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6 09:01:50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1

赏乐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谈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聆听音乐的有效性

如何让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更精彩

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深化素质教育——从“小舞台”到“大舞台”

浅谈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

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

打开“心灵剧场”——高中音乐鉴赏中“课堂音乐会”教学模式探究

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三大问题

稿源采珠

谈钢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识谱教学“顺带着”不等于“不带着”

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教学

课堂内外巧用暗示教育法

游戏化唱歌教学三部曲——怎样教低幼儿童学唱歌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唱教学

融情于曲,琴音合一——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漫谈小学歌曲教学的“精唱”与“泛唱”

舞蹈及各种艺术教育资料

《乘雪橇》教学设计

我们美丽的校园

朴实未必无华——对当前一些音乐教学现象的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思考

以音乐为本,打造“本色”课堂

主动唱歌彰显美感

音乐课的创造性拓展

新音乐课程视野中的“优质课”

这一次,老师想看到你们自信的表达

生命的遇见

稿源采珠

让“错误”生成美丽——初中音乐课堂“纠错”策略初探

我的学生,飞翔的小鸟

偶尔“偏离”教材,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以情景剧表演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走近芭蕾——《婆娑舞姿》教后的思考

关于在歌唱教学中加强范唱的必要性

听,那森林的歌声

《摇船调》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谈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对儿童多声思维的培养作用

校园的夜晚

“春晚”——音乐教师手心里的一块“宝”

奖励,是否都有效?

教育公平,音乐教师该做些什么

2007香港(亚太区)巴赫与李斯特钢琴大赛海南(国内)赛区选拔赛通知

让民族精神在音乐教育中开出美的花朵

谈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

儿童音乐哪里去了?

老师,请不要忽略我的存在

由一次借班上课所想到的……

稿源采珠

我教DOREMI

设计环节要注意音乐本体

学具乐队的训练不宜过于追求成果的体现

谈小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与实践

学生欣赏随笔有感

简简单单教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2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合多元文化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学生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多元文化教育观就是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融入课堂教育。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通过采取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于音乐能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挖掘学生音乐潜力,开发学生音乐才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的音乐教育,从中外歌曲、戏剧、交响乐等内容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进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其他方面的潜力。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征之一是注重多元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无论是接力版、人教版或者湘版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不同程度的体现本土音乐文化与其它音乐文化的结合。教材内容中,既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有广泛的外国优秀儿歌曲段,中外结合,可选择性很大。从教育理念上,这些教材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通过音乐审美的培养,能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节情感,培养审美力,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

作为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目的的最重要途径的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定活动形式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依据科学的教材,借助课堂这一平台,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好的精神,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具有并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和理解音乐,结合具体的音乐技能学习,在深刻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学习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教育

(一)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教学体系

高校是提供小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一线教师能否具备多元文化教学能力,影响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我国的音乐教育应及时抓住历史赐给我们的发展良机,加速高师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及时地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文化课的开设和学习,把积淀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教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否具有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认知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观,正确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音乐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学,带领学生开拓世界音乐的新视野。

(二)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探索多元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多元文化教学的最直接依据。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的、外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体现各种风格的音乐文化。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不但体现在内容的组成上, 也体现在内容的特点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难度要求、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教学目的的明确设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必定带来教学目的的多样性。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音乐课程的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的有了明确的设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有可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

再次,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合理、灵活,适应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具备学习的主动权,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意识,引起学生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使学生以包容、尊重、接纳的态度积极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人,避免偏见和歧视,同时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变得更具适应性。简单地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

参考文献:

[1]戴蕾.浅谈新课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观[J].江苏教育.2010.

[2]宋雪.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3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民间音乐则是这座花园里长开不败、争奇斗妍的奇葩。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民间音乐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而主要靠口传心授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正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心声,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寄托和“食粮”。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积极成果,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马可曾说:“历代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十分重视民间音乐的,他们常常把民间音乐吸收到他们的创作作品中,通过音乐找到了接近人民的道路。这是因为民间音乐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的生活情趣,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而这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作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可见,民间音乐的先师性、根源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民族音乐教学

该说现行的音乐课程里面也编有不少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使他们学有兴趣,教师就必须要研究教材,广泛地寻找能吸引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及与民族音乐相关联的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展示给学生。在实施教学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愉悦学生习潜意识地接受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中,可选择播放古今优秀民族乐曲。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学生欢迎。欣赏时,教师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土人情,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认知。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介绍阿炳的悲惨命运,《二泉映月》曲名由来,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二泉”的地理方位等。使学深刻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才更喜欢唱,只有会唱。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晚》时,可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而使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美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利用乡音乡情,促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学校也按插了不少来自祖国地的学生,他们丰富的方言中也必将韵藏了丰富的民歌,教师可利用乡音乡情这一宝贵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之情,例如设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歌,趣闻轶事,向长辈学习民族歌舞,而后在班上展示。一名新疆籍的学生就准备了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好》,她在课内先播放这首民歌,并载歌载舞,然后向同学介绍起她的家乡,天山的雪,吐鲁番的葡萄、南疆的草原以及她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的歌喉、他的介绍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从而简略地了解新疆,不仅热爱哈萨克族民族,而且热爱上新疆,许多同学说我长大一定要到美国个新疆观光旅游。再如某同学演唱了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使同学更深切地了解江西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情深等。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介绍和歌舞中,不仅了解到了课堂以外不同民族,不同风情,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民歌,而且了解到了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而且具有民族吸引力。在优美的歌声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族人民的情感。

四、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全防卫灌输民族音乐主旋律

几年来,学校在七、八年级增设了学科的拓展课,拓宽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新举措。其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拓展课中,组织学生民歌合唱,民乐合奏、民族舞蹈练习,也结合趣味学习,如播放民歌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首民歌的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地方小吃等,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该民族,更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更热爱该民族的民歌。会演前组织民乐队、民歌队、民族舞蹈对骨干培训。使这些骨干学生带领学生组织队参加校演出,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民族音乐播种机的作用。使班学生在投入编排节目中,找民族服饰、民族道具、民族舞的动态等,大家排练积极,十分投入,把学习民族音乐推向新的高潮。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91-01

音乐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

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音舞结合;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系统性接触音乐教育和舞蹈学习的启蒙阶段与初始阶段,小学音乐的教育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还能够影响到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舞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接触和练习舞蹈,对于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十分关键。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音舞结合教学的主要优势

第一,综合课型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发展趋势,综合课型主要指的是在一门教学活动中,进行两项或多项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舞结合策略,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小学音乐教学增添无限魅力。第二,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普遍性,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审美体验为教育核心,倡导学科综合,包括戏曲、舞蹈等艺术结合,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舞结合教学是对新课标的落实与实施。第三,音乐教育与舞蹈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可以与舞蹈有机结合,通过音乐旋律可以衬托出舞蹈姿势的优美,而通过优雅的舞姿则能够体现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舞结合教学模式,能够使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舞结合教学的有效对策

1.小学音乐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音舞结合教学模式,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上充分认识到音舞结合教学对小学生终身发展与全面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树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紧密,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源自人们的实际生活,从舞蹈诞生的那一天起,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不可分割,两者结下不解之缘,所以音舞结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舞蹈艺术中,音乐作为不可分割的关键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展现艺术的魅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强化音舞结合教学,在小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尽量加入舞蹈教学,不过教师所选择的舞蹈难度不能过大,应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在载歌载舞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舞蹈水平,实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2.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主要有他们的听觉感官来实现,而音乐则更多的是通过气质、特征与结构等打造人心。小学音乐教师将音舞结合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舞蹈来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表现的意境。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音舞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或改善,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或舞蹈动作。例如,在进行《小乌鸦爱妈妈》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小乌鸦的动作与姿势,引领小学生学习《小乌鸦爱妈妈》的舞蹈,调动小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最终让他们感受到妈妈的爱和祖国母亲的爱,并带着无私奉献的情感和感恩之情,在舞蹈表演中学习和歌唱这首歌曲。

3.教师引导小学生全员参与学习。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舞结合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全员参与学习,为他们提供和营造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小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音乐知识和舞蹈表演的乐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学习情趣能够相互感染和影响,在愉快的合作中共同学习,在提升他们音舞技能的同时,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并逐渐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高尚情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做好舞蹈编辑工作,营造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作品的背后故事,以及感知旋律。例如,在进行《快乐的小木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木匠干活的动作编创到舞蹈中,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整体小学生参与歌曲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以舞蹈吸引他们。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音舞结合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音乐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还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具生机和活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作者:钱丽洁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学校小学部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6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和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音乐教育心理学知识,把握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规律和发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贯穿这一理念和思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前提是知道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的方法作为指导,这样教师才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下面我谈谈几种以音乐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通常根据年龄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教师要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心理特征等方面有所了解,掌握施教的分寸,以使教学活动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玩是他们的主要特点,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以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激起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流动,这也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把律动教学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比如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倡的体态律动的教学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体态的律动把内心听觉和肌肉感觉记忆结合在一起,体态律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必须使用新鲜的、有趣的和审美上令人满足的音乐,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流动的美。

二、情感的体验,内在的乐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体验是关键。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审美观的确立,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听觉是学生探索音乐的手段。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抓住“听”这个重点,学会倾听,亲身体验,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的培养学生内在的乐感。例如: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欣赏前我引导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受。有一个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躺在了地上,对此我并没有立刻叫起他。音乐结束后,他站起来说:“听这段音乐我好像快要睡着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刚才的举动,他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体验最重要,我表扬了他。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多的是大胆地用具体的动作把感受表现出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觉,更多的是枯燥的机械的技能训练,结果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慢慢地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殆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正是因为音乐不具象性,使得我们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这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音乐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比如,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些特别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在探究中发掘创造力,发掘创造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发掘者,要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要摆脱以教知识技能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入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新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比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总结,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补充,多给学生鼓励,重视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创造思维,使学生充分沉浸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教师去思考,去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究、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门学科,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时展的需要。正如达尔克罗兹所强调的音乐课最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相信有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音乐课堂一定会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7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的意义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曾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两岁后学习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品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小学阶段是孩子处在发育与成长的初级阶段,是好奇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期,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段。铃木认为,孩子的音乐教育应尽量在早的时期。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器乐教学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进而培养人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在器乐演奏时,眼、耳,手、脑需互相协调和配合,演奏者不仅需要眼睛看谱,还需手指耳朵的灵敏度和大脑的及时反应能力,从而提高注意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创造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器乐的学习将音乐知识、音乐作品欣赏及音乐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促使音乐教学的知行合一。因此,器乐演奏不应只是少数艺术特长生的特权,而应面向每个学生,并成为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的学习权利。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应当立足传统,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在借鉴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不应摒弃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且流派众多,不同地域的器乐曲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这根植于当地的地理文化环境。在学习民族乐器的同时,学生也会了解该地域的音乐文化特点。在小学进行民族器乐教学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授民族器乐必然向学生传授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学生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年级学段学生出现热衷流行音乐的现象,对于聆听民族音乐或是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兴致并不高涨甚至冷漠,相反低年级学段学生往往对各种形式内容题材的音乐都富于好奇心,尚未形成固定的审美概念。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师选择民族乐器加以正确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这是一个不断启发和长期训练和熏陶的美感教育过程,而民族乐器的学习正是一个漫长的不断陶冶和训练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在学习乐器演奏时,先哼唱曲调,将演奏与演唱紧密结合,不仅学习了演奏技艺,又通过演唱方式更深层次的体会作品内涵、寓意。这样学生能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兴趣投身于器乐演奏中。

二、惠州地区学习民族器乐的现状及出现问题

在音乐教育中,虽然民族器乐被写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但是仔细分析下来,民族音乐课程只占音乐教育课程的10%。在实际音乐课堂的教学中,3-6年级的器乐教学内容是“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由此可看出,除了极少数学校外,小学阶段的课堂器乐学习并不能真正深入接触到中国民族器乐或是西方管弦乐队乐器,器乐教学通常处于缺失状态,并划归在学校课外活动中,以各类社团、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着。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器乐教学,特别是民族器乐教学的重任往往由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担任。那么,广东省惠州地区的民族器乐学习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以上列表是笔者统计广东惠州地区参加2016年度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人数统计情况。此次考级活动共1314人参加,钢琴考级者已达849人,占64.61%;架子鼓、爵士鼓考级者为71和4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3.5%。民族乐器中古筝考级者达141人,占总考级人数的10.73%;葫芦丝考级者41人,占总人数的3.12%;然而诸如二胡琵琶笛子类考级人数分别为1、3、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08%、0.23%、0.46%,可谓寥寥无几。实际上,出现小学生在器乐知识、音响辨别和体验、识读乐谱等能力的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及音乐知识、技能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出发,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应该做到以聆听欣赏、演唱、演奏相结合,以参与、探究、表现、实践为核心,以器乐教学为重要内容和途径。值得一提的是,重等西洋乐器、轻民族乐器的这种严峻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形势。由于我国教育的西方化倾向,大部分学生认为民族器乐“寒碜”“土气”,反而更加偏爱“流行”“时尚”的西洋乐器。小学教育中的民族器乐教学可谓是举步维艰。

三、小学教育中民族器乐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1.充分利用周边社区资源

2010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倡导和支持下,绵阳北川中学进行音乐课程改革,实施的办法便是将器乐教学引进课堂。高一年级22个行政班分成三组27个课改班(古筝班、笛子班、二胡班、大提琴班等)。采用走班上课的形式,所需乐器古筝40架、二胡100把、琵琶100把等由首都师范大学提供,并定期指派教师前来教学;北川中学提供教室及相关设备和音乐器材存放柜等硬件设施。首师大与北川中学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创办出具有羌族特色的艺术教育,并取得一系列的突出成绩和成果。

笔者在参加惠州市惠城区2016年“强师工程”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时参观交流了两所学校。其中一所是广州天河区先烈东小学,此校创办于1964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所学校的规模并不大,但该学校的管弦乐团、民乐班、语言艺术班等等一应俱全。为何此校在艺术工作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呢?究其原因是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其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先烈东小学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了学校附近的的星海音乐学院的师资力量,采用“教师引进来,学生走出去”的策略方法打造各种乐团。这些成功案例也引发着我们思考:学校是否可以多多利用周边乃至本区的文化馆、青少年宫等社区资源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呢?当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应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和本区资源条件,不可模仿照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一条适合本校的艺术特色之路。

2.民族乐器社团的创设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成立民族乐器兴趣班,我们往往会认为有着浓厚兴趣和自身条件不错的学生更能创造出斐然成绩。然而,笔者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所在学校从2014年11月创办二胡社团以来,挑选的学生都是在手指条件、节奏感、音准感占有优势的“好苗子”,然而在为期两年的二胡社团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同等先天优势条件下,取得父母支持购买了乐器并能在家练习的学生比没有购买乐器的学生演奏姿势要更加规范;而在同等购有乐器条件下,有父母的陪练的孩子比没有父母陪练的孩子的演奏要更为优秀。这说明,父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支持和培养比所谓的“天分”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儿童对某一方面的兴趣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循循善诱。在著名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中的铃木教学法是以小提琴为教学乐器为主。其中之一的教学方法便是:家长参与。家长不仅是出席每堂课还旁听其他孩子的课;学会拉奏一两首简单的乐曲和使他们能在家里成为好的教师并跟孩子一起演奏,启发孩子学琴练琴的兴趣;家长学会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学会演奏某些经过精心选择的曲子并掌握基本原则;另外家长参加孩子在家的每天练习,并以极大的爱护、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掌握课程中的要点;家长每天给孩子放听正在学习的音乐的录音。如此可见,之所以20万以上的日本儿童接受了铃木的“才能教育”,能在三四岁起就拿着小提琴,出色的地演奏莫扎特等名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与家长们对孩子的莫大付出乃是息息相关。

3.民族器乐集体课教材的规范体系趣味化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8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音乐院校不断增多,接受系统音乐教育的人数呈急剧上升之势,为整个社会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遗憾的是这种大好景况只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占全国学校总数的85%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几近空白,绝大多数高中生还都是乐盲,这与党的“十六”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素质教育等要求相去甚远。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笔者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小学工作二十年的音乐教师,对农村的音乐教育有深切体味,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本专业调研、学情走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堪忧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

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二)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那么现行农村中小学缺额的80多万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音乐课的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兼代音乐课的老师首先是本校之内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们大都懂一点音乐理论的师范类老师,我国恢复高考后的人才断层期,国家招收“初师生”、“中师生”,在他们学习中,“小三门”变“大三门”,重视音体美教学技能的培训。这部分毕业生现在仍然有在教学一线兼代艺术课的。其次,兼带音乐课的教师是音乐爱好者,他们至多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看着音乐课本和参考书,就给学生“唱”音乐课了。还有一种音乐老师,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音乐课堂的牺牲品。上级来检查,课程表上、音乐课堂上有个音乐教师了,至于学生受教育与否姑且不论。音乐课表的音乐课其实是上的其他科目,音乐课名存实亡。据调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有音乐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仅只是30%。

(三)音乐教师的待遇差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中小学,一切都围着“主科”转,对待“新课标”教育管理者们依旧是置若罔闻。在一份调查材料中有一组数字显示“70.4%的教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感到迷茫;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55.3%的农村小学课程未开齐全(含课表上有但实际没上的)音乐课和美术课”等。

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2.同行们的轻视。3.社会环境中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导致“台上的音乐家是天才,隔壁的音乐家是疯子”的意识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四)教师音乐素质低,科研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授课教师多是兼代老师、音乐爱好者,所以就很难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安心、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许是平衡一下音乐教师的“低贱”身份;15%的专业音乐教师改行教授了其他学科;只有10%的专业音乐教师还坚守在原来的音乐教学岗位。

(五)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至2007年的现在,经调查,农村中小学9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教室里。由于教学班集中,一个班级上音乐课,整个学校都知道唱了、欣赏了什么歌曲!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5%!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六)不开音乐课的中小学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至2005年,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师资的匮乏、教管部门行政职能上的不作为、农村特有的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导致了具体而实际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换言之,中国80%以上人口数的农家学子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音乐课。

二、由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唱”起码需要乐器的辅助定调;欣赏中的“创造表现”需要乐器;器乐专业学习中门类繁多的乐器更是奇缺。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中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见,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艰巨。但鉴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许多教师采取了“绥靖”政策——拖拉教学任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1.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立足现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2.从自身找突破。音乐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相当一部分在于音乐教师本身的着力营造。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11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教育已被提到重要教育学科的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在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主观上的教学理念和客观上的教学表现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主观教学理念

目前中国音乐教育的理念还停留在空泛的素质教育、只要求完成课本内容的浅初阶段,亟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支撑。虽然奥尔夫、柯达伊等很多音乐教育体系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各异,但是在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人这一点上却是惊人的一致。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

(二)客观教学表现

由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偏差,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在客观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如音乐教材陈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教材只关注本地区的音乐,选材单一,配套教师用书及教法单一。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技巧。大部分教师经常采用非艺术的教学方法,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作本位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音乐的教学目的过于功利,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二、全球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西大君武小学引入的全球教育理念,为音乐教学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一)将音乐教育的本质确定为培养世界公民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日本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他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是想教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能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的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ovsky),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他非常崇拜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他认为对于音乐世界,道德是它的灵魂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牢记,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成功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有力手段。

(二)将培养世界公民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

音乐教育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1.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

学生听过经典音乐,也了解一些流行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流行音乐、歌曲或者表演形式,只在那一个时代或阶段流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音乐。

2.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中法音乐教育大比拼中,中国的学生在音乐技巧性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明显不足。这些不足,是长期薄弱的基础音乐教育造成的。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节奏,这些都还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教学没有从根源上引导学生去创造。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标新立异、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敏感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这需要教师对其充分开发及运用。为此,本身就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创造能力。

3.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

当今的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因此应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人类教育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英国民族音乐学界泰斗,约翰・布莱金倡导的“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这一新概念,正好符合全球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关注。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被誉为音乐教育的奥林匹克,是国际音乐教育论坛最高层次的学术盛典。第29届世界音乐大会以“和谐与世界的未来”为题,本次大会彰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时代趋势。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理念是,使音乐教育从单一的音乐视野转变成全球多元文化的视野。例如,美国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教育如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的同时,还在不断加强世界音乐意识。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也要在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同时,大胆真实地让学生了解世界的音乐。但是很遗憾,国外真正优秀有时代感的音乐没能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如教材内容、音响资料、师资力量等。

4.音乐教学要教会学生掌握多样化学习方法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加教材,而真正让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不应仅仅是这些。家庭、社会也是必需的环境。学习音乐的渠道是丰富多彩的,如媒体、音乐会、社会实践等。举一个例子: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公认的“音乐之都”,这座城市拥有30万架钢琴,平均每5人1架。每年举行各种音乐会1000场。所有的餐厅、饭店至少有一支乐队。全市一半的小学生有过表演的经历。就连政府会议前后都会播放古典乐曲。虽然,根据中国现有的国情,这些都还不能实现,但是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搭建平台去相互学习,创造交流的机会。

(三)选择具有音乐情感优势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世界

“环境、公民意识、发展、和平” 是全球教育的四大主题,我们应尝试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无国界,音乐的情感是相通的。感性的理解让学生更能动情聆听,以个人审美理解内在的情感,并加入个人最贴切的想象和理解。这些特点让音乐教育在四大主题的教育上更有了自己的优势。

例如,世界三大公益歌曲之一《We are the world》,是英国歌手菲尔柯林斯(Phil C0llins)在新闻中看到非洲人民长期处在饥荒、营养不良和死亡的边缘后,组织当红数十位艺人共同灌录的单曲,引起全世界轰动。仅在英国就卖了320万张,并将所有的销售收入用于援助非洲饥民。美国人也不干落后,由昆西・琼斯(Quincy Jones)担任制作人,45位当红歌星在洛杉矶灌录歌曲。短短数周卖出800万张,为非洲捐款上亿美金。这首歌曲跨越了国界和语言。通过音乐传递情感的效果,在学生身上更能引起共鸣,引导学生去关注世界。

三、全球教育理念下我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

全球教育理念提出:用心感受、动脑思考、动手实践。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些理念呢?在过去的两年中,本校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初见成效。

(一)用心感受

感受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用心感受,君武小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变:加入更多优秀的、具有世界性的音乐题材。

(1)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现用的教材增加了突出广西及各民族特色的音乐。

(2)加入更多优秀、经典、具有时代感的音乐。如奥运主题、国旗主题、和平主题、环保主题等具有时代特质和世界性内容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世界的变化并在音乐的学习中思考。

(3)选择题材丰富的音乐。如加入美国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等。

(4)我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口风琴课程,在这个基础上,除了演奏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加入了世界各种音乐风格或者伴奏知识的积累。

2.教学方式上的改变:由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交流,增加学生参与了解世界音乐的机会。

(1)主题系列教学时,让学生查找相关的和喜爱的音乐,课堂上向同学推荐并交流。

(2)利用学校五馆一国音乐展馆,提供音乐交流的机会。五馆就是五大洲馆;一国就是中国馆。利用展馆,增加对音乐的学习和感受。学生和家长在布置展馆的同时,要在视觉和听觉上加入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例如,非洲馆不但要播放非洲音乐,还可涉及非洲乐器,从制作、音色和表现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地对音乐进行展示。

(3)拓展、丰富学习的方式。

a.通过电影主题音乐赏析,感受主题音乐对故事内容情感传递的作用。例如,《放牛娃的春天》里有很多好的合唱歌曲,学生因此欣赏到了高水准的合唱和表演。

b.电视栏目。例如,少儿音乐教育真人秀《音乐大师课》,让学生了解当代同龄孩子展示的优秀声乐作品,同时还能听到李谷一等音乐大师的点评和指导。

c.邀请国内走红的阿卡贝拉演唱组合“人生兄弟”来学校开演唱会,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种演唱形式。

d.组织社会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厅,欣赏宫崎骏作品音乐会等。

(二)动脑思考

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世界的变化,感受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音乐的目的,进而了解世界,净化心灵。

教学中加入:1.听赏、分析并描述音乐;2.对音乐及表演进行评价;3.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的关系;4.思考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5.理解音乐与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案例1:广西小学音乐教材第十二册中欣赏《中亚细亚草原上》,在以前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听辨乐器、主题等。现在的课堂,更多的让学生去感受这首交响音画,让他们自己总结什么是交响音画,听着乐曲去想象、去描述。描述音乐的同时说说为什么这段音乐是表现商队,那一段是表现沙漠・俄罗斯军队,以此引导对作品进行描述并交流。

接近两年的全球理念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与社会人文等方面开始思考、交流学习和审视。

(三)动手实践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合奏等活动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加入即兴活动,以即兴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声源、旋律等音乐基础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案例2:在《贝加尔湖畔》一课中,在学唱这首歌曲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表达作品,教师建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汇总。

小组1:首先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了解了创作背景,了解到这首歌曲是音乐诗人李健在2011年创作的。很多人认为是爱情歌曲,其实这种理解是只局限于歌词层面的一种错误理解。贝加尔湖南面原本是中国领土,几经历史变迁都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领土协议,正式放弃了对贝加尔湖畔的领土主张。李健在俄罗斯旅游时被其美景感动,写下了这首歌曲。

变化:再重新聆听的时候,情感就不一样了,那种忧伤眷恋的情感让人流泪。

小组2:了解到在作品中,有很多带有俄罗斯曲风和乐器的表现,独特的手风琴音色凸显音乐风格。

变化:了解俄罗斯曲风和独特的手风琴音色及表现情感。

小组3:请大家欣赏影像资料:王奕程,一个11岁的小朋友,用钢琴、口风琴伴奏,自弹自唱。

变化:(1)再一次震惊和感动。震惊的是口风琴原来和手风琴的音色是那么的相近,表现俄罗斯音乐非常恰当,同学们都惊叹自己学习口风琴好几年为什么没有想到。感动的是同龄人在这首歌曲的表现上是那么的细腻入心。(2)同学们主动向老师要这首歌曲的乐谱,回家尝试练习用口琴演奏。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10

一、关于小学音乐学科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

长期以来,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把小学音乐课称之为副科,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育在小学知识系统中的定位陷入误区。一个“副”字,折射出的是学科的歧视。在这个错误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司空见惯的怪现象在一些学校出现了。诸如:音乐课被所谓的主课挤占,音乐课时被借用(借而不还),音乐课变成自习课。更有甚者在有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课教师,有的极个别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

上述现象在一些偏远学校表现尤为严重,但却没能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以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小学知识体系链条断裂缺环,综合素质教育营养不良。

音乐教育归类在美育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成为育人的百年大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认真严肃的贯彻执行,尽快地走出在小学教育知识体系划分所谓主副科的误区。

二、小学音乐课的教育功能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精神文明、道德情操的鲜活载体,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助推力。

对青少年的美育启蒙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强化教育启蒙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相对比越是发达的国家,对此重视的程度越高,其社会效果亦就越显著,社会知名的音乐大师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多出现在对青少年美育教育起步早,重视程度高的国家和家庭便是明证。

令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窗口的打开,国人的视野开阔了。对青少年美育启蒙教育必要性有了理性的认知,近些年来,社会上美术、音乐、舞蹈班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就是有力的证明。

正常青少年的智商大体上相差不大,然而在不同知识领域内的潜质相差却很悬殊,有的可堪称天才。或许可以说在某一领域内人人都具有天才的潜质,能否最后成才,在青少年时能否通过启蒙教育,使潜质得到开发教育,对后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学生。注意培养这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早期开发,挖掘他们的先天音乐潜质,就有可能引导其走上未来的音乐人生,音乐就有可能成为其终生所从事的事业。这位老师也就成了受人尊重的伯乐。

一所生机勃勃、充满怏然生气的校园。不但有朗朗的读书声,也一定还有嘹亮的歌声。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各领域内必然会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音乐课程置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地位纳入综合考评。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音乐教学器材也要与各类实验室、电化教学设备享有同等的资源待遇。从而使小学音乐课教学也同步与其他科学一起走向现代化。

三、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普及与提高

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启蒙,所以普及理念应置于首,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以音乐课为载体,通过学习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文明精神,焕发青少年的活力,营造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以音乐为载体,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要以教学大纲为范本系统传教授音乐基础知识,要循序渐进,在乐感、节奏、耳音、发声、识谱的基础上下功夫。

要开设有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在普及的基础上,注意发现音乐天赋较强的,给该小灶,着意引导,开发其潜质。

学校要在第二课堂对音乐天赋突出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组建合唱团队组建小乐队,组建演出队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为音乐天赋,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日后有可能报考艺术院校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对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的关注

三十年来,出现了一个值得音乐界教育界关注的怪现象,即经典青少年歌曲断代。三十年来,还没出现一首象《少年先锋队歌》、《歌唱王二小放牛郎》、《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照我去战斗》、《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样在全社会,在校园广为传唱的反映强烈的时代信息,表现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精神风貌,洋溢爱国爱党激情的青少年校园歌曲。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11

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我随机采访了河北省保定市四个市区的多所国办小学对现阶段保定市国办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制定音乐教学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市区音乐教师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对保定市音乐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保定市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各学校之间软件力量、硬件力量不均衡

自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发展,这对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同一市区内还是会出现学校软件、硬件差距较大的情况。学校学生人数大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对情况下就比较好。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对音乐课程的支持度也相对较低。虽然这一现状,在近几年不断的发生改善,但软硬件力量不均衡的情况还是难以避免。硬件设施对音乐教学很有帮助,有的学校近些年才新建的音乐教室,才有了专业的音乐活动,可是有的学校不仅有专业的音乐教室还有自己的音乐礼堂。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这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素质。从音乐教师招聘情况来看,年轻的音乐教师对学校环境也有很大的要求,低端一些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年轻的音乐教师不愿意去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不起来,师资力量也发展不起来,这对音乐教学甚至是其他的无疑是有着严重的制约性。

(二)音乐实践

新课改后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但在我市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体现相对较薄弱。在调查的众多教师反馈情况而得之,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不强是存在于各个学校的一种现状。音乐学习没有成果展示,从孩子心理塑造角度看来音乐表演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各类能力,实践展示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实践较少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发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音乐实践有助于改变家长对音乐传统观念的理解,重新认识音乐的好处,它不只是一个辅修学科,音乐学习对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音乐价值理解的偏向性

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能的培训,音乐本身也具有调动受教育者审美情趣、调动受教育者联想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价值。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学校的音乐教育无法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是忽略了音乐技能本身就是忽略了音乐所带来的各种附加现象,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展现出音乐本身的意义及价值。作者在抽样调查的班级中发现每个班至少有10名同学左右甚至更多,选择了校外的艺术辅导机构,学习艺术特长。这种现状的存在是对普通音乐课程教育的不认可和对音乐课程价值的理解发生了偏向。小学音乐课程强调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强调通过音乐学习提升孩子自身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可是在当前,音乐教育已经被家长认作为技能教育,学习音乐要获得一技之长,孩子会什么技能已经是父母之间攀谈的话题,对音乐价值的理解受到了扭曲。重视音乐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技能,不重视音乐的家长反而认为音乐学习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程学习,对孩子的音乐兴趣加以节制甚至是扼杀。无论是重视还是不重视都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理解的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很久,但是伴随着家长的年轻化,思想也在接受变化。据调查显示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家长相对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比较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和表演,但高年级的家长则对艺术学习持有否定的态度。

二、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与支持的力度,合理调度音乐教师

针对各学校间软件与硬件硬件设施不均很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学校、教师等方面来说,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财力还是物力上。对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组织建设新的教学场所,在校内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合理安排和布局校内基础设施状况。其次教育部门也应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将各区域之间教师资源整合,为教师资源薄弱地区派送优秀教师,同时也加强个区域教师之间的科研机会,有助于教学手段的提高,软件能力的提升。学校本身也可通过一系列活动自筹资金来完善学校的内部的硬件设施状况。

(二)音乐实践

对于青少年音乐实践来说,比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在重大节日中举办特色的音乐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节日意义的理解。从市区来讲,各学校之间加强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可以举办市区间的友谊活动,展示自我风采。从河北省来说定期举办大型文艺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家长的保守思想,让家长明白现如今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仅仅学习知识是不行的。从国家来讲,举办专业的音乐艺术类比赛,从各省事选拔出优秀人才,在发现人才的同时也是对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宣传

(三)重新认识音乐学科

家长对音乐学科认识的偏差性,来自于早些年对艺术的认知,教育观念老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根深蒂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技能培训,培训技能的同时也应是各项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的有益方式,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培养加强音乐学科建设是达到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点。现如今音乐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并未的到宣传,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第一要加强学生家长与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第二要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只有家长看到了孩子外在素质因为音乐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他才会认可音乐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从教师角度来讲要把握好音乐与素质的连接,有效的运用音乐素质教学提升孩子的内在素质。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篇12

(一)对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认识不深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面对现状,农村学校如何适应改革潮流,克服困难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突出特色,成了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一些学校对音乐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忽视了音乐教育对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学校单纯把提高教学成绩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加上师资不足,音乐课时常被“打入冷宫”,课程表中的音乐课常常是掩人耳目,或索性被语文、数学等学科抢了“阵地”。音乐课有时真成了摆设,除了歌咏比赛期间,校园里几乎听不到歌声。

(二)音乐教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农村教育的面貌尽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特色课程开展方面仍是困难重重。好的音乐教师很少被分到条件较差的农村,加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编现象普遍存在。为了保证统考科目的正常进行,音乐课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顾。这些教师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美感教育、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成了他们的短板。为了扬长避短,多数音乐教师索性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网络上搜几首歌曲让学生自我陶醉,美其名曰“音乐欣赏课”。稍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淘”点流行乐,先把歌词抄在黑板上,五线谱和音符等乐理知识直接跳过,凭感觉教学生学唱。专业音乐教师少、音乐课被挤占,是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音乐设备陈旧,相关设施缺乏

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对的多是留守儿童,大量生源外流,缺少优秀榜样的引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呈蔓延趋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少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的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音乐教育,电子琴等音乐器材成了学校的“精品乐器”而被束之高阁,只是必要时应付一下上级检查。还有一些学校缺少独立的音乐教室,音乐设备单一,葫芦丝、笛子等吹奏乐器,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大小鼓、手鼓等打击乐器几乎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设备的严重匮乏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音乐教材偏离教学实际

有些现行音乐教材过于陈旧,学校实施的音乐教育与生活脱节。积极向上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如凤毛麟角,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无趣。音乐课仅仅是教室里的唱歌和舞台上的演奏,很少有节奏之美、和声之美、旋律之美来激发精神共鸣,使人感到调和统一。为改变现状,稍有先进理念的学校开始了内发性的变革,尝试由学校自主选定教材或改编校本教材,但最终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于不得不抛开教材,只简单选一些学生爱听的流行歌曲,或干脆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或数学课。不得不说,这是教材的问题导致的现象。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农村学校不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深。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唯分数、唯升学来评价学校的观念。学校要学习并执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剔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陶冶情操的乐感世界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选择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开展音乐教育。如针对语文学科,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的经典诗歌,配以乐曲进行拓展学习;学到地理学科中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我们可以选择当地的民歌让学生学唱。

(二)一专多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课流于形式或成为课程表中的“作秀”课,其根本原因是考试评价制度使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加上农村音乐教师短缺,不得不让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上音乐课。为此,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更新观念,扩大选拔范围,每年可从音乐学院选拔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二是要发展有音乐爱好的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队伍;三是要对储备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促进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

对于目前农村学校音乐设备陈旧、相关设施缺乏的问题,政府要统筹规划,把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摸清音乐课开展中的实际困难,罗列所缺设备清单,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根据学校实际添置必备的音乐教辅资料和教学用具,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为音乐课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分批增添吹奏、弹拨、打击乐器,引进人才,带动学校音乐教育快速发展。

友情链接