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合集12篇

时间:2023-07-30 08:50:49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5-01

随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作为最重要载体的课程建设问题就摆在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多沿用本科院校的思路,但高职学生不管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素质水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呈现的形式等都与本科生、研究生有所不同,甚至同是高职院校,因生源与专业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针对高职学生现状,满足高职学生的培养需要,考虑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开发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高职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及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指导,优化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从而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理念

在高职生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理念上,既要符合心理教育规律,又要以人为本。考虑到高职学生是与本科生、研究生都不同的群体:从学生心理特点来讲,高职生心理困扰的焦点有与本科、研究生相类似的学习适应、生活适应问题,但更多的集中于自卑心理的处理、自我定位、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就算是与本科、研究生相类似的学习适应、生活适应问题,高职生也会在具体表现与需要上有所不同,比如在学习适应中,对高职生来讲,学习动机的激发比学习方法的培养更为迫切,即或同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问题,高职生的学习方法也与本科生、研究生不同;从人才定位、专业需求上来看,高职教育倾向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重技能而不重理论研究;从学生需求来看,高职学生更欢迎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对心理学纯理论的内容兴趣与需求度不如本科生、研究生高,所以具有高职特色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观点。内容体系的构建,即要考虑学生当下的心理需求,还要兼顾对未来职业发展中将要面对问题的解决;注重职业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理念,调查专业需要,有侧重点地选取专业需要的学习内容。从适应向发展延伸,从学校向职场社会延伸,从现在向未来延伸,从基础向专业延伸。

三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思路

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思路上可以大胆借鉴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既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变学科本位为工作本位,又要克服课程过于实用主义倾向与分裂倾向,保持理论的相对完整性。以高职生进入大学到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为经,以职业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纬,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心理电影、心理节目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心理训练、团队合作、实训模块学习加深心理体验;通过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心理活动、心理成长报告的写作等将心理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通过学生问卷、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情况统计、我院各专业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调研、对国家相关政策与要求的研究、其他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等方法,将我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内容安排为自我与人格、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压力应对、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六大情境加上概述七个主题项目的教学,每个情境分为适应与发展两个任务,任务一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适应问题;任务二对应发展,着眼于学生未来,特别是职场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同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行业企业对于学生在心理上的要求,在行业企业中展开针对各主题的调研,征求本专业的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就心理健康部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以满足未来行业企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如“人际交往”这一情境,任务一:“宿舍你我他”,解决学生在校适应问题,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与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相关的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二:“通向成功的桥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场的人际环境,调查需求、设计具体问题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一件需长期探索,不断实践,方可日趋完善的工作,希望我们的尝试能够为广大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以使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2

1、2金子塔式健康教育多媒体团队运作加强团队建设,广集健康教育材料:健康素养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升健康素养也是双方共同的责任[3]。医院建立拥有58人的通讯员队伍,每个科室设1~2名通讯员,在相同条件下优先使用通讯员的稿件,确保稿源供应,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培训活动,提高通讯员的专业素质,规范通讯员的题材内容格式,提高稿件的使用率。深入临床,挖掘健康科普题材:临床专家经过几十年的病例积累,对各类卫生、健康案例都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宣传策划部坚持每天下临床科室挖掘保健知识的计划,按季节更替和病种暴发的时间,及时对时节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取材,撰写科普文章,最后将文字转成多媒体形式的健康教育内容,投放到医院健康教育频道。寓教于乐,自办多媒体健康教育节目,医院成立了4人健康专题视频拍摄小组。有专人撰写《健康有约》视频拍摄文稿,内容经过专家审核后,由专人负责将内容修改为视频拍摄的分镜头剧本,然后约定专家,开展视频拍摄工作,然后对拍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最好投放到健康教育频道。从2012年起,医院就开展“健康有约”健教视频的制作,如《压疮护理》、《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视频共8期,医院计划每年开展6期《健康有约》的拍摄和制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方式。

1、3健康教育节目播放内容和菜单设计立足大众,增强节目的时效性:为提高健康教育视频播出受群众的关注,我们对视频的节目内容进行初步的评估和筛选。通过运用传播学的知识、理念和表现手段、技术努力把健康类节目做得情景交融、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养生、健康的话题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健康教育内容制作和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结合,使健康教育视频内容播放具有时效性。短小精悍、力求话题浅显:健康教育类的视频有很多不同表现的形式,对于讲课式、说教式的形式的内容,由于节目时间长,我们使用AdobePremiere、会声会影等视频编辑软件,精细编辑节目的主要内容,同时将一个节目分割成在3min左右的几个节目,然后将分割的节目内容穿插到其他的健康教育视频。对于娱乐式的健教内容,我们就从与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制作,将抽象艰涩的健康知识翻译成直观、形象的话题,吸引群众。节目定期更新,合理控制内容时长:根据门诊患者候诊、等待发药的时间,每个健康教育视频的时间设置要合理。一般来说,每个健教节目时长少于5min,1d内的播放菜单设置内容要适量,设置大约10个健康教育视频节目,通过短时间播放、大量重复的手段,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印象。

2成效与体会

2、1节省医院有线电视运营成本以该院为例,打造健康教育多媒体电视系统花费约5万元,主要用来布置机房、网络布设和多媒体设备的购买。而改进的有线电视宣教系统,减少300多个电视机机顶盒,只保留了30个频道的机顶盒。此系统不仅减少了购置机顶盒的费用,同时节省了每台机顶盒的月租,每年可为医院节省有线电视机运营费用近10万元,性价比极高。

2、2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健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效益,同样关乎社会效益[4]。通过金字塔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团队,门诊电视机每天播放时数为7h,每年覆盖100多万就诊人次;住院病区24h播放,每年覆盖3万多住院人次,通过多媒体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另外,利用现有的健康科普材料向电视台、纸质媒体进行约拍、约稿,配合制作健康保健新闻,2013年,该院专家接受关于健康保健新闻题材的采访,在电视媒体上播放的50多次,纸质媒体报道见报200多次,在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专家和医院的曝光率。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3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107-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sing documents to compare the contents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curriculum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y to clarif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bout contents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curriculum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 causes of it and find the merits of United States’s contents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curriculum which is fit to study to China that attemp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ntents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curriculum.

Key words: contents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curriculum;comparison;enlightenment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内容与方法、评价与管理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在改革实践中也碰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也面临许多的疑虑和困惑。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符合我国社会、教育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要有宽阔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作比较分析,一定能进一步拓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思路。

1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发展轨迹探寻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急中》(Nation at Risk)的报告,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序幕。1985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NCATE)邀请各学科专业协会对教育进行评价,制定改革方案。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学会(AAHPERD)指定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作为代表,对学校体育进行研究评估。1986年,NASPE组成结果委员会回答“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经过6年研究,1992年结果委员会提出“受过体育教育者”的著名定义。[1]随着结果委员会的工作结束,1994年3月,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把制订国家教育标准写入了联邦法律。该法案第二章对教育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使之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保证这些标准具有国际性;保证他们能够反映关于教育学的最好的知识;保证这些标准的编写是经过了一个广泛的、开放而集思广益的过程。

根据法案,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校体育国家标准,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指出,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要达到以下七条目标: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差异;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的社交的机会。根据这七条目标,按照七个年级水平(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十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制订了每一条目标在各学段的学习重点、具体目标范例和详细的评价范例。[2]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中的第六项规定:建设“安全、有纪律、无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禁止和酒精的综合教育计划。其中有关反和酒精的课程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另外,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3]依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几个州的课程框架和标准。该标准和200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5.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6.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4]标准规定,每学年有至少有50个小时的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为了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围绕酒精、烟草和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

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实际包括身体教育标准和健康教育标准两个方面,以下统称《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美国的体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体育协会组织制定,而不是美国教育部,各州负责实施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各州可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制定符合本州实际的标准,灵活机动地执行和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因此各地区及学校可根据州标准制定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课程内容;纽约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泽西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罗德兰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阿肯色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都是在国家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

2 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由来与特征

由于国情的限制,1997年中国开始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正式启动则自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5] 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关于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内容标准。《课标》分成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领域的内容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的内容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6]

3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3.1 共同点

3.1.1 都拓展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特别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我国有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注意运动安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评价并参与到有助于个人健康活动目标的实现,并能激励终身参与运动的个人身体运动计划中;分析有规律的参与运动对自我选择适当大强度身体运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影响成年人身体运动和练习表现的因素;分析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提高与终身身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间的关系;评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学生们要设置运动目标和提高决策的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将循序渐进地了解恰当的运动项目,并展示他们;学会识别并安全地展示多种运动技能。

3.1.2 都包含了学生健康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都重视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中国专门设立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影响成年人健康行为的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比较媒体对成年人健康安全积极、消级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发展中检测并运用决策程序;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要求学生获得营造并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新泽西州和罗德兰岛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健康,营养,身体运动,心理健康,个人和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学生们要练习提高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的危险性;心理和情绪预防;损伤预防;和家庭生活;、疾病预防(酒、烟草、其它药物、);恶瘾及预防。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学会使用模板设置与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1.3 都包含了发展学生良好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发展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国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评学生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要运用人际关系交流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学生要有交流,决策,领导能力、支持、服务;学生将在身体活动中通过积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来展示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将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

3.1.4 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为培养未来良好公民作出努力。如我国在社会适应领域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中有,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定在家、学校、社区中个人不安全行为结果;分析暴力事件对社区环境和社区受害者的影响。纽约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理解并能够管理他们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资源。夏威夷州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包括社会和情绪健康;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评价,学生将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2 原因分析

3.2.1 中美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共同的难题

我国与美国虽然国情有相当大差异,但是在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的威胁是共同的;终身体育成为两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更多的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美国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已经成为可能,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以美国为蓝本,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3.2.2 世界的趋同

世界发展太快而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课程来塑造青年一代清晰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合作、分享、容忍等情感和品质。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因此,中美两国中体育与健康内容标准中有共同关注的内容。

3.3 不同点

3.3.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划分不同

中美两国具体的内容不一样,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与损伤预防;身体活动这三个方面。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分为:个人健康和体适能;安全、健康的环境;资源控制(处理、管理)三类。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具体的内容分支包括:健康良好状态;综合技能;与药物;人际关系与性;运动技能与发展;良好体适能六个方面。罗德兰岛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七个内容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紧紧围绕关于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损伤的主题。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两个标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3.2 美国更关注和生活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总体来说,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关注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规定的更多更细,如有让学生如何正确用药,如何戒瘾等,有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和媒体的关系。我国的五个领域在强调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很强调,但内容更多的还是学校教育层面的,和学生生活中联系的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美国的不一样,我国的课程内容中健康内容没有美国课程内容中的关注度高。

3.4 原因分析

3.4.1 社会原因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病症所造成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000万人超体重,占总人口的1/3;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患糖尿病,美国已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亿剂。[7] 因而,相对来说,美国的内容标准对健康更为关注。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富贵病正在逐渐增加,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健康内容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增加健康方面的内容。

3.4.2 中美两国课程发展的道路不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是:学科改革、注重双基;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好的典型。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效并不理想。

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近年来,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4.3 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美国是经济力量雄厚,社会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他们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他们已具备了较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8]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国实施的虽然是国家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全国一个模式,全国一本教材,全国一个教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应该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构筑适合我国地域广、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总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或许是解决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4.4 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差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推动整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走向。中美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不会完全相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健全,更关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而态度情感对个人行为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认为,通过促进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开设相关课程,以保证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应对各种重大健康问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HIV病毒/艾滋病和性病、暴力和伤害、意外怀孕和不良生殖卫生、寄生虫病传染、营养不良和饮食安全、不良的公共卫生和水的管理、免疫缺乏、不良的口腔卫生、疟疾、呼吸道感染、心里问题、与缺乏锻炼的有关问题以及烈性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思考

4.1 内容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包含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既有对运动中健康的关注,也有学生行为健康的关注,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健康理念。因此,在学校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我国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4.2 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同时,运动风格、运动规则、竞技心理等的掌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最终应该获得的能力,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会运动,还应该提高相应的体育能力,如了解相关项目的简单竞赛规则,会做裁判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应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4.3 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相关内容

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且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关注度还不够,我国应重视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具备关心周围人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5 结束语

杜维明教授指出:“不同文明对话之时,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研习自己所不知的、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敞开心扉接受多种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想法,分享不同的洞见,寻求彼此之间的默契,习得最有益于人类繁荣昌盛的最佳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了解其他国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以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比较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期望对其进行“中国化”,借鉴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伊向林,张瑞林,陈安,项萍. 美国《国家体育标准》与中国《课标》制定、实施和评价状况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6):88.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3.

[3] [12]王建平,纪湘懿. 美国国家标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0)27;26.

[4] Sunmmerfield,Liane M… N ational Standards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J].ERIC Digest,1995,(10).

[5] 钟启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解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6.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4

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新课程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知识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对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在理解或认识上存在偏差,造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基层老师还认为体育健康知识,就是在过去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内容,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属于室内课教学内容,进而造成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教学目标内容不全、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等,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

一、明确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都包含着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运动参与学习方面包含的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见表1。

二、室外实践课合理渗透体育健康知识

过去,针对室外体育实践课中如何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研究明显薄弱。特别是现行的各种《体育与健康》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中,大多把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列为室内课教学内容,导致许多基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单纯地把体育健康知识安排在室内课进行教学。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主要通过身体的练习来认知体育技术、锻炼体能、培养心智、促进健康,室外体育实践课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也应该主要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合理渗透。同时,由于涉及体育健康知识基本都是和体育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相结合,做到知与情、知与行、情与行统一,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运用体育健康知识。

如何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合理渗透进行健康知识教学呢?首先,要明确各个水平的学生应该学习健康知识的不同目标。目标是行动指南,明确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和课堂上出现的其他情况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渗透。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很多,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民族传统体育、各种新兴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中,都蕴含许多体育健康知识。同时,由于体育实践课主要是在运动场馆进行,活动的空间大,对教学组织要求高,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要擅于利用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和其他情况进行体育健康知识渗透学习,让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锻炼活动的同时,掌握相关体育健康知识,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并运用体育健康知识。例如体育实践课渗透健康知识情况(表2)。

三、室内课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符合时展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也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借鉴在其他学科中已经成功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结合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特点,选择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有效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体育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努力把体育健康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并运用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比如,学习“睡眠、膳食平衡与健康”内容前,发放教师事先制定的记录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一周的睡眠时间、睡眠情况,以及一周三餐的饮食内容进行记录,教学时先让部分学生陈述自己的记录情况,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对自己的睡眠和膳食有初步评价,了解合理睡眠和科学膳食营养的要求,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知识,制定自己合理的作息时间和一周食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教会学生进行学习,更好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健康意识,更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行为。

其次,组织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主观能动性。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例如,学习“吸烟、饮酒与健康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查询吸烟、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戒烟和控制饮酒的手抄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吸烟、饮酒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而引起自己的重视。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5

自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对大学生“开展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定各高校都要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配备足额专职人员”以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尚无相对统一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一直延续着专家路线,即教育心理学专家站在“教”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经验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设置。很少有人对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行调查,立足于“学”,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课程取向、教材安排、教材内容几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对112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8~10月对重庆市在校本科生进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15份,其中男生172人,女生243人:文科193人,理科198人,专业不详24人。调查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对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问卷包括十个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设置相关的问题,十九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体系的问题。其目的是了解在读大学生对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意见。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向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是关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的诸多信仰的集中反映,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调查结果表明,54.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比位居第二的公共选修课(27.5%)高出了27.2个百分点;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优化心理素质(81.4%)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74.7%),其次是掌握心理健康知识(67.5%)、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 66.3%)和预防心理疾病(65.3%)。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是综合性的,既有发展性要求也有预防性要求。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属性

教材是人们按照一定教育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通过精心设计而编写起来的整体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系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必须符合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和要求,为实现其价值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非学科性教学用书,有其独特的教材属性及教材呈现方式,本研究就此作了细致调查。

调查结果(见下表)表明,67%的大学生认为应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门教材,体现了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教材属性上,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该教材应该是综合型(38.6%)、体验型(30.1%)和操作型(29.4%)的结合,这表明大学生群体认为心理的发展与优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非孤立的;认为必须将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和素质,而非停留在表面;认为应将心理学知识用于实践,而非停留于书本。

关于教材呈现方式,8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其次分别是心理学理论知识(69.90/0)和学生故事(66.5%),另外,40%以上的大学生还认为应该以自我剖析和心理测验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内容。这表明大学生偏向于认同生动活泼的教材形式、并且认为应以其日常学习生活的趣味性故事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倾向于该教材在呈现方式上能加入可以提高自我认识的测试和剖析。转贴于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

为了从微观层面调查大学生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的看法,本研究在系统分析130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提炼出十九个板块及其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结构)(板块内容见附录),请学生对各个板块以及其具体内容,是否应该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结果如下:

从大的内容结构来看,在问卷涉及到的19个内容板块中,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包括的内容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性与心理健康、婚恋心理、职业规划、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人格基础、自我意识、危机觉察与干预、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平时备受研究者和教育者重视的新生适应问题、情绪情感调节问题以及网络心理问题的被选择率却都在十五位及之后。调查结果还表明,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健康欣赏心理的培养(46.5%),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41.9%),大学生创新心理及其培养(3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30.6%)以及心理效应及其应用(30.4%)。

从具体内容来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挫折的心理调适及应对(79.5%);恋爱动机、道德与行为(79%);常见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及调试,如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75.2%);常见神经疾病的症状表现及调试,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74.9%);发展自我,如增强自知、自信、自控等(74.7%);优良意志品质、行为的培养(72.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70.6%);人格的特征、形成与发展、气质与性格(70.1%);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69.4%)和成功心态的培养(69.4%);大学生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69.2%)。

三、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设置为以发展性教育为目标的必修课

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时期,健康的心理不仅仅是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前提,更是其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础。但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已占2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杀、伤害动物甚至杀人的案例不断出现。所以,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而言迫在眉睫。本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迫切希望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类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英语能力一样的公共必修课,并明确表示希望有专门的教材。

同时,以发展为特点的教学目标被学生摆在了前几位,如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未来适应力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心理健康日益重视,对心理素质在未来适应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从课程取向角度而言,高校应逐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并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向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和开发潜能转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坚持可读性、应用性和生活化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是一种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sl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编写时应注重其可读性、应用性和生活性。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该是可读的。案例和名人轶事呈现教材内容方式的需求、表明教材编写应注重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来组织内容,而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生活化,使内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教材内容能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这与柳友荣(2010)、徐丹慧(2009)的调查结果是一样的。本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新兴心理问题不断凸显,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提出了要求,比如在近年的教材中应该加入与父母沟通、时间管理、经济攀比、娱乐消费等带来的心理问题等内容。教材提供与大学生经历类似的故事,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应用性。结果分析发现,各部分内容体系中理论知识被选择的比例明显小于技巧、方法等应用性选项的选择比例。如人际交往部分,大学生人际形成、影响因素、基本特点等一般理论问题的被选择率仅为51.6%,排在该题下11个题目选项的第8位,远远低于排在前几位内容,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70.6%).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调试(67%)。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情绪情感部分、学习部分,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希望能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倾向于知识的应用。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不应等同于科普类教材,而应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内容的生活化和应用性。

3.教材内容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性、恋爱等主题,且轻重分明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6

1 临床资料

1.1 精神科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是采取相对化的健康教育方式[2]。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1)阶段性不明确,病人住院时间不确定,时间长的病人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2)针对性不强,护士健康教育随意性大,内容不够系统;(3)对于部分自知力不全的病人,健康教育容易流于形式;(4)家属健康教育时间过短甚至缺失。

1.2 健康教育模式发展 1988年我院组建半开放、半封闭式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健康教育模式实施至今,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开始,我院增设全开放式家属陪护心理病房,健康教育实施质量满意度由92.5%提高至96.8%。

2 实施方法

2.1 健康教育内容制定 有针对性地将患者与陪护家属的教育内容分开并制订成册,方便责任护士使用。家属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科室制度介绍;(2)安全护理指导;(3)精神病症状知识;(4)用药指导;(5)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病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精神病知识教育;(2)自知力教育;(3)药物和电休克治疗教育;(4)康复治疗教育;(5)出院后家庭、社会问题指导。

2.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根据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相应时段同时对陪护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与辅导,具体过程如下:

2.2.1 入院初期 入院初患者精神症状多较丰富,自知力缺乏且认知功能受损,陪护家属对精神卫生了解粗浅,家庭护理知识贫乏,且多存在一定的情绪反应[3],此时健康教育侧重于陪护家属,患者则以劝导配合常规治疗和督促生活自理为主。

2.2.2 康复期 患者精神症状控制,自知力恢复,健康教育重点以病人为主,对陪护家属则督促改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交流,通过双方的和睦相处和得体照顾,降低患者的情绪表达。

2.2.3 出院前期 着重以康复治疗为主,通过家庭或集体授课讨论的形式,促进各个住院患病家庭之间的互相交流,这种方式既可加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亦可吸取他人对困境处置的经验。

2.2.4 出院时 发放医院自编健康教育手册一册,方便出院后家属继续加强辅导。

2.3 评估方法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质量评估:(1)责任护士对陪护家属和患者的评估。每次健康教育后,根据双方认识理解程度给予打分,并由陪护家属签字核实;(2)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考核。护士长根据责任护士的评估结果,通过对陪护家属与患者的再考核,落实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3)自制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问卷30问,内容以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于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测试,得分在90分以上为达标。医生必要时可根据测试分数决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3 讨论

3.1 家属陪护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对患者与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比单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更明显,其原因在于家庭支持因素中,情感支持改变了患者对应激的应对方式,信息支持帮助患者重新评价现状从而适应社会[3]。不过,陪护家属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负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认清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特点,把握其实施技巧,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3.2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特点

3.2.1 双重性 健康教育对象是病人与家属的双重群体,对精神病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同步进行教育干预,端正了双方的态度和期望值,提高了家属的照料水平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人的复发率。

3.2.2 短暂性 陪护病房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多病情缓解后出院,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力度不足则效果欠佳。此时有必要对家属和患者双方采取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3.2.3 排斥性 陪护家属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认为医生知识面和能力高于护士,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往往采取排斥不合作态度,有时甚至会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3.2.4 反作用性 由于陪护家属的传统观念、信仰及文化水平的差异,对健康教育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经常存在偏差,容易将一些错误的观点灌输给患者甚至其他陪护家属,使病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3.3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实施技巧

3.3.1 安排教育计划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个体、不同陪护关系、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来安排健康教育计划,以连续、交叉、互补方式为患者及陪护家属提供健康教育辅导。

3.3.2 加大陪护健康教育强度 针对患者可能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对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强度宜加大,必要时让陪护家属同时掌握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争取能在出院后继续给病人加以辅导。

3.3.3 医护之间宜加强配合,共同协调 有资料显示,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是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4]。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知识了解程度较之医生略显粗浅,加上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技巧性不足,在宣教过程中的某些内容与医生的解析可能存在部分差异,容易使陪护家属对责任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护理管理部门平时必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护士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

3.3.4 及时发现纠正陪护家属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偏差 不少陪护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在饮食、电休克治疗、用药等方面认识有限,常把错误的认识灌输给病人或其他家属,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拒绝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定期、及时评估陪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通过组织家庭式健康教育,纠正认识偏差。

4 小结

与精神科传统的标准健康教育相比,陪护病房的健康教育无论从内容、方法和实施技巧上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尽管陪护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利弊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5,6],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精神科陪护病房的健康教育将更加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这种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张松兰,李虹,等.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3,37(4):266-268.

2 丁常美,周芙蓉.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89-790.

3 毛晶.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C):46-47.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7

1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1.2 特点 ①场所特点:教育的场所是以医院作为健康教育基地,对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②教育主体特点:教育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对患者所患疾病和患者的具体健康需求所开展的健康教育;③对象特点:教育的对象是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④内容特点: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和与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⑤方式方法上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聊天式口头教育,也可以采取图文宣传、视听资料和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方法;⑥教育目的特点:直接目的是教育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医生的诊治方案取得最佳效果,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者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状态。

2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采用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其次指导患者或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第三,输液过程应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要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

2.4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等。

2.5 特殊指导: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包括向患者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可能经历的事情及如何应对等。

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等知识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防治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体育锻炼指导、生活习惯指导、行为方式指导等内容。

3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8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一讨论式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疾发生发展全过程

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分5个步骤: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9

0 前言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改名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各种版本的《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材上都增加了健康教育篇(章),体育课与健康教育成为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河北省22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的相结合情况。

1.2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

在查阅有关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基础上,采用随机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22所普通高校的220名体育教师和1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08份和1057份,对回收数据用SPSS16.0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1.河北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均对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1]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高校体育课自改名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曾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调查的208名教师和1057名学生中,分别有50.48 %教师和63.95%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课内容融入健康教育知识“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32.21%的教师选择了“一般”,还有17.31%的教师认为高校体育课增加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必要。说明调查的1057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有63.95%的人渴望得到健康教育知识,大部分教师也认识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师多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大部分学生对每周2学时体育课的向往和对体育教师的崇拜条件下,体育教师结合体育运动实践教授健康教育知识效果会好于室内课堂讲授,所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可行性。

2.1.2.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的现状分析

在调查的208名教师中,只有36.06%的体育教师选择在“经常”体育与健康课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有关内容的介绍,绝大多数教师则是“偶尔”或“从来没有”讲授过健康教育知识或进行健康教育能力锻炼;调查的1057名学生中更是有53.07%和37.65%的学生认为体育与健康课上老师只是“偶尔”和“从来没有”介绍过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分析认为,教师和学生所反映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原因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但总体上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情况不太乐观。

另外,在调查的208名教师中,对于在目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侧重点认识上,选择率从高到低排在前7项的依次是:(1)身体素质(100%)、(2)运动技术、技能(85.58%)、(3)心理健康(72.12%)、(4)运动安全、损伤与康复(70.67%)、(5)人际交往(50.48%)、(6)营养与饮食卫生(11.06%)、(7)养生保健(26.92%)。说明,调查的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上,依旧以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为主,而忽视健康教育内容。

2.1.3制约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因素

第一,学校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的健康教育观念依旧淡薄,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始终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二,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只在大一、大二年级的部分学期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特别是理论课学时又较少。

第三,目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的积累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多数侧重于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于真正实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意义重大,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3.1.2目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情况不太乐观,教学中存在以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技术、技能掌握提高为主要教学目标倾向,忽视健康教育内容。

3.1.3制约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相合的因素有:传统的办学、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健康教育知识积累情况不能满足高校学生需求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学时有限和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因素。

3.2建议

3.2.1进一步转变领导和教师的办学、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

3.2.2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注重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考核和监督管理;针对残障学生,区别对待,重点开设专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

3.2.3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途径,注重营造校园体育与健康教育文化氛围,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内容,每周一天健康教育知识校园广播日的开展等。

参考文献: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10

医院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不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也是医学模式和医院服务方向转变的标志。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自开展以来,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现将我院近两年的关于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作以介绍:

1住院健康教育是指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几个方面

住院教育的开展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其及时性针对性和指导作用更加明显[2]。住院患者在院时间长、便于医护患之间相互了解,利于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心理变化大,又要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按照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检查等的不同,分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外科健康教育计划、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1内科健康教育计划

1.1.1入院教育旨在使病人及其家属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遵守医院制度。要求医护人员热情主动、态度诚恳。方法主要以口头讲解、文字介绍为主。内容有: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相关制度,安全告知,用物准备等。

1.1.2病房教育病房教育是住院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制定教育计划时,首先评估患者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技能需求,适宜地选择或增加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示范、演示指导等。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教育时间上要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护理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查房时间、治疗护理时、巡视病房时、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时等,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病房教育的目的是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改善教育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内容:①疾病知识的宣教,包括:导致或诱发本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症状及特点,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指导,预防本病发展的相关措施,饮食、活动锻炼指导。②药物知识宣教,包括:向患者解释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的名称及用法,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静脉用药的目的、注意点、滴速等;③辅助检查知识宣教,包括:有关本疾病常规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1.3出院教育包括: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饮食、休息、锻炼的指导,出院后用药指导,复诊的时间,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性及控烟措施的指导。旨在使患者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消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和习惯,形成健康行为,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保持健康,方式多选择口头讲解,健康处方,宣传册,解答患者疑问等多种形式,时间是在患者出院前2-3天进行。

1.2外科健康教育计划

1.2.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2.2病房教育与内科健康教育计划内容相比多出术前教育和术后教育。术前教育有呼吸道准备,肠道准备,床上排尿、排便训练,术前日及数日准备等。术后教育有饮食、指导,活动、休息指导,各种管道护理指导,疼痛、发热等特殊护理指导,并发症的预防等。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或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需求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1.2.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上多出指导患者继续康复训练、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

1.3产科健康教育计划

1.3.1入院教育内容、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

1.3.2病房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产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以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内容有:用物准备,指左侧卧位、自测胎动;告知胎膜早破、妊高症、先兆早产、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注意事项,先兆流产征兆;分娩过程简要介绍,术前准备项目及目的,分娩前、后心理指导;产后孕妇健康宣教有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指导,如何保证乳汁充足,如何挤奶,分娩后的休息、饮食卫生活动指导,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意义,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与黄疸的原理及处理方法,新生儿沐浴、脐带、臀部的护理方法,产后避孕的指导等等。以上内容仍然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治疗、护理等的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1.3.3出院教育目的、方式与内科的健康教育计划相同.内容有: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时间,产后饮食、休息、卫生、运动指导,咨询热线等。

1.4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对于各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由本科室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全科患者及其家属,在本科室设置的“健康之家”集中进行。多采用讲座、幻灯片、发放宣传资料、演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旨在增强社会人群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利于降低我国慢性病、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2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

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检验健康教育是否流于形式,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再评价,这样一种模式,达到使患者确实从中受益[3]。我院是在每一项教育内容后面以填写表格形式进行评价。方法是行为观察、口头回答或书面问卷。表格内容有教育的时间、方式、效果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签字。评价效果分优、良、一般、差四级。如评价为一般或差时,要求查找原因,修改教育计划,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现状是起步较晚,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评估机制,健康教育内容泛化,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标准,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核指标[4]。鉴于上述现状,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每周一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加强本专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方法多采纳讲授、幻灯片等。旨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防治疾病知识和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科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健康教育理论、方法、沟通技巧等,方法有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目的是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日]铃木美惠子,陈淑君.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11

一、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师在其政治教学过程中,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内容,交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

1.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为了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的双重目的,就应该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必然受到主体内在隐性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主体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心理健康的手段和途径,其要有鲜明的道德准则引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上的正确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调节与扩充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及理论的强化,而忽视学生心理接受与消化的程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实际上,只有为主体所接受的思想才能内化为主体的内在品德和自觉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两个不同学科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心理体验,使较为抽象的政治理论易于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夯实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同时,新形势下,学生群体面临社会转型的压力,心理问题更为复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进行扩充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素质教育目标全面实现的需要

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在基础地位,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源” [5 ]。但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及智力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手段及途径上互补,将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由于二者在教育目标上较为一致,教学内容互相融通,教学方法互相补充,使得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相对独立,隶属于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两个并列范畴。但二者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它们共同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有完成学生品德与情感等非认知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在。另外,二者在具体目标上相互补充。一方面,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解决中职学生因社会转型造成的心理问题创造条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机能的发挥受主体隐形思想意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中职学生心理活动的导向。因此,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2.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课是否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二者具有交叉性,问题在于如何挖掘并加以渗透。中职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直接的渗透点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就可以用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其中涉及到的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善于调节情绪等。间接渗透点是原有的政治课内容涉及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因素,需要思政课教师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正是由于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存在交叉性,使得二者间的渗透教学成为可能。

3.教学方法的相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二者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二者所面对的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都必须要遵循人的行为心理规律。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二者的教育方法具有相通性。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讲道理、摆事实的说服灌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疗法是相通的。此外,思政教育中的实践锻炼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脱敏法,思政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范,思政教育的疏导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泄法都具有相通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讲究渗透的策略。

1.理论层面的整合

德育现代化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倡导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整合。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理论层面将二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进行渗透式教学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保持二者的独立性,又实现二者的整合。二是把健全人格的构建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二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性与人格性相融的人格培养模式。三是优化德育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传统的德育课程在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上没有明确的保证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德育课程可以弥补传统德育课程在这一方面的欠缺,是德育现代化的标志。

2.实践层面的整合

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层面来讲,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整合。首先,要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扩展教育内容、延伸教育目标的目的。而这也同样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寻求认知导向的需要。其次,要实现教育方法与技术的融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和说教的方式进行,方法刻板简单,学生不容易接受。而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相通性,可以互相借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来达到易于接受的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应在实践中主动渗透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之目的。

3.师资队伍的整合

师资队伍的整合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结构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很多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先都是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这既为二者的渗透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渗透教育的有效实施形成障碍。因此,促进两支队伍的整合是渗透式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皆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让中职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于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两支教育队伍的交流,共同研究学生思想、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网站,2004-10-25。

[2]郑希付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篇1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78-0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参考标准;美国;英格兰;日本;中国

健康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健康教育标准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指导框架,在各国都得到了高度重视。比如美国将学校健康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明确规定了从幼儿园至中学学校健康教育的操作指标[2-3]。英国教育改革条例将健康教育定为桥梁课系列之一,把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融入其他基础学科以及更加广泛的学校生活之中[4-5]。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在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将“卫生与体育教育”规定为与数学、科学课程等同的一个重点学习领域[6]。日本从小学直至高中阶段开设“保健体育课”,系统地为学生提供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培养学生保持及促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和态度[7]。

我国自2001年正式启动了部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对目前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研究,并尝试新的设置[8-10]。笔者对各国健康教育标准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各国健康教育标准的现况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健康教育标准框架提供依据。

1 美国

1.1 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健康,培养有健康素养的人,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1]。

1.2 内容标准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生理、心理与情感、家庭与社会等方面。主要包括:(1)心理和情感健康;(2)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3)人体生长和发育;(4)营养学;(5)个人健康;(6)酒、烟、对人体的危害;(7)慢性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8)安全教育及意外事故的防止;(9)消费健康及公共健康;(10)环境健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分4个阶段,循序渐进。其中幼儿园至二年级为第1阶段,三~五年级为第2阶段,六~八年级为第3阶段,九~十二年级为第4阶段[12-13]。每个阶段有各自的要求与侧重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必须达到全国统一的健康教育标准。

1.3 实施模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定全国健康教育课程标准[14]。美国的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是框架性标准,各州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更为具体的课程标准,规定课时和课程设置模式[15]。如今美国多数州从幼儿园开始到11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中二年级)都要求设有健康教育的课程,并且有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及管理服务体系与之配套[16]。

1.4 课程评价 经多年发展,美国的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相对比较成熟[17-18]。在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整体都要接受评价,包括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以及健康教育计划中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评价是定性和定量兼而有之。评价小组由教职工代表,包括行政人员、教师、服务机构的人员组成,评价结果以评价委员会整体通过的决定形式公布[19]。2006年由国家高层教育官员委员会出版了《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具》[20],该评价工具强调以实施为基础的评价,为美国健康教育评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 英国

2.1 培养目标 为学生提供健康信息、培养其各项技能及作出健康选择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行为模式,从而为人群健康作出贡献。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21]。

2.2 内容标准 英国的学校健康教育框架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物质使用和滥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健康相关的体育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心理卫生[15,21]。

2.3 实施模式 根据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课程指导5》,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其它课程加以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教学计划被整合到国家规定科目的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和技术)、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和性教育课程中[5]。

3 日本

日本文部省根据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法规法令(《学校教育法》、《学校保健法》)制订了《学习指导要领》,它作为指导学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如同我国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3.1 培养目标 使学生获得有关健康与安全的必要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与态度[15,22-23]。

3.2 内容标准 日本学校健康教育的传统内容主要有性教育(包括艾滋病)、安全教育和饮食生活教育(包括营养和进餐)。1998年,随着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基本方针”的提出,日本的“保健体育”教育也根据社会变化做出了相应调整,其中关于保健领域的基本内容包括:“小学:身体的发育与心理发展,防止受伤,预防疾病,健康的生活;初中:身心功能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健康与环境,防止伤害,预防疾病,健康与生活;高中:现代社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终身健康,集体健康”[24]。

3.3 实施模式 日本的健康教育包括课程教育与课外指导。作为课程教育的内容,又分为保健学习与保健指导2个方面。保健学习含体育学科中的保健领域、保健分项、科目保健与理科、社会科、家庭科等有关联的健康知识,保健指导含年级活动的保健指导、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的保健指导和学生会活动的保健指导。课程外的教育活动包括对具有身心健康问题学生的保健指导和对日常学校生活中的保健指导2个方面[7]。日本从2000 年开始试行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学时为:小学三、四年级共8学时,五、六年级共18学时;初中3个学年共48学时;高中体育教育为7~8学分,保健教育2学分。日本的健康教育课时的安排特点是年级越高学习课时安排越多,每学期都有固定的授课计划安排健康教育课时[23]。

3.4 课程评价 日本评价的顺序把态度放在第1位, 其次是能力和知识[25-26]。这与他们培养人格和终身健康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健康教育的最终效果应该落实在健康的行动上, 而态度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4 中国

4.1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27]。

4.2 内容标准 教育部于2008年12月新颁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规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分为5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还划分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等5级水平,并把上述5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这5级水平中。

4.3 实施模式 1998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印发了《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的通知,其中规定了“小学、初中每周保证0.5课时健康教育课,小学、初中以外的学校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讲座”[28]。健康教育课程在有关法定性文件中得到明确。

2001年,国家教育部开始试行新的课程标准,健康教育被明确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从课表中撤消了0.5课时的规定。健康教育课改为采用渗透、整合的方式来体现[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各地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辽宁、重庆等不少省市重新明确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2008年12月教育部新颁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4.4 课程评价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5 不同国家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5.1 培养目标 各国健康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体现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既考虑学生现实健康的要求,又考虑终身健康的需要。

不同点:美国重视学生创造性及个性的培养[15]。英国强调了对学生健康技能、责任感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日本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促进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态度及终身健康的理念[25]。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提出的健康教育目标重视提高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及终身健康的理念。与我国以往的健康教育目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培养目标更为接近,更符合当今全球健康教育的理念。通过与各国比较,发现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目标中对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重视尚不足;对学生创造性及个性的培养仍有待提高,教师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社会客体来锻炼、塑造,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考虑比较少[29]。

5.2 内容标准 各国健康教育的共同内容包括:慢性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安全教育;酒、烟、对人体的危害;食物和营养;身心生长发育;个人卫生及个人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环境卫生等[32-35]。

不同点: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生理、心理与情感、家庭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内容标准中包括了情感健康、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和消费健康与公共健康等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要求。英国的学校健康教育框架中包括了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等内容。日本学校健康教育包括了社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终身健康与集体健康等内容。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对建立自信、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自我认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和异往等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婚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等内容纳入了教育范畴。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健康教育正在向身体-心理-社会的新健康观迈进。通过与各国比较,发现英美的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性教育内容,日本的社会与健康、终身健康与集体健康理念和内容,在将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健康教育内容标准时可以借鉴。

5.3 实施模式 各国健康教育实施的共同趋势是以一门课或多门课为载体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

不同点:美国大多数州,在《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强调通过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同伴等共同参与) 实现教育的目标[33]。日本的健康教育包括课程教育与课外指导。课程教育又分为保健学习与保健指导2个方面。保健学习的课时和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英国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教学计划被整合到国家规定科目的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和技术)以及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和性教育课程中,并提供了与相关学科具体健康内容的链接,通过“相关链接”或“提示”使得原本各自独立的课程整合成一个整体,同样使各科师资力量得到整合,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健康教育网络。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提出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此外,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综上所述,如何结合我国学校教育的特点,建立完整的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辅以学校多课程相互渗透的综合发展模式,并将健康教育融入广泛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之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课时的落实是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各发达国家对此都给予高度重视。日本和美国多数州对各阶段健康教育课时都有具体的要求。日本在学习指导要领中对健康教育的指导强调:必须是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进行;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科外的特别活动中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不仅在学校生活中给予指导,还要促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培养能使自己终身健康、安全生活的基础[7]。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指出学校对健康教育的态度、重视程度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对于健康教育的成功实施是很重要的。以往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分配以体育为主,真正用来进行健康教育的课时较少,使学生不能系统地接受健康教育[34-37]。因此,今后我国应重视和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课时和教学质量。

5.4 课程评价 各国健康教育评价的共同点是: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6,32]。

不同点:美国评价小组成员由教职工代表,包括行政人员、教师、服务机构的人员组成,评价结果以评价委员会整体通过的决定形式公布。评价小组成员多样化,评价结果透明度高。另外,美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具》评价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值得学习和借鉴。中日两国课程评价的共同点在于注重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评价,不同之处在于日本评价的顺序把态度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能力和知识。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提出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结果评价也包括了知识、信念、行为3个方面,但目前尚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指南。综上所述,我国亟待建立健全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指南、促进评价小组成员的多样化,提高评价结果透明度。

6 参考文献

[1] 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77-380.

[2] 赵香柳.美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历史沿革.科教文汇,2009(8):98.

[3] 张蕾,刘海燕.美国的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7(7):18-22.

[4] 王家仁.英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之研究.体育教学,2006(2):44-45.

[5] 卢伯春.英国健康教育对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启示.体育教学,2008(11):41.

[6] 余小鸣.澳大利亚学校健康教育一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335-336.

[7] 齐建国,贾志勇.日本中小学的健康教育.中国学校体育,2000(5):65-66.

[8] 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1):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9.

[9] 余小鸣,张芯,朱广荣,等.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2):学生健康知信行相关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07-110.

[10]余小鸣,张芯,石晓燕,等.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3):学校健康教育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03-205.

[11]李明生.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102-105.

[12]陈华卫.中日美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2:37-41.

[13]席春玲.当前美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及其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03(11):20-24.

[14]侯倩,张杰.中国与美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之比较.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118-120.

[15]卢伯春.中、美、英、日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标准比较.扬州:扬州大学,2006:13.

[16]喻坚.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之比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7:78-79.

[17]KANN L, BRENER N, ALLENSWORTH D.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from the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2000. J Sch Health,2001(9):266-278.

[18]JULIE LG. SHPPS 2006: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Change between 2000 and 2006.[EB/OL][2010-02-20]. cdc.gov/HealthyYouth/SHPPS.

[19]肖龙海,丁洁.中美中学健康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1):39-42.

[20]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CCSSO). Assessment Tools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USA: CCSSO, 2006.

[21]National Curriculum Council(NCC). Health Education. UK: NCC, 1990.

[22]齐建国.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及启示.学科教育,2000(3):37-40.

[23]李英.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及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3(3):40-43.

[24]齐建国,薛懋青,贾志勇.日本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10.

[25]阎智力,市丸直人,石井腾.试析日本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67-70.

[26]阎智力,顾渊彦.中国与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5(5):30-34.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北京:2008.

[28]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教体[1998]2号).北京:1998.

[29]廖文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国学校体育,2000(2):12.

[30]钱健.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120-123.

[31]俞爱玲.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42-44.

[32]李英.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及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3(3):40-43.

[33]孙雷.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体育与科学,2006(5):90-93.

[34]顾怀婷,傅茂笋.浅析中小学健康教育.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8):561-562.

[35]李俭莉.中小学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2009(28):197-1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