对策建议

1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构想指导下,宁波港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港口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在地理区位、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世界上600多个港口建立了通航关系,对促进宁波国际贸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国际贸易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外贸开放新格局。2014年宁波位居我国外贸百强城市第十名,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6432.2亿元,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251亿元。本文主要研究了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其国际贸易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效应,最后提出建设宁波现代国际强港的对策及建议。

2影响机制研究

宁波港口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港口物流资源,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线,港口物流产业优势不断彰显。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26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9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70万标箱,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五位。宁波港口物流不断发展通过降低港口物流运营成本、提高港口物流运营效率、完善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宁波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首先,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具有范围经济的外部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外部优势,降低了港口物流运营成本。在“一带一路”、“国资整合”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宁波港口物流企业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宁波—舟山港2012—2030年总体规划》指出将合并泗礁、绿华山两个港区,新增白泉港区。港口物流企业间统一运营、协作分工,充分实现技术互补和资源共享。港口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设港口经济圈,不断扩大生产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平均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收益率。

其次,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不断形成柔性供应链,提高了港口物流运营效率。2014年以来,一批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供应链服务项目相继在宁波保税区投运,新型电商在此加速集聚。柔性化的港口供应链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宁波港的核心竞争力。宁波港通过采用先进管理的技术,港口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策略,达到供应链整体和港口物流企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港口物流企业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最终实现宁波“三位一体”港口物流体系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最后,宁波港口物流不断发展完善了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目前,宁波港通过整合资源不断推进由“装卸型港口”向“物流贸易型港口”的转变,以及由供应商主导的简单静态市场环境向由顾客主导的复杂动态市场环境转变,从而实现宁波港口多功能、一体化的全球综合物流服务。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层次,包括以货物装卸为主的初级服务,在特定货场完成的辅助服务,以及多元化、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宁波港口物流企业不断开发创新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以满足客户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水平。综上所述,宁波港口物流不断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完善了物流服务,对宁波国际贸易产生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最终实现宁波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际贸易总量效应主要体现在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改善国际贸易条件、产生国际贸易乘数、实现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国际贸易结构效应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国际贸易方式结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等方面。因此,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促进了其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

3实证研究

港口物流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新兴经济现象,相关统计数据尚不全面,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指标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情况。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相似性,本文主要从港口物流投入力度来对宁波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进行衡量。选取宁波1991年到2014年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GKJ)、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GKB)和港口岸线长度(GKA)作为港口物流投入力度的衡量指标,较为全面地衡量对宁波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在国际贸易总量的实证分析中选取宁波国际贸易总额(JCK)作为衡量宁波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将其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消除价格变动对国际贸易总额的影响,以1991年CPI为基期对国际贸易总额数据进行平减,得到实际国际贸易总额。在国际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判断国际贸易结构是否合理,主要考察国际贸易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工业制成品在宁波国际贸易产品中占主要部分。因此选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宁波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港口协会网站等。

3.1国际贸易总量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于数据的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为消除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因此对GKJ、GKB、GKA和JCK四个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用In(GKJ)、In(GKB)、In(GKA)及In(JCK)表示自然对数形式的宁波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港口岸线长度和宁波实际外贸总额。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先要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来对In(GKJ)、In(GKB)、In(GKA)和In(JCK)及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现实中很多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选取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将会产生“伪回归”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AIC赤池信息和SC施瓦茨准则,通过软件进行滞后阶数的选择,同时选择显著性水平5%作为判断标准,变量In(GKJ)、In(GKB)、In(GKA)和In(JCK)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二阶差分后,变量都变成了平稳时间序列,即ADF统计值小于临界值,拒绝零假设。因此In(GKJ)、In(GKB)、In(GKA)、In(JCK)都是二阶单整序列,In(GKJ)~I(2),In(GKB)~I(2),In(GKA)~I(2),In(JCK)~I(2)。所以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Johansen和Juselius于1990年提出了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VAR)的多重协整检验方法,即JJ检验法。本文采用JJ检验法对变量In(GKJ)、In(GKB)、In(GKA)、In(JCK)进行协整检验,得出In(GKJ)、In(GKB)、In(GKA)、In(JCK)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向量。根据唯一的标准化协整向量可以确定唯一的协整方程:In(JCK)=-8.3935+1.1941×In(GKJ)+0.9029×In(GKB)+0.8301×In(GKA)+σX(1)在上述回归方程中,β1=1.1941,β2=0.9029,β3=0.8301,说明在长期内,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的国际贸易额弹性是1.1941,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的国际贸易额弹性是0.9029,港口岸线长度的国际贸易额弹性是0.8301,即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增长1%能带动国际贸易总额增长1.1941%,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增长1%能带动国际贸易总额增长0.9029%,港口岸线长度增长1%能带动国际贸易总额增长0.8301%。然后再对回归方程的残差σX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滞后期比较敏感,因此根据AIC准则、SC准则和似然比检验等方法确定变量最优滞后阶数为2,残差σX在显著水平为1%的情况下是平稳的,拒绝零假设,不存在单位根,即σX~I(0)。因此In(GKJ)、In(GKB)、In(GKA)和In(JCK)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软件对变量In(GKJ)、In(GKB)、In(GKA)和In(JCK)进行格兰杰检验得出表1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从滞后1期到滞后3期,宁波港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岸线长度和宁波国际贸易总额是彼此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与宁波国际贸易总额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宁波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始终是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的增加并始终未显示对宁波国际贸易总额的增加有推动作用。在滞后2期和3期的情况下,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是宁波国际贸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的增加可以推动宁波国际贸易总额的增加。这种因果关系也印证了俞雅乖(2012)的结论:不同地区的物流业对当地外贸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得出,港口物流发展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上达到了期望水平。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则需要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是由大卫德森、亨格瑞、斯巴和耶在1978年提出的,也称为DHSY模型。这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具有特定的形式,将协整方程的残差加入变量一阶差分的回归模型中。经过比对和筛选后,本文的误差修正模型转化如下方程:。在误差修正模型结果中,变量ΔIn(JCK)、ΔIn(GKJ)、ΔIn(GKB)及ΔIn(GKA)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是负的,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因此从短期来看,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每增加1%,会引起国际贸易总额增加0.6183%;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每增加1%,会引起国际贸易总额增加0.5715%;港口岸线长度每增加1%,会引起国际贸易总额增加0.5101%。上一年的非均衡误差以0.3162的比率对本年度国际贸易总额做出修正,将偏离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在协整检验的回归方程(1)中,Durbin-Watsonstat=0.438289。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n=21,k=3(不包括常数项),查表可得dl=1.026,du=1.669。因为Durbin-Watsonstat=0.438289<dl,所以回归模型存在一阶序列正相关,要对其进行改进和检验,得到表2结果。对上述结果的残差序列进行LM检验,得到Obs×R-squared=2.9307162。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查表可得,自由度为2的χ2分布的临界值为7.81。由于2.9307162小于7.81,所以AR模型检验结果的残差序列在显著水平5%的情况下不能拒绝同方差原假设,即不存在异方差,回归结果是有效的。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港口物流发展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增量作用。自1991—2014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宁波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对国际贸易总额的弹性系数是1.0812,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国际贸易总额的弹性系数是0.8601,港口岸线长度对国际贸易总额的弹性系数是0.7962。弹性系数均大于0,表明宁波国际贸易随着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的增长而增长。即当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以1%的速度变动时,将会引起宁波国际贸易总额分别以1.0812%、0.8601%和0.7962%的速度变动,对宁波国际贸易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促进了其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弹性小于1,表明宁波国际贸易发展对港口物流业的变动反应不是非常敏感,物流拉动贸易发展的力度有待提高。港口物流规模的扩张应该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更深层次上优化国际贸易发展。

弹性分析法可以研究不同时间段内港口物流发展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即当宁波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及港口岸线长度变化1%时,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总额的百分比变化。说明随着港口物流近几年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对宁波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2002—2014年的区间标准差均大于1991—2001年的区间标准差,说明了弹性值在第二阶段分布更为分散,波动前一阶段较大。可以解释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宁波港口物流及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不是非常稳定。此外,港口物流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原因在于:一是在宏观管理方面,由于宁波港口物流属于新兴型服务产业,所以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制约着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宁波港口物流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港口物流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提出加强港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变得非常重要。通过以上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AR模型和弹性分析法对宁波港口物流的国际贸易总量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港口物流发展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上达到了期望水平,对宁波国际贸易总量有增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波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弹性小于1,系数值相对不是很高,表明港口物流发展拉动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还须要进一步强化。港口物流规模的扩张应该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更深层次上优化外贸发展。

3.2国际贸易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宁波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运用灰色关系分析法通过关联度的大小和排序判断港口物流发展是否有利于宁波国际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今后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样本量没有过高的要求,解决了数据不多、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因此实用性较强。本文选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母系统,选取港口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作为灰系统指标。首先将母系统数列设为Y0,即目标对象为Y0,灰色系统因素数列设为Xi,i=1,2,…,n。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数据序列分别用字母A、B表示,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和港口岸线长度分别用X1、X2、X3表示,外贸总额用Y0表示。通过计算X*i和Y*0的关联度为γi得到如下结果:首先对计算所得的γi(i=1,2,…,n)进行排序,yi的数值越大,则Xi*和Y0*的关联度越高。分辨系数σ取值0.5,所以计算得到的γi如果全部大于0.5,则结果就可信。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灰系统各因素与母系系统的平均关联度均大于0.5,所以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关联度较大。而且港口物流发展指标与两种国际贸易产品外贸额的几何曲线有较高的相似度,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一致。所以实证分析所选的影响国际贸易产品的港口物流指标较为合理,实证结果比较可靠。对机电产品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可以得出:γAX2>γAX3>γAX1。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与宁波机电产品国际贸易关联度最大的是X2和X3,这两个港口物流指标的关联度分别为0.94和0.9,说明X2和X3是影响宁波机电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港口物流因素。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与机电产品的关联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与机电产品自身单位价值大有一定关系。所以有可能导致机电产品在集装箱运输量不是非常很大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国际贸易额,因此,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与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相比其他两个港口物流指标相对较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可以得出:γBX1>γBX3>γBX2。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与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关联度最大的是X1和X3。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而言,这两个港口物流指标的关联度分别为0.97和0.86。说明X1和X3是影响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港口物流因素,是典型的集装箱运输产品,加工层次多、附加值大,因此表现出较大的关联度。综上所述,运用Granger检验、弹性系数、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与其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港口物流发展对宁波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上达到了期望水平,对宁波国际贸易总量有增加作用。同时,港口物流不断发展有利于宁波制成品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国际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4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与其国际贸易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且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可以优化其国际贸易结构。鉴于以上结论,从宏观及微观层面不断创新与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宁波港口建设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应结合自身优势,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港口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作用。在宏观方面,首先加强宁波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网络建设,加大对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机械、物流系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投资宁波港口物流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港口物流经济核心圈、覆盖全的形成。同时宁波政府要为港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准入门槛,积极搭建国际贸易合作平台,不断推动宁波港口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在微观方面,首先应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探索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宁波港口物流智能化与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新变革。其次建立港口物流产战略联盟,寻求港口经济圈联动创新优势,获得资源整合优势,提高港口经济圈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加快对高素质复合型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缓解港航物流方面人才短缺状况,为宁波港口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不断推进宁波港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宁波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2]厉以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3]钱学锋,范冬梅.国际贸易与企业成本加成: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5(2).

[4]黄伟新,龚新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

[5]陈林,罗莉娅.中国外资准入壁垒的政策效应研究———兼议上海自由贸易区改革的政策红利[J].经济研究,2014(4).

[6]裴长洪.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与启示[J].经济研究,2013(7).

[7]盛斌,毛其淋.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世界经济,2011(11).

[8]荣朝和.交通—物流时间价值及其在经济时空分析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1(8).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9

1.贸易融资概念解析

根据被称为银行业“基本法”的《巴塞尔协议》的第244条,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对于这种融资,借款人一般是把商品销售收入作为主要的还款来源,核心风险在于借款人安排交易的能力和银行的控制能力。

贸易融资其理论根据是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贷款理论,即真实票据理论或自动清偿理论。银行发行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适应的商业贷款具有自偿性,即随着物质周转、产销过程完成,贷款自然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据此,自偿性贸易贷款以真实性的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质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

目前传统银行授信担保方式集中在抵押以及保证方式,偏重于对社会财富中固定资产的盘活;大量企业的流动资产,特别是以存货作为中间状态,包括前存货状态的预付款以及后存货状态的应收帐款都未能很好的盘活,进而使得积存在流通环节的流动资产未能实现盘活。

从企业经营循环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外)的经营都是物流与资金流的综合体。企业都是付出资金,购入物品;再售出物品,收回资金。贸易融资就是寻求企业资金流与物流的契合,提供依托企业经营活动的融资方式。

2.贸易融资的内在本质:封闭性和自偿性

封闭性和自偿性是贸易融资的内在本质。自偿性,也就是随着物质周转、产销过程完成,贷款自然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在金额、时间上与商品销售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吻合,便于监控和管理。银行更多关注用于融资货物自身的价值,货物价值的足值以否决定融资企业是否具有稳定的还款来源。而封闭性,则要求贸易融资中的资金流严格要求专款专用,用于货物在贸易流转过程中的资金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的资金闭合圈中,这一点严格区别于传统的授信制度,基于某种特定货物的贷款绝对不允许用作他途。封闭性和自偿性的流程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这种直接由银行按贸易链条付给上下游企业的封闭操作,就能减少客户向银行诈骗资金的风险。

贸易融资,顾名思义,是对贸易进行的融资。所以,贸易是前提和基础,贸易是融资存在的载体。贸易融资封闭性和自偿性的内在本质是建立在贸易的两个关键特性基础之上的:贸易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基于对贸易真实性的考察,银行对融资企业信用评级转而强调企业单笔贸易真实背景。而基于贸易的连续性特征,银行评估的重点是整个贸易流转过程及供应链的信用状况,是建立在对贸易业务本身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调查。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在授信方案的设计中,依托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根据企业在不同的贸易阶段、不同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托收或汇款),不同的贸易对手、不同的贸易货物、不同的资金需求等要素,结合银行的不同贸易融资产品工具,提供更为灵活的资金融通方式以及贷款、还款方式,进行量身订做。融资额度核定由单笔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期限则以与贸易周期相匹配的短期融资为主。因此,如果紧紧扣住贸易融资封闭性和自偿性的本质,贸易融资的贷款资金则不会被挪用,风险相对较小,非常适合企业经营稳定性弱的特点。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国际业务和信贷审查经验,整理出贸易融资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区别,大致有以下9个方面(表1):

3.贸易融资的风险把控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10

一、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及其经济效应

(一)WTO议题下的贸易便利化精神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1998年)的定义,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程序(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流动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沟通及处理数据的活动、做法和手续)的简化和协调。概括起来说,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合作中所涉及的手续、数据要求和管理简化、协调和标准化,其基本精神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加快货物的跨境流通。从上述WTO相关的协定可见,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主要内容是指在贸易货物过境中的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程序简化,也就是所谓的通关环节的便利化。

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 可以说货物能否顺利快捷地通关,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贸易流程所需用的时间和成本。因为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货物进出境全部需要经过海关的管理。其中包括: 向海关报关; 海关对货物进行检验;海关对单据的审核; 货物放行以及交纳相关税费等。这些都涉及到时间和成本的问题, 这就要求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推动贸易便利化的进程。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在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贸易便利化的顺利实现, 海关及相关通关部门必须实施相关的措施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便利化背景下通关便利化的经济效应

韩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进程,2012年韩国在海关通关服务中已经全面启动电子呈交单据系统,简化了贸易流程,节约了物流成本达300亿韩元,折合美元近2600万元,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的大幅节约。

新加坡通过实施“贸易网”(Trade Net)系统实现贸易通关便利化,被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连接了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使贸易商从申报到获得批准的全部时间从原来的17-22天缩短到几分钟。对外经贸大学博士刘岩在“对进口贸易便利化对进口贸易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一文中得出“控制了其他双边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后,进口国的进口时间每降低1%,平均而言,进口贸易将增长0.51个百分点,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实证结论。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带给贸易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其经济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中韩在通关便利化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韩贸易便利化程度和水平差距明显

APEC的一项研究对19个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了韩国在标准协调方面达到先进水平外,中国和韩国在大多数指标上都只是接近或刚刚达到APEC的平均水平。

尽管中韩两国都在积极推进本国的贸易便利化,但两国目前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世界银行将2010年中韩两国从事商业活动的难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尽管韩国从事贸易与投资活动的平均水平高于中国,但是韩国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的时间与手续方面的便利程度要高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大低于韩国。

在对中国企业的关于对韩贸易障碍调查问卷结果中,目前中国对韩贸易的主要问题除了高关税、配额管理限制等贸易壁垒之外,还存在着检疫检验、商务人员往来、海关估价、海关贸易管理等通关便利化方面的障碍,其障碍比重依次为高关税、配额数量限制、检验检疫、海关估价、商务人员往来、技术壁垒、许可证、境内分销、海关贸易管理。

而在对韩国企业对中国政府改善投资环境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提高贸易通关效率”和“简化进入和退出审批程序”分别占全部比重的26.9%和23.1%,可见推进中韩两国通关便利化合作进程任重而道远。

(二)贸易壁垒因素引发通关壁垒

韩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实施的非关税措施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不仅造成了中韩双方贸易摩擦、贸易失衡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中韩通关环节的障碍。同时韩国对部分中国产品设置的通关障碍也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商的贸易积极性。

1、韩国对中方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引发通关障碍

以两国贸易摩擦最为严重的农产品为例,在通关障碍方面,农产品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如从2012年,韩国海关进一步提高了部分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目前农产品抽检率达20%,远远高于3%-5%的进口商品平均抽检率,其中冷冻辣椒和混合调料甚至要求达到100%。这些措施明显延长了中国农产品的通关时间,增加了企业成本。韩国实施通关前税额审查的大豆、芝麻、洋葱、生姜、大蒜、荞麦、胡萝卜、辣椒和花生等产品,大多数进口主要来自于中国。这些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但延长了受审商品的通关时间,而且限制了配额外产品进口,打击了韩国进口商的积极性,客观上形成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障碍。

2、韩国对招标农产品的进口管理措施增加了中方出口成本

韩国对大部分农产品实施较为严格的、强制性进口招标制度。中国企业的投标常常遇到以下问题:一是韩国指定国营公司的垄断经营产品,中国企业无权直接投标,必须通过韩国企业或第三国企业投标;二是中国企业可以直接投标的部分产品,按照规定,中标的中国出口商出货前需要在7个工作日内预先向韩国指定银行交纳货款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三是保证金比例提高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同时返还没有保障;四是随意性较强。检验条款不符合国际惯例,不断增加要求苛刻或歧视性的招标条款,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3、韩国技术标准和动植物卫生管理措施影响中方正常出口

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并对农产品进口实施通关强制性申报制度。其中关于疫病区域的确定、畜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制度、检疫标准与措施中的不合理问题。虽然中方企业反映强烈,政府也几经交涉,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明显的改善。中国受影响较大的商品

主要包括谷物、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等蹄类肉产品、药品等无法对韩正常出口。

通关环节壁垒使得韩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增多,而各个协定下的原产地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韩国通关日趋复杂。韩国进口通关程序阻碍了中国产品对韩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和水产品。韩国农林部、海关等各政府部门采取的各类农产品抽验、通关前税额审查等措施延长了通关时间,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也缺乏透明度。

三、贸易便利化背景下中韩通关便利化合作方略

(一)中韩双方应共同制定贸易便利化目标。

贸易便利化带给国际贸易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未来的中韩经贸合作框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推进两国间贸易便利化,深化中韩贸易便利化合作和提高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会使得中韩经贸合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应共同制定实现贸易便利化的阶段性目标,争取进一步降低双边贸易的交易成本,包括提高通关效率,减少办理海关手续所需时间等。同时通过建立双边贸易信息平台,促进双方有关贸易法规、法律及其相关政策信息的交流宣传来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的进程。

(二)中韩双方应共同制定通关便利化合作措施

首先在两国对口的货物进出口管理部门(包括海关、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标准化与合格评定)之间建立互派常驻官员制度,这对于双方加强沟通和协调、增进了解、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十分有利。同时应及时交流双方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程序及相关统计资料,特别是技术性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信息。另外双方应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对话机制,促进双方海关与商界的沟通,及时通报有关信息,解决商界关注的问题。在检验检疫政策、食品安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处理技术方法、动植物疫情通报等方面也应该开展合作与交流,解决双方关注的检验检疫问题。同时在卫生检疫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三)共同发展通关过程中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

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效果,中韩之间在经贸合作中发展电子商务合作,将会大大提高双方的经贸合作层次和加速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目前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网上支付问题、现行税制问题和物流体系的制约。随着中韩双边贸易的不断增长,中韩两国如果在推进电子交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将会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贸易环境,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因素。

四、结论

中韩经贸合作是中韩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中韩经贸合作也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双边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迅速,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双方的经贸合作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的摩擦和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从通关便利化的角度探讨发展中韩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以期从新的视点为中韩经贸各领域合作提出全面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姚翠玲.海关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与效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5):148.

[2]APEC’s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terim Assessment September 2012,APEC Economic Policy Report 2012.

[3]韩露.中国、新加坡通关模式比较及启示[J].物流科技,2010(6):78.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11

引言

传统的引力模型来自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理,拥有经济总量Yi的i国,其生产的产品、劳动力或者其他要素会被经济总量为Ej的j国的需求所吸引,但是潜在的贸易或者要素流量会由于两国的距离因素dij而下降。按照万有引力定理,两国的流量为:Xij= Yi Ej /d 2ij。

Tinbergen(1962)是最早使用引力方程来解释贸易流量的经济学家。自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开始将牛顿的万有引力方程引入到贸易领域以来,引力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各个领域的研究。由于引力模型在计量上很好地拟合了贸易流量的发生,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但由于从一开始缺乏经济理论基础,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关注。经过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目前引力模型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前人关于引力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然而,国内对于引力模型的研究综述并没有系统的对引力模型的贸易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本文以贸易理论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以贸易理论为基础的引力模型的发展历程,通过系统梳理和对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的述评,以期为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或者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传统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

Anderson(1979)最早研究引力模型的贸易理论基础,他通过构造“纯支出系统模型”(the pure expenditure system)开始了对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早期研究,推导出了最简单的纯支出系统模型引力方程:Mij=Yi Yj /∑Yj。但该引力方程没有考虑贸易摩擦的存在,这与现实世界极不相符。在此基础上,Anderson后来对模型不断完善,以使得模型能更好地贴近现实世界。至此,学术界开始了多角度的对引力方程理论基础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以贸易理论为基础的引力模型。

(一) 基于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

Eaton和Kortum(2002)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从贸易品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模型中任意两国间的贸易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差异,另一个是两国间的贸易阻力,包括运输成本、关税配额等。

与李嘉图模型一样,Eaton和Kortum(2002)假设国家间的技术是不同的。生产方面,i国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产品j商品;关于地理障碍,他们采用Samuelson的冰山成本假设,从i国运输1单位的产品到n国需要生产dni单位的产品。由于考虑的是自由竞争的情况,因此对于n国来说,他在世界市场购买的j商品应该是最低价格。在该价格下,购买者决定购买Q( j)的商品数量来最大化其效用U。为了考证贸易流量与技术和地理障碍等的关系,Eaton和Kortum假设贸易国的生产技术为具有概率性质的随机变量,其服从概率分布Fi(z)=pr[Zi≤z]。再来看价格,不同的国家其价格分布是不同的,可以解出消费者最大化其效用的价格指数为pn。Eaton和Kortum通过假设n国对每一种产品的平均支出不会因为产品的国别不同而不同,可以得出:Xni /Xn=Ti(ci dni)-θ/∑Nk=1Tk(ck dnk)-θ。通过i国的总销售额Qi解出Ti ci-θ,代入上式,进行整理得到标准的引力方程

Eaton和Kortum(2002)对引力模型的推导建立在传统的阿明顿偏好假设和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如果不同国家产品间的替代性越强,则贸易流量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地理障碍越敏感。不同于其他的理论,他们认为贸易流量对成本和地理障碍的敏感度依赖于技术参数θ,而非如Krugman所研究认为的偏好参数σ。

(二)基于H-O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

Deardorff(1998)基于赫-俄模型进行了引力方程理论基础的推导,他从是否考虑贸易摩擦对贸易产生影响两个角度进行推导。

在无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是某些商品的净进出国和净出口国,厂商和消费者是无差异的,产品是同质的,每个产业的厂商生产自己的产品,并在世界市场上出售;消费者在世界市场上随机选择他们的消费量。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相同并且位似的,因此每个国家花费在产品k上的比例相同,都为βk。根据假设世界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贸易均衡,可以得到j国从i国的进口为:Tij=Yi Yj /Y w,此为无贸易摩擦的引力模型。放松消费者偏好相同和位似的假设,每个国家在每一种产品上的花费是不同的,βik为i国在产品k的支出份额,αik为i国生产k商品所获得的收入。进一步假设出口国生产的部分与进口国消费的部分并没有关系,λk为产品k占世界总收入的份额,由于生产的份额αik与消费的份额βjk总和为1,所以如果出口国生产的产品份额与世界生产的产品份额相同或者进口国消费的产品份额与世界的消费相同,则可以得到类似无摩擦的引力方程。或者假如λk对于所有的k都是一样的,λk为权重,αik和βjk是不相关的,这样可以得到引力方程的表达式。

存在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假设每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不同的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品种数量多于要素的品种数量,运输成本采用Samuelson的冰山成本形式tij。当国际贸易存在贸易摩擦时,无论贸易摩擦多小,则进行贸易的两国在H-O模型下都不可能有要素价格均等(FPE),否则国际贸易不可能发生。由于H-O模型是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则生产者在世界所有市场上所面对的为单一价格pi,j国的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tij pi。

当消费者偏好为相同的且柯布-道格拉斯的形式时,可以推导出相关的引力方程。由于柯布-道格拉斯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存在一些缺陷,考虑CES的效用函数,每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这种情况下H-O模型的双边贸易模式与其他差异产品的模型本质上相同。令U j为j国的效用函数,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得出j国的消费量,得出引力方程为。

通过设定H-O模型的两种极端情况,Deardorff推导出了双边引力方程。在不存在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当消费者的偏好是相同且位似时,可以得出引力方程;但假设消费者是任意偏好时,一些国家的贸易流量会高于或者低于世界贸易量的一般水平。在存在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推导出引力方程,发现对于双边距离远于平均距离的国家,他们的贸易量要小于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引力方程理论基础

Krugman(1979)开创性的新贸易理论将垄断竞争模型引入贸易理论。Krugman(1980)论文中通过假设公司是同质的,得出:商品间的替代弹性越大会使得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放大。尽管存在贸易壁垒,但由于消费者对消费商品多样化的偏好,两个相同的国家会贸易差异化的商品。如果两个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替代性不强,即使所花费很高,消费者也愿意购买国外的产品,这时,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很小。此时A国对B国的总出口为,其中σ为差异性商品的替代弹性。在该模型中,Krugman假设所有的公司是同质的,运输成本是可变成本,在这样的假设下,每一个公司都可以向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出口。当商品间的替代弹性高时,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较大,此时竞争激烈,成本劣势使得企业或者国家丢失市场份额。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

Melitz(2003)认为,由于进入出口市场要承担一定的固定成本,包括海外市场调研费用、建立海外市场销售网络费用等,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出口带来的沉没成本,所以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出口。

Chaney(2008)在Krugman(1980)和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企业异质性和出口的固定成本引入引力模型,得出了如下结论:当运输成本变动时,不但每个企业的出口量(intensive margin)会有变动而且出口企业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extensive margin)。并且进一步得出:商品的替代弹性对二元边际具有反方向的影响,如果替代弹性大,则集约边际对贸易壁垒的变化更敏感,相反,扩展边际不敏感。

Chaney(2008)运用一般均衡路径进行推导。需求方面,每个国家的消费者消费H+1个部门生产的商品,部门O提供同质性产品,其他的H个部门提供异质性产品,其效用函数为CES函数。供给方面,同质性产品O的生产为规模报酬不变,并且假设一单位的劳动能生产wn单位的产品O,可以自由贸易并且作为计价单位,其价格取值为1。当均衡时,每个国家都生产一些同质性产品,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在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上不同。企业面临两种不同的贸易壁垒(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形式为冰山运输成本,如果一单位的异质性产品h从i国运到j国,只有1/hij能运到,其他的部分在途中都损失了,越大,可变成本就越高。此外,从事出口的企业还必须支付固定成本f hij,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在差异性产品的部门,企业的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每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随机抽取的,此时企业生产q单位产品并且销售到j国的成本为chij(q)。由于市场是垄断竞争的,所以企业是价格制定者,价格为phij()。进口国j国的总收入为Yj,给定企业的最优价格和消费者的需求,在h部门劳动生产率为的企业从i国出口到j国的价值为xhij(),具体公式中phj为j国h商品的价格指数。

当考虑一般均衡的情况时,由于企业要从事出口,必须投入固定成本,这就要考虑有哪些企业会进入出口市场,之后再计算总的双边贸易流量。ij为企业是否会进入出口市场的生产率临界值。由于工资和出口市场的潜在进入者数量都是外生因素给定的,出口到j国的企业是由j国的特点所决定。将生产率临界值代入前面的价格指数,可以得到一般均衡时的价格指数为pj。此时可以得出在i国生产率为的企业出口到j国的出口量为xij()。然而,对比该结果可以发现,由于本文中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选择行为,使得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根据单个企业的出口值,可以得出h部门的总出口为,从该方程中可以看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引入使得引力方程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可变贸易成本的出口弹性γ,要比没有企业异质性时大,而且比单个企业的弹性大。可变成本的降低不仅会使得每个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增加(intensive margin),而且会使得新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extensive margin)。当贸易成本变化时,替代弹性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是相反,替代弹性对于可变贸易成本的贸易流量弹性没有影响;对固定成本贸易流量弹性为负影响。替代弹性较大时,集约边际对贸易壁垒(成本)的变动更为敏感,而扩展边际不敏感。

结论

大多数研究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视为常替代弹性效用函数,但并不适合描述贸易流量较小的情形,因此对于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生产函数)的研究将是未来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 E. The Gravity Model[J].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2011(3)

进出口贸易流程篇12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优势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入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入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入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入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入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入,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伴随着互联网蓬勃进步,国际网络全面普及,电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商务运作模式,电商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等。这也要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商优势,剖析电商带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使电商真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朱翠婷.中国贸易伙伴国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韩冰.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战略应对[J].长江论坛,2013(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