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课堂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5 09:28:30

音乐小课堂

音乐小课堂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49-01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学法中,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并通过听、说、唱、奏、游戏等多种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达到教育目的一种综合教学目标。

一、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快乐课堂的基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以倾听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指导音乐教学活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行为,以平和的心态和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共商教学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建一种师生愉快合作的平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教学相长”,让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这样思维才会完全放开。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带有感情倾向,才会主动地接受教育,并积极求教,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在上《夏天来了》一课时,老师一般采用的是范唱、齐唱、轮唱等形式来教学,课堂比较单调、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果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象、创作填词,然后教师依据学生所填内容再加工、润色,最后在班级推广。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是有效快乐教学之前提。

二、游戏教学是小学生的最爱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是学好音乐的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例如,在对音乐节奏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合适的游戏,此时则主要是以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方式进行。当有“小兔子来了”的提示音之后,小学生们就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姿势按照一定的节奏跳跃;当有“小企鹅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模仿小企鹅胳膊往后放,一撅一撅的姿势缓慢的走动;当有“小鸟儿们来了”的提示音后,学生们开始伸开自己的“小翅膀”在轻快的节奏下“翩翩起舞”等等,在这些节奏各异的游戏中,能够使学生对不同的节奏,如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将枯燥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乐趣,从而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情境教学的趣味性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法。它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我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

四、多媒体平台辅导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DD卡乐・奥乐夫创建的奥乐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成熟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它以音乐节奏为学习起点,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发展观,可以引领任何一个阶层的人们快乐地学习音乐,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已二十几年,近几年更是深入地发展到了各省市音乐教育第一线。把这“洋物”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滥用,不要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挥官,有时找到的教学素材有很多,要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教辅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加注意听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因为只有会听才会唱。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非使每个人成为大音乐家,但是必须培育孩子们懂得欣赏音乐、懂得去感受美感和享受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音乐小课堂篇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若教师能在课堂导入阶段便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那么,就会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的过渡与衔接作用。

一、情境式课堂导入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之一,是一种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将该方式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顺利将学生引领至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继而感染到学生情绪,从而确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如,针对《苏木地伟》一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便可通过播放民族音乐视频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导入开场语:“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出自于我国的哪个民族吗?”之后,教师便为学生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合理地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结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加深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文风情以及民族音乐风格的印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民歌《苏木地伟》的学习,这有了先前的情感体验做铺垫,将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拍子变化、顿音、休止符、延长音等知识特点,进而懂得如何利用歌声来表达自身以及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问题式课堂导入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即思维的发展是以疑问为基础。此外,国外著名教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语,他说:“一切思维均是由疑问与惊奇开始。”对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其在课堂导入环节便可通过设置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唱得幸福落满坡》一曲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进课堂教学,如针对该歌曲曲名,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所熟知的‘落’字,通常会怎样使用呢?”此时学生回答:“树叶可以落,雨点可以落。”并有学生补充道:“流星也可以落,水果也可以落。”待学生短暂的讨论后,教师说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从歌名来看,是幸福落了下来,而落下来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便在此一歌曲中。”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课件,出于对教师问题的好奇,学生在聆听与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无疑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后,学生通过聆听与观察,终于得知,原来落满山坡的幸福是指盛开的花朵、长满水果的果树、金色的稻禾等等。这样,经过设问、析问与解问,最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针对《歌声与微笑》一曲教学,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且要求学生在演唱该歌曲时,其声要饱满、明亮,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先通过歌曲教学,引发学生的活泼情绪,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准确表达出自身在快乐童年中的幸福之情。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纷纷沉浸到回忆美好童年的欢乐情境中,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又以学生的情绪做铺垫,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游戏导入法

活泼好动、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对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导入新课,这样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懂得如何利用音乐来表现自身的情感。例如,针对节奏的练习,教师便可以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走路,并要求根据小动物特性,有节奏地游走。如此一来,不仅能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不同类型,进而掌握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努力革新自身传统教学观,重视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积极性。当然,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课堂导入方式都应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征,如此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小学音乐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学观,进而确保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

作者:许琼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音乐小课堂篇3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 新课标 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 骑着毛驴进教室 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音乐小课堂篇4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不但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还能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但是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学校教给学生的只是死板的唱歌跳舞,这样做不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今后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就需要让动画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本文主要阐述了动画音乐走进课堂的意义及如何让动画音乐走进小学生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但是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效果则不然,动画音乐能够更具体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够和画面很好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动画音乐可以把音乐上很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对音乐的形象和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就会对以前学到的模糊的知识有着越来越详细的了解。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受音乐形象,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观念。

一、用动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会唱动画作品里面的歌词。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主题曲,“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别看我是一只羊,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还有《熊出没》里面的主题曲,“冬眠假期刚刚结束,我还有点糊涂,鸟儿在头顶把森林叫醒,春天空气让我很舒服……”由此可见,我国具有很多优秀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动画音乐作品。此外,很多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也被引进到国内,这样,动画音乐作品就具有了多元化的风格。学生在学习动画音乐时,不仅能够学习到中国的音乐艺术,还能够学习到优秀的国外音乐艺术。

在动画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选择那些合适的动画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动画音乐作品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选择音乐曲目时,要优先考虑那些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的歌曲,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此外,在选择动画音乐时,也要注意,要选择那些包含内容丰富的动画音乐作品,这样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后选择音乐时也要注意音乐的节奏,要优先考虑那些节奏轻快的音乐。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教师选择节奏轻快的音乐更能够顺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使教师更容易教学。

二、用动画音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普遍较差,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吸引。在音乐中也是如此,那些旋律优美、画面富有感召力的动画片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动画音乐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动画音乐教学时,应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教学。第一,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动画片的大概内容,并且让学生观看动画时留心动画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动画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只听音乐不看动画,并且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留心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音乐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等。之后,教师再把动画完整地放映一遍,放映完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种动画音乐的教学中,美好的画面会把学生的目光深深吸引,而动听的音乐则会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看和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动画看和听的鉴赏,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用动画音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动画音乐走进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学。例如音乐教师在完成管弦音乐的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彼得与狼》中的片段供学生赏析,然后教师再通过简单的课堂提问和合适的总结,学生的音乐水平就会有很大程度的飞跃。此外,这部动画片也有助于学生对西洋乐器的了解,很轻松地就能达到良好的巩固和扩展的效果。不但那些复杂的世界名曲可以用动画音乐教学,就连我们难懂的古典音乐,教师也可以用动画音乐教学的这种方法。这样当学生再看到类似的曲目时,就会联想到动画片当中的情节,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音乐教学,让动画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在平时收集一些具有教学特点的动画音乐,整理好后在课堂上放映出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不但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过程中,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画音乐的熏陶中,学生就能够更充分具体地了解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肖晔.《让动画音乐走进中学课堂》[J].学周刊,2012,(18):45-46.

音乐小课堂篇5

二、借助媒体重复,强化音乐记忆功能

多媒体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展示。音乐作品声情并茂,反复聆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音乐感知,丰富的画面色彩,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特别是那些经典音乐作品,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品味、消化音乐元素。音乐学习需要强化学生记忆,因为音乐有流动性,唱过听过就会消失。采用反复聆听的方法,能够将音乐符号深刻地记忆下来,这对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有重要帮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可以进行歌曲分解,原来教师领唱教唱,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动手不动口了,让多媒体反复播放功能教唱歌曲。如学习《鹅大哥》时,歌曲中有强弱之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进行反复比对,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歌唱技术。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音乐作品,为教学带来更多便利,通过教师针对性讲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比对中形成更细致音乐感知。这对丰富音乐积累有积极影响。

三、借助语言重复,实现音乐文字转化

音乐是有声艺术,而文字是无声表达。在音乐重复教学中,将音乐学习用文字表达来传播,体现的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为让学生对音乐有到位理解,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换一种表达方式。用诗歌、散文的形式来描述音乐内涵,学生获得的感知将是别样的,对音乐概念的认知也会呈现多元属性。文字介入音乐课堂教学,不仅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丰富性,也为学生认知建立提供更多信息来源。教师在音乐欣赏中穿插文字解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立体的音乐感知。在音乐欣赏中加入诗朗诵,音乐学习必定会顺利实现升级。语言文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文字对音乐作品进行别样解读,可以极大丰富学生认知。《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唱这首歌时,教师将其中的几句歌词让学生抄写在卡片上,让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朗读歌词,班级内呈现热闹景象。“爸爸没看见,妈妈不知道“”好孩子要诚实,有错要改掉”,这些歌词在学生演唱中反复穿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学生轮流进行朗读,对歌曲的理解当然更深刻。

音乐小课堂篇6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

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音乐小课堂篇7

关键词:改革 创新 音乐评价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决,鉴别和总结。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适当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发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应该以多元评价方式即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表现。

一、明确教学评价原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的原则:1、注重学生为本的原则。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应当将学生和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对教学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2、注重学科特点的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二、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开放性考试等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评价形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清晰、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3、动作和表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出色表现除了用语言肯定,还可以用赞许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表扬,还可用鼓掌或竖起拇指称赞。如:在欣赏《春天来了》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物品来模仿春天来了的声音,有的同学用嘴吹纸模仿风声,有的同学用口技模仿小鸟叫、青蛙叫等。可这时,一种很响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这个班里最调皮的一位男学生干的。当时,我非常的生气,想批评他,可又一想,也许他不是在捣乱,而是有什么别的意义呢?于是,我又让他模仿了一次,然后请其他同学听像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春雷,有的说是迎来了鞭炮声。最后这位同学自己说出是春天的脚步声。“很有创意啊,将无声转为有声。”我当时给予了他肯定和表扬。事后,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指责他,如果批评了他,其他同学就不会再大胆表现,那位同学也许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这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一种课堂生成性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乐海中自由畅游。对于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哪怕知识一点点创造意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和保护。难道不是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和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提出补救的措施。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难和困惑,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就足够了。例如:在学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大海啊故乡》等歌曲后,教师请学生评价自己时,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唱得还可以,我会继续努力”。学生虽然没有说明自己唱得怎么好,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师生互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班级音乐会”、“小小演唱会”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评,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评价氛围。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如: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案例背景]音乐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只是一们知识,而是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的参与是很难获得这种体验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于音乐那种无标准答案的体验会陷入一种迷茫。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同时也不应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鼓励是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课堂激励性的语言也就成了教师的主要评价语言。激励性语言运用得恰当,运用得及时,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有一节课,我让学生第二次聆听音乐《牧童》时,要求他们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同时加上羊的叫声,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学生唱起了“蓝蓝的天,咩 咩 咩 ;绿绿的水 咩 咩 咩 ……学生听完后我及时的作了评价:“哎呀,我觉得孩子好棒啊!不但自己创作了两声部的歌曲,还演唱了两声部的歌曲,你们真了不起……”。孩子们听到我对他们的肯定,兴趣高涨。接着整个课堂都是在学生“我要学“的氛围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演唱。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研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更深入地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期待在实践中、在探索研究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更加趋于完善。

音乐小课堂篇8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

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二)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的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三)学生活动留于一般,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缺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音乐的方法。例如,有些音乐、艺术作品,需要反复的聆听、观察,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蕴涵的审美意蕴、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逐步获得艺术的感受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教师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上把握不够,没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在联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比较牵强生硬,有的在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顾及不够。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缺乏审美感。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节奏平缓,缺乏起伏变化,有的过多的使用媒体,使音乐教学缺少了生动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六)抛开音乐讲人文,是教师常犯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并不真正理解音乐人文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殊不知,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审美,对音乐人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体验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的背景,探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贡献,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联想,让学生透过心理去审美,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

(七)教师取代学生思考和发言,也是常有的现象。尽管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当代教育实践的研究认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发言次数比例应大于5:1,教师的发言着重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让学生对着教师讲。如果教师的发言过多,学生就会有选择地说出某些观点去迎合老师,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音乐教育理念

(二)推动教师努力研究媒体手段

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三)励教师把创作与活动走进音乐课堂鼓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五)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音乐小课堂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流行音乐进课堂”已逐渐形成共识。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更好更有效利用这一资源,让流行音乐牵手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们需要用心研究的课题。

1. 兴趣引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既然课上教的学生不爱唱,那么就把学生爱唱的在课上教。与其让流行音乐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品种,不如让流行音乐牵手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首先通过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意识的挑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台》、《感恩的心》、《江南》等流行音乐作品在每节音乐课的最后十分钟欣赏,边听边聊的环节一下子吸引住了同学们,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喜爱。此举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让“流行音乐十分钟”环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课外自发组织、查找资料、主动探究、收集分析与流行音乐相关的信息,推荐充实到这个环节供师生交流互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通过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也为学生喜爱音乐、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把流行音乐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我在讲到六年级十一册第七单元《黄河黄土是我的根》时,学生听着低沉的录音范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更别说体会歌曲的内涵了。我就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整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首歌:韩红的《家乡》、腾格尔的《天堂》引进课堂,进行结合教学。这两首歌积极饱满的感情唱出了对家乡、亲人的热爱。通过欣赏、对比,深化了主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黄河黄土是我的根》的兴趣以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在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好地体现了“流行音乐进课堂”的魅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因势利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滚滚的流行音乐大潮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流行歌曲也掺杂其中,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歌曲被更快、更广的传播,严重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蚀高雅志趣。一些流行歌曲以情歌为主,歌词煽情浪漫,对于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有极大的煽动性,使高年级学生将“早恋”提上日程表,导致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心理正常发育的不良后果。此外我们还发现,由于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只听流行歌曲,在音乐课堂上及平时的交流中,表现出对高雅音乐、民族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的鉴赏力薄弱。我们要趋利避害,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良莠不齐、雅俗交织的流行音乐中,取流行之精华,筑雅俗之共赏。

通过引用一些思想健康、有一定教育意义而又好听的流行音乐来进行正面教育。如:杨培安演唱的《我相信》、刘媛媛演唱的《国家》、谭晶与陈奕迅演唱的《龙纹》等,这些作品激人上进、充满爱心,应鼓励学生多唱,在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而面对流行音乐中的糟粕之作,如部分说唱乐中的粗口、部分摇滚乐中的颓废情感、部分网络歌曲中的愤世之词等等,应让学生明白这些糟粕作品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时都会被社会、历史所淘汰,我们应该及时抵制。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其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

3. 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音乐课程标准》中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所隐含的德育功能。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或流行歌手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有时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可能会胜过空洞的万言说教。

现在许多同学狂热地崇拜周杰伦、容祖儿等“天王、天后”,追随他们的衣着风格,模仿明星的谈吐习惯。盲目追星的确是有碍青少年健康发展,但一些歌手作为公众人物也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献身慈善事业、勇敢面对生活困难、不懈追求更远大的梦想、敢于开拓创新……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明星背后的故事作为德育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外表桀骜不驯、吐字含糊不清的周杰伦背后也有着非凡的经历,他成名前饱经风霜,但对音乐执着如一,才气夺人,勤奋钻研,谱写了众多歌曲,最后终于被一位经纪人发现并受到赏识,才一举成名。像这样勇敢面对困难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信会对喜爱他的粉丝们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正视面对学生的喜好,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另外,流行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吸引我们的不仅是风格迥异的音乐,歌词也是促成它“流行”的重要因素。好的歌词让人为之倾心,甚至出现了一些以流行歌曲内容为主题的高考题。一些优秀的作品内容积极向上,经久不衰,能对我们形成正确的引导。当我们彷徨时,“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们不言放弃;当我们遭遇生活无情的打击时,“海阔天空在勇敢之后,要拿执着把命运的锁打破”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就代表了所有的情谊…….流行歌曲已成为我们的精神调剂品,同时也用它独特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所以,我们不必再为学生迷恋流行歌曲大伤脑筋,而对学生横加指责,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适时、适当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为我所用,只要我们运用恰当,就一定能发挥它最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小课堂篇10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愉悦人们心情的同时,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礼乐治国,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改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需要持久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无尽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产生强烈的认知动能,从而取得较好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学习音乐热情很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跟着老师进行互动,更好地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初步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初级能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促进学生表演、演奏、演唱、欣赏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有接触过音乐,没有一点基础。这有要求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训练掌握基本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实现整体有效教学,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和谐,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让学生感知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地感知。

三、突出学生主体,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学习了,音乐教学才有效果。为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明白,教师的教永远都不能替代学生的学,老师教得很精彩,教得很用心用力,这只是学生学习好的外在条件,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学习了,有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了,真正把知识掌握了,真正学会演奏了,真正唱得合乎韵律了,真正学会欣赏音乐了,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与歌曲情境相配合的活动图片来给歌曲编故事和题目,同学们马上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中准确地叙述了小乌鸦的可贵品行,并表达了同学们自己对父母的爱,形成了积极热烈的交流环境,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学生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和创新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收获自己的成就与快乐,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如学习音乐歌表演《哦,苏珊娜》,鼓励更多的学生演唱表演,个体与群体同演,学生情绪放松,课堂之中充满着生气。这种互动方式能增进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立足学生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爱上音乐,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音乐小课堂篇11

“流行音乐”作为20世纪产生的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现象,正像前面所说的,它的影响已经遍及各大洲,深受大家的喜爱,这和它本身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1.创作题材(包括歌词)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情趣化。2.格式简炼完整。3.演唱方式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4.演出方式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流行音乐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而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的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气氛,已不仅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也是众多的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音乐课堂没有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后立即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传统音乐课堂的缺失。从哲学角度分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流行音乐也是有利有弊,只有全面地审视事物,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

流行音乐是众多青少年喜爱的音乐类型,对于健康的流行音乐,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引入课堂。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要引导得当,对我国的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一定大有利处。我们应该全面地审视流行音乐。有些好的音乐完全可以运用到歌曲教学中,教学生学会正确审视流行音乐,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歌曲:如黑鸭子组合改编的《牧歌》、《康定情歌》,韩红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学生学习了这些歌曲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尝试改编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欣赏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迈出的每一步都和未来的道路平坦与否息息相关。此外,还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体会不同形态的“美”,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音乐感是人类审美情感的重要来源,审美与人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另一种实践性活动,可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的完美。所以,要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普遍接受性,使其在青少年的成长路上发挥有利作用。

“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至于欣赏教学,“流行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自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首先,从中国风音乐的形成来看,它区别于其他风格音乐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这也是它最为重要的“噱头”之一。从旋律、曲调上来说,中国风音乐追求复现中国古典音乐,或是采取模拟中国古典音乐旋律的方法,或是直接改编古乐或是戏曲音乐的方法,增加歌曲的“中国的”、“古典的”的特色。从乐器上来说,中国风音乐常用二胡、琵琶、古筝、箫等中国乐器。而对非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来说,这样的乐器因其不似西方乐器那么流行,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或者说,带有明显的“东方的”或“中国的”的标志性,这样,中国风的特色就越加突出;从演唱上来说,中国风歌曲尤为喜爱加入戏曲唱腔,如陶的《Susan说》中加入的改编后的苏三起解的唱腔。

在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要求唱流行歌曲的情况,我认为这是学生音乐课上积极性高的一种表现。

二、投其所好法:帮助学生找到某些流行歌曲受欢迎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的同时,用音乐的语言去讲解、分析流行音乐的内容及表现手法,给学生造成一种流行音乐并不是脱离音乐的基本要素,只靠歌词及音乐情绪而独立存在的氛围,尝试带动学生主动从音乐的方面去鉴赏流行音乐。

音乐小课堂篇1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

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所以,我们必须用良好的行为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能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1]。如:学生自由选择座位,采用朋友式的交谈组织形式以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使学生为走进音乐课堂而欢欣雀跃,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又如:在进行律动游戏时,让学生离开座位,与同伴自由交流;离开教室,到操场尽情发挥,使他们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二、给予学生更多放飞自我的自由时空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学生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2]。要让学生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我们必须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请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遇上喜欢唱的歌,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我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对歌声好听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响亮,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改变与适应。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做是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三、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

活动化的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开放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在“动中学,动中乐”。教师“动”(谈话、范唱、跳舞、弹琴等),学生“动”(听赏,学唱,跳舞、弹琴等)、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练习、问答等)教学不离开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作意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就能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有灵活性,组织形式多样化,从而达到学生思维上的活跃性,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创新。

四、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为歌曲创编动作。

如果说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则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人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听到暴风雨来的时候表现出骑马飞速奔跑时的样子。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被学生掌握。

2.为歌曲改编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为歌曲创编伴奏。

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三角铁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挖掘音乐课的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激情

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因素。音乐教育中倘若没有了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就会丧失震撼力。小学音乐教育如何突出其情感性,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塑造和改造学生的人格,这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问题。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以情激情。

小学音乐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本身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提炼、展示教材内在的情感内容,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3]。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故事,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表现歌曲中体验情感。

2.关注学生主体性体验,以情育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处理问题都以“我”的角度来进行,不会从“你”或“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主体性体验时,教师可采用“角色表演法”与“换位思考法”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角色情感和情境情感,又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极为有利。其次,要重视和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因为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情感形成的方式与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唤起,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启发和诱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

3.加强学生过程性体验,以情冶情。

任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全部展现与揭示,使学生之间感知和参与体验,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情感的教学,都习惯于在学完歌曲之后,让学生总结并说说“这首歌曲教会了你什么”,就像习惯于歌曲学成之后再来处理歌曲一样,而没有重视学习歌曲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学生在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性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情感从而陶冶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自由地发展。

总之,通过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