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专题研讨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2 09:33:29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1

一、所听的每一节课都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的。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出发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情景辨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处理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无棣第一实验学校的张相胜老师讲的《唠叨里的爱》一课中让学生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展示孩子在玩电脑、学习时父母的唠叨,以及孩子出去后的不满,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知道父母的唠叨对自己的感觉。最后班级成员互动合作,还把家长请进课堂,让他们讲述自己为什么唠叨,找出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父母不唠叨,最终达到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学会理解父母的目的。

二、课前教师都不约而同的设计了互动的小游戏。通过课前游戏,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行,消除了学生紧张心理,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同玩、同乐、同说,拉进了师生心理距离,也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更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坦现真实说法,自然地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特别是在《寻找注意的密码》这一课中孙老师设计了说反话、做动作的游戏,在小游戏中让学生知道注意的重要性。这些游戏成了每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没有教师僵硬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兴奋的参与。它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传统教育的戒备和逆反心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对于学生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告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都极为有限,都无法代替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可能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记忆,从而触动学生的一次心灵感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2

一、主题发言。围绕“陪伴生命成长”主题,安贞里学区研究团队就融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于一体的生命成长教育作了发言。安贞里学区管委会主任、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简要介绍了学区和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背景,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得到专家和领导的引领和指导,为学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脉,探索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可推广的模式和方法。学区及中心校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长郑菊汇报了学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有机融合的基本情况,她指出,经过将近四年的探索,学区和学校性健康教育走过了“家长大力支持―专业机构合作―注重课程建设―寻求探究共同体”四个阶段,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安慧里中心小学心理教师张鑫竹作了“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发言,介绍了个人在开展心理健康与性教育过程中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程。最后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专题视频。

二、观摩心理健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现场研究课。与会人员分别观摩了安慧里中心小学教师张鑫竹的性教育专题课“对性骚扰大声说‘不’”,张爱珍的班会课“和谐生活一点通”,马春伶的性教育专题课“我的伙伴”,以及安贞里二小教师张雷的性教育专题课“身体红绿灯”。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3

我校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贵阳实验区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作为实验校,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为重点,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得其法

对于多数实验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非常陌生的。理论缺乏是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到有始有终,理论学习是起步的关键。为此,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引领课题研究。如邀请了贵阳实验区课题负责人雷颖善老师对我校实验教师进行开题培训;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听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申继亮教授的“心理教育与教师素质”专题讲座;利用暑假组织实验教师在教科所听取中央教科所心理学博士张彩云的“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的特点、操作、评价”等讲座。暑假,我校又组织部,分实验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取了华东师大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及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范亦铮老师的主题报告“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一线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交流、沟通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互动、专题讨论和参观考察中,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校班团队会的区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有了初步的认知,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强调“活动”,重视“体验”效果的新理念。不少实验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当即表示很想回学校一试身手,上一节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有效探索活动课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力学笃行

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吴增强老师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拟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要点的二级评价体系,并由学校的两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建波、张家静老师率先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一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全新的感悟,实验教师开始上“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

学校将全体实验教师分组,分为四人或五人一组,首先上“一课多上多研”翻版课。第一轮结束后问题很多,尤其是教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不清楚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区别;还有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设定的主题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组织实验教师研讨,反思自己上的课,讨论下一步如何改进,由此开展了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

由于时间冲突,我们根据教学地点把实验教师分成中北和瑞北两个校区,按校区分小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改进后的活动课要求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困惑,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方法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活动目标和贴近学生生活、立意新、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第二轮“一课一人上,多人研”研究课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学习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螺旋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得到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们通过集体探讨得出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否成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在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中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倡导活动化、生活化,倡导学生学习与分享。第二轮实践结束后,教师感言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力学笃行,这些研究实践对他们的蜕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三省吾身

参加实验区的抽签,接受“评好课”检查。“评好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反思学校的研究过程。活动以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不做旁观者、教练员,积极做探索者、研究者,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以点带面的抽查不能代表学校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我们对专家的意见仍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重新修订了管理方案,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效果等方面的学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教师在“一课多上多研”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多次反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破茧而出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完美蜕变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组组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陈虹汇报了课题方案及问卷设计情况。在汇报中,她首先阐明这项课题是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为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这一观点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与会专家的肯定。因此,此项调研的目的明确为:摸清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样本地区的开展情况,从而为科学决策、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指导,促进这项事业阶段性的总结和下一阶段的科学部署和健康发展。

在会议讨论阶段,专家们汇报了各子课题问卷的编撰提纲和编制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困惑,并就问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叶一舵认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和制度化建设,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存状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卢家楣认为,需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精神状态,如满意感、效能感和幸福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永祥副院长指出,区县应作为调点,如区域组织者不重视、不推动或不落实保证措施,学校也很难开展起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增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特色很难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出来,建议用访谈来补充;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曲连坤处长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沈之菲老师认为,问卷不能反映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这次调查要把最突出的问题找出来,要为最终成为可操作性强的文件提供基础,这个文件可以是个“指导意见”;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思刚认为,调研工作不但要服务于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服务于基层,所以心理老师的需求也应该成为这次调查的重点。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庞红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皓在汇报本省工作的开展特色及状况的同时,还针对调查工具的设计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教育部基教司领导充分肯定了专家们为这项调研所做的工作和奉献的智慧。副司长申继亮从专家的视角做了总结发言。他谈到这项调查非常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也非常重视,短时间内工作成效显著。申副司长总结时强调指出,在设计问卷问题时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这项工作谁在做?这项工作面对谁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到底在教学生什么内容?方式到底有哪些?这项工作有没有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是什么?这项调查的对象牵涉到教师、校长、学生、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每个对象的侧重点应该是什么?申副司长的发问和总结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鸣和思考。相信在申副司长等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下,问卷修改工作及调查工作将沿着更加科学、有效的轨道顺利进行。

这次研讨会议顺利完成了预期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者一致认为,教育部基教司领导、各省市专家及教研员齐聚一堂,共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大计,非常难得,也非常有成效。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5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对象,在山西省某农科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总计200份,收回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回收率达到87%.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该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包括10个因素(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共90个题目。被试结合自身实际,将每个题目进行对照,选择符合程度从1到5不等的选项。该量表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已经建立常模[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步骤

第一,选取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第二,整理调查问卷,剔除数据有缺漏的无效问卷,并将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库。第三,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频数分析结果

1.总分及总均分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总分的平均值为147.75,标准差为44.96,总均分的均值为1.64,标准差为0.50。按照总均分的分布情况来看,73.6%的青年教师处于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有26.4%的青年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1.8%出现轻到中度的心理问题,4.6%则出现中到重度的心理问题.2.各因子分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布的总体趋势和总均分的分布趋势一致,但其分散程度上又存在不同(见图1)。从结果看,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种因子的分布相对分散,出现问题的人员比例均超过30%,其中表现出轻度以上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为32%,表现出轻度以上强迫症状的则达到48.9%。其他有问题的因子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为抑郁28%,躯体化24.7%,敌对24%,焦虑21.7%,偏执17.7%,精神病性14.3%和恐怖13.2%。在这九个因子中,被检测出存在中度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前三个因子是强迫10.9%,抑郁6.9%和焦虑5.7%。

(二)差异分析结果

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专业差异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样本在婚姻状况中的“其他(离异或丧偶)”类别人数仅为1,无法代表该类别的总体情况,因此研究仅就已婚和未婚两种类别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岗位差异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敌对、总均分和总分这六个项目上随着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强迫和敌对两个项目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躯体化、偏执、总均分和总分则是在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教师岗和管理岗的青年教师在以上六个项目均有明显的差异,且管理岗位教师的得分明显偏高,而教辅岗和教师、管理岗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则没有明显的差别.

3.职称状况差异

不同职称的青年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0.05的水平),但在其他项目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差异分数为:抑郁因子的F值为3.289,P值为0.040,敌对因子的F值为3.229,P值为0.042。中级职称的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上得分明显比副高级的得分多,而初级和副高级仅在抑郁这个因子上存在明显差别,且初级大于副高级的得分。

(三)常模比较结果

研究将各维度因子分与1986年的全国常模和2006年的大样本分别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调查样本与1986年常模之间没有出现差别,但却与2006年的大样本出现了显著差异,而其他的因子及总分在两次比较时均出现了显著的差别,且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01。

三、结果的讨论

(一)频数分析结果的讨论

1.总分及总均分的结果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农科高校的青年教师群体中大多数人(73.6%)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26.4%的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行疏导和调整。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才安(2012)对湖南省多所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结果(超过1/3的青年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基本一致。这说明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一样不容乐观。根据了解,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日常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科研和职称晋升的压力。82.65%的高校教师平均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持续到晚上12点,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往往会感觉疲累,日积月累就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各因子分的结果讨论

当前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而中到重度心理问题的表症则更多的是强迫、抑郁和焦虑。这与张才安的研究结果(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三个方面)基本一致[4]29,但又略有差异。研究发现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在强迫问题上有突出表现,例如,超过50%的人表现出“忘性大”、“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而将近40%的人都会“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或者“做事必须反复检查”。这种突出表现说明在农科高校中将近1/2的青年教师可能具有过于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等不良个性,也可能正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感受到长期的思想紧张和身心疲劳。众所周知,农科高校的学科覆盖门类较少、各学科之间的实力发展并不均衡,其享有的关注和资源也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科之间甚至学科内部都会存在激烈的竞争。青年教师们往往为追求卓越的表现而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出现强迫症状以及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其他心理问题。

(二)差异分析结果的讨论

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专业差异结果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与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3]307,[4]31,[11]212,在年龄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也与张虎祥(2008)的结果不同。以往的研究者在这些变量上都调查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本次调查却并未有所表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选取样本的数量较少、分布比例不均。在本次调查中,女性被试远远多于男性被试,年龄31~35岁的人数大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总和,已婚人士也远远多于未婚者。这一分布情况虽然能直接反应被调查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人员构成,但同时也可能对数据结果产生影响。另外,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存在专业与学历方面的差异。这有可能是因为学历、专业等因素对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综合性的影响。在调查样本中,44.4%的博士学历教师集中在农科类专业(如农学、动物科学专业等)中,剩余的分散在其他专业里。虽然高学历者承担着较重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他们同样享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如丰厚的财力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优秀的人力资源),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下,高学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低学历者便没有了差别。

2.工作岗位差异结果讨论

在高校中,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有截然不同的工作职责,农科高校亦然。调查涉及的管理人员以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为主。这个岗位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与学生相关的事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除此之外,其他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处理日常的琐碎事务,甚至还要应对某些突发事件。相比较而言,专任教师的工作就比较自由和分散,而且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这种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上的差别导致管理岗位的青年教师在部分因子上得分明显偏高,表现出身体各部分的不适、做事反复检查与确认、经常烦恼、想摔东西,甚至责怪他人制造麻烦等症状。对此,农科高校应当积极关注管理人员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他们排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职称状况差异结果讨论

在农科高校中,副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在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方面优于初、中级职称教师,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截止到2012年,在全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副高级别的占据14.75%,中级的占52.79%,初级的为23.15%。按照这个人员比例,能够在40岁以内取得副高级别的职称(职务)的教师已经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心理压力较小。这一类人不会过多感受到“孤独”、“苦闷”、“担忧”和“前途没有希望”,更加不会“容易烦恼和激动”、“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甚至产生“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相比较而言,初、中级职别的青年教师则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在这些心理问题上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因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适当多关注初、中级职别的教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解。

(三)常模比较结果的讨论

SCL-90量表于1984年引入中国、1986年建立国内的首个正常人常模。此后近30年的心理健康研究中,部分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些合并常模或者新的全国常模,这些常模或者来自往年的文献资料,或者来自某个特殊地域、特殊群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却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很少被后续的研究所采纳。到2006年,有研究者从全国21个省市抽取1890人的大样本进行调查并得到了相关数据,发现当时的样本与20年前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强迫、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以及总分等方面显著增高,焦虑、人际敏感却显著降低。这说明全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本次研究发现,无论与哪个年代的常模相比,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普遍增高,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下降。这个结果又一次验证农科高校内部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评估、项目申报、成果发表、职称晋升等工作压力和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生活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正变得身心俱疲。社会各界以及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切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设置或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疏导、排解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调整其心理健康状态,使其恢复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来。另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研究者们也应当尽快编制一份关于高校教师的标准化常模,以更加客观的数字作为农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科学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多数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少数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第二,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及婚姻状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管理岗位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偏执和敌对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专任教师;中级职别教师在抑郁、敌对两个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副高级职别,初级职别教师在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副高级。第三,农科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表征明显: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分及总分均比1986年全国常模有显著增加;全部因子分及总分比2006年大样本显著增高。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6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师资与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砝码。根据实验二小的师资情况和课程资源情况,需要率先解决两大难题:一是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薄弱,现有资源无力支撑课程发展需要。针对这两个难题,实验二小提出的第一个目标是:将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对接,让教师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我们迈出了跟随、改进和超越的三步曲。

1.建素材库,博采众家之长

实验二小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心育加油站》栏目,发动各年级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以钟志农教授的专著《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为依托,将其中的111个活动素材,逐字输入,并做出分类目录,在《素材超市》里,这是第一批入驻素材库的资源。在看似机械整理的过程中,教师们获得了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丰富素材库的内容,实验二小又在全体教师中发出倡议:举全校教师之力,共同为《素材超市》储备材料,搜集的素材内容和题材不限,只要与心理辅导活动有关即可。短短几天时间,教师们就上传了300多个素材,包括“游戏类”“动画类”“案例类”“情景剧类”等10个类别。现在我们的《素材超市》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师们只要轻轻点击“树状”导航目录,就可以在《素材超市》中选取所需的素材,轻松又快捷。

2.自主开发,资源储备上档升级

2009年起,荣成教研中心开发了“课程资源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施依据,教师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但实验二小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引导负责心理教学的教师跳出“课程资源包”,充分运用《素材超市》对“课程资源包”进行二次修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和自主设计。每学期,实验二小还要开展一次自主设计教案的征集活动,评选出的优秀课例被送往《素材超市》,进一步充实素材的资源储备。

二、促进资源与学科整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对接

实验二小树立“大课程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双向促进”,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又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陶冶功能和浸染功能,为学科教学进行辅垫,使学生真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1.学科覆盖,走向课堂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仅服务于心理健康教师,还为学科教学提供巨大能量。实验二小将《素材超市》向其他学科教师开放,并将课前热身纳入课堂达标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集中注意力”“听记训练”“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小游戏,用于课前热身。如今,心理游戏已在实验二小实现学科教学的“全覆盖”,成为课堂中深受大家喜爱的“营养快线”。许多教师深深感受到:心理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效果。张文静老师参加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手的评选时,和另外两位老师抽到了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型。但张老师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素材超市》里的“穿越雷区”活动,使教学设计充满实践的智慧,整节课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2.搭建平台,互动提升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方法与技巧融入学科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对接的重要途径。实验二小利用全校集体教研时间,专门组织所有学科的教师学习查找、使用《素材超市》中的小游戏、小故事等。同时,为了便于教师及时交流教学中的体会与感悟,实验二小又在《心育加油站》增设了《理论导航》《研讨沙龙》《精彩点击》《心理茶坊》等专栏,《理论导航》《精彩点击》为教师提供学习的理论支撑;《心理茶坊》给教师提供了“心灵鸡汤”,滋养教师心灵成长;《研讨沙龙》引导教师交流互动,助人自助。截至目前,实验二小的《研讨沙龙》共发起了10余次大规模的研讨活动,教师共跟贴560余篇。多渠道、无阻碍的互动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绿色通道。

三、推动资源共享利用,实现城乡联动发展

实验二小充分发挥城乡联谊中心校的龙头作用,打破学校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将素材向结对的学区学校开放、延伸,发挥团体力量丰富素材,充实《素材超市》,同时以素材为媒介,架起合作桥梁,促进城乡学校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1.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为了促进城乡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荣成市教研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实验二小与四所乡镇小学结为联谊学校。在依托《素材超市》网络平台助力本校教师成长的同时,实验二小毫无保留地将《心育加油站》和《素材超市》对外开放,为联谊校设置用户名和密码,为他们进行关于建设博客与使用网站的培训,实现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龙须岛镇成山完小的王老师在“学会动脑”心理健康活动中,从《素材超市》中选取了动画片《笨狼进城》的片段作为活动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引起学生对“学会动脑”的思考与讨论。

2.搭建桥梁,攻克难题

遇到难题没有专业团队共同探讨解决,这是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实验二小充分利用联谊校的教师资源,选拔5名精通业务的心理骨干教师,组成“心育帮帮团”。以“心育帮帮团”为桥梁,以素材开发与使用为重点,组建“研究共同体”,大家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达到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验二小举行了“心育帮帮团”的启动仪式,制定了“团规”,签定了“入团协议”,建立了“团员档案”,将“心育帮帮团”成员作为联谊校打造心育名师的“第一梯队”,邀请“心育帮帮团”成员参与《心育加油站》的研讨活动;创建专业指导QQ群,随时交流素材使用情况、教学的困惑与感悟;组织“心育帮帮团”成员开展“巡回指导”活动,通过“送课进校”“听课助教”等活动,引领负责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师合理使用素材备课,这种来自共同实践情境中的同伴指导,更能营造亲和的氛围,使教师易于接受,乐于求助。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川省革命老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南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从调查中发现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多,专职少。135人中只有5人是专职,其他的全是兼职,专职率仅约为4%。2012年,教育部公布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1],对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2007年广东省编办与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要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并规定设立心理学科教师职称评聘系列。吉林省借鉴广东的做法,认为要保证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吉林省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和职称系列,真正建立起一支能够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部分,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强烈愿望。由于诸多原因,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通过查阅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而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专职的少,而且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系统和技能。

二、四川省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

专业化,一方面是某一专业的从业人员达到该专业标准的动态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指其成长为专业人员的静态发展结果[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素养的专业化,主要包括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职能发挥的客观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四川省革命老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发展较好的地区虽然同等重要,但在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四川省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对不同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拟定心理保健措施,掌握某些治疗方法和行为矫正技术[4];并能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

其外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尽可能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由于革命老区在经济上的制约,所以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近几年还不能普遍的实现。二是兼职教师学习专门、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发现问题并及早预防与治疗。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开展活动。四是学习评价与调节自身心理健康的手段,避免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五是较强的科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地域性,它既有共性,更有个别性、特殊性。教师应研究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和问题,制定出能适应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探索符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以研促教[5]。

三、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高校相应的对口援助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高校成立对口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委任校级领导任组长,由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宣传部、国资处、招就处、后勤、团委、相关系科教学系负责人为成员。小组下设心理援助办公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心理援助日常工作。

2.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专项经费

学院领导讨论通过对口援助南江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将开展对口援助工作所需的资金纳入财务预算,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对口援助工作。

3.积极深入调研,双方认真协商,拟定详细方案

组长率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亲赴南江,与南江县教育局领导深入交换意见,召开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对口援助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师资培训、朋辈心理援助、指导编写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派心理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并将援助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二)培养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革命老区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一旦培训成功,他们可以对学校其他教师甚至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这样可以节约资源,产生实效。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学院选派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及初等教育系的专家前往南江为广大教师授课。培训以讲座形式开展,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共开展了五次讲座,主题分别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析与干预策略”等。南江县教育局安排各中小学1至2名老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参训老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2.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培训指导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性、教育性,所以教育应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因此,在培训中教师们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特别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开展。

3.举行示范公开课

学院选派2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南江开展了3次心理健康示范课。他们分别以“融入集体”、“我能、我自信”、“学会承受挫折”为主题进行了示范课,200余名师生观摩了示范课。示范课为教师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送出去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专业程度如果要提高,送出去培训是另一种形式。而且培训的期限将延长(在美国培训的期限将由一年延到两年),培训方法更多地采用模拟的方式,以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6]。

(三)自主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这是一种专业化的体现。

1.利用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网络的发展,增加了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获取知识的渠道。

(1)对口学校组建心理援助专家团,建立网络心理交流平台

心理援助专家团由对口援助学校分管领导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主要是利用QQ群,建立了“1+1心灵花园”网络心理交流平台,两校百余名教师加入了QQ群,实现了资源共享,案例探讨及督导。

(2)通过网络向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网―心育门户网站―首页,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http://njxljy.com/陶老师工作站、宁教授工作室,http://xljy.zje.net.cn/镇江市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牵牵心理热线等也已经在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能够扩展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最终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有效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购买资料

(1)杂志介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杂志栏目分为:学术空间、人物专访、一线快递国际传真、科研实践、师资培训讲座、专题讨论、教师成长、课程思考、个案分析、动态。

其中中小学教师特别应该关注的是一线快递、科研实践、专题讨论、课程思考。一线快递是对全国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等进行报道,或刊登某地区、学校、个人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等。科研实践是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的设计;刊载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专题讨论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多方争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方发表不同见解。课程思考是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总结;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内容新颖的活动设计方案。

(2)书籍介绍[7]

通过当当网可以找到83件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商品,在此特别给教师们推荐以下几本书。

由谢维兴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8月1日出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推荐理由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迄今走过20年左右的历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中较突出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有很多路径,培训与自我进修无疑是基于目前现实状况所能选择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式。但作为培训与自我进修最基本的“载体”――教材、资料、参考书等,能够适合一线教师使用的并不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组织了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实践者,编著了该书。

由林甲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8月1日出版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推荐理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对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理念及操作方式给予了全面阐释。

由徐岳敏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6月1出版的《学生心理扩展训练教师实用手册》。推荐理由:本书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执笔,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

由李权超、谢玉茹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实用团体心理游戏与心理辅导》。推荐理由:本书精选了62个切合团体实际、能够广泛推广的团体心理游戏和心理辅导项目。每个心理游戏均在现场进行过试用,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了完善。

3.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学习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艺术中的艺术,通过培训学习,虽然可以学到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心理问题的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在不断更新。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继续借助学习资源平台,向同行学习,向专家请教,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水准。

(四)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比较严格的专业标准、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专门的认定制度和聘任制度,不是任意科目教师都可以担任的,更不是一些素质较低的教师的最后归属。

革命老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样才能使革命老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实际的效果。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8

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北京市广大干部教师针对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针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针对消极腐朽现象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分析青少年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的特点、条件和环境,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和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中,并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实验任务之后,我市启动了三年实验规划,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培训队伍、总结经验,为实现教育科学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明确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既要克服其他各育取代心育的倾向,又要克服心育顶替其他诸育的倾向。

二、深入调查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据可依

为了了解北京市十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提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改进办法,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依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3000多所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一是调查了中小学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了解了学校实际工作的状况。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樊富珉、杨蕾、边保旗等专家的调研分析:年级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年级低的学生,说明学生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75.3%的学校开展了工作,72.3%的兼职教育工作者不计酬金,努力工作。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了误解时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情况,全面完善自己,近半数的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本以德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为骨干,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同参与,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员还需有计划地接受培训……

调研报告就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客观论证。它既是市教委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骨干队伍的生动教材,更是深化实验工作的参考方案。市教委将把宣传调研报告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力,把转化调研成果作为改进工作的载体,使科研、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9

Methods and Ways of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ANG Lijun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Shanxi 0450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content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the key to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it is strengthened, the main task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ently, our various polytechnic schools f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sues very seriously. On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sues related to the ways and means of scholar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ducted a lot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 method and summarized method, science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polytechnic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目前我国的很多理工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关于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也很多。我国理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经验和条件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类的专业仍不完善,导致理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太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进行探究,希望对我国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智力培养,忽略了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在长期教育中日积月累产生的。如何有效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理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堂教育是对理工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制定教学课程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其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个人生活和团体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统一的辅导和预防,这是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系统地讲解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与影响,为学生讲述有效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消除心理困扰问题的集中传授。并在课堂上,采用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和辅导。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来进行学习生活。

2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大力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心理学界中更多的方法和最新的消息,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自我保护、自我教育的意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应该利用其灵活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大学阶段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专题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如在学生刚入学的阶段,应该组织关于适应性和人际交往方向的讲座;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有关择业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是对学校中的男、女生分别进行关于性的心理教育等。通过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和专题心理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理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的依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课余文化活动。理工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其他类别的学校相比,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较为匮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完善知识结构,领悟人文思想,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思想境界。通过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利用校园传播媒体,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理工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广播、院(校)刊、校园网络和橱窗等各种传播途径,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方法、技巧、常识和相关的案例及案例的处理详细过程等,营造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氛围。

5 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理工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集中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当然,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者应该以匿名者的方式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以健康向上的心态,较为清晰的舆论观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合理的思考方式;也可以寻找、设定精神领袖,即在网上信任度较高、有一定号召力的同学,设定主题进行讨论,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学生辅导员可以加入学校论坛、班级QQ群、微信群,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和心理咨询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健康向上、意义积极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站,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学的知识和信息。

6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理工院校务必要重视这项工作,聘请那些经过专业集中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团队组成一个心理咨询的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要以监管、调控和维护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目标,以为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宗旨,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途径向全校的老师、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每一学年或者定期的对新生和老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并且建立心理健康的档案,同时要定期的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定期的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及时地提出完善、改进理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要为那些适应性不良的学生个人或者团体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

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在理工院校的教育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使命。社会进步需要文化,企业发展需要文化,作为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理工院校更要显示出一种先进的、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的理工院校必须要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特色鲜明的理工院校必须要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加强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风采、满足自我精神、释放内心激情、张扬自我个性的机会,可以缓解理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此同时,理工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对社会有帮助、能够提高学生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实践的机会。社会实践是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磨练自己,良好认清个人与社会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锻炼,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坚强毅力、顽强意志、互助精神、竞争意识;能够培养理工院校学生关注国家未来发展、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8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职业性较强的工作。一方面,理工院校要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专家来不断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师资队伍进行选拔、培训和进修来不断地完善、提高其业务水平。

9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进行的首要任务是在于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依据我国的当前具体国情和理工院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创建出一个实践操作性强、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加强理工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积极展开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二是重视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本土的研究,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是进行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调查,以便于提高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四是引入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此来丰富、探索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

10 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理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要求也很高。如果要创新工作方法,就必须要大力建设三个系统,即:学生自助系统、专家指导系统、课程教育系统,这三个系统的结合组成了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三维模型(见图1)。

图1 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三维模型

(1)学生自助系统。学生自助系统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理工院校学生在课程教育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大学生心理社团组织进行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如自助心理咨询,心理沙龙等,也可以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科研等个性化教育活动,还可以举办橱窗、报纸、广播等由学生自己进行组稿、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把在心理课程教育系统上学习到的训练和教育知识转化为各种实践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专家指导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系统是指心理专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学术研究、团体咨询、个人咨询、报告、讲座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信函咨询等。在专家指导系统中,专家是主体,在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专家指导系统是核心部分,负责对学生自助系统和课程教育系统进行指导和监控。

(3)课程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立要依据理工院校学生的特征,与理工科教育的模式相结合,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勇于探索,且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分别开展有规定达标成绩的,以普及化教育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化课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是理科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也是有效的方法与途径。理工院校应该积极地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理工院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佟瑛,芦海英.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教育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6.

[2] 夏纪林.理工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3] 邱勇强.试析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传承,2009.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10

2016年学会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化“提高教育质量”、“立德树人”为重点,在上级学会领导下,秉承“学术立会,服务为本”的办会宗旨,坚持“务实、高效、规范、服务”的作风,为教育大局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2016工作计划如下:

一、专题学术研究

1.启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研究,加强专项课题申报、立项、结题及成果推广等过程管理;

2.召开第八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3.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合召开第12届亚洲幼儿体育科学大会;

4.举办第四届休闲体育北京论坛。

二、承办委托项目

5.组织修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调研;

6.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7.组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论文申报、评审,召开论文报告会;

8.组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案评选活动。

三、研讨培训活动

9.召开体育教研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研讨会;

10.举办教育部命名“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校长论坛;

11.召开中小学特级体育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研讨会;

12.举办中小学学校卫生保健所所长培训班;

13.召开十城市“大数据下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研讨会”;

14.举办十四城市中小学室内体育课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18.召开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研讨会;

19.举办高等院校硕士生导师培训班;

20.召开《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

21.召开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

22.召开休闲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规范研讨会;

23.召开霍英东体育思想研讨会;

24.举办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研修班;

25.举办普通高校体育部主任业务管理规范培训班;

26.举办民族民间优质体育课教学评选观摩展示活动;

27.召开游泳特色课程开展及器材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研讨会;

28.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装备展示研讨会;

29.举办学校体育场馆设计、开发及运营培训班。

四、推进合作项目

30.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合作,组织武术课教学标准研讨;

31.与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等联合办中小学健康教育知识网络竞赛;

32.组织编写“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教师读本;

33.开展“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地区联赛和全国总决赛;

35.与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大课堂;

36.组织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校园健身跑步活动。

五、加强内部建设

37.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提高对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11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以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我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其列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开设的目的是保证该课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控制自我,积极调节个人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与其它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在性格、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本文根据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就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需要的教学方法,加强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性

该课程的独特性决定其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及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实践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说教”课,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课。目前的心理健康课教学形式单一,授课过程灵活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二)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

杨子萱在2013年的研究中指出: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适应能力欠佳造成心理不适;学习压力大造成心理焦虑;人际交往困难造成个体心灵闭锁。以及情感的困惑和危机;求职与就业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理工院校性别比例特殊性、现阶段男女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都说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三)教育者的责任

首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认识受教育群体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关系,认识并反思高校教育的责任,即应该给社会提供何种适用人才。其次,以批判思考的角度,审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最后,主动开展行动取向的实地研究,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群体在高校教育中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般理工科院校不开设心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导致理工类高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引进心理学相关专业教师,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为兼职教师,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迫在眉睫。另外,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要求相关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能够熟悉和掌握与心理学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医学及精神病学相关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掌握了解医学及精神病学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及时辨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把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依旧是课堂教学,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将心理实践与心理体验融入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在每一个专题适当安排心理活动、心理视频、心理测验、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必要时还要布置课外心理和行为作业等。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结合具体的心理活动和亲身体验,让学生领悟得更加深刻,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得实际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增强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案例讲授

案例讲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把具体的心理问题再次在学生面前呈现,进行现场演示分析和处理。案例讲授在具体操作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案例的现场剖析,让学生看清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二是把具体案例交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的学生会通过分析与讨论,把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中去。最后,教师再作以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收获。教师可以挑选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典型个案,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教育。这样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体现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特色。心理健康的活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以身临其境方式感受活动的意义,不仅让学生在自我的剖析与认识方面,而且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种,然而,不管哪种教学方式,都会特别强调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它强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以触及学生心灵的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根据目前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采取多重互动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活动,将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动引入课堂,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获得启发和领悟,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充分应用和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视听效果。课程的有关资料可上传到网络,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互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随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126-127.

[2]钟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07(1):103-106.

[3]钟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3:270-271.

[4]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2):93-94.

[5]杨波.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新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6-7.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篇12

一、构建管理体系是做好家校工作的前提

家校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家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助于家校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开展,有助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合力。构建三个体系:

一是建立理论研究体系。围绕“拓宽家长学校渠道,提升家长学校的实效性”这一主题,全区各校针对本校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了研究内容。如:“特色学习型家庭个案追踪”、“问题学生家庭个案研究”、“家校互动,促进评价改革”、“创建学习型家庭”、“创建图书型家庭”、“创建科普型家庭”等。各校都有自己的研究组,每周都有研讨日,每月都上观摩课,每学期都召开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研究之风遍洒西市区每个校园。

二是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在区关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区理论研究中心和讲师团,负责对各校的业务指导和区域性专题讲座、辅导培训;各校负责对家长的具体教学任务。在家长学校中,严格坚持集备、常规课、专题课、互动活动、家校联系、评比表彰等制度。明确教学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切实规范家长学校的办学行为。

三是完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按照省市指导组的统一要求,各家长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数据登记和分析制度,通过资料积累、科学考核、对比研究、信息反馈等手段,形成一套检查监督、进度跟踪、成果评定系统,使家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二、优化家校队伍是做好家校工作的保障

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以往的指导往往居高临下,对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够重视。在指导上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等。由于家校工作指导不够专业,方法不够灵活,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家校队伍,依据家庭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家长在教育上的需求,进行有效指导。是做好家教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重点强化了三支队伍的建设,即校内教师队伍、校外“五老”队伍及优秀家长队伍。挑选骨干教师作为家教兼职教师。聘请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组建起讲师团,全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对这样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采取专家培训、研讨推进、互动交流的方法进行有效培训。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专家培训。为全面提升家校的质量,树立家校工作的新理念,多次组织教师收听家教专题报告,参与互动,专家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新颖的观念、独到的见解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家教知识,掌握家教方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是研讨推进。除了理论学习外,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和提高教师。组织开展家校互动教研活动、家教优质课竞赛、家教教材创编等活动。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家教课一改往日的那种老师讲、家长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探索出“平等探讨、互动交流”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受到家长广泛欢迎,涌现出一批热衷于家庭教育的优秀教师,关心家校工作的优秀家长,家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是互动交流。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给家长、教师们一个更便捷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我们精心制作了家庭教育网页。设置了“家庭教育案例”、“家校广角镜”、“心理健康直通车”等栏目,开展各种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相沟通,探讨家教问题,不断优化家校队伍。为了激励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辅导各校设计了“听课信息反馈表”等提前发给家长,请家长做出评价,交流体会并写出希望和建议。同时对优秀的家长学校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推出了一批家长心目中的名师,提升了家长学校的授课质量。

三、开展家校活动是做好家校工作的关键

家长在教子成人、成材的过程中,手段和方法比较滞后,注重永无止尽的感情和物质投入,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对孩的家庭教育失去应用的教育功效,家长的教育能力急需提升。因此,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活动为载体,齐心营造健康、和谐、育智的育人环境是创优家校的活动的重要途径。主要三个途径:

一是针对问题有效研讨,形成共识。针对一个学年的家教热点难点进行研讨活动。教师集中到一起就家委会成员反映的问题和校本课程融合起来。通过备课、研讨,分析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表现现状,查清原因,共同策划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参加研讨活动,充分发表见解,谈教育之女的经历,互相交流沟通,气氛热烈,效果颇佳。

二是依据特点分层教学,注重实效。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例如: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召开新生家长会,介绍学校情况及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家长了解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针对六年级毕业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轻压力,圆满毕业。

三是精心策划家长会,树立典型。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家校培训的良好契机,是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更是学校办学向社会敞开的窗口。我校注重对家长会的精心设计。每次家长会大屏幕打上欢迎标语,写路标,像接待贵宾一样接待家长,隆重的氛围,热情、周到的接待给家长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了不使每一位家长缺课,发放邀请函,建立签到薄,督促家长参与活动。依据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对家教的认识程度不同,通过典型引领,让部分优秀的家长代表交流家庭教育的好做法,他家讨论,专家点评。受到启迪,提升家教质量。通过教育大会、专业课,咨询会、研讨会、交流会等生动有趣的家校活动,更好地推动了家长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