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要求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9 09:23:08

科研项目要求

科研项目要求篇1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3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校也成为了我国科研工作的主要阵地,近年来,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数量也是不断在增加。高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管理的难度增大,很多高校都存在科研项目经费乱用的现象,以至于实际用于科研的经费微乎其微甚至没有。这些现象都严重颠覆了科研工作的崇高意义,污染了我国高校科研环境。因此,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的现状

1.1 经费来源多样化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比较多样化,既有国家拨发的又有学校、上级单位等筹措的,还有的是通过商业开发的。而来源不同的经费在财务核算管理时也需要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国家拨发的项目经费,一般管理比较严格。一般会将其纳入部门预算,在审查时一般是这部分经费是重点。而对于上级单位筹措的经费,支出管理一般取决于上级单位的意向。不同来源的经费在进行统筹管理时,往往会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

1.2 管理部门之间脱节严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及费用管理都是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而财务部门主要是与其进行财务的核对工作。项目和财务两个部门分管两个方面,而部门之间又缺乏相应的交流,只是定期展开财务核对。这就造成了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脱节严重,这对于两个部门的工作顺利开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而项目的进程与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密切相连的,这种脱节往往会造成项目尚未结束经费就已用完,或者项目结束时还剩余大量经费未使用。

1.3 经费浪费严重

资金的浪费一方面是高校将国家或上级拨发的项目经费用于别处,比如学校的基础建设等。不少高校在发放经费时扣除以各种理由扣除一部分用于购置教学用品、支付贷款利息等方面以缓解学校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还给科研工作增加了阻碍。另一方面是高校科研人员通过报销造假,从中牟取一部分项目经费。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挪用项目经费进行私人消费,开出的发票却都是购买办公用品等,还有的用于报销车费、食宿费等等。到最后,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很少。本来应当用于科研工作开支的经费却被用于不相干的别处,以至于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大打折扣。

二、加强高校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的建议

2.1 建立并落实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应当以自身实际条件为依据,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项目各种开支的管理的力度。加大审查力度,对于项目经费的报销、支出等要严格进行审查。规范审批制度,明确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按规定对每一笔开支进行审批,以防止经费的挪用及浪费。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到并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对其核算及评估。在项目结题后,要保证财务部门对一切相关的支出核算完毕并确认后才可出具报告,以防止研究人员利用无形资产牟取个人利益。

要从根本上遏制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就得拥有并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针对这方面曾经出台了《科技三项费用使用办法》,但从很大程度上讲,其落实工作并不是太好。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相应的执行法规。因此,政府应当完善并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高效科研工作的严肃性。

2.2 形成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很多情况下,项目经费浪费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科研人员认为经费已经发放而至于最终成果是无所谓的事情。就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将大量的项目资金用于私人消费。因此,高校可以成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综合项目的经费及最终成果考虑,考核该项目是否得出了创新性的成果或为学校及社会带来积极的元素。对于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而得出丰硕成果的科研人员,学校应予以其个人及所属院系适当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能有效遏制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不良之风,引导科研人员将来之不易的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到科研工作中去。

2.3 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顾名思义,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既涉及科研管理部门,又涉及财务部门,其对于两个部门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在管理时两个部门要彼此配合,经常沟通核对。从项目成立开始到项目结题,两个部门都要保持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共同加强管理力度,加大财务核算审查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不正之风无懈可击。

2.4 细化财务科目

适当细化财务科目可以降低管理的难度吗,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条理性和灵活性。比如,根据学科的层次设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等等。科研项目资金为一级科目,包括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二级科目,二级科目又包括材料费、业务费、设备费等三级科目。在分配资金时,也可以逐层分配,可大大减小管理的难度。科目设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科目分层的依据也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便于管理。

三、结束语

在高校成为我国科研的主要阵地的形势下,加强对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的管理对于项目、高校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针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本文中提出的解决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政府要完善并落实好相关法律,高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要加深合作。另外,科研人员要深刻意识到科研工作的严肃性,抵制利益的诱惑,摆正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相信只要加强管理、完善法律和制度,不断从实践中探索新的途径,就能有效解决高校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要求篇2

在科研管理职能中,基本职能为计划管理,具有“龙头”作用,因此,科研管理创新中,关键即为科研计划工作的开展。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科研计划较易出现变动,影响管理的效果,降低科研计划的质量。目前,科研管理队伍首要的工作即为找出计划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妥善的解决。

1 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重视计划管理

通过对实践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发现各个机构尚未建立独立的科室开展计划管理工作,且缺少专门人员从事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其中很多机构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非自发性质,且忽略了对实际工作需求的考虑,最终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后,科研项目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背道而驰,仅将其作为一种准入条件,导致具体工作缺乏相应的指导[1]。可见,机构领导对于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视度普遍偏低,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且没有按照具体的计划管理要求开展科研工作,最终出现质量体系与计划管理两张皮情况的发生。

(二)缺乏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一些机构始终将基础科研、民口科研作为主要科研项目,但当前,对于民口科研项目方面尚未构建针对性、具体性的质量衡量标准。因此原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处于粗放状态当中,仅能够满足基本性能指标。通常来说,国家对于重大需求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非常高,会给予项目完成中涉及到的指标、经费等方面更多关注。但是科研机构作为实践主体,在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处于空白地带,不利于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一项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涉及实验室、人员及设备购置等多个方面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加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三)存在比较大的计划变动

在实际科研项目过程当中计划经常会发生变动,这直接影响整体科研项目的最终效果和质量。首先科研人员为了能够尽快完成科研结果,在研究过程当中通常会立足于某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部分调整整体研究思路,同时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虽然科研项目的质量计划能够获得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不断增加的用量化方法也使得控制科研项目质量的目标和要求的整体难度被不断增加。其次,很多科研项目中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特别是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用以管理实际科研项目,在编制时具体过程、关注重点、计划内容等等均比较模糊[2]。最后,参与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科研人员随意加入或退出研究项目,也会对整体科研项目的质量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2 提升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确定科学的管理原则及规范

在科研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人员配置、培训教育、设备使用、采购及监测等,同时还包括相关的实验与检验等,待各方面质控达标后,方可保证科研项目质量与成果。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实践中应确定明确的管理原则、规范等,有关文件中应涵盖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的要求、范围、目的、编制及操作流程等,质量管理人员应结合文件的各项规定,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的具体状况,此后编制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及合理性的质量管理方案,以此促进质量管理目标的达成。另外,质量管理过程中应依据科研单位的管理文件,以此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使各环节均满足质量要求[3]。

(二)管理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科研项目进展过程中涉及诸多的内容,为了保证管理质量,应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对各控制点给予全面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要求,以此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而利于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利于推动科研项目的良性开展。在管理实践中,各个人员均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监督人员为例,其应对科研项目的各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如:研制中的记录、文件及数据等,以及其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标准等要求,尤其是特殊、重要及关键内容,应给予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及事后检查等。如果为关键性实验,应保证其各项条件符合实验要求,有关的设施、设备等均要符合安全性要求。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风险管理

在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工作中,如何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科技项目研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众多影响因素,在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应当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科技计划项目风险的动态化管理,全面把握项目的风险信息,实现风险管理的信息化,为风险识别、应对及控制奠定基础,这对于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人员是其风险管理的主体,应当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以此来提升管理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将此项工作渗透到科研机构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并积极开展培训、讲堂等,与相关课题负责人探讨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规划以及实施等各个阶段的内容,让管理人员了解各个阶段科技计划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此来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更好的保证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工作成效,从而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上文中提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管理内容较为复杂,这就对管理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积极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以及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资金奖励、住房安居等方面的激励措施来激励管理人员,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效率。

3 结论

对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不重视、计划变动性大等为影响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但通过管理原则即过饭的确定、人才培养等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质量,促进科研项目顺利的发展,早日转化为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要求篇3

1.现状

1.1就学生角度而言,1).同学们在申请科研创新项目立项之前对项目的概念、要求没有清晰地了解,盲目的认为只要提出个想法就可以进行项目的研究,没有考虑到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也没有结合学校对同学们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要求(一般学习型项目要求:a.主要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教学、专业课程的课题研究;b.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和科研能力。重点创新型项目要求:a.主要对实现产、学、研以及创业结合有明显意义的应用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研究;b.对国家、地方和学校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软科学研究等;c.能够发掘、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同学们不清楚科研项目申请立项的程序,对于项目立项、中期、结题的文件填写不正确,导致后期加大了负责人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2).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研究不积极,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的品质,把更多的责任归结到项目负责人身上,认为负责人就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加大了项目的开展难度;有些学生轻视学术道德, 弄虚作假, 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导致延期结题甚至放弃或被取消项目。在答辩的时候通常都是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解答评委老师的各种问题,而项目的其他成员却对项目内容一问三不知。

3).项目在结题的时候未能达到预期效果。a.部分同学由于没有合理安排项目进程,导致在结题的时候交不出预期的成果;b.同学在立项的时候定位太高,认为项目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经过实践后发现项目开展有难度,从而不得不降低对项目成果的要求。这样既影响学院的评优情况又影响个人的项目等级。

1.2从学校角度来说

1).学校对学生科研项目不够重视, 没有制定相应的学生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科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没有将学生科研纳入到统一的学校科研管理之中,只是由学生会的某一个部门进行管理,由于是学生管理,起不到相应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及时解答同学们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导致项目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2).导师对学生项目的指导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起到“导师” 的作用,加上学生对科研工作没有经验,导致学生对科研失去信心,使相当数量的项目结不了项或者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3).在经费上,学校根据科研项目的等级将资助经费划分为不同的额度,更好的保障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于我校开展的科研项目主要以校内为主,所以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是学校提供。学校通常是在项目结题之后才会收集项目发票进行报账,在项目中期一般不会给予经费支持,所以使部分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而得以放弃;还有一部分项目由于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后期学校提供经费金额有限。使项目无法继续开展。科研经费是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的的前提,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坚强科研经费项目的管理,将其合理配置、科学管理、有效使用,提升高校科研效率,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开展科研项目的重要前提,怎样使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是一个有待解决得问题。

2.解决方案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草拟解决办法

1.针对学生对科研项目申报及表格填写不清楚的情况,决定在今后开展项目立项之前统一对有意愿申报科研项目的学生进行1-2次科研科普知识讲座和开展科研项目的简单培训,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申报。

2.团队成员对项目研究不积极,1).因为学生对科研项目不感兴趣,只是限于人数要求才被项目负责人“邀请”加入到项目团队中来;2).团队成员跨年级、跨专业,这样联系起来不方便,没有统一的时间进行交流。针对上述几种情况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必须要选择热衷科研项目、具有创新精神、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并且愿意为项目付出时间和经历的学生。

3.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要求科研负责人定期对各个项目进行监督检查;2).要求学生在立项之前对自己申报的项目课题进行仔细斟酌,清楚就目前条件能否在项目结题时达到预期效果;3).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加强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4).建立类似于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度, 加强对学生科研的引导。科研导师制是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也是探索创新性教育模式的需要, 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4.设立专门的学生科研主管部门, 或者将学生科研划归学院科研部门统一管理, 具体负责学生科研的指导、组织与服务工作, 将学生科研纳入到统一的学院科研管理之中。这些部门负责筹措和管理专项学生科研基金, 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与评审, 做好学生科研的各项服务性工作, 对学生科研进行严格的时间管理, 加强学生科研的绩效管理,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大力表彰学生学术成果,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5. 项目经费问题。学院可以筛选出部分具有可研究性的课题加大经费投入,以确保项目可以按预期完成;项目立项后,可划拨50%的研究经费,余下50%在项目中期检查合格后一次性划拨。而不是在项目结题后统一报账,为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保障。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被取消资助资格,并视项目研究开展具体情况酌情追回已拨经费。

科研项目要求篇4

地方科研院所为地方政府领导的事业型科研机构,其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形成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服务。2)争取国家经费对项目的支持,推动地方科研事业的发展。3)形成在国内,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提升地方科研水平和影响力。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观目前大多数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没进行管理。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经费管理、结算管理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大多数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只负责本单位事业经费的预算管理,负责编报单位事业经费的预算,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报,则主要有项目研究组和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通常情况是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写项目的经费预算,通过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由于项目组主要由科技人员组成,不熟悉财务管理和要求,编报项目预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科研经费,对一些项目的开支估计不足,而科研管理部门一方面不熟悉财务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也不完全清楚,难以对项目预算实施有效的审核、把关。这一情况导致项目编报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一旦申报成功,经费很难按预算实施有效管理。同时还影响到进一步对项目研发投入产出的绩效考核。

(2)科研经费管理不到位。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已有明确规定。从目前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下达情况看,项目经费主要有二大部分构成,即专项经费和单位自筹经费。地方科研院所由于生产经营收入较少,单位自筹经费主要来自其他财政渠道。而目前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主要根据来源途径对经费进行管理。由于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和单位自筹经费的来源途径不同,在财务账上通常分立记账,并没有对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另外,现大多数地方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经费仍采取交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管理的办法,财务部门只负责收支和记账,没有根据预算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把关,导致项目经费开支不合理的情况较易发生,项目结题验收时时常出现经费开支与预算不符。

(3)财务管理不参与科研成果和绩效奖励评价。目前,大多数地方科研院所的科研奖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论文奖励,根据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奖励。二是项目奖励,根据科技人员完成项目的情况,如项目的鉴定结果,获奖情况,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对科技人员进行奖励。三是科技人员日常的绩效工资发放。其中,前二项奖励主要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第三项则由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只是按科研管理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的通知发放奖励。对整个科技奖励过程财务部门从不参与,对科研项目、论文等的完成成本也没有核算。而且,许多地方科研院所还比较注重论文的发表,只根据的期刊进行奖励,对论文的质量,科学价值并没有进行评价。这一方面使得科研奖励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严重挫伤的科技人员的研发热情;另一方面导致一些科技人员专营取巧,脱离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削弱了科研奖励对科技创新应有的促进作用。

(4)财务管理未能达到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要求。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注重科技创新,更注重科研与经济相结合。从最近二年国家和省级应用研究类项目的申报和下达情况看,以企业为申报、承担主体的项目越来越多,要求进行产业化示范、生产试验的项目越来越多。从科研分工来看,地方科研院所的任务主要是开展应用类项目的研究,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撑,因此,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通过承担横向项目,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的情况将显著增加。不过,地方科研院所对项目的管理大多数仍停留在经费管理层面,尚没有建立项目成果、技术的财务评估机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风险均没有评估,这完全不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地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改革思考

(1)加强科研项目预算和经费的管理强度。在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申报项目时,由项目组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提出预算方案,由财务部门结合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和财经制度,对项目预算方案进行分析审核,包括对自筹经费的来源及可行性,项目支出科目的政策符合性等进行审核,与项目组沟通,形成比较可行的预算申报方案上报。从而保障项目一旦申报成功,预算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为预算执行奠定基础。对申报成功,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按预算对项目经费进行严格管理,根据预算对项目的各项开支严格把关,防止超支。对执行过程中遇到预算需要调整的项目,严格按(财教〔2011〕434号)文的要求进行调整,责成项目组按规定完成预算调整手续。由此确保项目经费按规定有效使用,提高项目研发投入的绩效。

(2)建立科研成本核算体系。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研发投入的效益严重偏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科研的投入效益。为此,有必要在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科研项目的完成成本进行核算。将各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分类,对直接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费、测试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费等直接计入项目的研究成本,对间接发生的费用,如大型仪器使用费、水电费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由此核算出项目的真实经费投入,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为项目的绩效评定提供依据。

(3)建立项目技术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估系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针对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为地方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应参照国家发改委对项目投资的评价要求,建立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系统,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经济效益、风向进行评价,一方面为成果的转化、技术转让,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改善地方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人员在项目选题、研发过程中更注重科研的实效性,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比。

(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根据(中发〔2015〕8号)的要求,对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对科技人员按绩效进行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为此,财务部门应配合本单位改革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和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鉴于科技创新存在比较高的风险,财务评价指标可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项目的完成成本,所完成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论文的发表成本,所形成技术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利的经济效益和转化可行性,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等方面设计财务评价指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由此更科学地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的科研项目的绩效,提高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论

科研项目要求篇5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项目财务报表对于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会计核算结果,也是科研项目计划实施过程的全面概括和总结。

一、高校科研项目财务报表问题现状

(一)立项的经费预算表与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存在出入

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是反映科研项目审批立项的书面报告,其中经费预算表是项目主持人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的经费支出预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费用往往与预算内容不相符,主要有以下原因:

1、项目负责人对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的认识不足

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往往只重视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通常夸大预算数字以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实际上,审批立项的资助经费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若想完成项目任务,其负责人应制定预算方案并严格遵守,如想增加或减少经费的预算内容,必须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因此,对项目经费应合理预算,对项目实施中的经费开支要保持适时监控,否则,项目计划预算与实际支出就会出现不相符的情况。

2、学校各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对编制项目预算表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科研项目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项目的同行评议结果,经费预算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可取的,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项目预算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按申报项目的要求合理编制经费预算表,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按项目要求审查,财务部门要按预算要求认真审核,办理项目经费报账业务,三方面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经费管理。

(二)项目决算表的填制内容与实际发生的业务支出内容不相符

1、人为因素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几个部门,学校科研管理处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课题检查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工作。项目主持人负责课题的计划实施。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以及结题项目报告书和项目经费财务报表都由项目主持人编制,财务部门审查盖章,部分项目还需要审计部门审核盖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项目主持人不能按国家项目管理的要求执行,对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规定缺乏了解,在编制项目经费财务报表时没有按财会部门实际发生的业务编报,而是根据开支经费估计编报,甚至只根据项目计划预算表编报。而高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核算的财会人员往往配备不足,部分高校项目多,业务量大,其财务人员对课题经费的报销,不能按项目预算的科目逐一审查,在课题结题验收时,只看账面余额,就根据主持人填制的科研项目财务报表盖章了事。事后只有在科研管理部门项目检查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或者审计部门审计项目时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非常有必要。

2、技术性差错

由于学校执行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采用的是高校统一的会计科目,支出的功能和经济分类按照公共支出模式设立。而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科技部项目等,因此目前我国各类科研项目财务报表中所需用的项目科目内容不尽相同,如果进行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不能认真学习和领会资助经费各部门的要求,会计核算科目开设不科学,明细账不能涵盖科研项目财务报表的项目,就会给填报科研项目财务报表造成困难。例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支明细、社会科学项目开支明细和高校公用支出明细区别较大,不能一律套用学校公用支出明细科目。因此,设置既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又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明细子目,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需要共同协作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三)各职能部门及项目主持人忽略科研项目财务报表重要性

科研项目要求篇6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的颁布,国家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医院获得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在科研经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核算模式和预算管理制度暴露出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和高效使用,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经费的外部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其监管作用发生在项目立项环节和结题环节。项目立项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预算书,判断科研经费的经济合理性。项目结题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科研经费明细账,核对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目是否一致。科研项目主管单位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部门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相互独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科研经费,发挥监管作用。

1.2核算系统不能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旧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未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导致科研经费收支未列入医院收支管理中。在实际核算中一般列为专用基金核算,科研经费的收入和支出都在同一科目下核算,并且未设置明细核算科目,管理粗放。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无法满足管理需求。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设置了辅助账,根据科研经费预算明细设置明细科目,按照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归集项目收支。经费报销在会计核算系统,明细核算在辅助账中,二者无直接对应关系,给日常经费查询和项目结题带来困扰和不便,也无法达到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明确了科研经费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科教项目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研项目支出”核算。涉及医院配套资金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支出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1.3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缺乏预算控制科研项目预算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在此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经验编制,未对项目预算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因此,项目活动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只是审核费用的合规合法性,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审核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

2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管理项目合同。科研经费到账,财务部门在核算系统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科研部门缺乏有效监管。财务部门接到科研部门的立项和到账通知后,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建账并确定经费性质,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报销。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总额控制,并审核科研经费的形式要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自由度过大,导致随意开支情况严重,科研经费是否真正使用在项目目标不得而知。

2.2核算系统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管理需求

新制度规定单位配套经费在医疗业务成本中据实核算,但是未明确具体科目。在目前科研经费核算模式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业务中有的科研项目除了外部资金还有单位配套资金,科研经费资金性质不同,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完全不同。外部资金的核算在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中核算,而配套资金使用时据实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无法完整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其次,会计核算系统按年度结账,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按年度显示,无法连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最后,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反映项目可用额度,无法统计各预算科目使用情况,科研人员无法清楚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部门无法参与经费管理。

2.3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预算控制

2.3.1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重视

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编制预算书时对经费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多半是根据经验编制,而且由于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未将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对经费预算中各科目内容和分配比例计算不准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医院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未对预算进行审核,在预算批复执行后,才发现部门预算内容不合理,影响科研项目开展和经费预算执行进度。

2.3.2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

预算书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依据,项目负责人在开展项目活动时并未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科研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并未对科研经费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无法判定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只能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支出的合法性。过度宽松的管理环境滋生了的风险,极少数人弄虚作假、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产生了严重的法律后果。

3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医院内部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架构

传统的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架构中只有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两个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这种组织架构在科研项目数量小、科研经费金额少的情况下,尚能满足基本科研经费管理要求。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环境下必须对传统组织架构扩展,建立由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构成的组织架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全面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项目结题、财务结算等环节参与管理和监督。

3.2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科研部门作为医院科研项目唯一直管机构,医院所有项目申报和立项必须经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由科研部门牵头,项目负责人主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配合,提供专业意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预算内使用科研经费,并需要掌握预算科目使用情况,平衡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进度。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财经法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科研经费的使用合法性,并根据管理要求提供科研人员可理解的科研经费使用明细账,统计出科研经费总额和明细科目执行进度,定期向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知经费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抽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院级领导小组和科研部门通报。审计部门在项目结题财务审计环节,配送第三方审计机构,安排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采供部门主要在预算编制环节提供设备或材料的采购意见,提醒项目负责人应遵循的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规定,使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各职能部门消除管理障碍,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密切沟通,有效协作,消除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等现象,形成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

3.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医院科研经费渠道的多样性,造成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差异性。医院院级科研管理小组应协调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以科研项目全过程为主线,制定符合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和清晰易懂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既有总则又有细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满足医院科研经费整体管理的需要。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内在联系,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易于掌握各种经费的管理要求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便于统一和协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环节、流程和手续,也明确了预算编制要求和项目经费使用的范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减少不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和医院财务管理要求的开支。

3.4建立高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会计核算系统核算科研经费出现的问题,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完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和预算执行控制等环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源共享四个模块。项目对外申报前,必须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立项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书,要经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采供部门审核,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审批才能对外申报。未经科研管理系统审批的科研项目不能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在医院各种评比考核中都不能采用。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不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项目管理模块包含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满足科研部门的需求。项目负责人新增课题时,需根据科研合同填写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合作方等基本信息,信息提交后由科研部门审核。项目经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审核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项目编码,它是科研经费使用和查询的唯一标识。项目负责人根据系统预算书模板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书,并提交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反馈审核意见。财务部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明细表中各预算科目的额度和资金性质,将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一一对应。

财务管理模块独立于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既可以反映科研经费收入、支出和余额情况,也可以反映预算科目明细使用情况。该模块还集成了科研费用报销功能。在该系统中,根据预算科目完成的会计凭证可根据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转换成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凭证,且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显示会计系统中对应的会计凭证号,方便日后科研经费审计查询工作。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等功能,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对应的权限。相比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科研经费的模式,项目负责人方便查询预算执行数据,清晰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容易接受预算管理的方式。预算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结题时间定期提醒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部门,强化科研部门的管理作用。资源共享模块是开放式模块,可以根据医院管理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据有条件的向各职能部门开放。如科研部门可以查询医院所有项目的预算执行数据,对于即将结题而科研经费预算不好的项目,科研部门可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开展和经费使用存在的困难,帮助项目负责人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目标,达到项目结题和财务结算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7:79-81.

[2]马娅丽,孙淑岭,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5,(2):87-89.

[3]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5,(2):52-53.

[4]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77-78.

[5]李兴灵.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3):77-80.

科研项目要求篇7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科技研发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越发受到重视。然而,对于海量、动态的信息而言,以往以人工为主要手段的粗放、静态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项目精细化管理乃至创新知识管理的要求。虽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已经全面提高,但通过大量调研显示,多数企业目前尚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科研生产信息化管理方面尚未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的支持[1]。如何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组织策略,尽可能的实现此类知识的积累、共享、使用和传承,已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设计及优化策略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2],是保证企业科研项目按预定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科研项目管理就是要对这些科研课题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和课题的特点,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动态信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合理安排人力、财力、物力,力求以科学劳动的最佳结构与最高效率实现课题目标[3]。通过制定清晰、合理的管理流程,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顺畅执行,并能够为基于工作流的管理业务信息化实现提供基础。作者结合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为线索,对科研项目的全周期管理过程按照项目策划、申报立项、执行、验收和后评价等五个阶段进行划分。其中,为保证流程设计满足业务可执行,信息化可实现的要求,在流程设置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原则:(1)工作节点设置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及责任主体清晰,即每个工作环节应指定明确的任务内容和执行该任务的角色;(2)节点输入和输出清晰,每个环节应明确所需要“材料”和形成的“产品”;(3)流程环节的设置应围绕科研管理的现实业务需求,活动需简单明了。对于不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节点应作为冗余活动在流程中剔除。

2、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及其流转

通过对全周期业务流程的梳理,可以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业务的处理过程。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对其中所涉及的数据及其流转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即数据在系统中是如何产生、传输、使用、加工和存储的过程。对于科研项目管理而言,则主要是指与科研项目相关的人、财、物、知识和成果等信息,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周期中是如何流转和增值的过程。这些信息散落在科研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即能够作为输入,在项目申报、评审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相应的活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又会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

以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为例,可以对企业内部在该领域已有的科研项目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记录,并形成数据库。这些关键的信息可以包括: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内容摘要、成果目录、应用情况及评价等,并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库、成果库等进行关联。一方面,以此为基础,科研管理人员就能够依据既往的研发项目信息结合公司科战略需求,有针对性提出研发规划和计划,同时也可以对各类不同渠道所提出项目研发需求进行初步的筛选,从而提升研发前端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项目立项、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人员业绩、财务信息又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形成闭式循环,实现研发知识的积累。

3、科研项目管理的数据模型框架

数据模型是表示客观事物以及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是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的全局描述,是帮助人们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的有力工具。数据模型按不同的视图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4]。本文所讨论的数据集成策略与方法,主要集中在分析现实世界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因此将重点依托概念数据模型进行讨论。

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用户的现实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信息系统要处理的现实世界的概念化结构。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概念数据模型之一,主要是通过对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的抽象,来描述其所代表的数据结构的一种方法。

参考科研项目管理业务及数据流程,选取相关管理周期中的重要对象作为实体。实体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有利于对与之相关的属性进行归纳,二是有利于实体之间理出较为清晰的关系。实体与数据流程并不一定具备严格的对应关系,但表征实体属性与相互关系的信息应当完全的涵盖数据流程中所包含的信息。根据这一原则,选取包括研发需求、科研项目、技术人员、资产、经费等在内的实体并梳理形成概念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当一个研发需求出现,它有可能来自于现实的生产需要,也可能来自于战略性的前沿开发要求,针对这一需求开展的研发活动便形成具体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可能来自于某个研发需求,也可能来自于某一类研发需求,因此需求与具体项目之间就形成了多对多的关系。依此类推,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多。最终将使科研项目相关的信息相互关联,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模型结构。

4、数据模型与管理流程的融合

基于数据模型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组织,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才能够发挥出信息组织与集成的优势,这就需要考虑数据模型与管理流程的融合问题。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在如何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实时更新信息库,二是如何有效利用已有信息和数据,并服务于科研项目的决策和管理。

科研项目要求篇8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科研项目全过程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部过程[1]。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通过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使科研项目在实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过程中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学校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以及其他项目或课题。

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在项目实施中贯彻执行;要求了解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提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目标,引导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科研项目管理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转化[2]。

2. 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和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创新性不仅仅指项目的阶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包括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参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研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变更研究内容、人员、技术方法等。当一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时,—是会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科研项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是宽泛的。项目的明确指向性贯串于论证、立项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某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科技项目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3. 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规划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一系列大问题。科研处对于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3]。在科研项目申请时,科研处有责任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宣传有关政策,组织他们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书,要对申请人从研究内容,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成员组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在科研奖励申报时,科研处要指导申报者填写推荐书,对于科研成果主要内容的介绍,发现、发明创新点的提炼,经济效益的计算,应用证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奖励的中标率。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的使用也离不开科研处的指导作用。

3.2组织协调作用

科研处从组织申报课题、中标立项到项目研究完成结题鉴定、推广、报奖,其组织作用一直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公告、短信、电子邮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并引导帮助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向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介绍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介绍本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人员的科研经历、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学习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科研处的协调作用是项目管理的剂,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处要具备与课题组的融洽关系,协调研究进行过程中,人员、经费、时间和实验条件、资料等的关系,协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内耗”,保障科研项目正常进行。

3.3监督激励作用

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是与组织作用同时进行的,要按照每个课题的计划任务书,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条例,严格监督经费的运用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上,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科研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勉励未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来。科研处可也设立校内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支持获得科研项目立项但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的课题组,按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科研处也可以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对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的科研奖励项目的负责人、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者给予重奖的同时,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大家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科研处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才能真正达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证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HGJXHC110796)

参考文献:

[1] 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交通企业管理[J],2011(12).

[2] 陈颖娇;何贤;王忠;林玲,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科研项目要求篇9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0-01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申报要求高等特点,它涉及政府管理部门多、领域广、专业面宽,对管理协调的要求高;它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开发,兼顾国家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它是战略性目标产品的开发项目,注重产业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点基础研究、高技术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亟待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它能体现国家目标,为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随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处于科研工作第一线,汇集大量的科研人员,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不仅得到大量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改善高校现有科研条件;而且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和认知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进一步整合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研究型高校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保持和促进学科优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毕竟数量有限,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参与竞争,中标率非常低。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科研实力也很出众,但是在申报中不讲究策略,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导致其申报无果。根据观察,我们将高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选题出现偏差,未符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要求,未符合国家战略

高校一些教师选题思路常常依赖国外已经开展过的研究工作,而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领域的研究较少,而创新性恰恰是决定科研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教师以一般项目的申报套路来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背景和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而对于国家的发展需求知之甚少,偏离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为了靠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申请没有涉足过的研究领域,或缺乏相应研究积累,不具备基本的研究条件,缺乏竞争力,所申请项目也难以获得立项。

1.2闭门造车,不注重学科交叉,不注重联合申报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比一般项目具有对社会的影响重大、涉及面广、投资经费大、要求的技术水平高、难度高等特征,往往一个团队、一家单位难以独立完成。一些申请者思路狭窄,没有看到学科交叉的巨大力量,不注重学科交叉创新,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其提出的申请自然缺乏竞争力;一些高校为了独享项目、独立申报,宁愿投入巨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也不愿与已有基础的单位合作。另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大多以产业化为目的,高校虽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也仅仅是在实验室的层面上进行研究,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因各种体制原因不愿与企业联合申报,导致无法得到国家支持。

1.3项目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才培养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一般都是跨学科项目,对团队的学术背景要求较高,时间跨度较大,对团队的年龄结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在组织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团队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些高校从海外引进了学科带头人,就积极的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其手下的相关工作人员却极其缺乏,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又尚需时日,为了申报东拼西凑,看似研究团队实力很强,实则一盘散沙的“雇佣军”,这样盲目申报,即使能够立项,也会引发诸多问题。

1.4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是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也有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充当的只是“传话筒”的作用,科研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办事员,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管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服务的状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定知识的、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经常随意更换科研管理人员,致使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无法科学有效的管理,只会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地从事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从而使管理工作不能够连续进行,始终处于低水平的运转,无法真正为科研工作服务。有些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在组织和管理中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而仅仅以一般项目的标准管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导致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2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策略与创新管理

高校为了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从项目的策划、组织、论证、管理以及前期预研投入等,已经付出很多精力,希望得到国家项目的支持,但由于以上种种问题,中标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策略,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对推进申报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1选题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切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常代表国家和社会在某一发展领域未来一段发展时期最为重要的需要,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立项之本。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国家出台的政策信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紧跟国家热点,把握国家当前以及未来几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选题上就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2.2鼓励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申报

高校应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学校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规划和平台建设规划,制定相关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针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等特点,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交叉学科基地,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承担者必须有足够的科研力量、技术水平和资金设备,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研究单位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科研人员参加,需要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联合、融合、交叉。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申报,可以有效整合各个学科,各个单位的已有资源,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形成新的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优化研究队伍,构建研究基地,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关键是人才的投入。高校应构建层次清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制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工作或讲学,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把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凝聚学术队伍的组织模式,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发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基地,将课题研究长期坚持下去,即使项目结束了,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持续展开,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4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稳定管理队伍

科研项目不是孤立的研究,与科研管理密不可分,要树立在科研中渗透管理,在管理下指导科研的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面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高校科研管理唯有创新管理模式,把项目、基地、人才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科学管理国家重大项目。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及相关的管理知识。设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专职管理人员,跟踪项目全过程,做好管理、服务和沟通工作。

3结论

高校申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要充分重视,不仅仅简单的将其当作一个项目来对待,更要作为一次学校发展的难得机会,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有力促进,作为一次革命性的进程,认真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高校申报课题组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充分沟通,与联合申报单位充分沟通,与项目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在项目的策划、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的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完成项目要求的技术任务以及成果转化工作。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以及经费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要求篇1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52-01

1.军工研究所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军工研究所大都成立于上世纪50~60年代,按所属行业和技术专业划分,80年代前主要隶属不同的工业部门,以承担军工科研项目为主,并为国防工业提供小批量产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国防装备积极倡导采购制,要求军工研究所走军民两用、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军工研究所逐步形成了以下特点:(1)军工研究所隶属的工业部门已纷纷转变为企业军工集团,走企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企业化发展也是军工研究所的发展方向。(2)军工研究所仍然肩负军工行业所赋予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承担军品的研制和生产。(3)军工研究所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越来越多地自主投入研发新产品,并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2.军工研究所研发项目特点分析。军工研究所研发项目大至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国防军工服务,一类是适应民品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因此二者在市场需求、项目资金模式、管理方法上都有所不同。(1)市场需求方面:军工科研项目主要面向国防工业市场,其特点是专用性强,技术难度大,需求量小导致产品的批量小,为研究所带来的后续经济效益有限。民品科研项目因面向的是民品市场,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广阔。(2)项目类型方面:不论军工科研还是民品科研,其项目类型多种多样,简繁不一。以项目类型分,有探索研究项目、单一产品研发项目、预先研究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以项目复杂程度分,也有复杂系统研究项目;以项目的承担形式分,有本单位一部门单独承担,也有本单位不同部门协作承担,还有本单位与外单位合作承担军工项目,科研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投入,单位少量自筹;而民用科研项目大多依靠单位自筹资金投入,少量申请国家补贴。

3.军工研究所研发管理特点分析。

(1)研发组织及研发团队:目前军工研究所大多采用矩阵制结构,采取职能型和项目小组制相结合的形式,即项目管理由职能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实施主体是项目组。研发团队的人员主要由科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艺人员、技术工人等组成。

(2)研发管理流程:军工研究所的研发流程主要面向军工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且主要面向单个科研项目。其研发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选取题和立项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科研成果的审核过程管理、科研成果的评审和鉴定过程管理、科研成果的登记、申报和报奖过程管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过程管理等。在这些流程中,选题和立项成为军工研究所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随着军工研究所自身发展的需要,军工研究所在以往单纯靠国家立项的单一模式,逐步向自主投入研发立项的模式改变。

(3)选题和立项管理的特点:对于军工科研项目立项,主要是面向军工装备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各种装备配套研究指南,二是通过与军工用户的交流所获知的新产品要求、实现功能要求、替代进口产品要求等。这些需求由研制方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军工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研制需求,由军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一定的评审后立项。对于民用科研项目,大多属军工研究所自主投资项目。目前采取的立项方式是由研发小组提出研发需求,编写项目建议书;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即可立项。这种立项方式是由研发部门自下而上,提出项目研发要求,再由管理部门对单个项目进行评审。

4.军工研究所研发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综上所述,军工研究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军工项目研发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这套体系为国家的国防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军工研究所的研发管理还面临着如下问题:(1)没有统一的研发项目战略,对军、民品的研发战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与市场连接不紧密,没有系统的研发项目规划。(2)研发项目管理还一直停留在一种孤立的、隔离的传统管理方式上,是以独立研发项目为基础的分散式项目管理,而不是将所有研发项目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无法保证研发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3)由于是分散的管理模式,在自主投资研发项目的选择方向,没有与现在军工科研项目进行有机组合,没有产生技术叠加效应。(4)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技术成熟度的评价不完善。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已成立50多年,为我国的军工防化事业做了大量的研制工作。随着军工产品研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所是唯一的军用防化产品科研所,随着科研平台的建成,该所项目研发条件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将为我国军工防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赫亚.论军工文化与军工企业文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6)

科研项目要求篇11

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要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成为这些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拨入资金的硬性条件,对于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现行的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弊端有四: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大都为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事业收入等,这些收入来源均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或要求专款专用,不能作为配套资金使用,所以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根本无法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加之,某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单位所从事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和探索性较强,离实际应用领域较远,很难从研究成果中获取经济利益,其创收能力、积累能力都很弱,因此,更加没有能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

二、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从近年了解的情况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并以此作为立项的条件,这些依托单位在无法满足配套资金要求的情况下,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采取夸大编制预算以致无需使用配套资金的违规做法,变相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为了通过科研项目验收,采取虚列支出作为配套资金,将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当作是对该项目垫付的资金而视为配套资金,或采取虚报决算等方式,以满足科研审批单位对项目配套资金验收的需要。

三、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行的科研机构体系,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存在多个渠道,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造成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为科研项目的多头申报提供了便利,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所获财政资金相互做配套。

四、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在配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依托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取科研项目之间互相挤占,或者是挪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来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被挪用项目发生经费不足时,又会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项经费,长此以往,这种互相挤占、挪用的恶性循环,结果很可能导致后续科研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来源,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使得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长期以来只能在“违规”的边缘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效。因此,完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与落实视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操作灵活的约束制度,以使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科研审批单位要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和配套资金出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和慎重选择。在核定配套资金比例时,要充分考虑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要求依托单位提供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依据支撑,对于确实没有配套资金来源但有特殊科研实力的单位,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或者不做配套资金要求。三是建立科研依托单位诚信档案库,提高依托单位对配套资金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等问题,与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相挂钩,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二)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由有关的科技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进一步理顺同类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杜绝多头管理,将国家现有的各项科研项目计划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和统筹管理。此外,也要同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杜绝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科研项目要求篇12

国家的科技创新主体中,高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国防科技发展中作用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大学承担了国防科技任务,同时将培养高水平的国防科技人才作为大学发展中重要的使命。高校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大学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地点。高校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解决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对高校国防科研质量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更好的提高国防建设的水平。

1 国防科研项目类型和管理要求

国防科技项目要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来进行制定,同时在进行制定的时候要进行前期的论证,在进行科技项目确定的时候要根据现阶段国防的发展情况和装备的需要情况来进行制定。可以将国防科技项目分为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开发、工程研制类和预先研究演示验证等类型。国防科研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现和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重视的是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国防科研要承担的任务是非常多的,这样就使得承担任务的单位要建立起来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这个体系下对国防科研工作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高校在科研状况和条件上是存在着差距的,根据项目的管理要求和项目的类型进行分类就是非常明智的,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指导科研人员进行工作,同时也能对科研工作进行更好的管理。

2 国防科研类型和质量管理要求

2.1 计划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装备预研演示验证项目等,这些计划项目在管理办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对质量要求也是很严的,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施管理要求来进行,同时在满足项目的要求以后才能进行验收交付。

2.2 协作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高校根据其特有的特点经常会承担一些来自企业、航天集团以及一些科研院所的协作任务,这些协作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使用到高校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协作任务要有专业的协议书,在协议书中委托单位要将质量要求进行明示,这样高校才能根据协议书上的要求进行工作。质量保证可以更好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同时也是高校履行合同要求的重要保证。

3 项目质量管理分类及管理

3.1 质量管理分类及管理要求

Ⅰ类:主要是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理论分析、仿真设计、规划研究等。按照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规定执行,按照合同、任务书或协议书等要求,实施项目计划、进度、经费等管理,满足管理部门和项目的各项要求,按照合同和任务书要求实施、完成和交付。

Ⅱ类:主要是工程研制、演示验证、专用技术、重大重点项目、产品研制、试验验证等。按照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规定执行,按照合同、任务书或协议书等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或质量保证计划,设置重要节点组织专家评审,如指标需求确定、方案设计、测试试验方法、例行试验、项目验收等,通过节点评审方可转下一阶段,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对项目指标、质量、进度、经费等实施管理,满足管理部门和合同的各项要求,按照合同和任务书要求实施、完成和交付。

Ⅲ类:航天科技产品、型号任务、卫星配套任务等。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按照合同、任务书或协议书等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或质量保证计划,按照航天产品研制任务要求实施,如设计要求、元器件选择和控制要求、检测要求、试验要求等,设置研制工作节点,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节点评审方可转下一阶段,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对项目指标、质量、进度、经费等实施管理,满足航天部门和合同的各项要求,按照合同和任务书要求实施、完成和交付。

Ⅳ类:明确有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科研项目;承担产品研制具有一定周期,直接用于航天航空、装备的产品研制;具有长期研究基础,持续承担某方向国防科研任务或长期在某领域、方向深入研究,开发应用,需要不断提升水平,证明其科研能力的项目,将纳入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3.2 装备质量管理要求

国家对装备的质量管理是有明确的要求的,在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已经将武器装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将武器装备划分为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等内容,对不同的项目类别提出了不同的质量管理要求,同时在进行要求的时候,对设备的操作性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Ⅰ类主要对应的是论证质量管理,其任务要求是保证论证的科学、合理、可行,论证结果满足作战任务需求。根据任务需求,统筹考虑性能、研制进度和费用,提出相互协调的武器装备性能的定性定量要求、质量保证要求和保障要求;经过征求作战、训练、运输等部门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维修等单位的意见,确认各种需求和约束条件;对论证结果进行风险分析,提出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研制方案优选成熟技术,对采用的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应经过试验或者验证;应拟制多种备选的武器装备研制总体方案,提出优选方案;对武器装备论证结果进行评审。

Ⅱ、Ⅲ、Ⅳ类主要对应的是研制、试验质量管理,对应不同条款,其任务要求是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符合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应当编制质量计划、明确设计要求、实施“六性”设计、软件工程化、技术状态管理、过程评审、转阶段审查、审查审签、关、重件控制、故障纠正、试验控制、外购、外协控制等质量控制。对于Ⅱ、Ⅲ、Ⅳ类项目,重点是策划,项目研制工作之始,即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根据合同、任务以及甲方的要求,确定必要的阶段、要求、文件和控制内容。

4 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国防的水平,在科研发展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很多高校在发展中将提高科研质量作为出发点,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国防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能够为我国创建新型国家做出贡献。高校科研中学科交叉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也存在着其独特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科研的健康发展,要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同时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分类,这样在进行科研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对管理规定进行执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