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区环境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0 17:43:51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院硬件设备资源都有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医疗观念已不再满足于医疗效果,而对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区是住院患者接受诊疗、护理和修养的场所,也是患者在院期间居住时间最长、与医务人员接触最多的就医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区环境可以让患者充分休息、有利于减轻病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本文对病区规范化管理总结如下。

1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某些耐药菌的传播

当腹泻患者粪便中带有MRSA时,频繁接触的表面MRSA检出率如下:床架100%,血压计袖带88%,床头柜63%,有42%的医院隔帘被VRE污染,22%被MRSA污染.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周围环境,医院环境物表容易成为MRSA和VRF等耐药菌株的储藏库。MRSA在广泛的医院环境表面中被检出,并在各种表面持续存活,通常为数月,最长报道可达1年[1]。MRSA感染患者的房间环境检出率为73%,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调查设计研究,在两个配对外科病房中新增1名清洁工,从周一~周五对所有病房实施强化的环境清洁措施,MRSA污染下降了32.5%。

2医疗设备表面推荐屏障保护性覆盖方法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进行每天清洁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在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表面,尤其是在患者诊疗时频繁被戴手套的手接触的、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和难以清洁的表面使用屏障保护性覆盖是非常简便和有效的措施。有防水层的纸、铝箔、塑料以及有防水功能的覆盖物都可作为有效的物理隔离屏障。

3湿式打扫、避免扬尘

病区应实施环境表面清洁单元化,湿式打扫,避免扬尘,病原微生物和狍子可附着在环境尘埃上,造成交叉感染。病区内进行湿式清扫,拖把分区擦拭后分区晾挂并有醒目标志。更改不合理的布局,按要求设置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标志。

4保持床垫干燥、增加患者舒适

床垫一旦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尤其是在烧伤病房。定期检查床垫是否有损坏并及时更换。推荐检查1次/6个月。湿的床垫可能成为许多微生物的繁殖地,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和定植已有报导、英国一骨科病房10例患者伤口感染的暴发流行由于清除了5个损坏或污染的床垫而终止。患者住院时间长应该1 w清洗消毒一次[2-3]。

不同患者之间必须更换床垫套、枕套(或可洗涤的枕头)、毛毯、棉被、床单等,一旦被人体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与洗涤。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重点患者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4]。

清洁用具实行感染患者定间使用,并确保在患者出院或痊愈前不离开该病房,患者出院后按医疗废物处置,患病的医务人员及时脱离工作岗位、带症状消失后方可返回。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我国没有很好实施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医务人员与环境清洁人员实行分类服务尤为欠缺。而我国目前终末清洁简单化、随时清洁随意化、缺乏标准化程序以及执行依从性的评估与质量考核手段,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病房小卫生循环卫生管理和临近患者区域环境表面的随时清洁。

6加强病室通风,净化空气质量

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如果医疗机构的诊疗场所没有高质量通风,患者、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和访客都可能通过空气中微粒的吸入而感染[5]。当我们在咳嗽或打喷磺时,直径>5 um的传染性粒子发生扩散,成为1米内易感人群的潜在暴露源,以这种方式传播的病原体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7加强终末消毒处理,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当患者出院、转院、死亡、病室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病床应湿式清扫、做到每日清洁消毒。具备条件的医院、终末消毒可以采取床单位集中处置的方法、医院设置床单位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压力蒸汽消毒器、病床清洗消毒器对床单位进行清洗消毒。对病房进行通气换气,用移动式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次,1 h/次。紫外线灯管用75%乙醇擦拭,除去灰尘以增强消毒效果[6-7]。对环境微生物、物品表面、工作人员手掌常规进行细菌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不合格者及时采取措施,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8结论

通过在病区实施环境清洁、医疗设备表面保护性覆盖、湿式清扫、保持床垫干燥、加强重点患者管理、做好终末消毒处理、病室空气净化等最佳实践,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规范有序的诊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108-109.

[2]张国素.社区家庭病床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25.

[3]Hasibeder WR.Does standardization of critical care work[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10,16(5):493-498.

[4]J.-P. Casalta,F. Gouriet,F. Thuny et al.Standardiz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verage of endocardites. Strategy of the CHU of Marseille[J].Antibiotiques,2009,11(2):81-89.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2

优质护理服务深入人心,每一科室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优质服务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符合科室发展的总体目标,优质服务除了日常的医疗服务外同时也包括透明的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满足病患的不同需求,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这也将是未来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评定的标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优质服务,实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1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

人文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被泛指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根本是以人文本,最为重视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关注人的思想体现。简单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作为民生关键的医疗系统的护理服务更要关注人文关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满足患者的需求,尽量缩短就诊的时间,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患者祛除病患者,这是医疗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而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尤其是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的病人,最为典型的就是传染科科室,其工作量相当的繁重,对于该科的护理人员实现优质服务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对病人采取身体的护理外,更要关注其精神上的照顾,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从行为方式上给予指导,对患者更多的给予关照,并且寻求与其感情上的共鸣,建立其生活的勇气,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将关、尊重爱融入到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对病患给予家人般的照顾,与患者建立一种亲人般的感情,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安全的感觉,引起患者对生命的珍惜,对健康的渴望。

2人文管理实质是令病人满意

从发展形式我们不难看出,人文关怀护理将是今后我国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人文关怀理念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要针对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更多探讨的是如何为医疗卫生系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对护理人员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实践护理中,人文关怀无处不在,其最为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评价上,这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包括医疗卫生环境、技术力量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医护管理环境、设施设备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从护理人员对生命、健康、正常需求和正常权利的关注程度也可以看出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中的重要,优质服务的本质是让患者满意,感觉到就医方便,技术可靠,环境舒适,经济实惠,服务舒心。

3人文关怀是优质服务的基础

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护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使其感到舒心愉悦,患者会对生命燃起新的渴望,也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这对患者恢复健康极为有利,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更有利与促进医疗服务的品牌,为实现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基础。

4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病人是医院服务的主体,病人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不断地强化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的水平,尽量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而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主要有:

4.1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根本

就医环境对医院的上帝病患来说尤为重要,医院最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和家属,而其情绪相对波动较大,此时良好的就医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情绪的波动,让其相对感觉安心,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院落整洁,结构合理的医院是会让患者感到舒适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紧张的程度,可以让病患产生信任,进而提高医院就医的质量,就医环境还包括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清晰的指示牌,详细的查询台,温馨的指引人员都会让患者感到舒心。

4.2打造良好的病区服务

医院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陌生且厌恶的,要想降低其出来的陌生感和浮躁感,就要对病区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专门给病人设置的扶手都会让病人感到被照顾的感觉,同时对病房的设施也要安装齐全,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设备及通信工具,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病区内设置一些供病人额外需求的设备,例如冷藏柜,对病区的环境要营造出温馨的感觉,在某些医院的病区总让人感觉压抑,影响就医的质量,很多医院会用一些花草等点缀病房,感觉到生机盎然,同时,医院应该在护理单元设立一定的采购点,娱乐室,义务服务区,这都让患者感到温馨,在一种轻松、安逸的环境下就医,可以更快的促进病患身体的康复。

4.3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质量对病患极其重要。第一,医院对护理设施、卫生器材、等服务用品要做好供应的保障工作;第二,医院更加要注重病区内的生活用品、医疗用车、医疗基本设施的护理、维护和更新,关注病区内的卫生用品、生活洁具、电视电话的维修和护理,保证其正常使用;第三,医院的治疗场所、义务服务地点的用品供应以及其卫生质量与摆放秩序都极为重要;第四,护理人员的着装色彩、着装品位都会影响服务的质量,而其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更是一种必须的素质提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给患者创造一种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人文关怀贯穿在患者入院后的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护理的环境都会对病人的状态产生影响,医疗系统要为患者营造出一种温馨洋溢的环境,让其生理疾病得到缓解治愈的同时,心理上也获得一种愉悦的感受,可见,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打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使实现优质服务的根本,是促进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3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医院建筑设计遵从的主要原则之一, 这当中“人”的范围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使用医院的人。但是人们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为患者考虑得较多,而忽略了医院的另一主要使用者——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应该获得精神关照,享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医院的作用。

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受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工作强度较一般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大,精神压力高,他们的工作环境更需要受到关注。

一、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压力现状

(一)社会环境压力

目前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还存在歧视,同时对精神科医务人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在职业地位方面,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地位比其他专业低,平均收入是综合医院同等资历人员的1/3。在人力资源方面,美国5%的医学毕业生进入精神科,而中国只有0.5%的医学毕业生进入精神科。

(二)工作压力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工作本身即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与思维贫乏、表情淡漠的精神疾病患者接触,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另外,在工作中常常因为没有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而发生纠纷,即使责任不在医护人员,但来自社会舆论等压力也会使医护人员产生紧张感和困惑感。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可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高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的情绪障碍和自杀。也有学者认为,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各不相同,与其他职业相比,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住院部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部的医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打交道,以患者的现存问题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心理(如窘迫、恐惧、焦虑、抑郁、失落等)问题进行工作,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又不容易获得,因而工作情境更是给医护人员带来长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精神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角色转换,医生先使自己进入到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结束后再跳回到现实。这种角色转换对医生的精神状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缓解这一精神压力。

(三)人际压力

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是以医疗技术为媒介的对人的服务,需要娴熟的人际沟通技巧,医护之间、医患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

二、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现状

传统的精神专科医院为使医护工作者与患者更直接地联系,将医护工作区直接设置于患者病区之中。在环境设置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经常被忽略,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人文关照。在一些医院中,医护人员工作区全部为黑房间,他们长期身处人工环境,远离自然。还有一些医院的医护工作区集中于阳光照射不足、自然景观恶劣的病区一角和北向阴面的环境之中。

三、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与提高

(一)整体规划

为便于管理,人们曾经主张将精神病医院设在偏僻的远郊,这既不便于患者就诊和家属探视,又会使患者产生被遗弃感,不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还造成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场所与家庭住址距离偏远等问题。

国外的精神专科医院已趋向小型化、家庭化、社会化,给人一种回归社会的感觉。室内外随处可见鲜花绿草,环境舒适温馨。除个别患者需要隔离外,其余采取全开放管理,节假日可请假回家。据日本精神病协会调查资料,在日本的精神病院中,2.6%为全开放,18.9%为全封闭,其余近80%为开放与封闭相结合,封闭病房主要用于极度兴奋、抑郁或严重丧失行为能力的患者。

显然,将精神病院设置在偏僻的远郊是不合适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在综合医院中设置精神科门诊和病房更有利于精神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作关系,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节省人员和设备,利于管理。同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能拥有交流环境和休闲空间。

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为例,医院地处保定市区内东风东路南侧572号,对面是保定市最大的军校公园,南侧和东侧均为住宅区,西侧临近一所小学。医院的地理位置不会使患者和医护工作者产生被隔离的感觉,在病区活动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室的大窗户关注到广场上市民的各种活动,从而会有一种社会归属感。医院内部也留出足够的绿化面积和患者活动空间。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多居住在离院区不远的位置,工作便捷。

(二)病房楼平面布局

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考虑患者的治疗环境固然没错,但对医护工作环境的忽略,同样是一种非“人性化”的体现。因此,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

当前大部分住院大楼的设计还停留在普通的模式——护士工作站在中间、病房位于两边,这种格局延续了几十年,可以说是影响护士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有限空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例如护士站为了美观摆放东西过少、常用物品放置过远等。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4

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其中入院宣教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包括病区的人员介绍,环境介绍,制度及作息时间介绍等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正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我们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例,进行入院宣教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71例,初中以下82例。其中男147例,女106例,年龄 35~81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128例,严重不适者(痛苦貌、较烦躁)75例。入住病房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介绍各种制度(作息、探视、查房、安全、请假等),介绍病区环境和生化设施,新型医疗制度、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交代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等)。入院后3~7天内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反馈性调查。包括对宣教时间的选择、宣教内容的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轻度不适患者128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医疗报销、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83.6%)。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5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1.7%家属选择作医疗报销的具体事宜指导,94.1%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

我科将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新型医疗制度的重点规定、室友的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等在医院的协助下写成书面文字,按照满足患者与家属的优先需求的原则采用口头宣教、实物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卡等形式,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每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及其家属予以逐一宣教,然后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根据我院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之《健康教育标准》检查落实效果并追踪,观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顺应性、医患关系的影响。

2 宣教的内容

2.1 住院环境、人员

住院病人进入病室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介绍相应分管的护士及医生,责任组长、科主任、护士长、以及他们相应的职责范围,以利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寻求帮助;介绍同室病友,融洽相互的关系;引导病人了解熟悉,如配餐室、浴室、厕所及大小便标本放置处等地方,并告诫勿随便进入治疗室、换药室等无菌场所;讲解并示范病房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2 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安全、探视、查房、作息、请假、陪护管理等,尤其强调安全制度的全面及重复宣教。为了保持病室内整洁、安全、舒适,要求不在病房内吸烟、喧哗、玩牌、随处吐痰、乱丢纸屑及往窗外倒水,不在室内使用炊具、家用电器,病人不得自动调动床位,以免发生差错,不能进入办公室翻阅病历,如有意见,可向医护人员提出,若要自行外出,需经主治医生同意,个人的贵重物品自行保管好,特殊情况可请护士长代管,严防遗失;十二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能带入病房,以免发生院内感染。为了新病人能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主动介绍查房、作息、探视、订餐时间等,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陪护,护士应耐心做好宣教工作,使亲友能自觉、愉快地遵守医院有关规定。

2.3 疾病相关知识

经过评估,针对患者优先需求,采用口头、图片、影象、发放健康处方等方式运用易懂的语言宣教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对于病情特殊及年老患者,可先让病人家属阅读病室概况宣传册后,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循序渐进的宣教。

2.4 新型医疗制度

在评估发现患者主要针对手续、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各个区域的区别存在顾虑,我科在医院的协作下制作了宣传卡,做到人手一册,做到专人指导、协助办理相应手续,减少了患者的困惑。

3 结果

通过规范的入院宣教,让患者在陌生的就医环境中感到信任与被尊重,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医疗护理的顺应性,为进一步治疗与护理赢得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4 讨论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是整体护理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 [2]。做好入院宣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我们从第一环节抓起,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入院宣教标准,并定期对入院宣教进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早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所不能替代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低、见效快的治疗促进措施,入院宣教作为一种治疗、护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护士在实施入院宣教时应把规范化服务与人的个性化相结合,实施个性化的入院宣教,运用护理程序和教育技巧,了解新病人的需要,满足新病人的健康需要,使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是指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照护理常规规定的入院宣教内容对病人进行宣教[1] ,没有区分病情的不同及时间的先后顺序,造成入院宣教内容与患者的需求无明确的针对性,影响了宣教的效果。护理人员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入院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区别病人的不同情况及需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入院宣教的效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5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people for medical facilitie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given more atten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new ideas and methods used in the modern hospitals gradually design. This paper, through lists som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design hospital, to updat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of some of the hospital, prevent design detours, benefi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and use.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several hospital, leads me to the med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hav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know med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oints, medical architectural details of the size of the sexual matters. And the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with some new ideas.

Keywords: modern hosp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new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要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他自始至终指导医院建筑设计。人文关怀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我们设计师的职责。

1.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2.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3.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很多住院病房楼盲目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4.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二、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1.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使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等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及收费的方式,可以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取药空间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2.医院的一切运行和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医院格局的更新

一般的医院由三部分组成,门诊、住院部、医技。门诊出于功能的要求,应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利于病患就近,从速地看病。住院部为住院病人服务,该类病人通常需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这就要求环境优美,病人心情舒畅,最好远离城市噪声和废气污染。 我认为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医院格局,当医院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将门诊和住院部分开布置,门诊还是布置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利于医院病人的康复,避免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用地局促,无法形成优美的医疗环境的问题。但门诊与住院分离后,将会产生新的矛盾,如医技设施的重复增加,交通联系不便,急诊手术和会诊的困难。所以门诊和住院分离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等前提条件来支持。

四、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个方法考虑:

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

2.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3.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4.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设在地下,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给排水方面突出人性化设计:

配合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原有的常规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传统医院大多都会在每层设置电开水间,来满足病患日常的饮用水要求,开水间内条件简陋,卫生环境较差。这样的设计对于高端医院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新的设计中我们建议在各层分散设置小型直饮水装置,由专人定期维护保养。

由于医院功能的特殊性,在给排水管材的设计上也提出新的要求。给水管材建议优先选用不锈钢管材,这样可以避免常规管材的缺点,使生活给水的水质得到更好的保证。 排水管材建议选用柔性铸铁管,在高层医院的病房内建议设计专用通气立管,以保证入院病人能有一个良好安静的休息环境,更利于病人的康复。

提高医院的设计标准,这样虽然会提高工程的造价,但却能更好的满足医患的要求,提高医院整体的档次,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6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7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5-0127-03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SHAO Hong XU Ju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Center, 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f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15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rom January to May 2016 as the study group. The ward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and compli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nurses in this ward were compared. The form of on-site inspection of special post was used monthly, and then ward nurse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ward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 standard table, finally the obtained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The first 5 months and the last 5 months of the completion rates and compliance rates of the wards clean environment implemented by nurses in the ward were compare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6S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Compliance rate

6S管理即6SF代企业管理模式[1],起源日本的5S企业管理法[2],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环境, 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3]。6S管理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的管理, 并于近年引入到医院管理当中,对医院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4]。同时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础与关键,其核心的要求是员工素质的提升,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5]。6S管理法包含整理(Seiri)、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整顿(Seiton)、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6项内容[6]。它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广泛性、潜隐性、持久性、直观性、全员性的特点[7]。环境管理是6S管理的中间重要环节,起着承接各环节的作用,本研究从2015年8月实施6S管理法对病区进行管理后,病区的环境面貌较前有不少改善,但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细节上,特别是实施环境整洁时仍有不少缺陷,为了改善这个局面,更好地完善病区的6S管理,从2016年1月起,本病区采用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即:将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病房等进行区域划分,白天落实到各个班次包干负责,晚上由值班护士管理的方法。实施这种方法后,本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有显著改善,有效保证了6S管理在病区的顺利开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病区现代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8~12月的本病区全体护士执行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作为对照组,2016年1~5月本病区全体护士执行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和达标率作为研究组,两组进行比较。参与被检查的两组护士和被检查的总例数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本病区的全体护士进行6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以护理部《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标准》的检查项目为依据设纵列,以各位护士姓名为横列,制定《骨-脊柱外科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标准》。每月10、20日进行检查、记录。以实地查看形式进行评核。由两位责总长负责本病区护士的检查。同时两位责总长两人相互检查。未检查到的护士,在以后的日期内及时补充检查,并定期反馈。

1.2.1 对照组 根据护理部的规定,实行护理部制订护理单元病房、办公区域(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管理规范。规范办公区域物品及病房物品放置。规范陪护人员用物放置,规范输液架放置,及时查收硬纸板等用物,餐板专用,换洗衣物统一挂于晾衣室,病区护士做好宣教。

1.2.2 研究组 除按照观察组的要求继续执行的基础上,使用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即:将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等区域白天落实到各个班次包干负责,晚上由值班护士管理。本病区白天工作框架共分为6个责任组和1位主班护士,责任组由责总组,责1a、1b组,责2a、2b、2c 组三部分组成。具体分区:(1)主班负责护士站中段、换药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2)作息8:00~17:00的责1、责2护士分别负责护士站东段、西段;(3)治疗室由作息8:00~16:00的责1、责2护士负责,16:00~17:00由责总长负责;(4)护士会议室由责2c 负责;(5)值班房由夜间值班护士负责。(6)病房及相的廊区由对应的当值各组责任护士分别负责管理。

1.3 评价指标

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实际完成的例数/应完成的例数×100%;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达标例数/检查总例数×100%。病区环境清洁达标例数的定义:病房、办公区域(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储藏室、无菌储藏室)检查标准≥90分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与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实施6S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发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主要内容5S管理是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基本方法,也已经成功地发展成为一种有效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8]。同时在现代管理中,安全也开始纳入5S管理,形成6S管理模式,其可以提升效率,也能保障管理的安全性,在病房管理中有其特有的优势[9]。6S管理活动是医院骨科病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10]。6S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简称。(1)整理:就是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将混乱的状态整理为井然有序的状态[11]。物品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12]。及时整理和丢弃护理站、治疗室、病房、无菌室等区域内不必需的物品,做到供需适宜,尽可能减少必要物品的库存。(2)整顿:将必要物品归类分区放置[13]。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用处、生产日期等进行统一排放,“定点、定容、定量”[14]统一管理。并做好物品取用原则标识,做到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方式取用物品,能方便有效取用物品,减少物品的堆积。各类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清点登记本,每日专人清点。(3)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15]。及时处理垃圾,美化环境,保持工作场所及其他空间整洁,设备保养良好[16]。各个空间的设备、通道的前后左右,每个无菌柜和储藏箱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做到病区中无不用之物。护士站、治疗室、无菌室、值班房、移动查房车是重点,要做到台面清洁整齐,表面无灰尘和废弃杂物,移动查房车定点放置,车内配置整洁,病历夹定期擦拭消毒。(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等3S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后,清扫病区环境,保持清洁。(5)素养:组织培训,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6S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院内、科内培训等方法,提高全病区各层级护士的自身职业素质,提高慎独精神。(6)安全:病区内提高预防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确保病区各人员、设备、设施安全。消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张贴上墙,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17]。应用6S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科室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科室关系,增加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18]。本病区实行6S管理后,病区的物品存放更加井然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物品的存放和堆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病区环境有效地得到了改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有效减少,住院日期明显缩短,有效保证了病区各类人员的安全,提升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3.2 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的重要性

病区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1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患者对住院期间病房环境要求也相应提高[20]。前5个月本病区在开展6S管理过程中,虽然较以前病区环境面貌有所改善,但未能明确落实到点到人,有些细节把握不好,造成病区环境仍然存在部分区域未进行打扫,清洁整理不到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区6S管理的全面进行。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病区采取了改进方案,全面推行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做到责任到个人,分工明确,对各清洁区域进行划分,让每个人能明确了解各自的清洁区域,避免了重复清洁和遗漏清洁的弊端。而且采用人性化的手段,使用了分时段的方法,做到班班有人清洁,日日有人维护,在完成了清洁病区的基础上使环境的优化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随时接受责任总长的检查和评估,提高了护士管理的责任性,同时工作环境的整洁、规范也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心情,极大的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21]。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推动了6S管理病区的步伐,有效地维护了6S管理在病区中的应用,两者互为推动,使病区管理更为系统化、现代化,巩固了6S管理在病区的核心地位。

3.3 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有改进的空间

本病区通过5个月的实践推广,将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应用于病区6S管理中,使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提高了12.13个百分点,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提升了14.96个百分点,但是仍未达到100%,多是因为承担各区域或者各时间段的病区护士,由于病区日常工作繁忙,分管床位的患者病情重,手术、出入院患者多,导致了无暇顾及自身负责区域的清洁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对分片分段责任制法提出了需改进的空间,本病区正在积极完善这种方法,使得病区环境清洁完成率与病区环境清洁达标率能更有效的提升,保证病区6S管理的全面完善。

综上所述,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在病区6S管理中能有效改善病区环境,更好地促进病区6S管理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石少辉,吴国平,李茂廷. 6S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过程中的教学应用[J].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5,9(10):228-230.

[2] 马小芳,邓春艳,杨春霞,等. 6S管理法在ICU仪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01-104.

[3] 章西萍,王慧琴,邵在宏,等. “6S管理”结合目视管理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 中西结合护理,2015, 1(1):136-138.

[4] 郑尚英. 论6S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18):118-119.

[5] 胡敏,詹芳. 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四川医学,2014,35(4):517-518.

[6] 付晓玲. 6S管理法在提高药品管理安全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16-17.

[7] 谈超,吴开智,李D,等. “6S管理”理论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事,2014,28(10):1153-1157.

[8] 蒋晓莲. 护理理论[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9(11):963.

[9] 朱昊. 如何进行现场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58.

[10] 师娟. 6S管理法在普外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14):3144-3145.

[11] 刘海燕. 6S管理法提高ICU用药安全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13,28(11):44-46.

[12] 倪斐琳,祝亚男. 6S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3(4):778-779.

[13] 李克佳. “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107-108.

[14] 周兴平,屈伟娇,方仙芬. 6S管理在基层医院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健康研究,2014,34(5):580-583.

[15] 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 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2011,23(7):1376-1378.

[16] 周旋,张琳. 6S管理模式在胸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101-102.

[17] 曾德春,温永芬. 6S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5):173-175.

[18] 陈玉荣,赵雪莲. 6S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27-128.

[19] 欧伯英. 开展病房环境管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87-288.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9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和装备是由多方面体现的。诸如建筑选址、设计风格、整体布局、医疗流程、环境绿化、色调装饰、照明噪音、空气洁净度、车辆管理、通讯抢救、现代化医疗设备和管理设施等。这种现代化的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方便环境,使医疗环境与医疗功能相适应,开发空间资源,体现出分享与关怀。

门诊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病人心态情绪最多暴露的就诊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让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能感到亲切、方便、舒适、信任的愉快感观。因此,门诊的建筑设计装饰格调和布局流程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区域。

二、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与医疗功能相适应。

医院的使用功能复杂,专业性强,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医院功能的复杂要求。要力求做到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备相对集中,流程简洁快速。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部门要相对集中形成多个独立分体单元,并留有一定规模,为其发展留有余地。我院原急诊与创伤中心在门诊楼内,这种设计布局和流程满足了医疗功能的需求,方便了病人,同时也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医院建筑设计与装备要适应病人心理的需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人希望一是能得到医院以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为载体的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二是通过合理的医疗布局和快捷的医疗流程,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三是医院营造的温馨医疗环境,使病人得到精神和心理的安慰;四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院发展的基础条件。

(2)改造旧门诊、改善医疗环境。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10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关注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病人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人文关怀护理,是今后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医疗护理服务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探讨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为医疗卫生系统如何提供人性化服务,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上。这就要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环境、医护管理环境、技术力量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是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节约与知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使患者时刻感觉到踏入医院就医方便,技术精湛,病区舒适,经济实惠,服务满意。

3 提倡人文关怀的基本意义

就为患者服务而言,大力提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创造品牌服务,为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强化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个

医院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必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是:

4.1 构建良好的医院环境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患和情绪焦虑的家属。整洁的医院院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附属设施配套的医院大楼、门诊楼和急诊楼;院内人车通道布设合理,绿地环绕,花木种植有序;院内外标示牌清晰、指向明确;导医台、医疗信息查询台传递信息顺畅;院内外明亮工程色泽柔和、美观大方等。温暖和谐与公园化的医疗环境,必将使患者和家属赏心悦目,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韵律感。

4.2 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患者入院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诊区和病区走廊安装病人用扶手;病房安装电视、电话,建有洗浴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布设衣物柜、冷藏柜;用花草、风光油画点缀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设立设施齐全的煮食间,设立娱乐室,设置流动图书车;住院部设置流动货车;护士站设立患者健康设施代购点,义务理发点;病区设置陪护设施及用品租用站;对新入患者和危重患者送检等。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和管理,必将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时改变没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安心治疗疾病,休养相得益彰。

4.3 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首先,医院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其次,医院要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注重病区包括电视电话、卫生洁具和生活用具的维护,使之使用正常,常用常新。次之,认真搞好治疗场所用品、义务服务场所物品布设,使之洁净卫生,摆放有序,整齐划一。再次,注重护理人员服装色彩选择、穿着整洁;护理人员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进而创造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精神饱满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到处洋溢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资和医疗需求上达到和谐统一。

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以病人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参考文献

1 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优化医院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护理管理杂志,2003,1(3):39-40.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11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篇12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pecialist hospitals and general hospitals design a certain degree of particularity, many aspects of Sun Yat-se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Shenzhen City, for example, from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hospital district, th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e details of the deal,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demonstratedits design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the cardiovascular specialist hospitals.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specialist hospitals; departments design; details of the deal;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心血管专科医院的设计也与综合性医院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此需要针对病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宏观与细节两方面并重,提高诊疗效率、抢救效率,才能做出真正适合心血管病人诊治的医院。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是一家专门治疗心血管病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因原院区场地狭小,已不能满足扩建需求,因此迁址新建。新建的医院规模为500床,设有10间手术室和20余床的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和20余床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重点考虑了专科医院的特点,对院区交通、修养环境,以及建筑内的急诊急救、手术、护理单元等功能区域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心血管病人提供一所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化专科医院。

院区总体规划

由于心血管病的特殊性,紧凑布局是实现病人快速抢救、方便就诊的根本。因此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被规划成为一栋带有五层裙房的高层建筑,门急诊医技位于裙房,高层则为住院部,每层一个标准护理单元。门诊、医技、住院分设各自的垂直交通核,围绕着一个通高四层的公共大厅布置,带有电动遮阳的天窗给公共大厅带来充足而柔和的光线,使这里成为一个视觉中心,即使初次来院的病人也可以快速的辨别方向,寻找需要前往的科室。

院区向南侧城市道路开设主要出入口,宽阔的入口广场有利于人流、车流的快速集散。由于深圳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建筑物南侧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弧线形雨篷,为急诊、门诊、住院、行政等多个入口提供了遮阳避雨的空间。并且在地下一层设置了一个半室内的停车广场,位于门诊、医技、住院三个交通核中间位置,使病人可以在室内下车,直达医院的各个部门。

二、医院内部功能科室体现专科特点

2.1急诊急救部

心血管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因此,专科医院的急诊量较综合性医院大得多,急诊急救部在医院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急诊急救部独立设置于医疗综合楼的首层,有直接的对外出入口和相对独立的车行广场,为运送病人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因急诊急救部24小时运行,这种独立的设置也方便夜间与其他部门分隔。

急诊急救部内设抢救区、医技区、急诊区和留观区,经过护士站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将病人分诊至急救和急诊不同的区域。急救与急诊、留观围绕医技区设置,使每个区的病人均能快捷地得到检查和治疗。因心血管急救病人中有很大比例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因此抢救区比普通综合性医院抢救区面积更大,设施更多。抢救区由抢救大厅、百级杂交手术室和DAS构成,适应心血管专科特有的抢救需求。抢救后病人可根据情况送至留观区和ICU、CCU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由于心血管病人病情的危重性,通常需要中心手术部的支持,在急救区可通过紧邻的垂直交通迅速将危重病人转移至中心手术室,接受抢救。而CT、MRI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位于其临层。急诊急救部设置DR、B超、心电图等,方便病人使用。

2.3门诊医技科室

根据心血管的专科特点,同样规模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其门诊量远小于综合医院的门诊量。因此,诊室设置较少,约为床位数的1/10。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的心电图、心脏B超等功能检查设置数量则相对较多,且与门诊同层设置,避免病人来回奔波。

中心手术室设置9间百级净化手术室,且每间配备体外循环间,使用面积均不小于40,且设置一间百余平米的杂交手术室,适合开展复杂的心脏手术。心血管病人术后几乎都需要进行专业的重症监护,因此中心手术室与ICU之间有一条内部走廊,使手术结束后,病人能够不经过其他区域即直接达到ICU进行监护。

DSA是心内科有效地治疗手段,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设置3间DSA。与中心手术室、CCU均有便捷的联系。

2.4护理单元

每护理单元设置36床,为双床间与单床间。标准较高,保证了心血管病人的修养质量。双床间床位中间设置通高的储藏柜,结合柜体设置医疗气体接口和床帘,使两个病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护士站居中设置,减轻了护士的护理量。并且靠近电梯厅,便于对出入人员进行控制。每个护理单元设置抢救室,配备抢救监护设备,以应对危急情况的发生。

儿科护理单元结合儿童特点,增设了分护士站,使儿童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每个病房之间的玻璃窗也方便了医生护士对儿童患者的看护。儿童游戏区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快乐的区域。

细节处理

室内环境的细节处理直接影响了病人就诊、治疗、住院的舒适性,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考虑到心血管病人身体较为虚弱,在每个厕所隔间内均设有双侧助力扶手。在挂号、出入院、检验、抽血等窗口处设置无障碍专席,便于轮椅病人使用。每层设一间无障碍卫生间,病人家属可搀扶病人如厕。在卫生间附近设开水间,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心血管病人一般需人陪伴,所以在各个功能科室的等候区设置数量较多的等候座椅,且在等候区设置医疗气体接口,可使病人发生危急情况时得到第一时间的抢救。

凡是病人行走的走廊都设置了高度适中、质感舒适的扶手,墙面下部的防撞带避免了轮椅、推床对墙面的撞击。

在色彩设计上,使用柔和的浅色系墙面、吊顶和地面,门采用木纹设计,避免单色钢质门给人的冰冷感。按照急诊急救部、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不同分区采用不同的色调设计,便于病人辨别方位。

修养环境

深圳的气候特点决定了一年四季病人都可以在室外活动,医院建筑物内外大大小小的游园、庭院、室外平台随处可见,整个医院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环境。有利于病人缓解紧张和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康复率。

由于建筑物紧凑布局,在院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在院区西侧设置了小型游园。除此之外裙房屋顶大面积的屋顶花园,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遮阳长廊、木质铺装的园林小路、舒适的休息座椅,都为病人提供了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

住院楼与门急诊医技之间设置一条景观绿轴,通过运用铺装、植被和灯光,实现对平和空间与优雅环境的表达。沿景观轴布置的候诊空间、室外连廊、室外平台等使更多的人感受到宜人的景观。而建筑之间的花园削弱了城市的嘈杂和喧闹,提供了舒适多变的景观,也为建筑内部的房间带来更多的自然采光与通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