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8 10:25:32

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1

以类型而言,公路工程档案是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科技档案。公路工程档案就科研设计单位来讲,主要是指在工程设计、标准通用设计、科研、调研、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归档保存的图纸、文字材料、计算书、原始资料、照片等科技文件材料,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多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建设单位的档案主要指工程前期报批文件、工程管理文件、工艺设备文件、科研文件、涉外文件、财务、器材管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等等;施工单位的档案是指在工程施工、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电气及仪器仪表安装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就监理单位而言,监理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内容包括施工监理文件和设备采购、监造工作监理文件等等。从形式上来讲,工程档案表现为多种载体和门类档案,如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声像文件、底图蓝图、合同、记录、地质测绘资料等等。这种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形成的不同文件材料,造成了工程档案的复杂性、多样性的鲜明特点。整理归档时,应根据各自门类档案的要求进行整理,以方便日后的管理和利用。

1.2公路工程档案具有成套性

公路工程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成套性。公路工程档案所反映的是一个工程项目从提出建设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一个建设工程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反映项目建设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三个阶段的连续性以及项目建设中各项专业内容内在的关连性。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各种文件材料。在这种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反映这些活动的档案文件,也自然围绕一项项的活动客体而形成了一个成套的、互相之间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公路工程档案的完整是以公路工程档案的成套性作为客观标准,它是以成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公路工程项目,常常是由许多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它涉及到很多专业和学科,因此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工程档案。

例如,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是由漳州市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中铁一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四川正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它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档案资料,不仅内容复杂且繁多,这些单位的案卷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貌和全部内容,反映了阶段之间、结构之间、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该项目工程档案的完整形态,即案卷的成套性。因此成套性是公路工程档案相对于其他档案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同时,它的形成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1.3公路工程档案具有专业性专业性是公路工程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公路工程档案工作的专业性,指的是公路工程档案工作有特定的工作对象,即公路工程科技档案。它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即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工作;有特定的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即根据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的形成发展规律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管理方法,以及由此提炼而成的科技档案管理学。公路工程档案的专业性,实质上就是公路工程档案所记述和反映的科技知识的专业性。它是在各项科技活动中形成的,记述了各种门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机械专业知识、建筑专业知识、设计知识、公路专业知识、水运专业知识、桥梁专业知识、化工专业知识等等。所以,各种公路工程科技档案不仅在内容上各不相同,而且表达内容的方式也不一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如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对南平京台高速公路工程的规划、科研、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等,在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程文件材料,就是对南平京台高速公路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是公路工程专业技术内容及相关方法和手段的集中反映,作为工程技术活动的产物,工程档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此外,每一条公路都是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使用标准以及设计人员的不同思维等进行设计,它不同于工业产品,可采用相同的设计、材料、程序,生产出从外形到内容都毫无二致的产品。可以说,每个公路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都不尽相同,具有其独特性、唯一性的特征,其形成的档案也具有唯一性,一旦丢失就难以弥补。因此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确保齐全完整。

2公路工程档案的利用价值

公路工程档案真实地记录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包括大量的图纸、图表、声像、文字材料等等,蕴含着大量的科技信息。它是一种可被人们研究、利用的信息资源,直接反映项目建设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工程档案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即原始的历史记录,可以作为追溯的根据和凭证。从现实的角度讲,公路工程档案的利用又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应用于公路、桥梁、码头等,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建设的速度,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公路工程档案作为企业科技成果存在的一种主要载体之一,充分开发利用公路工程档案,能为企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个事实。

2.1公路工程档案发挥其凭证依据作用

公路工程档案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记录,是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也是出现公路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的认定依据,如一旦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事故调查部门必须对工程建设期间的相关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认定事故的具体性质。公路工程档案的凭证作用,主要还表现在维护公路路产路权、处理案件纠纷等方面,为公路执法部门处理案件提供参考的依据,在处理案件纠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档案进行相应的记录,法律凭证就没有说服力,进而会为开展相关工作带来困难。如四川省某市交通稽查征费处在某一大桥桥头设置了收费站,要收取某科研单位的过桥费,该科研单位认为此桥是由其与该市共同出资修建的,交通稽查征费处应免收其通行费。由于该桥建于70年代,年代久远,双方闹的不可开交。最后他们通过当地的档案馆查到证据,证明此桥系双方共同出资修建,才化解了纠纷,最终交通稽查征费处取消了对该科研单位所有车辆的通行费。由此可见,工程档案的凭证作用是巨大的,有了它可以明辨真伪、化解纠纷。

2.2公路工程档案为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公路在使用、维护、管理、扩建及改建中必须以原有的工程档案作依据,这一点人们在实践中早已认识到,凡是已经存在的建设工程,如果缺乏反映这些工程项目的原始工程档案记录,就不便于维护管理,尤其是在这些工程项目进行扩建、改建或重建时,就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工序是要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隐蔽工程。对这一部分,在工程竣工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也难以检测,只能根据掩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对这一部分工程进行评价,工程档案在此的作用就是无可替代的了。有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由于没有收集保管好工程建设档案,盲目施工,酿成各种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公路工程档案资料也为公路后期运营养护提供必要的依据。公路在运营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养护单位可以根据公路建设施工阶段的档案,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及维修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2.3重复利用公路工程档案,可事半功倍,降低劳动成本

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在承接一项工程设计项目时,首先应查询档案以确定是否已有过类似的项目设计。利用原有的公路工程档案,参考、学习、借鉴前人的成果,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拓宽工程技术人员的思路,使所采用的设计参数更加合理。利用技术档案,直接套用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可缩短设计周期。可以说任何一条新的公路建设工程都不可能是全新的设计建设,很多情况下是利用旧的设计图纸的适用部分,进行局部修改。尤其是设计单位,承担项目所利用的设计档案,一般可占设计文件材料的30%~40%,比如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国道网规划,国家颁布的标准化通用图设计均可以重复参考使用,极大地节省了设计时间,缩短了设计周期。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因为重复利用的图纸往往是经过实践证明得来的正确成果,使得设计质量更有保证。因而尽可能地发挥公路工程档案作用,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工程档案,无疑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2

关键词:价值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TU723.3

一、价值工程及其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一)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也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写VA),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

(二)价值工程活动的基本程序

1、选择价值工程对象。

2、收集有关情报。

3、进行功能分析。

4、提出改进设想,拟订改进方案。

5、分析与评价方案。常用的方案评价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打分评价法、成本分析法、综合选择法等。

6、可行性试验。一方面验证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发现可能发生的误差,以便进一步修正方案;另一方面从性能上、工艺上、经济上证明方案实际可行的程度。

7、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的成果。

(三)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的特点

1、建筑产品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应用价值理论具有普遍性。2、建筑生产的单件性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具有一次性。3、建筑产品的投资巨大、价值高昂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具有节约的潜力大,应用效率高等特点。4、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决定了在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应注重测算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特点。5、建筑产品具有的建设周期长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在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不仅要注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降低成本,而且要注重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可施工性。6、建筑产品所具有的结构复杂、用途多样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要进行全局协调,统筹兼顾。

二、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

(一)决策阶段

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在满足工程项目功能的前提下,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项目的价值,价值工程活动可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而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高达95%以上,因此,在此阶段开展价值工程分析,在充分理解业主对项目的要求,充分考虑项目功能和成本下,选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案,就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 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做好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估算需要很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基础资料主要有: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及大宗材料的采购地等;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经济指标和市场情况等;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情况等资料;国家和地方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此阶段,主要是工作是进行正式研究活动的一些准备工作。其次,建立费用模型,即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分解。其三,建立价值工程研究的组织,明确参加价值工程研究的人员等。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重点分析工程对象的选择和设计方案优化。

1、工程对象的选择

在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应以对控制造价影响较大的项目作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根据各种对象选择方法的适用特点,在市政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ABC分析法,将设计方案的成本分解并分成A,B,C三类。其中A类成本比重大,品种数量少,作为实施价值工程的重点。ABC分析法,即重点选择法,是应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对象。在价值工程中,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把一个市政工程项目的造价分解为几个费用组成部分,根据各组成部分费用按大小由高到低排列起来,然后绘成造价累积分配图。将占总造价70%——80%的费用项目划分为A类;将占总造价5%——10%的费用项目划分为C类;其余为B类。其中A类项目是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ABC分析法抓住造价比重大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取得较大效果,同时简便易行。

2、设计方案优化 

设计方案优化相关因素很多,设计参数与工程造价的关系就是其中二项,工程造价随建筑层高增高而增加,工程造价也与建筑层数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分析,作出建筑层数与工程造价的关系函数曲线图,求出工程造价合理相对应的建筑层数。根据建筑形体的构思选择匹配的结构类型,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设计必须把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建造成本与寿命周期内维修费用的合理分配,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从中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结构系统构件尺寸与建筑物荷载设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为此,有学者提出了运用期费用的期望值最低的概念。采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可以计算出运用期费用的表达式,求出最合理的设计荷载和抗力水平。现代建筑更多的依赖于设备,所以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能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如果能从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分析,能源节约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

(三)施工阶段

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是控制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材料费用的高低主要由材料采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3个环节来控制。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主要是依据建设方的使用功能要求选择材料, 至于材料的供应渠道、材料与功能的适应性以及材料的市场价格水平等材料成本的影响因素根本不用考虑。所以, 在设计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无法做到成本的最低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更没有分析材料选择不当会造成使用期维护、延续、更换等费用的增加。价值工程的创始人麦尔斯认为:“购买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些功能而非材料本身”。所以, 为了控制工程成本, 设计方应主动与采购方(建设方或承包方)沟通积累材料采购方面的经验,及时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适时掌握商家的材料价格信息, 引导或配合采购方将材料的费用合理地与价值工程结合,做到成本的最低化和价值的最大化。在材料的供应工作中需要应用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和成本分析选择可信度高、材料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从而较好地控制材料的质量和价格, 降低工程造价。切实做到使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成本, 有效提高工程价值。坚决消除或杜绝“好价格一定是好质量”的偏见或不良做法。同时, 要合理组织运输, 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 降低运输成本。材料订购方面, 还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减少资金占用, 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费用。材料的用量虽然是根据设计图纸、考虑合理损耗后确定的用量, 但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应限额领料,合理控制损耗,建立入库出库台帐等, 加强材料的供应管理工作。

结束语

价值工程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迎合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合理配置、节省资金、减少消耗,对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价值工程应贯穿于工程的始终,在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成本控制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晓凤.用价值工程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铜业工程,2000.(02).

[2]吴江.价值工程在监理投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3]黄斌.价值工程理论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73-01

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价值工程在建筑业中运用的特点,它使得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起来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因此,价值工程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比其他行业要滞后许多时间。我国运用价值工程较晚,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况,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极不相适。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额巨大,即使节省比例不大,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节约额,因此有必要完善建筑业价值工程理论,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应用这门技术。

1建筑项目管理价值工程应用特点

1)在施工项目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节约国家投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施工阶段是建设程序各阶段中唯一的生产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投资最多,所需资源也最多,在这一阶段,节约的潜力是巨大的。价值工程致力于功能和成本合理匹配的研究,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在施工项目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三个目标管理的实现。工期长、浪费大、质量差、造价高一直是困扰建筑业的老大难问题。价值工程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它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分析入手来研究工程项目的功能和成本的合理匹配,强调的是项目功能的提高与工程项目成本降低的有机结合。

3)在施工项目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树立用户(业主)第一的观点。价值工程研究的是业主要求的功能,业主不需要的功能,项目就不应当具备。研究的成本是业主认可的成本,应当针对业主的意见,认真鉴别无关功能,消除由此造成的过高成本。

4)在施工项目中推广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作用。通过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提倡突破、创新、求实的精神,激发企业的创造热情,促进企业奋发向上,积极向先进水平看齐,从而焕发企业的勃勃生机。

2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价值工程建筑项目管理应用的原则

1)坚持建设者(发包方,用户)第一的思想。施工企业从参与工程项目投标至竣工验收,以至竣上后问访,都要始终明确建设单位的要求是什么。

2)着眼于功能和成本的双重性追求。首先是要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者现实和潜在的功能需求,其次是要千方百计的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这个功能。

3)有效利用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资源,环境资源、企业的投入、信息资源等,实现优化组合,才能最人限度地降低成本和实现预期功能。

4)追求真实的经济性。价值管理在降低成本上能发挥巨大效力,着眼于局部与全局、微观与宏观,眼前与长远的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2.2价值工程在建筑项目管理全过程阶段的应用探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由建设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的管理,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设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施工项目管理的周期是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以及交工验收等。价值工程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将有助于企业对所建工程的项目管理。

2.2.1施工方案选择阶段

施工方案应用价值工程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价值工程有相似之处,但有自己的应用特点,它是在对项目功能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部位等,拟定若干可能能够采用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提出后,要先进行定性分析,去掉一些明显的希望不大的方案,如工期超过要求工期、费用太高、技术上不可行等,留下少数可行方案进一步分析,即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施工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的关键,是施工方案优选的重要步骤。在确定了最佳施工方案后,应根据提高价值的五种途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法,从而进行评比,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2.2.2施工阶段

1)项目中标后,要使投标目标得以实现,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决策,谁来干?怎样干?资源怎样配置才能达到投入最少、效益最好。所以,施工准备阶段价值工程工作的主要内容就应包括:施工队伍优选;施工方案优选;转场方式优选;临建方案优选。

2)企业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功能,尽可能降低项目成本,立足于功能与成本的双重追求,其基本表述模型:功能价值=必要功能/最低必需成本。

3)在项目施工价值工程对象选择方面,主要是寻找实现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对工序,分项工程,分步工程进行分析,找出重点研究对象。如分析施工方法、流水作业、机械设备等不必要的功能。成本方面主要是寻找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

4)施工阶段功能分析即对项目实体进行系统的功能分析,如分析项目的每个部位、每个分项工程,甚至每道工序在项目施工中的作用。

5)施工阶段功能评价即对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部位进行功能评价,求出其成本和价值。

6)提出改进方案的目的是寻找有无其他方法能实现这项功能,如混凝土工程有无新的配合比或掺用附加剂,深基础工程有无不同的开挖方法。评价改进方案主要对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提出改进方案。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新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选择最优方案是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2.2.3竣工验收阶段

施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开展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费用获得对所需要验收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程度的全面了解与正确把握。投入费用越少而对工程质量了解的越全面,把握的越正确,开展价值工程效果越好,价值系数越高。因此在项目验收中开展价值工程就是寻求最省最好的方法来检查工程质量和功能的过程。

竣工验收时,必须坚持“用户第一”的思想,以企业信誉为重,争取一次验交成功。在施工过程中。为满足建设单位的必要功能要求,往往要增干一些施工项目,必须明确如下几点:增加了的项目、有原始记录可查、具体款项、细目、索赔望达到的效果等。

3结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门学科、一项技术面对价值多义性、价值源泉多元化的时代潮流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施工建设项目价值管理作为价值工程的发展内涵更深刻、内容更丰富、意义更重大,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运用价值工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是未来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标志,在建筑业,尤其是施工企业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工程的作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F27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99-02

一、价值链成本分析理论概述

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客户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正式提出。从理论上讲,企业每个阶段、每一部分的价值活动都应该对最终产品的价值有所贡献,每一项价值活动都可以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这种价值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为成本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对此,学者们主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的观点和程序。归纳起来,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战略性成本分析观。该观点认为价值链用于成本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可以将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连接起来,与竞争对手比较,从而发现缺点、寻找机会,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再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其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和确定价值链,把资产、成本、收入分配给每一项价值活动;分析成本动因,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管理每一项价值活动;通过控制成本动因或重组价值链的方式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确保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不会标岐立异;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

基于施工企业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及生产过程的单件性,造成施工企业的每件产品都不一样,从设计、造价、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到施工场地都具有独立性,每件产品的资源消耗不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时间差,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加之施工企业生产场地的流动性,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合同指定的地点组织生产,组织资源供应,生产组织困难,作业难度大,劳动艰苦,因此成本可预见性较差,因此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区别于一般制造业而因地制宜。

2.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施工企业具有明显的双重成本管理特点。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单件性的特点,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在工厂中批量生产;同时每个建筑产品的造价、施工工艺和生产要素配置都不相同,每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也不一样;再加上每件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以项目作为基本单元实施成本控制。因此,施工企业内部普遍实行项目管理制,企业内部同时成立数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都是独立的成本中心。项目的成本管理成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3.控制目标具有多重性

成本、质量、工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成本控制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一味降低成本,而是实现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三者的统一才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佳状态,这就意味着成本的管理必须和进度、质量的管理密切结合,才能实现最终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价值链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是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为目的,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本身和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结来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求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加的途径和方法。按照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的观点和程序,施工企业首先应当明确其价值链活动。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笔者认为,施工企业价值链构成可分为: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和项目价值链。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复杂、企业范围和项目范围的双重成本管理特点,价值链理论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分别提供了对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两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的全面、系统的思路框架。

(一)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的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是通过整合市场能力的提高,拓宽企业效益渠道,运用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管理思想,实现与业主、产品供应商、分包商的合作共赢,创造更多的收益。它不是简单地要求供应商和分包商让利的行为,而是通过与之在战略上进行整合和协同,达成利益共享和相互合作的利益群体,通过协作减少中间环节、稳定合作方式、确定供应品种、落实分销数量、提高供应品质,从而实现利益共享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切实认识到当前的竞争形势,尝试进行诸如供应商、业主以及分包商等外部价值链的建设,与价值链中相关单位强强联合,建立企业外部战略联盟,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与供应商协作过程中,可以实行适度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协调采购数量,实现因累计采购数量所带来的供应商让利,减少重复采购努力,提高采购效率,同时通过直接与生产厂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获取中间商所得利益。从而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同及激励约束机制,并以利益和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现双赢和共赢。

(二)施工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企业的价值链辅助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于价值链的各个基本活动中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以企业的各种基础设施作支撑,包括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施工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架构等特点,明确了企业成本的管理目标、管理形式以及成本管理职责和考核办法;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确定目标成本打好基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将公司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作为盈利计划中心,项目部作为利润中心;建立通畅的管理信息通道;按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核算成本和费用,分析、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

2.完善以价值链为分析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

施工企业应用价值链理论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价值链分析,找出在整个价值链中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其次把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逐一进行成本分析,找出影响工程成本的作业要素和资源要素,并加以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进行价值链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的项目承揽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保修阶段,重点是对市场营销、现场控制、回款清欠进行管理,从而抓住成本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提高成本控制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本企业施工生产的组织能力等因素,确定营销策略及商务报价;根据项目工程特点,确定分包形式和分包单位;做好人工、材料、机械等要素市场单价的询价,确定项目部成本责任范围;项目经理部实施要素消耗控制;按工程节点和施工过程做好控制与考核活动;项目竣工后进行成本管理等等。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制造企业,其成本主要集中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而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则是一个工程项目,这就意味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成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何有效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和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施工企业需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搞好项目成本管理,实现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通常采用建造合同成本核算方法,在内部各项成本核算基础上,各管理部门和核算单位定期采集信息,填制相应的表格,汇集到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施工企业需要确定项目责任降低额和岗位作业成本节超,做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要根据项目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岗位管理者的合同进行。当工程节点的工程实物量完成后,计算工程合同收入,公司核算部门确认项目的责任成本收入,计算当期项目责任节超,公司财务处进行核算,

笔者认为,价值链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是在施工企业中尚未得到真正的有效利用。对此,本文在对施工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具体思路和框架,以期将价值链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价值工程理念的提出,是技术与经济的完美结合,实现建筑施工成本、质量、工期的统一,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管理效果。

二、价值工程概述

1、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力图以最低费用或成本实现研究对象适当的功能,从而提高其价值。它是一种将技术与经济进行有机结合的管理方法。根据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功能和成本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价值=功能/成本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V——价值,F——功能,C——成本。从公式可知,提高研究对象价值主要有5中途径:

表1提升价值对象的途径

2、价值工程进行成本管理的优势

在建设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从规模效应、降低损耗、节省开支、精简队伍等方面着手,很少将经济与技术结合进行考虑、重点关注产品价值。应用价值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1)价值工程能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高质量与低成本的高度统一。

(2)价值工程强调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杜绝功能过剩或功能不足。

(3)价值工程控制成本是以提高价值为目的的,并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成本,也不是抬高造价一味追求高质量,而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功能要求。

(4)价值工程是一项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可以兼顾多方面因素,真正达到优化的目的。

三、基于价值工程的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价值工程研究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建设施工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比如建设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单件性、投资大、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都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1)一次性。建设施工项目具有单件性特点,而该特征决定了在建设施工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进行成本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2)普遍性。建筑产品非常多样决定了价值工程在建设施工项目中进行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3)效益高。建设施工项目普遍投资大、价值高,因此,在建设施工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进行成本管理将能带来大幅度的节约,从而取得巨大的成效。

(4)考察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建设施工项目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因此,在应用价值工程对建设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分析成本不能仅考虑建设阶段投入的费用,而应该综合考虑建设阶段的投入和项目进入使用阶段时可能消耗的费用,即应该以整个寿命周期发生的总成本进行考核。

(5)兼顾工期。建筑产品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以及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导致了建筑施工项目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时,除了将功能、质量、成本作为衡量建筑施工项目价值的重要依据之外,还要注重将缩短工期作为方案评价的重要方面加以考虑。

(6)系统性。建筑产品结构复杂、用途多样的特点,导致了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值工程理论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要进行统筹兼顾,全局协调。

2、工程成本分类

建筑工程成本主要有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组成,具体包括人力费、措施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经营费等,建筑工程成本能够综合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所以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初期预算成本,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是施工预算,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各项成本的投入量、比较和核算项目实际成本减少或者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策划成本,策划成本是施工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工程的要求,并考虑各种工程技术、劳动者素质、地理和自然环境、机械设备等情况来计算的,能够控制建筑工程的支出标准,管理项目目标,是项目的目标成本。

发生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费用成为发生成本,能够反映出项目施工活动中的劳动耗费情况。按照建筑工程范围可以将整个项目分为单位成本、单项成本和分项工程成本。

各种成本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却是相互关联的,初期预算是建筑工程预计支出的反映,发生成本是工程实际支出,两者之间的差值则反映出企业平均成本的增加和减少,体现出建筑工程的经济效应。策划成本的降低额在预算成本中的比重则反映了计划成本降低的比率。

3、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

工程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传统的产品相比根据有活动性,唯一性以及多元性。鉴于建筑产品的以上特点,项目成本管理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能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动态的管理,但是,影响每个项目成本的因素是相同的。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很多,比较显著的因素为工期、工程质量、规模、管理水平。

(1)工期影响

工期的增加和减少都会直接影响成本花费,工期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具有相对应关系,直接成本和周期存在负相关关系,工程间接成本与工期具有正比的对应关系。利润方面,工期缩短,就能提前确认收益,工期延长则会增加更多的成本,利润损失一般是在工期超过最短期限时出现,要通过计算得到最佳工期下的最低成本。

(2)工程质量的影响

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在事前和事中做好检查和维持工作,在事后积极的采取补救办法,这些需要消耗资源,造成费用的增加。工程质量差容易遭到客户的投诉,无法满足建设方需要,施工验收无法通过,所以合理成本下提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必然会增加工程成本,同样,工程成本收到限制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质量效果和工期时间,合理的调整三者的关系,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3)资源和市场作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资源,这些必然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所以控制好资源消耗以及资源的购买价格对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非常重要。资源消耗是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资源价格则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

(4)工程范围影响

工程范围指需要完成工程的工作量,包括工程量的大小和工程复杂程度等,工程成本必然会随着复杂度的提高和范围的增大而提高。

(5)项目管理水平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影响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了工程质量的情况,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的直接成本,而低水平的管理则可能造成现场的施工混乱,增加项目成本,严重时导致项目达不到设计目标。

四、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了危机时代,所以作为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特别是成本管理。因为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总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这也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

1、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只是单纯的认为成本管理是会计管理中的一项工作,并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当前的施工企业只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和施工企业的采购、管理、技术等方面脱节,成本管理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能和实际施工进度相一致。这就容易导致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而忽视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产生额外的费用,技术人员过于强调施工质量而忽视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由于不能够和施工进度保持一致,所以只能是事后记账,再报账,这就无法做到事前估算做好资金的合理化运用,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2、缺乏责权利结合的奖励制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直接反映出这个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责权利原则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管理的水平和作用。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好成本。但是当前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只是单纯地认为节约资金就是合理的成本管理,对待企业员工也不能够做到责权利现结合,只是要求这些员工去工作,但是却不关注工作的效果,作为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工作的成果,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对企业设备、资金进行合理化控制,避免出现成本超出预算,有些时候成本管理人员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不认真,甚至只是粗略估算,造成成本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3、成本过程中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

(1)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但是实际安排过程中经常存在设备和人员调度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计划,就会出现人员闲置、设备不足的情况,反而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施工中的情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会存在很多的变数,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备料,往往都是随便的堆放在施工现场,造成施工现场十分的混乱。有些项目负责人只是单纯地认为设备越多越好,所以就开始不计成本的购买设备,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就算是出现了损坏的情况也视而不见,造成设备的完好率差。

(2)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建筑企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为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施工项目就是建筑企业实现利益的关键部分。有些单位为了赶工期而不顾施工质量,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工程亏损的情况也不关注,只是一味地赶工期,这就造成后期成本加大,经济效益并不会得到提高。

五、建设施工项目价值工程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价值工程主要针对3个方面进行分析:功能、成本和价值。针对功能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以下问题:它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其他对象或方案能实现相同的功能?针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以下问题:它的成本是多少?替代源或替代方案的成本是多少?针对价值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以下问题:它的价值是多少?替代源或替代方案的价值是多少?哪个对象或方案的价值高?根据价值工程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从准备、分析、方案创新和评价、优选、实验验收等5个步骤实施工程项目中的价值工程。

1、准备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在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分析对象。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某种材料或设备的选择作为价值工程的分析对象,也可以将多个施工方案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可以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作为分析对象,也可以将整个项目作为分析对象等等。

2、分析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在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选定对象分析其功能、确定其成本、计算其价值,从而了解该分析对象的价值高低,是对选定对象的系统分析。

3、方案创新和评价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在方案创新和评价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寻求能实现相同功能的新对象或新方案,并对找到的新对象或新方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进行评价,计算新对象或新方案的价值,并根据结果对各对象或各方案进行优劣分析。

4、方案优选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在方案优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前阶段的评价结果和优劣分析结果,选出最优的对象或方案。

5、实验与验收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对对象或方案优选之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该阶段应该跟踪监控实施情况,并在实施结束后进行验收和评价总结。

六、价值工程在民用建筑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应用

1、施工队伍的选择

对施工队伍的选择进行价值分析,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中哪一支施工队伍最适合?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不足怎么补救?

(2)该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是什么?能克服吗?措施是什么?

(3)紧缺的关键工种是什么?怎样解决?

(4)需要外部劳务吗?管理办法科学吗?

(5)已定队伍配备方案将达到的效果如何?能进一步改善吗?

2、转场方式和临建方案的优选

队伍调迁和临建费在项目预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经过优选,减少的支出就可成为项目的重要创利源。

(1)施工人员以何种方式转移可以使费用最少:汽车?水运?火车?

(2)机具材料以何种方式转移可以使费用最少:汽车?水运?火车?

(3)民用建筑怎样布局最为合理、占地最少,利于施工,能进一步优化布局吗?

(4)民用建筑租和建哪种更省?怎样最合适(支出较少、住的条件较好)?

(5)已定转场及临建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如何?

3、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应用价值工程

(1)优化设计民用建筑的现场管理。通过图纸会审,对设计进行优化,防止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优化网络,减少不变费用的支出。民用建筑上的费用支出划分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施工单位优化施工网络不但能够缩短工期,降低可变费用,还能够获得建设单位的提前施工奖励。

(3)优化现场管理。通过对现场管理的优化防止浪费情况产生,降耗增效。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管理中,要积极应用价值工程,发挥其最大效用,实现工程成本的最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景兴.张辉.价值工程理论在工程监理投标评选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03(6):29-30.

[2]王恩茂,刘晓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技术,2005(12):1-3.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6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事业也日趋繁荣,为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就是房地产抵押,因此在我国,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时间的发展,可以作为房地产抵押的东西也逐渐增多,随之兴起的还有房地产评估产业。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房地产的抵押评估标准,但实际抵押评估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性的房地产,加大了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工作的难度系数,影响到价值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从而保证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合理性。

1 房地产抵押评估的现状及特点

房地产也称为不动产,这是因为房地产具备着显著的不可移动、易于保管且实用的特征,这种特点也让房地产有着一定的增值可能性和保值特征。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房地产虽然没有不存在流动资产的灵活性,但是其方便保管和易于保值的特征明显,不会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而出现变化。另外,房地产作为人们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人们对其的依赖性更为强烈,与那些五行资产相比较却又存在着鲜明的流动特性。基于这一特征,房地产可谓是不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完美结合体,使其在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过程中,往往更多、更经常的被债仅人青睐,成为主要的抵押担保物,被借、贷双方所接受和认可。

2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方法

2.1 不完全产权房地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不拥有房屋产权出让土地的使用权,而拥有房屋的产权就是不完全产权房地产,有些房屋土地的获得是通过划拨的方式实现的,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廉租房和社会各界的经济房等等。在评估这类房产抵押价值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就是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进行直接评估,还可以对这类房地产在假设出让土地使用权所形成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土地使用权出让时所赚的租金或者是出让使用权所赚的租金扣除的方式M行抵押价值评估。

2.2 完全产权房地产的价值评

通过购买和出让等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说的就是完全产权房地产。通俗来说话就是在一定期限内,对房屋土地的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拥有,而在拥有产权期间可以任意转让、出租和出卖该当地产。各类商品房、自主经营的饭店以及娱乐场所等都属于完全产权房地产。在具体评估该类房地产的抵押价值过程中,市场法是主要的评估方式方法之一,同时收益法和成本法也是可以应用的评估方法。也可以采用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通过单独出让方式所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所成为的抵押物,同时也可以应用假设开发评估方式和市场法对其进行抵押价值的评估。

2.3 局部房地产的价值评估方法

顾名思义,该类房地产就是指整体房地产当中的一个部分,可能是一个房地产当中的某层楼、某个单位或者是某个套件组合,也可能是具有综合性质房地产当中的不同用途的部分房产。在评估已建成或者是已经使用的整体房地产当中的部分房产抵押过程中,应该对部分房地产在整体房地产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高度重视,同时还应该重视部分房地产所具有的权益,其是否能够独立使用,是否能够独立出售等都应该有事先的了解,还应该分析和关注部分房地产对整体房地产土地当中公共配套设施和公用部分的合理使用。在评估该类房地产的抵押价值过程中,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可以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2.4 在建工程房地产的评估方法

在建工程是指正在施工还没有竣工或通过验收的工程,在建工程的重要特点是还没有完整的建筑形态和内部设施,还不具备验收的条件,不能体现它原有的设计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类房产抵押评估就比较麻烦,要对在建抵押物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首先要了解在建工程是否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和建筑开发资质,和发包承包资质等。其次就是要注意实际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设计使用权益,并且要了解清楚是否拖欠工程款等,并按照核查结果进行时点评估。此时评估只能反映房屋未建成时的某一时点的抵押价值,不舍拖欠价款估价方法可选用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

2.5 成本评估法在房地产建设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月配合,在房地产建设中,必然会消耗一定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这些都是房地产建设的成本所在,也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录用成本评估法来评估房地产建设费用。这种方法是通过工程建设开发成本作为依据,在评估师利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对建筑单位的施工技术、所消耗的材料、价格水平进行评估,得出一个全新的物资耗费成本。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是对房地产土地成本进行估量,通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或者市场比较法来获取土地成本。其次对已经建设完成的部分建筑物的价值进行求取,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来获取。最后,前面两部分的价值进行整理,其总和就是当前房地产价值。具体来说,成本评估法在房地产建设中的计算公式为:在建工程价值=土地成本+本工程已经建成完工部分的价值(这里面又包含了前期设计、策划费用,建筑安装费用,管理费用,基础设施费用,投资利息,开发利润,销售费用,税金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掌握不同有效的价值评估方式方法对提高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价值评估工作人员加强重视,保证借贷双方的权益不受到侵害。本文从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现状和特点入手探究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方式方法,对系统的建立一个有效的抵押价值评估体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抵押品价值评估的合理性,方式方法的掌握能够对房地产贷款抵押风险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规避不同程度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了使用社会经济发展对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工作质量的高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抵押价值评估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皇甫青,沈振辉.一次特殊的估价[J].城市开发,2007(11).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7

价值工程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的理论,主要用于对产品或作业功能的分析,目的是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功能的一项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价值工程理论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长期应用实践中发现,在各个行业新产品推广、功能成本分析中价值工程理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奥运会“鸟巢”作为我国的标志性建筑,工程量极其浩大,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价值工程理论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投资预算,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将剩余的资金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电力行业一直属于国家集中管理,市场改革的时间比较短,价值工程在我国电力工程领域的应用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综合国外对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状况来看,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根据价值工程应用情况说明,要使价值工程理论充分应用于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就必须电力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同时,必须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对于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实现更好的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价值工程理论的特点

价值工程理论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且都是从价值工程基本概念衍生出来的,可以对它的特点进行如下分析:

1.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和作业的价值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对客户的功能需求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确保产品和作业最佳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应用价值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对研究对象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以及工作习惯,利用新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2.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

价值工程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和作业的价值,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资本,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能源损耗的重要目标。与传统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相比,价值工程从整体系统分析出发,在确保产品或作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和资源损耗。

3.以创新为主要方式

价值工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研究对象要求的功能进行不断地创新,突破传统设计方案的局限,创造出令客户更加满意的需求,这也与价值工程应用价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般将价值工程理论应用于产品开发阶段,主要是因为产品的结构、材料以及工艺都是在产品阶段选定的,只有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对产品的功能和成本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价值工程理论的效用。

二、价值工程理论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理论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产品或作业准备阶段合理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应该收集与电力工程项目相关的情况,并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电力工程的工程量一般比较浩大,各个功能性指标分析比较繁杂,因此,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必须对重点工程的价值进行深入,确保电力工程控制管理主次分明,利用系统的思想,将层次分析法和重点分析法相结合,进而为电力工程控制管理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阶段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电力工程中设计的功能进行分类和定义,并弄清楚工程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为工程控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电力工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功能,清理和删除这些功能,可以使保留下来的功能更合理,从而使功能发挥出最大效用。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即功能定义、功能整理以及功能评价。其中,功能评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功能评价中一般采用的是评价系数法和功能成本法,它可以科学分析工程相关功能系数,评价功能在整体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这是产品价值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科学分析工程功能,才能对功能的质量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为确保电力工程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8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9

Abstract: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must reflect the value to the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ake the cultural value as the basis,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value of the advan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value of the item 3 twen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to do useful explor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heritage;value characteristic;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5-66-(5)

1 工业遗产价值特征

1.1 价值综合评判

《下塔吉尔》中定义工业遗产为具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无锡建议》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但是,从历史、社会、技术、审美以及经济方面只评价了工业遗产的代表性,显然是不足的,根据国际有关对城市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样是关系遗产价值大小的关键指标,因此,本文认为工业遗产的综合评价应该从遗产价值的代表性(含历史、技术、社会、审美、经济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方面进行。历史价值见证工业革命的历程,技术价值见证科学的进步,社会价值见证文明的进步,美学价值体现现代的审美观,经济价值不可低估。真实性用来判断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否真实,显然,假古董是不能当作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遗产的完整度意味着遗产价值的大小,但是,对完整性还得辩证地看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由于客观原因或是人为因素遭到破坏,这种不完整性、濒危性使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现存的遗产。

工业遗产凝聚的是工业时代经济、社会、技术诸多方面的信息,构成完整的工业遗产价值,不仅强调其在历史、技术、社会或审美方面的代表性价值,而且,还要注重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濒危性。因此,工业遗产的价值要从这些方面综合全面地评价。

1.2 认定工业遗产本质特征

1.2.1 技术价值是本质特征

技术价值是工业化的核心,这也是工业遗产有别于其他类型文化遗产的关键。因为工业时代的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技术进步,技术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重点就应该是工业技术价值的真实体现,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评判、保护标准和保护方式等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例如:钢铁厂的工业遗产应该包含炼铁炼钢轧钢等技术特点,生产枪炮的工厂应将制造枪炮的技术流程保留作为工业遗产,与生产技术越密切,价值就越高,诸如此类,这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技术价值主要是工艺生产技术,当然还包括为生产工艺提供空间的建筑技术,高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形式首先被工业生产应用,所以工业建筑技术的保护也是技术价值保护的重要内容。

1.2.2 工业文化价值是综合特征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承载体,工业文化价值内涵包含历史、审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含义,我们常常区分工业遗产历史、审美、社会各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都与文化相关,因此,综合表现为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与实物见证,工业文化价值主要反映工业时代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工业遗产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我们保护的基础。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工业遗产价值问卷调查。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在工业遗产的代表性中,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相对更重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但这三者的比例相差并不大。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重要的比例最低,且与前三项差距加大(图1),说明工业遗产价值主要为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在历史价值中,工业遗产见证近现代社会重大发展历程的历史价值更为重要。在技术价值中,以标志某项行业的开创为更为重要,在社会价值中,对地区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推动更为重要。这些特点与民用建筑偏重遗产历史远悠和建筑艺术具有很大不同。

综上所述,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其价值特征是以技术价值为本质,以文化价值为基础,兼顾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

2 价值评价方法

2.1 整体三层次评价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调查评价,从“工业城市―典型企业―建筑遗产”三个层次进行评选工业遗产。首先整体评价城市的工业发展价值及特征,从城市工业发展史中,对城市的工业历史地位和工业发展特征进行评价,而不是从某个具体工业遗存的评价入手。工业城市的行业门类众多,每个城市工业化的特点不同,工业遗产必须是能代表城市工业的历史地位和特色。整体价值评价法从宏观到微观评价,将工业遗产确定在具体的建筑实体上。遴选出的工业遗产要能较好地代表城市工业发展的地位和特点。

其次调查和评选能代表城市工业水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资源型工业城市,采矿业、矿产加工业是城市工业的特点,应该着重在这类行业中调查评选工业遗产;依托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工业城市的码头区、港区、船厂是城市工业的代表,是有遗产分布的重点区域;冶金型工业城市的冶炼行业相关的工厂是调查和评选的重点对象。典型行业有众多工厂,要评选有代表性的工厂,对申报工厂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价值进行评估比较,选择典型的工厂。

第三是建筑遗产评价。在典型的工厂中,占地数平方公里,不会将整个厂区都划为保护对象,而是对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遗存进行历史的、技术的、审美价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尤其是从工业技术和建筑技术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业历史建筑或建筑群作为工业建筑遗产。例如,在钢铁生产企业中,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主要工艺环节的主要设施设备是钢铁工业的典型特征物,因此,主要工艺的关键设施、设备和建筑物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对象。

在这三个步骤里,前两个步骤主要是从文献资料中发现线索,为评价工业遗产作铺垫,工业遗产是具体的实体,而不是某个厂名。所以,遗产评价主要还在第三步骤,对具体发现的工业遗存进行综合价值评判。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工业遗产价值体系从代表性、真实性、完整性三个方面评价,再细化三个层次。代表性细化为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五个分项,真实性细化为生产技术和建筑历史的真实度两个分项,完整性细化为生产技术和建筑格局、结构完整度两个分项。代表性的五个价值分项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不尽相同。对于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价值评价侧重于生产技术价值,对于建筑技术价值评价主要是建筑工程的技术,而非工业生产的技术。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性方面。

历史价值主要从年代是否悠久和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历史人物相关度两个子项去评判。时间久远的工业遗产具有稀缺性,赋予工业遗产珍贵的历史价值,是认识地方早期工业文明的历史纪念物,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实物载体,时间越久远历史价值相对较高;重大历史事件是指近现代史中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伟大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著名建筑师、工程师、劳模、科学家等。

技术价值从行业的开创性、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以及名优产品两个方面评价。在世界、全国或地区(城市)范围内标志某一工业门类中开创,或者某项技术、设施设备的应用在同行业中具有开创性,在历史上的名优产品是技术先进性的表现。特殊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遗产价值,如其濒临消亡,就具有稀缺性价值。

建筑的技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建筑和构造物设计、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方面,应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使工业遗产在工程方面具有科学技术价值。如钢结构、薄壳结构、无粱楼盖等新型结构形式在工业建筑的应用,洁净车间、抗震技术、特殊材料和做法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

社会价值主要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以及企业文化、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工业化是乡村发展成城镇的直接动力,越大的工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越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越大,其社会价值相应也越大。企业文化是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劳动保护等方面,也包含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蕴含着务实创新、包容并蓄、励精图治、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精神。

审美价值主要是对建筑遗产从建筑空间、造型、风格、装饰的艺术性和工业设施景观特征两个子项评价。工业建筑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的风格、特征,其形式、体量、色彩、材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具有工程美学和工艺景观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感染力越突出的其价值越高。

经济价值主要从工业建设投资大小和所在区位发展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潜在价值以及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潜力等方面评判。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工厂的区位价值高,再利用为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潜在经济价值最大。

真实性主要从工厂的历史格局、环境、遗存真实可靠度以及建筑、设施结构、构件的真实程度来判断,历史和技术信息越真实的价值越高;完整性从生产流程、格局、建筑保存完整程度和从建筑、设备的完整程度评价,兼顾规模大小,越完整和规模越大的价值越高。

遗产的珍稀性是特别的评价指标,因为不具有普遍性,不作为评价体系的固定指标。如果是早期工业发展的遗存,具有唯一代表性,即使其他指标方面比较逊色,也必须作为遗产进行保护。

2.3 建立遗产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工业遗产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对工业遗产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评价内容,通过多方案比较、论证,建立评价指标层次框图。根据层次框图设计出个层级的问卷表格,对比较对象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归纳成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图2)。这个体系作为工业遗产评价的参考依据,建议评审组从这些方面综合定性评判工业遗存的价值大小。

在实践中,如需要进一步用数值来确定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以便能给每项参评的工业遗存打个参考分值,定量反映遗产价值的大小,使价值评价更加直观明了。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得出了每个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为了方便理解和操作,统一按百分制,将权重值换算为百分值,得出个层次指标的分值。例如: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统计计算出权重值分别为7.75、8.25、6.25,反映出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重要度大于完整性,换算为百分值为35%、37%、28%。其余的指标分值依此计算得出,从而建立了具有参考分值的评价指标参考表,如(表2)。从表中可以分析出工业遗产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权重高,反映人们对工业生产流程完整性的重视,对工业格局以及整体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视。因此,整体保护工业建筑及环境非常重要。

二是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的经济价值权重高,反映工业遗产不是静止的保护,而是应该“输血式”地再利用,利用其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的特点,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

三是工业个性景观突出相对权重高,反映工业设施和建筑的工业景观独特价值,工业标志性景观对工业城市的景观特色塑造十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评审组参考上表,对每个遗存进行评分,取专家评分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在评出各个遗存的参考分值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所有得分排序,再综合考虑遗存的珍稀性,确定工业遗产登录名单。

评价体系参考表的指标分值具有主观行和不确定性,这是为定量评价工业遗存价值提供参考,避免每个专家评分相差过大。评价毕竟是主观认识行为,在实践操作中,每个评委会根据自己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给出得分,不一定完全按照给出的分值评判。评价表提示评委在评判中要注意综合评价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从而得出评价的核心内容,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全面和客观

3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实践

3.1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综述

重庆工业遗产见证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它是城市的记忆。重庆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早,是中国西部地区近代最早兴起的工业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国统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建国后,经过国民经济的“三年恢复”、两次调整、“三线建设”和6个五年计划实施,成为轻重工业并举、产业门类齐全的中国战略大后方的综合工业基地。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重庆工业的历程最为完整,经历了洋务运动、抗战时期、建国初期和三线建设等连续的历史阶段,而沿海一些发达的工业城市欠缺了抗战时期和三线建设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从我国工业技术发展史看,重庆工业的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完整写照,代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全过程。

3.2 评价方法与实践

根据整体三层次评价方法,按照评价体系指标参考表,首先评价重庆工业发展史的特点。重庆历史上两次出于国防战略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造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抗战工业和三线建设工业,具体表现为以军事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冶金、加工、化工、造船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和重工业是重庆工业的代表。重庆也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是重庆的特点,所以,行业的选择面应尽量广泛,既要有能源、船泊、仪表、金属加工、核工业等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又要有纺织和食品业等轻工业,在这些主要行业中评价代表性企业。对企业申报和调查出的工业历史遗存,参照评价体系指标表,经重庆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进行了试评,探索了初步的做法和经验。根据专家打分的平均分,为该工业遗存的最后得分,根据所有工业遗存的最后得分排序,专家组合议确定重庆工业遗产建议名单。

经统计分析,重庆提出的工业遗产名录共涉及11个工业门类,60处工业遗产,重工业的有47处,轻工业的有13处,机械制造业的工业遗产有19处;主城区有36项,区县有24项;解放前创办的工业遗产有40处,三线建设时期创办的工业遗产有13处,解放前创办的工厂在三线建设时期基本上得到加强。从工业遗产分布特点分析,重工业、机器制造业的工业遗产保存较完整,数量众多,不少企业仍在生产。轻工业以及早期民营企业的遗产大多数在城市改造中消失。所评选出的工业遗产基本反映了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

[2] 左瑛.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10

一、引言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先行作用,是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导行业,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虽然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但许多的企业依然处在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企业结构不合理,机制不活,管理不善,人员素质较低,效益较差的特点。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激烈化,建筑企业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建筑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开题。要了解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建筑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和价值系统出发,深入分析建筑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并从整个价值系统出发分析建筑企业的战略环节,以求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建筑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与竞争优势

1.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与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是80年代中期由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研究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的,一经提出就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武器,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由两大活动构成,一是主体生产活动(如生产、营销、运输、售后服务等),二是辅的支持活动(如原材料的供应、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等),这两大活动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一系列的价值创造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链条,这就是企业的价值链。Peter Hines(1998)认为价值链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Hines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同时Hines产品的原材料和顾客放入企业的价值链,这说明每一个产品价值链的每一个成员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包括不同的企业。Hines对价值链的研究把波特对价值链的研究推向了价值系统的研究。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各项相互分离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就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战略环节,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相互耦合就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不可模仿性。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这个企业具备的独特优势,不同企业因各战略环节耦合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2)动态性。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永远是一样的,企业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环节的侧重点不同而不断调整、改变、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建筑企业价值链和价值系统模型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制造企业,主要是由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的。一是建筑产品固定性和生产流程,建筑产品是不可移动的,并且其整体性和分部分项的其他工程是相对独立并有机衔接的;二是建筑产品的单件性;三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价值大。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和建筑企业的特点,可以将建筑企业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其中基本活动是粘合剂,是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对竞争优势起辅的作用。支持活动是建筑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环节。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才能为业主方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建筑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制度基础、人力资源、技术开发、经营采购四个部分。其中制度基础指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指人员招聘、培训、激励、项目经理考核、招标等;经营采购是指材料、设备和与价值链的活动相关的采购活动;技术开发主要是指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技术开发能为建筑企业承担高难度的工程提供保障。建筑企业的支持活动分为用户服务、内部后勤、生产施工、外部后勤四方面。用户服务是与业主方进行信息沟通的公关活动,为顺利获得项目建设权提供前提保障;内部后勤是指项目开始前一系列准备活动,如材料验收、进场准备等;生产施工是支持活动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施工结构、施工进度、施工管理等;外部后勤是指项目完工后的竣工验收、成本考核等。建筑企业内部价值链是包含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更为广阔的价值系统中,建筑企业纵向价值系统由业主方价值链、承包商价值链、建筑企业价值链这三部分构成(如图一),其中承包商价值链系统包括三个方面:材料供应商、设计供应商、各专业分包商。其中建筑企业通过工程承包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业主支付给建筑企业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作为总承包商为了更好的完成建设项目,需向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支付一定费用获得相关服务。总的来看,建筑企业价值链是由建筑产品为媒介形成的一个纵向价值链。通常建筑企业纵向价值链是由建设融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拆迁、材料采购、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物业管理等活动构成。

图 建筑企业纵向价值链

三、小结

波特在价值链理论中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某个战略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建筑企业价值链和单个活动的有机耦合的比较中发现。因此,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对自己企业的价值链系统进行梳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经济的成本、最适当的质量保证下完成建设项目,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创造出“1+1大于2”的整体效果,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应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重构,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组合,剥离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兼并能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的业务;

参考文献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到2014年3月9日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同志14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观人类发展史,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始终都是国家兴旺发达和民族不断进步的根源性力量。对于企业而言,促进其发展的根源性力量是全企业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我国企业不仅应做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企业价值观,更重要是让企业价值观在员工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而这个过程这就是企业价值观管理。据统计,我国3/5的GDP、1/2的税收和4/5的就业都是由中小微企业创造的。可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生代员工被普遍界定为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的在职者,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但新生代员工离职率较高,导致企业在人才招聘和维护中要付出昂贵代价,给相对弱小的小微企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共享有利于凝聚人心,有利于形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能量,对小微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本文基本概念内涵界定

1.对小微企业和新生代员工的界定

(1)小微企业的含义和特点

国际上对小微企业的定义,通常以企业资产总额和员工人数为标准,但又因该划分标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均衡,导致各国对小微企业的定义存在许多差别。美国对小微企业的定义是:独立经营且在其所在的业务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其中,雇佣员工在10-99人之间的企业为小型企业;雇佣员工在1-9人的企业为微型企业。欧盟对小微企业的定义则是根据企业员工的数量和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来划分的,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在200-1000万欧元且雇佣员工在10-50人以内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年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在200万欧元以下且雇佣员工在10人以内的企业为微型企业。

国内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都应统称为小微企业。我国2011年7月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等指标,结合各行业的特点,第一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员工在20 人及以上,营业收入在300 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员工在2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3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划分为微型企业。一般来说,我国的小微企业员工数量在10 人以下,不仅包括已取得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还包括已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

我国的小微企业具有企业人员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自主经营和管理、多以家族为主体等特征。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共4000多万户,其中,小微企业3800 多万户。我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还表明,小微企业解决了70%城镇居民和 80%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并且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 38.7%都是由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的从业人员组成的。

(2)新生代员工的含义和特点

西方学者Bassett (2008)认为新生代员工是指出生于1980至1985年之间的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类社会群体。国内学者则一般把“新生代”作为“80后”的代名词。我们认为,新生代员工代表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己经参加工作的年轻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员工与之前出生的群体在生活经历、工作观念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见表1)。

(1)价值观的内涵

国外学者Kluckhohn ( 1951)认为价值观(Values) 是一种认知理念,具有外显或内隐的存在形态,对个体或群体在选择行为方式、方法和目的时产生影响。Rokeach (1973)将价值观定义为:“一个持久的信念,认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对个人或社会而言,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更可取。”国内学者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能支持人去做正确行为的观念系统,是关于分辨好坏、正误及符合或违背自身意愿的认识。阴国恩等(2000)认为价值观是个体面对客观环境时,对自身或者社会重要程度进行评判的内在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价值观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价值观是人的观念,它既是内隐的,隐藏于人的内心;也是外显的,能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二是价值观是一种评判行为正误和事物好坏的标准。三是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能影响个体的行为。通俗地来讲,价值观就是个人进行判断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作为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行为动机和决策,甚至直接决定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进而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他们进入企业后,对于该做和不该做、重要和次要的等问题的思考,都会受到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2)企业价值观的内涵及评述

界定企业价值观,就必须涉及到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等相关概念,本文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企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如下评述。

李燕萍(2012)认为,工作价值观是员工在进行与工作相关的是非判断时采用的一系列标准,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行为的工作价值取向。张昀(2008)认为,人们关于职业生活和选择的价值取向就是职业价值观。郑伯埙(1991)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经过内化了的共有规范性信念。Wiener(1988)为组织成员以神话传说、典礼仪式和特定语言等展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就是组织价值观。

综上所述,不同研究者对工作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范围界定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性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在工作或职业上的价值观。同样,企业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都是从组织或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超越员工和企业家个人层面的“群体意识”。由于个体价值观千差万别,而企业价值观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会根据企业价值观修正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因此,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研究企业价值观比研究工作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更有意义。

二、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内涵、构成及价值观管理

前文在分析小微企业和新生代员工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对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的内涵、构成及价值观管理进行探讨。

1.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的内涵及构成

根据对研究文献的述评,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的构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员工价值观,二是企业价值观(即组织价值观)。下面的分析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1)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及构成

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是指新生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用来区分对错和进行评价的标准。由于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背景等的不同,新生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在构成上也极具特色。张剑等(2009)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生代员工在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个体与群体价值、组织内的等级体系这三个维度与前一代员工取向一致,而在事业与家庭的价值取向维度,新生代员工则与前一代员工存在明显的区别。”杨骏(2008)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员工在外向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和前一代员工无显著差异,但较前一代员工来说,新生代员工更具有开放意识和责任意识。”徐振梅(2009)认为:“在职业倾向方面,新生代员工的职业倾向更加广泛,并偏向于管理型、独立型和创业型职业;他们高度重视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关系到制度和组织公平的环节;在组织承诺方面,新生代员工强调自我价值,把组织发展视为员工的责任,机会承诺较高,而对组织总体承诺水平偏低,较为认同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可以选择离开企业。”

具体来说,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在构成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自我情感因素方面: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热爱富有新鲜感且多样性的工作。他们注重寻找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一般不会选择将精力完全放在工作上,他们更愿意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边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一边享受生活,

第二,在物质环境方面:新生代员工择业和跳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依然是薪酬待遇,但在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他们对工资福利的短期期望值相对于前一代员工来说更加理性。

第三,在人际关系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的组织氛围是新生代员工所看重的,同时,他们还渴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他人的尊重。但是,他们的个性自由张扬,较关注自身感受,存在着企业忠诚度较弱、责任感缺乏、自律性较低等问题。

第四,在个体工作偏好方面:新生代员工不愿从事工作强度较大的工作,另外,他们还希望工作地点能够距离生活住所较近。

(2)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组织价值观的内涵及构成

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组织价值观是指小微企业以企业家为核心,以新生代员工为的主体的企业大多数成员对评价对象及其价值性的基本一致的看法、评价和判断,是以新生代员工为主体共享的价值观,是小微企业在其长期的存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新生代员工所认同并乐于接受的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

O’Reilly,Chatinan &Caldwell(1991)开发的OCP(Org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测量工具中,抽取出了7个组织价值观的构成因素:团队取向、改革创新、尊重员工、有闯劲、稳定性、结果取向、注意细节。我国学者魏钧、张德(2004)认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企业组织价值观主要包含了8个维度:创新精神、客户导向、社会责任、遵从制度、变中求胜、争创一流、平衡兼顾以及和谐仁义。由于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所以得出有差异的组织价值观结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组织价值观维度虽然命名不同,但实质上其涉及的具体涵义是基本一致的。总的来说,我国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组织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团队导向、责任导向和员工导向,但是对组织价值观的规范导向而言,小微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规章制度不甚严格,其规范导向比较弱。

2.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管理

在国外,不同学者对企业价值观管理的理解和表述各不相同:一种是“Managing by values”,译为“依据价值观进行管理”或“通过价值观来管理”,这种观点把企业价值观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或战略工具,强调了企业价值观的工具性作用,即“战略论”或“战略工具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国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企业价值观管理要做到以下三点:使小微企业中各种繁杂的理念满足企业各层面变化的需要;使新生代成员明确公司的战略意图,让员工为着企业目标而努力;整合企业战略和员工政策,提高新生代员工的满意度,促进工作的高质完成。另一种是“Managing values”,译为“管理价值观”。此观点和战略工具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该观点中,价值观被视为管理的对象和目的。也就是说,这种观点不强调依靠价值观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观也不是管理的工具与手段。依据此种观点,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企业价值观管理要思考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是什么以及怎样在管理中使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与小微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

在国内,众多学者对企业价值观管理也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下面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方式论”。这种观点视价值观管理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或模式。如我国学者叶泽川(2002)认为:“价值观管理是对员工内隐思想而不是外显行为的软性管理。”一种是“建构与灌输论”。贲恩正、祝慧烨(2007)认为:“企业价值观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提炼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共享价值观,然后将其传递给企业员工,使之成为员工在工作中的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对企业价值观管理的解读分为两大类:一是管理价值观,二是基于价值观的管理或依据价值观进行管理。因此,在把握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企业价值观管理时,要明确以下两点,其一,一是管理价值观与依据价值观来管理都是小微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价值观侧重于对小微企业的价值观的认识、提炼、维护与创新,而基于价值观的管理侧重于在小微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中落实、体现企业的价值取向。二是企业价值观既是小微企业进行管理的对象,也是小微企业进行管理的手段与工具。其二,管理价值观是进行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前提,只有把小微企业价值观作为管理的对象,才能得到一个既具实际效用、又有指导意义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依据小微企业价值观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是管理小微企业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倘若我们只将企业价值观作为管理对象而不作为管理手段的话,小微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加强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管理的路径探索

1.企业价值观的提炼

加强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企业价值观管理首先需要小微企业提炼企业价值观。根据企业价值观管理的理论,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我国小微企业对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可参照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提炼2P2DU程序(如图1所示)。在价值观提炼2P2DU模型的指导下,小微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应该遵循以下的流程:

在上面这个模型中,梳理主要是厘清企业发展的历程,找出在企业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解析就是对起关键作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进行分析,找出起关键作用的原因。诊断就是确定这些关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被员工接收的程度高低。设计就是如何让这些管理理念被员工接收。变革就是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管理理念。

2.确立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佣理念

在已建立的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基础上,小微企业应确立一个符合企业价值观的雇佣理念。一方面,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一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新员工的加入就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新生代员工加入企业后,如果其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协调一致,则会较快地接受企业的文化,如果其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则后期的企业培训也很难有效。所以,这就要求小微企业要使雇佣的整个进程都与企业价值观相匹配,并借助先进可靠的工具,对求职者的价值观进行识别,筛选出符合企业价值观应聘者。

3.把价值观管理融入员工培训的全过程

当小微企业招聘到与企业价值观相匹配的员工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价值观管理融入员工培训的全过程,使每一位新入职的新生代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由于小微企业的特性,这时候把企业价值观管理融入到新生代员工培训的全过程会比大企业更有效,有利于让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每个新生代员工认识到自己是公司价值观的维护者。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接受过相对完善的教育经历、思考独立、追求成就欲望相对强烈的新生代员工来说,简单的培训教育可能难以有效地塑造企业价值观。因此,在把价值观管理融入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小微企业还要紧密结合新生代员工的专业、特征和兴趣特征,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岗位设置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

4.加强对员工价值观的日常维护

要加强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价值观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新生代员工价值观的日常维护,将企业价值观贯彻到晋升和解雇员工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维护,就是要建立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其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企业要对维护和贯彻企业价值观,并给企业创造了应有价值的员工进行奖励和晋升;对违背企业价值观、阻碍企业价值观传播的员工进行惩罚甚至将其解雇。如此,小微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才能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才能使企业价值观在新生代员工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5.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小微企业还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价值观的内涵,提升或改革已过时的企业价值观,赋予企业价值观新的内涵,使企业价值观与时俱进,持续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价值观管理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循环的系统。企业价值观的提炼确立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佣理念把价值观管理融入员工培训的全过程加强对员工价值观的日常维护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价值观的内涵。经过这样不断地重复和提高,让企业价值观管理臻于完善,最大限度地激发新生代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使小微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长远的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微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如何管理和加强新生代员工的企业价值观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价值观有两面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用企业价值观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俊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425):86-93

[2]周婧.试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2(5):198-199

[3]陈中丽.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商务,2014(8)

[4]王钦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4(3)

[5]Bassett. B .Working With Generation Y[J].Office Pro 2008(2):16-19

[6]洪克森.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认同对其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文,2012:5-8

[7]傅红.我国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及动因――从新生代各种热门事件引发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3(1):88-91

[8] Kluckhohn C K M Value and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1951

[9] 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73

[ 0]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 1]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多级估量法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0(5):513-516

[ 2]李燕萍.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结构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机理[J].经济管理,2012(5):77-86

[ 3]张昀.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测验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 4]郑伯埙.组织价值观与个人工作效能符合度研究途径[M].转引自郑伯埙,黄国隆,郭建志主编.海峡两岸之企业文化[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217-266

[15]Wiener,Y.(1988).Forms of value systems:A focu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cultural change and mainten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view,13,534-545

[ 6]张剑,周霞,唐中正.我国企业“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J].管理观察.2009,384(12):73-75

[ 7]杨骏.80后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与激励因素偏好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8

[ 8]徐振梅.我国80后员工"被管理特征“及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 9](英)保罗・格里斯利.管理价值观: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价值工程的特点篇12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并通过开展有组织活动,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性价比,通过进行产品功能分析,优化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使之以最低的产品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分析方法,以提高工程产品的经济性。这里强调的“价值”,是产品功能和实现功能所耗费用的比值。可用公式V=F/C来表述产品价值与功能、成本的关系。公式中V代表产品价值系数;F代表产品功能;C代表产品成本。功能是指产品具有的特定职能或用途;成本则是为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要求进行研制、生产到用户使用所花费的总成本。

1.2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具有如下特点:(1)以客户的产品功能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个出发点的选择应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为必要前提条件;(2)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的;(3)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技术创新。无论是提高产品必要功能还是降低产品成本,都要求创造新的功能载体或优化加工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损耗;(4)价值工程具有广泛性,任何工程都可以开展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活动也涉及参与工程的所有人员。要做到充分沟通、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

2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及步骤

2.1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只有全面正确认识价值工程的特点,才能把握价值工程的本质,发挥价值工程的优势,在设计阶段甚至决策阶段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的价值目的。分析价值工程的数学表达式,能够得到提高产品价值的基本途径有:(1)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2)保持产品成本不变,努力提高产品功能;(3)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4)产品成本稍有增加,产品功能大幅度提高;(5)产品功能下降不大,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以上途径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或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选择,在满足业主方需求的前提下执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提高产品价值的步骤

提高产品价值可分为如下步骤:(1)对象选择;(2)收集资料;(3)功能分析;(4)功能评价;(5)提出改进方案;(6)方案选择;(7)方案验证;(8)实施方案。

3价值工程在电力工程设计优化中的应用实例

3.1提高工程功能,降低项目投资

某发电厂扩建二期工程,涉及到全厂安防一体化系统的整合和建设,原有一期工程已经建设了安防系统,目前设备虽然可用,但是相关的设备以及技术均已相当落后,由设计方给出三套方案:方案一,独立建设一套用于二期工程的安防系统,一期工程安防系统不做变动;方案二,取消一期工程所有的安防设备,与二期工程一起重新规划,建设一套全新的安防系统;方案三,更换部分前端设备,采用中间转换设备将一期安防系统集成接进二期安防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厂的统一监控。方案一新增投资最少,但是由于一期工程设备较为落后,后期的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且无法实现全厂统一监控的功能,必须增加监控人员,后期的运营成本较多;方案二的一次性投入较大,施工难度较高,性价比不高;方案三既能满足统一监控的功能,又减少了投资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运用价值工程,能够最大化满足业主方的利益,最终经业主方确认后采用方案三作为执行方案。

3.2维持工程功能不变,降低项目投资

某发电厂在试运行阶段,发现一些较高温环境区域电缆绝缘层无法满足要求,出现了绝缘层脱落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后来业主方提出将所有电缆更换为耐高温、防腐蚀的电缆,但是根据项目进度,完全更换电缆的施工难度很大,投资成本很高。设计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保留原有已敷设电缆的方案:将绝缘层脱落部分电缆裁剪掉,采购少量耐高温、防腐蚀电缆用于高温环境的电缆连接,利用接线盒将原已敷设电缆与新采购的高温电缆进行连接。通过价值工程的比较,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设计院所提出方案比业主方原有方案节省项目投资大约50万元。

3.3项目投资略有上升,大幅度提升工程功能

发电厂辅助车间的控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用PLC来实现的,PLC加上位机控制技术解决了独立系统运行的安全及可靠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用PLC控制的方式也暴露了控制分散联系不便,备品备件种类多,难于管理及设备投资大等缺点。因此,运用价值工程,设计院提出了全厂DCS控制的方案,即无论主厂房区域还是辅助车间区域,均采用统一的DCS软硬件进行控制系统的搭建,该方案比采用PLC搭建的方案虽然在初始投资上要略有增加,但是却能够大幅度提升工程的功能:一、采用统一平台,可以减少运营维护人员;二、采用统一的软硬件,可以减少备品备件,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三、系统之间联系在一个平台上,减少大量的接口及中间设备;四、整个系统更加兼容、统一、可靠、稳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