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3: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慢性病的预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史大卓说,由于医学科普健康知识普及滞后,青少年慢性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是成人发生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10年国民体质报告》显示,10年内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了近50%,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1%,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全国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已经达到1200万人,占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80%的肥胖少年儿童将成为肥胖成人,同时也使慢性疾病的患病年龄提前10~20年。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中国的肥胖率将很快赶超欧美。
而目前我国慢性病重治疗轻预防现象严重。史大卓说,以高血压病为例,我国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8%、18%和6.1%,远低于西方国家。因为许多慢性病在疾病代偿阶段,或靶器官严重损伤的的前期阶段,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使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病,服用药物干预是不必要的举措。虽然近年来我国相关媒体进行了大量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科普知识的普及程度,但针对慢性病预防宣传还有待加强,尤其少年儿童喜欢的卡通宣传几乎处于空缺状态。
此外,有些宣传被少数利欲熏心的人炒作,给慢性病预防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不少患者“因骗致贫、因骗致病”,甚至因骗致死送命。史大卓认为,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从娃娃抓起,是逐渐改变不良宣传现象的一个重要措施。
因此,史大卓提出了三点建议:
1、季节性流感疫苗怎么打
根据规律和对流感监测的分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为流感高发期。合肥市疾控专家建议,在高发期到来之前,也就是此时开始至十月份,是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体弱或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注意及时接种主动预防。
2、什么是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
3、如何预防季节性流感
3.1、自我防护:感冒多是病从鼻入。因此,要坚持用冷水洗脸,增强鼻粘膜对空气的适应能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规律、长期的适度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相当重要;定时打开门窗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不透气的地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打喷嚏、咳嗽、清理鼻腔应用卫生纸掩盖。
3.2、合理饮食:颜色鲜艳的蔬菜都是预防感冒的常用食品,如西红柿、胡萝卜和菠菜。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各种深绿色蔬菜和杏仁、麦芽和水果等。
3.3、家庭预防:要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早晨开窗换气不少于十五分钟,开窗通风可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家中如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薰醋,进行空气消毒。
3.4、接种疫苗:科学研究表明,应用预防接种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
给孩子打季节性流感疫苗好吗
专家提醒,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主要包括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孩子打疫苗最好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时间表来接种,如果生病了可以顺延一两周,但不要拖延太久,以免影响其他疫苗的接种。因为疫苗的免疫程序是根据科学实践制定的,妈妈应严格按照免疫手册规定的时间接种。计划内的疫苗肯定要打,计划外的疫苗,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接种。
哪些人应该接种疫苗
1、孕妇:在妊娠任何阶段,孕妇均应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孕妇罹患严重流感的风险高,在整个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均为安全,可有效预防孕妇及婴儿罹患流感。
2、<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由于现有流感疫苗不可以直接给<6月龄婴儿接种,该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3、6~23月龄婴幼儿:该年龄儿童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高,流感住院负担重,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4、2~5岁儿童:该年龄组儿童流感疾病负担也较高,但低于<2岁儿童。
5、>60岁老年人: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
6、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等慢性病患者及患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重症流感的风险很高,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7、医务人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优先人群,不仅可保护其自身,维持流感流行季节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将病毒传给流感高危人群的机会。
猜你喜欢:
1 工作方法
1.1确保健康教育及促进的得到保障
健康教育工作由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负责。院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的促进工作,督促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完成,要求各岗位树立开展健康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提供大力支持。保证健康教育与促进的经费足额到位,使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2加强居民健康知识宣教及慢性病病人管理
1.2.1依托“爱心健康教育学校”和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对社区居民和慢性病病人通过讲座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公民健康素养66条、糖尿病知识讲座、孕期保健知识讲座、高血压知识讲座、心血管知识讲座、脑血管病防治知识、胆囊炎胆石症、酒精性肝硬化知识讲座等。利用对慢性病回访时间,把健康教育与促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1]。
1.2.2医疗服务进牧区、社区:通过义诊形式为社区、牧区百姓进行健康体检(托老所、周边嘎查索木、街道居委会等)。
1.2.3传染病防治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单、义诊、咨询,利用宣传日活动,加大对结核、艾滋病等防控宣传力度,针对乙肝等其它传染病,加强门诊宣教,并针对高发人群给予重点宣教。。
1.2.4社区服务站每月举办慢性病知识讲座,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板内容,发放健教处方,口头宣教等四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1.2.5爱心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与南区街道办事处合作,利用其机构上的优势和我院技术资源优势,更广泛地为广大南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更实效的、更规范的健康教育服务。将不定期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院前急救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简单防护,以及国家医疗政策的培训。每年召开一次居民座谈会,虚心听取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本着什么内容更有效、更科学、更贴近人民群众,老百姓更需求的原则,调整讲座计划和内容。
1.2.6深入辖区各大单位站所开展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健康四大基石”等宣教活动。
1.3院内职工健康教育。
1.3.1全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每季度一次,有教案有笔记。
1.3.2院内职工业务培训: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获得临床医学新进展,对院内职工进行多途径培训,要求有笔记,字迹工整,便于巩固和领会。(1)业务知识培训:以科室为单位,根据具体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注重实用性业务的提高,增强服务患者和居民的本领。(2)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每月一次,由感控科负责安排。(3)医学法律法规培训:每月一次,医务科负责安排。(4)科内带教:具有主治医师资格的医生在科内进行临床诊治指导,利用早交班、早查房随时带教,要求实习生或见习生以及新职住院医师不满三年者均要有上级医师带教笔记备检;院部利用业务查房进行带教工作。
1.4针对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1.4.1门诊病人就诊时由医生进行健康教育。(1)门诊医生由于就诊病人数量较多,可给予口头的针对其疾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有选择性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有发放登记本,患者或家属签字;(2) 导诊台:导诊护士发放健教处方,负责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并给患者提供专科技术信息;
1.4.2住院病人健教:(1)入院时由接诊护士作入院须知介绍(介绍完毕可由患者或家属认定签字);(2)住院期间由医生、责任护士针对病情实施健康教育(口头形式);(3)发放健康教育处方: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印制的有54余种:小儿肺炎防治、孕期卫生指导、中风等;②我院制定的健康教育处方有11种: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救、得了高血压怎么办、痔的形成及预防、糖尿病等;③蒙文健教处方5种;(5)进行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口头指导与书面指导书相结合。内科患者住院用药手册、内科出院指导书总计11种、外科手术疾病出院指导书7种(石膏固定、颅脑损伤、疝修补、胰腺炎病人、肛肠手术、阑尾炎术后)、妇科正常分娩出院指导、剖宫产分娩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电话回访。
1.5健康教育宣传橱窗4块:门诊每月更换一次,康复病房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各期均留有底稿。
1.6电视、VCD光碟:静点室、产科病房、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有VCD光碟,播放《健康之路》、《电视门诊》等健康教育宣传片,宣传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7控烟健康教育。
1.7.1加强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走廊、大厅明显处张贴控烟标志。
1.7.2成立控烟督导组,不定时抽查,履行奖惩制度。
1.7.3病区设立无烟区、吸烟区。
1.8加强重点人群及院内职工健康促进。
1.8.1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居民及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定期随访,进行动态干预。开展老年饮食、运动、情绪调整、合理用药及老年人自身伤害的防护等知识宣传。
1.8.2每年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根据疾病谱排序开展定向的宣教活动。开展经常性孕期保健促进活动,通过讲座、随诊、座谈会,推广科学的保健常识。
1.8.3儿童保健方面:重点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毫不懈怠地抓好儿童四病的预防,做好“421”管理。
1.8.4对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开展宣传教育,如正确刷牙、合理用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青春期的心理教育等。
1.8.5对中心职工每年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2评价及分析
2.1发放辖区居民健康知识问卷,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三年前提高了5.1%。
2.2对照65岁以上老年人年度体检,虽然位居前五位疾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炎、冠心病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考虑气候及以往长期生活习惯所致),但是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各明显提高。
2.3对辖区铁路站段1430名职工三年调查结果对照,排在前五位的健康危险因素为缺乏锻炼、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生活与工作紧张、吸烟,均有显著改善,对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戒烟限酒、平和心态的健康理念接受并努力实施者达79%。
2.4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年龄趋于年轻化,但是40-55岁之间群体健康行为依从性远远低于60岁以上群体,分析原因:(1)低龄段群体从事工作,参加健康活动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少于高龄段群体;(2)低龄段群体自身身体素质较好,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自身重视程度低,容易错过饮食、运动控制的良好时机[2]。
2.5辖区内无传染病爆发,开展过三轮儿童计划免疫效果监测均达标。
3结论
不论是健康、亚健康人群,还是患病群体,也不论人从孕育、出生到成长、衰老的每个阶段,健康干预都会对其健康产生重要的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重视健康干预这项工作,也要不断探索,寻求更为有效地方法和途径,更好地作用于靶器官,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指数。
二、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3]。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升专业适应能力,深刻感知就业岗位,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4]。例如,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三、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四、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共享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