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4 09:33:26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1

我市于年开始对慢病进行监测,2006年被确定为部级死因监测县及省级肿瘤监测县,同年承担并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任务。年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病综合防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7542份,管理高血压病人14680人,管理糖尿病人2625人,在5个镇(街区)、19个村建立了防治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建立健全了防治工作制度,落实了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初步开展了干预性研究探讨。

二、目标任务

建立有利于主要慢病防治的社会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防治慢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网络版管理软件进行统一录入,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依据居民健康档案,为慢病病人建立档案,定期开展随访,实行规范化管理。掌握我市不同人群慢病的患病率及变化趋势。积极开展慢病防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五进”活动,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落到实处。

四、工作步骤

(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建立管理档案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

(三)到年底,我市人群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5%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50%以上;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0%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四)慢病知识知晓率

1、知识知晓率:示范区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全市社区的示范点要定期设置、更换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

2、市疾控中心、镇(街区)卫生院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发放慢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3、学校要为学生开设慢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4、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要定期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加大对慢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和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其他有关部门、单位也要在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期间,组织人员宣传健康知识。新闻媒体要制作关于慢病的专题片进行播放,充分发挥传媒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5、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要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五、监测工作

(一)死因监测

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按要求进行入户调查,规范填写《居民死亡证明(推断)书》,并录入死因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完成居民死亡原因年度统计分析,分析我市监测人群的疾病模式,查找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肿瘤监测

建立常住人口新发肿瘤病例常规报告制度,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按要求填写好《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按时上报。

(三)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每年完成1次慢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压、糖尿病)监测调查。每三年完成一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六、社区慢病诊断

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一)内容。本社区主要慢病的现患和发病情况、人口学特征及发展趋势、主要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疾病防治环境支持系统现状、已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及人群防治主要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等。

(二)方法。对本社区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慢病入户调查;进行现有的政策、机构、资源及其作用的科学研究;社区诊断资料的管理,包括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资料的管理、分析、评价和动态观察,疾病和死亡情况登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七、开展“五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进社区:在社区内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栏内容每季度进行更新;在社区主要街道粉刷两条以上的慢病宣传标语,利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咨询,向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控盐、控油活动。

(二)进学校: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板报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学校师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室、无烟学校、健康食堂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理念,当好父母的监督员。

(三)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防治知识宣传栏;主要工作场所张贴控烟宣传画,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场所;为工作人员举办健康讲座;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

(四)进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张贴控烟宣传画;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定期播放防治知识。开展争创无烟公共场所活动。

(五)进家庭: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户均一册、人手一份;健康生活理念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开展家庭血压自测和动态记录活动;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30%、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50%以上;开展创建健康家庭活动。

八、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综合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多方位服务,以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干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主要慢病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建立和推行门诊15岁以上病人首诊治疗制度。

干预原则: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全社区干预,与社区内不同场所、地点干预相结合;强调全人群参与,重视高危人群;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干预策略。

干预措施:全人群干预措施和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相结合。

九、阶段目标

(一)年

在我市部分镇(街区)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筛查社区内慢病发病的现状,对现患病人和高危人群进行初步调查。为试点社区人群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汇总慢病发病情况,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进行初步管理,建立管理卡片,实行电子档案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管理、培训大会,对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人安排随访,并录入电子管理档案。加大对社区居民、学校(幼儿园)、工厂和其它一些公共场所宣传防治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使人们初步了解防治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行为干预的目的。

(二)年

完成示范点社区的诊断工作,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完善防治规划,将筛选出的社区高发病种作为防治重点。对社区15岁以上人群开展社区高发病人调查,为社区高发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逐步提高社区高发病人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社区高发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膳食、减重、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干预活动。社区防治工作启动后,每3个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年

社区内高发慢病病人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高血压管理率达30%;糖尿病管理率达50%以上。社区内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条件成熟后,逐步开展对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主要慢病的防治。

十、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计生、财政、卫生、科技、广电、教育、体育、妇联、老龄、公安、民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审定慢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协调搞好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各镇(街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来负责辖区的慢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

(二)职责分工

1、镇(街区)。成立慢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病人的监测和管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各村常住人口的监测及防治工作,做好防治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工作。

2、市委宣传部。参与研究制定全市预防和控制宣传教育的原则,牵头部署、协调有关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3、市发改局。根据上级有关预防和控制方针、政策和总体要求,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对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会同科技部门将调查监测研究项目列入全市每年的科研计划优先支持项目。

4、市财政局。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负责安排应由市级财政承担的防治专项经费,为上级安排的防治项目提供配套经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益评估工作。会同市发改、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5、市卫生局。会同市发改、科技、财政、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全市慢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配合、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慢病防治的规范性文件;定期向市政府汇报全市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负责组织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技术指导。负责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现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的“五进”目标。承担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组织防治工作信息的交流,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防治合作项目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药防治的研究。保证病人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负责做好防治知识“五进”活动中“进重点场所”的组织实施工作。

6、市科技局。负责把重点调查监测、预防控制研究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并将该计划作为每年的优先支持项目,加强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会同市卫生、发改、计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有关的技术服务。

7、市广电中心。将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的情况。电台、电视台将防治内容列入日常公益性宣传计划,逐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报刊将预防和控制知识列入组稿计划,定期刊载。加强各种公共场所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积极进行控烟。加强对人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组织各文艺团体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8、市教育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慢病防治知识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落实教学课时,开展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现慢病防治知识“进学校”目标。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健康观念。在学校新生入学体检时,向每位新生发放防治知识宣传单。

9、市公安局。公安部门在做好死亡登记的同时,每年3月份前向卫生部门提供上年全市分年龄组人口数及上年度登记死亡信息。每季度一次与卫生部门核对死亡登记人员名单,防止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R1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8-0024-03

The role of creation of the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monstrative area in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ZHANG Yuejin

(Ho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plans to use 3 to 5 years to set up a batch of the demonstrative areas of the chronic diseas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demonstrative areas, the chronic diseas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led,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support, and the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ion were established. Shanghai Hongqiao Community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ve community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hronic diseases active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working system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engthened the team constru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hronic disease, enhanced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service capa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ndard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interven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ronic disease were implemented and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s improved.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measur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is district are explored.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 long-term mechanism; intervention; monitori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人群的疾病谱及死因构成已发生显著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综合预防和控制(简称防控)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闵行区虹桥社区作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社区在此方面做了实践和探索,总结如下。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

在人口老龄化、人口典型导入、居民生活方式多元化改变的多重作用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先后出台的《闵行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实施方案》、《闵行区社区糖尿病、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实施方案》等各类慢性病相关的管理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在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积极探索并大力实践从疾病监测、高危人群干预、患者全程管理到环境支持、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促进等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完善和建立了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多系统联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方法和手段

完善保障体系

年度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纳入了重要范畴,全面统筹和引导相关委办局全面落实慢性病防控的重要职能。镇、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两级筹资,人均已达50元,以全面预算项目化、契约化管理的形式下拨,大大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为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社区为抓手,实施《闵行区贯彻落实工作》等多项方案,内容涵盖社会控烟、老年人体检以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一步保证综合防控工作切实有效的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区域中心医院为核心建立医疗联合体,通过建立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为综合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托和人员基础。

全面干预疾病危险因素

为了解区域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情况,掌握辖区内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虹桥社区每2年进行1次社区调查。结合区域内心脑血管病监测、肿瘤登记、全人群死因监测、35岁以上首诊测压等监管情况,撰写详细报告,提出虹桥社区内慢性病防控的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干预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并予以评价。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造支持性环境,积极开展公共场所禁烟、限盐控油,鼓励社区居民参加各项健身运动,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氛围。

全社区共同参与、营造支持性环境

创建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区域每年新增公共绿地,创建上海市花园单位、文明示范公园,全方位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为居民构筑健康的生活环境。

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先行”的理念。主流媒体《大众卫生》、《生活点点通.衣食住行》、《健康连连看》等专题栏目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大肠癌早发现》、《糖尿病防制》进行了广泛宣传。居委会的宣传窗口开设了慢性病专栏和健康宣传活动室,专设了健康教育处方和慢性病专题,定期免费发放“闵行健康教育”报,对外常年开放“闵行健康网”,每年设置2幅以上的户外大型广告牌,开展大型义诊、发放手册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手段持续提高居民的疾病防控水平。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为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行为能力的理念,增加体育活动中心、公共运动场、农村健身家园、健身苑点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工间操等各项健身锻炼活动和体育比赛,充分发挥示范餐厅、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等的引领作用。以控盐、控油、控烟、合理膳食和健身活动等知识为核心,深入居委、学校、企业,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折页、张贴海报、设置健康教育专栏,以形成良好的支持环境。举办慢病综合干预志愿者骨干选拔竞赛,通过“细节,让随访更温馨”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对慢性病防控的规范和综合能力。

全程预防和医疗结合服务

积极探索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等的服务和监管,形成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为核心和载体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医药卫生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防控―综合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形成医院诊疗信息推送、专业机构技术监管、社区规范随访干预的综合防控格局,完成慢性病的早发现、高危队列管理、疾病人群随访、转诊、康复等全程系列工作。

疏而不漏的全民健康管理

采取中西医结合体质测定,发挥祖国医学“上医治未病”传统;设立自助健康管理小屋,通过无创自助血压、身高、体重、肺功能、骨密度等检查以及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系统内的结果查询,掌握“健康知己管理”。在全科医生参与下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已成为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平台,小组成员更是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市民行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

健康管理信息化

在区域卫生信息中心的全面统筹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现代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健康网、自助健康监测小屋与患者基本信息、管理记录、就诊和转诊、年度评估、BI分析等监测、监管的信息化全面互联互通,完成了慢性病的卫生服务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的转变,形成了主动管理与居民互动的健康全程管理。2010年累计为虹桥社区82 172名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建档率达60.00%,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均达90.00%以上。

慢性病管理规范化

以卫生部颁布的慢性病管理及信息建设相关指南和标准为核心,结合区域情况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技术路线、人群分类管理标准,并统一规范流程,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形成个体化医学干预和动态监测、监管长效机制的结合,定期分析和评估,不断拓展和丰富疾病管理内涵,形成慢性病防控从“单向服务”向“多元化服务”,从“传统经验管理”向“规范程序管理模式”转变的连续、动态、全程管理。

2010年虹桥社区的高血压管理人数由2006年的476人提高至6 840人,增长了4.04倍;管理率由22.20%提高至近100.00%,血压有效控制率达77.26%。糖尿病的管理人数由2006年的607人提高至2 153人,增长了1.33倍;管理率由22.31%提高至52.10%,血糖有效控制率为69.28%。社区开展大肠癌、宫颈癌等常见肿瘤筛查15 201人次,高危人群队列筛查发现肿瘤7例,干预人群的胃癌、大肠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总体早期发现率已提高至61.15%。

体卫医教结合一体化

建立覆盖中小学、幼托机构的学生健康管理信息档案的适宜技术,探索校园医生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医教结合,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纳入常规长效管理。针对儿童特点,开设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早期疾病干预,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目前已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6 697份。

自助健康管理科学化

以知己的健康管理原则和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针对社区亚健康人群,通过“健康自检小屋”的开放,一方面倡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采集的异常数据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时干预和追踪,确定慢性病高危人群,对新发慢性病患者可建立专项管理档案,规范随访,形成慢性病的早发现和早干预。

在“健康自检小屋”中,居民可进行肺活量、握力、骨密度等项目的测试,融入了体质健康监测服务。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均免费开展自助健康服务近1 312人次,社区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78.50%,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94.12%,成年男性吸烟率59.7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76 g,人均每天6 000步运动量的成年人比例达53.87%。逐步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健康管理体系数字化”的闵行卫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

全民健康促进综合化

传承中医神韵,通过中医药的“简、验、便、廉”特色优势,在“治未病”中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卫生部慢性病综合干预示范社区的创建,通过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的分类,对管理对象提供了全面精细、连续、主动的管理,使管理对象在干预后的平均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明显改善,为闵行区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了有效借鉴,并为部级示范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3

预防与控制慢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3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委[]9号)和《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府办[]40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政府主导、综合防治。预防、控制慢病发生,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落实党和政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完善慢病防治策略,改善环境,控制或减少行为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降低慢病的发生。

(三)社区组织、健康促进。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通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营造有利于预防控制慢病的环境,减少慢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总目标:

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框架下,建立和健全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慢病防治体系,减少早期脑卒中,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到年,我区慢病防治要力争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三、工作目标和指标:

(一)全区形成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将慢病防治目标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1、2003年,建立区防病领导小组领导、各有关部门参加、社会各界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2、年,在区、街道(镇)形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调运作机制,并逐年完善。

3、年,街道(镇)将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列入辖区社会发展规划,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1、在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2、多渠道募集慢病防治经费,设立慢病防治基金,用于社区基本预防保健服务,提高对特困和脆弱人群慢病医疗预防的保障水平。

3、按照有利于慢病防治的财税支持政策和物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慢病预防和控制。

(三)贯彻实施有利于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1、2005年前,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逐步推行养殖业、种植业的系列标准;年前,推广合理营养标准和食品成分标识规定、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

2、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控烟规定和控制烟草的有关政策。2003年起,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3、加强优化环境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到2005年,空气、土壤和水质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力争达到优良水平,到年,全面达到优良水平。

4、到2005年,绿化面积达到人均12.5平方米;到年,达到人均15平方米以上。

5、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05年,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到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年达到55%以上。

6、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

7、落实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

1、2003年,完成区府实事项目卫生室(16个中心村卫生室、96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

2、年完成街道地段医院、镇卫生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翻牌,完成镇村一体化建设,健全慢病防治网络。

3、充实健全我区现有的一个社区疾病综合防治点(江川街道),2003年,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4、建立健全我区慢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五)建设健康促进基地

1、到2005年,建成一个健康促进社区;到年,30%的街道(镇)建成健康促进社区。

2、在全区学校全面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包括牙病、眼病预防);到2005年,1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30%的各类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2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6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3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8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

3、到2005年,全区50%的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到年全区所有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4、到2005年,建成20家健康促进企业;到年,建成50家健康促进企业;年起,全面倡导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场所。

(六)主要慢病和不良习惯控制指标

1、到2005年前,高血压管理率达到15%,控制率达到40%;到年,高血压管理率达到25%,控制率达到5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降低10%;到年,全区高血压管理率达到50%,控制率达到6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再降低5%。

2、到2005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40%,管理率达到6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50%,管理率达到7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60%,管理率达到80%,降低糖尿病致残的比例。

3、到2005年,晚期癌症病人医护照顾率达到95%,“三阶梯止痛”规范治疗率达到90%;到年,“四癌(胃、肝、乳腺、大肠)”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15%;到年,“四癌”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25%。

4、到年,青少年和医生、教师吸烟率控制为零增长;到年,其他人群吸烟率呈零增长。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各部门慢病防治的目标责任

在区政府领导下,把慢病防治工作列入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职责内容,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统筹落实和安排慢病防治经费,领导、协调各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镇(街道)政府负责本地区的慢病防治工作,在制定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将慢病防治工作列为必要内容。

教育、卫生、体育、环保、水务、绿化、农业、工商、宣传等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明确年度实施计划,作到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全面推行慢病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单位、团体、个人以各种形式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

(二)建立有利于慢病防治的政策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制订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促进有利于慢病防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环境的形成。

完善环境改善政策。规划、建设、环保、环卫、绿化、水务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环境的相关政策,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有害物安全处置,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居住条件。

制定烟草控制政策,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烟草有限销售政策,不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及其他公共场所销售香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工商部门要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管理。

逐步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农业、商业、技监、卫生等部门要结合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教育、卫生、商业等部门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市民健康消费,同时发展符合健康的学生餐、职工午餐、工作餐和老年日常三餐,帮助市民平衡膳食。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我区规划、建设、体育等部门要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

提供慢病防治资源保障。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分别承担慢病防治的责任,政府保证基本预防保健投入,同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和资助慢病防治工作,多渠道筹措慢病防治资金;引导预防保健服务性消费。

(三)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及网络建设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部门,承担区慢病防治的技术决策、业务指导和培训、干预实施、信息综合和质量控制与评价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慢病防治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主要慢病的发病、现患、和死亡情况,开展人群分类健康管理,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服务。形成三级预防网络。

在区中心医院、市五医院、吴泾医院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包括四癌早发现、应症就诊、线索查病、心脑血管疾病早发及致残预防治疗等),把预防贯穿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开展规范化诊治。

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岗位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全科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形成专业全面、结构合理的慢病防治梯队。

完善慢病综合信息系统。加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人文环境监测,预测慢病发生、发展趋势。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了解居民基本健康状况,为慢病防治决策和实施干预水平提供依据。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区健康教育所要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对相应人群的宣传教育。其他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工作环境管理,减少职业危害。

(五)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慢病防治工作必须以人群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组织为载体。镇(街道)负责社区慢病防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转变服务职能、改变服务机制,调整服务方式,开展慢病社区预防保健,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要和需求。

开展社区动员,调动社区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做好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指在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制定并全面实施慢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

对疾病人群要开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病人诊治和疾病管理。

对高危人群,选用适宜的筛选方法,提高早期发现水平。针对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不合理饮食和静坐习惯等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进程。

对普通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形成健康行为的技能,帮助形成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考核和评估

根据实施方案的总目标、工作目标和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估、中期评估及终末评估。

年度考核主要评价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落实慢病防治工作计划的情况。包括组织领导、资源保障以及各项干预措施贯彻执行情况。

中期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主要评价各种工作指标和疾病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根据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有关目标和策略进行调整。

终末评估在规划实施完成后进行,主要评价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制定下一阶段慢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区卫生局

二00三年十一月

区各单位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职责

为了推动我区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经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及区有关部门关于慢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分工具体如下:

一、区农委

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

二、区财政局

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三、区教育局

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四、区卫生局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开展规范化诊治。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五、区文广局

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区体育局

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七、区城管局

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八、区环保局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九、区规划局

规划审批时考虑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控制等优化环境因素。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

十、区水务局

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

十一、区工商分局

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十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55-02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1.1.1 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1.1.2 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1.1.3 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1.1.4 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1.1.5 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2.1.1 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2.1.2 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2.1.3 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2.1.4 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2.1.5 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 行评价。

2.1.6 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2]。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5

“健康是为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是重大的民生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2009年12月,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河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国华为我们解读了“无病为上”这一医改新理念。

记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我们注意到,这次新医改把“无病为上”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提出。那么,您认为这一理念出现在新医改中的意义何在?请谈谈您对“无病为上”理念的理解。

刘国华:健康在于防治。今天,我们提出的“无病为上”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上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思想,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最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疾病预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投入的经费呈大量增长态势。这是新医改提出“无病为上”理念的社会背景。

新医改方案明确的“五项重点改革”、8500亿的总量投入中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疾病预防控制密不可分。另外,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都是贯彻“无病为上”理念的体现。

记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大疾病防控机构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者、拟定者,在落实“无病为上”理念,在全面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国华:在“无病为上”理念的落实上,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措施较多,如预防接种,能大幅度降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仅从乙肝疫苗接种资料显示,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河南省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11.1%下降到3.4%;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一个较长的隐性发展期,在发生、发展期几乎没有症状,症状显现时就医,疾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这些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在试点地区进行行为干预等,取得了可喜成绩。

另外,疾病防控部门应积极配合政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2009年7月,卫生部、财政部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制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推动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的缩小,疾病防控部门应尽可能发挥自身作用。

记者:据统计,慢性病治疗占用了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那么,在慢性病防治上,您对公众和政府有什么好的建议?今后,在常规体检中是否会增加对慢性病的筛查,或者会采取什么别的措施?

刘国华: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这对疾病防控部门、政府及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是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变职能,真正体现其“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发挥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具体实施作用;二是加强疾病监测,跟踪了解慢性病发病动态,指导公众预防控制;三是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

当然,各级政府也应强化对慢性病的防治投入、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等,这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的基础。同时,各地应开展慢性病普查或筛查工作,在当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全民或职工体检,做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重视健康体检,防病于未然,已经成为21世纪健康新理念。对于公众,应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等防止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慢性病;及时治疗,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新医改中,启动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直接定位于城乡居民,其中有4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与慢性病防治有关,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记者:新医改方案强调疾病防控,就是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后将要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河南省疾控中心有哪些应对措施?当前,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国华:当前一个阶段,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抓好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即以免疫预防与规划全面实施为基础,突出社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突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出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防治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6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 预防 对策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in XinShi District of Urumqi city

Zhang Ruiping1,Cai Pingan1,Guo Jianxin2

Xing An Community Health Station of XinShi District of Urumqi city of Xinjiang,8300541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f Urumqi city of Xinjiang,830011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disease in community,and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Methods:We collected the relevant data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 community.We established countermeasures an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thods,and observed the improved situation of mental state,physical exercise and lifestyl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eventive measures.Results:Mental state,physical exercise and lifestyle after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管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均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及社会危害等特点,为此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1]。社区预防控制是以社区为单位,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率为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慢性病人群开展健康服务[2],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方式,对于预防慢性病及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某社区管理居民5000余人,选取某社区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患者220例,年龄标准界定在195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其中男111例,女109例,年龄60~75岁,平均(67.9±2.2)岁;高血压病155例,糖尿病65例,病史2~10年,平均病程(7.3±1.3)年。

方法:220名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及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的具体预防干预措施:①通过询问病史、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情况评估患者情况,收集患者健康资料评估、分析危险因素,为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②根据建立的健康档案,指导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外,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为患者开展知识讲座,如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及饮食禁忌等,1年健康讲座4次,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③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观察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依从性,与慢性病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特别是病情严重或病情出现反复的患者,重点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变化进行自我监测。④每一种慢性病都有多种致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及其致病作用,并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各种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及易被接受的方式,开展简便易行的干预方法。

统计学处理:患者资料采用PEMS3.1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结 果

患者接受综合干预前后在心理状态、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慢性病防治是社会公益性质非常强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政府部门财政的投入,慢性病的防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慢性病的防治是一项持久工程,要营造全社会共同防治慢性病的氛围,以引导整个社会更大程度的参与慢性病防治,如宣传患者控烟、合理饮食、适量活动等。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发生率正在逐步升高,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其中以居民和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范围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最有效途径[4]。本文通过分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同时结合慢性病患者生活环境,在社区范围内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通过分析每位患者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消除不良情绪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渐使患者各健康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从临床实验结果看,本组研究对象通过预防干预后,心理状态、体育锻炼及生活方式均得到较大改善,本文研究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社区慢性病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万会举.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l,17(26):97-98.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7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160-02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增长速度快、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糖尿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目前慢病的控制在社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探讨一种有效的模式防治慢性病的发展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调查老年个体化慢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本社区内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辖区内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53~68岁,平均(57.4±4.8)岁;病程平均(48.9±15.3)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例,大专11例,中专及以下学历58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4~69岁,平均(56.2±4.4)岁;病程平均(50.0±17.6)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例,大专12例,中专及以下学历55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已由上级医院确诊为糖尿病,随后归入本社区管辖。

1.2 方法

观察组对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3 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的内容

1.3.1 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联系电话、老年情况、宗教情况、慢病情况、病程等。

1.3.2 血糖的监测 要求老年糖尿病患者每3天快速法监测空腹血糖1次,1个月静脉抽血验空腹血糖1次,将所有监测数据录入档案,做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观察曲线。

1.3.3 随访记录 每月1次随访,对老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将随访的结果记录进档案。

1.3.4 体检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将所有体检结果记录进档案。

1.3.5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 包括开展电化教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宣传栏、糖尿病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

1.3.6 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 对于糖尿病严重患者,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高危人群登记,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档案。

1.3.7 糖尿病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样对于患者、社区和医院均有利,严重时转诊至医院,稳定时转入社区,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

1.3.8 逐步推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中心。制定“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定期开展研讨会,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怎么样进行自我管理。

1.4 一般的社区干预内容

包括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位的监测。

1.5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只能检测出某一具体时间内的血糖水平,不稳定,易受到应激、进食、身体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HbA1c指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率,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4]。它是临床评定糖尿病病情及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更好、更稳定地反映过去6~8周内的治疗情况,是糖尿病患者一个常用的必不可少的指标,可作为长期控制糖尿病的良好监测指标[5]。

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决定了社区慢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6]。以往的社区干预手段主要以单一的宣传为主,整个模式比较被动,不够灵活,同时没有从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所以临床效果不够明显。自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行以来,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档案的基本上,加入个体化元素,使得整个社区慢性病管理档案更加人性化,可以进行个体化指导,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个体化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和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这类需要终身管理且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的慢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实行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以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比一般的社区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社区慢性病管理通过一些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7]。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会为慢性病的防治带来重要影响。个体化强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获得了有关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8],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生存寿命延长。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综合了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措施,在实行慢性病管理的同时加入个体化模式,使患者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效果更明显。所以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卫华,隋萍,侯纯荣,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Ⅱ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7,20(3C):788.

[2]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k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类能俊,杜书玉,辛颖,等.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2):4-6,13.

[4] 张阳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1256-1257.

[5] 汪贵姣,杨柳,王达莉.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27.

[6] 曾念彬.深圳市福田区社区慢病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54-755.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9

今年我街道大力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防制工作,并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心理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不断提高慢病防控工作效能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慢病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确保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紧紧抓住辖区居民关心的慢病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进一步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文明新形象。

三、工作完成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

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及其它卫生服务记录,全街道居民建档29681人,建档率95.04%,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管理人数29681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3604人,已为3604名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全年老人体检2550人,体检率70.75%。高血压患者总人数6357人,建档2286人,管理率35.7%,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2447人,建档831人,建档率33.9%。

(二)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全年全辖区共有居民31229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2612人,老年人完善体检2550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75%。

(三)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1、高血压患者人群应管理6357人,高血压实际管理2286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5.7%,其中高血压规范管理1596人。

2、糖尿病患者人群应管理2447人,糖尿病实际建立管理831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3.9%,其中糖尿病规范管理612人。

(四)健康教育服务

针对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控烟、合理膳食、限盐限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重点疾病、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健康教育,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坚持按2月1次的要求更换村级健康宣传栏,每2个月定期更换一次宣传栏内容,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9月30日共6期(每个专栏6期共12期)。定期播放健康教育电教片,累计发放宣传单85余种,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累计36928份,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53次,参加人员11688余人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4次,参加人员约531人次。全年累计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72种,共514小时。

四、慢病防治具体措施

(一)强化慢病防制工作

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慢病防制的规范,成立慢病领导小组。辖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各户积极宣传慢病防治工作,开展各项慢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贯彻、快速互动的信息采集网络,尽力促进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预防保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的经济能力有限并且相对固定,和其相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构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优质经济的服务,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慢病管理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强化宣传、培训慢性病知识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广大群众传递高血压并糖尿病及其他慢病的防治知识,带领居民群众摆脱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四)及时组织自查自纠

定期开展自查工作,严格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对慢病各项工作举行日常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积极改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街道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压实责任,分工到人,确保事试有效落实。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0-02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过程的规范和科学的记录,是医疗文件的一种,包括一个人及其家庭的基础资料,患病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疾病影响因素等[1]。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年化,加强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刻不容缓,通过阅读这些健康档案,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及时了解某一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掌握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从而为疾病管理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文调研了扬州市两老社区55以上人群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资料,以对该类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本次调研选择了扬州市长居人口较为集中的琼花观和荷花池两社区,琼花社区长居人口5180人,受调查人口401人,荷花池社区长居人口4099人,受调查人口为300人。

1.2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建立健康档案,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各小组长负责通知本组的居民,调查人员携带血压计入户开展工作,调查人员为医学专业的专业人员。

1.3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宴、种族、社会经济状况、身份证号码等。健康行为资料: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就医行为等。临床资料:既往史、家族史等。

2结果

2.1建立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55岁以上每人一份,琼花观社区建立401份,荷花池社区建立300份。

2.2健康档案的管理。

2.2.1体检。55岁以上居民接受了本课题的免费体检,完成慢性疾病筛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胆B超等。由于中老年女性好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对两社区55岁以上女性加拍了膝关节正侧位片。

2.2.2健康档案保管。健康档案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统一编号保管[2],在社区内设有专门的档案室,集中存放,专人负责,以保证健康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规范性,使健康档案完整、准确,全面地反映个人的健康状况[3]。

2.2.3记录。老年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后,为老年居民制作发放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患者的健康信息以及健康档案编号[2],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可获得健康信息。

2.2.4开展健康宣教。中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后,分析其内容,将中老年人中的各种疾病人群分别管理,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根据中老年人的需求,定期邀请专家为患者讲授关于慢性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如何进行更好的预防等,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如座谈或义诊,以加强他们关于健康知识的储备以及对良好健康行为的掌握与坚持,以对慢性病的发展进行防范[4]。

3讨论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政府列举了公共卫生服务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类基础环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是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管理机构通过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能够及时的了解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管理与防病干预治疗。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地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利于及时、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非药物治疗[2],为防未病和已发疾病的干预管理提供依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年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慢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管理慢性病患者的主导力量,对社区中老年人建立真实的健康档案,从中筛选出重点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展健康管理。开展对该类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及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有关资料,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将可以顺利开展,如根据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可以筛查出需要进行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糖尿病病人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5]。重点疾病管理利于分析掌握老年居民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异等流行病学特征,便于诊断和处理早期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和发现规律性疾病,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促进社区健康发展[6]。

为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机构连成网络,在现有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发放健康信息卡,将就诊卡、医保卡等融为一体,将信息联网融合资源,实行一卡通,实现医疗健康资源共享[7]。当病人就医时,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都可以直接查看健康档案,病人就诊的临床信息可以随时更新,健康档案和就诊信息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通过对健康档案的疾病分类和综合研究,了解社区老年患病人群的特点,研究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因素,调整医疗保险对社区预防保健的投入,促使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治病逐步走向社会家庭的预防保健,降低医药费用[6]。

参考文献

[1]李学信.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5

[2]王佐卿,王树山,祝丽玲.关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94

[3]诸葛毅.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2066-2077

[4]李玉莲.基层医院对慢性病的管理域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5:466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11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49-01

社区慢性病档案是社区一些特定的人群的病历资料组成的系统化文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档案,它是全科医疗实践、质量评价、教学科研、防治疾病的需要,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科研和教学的理想资料来源。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最大困难是人力资源匮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建立慢性病档案,有利于促使慢性病朝着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的意义

1.1 慢性病档案管理可提高医疗质量

慢性病档案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有效评价医疗质量的需要。

1.2 慢性病档案建立和管理有利于社区医生实施防治

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照顾、管理和指导,能增加发现现存的危害健康的因素的机会,从而更有效的为社区人民服务。通过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对慢性病的防治措施和健康行为进行宣传,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

1.3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是医疗实践的需要

全科医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策略依据的就是医疗问题的性质、服务方式、自身职责、服务范围以及拥有的资源状况,慢性病档案是医疗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要求全科医生通过了解建档对象的背景,正确鉴定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表现的临床症状,在了解过程中作出详细资料记载,这些资料都是医生作出正确临床决策的依据。

1.4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有利于完善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六位一体”是指社区集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六位为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中,对慢性病实行一体化的防治措施,充分体现了“六位一体”对社区、家庭、个人服务的内涵,服务于疾病的防治,体现了“六位一体”的功能。

1.5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是全科医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慢性病档案可以作为防治疾病、促进社区健康的重要依据,也可以通过对患者背景资料和心理、生理等问题的记录发挥档案的逻辑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处理患者和临床思维的能力,是全科医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2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建立

2.1 通过日常的门诊服务建档

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慢性病患者在服务对象中较多,在为这些人服务的时候,通过了解患者本身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符合慢性病建档的人员进行建档,可减少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也可减轻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对象,建立新的慢性病档案。

2.2 通过基线调查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要对居民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区域、社区、家庭、个人的基本情况,这时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较大,因此,可通过此项工作对慢性病建档,完善以后的工作。通过对社区家庭的基线调查,一经发现有慢性病的家庭成员,要立即建立慢性病档案,这时建立的慢性病档案一般较为全面,真实性也较高。

2.3 通过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经常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健康讲座,向居民传授健康的理念和行为。通过社区中的健康专题讲座提高人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提高慢性病患者建档的自觉性,当一个社区的慢性病患者主动要求建档时,该社区慢性病的建档率就会大大提高。

2.4 通过上门服务、巡诊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出诊、巡诊、义诊、上门服务,发现新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这种建档途径拓展了慢性病管理空间,夸大了慢性病建档的范围,能有效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

3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

在建立了社区慢性病档案以后,要对慢性病档案进行管理,掌握资料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明确管理的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3.1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内容

慢性病档案管理内容要在有表格式内容的基础上,对患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管理,分析、评估其疾病,找出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指导患者用药。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格式内容。(2)慢性病的现状。(3)慢性病的评估。(4)对疾病指导用药。(5)防治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3.2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要求

要根据地点、工作环境、人员、管理对象等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总的来说,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形成对档案建用归建的循环;实行分类建册管理,根据疾病的种类分类登记;实行规范化管理,各项内容要规范,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为社区筛查、社区诊断、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3.3 完善慢性病档案管理体系

社区可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本社区的慢性病的管理工作,使慢性病有人策划,有人落实,有人监管,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完善慢性病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在社区开展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可有效的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部的人力资源,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推动进一步开展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改变慢性病档案管理困难的限制,扩大慢性病的管理率,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因此,应加强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预防教案篇12

(一)总目标

2011年底前,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2年底前,建成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达到综合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减少慢性病疾病负担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3.规范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人群慢性病知识、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分别达到70%以上,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以上。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成年人平均每天运动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二、创建工作内容

(一)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

充分利用示范区监测、专项调查、居民健康档案等已有的基础信息和资料,分析、掌握辖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行动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撰写社区诊断报告。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

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新发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糖尿病发病监测。定期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相关信息。

(三)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通过设置宣传专栏、举办知识讲座、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并结合健康主题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面向全人群,通过举办群体性健身活动、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控制吸烟行动和示范创建等形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

通过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多种途径,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并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分类管理和干预。

(六)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

(七)开展肿瘤早诊早治

对社区医务人员及居民开展癌症相关症状和预防控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展健康体检,加强40岁以上人群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

(八)落实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

建立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网络,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药物治疗、转诊、社区管理和康复等工作,将病人信息纳入省精神病人专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对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九)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

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为符合适应症的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免费服务。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单位的儿童龋齿充填率应在上年基础上增加30%;儿童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三、创建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文化(体育)、卫生、广电为成员单位的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卢达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孙建华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起草、协调落实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

(二)明确职责

教育局:负责制订辖区内学生健康教育计划,督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科技局:负责相关技术支持、科研指导和科研项目立项、引进等。

公安局、民政局:负责提供全市人口及死亡资料,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居民死亡登记工作。

财政局:负责安排必要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经费,按不低于国家经费200%的比例进行配套。

文化局(体育局):负责规划、动员、组织全民健身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卫生局:成立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定期组织专家,对相应业务领域内的工作进行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和定期评估;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完成社区诊断报告;及时向创建领导小组报告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