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策略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4 09:33:34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1

(二)无形财产的核算。很多企业的无形财产核算范围过小,企业对于无形财产了解过少。我国现有的无形财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而国外的一些所包括的无形财产就有很多,包括:制造合同、因特网域名、非竞争协议等。国外企业的无形财产就要比国内多很多,这也进一步导致国内无形财产的核算偏于落后。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1)现在的企业在资产管理上管理的意识需要提高,对于购置、使用和财务部门应该实行责任制,进行分级管理和实行。对于丢失和损坏的企业资产,查清原因后要严肃的处理相关的负责人,要做到奖罚分明,企业还要对相关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宣传,使企业对资产得到好的管理。(2)企业要对相关部门有一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从而使员工更加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同时也要指定专人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对于使用不当或者未使用的资产要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要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通知财务。(3)要加强对企业职权的管理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应相互监督,杜绝企业内的员工,相互串通,的现象发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也要进行审计,能提出客观公正地建议。要做到内部监督和控制两手抓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优化系统,控制采购。首先要对购置、使用、维修、闲置、报废进行系统的优化,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设定相关部门实施,先是让每个部门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填表,然后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了之后才能由相关人员进行采购。对于购置的设备或物品如果只是短时间的使用,可以进行租用,这样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对于报废的物品,要最大利益化。使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得到强化。

(二)实现预算管理系统化。(1)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并且进行企业的资源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以此为基础发展后期的各项预算,这样可以使各期的预算能够有效衔接,避免盲目预算、透支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企业要考虑每个季度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下一季度预算指标,特别是涉及到合同的要明确收款方式,防止收款时挂账现象的出现。(2)财务人员应该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规定来实行,有效地控制超支项目经费的出现,并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最大化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按照任务的轻重来安排支出,预算经过批准必须执行,不能随便篡改,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增加设备使用效率的管理。随着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变化和丰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设备将会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保障。企业的设备资产包括了建立设备信息库、设备运行过程的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采购等。对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花较少的资金,改造原有的闲置设备,使其增加新的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到以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的存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2

关键词 企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不良资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是关键。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从面向的企业类型上看,企业资产管理主要面向的是资产密集型的企业;从从应用的手段看,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化,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从目标上看,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资产的可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

企业资产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资产,根据资产的性质,主要可以分成三类,分别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不良资产。

二、当前我国盐湖化工企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对当前盐湖化工企业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即便是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了,但是也只是局限于知道,并没有为此而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容易引发诸多问题。如缺乏制度约束,容易导致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执行力不强、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根据制度要求严格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二)没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处理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国很多盐湖化工企业对于资产管理并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处理规范,资产管理部门在处理一些固定资产的时候比较随意,没有遵照一定的鉴定和报废程序,单个部门觉得设备坏了或者是无法修复了,就擅自处理了,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更有甚者,连处理的凭证也没有保留,更没有把处置的凭证交由财务部门做账务登记。

(三)企业资产管理中,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度不高

大多数盐湖化工企业中,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往往只是负责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事务,着眼于财务的核算,忽略了财务的管理和分析,几乎不会参与到企业的资产管理中来。

三、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在购买、增添或换置固定资产的时候,不能盲目购买,也不能领导一句话就说了算,而是要在购买之前,做好市场调查,有条件的话,还要要求提供一份与购买资产相对应的可行性分析或报告,指明所要购买的固定资产类型是什么,需求是多少件,为什么要购买,购买该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可能存在的风险又是什么,进而最终决定是否要购置该批固定资产。

其次,提出购置需求的部门需要出具一个详细的购物清单,并将这个清单交由专门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经济分析,比如申请购置的是一批电脑,提出购置需求的部门需要写清除需要多少电脑,需要什么型号、什么性能的电脑,然后由采购部门进行比价,货比三家,找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家,最终再确定电脑的价格、型号、性能、数量,交由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进行购买。

(二)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无形资产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的。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的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明显处于落后水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人员的管理。专业人才作为盐湖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正如前文所述,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参与到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人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如通过专门的培训,加强企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以及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三)合理处置企业不良资产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盐湖化工企业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过时的生产经营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处理,往往要么就是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处理掉,有么就是长期置放于仓库中,无人管问,既占用地方,也使部分资产的价值完全丧失。因此,企业必须合理地处置企业的不良资产,包括认定和归纳两个方面。在认定的时候,不能直接由物资部门擅自决定,而是应该经由一定的报审手续,判断资产是否为不良资产。认定完之后,紧接着就是要对不良资产进行归类登记,及时上报尚有部分使用价值的资产,经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进行报废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必须对症下药,从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合理处置企业不良资产三方面着手,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资产的可利用率,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3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4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指在企业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并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工具、设备、器具等,如房屋、器械、运输工具、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等。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企业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而慢慢变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为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企业十分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如何更好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逐渐的深入和发展,企业对自身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各个企业都把成本管理作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涌现出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尽管各个企业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很重视,采用了各种手段和措施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存在管理思路、经营模式以及对于固定资产认识等层面上的不足,加上我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外而言起步晚,所以大多数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着很多的缺陷。总体来看,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购建固定资产时的决策不当

有些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之前没有经过各个部门相互的沟通、协调,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没有考虑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统一,没编制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的预算,就草率地购建了固定资产。在使用了不几年甚至有些企业刚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就对其进行闲置,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当前,很多企业都有固定资产不同程度的闲置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对于外购的或是自制的固定资产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交付验收制度。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没有专人负责审核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固定资产的实际性能等是否与本企业的购买初衷符合。有些企业就因为审核不严,购买的固定资产与实际的用途之间相差甚远,给企业造成损失。有些企业对于自制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履行严格的审核、审批程序,对自制固定资产的验收不严格,也会使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给企业造成资源浪费。

(三)固定资产的登记内容不完整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账的登记内容不完整,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或者是固定资产的目录不完整,对于固定资产的编号、名称、所在部门、使用人、使用年限等内容不连续,造成固定资产要么长期服役,要么提前报废,都对企业的发展不利。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明细账。有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实行“大把抓”的管理方式,没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明细账。到年底盘点或是企业接受检查时就临时抱佛脚,应付过去了事,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及更新改造不重视

有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及更新改造不重视,没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的工作,固定资产有问题了也不知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审批程序,使固定资产处于老化、落后的状态,这样就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自然就会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购建固定资产时的决策要恰当

首先在购建固定资产之前,就要组织企业各个部门共同协商、沟通,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战略性的评估,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符合。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目标等因素来拟定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并按规定经过相关领导审批,确保购建固定资产的决策恰当。

(二)健全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制度。企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说明书等内容进行验收,对一些需要安装调试的设备也要进行细致的调试,并且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书。企业自制的固定资产,应有建造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建造完成后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并且为固定资产建立详细的档案。

(三)登记固定资产的内容要完整

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根据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固定资产目录。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的编号、名称、来源、规格型号、使用部门、所在地方、责任人、使用年限等内容,这样企业对固定资产都有使用情况的完整资料。企业应按照单项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卡片应在固定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责任人、维修、改造、折旧等相关内容,便于有效管理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应该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明细账。财务部门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入账、计提折旧等账务处理。

(四)企业最好聘请有资质的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企业聘请的固定资产操作人员,他们操作的规范或不规范直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用状态造成影响。例如企业的生产流水线等关键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该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操作。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无证的人员没有操作固定资产的权限。同时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固定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的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运行效率。

(五)企业应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及更新改造

企业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保养,有小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状况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更新改造方案,与财务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投入,淘汰落后设备,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切实做到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使企业的产品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毕竟我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等,都有待于提高。因此,只有不断从现有的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5

1.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很多企业在新形势下都进行了重组和改革。据相关资料显示,企业固定资产在其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重组的问题。固定资产的重新组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其中,固定资产的流失问题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具体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改革办法不科学等问题使得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未能具体、细化地对固定资产进行考评,使得固定资产的评估结果不真实,材料成本虚增。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私自转移固定资产,使得企业职工和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企业债务无法偿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改组形式单一,同时在改组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赶进度,盲目地下指标,制造出供大于求的固定资产买方市场,导致固定资产贬值[1]。

2.固定资产管理中账目与实物不符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烦琐性,管理工作量较大,使得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中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共享性较差,其实际使用情况、年限、完好度及使用人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和公开,使得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例如已报损的实物未能及时登记产生使用受到影响;其次,对固定资产管理时职责划分不具体。企业的各个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时与账目管理脱节,财务、生产及销售等各部门在管理上沟通性差;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清查工作不定期,使得繁杂的固定资产在核对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扰,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控制时没有参考依据导致了损失的产生。

二、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创新对策

1.充分利用ERP系统,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先进、更科学

ERP系统,即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从而形成的信息高度整合化的系统。ERP系统以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并在企业设备及物资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综合化管理,并以销售利润及各板块的紧密结合形式呈现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ERP系统对企业的多方面业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计划管理、存货管理、票据检验及物资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ERP系统可以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更加科学化。(1)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化学、规范化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化地设计,在其基本管理原则上结合企业内控管理的要求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改组,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排序和编码有效避免员工编码造成的一物多码等失误。(2)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荷ERP系统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能够对其实际资产需求进行审核以提高管理效率。在固定资产采购费用超出时进行提示,达到财务与资产同步进行管理的目的。在固定资产库存发生转移时自动生成财务凭证,使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ERP系统为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各项信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3)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促进企业资金流通固定资产在采购、运输及库存材料检测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费用,ERP系统对其各项费用留存的发票按照实际金额与计划进行比对,生成核算表并将各项费用支出追加到固定资产的库存材料成本支出上并真实地反映出来。ERP系统对资产零库存进行管理时通过以供应商寄售货物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库存积压的问题,使得企业的资金流转更加畅通[3]。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项制度

(1)通过建立固定资产购买评估制度及审批对其投资金额、经济效益等进行预测以提高购买经济性,在采购时对不同供货方进行比对,对其价格、支付方式、性能等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其购买审批程序及相关资料。(2)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维护制度。对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定,并针对其维护措施、程序及维修期等进行固定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数目上的变化情况及其维修、折旧、盈亏等进行财务核算,对固定资产的核查、清算做出规定。(4)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责任考评制度。通过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对考核指标、时间、奖惩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使用人的责任心,从制度上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进行控制和约束,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延长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3.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加强控制

通过在企业中设立具有独立性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能够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及养护等环节:其一,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控制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控制手段。其中,对于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选择先进的ERP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系统内还能对错报信息及各项数据进行清晰地检查,并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进行及时调整。科学化、系统化的ERP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质量、名称等各项数据进行存储,使得工作人员在查询和清理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4]。其二,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时,应由企业管理层领导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维护机构。通过将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单独设立,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同时该机构还应积极实施监督与检查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详实地记录,并对每年的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并提出相应措施。其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应对其清查控制给予重视。保证每年的清查工作如期实施,对企业生产、销售及财务等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核实,并通过核对资产明细表做到账目与实物一致。对记录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进行排查并与账目进行核对。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6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不良资产累积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企业不良资产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会计管理策略,充分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原则;会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9-03

针对企业来说,企业不良资产问题必然会和企业发展相伴相生,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威胁.当企业不良资产中发生管理问题的时候,较为常见的处置方式包括法律诉讼、债权实物化、实物资产股权化等[1].在实际处置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风险,在确保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不良资产成因

1.1 企业内部成因

1.缺乏严格的投资治理制度

在开展投资活动的时候,经常出现投资前期缺乏可行性调查报告与盈利性报告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投资的情况;甚至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并且缺少相应的专职人员,导致投资非常盲目.此类盲目投资经常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出现投资失利的问题.在企业某一投资项目出现经济损失时,相关人员基本就会放弃此项投资,没有专人对此项投资的后续问题进行解决,导致不良资产数目不断增加.例如,某企业投资一个项目很多年,但是因为时间太久,投资单位是否分配过收益或投资形式等资料均已丢失,甚至此投资单位是否关闭都不清楚,从而出现了不良资产.

2.企业法人与经营管理层短期行为

一些企业经营人员为了完成预期的考核目标,均不会再计较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将亏损予以长期挂账[2];如果一些企业没有将产品成本完全结转到产成品,就会将其一直挂在在产品项目中;甚至一些企业会将当期经营亏损转到递延资产,将管理费用转成待摊费用,长时间内不予摊销,导致出现人为不良资产;一些企业由于法人调动,新任法人对前任遗留不良资产采取消极态度,导致资产损失不断增加,最后出现资产损失有增无减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导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不断增大.

3.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如果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治理制度,必然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现象.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与管理层互相勾结的情况,导致资金随意出借,造成企业资金流失现象非常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中均存在着账不符实的问题,这些均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治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企业管理层职权监督不到位

现阶段,普遍存在着企业管理层人员滥用财务职权、将管理费用转为待摊费用、随意挪用资金等问题,导致不良资产现象频繁发生[4].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意识,导致很多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或者出现了催款不连续,或者缺乏有效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催收一直处在被动状态,形成了坏账,并且大部分责任人都会推卸责任,从而导致不良资产越来越多.

5.企业改制中出现不良资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体制改革也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均在进行资产清理工作.在资产清理工作中,主要就是剥离不良资产,然而并不是对所有不良资产予以剥离,使其归到国资经营企业,一些企业还要对自身的部分不良资产予以管理.这些资产均是具有相应数量与规模的.在企业改制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很多部门及区域因为改制进程问题,还缺少明确的管理职责,造成资产管理工作非常混乱,从而可能出现不良资产问题.同时,因为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资产收益低下,甚至出现资产损失,形成不良资产.

1.2 企业外部成因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的直接因素,那么企业外部法律、政策等环境就是造成不良资产不断增加的间接原因[5].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尽管每年都会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予以修订,但是依然存在着打“擦边球”的情况.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还普遍存在着关联交易企业间违规担保的问题,导致不良资产现象频繁发生.

2 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原则

2.1 透明化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如果出现了不良资产情况,需要遵循公开化、透明化的处置原则,避免出现违法违规操作的行为,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避免国家资产无故流失,从而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

2.2 专业化

通常情况下,不良资产规模非常庞大,并且种类非常多,一般会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如财务、投资、法律等专业领域,需要借助更加专业化的形式处理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不良资产,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6].与此同时,要想对不良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就要保证相关处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确保处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2.3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般而言,出现不良资产问题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要想有效处理不良资产,就要经过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所以,在处理企业不良资产的时候,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考虑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还要重视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3 企业不良资产的会计管理策略

3.1 债权实物化

债权实物化是一种“以物抵债”的形式,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此种形式不利于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以物抵债”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债权,尽可能降低企业不良资产的损失[7].债权实物化就是先盘活债权,实现以物抵债,成为企业托管的实物,之后按照上述内容,实现实物股权化.在整个流程中,实现了债权转变为股权的目标,从总体角度分析,能够减小企业债权风险,也可以降低企业不良资产损失.然而因为以物抵债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风险,导致其整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风险,是无法化解的.俗话说得好,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没有风险也就没有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主要就是怎样确定在最小的风险中得到最大的收益,从这一角度分析,以物抵债的风险与收益比例完全满足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3.2 实物资产股权化

为了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减小企业金融风险,可以将实物资产股权化.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够减小以物抵债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收益,实现盘活企业不良资产的目标[8].尽管此种形式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但是只要借助合理、科学的法律渠道构建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就可以对股权化实物资产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企业增加收益,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企业亏损.在国内,一些企业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主要就是采用剥离的方式进行处置,之后通过企业重组与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一步处理不良资产,达到预期的处置效果.在国内,此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此种方式可以减小企业金融风险,但并不是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其主要就是一种会计管理的账面处理方式,通过债权转股权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此,在运用实物资产股权化的时候,需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3.3 重视资本市场建设

在企业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资本市场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强化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一项最为重要与基本的内容.在企业现代化改革中,明确产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健全产权制度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拿出一些资金作为不良资产处理与重组的基金.针对此部分资金而言,可以进行不良资产的盘活,或者可以用于企业资产的改造与重组.尽快设立此项基金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实践调查显示,企业需要不断培养新的购买群体,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这样才可以尽快走出困境,摆脱不良资产的负面影响,为企业适应资本市场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其他会计管理策略

除了以上管理策略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与策略可以用来处理企业不良资产.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全面调查,了解还没有处理过的不良资产数目,之后针对实际情况,对不良资产予以分类,之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保证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与管理人员行为予以规范.通过实践研究显示,在企业不良资产处理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合理的方式[9].大部分发达国家有关不良资产的处理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进行了充分的规范与说明,为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需要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在企业实施某个项目之前,均要对其展开全面的评估与预测,在完成项目必要性分析与可行性评估之后,如果此项目具有投资的价值,可以确保企业实现投资价值与效益,就可以予以投资.在对项目进行充分经济分析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项目投资计划,从而确保项目投资的价值性与高效性,尽可能减少不良资产的出现,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在开展采购工作的时候,必须确保采购材料等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不可以进行随意购买,这样不符合企业大批购买要求,会出现存货堆积的情况,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阻碍了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如果某企业产品已经出现问题或停产,并且生产该产品的材料还存在积压现象,必然会出现不良资产问题.为此,在开展采购工作的时候,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材料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10].

除此之外,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确保企业不良资产处理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对工作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强化从业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参与,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同时,及时了解从业人员的生活问题与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从业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避免出现不良资产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不良资产处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在经济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形势下,一定要重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提出有效的会计管理策略,强化思想重视,确保企业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从而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娜.浅析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及会计管理措施[J].中国经贸,2014(02):138-139.

〔2〕董赫男,李毅.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02):138-140.

〔3〕宗文.企业资产管理中不良资产的成因与会计管理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3,(01):272.

〔4〕王乾.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及处置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172-172.

〔5〕李坚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新特点及投行技术的应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06):59-61.

〔6〕何川.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23):25-28.

〔7〕周玲玲,胡宗良.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外部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J].区域金融研究,2015(01):45-49.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7

【关键词】

大型企业;资产风险;保险管理

一、风险及保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的定义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所称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二)保险理论概念

保险是保险人将大量同类风险汇聚起来,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了由于约定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或发生了人身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三)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处置风险的强有力手段。其中风险是保险和风险管理的共同对象;同时风险管理与保险相辅相成,人们主要通过保险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和个人的风险,而保险公司通过承保大量的同质风险,通过自身防灾防损等管理活动,力求降低赔付率,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

二、大型企业资产风险评价方法

(一)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在对企业资产风险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半定量法综合考虑风险影响、风险概率和风险探测度等三方面因素,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对企业资产风险做进一步分析。

半定量法是目前操作性较强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其中风险值=严重度×频度×探测度,旨在将风险评价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将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发生前的探测度三个维度,从低到高划分为“110”十个等级;然后选取近几年风险事件发生的频度作为风险概率可能性,风险每次发生的获赔金额与人身安全中取最大损害作为严重性,风险发生前的可探测程度作为探测度,计算出具体风险事件的风险值;最后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低风险等级、较低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较高风险等级和高风险等级。

1、严重度标准

按照损失费用和人身安全中取最大原则,对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十级,从大到小分别为:特别严重、比较严重、严重、高、较高、中等、低、较低、轻微、无等。

2、频度标准

按照风险发生的频率,把风险频度分为十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特别高、非常高、较高、高、中上、中等、中下、低、较低、轻微等。

3.探测度标准

按照风险发生是否可以探测,把风险探测度分为十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几乎不可能、微小、中等、高、很高、几乎肯定等。

4.风险等级划分

将风险的严重度、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探测度三者相乘,得到一个风险值,按照风险值的大小,把风险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等。

(二)企业资产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变异程度,结合其它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探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型企业资产风险保险管理建议

(一)保险安排建议

1.险种选择可以更加优化

目前大部分企业投保险种中,主要侧重于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雇主责任险以及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传统险种,立足于转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伤害,同时保障员工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由于意外伤害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失。因此在险种优化方面,建议企业在目前投保险种的基础上,增加利润损失险、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等险种。

2.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

建议企业对风险高发地区,可以考虑主要由市场化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并进一步加大资产保险的投入力度。对风险中等发生地区,可以在其现有投保范围与险种的基础上,考虑主要由自保公司进行承保。对风险发生较低的地区,同样可以在其现有投保范围与险种的基础上,考虑主要由自保公司进行承保。

3.在月份上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

企业可对全年各月份风险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在月份上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进一步加大在风险高发时段的资产保险力度。

4.主要风险原因重点投保

分析历年来企业风险发生情况,评估出风险高发事项,并针对这些风险高发事项引起的资产损失进行重点投保,使资产风险得到有效转移。

(二)风险预防建议

1.每年发生的主要风险事项具有重复性,在日常管理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主要的风险发生。

2.风险发生在月份上非常有规律,且发生的原因相近,因此在风险高发期来临前基层单位就要加强巡检,采取预防措施,做好风险预防准备。

3.对于风险高发的地区,企业要加强督察和管理的力度,特别是在高发时期,更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以预防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

4.加强风险的日常管理。广泛收集有关风险的相关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取得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杜绝习惯性违章。

(三)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8

一、汽车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现状

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成熟产业,产品开发是汽车工业技术的核心。当前的汽车制造已经由过去以成本和质量为出发点的单一产品形式的批量生产,逐步转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灵活多变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决定了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地位。

在我们所研究的某汽车生产企业,物资供应涉及到8个系列上百种型号的产品,物料包括零部件和各种化工和金属材料,品种多达1000多种,有国内产品也有国外进口产品,供应商达到300多家,年采购额达十几亿元人民币。由于汽车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零件品种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定制化的产品开发必然要求零部件的定制化,而零部件和材料成本往往占整车成本的70%,因此汽车生产厂的开发效率越来越依赖于零部件的供应水平。而在这家企业里,物资供应仍然是根据传统的预算体制进行的,采购部门接到产品明细和外购的专用件明细表后进行采购工作。在当前的产品开发环境下,图纸和明细表经常更改,定制件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当前全球化采购的环境下,采购周期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往往较长,为了减小采购周期的不确定性对物资供应工作的影响,只好设置安全库存。而单一的库存管理策略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库存,另一方面又老是发现不能按时成套,物资供应不能满足生产和开发计划的按时进行,严重地拖了产品开发和生产工作的后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物资供应的管理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二、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物资管理方面,简单的物资分类是单一的物资管理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家汽车生产企业,采用传统的ABC分类法,按照物资的价值不同进行划分,对A类物资严格控制,记录详细的库存数据,对C类物资,采用简单的经济批量的方法进行控制。这种方法过去用起来是比较简单有效的,ABC分析法是储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经济工作中一种基本工作和认识方法。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1)压缩了总库存量;(2)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3)使库存结构合理化;(4)节约了管理力量。但随着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备料工作的周期也要求随之缩短,并且定制化的产品开发导致大量的定制化零部件需求产生和零部件明细表的频繁更改,使得这种简单的ABC法无法有效地进行物资的管理,导致了大量的库存,同时严重影响了物资的准时供应。

由于这些物资的重要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特别重要,一点都不能缺货,一旦缺货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些物资则相对不那么重要,一旦缺货,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再从企业的效益上看,有些品种的效益高、有些品种的效益低。我们对那些效益高的品种作精心的管理,则可以带来很显著的效益,而对那些效益低的品种作精心管理,不会带来什么效益。而且对有些品种事实上没有必要作精心的管理,它们随时可以采购到,而且成本也不高,对企业的生产的重要性也不是那么重要。

三、物资供应策略的改进

实际上,经过调查发现,占物资品种80%左右的物资都是标准件,也比较好控制;但是小部分定制化的专用件,占据了库存金额的70%左右,同时需求的不确定特别大,供应的难度也很大,但这部分物资往往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物资,价值不是很大,也不是关键的零部件,但由于是单一的供应源,受到厂商供应能力的影响,属于市场紧缺产品,往往会影响产品的成套。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借鉴Peter Kraljic所提出的物资分类方法(如图1示),加以改进,在这个方法中,需要在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对采购额和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加以分析。

1. 物资采购对公司成本底线的影响。特定的供应物品的利润影响可以通过原料成本、总称本、采购量、总采购成本的百分比的影响,或是产品质量或企业成长的影响标准加以衡量。采购数量或金额越高,采购对于成本的底线的财务影响越大。

2. 供应风险。供应风险可以通过短期和长期的有效性、潜在的供应商数量、供应市场的竞争结构、制造和购买的机会、存储风险和替代可能性等标准加以衡量,由这些变量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一个二维象限的矩阵,用以定义物料的类别:(1)战略物资——价值大,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同时市场供应的复杂度较大;对绩效成本的影响大,如汽车制造的变速箱。(2)重要物资——价值大,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市场上的供应难度较小;基本上是一些基本的制造品,该类物资的各种供应商所供应的差异较小; 对材料成本的影响较大,但是供应风险不大。(3)瓶颈物资——价值不大,但供应市场的不确定性大,供应商的数量较少,到货时间长,属于紧缺物资;对经营成本的影响大。(4)一般物资——价值不大,供应市场风险低,低成本的物资,也比较容易获取。对管理操作成本影响大。

在这里,物资对产品重要性主要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的影响、单位价值等,而供应市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采购周期长短、采购源多少、可替代性、产品更新频率等方面。

为了减少物料的库存、采购、管理等成本,可以应用这种分类方法,并结合供应商库存管理,对于不同类的物料提出不同的管理目标和达到这种目标的管理方法。譬如说,对于战略物资,由于价值高并且难于采购,采购部门可以要求工程师在最终工艺图纸和产品明细表完成前,甚至在设计初期,与采购员共同确定物资产品型号规格,选择该类零部件和相应的供应商,同时提前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对于有的专用件与相应的供应商共同研制开发,尽可能提前向供应商发订单;对于部分杠杆物资,由于供应难度不大,主要采购绩效衡量为采购价格为基础。采购者主要寻求采购低的供应商;对于部分瓶颈物资,由于受指定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防止物料供应中断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主要考虑该类物资由于无法及时获取所带来的设备闲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于一般性的物资,除了考虑单位采购价格外,主要大力提高采购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交易成本。

转贴于

通过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结合供应商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库存,减少采购和库存成本。

对该企业各类物资的详细策略及相关职能如下:

1. 战略型物资。(1)物资特性:高技术、高价值、高收入机会;较少选择的供应源;(2)管理目标:在长期关系中创造相互承诺;与供应商保持较高的供应水平;引进新技术开发从供应商处获得独特的服务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3)供应商管理战略: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友好、利益共享、协调性配合,责任共担;信息传输,信息共享;供应商小批量,连续补充措施;(4)采购部门:获取供应商的信息,获取友好的合作采购环境;与供应商合作收益;采购部门考核主要是根据长期可得性和质量可靠性;(5)设计部门:与供应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加强设计变更和计划变更的联系工作;采用滚动材料清单PPL;(6)采购员具备的技能:能够集中组织各部门的力量;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战略性思维强;(7)检验部门: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自己尽量免检。

2. 杠杆型物资。(1)物资特性:高价值标准物资;许多的供应替代来源。(2)管理目标:获得短期最佳交易;降低平均成本和准时供货,为利润做出更大的贡献。(3)供应商管理战略:采取竞标和合同采购,供应商提供数量折扣等,信息保密。(4)采购部门:把握市场信息;保持在供应商的竞争地位;利用采购数量的规模效益,管理价格及后勤;由企业内部掌握库存,主要是衡量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5)采购员具备的技能:优秀的谈判技能,积极的进攻性,能够制定并实现进取性的目标,人际交往能力强,能熟练的运用策略技巧;(6)检验部门:严格检验。

3. 瓶颈型物资。(1)物资特性:高技术要求低价值,几乎没有供应替代来源;(2)管理目标:保持短期和长期的供应,降低供应风险,降低该物资的种类,尽量转化成杆杠和一般型的物资;(3)供应商管理战略:伙伴关系,供应商应尽早参与,强调及时供货和支付条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向供应商提供生产计划;(4)采购部门:确保持续供应,对供应商给予激励和奖励,选择临近的供应商,主要是考核供应源的可靠性;(5)设计部门:降低物资的独特性,将该类标准化,降低物资的供应种类,执行技术标准;采用滚动材料清单PPL;(6)采购员具备的技能:较强的技术技能,以专业技能著称,具有鼓动性,擅长外交,总成本管理的技能;(7)检验部门:合作尽量减少检验,甚至取消产品检验。

4. 一般物资。(1)物资特性:低价值标准物资,市场上有很多供应商;(2)管理目标:降低物流的复杂度,提高经营效率,简化和消除其物资流程,降低获取成本;(3)供应商管理战略:系统合同,约定年供应量,随时取货的购买合同;(4)采购部门:降低获取成本,进行采购外包,主要是降低管理业务成本;(5)采购员具备的技能:好的系统技能、成本技能,有好的改善流程的能力和采购外包的能力;(6)检验部门:利用标准流程或容器进行检验,减少作业。

参考文献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9

目前,房地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谁要想赢得市场。谁就必先培育品牌。房地产企业的各种产品均可注册商品商标。

目前开发商缺乏产品原创动力,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房地产市场中楼名、房型设计、广告等方面的雷同现象屡见不鲜,房地产开发商们习惯“拿来主义”、“克隆”,互相模仿,盗用侵权现象十分猖獗。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的房地产企业,随意仿冒优秀知名房地产企业商品特有的名称,产品缺乏独到设计,抄袭模仿成风,企业之间低水平竞争现象更趋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合力,已成为侵犯房地产企业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阻碍房地产行业技术进步。如今,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增强房地产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合作与竞争的实力,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已十分明显,战略资本保护与管理迫在眉睫。

为了更好地利用法律法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建立以商标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的房地产企业资产保护和管理体系,保护和管理好我国房地产企业战略资本,打赢一场战略资本战争,可选择实施下列战略:

一、商标意识强化战略

商标意识决定商标命运。一个商标意识缺乏的房地产企业,其商标很难成为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推行商标意识战略,房地产企业应强化商标意识,在内举办商标意识与商标法规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商标法律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商标保护意识,重视商标维权和运用商标战略,引导争创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活动。要对商标品牌资产进行独立规划和长期投入,维护经营资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积极在新闻媒体上刊发商标知识和商标维权的宣传稿件,曝光商标侵权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商标、重视商标、保护商标权的良好氛围,把品牌做大、做优。

二、商标占位战略

房地产企业通过实施商标占位战略,可依法保护自己的商标专用权,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房地产企业应当使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商号保持一致,把商标进行多方位的注册。房地产企业商标占位战略有多种形式,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注册占位战略

即通过及时注册商标,依法获得商标专用权。不仅要在国内注册,而且要及时到国外注册,特别是在产品销售国注册,如果被产品销售国相关企业抢注,其结果是产品出口之路严重受阻,甚至被拒之门外。

(二)防御性占位战略

即通过注册防御商标,以防其他单位或个人将自己商标的文字、图形拆开重新组合后进行注册。如在注册“太阳神”商标时,将近似的“神太阳”、“阳神太”同时注册,发挥商标的防御作用。

(三)超前占位战略

即无论是在国内、国外都要坚持商标注册的超前性,在产品可能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商标注册超前占位战略,通过及时申请注册以防抢注,依法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振兴质量战略

高质量的商品是获得法律保护的基础。质量低劣的商品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法律的保护。可以说,商品质量是树立房地产企业形象、取得消费者信任、巩固市场地位、创立名牌的关键。一个名牌必须是其商品有相当规模的销售量,销售范围很广,商标使用时间较持久,并且以“高质量、高品位、高知名度、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为此,房地产企业在创名牌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以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取信于广大消费者,努力增强商标的信誉。

四、名牌发展战略

房地产企业要树立争创名牌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争创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争创中国名牌。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目标,使名牌发展战略做到规范、科学、可行。房地产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严把质量关,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拓展新市场,提高管理能力,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过程中,一是要正确使用商标;二是应以创立名牌为中心,围绕注册商标进行广告宣传。房地产企业应当通过突出宣传注册商标,实施有计划的“名牌工程”,树立企业战略资本的良好形象,提高注册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注册商标不断增值;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商标品牌无形资产出资制度,支持企业战略资本经过合法评估将其作为无形资产参股及银行贷款抵押、担保,支持和帮助企业做好战略资本的评价、作价、转让工作。

五、公关战略

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各种突发事件、各种风险、各种利益群体多种多样,对于各种危机和风险,企业需要有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补救与完善的应对机制,要从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来理解公关、引领公关的发展,使其贯穿始终。房地产企业战略资本法律保护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检察机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的力量,依法打击假冒侵权行为。

六、企业文化战略

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就要以战略资本为中心,将企业宗旨、企业信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治厂方略、经营外交方针、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企业礼仪、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奖惩观等结合起来,以战略资本为龙头,形成企业的风格,逐步建设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房地产企业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注意细节控制,发现和选聘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执行企业文化管理的首席文化官,提升执行力,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树立企业美好形象的目的,自觉地把争创名牌商品、名牌服务、名牌企业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企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七、战略资本管理战略

战略资本对于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要建立健全战略资本管理制度。应当设计防伪标志,采用防伪印制技术。房地产企业应建立战略资本管理机构和配备战略资本专职管理人员,可在企业内设立“战略资本保护办公室”、“战略资本保护中心”等,聘请法律顾问,主动调查市场动态,建立“企业联手打假协作网络”,协助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部门查处侵犯企业战略资本的行为,维护企业形象。对那此侵犯企业权益,引起公众误认,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坚决依法予以纠正。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设立“打假基金”,奖励“打假”有功人员,维护企业声誉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战略资本

管理工作中,企业要在战略资本遇到被侵权或需要保护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请求。企业应加强与工商系统内商标、公平交易以及公安、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与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打假协作机制。

八、企业战略资本国际保护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10

一、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方法不科学,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其中,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材料、办公设施核对、估算资产的价值等工作。但是,在以往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过程中,过度重视可见资产的检查,而忽略了不可见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整理。例如,供电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象都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和盈利效益。然而,这部分固定资产却尚未纳入清算的范围内,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约性弱,固定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核算、验收、维修和调拨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同时,一部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尚未使用科学合理的登记和交接方法;一部分职工将便于携带的公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固定资产无偿占有,呈现出重固定资产采购和忽略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这样,便造成了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相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增加了固定资产流失的隐患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员量逐渐增加,导致当前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从而让大部分财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抓收入、抓成本、抓考核等方面,安排没有经验和工作能力较弱的新员工管理固定资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和安全生产隐患,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便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坚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当前一部分供电企业依然未建立起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1]同时,由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标准不规范,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估与考核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制约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

二、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保障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合理性

新形势下,导致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清算与评估出现不科学、不全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供电企业所理解的固定资产范围过于狭窄,尚未将一些难以看见的固定资产列入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方法不先进,从而在无形中减少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全面进行固定资产的清算与评估工作。首先,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和了解“固定资产”的本质含义,综合分析供电企业的各项利润构成要素。其不仅涉及电网铺设和电力输送过程中所实现的利益,还包括利用高新技术节约的人力资本。因此,需要通过全面分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各项利润的构成要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变成本要素,以此作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主要目标。其次,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采取合理的清算和评估方法。不仅应该对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进行折旧清算和评估,还需要对尚未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市场价值清算和评估,如电缆设备等。同时,应尽量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综合全面地对供电企业行业内部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供电企业内容的管理制度却尚未体现出这部分内容。所以,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供电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应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坚持从完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结果,构建个人的问责机制,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依据。其次,在构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出违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惩罚行为,合理地将员工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发放有效结合起来,让供电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该随着固定资产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后,供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和应用监督部门,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2]

(三)强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强化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让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工作岗位的责任。同时,供电企业还应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大家积极投身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乐于深入研究相关业务的知识。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走出去,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如积极参与各项职称考试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以便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供电企业还应该适当地给有职称和能力水平的员工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以便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真正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

为了切实解决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其中,具体需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二是应该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在全面推进供电企业各项管理责任制的过程中,为了真正落实各项监督责任,应该避免大而空的责任制度,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以便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三是应完善考核机制。针对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实时量化管理效果,有效提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现代化的管理力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供电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促使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服务。

(作者单位为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11

    一、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法规依据

    本文所说的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将某项大型的整体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再按部件进行精细的核算和管理。一项大型的整体资产往往是按需要由多个专业化车间或企业提供相应的各个部件组装而形成的,而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多是不相同的,甚或相差很大;即使各个部件的质量完全相同,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程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寿命。当其中一个部件使用寿命结束无法继续使用,而其他部件还可继续使用乃至完好无损时,就不需要整体报废,只要将使用寿命到期且无法再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报废即可。但企业往往把一项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折旧年限,依据残值率确定月折旧率与年折旧率,再计算月折旧额与年折旧额。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那么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在使用寿命到期时,该资产整体报废,其净值损失就会很大。

    例如,N发电企业第三期基建项目#5机组的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一台#3燃机本体,其造价354 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8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为5.39%,于某年1月1日投入使用。该资产使用到第9年的1月1日,发现其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已损坏,经检测不可能再修复;通过查阅该组件的相关资料,确认该组件使用寿命只有8年,必须进行报废。通过咨询供应商和查阅建造资料,确认该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资产价值为56 382 840元,已提折旧24 312 280.61(56 382 840×5.39%×8)元,其报废的净值损失32070559.39元,占该燃烧部分资产价值的56.88%。很显然,从财务角度来说,这样核算和管理肯定是不合适的。

    从生产角度看,由于固定资产大多是以整体设备作为管理对象来记录和管理的,没有把各个部件作为单项资产来管理,生产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关注就会减弱。由于没有详细记录设备部件生产情况,专业工程师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是否该检修并不很清楚,在安排检修周期时只能依靠初步估计,缺乏科学依据;或不管设备好坏,检修时将整个设备检修一遍,不需要检修的部件也被拆卸了,不需要更换的也被更换了,即所谓“过检修”,以致严重浪费了财力和人力;或某项设备的某个部件该检修了,但由于该设备主要部件的检修周期未到而未能适时安排检修,即所谓“欠检修”,以致生产时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轻则影响产品产量,重则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设备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完全有必要把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按固定资产部件实施精细化管理。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五条也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这为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按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生产角度来考虑,都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把大型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计提折旧的精确性,合理运用折旧资金进行更新改造;科学测定检修需求,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间隔和检修工期,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的高效集成系统

    企业应围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高效的集成系统,以提升固定资产数据质量,为实现精细化的资产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设置工程竣工转为资产的功能,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要运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全方位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与固定资产价值最终形成的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2.资产卡片与现场资产实物运行记录要相连接,财务资产账数据以资产卡片数据为基础,始终确保账、卡、物一致,最大限度地防止资产的虚增或流失。

    3.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台账,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实现从资产采购、新增、使用、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管理,实时反映资产的运行状况。

    4.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运行监控管理。

    5.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与固化资产管理流程,依据业务处理需要,合理分配管理权限,尽量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6.设置资产折旧的预测功能,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按月度或年度进行折旧预测,预测折旧成本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7.设置全方位的查询功能,能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能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三个体系。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它不仅记录资产取得的时间与形式(购入、自制、调拨、赠予、盘盈等)、投运时间、制造商、规格型号、地点、性能特长、特征、实物图片、参数、缺陷、点检定修要求和可使用小时(寿命),还记录实时运行工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与改造情况等,是固定资产的档案,是联系生产和财务的桥梁,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其他体系均应与它相连接。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盘点、价值分析等要求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企业核算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卡片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发现卡片金额错误,只能通过财务账户处理进行纠正,并留下系统痕迹;卡片系统自动记录的内容也不允许修改,因故障产生记录错误或没有记录,经授权批准后,方可纠正或 记录,并增加说明,经校验后留下系统痕迹;卡片其他内容发现错误,也要根据授权批准方可纠正。卡片资料内容应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查阅。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中应设置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功能,建有生产运行和资产维护与改造的数据库,实时记录资产运行情况,为有关改造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固定资产分析体系。资产分析是指利用资产卡片信息和完整的业务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汇总,自动、全面而完整地形成多方面的分析,包括资产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危险源分析及评价、运行状态分析、可靠性分析、安全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资产卡片管理数据库记录着工厂制造缺陷信息、设备到货验收缺陷信息、安装调试缺陷信息、维护缺陷信息等,自动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并自动进行故障分析,以便在综合评价设备时,对缺陷较多较大的设备开展相关调查,直至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3.固定资产预警体系。系统根据运行情况,对超负荷运行和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技术部门据此对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该资产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能继续使用的要判定可延长多少时间,不能使用的立即申请报废,并将检测经过及结果记录在该卡片上。

    (三)建立开放的设备树编码

    按照财务和生产的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将资产逐级分解,形成树状结构,最低端为资产部件;再按部件编制资产卡片;卡片编码按资产逐级编制,卡片编码体系也呈树状结构。仍按上例,略作说明如下。

    #3燃机本体按单个部件,可分解为:

    1.燃烧部分:(1)燃烧喷嘴(18个):①燃料喷嘴组件,18只,每只1344980元;②DLNII燃烧器端盖,18只,每只422 430元。(2)火焰筒,18只,每只559 510元。(3)过渡段,18只,每只805460元。

    2.热通道部分:(1)1级动叶,92片,每片276 300元;(2)1级静叶,48片,每片429 890元;(3)1级复环,1组,价值6 584 502元。(4)2级动叶,92片,每片246 985元;(5)2级静叶,48片,每片376 700元;(6)2级复环,48片,每片101 310元。(7)3级动叶,92片,每片223320元;(8)3级静叶,60片,每片316 950元;(9)3级复环,44片,每片59600元。

    3.燃机透平缸体:(1)燃机前缸,一只,价值6 015 600元;(2)燃机下缸,一只,价值5 615 644元;(3)燃机排气缸,一只,价值9567 800元。

    4.压气机:(1)压气机进气缸,1只,价值689500元;(2)压气机动叶,18级,每级115650元;(3)压气机静叶,18级,每级71 900元;(4)压气机IGV可转导叶,1套,价值2949200元;(5)压气机缸,一只,价值807554元。

    5.转子:#3转子,1根,价值128 205 200元。

    根据目前电力市场情况,燃机发电以调峰为主,基本上是日开夜停,启动次数频繁,磨损较大,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可使用小时,预计燃料喷嘴组件、端盖、火焰筒、过渡段使用寿命为8年,1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9年,2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0年,3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5年,压气机进气缸、动叶、静叶、可转导叶、压气机缸使用寿命为18年,燃机转子使用寿命为25年,燃机透平缸体前缸、中缸、排气缸使用寿命为25年。

    上述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编码的具体操作,可按行业统一标准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点

    (一)折旧计提更加准确,资产价值能得到真实反映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燃机本体资产精细化管理前每年的折旧成本是19 085 990(354 100 000×5.39%)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年折旧成本可达25 891 270.12元(详细计算见表1)。

    

    (二)便于掌握企业资产,节约企业资源

    财务、项目与生产等部门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企业决策层掌握全部资产,也有利于企业避免重复操作,节约管理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便于查阅资产状况和人才流动

    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卡片成了资产的详细档案,技术人员只要仔细查阅卡片就能知道该资产的产生、特点、缺陷、运行、检修与改造等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只要指令交接即可流动。

    (四)有利于激发员工关心设备的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

    资产卡片档案化,突显了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主动关心设备、维护设备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日趋完善,设备持续改进。资产的实时检测和预警,优化了检修和维护,有利于实现设备“故障为零”的目标,使安全生产有了保障。

    (五)有利于经济检修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部门可利用资产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科学的维修计划,有效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使检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最佳配合,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综合效率。

    (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篇12

一、ERP的概念及内涵

ERP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层:ERP是一种管理思路,适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与企业相关的资源的整合。这种管理模式有自己独有的软件应用,可以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通过系统的整合,进行联系,从而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第二层:ERP是一套和企业管理有关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的工作原理是按照ERP的核心理念、方法进行的。这套软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将公司的信息智能化,将企业的商务流程与数据组织化。应用这一套软件,可以使公司的各方面资源充分合理的得到配置,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业务绩效。

市场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思路不断的优化,这也带动了ERP技术的进步。ERP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ERP管理对象在不断的扩大,从以往的生产力资源的管理扩展到了信息资源领域,这就扩大了ERP的管理范围和工作难度;2)ERP的管理深度不断加深,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生产计划和控制,而是覆盖到了企业办公系统、决策支持、设计和工程项目领域;3)ERP软件也在不断的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要,这样就需要ERP软件更加的灵活和全面。

二、国网企业实施ERP的分析

(一)国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审批制度的效果不明显。在国网企业中,存在一些重大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科学性的想象。没有对相关的投资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理智。还有国网企业在购置变电、配电、输电等设备时缺乏统筹安排和实际情况的双向调节,致使购置资源的浪费。

2、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是根据使用部门的配置及需求确定的。这也就要求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相应的联系,不然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国网企业为了确定固定资产损失的情况,就必须对其进行每年一次以上的的全面盘点清查。但是国网企业的内部就存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各财务部门的信息脱节,最终造成资源的亏空。

3、前端业务处理混乱。在进行前端业务处理的时候缺乏计划、采购、合同管理,从而造成业务集成时混乱现象。ERP模式中应用电子商务平台(ECP)处理业务的时候涉及有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由ECP直接向ERP提供数据资料,ECP数据库不完整,数据缺失,那么造成设备名称与实际实物不符。

4、固定资产精益仍需在强化。在国网企业内部,实物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人员有指标不懂得管理,有制度不愿考核,无法适应新形势。在面对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的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通常这些管理者不懂的先进效率的管理方式,因此也不会按照指定的制度对各种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存在一些员工的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思考深度不足,工作标准不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够,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工作缺乏激情,从而导致跟不上节奏,工作陷于被动,干事缺乏活力。

(二)国家电网实施ERP的必要性

1、ERP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的信息的处理节省了效率。ECP和ERP的结合促进两者的良性发展;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整合,在促进国网企业迅速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2、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行业体制落后,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因此,走改革向市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占据优势,国网企业就必须在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最好的选择。ERP在帮助能国网企业更好地实现国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管理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3、电力企业高速成长的需要。随着国网公司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实现和ERP的应用,使得国网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的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理模式来迎合国网企业的发展。ERP的优势正好适应了这一趋势。

4、国外竞争对手促使电力行业引入ERP管理模式。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进行的电力垄断,这样的情况使得国网企业的重心放在国网全面覆盖上,也就忽略了对管理的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大加强,本土的电力行业也成了外商争相投资的重要领域。这样的情况下外国先进的国网管理模式就不断的被引入,同行的竞争也就加剧了电力行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势在必行了。

三、国网企业实施ERP的思路

国网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电能,电能是不能大量储备的,因此,发电量的多少都会影响企业的效率,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太少就会影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国网固定资产的配置也会根据各个地区的电力需求的不同而进行配置。因此,基于以上的情况,国网企业实施ERP就必须根据集体的情况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ERP就必须调节好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财务部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部门的管理会计是重中之重。ERP在进行固定置产的管理的时候采取的是智能化、标准化的ERP软件,也就是说,这种管理的科学性是值得信赖的。

四、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ERP系统的管理

(一)现有制度建设必须深化

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物资部门、基建部门、技改部门、财务部门等,这也就使得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模式的要求苛刻。因此,就必须与这些相关的部门联系,参与共同的管理,在ERP管理模式下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现有制度,以便更好的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关系环节很多,细节更多,包括购置、验收、保养和维修、折旧、盘点、报废与清理等。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也不能忽视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使得其岗位明确,职责明确。

(二)加强实物资产及固定资产产权管理

1、开展资产过期清理和清查工作;2、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3、加强对输电、配电等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及报废处理的管理流程,开展现场实物盘实;4、建立总帐、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卡片帐、设备台帐;5、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6、确保资产设备对应率达到100%;7、做好产权变更工作,各电网应根据工商登记更名情况,做好车辆、土地、房屋等相关资产产权的名称变更工作。

(三)在ERP的基础上强化项目管理资产设备管理

ERP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是预先设计好的,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也就是,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正确的会计数据信息。涉及到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岗位管理人员应该有工作责任心、精通业务、能够独立操作ERP等。并且应该定时的对相关人员进行ERP知识的培训,以便能够熟练的应用ERP进行相关的管理。要上岗,先培训。ERP系统的管理是有等级授权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数据的安全,相关数据的客观。对ERP操作人员的帐号、密码和使用权限等都不有严格的限制。岗位的交接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接收人在认真的确认帐目的记录和实物相符无误时才能签字验收,以便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对国网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中ERP管理模式应用策略的分析,了解到,国网企业资产规模逐年大幅扩大,给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特高压电网资产新增移交,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化指标管理。通过ERP系统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和资产设备前端管理流程的有序衔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