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的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9 09:29:59

化学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1

【关键词】脑梗塞;治疗;方法

1 脑梗塞的成因及临床表现

根据医院接诊资料统计,从09年01月到 10年05月共接诊脑梗塞病例101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9例 ,年龄最小47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8.56岁,均经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确诊。通过对以上各病例的分析,得出脑梗塞的成因及临床表现。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为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阻断脑血流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诱发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超重,多数病人还有家族史。

脑梗塞发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失语、偏盲,又或者表现为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脑梗塞按发病的不同时期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2 脑梗塞治疗

2.1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治疗脑梗塞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酌情选用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塞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小于6小时的时间内有适应症者可进行溶栓治疗。

2.2 急性期的治疗:脑梗塞急性发作期以挽救生命为目的,应住院治疗半个月至一个月。急性期主要以西药进行治疗,因为西药具有治疗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西药包括: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治疗,应用此类药如果能溶解血栓是最理想的,但前提是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因为只在这个时间段比较有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目前用此类药的较多,但病人若有心脏病应慎用;另外还有抗凝治疗等方法。脑梗塞急性发作期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快速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因此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因昏迷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继发脑水肿,采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手术治疗脑梗塞,其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故除几种特殊脑梗塞症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疝征象者宜进行开颅减压治疗)外,多不采用手术治疗。

2.3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

(1)药物治疗:采用药物治疗脑梗塞症状、防止脑梗塞复发,应该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针对病因持续治疗,防止形成动脉硬化血栓,并能持久作用且针对多方面的病因同时有效;二是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没有抗药性和药物依赖性,安全起效;三是口服用药剂型剂量科学,药力吸收容易,并且不会对身体造成大剂量的负担。

西药治疗:拜阿司匹林(脑梗塞治疗及预防基础用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塞的作用。在治疗中与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中药相结合,疗效会更加显著。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因此,阿司匹林被列为脑梗塞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中药治疗:虽然脑梗塞脑梗塞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可以用西药治疗,但多数西药易对患者肝肾造成损伤,副作用大,而且抗药性大,连被列为基本用药的阿司匹林也有47%的患者会产生用药抵抗,所以脑梗塞患者不宜长期服用。对于脑梗塞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来讲,坚持可靠的长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脑梗塞复发率。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服用红花或血塞通等药物,可以对脑梗塞诱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的治疗,进而防止血栓的再次形成。

(2)饮食治疗:多数脑梗塞病人血脂较高,血液过于黏稠会引起血液淤滞。药物降脂还容易出现“反跳现象”,所以在治疗时要结合饮食降脂。平时要多吃清淡的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最好坚持早晨起床的时候补水,以防止血液淤滞。脑梗塞患者在进行饮食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原则:食物多样化,主要为谷类;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和缺镁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应多吃富含钙和镁的食物;如粗粮、坚果、海藻、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瘦肉和禽蛋,少吃肥肉和荤菜;还要注意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保持适当的体重;保持饮食清淡少盐、少糖,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3)运动治疗:坚持做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降低血脂,防止血液淤滞,还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肥胖、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在活动时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不应做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柔软体操等有氧运动。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上述各例脑梗塞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针对脑梗塞发病的不同时期制定治疗方法。结合了药物以及饮食、运动治疗,确保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准确的医治,并提高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2

法治教育是做好消防工作的一项长期性任务,进行消防法治教育,规范消防执法是保障,推进消防法治宣传是核心。如何根据微时代的性质,借鉴微时代的特征,构建消防法治教育新模式,推动消防法治建设,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一)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含义

法治教育是政府部门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工作。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就是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消防法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将消防法治知识碎片化传播,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消防法治相关内容,学习消防法律知识,培养消防法律素养。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更新快,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人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这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内容方面,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信息丰富,易于浏览和存储,且更新及时,信息覆盖面广;在形式方面,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既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传递信息,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传递。在教育效果上,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地域、受众数量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消防法律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推进消防法治建设。

(二)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特点

牢牢把握微时代背景下消防法治教育的特点是有效进行消防法治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微时代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覆盖面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极大地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以往消防法治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1.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主体性人人都能在消防法治教育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是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显著特征。这种主体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微时代的消防法治教育灵活多变,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法治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微时代的有利条件条件,积极探索新方式新方法进行消防法治教育活动。二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微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发达,信息量巨大,给消防法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提供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接收消防法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消防法治观念。在传统的消防法治教育中,消防法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联系较少,消防法治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微时代条件下,现实社会中的时间、空间、身份、年龄等限制被弱化,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接收和传播信息,每个人都既可以是消防法治教育的教育者,也可以是法治教育的被教育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流能够大大降低受教育者的排斥和戒备,使消防法治教育更易于为人们多接受,更加深入人心。2.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的立体性传统消防法治教育主要负责部门当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为消防法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其自身担负的任务复杂多样,在进行消防法治教育时往往受警力不足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有限的消防法治宣传工作,容易造成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代感。微时代克服了传统消防法治教育信息匮乏、内容滞后的弊端,在人人参与,全民法治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消防法治信息的快速更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微时代的消防法治教育使得消防法治教育信息从以往的静止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教育模式从平面性转向立体性,教育效果显著增强。3.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消防法治教育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受教育者只有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才能获得消防法治的相关信息,至于消防法治宣传到不了的地方,则是消防法治教育的盲区。在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受时间、空间的这种限制已经被弱化,只要网络信号能到达的地方,消防法治信息就能到达。微时代的消防法治教育,既可以采用视频、音频的教育形式,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消防法治信息的传播,还可以通过发帖交流,贴吧互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消防法治教育活动中来。

二、传统消防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现消防法治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推广,宣传工作必不可少。长期以来,消防法治教育工作被认为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要负责的事情,社会各部门对消防法治教育的工作力度明显不够,以至于消防法治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人们的消防法治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展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消防法治工作越来越重视,全社会对消防法治工作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要真正实现消防法治的社会化,推动消防法治建设,消防法治教育工作还有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一)消防法治教育工作的“间歇性”

虽然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有进行消防宣传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践中,消防法治教育工作主要还是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承担,许多部门并没有对消防法治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地区则只是在“119”消防宣传日前后走一下过场,发一下传单,并没有长期持续对消防工作进行有效的宣传。

(二)消防法治教育工作的“片面性”

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现有体制的不完善等的制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消防法治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局限在城区,而对农村的消防法治宣传则重视不够。有的地方即使注意到农村消防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匮乏,也是有心无力。消防法治教育要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做好农村消防法治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消防法治教育工作的“单向性”

虽然近些年来消防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有所改进和完善,但仍然不能有效地引起全社会的共鸣,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法治教育工作的民众参与度不够,人们通常认为消防法治工作仅仅是消防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事情,只与国家有关而与个人无关。消防法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只停留在输出方面,对社会效果如何,对民众是否造成影响,是否达到了法治教育目的等反馈结果关注不够。

三、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创新

在微时代进行消防法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消防法治教育工作和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不间断、滚动式的消防法治教育新模式,让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加入到消防法治教育工作中来,推动消防法治的社会化进程。

(一)建立完善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系统是进行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进行微时代的消防法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达建立和完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系统,为消防法治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消防法治教育的受教者获得形象直观的声画材料,能形象地展示案例,灵活、动态地传播消防法律知识,为消防法治教育提供最大的便利。建立和完善消防法治教育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消防法治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规范网络消防法治教育秩序,使消防法治教育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真正做到互联、开放和共享,保证网络的使用者们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消防法治知识。

(二)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消防法治教育形式

人民群众是消防法治教育的真正中心,进行消防法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在群众中开展消防工作,提升全民的消防意识,预防和减少人为造成的灾害事故。在微时代,消防法治教育工作应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采取更为灵活的教育形式。政府部门应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消防法治教育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参与到消防法治教育工作中来,鼓励群众创作各种与消防法治有关的微小说、微视频等,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问互答、辨析商讨,实现交流的互动与平等,形成网络上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消防法治教育模式。微时代为消防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型的网络教育,能大大提高消防法治教育的效率。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群众受到的是立体的多重信息的刺激,能够使枯燥的消防法治教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更易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三)建立网络执法模式

规范消防执法工作是进行消防法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消防执法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执法者知法、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教育行政相对人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消防法治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建立网络执法模式就是进一步加强消防电子政务建设,调动执法相对人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消防执法活动的完成。在对相对人进行监督检查做出处理决定后,由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本单位被查处的问题及整改完成后的情况在网上填写并上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网上审查后派出相关人员核实。这种类似于自查自纠的做法,把本来只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的大范围的监督执法工作细化成小范围的相对人自己的工作,既能提高消防执法工作的效率,又能增强相对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法治意识,避免其罚而不知,知而不改。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消防法治宣传

推进消防法治宣传工作是进行消防法治教育的核心。微时代为消防法治宣传工作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将使人人都成为消防法治宣传工作的主动传播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就真正实现了全民消防,全民法治。创新消防法治教育宣传,就是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广大人民群众为立足点,创新观念,转变方法,进行全国性的宣传。一是政府部门在消防法治宣传工作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逐级设立消防法治宣传办公室,把消防法治宣传工作的阵地建立在最接近人民的地方,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分区域分片进行消防法治宣传,形成点线面三者的结合。二是依托网络技术,联合网络运营商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定期给手机用户推送消防法治知识。三是模仿手机天气推送的模式,将消防法律知识碎片化每天推送给网络用户。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更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增强消防法治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方.公安消防部队社会舆情引导工作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3(09).

[3]郭浩.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消防宣传工作[J].普洱学院学报,2013(04).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3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在科学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传统防治技术的同时,对重大和疑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且不断开发、利用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进入高发期,并扩散迅猛,形势异常严峻。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谈几点思考意见。

1.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因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

1.2机构队伍不健全

一些地方防治检疫机构仍未设立,一些地方原有的防治检疫机构被合并或撤销,致使防治工作很难开展。

1.3基础设施落后

应急防治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基本处于空白。全国90%的防治器械为人工背负式设备,大部分地、县没有配备专门的检疫执法和防治作业交通工具,65%的县没有配置必备的检疫检验器具;飞机防治等现代化防治技术手段应用比例不高。防治能力相当薄弱。

1.4科技支撑不足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保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科研成果推广率仅为30%-35%。一些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因缺乏防治技术支撑,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1.5防治经费缺口大

虽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不断增加,但缺口依然很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每年约需40多亿元,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十分之一。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开展日常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年均工作经费平均不足1万元,部级中心测报点的专项经费仅是实际需要的30%。

1.6体制机制不完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防治体制与之不相适应。区域间的联防联治联检机制、社会化防治机制、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常用方法

2.1综合治理

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以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其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用七星瓢虫和草蛉防治蚜虫等;二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侵染害虫,致使害虫死亡,如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林木病虫,如广泛使用的制剂有多抗霉素,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等。

2.3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鼠)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捕杀:如剪虫瘿、摘砸卵块、铗鼠等。(2)阻隔:如捆毒绳、上胶环、扎塑料布等阻隔害虫上、下树。(3)诱杀:包括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和颜杀等几种方法。潜所诱杀:就是利用某些害虫越冬或日间隐藏的习性,人为地制造适于害虫栖息的环境或场所,诱使害虫集聚后集中消灭。如苗圃管理过程中经常利用树叶和菜叶设置潜所诱引地老虎等幼虫,在树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麦杆诱引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蛾类幼虫,在害虫越冬或化蛹时集中杀灭。食物诱杀:将食物做成诱饵或毒饵,如在苗圃地中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等夜蛾类成虫,在林内用饵木诱引小蠹虫,在竹林内放置加药的尿液诱杀竹蝗等。灯光诱杀:用黑光灯、碘钨灯、篝火和高压灭虫电网等诱杀各类害虫的成虫。性信息素诱杀: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已经开发成功并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性诱剂有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白杨透翅蛾、美国白蛾、松毛虫和日本松干蚧等害虫的性引诱剂。颜杀:利用某些昆虫的视觉趋性制作不同颜色的胶板,粘附并杀灭害虫。很多鳞翅目昆虫都有趋向黄色的习性,故可以在林中设置黄色胶纸板诱捕刚羽化的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等。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害虫或病原菌。例如:用高频电波杀灭害虫、用热水浸种消灭某些种实象甲和病原菌、用火烧落叶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等。放射性元素处理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放射能直接杀死害虫或者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例如:利用同位素或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和紫外线灭菌等。

2.4化学防治

应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总称化学农药)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小等优点,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植物药害和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3.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1加快防治体系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3.2加快自御能力建设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加快防治机制建设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旗乡两级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油松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杨树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3.4加快防治工作现代化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S888.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桑树病虫害防治旨在消除桑树病原,实现桑农安全的桑蚕生产。当前,在生态防治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防治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桑蚕业发展。逐步形成的以生物治理、综合治理为主的防治模式,成为当前桑树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所以,在桑树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以综合治理、生物治理为核心,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落实防治服务,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虫害防治形态。

1 桑树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新方向

随着现代蚕业的不断发展,以人工捕捉、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防治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的蚕业生产需求。虽然传统化学防治的方法具有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养蚕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越来越注重综合治理、生态治理的方向发展。

1.1 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集中体现,旨在构建完整的桑园生态功能体系,形成“桑树―病虫―天敌”的作用系统,进而改善桑园的生态环境。所以,生态治理依托于各方因素,将虫害的抑制作用调节至最佳状态,不仅便于桑园虫害的有效防治、调节虫害的数量,而且确保了桑园的生态系统,协调好各方关系,实现桑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发挥自然因子,协调控制好虫害,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样的治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化学防治的依赖。当前,桑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并且形成“病虫天敌―生物防治”的自然控制机制,减少对传统化学药品的使用。

2 桑树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桑树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强调防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手段,实现对桑树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当前,桑树病虫害防治已朝着综合治理、生态治理的方向发展,新时期的桑树病虫害防治也要切合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具体而言,桑树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建立完善的桑树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将防治服务落实到位

为提高桑农的虫害防治水平,各级服务部门应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桑农的防治技术。同时,技术人员应深入到桑园,指导虫害防治工作。并且,建立完善的虫害防治服务网络,将桑树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桑农桑蚕生产的安全。

2.2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实现综合治理

在农业防治的过程中,桑园除草、束枝剪梢、清园、挖病株、刮虫卵等工作,要全面而有效的开展并落实。同时,在桑园的管理中,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贯穿于始末,切实将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重在预防”的防治要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大面积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因管理而造成的虫害风险。

2.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在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中,适当的使用农药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在农药的选择上,应选择药物残留量低、毒期短的农药。并且,药物使用期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因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抓住春夏冬三季,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当然,为避免因桑树使用农药而造成蚕体中毒,需要尽量避开养蚕期,做到“空蚕期”用药。

2.4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互协调,确保蚕桑的生产安全

科学有效的桑树病虫害防治不是单一防治方法的作用效果,而在于协调好各防治手电,充分发挥好各自的防治因子,进而实现最佳状态下的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互协调,就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综合控害方式。为了确保虫害杀死的同时,不会对虫害天敌造成影响,化学防治的农药选择至关重要。如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做到化学防治的同时,确保生物防治体系的稳定。与此同时,全面了解桑园虫害天敌的发生规律,以便于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开天敌的敏感期。只有这样,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好防治作用,确保蚕桑的安全生产。

2.5 针对病虫害的习性,运用物理机械防治

当前,基于物理机械防治的方法已普遍得到运用,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该防治方法主要依据虫害的习性,采用机械进行诱杀,进而达到虫害防治的效果。例如,利用黑光灯、食料等,对桑树虫害进行诱杀,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已有过去单一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综合治理、生物治理理念的形成并付诸于实践,让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当然,当前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过度依赖农药、防治方法单一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进一步强调综合治理、生物治理的不断运用,并落实到防治工作的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桑蚕的安全生产,降低因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冯永德.怎样抓好春季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四川蚕业,2013(01).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 S4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81-01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相结合控制东亚飞蝗的方法。

1 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结合降低蝗虫虫口密度

通过多年防蝗经验的总结,同代东亚飞蝗的发生往往是高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相伴;同时由于东亚飞蝗的群聚性,在大面积的发生区内,尤其是农田夹荒地、撂荒地只集中在散乱分布的点、片为害。不同代的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有时差异很大,例如本代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由于采取大力的防治措施,使本代残蝗数量少,下代蝗虫发生密度和面积就明显降低。这就要求对不同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东亚飞蝗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化学防治作为东亚飞蝗大发生时的主要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东亚飞蝗虫口密度和数量,而试验和实践表明生物防治只适用于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发生区。针对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结合以上两种防治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可采取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蝗虫虫口密度。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高、面积大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以期达到迅速灭杀东亚飞蝗、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面积较小时,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高,但局部片区发生密度低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不高,但局部发生密度较高时,采取化学防治定点清除,大面积生物防治控制虫口数量的方法。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保证有效控制东亚飞蝗虫口数量、减少农业损失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残留、污染等负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长期安全。

2 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结合保证无漏防降低防治成本

飞机防治东亚飞蝗具有:速度快、工效高、防效好、用药少、污染小等特点,但其受气象条件及环境影响较大,致使因飞行条件限制,某些蝗虫发生区无法进行飞机防治,预定飞防区内某些边角漏防,并且小面积发生区,大面积零散发生区不适宜采取飞机防治。而地面防治具有机动性强、组织简便、防治工作受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在多年的东亚飞蝗防治工作中,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的地区采取飞机防治,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加快防治速度,同时组织地面专业队对飞机防治难以达到的边角、漏防区域进行补防,保证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在东亚飞蝗发生分散、密度较低的区域,采用专业队和农民联合进行地面防治,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防止了资源浪费,同时也节约了防治费用。

3 生态控蝗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实现对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6

虽然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在不断开展,相关技术也得到一定推广,使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整体水平不够高、防治方法不科学、病虫害发生不规律等多方面问题,使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手段无法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实际情况出现脱节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1.2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在实践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民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也不够强,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受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技术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大大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给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巨大阻碍。

1.3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可知,推广手段不够先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当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不注重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问题。同时,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大大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预防对策

2.1注重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不断创新管理体系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注重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考核制度的合理构建,真正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进而真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充分展示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先进技术的功能,确保相关措施得到真正落实,最终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2.2注重病虫害防治的监测,加强服务体系创新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技术的推广、培训和应用等,并加大宣传力度和病虫害防治的检测,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最终让相关工作人员在不断学习先进防治技术的同时,快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广播、电视等,不断增强民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管理的过程中真正落实相关措施,以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可行性,真正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2.3注重经费的科学分配,不断提高防治效果

在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各种经费,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防治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是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各种问题的重要保障。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必须注重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的合理利用,不断推广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真正解决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2.4加大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注重防治监督

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病虫害检测、预测、检疫等多方面的工作,有效增强单位和技术人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等,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动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减少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同时,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绿化中各种植物自身的病虫害防御能力,真正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另外,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严禁过度使用和不合理配比等情况出现,深入推广现代高科技技术,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6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 我国林业病虫害现发生的原因

1.1 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大部分林区都采用药物的形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也能将很多有益生物杀死。随着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的抗药能力也逐渐提高,而药物的滥用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系统。我国林木营养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病虫害防治的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林区结构的单一性

木材生产目前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们盲目的侧重于研究如何让林木速生丰产,从而导致我国林区普遍出现单一的树木品种,进而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区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的单一性就使得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弱化。一旦出现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病虫害,就会给整片林区以及附近其他相同结构的林区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且与人工造林脱节,从而逐渐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1.3 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受到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且也没有深入贯彻并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得不到完善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使得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也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从而延长了病虫害从发现到治理的工作周期,使得林木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

2.1 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加强预防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林业生产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其预防工作。如果将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为确保林业生产的健康进行,管理人员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苗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检查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减少苗枯病以及外来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苗圃进行科学选择。

2.2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技术防治法不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也很显著,其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虫治虫”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害虫的天敌引入林区,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在林区引进一些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为鸟类一般以害虫为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微生物,如对于松线虫的防治,可以利用白僵菌、产毒真菌等。

2.3 合理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利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化学药物的杀伤力过大,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导致生态失衡。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对于化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科学、合理。

3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也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8

[2]吴发启,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3):24-28.

[3]程云,张洪江,徐迎寿,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85-186.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9

过去认为,防治病虫害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更新这一旧有的观念,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杀死,更要注重调节,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因此,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一、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地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二、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园林植物的种植首先应注意种植的密度和搭配,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其次应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因地制宜,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统一,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四、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五、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七、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具有调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附粉尘,杀菌,减少噪声污染等功能,因此,园林绿化是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的基础。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并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地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10

林业植物常常各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影响了其生态作用和观赏价值。加上对于传统农作物药物的依赖性使用,不仅仅让一些病虫类产生了耐药性,并且还会一起杀灭大量的害虫天敌,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了人、畜的健康。 当务之急是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一)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林业植物种类多,配置结构以及设计千差万别,丰富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种类为害虫的发育食物来源和宿主,成为了植物有的病虫种类以及结构[1]。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林业植物的抗虫、抗逆、抗病能力减弱,加上生态环境恶劣,缺水、缺养料、严重的空气污染、光合作用的不足导致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持续性。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林业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林业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林业技术传入国内,林业植物的种植和配比更加灵活多变,如在没有树林的草地、植物的绿化面积和种类以及数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中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和数量。如今蚜虫、螨虫 粉虱 蛀干虫等等已经成为城市林业中主要病虫害种类。据全国数十个城市近几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一)化学防治

在在有预测的前提下 正确的使用农药,能够获得极好的杀灭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灭幼脲 、吡虫啉、多菌灵等等;杀菌剂有粉锈宁、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林业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林业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在防治杨树天牛上使用泰山一号线虫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蚜小蜂、天牛蛀姬蜂、赤眼蜂、姬小蜂、肿腿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一定范围内,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人工释放赤眼蜂是控制松毛虫的好办法。在杨树上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啄木鸟等益鸟,可显著降低蛀干虫和食叶虫的数量。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一)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大自然中的天敌和病虫是一种循环竞争、相生相克的法则,生态的平衡使得天敌和害虫始终位置在一个正常水平上下。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治理过程中,要选择多样化的病虫和多样化的植物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持续可控的病虫害效果。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综合防治对策。例如常见的主要有东北大黑金龟和绒金龟,以成虫吃叶,幼虫吃根,对苗木危害严重。要了解两种幼虫区别及生活史及习性,东北大黑金龟:东北、西北、华北2年一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4月-9月持续危害5个月,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3龄,幼虫随地温升降而上下移动。一般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尤其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土壤过干或过湿均能引起幼虫大量死亡。黑绒金龟: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飞翔能力强,喜吃杨、柳、榆树的叶子。防治措施一是林业措施:圃地及时清楚杂草,秋末大水冬灌,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对虫口多的圃地。圃地周围或苗间种蓖麻,对金龟子有诱食毒害作用。二是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性盛发期捕成虫,幼虫在表土活动时,适时翻土。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

(二)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林业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养以及管理,打造出不利害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上,从城市林业生态出发,依靠病虫的危害 和发生繁衍的环境要求,找到影响病虫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种养和管理,打造出平衡的病虫和天敌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病虫衍生的条件,提高林业植物对病虫的抗性,达到预防和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加强对于林业病虫的研究和生态防治手段的打造。 例如人工繁殖和投放害虫天敌,采取相应手段进行保护,采用化学信息素和生物农药技术来防治。利用化学信息素来控制天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在未来林业虫害持续防治中有着极大的前景。[3]。最后、改进施药技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化学农药。根据检测显示,从喷药器中出去的药液只有25%~50%能留在植物叶片中,不足1%的农药能直接命中害虫,而真正有效杀灭害虫的农药只占0.03%[4]。

(三)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天然的免疫力,发展植物之间的互相保护,环境对于病虫是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在利用这些固有的相生植物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于虫害的免疫力,合理的植物配比是控制林业虫害,打造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5]。

林业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打造良性生态绿化的关键,随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持续可控等等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实践探索,就能让林业病虫害治理工程逐渐走向完善,越来越贴近城市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政府)

参考文献

[1]郑进.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湖北林业科技,2003(3):27-30.

[2]徐公天.我国城市林业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11

0.引言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危害严重。病害和害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如干部害虫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害的媒介昆虫。病虫害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1.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2.1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植物化学保护。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它即可以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措施,以避免,减少病虫的危害,有客在病虫害发生之后作为补救措施,迅速消灭病虫的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限制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4)杀虫范围广,几乎所有病虫均可利用化学来防治。(5)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化学防治又有一定缺陷:1)多种农药毒性大,有的有积累。2)容易杀伤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3)反复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易产生抗性。化学防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要防止片面扩大其优点,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缺点。总之,把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应注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2.3应用Bt防治

Bt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目前国外生产应用Bt逐年稳步增加,北美防治舞毒蛾的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占实际防治面积的48%,东欧国家也都注重发展Bt杀虫剂防治森林害虫。我国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胶囊Bt原粉和微胶囊悬浮剂两个剂型对马尾松毛虫等10多种农林害虫都有明显杀虫效果,用药量1500-2250g/hm2情况下,毒效提高20-30%,林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成果。由于世界知识经济和环境时代的到来,生物杀虫剂取代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治技术已成必然。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构建病虫害预测体系

病虫害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2强化营林管理工作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

3.3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化学防治的方法篇12

0.引言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危害严重。病害和害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如干部害虫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害的媒介昆虫。病虫害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1.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2.1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植物化学保护。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它即可以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措施,以避免,减少病虫的危害,有客在病虫害发生之后作为补救措施,迅速消灭病虫的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限制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4)杀虫范围广,几乎所有病虫均可利用化学来防治。(5)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化学防治又有一定缺陷:1)多种农药毒性大,有的有积累。2)容易杀伤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3)反复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易产生抗性。化学防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要防止片面扩大其优点,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缺点。总之,把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应注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2.3应用bt防治

bt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目前国外生产应用bt逐年稳步增加,北美防治舞毒蛾的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占实际防治面积的48%,东欧国家也都注重发展bt杀虫剂防治森林害虫。我国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胶囊bt原粉和微胶囊悬浮剂两个剂型对马尾松

毛虫等10多种农林害虫都有明显杀虫效果,用药量1500-2250g/hm2情况下,毒效提高20-30%,林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成果。由于世界知识经济和环境时代的到来,生物杀虫剂取代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治技术已成必然。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构建病虫害预测体系

病虫害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2强化营林管理工作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

3.3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