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营销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5 09:25:26

传统文化与营销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1

营销理念,指营销人员所具备的本行业特有的人文认识与观念。传统文化,指前人创造的具有延续性的历史遗产。所谓延续性是有些文化创立以后逐渐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的一种跨社会制度、跨时代的意识形态,即它能够影响当代社会制度及今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既包融着精华,又包融着糟粕。部分文化糟粕尽管失去了进步性,却仍然具有相当强的人文生命力。在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营销理念正向传统文化发起挑战,现代意义上的营销观念与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着价值取向上的碰撞。

碰撞之一:市场意识向自然经济观念的挑战

市场意识,指社会公众对市场和商品的认识态度。在现代经济背景下,营销理念的首要内涵是参与市场、立足市场,以市场经济原则为营销行为的基础。这说明营销理念必须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针,才能推动营销事业,进而积累国民财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向贫困挑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状态,至今很多地区仍然存留着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村,很多人习惯于躬耕垄亩,自养家禽,自植果蔬,以物易物,满足于单一结构的低水平生活消费。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这种自然经济观念对于人们形成超越物欲羁绊的观念,提高道德境界,产生了积极作用。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自然经济观念有其重大缺陷:自然经济注重经济的道德价值而轻视功利价值,主张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等,会促使经济运行服从于伦理要求而失去市场运行的活力。事实上,很多人正是受到自然经济观念束缚,自发排斥营销理念中的市场意识,并进行舆论贬低和行为抵制,极大地制约着营销事业的发展。

碰撞之二:竞争观念向平均主义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是促成市场营销产生的重要因素。竞争观念是营销理念的重要内容。目前,企业营销手段日益增多,市场营销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而传统文化中与小农意识紧密相连的平均主义观念却时时升腾于现实生活,阻碍着营销事业的扩展。我国的平均主义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典型的如儒家主张的“有家有国者,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墨家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等,集中表现了平均主义和一味寻求实适的观念,阻碍人们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育,养成社会对“不均”和“不安”的恐惧心态,形成潜在的惰性,从而制约营销事业的发展。

碰撞之三:合法谋利意识向关系哲学的挑战

营销活动是按既定的制度进行的,营销利润分配有多种形式,而营销利润唯一源泉是公司利润,即营销网络中不存在通过人员争利改变既定制度的问 题,合法利润人人应该争取。而传统文化宣扬的“君子重义,小人言利”、 “君子固穷”、“君子之交谈如水”等 道德观念恰恰与其相停,使中国人过于 看重“关系”和“面子”。很多营销人 员唯恐伤及人和,不愿在亲朋中做业务,极大地缩小了营销市场范围,降低了营销效果。

碰撞之四:创业意识向中庸观念的挑战

很多营销人员承担着较大商业风险,恒久从事营销事业,并不断开创新 业绩。这对“抱朴守拙”、“养晦稻 光”等传统文化中的中庸观念形成强烈的观念冲击。

二、文化交融:营销理念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制度变迁中,营销理念也同传统文化发生着积极的相互影响,并形成文化上的整合。

整合之一:集体主义观念的共鸣

营销始终把关心爱护他人的集体主义观念置于重要地位。营销网络激励人们注重合作,在此之上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而盲目的绝对化的自由主义是为营销理念所排斥的。

像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精华部分一样,集体主义观念不能独立于文化网络本体而单独作用于经济活动,而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连续地表现出来。经深,入观察不难发现,“以人为本”、“贵在人和”、“共惠共利”等传统价值观念和营销理念中的集体主义存在着精神上的稠合,共同推动了营销事业的发展。

整合之二:以诚为本观念的同一

营销倡导“诚实为本”的理念,不容忍通过低毁竞争对手、商业欺诈和弱 肉强食等手段取得业绩。传统文化也极力推崇“人无信不立”、“祟德尚诚”、“诚行合一”等观念,认为人们应坦诚相见,相辅而行,建立诚挚友善的关系。显然,营销理念与传统文化在此达成了同一。

整合之三:以仁爱为共同真谛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2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使传统品牌企业无法“独善其身”,传统品牌企业必须主动融入时代潮流,接受并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若传统企业仍抱守线下市场销售,企业的市场销售理念将与消费者的消费观脱节,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传统品牌企业必须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的趋势,结合企业已有的优势,在线下市场销售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3]和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上具有以下优点。

1、网络营销资金充足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传统品牌企业具备强大的资金储备,企业运作资金的能力也远远高于网络品牌企业,因而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现已开展网络营销的传统品牌企业通常会花费上百万资金用于网络营销。以福建省某传统运动品牌企业为例,2010年该企业用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成本预算为1000万。而对于大多数网络品牌企业,资金处于流动状态,企业的网络营销费用不稳定。一旦企业的营销出现问题,造成销量不足,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现金流断裂问题,网络营销力度乏力。

2、生产能力强大

传统品牌企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生产链,或者具有一套代理加工企业和产品管理制度,因而传统品牌企业的资源丰富,企业可整合更多的资源用于产品研发及生产。借助强大的生产能力,传统品牌企业可结合线下营销,在维持线下消费群体的同时开拓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

3、信誉优势

传统品牌企业已树立较好的市场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线下销售市场中,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可为消费者提供强大的售后服务,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提升他们购买欲望。多数网络品牌企业则陷入信用危机,网民对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信任度较低。《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多数网购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对网购不满意,因而决定消费者对网购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商品质量。[4]因此,与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可为开展网络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

4、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起点更高

传统品牌企业不仅在资金、生产能力和品牌信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初期已具备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企业可利用其自身品牌的良好形象打开网络市场,加快网络推广品牌的步伐。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促使企业规范运作,从而快速融入和适应网络营销环境。[5]以传统品牌服装企业为例,自杰克琼斯加入淘宝网后,杰克琼斯的官方网络旗舰店连续2年成为中国网购市场最受欢迎品牌。杰克琼斯网络旗舰店上线3天,网店单日交易额接近50万元,单日销售总额为20家杰克琼斯线下商店单日销售额的总和。

二、传统品牌开展网络营销的限制因素

虽然传统品牌企业在发展网络营销方面具有资金、生产能力以及信誉许多优势,但网络营销依赖于互联网,网络市场营销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市场营销理念、企业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差别,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然存在许多限制因素。

1、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消费需求理念冲突

传统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分工和协调,属于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大、需求类型多样,产品也必须具备多样化、小批量的特点,网络消费特点导致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暴露出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弊端,企业无法及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出调整,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造成市场营销受限,阻碍网络市场扩展,制约企业经济。

2、企业发展观念限制

对于传统品牌企业,互联网属于“蓝海”,大量传统企业和传统投资机构涌入互联网。但是从结果上看,多数企业和投资机构均以失败结束,企业和投资机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发展观念滞后。传统品牌企业的传统意识较强,其网络营销活动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较大,忽视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自身的特点,造成网络营销依据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方式进行。[6]

3、企业文化限制

互联网文化具有开放、创新的特点,如google公司,其企业文化为互联网文化典型代表。但是传统品牌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专业和严谨。而网络营销方式、工作内容变化大,难以采用传统标准量化营销方式和内容。如若企业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产生冲突,必然给网络营销团队带来不利影响。降低营销团队的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等。

三、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鉴于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必须结合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

1、搭建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

一般而言,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强大且成熟的营销体系,而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中缺乏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但由于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存在显著差异,因而企业必须组建独立且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而非将网络营销团队依附于传统市场营销部门。网络营销团队专职负责企业的网络营销工作,形成一个直接与网络市场接轨、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的部门,从而更好的适应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和网络销售市场的变化特点,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7]以苏宁电器为例,苏宁电器推出苏宁易购后,企业专门成立了1000人的B2C运营团队,依据互联网经济独立运营体系构建苏宁易购。网络销售形成了自主采购、独立销售、物流共享的运作机制,同时实现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全面充分协同。基于网络营销的特点,传统品牌企业也需要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标准,充分调动营销团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营销手段

互联网发展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带来巨大影响,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该情况,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沟通媒介,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例如企业可设立产品在线服务社区,社区管理人员可密切关注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及时收集有价值的观点。[8]再比如开设博客营销,利用企业博客及时发布企业产品信息或相关新闻,设置投票、发言等板块,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此类网络营销方式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及时掌握企业产品信息和新闻,还可深入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和营销效果,以便及时改进产品和调整营销策略。

3、有效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

在进入网络营销前,传统品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网络市场环境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明确企业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结合比例,或重新打造新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的特色在于成本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也随之降低。因此企业需要正确协调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避免出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两种渠道下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冲突,引发消费者群体出现冲突。因此,一种有效地做法是,传统品牌企业需要针对网络市场开发新产品,明确产品在网络市场的定位,与企业线下产品相区别。只有如此,传统品牌企业才能更好地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推动线上和线下销售,实现企业总体销量上涨。[9]以优衣库网络营销策略为例,优衣库网上商城固定在周五开展促销活动,新款产品则在促销活动开始前半个月上架,从而既不影响实体渠道的新品销售,又实现线上营销效果。

4、建立以顾客为资本的网络营销策略

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消费者不仅是营销的对象,也是网络营销的参与者和控制者。消费者具有大量信息资源,可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创新价值,企业让消费者参与到网络营销中,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双向互动,可更好地将线下市场营销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相结合,及时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心理特点,以便制定恰当的网络营销策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网络营销策略应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利,以个性需求作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不受限制进入他们感兴趣的虚拟商,让顾客更加方便地获取产品信息,并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查询产品情况,向企业或生产商提出建议。[10]企业也可以及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建立产品形式与服务营销策略

传统品牌企业的质量已被众多顾客认可,消费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对比产品,消费者根据产品信息即可直接购买。传统品牌企业更应该重视营销策略的人性化和导向服务,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服务。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关配套营销服务,如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可利用已有的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及物流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配送信息查询服务,消费者可直接查询产品状态,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提升网络营销的运营能力。

6、加强顾客关系管理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3

网络营销具有信息功能强大、互动性强、成本低、效益高以及不受时限的优点,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根据权威机构的《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购市场规模、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呈快速扩大趋势,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市场基础。[1]在良好的市场形势下,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挖掘互联网消费需求,可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应用也逐渐向传统品牌企业渗透,李宁、国美、格兰仕等传统品牌企业均制定一系列网络营销策略。但是,传统品牌企业的思想更加保守,与开放的网络营销理念冲突,如线上和线下营销模式、企业文化与网络营销文化矛盾均对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带来障碍。[2]传统品牌企业该如何顺应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创造经济效益,成为传统品牌企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使传统品牌企业无法“独善其身”,传统品牌企业必须主动融入时代潮流,接受并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若传统企业仍抱守线下市场销售,企业的市场销售理念将与消费者的消费观脱节,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传统品牌企业必须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的趋势,结合企业已有的优势,在线下市场销售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3]和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上具有以下优点。

1、网络营销资金充足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传统品牌企业具备强大的资金储备,企业运作资金的能力也远远高于网络品牌企业,因而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现已开展网络营销的传统品牌企业通常会花费上百万资金用于网络营销。以福建省某传统运动品牌企业为例,2010年该企业用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成本预算为1000万。而对于大多数网络品牌企业,资金处于流动状态,企业的网络营销费用不稳定。一旦企业的营销出现问题,造成销量不足,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现金流断裂问题,网络营销力度乏力。

2、生产能力强大

传统品牌企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生产链,或者具有一套加工企业和产品管理制度,因而传统品牌企业的资源丰富,企业可整合更多的资源用于产品研发及生产。借助强大的生产能力,传统品牌企业可结合线下营销,在维持线下消费群体的同时开拓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

3、信誉优势

传统品牌企业已树立较好的市场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线下销售市场中,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可为消费者提供强大的售后服务,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提升他们购买欲望。多数网络品牌企业则陷入信用危机,网民对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信任度较低。《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多数网购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对网购不满意,因而决定消费者对网购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商品质量。[4]因此,与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可为开展网络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

4、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起点更高

传统品牌企业不仅在资金、生产能力和品牌信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初期已具备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企业可利用其自身品牌的良好形象打开网络市场,加快网络推广品牌的步伐。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促使企业规范运作,从而快速融入和适应网络营销环境。[5]以传统品牌服装企业为例,自杰克琼斯加入淘宝网后,杰克琼斯的官方网络旗舰店连续2年成为中国网购市场最受欢迎品牌。杰克琼斯网络旗舰店上线3天,网店单日交易额接近50万元,单日销售总额为20家杰克琼斯线下商店单日销售额的总和。

二、传统品牌开展网络营销的限制因素

虽然传统品牌企业在发展网络营销方面具有资金、生产能力以及信誉许多优势,但网络营销依赖于互联网,网络市场营销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市场营销理念、企业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差别,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然存在许多限制因素。

1、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消费需求理念冲突

传统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分工和协调,属于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大、需求类型多样,产品也必须具备多样化、小批量的特点,网络消费特点导致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暴露出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弊端,企业无法及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出调整,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造成市场营销受限,阻碍网络市场扩展,制约企业经济。

2、企业发展观念限制

对于传统品牌企业,互联网属于“蓝海”,大量传统企业和传统投资机构涌入互联网。但是从结果上看,多数企业和投资机构均以失败结束,企业和投资机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发展观念滞后。传统品牌企业的传统意识较强,其网络营销活动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较大,忽视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自身的特点,造成网络营销依据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方式进行。[6]

3、企业文化限制

互联网文化具有开放、创新的特点,如google公司,其企业文化为互联网文化典型代表。但是传统品牌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专业和严谨。而网络营销方式、工作内容变化大,难以采用传统标准量化营销方式和内容。如若企业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产生冲突,必然给网络营销团队带来不利影响。降低营销团队的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等。

三、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鉴于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必须结合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

1、搭建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

一般而言,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强大且成熟的营销体系,而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中缺乏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但由于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存在显著差异,因而企业必须组建独立且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而非将网络营销团队依附于传统市场营销部门。网络营销团队专职负责企业的网络营销工作,形成一个直接与网络市场接轨、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的部门,从而更好的适应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和网络销售市场的变化特点,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7]以苏宁电器为例,苏宁电器推出苏宁易购后,企业专门成立了1000人的B2C运营团队,依据互联网经济独立运营体系构建苏宁易购。网络销售形成了自主采购、独立销售、物流共享的运作机制,同时实现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全面充分协同。基于网络营销的特点,传统品牌企业也需要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标准,充分调动营销团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营销手段

互联网发展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带来巨大影响,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该情况,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沟通媒介,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例如企业可设立产品在线服务社区,社区管理人员可密切关注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及时收集有价值的观点。[8]再比如开设博客营销,利用企业博客及时企业产品信息或相关新闻,设置投票、发言等板块,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此类网络营销方式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及时掌握企业产品信息和新闻,还可深入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和营销效果,以便及时改进产品和调整营销策略。

3、有效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

在进入网络营销前,传统品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网络市场环境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明确企业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结合比例,或重新打造新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的特色在于成本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也随之降低。因此企业需要正确协调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避免出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两种渠道下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冲突,引发消费者群体出现冲突。因此,一种有效地做法是,传统品牌企业需要针对网络市场开发新产品,明确产品在网络市场的定位,与企业线下产品相区别。只有如此,传统品牌企业才能更好地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推动线上和线下销售,实现企业总体销量上涨。[9]以优衣库网络营销策略为例,优衣库网上商城固定在周五开展促销活动,新款产品则在促销活动开始前半个月上架,从而既不影响实体渠道的新品销售,又实现线上营销效果。

4、建立以顾客为资本的网络营销策略

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消费者不仅是营销的对象,也是网络营销的参与者和控制者。消费者具有大量信息资源,可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创新价值,企业让消费者参与到网络营销中,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双向互动,可更好地将线下市场营销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相结合,及时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心理特点,以便制定恰当的网络营销策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网络营销策略应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利,以个性需求作为提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不受限制进入他们感兴趣的虚拟商,让顾客更加方便地获取产品信息,并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查询产品情况,向企业或生产商提出建议。[10]企业也可以及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建立产品形式与服务营销策略

传统品牌企业的质量已被众多顾客认可,消费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对比产品,消费者根据产品信息即可直接购买。传统品牌企业更应该重视营销策略的人性化和导向服务,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服务。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关配套营销服务,如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可利用已有的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及物流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配送信息查询服务,消费者可直接查询产品状态,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提升网络营销的运营能力。

6、加强顾客关系管理

不同于实体市场销售,网络销售无需面对面,只需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即可,该销售特点为企业加强顾客关系管理提供了便利。传统品牌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建立消费者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满意度变化情况。当消费者进入企业销售网站,就可以收集消费者的浏览数据。如消费者查看了哪一类商品,在什么页面停留时间最长等。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及时向消费者推送相关信息。此外,还需详细记录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如购买产品数量、产品类型等。根据消费者消费数据库信息,企业可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完善销售服务,提升网络销售的粘性。

四、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及持续成长,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电子商务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未来发展前景最好。主动顺应电子商务趋势,开展网络营销成为传统品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品牌企业需要认清自身开展网络营销中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传统市场基础,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拓展新的市场,扩大消费群体。只有如此,传统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耀武,秦烨,高桂华.网络营销方式对传统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09.45-46.

[2] 杨路明,季宁,黎涛.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品牌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2.04.30-32-35.

[3] 张媛媛.浅析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广告营销策略――以凡客诚品为例[J].广东经济,2012.11.53-55.

[4] 李渊.企业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分析[J]. 北方经济,2012.20.51+53.

[5] 李娜.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230-231.

[6] 巩恩伟.传统品牌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策略[J].电子商务,2015.09.32-33.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4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以及两者融合所形成的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媒体形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新媒体能够用丰富的传播形式,最快地将信息传播出去,满足受众群体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信息容量更大、传播方式更加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增加迅速,尤其是手机网络用户不断增长,使新媒体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此外,新媒体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较,可以通过微电影、游戏广告植入等方式宣传旅游目的地产品,新媒体营销无论是在呈现方式上,还是在宣传内容上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不仅使营销方式显得更为柔软与委婉,而且增加了游客对宣传信息的好感;同时,这种相对隐蔽及多样化的方式,往往也具有更强的渗透能力。最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实现了信息广泛传播与互动,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之中,这时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二、新媒体营销优势

(一)营销效果更加显著

首先,与传统营销相比较,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可以互动,旅游经营商可以随时接受游客的反馈意见,并从意见中分析游客的喜恶,及时进行更改,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旅游宣传更贴近游客口味,做到个性宣传,精准营销,提高了营销的效果。其次,新媒体营销不再像传统媒体营销那样只是直白的文字宣传广告,而是将视频、图片等植入这些宣传广告中,使宣传广告更生动,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减少了传统媒体宣传的单调性和乏味性,增加了消费者的浏览热情和参与感,提高了宣传效果。最后,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传统的旅游营销通常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具有时间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很大地降低了营销效果。而新媒体传播具有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性,游客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营销效果。

(二)营销范围更加广泛

2016年6月1日,MaryMeeker发布了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从2008年的不到15亿发展到2015年的32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就有25亿。随着手机用户增加,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不再像传统的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那样有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快速向外推送营销信息。与此同时,游客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营销方式由过去的旅游企业主动投放变成了现在的游客主动查询,从而打破了市场壁垒,开阔了市场的广度。

(三)营销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沟通

新媒体营销是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平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营销活动。因此,新媒体营销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互动性,可以使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进行双向互动,并通过建立微信、微博等多种互动形式进行双向沟通,通过这种形式的双向沟通可以获得更多游客的反馈,抓住更多的潜在游客,并将其发展为目标客户。

(四)营销成本较低

传统营销在营销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要求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密切结合,旅游企业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进行营销策划和广告策划等。这样一来,团队中营销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营销效果,无形中就会增加营销费用,也就直接造成营销成本增加。而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费用近乎等于零,企业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免费平台等新方式进行营销,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

三、我国茶文化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持

目前,一方面,我国茶文化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开发层次较浅,茶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形式只局限于品茶、观看茶艺表演、购买茶产品等,导致游客不能深入地体会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使茶文化旅游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茶文化旅游经营商眼光短浅,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中长期的营销规划,使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极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再加之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基本借助于传统媒介进行品牌推广,品牌推广方式落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二)茶文化旅游经营商营销理念落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尽管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已经意识到新媒体营销的优势,也渐渐开始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但对新媒体营销的主动性不够重视,导致营销方式落后。茶文化旅游营销的内容也只是停留在观看茶艺表演、品茶、购买茶产品等,没有体现茶文化特色,难以吸引游客,且大多数营销内容更新滞后,给游客造成困扰,导致营销效果不佳。

四、新媒体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营销对策

(一)针对旅游者需求实时更新茶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自主化转变,此时单一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加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逐渐增多,旅游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茶文化旅游经营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实时分析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积极更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获得好的口碑。

(二)注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都会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旅游信息。他们通过对知名网络社区中的旅游板块进行归纳分析,参考他人对该旅游产品的评价来制订自己的旅游计划。因此,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网站,通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实现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和营销,让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旅游,并吸引其观光游览,增加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随着智能手机的大众化,微信用户大幅度增长。微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手机应用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人们迅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社区来实现文字、图片传播,并用其来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这样潜在的茶文化旅游者可以通过微信获得更多的茶文化旅游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可以有效传播茶文化。由此可见,运用微信平台不仅能实现茶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和营销,而且能有效提升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网络视频营销就是在网络视频中巧妙地植入广告,或者在视频网站通过创意广告征集的方式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在传播方面有着信息广、及时性,参与互动性强等优势。运用茶文化网络视频可以将游客在茶文化旅游中的活动情况录制下来,经过编辑和制作上传到知名视频网站,让潜在的游客看到以往游客的真实旅游情况,从而吸引潜在游客。

(三)注重茶文化旅游新媒体平台人员的技术培养

目前,许多APP和公众号初期的运营管理都由专业的技术公司完成,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和相关业务并不熟悉,造成平台投入使用后茶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对于茶文化新媒体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公司来完成,而且茶文化旅游经营者也应该积极参与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运行管理之中,同时,茶文化旅游经营行业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四)加强茶文化旅游新媒体营销的服务建设

与传统营销相比较,新媒体营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茶文化经营者在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的同时,不仅要发挥这些媒体的平台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功能。茶文化经营者一定要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时代营销的思维和习惯定势,把与潜在旅游者的互动纳入新媒体营销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潜在旅游者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了解潜在旅游者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茶文化旅游应围绕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五)新媒体营销效果评测及优化管理

为保证茶文化旅游在各种媒体上的良好形象,茶文化旅游经营商应及时调查并跟踪游客在网络上对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评论、反馈,及时采纳游客对茶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及产品等方面的各种建议,不断对管理进行优化,使茶文化旅游服务更贴心,项目更加丰富,产品更适合游客,尽力做到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游客满意度。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5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82-02

经过十多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使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改变着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改写着消费者的行为准则。因此,根据消费者需求行为变化而采取相应营销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网络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回顾全球网络经济发展的实践,从中会发现网上店铺众多,而交易额并不大;众多网络公司负债经营等。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真分析研究网络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此,本文就网络条件下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相关的综述研究。

1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

传统的营销理论是以菲利浦・科特勒提出的4P说为基础的。而以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营销理论,提出所谓的4C组合。菲利浦・科特勒归纳说:“4P反映的是销售者关于能影响购买者的营销工具的观点;从购买者的观点来看,每一种营销工具都是为了传递顾客利益。”他还认为4P与4C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Product-Customer;Price-Cost;Place-Convenience;Promotion-Communication。

在国外对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研究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区别。

学者陈雅芝在《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一文中从六个方面全面的分析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学者刘海亮(2006)认为,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都是企业市场营销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整合,共同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服务,并体现出许多共同点:二者的营销目的相同;二者都需要通过营销组合发挥作用;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具有全新的方法和理念,仅把传统营销的4P’S和现代营销理论的4C’S应用到网络营销上,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二者营销的手段方式、工具、渠道以及营销策略都有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产品和消费者,价格和成本,促销和方便,渠道和沟通四个方面。

徐静(2004)从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她分析了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策略等几个方面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得出网络营销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的结论。

李东(2005)从营销组织结构、营销产品、营销广告、营销竞争规律、营销竞争优势、营销消费者、营销人才与管理、营销市场、营销基本特征和营销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之间的区别。

杨贵娟(2005)详细分析了两者在营销策略、广告方式和营销渠道之间的差异。而在网络营销中,原有的4PS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容,于是4CS策略在网络首销时代应运而生。从4PS到4CS,从传统营销到网络营销,营销策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从产品策略到消费者需求策略;从成本定价到满足需求定价;从产同商业模式到网络商业模式;网络在线实时沟通。广告方式的差异表现在: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具有互动性;可以准确评估广告效果。营销渠道的差异体现在渠道结构、渠道费用和渠道功能三个方面。

李东(2003)通过对网络营销产品与传统营销产品多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来论证网络营销产品具有传统营销产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小结:以上的学者都认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网络营销的特性符合顾客主导、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充分沟通的要求。各位学者几乎都从营销市场、营销产品、营销广告、营销渠道、营销消费者、营销方法、营销促销、营销基本特征和营销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之间的区别。但是,网络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相比,交换的本质没有改变,由于借助了互联网这个功能强大的工具,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也就是说,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因此网络营销在产品销售、服务及信息传递方面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将使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更高效地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象征性价值。

2 消费者心理与网络营销

营销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在消费者身上,对消费者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别是不同的媒体环境孕育出不同世代的消费群。20世纪中叶开始,电视的普及和大众传播产生了所谓影像的一代,互联网的兴起造就出第三代新媒体,网络媒体的大众化摧生出新的第三代消费者,称为网络时代的消费者,或第N(net)世代消费者,亦称为e人类他们主要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一变化使当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国内学者庄晶(2001)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时代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和特征。同时她还分析了网络营销利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并指出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网上购物,心理因素是主要动因。与此同时她重点分析了网络营销四个方面与众不同的心理优势。同时她也认为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消费心理不能满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消费者现阶段对网络营销仍缺乏信任;网络营销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针对以上情况,她提出要搞好网络营销的四条对策。

王长海(2002)从消费个性化、消费行为及价格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众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趋势,探讨了网络营销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优势及消费者、引导消费自信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不足。认为网络营销时代即将到来,但企业和消费者还应对网络营销进行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他同时指出了当代大众消费者心理变化的五个趋势和网络营销的五大心理优势。与此同时他重点分析了网络营销存在三方面的心理不足。

吴训慈(2005)认为:网络消费中消费群体具有追求个性化、主动性增强、省时省力、减少消费支出和消费心理趋向成熟五个特点。并从三方面分析了消费者对网络营销存在的心理动因不足。与此同时详细阐述了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动因不足应采取的适当策略比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网络品牌知名度等。

王丽丽(2007)把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点表述为四个方面。他认为尽管网络消费对传统消费者心理动因仍存在不足,网络消费对消费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现状而言,它仍存在着心理动因不足,包括: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对网络消费产生不信任;现阶段网络消费仍存在不安因素,使消费者对网络消费望而却步;消费者对于没有适当的法律保障深感忧虑。

刘国珍(2004)从N世代消费者心理特征开始分析,根据N世代消费者强调选择的自、要求量身定做、品牌忠诚度下降、注重效用而非形式、倾向互动式的购物过程的心理特点,指出企业要想满足N世代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忠诚,就必须按照N世代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来进行网络营销活动。于是网络营销需要具有广泛性,覆盖全球,交流通畅;要体现个性化,以消费者为导向;要具有互动性,使顾客参与,充分沟通;同时还要具有低成本和高扩展性的特点。

小结:结合以上学者的共同点网络条件下消费者需求特征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主动性增强;(2)消费需求的差异性;(3)追求个性消费;(4)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与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在;(5)网络消费仍然具有层次性;(6)网络消费需求的超前性和可诱导性;(7)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学者还指出目前消费者心理稳定性比较小,转换速度加快;并且探讨了网络营销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优势及消费者、引导消费自信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动因不足,并且国内的学者和专家也针对消费者对网上消费缺乏信心以及消费者消费心理不能满足提出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建议。例如,消费环境的建设、文化背景的建设、电子支付手段建设、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网络商品品牌知名度;建立消费数据库,充分了解顾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充分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个性化营销;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积极推进网络营销的法律进程等等。

3 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民人数的日益增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消费者的行为也不同于传统营销模式。

学者张彩华(2001)撰文讨论了网络营销中的消费行为的五个新特点。赵盈(2004)把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特点归纳为:消费者市场更加细分化,以服务需求为主和购买行为的偏感性化。并把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归纳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站进人的方便性和可行性、产品的类型和特点和企业形象。

谢立仁(2003)分析了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他认为虽然网络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销的效果、信息的反馈效率、市场的开拓能力和范围等方面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些优势必然会遭遇到来自传统消费行为习惯的阻力和冲突。这些冲突表现在购物目的、品牌认知、交易过程和商品属性评估等方面。并就消除网络营销与传统消费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对策。

西宝,杨晓冬(2003)提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商业平台,同时也要求网络营销来面向客户关系、网络营销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营销策略。在分析网络营销特性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过程以及消费者行为黑箱分析,提出了相应网络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网络营销应结合传统营销策略、虚实结合、差异营销、“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措施,以提升网络客户满意度。

小结:以上学者的共同点认为,网络上消费者市场被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消费者以服务需求为主。消费者是上帝的地位被更好地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更好的进行互动,消费者参与了生产与商业的流通循环。在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因此企业差异化营销与个性化营销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好的体现消费者满意。由于传统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存在冲突,所以消费者网上消费广泛存在着疑虑心理。并且学者还对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就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例如:要加大宣传,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建立网络品牌,提高对品牌的认知;加强网站建设,提供多样化服务;除此之外,加强网络营销的实体分配(物流)管理和效率、实现商品的可接触性等也是网络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4 总结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其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并且获得利润。同时人们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很多理论成果。本文就网络营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归纳总结从以下几方面对网络营销进行了把握: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在当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谁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取得主导地位。因此,期待着本文对企业的营销实践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艺影.中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6,(2).

[2]哈金芳.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四大区别[J].社科纵横,2005,(2).

[3]李潇.关于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的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1).

[4]金华飞.网络营销的发展和应用[J].商业现代化,2006,(1).

[5]石晓军,李恒金.网络营销理论框架刍议[J].中国流通经济,1999,(2).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6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指通过传递特定的文化来实施营销活动的过程。文化营销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往往是在营销过程中,努力构筑一个主题鲜明的活动,这类活动不是单纯地把某一件商品推销给消费者,而是努力与消费者达成默契,从内心去引导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文化营销的概念在房地产、汽车销售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些产品无论在设计还是宣传包装上都传递着一种情感。文化品味、价值观念一览无余。人们在购买这样的住房和汽车时,除了改善生活环境、追求幸福生活的目的外,还在无意间流露出购买者的事业成功。专家指出,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的是传递产品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市场营销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营销离不开文化,如果说传统市场营销强调的是实物传递的过程,主要着眼于物化营销,文化营销则更强调营销过程的文化传递,通过传递特定的文化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价值观早已潜存于消费者心中,文化营销通过倡导这种价值观来引导消费者购买与这种价值观相协调的产品,以满足其被激发的心理需要。由此,文化营销依靠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的价值赢得优势。

(二)文化营销的特点

文化营销把企业营销活动的重点从交易的完成和实物的传递转移到文化的传递上来,把每次与消费者的接触看作是传递文化的机会,而不是一项单一的买卖、服务活动,这是与传统市场营销根本不同的。因此文化营销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文化营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化传递,这是主要的阶段,是文化营销活动的重心所在;二是产品的实物转移,这个阶段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其次,文化营销的目标是传递文化而不是出售产品,仅仅以出售产品为目标是难以成功的,只有以传递文化为目标,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的价值,占有市场。才能实现突出的销售业绩。再次,文化营销认为营销不再是某个职能部门的事,作为一种以传递文化为主的活动,文化营销强调全员参与,每一个员工与外界的接触都是传递文化的机会。最后,文化营销强调信息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企业倡导的文化不是随意捏造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消费者。只有这样发展起来的文化才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二、文化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营销正在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那种充斥着叫卖声,弥漫着庸俗气息的硬式推销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由于相互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企业传统上具有的自然资源、规模经济、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恒久的战略竞争优势。由于信息的畅通化,市场运作的规范与完善,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等操作层面上的竞争优势因相互迅速的模仿和借鉴而很快消失殆尽,想以此建立起长久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强势资源――文化,就成为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新领域,文化营销应运而生。随着世界500强中的巨型公司纷纷凭借各自的强势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商界人士对文化营销趋之若鹜,各种新奇的“文化招”层出不穷。在营销实务界大胆创新的同时,营销知识界极力关注文化营销,极大地发展了文化营销的内容。

三、文化营销的3个层面

(一)产品或服务层面

该层面上的文化营销就是推出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人民物质文明发展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如麦当劳产品和服务就体现了一种新的饮食文化。

(二)品牌文化层面

该层面上的文化营销就是用特定的文化内涵塑造能给消费者带来极大满足的品牌。品牌有无竞争力,能否成为品牌,并不取决于技术物理上的差异,而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豆集团的“红豆”服装,其品牌“红豆”就采用了现代文化的创意手法,借助人们早已熟悉和热爱的“红豆诗”,赋予品牌一种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

(三)企业文化层面

在营销过程中,将企业优秀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通过整合有效地传达给社会,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反过来又有助于各项营销手段与技巧的顺利实施。其中,理念文化是核心,它包括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在操作中。以上3个层面上的文化因子越统一。营销的效果越好。同时,文化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种定位必须反映个性,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变迁,文化定位也将是个动态的过程。

四、文化营销的两种战略

消费者接受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无疑受到消费能力、产品质量、价格、购买过程、服务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所承载着的某种文化或精神的因素也影响着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性认同。文化营销正是着眼于此。在文化营销的实施中企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战略。

(一)传播企业文化

传播文化就是开拓市场。跨国公司将企业日积月累沉淀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这也正是打造并延续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跨国公司很难做大。造就了可口可乐、惠普、索尼、GE、迪斯尼、IBM、麦当劳等品牌的既不是资本、规模和技术,也不是特定的优秀员工,而是看不见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对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诚如销售大师所言,麦当劳、可口可乐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含义已不止于一种快餐、一种饮料,他们蕴含并象征着一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美国文化,这种文化是通过产品、品牌等企业要素表现出来的。

(二)利用当地文化

利用当地文化营销是跨国公司的一种入乡随俗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文化成为跨国公司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机结合的纽带。企业传递的文化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它还可以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为迎合消费者而设计的。现在,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国外商家进军中国市场的新式武器。蛇年春节,西门子家电文化营销出了奇招,制作‘红色贺卡’向消费者拜年。巧妙的是,在红包里面还有一枚一元硬币,寓意“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可谓尽得中国文化之真味。这里既有美好温馨的祝福,又有对一种文化的认同。

五、文化营销的具体操作指南

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目标时,必须建立文化子目标,子目标应包含扩大企业文

化力影响或企业品牌文化的顾客感召力等。在企业细分市场时应把文化变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每个有可能与客户接触的接触点上都要发挥文化营销的影响力,将文化的力量渗透进营销全过程。从产品定位、市场细分、产品包装与外观设计、展示与展览、促销策划、服务、CI、Ⅵ战略到CS战略、品牌战略、公共关系等方面都要注入文化的因素,发挥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积极策划、参与各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来聚集目标顾客,传递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六、文化营销的经典案例点评

(一)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同仁堂品牌传播借力电视剧

同仁堂借力《大宅门》和《大清药王》两部电视剧,传递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借力文化来传递和提升品牌的内涵与价值的典型之作;同样的案例还有全聚德投资拍摄《天下第一楼》、广州王老吉投资拍摄《岭南药侠》等等。

(二)找到目标客户内心最深处的共鸣――中国移动全球通品牌的“我能”

“我能”代表了全球通的经营理念。“我能”其实包括了我能、你能、大家能的意思,它反映了坚持梦想、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反映着达观、自信、笑看人生的态度,通过王石等不同职业的人代言的系列广告激发了目标客户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而获得对品牌高度认同,精准地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和价值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耐克的“JUST DO IT”(尽管去做)――代表全球新一代年轻人共同的文化。正如一位耐克的员工说,他们在北京街头对孩子们进行采访时,他们都说,耐克真正懂他们。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品牌在真正地影响着孩子,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深深打下品牌的烙印,以至于影响他们一生。

(三)通过文化营销聚焦目标客户群――蒙牛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7

2我国体育彩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文化越来越成为营销的重要内容。比如平安保险的品牌营销,处处以传播中国平安文化为先导,“中国平安,平安中国”令多少中国人成为平安保险的忠实客户。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的深处包含着一种隐性的东西—文化。企业向消费者推销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满足他们高品位的消费,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营销方式进行文化营销。我国体育彩票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虽然购买人群日益增多,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按照国际通行的经验,一个国家正常的彩票发行规模应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而我国每年的实际发行量却与这个数差距甚远,发行总量只排在世界第12位,这和我国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远不相称。因此,转变体育彩票的营销方式、进行文化营销已势在必行。文化感召力在提升,文化营销越来越成为营销的利器。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位,不同的营销策略就会取得截然不同的营销效果。如,河北一家高钙乳业公司,生产的牛奶虽然质量好、价格公道,但始终没有创造强势的营销业绩,企业后来邀请专家策划文化营销战略,利用当地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名胜——“元宝山”注册商标,在世界牛奶日推出“咱们的元宝山,大家的健康源”文化营销活动,很快形成了强势的营销态势。同样,我国体育彩票在营销上注入了文化要素也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效果。如,印制了NBA顶级球员形象的即开型体育彩票就得到了热卖,另外,属相拜年、全家福、舞龙舞狮、年年有余等蕴含着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彩票也得到了广大彩民们的喜爱。文化是土壤,产品是种子,营销好比是在土壤里播种、耕耘,培育出品牌这棵幼苗。所以,对体育彩票进行文化营销符合时代特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3我国体育彩票的文化营销理念

理念含有信念、观念、精神、思想之意,最先用于西方美学和哲学领域,后又引入经济管理领域。体育彩票的文化营销理念就是体育彩票营销的灵魂、源泉,指导体育彩票进行营销的创造性思维,是在集中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基础上,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革新进行体育彩票文化营销的思维范式。文化营销从关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出发,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整个营销过程来实现消费者价值的增值和升华,其核心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关注人的社会性,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对体育彩票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终极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是“以人为本”的实质内涵。对于体育彩票的经营和销售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既关注体育彩票的工作人员,又要关注体育彩票的消费者。文化营销不是喊口号,它不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是一个内容的问题。体育彩票要打好文化营销这张牌,首先就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共同营造体育彩票的文化氛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体育彩票没有进行好自身的文化定位,那文化营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在实施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策略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兴趣偏好、购买行为等因素,针对不同需求特点、不同阶层、不同消费习惯的人群实施不同的文化定位策略。如针对体育爱好者就要进行体育文化定位,针对低收入人群进行体育彩票博弈文化的定位,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进行体育彩票的公益文化和传统文化定位。其次,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防止文化营销的异化,在多元文化撞击的时代,文化营销可能异化。体育彩票进行文化营销,一定要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营销文化,防止赌博、封建迷信色彩等文化的渗透与蔓延。由于赌博游戏对人性极易造成恶性诱导,使赌博者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赢取巨额奖金,这会给社会和参与者家庭及其本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广大群众购买体育彩票时,应给予正确的文化宣传、引导,以减少或杜绝少数参与者不理性的行为。

4我国体育彩票的文化营销模式

体育彩票的文化营销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系统,对体育彩票进行文化营销可采取以下几种营销模式。

4.1公益文化营销模式

体育彩票发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的。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彩票资金构成比例为:返奖奖金比例不得低于总销售额的50%,发行经费比例不得高于总销售额的15%,彩票公益金比例不得低于总销售额的35%。虽然自从发行体彩到现在,体育彩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体育彩票的公益文化性质,也不知道体育彩票的收益金到底如何使用。因此,体育彩票的公益文化性质一定要宣传到位,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自办媒体型广告、网络宣传、新闻报道、营业网点宣传等方式,让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尤其是中高收入阶层知道购买体育彩票不单是为了获奖,最主要的是为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花几元钱不但收获了一份希望,还献出了一份爱心。

4.2传统文化营销模式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并且传统文化形式各样、生动有趣、各具特色,如节日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等。我国体育彩票在进行营销时一定要借助传统文化这一广阔的舞台,让传统文化充分的融入到体育彩票的设计、宣传和销售中。在体育彩票的设计中可以选择喜闻乐见的历史人物、十二生肖、节日典故或少数民族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体育彩票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体育彩票的文化品位,传承并宣传了我国传统文化,并且会拉近体育彩票与广大彩民之间的距离,受到广大彩民的喜欢。在宣传与销售中也可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文化营销,在各营业网点进行节日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4.3体育文化营销模式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如今的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体育彩票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体育彩票展现的体育文化越丰富、越多样,就越易受到体育爱好者的喜好。体育彩票在设计和宣传中可充分运用民族传统项目,如舞龙舞狮、赛龙舟等;可与最受欢迎的体育比赛、体育明星紧密结合;也可充分利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

4.4地方特色文化营销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民族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对当地人们来说更具有亲和力。体育彩票在设计上就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的这种亲和力,如地方性体育彩票可印制当地有特色的民族活动,像扭秧歌、抢花炮;也可印制当地独特的风景面貌,像海滩、贝壳、名山秀水等。体育彩票的宣传营销可借助当地的特色活动和特色节日进行地方特色文化营销,这样可以使消费者对体育彩票有一种亲切感,在建立忠实顾客群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8

4P组合是传统营销模式的核心内容,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在营销策略制定上也要结合这四方面进行实践。企业生产产品通过营销渠道送达消费者的手中,中间经历了制造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模式已广泛被大众接受,即便是现代化营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还是情有独钟的。传统营销之始,营销策略较为注重企业的利润,往往以企业运营为出发点,对于消费者需求重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富足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传统的营销模式开始改革,企业开始重视商品的宣传、品牌定位及促销策略等。传统营销模式的宣传主要以报刊、电台等媒介为主,这种宣传方式直观、丰富,较易被消费者认可,只是宣传的投资成本较高,且见效慢,企业的营销风险较大。传统营销模式多以店面直销的形式进行,一线员工直接面对顾客,是最了解顾客需求的,而一线员工要将顾客的需求反映到制造商则需要一定的流程,企业不能第一时间的针对顾客需求做出响应,显然这种营销方式在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消费服务。

(二)互联网营销模式概述

互联网营销模式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营销模式,首先,互联网信息共享性和开放性使产品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一对一的消费模式更能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需求,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是企业营销的模式更加透明化,促进了顾客的理性消费,有利于企业与顾客长期关系的经营。在互联网营销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商品信息,随后是顾客选购、付款、售后等自成一体,方便了顾客购物的同时使顾客的消费过程更为舒适、合理,增强了顾客的满意度。其次,网络营销的商品价格较为多样化,企业对于商品价格的调整也能更快的反应给消费者,更好的刺激了消费。再次,互联网营销打破了时间、空间对销售的限制,企业和顾客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交易,同时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客户营造了良好的互交互动平台,提升了顾客对于企业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此外,互联网为企业产品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途径,例如,通过企业网页宣传新产品,企业营销活动计划,积累人气、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又如,通过微信宣传产品,推广产品。总之,互联网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商机,互联网营销策略能更好的利用各类资源宣传产品、推广产品,极大的提高了营销的效益和效率。

(三)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分析对比

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虽同为以销售商品为目的,两者却存在很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价格调整时,传统营销需要经过各个环节,价位落实到销售部门需要一定的时间,顾客看到的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互联网营销则能第一时间将价格信息传递给顾客,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刺激了消费,使企业能够更迅速的看到营销效果、获得营销反应,满足了企业制定、修改营销计划的需求。第二,传统营销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反馈到制造商需要一定的时间,制造商根据消费信息调整生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善变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互联网营销具有很强的互交性,企业和顾客可以直接的沟通、交流,顾客的消费需求也能第一时间反应给制造企业,提高了商品生产的针对性,使企业产品能更好的迎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了商品的个性化、特色化,相对与传统营销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第三,从营销成本方面分析,传统营销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能够营造一种感官性强的购物氛围,这也使得传统市场成本高,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有一定的难度;互联网营销是直接的面对顾客销售,缩短了营销渠道,也能更好的把握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互联网的便利性使产品宣传等成本降低,效果好,这也是传统营销做不到的。第四,在漫长的市场发展过程中,传统营销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模式,而互联网营销模式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需要借鉴传统营销模式的优势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例如,传统营销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而互联网营销则能使企业品牌形象广泛传播、不断提升。综上所述,不论是传统营销方式还是互联网营销方式,都是以商品销售为最终目的的,一方面,要树立销售的服务理念,在不断优化服务中提升产品营销的效益,打造商品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不论是传统营销或是互联网营销都要重视销售的一线服务,简化消费流程,提高消费服务质量,使大众在消费中获得更广泛的精神服务,形成强烈的品牌认知意识,持久的、长期的拥护企业产品,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结合模式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策略

互联网虽然普遍,但任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接受网上购物,更喜欢在实体店中体验购物的乐趣,这就需要企业准确分析、定位消费者群体,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例如,传统营销中的市场调查更有利于分析消费者消费心理,就应发挥其优势,结合互联网调查,准确的定位消费者消费层次、消费趋向等。又如,互联网虽然普及,但应用互联网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对于老年消费者群体参与到互联网购物中有一定的困难,如老人视力不好,对网络交易信任度不高等等,这就需要企业结合不同人群的消费理念进行营销策划,注重商品的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定位的结合,营造火热的消费环境。总之,营销中不能将自己的消费观强加给消费者,应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认真调查消费群体,针对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开发个性化产品,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品牌策略

传统营销和互联网营销中“品牌”一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金字招牌”,因此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一定要重视企业品牌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提升。首先,企业要有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使广大消费者认可产品、支持产品,从而形成持续购买的欲望。其次,注重品牌的维护和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树立品牌不容易,维护和发展品牌更不容易,特别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使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在此种情况下企业更要有品牌维护意识,利用实体店易赢得消费者信赖和认可度,并借助其优势宣传网络营销,打造网络营销品牌,将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融合起来,全面的考虑顾客购物的方便性,推出温馨、全面的销售服务,增强顾客的消费满意度。第三,重视品牌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企业的品牌文化,再通过传统渠道、互联网渠道广泛宣传,打造知名度高、可信度高的企业品牌,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使营销活动成为一种持续消费活动,提升企业效益。

(三)宣传策略

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媒体宣传各有优势,在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结合中要重视新旧宣传形式的融合,通过报刊、杂志发表软文,为企业营造广泛的文化气息,使更多的人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同时,利用网络进行企业宣传,增大宣传的范围和力度,使企业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吸引顾客理性购物,形成持续的、反复的购物需求,提升企业营业额,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此外,重视店铺装修、产品包装的个性化与统一性,在同一个品牌下可结合不同地域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设计个性装修、装饰风格,形成大统一、小特色的格调,更多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使其感受到更为专业的销售服务,提升企业形象。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9

、文化营销全球化影响的是全球消费者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对于什么是文化,十个人可能有十种不同的回答,从市场调研、谈判、定价、促销、商品的款式、包装到销售商的选择与佣金的确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营销活动中。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消费者对物质内容的要求各有其特点,有的要求产品实惠、有的讲求产品的档次和品味,有的注重美感。日本人设计的产品普遍小巧、精致、玲珑,这与日本特有的文化分不开的。企业如何满足这些“上帝”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采用全球文化营销是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文化营销全球化是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途径。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更多地体现着“文化竞争”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障碍,许多在国内市场畅销的产品因不适应国外市场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而失去这一市场。因此,企业要开拓市场就必须令其营销活动渗入文化,必须赋予产品文化品位、文化意境、文化格调。

文化营销全球化是企业创造全球长期优势的必然选择。一个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领市场,必须使其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长期为目标市场接受。然而,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科技现代化、交通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似乎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企业之间模仿、借鉴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同企业的产品特征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易为消费者辨别。企业致力于寻求能长期、稳定、排他地占领市场的良方,而文化营销便具有这一特性,文化优势是极不易被他人模仿、借鉴的。

二、文化营销全球化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首要标志是“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生产活动,从而大大推动了各国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母公司%万多家,其境外分支机构已发展到了多万家,占世界总产值以上,国外分支机构销售额达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万亿美元的世界出口额。生产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各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达亿美元,进口额亿美元,“地球村经济”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国内、国外市场界限将消失,市场无国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世界统一市场将会全面形成。企业生产与市场全球化,必然要求营销全球化。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企业营销应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企业应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而网络化的出现,使得营销全球化更为方便、快捷,从而加速营销全球化过程。这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地域也逐渐由区域扩展到全球范围,使企业营销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只有适应这一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根据各国文化差异进行全球文化营销,将成为企业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入世的推动。入世,意味着中国将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入世后,中国能与占世界经贸(以上的世贸组织成员国在多边基础上、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这必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入世使得商业日益繁荣与发达,人们更加富裕,有了更多的能力与机会去创造文化活动,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更加不同,同样也造就了不同文化的自我复兴。企业认识到商品意识和文化营销的重要性,从而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营销文化。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将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营销中的文化蕴量将随着入世的到来而显得越来越厚重。

三、中国文化营销全球化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面临着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文化多元化问题,根据文化差异而成功地进行市场细分成为企业制胜的诀窍,只有那些审时度势、把文化差异转变为资产的企业才能够为文化不同的各国市场服务。而现阶段,中国的文化营销在全球化进程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跨国经营观念落后的障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历程实在是太短了。几十年来,中国搞的计划经济形成的是卖方市场格局,那时,企业不要说文化营销,就连市场营销都不必谈。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也逐渐过渡到买方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的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还无法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我国企业仍热衷于提不起人们的购买兴趣、刺激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只会造成顾客竟相观望和忠诚度下降的“价格大战”,这是中国文化营销全球化的障碍。’、中外营销环境中的文化差异障碍。要真切地了解营销环境中的文化差异,那就需要知道文化构成的各个方面,主要有物质文化、语言文字、审美观、、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根据文化对营销的意义,本文仅从文化传统、消费者的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的文化潮流三个方面探讨各国的文化差异。文化传统是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各国的民族精神、传统观念必然体现在商品消费中;文化观念是一种社会心理,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一直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需求心态和满意程度都属于这一范畴。因此,产品必须有“情”,必须与消费者“情投意合”;文化潮流表现为一定时期的消费潮流,或者说,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往往决定了当时的文化潮流,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是静止、古板的,它在缓慢地变化着,任何一种现有文化都是对以往文化的变革,因此,一旦形成一股文化潮流,那么,它对市场的影响将是迅速且长久的。以下列表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观念进行对比,以进一步说明各国的文化差异。中外营销环境中巨大的文化差异,是中国文化营销全球化难以逾越的屏障。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文化差异障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所处的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而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文化差异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投入期,由于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产品的特色和它在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企业经营持“惟我独尊”的理念,把跨文化差异的费用转嫁给国外消费者,忽视市场的文化差异,以一种文化涉入另一种文化。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竞争的压力使企业不能忽视文化差异,也不能把弥补买方和卖方之间跨文化差异的费用转嫁给国外顾客,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考虑文化差异,为不同市场设计、生产、营销不同的产品。北京前门肯德基“变脸”为青砖大瓦房即说明了这一现象。肯德基刚进入北京市场时,其店面与全世界各地肯德基的标识一样,并凭其独特的服务、环境、标识,令中国消费者体验美国文化,忽视中美的文化差异。但随着中国快餐业竞争压力的加大,他就不能再忽视文化差异了,通过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适当改变店面,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衰退期,消费者对原文化的重视减弱而去追求新的文化要素,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要在全球市场中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宝就是顺应文化的变化潮流,解决文化多元化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将成为文化营销全球化的障碍。

四、跨越文化营销全球化障碍的思考

文化传统、文化观念及文化潮流等文化差异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营销活动时,如何在了解、把握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中实行文化营销策略,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立足全球市场的关键所在。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近来国内竟有人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签名行为,暴露出试图“否定中医”的声音日益增强。与此相反,全世界对中医药的兴趣不断增加,外国人来华学中医的留学生10年增长3倍。英国有3000多家中医门诊。由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日益明显,世界医药市场消费趋势日益转向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全球中医药市场迅猛扩张。国际中成药销售市场每年销售总量高达上百亿美元,而且每年仍在以10%速度递增,但是我国的中药仅占其中的3%~5%,而且大部分是药材原料,我国每年为进口“洋中药”花费超过1亿美元。如何改变国内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误区?如何提高我国中医药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中医药产业急待解决的营销问题。

一、国人对中医药认知误区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否定

“否定中医”论者常用的依据是:中医药是一种靠不住的经验,不是科学。而讲究证据支持的西医则是经得起推敲的“科学”。实际上中医药是复杂性科学,与西医的“还原论”科学方法有着本质区别。“还原论”和“整体观”是两种不同而互补的科学方法。“还原论”把系统分解成更简单的组成部分,研究其性质,据此再用形式逻辑推知其整体状态。“整体观”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整体状态及其随时间和各种情况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使用还原论方法只能认识自然界各种简单系统的规律。当科学转向研究真实世界的复杂系统本身,才发现许多复杂系统无法用统计的方法简单处理,还原论方法面临局限,科学开始重视整体观。西医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方法,找出并消除病源,使人体恢复正常,属对抗疗法。中医则是整体观方法,认为人各种功能必须协调和平衡,治病在于调整机体的平衡。西医注重实体,中医注重关系。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描述人体复杂系统的基本形态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的。其研究实际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体系的范畴,不能用简单的西医方法去界定。目前西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

近代名人否定中医源于“西化”思潮下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弘扬“民主”和“科学”的同时,掀起了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医是医学,更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征。因此,中医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批判对象,背后则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使然。从民国时期的余云岫“废止中医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药走过“弯路”,到目前的“取消中医”签名。可以看出,那时形成的将西方“文化和科学”作为惟一准绳衡量一切的思维模式,不时在中医药的发展中投下它的阴影。‘否定中医’论屡屡发生的根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

二、中医药衰落的消费者分析与厂商营销策略分析

中医药在国内市场日益衰落实际上是中医药文化在消费者和厂商心中日渐消亡。尽管中医药作为中国人治病的主要途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面对西医西药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在中国目前医药市场上西方医药已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来源于消费者对中医药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陌生感。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导致大众消费者在价值判断上基本否定中医药的实效性,在不少消费者脑海里中医药只能调理滋补身体而不能显效治病。跨国医药巨头在中国铺天盖地的广告更造就了消费者对西医西药品牌的盲目信赖,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的生存发展空间十分狭小,一些中药品牌为了生存也采用了凸现西药疗效概念的营销手段,例如,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成药 “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蓝根冲剂”,在其广告中就反复强调“抗病毒”这一典型的西医药概念。这种“削足适履”式的营销策略显然是难以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对中医药的错误认知,也无法构建真正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强势品牌。

三、文化营销的理念

“文化营销”概念的提出首先起源于人们对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考虑。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共识(Hofstede,1993)。从营销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营销的内涵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文化营销是营销中考虑文化因素;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以及跨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营销企业文化;文化营销是营销文化以及一种核心价值观。

第四个阶段文化营销的研究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理解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重点是如何通过文化渗透给消费者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营销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文化营销的定义是,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的是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市场营销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营销则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

以上四个阶段研究都未能从消费者人格心理结构去解读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不止是表面的文化符号,更多的是内心对文化的向往的心理需求。行为是表现出来的心理,心理是没有得到表现的消费行为(罗纪宁,2005)。所以真正意义的文化营销应该是从消费者的无意识层面作用影响消费者,促使消费者改变旧有的价值观、接纳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最终接纳营销者的品牌和产品。如果不能成功解构消费者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最多也只能是暂时性的迎合消费者价值观的流变迁而无法把握其变化规律,不可能真正从塑造消费者价值观的层面实施有效的文化营销活动。

如果从营销的核心内容和市场环境条件去区分,营销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产品营销、品牌营销以及文化营销。产品营销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与企业发生购买关系是因为企业产品能解决消费者的某方面消费问题,能满足消费者某方面的物质功能需要,产品营销的重心在于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让消费者接触到企业产品信息并作出购买决策。品牌营销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消费企业产品服务时候不仅仅是需要解决某项基本消费问题,而是希望满足某方面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获得某种心理情感的满足。因此,品牌营销的重点是在保证产品服务基本功能前提下给目标消费群提供一定的心理情感利益,从而在消费者心目种树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良好形象。文化营销则是要把企业的理念传播给消费者,并树立起良好的联想,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品牌时候可以获得心灵的共鸣和价值的认同,它是更高境界的营销(罗纪宁2005)。

纵观古今中外商业竞争,不难发现每一类市场的营销竞争必然经历由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再到文化营销的三个阶段。市场萌芽发育阶段,产品营销是主角,竞争方式主要依赖新产品创新。当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专业市场分化的结果必然呼唤强势品牌的出现,竞争方式除了产品推陈出新外,更多的是依赖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口碑传播,因此以整合营销传播为工具、以完善服务提升形象为目标的品牌营销是这个阶段的主角。随着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品牌也会出现老化,这时候的营销竞争主要是围绕行业创新游戏规则,新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复活都依赖文化哲学理念的指导,换言之,必须有高层次、高抽象的哲学思维去统摄多种变化的创新竞争,而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游戏规则。因此,成熟期的市场是文化营销的竞争,不同的文化理念营销决定了不同系列的品牌生存空间,更决定了不同的新产品开发方向和产业供应链运作模式。我们看看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古代传统两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浓缩在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各细分市场知名品牌;而由同仁堂这个品牌所覆盖的一系列中药产品畅销中国几百年。西方医药文化体系则孕育了欧美的Pfize辉瑞、科尔、诺华、强生等西药名牌厂商。由于近现代中国人已经逐渐被西医、西药概念洗脑,随之而来的是中药品牌市场份额让位于西药品牌,而中西医药整个行业从原材料、生产、再到销售和服务整个产业联都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世界天然药物的流行,对中草药日益重视,科尔、诺华等大厂商纷纷到中国购买中药药材生产基地、中医研究所、中药配方、中医院,其目的非常明显――试图从文化营销高度再次把握新一轮竞争战略制高点――以天然中草药为主导的医药市场发展潮流。因此,中国医药企业无法与世界医药巨头企业竞争的失败,与其说是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药品牌的衰老,不如说是中医药文化营销的衰败,西医药文化营销的兴盛。

四、运用文化营销理念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营销水平

在当今商品严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上,营销已经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兜售产品的产品推销过程,也并非只是通过强化消费者与厂商之间情感沟通的品牌塑造过程,营销更是一种引导消费者放弃旧的价值观接纳新的消费时尚的文化渗透和传播过程。因此,我国中医药要改变目前日渐衰微的不利地位,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引入文化营销战略――在中医药的营销中贯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中医理论深受秦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影响,因此中医的现代化首先应是文字和理论表述的现代化。中医的国际化更需要把中医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这一背景下去进行文化介绍和传播才能更有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策略:

1.目前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制定、中医药高等教育和科研均存在以西医西药标准衡量中医药的错误,这种产业标准错误应该迅速改变,积极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有关标准和政策法规。

2.政府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对中医药的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中医药国外(境外)传播项目正式启动。将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电视台播放介绍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片,这是中国首次向世界各国全面系统介绍作为中华国粹的中医药文化。除播放电视宣传片外,项目主要通过四类渠道向海外进行推广,包括相关国际组织、中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以及欧美东南亚地区的主流报纸网络。形式主要采用赠送宣传手册、刊载科普文章以及提供就医指南等。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11

另外,工业品本身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需求特征。具有派生性、弱弹性、连续性、连带性、服务性和波动性。第二,购买特征。用户户数较少、地理分布集中、购买者主要是企业或组织;多属专业性购买,理性色彩较浓厚;参与决策人较多,集体决定购买;购买过程较长,有时空质量要求;购买程序复杂;第三,交易特征。购买数量多,交易额度大;交易谈判次数少,每次谈判时间长;直接购买。第四,决策特征。购买决策复杂;购买过程比较规范;重视契约功能,希望建立长期关系。

以上特征决定了工业品市场营销的特点:产品的复杂性;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买卖双方的相互依赖性;购买程序的复杂性。考虑到目前工业品及其市场营销的特点,在此时期内,必须运用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模式。

2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局限性

(1)传统营销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市场导向,在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通过进行市场调查来确定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组合,然后再集中可利用的资源,满足顾客需求。但是它忽略了顾客的不成熟性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对市场营销的不利影响。

(2)传统营销模式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成本过高。传统营销强调选准目标市场,试图以有限的市场网络建设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销售收入,但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并在营销中受到极大地挑战。通常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关键是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企业增加销售量的必然选择是差异化营销,但是差异营销又导致经营成本的提升。所以,这种片面追求和满足市场个性化产品的传统营销模式也是行不通的。

(3)传统营销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的时间长、速度慢,而现代市场竞争恰恰是时间与速度的竞争,即与信息网络营销观念紧密联系。传统的营销过程是先开发概念产品,然后制造样品,再试制产品,最后才是产品营销,导致市场需求时间长、速度慢。

3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

(1)关系营销。工业品不仅指产品实体本身,而且还包括与之相伴随的服务以及买卖双方的一系列经济的、技术和人员的关系。关系营销是针对工业品营销在实践的基础提出来的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以“顾客忠诚”为中心。工业品营销的权威格默森把工业品营销的任务描述为开展关系管理。建立、发展和维持公司得以兴旺发达的客户网络。从技术角度上讲,各公司的产品之间几乎已没有差异。因此。关系营销将处于中心位置。其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关系营销更有效。效率更高。关系营销的导入,有助于协调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企业与其各个顾客之间越来越多地存在各种关系。首先要与关键企业和关键人物建立关系,启动市场。然后广泛建立关系,树立企业品牌。关系营销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推荐渠道;一个是影响因素市场。在工业品营销中,市场的启动不是凭借广告,而是靠推荐渠道。一般来说工业品市场内的用户彼此比较熟悉,因此口头传播的力量在行业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推荐渠道不仅在于用户之间的相互推荐。也与影响因素市场中的人相关。

(2)技术营销。由于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买卖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很大。工业品市场营销过程中,消费引导的作用要比消费品更重要、更突出。人员推销作为工业品最重要的促销方式,销售人员素质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影响很大。作为卖方,其销售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使用或操作产品的技术,有时要为买方解决技术问题帮助客户。降低对技术型产品的认知壁垒,提高客户内部不同对象对我方产品的一致认同。这不仅仅是促销的手段,而要从营销战略的高度看待派员销售,要把销售人员的才能看作产品的一部分,这涉及到企业整体形象和持续发展。

(3)文化营销。文化营销创新在于营销过程中,努力构造一个主题鲜明的活动,形成与营销相适应的文化,积极主动地采用新的文化策略营销。

①产品文化营销。主要体现在建立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上,产品是价值观的实体化。顾客的满意程度是检验产品文化营销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今,各类产品的功能、形式几乎相似,因此必须以产品差别来达到竞争优势,通过产品中蕴藏的文化理念加以差别化是扩大市场营销份额的有效途径。

②品牌文化营销。品牌是指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还成为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服务营销。工业品的顾客不仅购买了工业品本身,对其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是产品的整体价值,这其中就包括产品的服务。在工业品营销中,特别是复杂的仪器设备的销售,用户对企业依赖性特别高。

(5)信息化营销。信息化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先进的营销主流方式,它是以产品销售过程为原型,充分运用信息数据分析,建立新的营销模式。信息化营销模式应该是基于产品销售的业务流程,它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先进领域的发展,基于产品销售信息的采集、分类、处理和信息的综合运用。产品销售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发货、开票、回款的过程,但在每一个环节又都有不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将以信息流自始至终贯穿于产品销售全过程。

传统文化与营销篇12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较完美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创新人格一方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创新的人格,是创新的个性,一般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自信心、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陈规、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思想品质的角度来界定,创新者的人格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坚持真理、乐于奉献、不怕失败,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人格的塑造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格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历来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断超越自己,都可以成圣作贤,要相信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个人要养“浩然之气”“,心怀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仁爱,“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帮助塑造较完美创新人格的精神财富比比皆是。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体悟并力行这些智慧,是能够塑造较完美的创新人格的。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创新性的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很多东西都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带来启迪。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人”并称三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视事物的整体联系,具有明显的整体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取象比类,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来探究人身、自然和社会等不同领域的规律,看重类比思维;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直观体验和体悟,具有直观思维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反对机械呆板,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具有辩证思维的特征,等等。相比直线式的机械式的思维,这些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开启创新之门的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思维支持。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创新知识。

创新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营销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活动,营销的创新需要吸取经济、管理、自然、人文、社会、哲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蕴含了大量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智慧。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营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营销者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产品的文化意蕴,开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像美国人利用中国文化素材拍摄制作了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向全球市场推广,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在产品品牌和包装策略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此来彰显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个性;在广告创作过程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吸引受众,打造自身的独特形象,像乌江涪陵榨菜的广告宣传中强调“中国好味道”,并更换带有国粹京剧脸谱标志的新包装,使得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提升;在促销活动中,营销者也可以基于传统文化采取合适的促销人员、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等。

(四)传统文化有助于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

树立和实施现代营销理念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在商业组织经营、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还是个人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营销理念强调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向“顾客”提供更多价值,让“顾客”满意,使“买卖”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仁爱、和谐,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凡是人,皆须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营销理念的本质,使得西方的营销理论增加了几分本土色彩,从而更加方便营销理念被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个人所采用和实施。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营销人才的营销与弘扬,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少,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和禁锢人性的腐朽的东西。所以,借助传统文化来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有利于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向国内外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种人才的回答,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与一般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的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内容,引导着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选择。除了一般的培养要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相关的素质要求,像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养性和修齐治平等,强调学生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要不断向国内外弘扬和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把光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在培养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培养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构成,决定着向学生教授什么课程的问题。在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定为大一或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每个营销专业的学生用至少一学年的时间较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并逐步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三增加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思维方法、传统艺术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这在营销中日益强调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大背景下,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营销创新和实践具有较多好处,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大四,我们开设国学经典选读的专业选修课,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贯彻整个大学四年,使他们耳濡目染、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产生兴趣,逐渐践行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

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必须有什么样的老师。要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创新型营销人才,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素质。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和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学习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在介绍营销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除了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相关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探讨相关问题;再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够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成说教,使学生把所学课程当成自己拿学分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利用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启发式和师生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重视知行合一;在考核方式方面,创新教学考核方式,不但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不但考核结果而且更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在教学考核中也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学校改变管理理念,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学校要改变管理观念,由“管”师生转变为服务师生,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师生学习传统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的精神,“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别人做”,这样才能够上行下效,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为师生树立一个效仿的榜样。学校要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其他管理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学习传统文化、力行传统文化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精神,使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论坛,成立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师和学生团体组织,开展推广落实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师生每天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经典读物;积极利用广播、海报、路标、条幅和网络、手机等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介不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推动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师生共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