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2 09:11:56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1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326-02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 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 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

1.1.1 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1.1.2 开展认识网络传媒的课余活动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认识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 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2 家长的引导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问题上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 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意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 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 学校方面

2.1.1 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安全、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与信息的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2.1.2 对初中生访问的网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充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2.1.3 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关于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 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 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

3.1 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意力的活动

3.1.1 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3.1.2 积极组织并开展对网络的讨论活动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认识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与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 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 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明,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 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与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 结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通力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就一定能引导初中生摆脱网络传媒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祖国的花朵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3

论文摘 要:初中生极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的方式来减少网络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 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 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

1.1.1 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认识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 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问题上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 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意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 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 学校方面

2.1.1 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安全、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与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充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

2.1.3 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关于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 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 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

3.1 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意力的活动

3.1.1 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认识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与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 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 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明,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 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与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4

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看法

网络安全问题自因特网诞生之日起就普遍存在,人们也不断的对其想办法解决好此类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发展而消失,而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去针对性的解决,预防这些网络安全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侵害,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2.1建立学校网络安全运行制度管理制度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规范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制度不仅能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通过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宣传阵地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能使他们具备使用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明辨是非的分辨能力,以及网络道德素质。从而能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害,从而培养了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2.2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的特点下,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为了初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侵害,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职业生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规划好,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各各层面,如:除了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必须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同时,其他课程的德育目标也要参透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意识。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板墙报等宣传阵地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10-02

0引言

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使得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网络课程”成为现代先进教育的必然走向。

目前,全军各院校网络课程已处于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然而,与当前建设规模相比,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明显不足,“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作为初级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初级指挥干部培训不可或缺,分析该层次培训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种适当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1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网络课程教学需求与应用分析探索和把握初级指挥任职培养对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实现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和首要前提。经过几年的任职教育教学探索,总结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与以往学历教育的区别后,一些学院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依托现代教育手段,促进人才教育质量提高。网络课程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其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1网络课程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需求

(1)军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对院校教育适时性和超前性的高要求和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满足。近年来,部队建设转型,新装备、新战法不断涌现,使得对指挥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军队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率先实现信息化,构建一个更新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的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建设是军队院校实现信息化教育工程的一部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学院向任职教育转型后,教学对象差异大等特点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个难度,亟需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来辅助教学。在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初级指挥专业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员结构复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任职经历差异明显等成为新特点。然而,人才规格、教学安排完全相同,亟需一个自主学习平台,让学员了解任职岗位需求,补习专业基础。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在B/S模式下进行提问并获得解答,尽快转化和适应“学习角色”,也利于提升信息获取和综合处理能力。

(3)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亟需在部队和院校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实现岗位合格培训是任职教育的目标,在当前院校培训能力还不能满足岗位合格培训要求的情况下,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是一种有效策略。岗位任职教育衔接将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纳入军事训练同一个大体系中,实现院校教学内容、训练项目、实施环节、考核认证方式等与部队训练一致,这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做支撑,需要在院校和部队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促进部队和院校之间的互动和发展。与地方远程教育形势相比,军队网络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在初级任职教育中应用网络课程遇到的问题

(1)封闭式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生命力不强。

(2)网络课程应用空间有限,效益不高。

用户即初级技术指挥学员在使用网络课程过程中受到两个限制:一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可用设备有限,应用有局限;二是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生疏,缺乏学习技巧。

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局面,需要在“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应用推广。因此,探索一条军队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意义深远。

2典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根据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不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辅学式、自学式和协作式3种。

2.1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辅学式,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应用网络课程系统平台,以教员讲授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下,师生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增加了学员的自主参与机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动态信息展示和海量信息资源搜索,改变了传统课堂学习环境,既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具有丰富的信息认知;二是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讲授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教材等素材重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便于学员自主学习。

辅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全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员通过建立课程导学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场所和时间安排等,让学员完成知识准备和预习工作,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进入课堂;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此阶段不再是教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精讲,就学员提问进行讨论,注重增强学员的参与性;第三阶段是课后复习质疑阶段,此阶段主要对课堂遗留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专题训练、基于B/S模式的讨论交流、作业和考核等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主要环节。

该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性、交互性和网络化特点。教员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进度等进行灵活处置。

2.2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简称自学式,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不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员设计学习目标,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引导,学员展开主动的自主学习行为。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进行:教员提出问题、学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学员搜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阶段、对结论进行反思推敲阶段。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在国内远程教育中普遍采用。

2.3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

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介于班级集体授课和学员个别化学习之间的教学模式,以具体任务为牵引,小组成员间可进行讨论学习,也可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小组成员明确任务,有具体学习需求,如学位论文撰写、战术想定作业和模拟对抗作业等,适用于中级以上的任职培训。

3基于网络课程的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探究

3.1初级任职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适用性分析

初级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合训学历教育院校,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职业素质,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开放的教学模式。但是,学员对专业技术了解不多,缺乏相关技能技术知识,学员需要在教员指导下进行专业课学习,较能适应网络课程辅学式的教学模式。

3.2初级任职教育辅学式网络课程教学操作要领

(1)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细化教学目标。采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正确划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课程不应是教案教程、课程多媒体和授课录像的重复。每一讲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部队需求。

(2)做好“导学”,查漏补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员要帮助学员划分学习重点、难点,对学习难点提供学习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书目,并提供正确链接。引导学员围绕学习目标,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独立自主地解决主要问题。

(3)合理安排内容,多样化呈现。网络课程宜安排一些综合、新颖、可视和趣味性内容,需要在多媒体运用方面下工夫,并注意素材的通用性和规范性,增强网络课程内容的“可读性”。

(4)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网络课程。课堂中应用网络课程,不应局限于把军队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当做电子资源的载体。涉及动态和虚拟教学内容应在线应用,便于学员课后单独使用。在课堂上,要对B/S模式下反映出的倾向性、热点问题做解答,以进一步激发学员应用热情。课后,适当安排网络课程中的作业。

(5)及时管理和分析网络课程,动态调整。网络课程是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一条信息纽带。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提供了两种非在线联系方式,即“讨论交流”和“答疑”。“答疑”栏牵涉到具体知识点,教员应及时作出回复。学员在“讨论交流”栏内发表个人观点,引发讨论,由于教员身份特殊,导向作用明显,不宜过早回复。此外,教员应根据学员在“作业”和“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查找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笔记本”中做好记录,利于后续的教学改进。

4结语

本文就军队院校网络课程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针对军队初级指挥任职教育,分析了其对网络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网络课程典型教学模式和军队初级任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该层次教学中适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的观点,给出操作要领,为推广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俞建华.首要教学原理视角下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9).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6

    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繁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正确辨别各种网络信息。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培养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需要不断培养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知识传导的任务,其自身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知识体系素质,对于网络中的一些综合性知识,要不断地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然后依照初中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师资力量,完善其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结构。

    二、合理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和自控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以及性格习惯成形的重要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培养他们的辨识能力和正确的网络观念,让他们辩证地认识网络信息,同时强化他们的法律、责任以及安全意识。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7

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繁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正确辨别各种网络信息。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培养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需要不断培养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知识传导的任务,其自身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知识体系素质,对于网络中的一些综合性知识,要不断地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然后依照初中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师资力量,完善其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结构。

二、合理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和自控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以及性格习惯成形的重要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培养他们的辨识能力和正确的网络观念,让他们辩证地认识网络信息,同时强化他们的法律、责任以及安全意识。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8

1.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主要影响因素

(1)网络环境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本身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壮大,网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增多,如图1、图2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点:其一,中小学生都遇到过网络诈骗且有多种形式;其二,中小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以色情信息为主。由此可见,网络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然而,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也只局限于某些方面,对于日益多样复杂的网络,中小学生缺乏多样的网络安全意识,如图3所示。

(3)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进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传播。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和家长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情况如图4所示。

2.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和主要问题

(1)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通过对上面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中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暴力游戏带来的,满足了中小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同时也会让心智还不完整的中小学生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也正是因此,网络所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上网过程中,一些学生学会了谩骂,还有一些学生则由于好奇,经不起诱惑前去赴网上约会,结果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例时有发生。

(2)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首先,家长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家长自己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在上网时会遇到什么事情。其次,家长的教育行为太过极端,会导致孩子的抗拒与反感。

(3)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不全面,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安全教育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1. 学校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教育

(1)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加强信息化教育。在我国,虽然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被广泛强调,但大多着眼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而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因此,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顺应时代的变迁。

(2)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世界存在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影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让学生们懂得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不能替代现实生活的,网络世界只能给予我们一时的欢愉,不能成为永久的“避难所”。

(3)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现在网络上有各种论坛和聊天软件供我们使用,这就需要学校更好地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网络上发表言论是匿名的,但是随意发送有害的信息或者进行一些不良的宣传活动是违法的。同时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

2. 家长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以身作则。网络让家长们有了新的娱乐空间,但是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会让孩子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在上网时,如果孩子在一旁观看,这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机会,恰当引导孩子在上网时所要避免的一些行为,教会孩子选择有效的网络信息。此外,家长要及时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这样也有助于在家里开展教育。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参与,孩子在家里上网时,就可以了解他们对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3. 社会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对策

首先,加强技术管理,有效过滤不良信息。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加强技术管理能力,对上传至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其次,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门户网站要有效地选择能正面影响中小学生的网站信息,致力于建立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长期访问、获得学习资料的网站,为中小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同时,网络门户应该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引导行业自律,努力为学生提供洁净的网络环境。

结 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以及学校、家长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中小学生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任务,不仅需要教育者发挥主动权,更需要社会、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王铟,沈绮云.互联网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0):5-10.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9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为了更好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我校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整体规划了设计方案。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相关视频让全校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体验;通过院报专栏系统的介绍相关安全知识;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同各院系分团委还相继展出了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通过以上展开的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华外学生从最初对网络安全概念淡漠,逐步上升到树立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同学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组织学习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认真计划并组织华外学生通过线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我校于2015年11月 24日--26日,组织在校同学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并于26日下午参加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我校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竞赛。在此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部分同学在竞赛中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参与证书》。据参加竞赛的同学说:“其实竞赛的题目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竞赛这种方式能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安全,从而更好的将安全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认真设计并组织“网络安全精彩一刻”教育巡讲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网络安全的问题与隐患,我校组织学生于2015年11月26日——26组织三场“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巡讲,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李XX老师为近600名同学们相继带来了精彩的讲说,增长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此次“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活动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是普遍的威胁,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日常网络安全也同样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讲人李XX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讲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自己。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宝贵建议,例如:确保作业系统与系统软件,如网络浏览器,是完整安装且更新修正至最新版;安装个人防火墙与更新病毒码至最新的防毒软件等等。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认真状态足以见得本次教育活动真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网络知识。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10

2. 加强学校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我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学科优势,给学生渗透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观念,同时,在课余时间寻找“虚拟世界”的“破绽”,以便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将其导入正途。我在教学生注册用户信息时,有意注册一些错误信息,如住址、性别等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在游戏中让大家谈感受,多数人都是在玩某种游戏达到一定级别后感到已不再有当初的那种刺激,成就感越来越小,越来越觉得是浪费时间;在聊天室中分析所谓聊友的话题、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让学生体味它的无聊及无术,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进而知道:这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人们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让学生真切体味到网络的虚拟,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是计算机应用知识,而非耗时耗财的游戏和聊天。

中职学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学校把握好主方向,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将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中职学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无疑将起到极大作用。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1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传播思想、文化、国情、社情和民情,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意义重大。[1]作为知识份子聚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高校,忽视网络文化建设,放松网络文化管理就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10年1月23日,他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研究的方法

在开展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以下三项研究假设:1.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导机构相对完善;2.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未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主观需要;3.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进行访问调查,并对安徽省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选取有效样本为767份,男性398人,女性369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危”

校园网络占领着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威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鲜明性特点,良莠不齐、繁杂传播的网络信息会给大学生的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但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第四,校园网优秀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要求还有距离。第五,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而高校的网络应对与疏导机制尚不够成熟完善,处理不当就容易触发“蝴蝶效应”,使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不断蔓延、升级,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二)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机”

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安徽各高校在信息化投资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增加,千兆主干宽带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校园网站建设成绩突出,校园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已建成了专用网络应用系统,形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和所有高校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安徽各高校都在网络规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年初同志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要讲话。安徽各高校陆续建立健全了网络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校园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工作机制,明确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许多学校和二级学院都建立了承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比如:安徽理工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校内优秀网站评比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微博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第三,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兴起,安徽各高校大力开发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内容供应,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学术、新闻、服务类校园网站为主体,以BBS、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的蓝天BBS、总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辅导员网”以及深受大学生喜爱、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丙辉漫谈”栏目。安徽理工大学建成了以新闻网、就业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教学资源网为主的一批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以促进新生、家长、校友、师生交流沟通的共青团组织微博、QQ群、飞信群为补充的一批新媒体渠道,以及网络精品课程、电子图书资料资源、心理健康咨询、创业教育频道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安徽大学建设的“安青在线”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实现了精品校园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两次被评选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安徽工程大学全校13个学院党委、党总支建成开通“红色博客”,集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根据时代特色和网络语言特点选登优秀博文,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均阅读数在3000次以上,增强了网络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事实证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要想将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展的新形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新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2]今后,安徽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10(1):182-188.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篇12

如今,网络已达到普及阶段,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德育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下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针对网络文化含义内容至今未有准确的解释,不同的人对网络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如图一)。一些专家提出:网络文化是将不同网络产品作为依附,遵循网络规范与不同网络相关的精神现象的综合。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客观上而言,网络文化是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结合作为物质基础,以发送与接收信息为中心的一种全新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不同于现实社会文化有其特有的属性与内涵。而微观上文化指的是:人在网络环境下展开的精神活动与产品,其中包含:文字作品、图像等。简而言之,微观上的网络文化是借助网络形式在微机上的文化活动。对此,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概念为:网络文化内涵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微机、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网络;精神文化是网络内容作用下的人们价值理念、思维形式,涵盖范围较广;制度文化包含和网络相关的规则制度、组织形式,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二、网络文化对初中德育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中,网络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是初中阶段学生文化的核心,以及今后文化发展共识。多样的网络文化打开了学生的思想意识、丰富精神素养。但同时,由于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对学生德育意识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正向影响

1.帮助学生德育学习

更为国际化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国界、不受地域影响的信息数据传递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了解书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同时也为德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基于这一点分析网络文化帮助德育教育更为国际化。

2.打破传统德育空间限制

网络文化有着较强的实效性特点。首先,网络范围中无时间制约,只要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都能够上网,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时间上的限制,使德育教育更加广泛化。其次,网络无空间制约。无论是在不同学校还是区域,甚至是不同国家,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德育资源分享,在线请教问题、讨论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真正的连接在一起,更具影响力。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网络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时间安排以及所需德育知识选择接受德育教育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更能够彰显德育教育有效性。

(二)网络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负向影响

网络文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网络文化复杂、多样,而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少判断力、辨别能力,学生思想意识易受到牵引。若学生被消极的网络文化误导,则对德育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1.易误导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学校德育教育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是书本教育中所不及的,但是过于多样化也造成文化膨胀与混乱。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是不能阻止与过滤的,没有监督人员,只有信息沟通。一旦学生被一些消极文化影响将造成学生极端民主化,进而产生降低德育素养,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树立。同时,对学校德育教育也具有较大影响。

2.传统德育教育受到冲击

现代网络发展下,传统的书本德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德育教育需求、以及德育知识。对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取缔而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以往德育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做好书本功课然后将其传给学生即可,而现代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书本内容,更要与网络接轨、走进网络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教学步伐。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网络文化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利用网络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方法

怎样对初中阶段学生德育问题进行有效引导、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网络文化的好与坏、怎样帮助学生走出网络困惑,成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借助网络文化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立足于多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积极内容,做好思想意识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长加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引导人,因此想要做好学生德育引导,还需要从家长做起,做好学生引导、监督。一些家长知道网吧对孩子学习不好,因此为了防止孩子走进网吧,而在家里安装电脑,至于孩子上网做什么,家长全然不知,更谈不上德育教育。因此,家长应加强网络与道德意识认识,跟上现代化发展变化。若家长能够有时间可以与孩子一同上网,与孩子分享网络所带来的快乐。但最为重要的是,家长应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建立和谐家庭环境,继而更好的引导孩子德育意识,利用好网络文化。

(二)学校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培养

学校在德育教育引导上,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校园网对学生节假日、休息时间开放网络,为学生创造科学、合理的上网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辅导等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将兴趣特长发挥在信息技术中,改变学生拿起电脑只会点击游戏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网络学习,进而更好进行德育引导。

(三)做好网上论坛利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与学生、与教师能够在“网络论坛”中进行问题讨论、探究、交流,发表观点。进行网上论坛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即: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虚拟环境下隐秘真实身份,更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开放思想、表达真性情。对此,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发现道德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在网上论坛中,学生也可以结交更多朋友、学习伙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合分析,网络将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将其应用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但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分别从: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对初中德育的影响、利用网络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学生网络文化德育教育起到帮作用,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卢春梅.浅谈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2]王艳芳,杨文英.腾冲边境初中生学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11).

[3]杨菁.初中生“我—他”和谐关系建构策略———基于关怀德育模式视角[J/OL].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