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美学基础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7 09:04:19

护理美学基础

护理美学基础篇1

1.2基础护理的教学目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2护理美学的形成、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带动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护理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系统、层次、和谐、有序和节奏性,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交融起来,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美是护理理论结构与内容,护理技术和科研以及护理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美的总和。

3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临床实习一段时间,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如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言行举止粗鲁、野蛮,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形象,导致实习医院或带教老师的不满,给护理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学生自身并没有引起重视,反之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走向社会发展成熟的改变,其原因主要是护理教学重点全部在于技能培训和知识强化,忽略了学生心理意识方面的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得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即而被同化,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心理。

3.2护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技能操作,还是理论知识都能达标,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处理护患关系时出现许多问题,如:操作前与患者的沟通不当,操作中一旦出现小失误,就会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有的患者甚至大打出手,情节恶劣,给院方、校方、学生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再比如:学生在面对患者提出病情或治疗的相关问题时,没有妥善解答,引起患者的不满,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埋下隐患。有的甚至因为护理人员的一句话而对薄公堂,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4基础护理教育与护理美学相结合

4.1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学基础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性,如何使其更加完美,则有赖于护理人员对其完美原则的自觉维护与遵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除了在教育方面培训学生,更要适时强调培养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育,纠正不良作风,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着装、行为、习惯。如:强调淡妆上岗、待人温馨、处事公正、动作轻柔、工作严谨等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美的内涵,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完善审美价值观。

4.2护患关系中的社会关系教学在护理实践中,护理活动主要发生在护士与病人之间,护患关系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际交往,交往中往往受到双方个性特点、环境变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角色以及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

护理美学基础篇2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美学基础篇3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护理美学基础篇4

1.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3]。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4]。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5],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6],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6]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1.4护理理念不同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2.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7]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护理美学基础篇5

该项目采取“4+0”培养模式,专业培养计划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共同审定,教学计划所涉及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完成。学生在修习完教学计划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在获得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基础上,符合美国托马斯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托马斯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该项目目前已招生三届,第一届学生已完成在校的课程学习。

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课程门类增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美方护理课程综合方式多样,可按照生命周期、健康模式等进行课程综合,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2],重视人文课程,其人文课程占美国护理本科全部课程的1/3。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依旧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强调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科学课程偏少。为了解决中外课程的这一差异,中外双方合作成立教学计划开发小组,在保留国家规定课程、我校特色课程等基础上上,引入美方先进课程,最终形成了中方课程、中外合作课程、美方课程三个板块的课程体系。但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发现,中外合作班课时总数远高于我校普通护理本科班的课时总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弹性时间。

2.课程基数过大,影响教育部评估达标。

根据教育部教外综〔2006〕5号[3]的文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外方课程必须达到“4个1/3”的标准。然而,按照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标准,要求中医护理课程必须达到11-1分以上,且需根据我国国情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使我校开设科目达47门,学时高达3440,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的基数相对偏大。同时,考虑到江西省属于中部省份,我校又为江西省二本录取批次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层次与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有着一定的差距,如大量引进外方优质课程并采用全英文授课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一定程度上专业知识的缺失。因此,在项目具体实施中,适当放慢了引进美方课程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4个1/3”达标比例。

3.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挑战学生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依旧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是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被学生接受和熟练掌握。随着美方课程的逐一引入,PBL教学、小组讨论、论文汇报、调查报告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一并融入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极大地挑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表示为了应付美方课程后的调查、报告等作业,不得已把大部分学习重点放在美方课程上,从而忽略或应付中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甚至有的同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4.师资结构复杂,提高师资管理难度。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的师资队伍,在结构上既有中方教师又有美方教师,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且外籍教师大多为短期来华执教,流动性大;除此之外,中美方教师教学理念、文化背景、聘用方式的不同,均对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增加了教师队伍管理的难度。

5.自身特色不凸出,影响教学持续发展。

每个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都应与众不同,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背景和实践特色。我校是传统的中医院校,具有多个国内外一流的学科建设平台,而护理学科作为学校新兴的重点学科之一,更加需要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在开展中外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以特色求生存,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思考

1.精简课程门类,整合课程内容。

在引入美方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以科目数量作为质量评估的标准,而应注重中外方课程内容的整合,对美方引入课程内容、所耗学时、授课教师资质等多方面进行把关,避免课程门类重复建设,如引入的美方课程社区护理学与中方课程社区护理学、美方课程灾难护理学与中方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雷同科目,应在内容上进行重新编排,使所开设的中美合作课程既符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现状,又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国从业能力;充分利用课上、课下两个学堂,并积极利用学生第三学期,开展护理实践等注重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错开学生各专业课学习、考核的高峰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2.采用脱敏疗法,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引入美方先进教学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逐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学方法的连贯使用,鼓励和培训中美合作护理专业的中方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采用美方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跨入大学校园起,从最初接触大学课程起,就能接触并逐渐熟悉各种美方的教学方法,以适当改变其多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以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选聘优质师资,加强师资管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4]的要求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此外,中方授课教师应至少为本科以上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具备英语教学能力并能够熟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合理配置师资,对于系统性较强的中医和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安排中方教师进行授课,聘请外籍师资讲授行业前沿、强调动手能力的护理实践、人文护理等相关课程,如生化危机处理和灾害预防、护理专题研究和循证护理和专业护士实践等;针对中美合作班与普通本科护理班的不同,制定相关的中美教师选聘及教学质量监督的办法或制度,以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4.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凝练自身特色。

依托学校中医药、热敏灸等教学优势,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培养社会紧缺护理专业如老年保健康复护理、重症监护等中医药高层次护理人才,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引进国外优势资源,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护理美学基础篇6

该项目采取“4+0”培养模式,专业培养计划由双方大学共同审定,教学计划所涉及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在中方完成,美方课程由美方派遣外籍教师来校任课。学生在修习完教学计划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在获得中方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基础上,符合美方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美方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该项目目前已实施3年,首届学生已完成在校的学习。

2中美护理教育的差异

2.1课程设置

美方护理课程方式多样,如按照生命周期、健康模式等进行课程综合,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1],设有当前社会管理急需的护理课程及护患沟通技能所必需的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如《灾害护理》《应急护理》《西方艺术》《西方文化》等,且人文课程占美国护理本科全部课程的1/3,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护理责任意识。而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更多强调的是护理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科学课程偏少,课程目标侧重于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和学生的研究不足[2]。同时,按照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标准,中医护理课程必须达到11学分~1分以上,且需根据我国国情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使我校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增多。

2.2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授课方面,美方灵活运用讨论汇报、案例分析、启发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中方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提问、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实践课授课方面,美方并不注重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和操作程序,而是鼓励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寻求更为有效地护理操作方法,中方则更加注重按照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2.3学习评估

美方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侧重过程评估及综合评估,尤其注重学生自主思维的考察,注重原创性,且评估方法多样。教师考核态度严谨,注重细节,强调学术道德,学生所写论文或者讨论稿一经核实非原创,则严格定为不及格;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者,降级打分;缺课率达一定程度的,必须重修。中方教学评估偏重理论考试和终末评估,虽目前也强调实践考核,但大多数学校未将该项分数列入毕业考核总分之中。因此,其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学生毕业。

2.4重修规定

美方要求学生必须重修不合格科目,且在未通过该门课程考试前,学生不得继续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某一科目未通过考核,则必须进入下一年级重修该科目,直至重修通过后方能进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方则会给学生补考的机会,重修科目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3思考与建议

3.1转变护理教育理念,充实人文课程设置

在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应借鉴美方的护理教育思想,转变护理教育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加大人文课程内容,培养护生的爱心与沟通能力。为此,我校成立中美教学计划开发小组,在保留国家规定课程、我校特色中医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增加《护理沟通》《西方文学》《西方历史与文化》等人文科学课程,培养护理学生的人文修养及主动关爱病人的自觉意识。

3.2开展护理教学改革,加强师资管理,引进教学方法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3]的要求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通过开展中美教师座谈会,加强双方交流,借鉴美方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在护理理论课中适当引入美方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讨论、论文交流、调查汇报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操作课教学中,不拘泥既定的护理程序、护理步骤,开展自主设计及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评估制度

美方注重过程评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评估,建立并制订过程评估制度及形成性评价方案,除理论性考试外,还应采取调查、汇报、辩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理论、实践、应变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实时考核,不断以考促学。

3.4结合国情开展教学管理,教学制度商榷修订

按照美方的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如一门美方课程未通过考核,则须在下一年级学生开设该科目时进行重修,且在未完成重修科目前,学生不得继续学习其他美方课程,这实质上导致了该生不能正常跟进教学计划,学习进度较其他同学晚了至少1年,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该生的实习和毕业。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困扰,我方对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进行了商榷和修改,尽量避免中方课程和西方课程在学习进度、考试时间等方面的冲突,为学生留出充裕的复习时间,并灵活运用学生的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加强中方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顺利通过美方课程考试的同时,也能符合中方课程的考试要求。护理合作办学项目,重点要融入美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充实前沿的护理理论知识,导入护理专业的世界发展动态,从而在护理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中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美方的护理教育理念及许多做法值得肯定,但在办学实践中也应结合我国国情予以消化吸收,整合中外双方特色优势创新突破[4],将引入美方的教学优质资源不断加以本土化,对双方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充分商榷,以制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护理高级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引进的资源“水土不服”的情况,为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焦红霞,袁力.中美两国高等护理本科教育比较及启示[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1,17(3):44.

[2]焦红霞,袁力.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0,8(9A):2338-2339.

护理美学基础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要求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个方面的护理。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1.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的依据

1.1 护理工作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些疾病中护理起到的作用甚至和治疗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在以往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方法是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病人的疾病本身,而且重视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及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它的提出将促进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在这一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认识到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护理工作的方式是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就真实地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1.2 护士的心理特点

护士正处于青春晚期(17―20岁),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强。教师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有助于护士拥有丰富的联想和向纵深发展机会;才有助于护士对问题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解决;才有助于护士智力及非智力的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满足她们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又可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

2.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护士素质教育观念

回顾护理教育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护士素质教育中有三个误区值得注意。第一,护士素质教育简单化。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仅仅是开设一些与素质有关的讲座式课程,如护士的仪表、举止、语言等。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是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修养、功底或发展的身心基础,从结构上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可见护士素质教育是全方位、全时空的。第二,是护士素质教育片面化。近年来,在护士素质方面,时而强调业务素质,时而强调心理素质,把护士素质割裂开来,以偏概全,以某一方面的素质替代人的综合素质。实质上,素质是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质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因此,如果只重视某方面素质的教育,难以培养出较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第三,是护士素质教育局限化。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较少。学生各自的特质差别很大,入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原因及对护理工作的看法迥然不同。因此,在录取护士时,应尽量优先录取热爱护理专业的学生,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护理人才的成功率。[3]

3.在护理教学中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3.1 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

思想素质是根本,是当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护士素质教育中,应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护士的两年理论学习期间,注重在护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护士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培养,护士要具备较高的慎独精神,正确的道德行为,自爱、自尊、自律、自强。能够正视现实、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

3.2 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护士除必须掌握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为适应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养成正确的审养观,培养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文化素质是基础,提高文化素质符合社会的实际,有助于护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思维能力、业务素质。由于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偏低,加之中专护理教育偏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护理教育的薄弱环节。护士的文化基础不宽厚,限制了今后的发展,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处于被动地位,发达国家把护理教育放在大学进行是很有道理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护理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纳入高等教育,因此,对护理专业应增加文化基础课学时。可根据学业生的不同层次,开设文学写作、医学哲学、美学等课程,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搞好护理专业的文化建设,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文化素质有一定提高。

3.3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所以,护士只有对护理本身不断地学习、练习、领悟、尊重和理解,才可能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从而在社会中树立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3.4 加强身心素质的培养。

加强身体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特殊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具备健全的体魄,精力充沛。所以要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健康的食谱,追求合理的营养,并积极开展健美操、韵律操等的运动与比赛。另外还要护士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规律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护士的综合素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何在护士的心理不成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客观条件下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笔者在教学中收到一定效果,但还需深入探讨,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4.1 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抓住她们的心理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贯穿护理教学过程。首先,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医院实习等让她们切身感受一下护士素质的美与重要性。其次,通过学习,提高她们对护士素质的认识。最后,让她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让这些素质逐渐具备在自己身上。

4.2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采用诱导的方式。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尤其是基础护理学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她们良好的素质最能诱导学生产生美感,进而不自觉模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模范诱导作用是不容忽略的。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

[3]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护理美学基础篇8

伴随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健康观念也逐渐转变,人们对护理专业服务需求日益增高,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推行礼仪服务,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新需求,懂礼节、重仪表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

职业化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职业化人才培养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化的人文素养,职业化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化的技能水平三方面的培养,即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培养职业化护理人才,护士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尤为重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护理美学及礼仪教育是培养职业素养及行为规范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护理美学与礼仪》的课程特点,探讨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理美学与礼仪》的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思路,并提出课程建设有效途径。

一、《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外护士美学与礼仪研究普遍重视岗前培训,并将护士礼仪作为侧重点,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强,近年来,国内也逐渐重视对护理美学与礼仪的教育,但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仍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之中,依托《护理美学与礼仪》教学,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好的适应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

(一)《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使护理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通过《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的学习,可在临床实习之前具备良好的礼仪规范和服务意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医院护理服务要求。

(二)《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护理美学与礼仪》整体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满意度。并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美学与礼仪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规范的礼仪训练可帮助学生塑造优美的体形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本门课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加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护理美学与礼仪》的课程建设思路

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请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参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接轨,紧扣护理专业岗位“实用、够用”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突出技能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际“零距离”的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做出系统安排,以保证课程教学运行的可操作性。

三、《护理美学与礼仪》的课程建设实施途径

(一)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教学体系。在《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中,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身心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构建,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仪容、仪表、优美的体态开端,最终培养具有高雅气质,外美内秀的当代护士形象[3]。

(二)依据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本课程学时普遍比较少,积极开拓分段教学模式,在学生不同阶段给予多样化的礼仪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理念、编写针对性强的护理专业礼仪实训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刚入学的学生注重基础交际礼仪培训,实习前的学生因面临实习和就业,教学上应突出对护士工作礼仪的具体实践和招聘礼仪等内容。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情景式教学、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方法等将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提高课程对年轻学生的吸引力,把护理形体训练贯穿始终,旨在利用有限的课时取得更有效持久的教学效果。

(五)制定科学有效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可采用“任课教师、临床专家、学生”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r”体系。通过基础礼仪展示及工作情景礼仪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形式,培养学生注重正确礼仪习惯的自觉性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理美学与礼仪》课程建设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出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俭,莫丽平,戚林.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2).

护理美学基础篇9

[作者简介]何曙芝(1965-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及护理教育;王庭之(1965-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盐城 224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08-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其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院校1280所,高职院校总数已历史性地超越本科高校,我国已是名符其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国。然而,由“规模扩展”全面转向“内涵提升”时期的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简单复制或仿造同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甚至成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翻版,人才培养丧失了行业所特有的职业属性,学校间雷同化痕迹突出;存在严重的“工具主义至上”思想,过度重视实践技能而轻视综合素质,致使学生在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间出现生态性失衡现象等。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盐城卫院)护理专业为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校院合作不断深化,大力推行课岗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分析课程模式,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并以其实践技能突出而享誉社会。然而,在实践技能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诸如医学基础差、人文关爱精神不足、缺乏沟通交流能力等发展失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味强调实践技能、工具主义至上的教改理念使护理教育偏离了医学教育的职业本质,也违背了整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终极目标。

二、生态后现代课程观与生态化课程

1.生态后现代课程观。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开始把生态后现代课程作为课程研究的热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课程观是期拉特瑞的“课程与教学的生态模式”、高夫的“转变课程范式的生态理念”和约翰・米勒的“整体课程”。期拉特瑞认为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环境及其中学习经验的相互关联是至关重要的;高夫从生态政治学的角度提倡课程的整体研究,特别重视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研究,用关联的观点去研究事物性质、工具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约翰・米勒以整体观、联系观建构“整体课程”,对课程的整体性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平衡,即要使学生的精神、感情、身体、知识、技能、智力等得到平衡发展;二是包容,即课程学习取向的兼容并蓄;三是关联,即协调好相互关系,以利于课程的整体化。

2.生态化课程。所谓生态化课程,是指根据生态后现代课程观所提出的一种新课程范式。这种新范式更加推崇课程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强调的是学习者的整体平衡发展,通过实施生态化课程,使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情感都能达到理想化的协调发展。对高职教育来说,就是要在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学习者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三、构建基于生态化课程观的人才培养体系

1.确立“三位一体”护理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生态化课程观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它突出强调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盐城卫院针对护理专业因近年来受“重实践轻基础、重眼前轻发展、重专业轻人文”等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薄弱、人文关爱精神不足、沟通交流能力欠缺等发展生态失衡、用人单位满意度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在吸取生态化课程观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讨论专业发展和改革所应坚持的生态化理念,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提炼护理专业学生生态化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确立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类职业教育,职业所面对的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而是需要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病人,而生命的珍贵性、病情的多样性以及治疗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职业所提供服务的人文性、严肃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尽管护士不是医生,不负责病人的病情诊断、开单用药,但护士要根据医嘱,为病人提供给药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服务,长时间服务于病人床前,是医院避免医疗事故的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火墙”。因此,护理职业教育绝不能简单地模仿工科类职业院校所倡导的“弱理论、强技能”理念,而应提倡“夯实医学基础、突出实践技能、注重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基于上述认识和对学校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同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经由卫生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论证,盐城卫院护理专业提出将“医学基础―职业技能―人文素养”作为护理学生生态化发展核心三要素,确立护理“三位一体”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2.构建护理“多层树型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生态课程体系。生态化课程理论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人才培养生态化三角模型则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提供了总体框架。盐城卫院护理专业坚持以“突出基础、突出技能、突出人文”为主旨,以“基础、技能、人文”三大主体课程模块为主体,分层建立公共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基础护理等九个下层模块和35门具体课程,最终形成多层树型模块化生态课程体系。

其一,医学基础模块。该模块侧重于强化以理论为主的公共医学与专业基础,包括公共医学基础和专业基础两个子模块。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结合行业专家意见,重新评估医学基础课程设置,建立和优化与岗位对接的实用课程模块,同时,适当增加公共医学基础课程的课时量,通过强化“护理实用人体学”“病理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课程,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职业技能模块。该模块又分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技能、专业拓展等四个子模块。在保持原有专业技能课程优势的基础上,紧贴临床岗位实际,继续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的课程,重新整合和开发“护理基本技术”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内容。为进一步强化专业综合实践技能,重点开发“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等课程,同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设“护理科研”“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拓展课程。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项目化课程,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现理论实践相对平衡;通过强化专业基础和开设知识拓展模块,实现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相平衡。

其三,人文素质模块。在原有基本素质模块基础上,结合岗位需要,通过开设“心理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等专业人文课程,强化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以医德为核心的人文关爱精神,同时,增加“文学欣赏”“音乐欣赏”“色彩艺术”等通识人文任选课程,拓展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由于人生命的丰富性,决定了生态化课程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对生态化课程观的认识以及多年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有如下的实施策略:

其一,营造生态化教学校园环境。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不仅要有生态化课程体系和生态化教学条件,还应有优美的校园设施、良好的校风学风、丰富的社团活动等校园大环境。环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课堂,是塑造和影响人的一种综合力量。盐城卫院巧妙的园林布局、精致的雕塑艺术、满园的鲜花绿草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出“人”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给学习者以青春活力与美的享受,并间接地给人以“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力和情趣的熏陶;校风学风是盐城卫院的气质和灵魂,优良的校风学风起着净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催化剂;而学生社团等则是盐城卫院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

其二,确立生态化教学价值观。生态与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化课程即是焕发学习者生命活力的课程。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现代教学理念是有效实施生态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潜能开发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盐城卫院护理专业积极开展以案例导向、项目任务、PBL等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强调一个“动”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凸显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策略也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做一体”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生态化协调发展转变、由重考试成绩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生态化教学价值观下的护理教学,广大教师不再是只关心怎么教会学生,而考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怎么“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生态化教学价值观的确立,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与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三,创设“课岗一体”生态化教学情境。作为职业教育的生态化课程,不仅要关注课程的关联性,更应重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关联性。通过创设课堂与岗位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实现生态化平衡发展。

盐城卫院护理专业在实施生态化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设“课岗一体”的教学情境。一是以三甲医院为标准样板,建立部级高仿真护理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的护理岗位情境化,同时,通过项目化教学,把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关怀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得护理实践教学变成一种整体性、关联性强的教学活动。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高仿真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课岗一体”的学习情境。三是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院中校”,把课堂完全搬到病房,真正实现床边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亲临职场环境,适应职场氛围,加深职业认知,培养职业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护理美学基础篇10

我院形体健美操课程既不同于体育院校的竞技体操课,又不同于舞蹈院校的舞蹈课,更不是单纯的健美运动,而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塑造优美身体形态和培养综合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首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技能及锻炼方法,为学生终身从事健美锻炼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健美操训练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其协调性、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通过创编健美操的学习实践和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和编排健美操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以及高职医学院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磕学习健美操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受益终生。

2形成高职医学院校形体健美操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

护理美学基础篇11

自古及今,教师一直被看作知识的象征和行为的表率,在当代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护理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因其职业的特点尤为突出,因此,护理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护理实验指导教师是学生护理职业的第一模仿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课堂上一个精神饱满、教学严谨、技术熟练、动作优美、爱岗敬业的教师,对学生具于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做榜样。

2 以爱施教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分贫富贵贱。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一些教育家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今天的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 护士职业形象的内涵

范静认为,护士职业形象是指护士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所给予人们的印象。康莉认为,护士形象是护士素质、文化水平、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和仪表的总和。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文明的语言,会使护士形象表现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由此可以看出,护士职业形象是指护士的全部内涵的整体形象。是护士在职业护理活动中,以良好的外在职业形象,衬托和表现出护士的美好心灵,从而体现白衣天使的天使美。

4 护理系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的理解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02、2003、2004级大专生进行“护士职业形象知识”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5 护生上实验课的表现及分析

5,1护生上实验课的表现

5,2分析

可以看出: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美是有一定认识的,多数学生是爱美的,能按护士的要求着装。但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如认识到“护士外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只占学生比例的50%-60%,仍有5%左右的学生上课没有按要求着装,多数学生上课佩戴首饰,且缺乏主动性和奉献精神。本人赞同张明霞调查结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浓。普遍存在着人际沟通的障碍,过于看重自我,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会与人交往,不注重与人合作,缺乏宽容和忍耐力,缺乏协作精神。

6 以身作则塑造美好的护士形象

护基实验指导教师是学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专业态度等都给学生以样板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上实验课除了应身着护士装进入实验室外,还应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纪律、技能、信念、情感、意志、习惯等职业护士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良好的表率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护士形象应当是仪表庄重、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待人诚恳、亲切热情、文明礼貌、衣帽整洁,同时语言要通俗、有艺术性,让病人能够接受。

7 教师的护士角色对学生的影响

护理服是护士职业的象征,代表着护士的形象。实验指导教师虽然是一名教师,更应该是一名护士。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穿上护士服就要进入护士角色,塑造自身完美护士职业形象以影响学生。

护理教师肩负为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任,其良好的职业角色形象不仅是自身完善的需要。更是直接作用于护生的重要教育手段。“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动”,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护理学知识,更要在实验课教学中,努力塑造完美的角色形象,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渗透到护基实验课教学中,重视护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护理美学基础篇12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1]。2015年1~6月,我们在2013级护理本科生护士形体训练中加入美学意识的渗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系本科学生1-7班314人为观察组,2012级1-6班283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护士形体训练教学中融入护理美学知识,对照组按照既往教学内容授课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所学课程、入学成绩、任课教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训练护生的站、走、坐、蹲、拾物、端治疗盘、推治疗车和持病历夹等姿势与体态。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10-12人,每小组的训练时间为4个学时。另开展2个学时的舞蹈,如瑜伽、交际舞、健美操,由学生自由选择。

1.2.2 观察组 开设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但从护生接触《护士形体训练》这门课开始,就适时渗透护理美学教育,以培养护生的形象美、举止美和体态美。

1.2.2.1注重形象美 外在美是白衣天使形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先做好表率,化好职业淡妆,穿好护士服,戴好护士帽,精神饱满。而护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对镜整理形象,可化淡妆,并按护理美学仪表着装标准对其进行检查,统一佩戴圆筒帽,不得披发,穿护士服、白裤、护士鞋,衣服与裤子必须干净整洁,不可蹬高跟鞋,涂指甲油,不得化浓妆、佩带首饰,符合护士美学要求。凡不符合规范者不允许进入形体训练室。

1.2.2.2注意举止美 教师言传身教,将以往护理美学实践教学中学习过的护士体态举止之美贯穿于形体训练教学中。例如:在核对床尾卡时,蹲姿要端正;向患者介绍入院环境、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站姿要有挺拔;核对医嘱, 手持病历夹、治疗本时要握持正确;在行走时,轻、稳,步态轻盈;为患者做护理时,手托治疗盘、推治疗车时要保持平稳。告诉学生,护士在这些日常行为中也应展现美,举止优雅,端庄得体,体现护士的职业形象美。

1.2.2.3塑造体态美 优美体态有的是天生,但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而成。有些人护生因体态肥胖,有些护生会因长相身高的原因,出现内心的自卑。作为教师,鼓励护生树立自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独特之美展示出来。护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舞蹈,在音乐的陪伴下坚持练习,就可以修饰自己的体态、矫正体形。而对于具备较好先天条件学生,保持原有的自信,通过音乐舞蹈的学习,锻造更高雅和优美的体态。每位孩子都是小天使,都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在艺术的熏陶中,都能将体态塑造得更加优美。

1.2.3时间安排 两组学生均为大二第二学期开设《护士形体训练》。而在大二第一学期护生已接受了《护理美学》的学习。

1.2.4考核内容 播放自己喜欢的且符合护士形体训练的音乐,将站、走、坐、蹲、端治疗盘、推治疗车、持病历夹等基本姿势融入自行设计情景中。

1.2.5 考核方式 两组均由同样的4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考核,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打分并算出平均分。

1.2.6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由学生勾选,对2013级314名、2012级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97份,收回597份,其中有效问卷59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201级314份,2012级283份。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形体训练考核成绩比较

2.2两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到护理技术,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南丁格尔曾经说,护理是最精美的艺术。护士良好的形象,能够维护病人的尊严,使病人感到安全可靠,也能带给病人以美的享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或痊愈[2]。因些开展护士形体训练课程非常有必要。

传统的形体训练课程,学生单一练习将站、走、坐、蹲、端治疗盘、推治疗车、持病历夹等基本姿势,颇感枯燥无味,且并未意识到练习的重要性。而适时渗透美学,讲述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的故事,她为照顾病弱,为促进健康,无私奉献自己毕生精力,被誉为“提灯女神”,堪称美的典范。让护生明白护士是美的化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及仪表形象。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形体训练的意义,更愿意通过形体训练打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护生形体训练成绩优于对照组(P

因为美学意识的渗透,护生觉得形体训练可以让自己变成更美,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增加,对职业认同与自豪感增加。而在瑜伽、交际舞、健美操等自由选择的舞蹈学习中,在音乐与艺术的熏陶中,护生的自我形象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表2中,观察组的学生关于本课程满意度评价,即在学习兴趣上、增加职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提升自我形象、提升审美能力上,都高于对照组(P

这是因为美学与形体的结合,舞蹈、形体与音乐旋律融为一体的训练,使护生感受到美的效果和美的体态,同时也让她们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这与其它研究相似[2]。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