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8 09:20:48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1

1.目前湖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现状

1.1 融资服务体系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比重较少。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内源融资;而外源融资较少。据资料统计,湖南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分别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5%和30%之多。

1.2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湖南省直接融资不发达,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资金来源过多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普遍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

1.3 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作为湖南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渠道——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缺少长期性信贷,且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

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重更是少之又少,亲友借贷,内部职工集资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首先,现有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判断标准,在信贷发放上应体现中小企业的特色,并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个性化的融资品种。其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贷款融资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结合起来,逐步将贷款业务融入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之中;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方便、小额结算服务工具,再者,应创新融资工具。如:借鉴外债管理的好方法,给企业设立还本付息专户,事先与企业签定协议,约定有关专户存储的要求,以使贷款到期及时归还银行。在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短期资金方面,银行可考虑采取英美银行“透支账户”管理方式,即给这种账户合格的申请者一个可透支额度(并相应规定好利率水平和归还时限等),并根据情况发展调整这种额度。总之应通过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助与辅导。降低交易成本,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2.2 直接融资市场应成为未来关键的融资渠道

(1)建立中小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风险投资的功能在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许多国家都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发展,当今许多著名企业如微软、英特尔、康柏等都是风险投资基金耀生的结果。风险投资基金的雪中送炭式投资能适时化解融资危机且能最大限度激发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潜能。

所谓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与银行贷款相比,对企业的资格限制相对较低,更适合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不仅有投资期长、补充资本金等好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如果投资者是大型知名企业或著名金融机构,他们的名望和资源在企业未来首次上市募集时还有利于提高上市的定价,提升二级市场的股价。

(2)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发挥其中介作用,能够促使间接融资直接化,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通道,构建金融体系内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的转化机制,是当前形势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一种理想选择。产业投资基金以直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未上市的企业提供融资,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扭转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高负债运转的局面。

(3)成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金融互助协会

许多国家政府通过规定协会的组织职能,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助和自律活动。建议成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金融互助协会,按地区形成小企业内部的资金市场,如用自有股权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推出采矿权、旅游景点门船票收费权、在建工程等抵押、质押贷款。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主要包括生意圈、老乡、同行联保贷款。但在运作上必须接受央行的监管,以防扰乱金融秩序。如允许其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可比国有商业银行低一些等。注重区域性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培养,如历来的徽商、晋商等文化精神,通常商业文化精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商业兴衰。

2.3 其他融资渠道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渠道

(1)票据贴现融资

票据市场主要是通过对商业票据(如商业汇票、本票)的贴现、转让,进行资金借贷、融通,而这些票据都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前提,其中商业汇票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更是以银行为第一债务人,用银行信用做担保。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到其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三百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

(2)典当融资和融资租赁

中小企业经常有一些融资期限相对较短、金额不大的融资需求,这种融资需求从主要提供中长期贷款的银行很难得到满足,而借助于典当行就很容易解决。其优势在于:只要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只要证件全,手续完整,当物权属清楚,来源合法,一般就能即当即兑现,拿到借款可以动产与不动产质押二者兼为。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资金需要很急的小型企业融资。当然,由于机构小、规模小,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有限,融资成本高,贷款期限短,抗风险能力弱,这些决定了典当行这种新的短期融资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其优点:对企业整体资信能力要求低,不需要额外担保,手续简单融资速度快,费用相对较低,租金支付灵活,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利于中小企业利用外资,避免通货膨胀影响,减少设备陈旧过时风险,优化资本结构。

(3)非正规金融可发挥应有的作用。

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资本增长、弱化金融体系脆弱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上。鼓励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展,让民间融资从地下合法地转到地上。如:可考虑在严格创办主体资格、注册资本等市场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创办私人银行,同时央行要加大对其管理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巨额的民间资本或仅用于储蓄或到处寻找投资机会;一边又是众多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建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好这两者的供需,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大友,刘倩.“双紧”政策下湖南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31-34.

[2]彭十一.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8(6):23-26.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2

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环境还不够乐观。一些行业借助行政权力对行业实施投资保护、价格保护、政治保护。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实现排他性、独占性的垄断目标,从而无形之中为民营经济的投资准入设置了难以突破的“弹簧门”、”玻璃门”和“隔离栅”。从表面上看,并未限制民营 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但实际上很少见到民营资金投入。最为明显的是经营性基础类投资项目,往往由政府部门组建的投资公司担任项目业主,诸如城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水务集团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城市燃气公司等一批行政性垄断公司,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金融等新型服务行业各类民间投资往往难以进入,即使能够进入也要受到一系列前置审批的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了金融业国家行政垄断的体制格局。此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属于特殊行业,需要由地方政府颁发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民营投资会遇到许多障碍。

(二)融资难现象十分突出

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融资机会缺、可选种类少、贷款期限短、融资成本高,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一是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十分严重。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市场上的银行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国有或集体银行为主,很少有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体制性歧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相当有限。加上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缺少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因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能贷到款的,其成本也相当高,利率可能是银行基准利率的数倍。同时,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相比于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开放程度更低,对民营企业更加歧视。为此,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只好不计成本向民间借贷解决周转资金;或通过向内部员工借贷、与相关企业之间借贷、内部股份募集等自我融资的方式筹措中长期资金。这些方式风险大、稳定性差,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其做大做强,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不够有力

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薄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现象仍然存在,政策交叉、重复、撞车现象严重,扶持资金投入量小、分散、低效;扶持方式沿袭了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扶持方式,受益的仅是少数企业,政府政策效应未体现出普惠。同时,包括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在内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融资,不少企业被迫转向地下融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风险。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中介市场秩序不规范;商会协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离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行业覆盖面较低,多数企业得不到商会提供的服务,即使商会能够成立,由于没有相应的职能,其作用发挥也有限。

二、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观念仍不够解放

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从异己力量到补充地位,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期间伴随着各种观念的激烈磨擦与碰撞。由于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在前,其法律地位被认可在后,使得对民营企业发展认识的滞后难以避免,人们在思想上还对民营企业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使民营企业发展无形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日益成长壮大,在社会总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分配不能均等的情况下,奉行效率优先还是所有制性质优先、公平原则还是区别对待原则来配置资源,政策上至今没有明确的条文。实践中,利益的天平自觉不自觉偏向国有企业。尤其是碰到一些涉及民营企业权益的实际问题时,相关部门常常推托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政策法规仍然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了各类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但在某些领域仍然歧视和限制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特别是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原则,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垄断地位,明显没有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中央制定的鼓励政策到地方之后,各地执行力度的差别很大,不少地方中央政策往往很难得到执行。各地虽然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支持,但出台的政策随意性强,临时色彩浓,缺少权威性和指导性,缺少对于民营企业所需的公平大环境的考量。

(三)行政性垄断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和行业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投资保护、价格保护、贸易保护与政治保护,行政性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政府介入产生的保护性和排他性,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突破投资“”,难以进入基础产业领域。公共服务行业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准入限制,科教文卫等行业存在严格的审批制度,特殊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给民营企业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难以进入。

(四)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动力

民营企业自身不足使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贷款。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难以向金融机构证明自身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家庭生活资金与企业生产资金界限往往模糊,财务处理不够规范,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有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存活期仅3-5年,较高的倒闭率使金融机构主动回避贷款风险。金融机构自身原因也使其不愿意放贷。国有或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责任与报酬的不对称导致国有银行扶持民营企业的激励不足,信贷责任人宁可承担“存差”亏损的无个人责任风险也不愿承担给民营企业贷款的有个人责任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发放给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通常比较小,而贷款审查要求可能比国有企业的大额贷款更严,导致放贷成本高,收益低,不合算。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三、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办法,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一是统一产业服务政策。在决定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息支持、财政贴息、税费征收、进出口等方面,政府应当制定不分所有制的政策待遇标准。产业指导目录应明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以减少民营投资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二是统一企业扩张待遇。在企业兼并、入股、收购、整合的经济活动中,监管部门应提供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审批手续,债务处理、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等方面,民营企业也应该获得同国有企业相当的待遇。三是统一金融服务待遇。各级金融机构在贷款、结算、汇兑等方面应实行无差别服务待遇。给予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公平对待,不实行有歧视性差别化标准。用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服务各类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建立对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的合法金融渠道。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一是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作用,加强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地方性银行的发起源头是地方财政,所以其经营上本身就有扶持地方产业的倾向,易于为本地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而且地方性银行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反映敏捷的特点,有利于支持规模不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很强的向民间筹资和贷款的倾向,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而且,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加速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而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三是发展合作性民间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民间借贷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在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今天,政府应当合理看待民间借贷,加强引导,使民间借贷整合成科学合理合法的民间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资金支持。

(三)健全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支持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积极发展互担保。二是务实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对接。牵头组织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一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推动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组织有效开展政银担企融资合作洽谈活动、融资服务推介会、股权融资活动和投融资论坛等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银担企对接。三是出台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认定办法,认定和扶持一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树立标兵,推广先进,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工作。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financing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article from its environmen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wo aspects has analyz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ance the difficult cause of formation.

Keywords: privat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mation reasons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关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探究其形成原因,具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与困境

1.融资渠道受限。首先,现行融资体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格局,但在现行的融资体系下,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很少得到国有银行的青睐。其次,缺乏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虽然国家鼓励在地方上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缺乏针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国家对民营金融市场准入实行较苛刻的限制措施,如最低资本金要求、严格的审批程序等制约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可以利用所有权优势把风险转嫁给国家而赢得广大存款人的信赖,而民营金融机构只能靠创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来争取客户,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都比较艰难。再次,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改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规模偏小、在生产批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新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聚度不够。这些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需要流动资金,扩大市场规模,有的需要固定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有的需要研发资金,增加新产品,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但目前银行经营理念、机构设置、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都是沿用原来对国有大企业的服务方式,不能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2.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信用等级要求高。首先,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般具有“金额少、频度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对流动资金需求急、频、快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因难以快速获得贷款而延误商机。据了解,镇江的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比较烦琐,耗时较长,造成民营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还有的民营企业为争取一笔贷款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因此而耽误了商机。其次,信用等级要求高。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企业贷款要求要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很不实际。目前,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评级的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镇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小、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信用评级一般不高。同时,银行信用评级不分企业类型,对大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标准。这种用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套用民营企业,必然是能够达到可以贷款信用等级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复杂的信贷审批手续和较高的信用等级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

3.非正式渠道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的非正式金融渠道开始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一方面在短期之内解决了民营企业急需资金的现实问题,为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可能赢得了商机;另一方面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债务风险加大。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国家规定的银行利率,且有持续走高之势,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且民间借贷中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可能导致投资难以收回,债务难以按期偿还。近年来由于借高利贷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频发,给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带来负面效应。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前,镇江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表面看起来良好,实际并非如此。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逃税漏税,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不正当竞争。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对等、不平等,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一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从全国情况看,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己达60%,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显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对等。二是国家在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例如,国有企业改制中许多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剥离、核销、挂账、停息等办法处置,个体私营企业却根本不可能享受同等待遇。一般个体私营企业也无法享受开发区企业、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政策优惠,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许多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镇江的民营企业由于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一是镇江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2010年镇江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集中了90%的个体工商户;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则集中了79.3%的私营企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私营个体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户数占全部私营个体的比重分别仅为4.4%、0.6%、0.4%和0.1%。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近年来,虽然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因人才、技术、资金等的缺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从镇江市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看,民营企业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为48.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4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的一个原因。

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缺少,民营企业难以成功获得融资。许多民营企业先天缺少抵押品和贷款担保能力,其自身的信用资源十分缺乏,信用担保制度的出现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在民营企业融资难和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较大条件下的一种融资制度创新。然而,在镇江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并不多,即使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其运行中格外谨慎,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为民企成功提供担保服务的概率也低。目前信用担保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4

前言

民营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然被人们所熟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然而处于需求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我国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化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的表现

(一)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差异

就我国的民营企业而言,在其不同的生命阶段中,具有不同成长的特性,不单一的寻求发展其战略目标。而且,在相应的管理能力方面与风险水平和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一些方面也不尽相同。因为其在各个发展阶段是具有不同风险的,还有不同的收益特征的。由此,所体现出鲜明的融资的需求偏好,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中,经济金融资源依据民营企业各个阶段的收益及风险特征来综合配置,所以,各阶段的民营企业能运用的金融资源各不相同、差别很大。

通常,民营企业从最开始的建立阶段发展,最后由成长阶段上升到成熟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壮大,民营企业的风险及管理水平也是从高到低的一个过程,并且它的经济金融资源的获取能力从弱到强。此外,民营企业发展从企业成熟阶段渐变到衰退阶段后,民营企业的风险又慢慢增高,经济金融资源获取能力开始降低,民营企业的能力削弱,又将影响企业对经济金融服务相关产品的需求。所以,民营企业的需求差异性又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中鲜明的表现出来。

(二)民营企业的规模差异

民营企业不同的规模的分布,对相关企业经济金融服务的需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依据有关研究说明,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其融资的能力呈现正相关多的关系,相应的融资能力伴随企业的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因为市场活动的范围太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对于资金的筹集的途径也比较少。所以,民营企业的经济金融资源的获取能力不足,相应的融资也仅依赖于自我筹集。伴随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其经济金融资源的获取能力变强[1]。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企业的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变大,需求的相关金融产品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三)民营企业相关的行业性的差异

由于各个行业中产生不同的产业的壁垒及相关产业的集中度和资本的构成,使不同行业相关的竞争特性与市场的议价能力与信用能力一些的不相同,还有变成对企业相关的融资需求量与渠道及方式一些经济金融的服务需求不同。通常,产业层次比较高的行业,具有资本的密集特征,其金融渗透的能力较强及资金的吸收能力比较强,相关的经济金融服务的覆盖是比较充分的。所以,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影响企业的规模大小及经营管理的风险程度。

(四)民营企业资产的结构差异

目前,我国的不同民营企业要依据对企业风险评估,来衡量其资产的结构合理性。并进行相关的适应性的调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它们之间的资产结构差异性,也将影响其的财务风险管理及相应的承受能力,又进一步形成对企业的信贷的消费预算约束。这种约束力的强弱差异又造成民营企业经济金融资源的获取能力各不相同。民营企业从最开始的建立阶段发展,最后由成长阶段上升到成熟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壮大。

二、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一)国内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所以其抗风险的能力偏弱

就目前而言,有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仅局限对相应的农副产品有关的粗加工,趋同性比较严重,而且相关的产业链不多,对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多个层次相应的增值水平不高,不利于企业巩固发展自己,生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差,只能靠低位来运行。

(二)国内民营企业的管理与财务不够科学和规范

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并没制定出可落实的生产经营的战略以及长期的发展的规划。少数的民营企业也没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的组织及完善的制度,并且缺少高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的机制。就民营企业相关的财务管理上,很多的国内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并不健全,一些民营企业也不能够体现企业的运行状况基本的信息数据、也无专门的企业会计人员、财务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金融机构的价值经营目标最大化增加了融资难度

由于国内民营的企业点多,而且具有效率高和需求急及季节性鲜明,还有贷款金额较小的特点。相关的金融机构在决定发放贷款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调查与安排及审核等程序,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及财力。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应的金融机构的放贷成本。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和资产不足及抗风险的能力不够等,又会削弱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能够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化的服务网络与体系还不够健全及完善。社会中介一些机构发展尚不健全规范,社会信息化服务的建设存在滞后性,民营企业的相关培训服务还欠缺。

三、应对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化的对策

(一)金融机构层面

首先,建立多样化金融服务的机构体系来消除地区的金融服务间的断层。根据相关的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的收缩,就要设定一些像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还有中小型民营金融的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来提供一些金融服务来支持相关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需要转变观念,并且提高自身认识,还有开展相关的市场营销。各金融机构需要认识了解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相一致性,结合自然资源与经济环境及市场的变化实际,慢慢更新自身的营销观念。在能防范风险情况下,满足一些产品具有市场及效益和守信的相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2]。

第三,通过提高及改善金融服务相关的质量。对一些信用及经营好的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证来一次核定相关企业流动的资金额度,还有周转使用来保障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少的特点。

(二)民营企业自身层面

不同民营企业需要多个渠道来融资,不断提高自己,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产品的加工方面的增值能力及相应的市场开拓的能力。加强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健全相关的机制,提高其信用度。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因为市场活动的范围太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对于资金的筹集的途径也比较少。所以,民营企业的经济金融资源的获取能力不足,相应的融资也仅依赖于自我筹集。

(三)各个地方政府层面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地建立及健全相关机构的管理职能,和完善信息服务制度,来解决各个民营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社会方面的问题,还要通过建立及健全法制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总结

总之,因为民营经济受到相关的企业文化和市场条件及经营机制与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它的经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差异化发展的趋势,需求的差异,体现了国内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对经济金融服务要提升的必然趋势。不同的民营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及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各不相同,民营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的敏感性也存在着区别,相关的民营企业对金融资源的获得能力也差别很明显,从而形成不同的民营企业的经济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差异性形成的过程中,更多体现了民营经济的多样化的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5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思想观念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地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民营企业服务中介,是一种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可以与国家制度层面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在筹措资金、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工会组织、法律、环保、产品出口、外事接待等各个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目前,我国各种商会、协会、联合会、行业公会以及技术服务、认证认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经济鉴证等中介组织为数不少,但相对于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和企业所需服务的多样性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有些商会、协会等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政府机构转化、派生出来的,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经济鉴证等组织则利用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的授权形成对商业服务的垄断而谋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难以形成和完善。

(三)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货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像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技术缺乏创新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分布较少,这一点在民营经济表现得尤其突出,主要因为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型和重化型的,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降,进一步使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一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缺少实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也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多为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出资,使得企业内部在决定发展、分配、用人、责权利分配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解体。此外,计划性不强,生产、质量、财务等各种计划的落实、检查和调整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沿用成功国企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发挥。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纳为:一是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反垄断;二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社会就业;四是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落后地区问题;五是有利于经济调整;六是有利于未来发展。发展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应当具有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科学认识和评价,加强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战略研究,研究家庭和家族企业等适合民营企业存在的形式,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律,增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都需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剥离公共服务与盈利性服务。其次,大量引入民间资源,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在限制一些政府机构以行政权力寻租行为的同时,公平地向所有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必要基础服务,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民办公助形式,主动扶持民间中介机构的发展,发挥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从而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三)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国家可以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按照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组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也可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进行项目融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四)促进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扶持民间资本创办科技型民营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对有助于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成熟技术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先导技术,通过政府采购后无偿提供给民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并鼓励创办各种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引导他们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五)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

1.重视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2.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三是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3.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组织责权利的分配。

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也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6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环境

    信用担保的基础是信用制度,它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增强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信心,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首先,要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资信度、诚信度。企业的信用基础是建立在企业规范化的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目前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新创业的民营企业。对要求提供信用担保的民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依法立章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健全民营企业的财会制度、票据制度以及与管理部门、金融部门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制度等等。

    其次,加强信用基础建设,对民营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为了沟通银企之间的借贷通道,使担保机构能按民营企业信用提供担保,引导和促使资金流向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可以设想把民营企业、银行和参与信用评估的中介机构三个方面共同作为信用主体,把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和个人行为信用五个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和不良记录的收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和企业经营信誉档案;建立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的信用制度,将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与银行审贷、信用担保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信用评估机构或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和信用等级评估,提高其资信透明度;然后再由银行或担保机构根据评估报告决定对民营企业的放贷与否和放贷额度。

    2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良性循环

    担保基金是专项用于履行保证责任时代为清偿银行贷款的资金,是一种商品范畴、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法律的新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个人消费贷款。担保基金可以由两部分所组成:一是启动资金,是由政府出资的铺底。这部分资金不在于多少,但必不可少,它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同时也使会员企业增强了对担保机构的信任度和信心。二是会员企业缴纳的保证金。这是会员企业以资金形式体现对自身信用的保证和承诺,同时也是与其贷款申报数额挂钩的基数。要形成科学的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必须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担保基金必须全部存入银行;二是担保贷款放大倍率必须限制在担保资金的5-10倍;三是严格按照标准选择企业和担保项目;四是加强评估,控制风险代偿率。

    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是非营利性的,要保持其可持续性,既要规范管理,回避决策风险,又要持续注入资金,保持一定的规模,要实行信用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风险分散社会化和约束机制有效化”,不断为成长性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知识型、特色型民营企业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采用“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方针,通过政府投入、受保企业风险保证、担保机构多方筹集和经营效益补充等途径来筹集资金;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到约束机制有效化;调动和组织社会资源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避免将风险全部转嫁到政府特别是财政的弊端,使得风险分散社会化。

    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应该注意探索和设计一种合理的架构,建立科学的内部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把可能形成的损失控制在可能承受的范围内。根据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担保基金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可设立代偿损失的目标预警、受保企业的信用记录、受保企业的风险担保与反担保、对受保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和财务状况实行运行监测、对到期和逾期的担保贷款进行债权追偿等。民营企业担保基金最终体现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财政收入等社会效益上,因此还要确定合理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绩效评价指标、允许代偿比例和后续资金。

    3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利用上市公司载体,开展资本运营,通过配股、增发、股份制改造和规范上市、债转股等资本运作手段,鼓励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促进直接融资。 另外,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形成了资金的扩容,提高了股市的扩容速度。这种情况无疑是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解决“资金饥饿症”的良好契机,是中国金融市场从资金供给角度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

    在股权融资方面,首先要合理利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称为“二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增长性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目前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等“二板市场”已成为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二板市场”不仅能使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现代资本市场一整套严格的监管和风险保障措施,可以帮助小企业迅速进入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小型企业的经营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其次采用境外借壳上市。小型企业可以针对企业产权结构单元化的弊端且又非改制的现实,尽快入主、兼并、控股一家经营三年以上的定募公司,将小企业部分优质资产转入该公司,通过定募公司申请上市对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既廉价又简捷的一种借壳上市方式,较为可行的就是到香港和纳斯达克等上市,进行合并操作。民营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改制,或者通过协议转让非流通股份控股上市公司,或者通过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流通股控股上市公司,或者采取逆向借壳等方式和渠道在股票市场直接筹资。同时,还要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和游戏规则,提高金融运行的透明度。

    在债务融资方面,近年来表外融资在企业经营中迅速发展,目前企业中较为常见的表外融资方式是应收票据贴现,即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通过背书手续,扣除一定利息来融通剩余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信贷机构来筹集资金,并将账款出售一事告知债务方,使其成为信贷机构的直接债务人,也是一种有效的表外融资手段。表外融资作为企业理财的一项创新,使企业筹资的灵活性大为增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具有供应弹性和可供选择的资金融通体系,使筹资工具、筹资方式多样化,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同时,表外融资的发展使资金使用的功能界限被打破,民营企业可根据筹资的性质和理财状况,改变筹资用途,灵活运用筹资,使经营者获得宽松的财务环境,积累创业经验,带动企业经营观念的创新,但也应注意由此带来的企业风险。另外,在债券融资方面,虽然受发行规模的严格限制,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企业经营的合理合规、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投资行为的成熟,居民投资企业债券的资金也会增多,民营企业肯定会有一个较好的债务融资前景。

    股份合作制通过职工持股形式,融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于一体,兼股份制与合作制之所长。既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又理顺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通过清产核资、确认股权之后再进行招股、扩股,具有外部所有权融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优势。

    4构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的发展呼唤中小银行的出现,而中国目前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还很少,随着民营企业的制度改革,要为民营企业构建“贷款品种多样化、融资手段多元化、服务范围广泛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到一般贷款与专项贷款服务相结合,实现贷款品种多样化,除了按正常程序提供民营企业贷款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的需求特点,提供以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为主的贷款,如收购兼并专项贷款、高新技术贷款、民营企业转贷款、民营企业授信贷款等。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实现融资手段多样化,如引进中外合作民营企业投资基金、金融机构与技术产权交易所合作,来扩大融资渠道。金融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范围广泛化,与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有机结合,开展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对外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其资信。同时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体跨越时间、空间的优势,与民营企业互动,帮助民营企业以最快速度获取有用的信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要大力增进民间资金参与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服务,重点是支持创业型、扩展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并对民营企业实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担保要求较宽松的优惠政策。

    5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活力的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它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业务,传统的银行业务是采用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而风险投资是采取购买企业资产,并参与管理使资产增值,最后通过出售所持有的资产(如股票)从而赚取利润。风险投资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一般多以投资基金方式运作,表现为以设立公司等组织形式来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既承担高风险又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是一种有组织的中介方式。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7

近几年吉林省的民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民营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为民营外贸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未能及时建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借鉴苏、浙、粤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苏、浙、粤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经验

苏、浙、粤是我国经济金融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对民营外贸企业都高度重视,纷纷明确了民营外贸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战略。

(一)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积极开展民营外贸企业金融业务与产品建设

1、创新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短期产品。江苏南京开展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专项业务,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税务部门出具证明,银行审核后,企业最多可按出口退税款的90%贷款,而且推广了出口信用保险质押贷款业务,对企业办理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给予20%的贴息,浙江宁波市外经贸局与金融等部门合作创造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账户进行托管的前提下,向出口企业提供以应收出口退税款作为还款保证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创新非抵押贷款业务

针对民营外贸企业抵押贷款日趋饱和、部分民营外贸企业信用状况良好的特点,许多银行提供了非抵押贷款产品。渣打银行在深圳推出了企业元抵押小额贷款,允许注册在深圳、营业时间在两年以上、经营稳定的中资企业申请最高贷款额度达人民币5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24个月的贷款。同时采用按月分期还款方式,减少企业一次性还本的资金压力,方便企业资金周转。浙商银行推出了“小企业联合保证贷款”业务,联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由5家或5家以上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组成一个联保体,共同申请贷款。

(二)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加强民营外贸企业金融市场开拓力度

近两年,苏、浙、粤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渐加强了对民营外贸企业金融市场的开拓力度,从贷款流程改造、激励约束制度建设、利率风险定价、差别化授权管理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积极推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金融服务品牌,积极尝试专业化运作。

(三)多种融资形式并存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江苏南京为引导企业扩大进口。鼓励企业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资源性产品,开展进口预付款保费业务,对投保进口预付款业务的企业,按实缴保费的30%给予资助。

浙江宁波工商联积极组织通过商会形式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的商会出资组成资金调剂担保团,设立调剂还贷专用银行账户;有的商会成立了企业发展互助基金会,为会员企业提供周转资金;有的商会帮助会员企业追讨债务。一批主要由工商联会员企业出资成立的担保公司,也把工商联会员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宁波市外经贸局与工行宁波市分行、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合签订了《支持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金融合作协议书》,宁波市外经贸局负责筛选一批经营稳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资信较好、贸易关系稳定、交易记录良好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并提供金融服务推荐和重点外贸政策的咨询辅导;市工行承诺为市外经贸局推荐的、并符合工行信贷条件的中小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承诺给予三方共同认可、符合各方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

广东东莞康华信用担保公司和中国出口融资f英国)有限公司为东莞的民营外贸企业提供“创新型赊销解决方案”。双方为国际买家提供时间为30天、60天、90天甚至120天的赊账期限,费用为1.5%至3.3%,费用和银行渠道融资大体持平,出口商能在出货后立即回笼80%货款,加快资金周转,从而增大企业的出口量,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企业采用这种解决方案,无须承担美元加速贬值、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汇率风险,甚至连出口保险都无须自己购买。

(四)积极鼓励民营外贸企业上市

浙江温州市政府积极支持民营外贸企业上市,按照“上市一批、辅导一批、改制一批”的思路,在拟上市企业中分流一批、未上市企业中挖掘一批“主攻”创业板,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通过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积极储备和引入相关人才,选择合适的券商等中介,推动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跟踪掌握创业板最新动态,及时交流有关信息,提高上市工作效率,为企业冲刺创业板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二、完善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民营外贸企业信贷服务体系

当前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而贷款难又是民营外贸企业融资中碰到的首要问题。因此,结合民营外贸企业的自身特点,完善信贷服务体系是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民营外贸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作用

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国有商业银行是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外贸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在对民营外贸企业贷款方面表现比较消极。为促进民营外贸企业长足发展,应鼓励国有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结合企业信誉状况及生产特点,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民营对外贸易发展,信贷优先投向民营外贸企业以及相应的重点项目,建立适应经济形势的科学的贷款投放管理体系,保证企业正常融资渠道,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2、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吉林省股份制银行数量少,客户贷款门槛要求较高,业务针对性差,远远不能满足民营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今后几年将是吉林省金融机构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将陆续在省内开设营业网点,争夺优质客户,积极开拓市场将成为其首要竞争目标,他们将成为解决民营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因此,应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鼓励引导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贷款结构上向民营外贸企业倾斜,充分调动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银企双赢。

3、规范发展地方性民营银行

地方性民营银行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运作效率高,且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

为了解,“寻租”现象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目前,吉林省地方性民营银行基本是空白,在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甚微。因此,应力争在政府监控、市场主导下,成立民营资本控股的地方性民营银行,主要为省内的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和相应的金融服务,利用民营资本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民营经济的集体竞争力。

4、用好用活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依照出口收汇率差别实行不同的利率浮动政策,出口收汇率在50%(含50%)至70%,贷款利率可上浮30%;出口收汇率在70%(含70%1至85%之间的,贷款利率不浮动;出口收汇率达到或超过85%的,贷款利率可下浮10%。吉林省商业银行也应落实相关政策,对出口收汇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外贸企业给予相应贷款优惠。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应抓住西方各国普遍下调利率和外汇贷款暂不受规模、资产负债比例指标限制的时机,对有融通资金需求的民营外贸企业积极发放外汇贷款。

5、突出支持重点,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结构调整

一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支持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抓住能够保证出口稳定增长和带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主要出口品种,对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20个重点品种和有希望达到千万美元的品种重点扶持:二要大力支持科技兴贸战略,重点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出口新品种和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要优先支持名牌产品出口,对工业制品、畜产品等出口商品重点扶持,争取培育出1-2个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要在继续推动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同时,大力支持拓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扶持新兴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出口新增长点。

(二)规范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8

近期温州老板集体外逃和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关键的制约和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有限。我国货币市场存在极大缺陷,发育程度低,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承兑来进行短期融资存在很大难度;债券市场起步早,但发展慢,且融资门槛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不会也不能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民营来说直接融资的几种融资渠道都存在这较大的缺陷,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运作难度较大,私募方式融资风险大,成本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而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难度相当大。(2)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困难。不健全的银行金融体系导致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审批门槛过高。大中型国有企业占用了绝大部分的银行贷款,而中小民营型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数量少、期限短、成本高。(3)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很低,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多,配置不合理。民营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板市场的准入门槛高、上市成本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融资。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传统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进入创业板市场。(4)企业自身缺陷导致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可抵押品少。使得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贷款条件,获得得抵押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也会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而减少贷款。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较小,涉及的产品行业、市场范围有限,抵御市场和行业波动的能力低,经营稳定性差,生产周期短,经营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成本高,负债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尤其是其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报表账簿不完善,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存在作假帐的现象,很难向银行和其他投资者提供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这些原因导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样一来自然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外部资金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

要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善自身缺陷,加快企业发展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关注市场,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经营范围小等问题,但是我们要紧跟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要健全财务制度,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财务状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强化信用意识,提倡“信用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现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改进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9

一、引言

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持续性活力,其生产总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对外贸易及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益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部分。然而,融资难一直影响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原则

民营企业受市场竞争及资源环境的制约,发展已经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发展瓶颈,为了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实现转型,以摆脱发展困境。

1.保持民营企业私有体制

民营企业改革落后于其他社会系统,要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该保持民营企业的私有体制的可持续发展,将企业运营、服务、竞争模式的转变引导至内涵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化管理之中。

2.坚持优化资源使用

民营企业应当坚持优化资源使用,避免由于向外拓展引发的投资失误,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以信泰集团为例,企业将短期贷款用于适合长期投资的太阳能行业,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险些引起温州民营企业连锁倒闭。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关注资源使用问题。

3.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过渡

首先,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即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发展;其次,要实现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即要以市场为核心,避免计划控制。这两个方面的过渡实质上都是为了建设企业内涵,要让民营企业挑起富民重担,避免政策限制、融资困难、生产环境问题,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经济效率优势,避免国家过度调控。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1.商业银行贷款难度高,关系短板表现突出

一方面,当前市场上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近几年民营企业废逃银行债务的现象多发,在为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削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违约状况常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下,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2.融资政策偏重大型企业

客观上来说,虽然当前国家政策已经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贷款待遇差异还是很大的,优先级上,贷款排序首先选择国有中小企业,然后是“三资”企业,最后才是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也是最低的。同时,民营企业贷款贷款存量低、增量缓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限制。

3.融资途径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银行贷款,在未经资信评估与贷款担保不足的状况下,银行贷款受限。同时,基于民营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匮乏,多数民营企业也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4.融资平台发展滞后

商业银行贷款倾向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信用社也将服务定位于“三农”,因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不足。同时,我国对融资的管理基本采取“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模式,因此,民营企业以债权模式实现直接融资,或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基本不显示,在担保平台不健全的基础条件下,民营企业资信问题也成为了融资短板因素。

四、基于融资困境的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1.专门化金融支持

针对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间的关系问题,建议鼓励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强化专门化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融资支持手段。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采取不同阶段专门化支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民营企业资源积累状况及融资能力强弱创建服务支持体系,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系数。

2.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发展规划

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而后实现针对性政策扶持。发展中,应鼓励金融部门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逐渐参与到民营企业战略规划架构中,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能力,从中长期发展出发,为民营企业提供转型期战略发展的金融服务。此外,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后,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了解加强,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3.促进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建设

内部融资机制的建设能够避免外源性融资中较高成本的问题,在优化整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提高融资便捷性。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波动性及轻资产性等特点,银行信贷难度也较大,因此,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的直接金融服务实现融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考虑构建财务结算中心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及调动,或以股权结构改革为契机,以关注企业战略、优化股权结构设计及员工持股方案、制定高层激励等为入手点,激发企业内部融资活力。

4.创新金融监管,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第一,应当强化并完善金融监管,针对私募基金、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问题制定专门监管法律条文,将金融监管拓展至金融服务公司、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第二,要审慎进行金融开发,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内外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对内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外应防止资本入侵,全过程中辅以风险控制手段,以提高金融开发的实效。第三,要积极创新并强化风控,要以实际需求为准,以宏观调控与监管相适应为原则,在强化创新的同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10

一、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的形成及表现

(一)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的相关行业性差异

各行业存在着不同产业壁垒,相关产业在集中度、资本构成上也有所不同,不同行业竞争特性、市场议价能力、市场的信用能力均会有不同表现。企业融资需求金额、融资的方式与渠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等等均不同。一般,高产业层次行业,资本特征就是较为密集,金融渗透力、资金吸收力就会相对较强,经济金融类的服务就会享有充分覆盖。因此,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因行业属性而对企业规模、经营风险的程度产生影响。

(二)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的资产结构差异

当下,我国各类民营企业通过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对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加以夺定和衡量,如果发现不合理则做出相应调整来增强适应性。类型不同,民营企业间资产结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企业财物风险的管理与承受能力,企业信贷之消费预算从而得到约束和控制。该约束力有强弱只差,这就造成企业的金融资源之获取能力出现差异。最开始的民营企业建立阶段,到企业进入成长、成熟阶段,企业开始朝着越来越大的规模上发展。

(三)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的生命周期的差异

一般清下,民营企业从建立的最初阶段,不断发展过渡至成长阶段,而后壮大到成熟阶段,企业发展规模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风险与日常管理水平亦会经历由高至低这样一个必然过程。其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从最开始的很弱到很强。等到企业由成熟期步入衰退期,风险势必逐渐升高,获取金融职业的能力也慢慢下降,企业能力由强转衰,这就会之间左右企业在金融服务产品上的需求。因此,民营企业差异化需求会鲜明地体现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

(四)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的企业规模差异

民营企业规模分布不同,对金融服务之需求直接产生有力影响。按照相关研究,规模、融资能力两者相关性研究,企业规模和企业融资能力正相关。融资能力相应的伴随着规模变化而变化。小规模企业市场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业务单一,资金筹集渠道较少。因此,金融资源缺乏强大的获取能力,融资单纯靠企业自身来筹集。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其自身规模,在金融资源方面也就不断壮大了其获取能力。想要实现自我更好发展,资金需求量会有个数量上的提升,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二、民营经济金融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层面的原因

国内民企数量庞大,且其特征就是急需求、效率高和、季节性鲜明、贷款金额小。金融机构决定是否要发放贷款之前,会对民营企业做出相应调查以及走审核程序,这一环节必然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会增强相应放贷成本。此外,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往往会有资产缺乏和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这就极大削弱该类机构贷款发放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企业自身层面原因

1.国内民营企业的管理与财务不够科学和规范

一些民营企业未制定有效、可执行经营战略目标与未来长期发展规划,少数企业为制定可行性高校企业管理制度,缺少有效内部监管机制。财务管理方面,国内一大批民营企业并未建成健全会计制度,很多民营企业无法很好地对企业当前运行状况做出信息数据上的有效体现,缺乏优秀的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

2.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民营企业通常属于与中小型企业。成长历史较为短暂,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内部的结构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单一化的股权结构,实施的是家族化管理,管理机制为独裁型等。如果民营企业的规模不够大,经营效益低下,其抗风险能力就会遭受质疑,加上无信贷为之做担保,种种因素均让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站在银行立场,给这类企业发放贷款,会考虑到风险系数太大、信息相对来说不对称,具有较大监控成本,因此就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之民营企业贷款的金额相对会较小,时间短而急、贷款频率高,银行会面临更高管理成本;站在企业立场,民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特征就是资信度相对较低,企业资信度的缺乏必然会挫伤银行贷款积极性。

(三)地方政府层面的原因

很多人都还仍然会受到过去那种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历经当前民营企业具体发展情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恐私、排私”观念。观念的不合时宜,必然影响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给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画地为牢,不管是政策还是法律、市场等的环境都是不利的。张维迎认为,企业获取资源的方式同政府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发展成长都会受到政府影响。政府对政治资派加以主导,是其最大客户与供应商,可以直接对企业未来、风险做出命运性改变。所以,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必然同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与政府扶持等存在必然联系。政府、国家的金融管理类机构在决策上具有对企业融资环境的导向作用,影响十分明显。

三、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化的应对对策

(一)构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构建一个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的机构体系,以此来对金融服务因地区差异而出现的断层来加以消除和弥补。以商业银行战略收缩状况来看,设定城市区域化的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民营金融机构,然后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支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展市场营销。金融机构要知道,对民营企业予以支持同自身发展是保持一致的,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经济环境、市场变化,更新企业的营销观念。风险可防范情况下,尽量对那类拥有市场前景产品的企业,效益客观的企业,守信的企业在资金需求上做到满足。

第三,提高、改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针对信用良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信用贷款证,以此合适企业的流动资金额、资金周转,避免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影响运营。

(二)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拓宽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渠道也会不同,提升自己、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足够的信用度。民营企业之所以规模小,主要是因为其市场活动格局太小,业务单一,资金筹集渠道少。因此,企业经济金融服务在获取能力上无法得到提升,融资多依赖自筹。

(三)健全机构管理职能,完善民营经济相关法规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1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我融资的利用率

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使用效率。内源融资应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及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约束,很难承受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内源融资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使企业流动资本得以节减,现金流量得以增加。另外,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配制度,提高内源融资的利用规模,从而达到突破企业自有资金瓶颈的制约。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通过创建创业板、二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放低企业上市门槛,或者通过开设一些小型交易所,开辟民营企业上市的特别通道,使股市为民营企业服务。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二板市场对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这样不仅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规范民营企业,促其实现改制同时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于国有和民营都一视同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海外上市,这也是民营企业又一条好的筹资渠道。浙江民企已不乏从创业板、二板及海外上市成功融入资金的。此外,还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 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五、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 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 家,注册资本金达37 亿多元,其中66 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 年6 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 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 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必须是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企业4个主体共同努力,而且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时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下,才能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有效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娴瑜.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上海:民营企业经济研究,2004.

[2]周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M].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春琴.浅议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M].浙江:东方企业文化,2007.

[4]李敏.民营企业多种融资渠道探讨:以温州为例[M].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杨梅.求解民营企业资融难问题[M].武汉: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李光晖.会计准则研究组.关于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M].商丘:商丘师范学院报,2006.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篇12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困难,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根据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现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有3000多万家,2006年的年产值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0万家,各项经济指标的年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

(1)规模小、资金短缺、内源融资难度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渠道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是白手起家,规模小,自身资本积累率低,资本增长缓慢,自我积累能力差,民营企业又很难利用自有资金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向亲朋好友筹措。调查显示,在停产的民营企业中,近半数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

(2)资信度相对较差,抵押担保困难,外源融资份额少。在内源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外源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融资及期盼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份额很少,间接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其原因如下:主要是因为银行实行的都是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一般需要抵押价值高于贷款总额或者由有实力且被银行认可的企业来提供贷款担保。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金,也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提供担保。

(3)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内部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家长制作风严重,企业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

(4)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据调查发现,有62%以上的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也极为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较浓厚的小农意识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外的人员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

(5)品牌意识不强,外向经营意识仍须提高。

2.从民营企业外部来看

(1)银行经营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协调。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就是民营企业贷款成本较高。

(2)政府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在民营企业因资金困难而经营维艰、发展受限时,没有落实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保护;二是缺乏对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三是缺乏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每年都吸纳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但政府缺乏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乱收费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强。

三、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确保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其关键是民营企业、政府、银行要共同努力。既要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现状,加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银企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5)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6)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等各种方式建立和提升自身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2.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服务

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3.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在担保业务全过程中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4.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

(4)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产品展览会,协助民营企业打造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5)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6)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及时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好,并没有什么“惊天秘籍”,就是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解决对民营经济管理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放心、放胆、放权、放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为民营企业方便融资和社会服务的配套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