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2 09:28:13

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1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01-01

人物通讯作为人物报道的一种,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国家宣传导向,传播文化与价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报道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新闻研究的进步,人物通讯在报道理念与写作方法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3年-2012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共102篇,十年间这些人物通讯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一 人物通讯的写作之新

1.人物通讯典型人物选择的创新。

2003年以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不但出现了更多的平民典型,而且典型人物在职业上、身份上也有了拓展和突破,更趋向“平民化”和“多元化”。

(1)典型人物的选取不再高大全。

2000年以前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大多是高大全式的“先进人物”。例如勇斗歹徒的徐洪钢、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黑脊梁”李邦亮、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等等,他们在作者的笔下都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理论探索的深入、新闻实践经验的增长,记者对于“先进”有了更多元的认识,写出了不再“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

例如,第“中国新闻奖”获得一等奖的人物通讯《“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挖掘的是一个在生活中讲诚信的平凡人物:吴兰玉。她的诚信虽不及孔繁森“忘我牺牲”显得伟大,却是社会中最平凡的闪光点。

(2)典型人物的选取更加多元化。

2002年以前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大多记叙一个人物由于对国家和党的热爱,多年坚持在某个岗位上。而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选择做某件事情的出发点也越来越多样。所以从2002年以后典型人物的选取更加多元化。

比如,2012年“中国新闻奖” 三等奖获奖人物通讯《宿管阿姨800字致辞,被掌声打断11次讲哭毕业生》,讲述的是一位在岗位上勤勤恳恳,深受同学们爱戴的宿管阿姨。

2.人物通讯写作方法的创新。

(1)运用“镜头感”的写作方法。

在传播学上已经达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阅读没有听广播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听广播没有看电视吸引人的注意力。调动人的听觉、视觉,甚至嗅觉、触觉,使受众身临其中,更能增加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例如,获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人物通讯《索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选择了几个生动的有代表性的片段,直接进行“镜头式”的描述:“王顺友至今记得,他8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雪烧伤了我的眼睛。'母亲找来草药煮沸后给父亲熏眼。第二天清早,父亲说,看到光亮了。他把邮件包往马背上捆。母亲抱着他的腿哭。父亲骂她:'你懂什么!县里的文件不按时送到乡上,全乡的工作就要受影响。'”这一段既有动作,又有语言,真实地告诉读者王顺友为什么能够如此受父亲的影响。

(2)运用“群像式”的写作方法。

“群像式”写作的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若干人,2002年以后这种写作方式开始被逐渐地运用。

比如第“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身在鸟巢 他们远离绚烂》;2012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获奖人物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2012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通讯《中国人民: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从“一个人”到“一类人”的转变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整体变化的关注与把握,使人物通讯更加的客观,有代表性。

二 人物通讯的新闻性之新

1.时效性增强。

2002年以后,随着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召唤,新闻的各个体裁都在向新闻专业主义回归。2003年-2012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时效性的增强,主要体现在和社会热点现象的结合,更具有 “时效性”、“针对性”、“亲和性”、“显著性”等价值要素。

比如近几年大家持续关注的医疗改革问题、看病难问题,作者选取了讲述“好医生的故事”这样的角度来表达对于医疗系统工作者的期待;而像《申纪兰的市场观》这样的文章反映了老干部面对新时代的转变,表现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人的变化。

2.新颖性增加。

“新颖”是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之一,指的是事实的新意。2003年-2012年“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与 2002 年之前相比增加了新颖性。

比如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人物通讯《锦州的“祥子”读博士》从标题到典型人物的选取,到事例的选取,体现的主题思想都非常的新颖。

3.信息量增大。

对于新闻体裁中所含有的信息,分为这样两类:“新闻必要信息”与“新闻或选信息”。2003年-2012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增加了 “或选信息”, 信息量增大。

比如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人物通讯《我给总理递条子》,其中当杨教授给总理递过条子后,作者敏锐的抓住了总理的话:“无论如何要让杨委员讲。”这句话既反映了温总理的恳切与决断,增加了文章的信息量。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人物通讯正在面临着“困境”。面对如今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越来越多元的受众需求,人物通讯不能满足受众需要,很多杂志、报刊已经放弃了传统人物通讯的写作与取材方式,而是向西方的“特稿”学习,更多倾向于专访和特写式的报道方式,因此,人物通讯的改革势在必行。人物通讯作为我国特有的新闻体裁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2

一种报道形式。

??特点:叙事的生动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多样性

??类型: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按报道形式分,

有访问记、特写、巡礼、速记、侧记、散记。

一、人物通讯写作

(1)人物通讯:即是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2)写作技巧:

??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地点特征;

??善于运用细节,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善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昭示人格力量。

(3)注意问题:

1、环境描写切忌浓墨重彩;(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

2、人物故事切忌面面俱到;(把非主要细节用简单的叙述或直接删除的方式妥善解决)

3、情境特写切忌胡编乱造;

4、不要“捧杀”或“棒杀”人物。(防止片面和走极端,应全面人物的“好”与“坏”)

二、事件通讯写作

(1)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2)特点:(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注意事件的现实性和典型性。

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群众生活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所以需要精心选择,以新闻性为基本前提,而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更关键。

??强调事件的形象性。

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介绍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件的始末,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相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感染读者。

??评论性。

事件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入出作者的爱憎分明。

(3)写作要求: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的全貌,但又不能从头到尾,事事俱现,记流水账。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事件高潮处(即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应调动一切表现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要防止平铺直叙和平均用力,要做到详略得当,高潮迭起。所以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明确哪些是高潮,哪些是铺垫。

2、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写好关键人物,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所以事件通讯除了报道事件之外,还要有情有景、有细节、有镜头、有联想。一定要抓住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物活动来写,注意人和事件的关系,采写事件中的人物命运,思想感情。

在涉及人物较多的事件通讯中,人物常是以“群像”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说,通讯应当努力去挖掘众人身上共同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

涉及人物较少的事件,则应该注意集中笔墨写好其中的关键人物。

注意问题:

事件通讯毕竟是以事为主,以事件发展来结构作品的。所以,在写人时应注意: ??只能围绕事件来写人,不能脱离事件另外表现人物;

??只能在事件发展中去动态地表现人物,不能中断事件发展线索去静止地表现人物; ??还应注意,事件通讯写人一般都是简笔勾勒,不能像人物通讯那样去对人物做过多的精

雕细刻,把握好“以人记事,以事带人”的关系。

(3)安排好结构(要求脉络清晰,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3

    利用通讯工具及信息侦查破案,就是指以涉案的通讯工具及信息线索为着手点,开展侦查调查活动,寻找查获、揭露证实犯罪嫌疑人的途径和方法。这里所说的通讯工具包括程控电话、移动电话、IC卡电话、传呼机以及联网计算机等等:所谓“涉案”是指作案分子、嫌疑分子、被害人以及与案件相关人员所使用、据有的通讯工具。近年来通过查控通讯工具侦查破案,在侦查实践中已经初步得到运用,甚至侦破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大要案件。侦查实践及理论研究都表明,通过调查、控制通讯工具不仅可以寻查事主、被害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查踪觅迹、发现线索,调查犯罪事实、排查犯罪嫌疑人,调动敌人、引蛇出洞、诱抓捕获作案分子,查获涉案赃物,甚至可直接获取其它犯罪证据。

    一、选择通讯工具途径的依据

    (一)通讯工具线索在刑事案件中具有一定普遍性

    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拥有、普遍使用各类通讯工具,它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事业、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之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日用工具。通讯工具也被一些犯罪分子用做实施犯罪的工具。例如绑架、劫持人质,敲诈勒索,诬陷、诽谤或散布恐怖信息等案件,作案者常常使用电话、传呼或网络电脑实施犯罪活动,使用BP机等通讯工具制造的爆炸案件也屡屡发生。通讯工具已成为犯罪同伙间相互联络的首选工具。例如在案前密谋行动方案,案中分工行事、里应外合,案后通风报信、销赃毁证、订立攻守同盟等。也有些作案分子把通讯工具选做侵害目标。由于通讯工具价值较高,侵占容易得逞,携带方便,销赃顺畅,以之作为盗窃、抢劫、诈骗犯罪主要目的物,或在杀人、抢劫、强奸案件中顺手牵羊劫走通讯工具的案件屡见不鲜。所以在许多刑事案件中都涉及到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线索,相应地在案件侦查中把调查、控制通讯工具及信息选做侦查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

    (二)对通讯工具及信息的调查控制具有可操作性

    从哪里入手开展侦查并选做侦查途径,须具备两方面特点才具有可操作性。一是有某种显在、潜在的信息“连接”着犯罪分子,或能表明犯罪分子具备某方面作案条件:二是这类信息反映在犯罪分子身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暴露性,有一定知情范围或有条件查控。通过通讯工具及信息寻查、控制嫌疑分子、作案分子及团伙成员,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可行性。电话机、传呼机的购买、登记、佩带、使用总会有人知情,特定号码的通讯工具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在一定范围内被人知晓,如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及交往频繁关系密切的人群:通讯电磁信息在工具机体和通讯台站都有所记载并能够储存一段时间,对特定号码的通讯工具从技术上讲既事后调查又能做到即时调控监听。这些对犯罪分子来讲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也就为我们调查控制开展侦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控查通讯工具是近程简捷、有证据价值途径

    在正常情况下通讯工具或置于家里或带在身上,尤其手机、传呼机,人不离机、机不离人,一般地找到了人也就找到了通讯工具;反之,掌握了通讯工具的号码也就查到了持有人或使用通讯工具的犯罪嫌疑人:通讯工具号码单一,知晓号码者也是关系密切之人,往往也是其它方面的知情人。所以围绕通讯工具开展的摸排、查控措施简短直接,一般不会走太大弯路,属于快捷、近程类侦查途径。通讯工具无论作为赃物还是犯罪工具被查获,都是有价值的物证;与犯罪有关的通话记录清单、电话录音等,也是重要的书证、视听资料类证据。通讯工具及信息常常对证明嫌疑人的犯罪活动起到关键性证据作用,所以相关侦查途径多为极有证据价值的侦查途径。

    刑事案件中涉及通讯工具线索非常普遍,而调查控制通讯工具及信息具有可操作性,这类途径又多是近程、简捷且证据价值较高的侦查途径甚至是侦查破案的关键途径。所以如果专案案情具有选择条件,就应当考虑优先选择从通讯工具及信息入手这一途径开展侦查。

    二、调查通讯工具、信息的作用

    从通讯工具及信息入手开展侦查,这一途径在案件侦查的许多环节都能够发挥作用甚至常常起到关键性作用,有时是其它途径所无法替代的。

    (一)查明案件中被害人情况

    在被害人情况不明的案件侦查中,凭借对通讯工具及信息的调查可以查明被害人的情况。例如,通过对现场遗留手机、传呼机的调查,查清无名尸、碎尸案件中死者的身源:通过对嫌疑人手机、电脑储存信息的检验,寻找设报案、未掌握的事主、被害人;通过对阵地控制或其它途径获得的疑似赃物通讯工具的检查,确定机主被害人情况。而某些可拍照、可视电话和电脑中存留的被害人照片、图像信息,对查明其身份会有极大帮助。

    (二)发现确定犯罪嫌疑分子

    发现确定犯罪嫌疑分子在案件侦查中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般的通过查控通讯工具及信息可以直接、间接地发现确定犯罪嫌疑分子。例如,通过对事主、被害人的电话、传呼进行现场监控或对储存信息检验识读,发现可疑的通讯工具号码进而确定嫌疑分子;通过对现场遗留通讯工具进行勘验或对发案时段现场空间的可疑信息进行鉴别,有可能发现嫌疑分子;通过赃物手机、传呼机、手提电脑的控制发现确定销赃、用赃的犯罪嫌疑分子。

    (三)判定发案时间作案地点

    现代通讯工具都具备精确记录时间的功能,根据事主、被害人、嫌疑人及有关人员通讯工具储存的特别信息及电信中心系统存留的相关信息所记载的时间,可以分析判定发案时间;根据发案时间内被害人、嫌疑人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收发信息的空间位置和使用固定通讯工具的号码,可以分析判定作案地点。

    例如,某检察院干部袁×、果××于11月18日失踪,同事蒋××具备杀人重 大嫌疑。对手机信息定位分析显示:10时20分至35分袁与蒋在一起,10时43分以后,袁、果手机信息消失,而蒋××的手机信息在道外区南七道街附近基站出现,由此判定袁、果于10时40分左右被害于道外南七道街。侦查结果表明蒋氏犯罪团伙在此地有一秘密窝点,杀人时间、作案地点与分析判定结论完全吻合。

    (四)确定侦查方向划缩范围

    对通讯工具及信息调查分析有助于确定侦查方向,划定并逐步缩小侦查范围。例如,根据双方联络频率和通讯录中有无记载,可判断作案人与被害人间生熟程度;电脑网上登记资料、寻呼信息、电话录音等,能够显现嫌疑人性别;嫌疑人的留言短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特征;根据固定电话的长途区号,上网电脑的IP地址,移动电话信号出现地区,可以判断犯罪嫌疑分子的居住范围、活动范围、销赃范围等。

    (五)对作案嫌疑人定时定位

    通过监控通讯工具与信息能够做到对作案嫌疑人定时定位,以掌握其动态监控其活动。例如,在绑架人质敲诈勒索案件中,可通过监控电话、传呼信息及时跟踪控制作案嫌疑人的接头取款行为;在贩卖毒品案件中,可通过监控通讯信息配合控制“毒品交付活动”。此外,掌握通讯信息在许多案件侦查中,尤其在对嫌疑人采取跟踪监视、守候监视等外线监控活动中,能够起到加大监控力度把握主动权的作用。

    (六)寻查拘捕在逃嫌疑分子

    利用查控通讯信息可以判定犯罪嫌疑分子的逃路方向、藏匿范围以至于藏身落脚的具体地点。嫌疑人所持手机的漫游信息能反映出其所在范围,而调查其使用的固定电话信息也能确定所在地区甚至锁定藏身窝点;嫌疑人利用通讯工具与家属亲友的通话内容有时能暴露出藏匿地点,也可创造条件利用通讯工具引诱嫌疑人将其拘捕归案。另外网上逃犯信息,为异地公安机关互助协作抓捕在逃嫌疑分子提供了极大便利。

    (七)查控团伙成员及关系人

    通过通讯信息发现确定犯罪嫌疑分子有时可产生连锁反应,同时连带出发案前后通讯联络的同案犯、犯罪团伙成员;对犯罪嫌疑分子的通讯工具进一步监控,也可发现确定其联系密切的同伙及关系人,以利于扩大线索:对采取拘捕等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要及时监控电话、传呼、电脑等通讯工具,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查控犯罪同伙、团伙成员及与案件有关联人员。

    (八)追查赃物带破积案隐案

    通过监控通讯信息,可以确定赃物手机、传呼机的“流通去向”;通过调查手机短信广告、传呼短消息广告、网络在线营销广告,有可能发现盗窃、抢劫、诈骗分子急于推销的各类赃物;通过对通讯器材“二手货”市场、维修站点的控制,对可疑手机、传呼机的调查,能够直接查获通讯工具类赃物而侦破一些现行案件甚至带破积案、隐案。

    (九)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

    利用通讯工具及信息作为并案条件,可为组织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例如,在一定时段内一定范围内发生的案件,都以手机、传呼机、计算机为主要目标;此案中的赃物手机、传呼机,在彼案中被用做犯罪工具:不同案件中牵涉到相同号码的通讯工具,或者信息内容相关联:可疑手机、传呼机漫游所到之处,发生相类似的刑事案件等等,都可作为组织并案侦查的一个条件和参考性依据。

    (十)取得犯罪证据突破案件

    调查控制通讯工具及信息属于证据价值较高的途径,所取得的证据常常对突破案件起到关键性作用。作为赃物和犯罪工具,查获的通讯工具是最具有价值的物证;与犯罪案件有关的通话记录清单是重要的书证;与犯罪相关的电话录音、手机拍照图象、电脑网络音像也是颇具价值的视听资料证据;通讯工具及关联设备中存留的电子信息证据必将为突破更多案件发挥重要作用。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4

所谓“聚焦”,是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这些情境和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①叙事聚焦在叙事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学派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聚焦的理论被广泛地接受,他将聚焦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二是“内聚焦”,其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某个人知道的情况;三是“外聚焦”,其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②

这三种叙事聚焦实际上解决的就是谁在什么角度上看某个事件的问题。不同的叙事聚焦在通讯中的运用,实际上反映了记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对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不同立场态度。

通讯叙事聚焦呈现的三个维度

上文所述,热奈特把叙事聚焦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这三种叙事聚焦在通讯中的运用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零聚焦的充分使用,二是零聚焦与内聚焦的交替使用,三是外聚焦的大量使用。

第一,零聚焦的充分使用。就聚焦的几种类型来看,使用得最普遍、发展得最成熟的是零聚焦。零聚焦是没有固定点的对事件进行观察的一种聚焦方式,它可以随意地移动,可以管窥事件的全貌,甚至纵观古今;也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内心细微的心理变化,所以零聚焦又被称为“上帝的眼睛”。零聚焦的使用能够增强通讯叙事的深度和广度,使叙事全面、深入,有立体感。一般情况下,在通讯中,记者既是观察者,又是文章的作者和主要的讲述者。零聚焦是记者运用最多的聚焦形式,记者从各个不同的观察点对事件进行观察、了解,全面、深入地记录事件的不同方面。

零聚焦的充分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聚焦移动,一是聚焦深入。

在通讯中,零聚焦处于移动状态,从不同的观察点全面、立体地报道事件。《中国青年报》1982年10月7日的通讯《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记录的是中国女排1982年在利马夺得世界冠军的艰难历程。叙事聚焦从奇克拉约、特鲁奇略到利马,记录女排在不同地点的比赛情况,从女排队员移动到教练袁伟民身上,讲述他们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同时又写到国内不同人士的意见。读者可以跟随叙事聚焦的变化,看到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情况,真切地了解到女排取得冠军的艰辛。

比如,文章中《奇克拉约:痛苦的夜》这一部分,聚焦从美国体育馆里中国队惨败的场面写起:“体育馆里,美国队欣喜若狂,她们为自己以3∶0战胜去年的世界冠军中国队而欢呼、跳跃。在比赛中为中国队鼓掌加油的观众长时间地伫立在看台上,他们摇头叹息,大失所望。中国女排的大多数姑娘们,眼里满含着痛苦的泪水……”③接着视角移到女排下榻的旅馆,记录姑娘们的表现,“姑娘们还没有去洗浴,她们都穿着汗湿的球衣静静地坐在教练的房间里。作为教练,袁伟民、邓若曾此时只能好言劝慰大家,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使姑娘们最后走进各自的房间”。④接着记者又将聚焦点落在教练袁伟民的身上,展示他内心的种种想法,“天快亮了,袁伟民仍然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是指导思想不对头吗?……”⑤聚焦在不同的地点和人物身上移动,可以使读者看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了解他们不同的想法,使整个通讯呈现立体感。

零聚焦被充分使用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聚焦深入。叙事聚焦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纵贯古今。一般情况下,通讯记录的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或者是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通过零聚焦的这种深入,读者可以更深地了解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或者了解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使整个报道在深度上有所扩展。比如,新华社的通讯《历史的审判》记录的是“”被宣判这一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叙事聚焦深入的特点。记者从1981年1月25日的宣判开始写:“1981年1月25日北京时间9时18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审讯以后,对、反革命集团案的十名主犯进行了终审判决。”⑥接着叙事聚焦穿越时空,回到“”的时代,列数了当时的种种情景:“在那些日子里……农民在锄地以前要向东方致敬,工人在车床旁要朝着画像行礼,到处可以看到‘早请示,晚汇报’这种无神论者做‘弥撒’的情景。”⑦中间穿插了不少历史事件,用这些古代的历史事件反衬“”的种种恶行。通讯最后又回到现实当中,整篇通讯的聚焦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不断地穿梭,引导读者进行回忆和思考。

《人民日报》的通讯《为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中有大量吴吉昌内心感受的描写。比如,“他想,不让明搞,我就暗搞;不让在大田里搞,我就在自家院里搞”。⑧记者通过零聚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一定要将实验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将他最真切的感受展露在读者的面前。

总之,零聚焦是纵览天下的慧眼。通过零聚焦的运用,记者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整个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强。

第二,零聚焦与内聚焦的交替使用。内聚焦的聚焦者是通讯中的人物,他或者是事件的主要人物,或者是事件的目击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自己的故事,或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人或事。内聚焦的运用,可以增强通讯的真实感和文章的感染力。在通讯中完全采用内聚焦的情况比较少,一般情况下是零聚焦与内聚焦的交替使用。

通常是记者首先采用零聚焦引出事件或者人物,在文章展开的过程中,零聚焦与内聚焦交替出现,由零聚焦者进行讲述或评价。一般在衔接处、关键处或者开头、结尾处使用零聚焦较多,零聚焦者作出分析,或发表议论,或提出思考。事件的主要人物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抒发自己的感受,形成了在零聚焦基础上的叙事聚焦的交替变化。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的通讯《孤儿院不是我家》讲的是杭州一些家庭认养孤儿的事。文章开头采用零聚焦,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春节没有过完,我们来到了杭州城”。⑨提醒读者这是一个记者进行采访的真实故事,中间发生的种种情况都是记者看到的。中间部分由认养人讲述认养的酸甜苦辣,孤儿院里孩子们讲述自己被认养的经过和种种感受。每个人物讲述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经历,采用的是人物聚焦,即内聚焦。其中《认养人之一:王宁宁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交替聚焦。

记者首先采用零聚焦介绍王宁宁的情况,“王宁宁和她的丈夫属于标准的工薪阶层。她是一家水电五金商店的负责人,丈夫是一个司机,两人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⑩接着,认养孤儿王宁的经过和种种感受是王宁宁自己讲的,是典型的内聚焦。“我觉得认养孩子是件很严肃的事,不是给她点钱、带她玩玩就行了,那首先是一种责任,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没打算认一个健康的孩子。”[11]在这一小节结束的时候,记者才作出评价,用零聚焦看待这件事,“在儿童福利院所有被认养的孩子们当中,王宁是最幸福的。她真正融入了一个家庭,并得到了这个家庭所能给予她的全部的爱。其他的孩子和他们的认养人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2]显然,王宁宁是不可能知道其他孩子以及家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只有记者才全面地了解整个情况。

总之,使用内聚焦,能增强事件的真实感,而零聚焦的使用使整个事件显得完整、全面。

第三,外聚焦的大量使用。一般情况下,在通讯中外聚焦的聚焦者是记者。记者就像一部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事件发生的场景,而没有对事件的其他方面进行讲述,它是增强现场感的有效手段。在外聚焦中,叙述者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以及客观环境等,而不告诉人物的目的以及思想、感情。

《报》的通讯《华阳礁上补给忙》采用的是外聚焦,再现了南海舰队155号拖船在风浪中给南海华阳礁运送补给物资的场面。

海上补给战斗开始在落日时分。华阳礁从海面升起,礁沿处风急浪大,拖船靠近随时有撞礁的危险,船长命令放小艇实施补给。

……

20时20分。对讲机里传来了2号艇遇险的声音:“船舵被浪打掉!船摇得厉害!王副艇长和电机长跳水推船。”30分钟后,2号艇被6名水兵推靠礁堡,艇上大米和面粉安然无恙。

……

海上补给战斗持续到次日4时5分。当20吨主副食和淡水、燃料一两不少全部补给齐时,12名又饿又累的军工瘫坐在礁堡上,成为真正的“水兵”。[13]

通过外聚焦的观察,海上补给的惊险场面被记录下来,读者可以根据描述,想象当时的惊险场面和忙碌而又紧张的战斗场面。

通讯叙事聚焦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通讯中记者是事件的主要聚焦者。通讯的叙事聚焦有这样的特点:

首先,在通讯中,叙事聚焦的使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的聚焦与不同的叙事效果相联系。在通讯中叙事聚焦的使用非常灵活,不同的叙事聚焦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应,其目的就是能够尽量详细地报道事件和人物。

零聚焦的充分使用使整个报道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内聚焦的运用增强的是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而外聚焦则是增强通讯现场感的有效手段。在通讯《四百壮士战洪魔》中记者采用外聚焦,再现了400名官兵在湖北战胜洪水的场面。记者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的官兵一边与洪水战斗,一边救助群众的感人场面,表现出当时异常危急、千钧一发的现场气氛。比如,“……戴应忠发现事态严重,命令部队撕开篷布和伪装网准备弃车,不料话没说完,一排几层楼高的巨浪就呼啸着打来,把他乘坐的延安牌重型牵引车打得连翻几个跟头,一车人全部身陷洪流漩涡……”[14]这一段就把当时洪水的可怕和当时情况的紧急再现出来了。

其次,通讯的叙事聚焦增强了通讯的时空感。通讯的题材一般都具有典型性,并且容量巨大,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讯的聚焦与时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零聚焦的移动、外聚焦的使用,使通讯的空间感增强,而零聚焦的深入则强化了时间的纵深感。比如,《横锁长江之战――葛洲坝截流纪实》采用零聚焦记录了36小时零23分横锁长江的过程,零聚焦在截流的现场移动,并且追溯长江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整个截流的过程非常壮观,体现出时空的纵深感。

注 释:

①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4~175页。

②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③④⑤[13]辛华:《新时期中国优秀通讯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154页、第419~420页。

⑥⑦⑧[14]郭超人:《国内通讯选(1949~1999)》,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第285页、第398页、第62l页。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5

2。表述详略不同,消息的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表达方式不同,消息多用叙述,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

4。结构不同,消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通讯的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某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特点

1。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3。评论性。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根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现实中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写作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6

本节主要探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写作要点。

(上)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

写好人物通讯,必须把握其写作关键――以人为中心,挖掘其独特精神。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的主体。它的作用在于,对典型人物的成长过程、重要经历作具体深入的报道,或者通过描叙人物的某一生活侧面、某一斗争片段来揭示人物的美好心灵;或者通过描绘几个精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人物的崇高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一句话,就是要写人,揭示人的品格、精神。因此,要写出优秀的人物通讯,关键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写出人物的独特的、崇高的精神。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4月2日)这篇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长篇人物通讯,至今仍撼人心魄。这一方面是由于焦裕禄的事迹、精神的确感天动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懂得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以人物为中心,着力报道典型人物的独特言行、事迹和精神。

一、善于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

按照正常情况,人的生命应有数十年时光。那么,作为具体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文体,通讯应怎样下笔呢?这就涉及到截取的技巧。

通讯报道新闻人物,通常不可能象为其写传记那样铺陈、全面,而是要选取其身上最闪光的时段和突出的事迹写作,以此宣传和教育民众。这个选取的过程也就是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的过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主题是赞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县委书记岗位上为根本改变兰考县落后面貌而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和精神,于是,作者就在焦裕禄四十二岁生命年华中截取了自一九六二年冬天到任至一九**年五月十四日不幸逝世这一时段行文。作者这样截取,是因为这一年多,在焦裕禄的生命历程中虽然只占很短的时间,但却是他在特定的岗位上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宝贵时光,是他生命交响乐中最华美的篇章,为县委书记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这样截取,就好似舞台上聚光灯,将人物形象、事迹、精神面貌浓缩起来,突出出来,从而使主题更加集中而鲜明。

在写人物通讯时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并不排斥对一些背景、历史材料的运用。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一个先进模范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同样是有渊源的,而这种渊源的探寻对表现人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背景、历史材料的恰当运用,能够更好地陪衬、烘托作者所截取的人物生活的横断面。例文在焦裕禄生活的“横断面”抓取了这样一个“点”:“自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的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为了说明焦裕禄何以能够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作者追叙了他的出身及生活经历:“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迫上吊自杀了。他从小逃过荒,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还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挖

过煤。他带着家仇、阶级恨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和工厂里做过基层工作。”这段追叙,对整个横断面是一种丰富,使人物事迹和精神拥有了历史和现实生活基础,从而更加可信。例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焦裕禄生活横断面的延展――虽死犹生:他生前的奋斗,已见累累果实;他的崇高精神长存人心。

由此可见,作者很善于从人物生活的横断面切入,聚焦人物突出的事迹和精神,同时以此焦点为中心延伸笔触,使人物真实可信,形象丰满。

二、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条件

人是环境的产物,又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环境。通讯报道人物,是离不开对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环境的交待的。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所作所为,最能够体现精神境界。上引例文中,作者对焦裕禄在县委书记任上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了客观的描写: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兰考大地,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只见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焦裕禄就是在这种时候走马上任的,面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这对焦裕禄的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工作能力是极其严峻的考验。再看焦裕禄来到兰考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县委机关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烧煤所淹没了”,社员群众在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身处这样的环境,焦裕禄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认为:“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就是凭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焦裕禄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与部分群众的依赖观念斗,与部分干部中的不负责任、害怕困难、逃避困难的思想斗,斗出了兰考的希望,斗出了兰考的变化。人物精神和行为改变了环境,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人物的精神更加突出出来。

例文作者不仅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而且注重把人物的具体活动置于微观的环境之中,借以表现人物多方面的精神特质。面对沙丘这个微观环境,别人可能会觉得它属于灾害性地质,毫无用处,但焦裕禄却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面对长期以来淹掉了多少农作物的涝洼窝,他认为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为害时久的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面对同样的微观环境,人们的观念、态度大相径庭,于是,不同人物精神境界的高低得到了表现。例文在微观环境中表现了人物的积极乐观品格和不怕艰难、为民造福的精神。

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条件,同样是为了表现人物事迹、精神的特别之处。人物活动的条件不同,决定着其活动的方式和行为所体现的价值的不同。上引例文中,作者在交待焦裕禄生活、工作环境条件的同时,强调了他的身体条件。在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受着肝病的折磨。如果焦裕禄因病疗养,停止工作,也是十分正常的。但焦裕禄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身体健康的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坚持在工作岗位,而且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深夜,焦裕禄仍在与其他领导同志讨论工作设想;同志们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注意休息,但他全然不顾,“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直至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即使是身体健康强壮的人,象这样拼命地工作,也一定会受到赞誉,更何况焦裕禄是处于这样一

种身体条件。交待人物活动的这种特定条件,使焦裕禄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突出和感人。

三、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

人物通讯,要求以人物为中心;表现人物,要求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人物独特精神风貌的不二法门是用事实说话,即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证明。读优秀的人物通讯,就好似观看、欣赏人物动画片,人物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风,说着自己的话,做着自己的事,观众从中感悟着人物的精神、品格,受到潜移默化的或大或小的感染、影响。不同的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虚构的,而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则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出超凡、非凡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感动、反省。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成功地写了一个这样的人物。

人物在文章中思考着、说着、行动着:

――他想:“‘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于是他说:“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接着他做,领着县委其他领导到火车站去,看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看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激发县委领导成员的责任感,制订了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于是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接着,他不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常常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了个透,亲自掂了掂兰考的“三害”的份量。

――当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的时候,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于是,他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迎着大风雪,到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

焦裕禄有思想、有言论,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既有崇高理想、科学观念,又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实践,这正是他精神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县委书记们学习的。作者用焦裕禄的思想和行动,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县委书记的光辉榜样。

通讯在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时,既要从大处落墨,写人物轰轰烈烈的业绩,体现其境高格远风范,又要从小处着笔,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改变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带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群众中间等等大举动,都是他有远见卓识、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精神的体现,而典型细节的描写,同样感人。当大雪拥门时,焦裕禄来到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家里,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事情不大,话语不多,却使人看到了焦裕禄对人民的深挚情感。爱人者人恒爱之,热爱人民的好书记,必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即使他与人民永别了,人民也不会忘记他。所以,作者说“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例文中对人物行动几处细节的捕捉很见匠心。如:由于艰苦的生活和连续超负荷的工作,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了,“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故意做出神情自若的样子??”这是怎样的一个铁打的汉子!什么叫“坚强”、“顽强”?

怎样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理解“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铸成的”?焦裕禄将办公坐的藤椅顶出一个大窟窿和他手指间的钢笔几次掉落的细节作了有力的回答。

综上所述,只要抓住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紧紧围绕人物行文,突出人物独特的精神,那么,文章的材料选取、结构安排、表达方式等等,就会象待命的士兵,时刻听候将帅的调遣,各守其职,各尽其用。

(下)写好事件通讯的关键

写好事件通讯的关键在于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体。它要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着深刻思想意义的典型事件,发掘典型事件蕴含的时代精神。它也写人,但不同于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写人,而是围绕事件来写人物的活动,或写出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群像

一、用充分而典型的材料体现事件意义

在新闻文体中,通讯的突出特点是具体详细地报道人物或事件,没有充分的材料,何谈具体详细?与其看内容枯燥乏味的通讯,不如阅读简明扼要的消息。可见掌握充分的材料是写作通讯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事件通讯中事件的意义蕴含在材料里,要体现事件的意义,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充分而典型的材料。

从例5-4、5两篇事件通讯中,有的读者重温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日的历史,有的读者特别是对这段历史知之不多的年轻人则对抗日战争增加了了解。而所有读者都从中懂得了抗日战争的意义――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手中若无充分的材料,是写不出主题如此深刻、内容如此丰富、教育意义如此重大的通讯的。这就启示人们:要写出高质量的通讯包括事件通讯,是离不开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人民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更是艰苦卓绝。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怎样反映当年的这段历史,作者肯定开动脑筋,在集材和选材上下足了功夫。例5-4截取的时间是“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这一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无不欣喜若狂,作者选取的空间是四个城市、地方。截取这一天,是因为文题是“胜利时刻的回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以这一天为标志的;选取处在这一天的东京、重庆、华盛顿、延安,是因为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东京代表了法西斯阵营、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华盛顿代表同盟国、延安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这一天出现在这些地方的情景,是世界各地不同阵营情况的缩影。

二、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揭示事件意义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7

通讯稿格式:

通讯和消息在格式要求上不一样,消息有固定的格式,通讯没有固定的格式,通讯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选材不同,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而消息选材不受此限制。

2.详细不同,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而消息内容要求简单概括。

3.表达方式不同,通讯除叙述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而消息多用叙述。

4.结构不同,通讯无固定格式,而消息却有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通讯的特点:现实性、形象性、评论性。

通讯的运用范围:

根据通讯的特点,可以运用在四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

人物通讯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事件通讯是重点描绘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人们所关注的事情和问题;工作通讯是报道当前带有普遍意义的先进工作经验、工作成就或存在的问题;概貌通讯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

写好通讯,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其次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把人物写好;第三要安排好结构,常用结构一般有纵式、横式和纵横结合式三种,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通讯稿参考范文】

温馨留蓝天 爱心在人间

陈太菊家人向西南航 空公司致谢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8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07-01

写通讯是向人们呈现画面,使人物或事件更加形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写某个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件,从一开始就必须大量搜集和积累关于人物或事件的种种细节,以便在写作时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动作、行为、感情等细节,表现他的思想,展现他的灵魂。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包括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语言动作、生活习惯、工作现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房间摆设、情绪气氛,以及他周围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围绕他发生的矛盾冲突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上述一切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固定不变的。如房间陈设,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而新华社记者戴煌写的早期通讯《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沈鸿同志的“从我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一开始就写了一机部副部长沈鸿的书房:在他的写字台下,压着一张发黄的纸头,上面写着三行亲笔字:“如果滥用权力,权力会使人变质,特殊的权力会使人特殊地变质”,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高级干部时时警惕自己不要脱离人民的高尚品质。

我们在不少通讯中常常读到这样的句子:“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好勤务员”“群众的贴心人”“她服务态度和蔼”“工作热心负责”……须知,这些都是抽象的概括,是对人物品行的鉴定。如果你要让读者尊敬、爱戴一个人,就必须善于从这些概念回到活生生的事实中去,让它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细节和事实。比如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流行的“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人人熟知的一个抽象了的结论。有人在北京参观过事迹展览,可以看到同志的白衬衫穿得发黄了,扣子是几次补钉上去的,袖套上缀了一个新袖口。总理吃饭的搪瓷碗边沿是掉了瓷的。总理的办公桌上一张日历上总是写满了工作项目,他连续一周每天只有两小时的时间休息,后来,总理重病在身,两脚浮肿,为了接待外宾,特意让做一双大布鞋,垫上棉花,勉强站立起来,等等。在这些活的事实面前,有人失声痛哭。因为这些生活细节太感动人了,它胜过了许多抽象的赞扬。所以,记者、通讯员要牢牢记住:只有真实的细节才是最能感人肺腑的,一个动人的细节胜过一打空洞的赞颂词。

二、典型细节的选择

在选择运用细节时,要注意两点:

(一)必须选择典型细节

通讯的时效性强,篇幅有限,所以只能筛选、挑出最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写。比如最早的通讯《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写沈鸿同志多年保持延安作风,事实当然不少,作者从中选取了四件事,其中两个是细节。一是他因汇报工作,在家中吃饭,总理的饭桌上只有四碟小菜:酱菜、辣酱、豆瓣酱、盐水花生米,中间一大碗白菜豆腐汤,上面漂着几片肉。总理指着饭桌说:“还是老想着延安的小米咸菜好。”这就是一个细节。下面叙述了沈鸿以为榜样,下去检查工作,不搞送往迎来,不单开房间,不另做饭。又讲了沈鸿虽当上了副部长,仍身背帆布工具袋,被服务员错认为一般工作人员,指定他背一块门板上楼,沈副部长欣然应诺。生动地描写了沈鸿当官不像“官”,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这几件事实,其中的两个细节就很典型,而且富有个性地写出了我党一位老干部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揭示了沈鸿这样做的思想根源,很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9

1、事件性消息:事件性消息是消息的“正宗”并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对读者有吸引力。

2、人物通讯: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

3、新闻简讯:简讯是压缩的产物,简讯的原型大多是一般的消息,因为当天报纸版面的限制,或者因为版面的需要,有时是因为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而被压掉了一些内容,成了简讯。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且结构单一。

4、新闻特写: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5、通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

6、描写性消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7、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8、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收集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一、新鲜——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用最明显的形式写出来;积极寻找新闻的最近点;

二、快速——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注意培养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坚持一事一报,突出讲清楚一件事;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注意化整为零挤掉水分,只讲事实;语言凝练、简洁。

2、简述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时效性

1、新鲜2、快速3、简短

二、可读性

1、具体2、生动3、通俗

三、针对性

1、加大信息量2、加大知识含量

3、简述新闻语言的特点。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4、简述导语构思与写作的主要步骤。

一、明确报道主题,判断出事实的核心要点;

二、要判断出新闻价值;

三、导语要具体、精炼、准确;

四、从受众角度考虑,尽量找好接近性选择性好的切入点;

五、抓住事件的矛盾冲突或焦点;

六、精心选择好的表现方法。

5、简述会议新闻报道的要点和技巧。

一、要明白会议类型、时间、地点,明白议题计划对受众的影响;

二、要把会议看做新闻源,会议是出新闻的地方,跳出会议,在会议内容上抓新闻点;

三、要在会议中抓最新消息作为报道的重点,并在导语呈现;

四、选择一个关键性议题作为主题。

三、论述题

1、论述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和要领。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

写作特点、要领主要有:1、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2、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3、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4、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2、论述导语在新闻消息中的地位。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地位: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独有的;2、它处于文章开头地位;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10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作方法可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采用描写、议论等写法,只要运用得当即可。

4.校园常见的通讯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社会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例文:(1)

9月25日晚,我院计算机科学系“《系统理论》硕士点考研动员大会”在讲学厅208室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系领导有系主任陈潮填教授和系副主任谢赞福教授。本次大会面向的对象主要是03级毕业生。

大会上,陈潮填教授就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发表了重要讲话:1、为什么考研;2、有没有资格考研;3、考什么;4、怎么考;5、考上研究生后学习什么内容;6、考上研究生后可以做什么工作;7、本学科点《系统理论》硕士考点的基本情况。其中,他也指出了本院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分析了目前我院学生与外校学生的差距与优势所在。陈潮填教授精彩详尽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在场毕业生,激起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热情。

在讲座完毕后,陈潮填教授和谢赞福教授还就在场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

暨本次动员大会,我院考研将于10月10日开始网上报名。相信经过本次动员大会,我院我系将回有更多的同学参加报考“《系统理论》硕士点”。

附:普通通讯稿三步走: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11

随着游戏玩家数量的高速增长,网络游戏作为互动营销的新媒介引起了许多商业嗅觉敏锐的广告商。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置入式广告出现在游戏内,游戏置入式广告作为全球最热门的广告形式之一颇为引人关注。

在传统营销的模式中,用户往往被动接受广告和信息,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使得这一过程转变为用户主动参与的过程。用户在娱乐过程中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创意,表达自己对品牌的理解和诠释,通过用户间的互动将品牌或产品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从而加深用户对品牌和产品内涵的理解,使品牌或产品的营销效果最大化延伸。从广告模式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广告的份额在逐年上升,其中游戏中的互动创新营销显然将成为大势所趋。

腾讯游戏通过QQ即时通讯平台庞大的用户群延伸,强化了休闲游戏“加强用户沟通深度”的功能,在2004年即以同时在线人数突破百万,成为国内网络休闲游戏领域NO.1。据最新腾讯财报公布的数据显示,腾讯游戏平台同时在线人数强势冲破317万,这是自小型网络休闲游戏在我国扎根9年多以来,同时在线人数所创造的国内最高记录。

不仅如此,腾讯游戏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引游戏玩家、探索创新营销方式方面都颇有特色,使其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精准营销平台。由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以及腾讯产品的多样化,不同的用户群体在腾讯产品上得到极致的聚合与发散。在此平台上,腾讯基于企业品牌特质,结合腾讯产品用户特性,创造性地利用多点置入、精确细分、贴身营销等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设计和结合方式为不少企业品牌传播乃至销售业绩带来了很好的实效。从较早的M&M豆案例,到刚刚完成的与可口可乐、肯德基的合作,再到正在进行的iPod、卡夫、南孚等品牌营销,都展示了腾讯游戏进行互动营销的先发优势和用户群体优势。能够结合品牌特性对产品目标人群精准传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打造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营销模式,这无疑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腾讯游戏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腾讯创新互动应用 精准营销同行领先

腾讯游戏近三年来已经为不同行业的多个品牌做过类似的推广,除了配合腾讯网大平台的推广活动,腾讯游戏在企业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在初尝腾讯游戏平台上营销带来的显著效果后,已经开始逐渐加大在这个平台上的投入,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他们借助腾讯游戏五大类50多个细类的游戏平台,正在创造精彩。

以iPod与QQ宠物的合作为例,通过让宠物使用iPod以及将iPod做成虚拟的玩具等方式使得品牌得到了长时间的深化,并且让用户通过游戏接触产品,了解其性能甚至使用方法,这一点是传统广告或普通的互联网广告所做不到的。而对用户来说,增加了新的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游戏内容,大大激发了其游戏兴趣,有了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且游戏之后,对iPod的产品性能也有了认识,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网络营销。

iPod在宠物社区建立in乐园,售卖iPod的数码产品,学习iPod的宠物炫,还配合有MINI小游戏。这些独特的创新性应用让用户在无形中加深对品牌的认识与产品的体验。从用户角度分析,单纯的页面广告用户很排斥,更愿意接受置入式广告,这点同电影发展一样,比如在《疯狂的石头》里,出现了班尼路、KIA、可口可乐等多个品牌。巧妙的处理不仅用户不反感,还觉得有意思。

根据笔者得到的资料显示,在短短的半个月合作期内,iPod玩具部分浏览人数及参加iCool宠物炫部分的人数均达到百万级,这表明腾讯的优势在其大平台和灵活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效果已远远高出市场中的其它同类合作模式。

用户群体多元组合 传播渠道精准高效

网络游戏广告之所以能成为网络广告的新宠,主要得益于其两大优势:一是传播特征的独特优势;二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最大的网络休闲游戏提供商――腾讯游戏无疑是越来越耀眼的一颗“明星”,它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基础,不断深挖用户价值,前不久同时在线人数更强势冲破317万,创造了小型网络休闲游戏同时在线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腾讯游戏通过与可口可乐、肯德基、M&M豆、仁和、蒙牛、盼盼等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另类合作推广,在一片同质化、疲倦心理严重的传统推广方式中,展开了差异化实效营销的新篇章。

腾讯游戏今天的一骑当先与其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息息相关,目前,腾讯休闲游戏平台有包括休闲、连连看、对对碰、等50多款休闲游戏。以上手快、耗时少、创意优、娱乐性强等特征成为许多玩家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物通讯的特点篇12

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运动会通讯稿

微微的风,远远的地方吹来一阵微风,夹着轻轻的私语。侧耳仔细听,那是同学们的加油声,裁判的枪声,就像一种音乐,为我校第xx届运动会伴奏的音乐。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这些自然的声音都不及一声枪响令人震惊,似乎身体里的血液都为之沸腾。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绚丽的梦理,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把梦想和汗水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加油啊,二(3)班,我们或许会忘记童年生活的美好点滴,但我们不会忘记操场上有你那矫健的身影。通讯稿件格式

篮球赛通讯稿范文

(通讯员:张萌)10月22日下午,明伦校区篮球场上彩旗舞动,锣鼓喧天。随着冠亚军的决出,河南大学男子篮球联赛在历时半个月的赛程中圆满落下了帷幕。作为本次比赛的参赛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篮球队在院领导、团委老师、教练及学生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本着以“为院争光,展现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为中心,前期积极宣传、组织,聘请专业教练,认真训练备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打敢拼,最终取得6胜3负的战绩(老区第四),为国际教育学院争得荣誉。通过本次比赛,培养了队员敢拼搏、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同时提高了大家团结协作的思想观念,打出了学院的气势,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由于队员较年轻,比赛经验不足,最终未能进入决赛,但这次比赛磨合了队伍,为我们找到自身差距提供了帮助,为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奋斗。

知识竞赛通讯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